中国共产党先进性建设的历史进程

时间:2019-05-14 09:25:5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国共产党先进性建设的历史进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国共产党先进性建设的历史进程》。

第一篇:中国共产党先进性建设的历史进程

中国共产党先进性建设的历史进程、基本经验和路径选择

已有 466 次阅读 2006-5-20 01:27

作者:朱西周

关键字:先进性建设,历史进程,路径选择

先进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特征。党章规定,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先进性是对党的性质的基本要求,也是党的生命所系、力量所在。能否始终保持先进性,决定着党能否在历史舞台上发挥领导核心作用,也决定着党所领导的国家和人民能否不断地走向兴旺发达。

一、中国共产党先进性建设的历史进程

中国共产党迄今已经走过了85年的光辉历程。85年来,我们党之所以能够不断地创造辉煌的成就,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始终坚持走在时代潮流的前头,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为着民族的大义和人民的利益,进行了英勇的斗争,做出了无私的奉献。同样,为了保持党的先进性,80多年来,我们党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和探索。

(一)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对党的先进性建设做出了宝贵的探索:思想建设为先导

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把马克思主义建党理论同我们党的自身建设实践相结合,探索出一条着重从思想上建党、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成功之路。毛泽东强调,保持党和党员的先进性,根本途径是把思想上建党放在首位,不断提高党员的思想觉悟,把党员教育和锻炼成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

党在成立之初,就明确提出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问题。1922年党的一大通过的《关于共产党的组织章程决议案》对党员提出了七个方面的要求,明确指出,我们党“应当是无产阶级中最有革命精神的大群众组织起来为无产阶级之利益而奋斗的政党,为无产阶级做革命运动的急先锋。”党最初的组织规模虽然很小,但却发挥了先锋队作用,很快便掀起工人运动的高潮。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如何在农村斗争的条件下保持党员的先进性,成为党的建设的新课题。1929年12月毛泽东亲自起草的古田会议决议,提出了从思想上建党的方针,指出:“红军第四军的共产党内存在着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这对于执行党的正确路线妨碍极大,若不彻底纠正,则中国伟大革命斗争给予红军第四军的任务是必然担负不起来的”。明确要求“从党内教育做起”,提高党内的政治水平,还具体规定了党内教育的方法。随着根据地的建立,我们党开始在局部地区执政。1932年初至1934年10月,中华苏维埃中央临时政府在中央苏区开展了一场反对贪污浪费、反对官僚主义的斗争,成为我们党廉政建设的初步尝试、正是由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不懈探索和英勇奋斗,我们党才找到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才以惊天地、泣鬼神的精神创造了万里长征的奇迹。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把党的建设作为中国革命的三大法宝之一,提出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号召建设一个全国范围的、广大群众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党。1938年10月,在六届六中全会上,毛泽东提出共产党员应该成为英勇作战的模范,执行命令的模范,遵守纪律的模范,政治工作的模范,内部团结统一的模范,多做工作、少取报酬的模范,实事求是的模范,远见卓识的模范以及学习的模范,等等。后来,毛泽东又发表了《纪念白求恩》、《为人民服务》等重要文章,要求每一个共产党员和革命同志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周恩来、陈云、刘少奇等从不同角度和方面论述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问题。1941-1945年的延安整风运动,以反对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和党八股为主要任务,使全党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受到一次普遍的、生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党的路线和增强党性的教育。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一次全党范围的先进性教育活动。

在新中国成立前夕的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从党夺取全国政权后继续保持先进性的战略高度出发,及时告诫全党要警惕党内可能滋长的骄傲情绪、以功臣自居的情绪、停顿起来不求进步的情绪和贪图享乐不愿再过艰苦生活的情绪,提醒全党“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在毛泽东倡导下,党中央做出了拒腐防变的六条规定,即不祝寿、不送礼、少敬酒、少鼓掌、不准用党的领导人名字作地名、不要把中央领导同志与马恩列斯并列。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的地位发生了根本变化。毛泽东号召全党要保持过去革命战争时期的那么一股劲,那么一种革命热情,那么一种革命精神,把革命工作做到底,并领导我们党就执政条件下加强先进性建设进行了艰辛探索,作出了巨大努力。1950年上半年,全党开展了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次整风运动,重点是整顿各级领导机关的工作作风。1951年下半年至1954年春,又进行了全党范围的整党运动,分学习、登记、审查和组织处理四个阶段,重点整顿基层组织,对党员进行一次认真的审查。1952年,整党工作与“三反”运动结合起来,查处了一批有贪污浪费行为和官僚主义现象的党员干部及少数腐化变质分子。1956年党的八大科学分析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提出了全面开展社会主义建设的任务。邓小平在修改党章的报告中指出:“党的事业的胜利,党对于人民所负的责任的加重,党在人民中间的威信的增长,这一切,都要求党对于党员提出更高的标准”。所以,八大党章大大扩充了有关党员先进性的内容,对党员一共规定了十条义务,权利也扩充为七条。为加强对党员、群众的思想教育,从1951年到1960年,先后出版了四卷《毛泽东选集》,为全党全国学习毛泽东思想提供了系统的教材。1962年,经中央批准,刘少奇的《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修订第二版出版发行。60年代初,中央作出大规模轮训干部的决定。到1962年10月,全党参加轮训的干部达到1000万人。

当然,由于在探索中国式的社会主义道路上的失误,在如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方一面,我们党也有过深刻的教训。1957年开展的整风运动,1963年的“四清运动”,1966年开始的持续十年的“文化大革命”等等运动,由于指导思想和路线方针的错误,这些运动都没有取得应有的增强党的先进性的效果。

虽然探索和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艰难曲折,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用独创性的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党的先进性理论。毛泽东关于党的先进性的思想观点和实践原则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党的先进性学说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突出地解决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时期党的先进性建设问题,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赢得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胜利的重要保证。

(二)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对党的先进性建设做出了理论和实践上的重要发展:制度建设是关键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社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邓小平把马克思主义同我国实际相结合,系统论述了党的建设需要解决的一系列问题。他提出要坚持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认为如果不打破思想僵化,不大大解放干部和群众的思想,四个现代化就没有希望,党的生机就要停止,就要亡党亡国。他根据党的历史经验尤其是“文化大革命”的惨痛教训,深刻地论述了党的制度建设的重要性,把党的制度建设提高到关系党的生死存亡的高度,指出领导制度、组织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他突出地强调了在执政条件下党脱离群众的危险性,提出要在全党认真地宣传和贯彻执行党的群众路线,使全党同志确认党只有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的责任而没有超乎人民群众之上的权力。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邓小平针对党内干部队伍出现年龄老化、文化水平低、专业结构不合理的现象,提出了干部队伍建设的“四化”方针,即“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这是对党的先进性理论的新发展。邓小平针对改革开放以来党内腐败现象蔓延,对党的先进性造成严重侵蚀和对改革开放事业造成巨大破坏的情况,强调了反腐败斗争的紧迫性、长期性和艰巨性,提出要把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制度建设结合起来,进行标本兼治、综合治理。

邓小平围绕在改革开放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思想,为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1980年,他重申“党应该是一个战斗的队伍,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应该是统一的、有高度觉悟的、有纪律的队伍。” 邓小平郑重提出了做合格党员的问题。他说:“我们这个党要恢复优良的传统和作风,有一个党员要合格的问题。合不合乎党员的资格,合不合乎党员的条件,这个问题不只是提到新党员面前,也提到一部分老党员面前了。” 他强调要通过思想教育,使全党在思想上政治上和精神状态上有显著的进步,党员为人民服务而不谋私利的觉悟有显著的提高,党和群众的关系有显著的改善。根据邓小平的思想,党的十二大提出了“把党建设成为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坚强核心” 的目标。1983年,邓小平鲜明地提出“把我们党建设成为有战斗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成为领导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坚强核心。” 指明了党在新时期的地位和肩负的历史任务,体现了党的建设的时代特征和围绕贯彻党的基本路线来建设党的要求。党的十三大进一步强调,要使党“以崭新的姿态,站在改革和现代化建设的前列,成为一个勇于改革、充满活力的党,纪律严明、公正廉洁的党,选贤任能、卓有成效地为人民服务的党”。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们党开展了一系列统一思想、整顿作风、加强纪律、纯洁组织的工作,对保证党始终走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前列起到了重要作用。1992年,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强调,中国的事情能不能办好,社会主义和改革开放能不能坚持,经济能不能快一点发展起来,国家能不能长治久安,从一定意义上说,关键在人。他特别强调,“中国要出问题,还是出在共产党内部。” “说到底,关键是我们共产党内部要搞好。” 邓小平关于党的先进性的思想是在新时期国内、国际环境发生巨大变化的形势下形成的,他的理论为我国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如何加强党的建设和坚持党的先进性,指明了正确的道路。

(三)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坚定推进党的先进性建设,使党的先进性理论更趋系统和完善:理论创新是核心

1989年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后,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国际国内风云变幻的条件下,坚持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不动摇,从容应对复杂局面的考验,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积极探索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新途径。

在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实践过程中,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以改革和创新的精神,对党的先进性理论和实践进行了一系列的深入探索,作出了一系列新举措,形成了一系列新思想,把党的先进性理论推进到了一个新的境界。以党的先进性为核心,在党的建设目标上,明确提出我们要始终成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成为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和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为了建设这样一个先进性的党,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高度重视党的思想建设,把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确立为党的思想路线,把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起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从而为保持党的先进性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高度重视干部队伍建设,着力提高党员领导干部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依法执政的能力、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和总揽全局的能力,培养高素质的、能够担当重任的、经得起风浪考验的领导干部队伍,为保持党的先进性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高度重视党的作风建设,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努力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为保持党的先进性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党的十五大对新形势下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提出了明确要求,强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共产党员保持先进性,要体现时代的要求,做到:胸怀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带头执行党和国家现阶段的各项政策,勇于开拓,积极进取,不怕困难,不怕挫折,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克己奉公,多作贡献;刻苦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增强辨别是非的能力,掌握做好本职工作的知识和本领,努力创造一流的成绩;在危急的时刻挺身而出,维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坚决同危害人民、危害社会、危害国家的行为作斗争。” 特别是江泽民集中全党智慧创立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赋予了党的先进性以新的时代内涵,为正确理解和坚持党的先进性开启了广阔的视野和思路。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根本指针,必须贯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各个领域,体现在党的建设的各个方面。”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强调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与时俱进地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有力地促进了党的先进性建设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十多年来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实践表明,我们党始终与时代发展同步伐,与人民群众共命运。勇于承担历史使命,坚持推进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发展,切实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团结和带领各族人民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这是我们党先进性的根本体现。

(四)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新的中央领导集体把党的先进性建设推进到一个新阶段:执政能力是根本

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号召在全党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对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作出全面部署,强调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全党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提出要大兴求真务实之风。所有这些,都是为了进一步推动党的先进性建设。

1、在全党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十六大闭幕后,党中央就明确提出: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核心是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的热潮引向深入,最重要的是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理论战线、新闻战线、文艺战线、出版部门等,充分利用各种载体,调动各种资源,扎扎实实地推动了新高潮的兴起。通过兴起学习的新高潮,全党同志在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时代背景、实践基础、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历史地位的认识上达到了新的高度,在认真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始终做到“三个代表”上取得了新的成效。

2、对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作出全面部署。根据党的十六大精神,党中央对实施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这一战略决策作出了全面部署。2003年2月召开的十六届二中全会提出,要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为重点,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指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关系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关系中华民族前途命运、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战略课题。只有不断解决好这一课题,才能保证我们党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按照四中全会的部署,党中央紧紧围绕增强党的执政能力,在加强党的思想建设、干部队伍建设、各级领导班子建设、基层组织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步骤,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得以全面推进。

3、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2003年10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了“五个统筹”的要求,即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提出要坚持统筹兼顾,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胡锦涛指出: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我们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全党同志都要深刻认识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坚定不移地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使我们党更好地承担起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通过中央的一系列努力,科学发展观被确立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大指导方针。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和全面贯彻落实,对于我们党提高领导发展的能力具有重大的意义。

4、要求全党牢记和实践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胡锦涛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牢牢把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这是衡量有没有真正学懂、是不是真心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最重要的标志。”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总结党执政的历史经验,进一步提出要把我们党建设成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和执政宗旨在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和领导干部中深人人心,成为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赢得最广大人民群众信任和支持的力量源泉。

5、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按照党的十六大精神,新的中央领导集体着眼于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增强党的活力和团结统一,以保障党员民主权利为基础,以完善党的代表大会制度和党的委员会制度为重点,坚持不懈地抓好党的制度建设。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上,中央政治局带头向中央委员会报告工作,这对于切实发挥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的作用,对于在全党范围内发扬党内民主、加强党内监督具有重要的意义。十六大之后,党中央领导集体还进行了包括通报情况、制定工作规则、改进会议和领导同志活动新闻报道等许多改革尝试和制度创新,并多次向全党全社会通报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情况,中央政治局和中央政治局常委会研究和部署重要工作的信息,对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6、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胡锦涛向全党提出了“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的号召。他要求切实加强思想教育,不断提高党员于部求真务实的自觉性;切实抓好工作落实,把求真务实体现到各项工作中去;切实建立健全制度,为坚持求真务实提供体制保证。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在阐述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任务时指出:要“大兴求真务实之风,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通过广泛的宣传教育和一系列制度创新,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和弄虚作假现象得到有效遏制,讲实话、出实招、办实事、务实效之风得以发扬,执政效率和行政效率得以显著提高。

我们党要始终保持先进性,就必须顺应时代的发展和人民的要求,自觉、主动、持续地推进先进性建设,努力使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使我们党始终与时代发展同步伐、与人民群众共命运。抓住了先进性建设,“就抓住了党的建设的根本,就抓住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关键。”

二、中国共产党先进性建设的基本经验

在中国,从来没有一个政治组织,像中国共产党这样集中了那么多先进分子,组织得那么严密和广泛,为中华民族作出了那么多牺牲,同人民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在前进中善于总结经验、郑重对待自己的失误,以形成并坚持正确的理论和路线。中国共产党从小到大,由弱到强,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下战胜强敌,在曲折的探索中不断奋起,始终顺应时代的要求推进党的先进性建设,积累了十分宝贵的经验。

(一)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始终是我们党加强自身建设的根本任务

党的先进性建设是马克思主义政党自身建设的根本任务。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中国的惟一的执政党,它在中国取得执政地位,不仅是近代以来中国历史发展的逻辑必然,而且是中国人民基于历史必然性所做的自觉和自愿选择,同时也是中国共产党自身积极有为努力奋斗取得的丰硕成果。

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在执政特别是长期执政的条件下任务更为艰巨。我们党成为执政党固然不容易,长期执掌好政权更不容易。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环境中,党的先进性面临着新的历史考验。一个政党过去先进,不等于现在先进;现在先进,不等于永远先进。面向未来,我们党任重道远,担子更重,责任更大。我们必须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坚持用发展的眼光审视和评估自己,以改革的精神加强和完善自己,永不自满,永不懈怠,不断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向前进,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这是我们党始终保持先进性的根本要求。

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长期任务和永恒课题。保持党的先进性,是一个不断认识、不断实践、不断提高的过程。革命战争年代,为了保持党的先进性、夺取武装斗争的全面胜利,我们党开展了延安整风这场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活动,为夺取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建立新中国提供了有力保证。从1998年11月至2000年12月,我们党在70多万名县处级以上党员领导干部中开展了“三讲”集中教育活动,在全国农村1500多万基层干部中开展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对新形势下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起到了重要作用。这次在全党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就是从新的实际出发,对经常性教育同适当的集中教育相结合这一成功经验的运用。

(二)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必须同实现党的各个时期历史任务和基本路线紧密相连

党的先进性“是具体的、历史的,必须放到推动当代中国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发展中去考察,放到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奋斗中去考察,归根到底要看党在推动历史前进中的作用。”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发展地而不是静止地、具体地而不是抽象地看待党的先进性。当前,开展党的先进性建设,就必须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始终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充分调动广大党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把坚持党的先进性要求转化为全党的实际行动、贯彻到党的全部执政活动中去,切实落实到发展先进生产力、发展民主政治、发展先进文化、构建和谐社会、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来,不断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人的全面进步。

中国共产党在推动社会历史进步中实现坚持党的先进性,从而使坚持党的先进性真正落到实处。中国共产党坚持先进性的伟大实践,成为推动中国社会历史前进的决定性因素。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在领导革命实践中把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解决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历史条件下坚持党的先进性的问题,创造性地解决了如何推动社会历史进步的问题。一方面,党在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实践中保持和体现自己的先进性;另一方面,在保持和体现党的先进性的伟大实践中领导全国人民取得了民主革命的伟大胜利。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中国社会历史的空前巨大进步。这与中国共产党保持先进性的伟大实践有着密不可分的因果关系。夺取政权以后,党带领全国人民医治战争创伤,全面恢复生产,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为中华民族振兴打下了基础。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初期,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面对落后农业国向先进工业国转变的历史任务,领导全国人民恢复发展国民经济,成功地进行了三大改造,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为全面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我们党的先进性在这一时期得到了很好的体现,表明我们党不但敢于破坏一个旧世界,而且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

在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时期,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在保持党的先进性的实践中,一手抓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以大无畏的精神冲破一个个禁区,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另一手抓住党的建设不放松,开创了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在前苏联和东欧各国执政的共产党纷纷失去政权、甚至亡党的情况下,中国共产党勇立潮头,始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真正实现了在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中保持党的先进性,在保持党的先进性中推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良性互动。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中国共产党要承担起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的历史责任,把坚持党的先进性和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落实到发展先进生产力、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上来,推动社会全面前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因此,江泽民在深入思考“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的同时,站在时代的制高点上,制定出正确的发展战略、发展目标、发展政策和措施,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第一要务,改革开放,开拓创新,体现党的先进性的时代要求和时代风貌,在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中保持党的先进性。

(三)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必须与时俱进,不断赋予党的先进性新的时代的内涵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保持党的先进性作过许多科学论述。经典作家们关于保持无产阶级政党的先进性的论述,对于中国共产党认识先进性、永葆先进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中国共产党所处的社会历史条件和文化背景与其他国家的无产阶级政党具有很大的不同,如何认识党的先进性、保持党的先进性,马克思主义理论并没有提供现成的答案,需要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结合中国的国情和党情,认真思考和解决。中国共产党人在推进和保持党的先进性的伟大实践中,为不断深化对党的先进性的认识,向世人交出了满意的答卷。

毛泽东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先进性的基本原理,结合党的建设的客观实际和党员的思想状况,创造性地提出我们党“不但代表了工农的利益,同时也代表了民族的利益”。在战争环境下,毛泽东认为,党的先进性表现在:为中华民族的解放,带领全国人民前仆后继,英勇斗争,直至夺取最后胜利。而共产党的先进性是通过党员的模范作用表现出来的。那么,党员的模范作用则表现为“英勇作战的模范,执行命令的模范,遵守纪律的模范,政治工作的模范和内部团结统一的模范”。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党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建立和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党的先进性就是代表广大人民群众选择社会主义制度,引导人民走社会主义道路。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党的先进性则是通过发展社会生产力来巩固社会主义制度。此后,毛泽东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同时,也努力探索执政条件下如何加强党的建设,保持党的先进性的规律与途径,其中既积累了一些宝贵经验,也留下了一些沉痛教训。

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认真总结党的建设的历史经验,实现了对党的先进性认识上的拨乱反正。邓小平依据时代变化和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需要,积极推进党的各项建设,恢复了被“左”的错误破坏了的党的优良传统和正确的思想、政治和组织路线,把发展生产力、繁荣文化、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提升到执政党的政策和实践的首位,开创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邓小平把马克思主义创造性地运用于当代中国的实践,特别是邓小平关于执政党建设理论,科学回答了党领导改革建设必须解决的一系列时代课题,凸现了党的先进性,回答了保持和发扬党的先进性,坚持走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前列的问题,大大地拓展了党的先进性的内涵。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从中国共产党面向充满希望与挑战的新世纪,如何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更加充满生机与活力,更好地带领全国人民全面推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战略高度,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党的先进性的集中体现和科学表述。党的先进性最终要体现在使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推进社会发展和全面进步,这就决定了党必须把握并代表时代发展的要求。生产力是社会发展最基本、最深层的推动力,只有把握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趋势和要求,才能认识并自觉推动生产关系及上层建筑的变革。作为社会意识的先进思想文化,对整个社会发展具有强大的反作用,它从思想观念上为时代发展变革导引方向、开辟道路,特别是当今世界知识经济和高新科技蓬勃发展,正以强劲的势头推动着世界面貌的改变。而所有这一切,最终都要通过体现在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来实现。这三个方面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而且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缺一不可,构成了党的先进性深刻而丰富的内涵。

(四)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必须建立科学的先进性评价标准

江泽民指出:“看一个政党是否先进,是不是工人阶级先锋队,主要应看它的理论和纲领是不是马克思主义的,是不是代表社会发展的正确方向,是不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历史经验表明,评价一个政党是否先进,第一,必须要看它的理论基础是否具有先进性。一个先进的政党必须以先进的理论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离开先进理论的指导,这个政党的先进性就无从谈起。坚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是中国共产党先进性的集中表现之一。第二,必须看其纲领是否先进。先进的纲领必然忠实地反映和符合基本国情,必然科学地揭示发展的规律,必然代表和反映最广大人民的根本意志和愿望。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阶段中,我党既有每个阶段的基本纲领,也有确定长远奋斗目标的最高纲领。无论是党的最低纲领,还是最高纲领,都是从中国实际出发,反映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和意志,有力地推动了中国社会向前发展。第三,必须要看是否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否真正得到广大人民的衷心拥护。一个先进的政党,除了人民的根本利益,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郑重承诺除了人民的利益外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以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这是衡量党的一切工作是非得失的根本标准,也是衡量党的先进性的根本标准。”

无论是毛泽东提出用是否有利于生产力发展来衡量一切政党的政策的标准,还是邓小平倡导的“三个有利于”的标准,都是评价党的先进性科学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实践标准在各个时期的运用。我们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用实践这一科学标准来评价党的先进性。江泽民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实践标准的最新发展,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又有鲜明的可操作性特点,因此,我们在评价党是否具有先进性时,要学会运用这一标准。

三、新世纪、新阶段中国共产党先进性建设的路径选择

中国共产党85年发展的历史,就是一部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不断进步发展的历史,党的事业的所有进步无一不是追求先进和创造先进的结果。在新世纪、新阶段,我们党将在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中,领导全国人民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全党同志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只有保持党的先进性,不断创新和探索先进性建设的新思路、新方法,才能提高我们党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更快更好地推进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作为党的各级领导干部,最重要的就是要通过实践把党的先进性落实到推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上,体现在日常工作和学习中,贯彻到党内生活的各个方面,落实到具体的工作实践里。

(一)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为党的先进性建设提供理论保证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包含了新时期党的先进性和党建工作的主要内容。要使全党同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在思想上、行动上都能牢固确立这一理论的指导作用,自觉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维护其指导地位,还需要经过长期的学习和实践。各级领导干部当前的神圣职责,就是要通过自己的刻苦学习,孜孜不倦,学以致用,融会贯通,努力实践,加速它的实现过程。近年来,有的地方和有的党员领导干部对党的改革开放的一系列方针、政策理解不深,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在贯彻执行中左右摇摆,不能使党的方针、政策很好地贯彻落实,除了各自的特殊原因之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缺乏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不懂得或者不善于运用党的先进性去认识和解决党的建设、改革开放、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新问题。各级党委及其领导干部,是党的骨干和中坚,是地方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组织者、推动者、实践者和领导者,责任重大。只有学习和掌握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才能深刻地理解和正确地执行党的方针政策,才能积极、主动、创造性地工作,才不会在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中面对新情况、新问题束手无策,才能在错综复杂的局势中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

(二)自觉树立大局观念,为党的先进性建设提供政治保证

改革开放使我国走上了繁荣富强的道路,同时,我们也面临更加艰巨的任务。要顺利实现改革和建设目标,必须始终强调大局观念,树立大局意识,最重要的是必须在政治上保持党的先进性。各级领导干部在保持党的先进性上具有特殊重要的责任,在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上,必须坚决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行动上,必须树立全国一盘棋的思想,摆正地方与中央、局部与整体的关系,自觉做到小局服从大局,地方服从中央,令行禁止,坚决防止地方主义和本位主义;在维护中央权威上,态度必须坚决,不能有半点含糊,更不能表里不

一、阳奉阴违。对中央的决策,表态要负责任,执行要不打折扣,确保政令畅通。在政治上保持党的先进性,就要坚持个人服从组织,工作上允许有个人的见解和主张,但组织决定的事,要坚决照办,不能把个人意愿凌驾于组织之上。尤其不能以为自己职务高了,有资历、有资本了,就可以与组织讨价还价,要把自己所做的工作作为大局的一部分,扎扎实实地抓出成效,使大局不会因局部工作的滞后而受损,使集体不会因个人的失误而散乱,这是对党的先进性最好的维护。

(三)坚持科学真理,为党的先进性建设提供思想保证

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各种思想纷繁杂陈。西方敌对势力对我的“西化”、“分化”,首先是从思想文化的渗透开始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有的人崇尚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对这些歪理我们必须保持高度的警惕,并旗帜鲜明地加以批判。当前,在我们党内,有少数同志思想困惑,说话办事不讲党性,对错误议论不制止,不批判,听之任之,甚至充当应声虫的角色,唱功好做功差,对本职工作不尽心不尽责,热衷于评头论足。这些不良现象的存在,会瓦解一个领导班子团结奋斗的凝聚力,涣散人们的斗志,扰乱群众的思想。保持党的先进性,就要自觉地坚持真理,提高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敏锐性,拥护什么,反对什么,提倡什么,必须泾渭分明;就要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错误的言论一抬头,就及时发现和识别,进行必要的分析,批判和引导;就要敢于触及矛盾,敢于面对困难和问题,勇于在议论纷纷中履行职责,在错误思潮中燃亮党性的光辉,及时教育引导理论上的迷惘者、思想上的沉沦者,严惩意识形态中的捣乱者,不使之形成气候,不使党的肌体受到任何形式的影响和伤害。

(四)增强为民观念,为党的先进性建设提供群众保证

党的先进性问题,从根本上说,就是对人民群众的态度问题和同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增强群众观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的根本宗旨和最高准则,也是各级领导干部的为“官”之本。在改革开放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形势下,我们能不能增强群众观念,最广泛地赢得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是党的先进性的具体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就其复杂性和艰巨性来说,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广大人民群众的理解、支持和参与。增强群众观念,就要摆正自己与人民群众的位置,确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和信念,想问题、办事情、作决策,都要把人民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真诚地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扎扎实实为群众办实事。经常地深人群众,体察民情,把人民群众安危冷暖放在心上,把帮扶措施落到实处。经常深入到贫困乡镇和特困企业,深入到农户和车间,与工人农民对话,为工人农民说话,倾听群众呼声,关心群众疾苦,明白人民群众生活的艰苦,了解工业、农业发展的艰难,深知人民群众增收的艰辛,千方百计为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一心一意为人民办实事。赢得了群众的信任,取得了人民的支持,才能在人民群众心坎上真正保持党的先进性。

(五)改造世界观、人生观,为党的先进性建设提供道德保证

先进性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集中体现。全身心地投入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言行一致地带头实践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的基本内容和要求,也是一个领导干部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具体体现。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求广大党员干部要真正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上解决问题。联系党的历史经验、联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联系当前面临的形势与任务、联系自己的工作和思想实际,切实解决“人生为什么,入党做什么,掌权干什么”这一重要问题。坚持党的事业第一,人民的利益第一,为国家、为民族奋不顾身地工作。有了这样的世界观和精神支柱,站得才高,眼界才宽,心胸才开阔,对个人的名利待遇等等,才能够正确处理。党的各级领导干部要注意道德修养和世界观的改造,这是做“官”之本,也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的立业之道。领导干部要忠诚对党,立足自己的岗位,兢兢业业地为党工作,做到为人民服务求“真”,为“官”治世求“正”,为人行事求“信”,为公立业求“实”,突出强调从我做起,以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尽心竭力地为党和人民的事业拼搏奉献,用扎实工作和实际行动真正体现出党的先进性。

(六)构建长效机制,为党的先进性建设提供制度保证

党的先进性建设是马克思主义政党自身建设的根本性建设,也是每个共产党员面临的终身课题。只有将有效的全党性的集中教育活动的一时之策转化为使党员长期受教育的经常之举,将成功的基层首创经验转化为制度规范,建立起保证党员“长期受教育、永葆先进性”的长效机制,才能真正搞好这项“根本性建设”,解决这个“终身课题”。

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需要着重建立健全并逐步完善以下四个方面:建立健全并逐步完善党员长期受教育的学习机制---打牢党员保持先进性的基础性工程;建立健全并逐步完善先进性教育的考核评估激励机制,是先进性教育更加科学化和规范化;建立健全并逐步完善党员队伍的自我纯洁机制,从源头上确保党员的先进性;建立健全并逐步完善党员密切联系群众的服务机制,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历史和现实都表明:过去先进,不等于现在先进,现在先进,也不等于将来先进。赢得先进不容易,保持先进就更难。因此保持先进性是党的建设永恒的主题,也是每个党员面临的终身课题。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是一个动态过程。共产党员的先进性是与时俱进的,不是一劳永逸的;共产党员的先进性被认可,不是一次性的,而是长久的。这个长效机制,是由党章、条例、准则、决定、规定、办法、意见等一系列规章制度构成的制度体系,是一个系统工程。党的先进性是随着形势和任务的变化而不断丰富和发展的。必须始终从教育培训、把好党员进出口关、激励机制、制度建设、服务人民群众等方面建立和完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长效机制,才能使我们党的先进性建设健康、持久地进行下去,永远保持先进和活力。

参考文献:

[1]《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2]《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3]《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4]《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5]《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6]江泽民:《论“三个代表”》,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7]《十二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8]《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9]《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10]《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11]《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公报》,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12]《人民日报》2004年4月5日。[13]《人民日报)2003年7月2日。[14]《人民日报》2004年9月27日。[15]《人民日报》2005年1月15日。[16]《人民日报》2005年1月26日。

第二篇:中国共产党改善民生历史进程研究

中国共产党改善民生历史进程研究

摘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努力改善民生,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价值追求和一以贯之的伟大实践。全面回顾中国共产党改善民生的历史进程,对于科学把握并有效改善新形势下更具全面性、复杂性、深刻性的民生问题,不断增强人民的幸福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改善民生;历史进程

民生问题不仅事关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而且影响到整个国家改革发展的大局。谋民利者得民心,得民心者得天下。中国共产党90年的发展历史,就是一部为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而奋斗的历史,就是不断改善民生、为民造福的历史。建立新中国和社会主义制度,为改善民生提供根本的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的中国,“不是一个独立的民主国家,而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在内部没有民主制度,而受封建制度压迫;在外部没有民族独立,而受帝国主义压迫”,在这种国情下,如果不以革命手段争得民族独立,改善民生就只能是一种奢望。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以解放民生为己任,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领导广大人民武装夺取政权,经过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终于推翻了近代以来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实现了民族独立,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为改善民生奠定了基本的政权基础。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人均国民收入只有十几、二十几美元,相当于西方发达国家18世纪中期水平。”面对“生产萎缩、交通梗阻、民生困苦、失业众多”的新中国,走上执政地位的中国共产党本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通过土地改革、“三反”“五反”运动和社会主义改造,基本上消灭了资本主义剥削制度,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随之展开了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党的“八大”明确提出社会主义的主要矛盾是人民群众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并提出了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等一系列积极保障民生、改善民生的措施,毛泽东《论十大关系》一文充分体现了以满足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为中心的改善民生的理念。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也为中国共产党改善民生提供了基本前提和基础。当然,由于中国共产党对于社会主义建设及其规律还处于探索阶段,因而这一时期无论在认识上还是实践上对改善民生都出现了一些偏差,其中“大跃进”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生活的影响之深之广之剧烈,在历史上是罕见的,而“文革”时期,我国经济更是接近“崩溃的边缘”,中国共产党改善民生亟待拨乱反正。在改革开放中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通过发展经济努力改善民生

实事求是地说,改革开放前中国共产党改善民生的努力,虽然取

得了很大成就,但并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邓小平曾说:“我们干革命几十年,搞社会主义三十多年,截至1978年,工人的月平均工资只有四五十元,农村的大多数地区仍处于贫困状态。”具体来看,“人均年消费粮食1976年低于1952年的水平;到1978年,全国农村还有2.5亿人没有解决温饱问题。全国职工平均工资下降,其间只提高过一次工资;住宅、教育、文化、卫生保健方面造成了严重的欠账;配给票证比‘文革’前又有所增加。”究其原因,主要是“近三十年来,经过几次波折,始终没有把我们的工作着重点转到社会主义建设这方面来,所以,社会主义优越性发挥得太少,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不快、不稳、不协调,人民的生活没有得到多大的改善。”

有鉴于此,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认为,“在社会主义国家,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在执政以后,一定要致力于发展生产力,并在这个基础上逐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而“我们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很低,远远不能满足人民和国家的需要。这就是我们目前时期的主要矛盾,解决这个矛盾就是我们的中心任务。”基于这一认识,中国共产党果断做出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城市大中型企业推行经济体制改革;从解决人民群众的实际生活问题出发,把解决人民群众的温饱问题和2亿多人的贫困问题作为当时最大的民生问题。从而初步建立起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民生发展模式,允许、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以共同富裕为民

生目标、以“三个有利于”为民生评价标准,并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改善民生的“三步走”战略,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努力谋求民生幸福。关注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全面发展,坚持以人为本,让每一个中国人活得幸福而有尊严

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步入低谷,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共产党在这些国家纷纷丧失执政地位,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在长期的执政过程中忽视了对民生问题的改善。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认真总结、吸取苏联和东欧国家的教训,紧密结合已基本实现“温饱”之后的人民群众对物质文化生活的新要求,在向小康社会迈进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把改善民生作为“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创造性地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仅进一步谋求改善人民的生存和发展条件,而且不断满足人民对生活质量的追求。江泽民强调,“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就是要通过发展社会生产力,努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在整个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都必须努力使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人民群众共同享受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使他们不断得到看得见的物质文化利益。”要“在发展经济的基础上,努力增加城市居民的收入,不断改善人们的吃、穿、住、行、用的条件,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改进医疗卫生条件,提高生活质量。”党的十四、十五、十六大报告均明确表述了这一思想。

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社会生活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变化,温家宝在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2009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3.5万亿元,财政收入6.85万亿元,粮食产量5.31亿吨,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175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153元。现在的民生问题已不仅仅是满足于衣食无忧,而且更多地注重全面发展的需要。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中,以充分满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期待为首要任务,改善民生成为党的中心议题和公开的政治承诺。

党的十七大报告把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提到了极其重要的地位,将改善民生上升到民权的高度,把民众的生存权、发展权、受教育权等视为人人享有的基本权利而写入宪法,强调“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同时,“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强调“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

这一阶段,中国共产党自觉回应社会变革提出的新要求,从改革制度、创新体制机制入手,使改善民生在科学合理的制度框架下展

开。温家宝在2007年“两会”结束答记者问时强调:“解决民生问题要有制度的保障。我们免除农业税和农业特产税是立了法的,我们实行免费的九年义务制教育是立了法的;我们将要开始实行覆盖城乡的低保制度也要用法律保障,我们正拟定城乡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方案,最终也要建立制度。有了制度,就不会轻易改变,就不会因为政府的更替和领导人的变化而发生变化。”从而将改善民生提升到一个新的境界,并赋予其全新的内涵。参考文献

[1]毛泽东选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542.[2]李培林.民生为先[n].光明日报,2009-09-22.[3]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7.[4]邓小平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249.[5]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28.[6]江泽民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294.

第三篇: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的来源是什么

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的来源是什么?怎样保持党的先进性?

根据《纲要》的有关精神,我们认为,保持党的先进性起码取决于以下四大基本要素:一是与时俱进的指导思想,这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的决定性因素;二是执政兴国,这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的根本要求;三是执政为民,这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的本质体现;四是制度建党,这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的可靠保证。只有同时实现这四个基本要素,才能保持党的先进性,从而使我们党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

坚持最低纲领与最高纲领的统一,是无产阶级政党理论上成熟的重要标志。党的纲领鲜明地展示了党的奋斗目标,规定了党的根本任务,是党全部主张的集中反映,是党的阶级属性、政治倾向和先进性的集中体现

只有坚持最低纲领与最高纲领的统一,才能充分认识到实现共产主义是一项多么艰巨而复杂的事业,认识到共产主义因素由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需要经历漫长的历史过程

坚持最低纲领与最高纲领的统一,才能顺利推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全新的事业,这一事业所要实现的富强、民主、文明三者相统一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宏伟目标,实际上就是党的最高纲领在现阶段的具体实践,是致力于社会主义逐步迈向共产主义的基础准备。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主要包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三个力面的内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主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这三个方面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有机统一,不可分割,构成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1987 年党的十三大,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并对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做出了明确的概括,这就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

十三大阐述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理论是:正确认识我国社会现在所处的历史阶段,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首要问题,是我们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和政策的基本依据。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包括两层含义: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我国所处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特指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从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本实现,至少需要上百年时间,都属于这个阶段。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党和国家的主要任务是发展生产力,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经验

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党的十六大党章中明确指出,“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这就从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的高度强调了发展的重大意义。

为什么说发展是我们党执政的第一要务呢?

这是由我们党成为执政党并且长期执政的历史地位决定的。我们党在中国执政,就要以带领人民全力进行国家建设为己任。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中国一切政党的政策及其实践在中国人民中所表现的作用的好坏、大小,归根到底,看它对于中国人民的生产力的发展是否是有帮助及其帮助之大小,看它是束缚生产力的,还是解放生产力的。”邓小平同志也反复强调:“正确的政治领导的成果,归根结底要表现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上,人民物质文化的改善上。如果在一个很长的历史时期内,社会主义国家生产力发展的速度比资本主义国家慢,还谈什么优越性?”“社会主义如果老是穷的,它站不住,社会主义就有失去物质基础的危险。”

这是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要求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就是生产力不发达的阶段,特别需要花大力气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生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发展作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在这样的阶段尤其显的迫切。

这是适应当代世界发展变化的实际的。世界生产力和科技的发展很快。当代资本主义国家一方面存在诸多深刻矛盾,另一方面在新技术革命中生产力仍有很大的发展。这个情况,使社会主义国家面临很大的压力和挑战。我们必须努力发展和提高社会生产力,使社会主义的优越性进一步显示出来。

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提出:我国在本世纪头二十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

━━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国内生产总值到二○二○年力争比二○○○年翻两番,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基本实现工业化,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城镇人口的比重较大幅度提高,工农差别、城乡差别和地区差别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社会就业比较充分,家庭财产普遍增加,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

━━社会主义民主更加完善,社会主义法制更加完备,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人民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基层民主更加健全,社会秩序良好,人民安居乐业。

━━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形成比较完善的国民教育体系、科技和文化创新体系、全民健身和医疗卫生体系。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消除文盲。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入党介绍人可以由申请入党者自己约请,也可由党组织指定。党组织指定党员作入党介绍人需征得本人同意,不应硬性指派。入党介绍人一般由培养联系人担任。因培养联系人了解发展对象的思想和工作情况,由培养联系人担任入党介绍人,有利于培养、教育的连续性,也有利于发展对象被接收为预备党员后,进一步对其进行教育和考察。

党章规定:“申请人党的人,要填写入党志愿书,要有两名正式党员 作介绍人,要经过支部大会通过和上级党组织批准,并且经过预备期的考察,才能成为正式党员。”申请人党的人,要填写入党志愿书,要有两名正式党员作介绍人。这是为了使党组织更好地了解申请人党人的情况,加强对他们的教育、培养和考察,对于保证党员质量有着重要作用。由什么人作入党介绍人和介绍什么人入党,是一件十分严肃、慎重的事。规定由两名正式党员做入党介绍人,一是因为一般说来,两个人介绍比一个人介绍能更准确、全面地了解被介绍人的情况,并能向党组织如实地报告被介绍人的情况,以保证党组织对被介绍人的考察更加全面、客观,有利于保证党员质量;二是不会因一名介绍人的变动而影响党组织对申请入党入的考察,以保证工作的连续性。

要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入党申请审核通过后,进入预备期,这个阶段的党员称为预备党员。预备党员的预备期,一般从支部大会通过他为预备党员之日算起,一年的时间。预备党员的预备期,一般从支部大会通过他为预备党员之日算起。

实行预备期,目的在于对新党员进行严格的党的组织生活和实际工作锻炼,对他们继续进行教育和考察,使他们端正入党动机,进一步提高思想觉悟,增强党性修养,成为合格的共产党员。实行预备期,有利于保证新党员的质量;有利于保证党员队伍的纯洁;有利于增强党的战斗力。预备党员在预备期里,应经常向党组织汇报情况,这样做是为了使党组织及时了解、掌握预备党员的思想、学习和工作等方面的情况,便于更好地对其进行考察和教育;同时,为使预备党员从开始入党就自觉地接受党组织的监督管理,培养和树立党的组织观念,不断解决思想入党问题,坚持向党组织汇报是非常必要的。即使转正之后,仍要坚持汇报制度。书面汇报或口头汇报都可以。除定期汇报外,如遇特殊情况,应当随时汇报。汇报时,要如实反映情况。

预备党员在预备期期间,应时刻按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自觉地接受党组织对自己的教育和考察,争取按期转正。

(1)要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学习邓小平理论,学习党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路线,真正地体会和理解党的性质、纲领、指导思想、宗旨、任务、纪律、党员的义务和权利,进一步端正入党动机。

3(2)努力完成党组织交给自己的各项任务,密切联系群众,在学习、工作、生产等各方面起先锋模范作用。在努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的同时,要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认真完成党组织交给的各项任务,密切联系群众,打好群众基础,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

(3)要经常向党组织汇报自己的思想和工作情况,积极参加党的组织生活,积极履行党员的义务,在党内生活的实践中了解和行使党员权利,用入党誓词规范自己的思想和行动,自觉主动地接受党组织的教育和考察。

党龄:是从预备党员转正之日算起。

党龄是指党员从预备党员转为正式党员以后经过的年数,即成为正式党员后的全部时间。党龄表示一个党员在党内生活和工作的实际经历。由于预备党员在预备期间没有表决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因而他在党内的生活与工作不能不受到一定的限制。只有当预备党员转为正式党员之后,他在党内的生活和工作才不受这些限制。因此,党员的党龄,应

从预备期满转为正式党员之日算起。

党籍:是指党员资格,是从取得预备党员资格之日算起。

党籍是指党员资格。一个申请入党的同志,当他履行了入党手续,从被批准为预备党员之日起,就取得了党员资格,就有了党籍。取得了党籍,是一个人从组织上被承认为党员的依据。党员被取消预备党员资格、劝退出党、除名、自行脱党、自动退党、不予登记、开除党籍的,就失去了党籍。党籍是党员的政治生命,党员个人应十分珍惜,党组织在处理有关党员的党籍问题时,也应采取十分慎重的态度。

共产党人应树立什么样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由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简要地说,共产党员应当和必须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也即马克思主义世界观。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承认世界的物质性、客观性,承认物质世界是按照自身发展的规律运动和变化的,人的活动既要遵守客观世界的规律,又能够通过实践认识和改造自然界 及人类自身。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认为,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不可逆转的总趋势;尽管在社会主义发展的长期过程中,还必然存在和发生这样那样的曲折和反复,但由于资本主义制度存在着无法克服的固有矛盾,社会主义必然要代替资本主义,并将最终发展成为共产主义。共产党员的人生观应该是:坚持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看待人生,把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视为最高利益,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视为人生的最大价值和乐趣,把为在世界上消灭一切剥削制度,实现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而奋斗作为人生的最高目标。共产党人的价值观是无产阶级世界观和无产阶级人生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鲜明的社会性和阶级性,就是为人民谋利益,为人民谋幸福,努力地工作,无私地奉献。什么是中国共产党的党性?

党性是一个政党所固有的本性,也是阶级性的最高、最集中的表现。中国共产党的党性是其作为中国工人阶级、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先锋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和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代表而明显区别于其他政党的特性。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党性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党的行动指南;二是坚持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伟大理想,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三是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四是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和铁的纪律;五是坚持群众路线,密切联系群众;六是坚持批评和自我批评作风,勇于承认和改正自己的缺点和错误,敢于同一切错误思想和不良倾向作斗争。

什么是中国共产党党员的党性?

中国共产党党员的党性是中国共产党的性质、目标、宗旨、作风、纪律、道德等各方面要素的综合反映,是中国共产党党员共有的属性和特征,其核心内容是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党员的党性有其不同的内涵和表现。在革命战争年代,共产党员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具体表现是英勇奋斗,不怕牺牲;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应主要体现为爱岗敬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共产党员的党性是全体党员共同追求的理想境界,而理想境界的实现需要每一个党员的努力实践。这个努力实践的过程就是思想上入党的过程,这是每个共产党员需要终身为之奋斗的目标。

第四篇:基层团组织先进性建设

基层团组织先进性建设

班级团支部作为学校最基层的团组织,在共青团的发展和为党培养合格的后备军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何对此组织进行指导,坚持长期有效的对广大团员进行先进性的教育和培养,是关乎为党培养合格优秀的后备军,关乎共青团事业长远发展的一件大事,是值得思考和积极探索的理论与实践课题。

那么如何建设优秀的基层团组织?如何培养团干部?如何发挥基层团组织真正的作用?

一、加强团组织的宣传力度

根据观察和了解,很多学生虽然自己是多年的共青团员,但是对团组织认识和理解不够深刻,他们理解当中的团组织就是参加政治学习、缴纳团费等。为了让学生加深对团组织的认识和了解,就必须对其进行团组织宣传工作。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是广大青年在实践中学习共产主义的学校,是中国共产党的助手和后备军。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纲领,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行动指南,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全国各族青年,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为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而奋斗。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发展壮大,始终站在革命斗争的前列,有着光荣的历史。在建立新中国,确立和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发展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的进程中发挥了生力军和突击队作用,为党培养、输送了大批新生力量和工作骨干,同时充分发挥党联系青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围绕党的中心任务,开展适合青年特点的独立活动,关心青年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切实为青年服务,向党和政府反映青年的意见和要求,开展社会监督,同各种危害青少年的现象作斗争,保护和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宣传工作包括:

(一)高度重视并增强宣传意识;

(二)建立高素质宣传队伍;

(三)强化信息报送;

(四)充分利用各种宣传载体;

(五)加强学生思想工作的调研。

二、选出优秀的团干部,加强对团干部的培训力度 团的干部是团的工作的骨干。共青团要按照德才兼备的原则,大胆选拔年轻干部,保持团干部队伍年轻化的优势,努力实现团干部队伍的革命化、知识化和专业化,在 “保留骨干、以资熟手” 的同时,不断为党和国家输送年轻干部。

(一)团干部的选拔

团的干部要做团员和青年的表率,模范地履行团员的各项义务,努力做到:

1.政治上要坚强。具有相应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的理论水平,坚决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立志改革开放,献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自觉参加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及党章活动,政治素质好。2.学习要刻苦。学习作为学生的天职,作为团干部首先在学习上刻苦努力,起到模范带头作用。此外,团干部要带头学习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和现代管理知识,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学习态度端正,认真刻苦,成绩优良。

3.工作要勤奋。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勤于思考,勇于创新,知难而进,积极主动地在青年中开展工作,积极完成组织上交给自己的各项任务,努力做出实绩。

4.作风要扎实。朝气蓬勃,实事求是,发扬民主,敢想敢干,深入基层,调查研究,讲实话,办实事,求实效,不搞形式主义,热心为同学服务,做同学们的知心朋友。严格要求自己,遵纪守法,坚持真理,用于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敢于同不良现象作斗争。

5.品德要高尚。团结同学、助人为乐、诚实谦虚、清正廉洁,自觉接受团员和青年的监督。为人正直,乐于奉献,有良好的群众基础,在团员青年工作中能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基层团组织先进性建设

6.热爱集体,积极参加学校、学院组织的各项活动,积极参加各类社会实践活动。

(二)团干部的培训

对选拔出来的团干部进行相应的指导和培训是非常有必要的。要让其懂得给自己定好位、懂得从何入手、如何开展各项工作。那么如何对团干部进行培训?团干部的培训应包含哪些内容?

1.团干部的自身形象建设

干部代表班级形象,指通过团干自身的气质所折射出的班级形象。团干部站出来代表的不仅是自己,还有整个班级。团干部应该做到在做事时不给班级丢脸,并通过自身形象素质的提高来达到提高班级形象的效果。一个充满朝气、信心十足、干劲十足的团干部,总能折射出所在班级的一股积极向上的锐气。

2.团干部威信的树立

(1)团干部须以 “智” 树威。“智” 是能力的根源,能力是智慧的表现。以智树威,可以通过优异的学习成绩来树立威信。团干部一般都是学习成绩较好的,究其原因就是成绩好 的同学能给其他同学做出表率,而且能够在搞好自己成绩的同时拿出更多的时间来帮助其他同学,让同学们对他产生敬畏之情,从而愿意听这个团干部的话,这样团干部的威信就产生了。从团干部的个人角度来说,学习成绩既是树立威信的必要条件,也是自己学习的一种目标,无论如何都必须是做好的;

(2)团干部须以 “信” 树威。所谓以 “信” 树威,一方面是指说到做到,即凡是跟同学说过或答应过的事,一定要做到。如果真的做不到,只要你真的努力去做了,同学们自然会体谅你。另一方面是指不要轻易许诺。对于那些没有把握完成的事,不应该轻易的答应同学。这样你才不至于失信于同学,但同时也不要太害怕 “失信” 而过于拘谨,什么事都不敢表态,让同学们觉得你做事过于小心,前怕狼后畏虎。这样的话你就会显得很懦弱,没有魄力,同学们也不会信任你,因为你能给他们的保证太少了,树立威信就无从谈起;

(3)通过自身的特长(书画、文艺、体育等)来树立威信。

有专长本身就是一种权威,所以有了特长,就有了我们通常所说的专长权。从这方面来说团干部应该把自己打造成一个全面发展的人才。

3.工作方式和方法教育

基层团组织的工作是在学校和学院团组织的领导下,根据学校校园文化建设方案和进度来开展相应的活动,同时在班级内进行相关的特色活动。活动类型多,需要带动很多学生,如何带动班级同学的积极性。因此,工作方式方法对一个团干部来说是尤为重要的。

三、发挥团干部的作用

在新的历史时期新的形式下,团组织作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发挥团干部骨干与核心作用尤为重要。如何发挥团干部的真正作用?

(一)分工明确。班级团支部干部,即以团支部书记为首的组织委员、宣传委员、体育委员和文艺委员。

1.团支部书记的工作职责包括:(1)负责召集支部委员会和支部团员大会。结合团支部的具体情况,认真传达党组织和上级团组织的决议和指示,研究安排团支部的工作,将支部工作中的重要问题提交支委会和支部团员大会讨论决定;(2)了解掌握团员的思想、工作和学习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做经常性的思想政治工作;(3)检查支部的工作计划、决议的执行情况,按时向支部委员会、团员大会、同级党组织和上级团组织报告工作;(4)同有关部门和组织保持密切的联系,交流情况,互相支持、促进团的工作;(5)抓好支委会的自身建设,认真学习,按时开好民主生活会,加强团结、充分发挥支委会集体领导的作用,督促和帮助支委做好分管的工作。

2.团支部组织委员工作职责包括:(1)了解和关心团员的工作和思想情况,提出团的组织生活的内容和要求,督促和指导团小组过好组织生活;(2)掌握团员的模范事迹和遵守团的纪律的情况,建议支部委员会进行表扬、批评或处分;(3)对团员进行性、纪律性的教育;(4)了解培养青年积极分子的情况,研究发展新团员的工作;(5)掌握团员超龄情况,做好超龄离团工作;(6)负责团员证管理、团籍注册、团员教育语言、团员统计和 “双推” 工作等;(7)做好新团员编组、收缴团费、接转团员组织关系和分发团徽等工作。

3.团支部宣传委员工作职责是:(1)组织团内外青年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江泽民同志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和国内外大事;(2)根据党的指示,在各项工作中,开展宣传鼓动工作;(3)了解团内外青年的思想状况和要求,对他们的要求加以研究解决或向团支部反映;(4)组织各种形式生动活泼的教育活动,如上团课、报告会、主题会、座谈会、参观、访问、旅游、读书、影评和学习经验交流等;(5)负责办好墙报、黑板报、图书室等宣传、阅读阵地,以及做好团报、团刊的发行和阅读工作。

4.团支部体育委员的主要职责包括:(1)负责两操、课外活动和团的集队的人数检查和整队;(2)负责运动会和团活动的报名、组织、比赛等工作;(3)组织领导全班同学参加学校、年级、班级体育活动和团的活动;(4)经常与体育老师,学校体育部门取得联系,接受工作任务。

5.支部文体委员的主要职责是:(1)发动和组织青年积极参加业余或课余的文艺娱乐活动;(2)协助有关方面搞好业余剧团和办好 “青年之家” ;(3)发现和培养文娱活动中的积极分子;(4)组织青年学习军事知识和军事技能,开展各种体育活动。

(二)发挥团干部的作用

1.定位准确。每一名团干部都要对自己的工作职责、工作范围、工作要求对很明确的定位。要知道用自身的优势来结合工作,并开展相应的活动。2.明确责任。团干部在清楚自己的工作职责的同时得知道自己肩负着的责任,那是学校团组织的希望、老师的希望、同学们的信任和希望。团干部要严于律己、甘于奉献、以高尚的人格力量感染青年人;团干部要努力学习、用文化知识和实践能力武装自己,以 “爱国爱民、团结奉献” 的思想紧

系青年人;团干部要谦虚谨慎、团结合作,服务同学,以团结的力量凝聚青年人;团干部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勇于创新,以创新的精神带动青年人。

作为党的后备军,建立一个朝气蓬勃的基层团组织是共青团组织不可缺少、且尤为重要的组织建设目标,为了给党和人民培养优秀的青年人、优秀的接班人,就必须从建设组织健全、思想积极向上的基层团组织开始。

第五篇:中国共产党章程的不断修改是保持与时俱进的历史进程

中国共产党章程的不断修改是保持与时俱进的历史进程

作者:尹锡源

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对我们党员干部来说,尤其重要的一个方面就在于要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中国共产党章程的不断修改,是我们党与时俱进的根本标志。我们要从中国共产党对党章的不断修改上来体会和吸取党的与时俱进的精神营养。

从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到党的十六大,中国共产党通过了15个党章,并根据革命和建设形势的发展,新的政治任务的变化和党自身建设的需要,先后对自己的党章修改了14次。党章的演变和每次修改,都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相结合的历史进程。在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为了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促进党组织的巩固和发展而不断的修改了党章。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时,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实际起到了中国共产党章程的作用,被公认为是党的第一个章程。《纲领》的主要内容是按照列宁建党原则组织中国共产党,具有鲜明的战斗性和原则性。缺点是《纲领》条文比较简单,内容不够完善。一年后党的二大对党的《纲领》进行了重大修改,制定通过了党的历史上第一个正式党章——《中国共产党章程》,按照列宁建党理论,结合我党初创一年来工作的初步体会,对党的建设的一系列原则做出规定。党章共分六章29条。其突出特点是建立严密的各级组织和加强党的纪律性。1923年6月党的三大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修正章程》,对二大通过的党章进行了第一次修改,修改的重点是增加了入党须有候补期的规定。1925年1月党的四大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二次修改章程》,对党章再次作了修改,其中最重要的修改是第一次规定了党的基层单位为支部。四大以后,国民革命进入高潮,党的组织空前壮大,如何巩固党的各级组织成为迫切问题。在大革命危急时刻召开的中共五大没有时间对党章进行修改。1927年6月1日,中央政治局根据五大精神,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三次修正章程》,对党章进行了较大修改,如提出党的指导原则是民主集中制,设立政治局、监察委员会和规定了党和青年团的关系等。大革命失败后,我们党面对当时复杂形势和艰巨的革命任务,于1928年7月党在莫斯科召开六大通过了《中国共产党党章》,没有注明第几次修改党章。由于受到共产国际的影响,党章最突出的修改之处,就是规定中国共产党为共产国际支部,无条件服从共产国际的决议。1945年党在延安召开七大时,以毛泽东为首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已经形成,党日益从地下斗争转入公开斗争。六大党章的许多部分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因此中共七大总结了党领导革命斗争的新经验,继承了以前历届党章的优点,制定并通过了新党章。七大党章共11章70条,其突出特点是:首次增加了“总纲”,简要阐述党的性质和指导思想、中国革命性质、任务和特点等,这是中国共产党的一个理论创造;首次将毛泽东思想写进了党章,确立了毛泽东思想在全党的指导地位;特别强调党的群众路线;更加完善了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第一次规定了党员的权利和义务。因此,这个党章更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是民主革命时期最完备的一部党章。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从革命党转变为执政党,党如何应对执政的考验,如何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始终保持党旺盛的生命力和战斗力转化为主要矛盾。1956年9月,中共八大总结执政以后党的地位、自身状况及党所面临的新任务,为适应大规模经济建设和加强执政党建设的需要,对七大党章进行了修改和通过。八大党章共9章60条,突出了执政党应当遵守的政治原则和工作作风,规定了党的工作中心由搞阶级斗争转为抓经济建设,阐述了中国共产党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对如何搞好执政党建设的思考。提出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任务和实现现代化的目标;在执政党的条件下发展了七大党章确立的群众路线,强调反对官僚主义;对民主集中制作了比较充分的规定,强调发扬党内民主,健全集体领导,反对个人崇拜;把维护党的团结、巩固党的统一、正确进行党内斗争的方针列入党章;对党员提出了更高的标准等。八大党章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后修订的第一个党章,为执政党的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由于党内“左”倾思想的干扰,八大确立的正确路线没有得到很好贯彻。九大、十大修订通过的党章,是在“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指导下产生的。1969年4月,党的九大在极不正常的情况下对党章进行了修改,突出强调“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和“文化大革命”,强调阶级斗争为纲;对党的性质和指导思想作了错误的和不科学的论述;取消了党内民主、集体领导、党员权利和义务以及预备期等重大组织原则和纪律。特别恶劣的是,九大还将林彪的接班人地位明确写进党章。1973年3月党的十大通过的党章,仍然继承了九大党章“左”的错误,除删去有关林彪的内容外,完全肯定了九大政治路线、组织路线。1977年党的十一大通过的党章,虽然对十大党章做过不少修改,但由于指导思想尚未拨乱反正,并没有能够纠正九大和十大党章中的“左”的错误。从八大以后,社会主义建设20多年的曲折发展,深刻地教育了全党,“文化大革命”的严重教训和改革开放初期取得辉煌成绩的经验,使党对自身建设规律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对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搞好执政党建设作了新的探索,有了一些新认识和新经验,集中反映在1982年十二大通过的党章中。十二大党章共10章50条,对十一大党章作了许多根本性修改,增加了党的干部、党的纪律,充实了总纲内容,对党的性质、党的指导思想、奋斗目标、现阶段的总任务等均作了明确规定;对党员和党的干部在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作了更加严格的要求:强调集体领导原则,禁止任何形式的个人崇拜;对改善党的中央和地方组织体制,加强党的纪律和党的组织建设作了新规定。这个党章集中反映了全党的意见和智慧,总结了建党以来尤其是党执政以来的历史经验,继承了七大、八大党章的优点,清除了九大、十大、十一大党章中“左”的错误。1987年10月召开的十三大所通过的《中国共产党党章修正案》,其要点是:健全党的民主集中制;理顺中央领导机构的关系;顺利进行新老干部交替;实行党政分开。1992年10月,十四大通过的党章总结了党的十二大以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党的建设的新经验,把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及各项基本方针政策写入党章。1997年9月十五大通过的新党章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引导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不断前进。把作为毛泽东思想继承和发展的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十五大通过的党章中。

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通过的关于《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又一次修改、完善了新党章。其主要内容为:一是关于党的性质,中国共产党既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又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二是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作为党的行动指南,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最重要的理论成果;三是把十六大确定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为奋斗目标;四是将中国共产党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新经验等内容写入党章;五是要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等。

总而言之,我们从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党章的修改历程能清楚地看到,建党8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不断总结新的经验,并经过实践检验证明正确的结论写进党章,通过不断修改党章,调整党的奋斗目标,在思想上、理论上与时代同进步,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和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理论品质。

(出处:《社会科学导报》2004年第3期,总第13期)

下载中国共产党先进性建设的历史进程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国共产党先进性建设的历史进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从《中国共产党章程》看党的先进性

    从《中国共产党章程》看党的先进性 【摘要】党的十六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科学地阐述了党的性质,明确了党员的义务和党的干部的基本条件,系统地提出了党的政治文明的思......

    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

    突出实践性 增强自觉性 体现先进性 ----- 浅谈企业党组织加强先进性建设的有效途径 作为基层党组织,必须从不断创新基层党建工作、提升基层党建水平的要求出发,进一步增强基......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

    报告的历史进程

    历史又一次向这里汇聚——2011年9月26日上午9时,保定市百世开利会展中心主席台上党徽高悬,红旗夺目。全市上下期盼已久的中国共产党保定市第十次代表大会隆重开幕。在热烈的掌......

    党的历史进程

    党章是党的总章程,集中体现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以及党的重要主张,规定党内的重要制度和体制机制,对推进党的工作,加强党的建设,具有根本性的规范和指导作用。我们党在领导人......

    中国共产党的建设

    幻灯片1 中国共产党的建设 朱瑛 教授 新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幻灯片2 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党建设理论 2. 把握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3.......

    浅论加强基层党员队伍先进性建设

    目 录 一、 内容摘要……………………………………………………2 二、 正 文………………………………………………………2 三、 参考文献………………………………………......

    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第五章 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一、单项选择题 1.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进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新阶段,这意味着() A.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府担当调控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