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痴迷网络的心理诱因及其对策[合集]

时间:2019-05-14 09:17:4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青少年痴迷网络的心理诱因及其对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青少年痴迷网络的心理诱因及其对策》。

第一篇:青少年痴迷网络的心理诱因及其对策

青少年痴迷网络的心理诱因及其对策

一、青少年接触网络的现状

伴随着互联网数字化时代的到来,网络正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思维和生活方式。人们在利用网络文明所带来的方便快捷的同时,也品尝到了网络所带来的种种苦涩。这把双刃剑对青少年的影响不可忽视。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2005年月1月19日最新公布的《第十五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报告》统计数字显示:截止2004年12月31日,我国上网用户总人数为9400万人,其中25岁以下的青少年占51.7%,学生占32.4%。可见青少年成了我国上网的主要群体。由于青少年正处于生理、心理的发育和成长阶段,社会化还没有完成或者社会化程度比较低,而网络世界又是一个虚拟和纷繁复杂的成人世界,因此当青少年徜徉其中时,很容易迷失在“网络 的丛林”中。面对布满“陷阱”、危机四伏的网络世界,涉世未深的青少年作为弱势群体正在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网络危机。要想使青少年摆脱危机,走出“丛林”,必须认真分析青少年在网络中所面临的各种状况,并找准化解危机的应对之策。网络正以超乎想象的速度渗透到青少年的学习和生活的方方面面,以致有人把现代青少年称为“E代青年”。青少年上网目的如下:使用率前三位分别是:网络游戏,为62%;聊天室为54.4%;电子邮件,为48.6%。由此看来,目前青少年上网的主要目的是游戏、娱乐、聊天和发E-mail,大多数人上网与学习毫无关系,更容易受到网上不健康内容的侵害。而网络充满了刺激、超现实的幻想的东西,使人乐此不疲,“玩物丧志”,这显然和网络教育的目的相悖。

二、学生使用网络的主要诱因以及存在的问题

现在青少年痴迷于网络上的虚拟生活,远离现实,所有的心情和心态都随着一个虚幻世界的发展而存在,也就是说,他们身不由己地被控制在机器制造的社会中。心理学认为,这是由长期暗示和深度诱导导致的精神迷幻症状。由于青少年的心理、生理、认知水平的限制,也由于网络的传播特征造成了信息泛滥,因此,各种信息垃圾对他们的学习、生活和思想道德品质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导致了他们在网上出现“行为偏差”,也使其道德意识弱化,甚至使其产生比较严重的网络道德失控,严重的还落入“网络犯罪”的陷阱,从而诱发起一系列社会问题,目前,青少年使用网络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

(一)上网时间增多,沉湎网络游戏,不能自拔。

据上海《当代学生》编辑部牵头的《互联网与青少年心理发展》课题组2001年11月对666位青少年调查:在对“如果让你自己控制每次上网的时间,你会选择多久”的回答中,选择半小时的为“0”,却有13.1%的人选择“最好上一天,24小时”。据报载,14岁的成都学生阿新,和同学一起逃学旷课,在“心动网络沙龙”大玩网络游戏达6个通宵。西安市一位焦急的母亲无奈向《华商报》求助:她17岁的儿子整日泡在网吧里,已经一个星期没有到学校上课了,这位母亲为寻找儿子跑遍了全市的大小网吧,终于在一家网吧里找到了儿子,但沉迷于网络的孩子却不肯跟随母亲回家。河南洛阳一名初一学生,曾荣获河南省首届中小学生计算机网络知识竞赛一等奖。但自从在网吧迷上网络游戏之后,成绩便一落千丈,身体状况也急剧下降,精神萎靡不振,性格暴躁古怪,如同走火入魔。无论母亲怎样苦劝引导,他就是摆脱不了网吧的巨大诱惑。网络游戏如同毒品一样折磨着他的心灵,但他始终无法戒掉网瘾。总之,沉迷于网络游戏,往往会导致心理障碍,使一些青少年难以控制上网的冲动,且往往一玩就连续几个小时、10多个小时,甚至日以继夜,最后生活节律紊乱,食欲减退,形象憔悴,精神萎靡,记忆力减退,思维反应迟缓,学习工作效率降低,严重的甚至猝死于电脑面前。

(二)乐于网上聊天,交友频繁随意,影响学业。

据《互联网与青少年心理发展》课题组调查,有75.3%的青少年尝试过上网交友,其中40.5%的青少年有很多网友,38%的青少年至少有1个网友。65%的青少年与网友聊天的时间在1―3小时之间,有13.7%的青少年每次与网友聊天的时间在5小时以上。可见,网上交友已经成为青少年比较热衷的交友方式。如果学生缺少自我保护意识,轻信别人,不能正确地分析和判断,就很容易交上“坏朋友”或者被人利用。例如,某重点中学的女生,通过聊天结识一个网友,觉得很投机,就由天天在网上聊天发展至相约见面,可是真正交往之后却发现此人粗俗暴躁,并对该女生纠缠不休,使女孩欲罢不能,不得不求助于父母护送上下学。还有一些青少年为了到外地去与网友碰面,甚至离家出走,拉下学业一两个星期。同时,网上交友和网恋的发生直接相关。据上海徐汇区《青少年网络道德调查》课题组调查,有29%的高中生承认自己有“网恋”的经历,有58%的青少年对“网恋”的看法抱“无所谓”态度,他们认为“网恋”是个人的事情,旁人的想法根本就不重要。

(三)热衷网络交往,导致现实交往的冷漠化,影响学生心理。

调查发现,青少年热衷于在网上聊天、交友和游戏等,29%的青少年有结交虚拟情人的体验,75%的青少年常到娱乐站点。互联网满足了他们喜欢交往的要求,使他们在交往过程中得到自我实现的感觉,且这种感觉容易上瘾。据查30%以上的青少年认为上网的感觉如烟鬼遇上了好烟。但是青少年的理想化追求会使其只热衷于和网上世界各地的人交流情感,而忽略了近在咫尺的现实中的亲情和友情。学生面对冷冰冰的机器,是无法建立真实感情的,因为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由于隔了一道屏障而变得不可琢磨,信任危机由此产生。青少年容易痴迷于网络的虚拟世界,在网上,眉飞色舞、兴奋异常,与陌生人交谈,没话找话,无话不谈,没完没了。在现实中,其社交活动及与家人沟通减少,性格变得越来越孤癖,喜欢独处,表情淡漠;或脾气变得很暴躁,易激怒,易与家人发生冲突或毁物。据美国一项花费150万美元的被称为对在家上网心理影响的首次密集研究发现,即使没有沮丧倾向的人,上网也会造成心理健康变化。以匹兹堡市4所学校与社团的169人为对象,追踪两年后发现,一周上网1小时会导致沮丧程度平均增加1%。因此,沉湎于网络交际,会导致精神孤僻、冷漠、缺乏责任感、没有明确价值观、没有人生目标的一代“空心人”的大量出现。

网络的特殊魅力正吸引越来越多的青少年身陷其中,通宵达旦,不能自拔,有的甚至患上了一种所谓 的“网络成瘾综合症”。“网络成瘾综合症”(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 ,简称“IAD”),是指由于患者对互联网过度依赖而导致明显的心理异常状况以及伴随的生理性受损的现象。美国和我国一些心理学家认为,患上“IAD”与沉溺赌博、酗酒、吸毒无异。患上“IAD”的人对网络有一种心理依赖感,在使用网络过程中不能有效地控制时间,经常无节制地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上网,从中获得满足感和愉快感。网络几乎成为现实社会的替代品,沉溺于网上的虚拟空间,出现一些人格障碍,导致个体心理生理受损。其症状可以发展为:食欲不振、头昏眼花、情绪低落,精力难以集中等。严重的可导致植物神经紊乱(睡眠障碍),免疫力降低,引发心血管疾病、抑郁病及眼睛、脊椎方面的疾病等,有的甚至消极自杀;有的网吧烟雾缭绕,空气污浊也会损害青少年的身体健康。此外,长时间上网陶醉于人机对话环境中,会使青少年远离或逃避现实社会,热衷于网上交际,忽视和疏远现实社会的友情、亲情,造成人际情感冷漠,社会适应能力下降,容易诱发人格障碍,使青少年变得孤独、敏感、抑郁、警觉、不服从社会规范,甚至出现精神障碍,不利于青少年的社会化。据国内调查,在平均每周上网时间为五小时以上的人群中,13%的人会减少与朋友、家人的相处,26%的人会减少与朋友的言语交流,8%的人逐渐与社会隔离。另据一项 调查显示,我国青少年“IAD”发病率高达15%,人数达244万,我国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变得日益严重。

(四)部分青少年存在比较严重的网络道德失控,甚至违反国家法规法令,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第一、涉足黄色网站,观看传播黄色信息。互联网上的色情网站,极易使正处在青春期的青少年产生好奇而涉足。《青少年网络道德调查》显示,有11%的学生涉足过色情网站;有14%的学生在看到和“性”有关的内容会选择“继续看下去”;有36%的学生对在网络上发布色情信息表示“无所谓”;有22%的学生对青少年涉足色情网站的态度视“无所谓”。可见黄色网站对学生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

第二,恶意攻击网站。有些青少年学生由于法制观念淡薄,为了炫耀其网络水平的高超,他们恶意攻击公众网站,随意篡改、窃取他人网站上的资料、信息,给他人及社会带来巨大损失。

第三,诱发不良行为,甚至触犯法律。未成年人上网,常为“网资”不足煞费苦心,极易诱发不良行为。比如,聊城市的三名青少年为了搞到钱到网吧里玩游戏,竟想出了拦路抢劫的办法,仅5月6日到5月11日短短6天时间,他们就作案3起。据这三名青少年交代,他们泡网吧成瘾,但又没那么多钱,只好向家长撒谎要,不行就去偷、去抢。

第四,个别学生对互联网传播西方意识形态颇感兴趣,认同其反动观点;少数学生受网上赌博、算命、占卜等不良信息影响,沉迷于幻想,行为失控;有些学生把网络当作发泄场所,骂人脏话连篇等等,这些现象都要引起高度重视。北京回龙观医院副院长邹义壮说,网络游戏火爆刺激的内容易使青少年道德认知模糊,误认为通过伤害他人而达成目的的方式是合理的。青少年一旦形成这种错误观点,便会为达到自己的目的而不择手段,欺诈、偷盗甚至对他人施暴的事,就会不但在网上而且在现实生活中发生。据中国青年报 2002年4月27日报道,最近,一名高三学生在南昌市船山路上的“辉荣网吧”玩“传奇”游戏时兴奋过度猝死。2004年3月31日上年,重庆市沙坪坝区回龙坝填中学两名初一男生因连续通宵上网后疲惫不堪,坐在铁轨上熟睡时,被疾驰而过的火车辗死。贾某,男,17岁,初青少年,平时喜欢上网,因无钱上网玩游戏,便纠集了被告人罗某(19岁)、蒋某(17岁)、许某(14岁)经预谋后,于2002年3月先后三次在某市文化站、学校门口,采用卡脖子、持棍棒殴打的手段实施抢劫,三次共劫得现金43元,他们分别被法院判处二到十年不等有期徒刑。2005年12初,央视《法治在线》栏目播出了天津的少年张潇艺痴迷网络跳楼自杀的案例,在全国引发了巨大的反响。这位沉溺于网络游戏虚拟世界的13岁男孩,选择一种特别造型告别了现实世界——站在天津市塘沽区海河外滩一栋24层高楼顶上,双臂平伸,双脚交叉成飞天姿势,纵身跃起,朝着东南方向的大海“飞”去,去追寻网络游戏中的那些英雄朋友——大第安、泰兰德…………《法治在线》2005年12月6日播出了安徽胡彬自杀的案例,又一次引发了人们对网络的虚幻世界的反思。上述这类案例在现实生活中不胜枚举。

三、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是网络本身具有的独特魅力。

美国心理学家格林菲尔德曾经说过:网络之所以有让这么多人上瘾的强大力量,是因为它能让使用者产生亲密感、无时空感和无压抑感,而这种力量是其他任何事物都不曾有过的。具体说来:首先是网络为青少年拓宽了一条信息来源和沟通的渠道。在信息社会里,谁能更快、更多地掌握信息谁就会在竞争中获得主动权。为快捷、高效地获取所需信息,青少年就会求助于网络,而他们较弱的自制力则往往使他们迷恋乃至依赖上网络。其次,是网络扩大了青少年的社交范围和沟通对象,满足了人与生俱来的渴望参与、合群的原始动力。那些在现实生活中有着重重顾虑的青少年可以在此尽情地发泄情感,放心地畅所欲言,并轻而易举地找到自己的“归宿”。再次是网络为青少年提供了花样繁多、引人入胜的娱乐活动。网上最新的流行歌曲、精彩的影视大片,新颖刺激、变化无穷的网络互动游戏对他们有着难以抗拒的诱惑力。一旦被这些娱乐所吸引,为获得更多乐趣,他们就会不惜大量时间上网,结果是欲罢不能。

2、由于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殊性。

中学阶段正是人生处在生理上不断发育、心理上不断成熟的特殊时期。这一时期的青少年对新事物敏感且容易接受、寻求自我并实现自我、好奇心强、渴望友谊和交流、但又缺乏自控能力、信息的选择能力和分析批判能力。正是由于这些特点,再加上目前激烈的学业竞争环境,他们特别需要别人的理解、认同和支持。但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受一些因素的制约,如现在大多数的青少年都是独生子女、真实人际关系的建立和巩固并非易事等,因而对于人际关系、社会支持、自我实现等各种需要就难以在现实中得到满足。而网络以她特有的方式和丰富的内容,展示给人们一种全新的虚拟社会环境,这无疑为青少年提供了自身需求的最好舞台。网络游戏可以使他们找到自我、实现自我,网上聊天给了他们倾诉的空间和对象。当他们在这个虚拟的世界里第一次获得快乐与满足时,便会希望重复获得。由于他们相对较弱的自制力,这种重复行为往往不能得到很好的控制,当达到失控的程度时,他们也就上瘾了。

3、学校和家庭的网络教育和指导工作跟不上。目前,还有相当一部分学校的领导、教师的主要精力放在升学率上,而缺少对学生进行网络的道德教育、法治教育和安全教育,缺少必要的指导和管理。家庭电脑虽然普及率逐年上升,但许多家长对电脑技术一无所知,遇到孩子的“网络问题”时往往束手无策。

4、是社会对网络网络的管理存在薄弱环节。近年来,国家多次对网络网吧进行整治,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社会上很多网站都是营业性的,为了吸引更多的人点击,势必会“投其所好”,迎合一部分人的口味,出现一些低级庸俗的东西和不良言论,使信息的科学性、严肃性受到冲击,影响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社会上网吧很多,为了赢利,经营存在很多问题。目前,公安、文化、工商、电信几个部门都在参与对网吧和游戏机房的管理。但管理的职责不明,力度不够,缺少配合,面对众多的网吧和网站,管理上力不从心,致使一些非法网站的“黑网吧”钻了空子。

四、建议与对策

1、引导、教育青少年正确看待网络,学会利用网络,因势利导,积极规范青少年的上网活动,加强青少年网络道德素养教育。使他们消除对互联网的神秘心理,引导他们正确使用网络。由于互联网具有的新颖性、虚拟性和互动参与性等特征,使广大青少年产生迷恋本身是无可厚非的。因此以简单的“堵”的方式禁止青少年上网显然是一种因噎废食的做法,应该进一步普及网络及相关知识,使青少年了解互联网的实质。越是对互联网了解,就越能以平常心来看待它,这样他们的网络迷恋程度就会大大降低。同时要加强青少年上网时的自我保护意识,如注意远离含有赌博、色情、反动、暴力等内容的电脑游戏,不随便把自己的电话、地址等信息告诉网上陌生人等,并逐步引导和教育学生正确利用网络资源促进学业进步和自我发展

2、建立青少年网络行为管理与指导机制,逐步培养网络道德行为。

青少年自我控制能力较弱,希望摆脱成人约束自由自在活动的需要特别强烈,因而在网络匿名化的世界中更容易出现“知”“行”脱节,产生不道德的网上行为。针对青少年网络活动的这种特点,增强管理与指导,逐步培养其良好的道德行为方式非常必要。2001年11月,团中央、教育部等部门颁布了《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以引导我们青少年文明上网。全国各级各类学校积极宣传、贯彻这一公约。2004年淄博市教育局、团市委及市通信公司联合举行“淄博市青少年绿色上网工程”,这对于加强我市青少年的网络行为管理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3、另外学校需要校纪校规的配合和校园网的积极示范与引导。

学校要主动把社会对青少年学生的网络道德要求转化为必须遵守的校纪校规,强制学生遵守,对年龄偏低自控能力差的学生,还应提出上网时间与上网地点的限制,时时加以监督检查,及时查处违规行为,以此减轻青少年的网络迷恋,并遏止青少年不良网络行为的产生和蔓延。同时,在青少年中普及网络法律知识。目前虽然网络法制建设相对滞后,但网络方面也不是全无法规或规范。学校可以给学生印发了一些网络法规或规定,供大家学习、遵循,如《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安全保护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网入口通道管理办法》、《中国公民计算机互联网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和《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等。学校应该在思想政治课、时政课、相关学科、校班会等课程和活动中,安排上述法规的学习,加强网上道德教育,增强学生的网络规范意识。近日,淄博市教育局、文化局、公安局、工商行政管理局联合出台《关于制止中小学生进入网吧的意见》,四部门联动做好制止中小学生进入网吧工作,淄博市四部门明确规定凡在中学、小学200米范围内设立的网吧,一经查实,立即予以取缔;各网吧不得接纳中小学生进入,并在入口处显著位置悬挂未成年人禁入标志;各网吧应对上网者的身份证等有效证件进行核对、登记;严格控制网吧营业时间,网吧营业时间限于每日8时至24时,网吧互联网信号接入单位每日零时至8时停止信号接入服务。违犯上述规定的,将由相关的管理部门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予以严惩。我认为这对于净化我市的网吧环境,约束青少年的网络行为必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4、大力开展网络心理辅导和心理咨询工作,形成文明、理性、高效用网的自觉追求和良好风气。学校的心理辅导老师要组织相关的网络心理辅导讲座;学校也要组织对学生进行意志力的培养和“成功教育”的引导宣传,使人人能在生活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这样就自然会减少青少年对虚拟世界的迷恋。而对于那些痴迷于游戏和聊天的学生则应引起高度重视,充分发挥学校心理辅导和咨询的作用,帮助他们摆脱对网络的依赖。

5、鼓励、指导学生利用网络免费资源,自己设计制作网页或网站,主动占领网上阵地。在当今网络时代,仅仅对青少年上网活动进行引导和规范是不够的,我们还应该主动出击,利用网络提供的免费资源,如免费主页空间等,建立自己的主页,通过网络推动学生网络道德素养的建设。主动占领网上阵地,变“堵”为“导”。这对学生学习知识、开发智力、提高创新能力、提高政治思想觉悟等方面,起到了一举多得的作用,同时也克服了智德分离的弊端。学生在研究自身发展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体验到德育工作的快乐;在创造中学习,使自己不断成熟,感受到进步的喜悦,从而增强了参与的热情,提高了德育工作的实效。

6、优化环境,强化管理。

学校与家长建立互动的监管机制,保证学生“网上生活”的高效、健康、有序;政府有关部门一方面加强对学校周边环境的管理与监控,制定相关的法规,避免私人网吧见利忘义,另一方面加强对网站建设的监管,制定有关政策和法规;还应加大投入,组织力量开发青少年喜爱的健康的游戏软件。总之,正如江泽民同志指出的:“互联网是开放的,信息庞杂多样,既有大量进步、健康、有益的信息,也有不少反动、迷信、黄色的内容。互联网已成为思想政治工作一个新的重要阵地。国内外敌对势力竭力利用它同我们党和政府争夺群众,争夺青年。我们要研究其特点,采取有力措施应对这种挑战。” 作为信息时代的教育者,我们应该在对青少年进行网络技能教育的同时,加强对青少年的网络道德规范的教育,培养学生自觉的网络道德意识、道德意志和道德情感,提高学生的道德自律能力;同时倡导并建设网络文明,培养健康的网络生活方式,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网络观念,从而捍卫网络文化阵地,净化他们的网络灵魂。

最后,加强网络法制建设,完善网络立法。加强网络法制建设,开展网络立法工作,加大网络监管力度,净化网络空间,防止和避免网络不良信 息对青少年的污染。要把预防青少年网络犯罪,保护青少年不受网络不良信息侵害作为立法工作的重要内 容。要在不久的将来修改《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时,将有关未成年人网络犯罪的 预防和对未成年人的网络安全保护作为修改的重要方面予以明确规定,并增强立法的可操作性和实效性。目前,我国网络立法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相关的法律法规还不完善,网络立法工作面对网络日新月异的发展仍显得滞后,尤其是不能有效地阻止青少年网络犯罪现象的发生。网络社会缺乏有效的法律约束,青少年进入网络社会就会失去法律的保护,他们的个人隐私、人身安全、心理健康容易成为网络犯罪的侵害对象。我们应该借鉴网络普及程度较高的国家和地区在管理法规、限制性、禁止性、预防性规范方面的立 法工作。

主要参考文献:

[1]崔景贵.网络心理教育刍议[J].中国教育学刊.2001 [2] 专题报告.《青少年与网络道德调查》 [3]迟雅青春热线.网络德育专题

[4] 专题报告.《互联网与青少年心理发展》 [5]《信息参考》2005.6

第二篇:网络对青少年心理发展影响及其对策

网络对青少年心理发展影响及其对策

耿尧天 2013115588 当今世界,网络化的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上网已成为人们学习、生活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对新事物十分敏感的青少年以巨大的热情置身于网络之中,成为网络的主力军,他们在丰富多彩的网络世界中交友、娱乐和学习,伴随着网络的发展而成长,不论是网络本身所具有的特性,还是它所提供的丰富内容和参与平台,都对青少年的思维方式、行为习惯、心理发展、价值观念和政治倾向等方面产生不可低估的影响。网络环境下青少年的健康成长问题,成为事关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和国家长远发展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1青少年当今上网现状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给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产生越来越重要的影响。在已经步入信息化社会的今天,“上网”已经成为了一种时尚,而在庞大的网民群体中,青少年占了很大的比例,并且还在逐步增多。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的调查显示,截止到2001年6月,国内上网用户人数已经超过2000万,其中,85%以上是青少年群体,占据绝对主导地位的是高学历未婚男性青少年。中国社科院的有关学者对北京、上海、广州、成都、长沙五城市青少年运用互联网状况情况进行了调查,数据结果显示:青少年上网的用户中,男生略多(56.6%),年级越高,用户比例越高。高中生占高中生的56%,初中生占初中生的36%,小学生占小学生的25.8%。在用户总体中,初中生所占比例最高,为42%,其次是小学生和高中生。调查还显示,父母学历越高,其子女用户比例越高。调查报告还显示,近80%的青少年用户从1999年开始使用互联网。上网比例最高的是家里(58%),其次是在网吧(20.45%)和父母或他人的办公室(15%)。青少年用户平均每周上网时间为212分钟。青少年经常使用的门户网站为新浪、搜狐、163.COM。青少年用户上网,60.3%的时间用于大陆中文网站,25.2%的时间用于海外中文网站,14.5%的时间用于外文网站。完全不限制子女上网的父母占8.4%,大多数父母控制子女上网时间。从调查情况看,青少年用户上网目的分为实用目的、娱乐目的、网络技术使用和信息寻求。超过50%的使用率的功能有网络游戏(62%)和聊天室(54.5%),其次是使用电子邮件(48.6%)。约50%的青少年用户有保持电子邮件联系的朋友;25.2%的青少年用户在聊天室或BBS上经常发言;37.6%的青少年用户使用ICQ与认识或不认识的朋友联系。青少年对互联网的需求主要是“获得新闻”、“满足个人爱好”、“提高学习效率”、“研究有兴趣的问题”以及“结交新朋友”。

2网络对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双重影响

网络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影响是多层次、多方面的,概括地说是双重的。世界卫生组织给健康下的定义为:健康是指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都达到一个完好的状态。我国在教育方针中也明确提出要将青少年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协调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四有”新人。因此,探讨网络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双重影响就显得很有必要。2.1网络对青少年成长的积极影响

2.1.1网络的创造性催生了青少年的现代观念

网络是体现时代的标志、了解时代的窗口、改造时代的工具,网络发展速度快,更新周期短,开放程度高,是现代科技的结晶,也是信息社会的时代精神的集中体现。网络的这些特征有利于培养青少年的现代观念,如学习观念、效率观念、平等观念、全球观念等等。现代社会是一个终身学习的社会,学习已经不可能再是一劳永逸的事了,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要不断接触新事物、接受新观念,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迁。这一点在网络世界体现的更为明显。网络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硬件、软件的更新时代都很快,青少年为了与其保持同步发展,只有不停地学习、接受新的技术。

互联网是世界性的电子空间,在这个空间中青少年与世界的联系变得十分便捷、迅速。现在有相当一部分青少年常常访问国外的网站,与素不相识的外国人交友、聊天或是探讨问题,这对青少年一代形成全球意识起着积极作用。

2.1.2网络的丰富性拓宽了青少年的求知途径

互联网世界是个信息及其丰富的百科全书式的世界,互联网上获取知识的方便、快捷、全面的特点,给青少年求知带来极大的方便,为青少年现代素质和能力的培养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网络世界,不仅要求青少年自己动手操作,而且相互沟通交流,为提高青少年的学习效率提供了良好的手段。从某种程度上说,互联网不只是为青少年打开了认识世界的一扇窗,而且是为他们创造了另一个求知的广阔空间。2.1.3网络的超时空性为青少年扩大了交往面

网络世界展现给青少年一个全新的社会交往空间:跨越大洋彼岸,超越性别、年龄、职业病、身份和地位。这为青少年进行社会交往提供了一种缓冲的空间和一个平等对话的通道,并能借助网络释放自己的各种心理压力。许多网站专门提供各种类型的交友服务,青少年可以根据个人的兴趣、工作的需要、学习的需要交到自己想交的朋友。网上交友相对安全、轻松,许多乐此不疲。

2.2网络对青少年成长的消极影响

2.2.1过多的精力和时间投入网络,易使青少年的学习和身心健康受到影响。有研究显示,长时间上网会使大脑中的化学物质多巴胺水升高。这种类似肾上腺素的化学物质,被认为与“病态赌博狂”有关。它令人呈现短时间的亢奋,但其后的颓废感却更为严重,时间一长,会给人带来一系列复杂的生理和生物化学变化。患者初期只是表现为对网络的精神依赖,渴望上网冲浪、玩游戏,之后就很容易发展为身体上的依赖,出现食欲不振、焦躁不安,甚至会引发心脏疾病等疾患。网络毕竟是一个虚拟的世界,它与真实的社会生活空间存在很大反差,人们网上交往主要依靠于抽象的数字、符号,使青少年习惯于用数字化、符号化的思维方式对待真实的社会,人与人的交往变得冷漠无情。过分沉湎于网络,会出现“网络成瘾综合症”,他们变得与周围的人没话,把自己封闭起来性格孤僻,对现实社会产生不认可甚至逃避的心理。有的青少年整天泡在网上,荒废了学业。

2.2.2网上交流的无约束性、隐蔽性,易使青少年道德行为感弱化。网络交流的隐藏性使传统社会行为规范失去约束力,不少青少年在网上聊天时语言粗俗,谩骂、侮辱他人等不道德行为时有发生。网络的隐蔽性也使网上犯罪如网上诈骗、网上诽谤、盗用信用卡、色情诱骗层出不穷,黑客入侵、制造病毒等案件逐年增加,而网络犯罪的行为主体却得不到应有的惩罚。网上交流的无约束性影响了青少年良好行为规范的形成。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的最新调查显示,有12.3%的青少年网民公开承认自己浏览过色情网站,有2.4%的人承认经常去看,虽然大多数人表示“看了也没什么大不了。”但是也有一部分人一发而不可收,沉溺于其中不能自拔,对自己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的损害。

总之,网络是信息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人人学会上网并运用网络资源已是大势所趋。互联网络毕竟代表了当今世界科技发展的最高水平,已经深入到社会和家庭的各个方面。我们没有理由因噎废食,我们应当充分发挥它的积极作用,采取相应的措施,使青少年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要求、与时俱进,促进青少年健康茁壮地成长。

第三篇:青少年网瘾心理分析及对策

青少年网瘾心理分析及对策

如何戒除网瘾

现代心理学研究认为,网瘾形成机理如同烟瘾、酒瘾、毒瘾一样,同样是操作条件反射形成、巩固、习惯化的过程。上网是操作过程,网上尝到的“甜头”是强化物,上网操作和“甜头”强化物的结合称为强化,多次强化后,便形成了“网瘾”操作性条件反射。瘾对人都有害,烟瘾可致癌、心血管病、胃炎等。网瘾则可妨碍学习进步,养成说谎恶习,疏远家庭,损伤网瘾者的身心健康,导致各种慢性疾病发生,并降低个体免疫力。网瘾本身即是一种心理障碍和异常行为,需要诊断、治疗。

有了网瘾如何消除呢?既然网瘾是操作条件反射形成、牢固化所致,而操作条件反射的关键是强化,即上网操作和甜头强化物的结合。所以消除网瘾的办法便是逐步不强化,使上网操作逐渐减少并不和强化物结合,网瘾便很易根除。具体办法是认知行为疗法。

1.认知。家长和网瘾孩子像朋友一样协商,不要说教,双方互相尊重,首先明确学习是青少年的主要任务,身心健康是青少年发育、发展的关键。然后理出网瘾对青少年的危害,如荒废学业,中国网瘾心理教育-您身边的免费教育顾问

损伤身心健康,上网要钱,而钱不够便会养成说谎的习惯,上网占用时间过多会疏远亲情与友谊,不利心理发展。与此同时,家长还要主动与老师配合。

2.系统脱敏。家长与网瘾孩子双方协商,定出总体计划,在两个月内逐步减少上网时间,最终达到偶尔上网或不上网。如原来每天沉迷网吧8小时以上,则第一周减为6小时,第二周4小时,第三周3小时,第四周2小时。网瘾者能按计划执行则给予奖励(用代币制),即每周发给适当的代币,到月终换为现金。做不到时则罚,但不可打、骂,而是将孩子最喜欢的食物、娱乐、看电视或其他活动予以减少,如不给吃快餐,不给吃冰淇淋等。这样,两个月内会消除网瘾。

3.代替疗法。青少年需要充实的精神生活和娱乐,所以不让其上网则必须找别的爱好替代。如游泳、打球,陪孩子登山、旅游等。

4.厌恶疗法。叫孩子左手腕带上粗的橡皮筋,当孩子有上网念头时立即用右手拉弹橡皮筋,橡皮筋回弹便会产生疼痛感,转移并压制上网的念头。拉弹的同时,孩子还要提醒自己,网瘾有危害。家长要培养孩子的意志力,用意志力压制上网的念头。

青少年网瘾心理分析及对策

一定程度上综合了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的优点,又有信息量大、传播及时方便、价格低廉等特点,已逐渐成为人们交换和获得信息的主要途径之一。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同时,一种主要表现为过度使用互联网的心理障碍“网络成瘾症”也随之而现。这种心理障碍的主要症状为:大量的时间花在上网或与上网有关的活动上,以至于影响了正常的学习、工作和家庭生活,如果在一段时间内不上网,就会出现类似戒断症状的表现,如焦虑、烦躁不安等。调查表明,在我国,上网人群主要是青少年,网络成瘾症也主要发生在青少年身上。没有完全成熟的青少年,网络对他们来说格外有吸引力,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关于学生沉溺于网吧而荒废学业的报道。因此,探究“网络成瘾症”发生的心理机制,并找出相应的对策,引导青少年正确使用互联网,是社会急需解决的一个现实问题。青少年“网络成瘾症”的发生是与青少年处于特殊的心理发展阶段分不开的。在青少年个体心理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种种矛盾现象,如独立性与依赖性的矛盾、闭锁性与交友意向的矛盾、求知欲与认识水平的矛盾、性冲动与自控力的矛盾、要求理解与难为他人理解的矛盾、理想与现实的矛盾等等。而网络是对现实社会的虚拟和“克隆”,如果青少年的上述矛盾心理在现实社会中没有得到正确的引导与释放,再加上其心理特征的影响,就可能使青少年在网络的虚拟社会中找到缓解这些矛盾的途径而不能自拔。

文章来源:中国网瘾心理研究中心(免费咨询青少年问题,就上心理100)

第四篇:青少年挫折心理分析及教育对策(本站推荐)

青少年挫折心理分析及教育对策

[摘要]:青少年是人生是新时代的先锋,是社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挫折是一种普通存在的社会现象,任何人的一生都不可能一帆风顺,对青少年来说,挫折是他成长的必修课。针对我国青少年遭受挫折的一些现象,分析青少年受挫折的原因,来探讨青少年受挫折后的教育对策,培养青少年的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

[关键词]:挫折;挫折心理;青少年挫折表现;青少年挫折教育对策

导言

统计显示:我国至少有3000万的青少年处于亚健康状态,抵抗挫折或焦虑能力极差的学生。【1】相关研究表明,中小学生心理障碍的检出率已达15%,青少年学习生活和社会适应方面遇到的困难和挫折日益增多。心理问题以危害青少年健康发展。【2】所以,本文力图从青少年挫折心理的表现分析,让社会、家庭、学校、及青少年自己有个了解,该如何去做才能减少挫折带来的危害。

一 青少年挫折心理的表现

挫折是只个体从事有目的活动时,在环境中道一时遇到无法克服的障碍或干扰的以致其动机不能获得满足时所产生的紧张状态和县级的情绪。【3】

青少年怀抱着许许多多的幻想,希望将其变为现实,他们会付出种种努力,甚至做刻意的追求。当这种需求持续地不能满足时,就产生了挫折。如果这种挫折的障碍和压力持续时间久、范围广,使其处于一种不离身心发展的地位,则称身处逆境,挫折、失败、逆境会给青少年带来失望、压抑、沮丧、忧郁等紧张心理和情绪反映,心理学上称之为挫折心理。

挫折青少年心理的具体表现

容忍立也不同,受挫折由于每个人的适应能力与期望水准不同,对挫折的后的反映也不相同。处于身心发展时期的青少年学生,大多是在非常顺利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抗搓能力普遍低,面对挫折后,一般外部行为有以下几种具体表现:

1自卑心理:是指自我我评价偏低,自愧无能而丧失自己,并伴有自怨、自哀、悲观、失望等情绪体验的消极心理倾向。如:当青少年多次失败体验之后,会怀疑自己的能力,对这种失败耿耿于怀而难以自拔,失去信心,把这种失败归咎于自己的无能。

2敌对心理:是指个体遭受存在引起的强烈不满时而表现出来的一种敌视与对抗。不相容的消极情绪状态。有抗对的中学生常对人有不友好态度,甚至把别人对他的称赞也看成是冷嘲热讽;老师与同学对他的提议,他会认为是挖苦,甚至是走出报复,在家顶撞父母,不愿听他们的话。

3忧郁心理:是指忧愁郁闷的消极心境。如青少年受到压力够大,成绩不好、失恋、收到不公平待遇等挫折后,会感到悲伤、苦恼、没有活力,也会伴随对生活感到无趣,觉得没有价值。

4攻击心理:是指个体受到之后引起愤怒的情绪,对构成其挫折对象的人后物体进行指责、驳斥后反击。如竞选班干部是以落选,而产生挫折时,可能会以报复心理对待已选上的人。

5:冷心理漠:指在受到挫折表现对挫折漠不关心、无动于衷的行为反映。通常受到欺骗、暗算或受到漠视、轻视甚至歧视等心灵创伤,所致受到挫折,随之产生漠不关心、无动于衷得态度。是指个体在到挫折后内心感到空虚心灰意冷。

6消沉心理:有的青少年受到挫折后,感到事事不顺心、精神萎靡、缺乏斗志,因此对生活失去信心与希望,产生轻生的念头。

7逃避心理:是指个体遇到挫折后,不敢面对挫折,从而构成挫折的情景中退却、逃避到幻想和现实中的安全环境地带,尽量避免同挫折有关的人或物体接触。如青少年在受到挫折闭门不出、喝酒、沉迷于网络等。

8心多疑理:是指对刺激物过于敏感与提防,过于自我保护心理,因而产生的消极心理特点。在父母教育不当,在学校遇到不适应的环境,人际交流受到挫折,个体处于不知所措的境地就会产生多疑惑无端的烦恼。

在人生成长阶段,青少年会遇到种种挫折,从而产生种种挫折心理反应。

二 青少年挫折心理产生的原因

1家庭的影响

(1)家长的溺爱

市残联康复部主任的一位负责人分析说:由于目前20岁左右的青年人大多为独生子女,家庭溺爱往往使他们承受挫折和困难的心理素质不高。而学业、就业压力大,许多人因无力面对这样的反差,而产生心理问题———挫折就是其中的一种。现代青少年在优于的环境中成长,封衣足食、享受着上一代更多的关怀和照顾。遇到困难与问题常常由他人帮助解决,骤渐养成遇到问题就退宿或求助于家人的坏习惯。不会调节自己与他人与环境、集体和坏境。家长抄办代替孩子自主完成的事情,孩子会养成对父母依赖,于是缺乏主见。当家长不在身边时,遇到挫折孩子不会处理自己的感情,从而产生挫折心理。

(2)对孩期望值子过高

对孩子期望很高,这是很多家长多会犯的错误。每位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龙成风,将来飞红腾达,这样想无可厚非——悲剧。“99分啊!你怎么不打一

百分!”“你怎们不拿一等奖?’’ 现代家长必须记住陶行知的一句话:培养教育人才和种花一样。首先要认真是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培养。进行因材施教,否则着会适得其反。

(3)贫家庭困

双亲不和单亲家庭的孩子,由于过分的管束或放任不管,导致孩子经常表现出内向、孤僻的性格。很少与人交流‘不喜欢表露自己的情感也我能够以产生挫折心理。

2学校的影响

学校环境的影响对青少年产生挫折心里有直接的影响

(1)学校在管理上和教学内容上给与学生很大的压力,提出过高的期望以及应试教育片面的升学率,重点班的测验,作业,学业等增加学生的心理压力,使他们不敢面对失败。

(2)挫折的产生于学生的学习状况也有很大的影响,学习是他们生活的主要内容,学习的困难与问题经常成为他们挫折的根源。青少年学习负担过重,如打个80分,对有的同学可能很满足,但有的没有发挥自己水平的同学来说,这可能也会使他们产生挫折感。由于每个人的基础知识,学习习惯与方法不同而造成学习成绩也不同,但有的同学则认为成绩差是失败而产生挫折感。更多的情况是不能及时正确认识自己,学习挫折,不能正确分析自己,在成学习中连续受挫折形成恶性循环。

3社会的影响

包括两方面的原因:一是自然环境因素,是非人力所及的客观因素,如自然灾害、台风、事故等都可能导致青少年的挫折感。二是社会环境因素,如今的高科技人才市场,大学生毕业面临的是更为激烈的职业竞争,这在一定的程度上也增加了他们的心里挫折。

4个人原因

个人原因是指由于个体的心里以及知识能力等因素的发展与不足,是人的愿望不能实现从而产生了挫折。青少年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展和自我意识的增强,许多青少年难以适应纷繁复杂的社会,而产生的种种心理挫折。

从心理方面来看青少年在理智、情感、道德、社交方面都还没到达成熟指标,还正处于人格化的过程。道德、社交意识之间发展不平衡,是他们不能正确处理好一些事情而导致挫折感。

自身的因素包括两方面:一是处于先天性的疾病,相貌,身材,肤色都可以导致挫折感。如身体矮小,而不能参加自己喜欢的体育竞争,一些女生常为自己身材不好而感到苦恼。二是正处于青春期,这时候的他们在思维上敏锐但片面性达,偏激易走极端,勇敢但片草率对社会对他人与自我的关系上常常感到困难对家长老师表现出普通的叛逆心理与行为,生理上的变化带来强烈的情绪反应,失恋等。三是受挫折能力差,青少年产生挫折与性格有很大的关系,性格严重内向或抑郁者,承受挫折的能力不强,易受到事情消极面的影响从而产生挫折心里。性格执拗,一旦受到挫折变易产生轻生的念头。

影响青少年挫折的心里是多方面的。针对这些现象我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三青少年挫折心里采取的教育对策

1、对青少年进行耐挫折教育

如今在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眼里是个宝,在生活方面有求必应,在错误面前轻描淡写,只注重孩子分数与特长教育是不行的,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学校、社会、家庭必须对孩子进行适当的挫折教育,提高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

(1)给学生适度的挫折情境。适度的挫折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他可以使 人奋进。英国哲学家说过:“超越自然的奇迹多在逆境的征服中出现的。”A学校可以建立学习型的组织机构,创办体系开放,选择多样,机制灵活的学习环境。组织学生参加社区服务,打工,在活动中培养坚忍不拔,吃苦耐劳的精神。B家长则应改变溺爱的教育方式,主动地让学生参与活动实践,在实现目标的活动过程中不断的总结,学会吸取别人的教训与经验,这样才能逐渐提高青少年受挫折能力,战胜困难的能力。在进行挫折教育时应当注意的是,当孩子出现情绪问题时,要善于引导他们进行适当的宣泄,让他们尽情倾泻,将自己的问题全部倒出来,而父母、老师在此刻要注意安慰的办法,切勿一味的责骂或进行刻板教育。

(2)在提高挫折教育的同时还要注意培养学生正确的挫折观,让他们积极的面对。如可以开展有关挫折的班会,让学生了解什么是挫折,挫折心里,它有哪些危害,怎样预防它等。首先让学生看到挫折不不可怕,生活是个多面体,成功与失败,幸福与痛苦都蕴藏其中。挫折具有两面性,他可以使人失望、忧郁、痛苦,也可以使人聪明、坚强、成熟问题是你能从中学到什么。英国作家萨克雷有句名言:“生活是一面镜子,你对它笑,它就对你笑,你对它哭,它就对你哭。”其次,要鼓励他们积极面对挫折,教育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理想,崇高的奋斗目标,产生强大的精神面貌,反之目光短浅,只会让他们遇到挫折,难免要被压倒。再次教育学生要有不畏挫折的气概,讲述一些面对挫折事儿没有被打败的为人事迹,培养他们的将强度,以积极的态度和主动控制自己的意识。

2、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教师队伍建设

全国政协委员河南中医学院副院长司富春说:长久以来我们的学校只重于认识教育,却忽视了情感意志的教育,这种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健康的成长

(1)建立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以校长、教导总辅导员、班主任、科任老师、校外辅导员、家委会构成的全方位,立体化、多方面展开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把心理健康教育参透的到学校教育的每一个环节,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纳入到学校的常规管理中。

(2)开发校本课程和开设心理健康课,以提高心理健康水平,提高心理素质优化和心里潜能开发,以心理知识传授、心理问题辅导为内容的,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里实际需要,介绍与心理健康发展密切相关的常识,自我进行训练与自我心里保健的知识。将有关心理科学的理论和技术转化为学生自我教育的理论和自我心理训练的可操作的方法,帮助学生更好的把握自己的心里,更自觉地维护和增进自己的心理健康。

(3)开展心理健康网站,加快心理档案的建立。通过观察和一系列地心里测试,记录同学的心理问题,建立心理档案,同时开展心理咨询,为学生提供一个化解心里疑惑和解决心理问题的场所。据F相关ET青少年心理健康网进行的一项调查,当在学习、工作中遇到困境挫折以及心理问题时,只有10个人愿意寻找心理医生的帮助。我建议学校可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网站,鼓励大家积极进行心理咨询与开展讨论,集思广益,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4)针对师生心理发展的需要开展讲座与个人心理博客。可以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与沟通,也可以促进学生间的交流。

3改善网络环境。

据统计2009年年底,我国未成年网民超过1亿王晓委员表示青少年接受新鲜事物能力强,但自我控制能力差,使用不正常的网络会身心等受到伤害。青少年上网因而也会造成缺少人际交往能力。经互联网信息中统计网民达384亿人青少年站61%。对此,我建议:国家、社会、学校等多方面共同关注网络环境

(1)净化网络信息,把一些不适于青少年发展的信息给过滤掉。

(2)积极组织优秀传统文化与先进文化上网。

(3)适应网络时代特点,安装网络心理健康防火墙。

(4)开展网上与心理咨询。

3进行赏识教育

赏识教育强调的是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对孩子多加鼓励,使之产生求知欲望和情感,并取得求知的成功。其实无论是学校还是家庭中,赏识教育都是很好的教育方式,教师与家长无意之中运用赏识教育这一现代教育理念,这对培养孩子健康人格和人生理念无疑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方式。

(1)从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来看,人的需要有一个从低到高的发展过程,当低要求满足时才能去实现新的需要,而且认得动机也是在此基础上产生的。当孩子被肯定、被赏识、被鼓励时,他们受尊重的需要得到了满足,他们因此相信自己的力量与价值,于是产生了自信,这样更能激发孩子的潜能。有时,老师常抱怨一些留守孩子上课不专心听讲,捣乱课堂纪律,其实老师可以通过赏识教育来填补他们缺失的爱,从而降低一写而不必要的挫折。

(2)归因理论与赏识教育。韦纳的归因理论把成就的原因分为内部与与外部。家长与教师要善于用归因理论与赏识教育结合起来,当孩子考试没有考好时,不要一次成败论英雄,应该开导孩子,利用归因理论帮助孩子找出原因,鼓励孩子,使孩子充满自信与活力。

4青少年提高自身的心理耐挫折力

(1)学会求得心理平衡。一旦受到挫折,可以改变策略,或降低目标,或从新选择方式,可以暂时放弃目标,从别的成功方面获得成功来给与补偿,也可以采取妥协、折中的办法找理由进行自我安慰,甚至不妨尝试“酸葡萄心理”和“阿Q心里”,去悦纳自我,悦纳现。

(2)树立正确的生死观,生老病死是每个人应面对的,青少年也不要回避了解死亡对于自己的对于亲人的意味着什么,这样就不会走极端了。

(3)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人际关系是在交往中产生的,在交往的过程的当中要树立自我尊重和保护他人自尊,热情,宽容,谅解,真诚,不要形成自我意识与依赖他人。

(4)培养坚强的意志力

总之,学生受挫折是不可避免的,受挫折是并不可怕的,只要正确地引导学生自己要有信心,有意志,就不会被挫折吓倒,停步不前,而要能正确认识,承受挫折,才能有希望达到胜利的终点,才能做对社会有用的人。

------------------

第五篇:心理辅导教案 痴迷于电脑游戏

小学生痴迷于电脑游戏

[关键词] 上瘾、坐立不安、奖励、制定目标、转移兴趣。

[摘要] 只要将成功的满足感转移到非电脑游戏上,他是能改变电脑痴迷的行为的。在行为方面:针对他得到的表扬和鼓励太少的现状,运用正面奖励办法来减少对李同学 玩电脑游戏的次数。

目前,痴迷电脑游戏的现象在小学的中高年级发生率比较高,出现的问题也较多。许多小学生沉迷于电脑游戏,一旦上瘾,就会难以自拔,严重地影响了他们的身心健康,这应该是一个值得学校、家长和社会关注的问题。

一、基本情况

李同学,男,小学三年级学生。身体健康,发育良好。父母工作忙,照顾孩子比较 少,爸爸管教孩子比较严,家中老人非常疼爱这个孙子。性格内向,但言语表达清楚,喜欢玩电脑游戏,见了电脑眼睛就发光,操作电脑灵活自如。

二、主要行为

痴迷于电脑游戏,如果不玩会出现焦虑、心慌、坐立不安等,同时还有不愿意上学或逃学等心理行为。该生自己认为:学习不好是自己笨,记不住。而且觉得老师和家长也是这么认为的,所以不想上学,想离家出走。对玩电脑游戏,他感到很过瘾,玩得很开心。如果不让他玩,会很难过,所以每天不由自主地要玩,拦也拦不住。

三、诊断分析

判断他是因学习不适应导致了电脑游戏痴迷。可他并不是单纯电脑痴迷症,我这样设想,只要将成功的满足感转移到非电脑游戏上,他是能改变电脑痴迷的行为的。在行为方面:针对他得到的表扬和鼓励太少的现状,运用正面奖励办法来减少对李同学 玩电脑游戏的次数。

四、辅导

第一次辅导:辅导目标:了解该生的基本情况和主要问题特征(问题聚焦),以及他对问题的认识和感受,为进一步辅导做准备。

第二次辅导:辅导目的:从玩电脑游戏这个话题入手,逐渐迁移到改变对学习的认识。

第三次辅导:辅导目的:助人自助,启发李同学自己寻找改变的目标。确定目标,并让李同学将目标具体化,还要考虑自己为此需要付出些什么?为下一步行动做好准备。

第四次辅导:辅导目的:认知改变以后,准备进行行为轿治的辅导,首先要与李同学共同确定辅导的具 体目标和奖励的办法。根据他的愿望,我们一起商量了奖励的具体办法:

1、第一阶段:由每天去一次减少到每两天去一次(一次2-3小时)。上课认真听老师讲,并坚持半个月。奖励一本卡通书,每两周踢一场。

2、第二阶段:每周去1-2次(一次2小时),上课能回答老师的提问(老师事先为他准备的问题)。坚持半个月。奖励一本电玩书,每周踢一场球。

3、第三阶段:每周末去一次(一次2小时)。能完成老师为他布置的作业,坚持一个月,巩固后奖励:每2-3周去一次(一次2小时),巩固坚持三个月,考试成绩比以前有进步,奖 励一本中国名著,每周踢两场球。

4、第四阶段:每2-3周去一次(一次2小时),巩固坚持三个月,考试成绩比以前有进步,奖励一套世界名著。每周踢三场球。他表示同意。(我还想办法提高李同学课堂学习积极性,并协调李同学与其他老师和同学的关系。)第五次辅导:辅导目的:通过成功感的迁移和行为奖励的方法,逐步改变李同学痴迷电脑的行为。行为改变过程:一开始,李同学不去网吧很难过,只在家里浑身不舒服,干什么都提不起劲,就想玩电脑 游戏。他对我说:老师,我很难受,但我在努力克制,这种滋味真不好受。我说:我能理解你的感受,你现在能克制自己很不容易,老师相信你能战胜困难。我又说:你现在如果看你喜欢的书,情况会改变一些。还有可以出去踢球,与小伙伴们游戏。于是他就采用踢球和看书来转移对玩游戏的渴望。他在坚持„第一阶段的行为矮治过去了,他得到了他喜欢的书。他对我说:老师我有进步了!我很开心。我说:老师同你一样开心!„„通过一段时间(两个月)的辅导,李同学的精神面貌有了很大的改变,上课态度认真了,也积极发言,作业完成情况有了好转,与同学关系也融洽了许多,打电脑游戏的次数逐渐减少。

五、结语

虽然本案的辅导没有结束,但他留给我的思考却很多很多„„小学生电脑游戏痴迷的矫治,的确已成为一个令学校、家长头痛的问题,作为教育者不 能只是简单地去禁、去堵,而应发现孩子们在那里“大战”,并在“战争”中获得成功的体会,结合心理辅导,引导孩子从电脑游戏迷恋中走出来,把在电脑游戏中追求成功的精神转 移到学习上去,并在学习中获得成功的体会。我想,为了消除电脑游戏的负面影响,为了孩子的健康发展,我们应当结合心理辅导,用爱心与耐心去关注每一个需要帮助的孩子,拨正困难学生的发展航向,这不仅有益于学生,更有益于社会,则善莫大焉。

下载青少年痴迷网络的心理诱因及其对策[合集]word格式文档
下载青少年痴迷网络的心理诱因及其对策[合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思政社会实践报告大学生痴迷网络的原因和对策

    实践报告课题前言 实践报告课题:大学生痴迷网络的原因和对策 组员: 指导老师: 时间: 地点: 摘要 如今,互联网已经成为我们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互联网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便利的同......

    关于青少年网络思想道德教育的对策探讨

    关于青少年网络思想道德教育的对策探讨 李寒梅 * (齐鲁师范学院 政治系,山东 济南 250013)摘要:现代网络对青少年思想道德的影响使教育工作者必须重视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问题。......

    浅谈网络对青少年的影响及对策

    浅谈网络对青少年的影响及对策 提要:网络是一把双刃剑,究竟是给人类带来幸福还是带来灾难,关键取决于人们如何应用它。也正因此,网络环境下青少年的健康成长问题,就成了不仅事关......

    网络对青少年的影响及对策

    网络对青少年的影响及对策网络可以满足青少年追求现代高科技知识的渴望,使他们掌握IT时代安身立命的最新技术;能够使青少年"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有助于开拓青少年的视野和智......

    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心理分析1

    题目 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心理分析 作者姓名:李更鑫 工作单位:贵港市港南区八塘一中 通讯地址:贵港市港南区八塘一中 邮 编:537131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ligengxingbt@16......

    青少年成长过程中心理状态思考对策[范文大全]

    一、 当代青少年存在的心理问题 1.青少年出现心理问题和障碍的三大表现。 一般来说,青少年出现心理问题会在性格、情绪、行为、注意力及生理方面出现异常变化,这些外在表现可......

    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正文: 互联网的出现与发展,将人类带入了数字化时代,拓展了人类的第二生存空间——网络社会。在这里,强调以“自我”为中心,个性的张扬,平等的交流,避免了直面交流的摩擦与伤害,满足......

    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原因及对策研究

    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原因及对策研究 甘灵杰 刘米 【摘要】青少年网络成瘾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这与青少年自身发展的特点及其家庭、学校、社会环境密切相关。防治青少年网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