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的冬天》导学案及答案

时间:2019-05-14 09:24:5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济南的冬天》导学案及答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济南的冬天》导学案及答案》。

第一篇:《济南的冬天》导学案及答案

《济南的冬天》导学案

【学习目标】

①了解老舍的生平、著作,识记并理解文中重要字词。

②理解分析文中描绘济南冬天美景的精妙,感悟景物描写中情与景的融合。③体会作者对济南、对祖国河山真挚的思想感情。【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把握阅读写景抒情散文的方法。教学难点:景物描述方法和作者感情的抒发。

【资料助读】友情提示:把你认为重要的地方摘录到课文里。

1、关于作者

老舍(1899~1966),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代表作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以描写城市人民生活著称,使用地道的北京口语,富有幽默感,作品有鲜明的地方色彩和浓厚的生活情趣。

2、主题解读

这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文章紧紧围绕“温情”这一特点,描绘济南的山、水、天,呈献给读者一幅山清水秀的动人冬景图,抒发了作者对祖国河山的无限热爱之情。★ 课前预习

1、给加点字注音。

济南()镶()水藻()贮蓄()....澄清()着落()看护()发髻()....

2、结合课文,理解下列词语的 意义

响晴:

设若:

秀气:

贮蓄:

澄清:

空灵:

3、快速阅读课文,标记段落序号,了解大意感受文章要点,并给文章划分段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朗读课文,驰骋你丰富的想象去感受一下济南冬天的美。想想,济南的冬天给你的总体印象如何?你能用一两个词语概括出来吗?

★ 课堂导学

第一课时

一、初步感知

1、济南冬天的特点是什么?课文是从什么角度,用什么手法来表现这一特点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描绘了哪些景物来表现济南冬天这一特点的呢?这些景物又各有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品读全文,用心感悟

1、你能从中提炼出四幅画来吗?请给这四幅画各拟一个小标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是怎样描写这四幅图的?分别用了怎样的写作顺序?用了那些修辞手法?(记得把这些东西以批注的形式写在课本里)

3、四幅图画当中你最喜欢哪一幅?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景是为表达作者的某种思想感情服务的,那么作者把济南冬天的山水写得如此之美,是想表达什么思想感情呢?从哪些语言可以看出来(在文中画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拓展与延伸

朱自清先生赞美春天,老舍先生赞美济南的冬天,你喜欢哪个季节?说说你喜欢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课时

导学点一:揣摩精美语言

老舍先生是语言大师,他笔下的济南冬天温暖如春、秀丽如画、清亮如水晶。作者为了让我们对济南“温晴”的冬天有个具体可感的印象,在描写景物时,发挥想象,用了不少满含温情的优美而生动形象的语言 比如:

△“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 把济南比作“小摇篮”,比喻小山围城的地理环境,生动形象地写出济南的可爱

△“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 用一“晒”、-“睡”、-“醒”,一连串相关的拟人手法,将老城人格化,使之带有生命的感觉与意味,表现了济南“暖和安适”的特点

请你从文中再找出两句你最喜欢的这类语句,并有感情地朗读,说说你为什么喜欢它? 导学点二:精彩语段品析

①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②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③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④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⑤等到快回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⑥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1、全段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妙”在哪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第②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用“一髻儿白花”来比喻____________________;用“日本看护妇”来比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段中第④句描写了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相间的美景 5、“秀气’的含义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赏析句子: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这段文字按____________顺序,从_______到_______,层次分明地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个层次的景物

8、这段文字描写的内容可以概括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导学点三:拓展与延伸

1、本文语言朴实清新,情辞恳切,运用比喻、拟人手法,描绘了阳光朗照下的小山、薄雪覆盖下的小山、城外素淡雅致的远山、澄清透绿的水等画图,表现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能用如此精妙的语言描绘出如此精美的画面?你获得哪些写作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罗丹有语:“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其实,只要用心观察、体会,我们家乡的冬天同样是美丽的,请你仔细观察自己家乡冬天的景物,倾注你对家乡无限热爱之情,借鉴课文中的某些写法,将最有特点的景物写出来,自拟题目,字数不限。(写在日记本中)★ 拓展阅读

阅读《叶子时期的梅》,回答下列问题。

叶子时期的梅 ①我找不到那丛梅树了,因为我来的不是时候。我是在初夏的一个下午,进入这片水边的花地。如果是寒意未减的早春,远远地就能看见它,那金黄的花色啊,曾怎样地让一双冷寂的眼睛充满温情。那时的花园是沉睡着的、等待复苏的废墟,到处是冰硬光滑的旧年的枝条,而一树腊梅的开放,正像贫穷岁月出现的一堆黄金,照亮了周围的一切。可是现在,绿叶掩盖了世界,我只能在回忆里呼吸它独有的芬芳。

②我在枝枝叶叶间徘徊。我后悔当初没有在梅的枝子上留下刻痕,我忽略了我并不认识它的叶子。我记得,它长在一丛丁香的身旁。但丁香淡紫的碎花也已落尽,丁香的叶子我同样分辨不出。我是多么无知。

③我不能这样轻易走掉,因为梅就在这里,或者是这一棵,或者是那一棵。它一定知晓我的心事,一定用了它的语言向我指示,只是我没有通晓物语的聪明。不然,我就不必再费周折。低头寻觅,地上没有落花飘零的踪影,更不见我当日流连驻足的行迹。都被风吹去了,都被雨打去了。泥土啊,你什么都知道,可你什么也不告诉我。后来,我发现了枝头残存的花穗,虽已干枯,但我认得那细小的模样就是丁香。找到了丁香,也就找到了默然的梅。④可爱的你呀,藏在自己的叶子里。但我还是找出了你。花朵是你的脸吗?叶子是你的衣裳吗?我不知道,你有太多的神秘。

⑤腊梅的叶子碧绿油亮,并无奇异之处。与花相比,叶是寂寞之物。从深春到晚秋,这丛梅树将一直寂寞下去,在层层叠叠的浓阴里度过无人折弄的安宁时光。它会被许多人遗忘,被许多眼睛所忽略。

⑥我凝视着它,凝视着叶子时期的梅,我想记住它。

⑦对于梅,人都喜欢它花时的鲜艳、雪天的热烈。梅花,“梅”字后面总要跟着一个“花”字。踏雪寻梅的逸致,梅花三弄的韵事,也都是冲着花来的。这样的爱,短暂而肤浅。花凋谢,人消散,曲终了。灿烂之日,人众如云;繁华过后,陌不相识。

⑧今天我来,就是要看看无花的梅,看看它的长久和佳美。而绝非如诗人叶芝的《当你老了》中所写的:“多少人爱你青春欢畅的时辰/爱慕你的美丽,假意或真心/只有一个人爱你那朝圣者的灵魂/爱你衰老的脸上痛苦的皱纹”。绝不是这样!我不怀这样的心思来看它。青枝交错,碧叶婆娑,这才是梅最年轻最富有的辰景。就像当初它并不需要谁的所谓寻求和赞赏,如今它也不需要谁的所谓记取和安慰。而且我还知道,这也正是梅最纯洁最快乐的日子。没有了那些真真假假的嘴唇、那些虚虚实实的眼目,一棵树,会活得更真实,更自由,更健壮。⑨如果花是一种显露,那叶就是一种隐藏?我喜欢这种隐藏。⑩临走,我摘下两片梅叶,我要拿回去,向人询问 :“你认识它吗?”

(11)但此刻分明有一个声音提醒我说:“无所谓显露,也无所谓隐藏,人或知,或不知,对于一丛腊梅又有多少意义呢?”(选自《名作欣赏》)1.作者极力称道的“叶子时期的梅”,主要表现出哪些个性来?(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第⑧段说:“今天我来,就是要看看无花的梅,看看它的长久和佳美。”这里的“长久”和“佳美”分别体现在哪里?请联系上下文回答。(4分)长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佳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篇文章的思路,概括起来说是由___________梅到_________梅。(请在横线上各填一个字)

4、文章第③段说“它一定知晓我的心事”,你知道“我的心事”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揭示“叶子时期的梅”特点的一个句子是什么?揭示全文主旨的句子又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参照下面示例,品析第⑦段中的画线句。

示例:第①段画线句把在废墟中凌寒怒放的梅比作贫穷岁月出现的一堆黄金,突出了梅花的光彩夺目,抒发了作者赞叹之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文章最后一段说:“无所谓显露,也无所谓隐藏,人或知,或不知,对于一丛腊梅又有多少意义呢?”请结合全文谈一谈,这句话作为全文的收笔有何深刻意义?并联系自身实际,谈一谈你的认识和感悟。(5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济南的冬天

★ 课前预习1、略

2、响晴:文中指天气晴朗、燥热。

设若:假若。

秀气:文雅,不粗俗。

贮蓄:储存积蓄。澄清:清澈明亮。

空灵:清净透明。3、略

4、温晴、慈善 6、略

★ 课堂导学

第一课时

一、1、温晴。写“温晴”是从自身感受的角度来写的,通过和北平冬天多风、伦敦多雾、热带日光的毒和响亮作对比,写济南冬天无风声、无重雾、无毒日的“奇迹”“怪事”,突出它独有的“温晴”特点,赞赏它是个“宝地”。

2、描绘了济南的山和水。分别表现了山的秀气与娇媚和水的澄清与多情。

二、1、阳光朗照下的小山

薄雪覆盖下的山

城外远山

济南冬天的水色 2、略 3、略

4、作者在描绘济南冬天的美丽景色时,处处流露出对济南冬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如:“济南真得算个宝地!”、“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那些小山太秀气!”(直接抒发感情)“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最妙的是下点儿小雪呀!”“这是张小水墨画”(创造意境,流露深情)“树尖上顶着一髺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虚实结合,展开想象,抒发热爱之情)导学点三:拓展与延伸

第二课时

导学点一:揣摩精美语言

略 导学点二:精彩语段品析 1、最妙是下点小雪呀。2、雪光、雪色、雪态

3、树尖上的雪 顶着白雪的树

4、山色 雪下草色 5、美丽而柔弱

6、拟人,将薄雪比拟成害羞的少女,形象的描绘出了夕阳照射下小雪的神韵。7、空间方位 上 下 山上 山尖 山坡 山腰 8、济南冬天小雪后的秀美景色 导学点三:拓展与延伸

1、作者在描绘济南冬天具有代表性的几种事物时,不仅确切的运用比喻、拟人,等多种修辞,描绘出了济南冬天的景色,而且巧妙地运用表示色彩的词语抒发自己的内心感受。例如描绘济南小山雪景的那段文字中,作者用了“青黑”、“全白”、“银边”、“蓝天”、“草色”、“白”、“暗黄”、“微黄”、“粉色”等词语,色彩鲜明艳丽,恰到好处。同时又运用了十分确切的比喻、拟人,使景色形象化。通过“日本看护妇”、“花衣”的比喻和“露出肌肤”的拟人,使人感到小雪中的济南依然温暖如春。这段情景交融地景物描写,抒发了作者对济南无比热爱的真挚情怀。

a.细致观察b.抓住特征c.运用修辞d.情景交融 2、略

答案:

1.(1)最安宁的阶段(2)最年轻富有的辰景(3)最纯洁最快乐的日子(4)更真实、更自由、更健壮。

2.找、赞(或寻、懂)

3.“我的心事”所指的是——我是特意来看无花的腊梅的,看看它的长久与佳美。

4.“长久”体现在从深春到晚秋(第五段中,联系上文,明显表示时间的词语);“佳美”体现在青枝交错、碧叶婆娑,不需要寻求和赞赏、不需要记取和安(第八段,联系下文)。

5.揭示“叶子时期的梅”特点的句子:“今天我来,就是要看看无花的梅,看看它的长久和佳美。” 揭示全文主旨的句子:“无所谓显露,也无所谓隐藏,人或知,或不知,对于一丛腊梅又有多少意义呢?”

6.作者采用整齐的句式(四字短语)、运用对比的修辞手法,形成强烈反差,写出梅花盛开时的繁华、凋谢时的寂寞,表现了一般人对梅花的爱是短暂而肤浅的。

7.本文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借梅喻人。文章以梅喻人,含蓄地告诫人们,我们每个人也如同这样一丛腊梅,也应固守自己的本色,做到无所谓显露,无所谓隐藏。

第二篇:《济南的冬天》导学案

《济南的冬天》导学案(韩文庆 2010.10.24)

一、学习目标

1、掌握本文的重点字词。

2、了解作者作品。

3、把握本文的结构。

4、明确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预习检测

1、给加线字注音

济()南、髻()、镶()、水藻()、贮()蓄

2、解释下列词语 响晴: 温晴: 秀气: 贮蓄: 空灵: 水墨画:

三、了解作者作品及相关经历

1、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北京人,现代著名作家,剧作家。代表作: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

2、与课文有关经历

1918年,师范毕业后在北京任教;

1924年,在英国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任教;

1930年,回国后在济南齐鲁大学,青岛山东大学担任教授。作者称山东是自己的第二故乡,《济南的冬天》为1931年在齐鲁大学任教时所写。

四、自主学习,朗读课文1——2节,解决下面两个问题

1、为什么说济南是个“宝地”?作者在文章的开头是怎样表达的?

2、济南冬天的这种特点是源于什么样的地形特点?

五、合作探究,朗读课文3——5节,小组讨论解决下面问题

1、济南是有山有水的地方,文中写了三幅山景图,还写了水色,各突出了什么特点,三幅山景图之间有什么关系?

2、第3小节和第5小节在写景顺序有什么不同之处?

3、第3小节和第5小节在抒发感情和修辞运用方面有什么相同之处?

六、当堂检测

假设要给一个从没到过济南的人讲讲济南美丽的冬天,参照课文,你将分哪几个方面讲?着重讲哪些精彩的片段?

七、小结全文

作者写北国的冬天,不着眼于“寒”而着眼于“暖”,不着眼于“壮”而在于“秀”,是本文的一大特点。

1.文中渗透作者对济南的冬天什么样的感情?

2.标题可否换为“冬天的济南”?

八、课后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二、三。

2、掌握本文的艺术特色。

第三篇:《济南的冬天》导学案

库车实验中学2013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语文第三单元第10课《济南的冬天》导学案

年级:七年级 科目: 语文 课题:散步课型:新授 编写:贺伶俐.马宇英 审批:备课组时间:____号星期_____班别:姓名:

【学习目标】

1、掌握文中的重点字词及有关文学常识。

2、体会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在写景中的作用。

3、理解分析文中描绘济南冬天美景的精妙,感悟景物描写中情与景的融合。

【学习重点】

1、掌握文中的重点字词及有关文学常识。

2、体会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在写景中的作用。

【学习难点】

分析文中描绘济南冬天美景的精妙,感悟景物描写中情与景的融合。

.【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自读

1.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识记课后“读一读,写一写”中的词语。济第一课时 济南()着()落看护()镶()上发髻()贮蓄().

澄()清地毯()水藻()薄()雪

发jì()zhù()蓄chénɡ()清

2、字词注释: 响晴:设若:。空灵:澄清贮蓄:着落

3、请填写下列关于老舍的资料。老舍(1899~1966),原名_舒庆春_____,字_舍予_____。北京人,老舍是他最常用的笔名,现代著名作家。是语言大师,被誉为 “_人民艺术家_”。著名作品小说有《_骆驼祥子》、《_四世同堂》、等和戏剧《茶馆》,《_龙须沟_》其中话剧《茶馆》被西方人誉为“东方舞台上的奇迹” 老舍于1929年离英回国,1930年前后来到山东,先后在济南齐鲁大学和青岛山东大学任教7年之久,对山东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山东被称为他的“第二故乡”。《济南的冬天》是老舍1931年春天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写成的。

二.课堂学习。

1.检查预习

2.合作探究

感知朗读,解答问题:快速阅读课文,标记段落序号,了解大意感受文章要点,概述文章大致内容,并把你阅读时遇到的问题、疑惑写在下面,课堂上交流。

二、课堂学习

(一)、情景导入:

春天是昂扬向上的,她不仅带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还带来希望和力量。冬天带

给我们的则是刺骨的寒冷,满目萧索和生活上的不便……但冬天也有雪后的美

景、无限的生机和令人向往的温暖。今天,我们就来追随现代著名作家老舍的足

迹,去感受“济南的冬天”。

(二)、自主合作学习:

1、交流预习情况,展示预习成果

2、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要求:注意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的把握。

提问:如果用画来比喻《春》和《济南的冬天》,那么《春》象什么画?而《济

南的冬天》又是一幅什么画?

(3)自由朗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a、这篇文章写了济南冬天的哪些景物?找出文中最能体现济南冬天特点的词语,并说说是通过那些景物描写来具体表现这一特点的。,b.梳理出本文的结构本文共5个自然段 济南和 北平对比,“奇迹”不刮风; 济南和对比,“怪事”响晴;

济南和对比,“害怕”温晴。

对比.济南的冬天:无风声、响晴、温晴冬天的济南(宝地)

冬山:阳光朗照下的山、薄雪覆盖下的山、城外远山

阳光朗照下的山(全景)

小城:晒、睡、醒—暖和舒适

小山:围、保暖、小摇篮—可爱、充满温情

人们:含笑、不着急—冬天慈善

薄雪覆盖下的山—娇美秀丽(按空间顺序)

山上—顶白花(像看护妇)

山尖—全白(镶银边)

山坡—白雪黄草(穿花衣)

山腰—露粉色(害羞)

城外远山—卧(小水墨画)素淡雅致

冬水:绿萍、绿水藻、绿柳(衬托水的绿)“绿”——冬水温暖多情,富于生机。

极写水藻之绿,以衬托 之清澈、透明。

澄清、清亮、蓝汪汪(蓝水晶)“活”——冬水清澈透明

研读第一部分:

第一自然段由“天气”写起,通过济南与 济南的冬天,突出济南冬“”的特点,赞美 它是个宝地。

三.作业布置背诵第三自然段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①领会文中描写景物委婉细致,用词准确、生动,比喻形象鲜明。②学习抓

住特征描写写景物的方法。

2、朗读、背诵、品味;小组探讨交流,展示点评,总结。

3、学会热爱生活,热爱自然,学会发现、欣赏生活中的美。

【学习重点】

揣摩文中重要语句,加深阅读体验.【学习难点】

领会文中描写景物委婉细致,用词准确、生动,比喻形象鲜明,学习抓住特征描

写景物的方法.【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自读

1.检查背诵

二.课堂学习.研读第二部分:

1.朗读第二自然段回答

(1)第二段第一句话是在文章的结构起

作用,在分写山水之前,先给人以济南的总体感,用 笔法烘托出一个“暖和安适”的“理想境界”,进而转到对冬天 的描写,并紧扣这一点,绘山景,描水色,用

了三段文字写冬天的山景,先写 的山,次写的 山,再写城外 山,勾画出一幅

淡雅的水墨画。

(2)济南为什么是个理想的境界?

(3)文中“晒”“睡”“醒”用得很贴切,你是怎样理解的?

(4)“小摇篮”比喻,作用是。“小”照应了前面 一词。

2.朗读第三自然段回答

齐 声诵读第3语段,就如下内容品析研讨,请同学们自主完成。

(1)全段的中心句是:(2(3)全段写“小雪”之美妙,主要通过其他的景物来进行烘托,这些景物是:(4)文中的动词用得好,如:

(5

(6)文中是怎样化静为动的呢?

(7)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3.朗读第四自然段回答

1.如何理解“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

那些长枝的垂柳 还 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

人格化的水藻、水和垂柳楚楚可爱。用“不忍得”写水不仅有生命的质感,而且还

有一副和善心肠,为了水藻的绿,为了垂柳的倒影,仍然充满着春意。虽没直接

写天气暖和,却让人感受到了温暖。

2.全文的结束语和课文标题有怎样的联系,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3.标题可否换为“冬天的济南”?

4.小结

概括中心思想:

三.课后练习

1.比较阅读

1、比较《春》和《济南的冬天》在写法上的异同。

四.作业布置

1.假如你是一位导游,冬季带领游客来济南,追随老舍的足迹,请你设计一下导

游词。

2.在小组或班上向大家说说你家乡的冬天是什么样子,再借鉴课文的某些写法,将你家乡冬天最有特点的景物写出来,字数不限。

课后反思:

第四篇:《济南的冬天》导学案

《济南的冬天》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以及作者奔涌在字里行间的情感。

2.感受文字的画面美,用贴切的语言准确概括文中所描绘的济南冬天的美丽的图画。

3.积累描写冬天的诗文,学习多角度绘景的方法,并运用到作文中,提升写作水平。

4.在全面、深入、反复地赏读文本的过程中,增强对祖国美丽的河山的真挚的感情。

【课前导学】

1.诗文积累。

(1)同学们,你们曾学过哪些描写冬天的诗文?不妨回忆一下,请将自己最喜欢的一首或一句默写在下面的横线上。[小贴士:写好后别忘了让同位用红色笔订正一下啊!]

(2)大家不妨上网或翻阅典籍查找一下“描写冬天的诗文”,将自己喜欢的诗句抄录在下面的横线上,然后想一想:所抄录的诗文是如何表现出冬天的特点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小贴士:如果你查阅资料有困难,也可以抄录下面“资料链接”中的诗句。]

[资料链接]

①凄凄岁暮风,翳翳经日雪。倾耳无希声,在目皓已洁。(《癸卯岁十二月中作与从弟敬远》陶渊明)(凄凄:寒凉。翳翳:阴暗。希:少。在目:眼睛所见。皓:白。)

②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江雪》柳宗元)

③天寒色青苍,北风叫枯桑。厚冰无裂文,短日有冷光。(《苦寒吟》孟郊)(叫:风声如吼。)

④燕山雪花大如席,纷纷吹落轩辕台。(《北风行》李白)

⑤霜严衣带断,指直不得结。(《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杜甫(指直:手指僵直。)

⑥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夜雪》白居易)

(3)请同学们翻开七下语文书第二单元第一课,有感情地朗诵朱自清的《春》。

2.走近作者。

老舍,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舍予”是“舒”字的分拆:舍,舍弃;予,我。含有“舍弃自我”,亦有“忘我”的意思。在“舍予”前面添“老”字,而后面去掉“予”字,这个“老”并不表示年龄大,而是含有一贯、永远的意思,合起来就是一贯、永远“忘我”),北京人,代表作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剧本《茶馆》等。

老舍1924年赴英国交流学习,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中文讲师。1929年回国。1930-1936年,老舍先后在山东济南齐鲁大学和青岛山东大学任教7年之久,对山东产生了深厚的感情,济南也因此被他称为自己的“第二故乡”。

《济南的冬天》是老舍1931年春天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所创作的文章,一经发表即引起强烈轰动,成为先生最为人熟知的代表作。此外,《济南的冬天》也跻身具有世界影响的著名散文作品,并成为全国中小学生必学散文之一。

3.了解济南。

济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公元前22世纪的原始部落首领舜就诞生、生活在济南一带,济南城的历史达4、5千年以上,这里古迹众多,山川秀美,人杰地灵,是历代文人墨客讴歌和推崇的一座历史文化名城。

在济南南面,距市中心五里有著名的千佛山,它东接佛懋(mào)山,西连南马鞍山,四里山,层峦叠翠,形成济南的天然屏障。它们都是名副其实(也可写作“名符其实”,不过“副”读“fù”,“符”读“fú”)的“小山”,连最高的千佛山,主峰也只有海拔285米。

济南多泉水,自古有“泉城”之名,金代有人立“名泉碑”,列举泉名72个,大致为趵突泉、虎泉、珍珠泉、五龙潭四大泉群,泉水千姿百态,蔚为壮观,趵突泉名列72泉之首。

大明湖在济南旧城北部,由珍珠泉、芙蓉泉、王府池等多处泉水汇成,湖面占全城的三分之一。清人刘风诰咏济南有“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名句。

4.初读课文。

借助工具书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济南

镶嵌

贮蓄

发髻

澄清

着落

着急

看护

薄雪

[小测试]请你圈出下面词语中的错别字或错误的读音,并在横线上进行修改。

人才济济(jìjì)

不着边际(zháo)

侠窄

宽敝

名符其实(fù)

5.再读课文。

请你带着以下两个问题朗读课文。

(1)济南的冬天的总体的特征是什么?作者对冬天的济南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2)济南的冬天给你怎样的感受?请你用“我感到,济南的冬天像

”的句式表达你的感受。

6.三读课文。

感受文字的画面美。想一想:应该怎样读出感情呢?一边读一边在你喜欢的句子下面划上波浪线,并注明你喜欢的缘由。

7.片段习作。

请你抓住某一季节的特点,描写某一地方的景物。提示:春夏秋冬皆可,你现今生活的江城、心驰神往的故乡或曾去过的某个难忘的地方、曾见过的某个动人的画面都行。

要求:不少于100字。

[小贴士:字如其人,整洁美观的书写,会给自己的形象加分哦!老师相信你能做到!]

[100字]

8.问题质疑。

在自读课文过程中,如遇到不懂的问题,或是自己觉得值得探究的问题,请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课中导学】

一、想一想

1.济南的冬天的总体特征是什么?

2.济南的冬天给了你怎样的感受?

3.作者对冬天的济南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二、说一说

老舍在《济南的冬天》中向我们描绘了哪几幅美丽的画面?请你依照示例,依次概括。

三、议一议

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描绘济南的冬天的?

四、品一品

全景微景、远景近景、动景静景、正面侧面、实写虚写、拟人比喻、对比烘托、情景交融

五、问一问

回顾在课前预习,自读课文过程中提出的问题,看看是否已得到解决。

六、写一写

运用你在本课中所学到的方法,将自己“课前学习”时所写的片段作文进行修改升格。要求如下:

1.修改好自己的作文片段后,在六人小组内展示自己的写作成果。

2.每组推选出写得最好的一篇在全班交流。并推选能代表本组朗读水平的同学朗读,另请一名本组的同学谈谈推荐的理由。

3.班长、学习委员注意作好记录,到时推荐出全班写得最好的一篇,并简要说明理由。

【课后导学】

[小贴士:本次作业1、2题为必做题,3、4题为选做题,当天完成。第5题为本周的主题读书作业,本周内完成。全部完成的有额外加分。同学们,加油吧!]

1.背诵一两句你最喜欢的句子,并默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2.赏析下面的句子。

(1)请闭上眼睛想一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

(2)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

(3)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

3.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

转过山谷一瞧,呀!这回既没有狂怒的白龙,也没有散碎的珠帘。却见大龙湫(浙江雁荡山的一条瀑布)不肥不瘦,从连云嶂顶飘泻下来。悠悠忽忽,晃晃荡荡,不到几丈,就化为烟云,如轻纱,似薄雾,那么轻盈,那么柔和……它飘飘摇摇往下坠,时而像乳白色的纱绉,时而又变为淡青色的烟雾。而从这乳白色的纱绉与淡青色的烟雾里,时时透落块块雪白的棉团,棉团又迅速向下拉长,化为许多玉色的小矛头,蛇一样往下奔窜,却又立即飘散开来,也变成乳白色的纱绉和淡青色的烟雾……它简直完全失去了水的质感,倒像是袅袅的青烟颠倒了过来,千变万化,不可捉摸,可又是一气呵成,柔媚中带有刚劲。

①本文用大量的比喻手法描述瀑布的各种形态。从全文来看,“狂怒的白龙”比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散碎的珠帘”比喻___________________。

②“纱绉”与“烟雾”分别形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文中结尾的“柔媚中带有刚劲”一句中的“柔媚”指________

_的形态;“刚劲”指:______

____的形态。

④请你赏析“它简直完全失去了水的质感,便像是袅袅的青烟颠倒了过来”一句。

4.上学期我们学习了《爱莲说》,老师为周敦颐写下了一段述评性的文字。请依照示例,为老舍先生写一段述评性的文字吧。(要求:不少于100字。)

【示例】还记得那位酷爱莲花的周敦颐吗?诚如北宋文学大家黄庭坚所赞誉的那样:“人品甚高,胸怀洒落,如光风霁月。”他一生淡泊名利,不媚权贵,如莲花一般“出淤泥而不染”、“不蔓不枝”。在南安任职时,就敢于坚持原则、大胆直言。当转运使王逵要严判囚犯死刑时,众官慑于权势,不敢出面争辩,唯有他与王逵据理力争,甚至弃官以示抗争。此等风骨,可亲可敬,仰望周敦颐,一股傲然之气油然而生,人生若这样走一回,也就无怨无悔了。

[小贴士1:读读后面的“资料链接”吧,相信它能给你带来写作灵感,提供丰富的写作素材。]

[小贴士2:“述评”意为“叙述并评论”,也指一种夹叙夹议的文字。“夹叙夹议”中的叙述是为议论服务的,应做到简明扼要。]

[小贴士3:议论的句子可以放在叙述事例的前中后,重在表达自己的感想感悟,真知灼见。]

[小贴士4:整洁的卷面,端正的书写,规范的表达能留给老师一个好的印象。老师相信,你能做到!]

[100字]

[资料链接]

(1)老舍一生共创作了800多万字的文学艺术作品。1924年,他应聘赴英国伦敦大学讲授中文,其间创作了《老张的哲学》等长篇小说。1930年回国,他先后任教于齐鲁大学、山东大学,其间完成了《猫城记》等长篇小说、《赶集》等短篇小说集以及大量散文诗歌的创作,其中《骆驼祥子》等名篇成为中国现代文学经典。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老舍南下投身抗日救亡运动。1938年他被选为“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理事兼总务部主任。抗战期间,他创作了大量讨伐日本侵华罪行、鼓舞军民斗志的文艺作品。1946年他赴美讲学,完成《四世同堂》和《鼓书艺人》两部长篇小说,其中,《四世同堂》叙述北平沦陷区人民由忍辱到抗争的过程,被称为史诗性的巨作。1949年回国后,他创作了长篇小说《正红旗下》、话剧剧本《龙须沟》、《茶馆》等作品,其中,《茶馆》成为新中国话剧史上最杰出的剧目之一,也成为世界剧坛的艺术珍品。他是第一、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四届全国政协常委,被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

(2)大家眼中的老舍。

①我能走在老舍写到的那些胡同里,呼吸到老舍小说里的空气,在北京的阳光和风里生活,哪怕有非典,有沙尘暴,那是一种宿命,也是一种关怀。——王干

②有人问舒乙,能不能用几句简短的话把老舍先生的特质说出来,凭这几句话把老舍和鲁迅、郭沫若、巴金、曹禺等大师们区分开来。舒乙想出了五句话,他说,这五句话就是老舍——他是北京人;他是满族人;他是穷人;他有10年在国外生活;他生于1899年,去世于1966年。——徐虹《1999年2月3日的老舍》

③老舍和我们来往最密的时期,是在抗战时代的重庆。我们都觉得他是我们朋友中最爽朗、幽默、质朴、热情的一个。我常笑对他说:“您来了,不像‘清风入座’,乃是一阵热浪,席卷了我们一家人的心。”那时他正扛着重庆的“文协”大旗,他却总不提那些使他受苦蒙难的事。他来了,就和孩子们打闹,同文藻喝酒,酒后就在我们土屋的廊上,躺在帆布床里,沉默地望着滔滔东去的嘉陵江,一直躺到月亮上来才走。——冰心《又想起了老舍先生》

④老舍是一个讽刺小说家,对国家对社会对人生的态度都以讽刺出之。然而决不如鲁迅那么刻薄,反而令人觉得他是一个可亲可爱的长者,这或者要感谢他那北方人的忠厚气质。鲁迅小说里没有一个好人,老舍小说里的李子荣、张大哥、丁二爷,都十分可爱。他口角边虽常常挂着讥嘲的笑意,眼里却蕴着两眶热泪。——苏雪林《幽默作家老舍》

⑤青岛新建了一座公园,以老舍先生命名,叫做“老舍公园”,是我所见到的最好的公园之一,这很出乎我的预料。“老舍公园”的特点是它的现代气息。按照当代国际园林标准来构筑,是它的开放性,完全没有围墙,不收门票;是它的平民性,为公众,包括儿童和老人提供休闲场所。它朴素而又闹中取静。真是个难得的好公园。看了这公园,想起了当年老舍先生给青岛“号”的脉:“不管青岛是怎样西洋化了的都市,它到底是在山东。‘山东’二字蛮可以用作朴俭静肃的象征。这个精神使我们朴素,使我们吃苦,使我们静默。”——舒乙《有个公园名字叫老舍》

I9

J'

g*

e)

{&

:

b5.请同学们有感情地背诵朱自清的《春》。请你有感情地背诵朱自清的《春》。老师将梁衡的《夏感》和郁达夫的《秋》这两篇散文推荐给你,供你在课外阅读。请你在你最喜欢的词句等下方画上波浪线,并进行赏析。

[小贴士:同学们,你们可以从“词、句、段、思想内容、艺术手法(修辞、描写等)”等方面进行赏析。]

第五篇:济南的冬天导学案

济南的冬天导学案

主备人: 杨锦天 授课时间:2 备课时间: 1 课时:3 目标: 1 识记生字词 2 有感情的朗读散文。济南冬天的特点与景物描写中的感情。4 语言的准确性和生动性。5 由里往外,由山到水的写景顺序。重点: 有感情的朗读散文。2 学习并运用文中的修辞手法。难点: 赏析文中优美的词句。学法指导:

好的导入是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散文要多读,读出语速和情感。多读才会更好地体会作者的文章。引导学生赏析好的语句,提高学生的文学素质。课型:预习展示。学习方法:讨论合作展示 教学过程: 课文介绍:

这篇文章写于巴金在去法国求学途中。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他离开

祖国,向西方寻找救国的真理。在邮船航行期间,巴金写下来这篇文章。

整体感知课文。自己大声读课文,采用圈点勾画的方法学习生字词。半明半昧()萤()火虫 霎()眼 摇摇欲坠()模()糊 船舱()还有哪些你认为重要的字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文章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仿写例句

我爱月夜,但我也爱星天。从前在家乡,七,八月的夜晚,在庭院里纳凉的时候,我最爱看天上密密麻麻的繁星。

我爱__________,也爱__________,最爱________。

海上的夜色柔和的,是静寂的,是梦幻的。

_____是_____,是______,是_______。4 找找文章中的比喻拟人和排比句,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作者每次看星星的感受有没有变化?这些变化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中有很多字词十分生动形象,比如“觉得”“看”,请你来谈谈它们在句中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课时 课型:提升展示 目标:

1掌握写作的技巧。2 学会观察大自然。教学过程:准备 展示 展示内容提示: 摘抄文章中优美的语句,请你为同学们朗读一段。回忆自己看星空的感受,把你的感想写下来吧!你知道哪些关于宇宙星空的知识,想想来告诉我们!学习文中的比喻拟人和排比句,你也来模仿写几句? 我们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没有去发现它。描写一处我们身边的自然景物。为了实现理想,巴金远渡求学。我们每个人都有理想,你会为自己的理想做些什么?

下载《济南的冬天》导学案及答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济南的冬天》导学案及答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济南的冬天》导学案含答案

    12《济南的冬天》导学案 【教学目标】 1. 理解和运用“响晴、温晴、设若、贮蓄、秀气、空灵、澄清、清亮”等词语。 2. 体会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的作用,品味文中优美的语言,积......

    10.《济南的冬天》导学案

    10.《济南的冬天》 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 组别_________ 批改人________ 评价________ 【第一课时】 导学目标: 1通过反复诵读,整体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作者思路......

    2 济南的冬天导学案

    教学案 2 济南的冬天 学习目标 1.识记作者和代表作品,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2.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展开描写,情景交融的写法;体会拟人、比喻等......

    济南的冬天第二课时导学案

    赵场初级中学校导学案课题:12、济南的冬天导学案(第2 课时)学习目标:学生姓名: 1、体会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在写景中的作用。 2、理解分析文中描绘济南冬天美景的精妙,感悟景物描......

    第十二课《济南的冬天》的导学案

    第十二课《济南的冬天》导学案 第一课时《济南的冬天》导学案 温馨寄语:冬夜——岁华皆采获,冬晚共严枯。 冬风——飘飘送下遥天雪,飒飒吹干旅命烟。 冬天——琥珀珠海黏行......

    《济南的冬天》精品学案

    12.济南的冬天 【学习目标】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2.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展开描写,情景交融的写法。 【学习重、难点】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济南的冬天》导学导练

    躺在摇篮里的济南 ——《济南的冬天》导学导练 卢佐兴设计(本文已发表于《语文周报》。) “春游芳草地,夏赏绿荷池。秋饮黄花酒,冬吟白雪诗。”四季景色千姿百态,美不胜收。古往......

    12济南的冬天导学稿

    东升学校七年级导学稿(编号:12) 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组号_______时间________ 课题《济南的冬天》主备________审核________ 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济南冬天的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