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班主任论文小学课堂上高年级学生不爱举手发言的成因与对策_通用版

时间:2019-05-14 09:31:5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班主任论文小学课堂上高年级学生不爱举手发言的成因与对策_通用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班主任论文小学课堂上高年级学生不爱举手发言的成因与对策_通用版》。

第一篇:小学班主任论文小学课堂上高年级学生不爱举手发言的成因与对策_通用版

小学班主任论文-小学课堂上高年级学生不爱举手发言的成因与对策通用版

一、小学高年级学生课上不爱举手发言的原因

无论学习哪一门课程,课堂发言都是教师应该注意的现象。学生课堂发言有助于教师及时掌握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情况,同时可以训练学生的听说能力和思辨能力[1]。然而总结本人多年教学实践,不难发现这样的现象:小学一、二年级课堂上学生发言非常积极,教室里的小手如雨后春笋;

三、四年级学生发言比较积极,举手人数减少,发言热情远不如一、二年级;到了小学高年级,举手发言的寥寥无几,经常出现冷场。为什么会出现低年级学生争着回答,高年级学生不爱回答的现象呢?通过本人多年的实践研究,逐步找到其中原因。

(一)自尊心强,怕被嘲笑和否定。

到了小学高年级,学生心理相比低年级时成熟了一些,他们大多爱面子,自尊心强,怕自己回答错了被同学嘲笑,这是他们不愿接受的事。还有的学生曾经因为回答问题被同学嘲笑过,被老师否定过,留下了心理阴影,从此课堂上再不敢轻易举手回答。

(二)没有表现欲,不想回答。

有些学生认为老师提的问题过于简单,没有挑战性,因而不主动回答。也有些学生因为之前举过很多次手,老师也没让他们回答,于是认为反正老师也不会叫我,久而久之,主动发言兴趣降低,直至不愿回答问题。

(三)基础较差,理解和表达能力弱[2]。

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有差异,课堂上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需要在一定时间内理解题目、思考答案并组织语言表达出来,不是所有学生都能轻易做到的,特别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来说实为不易[2]。

(四)教师教育理念落后,教学能力有待提高。

一些教师在课堂上很少提问,甚至不提问,学生即使想发言,也没有机会。还有一些教师的课堂十分枯燥乏味,没有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设计精彩的内容讲解,也没有引人入胜的问题情境,时而还提出难度较高的问题,似乎要故意为难学生。

二、对小学高年级学生语文课堂不爱举手发言现象的思考与对策

(一)学生要调整消极心理,勇于发言。

1.举手发言是学生自信心的表现,也是锻炼自己的需要。

举手发言对于学生来说,可以反馈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可以训练自己组织语言的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有些胆子比较小的学生,可以通过回答问题训练胆量,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及在公开场合的应变能力[3]。

2.举手发言是学生享受学习权利的表现。

举手发言可以为自己争取优先回答问题的机会,回答正确可以获得老师和同学的认同,是一种自我肯定;回答错误可以在最短时间内获得老师的纠正和解疑,知道自己的优点和不足。

(二)教师要转变观念,优化提问和评价。1.营造课堂气氛,使学生想说。

学生都有表现自我的潜在愿望,教师要营造踊跃发言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明白问题回答得对与错都是正常的事情,因为课堂本来就是大家学习知识、纠正错误的地方,这样学生就会积极争取发言机会。

2.优化课堂提问,使学生能说。

在实际教学中,有些教师的提问环节设计得过于草率。要么难度过大,超出小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范围,使学生无从答起;要么难度过小,没有思考价值,学生不屑回答。提问要遵循“跳一跳,能摘桃”的原则,避免太容易或者太难。使学生在克服困难中获得成功的喜悦,激发求知欲望,从而更主动地探究和学习,这样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能说。

3.使用激励性评价,使学生敢说。教师要注意评价技巧,以激励为主,让学生知道只要自己认真思考后回答问题,就一定是“安全”的,切忌挖苦和讽刺。教师还可以从细节入手,用自己的仪态动作、心理暗示等,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肯定。只有这样,学生才敢于张开思维的翅膀,说出心底独特的见解。

4.改进教学方式,使学生乐说。

教师在课堂中应尽量少讲,把课堂还给学生,多给学生一些思考、展示、想象和评价的空间,这样才能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还应采用多媒体教学,丰富多彩的画面、优美的音乐营造了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把静止的事物活动化,抽象的问题形象化,学生的身心完全融入课堂,使学生乐于发言,从而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三、结语

课堂发言有助于教师实现教学目标,使学生多方面素质得以提高。在平时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观察和总结,采取多种措施帮助学生消除消极心理,鼓励学生举手发言,这样的课堂一定能成为学生放飞心灵、展现自我的大舞台。

第二篇:农村小学学生流失成因分析与对策研究

农村小学学生流失成因分析与对策研究

“学生流失”是困扰农村教育的一大难题。长期以来,人们普遍认为农村学生流失的根源主要是农村经济困难,部分家庭的学生交不起学费,中途辍学就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基于这种认识,党和各级政府从减轻学生经济负担入手进行了不懈努力,社会各界也纷纷伸出援助之手救助失学儿童少年。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农村小学生的辍学现象在某种程度上得到了遏制,部分离校学生又重返校园。尤其是国务院作出“从2006年春季学期开学起,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的学杂费和书费部分或全部免除以及补助寄宿生活费”的决定后,为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学生因贫困而流失的问题提供了政策和财政保障,应该说农村学生从此可以安心在校读书了。然而,事情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么简单。就在中央关于“两免一补”在农村推行的这么长的时间里,在我们所在的学校,学生流失情况与以往相比并无变化。经过几年的数据统计,南垭小学生的流失并未减少,学生仍然是在逐年减少。

虽然党和国家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加大财政对教育的投入,加速师资培训,教育发展达到了一个新水平。各级政府对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工作的投入也越来越大。然而,受经济发展、教育观念、社会观念、学生自身条件等种种因素的影响,特别是农村中小学学生辍学流失现象时有发生,且大有抬头之势,成为一个令政府部门和教育部门头痛的社会问题,这个问题一旦不解决,真正的“普九”就一日是空话。经过和同事、家长的探讨认为现在学生流失的原因归纳起来不外乎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社会及家庭方面

1、家庭经济特别困难而流失。在较偏远的有些农村家庭由于天灾人祸,由于主要成员病残、死亡或者远离家乡对家中老小不管不顾或由于积沉债务等原因,只能解决起码的温饱,无力支付子女学费,因此造成子女不能上学或辍学流失。比如我班的漆美家中姊妹4人,父亲早在5年前因病去世,当初为了治病花光了家中的所有钱,母亲因难堪负重悄悄地远离家乡杳无音讯,家中就留下年迈多病的老人和嗷嗷待哺、年幼的4个小孩,最大的当初也才7、8岁正值上学年纪。如果不是国家及学校的帮扶,现在四个孩子恐怕早已辍学在家。

2、受“读书无用论”及大学生就业压力不断增加形式的影响。现在的社会,信息比较发达,报纸、电视、电脑等传媒手段使人们对当今的就业形式、动态了如指掌,不少家长认为上大学和不上大学的结果是一样的,都是给别人打工。有的大学生,读的书多,反而还找不到工作的现象,也大大打击了学生及家长们对教育的追求。

还有的家长以过去流失并出去打工的孩子的生活和经济收入为榜样,教育自己的孩子,因而麻痹了孩子上进求学的思想。从而误导了孩子的人生理想,也影响了孩子对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理解,认为人活着,就是为了金钱而活,只要能挣钱就行,读书有啥用。从而导致学生流失。还有部分农村学生家长由于所受教育程度所限,总觉得自己祖祖辈辈不读书也能繁衍生存,只要有力气会种田能打工不饿肚子就行,每年交几百、上千元的学费让孩子去读没什么用途的书不划算,因此不支持子女读书,造成子女辍学。所以每到春节外出打工的人回到家乡摆谈自己在外又挣了好多好多钱或者有大学生为自己打下手之类的话,更让孩子让“读书无用”的想法在心底根深蒂固了,即使到校后老师怎样劝说教育都是无用的。

3、农村学生监护人对学生监管不力,导致学生情感缺失,而厌学。现在有不少学生的家长,只是知道挣钱,出门打工,很少和孩子在一起生活,对孩子缺少教育和沟通,从而对孩子的教育重视不够,管理不力,导致学生对亲情、友情、师生情、同学情冷漠,生活无理想,学习无目标,进而对学习也不够重视,对老师的教育也不放在心上,随着学习知识难度的增加,自己的学习成绩也逐渐下降,最终使自己对学习失去了信心,因而辍学。

4、离异家庭和组合家庭对子女缺少关爱或不负责任,让子女我行我素而辍学。随着打工的潮流日益壮大,外出打工的夫妻进入了外面的花花世界迷失了自己,所以离婚率逐年上升。虽然大人找到了自己的幸福,可是伤害最大的要数孩子了。还有的夫妻离婚后,家庭破裂,感情受挫,心理受到严重打击,无心管教子女,甚至不想要子女,于是就对孩子不管不顾,让其自生自灭。

还有的家庭是组合家庭,男女双方均带有子女,家庭成员复杂,经济负担过重,关系难以处理,对子女的管教等都会受到很大影响,于是,对子女们的学习、生活就关心不够,使子女的情感缺失,心理失衡,失去学习信心,报以“脚踩西瓜皮”的思想,久而久之,就产生厌学思想。

5、家长目光短浅而流失。有部分学生家长看重眼前利益,当觉得家里挣钱人手不够时,把子女从学校拉回来做帮手,既节约了雇请工人的工资,又抓了“现钱”,因而造成子女辍学。我身边就有这样的真实事例:孩子家是开早餐店的,每天早上很早就把两个孩子叫起来帮忙,导致孩子学习没精神,精力不集中,学习成绩直线下滑,老师和家长沟通也无用,家长还说:反正人这辈子都是为挣钱而活,现在开始挣钱还不用花那么多的学费。就这样两个女孩从此辍学,现在有时谈到当初父母的决定还是很难过。

6、因成绩跟不上而流失。部分文化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因学习感到吃力,因听不懂老师的课,因作业无法完成产生自卑感,不愿继续读书。以前教过的学生叫邓金全,因为只有爷爷奶奶看管,上学时“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还养成了偷鸡摸狗的习惯,自己也无心读书,所以也在该读六年级的那年离开了校园,在外四处流浪。

7、受封建社会“重男轻女”思想的影响。虽然说现在的社会进步了,但“重男轻女”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在一定范围内依然存在。农村有不少的家庭第一胎是儿子全家欢喜,如果是女儿,就要想千方尽百计也要再生第二胎,渴求生个儿子。有的甚至还生第三胎,第四胎的,直到生个儿子为止。于是,认为女儿早晚都是人家的人,读那么多的书做什么用。这些思想严重伤害了女孩子的自尊心和上进心,导致部分女学生过早流失。南垭四村就有这样一列,第一胎是女孩,家人都嫌弃,当几年后弟弟出生了后那才是女孩噩梦开始的时候,在家受尽了虐待,每天只能眼巴巴地看着同龄的孩子背上书包上学读书,而自己却只能在家带弟弟。

8、择优、就近方面的流失。随着社会的发展,政府对打工人员子女的优惠政策,有能力的家长就把自己的子女留在身边;或者家庭经济较好的就在城市里租房子或买房子把子女送到城市学校读书。还有的该在这个辖区读书的学生由于离学校太远,就只有选择离自己家近的学校读书。这也是农村小学学生流失的原因。

9、受旧观念等人为主观因素的影响。有部分家长的心目中总是抹不去对学校以前的印象,就是现在有些农村小学的教学质量有了明显的改观,许多家长还是认为孩子在农村读不好书,到了城镇小学就能把书读好。

(二)学校方面

1、农村小学教师的流动性很大,农村小学的师资力量日趋薄弱。城镇学校的办学力量较为雄厚,名校令人瞩目。许多年轻的教师向往城市,都在争取往城市靠拢,于是农村小学教师队伍的中间力量在逐年减少,学校的教育教学氛围在逐渐弱化,教育教学质量有下滑的趋势,有的甚至不那么令人满意。学校在学生、家长、社会中的影响力越来越小。所以这也是学生流失的原因之一。

2、由于办学经费少,村级投入极其有限,农村小学的校园建设相对城镇较差。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校园环境的美化、净化和绿化程度;校园的人文文化环境,安定和谐环境。

3、因受歧视冷落而流失。由于个别教师师德水平差,歧视差生,冷落差生,讽刺差生,体罚和变相体罚犯了小错误的学生,损害了他们的自尊心,打击了他们的自信心,使他们觉得在同学们面前抬不起头,因此厌学流失。

4、因应试教育的桎梏而失学。由于应试教育依旧在一些学校占有一定市场,“书山题海”和频繁考试使一些学习困难生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想玩玩不了,想学学不好,老师抓,家长促,压力非常大,最终导致厌学、逃学、流失。

这些原因有些还是可以避免的,针对这些情况,和同事及家长思考了一些对策:

(一)出现生源外流的情况,首先是农村小学的办学条件、师资问题以及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而教育教学质量直接受到办学条件和师资问题的影响,从而带动着生源的外流问题。为了稳定农村小学的办学根本,让农村小学的办学有着同样的生命力,促进城乡学校、大校和小校间教育教学质量趋向均衡,师资问题值得关注。

1、教师编配应合理搭配教师的年龄。城镇学校办学力量较为雄厚,名校令人瞩目,年轻教师向往城市,都在争取往城市靠拢。近几年来,城乡之间、各中心小学之间(学区)的教师平均年龄差异明显。尽管有许多老教师有敬业精神,但走进新课程需要有创新的理念,创新的劲头。接触新事物,除了要有时间的投入,还要有精力的投入,工作要有力度。这样,每一所学校需要熔入一些年轻的教师,才能有利于学校教育的发展,特别是农村小学。

2、教师编配要考虑各科教学能力的合理的搭配。教师的编配不仅在年龄上需要趋向合理,在思想素质方面、语文、数学教学以及其它各科教学能力等方面也需要进行统筹。

3、应适当考虑按班科比例编配教师。农村小学的学生数较少,而目前的教师分配是按学生数编配,而不是参照班科比例。虽然农村小学的办学规模较小,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有的农村完小虽然只有几百来名学生,但一样要有六个班级,一样要开全所有的科目。而按学生数编配下来的教师数少,教师的功课负担重,不是跨班教学,就是任教好几个科目。上班时间,不是上讲台,就是批改学生的作业。再没有时间去搞业务学习、教学探讨,教学反思、撰写教学体会和教学论文了。就是做了,只是为了应付完成任务而已,没有起到实质性的效果。

4、在教师的继续教育方面应加大投入。由于农村小学的学生数少,办学规模小,办学经费短缺。学校在教师的继续教育方面的经费投入极其有限。尽管学校的领导和教师都期望通过继续教育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但由于学校经费和师资分配问题,却只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二)让农村小学的办学富有生机,还在于要加强学校本身的建设,提升学校的影响力,使成为学生、家长和社会信得过的学校。

1、必须加强师德师风的建设。加强师德教育,让教师爱每一个学生。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应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和爱生如子的品性,要真诚的对待每一个学生,不管是成绩好的还是成绩差的,也不管是表现好的还是犯了错误的学生,教师都要一视同仁,这样就能在学生心目中形成平等、融洽的师生气氛,就能树立起学生的自信心,使每个学生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调查表明,平等待人的班主任和科任教师班上的学生很少流失,而歧视差生、不平等待人的班主任和科任教师班上的学生流失率则相对较高了。受到市场经济的冲击,有部分教师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正在逐步改变,“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的形象在逐步暗淡。教育是要靠良心的,而他们连这一点都没有了,更谈不上理想信念了。学生得不到健康地成长,家长看不到希望,社会看不到成绩。但家长对孩子总是抱着希望的,他们只好把孩子转到其它的学校就读。因此,“师德师风”的建设是一所学校的灵魂。有了它,就有了良好的教学氛围,就能赢得学生、家长、社会的信任。

2、加强转差工作,让每一个学生爱校乐学。教师对“差生”要热心、耐心、不冷落、、不歧视,要善于发现他们的优点和长处,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使他们树立自信心,消除自卑情绪,并在思想行为和学业方面力求上进,避免产生厌学逃学现象。

3、实行因材施教,让每一个学生发挥潜能。学生受家庭环境、学习条件等的影响不同,学生的自身素质不同,因而在同一个班上可能会出现学习成绩的不同层次,这种不同的层面有先天的原因,也有后天的原因,但一个真正的好教师会懂得“天生我材必有用”这句话的含义。只要用心观察,你会发现每个学生都有其优点和特长,这就需要教师来发现和发掘。因为社会需要的不仅仅是大学生,社会还需要各种各样各方面的人才,只有因材施教,每一个学生才能发挥出自身的潜能,才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因此,推行素质教育,不加重学生课业负担,不频繁考试,不以考分论绩效,且重视体、音、美、劳,让每个学生有展露自身才能的机会,让他们个个成材,是当前教育改革的一大任务,也是减少流失的重要途径。

4、致力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作为教师既要关注教育的结果,又要关注教育的过程。而家长,更多的只是关注教育的结果:孩子考几分了?在班上排几名?„„因此,好的教学质量将更直接地呈现在学生、家长、社会的面前,直接影响到他们对学校的看法。不管教育理念怎样改变,提高教学质量总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核心。

5、抓特色。一种特色,就是一种精神,就是一面旗帜。它会影响到一代又一代的人,对教师它会凝聚起一种战斗力。

6、与名校“结盟”。和办学效果较好,社会影响较大的学校结对子,形成互动,可以借鉴先进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办学经验,在教育资源的某些领域里获得丰富的营养。

(三)农村小学有了足够的生源,就能稳住办学根本,除了要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产生学校本身的内驱力外,还要取决于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的决策、关心、支持。加强教育宣传,引起社会共鸣。广播、电视等媒体应发挥其独有的广泛的影响力,加大宣传普

九、宣传教育法规、宣传读书有用、宣传求知求学典型的力度,引起社会关注和共鸣。在农村,很多人还意识不到知识经济时代已悄悄来临,还意识不到一个文盲半文盲十年后将无法走出自家大门,这就需要进行宣传。教育公益广告、公益标语应更直接、更具体、更形象,更适合那些本身缺乏知识且又将造成下一代无知的国民,使他们领悟到没有知识的悲哀,激发他们让子女求知以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欲望,从而支持子女读书。

希望我们的孩子能够真正的进入到校园,享受快乐的校园生活。

第三篇:《小学中低年级学生错别字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小学中低年级学生错别字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一、课题的提出

识字是阅读和作文的基础,是培养小学生智能的重要途径。识字能帮助小学生更好的认识客观事物。然而,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汉字书写出错是中低年级识字教学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错误一旦产生,影响往往短时期内难以消除,甚至会影响到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工作。

作业是对学生学习效果和学习态度进行检查的方法之一。经过一段时间观察后,发现学生作业中写错别字的现象比较严重,因此,对本班学生学生进行了一次作业本中因错别字而造成错误的抽样统计,统计情况如下:

总人数

错误人数

错误率(%)

《夜莺的歌声》

《颐和园》

从表中的数据情况可见,学生作业中的错误率较高,且上表中的错误大多非知识性错误,均是由于粗心,态度不端正等原因造成,而我们教育的目标,不但是要使学生学会文化知识,更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端正的学习态度,因此,我认为降低学生错别字的发生率是当务之急,且具有现实意义。

二、课题的界定

“错别字”是指错字和别字。

“错字”是指写字时因笔画或构件错误,写成了本无其字的字。

“别字”是指写字时,因形、音、义的影响,把甲字写成了乙字,俗称白字。

“小学中年级学生错别字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即拟对“错别字”作一实验研究,探求“错别字”的常见类型、形成原因等问题,力求找出积极的预防措施,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以减少“错别字”发生率为目标的研究。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以《课标》为依据

《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生识字写字提出如下要求:“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其中2500个左右会写,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有一定的速度。”

2、以教育心理学为依据

从心理学角度认为错别字产生的原因,按其成因可以分为内因和外因。内因又可以划分为小学生的知觉水平、迁移作用、提取失败理论、有意注意等。外因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在这里主要指社会环境和教师的教学方式的问题。

3、以识字教学法为依据

识字教学是写字教学的基础,小学生如果对汉字的音形义全面掌握,那么就可以准确地把字写出来,否则,它就可能成了错别字产生的根源。识字教学要把字的音形义紧密结合起来,要把识字与认识事物结合起来,要把识字和听说读写结合起来。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

1、寻找减少“错别字”发生的有效教学策略。

2、提高学生识字写字的质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3、力求把规范汉字的意识撒播到学生、家长、社会之中,为规范汉字、纯洁祖国语言文字作贡献。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

1、调查法。在研究前、中、后期采用问卷、谈话、观察等方法进行调查,为研究提供依据。

2、文献研究法。针对调查中了解到的识字写字现状,广泛收集和查阅资料,收集国内外已有的成功经验,对其进行分析和归类,为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3、教育实验法。根据中年级学生的特点,将收集整理的成功经验分别进行实验,探索最佳途径。

4、个案研究法。选取不同层次的学生(优生、困难生)作个案研究,或者就某一方法进行研究。

5、经验总结法。广泛收集和总结校内外人士减少错别字发生的有效方法并归纳整理。本课题研究着重以个案研究法、教育实验法和经验总结法为主要研究方法。

六、课题研究的操作

1、合理指导,正确感知字形

首先,强化易被疏忽的笔画和部位。在指导分析字形时,要突出学生容易看错的或易被其他笔画所掩蔽的细小部分。同时还应加强形近字之间的比较,把它们不同的部分突现出来,强化辨认。其次,重视正确指导。少用“不要怎么写”的指导方法。在巩固生字时,也尽量不要用错字来对比。否则,容易造成学生感知模糊。

2、强化训练,形成技能技巧

教师不仅要完成知识的传授任务,更应教给学生分析、识记字形的方法,指导学生用这些方法自习生字。教师还应创设尽量多的练习机会,使学生通过实践独立识字。这样经过长期反复训练,学生自已分析字形的技能和习惯会应运而生,从而尽可能减少错别字的发生。

3、巩固旧知,养成复习习惯

为了巩固旧知,防止遗忘,也为了便于学习新知,就要组织复习,并培养学生养成认真复习的好习惯。复习必须及时,复习的形式还要多样化。最后,教师应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系统,把所学生字从横向、纵向加以联系,形成知识系统储存于大脑中,巩固记忆和提取容量。

4、处处留心,培养改错意识

学生在作业中写错别字,一般说来,自己是意识不到的。因此还应注意培养学生的改错意识,让他们留心,在别人的作业、书籍、报刊、大街上的招牌中有没有错别字,将错字改正过来,记入自己的脑海之中。

七、课题研究的步骤

本课题研究时间从2008年10月至2010年10月,为期两年。

1、研究准备阶段(2008.10月——2008年12月)(1)进行前测,统计结果;(2)了解学生作业中写错别字的情况,并作好记录。

2、初步研究阶段(2008.12——2009月年7月.):(1)学生写错别字成因的分析研究;(2)培养学生识字写字兴趣的研究;(3)收集学生优秀作品;(4)收集并记录实验所获得的初步资料、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及时反馈调整实验方案保证下阶段实验顺利进行。

3、深入研究阶段(2009年9月——2010年6月):(1)进行减少“错别字”发生的有效教学策略研究;(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端正的学习态度;(3)收集学生优秀作品 ;(4)继续收集并记录实验所获得的资料、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及时反馈调整实验方案保证下阶段实验顺利进行。

4、研究总结阶段(2010年7月——2010年10月):(1)进行后测,得出研究结果;(2)整理、撰写有关专题论文和课题研究报告。

八.取得的成果:

(一)、错别字现象归类,归纳如下:

错字的第一大类型:添加笔画

在汉字构造部件中,添加累赘的笔画是错字产生的一大根源,进而分析我们就不难发现产生这种类型的错字,不是由于学生在教师对生字字形结构的分析没有认真听取、深刻记住,就是学生对应该掌握的生字缺乏仔细观察所致。如把“琴”字写成“ ”,“吟”字写成“ ”。要消灭此一类型的错别字,关键在于教师传授知识要点时要分析到位,学生接受知识要点时要辨认到位,养成一丝不苟的学习习惯。

错字的第二大类型:丢头笔画

在汉字构造部件中,丢失该有的笔画是错字产生的另一根源。这类错字与添加笔画如出一辙,也是教师对字形分析不到位或学生辨认不到位所引起的。我们在学生的作业本上往往会看到“起初”的“初”字写成“ ”字了。要杜绝这一现象,除了教师要讲清楚遗漏笔画含着什么意思外,还得强调学生学习要有端正的态度。

错字的第三大类型:改变字形的某个部件

改变字形的某一部件,使之准确率降到百分之零,而错误率却上升至百分之百,究其原由,这种笔误的错字大都源于习惯的力量在作祟。如学生经常会把“游览”的“游”字写成“ ”。要杜绝这种类型的错字在文字里兴风作浪,除了教师要求学生强化训练外,还该早有预防,譬如用醒目的彩色粉笔加以凸显,给学生留下一个鲜明而又深刻的印象。

错字的第四大类型:改变字形的组织机构

改变字形的组织机构,得不到人们的认可,这是错字类型中最具特色的一种。如一些学生把“甜蜜”的“甜”字写成“ ”字。这是学生想象力发生偏差结果。这时候,很需要教师把他们的思维引向正确的轨道上来。

预防与纠正错字,一般都是在字形上作比较;而错字则不同,它却要求我们在音、形、义上结合起来考虑。别字也有四大类型,现将它们作如下分析。

别字的第一大类型:音同形义不同

如有学生将“反映情况”写成“反应情况”,此乃写者只记住汉字的读音,而对其形义没有正确地掌握与理解,以致有此现象。可见,语文教师不能只偏重与拼音教学,也该对字形、字义教学予以充分重视。因为大多数的汉字都是音形义完美结合的产物。时下,受一些宣传媒体上“谐音广告”的冲击,教师对这类别字更应该有所防范。

别字的第二大类型:音形相近义不同

如有学生将“违反纪律”的“纪”写成“记”,这显然是对“纪律”一词中的“纪”字其义没有真正理解。“纪”与“记”虽然在读音上相同,字形上也比较相似,但其含义是有所区别的。要使这种类型的错别字从学生的作业本上彻底消除掉,教师的匠心处理与学生的刻苦钻研都是不可或缺的。

别字的第三大类型:形近音义不同

形近音义不同的别字大都归咎于书写者的疏忽。比如有学生拟写“休息”时,却在不知不觉间写成了“体息”了。防止或矫正这类别字,最有效的办法莫过于书写者的验查了。

别字的第四大类型:字序排列错位,或取附带字进行冒名顶替

(二)、师生教学相长。

1.教师的观念得到更新。

首先,通过不断地研究与学习,教师对学生的错别字现象有了全方位的了解,更清晰地认识到错别字对于学生学习的牵制作用,从而在思想上更重视起写字识字教学。

2.教师的教学方法得以改进。

以往有些教师认为不需要花很多精力放在写字识字教学上,对写字教学往往是一带而过,甚至有让学生自学的情况。现在,教师在思想上重视之后,在方法上也是得以改进,小口诀,小谜语经常用于教学实践,学生喜闻乐见,教学效果较好。在订正错别字这一项经常性的工作上,教师也不是简单地让学生写几遍,而是充分调动起学生内在的积极性和纠正欲望后再让学生订正,纠正的效果明显好了许多。

3.学生能认识到自己写错别字的后果。

在一系列的活动之后,很多学生认识到了自己写错别字的实际情况很严重,更深刻地看到错别字对自己学习的副作用,从而在心理层面开始拒绝错别字。在第一学期举行的“错别字审判会”中,学生还有许多错别字看不出,在平时的作业中,错别字现象更是突出。但在第二学期,这种情况大有改观,很多教师都明显感到,学生的错别字在慢慢减少,作业中拼音代替字的情况也逐渐减少,学生平时查阅字典的好习惯在慢慢养成。

(三)、教师在研究中形成一定教学方法,归纳如下:

1、探究汉字特点,纠正错别字

(1)、归类比较法

形近字、同音字辨析训练。汉字中的形近字、同音字较多,使学生容易混淆造成错别字。教材识字学词学句中有许多是把形近字、同音字、音近字安排在一起学习,对于这些字学生一开始就在头脑中留下了印象,清楚地意识到他它们不一样,在老师的帮助下,从音形义三方面找出它们的异同,强化记忆点,所以他们掌握的特别牢固。根据这一特点,我就在复习时,把平日零散学习的学生易混的同音字、形近字归类,排在一起,如士—土;牛—午等,根据学生知觉选择性的规律,我用彩色粉笔,将两个字的不同部位标示出来,给学生的视觉以强烈的刺激,再让学生观察比较两个字的异同,使学生注意识记容易忽略的部分。因此,在教学中可以将学生在作业中经常混淆的同音字、形近字放在一起让他们辨析。

2、寻找汉字规律,总结经验:

汉字是音、形、义的结合体,其中蕴含着许多构字规律。有时,学生产生错别字是由于不懂汉字的构字规律,或不理解字义造成的。在教学中,可以将有关构字规律告诉给他们,错别字就会大大减少。此外还可以发动学生自己去找规律,总结经验。

(二)优化识字教学,纠正错别字

1、利用课件演示汉字的书写过程,帮助学生记忆难点。课件演示时,其鲜活的画面、迷人的音响效果深深地吸引着学生。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课件演示,帮助学生纠正错别字。

2、运用生动活泼的记忆方法突破字形教学关。学生常见的错别字中有许多都是由于他们记不清字形而造成。过去不少老师试图通过一味地反复抄写的方法,帮助学生记住字形。这样的方法不可取,应该教给学生科学的记忆方法。在教学实践中,不少老师摸索出了许多生动活泼的记忆方法,帮助学生记住字形,编识字儿歌就是其中的一种。猜谜语也是一种方法,它与编识字儿歌有相似之处,主要是让学生通过猜谜的方式来记住那些容易写错的字。只要鼓励学生多动脑筋,就能想出很多这样生动活泼的记忆法。

3、指导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用字。许多错别字,教师虽然纠正多次,但学生仍然写错,这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学生实际运用的少。因此,教师应指导学生在具体语境中识字用字。

(三)依据学生心理,纠正错别字

1、先入为主,积极预防。学生在大脑中形成的第一次印象是很深的。如果学生从一开始记忆的就是错误的信息,再改正就很难了。纠正学生的一个错误知识,要比向他传授一个正确的知识难的多。所以,在识字教学中一定要有预见性。在教学实践中,许多有经验的教师对容易错的字总会进行预防性的教学。在写字的时候就会格外注意,从而大大降低错误率。

2、培养学生改错的意识。学生在作业中写错了字,自己是意识不到的,因为错字在他的脑海中是作为正确的字来记忆的。所以培养他们改错的意识尤为重要。有经验的老师在学生作业中发现错别字时,不是帮学生划出,而是在出现错字的字行末尾打上记号,提示这里出现了错别字,要求学生自己找出并加以订正。这样做的好处在于,促使学生参与了改错别字的全过程,培养了他们自己改错的意识。时间一长,学生具备了发现错别字的能力,在检查作业时能够自己找出作业中的错别字,从而为不写或少写错别字打下了基础。

3、正误对比,纠正错别字。通过正误对比,可以使学生对错误理解的更深刻,也可使学生巩固正确的认识。前面提到,小学生精细的辨别能力不高,所以在指导学生进行正误对比时要讲究方法。把一组正误字放在一起后,可引导学生自己观察寻找错字和正确的字的差异,即错误之所在,这样会调动他们纠正错别字的主动性。另外,还可以结合学生的分析,运用彩色笔标出容易错误的地方,这样能够给学生以更加醒目的提示,让他们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

4、激发兴趣,主动纠错。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许多学生作业中的错别字之所以很难纠正,主要是他们对此毫无兴趣。如何激发他们的兴趣,主要是要让他们主动参与。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说得好:“如果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任何方法都是好的。”改错法就是一种很好的方法。改错法是将学生的错别字故意写在词语或句子里,让学生自己去辨别。为了更加能调动学生的兴趣,还让学生做小医生,把词句中的病人(错别字)找出来,找出病因(分析错别字错误所在),并能把病人的病治好(订正错别字),这样的方法生动有趣,让学生在轻松的气氛中完成了纠正错别字的任务。改错法能让学生整体上接近正确字形的错误形式,帮助学生联想正确的字形;同时它在句中出现,容易知其音义,所以容易改正。

(四)开展实践活动,纠正错别字

1、开展收集错别字,制作卡片活动。师生共同收集错别字,进行针对性的纠正。学生的错别字情况有共性,也有个性。所以,纠正错别字要有针对性。我们在批改作业时,不妨做一个有心人,即随时把学生的错别字收集起来,制成卡片,把错别字记在卡片上,同时记下错别字的出处和学生的名字。分析卡片,找出原因,定期帮助学生纠正。普遍性的错别字,就集体纠正;个别学生的错别字则让学生自己上黑板纠正,然后讲清原因,引起大家的注意。另外,还应发动学生共同参与,让他们也一起来收集错别字,也制作一些卡片。还可帮助学生设计一些表格,让他们更好地纠正错别字。这样,师生共同收集错别字,共同纠正错别字,不但能够使学生的错别字大量减少,而且培养了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真是一举两得.2、组织社会实践活动,帮助学生纠正错别字。现在社会用字的不规范,也是小学生常见错别字形成的一个原因。所以,可在课外组织学生到学校附近的商店、街道、社区调查用字情况。重点调查标语、招牌用字。如发现有错别字的情况,及时记录下来,并注明何时何处发现。然后将收集到的错别字加以汇总,分类列表。并让学生“送医上门”请那些用错字的单位和个人及时纠正。另外电视广告中用字的不规范,也可让学生收集起来,并让他们向播出广告的电视台里的叔叔、阿姨写封信,提醒他们注意。上述活动,趣味强,既让学生抵制了社会不规范用字的负面影响,也对净化语言环境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九.研究中的困惑:

(一)个别学生经常性写错别字,纠正的力度虽然很大,但是效果不是很好,总是错了改,改了还是错,似乎形成了定势。对于这样的错别字“顽固分子”,我们感到很茫然。

(二)如何在课堂上进行有效写字教学,特别是在低年级阶段,在不占用其他教学时间的前提下,提高写字教学效率,特别是培养学生养成自我学习、主动学习的意识,仍是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十.结束语:

鉴于时间、水平有限,课题研究的系统性、深度还很不足。课题虽然即将结题,但我更多地认识到,一个课题的结题,并不代表结束,而是新的起点和开始,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努力,认真探索,不断进步。

第四篇:小学中高年级计算错误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总结

《小学中高年级计算错误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课题总结

王宏丽

李国富

通过这一阶段的研究,让我们课题组的全体教师清楚的意识到不能简单地把学生出现的计算错误归咎于学生“粗心”、“马虎”等。其实学生在计算中出现错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在课题组全体成员的团结合作,积极努力下,通过扎实有效地开展课题研究工作,尝试了一些做法,积累了一些经验。现将我校计算教学课题研究实验以来的相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成立课题组,有序开展研究工作

接到课题立项通知后,学校教导处非常重视,精心数学骨干教师、数学教研组组长,成立课题组。课题组成员针对规划课题作了明确的分工,共同制定研究方案,理清研究思路,使全体成员统一思想,进一步明确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研究基本内容、研究的重点和难点、研究基本目标以及研究方法和手段。开展该项课题研究不仅能够促进小学计算教学的改革,更有利于学生计算能力的发展以及学生数学素养的提升,同时在课题研究中实现教师专业的自我成长,形成敢于实践,勇于创新的教科研精神。

二、注重研究过程,力求研究实效

为保障课题研究活动的深入开展,力求研究实效,课题组成员潜心研究计算教学,采取计算教学展示课、经验交流、专题讲座、等多种形式,相互取长补短,并就研究过程中遇到的困惑、问题进行研讨,大家积极建言献策,从而及时纠正研究中出现的偏颇,大大提高了研究的效率。

根据课题研究实验方案,课题组开展了对学生计算错误典型实例、原因分析与改进办法的问卷调查活动,收集课题研究的第一手材料。

(一)计算错误类型与原因分析

针对学生在计算中出现的错误类型、原因加以分析研究,才能矫正学生计算中出现的错误,但由于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有所不同,计算错误也是不同的。根据收集到的调查材料显示,学生计算错误大致可以归纳为知识性错误和非知识性错误两大类。知识性错误是指学生对于计算法则、算理、概念、运算顺序的不理解,或者没有很好地掌握所学知识导致的错误。非知识性错误是指学生由于不良的学习习惯所导致的错误。例如:抄错或看错数或符号、抄错题目、横式写对,竖式写错等。

1、知识性错误(1)口算错误

口算错误是指在运算的过程中出现基本计算上的失误,主要有以下两种情况:

①计算失误。例如: 9+45=55

110-60=40 ②口诀混乱。例如: 3×6=16 6×9=45(2)方法错误

方法错误是指在计算过程中因方法不对而产生的计算错误。主要有以下六种情况:

①算理不清。法则是学生思维的基本形式,又是学生进行计算的重要依据。只有正确理解和掌握计算法则才能正确地进行计算。例如:63-28=45。

原因分析:学生对退位减法算理不清,不明白个位不够减应从十位退一当十再加上个位上的数,然后再减,所以当个位不够减时就直接用减数来减被减数。

②对添括号和去括号算理不明确。例如: 82.36-(52.36-18.58)=82.36-52.36-18.58=31.42。

原因分析:学生在去小括号时没有减变加,不理解已知一个数减去两个数的差,等于用这个数先减去第一个数,再加上第二个数的算理。

③对乘法分配律的运用错误。例如:42.9×6.2+42.9×3.8=42.9×42.9×(6.2+3.8)。

原因分析:学生对乘法分配律的理解不透彻,运用有误,没有掌握好计算方法。

④对0的占位作用认识不够。例如: 618÷6=13。

原因分析:学生对0的占位作用认识不够,在什么情况下应该用0占位这一知识点没有掌握好。对商的最高位确定后,不够商1的就商“0”理解不清。因此,出现跳位商和空位的错误。

⑤分数加减乘除计算法则错误。例如:5/12+2/3=7/15,5/8-2/5=3/3=1,1×5/9=14/5,5/8÷5/9=8/5×5/9=8/9 原因分析:对分数加减乘除计算法则不清楚,乘法是分子乘分子作分子,分母乘分母作分母,误以为加减法就是分子加减分子作分子,分母加减分母作分母;因为对每一种计算法则掌握不好,导致加减乘除计算时混淆不清,出现错误。

⑥四则运算顺序错误。例如:32-24×1/8 4/11+5/11×11/9

=8×1/8

=9/11×11/9

=1

=1 原因分析:运算顺序混淆不清,没有明确先算二级运算,再算一级运算,而是从左往右依次计算了。

2、非知识性错误

①抄错或看错数字。例如:6/5×11-6/5×10

87÷3

=5/6×(11-10)

=78÷3

=5/6

=26 ②畏难情绪,排斥心理。

当看到计算题数据较大,运算步骤过多时,学生就会产生畏惧心理,失去解题信心,表现为极不耐烦,不认真审题,没按运算顺序进行计算,没有耐心去选择合理算法,从而导致错误出现,甚至连题都不做。

③强信息干扰,思维定势的影响。

由于小学生的思维能力薄弱,感知试题时,总是受到容易计算部分、能简便计算、比较熟悉部分等强刺激因素的作用,以致于把运算法则、运算定律等知识忽略掉而造成干扰,对于相似的知识点往往难以区分。例如:25×4=100是一个强信息,很多学生再计算24×5时也等于100。125×8=1000也是一个强信息,当学生计算125×8÷125×8时,部分学生会不假思索地算成125×8÷125×8=1000÷1000=1

④短时记忆出错。

记忆是学习的基础、知识的储存、积累和更新都要依赖于记忆,无论是口算还是笔算或估算都需要良好的短时记忆力作保证。一些学生由于短时记忆力发展较差,直接造成计算错误。例如:退位减法,前一位退1,可忘了减1。同样,做进位加法时,忘了进位,特别是连续进位的加法,连续退位的减法,忘加或漏减的错误较多。计算小数乘除法时,漏点小数点。如22.4÷4=56。

⑤不良的学习习惯、态度造成错误。

不良的学习习惯,例如:计算粗心,书写潦草,马马虎虎,做题不喜欢用草稿纸,再大的数也不想动笔算,而喜欢口算,做题时只求速度,不求质量,不注意审题、检查,态度不端正等这些不良习惯容易造成计算错误。

(二)计算错误矫正策略研究

不管何种原因造成的计算错误,教师们都要高度重视,找出问题的根本和关键,分析错误原因,加强练习。根据教师们的问卷调查分析,主要矫正策略如下:

1、加强口算与估算的训练,不断提高计算的速度和准确率。

2、提高学生计算的兴趣,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克服畏难情绪。

3、加强概念及法则的理解与识记,在教学中让学生感知算理、算法的形成过程。

首先,教师要认真分析教材,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学过程,运用多种方法帮助学生理解算理,正确处理算理和算法关系,使学生不仅知道计算方法,而且知道驾驭方法的算理,不仅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其次,概念的不理解,法则的不熟练也直接导致计算错误。因此,要加强对计算法则的深刻理解,在深刻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

4、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

(1)培养学生认真书写与打草稿的习惯。

(2)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3)要有简算意识。(4)养成验算的习惯。

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是一个比较漫长、耐心细致的过程,也是数学教师不懈追求的目标。只要我们坚持以课堂为主阵地开展计算教学活动,在教学中正确引导,及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计算教学课题研究实验工作一定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第五篇:小学六年级数学关于“两极分化” 现象的成因与对策研究(论文)

教 学 论 文

小学五年级数学关于“两极分化”

现象的成因与对策研究

乌鲁木齐市第八小学 姜萍

2017年6月 小学六年级数学关于“两极分化”现象的成因与对策

研究

摘要:小学数学学习“两极分化”的程度会随着年级的升高而不断加剧,因此,有效缓解数学学习的“两极分化”已成为全面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之一。本文详细阐述了小学六年级数学学习中”两极分化“现象的成因和解决策略。

关键字:两极分化 成因 对策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教师的教材观、学生观、教学观正发生着变化;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习惯也发生着改变;但由于教师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教师的评价方式多样化,新课程的实施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学生的主体得到了发挥,因此大部分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更浓了,解题的思路更活跃了。同时也由于新课程中增加了一些新的较难的内容,数学题目由于强调与生活的联系及开放性,课堂教学由于关注学生的自主探究性等原因,加剧与提早了数学学习的两极分化现象,无论是数学学习兴趣还是数学学习能力,原本在初中才有的现象,现在在小学六年级已经普遍存在,数学学习有障碍的学生正在急速扩大,这使我们许多教师感到担忧。

经济的迅猛发展,对学生家庭的两极分化产生了影响。在市场经济大潮中,每一个社会成员的生活压力都在大大增加。家庭的经济状况直接影响了家长对子女的教育。由于社会压力过大,导致家长大量精力都在改善经济上,从而疏忽了对子女的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产生了负面的影响。

六年级学生属于高段学生,孩子的独立意识开始增强,但自控性差,这也是造成学生两极分化现象的一个重要因素。一、六年级学生数学“两极分化”现状分析。

1、学生自身个性的差异。由于学生的知识层次不同,探索实际上是给优秀生创造了思维空间,学困生只是一种形式的参与,实际收效并不大,成了合作学习的观望者。

2、教师认知的差异。由于受传统教学和社会经济的影响,许多地方严重挫伤了教师的积极性,有的教师在课堂上不科学实施分层教学,课后也没能及时辅导,学困生与学优生距离也将越拉越大。

3、教师教学评价差异。在应试教育时期,由于教学评价单一,大家习惯于用考试分数这个标准去衡量所有学生的发展,有的只用一张试卷来检测同一班级学生的学习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效果就明显地拉开距离,优生和学困生就因一张试卷而产生了。

4、家庭教育的差异。农村、外来务工家长或留守儿童的监护人自身素质不高,目前,有部分家长,缺乏基本责任感,不能给予孩子最起码的家庭学习氛围。还有的家长在家庭教育管理上或娇宠过分放任自流,或严厉有余,使这类学生的文化求知的价值和人生价值观取向发生偏离。家庭教育的失策,给孩子的身心发展造成了不良影响,也给学校教育增添了障碍。过早地使一些孩子丧失了学习努力的目标和学习钻研的兴趣,以至于小小年纪就成为了老师、学生、家长眼中的“差生”。

二、根据五年级学生的特点,找出并分析学生“两极分化”现象的成因。

通过对本校六年级学生进行问卷(详见附件一)的调查,研究者发现:喜欢数学的有77.3%,而较喜欢数学和不喜欢数学占到22.7%,且这其中大部分学生是平常成绩处于中(60到74)或差(60分以下),可见,学习兴趣是影响两极分化的一个关键因素;在数学学习中,家长不指导或有时指导有时不指导的占到28.7%,反而是成绩处于优(85分以上)的家长能够辅助孩子学习,这也说明了要想让学生快速地取得进步,家长和老师相互配合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途径;成绩处于中(60到74)或差(60分以下)的学生中,大部分认为,数学基础知识太 难了,根本无从下手,占到25.4%,可见,新教材的改版确实让五年级的学生一时难以接受,这也是引起两极分化的一个重要原因;89.3%的学生认为,上课听懂了,但一进行综合考试,就不能做到面面俱到,可见,在平常的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对整体知识梳理的能力;当问到学生在课堂上不举手发言的原因时,有49.4%的学生认为,害怕说错了,怕被同学和老师嘲笑,长期以往的不发言,让教师无法清楚的了解学生的薄弱部分,这也就直接引发了学生数学学习的两极分化。

综上所述,将以上调查结果总结如下:

1、教师、教材的变化。

新课标的教材给人的感觉耳目一新,体现了数学回归生活,让学生感觉可亲、可用,但是教材为降低难度,对有些内容进行了删、添,对有些教材内容及顺序进行了重新组织和编排,使得知识的跳跃性大,学生反而不容易接受,优秀的学生接受能力强,容易内化,而那些学习困难的学生更加无所适从,从而加剧了分化。

对于教师来说,新教材给了教师很大的发展空间,挑战性也随即大了,教师必须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精心预设,又要学习新理论,研究新教法,努力应对课堂生成,所以教师的负担在无形中增加了不少,无暇顾及那些学困生,久而久之就使得分化更加严重了。

2、学生欠缺对整体知识梳理的能力。

与旧教材相比,新教材的知识框架是先从整体上把握知识全貌,然后再具体问题上细究。教材的结构跳跃性、系统性强。在数学知识的技能技巧上,新的技能技巧的形成都必须借助已有的技能技巧。因此,如果学生不能从整体上把握知识的结构,不能及时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就成了连续学习过程中的薄弱环节,跟不上集体学习的进程,导致学习分化。如人教版四下的简便运算这一章节中,首先学习的是加法和乘法的几种运算定律,在此之后就要巧妙的用到这几个定律进行简便计算,对于定律掌握不好的同学来说简便运算一点都不简便,因为他连最简单的运算定律都没有熟练掌握,就更谈不上灵活运用 了,因此在后续的学习中是困难重重,使他丧失了前进的勇气。

3、家长的不关心、不重视。

部分家长对自己孩子的学习不重视,有的甚至置之不理,他们认为学习那是老师的事情,我们不识几个字,怎么给孩子辅导呢?还有部分家长忙于为生计奔波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业。试问,孩子在这样的生活环境中,他怎么会安心、认真地学习呢?我们知道孩子毕竟是孩子,他们缺乏自制能力,他们需要有人给他们引导正确的方向,而在家里这个引导者就是家长。家长的态度将直接影响孩子对学习的态度,当然家长在处事中还应注意方式方法,不能太专制,多听听孩子的意见,多和他们沟通,交流,这样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4、学生的心理出现了变化。

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在心理上表现出半幼稚半成熟的状态。在性格上,他们对老师的教育有时违背,有时顺从,他们有了自己的思想,他们会感到难为情,会产生自我保护、避免犯错的抑制心理。这时的他们开始注意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如上课不积极主动发言,没有勇气或者怕出错被人取笑,这种少开口、少出错的心理占据了很大部分。长此以往,课堂就缺乏竞争氛围、合作意识,学生思维缓慢,学习懒散。特别是学习动机不明确,无上进心及竞争意识的部分学生,极大地影响了他们的数学学习,使他们跟不上集体学习的进程,导致学习分化。

5、学业负担重,对学习缺乏兴趣。

刚入学的孩子对任何知识都充满了好奇,任何有意思的东西都想学、都愿意学,孩子的思想也比较单纯。而随着年级的升高,要求学生由原本的直观形象思维逐渐向抽象逻辑思维转化,但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还是停留在原来的基础之上,不能适应新知识的学习,在多次失败的打击下逐渐缺乏了对学习的兴趣,也打击了他的积极性和自尊心。再者,学生之间个别差异较大,在生活体验上也存在差别,因此出现数学学习接受能力的差异。再加上自身的不重视和学习目的不明确,就引发了两极分化。

三、减少小学数学六年级学生两极分化的对策。

1、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动力,学生如果能在学习中产生兴趣,就会形成求知欲,就能主动积极地学习。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教师可以让学生积极参加教学活动,给那些学困生一些体验成功的愉悦的机会;也可以创设一个适度的学习竞赛环境(设计一些不同层次的题目)在课堂上多关注这些成绩中下的学生,多一些鼓励的评价;发挥趣味数学的作用;提高教师自身的教学艺术等等。

2、融合其他教学途径,让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进行学习。(1)改进教学方法,加强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整合。

加强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整合。传统的板书教学固然有它的优势:教学容量较少,书写较慢,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领悟、理解和消化老师所讲的知识。采用多媒体教学容量大,节奏较快,对数学教学有不利之处。但是对于那些比较抽象、复杂的数学算理,采用动画的形式展示给学生,学生能够形象地观察数学现象,发现和提出问题。比如在探究平面图形面积时,通过多媒体展示出来,学生通过观察、对比、分析,形象的感知平面图形的推导过程,自然能得出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另外多媒体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激情,提起学生的兴趣,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很有帮助。

(2)因材施教,把握教学深度。

了解学生当前的认知水平,加强学生原有知识与新知识的联系,把新知识有机地融入旧知识的框架中,从而突破原有的认知结构,构成新的知识体系。教师在教学中应尽量把要学的知识与学生原有的知识相联系,通过比较分析,揭示新知识,使学生能把旧知识和新知识有机地统一起来,从而掌握新知识。适当降低教学要求,要加强基本概念、基础知识的教学,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普通中学的学生大多数基础薄弱,思维能力较弱。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应循序渐进,让学生充分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3)结合学生的生理特点,逐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认真研究学生的生理发育特点,循应学生的思维特点,在定势思维的基础上,多让他们做一些穿插抽象思维能力、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稍高的问题,刺激他们的思维,逐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

3、及时与家长沟通,根据具体情况的变化,有计划地调整教学策略。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举足轻重,至关重要。家长要关注孩子的学习状况和思想动态,对孩子要因势利导,加强管理。家长平时要经常与孩子谈心,查看他们的作业,及时了解他们在学习中存在的困难,加强与老师之间的联系并交换意见,共同商讨解决孩子学习中存在问题的有效办法。积极配合学校做好辅弱转差工作,切实帮助孩子走出学习困境,减少学习中的分化现象。

4、有效加工教材,分层备课,缩减差距

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主渠道,也是转化“学困生”的主渠道。要想上好课,必须要备好课。因此在备课时不仅要考虑不同学生的学习基础,还应考虑不同学生中各自的不同状况,在教学过程设计上制定不同的有针对性的方案,使“导学”有效果、“诱思”达目的、“探究”遵程序深入了解学生,是教学目标确定的必要依据。

在备课时,老师要考虑到学生是否具备了学习新知识必须的条件,学生到底掌握了哪些要求掌握的知识,有多少学生没有掌握?哪些知识学生可以自己学会,哪些知识需要教师去教?哪些地方可以作为学生的亮点出现?只有对学生有了相当准确、深刻的了解,才能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从而真正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如袁松华老师教学《圆柱的表面积》时,他认真撰写的教学设计中,提出圆柱的表面积计算应建立在圆柱的侧面积计算的基础上。特别是一些学困生,应该让他们先学好侧面积计算,再学新知。

5、多元评价,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1)尊重每一个学生,坚持多元评价

教师衡量学生智能的标准不能太单一。多元智能理论分析:有些 学生可能语言智能不突出,但运动智能非常出色,有些学生可能数理逻辑智能不突出,但音乐智能非常出色。作为教师,我们不能简单地以语文、数学考试成绩去衡量学生。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差异,承认学生的差异,从多种角度、积极的心态去认识学生。

(2)评价要因人而异,给学困生创造成功的机会

我们对学生的要求不要一个标准,要根据不同的起点,不同的情况分类评价,这样才能让每一个孩子通过评价看到自己。

四、课题研究后的反思及疑惑

总之,新课程下小学中高年级数学两极分化的现象是不可避免的,导致数学两极分化的因素很多,新课程改革是一项全新的、综合性的教育改革,对于新课改小学生提前两极分化的原因有待于我们继续探索,我们应该采取哪些更有效的措施以缩小两极分化,没有现成的经验、模式可以搬用或借鉴,因此需要我们在今后的不断的实践、反思中进一步提升观念,总结经验,为课改能更深入开展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探索。新课改给我校小学数学教学带来生机活力,把我校小学教学推向一个新的高度,虽然我在课题实验中还存在着某些不足,但我们坚信在上级教研部门指导下,通过广大教师潜心研究,开拓创新,新课改一定会不断的深入,不断的拓展,不断地取得可喜的成果。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年7月版。

2.《数学教师教学用书》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年4月版。3.《教学评价》 柯孔标著 知识出版社 2011年6月版。

4.《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及对策》 廖志坚 《广州教研》第374期 附件一:

小学六年级数学学习两极分化情况的调查问卷

亲爱的同学们:

为了了解小学数学学习出现两极分化的原因和现状,加强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为此特制定了本调查表。本调查在于了解你的班级数学学习出现两极分化现象情况的调查,没有正确与错误之分,只要求真实,调查与你的任何学习成绩都无关联,调查不公开,不署名,我承诺不会给你带来任何不良的影响和后果,调查结果主要用于本课题的研究。只要填上你认为合适的选项的序号,希望你实事求是填写。一般情况下,进行单项选择,如果你认为有必要也可以多项选择。谢谢你的合作!

一、基本情况调查

1、你喜欢数学吗?()

A:很喜欢

B:较喜欢

C:不喜欢

2、你平时的数学成绩(以100分计算)()A:优(85分以上); B:良(75到84分); C:中(60到74); D:差(60分以下)

3、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家长给予指导情况()A:指导; B:不指导; C:有时指导有时不指导

二、数学学习两极分化成因的现状调查:

1、在数学课堂学习中的发言调查:

A:发言积极;

B:有时有发言;

C:很少发言

2、你在课堂上不举手发言的原因是: A:老师的问题太简单了,我不屑回答 B:害怕说错了,被同学和老师嘲笑 C:问题太难了,实在不会回答

3、你认为上五年级以来,数学基础知识对于你来说:

A:太简单了;

B:有点难度;

C:太难了,根本无从下手

4、单元测验成绩成绩不理想时,你认为考不好的原因是: A:上课没有听懂;

B:上课听懂了,但一综合考试时,就不能面面俱到;

C:考不考好无所谓,反正学习也不是我自己的事情

5、当你需要老师单独指导数学学习时,什么原因使你立即打消了这个念头? A:不好意思去找老师,怕被老师发现自己不会的地方;

B:老师每天太忙了,不好意思去打扰老师;

C:我每天的课(作业)也好多,根本没时间去找老师

6、你认为影响数学成绩的根本原因是: A:课业负担太重了,感觉力不从心;

B:我其实真的不知道学习有什么用;

C:贪玩,是我学不好的主要因素

下载小学班主任论文小学课堂上高年级学生不爱举手发言的成因与对策_通用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班主任论文小学课堂上高年级学生不爱举手发言的成因与对策_通用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谈小学高年级学生青春期叛逆心理的成因与对策

    小学高年级学生青春期叛逆心理的成因与对策 海宁市长安镇辛江中心小学朱娟英 【摘要】 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小学高年级越来越多的孩子提早步入青春期,......

    小学班队与课堂管理论文

    . . 浅谈小学班级管理中的情感教育 杜晓曦 天津滨海新区馨桥园小学 浅谈小学班级管理中的情感教育 摘要:在目前的班级管理中,教师更偏重于对学生学习成绩、行为规范、道德准......

    美术论文-浅谈小学美术课堂学生主动性学习

    让童心尽情欢歌 ——浅谈小学美术课堂学生主动性学习傅智琪 【摘要】:新课程倡导:“教师应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引导学生以感受、观察、体验、表现以及收集资料等学习方......

    小学数学“两极分化”的成因与对策研究计划

    小学数学“两极分化”的成因与对策研究计划 一、研究的背景与成因 (一)研究背景 1、问题的提出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新的教学理念不断深入课堂的每一个环节,课堂教学的面貌......

    农村小学数学学困生的成因与对策(精选5篇)

    农村小学数学学困生的成因与对策 漳州市吴浦小学 黄建伟 转化学困生是教学工作的重点之一。我参加工作以来,一直在农村任教,主要担任小学高年级数学的教学工作。随着自己教学......

    课题《农村小学“学困生”的成因与对策研究》(本站推荐)

    课题编号: 江西省中小学教育教学研究课题 申 报 书 课题名称 农村小学“学困生”的成因及对策研究 学科分类 小学语文 课题负责人......

    小学美术课堂教改与反思论文

    小学美术课堂改革的反思与展望 霞葛小学 陈珣 “美是人类社会不可缺少的东西,犹如生活之需要阳光。美育是培养健全的人不可缺少的教育,犹如维生素之于生命。”①美术课是小学......

    农村小学两极分化现象的成因与对策研究实施方案

    小学数学“两极分化”现象的成因与对策研究实施方案长兴二小学李惠婷 一、研究的现实背景及意义。 《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稿)提出数学课程基本理念: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