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论执法标准体系和绩效评估框架的构建
浅论执法标准体系和绩效评估框架的构建
一、关于执法标准体系的建立
执法规范化建设是公安部党委为全面加强和改进公安工作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公安机关加强执法规范化建设,构建执法标准体系,有利于在全社会树立公安机关严格、公正、文明、规范执法的形象。
对于巡警来说,所有的110接处警都应该有雷打不动的流程,无论警情大小,每一个步骤都不能少,有了铁的制度,才能不出问题。巡警在查处不同违法行为时不同的站位、语言、手势、程序,群众煤气中毒、水管爆裂、坠楼、溺水等求助警情的不同处置方法,刑事案件涉案财物的分类保管规定„„这些以往执法中的难点或模糊环节,在标准化体系中都应该能找到对应的“行为指南”。一些公安执法问题难以克服,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具体执法中缺少现成之规,或是规定相对笼统模糊、可操作性不强。要从根本上破解执法不规范难题,就得像企业抓产品质量管理、像部队抓战士敬礼扛枪一样,有一套系统、权威、统一的标准。
公安工作执法面宽、执法环节多、执法程序复杂,还不完全像企业那样。这就要求我们要尽可能地把标准制定详
细,上至部门领导,下至基层民警,在遇到各类具体问题时,知道干什么、怎么干、干到什么程度。这样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我们不断地努力,在工作的实践中发现问题,通过求证去解决问题,这个“证”便是“从法条中来、从实践中来、从群众中来”三条原则,它们确保了庞大的标准化体系不是“纸上谈兵”。
首先是从法条中来。即根据法律法规的原则规定进一步细化标准,解决有法定要求而无具体标准,造成相同案情不同处置程序、不同处置结果的问题。比如,针对巡逻民警面对违法犯罪嫌疑人驾车逃逸难以处置的情况,细化处置的行为标准,对何种情形应该拦截、何种情形不应拦截以及拦截程序、行为要求都作出明确规定。
其次是从实践中来。应该在全局范围内遴选典型,提炼基层民警在巡逻盘查、接警处警、纠纷调解、治安检查等日常执法中积累的经验,将其上升到制度层面、固化为工作标准。收集整理民警的工作法之后,由市局的法制部门进行审核评估,选出比较好的,再放在公安网上请广大民警进行网上投票,最后遴选优中之优,分别作为推荐性标准或者强制性标准供全警学习和推行。
第三个原则是从群众中来。标准化体系中,应该相当一部分是为群众“量身定做”的。许多群众出于工作、生活需要,常常需要公安机关出具各类证明材料,而一些民警或以
无义务证明为由拒绝,或出于关系出具证明,随意性较大。我们应该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对出具证明的类型、条件、程序和内容进行统一规定。
二、公安执法的绩效评估
(一)公安行政执法绩效评估的内涵
一般而言,绩效主要是指一定组织、群体和个体在一定环境中表现出来的活动效果,即成绩和贡献。公安行政执法绩效是指公安执法主体的执法行为对执法相对人产生的影响,这种影响包括积极影响与消极影响。公安行政执法绩效是表征执法主体和行政相对人之间行政法律关系的综合考评。一般来讲,公安行政执法绩效好说明两者之间的关系比较协调,国家能够低成本地实现管理职能;反之,则说明两者的关系相对紧张,国家管理成本较高。公安行政执法的绩效应该是双向的。即公安执法行为所产生的绩效,既会对行政主体产生影响,亦会对行政相对人产生影响。而公安行政执法绩效评估,一般认为是各种评价主体对执法系统活动的效能进行考察和核定的程序、方式、方法的总称。从宏观角度,包括对整个部门行为活动成果的测量与评价;从微观角度,包括对执法人员个体绩效的考核和评价。
(二)公安行政执法组织绩效评估的意义
对公安行政执法组织绩效评估,是公众表达利益和参与公安管理的重要途径与方法,对于维护现有的基本社会秩序、提高服务质量、改善责任机制和增强公安部门的号召力与公众的凝聚力有重大意义。
第一,改善和提高公安部门的信誉和形象。一方面,绩效评估要求评估过程的透明和信息的公开,对公安部门在一段时期的业绩情况做出公正、合理并公布于众,这有助于公众监督和了解公安部门绩效评估的工作过程;另一方面,绩效评估的结果并不都是长处和成绩,它也暴露公安部门工作中的不足和失败。让公众看到公安机关所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并展示其所作的努力及其结果,有利于增进警察与公众之间的沟通与了解,强化对公安机关的信任。
第二,提高公安部门的绩效。一方面,绩效评估有助于实现和落实公安部门的责任。而责任的明确,更便于公安部门工作的进行。另一方面,绩效评估,对公安人员和各个部门起到激励约束的机制,从而促使公安机关消除弊端优化管理,提高个体的工作效率。
(三)公安行政组织绩效评估的现状和不足
绩效评估对提高公安部门的绩效具有重要意义,而我国公安行政绩效评估无论在理论还是在实践上都还很不成熟,其主要问题是:
首先,绩效评估的方式不规范。目前,公安机关的绩效评估多处于自发、半自发的初始状态,评估较为随意,在制度和法律上都没有相应的保障。因此绩效评估的结果很难做到客观、公正,甚至是成为一种形式。被评估者经常疲于应付,对其成为负担。这就使政府绩效评估失去了其监督、测评的意义。
其次,评估指标体系不科学。近一段时期,我国公安机关存在一种以破案数量、破案率为主的评价公安机关政绩的片面方法。片面地将简单的数字指标认定为评估公安绩效的最重要尺度,并和民警的利益得失、仕途进退紧密地关联在一起。使公安机关和民警普遍存在只求抓人的数量,办案的数量,还有结案的速度,而不问办案质量、不看过程的瑕疵的行为倾向。这不能准确反映社会成员安全感和满意度等问题,也不利于保护民警,纯粹是某些领导的政治升迁的工具,并不注重社会效益,试问,如果一个派出所防范做得好,发了两起案件,有一起未破,你能简单认为他们没有另一个发案十起破了七起的派出所破案率高么?
再次,现行的评估都是公安机关内部自我评估,还比较缺乏大众和社会团体的参与。自我评估要求评估主体能够客观公正地面对自己的实际绩效,达到了这样的要求自我评估未尝不是一个可取的评估方式,但事实情况却并非如此。(1)当前的自我评估严重缺乏监督。单方面的评估及信息的不对称,完全脱离了控制,使得绩效评估目的远未达到。(2)绩效评估结果往往关系到各部门的实际利益和部门领导的政绩、仕途,必然会导致绩效评估中粉饰问题,过分夸大自身的成就,出现报喜不报忧的现象。(3)公安机关是提供公共安全保障和公安业务服务的主体,提供情况的好坏当然不能由其自己说了算。对此,既不能按照统一的标准要求,也不能过度随意,而应由与公安机关有过业务交流的公众来进行评价。
最后,缺乏全面有效的监督。一般而言,被评估者只需获得上级的好评就能够得到提拔,这种绩效评估方式促使其将上级的评估摆在第一位,而忽视社会公众的利益与需求。因此,公安行政执法的绩效评估需要引入社会公众与专家的参与,以及媒体的监督,要更加的开放、透明。
第二篇:企业文化体系构建框架
智海精密公司
企业文化体系构建框架
尖塔式企业文化体系结构:
智海精密公司文化体系结构层次图
第一部分:企业理念文化层面(顶层文化)
一、公司使命:
以拉削刀具制造为基石,适应市场拓展产品线宽度,稳步朝纵向产业链延伸、渗透。为客户提供顶级配套服务。
二、公司愿景:
为追求和谐、责任、高效、创新的企业目标,我们要为员工创造一个优美、舒适、人性化的工作及生活环境,让员工安居乐业。为客户、员工、股东创造最大价值,实现各方利益共同体达到共赢,成为中国拉削刀具行业第一方队成员,为社会提供精密、优质产品,造福于社会。
三、公司的发展战略:
以技术领先的战略理念来开拓市场
以保证质量和优质服务为重点来巩固市场
以技术创新培养人才来保证企业可持续发展
四、公司战略目标:
公司将在二十一世纪的十五年中,争创中国第一,跻身世界先进。成为集科研开发、生产制造、产品销售于一体的高新、复杂、精密拉削刀具生产基地。
五、公司价值理念:
(一)核心价值理念:
求实进取志存高远实业报国
(二)各分支价值理念:
1、人力观:人才是生产力,知人知底,人尽其才,人尽其能,人尽其用。
2、利益观:公司各利益相关方和谐共享共赢,智海精密是我们共同利益的源泉。
3、实践观:只有行动一切才会成为可能。
4、质量观:追求一流,不断改进,客户满意,铸就品牌。
5、市场观:市场所需,客户第一,为客户创造最大价值。
6、服务观:客户永远是对的,为客户服务好,帮助客户解决问题。
7、人际观:严于律已,宽以待人。
8、团队观:团结就是力量,荣誉就是源泉。
9、工作观:岗位就是责任,实干就是水平,落实就是能力。
10、员工品格观:忠诚、自律、主动、责任、担当。
六、公司精神:
至诚执着勇于创新自强不息追求卓越
七、公司管理理念:
1、信任管理:
以自律为前提,以规则为标尺,以效率为目标。
2、制度管理:
制度面前人人平等,执行制度力求公平、公正、公开。
3、效率管理:
各项经营、管理活动须讲求实效,减少无价值的环节和流程,注重投入及产出,不断持续改进。
八、企业的道德标准:详见《智海公司员工道德行为规范》
九、企业经营宗旨:
以人为本质量第一顾客至上
第二部分:行为规范文化层面(中层文化)
一、管理制度:详见智海精密公司各项规章制度、管理规定及相关文件内容。
二、员工手册: 详见《智海精密公司员工手册》
第三部分:物质文化层面(表层文化)
公司以蓝色为主体色,以白色为辅色。
一、公司的商标标识:
智海精密公司注册商标的标识图形由椭圆形图案中加“ZHJM”四个汉语拼音字母组成,如下图:
智海精密公司品牌视觉识别(VI)的主色彩为蓝色。蓝色──属冷色系,是一种趋于理性、豁达、深邃、庄重、科技感极强的色彩符号,他象征着蓝天、大海,代表着宽广的胸怀、浑厚的积淀、辽阔的视野。
公司商标椭圆中的“ZHJM”字母的颜色使用渐变的蓝色,它预示着智海精密公司从无到有、从艰难到立足、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不同发展历程,象征着智海人自强不息执着不已的不懈追求。
1、“ZHJM”各为“智海精密”四个汉语拼音的打头字母; 2、椭圆形形似地球,充分体现智海精密公司日新月异不断发展壮大,实现智海精密刀具产品遍布海内、外的全球化战略目标。
3、椭圆形又形似眼睛和星球运行轨迹,体现了智海企业时时刻刻紧密地围绕着“智海精密”的核心,着眼未来,永续经营的企业目标。
二、公司其它视觉识别标识:
1、公司的信封:要求信封面的字体的颜色为蓝色,信封底色为白色。
2、公司的信签纸:要求信签纸上的字体颜色为蓝色。
3、工作服:要求公司春、夏工作服主体颜色为浅蓝色;秋、冬工作服主体颜色为深蓝色。(标徽可用红色镶配)
4、名片:名片底色为白色,名片上的文字均使用蓝色字体。
5、设备:公司设备外观颜色以蓝色或乳白色统一着色。
6、车辆:公司客、货运车辆外观颜色以蓝色为基调,门徽为白色字体,或相反。
7、主厂房:在公司主厂房北面墙左上角,做一个蓝色的公司商标标识。
8、公司大门口:公司大门口的公司名称及商标以蓝色为基本色,其底色用乳白色或浅银灰色重新制作。
9、公司各部门、总经理办公室、副总经理办公室、门卫室、员工休息室、食堂、会议室、阅览室等做标牌标识,字体颜色为蓝色,底面为白色,字体为“黑字体”或“宋字体”。
第三篇:流程体系框架构建简介(范文)
流程体系框架构建简介
流程体系框架的构建是一个企业进行流程管理的起点,流程体系的缺失会导致诸如企业流程的分割和关联性不强,流程层级混淆,边界不清等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人们看到的往往只是自己眼前从事的事,即不能了解从事工作所在流程的全貌,也看与其它部门和角色的关联,即看不到所属业务模块乃至整个企业价值链中的位置和作用,更谈不上对流程整体价值的客观理解和认识。这也导致了本位主意,只关注自己局部利益的现象,最终成为企业流程优化,流程改造的阻力之一。
经过几年在流程领域的实践,也受到当年软件开发流程设计的影响,整理出以下经验作为流程体系框架建设的总结。
流程体系框架的建构原则是从宏观的业务级别到微观的活动级别,从易到难,从简到繁,完整的覆盖企业从业务到运营全部内容以及全部细节,是一套遵循业务逻辑的规划、设计体系。
流程体系的最上层是“业务级流程”,他就是在企业运营中,以业务视角所形成的不同业务流程描述。就如同在ERP中对不同业务的汇总一样的层次,如财务业务模块,物流业务模块,销售业务模块„„这个层面的信息一般在公司对外介绍和高层粗线条的交流上来使用。
在“业务级流程”之下,我们要进行“部门级流程”的建设,可以说它是“业务级流程”的进一步细化,对业务流程中在部门之间的运营流程做出描述。通过它能清晰了解某个业务流程涉及到哪些部门和彼此的逻辑关系。这个层面的信息一般在部门业务讨论以及高层领导了解流程的时候使用。
“岗位级流程”是对“部门级流程”的再一步细化,它是以岗位为最小单元,对岗位在执行某项工作时所经过的流程的描述。这个层面的信息可以协助部门工作管理,职责规划来使用,也可以协助在部门岗位中用来了解岗位职责等。
最后层面的是“活动级流程”,它是流程的最小执行单位,也是流程管理和控制的落脚点。对活动的描述构成了这个岗位的标准作业指导书(SOP),这是指导一线操作人员最基本的信息。
要强调的是,在流程由上至下的细化过程中,以及流程横向关联的设计中,一定要注意输入、输出的平衡,这也是借用IT流程设计的思路。同时,尤其要注意在接口的定义,保证接口的稳定是降低整体流程风险的一个有效方式。
如果把流程的贯彻和落地也归结为流程体系框架内容的话,那用表单或者E化的方式固话流程,确保流程按设计实施也是这个体系中很重要的内容。
第四篇:公务员绩效评估体系研究 - 副本
河北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行政管理
专业专科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公务员绩效评估体系研究
学生姓名:徐晓雷指导教师: 分校/学院
学 号:***20 年 级: 提交日期
公务员绩效评估体系研究
摘要:文章针对当前我国公务员绩效评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加以分析,提出改进公务员绩效评估体系制定所应采取的对策与措施,从而建立起一套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公务员评估体系。
关键词:公务员,绩效评估,制度
公务员绩效评估即公务员绩效考核,是指根据特定目的在一定范围内,按照规定的内容和标准,通过适当的方法和程序,有组织、有领导地对公务员的素质和表现进行的调查、衡量和评价[1]。公务员的绩效评估作为公务员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部分,决定了公务员队伍的发展方向,决定了公务员队伍是否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健康稳步的发展。作为承担公共管理职能的政府及相关部门的评估,是提高公务员队伍的素质重要手段,也是政府部门进行有效资源配置的重要手段。
早期,我国设立了《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其中对公务员考核的内容、方法和程序等做出了规定,同时各级政府和部门也根据该条例制定了相应的实施方案,但从之后的实践情况来看还存在诸多问题。绩效评估尽管从现象来看是对公务员工作实绩的考核,但它却是组织进行管理、决策和控制不可缺少的机制。客观公正的评估制度有利于促进公平,提高效率,保证廉洁,对于发现人才,调动公务员的积极性,增强工作责任感,提高行政效率,实现人事管理科学化,都具有重要意义。在中国大的政治环境下,从法律、制度、实践和社会大环境中完善公务员绩效评估,是势在必行的工程。
一 当前公务员绩效评估中存在的问题
(一)评估过程流于形式,制度不健全
我国公务员评估工作是在1994年开始开展的,评估制度建立十多年来,我们的公务员干好干坏、干多干少评估结果相差不大。究其原因,可能是管理制度的不健全,或者是一些单位和部门为了避免激化矛盾,在考评结果上往往采取平均主义。虽然2000年人事部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国家公务员考核工作的意见》,将评估等次分为四个,即优秀、称职、基本称职和不称职,但是评估评价结果不甚理想。评估过程过于笼统,层级过少,定性不足,一些单位和部门,不愿花太多的精力对各种考评要素进行细化,导致考评工作缺乏可操作性和权威性。其结果就是不能调动广大公务员的工作积极性,从而产生负面影响。
(二)评估方法不科学
一些地方和单位对公务员评估比较单一,还是采用老办法,如写总结、填写考评表、领导批语等,而公务员绩效考评技术性的量化方法却很少,信息化程度不高。不管什么级别和层次的公务员,评估内容主要是德、能、勤、绩、廉五个方面,采用的模式是统一的,甚至往往将提高员工工作绩效作为一种口号来提倡,而不是作为一种实在的管理工作予以倡导和落实。在实际操作中,只要没出现问题那就可以打满分,而仅仅凭印象、靠感觉,这就体现不出不同级别和不同层次公务员的实际工作情况,难以反映每一个个体的真实素质和水平。
(三)评估主体设置不合理
目前我国公务员评估主体的设置责任不清,失职失误无法追究,缺乏科学合理的评估测评标准。例如,《关于改革公务员考核制度的思考》中谈到,在目前的评估实践中,一些评估客体(被评估者)未履行岗位职责或有严重问题的仍然在评估中轻松过关,评估主体或碍于面子、做好人,或与评估客体有私交,于是在评估中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使得公务员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变得没有实际意义,进而导致评估等次差距拉不开,不称职的人难以评定出来等结果,影响了公务员评估所应起的作用,也降低了评估的整体效果[2]。
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了形式主义,降低了奖惩和提升公务员的可信度,严重影响了公务员的工作积极性,对考评程序和具体工作缺少相应的监督。所以,对现行评估制度的改进是很有必要的,因为客观公正的评估有利于促进公平、提高效率、保证廉洁。
二 对策和措施
有效的绩效指标体系有助于改善政府内部管理,提升政府的管理能力,为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增加新的动力。在政府进行决策、执行和监督的过程当中,有效指标能够为各级管理者和公职人员提供有关效率、质量的有价值的信息[3]。缺乏有效的指标就难以判断公务员是否称职。如果公务员绩效评估体系是政府绩效管理的核心,是提高政府绩效的有效途径,那么有效的绩效指标体系正是绩效评估的科学化、规范化提高可能的工具,从而使绩效管理得以实现。
无论是在理论和实践上,中国对于政府绩效评估的体系起步较晚,要建立一个科学的、符合中国国情的政府绩效评估体系,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和总结自身的摸索实践都显得十分重要。
(一)采取现代评估手段,完善指标考评体系
传统的人事评估,无论在目的还是方法上,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变化的需要,必须转变。现代评估要注重内容,提出改进思路和方法,促进公务员群体创新观念,增强自信心和满意感,要有获得发展的机会。这就要求我们转变观念适应现代化社会,例如,利用因特网进行的民意测验,进行公众反馈,政府部门可以利用网上调查的方式及时收集民众对本部门公务员的总体绩效的反馈信息,这些信息通常可以作为公务员绩效评估的重要参考加以利用。
(二)营造良好的法律和制度环境
法律和制度是规范绩效评估的有力武器,目前大多数学者所提倡的重点就是运用强大的法律武器,《我国公务员绩效考核的困境及其对策分析》中提到,评估不同于一般的研究活动,尤其是对政府行为的绩效评估,没有法律和制度的保障是很难进行下去的,制度化也是当前国际评估活动的趋势之一[4]。在我国,党管干部原则不应简单理解为执政党直接管理人民政府公务员队伍中的各级干部,当然,我们制定的制度也要符合我国现有国情,应充分考虑到我国的政体实际,通过营造良好的环境来管理和约束。
(三)构建具有开放性的评估制度,完善保障反馈机制
在《公务员的考核方法亟待改进》中提到,政府管理的公共性决定了它的开放性,作为政府管理的一环,公务员的评估理应具有开放性,广泛吸收社会力量的参与,开放的评估制度首先应听取服务对象的意见[5]。其次,应吸收专门的评估机构和有关专家参与,确保被考评人明确其存在的缺点问题,帮助他们总结经验教训,找出改进方向,保证评估的科学性和客观性。同时,也不能忽视执行政策上的政治绩效,还必须保证良好的社会形象,不能无视社会绩效的存在。
(四)将评估指标分解量化,积极落实激励机制
详细地将评估指标分解量化,赋予一定的分值和加权系数,通过对各项指标的综合评定,是量化工作绩效的关键[6]。工作量越大、工作难度越大,考核时完不成的可能性就越大;反之,工作量越少、工作难度越小,考核时就能轻松完成,要避免事实上形成打击多干、鼓励少干的负激励效果。根据工作量多少、难易程度,在评估时给予公务员相应上升或下调空间。对工作干得多干得好的人员,及时进行奖励,方式可以是口头表扬、物质奖励。根据工作业绩、工作能力等综合评估,从而确定员公务员晋升、继续聘用或淘汰。在民主测评的基础上,联系实际对各项工作逐项打分,这样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人为因素给评估带来的偏差,从而实现评估的公平性和准确性。
三 公务员绩效评估的意义
公务员评估是国家公务员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基础性管理工作,是激励公务员积极努力地开展工作,促进公务员队伍素质提高的重要方法。
(一)有利于对公务员进行科学管理
绩效评估的结果反映了公务员完成任务的情况和公务员的素质情况,为组织根据新一轮的工作任务来考虑人力资源的因素提供了依据。必要时,需要重新进行工作,以此来了解公务员的实际能力及其与组织期望的差距,这样有利于对公务员进行全面科学管理,进而有效实现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在组织内部的合理配置,并作出相应的调整,弥补薄弱环节。同时,还可以检查公务员工作是否尽职尽责、努力工作,激励公务员提升业绩,从一定意义上使公务员工作得到社会的承认与尊重,有利于提高公务员的工作积极性。
(二)有利于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提供行政工作效能
绩效评估的结果为公务员的激励、奖励和惩罚提供了客观的依据。换一句话说,对公务员的奖励和惩罚的力度和方式、对员工激励的手段和强度,均以绩效评估中的反馈信息作为主要依据来加以考虑、制定和调整。根据评估结果,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奖优罚劣。如对工作有成就者,素质高、潜力大者予以晋升或工作轮换;对不称职者降职使用。此外,科学的绩效评估强调领导、被评估者、群众等多方主体的主动参与,这为管理者和工作人员创造了一个正式的沟通机会,在这些主体中形成一种合理的互动。促进了管理者与工作人员的相互了解和信任,提高了公务员管理的穿透力和工作效率。
(三)有利于加强公务员的管理和监督,确保科学合理用人用才
公务员绩效评估遵循公开化的基本原则,让群众参与评议,加强对公务员的监督,有利于完善公务员制度管理体系。对于担任一定领导职务的公务员,通过绩效评估听取群众对其德、能、勤、绩的全面反映,还可以促使其进一步完善自己的工作。因此,公务员的绩效评估有利于形成对各级公务员的检查和监督,促进公务员改进工作作风,能够从源头上纠正公务员管理上的诸多不良倾向,促使公务员正确履行国家权力,认真履行职责。
参考文献:
[1]魏晓丽,伊士国.我国公务员绩效评估制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6:116-118.[2]秦立春.关于改革公务员考核制度的思考.中国行政管理学报2002第5期
[3]孙洁.我国公务员绩效考核制度的困境与对策分析[J].科协论坛,2007 ,第10 期(下半月刊):198-199.[4]姜晓萍,马凯利.我国公务员绩效考核的困境及其对策分析[M].社会科学研究,2005(1).[5]解来红.公务员的考核方法亟待改进.晋阳学刊2001第4期
[6]林泽炎.量化工作绩效的关键:考核工具的设计及举例[J].中国劳动,1999(12).
第五篇:社会诚信体系框架的构建
社会诚信体系框架的构建
[论文关键词]社会诚信体系框架政府诚信个人诚信企业诚信
[论文摘要]社会诚信体系的构建,对于优化经济发展环境、落实科学发展观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社会诚信体系的建设是一个非常复杂、非常艰巨的工程,在构建社会诚信体系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明确认识到:政府诚信是社会诚信体系的基石,个人诚信是社会诚信体系的根本,企业诚信是社会诚信体系的主体。只有切实抓好这三个方面的建设,才能为整个社会诚信体系的建设搭建好稳固的框架。
“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中央提出“五个统筹”(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其着眼点就是“协调”。其中,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推进社会诚信体系的建设,因此,研究社会诚信体系的构建,对于优化经济发展环境、落实科学发展观具有重要的意义。
社会诚信体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从形式上讲,包括诚信道德和交易信用;从层次上讲,包括基础保障层、他律控制层及自律屏障层;从内容上讲,包括个人诚信和组织诚信。笔者试图从其内容的角度探讨社会诚信体系的构建。
一政府诚信是社会诚信体系的基石
政府的诚信就是政府的公信力,政府诚信具有基础性和导向性的作用,直接决定着市场环境的信用状况。在政府与社会的互动关系中,政府德性的好坏,政府是否诚信,对企业、个人乃至整个社会信用的影响巨大。政府是否诚信事关公众的福社,而只有公众幸福,才有良好的社会诚信氛围。人们当然不可想像,一个连诚信都做不到的政府能够具有勇敢、节制、正义和明智的美德。一个政府内部和谐团结、精简效率、精诚合作,对社会和公众言而有信,诚实无欺,那么这个政府必是一个充满荣誉、自信和责任的政府,在它管理下的公众也必是安详、无需戒备、能享受到无限幸福的公众。在这样的情形下,即使一个社会的经济并不发达,公众并不十分富裕,但在一个心灵安详幸福的国度里,诚信原则也必将为人民和社会自觉地广为推崇和奉行。没有政府的诚信就没有社会的诚信,一个政府要在全社会建立起良好的信用氛围,它首先必须自己是一个信用的政府。
政府诚信是建立完善社会诚信体系的必要前提。社会信用体系按其内容可以划分为政府信用、企业信用、银行信用、个人信用或公民信用、学校信用、医院信用等许多方面,其中政府信用是整个信用体系的重心,建立公众对政府的信任是建立真正的企业、银行和个人及其它诚信的前提条件。政府诚信的建立对个人的信用产生了约束效应,公众出于对政府惩罚的回避,必然会在经济活动中保持良好的诚信。作为“经济人”的企业在经济活动中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若没有政府的保障,往往会出现以损害社会和公众利益而自己获利的现象。实际上,企业的正常活动得以开展,企业诚信在经济活动中降低交易成本作用的发挥,就是基于企业对于国家制度的信任,也即对于良好的政府信用的依赖。同样,银行的活动和银行信用的建立更是要依赖于国家信用。作为货币政策实施者的中央银行的信用实际上就是政府信用的一个方面,而以盈利为目的的商业银行的放贷、存款等业务都需要依赖于政府信用。在这个过程中,政府信用一方面保障了银行对于个人或公众信用的信任,另一方面也保障了公众对于银行的信任。
加强诚信建设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推进三大文明协调发展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迫切需要。十六大报告和胡锦涛同志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的讲话都曾经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就是要在党的领导下,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加强社会诚信体系建设,正
是推进三大文明协调发展的重要结合点之一。从政治文明方面讲,自古以来,讲诚信就是“为政之道”、“为政之要”,是治理国家的基本准则。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政权也好,一个政党也好,其前途和命运最终取决于人心向背。在新的历史时期,随着人民民主意识的增强,取信于民切切实实地成为执政之基。如果虚假浮夸、失位不公、朝令夕改甚至以权谋私等充斥着党风、政风,我们就不能取信于民,就有失去群众、失去执政地位的危险。一个诚信缺失的社会或国家无论如何是不能够建立起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的。因此,在我国当前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大力建设社会信用体系势在必然,而政府诚信的建立是整个社会信用体系建立的基石。社会诚信体系的建设,必须首先从社会公权层面开始,全力创建信用政府,并把这作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中之重。规范政府的行为,严格履行其对社会的承诺。政府机关、司法、行政执法机关要接受群众和舆论的监督,带头严格遵诺守信,体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要增强法制观念,开展依法行政,公正执法,廉洁公正,提高办事效率,改善服务态度等方面的职业教育。完善政务公开,规范办事程序,提高公信力,取信于社会,做诚信的表率。
二个人诚信是社会诚信体系的根本
在社会经济生活中,个人是最基础的行为“单位”,政府、企业等可以看成是建立在某种契约基础上的由个人结成的组织,其各种行为活动都是通过个人的行为来实现的。无论是在个人的日常生活中,或是在社会主体的经济活动中,诚信作为一个基本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都是毋庸置疑的。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诚信这个中华民族最基本的道德观念在社会生活中被人们忽视、淡忘,特别是由于受市场经济的一些负面影响,使一些人在面对各种利益的诱惑时,背弃诚信,惟利是图,见利忘义,使传统的道德教化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受到严峻的挑战,导致社会诚信出现危机,并且影响到社会的各个阶层。企业的失信行为虽然是组织行为,但是归根到底是因企业家的失信行为而起,是个人诚信缺失的表现。一些领导干部利用职务之便为正常的经济行为层层设卡,为违法的经济行为大开绿灯,从而中饱私囊,他们欺骗国家,欺骗人民。大学生一直以来被人们称为“天之轿子”、素质比较高的人,但是,现在也有一些大学生诚信缺失,表现为诸如从抄袭作业到考试作弊,从贷款不还到偷盗财物,从班级干部、奖学金评选的弄虚作假到毕业中的假证件,随意毁约等行为。面对层出不穷的失信现象,许多人提出了诚信离我们有多远的疑问,人们已经不再轻易相信别人,而是保持着警惕的态度,用怀疑的眼光来看待周围的人和事,这严重影响了人们之间的交往和经济的发展。更为可怕的是,很多人开始“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这使失信行为成为一个普遍的社会现象。如果作为社会基本细胞的个人普遍缺乏诚信,那么社会诚信大厦就会成为空中楼阁,无从构建。
近年来,个人诚信制度的建设已经引起广泛重视,并有了一定的进展,但仍存在不少问题,一是个人诚信资料不全面,二是个人信用评估缺乏科学统一的标准,三是对个人失信行为缺乏有效的约束和惩罚机制。我们应该在个人诚信制度初步实践的基础上,借鉴国外经验并结合我国具体国情,从多方面人手,进一步打造我国的个人诚信制度,具体而言,主要是要建立健全以下几方面的制度:
第一,个人诚信档案制度。建立健全个人诚信档案制度,不仅要保证个人诚信资料的准确、完整,而且要能够实现资料的及时收集和方便汇总与查询。为此,可以从以下几方面人手:(1)明确规定个人诚信档案应包括的内容;人文资料、就业资料、纳税资料、司法记录、福利保险记录、信贷记录及资产状况。(2)建立个人诚信资料的收集制度。鉴于我国的公安、司法、检察、税务、用人单位、商业银行、保险公司、医院等个人诚信资料的提供者大部分受到政府的直接和间接的管理和控制,一些单位甚至就是政府部门,因此只要政府有决心,就可以充分发挥我们的优势,建立起我国独创的定期信息汇总制度。(3)建立个人诚信资料的统一编码制度:将个人诚信资料锁定在一个固定的编码上,且每个编码与每个经济活动人具有一
一对应关系,个人所有的必要资料都储存在该码上,只要出示个人信用码,就可以查询所需资料。
第二,个人信用评估制度。对诚信档案中的信息资料进行加工处理,对个人信用进行综合分析评价,对有关信息完成分类、比较、计算、分析、判断等加工处理过程,才能最终获得对有关个人的总体信用评价。要建立由专业性的个人信用评估机构统一进行个人信用评估的制度。为此,征信机构要培养一批思想业务素质过硬、既精通评估理论又通晓评估实务的复合型专业信用评估人员,以保证信用评估的客观、公正,要制定科学、统一的评估标准。第三,个人失信惩罚制度。惩罚是保证一个制度能够具有刚性约束的重要手段,因此,对失信违约的个人,要根据不同的违约情节相应采取不同程度的惩罚措施,包括经济制裁、法律制裁和舆论制裁,使其违约的成本大大超过收益,一处失信,处处受制,从而既可以实现对违约者的惩罚,又可以促进人们信用观念的提高。为充分落实对违约失信者的惩罚,还有必要建立个人信用破产制度。也就是说,当某人没有能力偿还到期债务时,其债权人或其他利害关系人可以向法院提出申请,经法院审理宣告其破产。一旦破产,破产债务人将面临被冻结个人财产用以还债,而且在一定时期内不能再利用自己的个人信用从事经济活动。个人诚信制度建立起来后,接下来的工作就是制度的落实,必须从以下几方面着手:第一,加快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法律,运用刚性机制来规范诚信。古往今来,诚信自始被列人道德范畴,人们大都认为应当从思想意识出发,自觉认同诚信品德的价值,去对自身的行为产生影响和约束。但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为防止个体利益对他人利益、社会利益的侵害,人们开始要求将诚信由道德准则上升为法律原则,赋予诚信以法律上的强制力。在实践中,各国都已普遍地将诚信这一柔性道德准则制定为一系列基本法律规范,要求人们在民事商业行为中必须忠实真诚、守信不欺地履行法律义务;如果违背,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应当充分运用法律这一刚性机制来保护守法者,惩治违法者,运用诚信法律所具有的强制力,确保诚信机制充分发挥作用。国外的经验已经证明,法律法规的确立和健全,是社会诚信制度及管理体系建立和实施的保障。
第二,建立专门的诚信管理机构,集中统一管理和协调信用网络信息。国家诚信管理体系是监督管理全国范围内市场诚信行为、诚信活动的最高管理系统,在具体操作中应防止“政出多门、多头管理”。政府应组建一个专门的国家信用局或诚信管理委员会,这个机构的工作一是负责社会诚信制度和体系的整体建设,二是协调各有关部门的关系,使信用状况信息相互沟通。特别是在诚信体系建立之初,在公共数据比较分散的情况下,可以由该专门机构利用其宏观管理优势来负责协调、调配、联网,在较短的时间内以较低的成本使征信数据库能得到资源共享、物尽其用。
第三,充分发挥各政府部门的行政职能,加强诚信监督。政府应充分利用人民银行、商业银行、税务、工商、民政、质量技术监督、公安、外汇管理、海关等部门现有的监督系统,整合必要的监督管理资源,建立起全国统一的风险预警制度,发布信用信息,公布信用“黑名单”和“红名单”。一方面,政府各部门可制定优惠政策向“红名单”上守信的个人倾斜,使受信方充分利用诚信带来的利益。另一方面,将个人的失信记录准确列人“黑名单”,向社会公示,将失信方对受信方的个别矛盾激化为失信方对全社会的矛盾,使失信方声誉扫地。第四,注重诚信教育,提升社会整体道德水平。通过各项措施加强教育,提高人们的道德水准,对于引导和激励人们自动地诚实守信,以贯彻落实各项诚信制度是有显著作用的。在伦理道德的规范下,各类主体就会自觉地选择与其利己主义、享乐主义等自利本性相反的利他主义行为,从而使诚实守信成为社会成员的向往和自觉追求。因此,我们必须致力于社会诚信道德建设,为此,首先应该大力宣传诚信的经济价值,使全社会都充分认识到诚信是一种资本与财富,应积极发挥信誉的品牌效益;而不讲诚信是一种短期行为,最终将一文不名。其次应该运用各种舆论工具,引导人们从善如流,在全社会中形成“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道德氛围。再次应该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提高社会整体的受教育程度和文化修养水平,这样,诚信制度的落实就有了坚实的道德基础。
三企业诚信是社会诚信体系的主体
企业是市场的主体,也应当是维护社会信用的主体,但是,目前一些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不守信的现象经常出现,就个体私营企业而言,最为严重的信用问题表现在规模化制假售假,包括出售假冒伪劣商品,制作虚假广告,以欺骗手段诱导消费者购买等行为。像有些厂家为了扩大销售量,言过其实,片面夸大商品优点的广告,对消费者形成误导,使消费者做出错误的购买决策而蒙受经济上的损失。又如滥用国家质量认证标准,虚假的促销方式,也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和社会整体利益。更为严重的是,假冒优质名牌产品,以次充好,以劣抵优,已成为市场经济行为中的一大顽症。信用环境恶化对社会经济生活产生很大危害,如一些地方由于信用缺失导致投资环境恶化;假冒伪劣泛滥抑制了人们的消费欲望和消费需求,使消费受阻;拖欠账款,企业财务失真,逃废债务,严重扰乱了税收和金融秩序。.厂市场经济作为资源配置的一种经济形式,它要充分发挥资源配置的作用,必须依赖于公平、公正和平等的等价交换。而这种交换又必须以双方诚实守信为基础,否则,就不会真正实现。追求利润是企业的目的,处在转型社会的环境里,也许透支诚信可以在利益回报上一时膨胀,但不诚信的企业最终会受到社会道德批判,被逐出舞台。而失去信用制度约束的市场,将在利益驱使下陷人混乱,企业与企业、消费者与企业之间的关系恶化为极度的不信任,最终形成经济发展的瓶颈。可以说,诚信是企业的生命,必须把企业的诚信建设当成企业发展中的一件大事来抓。企业的诚信建设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工程,可以从企业的内部制度建设和企业的外部管理两个方面着手。
第一,建立健全企业内部的诚信制度。一是要加快企业改革,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使企业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建立信用制度的微观基础。要通过政企分开、产权明晰的改革,确立企业法人财产权,使企业真正把信誉当成企业的生命,合法经营,讲究信誉。二是要建立健全失信惩戒的法律法规和制度。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符合市场经济规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法律体系也已初步建成,但是某些领域内的法律还不完善,约束功能还不强,为此,进一步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体系,从全方位调整、规范和约束企业的竞争行为,十分必要和紧迫。三是要强化信用管理。国内外成功的实践经验证明,信用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企业没有健全的信用管理,就没有竞争力。所以,推动企业建立信用管理体系,增强风险防御能力,是当前我国企业走出信用困境的根本出路。四是要建立信用激励机制。在一些发达国家中,信用良好、信用等级较高的企业在股票和企业债券发行中能够优先安排,还可以获得较高的信用额度和更为优惠的利率价格,企业如果数次不能如期偿还债务,就会被吊销营业执照。为此,政府有关部门在制定各项政策时,应当注意奖励守信行为,惩罚背信行为,鼓励企业和个人不断提高自身的信用水平。五是要切实抓好重点行业、重点人群、关键部位和薄弱环节,以经营单位和行政执法部门为重点,深人开展公平竞争和公正执法、热情服务为主要内容的道德教育。逐步建立企业诚信档案,健全企业诚信的评价、查询和服务系统,引导企业树立“品牌”意识,打造企业的“诚信名片”和“身份证”,鼓励企业对社会负责,对消费者负责,树立良好的诚信形象。
第二,加强企业诚信的外部管理。要充分发挥工商行政管理体系在营造良好市场环境、推动诚信体系的持续建设方面的重要职能。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要加强对本领域、本行业信用管理和服务体系建设的指导,在执法管理职责范围内,加快建立企业信用记录、信用征集、信用评价和信用信息咨询等社会化网络体系,积极向社会提供企业信用信息查询,依法公示企业的信用信息,促进企业信用监督约束激励机制的有效形成。按照“法律规范、政府监督、行业自律”的要求,加快研究建立行业信用等级评定管理制度,利用企业信用档案和信用信息系统,对企业实施信用等级分类管理,构建起公正、规范、开放的企业信用信息服务平台。
建立健全相应的信用评估系统,以市场监管领域、行业管理领域、要素市场领域为重点,推进企业合同信用评价、产品质量信用评价和资信等级评价,形成企业实力和信用等级并重的社会评价取向,促进企业信用秩序的根本好转。营造良好市场环境的管理内容主要有:一是加强对市场经营主体的监管。依法加强企业登记注册工作,把好市场主体准人关,从源头上抑制扰乱市场秩序违法行为、保障生产交易安全的重要基础性工作。要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规定的条件和程序,把好登记注册关,不违反规定随意降低法定条件和简化程序。二是推进企业信用分类监管。以企业登记静态档案和监管动态档案为基础,根据企业信用等级标准将企业分为不同的管理类别:对信用良好的绿牌企业予以重点扶持,年检免检。对存在信用问题的企业出示蓝牌予以警示。对于失信企业出示黄牌作为重点监管对象,对其加强日常检查,实施案后回查,办理登记和年检时重点审查,并公开其违法纪录。对严重失信的企业出示“黑牌”,发布吊销公告并公开其违法行为,典型案例予以曝光。三是加强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管。要采取与市场开办者签订行政合同、诚信责任状等形式,明确市场开办者的责任,即必须对经营者的进场资格进行审查,必须查验场内经营商品的质量,监督和教育经营者不得出售假冒伪劣商品。对关系到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各类食品,要与经营者签订商品质量安全保证书,建立健全经营者食品安全档案。
以上只是从社会诚信体系内容的角度对诚信体系框架的构建问题作了初步的探讨。我们必须明白当前的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应当是全方位的诚信体系建设,建立和完善诚信体系、营造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是一项复杂的、艰巨的、长期的任务,它需要整个社会的共同努力。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务必同心协力、开拓奋进,推进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伟大历史目标共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