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机构编制工作向服务化转变的实践与探索(合集)

时间:2019-05-14 21:52:4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推动机构编制工作向服务化转变的实践与探索》,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推动机构编制工作向服务化转变的实践与探索》。

第一篇:推动机构编制工作向服务化转变的实践与探索

金堂县推进机构编制管理向服务化转变的实践与探索

机构编制管理在行政管理体系中处于内部管理、自我管理的层次,从宏观上讲是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体制机制保障服务,从微观上讲是为机关事业单位提供机构编制管理服务。为改变机构编制管理中普遍存在的“重管理、轻服务”倾向,金堂县抢抓人员编制“总量控制、动态管理”全国试点工作机遇,及时转变观念,大胆探索创新,深入推进机构编制管理向服务化转变。

一、创新制度机制,夯实服务基础

创新机构编制管理制度机制是破解机构编制管理难题的突破口,也是推进机构编制管理向服务化转变的关键环节。金堂县积极探索创新编制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着力构建长效机制,夯实服务基础。

(一)着力管理制度创新

1.建立编制实名登记管理制度。实施建制单位人员编制档案和计算机信息档案同时实名登记,人员按照使用编制类别、性质与人员身份、人事关系、财政经费对应登记,实现了机构编制、人员和经费的“三统一、零差错”,奠定了机构编制管理的信息化基础。完成了全县13698名各类在编人员的纸质档案登记和计算机数据库登记。

2.建立编制双轨动态调整制度。创新“三定”编制核定方法,以“控编数”和“使用数”实施管理,对“控编数”实行总量控制,依据编制核定理论核定;“使用数”与实名登记相结合,依据职责评

估体系和督查结果,进行日常动态调整,“使用数”超过“控编数”时,编制使用原则上只减不增;“使用数”低于“控编数”时,编制使用“逢增必报”,破解了编制“一定终身”“部门所有”的制度障碍,奠定了机构编制核定和调整的科学化、规范化基础。

3.建立机构编制督查评估制度。建立以职责评估体系为依托,对职责配置和人员编制使用效能进行评估的工作制度,避免编制变动的随意性。同时将编制使用情况作为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必审项目,进行常规审计,并将编办纳入了金堂县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联席会议单位,奠定了机构编制科学调整的基础。

(二)着力工作机制创新

1.完善以编制为纽带的统筹领导机制。为发挥编制管理的纽带作用,将县编委会和县人事领导小组合并设置,县委编办为办事机构,所有机构编制和人员调配事项均由县委编办统一申报讨论,确立了机构编制管理在行政管理中的基础地位。

2.实施机构编制、组织人事、财政经费链状联动审批机制。凡涉及组织任免事项,由机构编制部门审批职数;凡涉及人事招录、调配,先由编办审核用编,人社局再进行招录、调配,财政局最后办理经费事项,确保了编制前置审批,使人员编制由“割据式管理”转变为“协作式管理”,有效解决了“管住”的问题。

二、开展理论研究,提高服务科学性

与四川大学合作,在现有核编标准基础上,积极探索核编理论,逐步解决编制核定的“模糊管理”问题。现已基本形成中小学校、综合医院编制核定体系,确立了行政机构和其他事业单位编-2-

制核定研究思路。

(一)中小学校编制核定体系

在师生比的基础上,针对生源变化和学科结构,以国家教学计划为总工作量,根据教师平均课时量,建立了将编制核定到具体学科的核定体系。

(二)综合医院编制核定体系

在床人比的基础上,充分考虑总收入、住院量、建筑面积、编制床位数4个影响因子及其变化规律,建立了适合医院发展实际的编制核定体系。

(三)行政机构和其他事业单位编制核定体系

形成了总量根据幅员面积、人口、行政区划、经济发展水平4项指标确定。分量以系统为单位,以各地区同类机构的编制平均数为基础,以职能、行政权力、机构设置为加权进行调控的研究思路。

三、利用信息化手段,提升服务水平

提高服务水平,要依靠制度机制的健全完善和服务理念的发展进步,也有赖于服务手段的不断革新。

(一)推行主体业务平台办理

依托实名登记数据库,建设了金堂县机构编制、组织人事、财政经费信息化网络政务平台(以下简称政务平台),将3项管理制度和2项工作机制加以固化并实现。政务平台集机构编制、组织人事、财政经费管理于一体,按照业务办理的要求,将所有机构编制、组织任免、人事管理等业务纳入政务平台办理,规范

设计了机构、编制、组织、人事、监察等相关核心业务流程42项,有效实现了集中化管理、流程化审批、信息化运作、规范化办理、实时化监督。政务平台自2011年1月1日运行以来,共完成了机构编制业务1115项、组织人事业务3433项。

(二)实行事业单位网上登记

全面实行事业单位网上登记,凡涉及变更登记、年度检验、注销登记、证书补领等业务均在网上进行。管理机关与事业单位的网上业务互动,实现了业务办理网上“一次性”告知,减少了办事人员往返次数,有效提高了办事效率。今年实行事业单位网上登记以来,已完成352个事业单位登记信息入库、200余个事业单位的2011年度检验、50余项变更登记。

四、改进工作方式方法,提高服务实效

县委编办积极改进工作方式方法,着力提高服务实效,进一步促进机构编制管理服务适应全县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一)实行“走出去”,提高服务的针对性

1.充分与部门对接,优化职能配置,拟订部门“三定”。围绕政府部门职能科学配置和高效运转的目标,依法逐条清理调整部门(单位)职责402项,对存在交叉的20项职责,从主体、权限、边界、交接方面进行了划分和明确,并在“三定”规定中固化,为机构良好地运行提供了保证。

2.深入调研行政管理体制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在深入调研和充分论证的基础上,针对乡镇在规划、建设、城管、房管、国土管理上功能不强的现状,联合县人社局在建设、规划、房管、-4-

城管、国土部门选派188名专业技术和工程管理人员到乡镇工作,切实增强乡镇规建管能力。

3.全面清理重置涉及改革部门的下属事业单位(除医院、学校外)。对事业单位进行全面清理规范,共精简66个。撤销与机关职责存在较大交叉、职能消亡或弱化事业单位39个;将职能相近77个事业单位整合设置为38个;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新设立事业单位12个;冻结了12个涉及承担市场经营性职责事业单位的新增人员编制。同时,通过重新拟订“三定”规定,对全县除学校、医院外的部门所属事业单位的机构、职责、编制进行了明确,促进事业单位更好地发挥公共服务作用。

(二)推行“跟踪服务”,树立全新服务形象

县委编办主动对接县属各部门(单位),及时解决它们在机构编制、职能运行等方面存在的矛盾和问题。2011年政府机构改革后,对未涉及改革的县属部门(单位),重点跟踪其机构设置、人员编制、职能配置是否与我县的发展形势相适应;对涉及改革的32个县属部门(单位),重点跟踪其“三定”规定的落实情况和存在问题;对改革中创新设置的乡镇片区站(所),重点跟踪其职能发挥、机构运转情况,凡政策落实不力、操作运行不畅的及时予以调整。

第二篇:开展金融服务网格化的探索与实践

从**人民自己的银行到老百姓家门口的银行

——**银行**分行开展金融服务

网格化的探索与实践

同业竞争、互联网金融、“跨界打劫”……当这些名词纷纷出现时,相信在座的银行同仁们都会觉得有危机感,可以说,我们银行正面临着“群狼”的攻城掠地。

如何坚守阵地?耕好自家“一亩三分地”?每家银行都有自己的发展战略和应对之策,但我认为,**银监局在全省推行的“金融服务网格化”为我们银行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个创新范本。

“金融服务网格化”模式,其重要意义不言而喻,是基于长远和全局来考量的,不仅是打通了普惠金融的最后一公里,成效更是实现了从“一盈”变为“多盈”。通过搭建金融机构与政府部门的信息共享平台,实行金融服务优化和金融文化传播并举,构建了多方共同参与的“金融生态圈”。对地方经济而言,“金融服务网格化”带动银行网点和资金下沉,推动了金融资源均衡配置。对老百姓而言,金融服务过去是“人在路上跑”,现在是“事在格中办”,银行就搬到了家门口。对银行机构而言,“金融服务网格化”不仅降低了产业成本、推动了业务发展,也促进了风险防控和经营效益提升。

下面,我代表**银行**分行,从银行的角度,谈谈在开展金 融服务网格化的一些体会和探索:

一、小网格、大作为——有益的变化

(一)银行业务转型的新渠道

自去年起,**银行已逐步放慢了开设传统网点的步伐,对于银行来说,物理网点既是财富也是负担,一方面庞大的网点带来稳定的获客和销售渠道,另一方面经营场所带来的成本压力也不言而喻。银行面临的竞争更加激烈,竞争对手更加多元,严峻的挑战“逼迫”着加快创新,但创新不是简单求变,目的是要找到差异化、可持续的发展道路。

转而布局金融服务网格化,配备金融服务网格员,依托综治部门的网格信息平台,由网格员收集信息,对网格内的居民、企业提供有效的金融服务和知识普及,将服务下沉到小区里。这是**银行探索零售业务转型的有益实践。拥有庞大客户群的零售金融市场,做好零售业务,既是银行做大做强的根基,也是扎扎实实办银行的具体体现。同时,也与**银行的核心价值观不谋而合,即做最有成长价值的零售银行。

**银行**分行的客户群体也比较特殊,由于我行坚持代理社保代收代发业务十多年,客户以老年客户居多,因此,我们开展金融服务网格化的主要目标客群之一就是老年人。别小看其中蕴含的商机,随着中国人口结构步入老龄化,养老金融市场必然潜力巨大。我们希望服务好这些客户,进而延伸到他们的家庭成员。

(二)社会形象的新构建 一改传统银行的“高冷”形象,各家支行已成为与老百姓零距离、面对面的“邻居”,为“普惠金融”注入更多内涵。我们每家支行普遍设有文化墙,墙上一张张生动的照片记录着他们与社区居民联谊的点点滴滴。融入社区,成为社区居民的“好邻居”,是每家支行展现的和谐图景。与所在社区的街道办、居委会合作,举办广场舞、才艺比赛等形式多样的联谊活动,组织健康义诊、慰问孤寡老人;举办理财、节日特色营销、儿童启蒙金融教育、防金融诈骗等专题讲座,义务宣传消费者权益保护、普及金融知识……一个个“接地气”、精心策划组织的社区活动,让老百姓对我们越来越信赖。许多社区居民自发成为我们的宣传大使,介绍身边的同事、亲戚来办理业务。这种认可和高度信任,是我们无比珍贵的财富。借用一位客户的话:**银行,不仅是**人民自己的银行,还是老百姓家门口的银行。

(三)风险防控的新手段

**在4月26日恩施召开的金融服务网格化现场会上提到,金融服务网格化的功能是发力“三个痛点”。一是发力缺信息和缺信用的痛点。除了传统的资产负债、现金流等硬信息的基础上,我行通过摸清客户缴纳水电费、医保、社保、公积金和雇工情况等软信息,对小微客户和居民“精准画像”,不仅有利于发掘潜在需求,还有助于防控风险。二是发力缺可持续性的痛点。通过对社区居民和商户批量化办理、流水线作业,通过“大数法则”和“分散投资原理”缓释风险,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业务成本和风 险。三是发力缺金融知识文化的痛点。通过金融知识进万家活动,推动了现代金融文明在社区的传播,提高了基层民众的金融知识水平、金融风险意识以及金融工具运用的能力,培植了平等、公开、共享、安全的金融观,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极其重要和深远的意义。

二、点滴做起,脚踏实地——积极努力的实践

网格化是一个系统、严谨的工程。这是一次全新尝试,我们也是摸着石头过河。银监局在其中给予了大力支持和帮助,分行结合实际,按照银监局的指导意见和工作方案,从点滴做起,从一开始就脚踏实地,注重实效。其整个工作流程可以用“一二三四五”可以概括。

签订一份协议。分行各网点在对网格责任区和对象提供金融服务的同时,要与各区域网格管理中心人员建立相互合作关系,并签订协议,将金融服务网格工作落到实处。

做到两个到位。一是宣传到位。宏观上宣传金融政策知识,微观上宣传本行业务种类、信贷政策、办法流程等,实现金融网格的宣传到位。同时,定期组织宣传活动,针对不同客户群体开展活动,融入居民生活。二是建档到位。主要通过网点对网格内居民的普查建档,确保对辖内社区居民、经营商户、专业市场、个体工商户等逐户上门调查走访,通过与客户面谈,掌握客户信息,建立完善档案。

实现三个对接。即:一是数据信息对接。共享网格化社会管 理信息平台,实现网格对应、数据对接、信息共享。二是服务对接。特别是解决好特殊人群、弱势群体、留守人员的基础金融服务问题。三是管理对接。将金融服务网格化工作纳入各经营单位综合治理考核和内部考核,要求每家支行至少确定一家社区列入重点零售推动项目,明确责任人、工作方案、工作计划等,分行定期统计进展情况并在内网通报。截止**年7月初,我行已对接金融服务社区**家,其中市银监局要求对接社区**家。建立“四包”机制。即“包宣传、包建档、包服务、包管理”。“包宣传”就是立足网点和网格区域进行金融产品和服务宣传;“包建档”就是对网格区域的个人和企业客户做好信息档案建立工作;“包服务”就是立足网点、普惠网格服务站和电子机具做好金融服务工作。为提升普惠金融工作站的服务功能,分行采购了十二台移动营销设备,实现了户外现场开卡、网银、手机银行签约、开通短信通知等业务的离行办理;“包管理”就是对网格区域制作悬挂网格金融服务工作牌,明确管理人员及联系方式、服务内容,形成一套完善的约束机制。

完善五类制度。围绕网格划分、信息采集及运用、金融创新、内部管理、激励约束等五个方面,制定金融跟进服务制度,让金融资源真正融入居民生活并造福千家万户。截止**年7月初,我行已对接金融服务社区**家,超额完成市银监局要求的对接社区 **家。网格内居民**户,网格商户、小微企业**户;小微企业贷款余额为 **万元,比同期各类贷款增长**%,贷款增速任务已完 成。

三、主动融入,勇于担当——金融服务网格化带来的启示 过去的产品在金融机构中是相对中后台的职能,强调安全性、专业性,现在客户需要的是在既有的消费体验中无形地提供金融服务解决方案,因此必须扎根社区,融入居民生活,提高居民认知度。

第一,解决好思想认识问题。在金融服务网格化的道路上,金融网格员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为此,分行要求每个支行均需配备至少两名金融网格员,深入社区开展工作,同时,聘请社区工作人员为兼职网格员的方式,进一步帮助网格员做好服务。分行定期组织网格员进行交流,建立零售工作群,将好的网格服务经验进行分享。通过这样一种方式,各支行金融网格化工作保持齐头并进式的增长。5月份,**日报专题采访了我行的金融网格员们,以“**银行**分行'金融格格'系列故事”的形式,报道了金融格格们在金融网格工作上所做的努力和付出,平凡岗位中彰显不平凡,得到了广大市民的热烈反响和点赞。

第二,解决深耕细作的问题。金融服务网格化,“深耕”就能“生根”。一是文化理念上融入。积极融入独特的人文社区文化,金融营销服务于社区文化,借风行船,相得益彰。如积极主动参与社区组织开展的各类活动,参加社区党员学习教育活动、“我的社区我的家”文艺活动、文明城市创建活动、社区招聘会活动等等;主动策划组织群众喜闻乐见的休闲活动,丰富社区居 民生活。如端午包粽比赛、广场舞大赛、社区居民义诊活动等等。二是创造价值上融入。心系客户,为客户创造价值,“用情、用心、用智”做好每笔业务,着重了解客户的资产状况、熟悉客户的理财偏好,把合适的产品推介给合适的客户,注重把客户金融需求与风险控制结合起来,做到与客户共识共赢。三是文明形象上融入。热心公益事业,履行社会担当。如在全市防汛抢险工作中,我行金山新区支行主动与金山社区联系,在最紧要的关头,冒着大雨、踩着泥泞,深入抢险一线,坚持每日送去防汛物质,搭建帐篷,送去**银行的问候与关爱。

第三,解决好持续发展的问题。金融服务网格化,以小见大,服务了大政治、辐射了大群体、彰显了大作用。分行建立金融网格化工作长效机制,将其作为零售业务转型的重要抓手,加大激励机制的考核和配置。

四、下一步的工作打算

2016年是**银行业金融服务网格化“复制推广年”。**银行**分行将以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引,按照省*银监局的决策部署,力争在网格功能、覆盖范围、信息整合、产品创新、社会影响等五个方面上台阶,实现***年初会议上提出的“扩面、增量、提质、精准”的要求,做实网格,打造全市普惠金融的响亮名片。

各位领导,同志们,金融服务网格化是一项长期、系统性的工作,大厦之成非一木之才,大海之阔非一流之归。金融网格化也不是“独角戏”,而是“协奏曲”,在此,非常感谢市银监局 给我们银行机构提供今天这样一个难得学习交流的机会,可以吸收借鉴大家的先进经验,凝聚共识,贡献智慧。**银行**分行将与其他同业一起,成为当之无愧的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主力银行和惠民银行。

第三篇:实践化教学的借鉴与探索

3月22日我校在白卿宫会议室,召开了“实践化课程教学理论研讨会”。董事长徐伟浩、执行董事周广有、校长于存雷、副校长孙永新、丛东华、建工学院院长胡铁明、机电学院院长李连德、会计学院院长郝桂岩、酒店管理学院院长丁旭、基础教学部主任李建华、教务处处长李晓桥参加了研讨会。校领导对课题小组的研究成果给予了充分肯定。李晓桥处长、李建华主任分别作了即席发言。

校课题组:王娇、孟蕾、耿立言、郭仁东、芦丹、郭鸣宇、张健、孟军红、李娜、刘淑伟、付洋、孙伟、李野、李立田、白阳15位老师参加研讨会并发言。建工学院毕艳葵、张吉松老师,机电学院杨柠嘉、衣连滢、刘丹丹、李婷雪、耿立明作为学院课题组的老师参加了研讨会,并在会上发表了自己的实践化课程研究成果。

为了推动各学院实践化课程教学研究,推进我校实践化课程教学研究成果的教学应用,现将校董事会研发中心概括整理的《实践化教学的借鉴与探索——实践化课程教学研讨会理论观点综述》一文转发给各学院和各位老师,供大家研究实践化课程教学时参考。

实践化课程教学的借鉴与探索

----实践化课程教学研讨会理论观点综述

校董事会研发中心

(2014年3月22日)

认真学习了董事长徐伟浩老师,关于实践化教学的讲话精神,逐一阅读了学校课题研究小组各位老师的论文,参加考察了澳大利亚几所大学的课程教学,概括这几个方面,谈 一点看法,算作实践化课程教学研讨会理论观点综述。

一、能力培养与知识传授

国外课程教学活动的起点和终点都是以培养学生课程能力为目的。这里所说的能力,不是动手操作能力,而是动脑思辨能力。全部课程教学手段的运用,都是为了调动学生应用课程知识与理论,去发现、认识、分析、解决与课程相联系的实际问题。课程知识和理论的传授,是在课程问题探究和论证的过程中完成的。试想学生已经能够回答和解决相关的课题了,还能说他没有掌握课程知识和课程理论吗?

几年来我们学校创新了PST—CCE岗位实境化人才培养模式,我理解其主旨是培养学生的岗位动手操作能力,这切中了实验、实训、实习课的教学目标。实践化课程教学与国外教学模式接轨,旨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实践化课程教学的目的。实践化课程教学,应当针对不同的课程设定十分具体的课程能力指标,“教”与“学”均统一于预设的课程能力指标,应当认识到课程能力指标是“两个能力”教学目标的分解和实现途径。这个问题说的是实践化课程教学目的。

二、有教材与无教材

我们常听说国外大学有些专业课程没有教材,乍听起来匪夷所思。没有教材,课程的教学内容从何说起呢?原因如下:一是国外教师基本都是博士身价,课程的任教者或是这个学科领域的领军人物,或是对这个学科具有独到研究成果的人。二是国外教师对任教的专业课程乃至学科领域的前沿、现状、社会需求及生产应用等等,了如指掌。三是对课程所涉及到的课题乃至学科领域的课题,了然於胸。通过设 置系列化的课程问题,引导学生去认识、分析、解决,就能考察出学生是否掌握和能够运用这门课程的知识和理论。所以人家没有教材,仅通过课程问题,链接和贯穿教材内容。

我们是用别人写的教材去讲课。实践化课程教学,对我们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做到国外那种程度,我们或指日可待,但是眼下还不行。我们应当做到以下几点:

1、熟悉本门课程的教材。

2、了解本课程与相关专业课程的关联。

3、掌握本课程学术前沿。

4、掌握与本课程相关的参考书目和期刊。

5、针对教学需要,能够设计出足以使学生把握这门课程的课题,自己对这些课题进行了研究。

6、善于引导和启发学生通过研究课程问题,学习和掌握课程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这个问题讲的是教学内容问题,也涉及到实践化课程教学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问题导向与探究式学习

什么是问题?就课程教学而言,问题就是这门课程涉及到的知识、理论的应用点,学生通过研究和探讨这些问题,就能够基本具备认识、分析、解决相关课程问题的能力。问题的表现形式是什么呢?问题可以是项目、案例、情境、论题等等,要求学生们围绕这些问题,进行设计、分析、研究、体验、论证,这就是以问题为导向。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解决这些课程问题,单单由某一个学生独立完成是有困难的。为了集思广益、取长补短,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和团队意识,国外大学一般采取分组研究和分组作业的形式,完成这些课程问题。分组是一种探究式的学习形式,这种学习形式所取得的实际效果,是发明者始料不及的。在这种学习形式之中,学生们互相启发、借鉴、竞争,提高了学习兴趣和学习的主 动精神,有助于课程能力的形成。简要的说,这些构成了课程的教学方法。

我们通常所理解的实践化课程教学方法,诸如:项目、案例、情景、分组等等,都是实践化教学方法的形式,其本质与核心是课程问题,以及透过这些课程问题所承载的课程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所以我们的实践化课程教学,应当牢牢的抓住设置课程问题、分析课程问题、解决课程问题这个“牛鼻子”,同时善于运用项目、案例、情境、分组等形式组织教学活动。

从教学方法的角度,还应当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应当打教学方法的“组合拳”,不能搞“单出头”。实践化课程教学重视具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特征的教学方法,但是并不排除各种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如:最基本的传授式教学法,同样有用武之地。结合不同的课程,应当探索和运用最为有效的教学方法。二是国外大学十分重视学术研究方法和课题论证方法的教学,很多大学专门开设学习与研究方法的课程。我们目前尚不具备这样的条件,但是我们应当认识到教学方法是“教”的方法与“学”的方法的有机统一,用什么方法教,应当告诉学生用什么方法去学。应当教会学生掌握项目设计、案例分析、情境研究、分组讨论等学习技巧。学生掌握和运用这些方法,带着问题去学习,就是研究型的教学了。或可过去学的有关知识忘记了,或需要更新了,但是掌握的学习和研究问题的方法却受益终生,这是“可转移能力”的重要内容。

针对我校的实际情况,在实践化课程教学过程中,应当以设立课程问题、撰写课程论文为主要教学手段,形成以课 程论文为载体的的实践化课程教学特色。一是每门课程都要设立几个课程问题。二是要求学生独立完成或分组研究完成。作为学习成绩考核或作为课程作业的问题,都可以独立完成或分组研究完成。三是形成课程论文、学期论文、学年论文、毕业论文相结合的实践化课程教学特色。通过以问题为导向的论文形式,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专业能力和可转移能力。

这些讲的是实践化课程教学方法的问题。

四、课前、课中与课后

国外大学研究式、探究式、讨论方式的专业课程教学,包括:课前、课中、课后,功夫在后台,不在前台。课前布置学生预习的内容和需要研究的课程问题,推介参考书目和资料,要求学生预习和探究。课中(课堂上)辅导、释疑、互动、总结。如:澳洲大学专门开设辅导课,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课中(课堂上)深化了对问题的认识,课后进行再研究,或在课后结合课程作业研究课题或分析案例、或设计项目等等,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这些是以能力培养和能力形成为课程目标的教学特点。

我们应当清楚的认识到,实践化课程教学的课堂已经延伸到课前、课中和课后,这是一个完整的、统一的概念,不如此就不是全面的实践化的课程教学,或者说就无法达到实践化课程教学的目地。我阅读了在座的各位老师的论文,每篇研究的都是课堂中的实践化教学,而没有涉及到课前和课后,这是极其片面的。设计实践化课程教学,必须设计课前和课后学生预习、探讨、研究的课程问题,这样才能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调动学生主动研究问题的积极性。这里说的是 实践化课程教学的设计问题。

五、考试与不考试

我们常听说国外大学生不重视考试,不像我们的学生面对考试,压力很大。也听说国外大学有的课程根本不考试,学生就得到了学分。为什么呢?因为学生在学习这门课程的过程中或撰写了课程论文、或设计了课程项目、或进行了典型案例的分析、或在小组讨论中进行了论证表述、或在课堂上专题作了总结、或已经有了新的发明和发现等等,总之老师通过学生在过程中的学习和研究,已经认定他不仅掌握了这门课程的知识和理论,而且已经具备了认识、分析、解决相关问题的能力。所以考试就成为了不重要。

实践化课程教学和国外大学的课程能力目标是一致的,通过学习和研究,学生是否已经具备了相应的课程能力的考核,不是通过单一的文字笔试所能验证的。我们应当在实践化课程教学实践中,不但探索和创新行之有效的考核方法和考核形式,应当十分重视过程考核和效果考核,建立以过程考核为主,过程考核与笔试考试相结合的考核方式。

与这个问题想联系的是实践化课程教学的评估问题。我校实践化课程教学,总体上讲尚处于研究阶段,全校30个专业,1000余门课程,今年仅有8个学院的130名教师申报了实践化教学课程,而且是否能如期实现还有待努力。针对这种情况,应当制定有区别的课程评价标准,建立适当的激励机制,通过制度导向,大力推进实践化课程教学。这个问题讲的是教学考核与评估的问题。

六、课程思想要实现革命性的变革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知识的传授为主,通过概念、定义、原理、公式的课堂讲解,实现传授知识的目的。实践化课程教学是以能力培养和能力形成为目标,通过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互动式的教学活动,实现能力培养的课程目标。两者都围绕专业建设的课程目标、课程设置、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估等要素展开,但是教学运作方式却有天壤之别,需要实现课程思想的革命性变革。实现课程思想的变革,最主要的是要破除长期以来形成的惯性的教学思维定式,跳出自己头脑中自然形成的安排课程教学的思维顺序,适应实践化课程教学的本质要求,进行思维方式的重新编码,进而实现实践化课程教学的创新发展。这个问题是制约实践化课程教学深化推进的主要障碍。

七、坚定不移的走教学实践化之路

2013年11月1日董事长徐伟浩老师,在系主任培训会议上发表了《教学改革的重点是实践化教学》的讲话,继而校办以《自主学 动手学》为题,正式发布了徐老师关于实践化教学的系列讲话,并加注了【校长按语】。以徐老师的讲话为标志,我校开始了以“实践化课程教学”为主要内容的新一轮教学改革。

2009年8月以来,我校在探索中前进,在创新中发展,不断创造着属于自己的应用型教学特色。如果说过去几年的教改,我们致力于解决的是“教什么?”“怎么教?”的问题,那么徐老师所说的“实践化教学”,所要解决的是“学什么?”以及“怎么学?”的问题。以学生为主体,站在学生的角度,调动学生探索、研究问题的主动意识,是实践化课程教学的精髓。

经过几个月的探索研究,经过对国外大学的考察学习,透过大家的论文和初步的教学实践,证明徐老师讲话所指出的教改方向是正确的、超前的、有光明前景的。

我们应当坚定不移的走实践化教学改革之路!

第四篇:“网格化”供电服务管理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最终版)

(三)“网格化”供电服务管理模式的运行与监督 1.实施全方位管理,建立快速服务渠道。

以山东淄博供电公司为例:将全市划分为9个区县一级网格、113个镇办(街道办事处)二级网格、1676个村社(居民社区)三级基础网格。一是实施集约化调度管理,以辖区内二级网格作为服务调度和管理的主体,利用各单位现有的95598工单调度平台,集中处理应急突发服务事件。二是在基础网格推行“五个一”高效化服务管理。

2、坚持常态化“包保走访”,从源头上解决客户用电疑难。

依托“网格化”服务平台,化整为零,重心下移,为群众提供保姆式、跟踪式、规范化、亲情化服务。一是实施日常化“包保走访”管理,按照“每年每户至少入户两次,每季每户电话回访一次”的工作要求,定期走访辖区内包保的客户,帮助客户解决用电疑难。网格长实行“6+1”工作法,即每周6天做好部门本职工作,1天在网格内走访,现场协调解决困难问题。3.健全客户信息,准确把握客户服务诉求。

建立各类客户信息档案,实施细化服务。一是实施档案化网格服务信息管理,三级网格内的客户服务经理为网格内居民和企事业客户建立服务档案,并定期进行完善。二是开展“善小”弱势群体帮扶行动,建立“善小”客户档案。

4.实行动态化监督考核,保障便民为民服务深入推进。

不断完善监督机制和考核制度。一是实施区域化监督管理,一级网格设立区域化监督管理电话,受理客户服务意见及投诉,将隐患消除在网格内。二是实行工作例会制度,每月召开一次调度会,通报研究辖区各方面信息、难点问题,制定近期工作计划,部署重点工作。三是建立健全考核制度,对网格内客户诉求办结情况、群众满意度回访情况、服务隐患处理情况、经验总结和宣传报道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评。

四、实施“网格化”供电服务管理模式的成效

“网格化”服务导入日常供电服务管理,形成了三级网格台相互配合、相互支撑,实施集约化调度管控和客户档案化信息管理,开展日常化包保走访,建立“三个一”制度,推行“6+1”工作法和“五个一”高效化服务举措,并以营销服务质量评价和投诉管理做为“修正器”,以基础网格内的客户服务经理为元素,搭建了“以客户满意为导向”的供电服务包保支撑框架。平均电价完成614.54元/千千瓦时,比计划提高1.44元/千千瓦时;电费回收率100%;直供区户表改造累计完成35万户,用电信息采集和智能表累计安装均超过100万只,覆盖率均达到100%;主城区投运6处社区抢修服务站,建成全省首家配电应急抢修中心,并在各区县推广建立“工单集中处理平台”,故障处理到达现场时间城区实现30分钟以内。建成了“10分钟缴费圈”,城区布点完成1156个,“村村设点”完成8398个。客户可以在10分钟路程内,找到缴费网点,享受便捷的缴费服务;配电自动化在直供区全面实施,供电可靠率达到99.96%。

第五篇:关于机构编制政务公开工作的探索与思考

关于加强和推进机构编制政务公开的实践与探索

庆阳市编办电子政务管理科

(2011年12月6日)

政务公开是指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以及规章授权和委托的组织,在行使国家行政管理职权的过程中,通过一定的形式,依法将有关行政事务事项向利益群体、服务对象、社会组织和社会公众等公开,使其参与讨论国家行政事务、社会公共事务和公共事业,并对行政权实行监督的原则和制度。

机构编制管理属于上层建筑内容,是国家行政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行政管理中处于源头和基础地位。加强和推进机构编制政务公开对于全面实现“阳光编制”,加快机构编制法制化、规范化进程,提高机构编制管理的权威性、严肃性和法律效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

近年来,甘肃省庆阳市坚持从制度构建入手,把推进机构编制政务公开作为机构编制监督检查的关键性措施,进行重点突破,全面推进,取得了一定成效。社会各界对机构编制工作的了解和认识度进一步加深,机构编制管理与组织、人事、财政、纪检监察等部门的协调约束机制日臻完善,“编制就是法规”、“编制就是经费”的观念在机关事业单位更加深入人心,1编制部门特别是各级领导在机构编制方面的责任意识、法律意识进一步强化,机构编制监督管理工作的严肃性、权威性大大增强。

实践证明,推行机构编制政务公开的意义和作用是毋用置凝的,但如何让这项工作更加完善和规范化、常态化,建立机构编制政务公开的长效机制非常重要,笔者结合甘肃省庆阳市近几年推进机构编制政务公开工作实际,从以下几个方面作了一些粗浅的探索和思考。

一、推进机构编制政务公开,提升理念是前提

政务公开的实质是权力运行的公开,也是社会对权力行使的监督,更是权力部门的自我约束,必须建立在理念的提升和认识高度统一的基础上。各级编委和编办作为机构编制管理的权力部门,能否主动自觉地撩开神秘的面纱,让机构编制工作冲破长期不完全公开的传统思维,这是机构编制政务公开能否推行到位的关键,需要胆识和气魄,更需要现代理念和思维。对此,甘肃省庆阳市领导大胆探索,要求编办将机构编制管理的有关事项(除法律禁止的)都进行公开,接受社会公众监督,以促进机构编制部门科学决策、严格自律和依法规范办事。同时,把是否推行机构编制政务公开作为机构编制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作为对各机关事业单位机构编制执行情况的检验,纳入考评范围。各级各部门也把机构编制政务公开作为“一把手”工程,主要负责人亲自抓、负总责,从领导层面高度重视,为

庆阳市加快推进机构编制政务公开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和组织保证。

二、推进机构编制政务公开,构建制度是基础

从理论上讲,行政管理过程中有关行政事务事项,只要不涉及国家机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都应该向社会公众公开,很显然,这里面也包含着一对矛盾:一个方面是尽量地将有关信息向社会公众或特定群体公布;另一方面则必须敏锐而准确地界定把握公开的界限。机构编制工作是配置党的执政资源、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国家政权的基础性工作,准确把握机构编制管理政务公开的界限尤为重要,必须严格界定公开内容和范围,规范公开形式和程序,以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基于此,近几年,庆阳市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机构编制政务公开制度,将公开内容进行细化分类和范围界定,并从工作标准、公开程序、公开时限、纪律要求和监督奖惩等方面提出具体规定,从而使政务公开内容和范围等有了科学的依据和标准。

三、推进机构编制政务公开,完善机制是关键

政务公开本身是行政管理的方式和手段,而不是目的,为公开而公开没有意义。政务公开的目的在于为公众监督行政和参与行政提供不可或缺的基础条件。要确保机构编制政务公开取得实实在在效果,必须建立一套完善的工作运行机制,构建起从公开、监督、举报、查处到信息反馈的完整工作流程,从制度上规范,从机制上保障。总体上看,就机构编制政务公开

工作,甘肃庆阳初步建立了三项机制:一是建立了机构编制政务公开的联动机制。机构编制政务公开是一项综合性、系统性工作,政策性强、社会影响大、操作要求高,而机构编制部门又普遍存在人手少、力量单薄、社会影响力相对较小的实际,因此,必须聚合力、借外力,建立起有效的政务公开联动工作机制。经过几年的探索,庆阳市已形成以编办为主,纪检监察、组织、人事、财政、审计等职能部门联合行动的政务公开工作机制,实行大公开、大监督和全流程监管。二是建立了信息反馈监督举报机制。为畅通信息反馈渠道,扩大社会监督范围,庆阳市各级编办开通了12310举报电话和网上举报信箱,制定了12310举报电话和网上举报信箱工作规则,工作人员按规定及时接听来电和查阅网站信件,认真查处反馈举报投诉事项,做到事事有交待,件件有落实。同时,庆阳市还在人事干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相关人员中聘请了机构编制特约监督员,从深度和广度上扩大监督面。三是建立了督查考核工作的机制。一方面,把政务公开作为机构编制督查的范围,对公开情况进行现场检查,对反馈的重要信息、举报的事项,按照督查办法规定,由编办与纪检、人社、财政、审计等部门联合查处。另一方面,把各机关事业单位机构编制政务公开情况纳入行政效能监察的范围,以确保公开的质量与效果。

四、推进机构编制政务公开,强化基础是保障

机构编制政务公开是以完善的制度、规范的程序、科学的管理为基础的,没有这些扎实的基础工作,即使公开了,也只能是一本“糊涂帐”,也是一份没有标准答案的试卷。近年来,庆阳市各级编办以严格的进人控编管理为抓手,以机构编制实名制为工作平台,健全制度,强化管理,全面加强基础工作,为推进机构编制政务公开奠定了良好工作基础。一是推行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实名制实质就是要保证现有机构、实有人员与按照规定权限审批的机构、编制相对应。通过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建立单位和人员编制管理证,实行“一人一编一卡”,保证了公开数据的准确性。二是实行进人控编审核审批。机关事业单位除领导任职外的其他形式进人,均须在有空编且符合单位编制结构的前提下,先向机构编制部门申请《进人控编审批卡》,凭卡向调配部门申请人员调动;未经编制部门进行控编审批,相关部门不予受理调动、工资拨付等手续。三是严格实行联席会议制度。建立了领导干部任职、公务员招考、事业单位招考、选调生、复退军人、高学历引进人才等增人事前沟通机制,确保了各类进人均在编制范围内进行。四是建立机构编制协作化管理机制。加强机构编制部门与纪检监察、组织、人社、财政等部门的沟通衔接和协调配合机制,充分发挥机构编制部门的主体责任、其他部门分阶段协调把关作用,形成了机构编制管理与财政预算管理、组织人事管理协作配合、互相监督、共同促进的管理机制。五是实行工资预审制度。坚持工资基金联席审核,每月或每季度由编制、人事、财政部门审核人

员基金,保证了机构编制部门随时掌握人员变化情况。通过这些措施和基础性的工作,既保证了政策执行的彻底性,又为推进机构编制政务公开提供了保障。

五、推进机构编制政务公开,手段创新是方向

根据国家信息化整体规划,“十二五”期间,我国将基本建成覆盖全国统一的电子政务网络,初步建立信息资源公开和共享机制。电子政务最基本的精神就是政务公开和公共信息透明,电子政务的战略任务是支持政府作好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积极推行电子政务是提高行政效能,扩大政务公开的有效手段,借助网络推进机构编制政务公开是机构编制部门的现实选择。近年来,庆阳市适应新形势需要,积极探索,在市县各级成立了机构编制电子政务机构,加强了机构编制部门电子政务建设。2008年率先开通了庆阳机构编制网,今年又对其进行了改版,网站改版运行以来,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对方便基层办事,提高工作效率,推进政务公开,宣传机构编制工作产生了积极的效应,受到了全社会的好评。

总的来说,机构编制政务公开是改善行政管理、提高行政效能的现实需要,更是机构编制管理理念的提升、手段的创新、程序的规范的有效手段,对于促使行政机关及工作人员依法行政、依法履行职能,正确行使职权,防止滥用权力,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建立廉洁、勤政、务实、高效的机构编制管理机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下载推动机构编制工作向服务化转变的实践与探索(合集)word格式文档
下载推动机构编制工作向服务化转变的实践与探索(合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品牌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范文模版)

    摘要: 党建品牌化是新时期下加强和改进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创新之举,也是提升高校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的重要举措。本文分析了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品牌化建设的内涵和重要意义,探讨......

    浅谈做好离退休管理服务工作的探索与实践(精选)

    浅谈做好离退休管理服务工作的探索与实践 摘要:离退休管理服务工作是一项政策性强、涉及面广且非常复杂的工作。离退休管理服务工作质量关系到企业的稳定与发展,关系到离退休......

    洛川县集成创新党建工作推动科学发展的实践与探索

    集成创新抓党建 争先进位促发展 ——洛川县集成创新党建工作推动科学发展的实践与探索近年来,我县按照“围绕果畜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思路,坚持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加强......

    纠正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实践与探索

    纠正幼儿教育小学化 [摘要]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实质是望子成才心理迫切而拔苗助长。幼儿教育从尊重孩子的天性做起,让孩子健康快乐成长,拒绝“教育跑步”,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

    油田矿区社会保险服务探索与实践

    油田社区社会保险服务探索与实践 【摘要】长庆油田主要生活基地分布在陕、甘、宁三省的西安、陇东、银川等地,具有点多、面广、三省区经济、医疗保障能力不同;社会保险业务由......

    机关服务文化的实践与探索

    文化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更高境界,已经得到企业界的普遍认同,许多优秀的企业之所以能够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勇立潮头,披风斩浪,成为佼佼者,就在于他们都十分注重企业文化建设,注重培......

    机关服务文化的实践与探索

    文化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更高境界,已经得到企业界的普遍认同,许多优秀的企业之所以能够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勇立潮头,披风斩浪,成为佼佼者,就在于他们都十分注重企业文化建设,注重培......

    班主任工作探索与实践五篇范文

    摘要:高级技工学校,班主任作为学生的指路人,在思想、技能培训等方面对学生起到决定性的影响。要创建出一个高水准的班主任工作团队,制定新时期提升高级技工学校班主任工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