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重点课题研究性学习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课方案

时间:2019-05-14 21:42:2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国家重点课题研究性学习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课方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国家重点课题研究性学习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课方案》。

第一篇:国家重点课题研究性学习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课方案

国家重点课题

“研究性学习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课题方案

一、课题研究背景

“九五”期间,我们承担了国家级重点课题“面向二十一世纪中国基础教育课程教材改革研究”的子课题---“活动课程理论与实践研究”的研究与实验工作,全国部分省、市教委及教研室参与了该课题研究与实验。该课题的研究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对活动课程教学改革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当前,国家正在进行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2001年6月)的规定:“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我们认为,综合实践活动必修课是活动课程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的深化与发展。为适应课程改革的新形势,“十五”期间,我们将在活动课程研究的基础上,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进行深入研究,课题更名为“研究性学习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该课题已纳入我所承担的国家重点课题“创新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中。

该课题现已启动,除原课题实验区、实验校继续参加研究与实验外,还吸收了全国其他部分省、市教委及教研室参加课题研究与实验。在理论研究的同时,课题组根据新的课程改革精神,组织编写了一套适合小学学生使用的《综合实践活动(资源包)》和一套适合初中学生使用的《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资源包)》,供全国广大城市和农村的学校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时参考或选用。该资源包集中体现了课题理论研究的初步成果和基本理念,在实验中将进一步接受实践的检验。

二、对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认识

1.开设综合实践活动的意义

世纪之交,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明确将“综合实践活动”纳入新的课程体系,并将此类课程的宗旨定位在“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强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这表明,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国际教育改革前沿是保持同步的。设置综合实践活动,是落实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大举措,是新的教育教学观、课程价值观在课程教学领域的具体体现。它的开设,对于有效改善中小学课程结构,丰富课程类型,切实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和教师教学观、课程观的更新,将发挥独特的作用。

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课程平行存在,自成体系,在课程体系中具有同等重要性。在育人功能上,它们相互配合,共同发挥着各自的作用。学科课程是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必要基础,综合实践活动反过来又促进学科课程的发展。特别是综合实践活动所凭借的主导性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对学生学习方式的有效转变起着切实的促进作用,这种转变必然会迁移到各学科课程的学习中,进而在学科课程的实施过程中产生广泛的辐射效应,推动学科课程建设,提高各学科教学质量。

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类新设置的课程,其理论内涵与操作规范都有待进一步探讨。相信随着实践的不断深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设将成为未来课程发展的一个焦点,并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发挥独特的作用。

2.综合实践活动的性质与特点

综合实践活动,主要是指以学生的兴趣和直接经验为基础,以与学生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类现实性、综合性、实践性问题为内容,以研究性学习为主导学习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及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为主要目的一类新型课程。它不是迥异于活动课程的另类课程,更不是对活动课程的取消或否定。它的出现,是活动课程深化、发展的必然结果。它的特点表现为:

⑴基于兴趣与直接经验

基于学习者的需要、动机、兴趣和直接经验来设计、实施相关课程活动,是综合实践活动有别于学科课程的一个基本标志。充分关注学习者的兴趣和直接经验,并以此为基础实现对传统学科知识结构与逻辑体系的超越,建构一个更贴近学生真实学习世界的全新课程领域,是综合实践活动确立自身存在合理性的必然选择。

⑵回归生活世界

学校课程建设回归儿童的生活世界,课程设计向真实生活情境转化,是当今世界课程改革的一大趋势。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类非学术性、非学科性的新型课程,必须而且也最可能使课程内容最大限度地回归儿童的生活世界。

⑶立足实践

不再局限于书本知识的传授,让学生亲身参与、主动实践,在实践中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各种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综合实践活动的最根本特点。实践并不仅仅意味着让学生作社会调查、参观、访问,注重实践,更重要的是要为学生营造实践情境,通过引导,让学生自己能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特别是学生能够面对生活世界的各种现实问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主动地去探索、发现、体验、重演、交往,亲历亲为,获得解决现实问题的真实经验,从中培养实践能力。

⑷着眼创新

着眼于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价值与目标最本质的体现。与学科课程相比,综合实践活动为学生创新品质的形成提供了更为宽松、自由的空间。它不受学科知识体系和逻辑结构的限制,在活动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设计方案,自己收集资料,自己解决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可以充分发挥出来。

⑸以研究性学习为主导学习方式

从内容构成看,研究性学习是综合实践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但从其本质和实际发挥作用的角度看,它更主要的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过程所凭借的一种基本学习方式,是应当贯穿于综合实践活动所有内容和所有过程中的主导性学习方式。所谓研究性学习,主要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主动获取知识、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一种学习方式。它是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出发点,强调知识的联系和综合运用,强调对过程的参与、理解与体验,在开放的情景中,师生共同构建课程的内容、设计实施的方案、完成课程的评价。

3.综合实践活动的目标和内容

⑴目标: 通过联系实际开展主动探究的实践活动,让学生获取亲自参与探究的积极情感体验;培养学生乐于探究的心理品质和勇于创新的精神;发展学生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培养学生学会如何发现问题、如何解决问题、如何设计解决问题的思路、如何论证和表述自己的意见以及如何与人交流、合作的能力。

⑵内容:不以单一学科知识为中心,而是以学生的心理水平、学习兴趣、以及跨学科的综合性知识为基础,从学生生活实际和社会实践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大体涉及三个方面的问题:社会生活、科技和劳技、可持续发展。社会生活方面包括道德、心理、安全、健康及社区服务等内容;科技和劳技方面包括科学、劳动与技术等内容;可持续发展方面包括人口、资源和环境等内容。这些内容不是简单的拼凑或组合,而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活动为主线,以专题为载体,以探究、体验、问题解决学习为基本形式来展开的。

从课程建设的角度看,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类正规课程,必须具有自己特定的目标、内容、实施规范和可依据的相对稳定的学习材料。但综合实践活动自身的课程性质在本质上又决定了它有着不同于其他类型课程的一个基本特点,即开放性。因此,综合实践活动和研究性学习的开展,为师生自主选择活动和创造性地设计、组织、实施、评价活动留下了必要的空间。

三、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本课题研究的内容包括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主要包括如下内容:

1.综合实践活动目标体系的研究与构建。

2.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课程关系的研究。

3.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学观念问题的研究。

4.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方法和途径的研究。

5.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环境创设的探讨。

6.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的研究。

7.探索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8.研究性学习操作规范的研究。

9.在研究性学习中,如何发挥教师指导作用的研究。

10.综合实践活动评价方法的研究。

四、研究时间和活动安排

本课题2001年2月开题,2005年5月结题。

2001年8月~2002年8月,学生用资源包开始进入实验阶段。各实验区根据本地或本校的实际情况申报自己的子课题,制订课题的研究方案和实验方案,开展课题研究。

2002年3月~12月,修改、充实、完善初中和小学用资源包,同时,也将组织编写高中研究性学习资源包。组织开展课题交流活动,组织实验区课题成员到国外参观考察。

2003年1月~2004年12月,评选交流展示优秀实验成果;开展学生作品竞赛(包括论文、报告、建议书和小发明等作品)。

2005年1月~5月,编辑出版课题研究与实验的成果,课题结题。

五、课题组主要成员及实验区

第二篇:基于网络的语文研究性学习理论和实践研究

基于网络的语文研究性学习理论和实践研究

一、课题的来源、研究的目的意义、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一)课题的来源

人类迈入了一个知识和信息占突出地位的新世纪,信息决定着我们的生存。这一重大的社会变迁必将导致教育的变革和发展。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不再是传授固有知识和技能,而是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合作和学会生存与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更为紧迫。2000年1月国家教育部决定,从2001年起利用5到10年时间在全国中小学基本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全面实施“校校通”工程,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实现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并提出加快信息技术教育与其他课程的整合。目前各校、各地区都在加快教育信息化的进程,探索如何有效应用信息技术培养适应经济全球化的信息时代的人才。正是在深化教学改革、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追随世界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培养适应信息社会需要的新型人才的大背景下,“基于网络的研究性学习”应运而生。“基于网络的研究性学习”是当前推进教育信息化的一个突破口,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挑战,符合新形势下教育改革的迫切需要,是一个极具价值的崭新课题。

如何开展基于计算机网络的语文研究性学习,是当前迫切需要探讨的问题。

(二)研究的目的意义:

研究的目的:

立足于课堂教学,以语文课为载体,积极探索基于网络的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实施策略和教学模式,以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从而带动计算机网络与研究性学习在文科教学中的实践与应用,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造就高素质的人才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和教学模式。

研究的意义:

针对当前语文课教育教学存在的种种弊端,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发展,开展基于网络的语文研究性学习研究,改变原来教学观念落后、教学模式单

一、教学渠道封闭、教学方法过死、满堂灌、注入式的状况,树立现代的教育教学理念,探索科学化、多样化、个性化的教学模式,建立开放性的教育途径,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教育方法、改进教学手段,实现从“教”的单向活动到“教”与“学”的双向活动,以此促进语文课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提升学生的思考深度、创新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培养高素质的人才。

本论文的研究将提出基于网络的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实施策略和案例,在语文学科课堂教学中有应用价值,并为其他学科教学提供参考和经验。

(三)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1、国内外关于研究性学习的研究与实践

研究性学习的提出与实施,是当代国际教育发展的趋势,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面对知识经济和信息化时代挑战,国际社会比较普遍认同和实施的一种新的课程模式。最早可

追溯到20世纪初。在20世纪50年代后半期美国掀起的“教育现代化”运动中,尤其是理科教学的教育现代化运动中明确提出了“探究学习”。他的倡导者生物学家、教育家施瓦布主张以“探究的过程和研究的方法”来培养“创造力”。

在我国,研究性学习在上海起步。1998年上海成立课题组开展研究,1999年初提出了“研究性学习”的概念,此后,研究性学习的探索逐渐在全国范围内铺开。它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目的,强调一种主动探究和创新实践的精神,着眼于给学生终身受用的知识和能力,反映和回应了时代对教育的需求,是信息时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必然选择。但研究性学习的首先开展,是在理科教学中,取得较为突出成绩的,也是自然科学的教学。如何在社会科学尤其是语文学科,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探讨,将是当务之急。

2、计算机网络技术在研究性学习中的应用研究

旨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研究性学习,不应当忽视最新的科技发展动态,不应当忽视计算机及网络技术这一重要因素对学习方式产生的重大影响。目前,在研究性学习的实践中,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已有应用,但多停留在资料查询阶段。这只发挥了计算机网络技术很小一部分作用。而开展基于网络的语文研究性学习也势在必行。

从目前掌握的研究资料看,对研究性学习的研究较多,对基于计算机网络的研究性学习的研究也有一些,多集中在探讨学习模式上,对基于计算机网络的研究性学习的实施策略研究甚少,这正是需要研究的问题。对基于计算机网络的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实施策略研究更少,这也正是本文研究的创新所在。

二、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主要内容:本文从以计算机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这一视角出发,以语文课堂教学为主渠道,探讨计算机网络与语文研究性学习的整合,从研究主题的确定与选择,信息化资源的设计与管理,教师角色转换,研究成果的展示设计,研究性学习的评价和教学流程的设计等方面探讨了基于网络的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实施策略。并对基于网络的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实施效果和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一些解决对策。为语文教师开展基于网络的研究性学习提供了一个可借鉴的操作模式。

全文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是从理论层面说明基于网络的语文研究性学习的概念、基本特征、优势及面临的挑战。

第二部分是分析基于网络的语文研究性学习的理论基础。

第三部分是阐述基于网络的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实施策略。

第四部分是基于网络的语文研究性学习的案例分析。

三、尚待解决的问题:

1、基于网络的语文研究性学习怎样更好地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监控和评价。

2、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怎样更好的协调。

第三篇:研究性学习课题研究计划与小结

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研究性学习课题研究计划与小结

课题组成员:张 技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教学评价是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一环,是综合实践活动的一个内容,是对该课程在基础教育中价值判断的重要过程,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教学论研究的重要课题。

计划:

在本学期的研究性学习教学实践中,我计划以教材为载体,以研究性学习的基本过程为主线,结合实例进行理论教学,并同学生选定全班总课题进行分组子课题研。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进行评价方式观察与探索。通过教科所、学校等各种途径对本课程和课题理论知识进行学习。配合教科所和学校的课题研究组的工作。争取在课题研究方面有新的发现,为课题做自己力所能及的帮助。

小结:

在这一学期的教学中,我以“学校课间操优化方案”为总课题,引导学生从“各班课间操路线设置”、“各班操场位置安排”“同学对课间操的认识与态度”“同学的公共文明意识”等多个方面进行总课题下的子课题研究。我发觉学生在实际研究过程中能逐渐实践并熟悉研究性学习的理论知识,通过真实的体验能对研究性学习的模式与要求有一定领悟,并有助于他们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程略。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本课程对于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形成都有着极大地意义。

并始终把评价这一环节放在比较重要的位置贯穿始终,一学期下来,我认为要真正在研究性教学活动中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才智潜能,应建立多元的评价方式和评价项目,充分发挥评价的功能是极其重要的。通过本学期的教学、教研我主要有以下两点感悟:

一、教师评价需客观并给学生指引方向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要求真务实,欣赏学生朴素、粗糙的研究,不搞假大空;不同研究小组能力参差不齐,评价要求不能统一不变,应因人而异逐步提高。

教师在评价时要注重过程性评价,可以说教师重视什么,学生就会重视什么,教师的评价会对学生起着示范的作用。

二、学生研究小组互评、自评效果佳

高中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比较强,以研究小组为评价单位,比起以学生个人为单位能起到更好的效果。例如:在组织课堂互动时,以小组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就高得多,无形中团队

形成了合作与竞争的意识。

小组互评、自评的方式效果非常的好,我想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归根到底最终就是要让每个学生具有这一能力,才谈得上创新与实践精神的而培养。但往往每个小组研究的课题内容都是不同的,也就是说小组间并没直观的可比性,这为评价设置了障碍。我的处理是,在课程学习的初期,每个相同课题至少要有两个小组进行研究。例如:在“学校课间操优化方案”总课题下,小组可自由选择不同的角度进行子课题研究,每个角度又同时可由多个小组选择。因此在研究的整个过程中有的小组间可对比参照,降低了自评和互评的难度。

总之,研究性学习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评价与其他学科课程相比,其评价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在教学实践中评价需不断的修正和完善。

第四篇:__研究性学习_课题研究初探的

“研究性学习”课题研究初探

陈 蓓 璞

摘要: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课题研究活动,克服课题新、缺乏可借鉴的模式、课题难以管理等重重困难。通过开展经常性的集中研讨、上网查询、课题随访等多种形式的研究活动,积极开展课题研究。并取得一定成效。关键词:“研究性学习” 课题研究

我校本学年根据省教育厅的要求,在高一年段开展了“研究性学习”的课题研究活动。我有幸成为学校课题领导组和课题中心组的一员,参加了课题开发、研究、管理及评估的全过程。作为学校课题中心组组长,负责起草了从课题设计到课题评价的一系列方案;并主持整个课题的组织实施、课题管理及课题评价工作。课题研究得到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课题组克服课题新、缺乏可借鉴的模式、课题难以管理等重重困难。通过开展经常性的集中研讨、上网查询、课题随访等多种形式的研究活动,积极开展课题研究。在学校课题组、高一年段各班主任及高一年段全体科任老师的共同努力下,课题研究工作已基本完成,进入收尾评价阶段。本课题已经申报,并被认定为“市十项重点科研课题”。现将开展此项工作的体会归纳如下:

一、端正认识、确保课题研究的顺利实施:

正确的认识观是课题研究的思想保证,而人们对任何事物的认识都有一个过程。随着课题研究的深入,我认为作为一名教师首先应树立正确的知识观和学生观。当今世界知识浩如烟海,任何一个知识渊博的人,他的知识总量都仅仅是世界知识浩瀚海洋中的沧海一粟。因而,一个人学会如何获取知识、学会学习,将成为他一生最重要的生存技能。教师在授之与鱼的同时,更要注意授之与渔。学生不应该是知识的容器,而应该成为学习的主体。江泽民主席曾经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那么,要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一代新人,就应该从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被动思维为主动思维。注意理论联系实际,拉近学生与生活、社会的距离。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引导)下,从自然、社会、生活中寻找问题、确定课题,并进行研究。在研究过程中,获取知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研究性学习”学生处于主动地位,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成为课题的提出者、研究者和完D:iknowdocsharedatacur_work40862775.doc 成者。“研究性学习”是所有学生改变学习方法的机会;所有教师改变教育理念的机会。从而建立良好的师生互动,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活动的开展既是教育部关于课程改革的要求,又是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随着活动的开展和推广,“研究性学习”必将成为提高我校教育、教学水平的一个新的增长点。

不少老师担心“研究性学习”的开展,会不会影响教学质量?对高考会不会产生不利影响?这是老师们最担心的问题。通过对近年来高考的研究,我们不难发现:“研究性学习”课题研究的开展,不但不会影响高考,相反对高考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因为,高考改革将与教学改革同步发展。例如:2000年上海高考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得到教育部的认同。其中语文卷作文题只出一道:介绍“世博会”,并假设2001年世博会将在上海举办。请为“上海世博会”设计一个主题;进行论证,并提出自己的看法。其实就是一篇课题研究报告形式的作文。这篇作文引起很大的反响,后来得到各界的好评,认为它是具有前瞻性、开放性的好题。高考压力随着高校招生量的扩大而正在逐步减轻,基础教育改革势在必行。教育部有关领导指出:高考改革将服从于基础教育的改革,基础教育改到哪,高考就跟到哪。不少专家认为搞“研究性学习”一定得利,不搞、迟搞一定吃亏。

课题组召开一系列的研讨会,我在会上就上述观点进行多次论述。使全体指导教师能统一认识,克服畏难情绪,端正思想认识。为我校“研究性学习”课题研究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

二、精心组织、科学管理:

本学年初我校成立了“研究性学习”领导小组和课题中心组。加强了对“研究性学习”的领导和科研。课题领导组多次召开年段教师会及学生会,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宣传、布置。课题中心组的老师多次进行课题前期研究,认真研究学习“学习包”的材料,并通过因特网在网上查找“研究性学习”的相关信息。在这个基础上初步拟定我校“研究性学习”的具体实施步骤:(1)制定课题计划(即开题报告);(2)具体组织实施;(3)形成课题报告、进行课题评价。

万事开头难,考虑到学生要自己提出课题不太容易。中心组在认真研讨的基础上,首先公布了一份近百题的课题目录供学生选择,并向年段全体老师和学生征集课题。同时印发课题设计、课题计划的表格及张贴课题设计、课题计划的范例。通过积极发动、精心组织,全年段500多名学生全员参加“研究性学习”的活动,其中有的同学还参加了两个课题小组。全年段老师(除个别跨年段教学的老师外)都参加课题的指导工作,D:iknowdocsharedatacur_work40862775.doc 全年段共组成66个“研究性学习”课题小组,配备相应的指导教师。

各个课题研究小组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克服时间、经费等种种困难,利用节假日休息时间,努力开展各种形式的研究活动。他们走进实验室、图书馆、电脑室;走向城市的大街小巷、工厂商店。进行科学实验;查阅、查询相关书报、网站;开展社会调查。他们既分工又合作;分开研究与集体讨论相结合;充分体现了团结协作的精神。问题研究沿着:提出问题——认识问题——提出设想——验证设想——发现新问题——研究新问题„ „ 的研究轨迹进行。经过不断的努力,课题研究不断丰富、充实。如:刘文灿老师带领“小灯泡的电阻测量”课题组。自己设计电路图;动手安装电路;测量、记录;改变电路图;改变测量手段。通过多次实验、观察、记录、整理、数据分析,总结出小灯泡电阻值随电压改变的规律。课题的研究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学的精神。又如:许丽红老师带领“泉州城区水系的污染与治理”研究小组,实地考察我市城区的每一条内沟河。考察污染情况;拍摄图片资料;查阅报刊、书籍;走访环保部门。课题的研究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协作的精神并增强了学生对环保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等等。课题研究丰富多彩,师生热情高涨。课题研究对学生起了很好的教育作用。

三、课题随想:

目前。大多数的课题已完成课题研究,进入课题总结评价阶段。我翻阅了部分同学的课题心得体会。同学们从不同的角度叙述了他们对课题研究的看法,使我深受感动、深受启发。现将几位同学的心得体会如实摘要如下:

(1)高一年八班林毅祥同学:„ „高中生活到处充满学习的压力,沉重的功课,而课余时间更是“挤压”得所剩无几,更不用说课余爱好的发展了。虽然学校会组织一些活动,但大多都是自己毫无兴趣的。盼着、盼着,终于盼来了一次展现自我的机会。国家教委(即教育部)为发挥学生的潜力,提高中学生的素质,开展了“研究性学习”课程。我庆幸作为一个高一的学生参加了这些研究。并找到了发挥自己、展现自我的地方——中学生网页设计研究小组。„ „

(2)高一年四班陈应兴同学:„ „“研究性学习”是实践性很强的学习,其中充满乐趣也极富有挑战性。必须亲自去做,才能够体会到该“如何做”。自己走进实验室核实一下,并用自己的眼睛看一看。这要比在牛顿的著作中或一本教科书中搜集答案更有意义。„ „

(3)高一年六班吴文理同学:„ „“研究性学习”是实践性很强的学习,它不仅使我融入社会,去了解一些社会上遇到的实际问题,而且使我的各项技能、能力得到最D:iknowdocsharedatacur_work40862775.doc 大程度的发展。同时,我也看到了我所学的知识和所掌握的技能在现实生活中是那么的重要。„ „。虽然这只是一份普通的读书型研究报告,里面真正属于我的观点并不多,还花费了不少的时间。但我觉得这值得去做、去研究,因为它使我明白学习的重要性。只有学习文化知识,才能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面临的各种各样的问题。„ „。

看看这一篇篇发自学生肺腑的体会。使我们看到了“研究性学习”课题研究对教育、教学工作起着如此重要的推动作用,使我们看到了“研究性学习”的美好前景。我坚信通过大家的不懈努力,“研究性学习”的路子必将越走越宽。

参考目录:

1、《国家基础教育课程项目 研究性学习综合主题》 孙元清 洪如蕙

2、《国家基础教育课程项目 研究性学习指导手册》 邓小丽

注:本文2002年参加省论文评选,获三等奖。

责任编辑:扬帆

D:iknowdocsharedatacur_work40862775.doc

第五篇:课题研究汇报课

课题研究汇报课

沛县湖西中学 陈 西

【上课班级】一(15)【课

题】消费及其类型

【教学目标】在各目标中渗透主体意识教育,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增强其主体意识。

(一)知识目标

1、了解影响消费水平的主要因素、消费的类型

2、知道生存资料消费、发展资料消费、享受资料消费及其内在变化规律。

3、理解各因素对消费水平的影响,恩格尔系数变化生活水平、消费结构的关系。

(二)能力目标

1、综合认识消费水平的能力

2、辩证分析我国消费结构变化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正确看待我国消费结构的变化,增强忧患意识和责任感。

2、树立生态文明观念,自觉落实环保行动。【教学重点、难点】

1、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

2、恩格尔系数变化生活水平、消费结构的关系。【教法、学法】

情景探究法、讨论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

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自主学习、思维评价、归纳分析等。有效运用多媒体教学。【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小丽一家暑假上海世博游(一家三口花费4000元左右)。游世博会的人很多,上海世博会被网友戏称为“人博会”(可与学生做个简单的交流,“世博会,你去了吗?”以便与学生就情景产生共鸣)

情景问题:

1、热热闹闹“世博游”现象背后反映了居民消费发生了什么变化?

2、你知道居民消费水平变化的原因吗?

学生带着情景问题完成导学案的填空部分,并对应学案上列出的学习目标,阅读p17-p19,在教材上作出相应标记,并作摘要留疑。疑问以小组形式上交。(5分钟左右)

消费及其类型

一、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

1、居民的收入水平

(1)、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人们当前可支配收入越多,对各种商品和服务的消费量就越大。收入增长较快的时期,消费增长也较快;反之,则下降。

如:1978年我国人均年收入为190美元,人均肉类消费量为7.85公斤;2007年人均年收入为2360美元,人均肉类消费量为54.6公斤。随着我国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费量大大增加。(2)居民消费水平受未来收入预期的影响。预期收入越乐观,消费水平越高。课堂探究:

(一)情景一:小丽的爸爸是医生,妈妈是教师,他们两年前刚贷款13万(月供1000元),在县城买了一幢35万元的房子。家里现有存款5万元,家庭预期月收入8000元。小丽上高中后离家较远,为了接送小丽上学,爸爸想买一辆小汽车作代步之用。此外为了方便小丽学习妈妈打算给小丽买一台笔记本电脑。爸妈为此征求了小丽的意见。

问题:你认为小丽家可以买车吗?

学生分组讨论推选代表回答问题。教师小结并对各小组的回答予以评价,请同学们选出最佳表现组(掌声鼓励)

(3)社会总体消费水平的高低受人们收入差距大小的影响。情境二:假如A镇只有10家月收入达到了8万元,而其它家庭月收入都还只有1000元;而B镇大多家庭的月收入在4000到5000元之间。

问题:如果你是家电下乡某品牌的电脑的销售商,会选择到哪个镇开店?为什么?

情景三:2007年5月起,猪肉价格一路走高,5月初猪后腿肉价

格为15.00元/公斤,8月10日达26.00元/公斤,居民大呼“快吃不起猪肉了”。2007年全年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涨4.8%,2008年全年CPI的增长是5.9%。2009年CPI同比下降仅0.7﹪,2010年通货膨胀预期进一步加大。在物价大幅上涨的情况下,很多居民纷纷减少了旅游、购物。

问题:这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 2.物价的变动会影响人们的购买能力

一般说来,物价上涨,人们的购买力普遍降低,会减少对商品的消费量;物价下降,会增加对商品的消费量。

课堂探究:

(二)小丽家贷款买房、游世博、购车、买笔记本电脑,你知道按不同的分类标准,这些消费都属于哪种消费类型吗?

学生分组进行讨论,请学生回答。教师点评。

二、消费类型

1、按消费方式不同:钱货两清消费、贷款消费、租赁消费 学生讨论“贷款消费是不是超前消费”

点拨启发:消费者选用那一种消费方式收多种因素的影响,要考虑个人家庭的经济状况承受能力等具体因素,在消费中要理性不要盲目。目前我国38﹪的“房奴”月收入的50﹪用于还贷(月收入的三分之一是房贷按揭的警戒线)。

2、按消费对象不同:有形商品消费、劳务消费

3、按消费目的不同:生存资料消费、发展资料消费、享受资料

消费

课堂探究:

(三)2008年江苏某市居民家庭消费支出构成状况(如图)

问题:通过恩格尔系数标准分析该市居民的生活水平。资料补充:按联合国提出的标准,恩格尔系数在59%以上属于贫困生活,50%-59%属于温饱,40%-50%属于小康,30%—40%属于富裕,低于30%就是最富裕。

三、消费结构

1、消费结构:含义、影响因素

2、恩格尔系数:含义、与消费结构变化的关系

分析课本P19图“我国居民恩格尔系数走势”,辩证看待我国消费结构的变化,既要看到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也要看到不足,加强忧患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教育。

课堂小结。

通过导学案练习反馈。

课后探究:(调查成果以小组形式上交)

调查建国60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30年以来我国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消费结构的变化情况(可参照国家统计局网站查询相关数据),分析变化的原因,提出进一步提高的对策。

教学反思:

本节内容是与学生生活实际密切联系的内容,在教学中一定要引导学生通过生动的感性材料去理解抽象的理论知识,切忌让学生死记硬背。让学生在积极思考与讨论中,在社会实践中,自主探索、领会有关经济生活中包含的经济学道理,学会独立分析,增强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注意培养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

下载国家重点课题研究性学习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课方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国家重点课题研究性学习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课方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课题研究课教案

    课题研究课教案 [授课教师] 刘 洋 [科目] 语 文 [授课内容] 《庄周买水》 [课时安排] 1课时 [授课时间] 2007.4.11 星期三第7节 [授课班级] 高一(9)班 [教学目标] 一、学习......

    高中课改研究性学习课题参考课题

    高中研究性学习课题(供选题参考) 一、语文研究性学习课题 (1)文言文虚词研究 (2)现代汉语字词音、形、义研究 (3)苏轼生平事迹研究 (4)标点符号研究 (5)如何解读赏析外国小说 (6)《史记》......

    研究性学习在高中历史教学改革中的实践课题研究

    研究性学习在高中历史教学改革中的实践课题研究的条件分析 一、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研究性是综合实践活动的主要项目之一,它作为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已获得国际认同......

    白山实验区国家重点德育课题研究工作报告

    白山实验区国家重点德育课题研究工作报告 一年来白山实验区、县、校各级领导高度重视课题实验研究工作,采取多项措施保证课题研究顺利进行,课题研究有了一定进展,现将工作情况......

    基于BLOG的研究性学习课题管理的实践与思考

    基于博客的研究性学习课题管理的实践与思考 江苏省张家港市东莱小学 黄利锋 目前博客已经是一种比较普遍的网络服务项目,很多网站都开通了免费申请的业务,做一个博客成了网络......

    《有效学校研究与实践》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有效学校研究与实践》课题研究实施方案根据#市教育局教师[2017]169号文件《有效推进#地区教师专业化发展课题研究实施方案》的通知,结合贯彻肥东县教育局2017年11月13日课......

    开展课题研究的探索与实践

    课题研究的探索与实践内容摘要:在高级中学中开展课题研究,对于教师和学生都是新事物,我们的经验还十分有限,如何选择设计课题研究的内容,如何指导学生开展课题研究,如何评价课题研......

    《小学习作课题研究与实践》实施方案

    蕲春县张榜镇中心小学 《小学习作教学研究与实践》实施方案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写作能力是语文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