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夯实统计工作基础促进经济健康发展
夯实统计工作基础促进经济健康发展
近年来,我镇的统计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统计局的精心指导下,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三个提高”即:“提高统计能力、提高统计数据质量、提高政府公信力”和着力推进“四大工程”这根主线,牢牢把握提升统计服务水平这个主题,不断强化基层基础建设这个抓手,促进了统计能力建设的提升,较好的完成了各项统计任务,使统计数据质量和统计服务水平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主要做法是:
一、领导重视,让统计工作有其位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统计信息的作用越来越突显,与此同时,情况也愈来愈复杂,任务也愈来愈烦琐,统计的难度也与日俱增。如何加强对统计工作领导和重视,更进一步提高统计数据的质量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乡镇统计是各级统计工作的基础和统计数据之源。确保乡镇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基础工作是何等的重要。我镇党委、政府的历届领导,充分认识统计工作在科学决策和管理、宏观调控和监测中的重大作用,始终把统计工作纳入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之一,主要领导经常调研,分管领导亲力亲为,配备有专长有能力的机关干部具体抓。党委定期召开专题会议,讨论、研究、督办统计工作,在财力较紧的情况下,确保统计工作的正常运转和需要。
一是加大队伍建设的力度。统计队伍建设是抓好基层统计的关键。农村统计队伍的素质,直接影响到整个乡镇的统计质量。在抓队伍建设中,我镇重点抓了“三个方面”:一是抓基层单位负责人的认识到位。每年召开专题统计工作会议,下发《关于加强对统计工作领导的通知》,签订统计工作责任状,进一步强化镇村干部对统计工作的认识,为统计人员开展工作创建良好的工作环境;二是抓专业统计人员配备到位。无论是村(居委会),还是企事业单位,每遇人事变动,我们优先考虑的就是安排好统计人员的配备,尽可能把文化层次高、年龄轻、有能力的对象充实到统计队伍中。从而提高统计队伍的整体素质。我镇33个村(居委会)以及企、事业全部配备了一名专(兼)职统计员,使统计工作真正落到了最基层;三是抓基层统计工作人员业务素质到位。建立一支业务精、素质高、能力强的统计工作者队伍。定期组织业务培训,每年我镇都坚持由分管领导牵头,统计办公室每季组织一期统计工作者业务培训班,突出抓好业务辅导与技能培训,从而提升基层统计人员的业务水平。二是加大经费保障的力度。我镇一直对统计工作经费实行实报实销制度,近几年镇财政用于统计业务方面的投入每年都在3万元以上,并建立了农村统计员培训和开会补助制度。特别在全国人口普等各类普查活动中,拨付专款对在普查活动中表现出色的普查员予以奖励。今年准备在去年的基础上再增加4000元。由于资金有了保障,对统计人员开展数据调查、统计摸底、业务培训等工作奠定了很好的财力基础。
三是加大硬件投入的力度。近年来,我镇不断加大对统计规范化建设的投入,进一步巩固和完善乡镇统计“八有八化”建设成果,按照省、市的要求和乡镇统计规范化建设标准,做到标准高一点,基础强一点的原则,安排了两间办公室,配备了专用电脑、打印机,传真机,添置的大量办公设施,使镇统计办公室拥有电脑两台、桌椅3套、档案柜3组。今年还准备安装空调一台,统计办公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和提高,全面满足了统计工作办公的需要。
二、专班给力,让统计工作有其为
领导重视,工作有位置,但有位还得有为。为此,我镇统计办公室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创新工作方法,形成镇、村、组、企业链动的统计工作网络,为全面夯实统计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一是健全组织网络。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根据我镇实际,把统计网络建设作为发挥统计工作服务经济社会的平台和载体。近年来,为了形成统计工作网络,明确村委会主任和企业法人为统计工作第一责任人,并确定专职统计员。目前,“三上”企业采取电脑做报表、网上报数据,逐步实现了统计数据传输的信息化。全镇33个村(居委会)
和所有企业都实现了“统计工作有人管、统计数据有人报、统计质量有人把关”的网络管理格局。
二是规范档案管理。根据全镇的实际情况,制定并下发了《统计资料审核制度》、《统计资料报送制度》、《统计资料管理制度》。对农业统计、工业统计和固定资产投资统计以及综合统计等,进行及时报送、分类整理、装订,存档,确保了数据的准确与真实。
三是做好统计服务。我们始终把真实作为统计数据的灵魂,把参谋作为统计工作的归宿,把优化数据作为统计分析的方向,确保统计数据的真实性、指导性和有用性。坚持每个季度制作统计季报卡,发挥了数计数据“显示屏”的作用。坚持每年4月份出版上年度《大垸镇统计年鉴》,发挥统计工作的“数据库“作用。同时要求镇统计人员经常深入基层调查,了解基层信息,掌握第一手资料,结合乡镇重点工作整理统计资料,并对这些收集的统计信息进行深入研究,分析经济发展形式,把握经济发展动态,为领导决策提供真实可靠的依据,更好地发挥统计服务功能。
四是落实各类普查。普查是统计工作中的大事,也是全面掌握经济社会事业发展第一手资料的基本方式。在长期工作中,我们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即成立普查组织机构、设立专门办公室,落实普查经费,制定普查实施方案,开展普查动员和培训,安排普查时间和进度,划分和绘
制普查区域图,明确普查员和普查指导员,签订普查区责任状,开展抽样调查进行查漏纠错。通过这一系列操作,各项普查工作得到了顺利开展。近几年,我镇在全国农业普查、经济普查、人口普查等多项国家级统计工作任务中,多次获得国家、省、市授予“先进单位”的殊荣。
三、管理规范,让统计工作有其效
数据统计准确、及时是统计工作的生命。源头数据的真实准确与否,直接关系全镇综合数据的质量高低,关系全镇经济社会发展的真实性。因此,我们始终严格要求基层统计人员遵章守纪,坚持实事求是,如实统计的原则,认真把好数字质量关。要求所有统计人员严守职业道德,严谨工作作风,严肃工作纪律,严格工作制度,确保统计的每一个数字都经得起历史和时间的检验。
一是强化制度建设。镇统计工作领导小组,每年制订和完善业务管理、报表上报、岗位责任和台账档案等各项业务工作制度,规范全镇统计工作的秩序,提高统计工作的质量。并且实行制度上墙公布、制度汇编成册,同时建立奖惩制度,以制度管人,照制度办事。近年来我镇从根本上改变了数出多门、数出多人、数据审核把关不严的现象。使全镇统计工作步入了制度化和规范化轨道。
二是强化基层培训。为了提高原始统计报表数据准确性和真实性必须强化对统计员的业务培训。除了积极组织统计
员参加市统计局召开的业务培训之外,我们镇每个季度召开一次统计员季度例会以会代训,宣传法律法规,交流工作经验,手把手地解决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难题,从而提高他们的业务能力、提升统计水平、增强统计技能。每年召开一次50户农村住户调查培训会议,对50户记帐户进行业务培训,确保了源头数据的真实可告靠。
三是强化质量管理。为确保基层数据的准确性,我们按照上级主管部门的规定,所有上报或传真的数据必须都有填报单位的公章和主要领导的签字。同时还建立了严格的审核制度,如对基层上报的数据存在疑惑,统计助理就立即跟踪数据的来源,在审核报表无逻辑错误的前提下,直接与数据来源单位进行抽询,并对一些不真实的数据予以澄清或要求重报。由于数据来源真实、统计数据准确,我镇统计数据质量得到了市局高度赞誉,多年来未出来一例统计数据质量问题。
我们深刻的认识到,统计工作无小事。新形势的发展对统计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我们将借助今天会议的东风,进一步夯实统计工作基础,创新统计工作思路,用统计工作整合地方经济的发展,以一流的工作实绩,“夯实统计基础,整合经济发展”。让统计工作更好地服务于建设“工贸新镇、油棉重镇、瓜蔬大镇、荆楚名镇” 的新大垸而发挥更大更强的效能。
第二篇:夯实党建基础促进全面发展
夯实党建基础促进全面发展
沙堆镇下辖9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版土面积47.47平方公里,总人口2.5万人,党员669名,共有24个党组织。今年以来,我镇党委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关于创建全省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先进县、示范乡(镇)、红旗村(社区)的工作要求,以“夯实党建基础,促进全面发展”为重点,紧扣发展主题,注重工作实效,全面推进党的基层组织“五个基本”建设。
一、全面发动,营造创建工作浓厚氛围。一是召开工作会议,专题研究部署。4月2日全县党的基层组织“五个基本”建设工作动员会后,5月15日,我镇党委召开了全镇村支部书记、部门负责人、镇机关干部“五个基本”活动动员会。随后,又召开了3次党委会议,专题研究部署 “五个基本”建设工作,形成了层层动员,层层抓落实的格局。二是成立领导小组,明确工作责任。我镇党委成立了以党委书记为组长,分管党务副职、组织委员为副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同时,组建综合组、指导组、宣传组等3个工作小组,负责“五个基本”建设日常工作。三是制订实施方案,稳步扎实推进。按照“五个基本”、“七个体系”和村级党组织规范化建设二十条的要求,制订镇、村两级开展“五个基本”建设工作的实施方案,下发了6个相关文件,进一步明确了工作目标、任务要求、工作措施和时间 1
安排,确保“五个基本”建设工作稳步推进。四是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浓厚氛围。先后投入3万多元,在通沙公路沿线、九井新街两旁悬挂宣传横幅43条,标语牌58条,开办了标准化宣传橱窗12个,形成具有特色的“党建文化一条街”。同时,我镇党委利用简报、宣传栏、远程教育网、电视台等媒介大力宣传“五个基本”创建内容,将活动要求宣传到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中去,做到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形成了浓厚的创建氛围。
二、循序渐进,确保创建工作有序进展。一是抓督办促落实。按照创建工作要求,全面了解和分析党委和各支部的基本情况,分别落实各单位工作重点,实行例会督办。每周星期二,我镇机关党委成员、包保干部到各自包保的村(社区)进行一次督办检查,找准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限期整改,逐项落实。二是抓示范促整体。我镇党委对港背、沙堆、湾船咀等基础条件较好的村级组织,搞好示范点建设,引导部分村将办公场所建设标准化、规范化。在此基础上,以点带面,整体推进。为进一步加强村(社区)党组织规范化建设,落实《村级党组织“五个基本”、“七个体系”规范化建设二十条》,镇、村两级严格按规定要求,专班运作,专人负责,分项填写,逐项落实。如,将沙堆镇村开展创建活动基本情况、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市县领导督办情况、及开展“五个基本”建设工作的好做法、好典型,整理成册,制作电视专题片,建立了健全的业务台账。三是抓本级促下级。我镇党委从党建办公室、党员活动室、图书阅览室、党员电教室、工青妇办公室、综合服务中心等“五室一中心”党建阵地入手,按《2010年湖北省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工作考评细则》要求,逐项完善基本制度,建全基本台账,做到资料整齐完备,制度规范上墙,内容真实客观。如,便民服务厅有党委班子成员轮流带班、有来访说事记录。今年,便民服务厅共接待群众说事30次,解决公路硬化、水利设施、农村饮水、低产田改造等农民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35件,化解村级矛盾纠纷12起。由于我镇党委的高度重视,我镇10个村(社区)中,8个有办公活动场所的村(社区)按“二十个一”要求搞好了规范化建设,另2个村完成了台账资料建设。
三、抓住关键,确保创建工作取得成效。一是抓好十件实
事。按照创建工作具体部署,完成十件实事。即,“十个一”:分层次培训一次党员干部;完善一批村级活动阵地;组织一次镇村干部理论知识关考试;镇机关干部每人为群众解决一个实际问题;各支部召开一次高质量的民主生活会;评选一批优秀党支部书记、优秀共产党员;搞好一批项目建设;慰问一批特困党员和群众;帮扶一批特困学生;组织一次外出红色学习教育活动。二是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今年7月,我镇党委组织机关部门党员开展义务献血活动,110名党员参与义务献血,共献
血16600毫升,排在全县乡镇前列,受到上级有关部门的好评。
第三篇:夯实稳定基础 实现健康发展
夯实稳定基础 实现健康发展
多年来,黑龙江虎林农村合作银行始终坚持稳定经营发展的战略思路,以安全性、流动性、效益型为经营原则,不断深化体制改革,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强化内部管理,努力构筑安全稳定防线,提高抗风险能力,取得了良好的经营管理业绩,保持了稳定、健康、快速的发展态势。
一、虎林农村合作银行的概况及发展沿革
黑龙江虎林农村合作银行于2006年6月6日正式挂牌成立,其前身为成立于1992年的虎林市信用联社。特别是1996年与农业银行脱钩分设按合作制原则规范信用社以来,实行县乡两级法人管理模式,通过坚持服务三农的经营宗旨,不断深化改革与规范管理,拓展经营,提高资产质量和经营效益,成为黑龙江省农村信用社系统第一个达到组建农村合作银行标准的信用联社。虎林农村合作银行成立两年来,按着总体改革发展目标,经过全行员工的努力,取得了产权关系进一步明晰,法人治理结构逐步完善,外部约束机制、内部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显著提高,财务经营状况良好,效益逐步提高,支农服务功能显著增强,全行面貌焕然一新的改革、管理与经营的良好业绩,创建了良好、和谐、稳定的金融环境,成为全省农村信用社的一面旗帜。
截至2008年6月末,虎林农村合作银行下设1个营业部、13个支行、4个分理处、12个储蓄所,员工305人,固定资产3,199万元,各项存款余额8.9亿元,分别较1996年和2005年纯增7.02亿元和2.8亿元;各项贷款余额6.3亿元,分别较1996年和2005年纯增5.3亿元和2.3亿元;资产总额136,215万元,分别比1996年和2005年增加了108,479万元和45,324万元;负债总额128,386万元,分别比1996年和2005年末增加了7,155万元和235万元;资本充足率为24.19%;不良贷款余额328万元,不良贷款比重由1996年的45%,2005年末的0.64%下降到0.52%,2006年、2007年分别实现利润1,163万元和1,773万元。
二、经营管理独具特色,各项业务稳步提升
1996年,虎林市引用联社与农业银行脱钩分设时,存款余额小,成本高,贷款市场占有率低,不良贷款比重高,经营效益差,经营艰难,危机四伏。为改变经营状况,走出困境,他们积极转变观念,创新经营思路,在确保安全稳定的前提下,下大力气,动真功夫,针对不同时期、不同情况采取了不同的经营策略,促进各项业务逐步好转,实现了存款稳步增长,贷款市场不断拓展,支农效果逐渐增强,信贷资产质量大幅度提高,走上了稳定、健康的发展轨道。
(一)实现“三统一”策略,优化经营环境
为真正改变脱钩分设后经营、管理的艰难局面,提高企业生命力,经过深入的研究和探索,虎林市信用联社在二级法人管理模式中,针对各信用社经济环境差异、经营发展不平衡的现状,创造性地实行了“三统一”策略。一是统一调剂资金。全辖资金又联社统一管理,将城镇社资金向需求量大的农村社调剂,平衡余缺,高效运用。二是统一核销呆账。集中全辖的呆账准备金,对呆账包袱沉重的社集中核销。如前些年东风信用社存款仅有200多万元,贷款规模180万元,呆账贷款就达140万元,压得该社举步维艰,经营异常艰难。联社集中全辖呆账准备金,一次为该社核销呆账贷款120万元,使其一举甩掉包袱,不如良性发展轨道。目前,全辖各行全部化解了不良贷款,并形成了齐头并进的良好发展局面。三是统一平衡盈亏。由于一部分社靠自身正常经营年年亏损,导致包袱越来越重。联社通过调剂社与社之间资金余缺,对贫困社实行优惠利率,保证了社社赢利,实现了平衡发展。
(二)转变观念抢市场,确保经营稳定
为了彻底扭转经营劣势,走出困境,虎林市信用联社积极从抢占资金组织和信贷投放市
场入手,扩大经营,规范管理,确保经营稳定。
1.优化服务,完善机制,坚持打好筹资持久战。为积极增加信贷资金来源,他们始终把
资金组织工作放在重要位置来抓,牢固树立“总量就是实力,份额就是地位,增存就是增效”的理念,不断创新组织资金工作思路。一是通过强化思想教育,使员工认识到筹措资金和增强实力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动员职工走出柜台广揽闲散资金。二是通过优化柜台服务和完善服务设施,美化服务环境,提升员工服务水平,在服务中采取“人无我有,人又我新”的服务策略,弥补了农信社无网络化服务的缺陷,展示了良好的形象,巩固了老储户,发展了新储源。三是加大宣传力度,赢得信赖。通过各种媒体,广泛宣传信用社资金取之于虎林用之于虎林,让广大群众知道信用社的性质和在支持三农和地方经济发展中起到的重要作用,增强群众的信赖,赢得存款。四是积极完善考核激励机制,调动员工资金组织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一系列的措施,广大员工积极投入到筹资持久战中来,进一步增强了组织资金能力,确保储蓄存款以较大幅度地稳步增长,在全市金融机构中占有较大的市场份额,为进一步拓展经营,增强经营能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拓展思路抢市场,经营规模稳步扩张。在保证充足的信贷资金来源的前提下,虎林市
信用联社努力在拓展信贷市场,培植新的效益增长点上下功夫。一是站稳占足农村信贷市场,逐步加大农村农户信贷投放力度,努力扩大投放面和投放量,先后实行和开展了以土地使用权为核心的信贷管理办法,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农户联保贷款,农户贷款“一证通”业务等,简化贷款手续,减轻农户负担,巩固农村信贷市场。多年来,虎林市信用联社农贷投入均占全市金融机构农贷投放总量的90%左右。二是在保证足额投放农业贷款的基础上,把目光积极投向辖内效益好、信誉高的国营农场连队、企业以及城镇优良的个体工商户,开办农场连队农户联保、工资户担保贷款,企业固定资产抵押、担保贷款,城镇优质门市房抵押贷款,使之成为优良的黄金客户群,抢占了市场,培植了新的效益增长点。灵活的策略,良好的服务,使虎林市信用联社信贷市场占有率位居全市金融机构之首,为经营与发展打造出稳固的平台
3.增收节支提高效益,为改革发展增加储备。多年来,虎林市信用联社一直坚持“勤俭
办社,效益兴社”的思想,细化财务管理。一是发挥联社调剂作用,提高资金运用率和周转率,进一步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二是加大收息力度,确保实现利润最大化;三是树立“过紧日子”思想,压缩费用开支;四是规范操作,按要求提足拨备,增加积累,为深化改革、稳健发展增强储备。
多年来,虎林农村合作银行根据地域和经济特点,积极开展独具特色、卓有成效的业务
活动,使各项业务呈现稳步增长和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其中各项存款和贷款分别以13%和17%的速度递增,经营效益也逐年提高,创造出稳定的金融发展环境。
(三)服务“三农”,全力支持地方经济发展,提升社会影响
1996年以来,虎林信用联社牢固坚持服务“三农”的办社宗旨,不断创造支农服务措施,硬化支农职责,优化支农服务,量化支农政策,细化支农办法,方便农户贷款,保障农民发
展生产,增加生产效益。十多年来,累计投放农业贷款30多亿元,年均投放贷款,保障农民发展生产,增加生产效益。十多年来,累计投放农业贷款30多亿元,年均投放贷款达2.3亿元,占全市金融机构农贷投入的90%以上,全市80%以上的农民得到贷款支持,户均贷款1万元以上,成为名副其实的支农主力军。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在充足的贷款支持下得到长足发展,全市粮食总产由1996年的26万吨增至59万吨,农民人均纯收入有1996年的2,529元增长为4,785元,农村人均存款由1996年的1,507元增长为6,856元,大部分农民走上了致富道路。虎林市信用联社连年被省市各级政府评为支农先进单位,亮度被人总行评为全国信合系统支农先进单位。
1.先后支持全市农民实施了“双十工程、四大工程、五大基地以及绿色种养业基地”等
建设,建立了水稻、蔬菜、烤烟、奶牛、生猪、驯化鱼等生产基地。特别是在几年的专项支持下,在全市建立了58个绿色食品种植基地和19个绿色养殖生产基地,仅绿色水稻种植面积就达60万亩。较大程度地改善了土地使用效益,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使虎林市的粮食总产、人均农业增加值、人均财力、人均存款,农民人均纯收入都取得了大幅度增长。
2.先后实行了以土地为中心的信贷管理制度,贷款公开化制度,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政策,“一证通”贷款业务等一系列支农贷款制度和惠农政策。特别是自2007年,按照省联社的总体部署,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农户贷款“一证通”业务,农户一次授信,可在授信额度内随用随贷,极大地方便了农户贷款,减轻了农民的负担
3.为促进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平稳健康发展,虎林市信用联社始终把扶贫救灾作为一项
重要工作来抓,在1996年虎头镇月牙村惨重火灾,1998年特大干旱,2000年洪涝灾害,2002年发生的70年不遇的特大暴雪灾害等灾害中,一笔笔的扶贫救灾转型阿贷款使农民在最短的时间内摆脱困境,恢复生产
多年来 虎林农村合作银行以支农为主线,不断加大信贷支农力度,使广大农民群众在充足的贷款支持下大力发展农业生产,逐步走上了支付道路,取得了社农双赢的良好业绩,维护了农村金融市场的稳定,创建了良好的经济和信用环境。
三、以防为主,防化并举,确保安全稳定
稳定是发展的基础,虎林市信用联社始终将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工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
之重。通过完善内控体系建设,构筑风险防线,提高抗风险能力,多策并举,化解金融风险。
(一)以建立优良的企业文化为契机,构建风险防范长效机制
一是强化企业文化建设,提高员工依法合规经营意识,预防道德风险。多年来,他们通
过深入持久地开展员工职业道德、民主法制等学习教育活动,特别是近两年来按照省联社统一部署和规划,开展了员工行为规范为主线的龙江信合企业文化建设系列活动,培养和建立起以“文明、敬业、诚信、廉洁、创新、高效”为核心的企业文化,促使广大员工在学习教育活动中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和道德修养,逐步在员工思想深处牢固树立起不想违规、不能违规、不敢违规的合规经营意识,构建起一道坚固持久的道德风险防线。二是健全“三会制度”建立起决策、执行、监督相互制衡,激励与约束相结合的法人治理结构和约束机制。虎林农村合作银行成立以后,立足于请阿华经营管理,转换机制,健全制度,增强发展能力,建立健全了《黑龙江虎林农村合作银行章程》,股东代表大会、董事会、监事会选举办法议事规则,以及各项管理办法和工作制度。“三会一层”依法合规履行职责,规范操作,集体决策,民主管理的组织形式发挥了重要作用,避免了决策失误和制约失效,提高了经营管理水平。
(二)建立健全内控体系,努力提高风险防范能力
内控制度是安全经营的第一道防线。多年来,虎林农村合作银行不断强化管理,完善内控制度,努力提高防防线能力,本着“内控制度现行”的原则,分专业、按岗位进行修订和完善,特别是城里合作银行后先后建立和完善了61项制度。使每个专业和岗位,每项工作和程序,每个环节和步骤都有章可循、有规可依,规范了业务操作,内控管理和风险防范能力明显增强。
建立并实施了风险防范、责权利相统一的信贷业务操作办法。信贷业务是农村信用社业务风险集中地和高发区,为了真正有效地防范风险,虎林农村合作银行始终把信贷管理作为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来抓。一是建立健全信贷管理制度和操作办法,针对不同的经济形势和发展情况,适时对《虎林农村合作银行信贷管理办法》、《虎林农村合作银行贷款管理责任制实施细则》进行了修改和完善,科学、严肃、严格地规范业务操作。同时严格执行贷款责任追究制度,对导致发生信贷风险的贷款责任人严肃追究责任,有效地防范了新增贷款风险和操作风险。二是制定并实施了《虎林农村合作银行授权、授信管理暂行办法》,以适应当前针对农村金融市场推行的农户贷款“一证通”业务,明确贷款授权、授信的方式,根据农户土地承包情况、资产收入等经济情况,科学合理地确定授信标准和额度、授信范围和期限,以此来强化统一管理和内部控制,避免在授信过程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而造成的风险隐患,增强了风险防范能力和控制能力。
(三)多策并举,化解风险
虎林市信用联社与农业银行脱钩分设之初,由于历史原因和行社合属办公期间贷款管理混乱等原因,造成大量贷款形成风险。为了不断提高信贷资产质量,虎林农村合作银行通过宣传发动、制度激励,营造清非环境,采取灵活多样的措施,因地制宜,多策并举,确保不良贷款清收盘活工作取得显著成效。自1996年以来,累计收回不良贷款2.5亿元,使不良贷款比重由原来的45%,下降至目前的0.52%,实现了不良贷款余额和比重双下降,确保了经营活动步入安全、高效的发展轨道。
1.广泛宣传发动,营造清非环境。不良贷款比重过高是妨碍信用社经营和发展的巨大障碍,该行在实施清非攻坚战的同时,努力做好宣传和动员工作,提高员工的危机感和责任感,发动一切可以发动的力量,包括寻求地方党政和社会有关部门的支持与帮助,共同营造良好的清非环境。
2.完善清收机制,加大奖励力度。清收不良贷款是一项长期由艰巨的工作,只有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保证此项工作的顺利有效开展,而完善清收机制,加大奖惩激励力度是实施这一战略的重要保证。一是建立了责任机制。在清收不良贷款工作中,虎林联社建立起联社总体决策,信贷部门操作,信用社具体实施,会计部门检测,审计部门监督,相互监督制约的机制,适时出来了《虎林市信用联社贷款损失赔偿责任制》,对不良贷款实行划段管理,对1999年以前形成的不良贷款实行目标管理,按考核信用社,每年以10%-20%的纯下降比例完成清收责任;对那些因职务调动,新官不理旧账,未进行及时催收或办理催收手续,丧失诉讼实效等原因造成贷款损失的,对责任人进行责任赔偿处理,先后有4名信用社主任受到责任处罚,赔偿30万元。二是完善激励机制。每年年初联社与基层信用社签订清收不良贷款责任状,清瘦计划与工资奖金挂钩,预留工资总额的40%作为效益工资,完成任务的发全额效益工资和奖金。超额完成的以3%的比例给予奖励,完不成清收任务的,扣罚全部效益工资和30%的奖金。与此同时,对完不成清收计划的,实行一票否决,不得参加年末评优评选。通过实行一系列的清收责任和激励机制,极大地调动起全体员工的清收盘活工作热情。
3.多策并举,依法维权,效果显著。在清收不良贷款工作中,虎林联社认真分析不良贷款形成的原因,对贷款进行分类排队,确定清欠措施,特别针对一些“钉子户”、“赖债户”、陈欠大户、重点户积极拿起法律武器,依法维护信用社合法权益,通过几年的艰苦努力,取
得了清收不良贷款攻坚战的全面胜利。一是认真调查摸底,做到心中有数。对已形成不良的贷款,他们认真深入地分析形成的原因,对陈欠户的家庭经济状况、资金来源、还贷意识等情况进行深入了解,全面掌握,并针对贷户还贷意识差,清收工作不实,对贷户定性不准等原因,确定了先易后难、先写上后起诉、重点清收、逐个突破的清收策略。二是多策并举,效果显著。在清收工作中,根据不同情况因地制宜,采取不同的办法,如:清收还贷粮,以粮还贷;清收走逃户承包田使用权,由担保户以租还贷;力拔“钉子户”,突破重点,达到以点带面的作用等等。特别是在清收“钉子户”和重点陈欠户的工作中,他们力求起到起诉一户,执行一户,震撼一片,以点带面的作用。首先成立联合法庭现场办公,经联社与市法院充分协商,由经济庭,执行庭各抽调一名法官,组成联合法庭,逐村进行现场办公,当场受理按键,当时开庭审理、调解或判决,对不服调解或判决的“钉子户”立即进行执行程序,扣押财产现场拍卖,达到了起诉一户,清瘦医护,教育一片的目的,仅在2001年至2003年三年中,共起诉“两呆贷户”146户185笔,清收不良贷款95万元。其次选择大户重点突破。东方红镇财政所是贷款额度最大,清收难度最大的“赖债户”,该单位自92年6月贷款2笔,合计100万元,本溪合计181万元,同时在工行贷款70万元,建行贷款50万元,用于建东方红镇贸易中心,该中心经营效益一般,微笑的收益全被镇政府挪用,贷款分文不还。为此虎林联社由信贷部门牵头,组成专门清收小组授权,依法扣押了抵押物──3300平方米的贸易中心,连续两次开庭审理,后经调解达成每年还款40万元本息的协议,到2003年5月该单位贷款全部偿还完毕。第三,跟踪调查随时清欠。农垦企业迎南机械厂系过去的军工企业,计划经济时期在迎春信用社贷款本息合计173万元,该企业多年经营不景气,转产多次,干什么什么亏,无力还贷,多次申请破产未获批准,清收工作多年无进展。2002年6月信贷人员在调查中发现,该企业在室内极大粮库建金属粮仓的工程费即将结算,得知这一消息后,立即向法院申请诉前保权先行冻结工程款,在顶住地方政府的干预后,做出还款判决,在无异议的情况下,由法院强制扣划该厂工程款,全部偿还贷款本息,在企业破产前,使这笔呆滞多年的不良贷款得以全部收回。第四,依靠法律努力维权。2001年虎林辖内三大农场股改上市,下甩信用社贷款6000多万元,他们不等不靠,通过积极协商,庆丰农场上市公司带走了全部的贷款债务,而另外两家改制后,上市公司将4040万元下甩给无偿债能力的空壳农场,该社抽调专人,组成清欠小组,展开攻坚,通过多次与资深律师探讨咨询,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清瘦方案,最后在依法起诉中胜诉,成功维权。
通过依法维权,清收不良贷款工作,不仅有效地维护了信用社的合法权益,活化了资金,提高了效益,同时在社会上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真正保障了一方金融秩序的稳定。
4.防止“前清后增”,将风险消灭于萌芽。在盘活不良资产过程中,虎林农村合作银行付出了很多的努力,浪费了许多人力、财产、物理,为此他们深刻总结经验教训,在不断加大清收力度的同时,着重抓好贷款投放质量,防止发生新的不良贷款,把贷款风险消灭在未发生之前。几年来,虎林农村合作银行当年新增贷款回收率均在95%以上,无一笔贷款形成风险,他们从严肃信贷纪律、规范信贷行为入手,在贷款投放过程中努力提高资产质量,从严把好三关:一是把好投放关,根据全市具体情况,在严格遵循《贷款通则》投放农业贷款歪,还制定了农户贷款“十不贷”即不讲信誉的户不贷,顶冒名贷款不贷,无担保人或担保人不到场不贷等十条,要求全辖信用社认真遵照执行,并严格执行信用社现场办公制度,要求信用社逐村现场投放贷款,即农户现场申请,信用社现场审查审批,担保抵押手续现场办理,贷款当场发放。坚持贷款“三公开”制度,即贷款计划规模,贷款人状况,贷款用途金额三公开,并张榜上墙,接受广大农民监督,增加贷款透明度,减少中间环节,防止暗箱操作,确保贷款投放质量;二是把好管理关,严格贷款分级审批制度,对出现场办公外投放的其他贷款,严格执行贷款审批小组集体审批制,并确定贷款第一责任人,切实加强贷款合法性,流动性,安全性审查,做到贷款条件完备,手续严密合法,责任落实到人;三是把好监
督官,坚持坐班主任审查制度,作为贷款投放前最后一关,坐班主任审查制度必不可少,责任重大,坚持审计监督制度,由审计部门定期对已投放贷款进行检查监督。坚持信贷业务检查制度,由信贷业务人员每年初在备春耕生产贷款投放完后,抽调精兵强将组成较大阵容的检查组,对全辖信用社进行贷款业务全面检查,有效监督规范信贷行为,确保信贷规章制度的贯彻实施。
四、夯实稳定基石,创新发展,保持稳定的金融和发展环境
虎林农村合作银行自1996年与农业银行脱钩分设以来,通过多方艰苦奋斗,彻底改变了过去经营规模小,信贷资产质量低,经营效益差,风险突出的艰难局面,发展成为目前经营实力强、资产质量优、管理先进、效益良好、发展潜力大的全省第一家农村合作银行。分析虎林农村合作银行改革发展的过程,就是一个稳定带动经营、促进改革、实现发展的过程。他们通过强化内控管理、完善制度、提高素质,优化内部环境;通过加大支农力度、优化服务、盘活陈欠、弱化风险、壮大经营实力、增强盈利水平,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创新优良的金融环境和维护良好的金融秩序,这是该行在竞争中求生存,改革中谋发展的成功经验。面对当前农村金融市场激烈的竞争格局日益凸显的严峻形势,虎林农村合作银行在经营管理中依旧坚持安全稳定的宗旨,努力夯实基础,不断完善自我,谋求创新发展。一是要创新企业文化,用先进的文化凝聚人,形成良好的企业精神。二是创新用人机制,优化人力资源配置,要以人为本,创新用人制度,达到吸引人、用好人、留住人,招聘高素质的金融人才,加快人才结构调整。三是创新经营机制,力求稳定、安全、高效,继续加快产权制度改革,完善三会制度,调整好经营理念,树立经营意识、创新意识、市场意识、服务意识和风险责任一是。四是立足发展,增强可持续发展潜力。针对内部经营机制、信贷结构、服务功能的调整和完善,使信贷投向与信贷需求相适应,积极稳固农村金融市场,保持支持三农、服务地方经济的支农主力军的作用不动摇。
第四篇:发挥纪检监察职能 促进经济健康发展
发挥纪检监察职能 促进经济健康发展
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是纪检监察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从源头上防止腐败的关键环节,是行使监督的前沿阵地,是“针对人、得罪人、处理人、教育人”的“苦”差事。怎样来当好这份差事,发挥纪检监察的作用,实施有效监督,从源头上治理腐败,不断促进供销经济发展,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为此,我县供销社纪检监察组织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采取有效监督,加大防治力度,不断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确保了全县供销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进一步促进了供销稳定发展大局。
一、抓住关键,注重宣传,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
抓好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既是我们纪检监察部门的基础性工作,又是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的一项重要措施,还是新形势下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的关键环节。因此,我们把加强党员干部学习,提高党员干部的政治思想素质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常抓不懈。一是夯实基础,突击特色,扎实推进廉政文化建设。首先,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县供销社把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列入当前反腐败工作重中之重;其次,加大投入,夯实基础。县供销社投入资金一万二千余元制作廉政文化宣传栏和小幅廉政画张挂墙上,时刻提醒广大党员干部做到自省、自警、自律,夯实廉政文化基础,进一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最后,突出重点,强化教育。通过开展“五五”普法法律、法规知识教育,学习党纪、政纪条例,不断加强领导干部廉洁从政思想道德基础;二是组织党员干部认真学习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届中央纪委第二次全会上重要讲话和中纪委《关于严格禁止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谋取不正当利益的若干规定》以及《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党内监督条例》等文件,做到每个星期坚持学习一天。三是组织党员干部开展法律法规知识竞赛活动,提高党员干部法律知识水平,增强法制观念。四是对党员干部进行示范和警示教育,组织观看电教片《被黑金毁掉的企业家》、《死囚终极对话2005》、《高墙内的忏悔》、《林福久案件》等警示教育片。五是利用黑板、墙报、开展“做党的忠诚卫士,当职工贴心人”主题教育等多种形式,广泛深入地进行思想宣传,使广大党员干部坚定了理想信念,增强了自律意识,今年来,全系统未发生一起党员干部违法乱纪事件。
二、抓住重点,强化监督,党风廉政建设稳步推进。
一个人一生,一步走错,全盘皆输,如何来管理好人,教育好人,尽力不让党员干部“湿脚”,更不能让领导干部“落水”。今年,我们加强了对“一把手”的有效监督,积极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从而有效地防止了腐败滋生。一方面,按照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要求,把党风廉政建设的各项工作进行了细化、量化、具体化。一是建立健全了组织机构,成立了党风廉政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责任范围,形成了上下联动的责任制工作网络,有效地增强了责任意识;二是各基层单位和县供销社签订了《党风廉政建设目标责任书》,明确了各单位之间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具体工作任务,做到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形成了齐抓共管的态势,有力地促进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顺利开展;三是严格履行“一岗双责”工作机制,坚持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与各项工作同决策、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同奖惩。另一方面,认真贯彻落实《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切实加强监督。一是严格要求企业“一把手”做廉洁自律的表率,做到清正廉明,“一把手”费用开支必须要有证明人签字,再由一位副职审核签署意见后方可报销;二是严格要求企业“一把手”要讲民主,重大事情要经班子会集体讨论决定方可实施;三是严格要求企业班子要注重务实,班子内部要团结,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要遵纪守法,不断增强拒腐防变能力;四是严格要求领导干部要提高认识,严格自律。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和利益观,大力发扬求真务实的精神,讲究工作方法,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做职工的表率;五是严格要求领导干部在治理商业贿赂工作中,坚决杜绝不正当交易行为的发生,不吃回扣,不收红包,不进入高档娱乐场所,正确把握好商业贿赂的危害性,做到警钟长鸣,进一步增强法制观念。
三、抓住难点,讲究方法,信访工作扎实有效。
做好职工的来信来访,及时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稳定,构建和谐是我们纪检监察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为此,我们深入企业调查研究,掌握情况,针对职工反映的突出问题,加强监督,落实责任,及时做好稳控工作。一是认真处理信访,耐心接待上访职工。对职工的来访,高度重视,认真贯彻“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落实责任,限期解决,做到了克服畏难情绪、厌烦情绪,对照政策作出实事求是的解答和处理,把一些上访的因素和苗头,化解在萌芽状态,解决在基层。二是积极应对集体上访事件和上访老户。对因企业改制职工补偿金不到位引发的矛盾,下岗职工、困难职工和退休职工等的社保金、失业保险、医疗保险以及生活困难问题引发的矛盾。认真组织排查,积极配合上级信访等部门妥善处理,将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化解在内部,消除在萌芽状态。三是认真对待职工的每封上访信件。对职工的来信件,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从不拖延,及时做好信访件的处理工作。今年来,县供销系统未出现越级上访事件,确保了企业稳定,社会和谐。
四、抓住热点,加强监管,供销经济稳步发展。
企业的收支和企业的改制资金管理,既是职工反映的突击问题,也是职工反映的热点问题,我们对此实行规范和“阳光操作”,强化监管。一方面,把握好“切入点”,增强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针对性。将企业的收支作为廉政建设和反腐败的切入点。从远处着眼、小处入手,企业的财务实行收支两条线、报帐制、统一管理。一是企业的门面、厂房、仓库等出租,实行公开招标投标,并严格按照《合同法》的要求签订租赁合同;二是企业的经营收入实行公开,家用具和低值易耗品的处置张榜公布,有效地防止了人情带来的不利因素,杜绝了腐败滋生;三是对企业的各项支出,如招待费、水电费、电话费、经营费用以及工资、福利待遇全部按季度实行公开,并严格制订了奖惩措施,从严管理,做到廉政与业务有机地结合;对于企业领导违反规定乱开支、超额开支,县社不予报帐,由企业领导自行负担,并相应承担一切责任。另一方面,把握好“关键点”,提高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实效性。对于企业的改制工作和改制资金的管理,坚持规范运作,实行“阳光操作”。一是严格按照程序,召开职工大会,产生职代会;二是筹集企业改制资金,资产的处置,实行挂牌,公开、公平、公正进行;三是严格制订改制方案,并经过职工代表大会通过;四是张榜公布企业职工的基本情况、债权债务、置换身份资金等问题,接受群众监督;从而有效地推进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深入开展,企业得到了转制,职工得到了安置,人心稳定;第三方面,把握好了“落脚点”,加强了党风廉政建设与源头治理腐败的有机结合,强化了制度建设,促进了党风廉政建设规范化。一是从制度上构建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防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二是从源头上加强腐败治理力度,系好“安全绳”,装好“安全阀”,防止一线的同志,特别是领导干部“触电”和“落水”;三是坚持督促检查,确保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落到实处,让广大党员干部自觉树立廉政观。(罗生辉)
第五篇: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建议
论题: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建议
大纲:
一、民营经济发展概述
二、民营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
三、民营经济遇到的问题及面临的困境
四、促进民营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的几点建议 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建议
一、民营经济发展概述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32年的不懈努力,我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在这30年里,民营经济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社会主义经济的补充力量”发展成 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解决“三农”问题、促进经济增长、增加财政收入、增加社会投资、拓宽就业渠道、推进技术创新、扩大内需、提高人民收入等方面作用越来越大,也越来越明显。但在民营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绝大部分都遇到了很多问题,并有相当一部分面临诸多困境。
二、民营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
1、为解决“三农”问题,贡献明显
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三农”问题,即农民问题、农村问题、农业问题,关系到国民素质、经济发展,关系到社会稳定、国家富强。农民问题的一个重大问题是减负问题,而减负应把增加农民收入放在第一位,即让农民的劳动成果被认可和需要,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及壮大,在相当程度上解决了这一问题;农村问题,目前突出表现的一个问题是户籍制度改革,以往户籍制度将城乡予以二元分割,形成了城乡之间经济发展、文化水平的较大差异,户籍制度改革以后,解放的剩余劳动力如果得不到合理的安置和疏导,形成的移民潮会给社会治安造成相当大的压力,在这个时候民营经济对这一压力的缓解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农业问题,主要是农业产业化的问题。市场经济是以市场为导向、根据市场配置资源的经济形态,农业的购销体制不畅是农业不能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民营经济在创设农业“产―供―销”链条的活动中起着关键作用。
2、促进经济增长、增加财政收入
根据经济增长理论,经济增长是GDP或人均GDP的增长。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辉煌成就,国民经济每年保持9%以上的高速增长,从总体经济实力看,中国已跃居世界前列,在这一过程中民营经济贡献了巨大的力量,1979年民营经济占GDP的比重还不到1%,2004年民营经济占GDP的比重超过1/3,2009年,民营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份额已经达到了50%。
3、吸收就业及拓宽就业渠道
民营企业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连续八年每年解决就业人口一千多万,为社会和谐发挥了重要作用,开始成为一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重要渠道,农民工也有相当大一部分在民营企业务工。
4、推进技术创新
我国的很多发明专利、企业技术创新、新产品开发,包括很多正在被企业使用的非专利技术,都是由民营企业完成的。在技术研发方面,民营企业逐步成为技术创新的生力军。
5、扩大内需、增加社会投资、提高人民收入
扩大内需是我国经济发展长期的、基本的立足点。而扩大内需,不论是投资需求还是消费需求,都是人民群众的购买力及其投资欲望和消费欲望的反映。因此,要有效地扩大内需就必须切实贯彻“以共同富裕为目标,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的方针政策。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为这一重大的方针政策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我国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也曾指出,“民营经济在创造供给的同时也创造了需求”。快速发展的民营经济,积极调动了民间投资,以民间资金代替发行国债,拉动了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促进国民经济的稳步增长,从而增加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收入。
三、民营经济遇到的问题与面临的困境
民营经济的发展既有自身问题,同时也面临着外部环境的制约。
1、家族现象严重,影响企业的管理水平
家族经营制是我国民营企业采取的一种较普遍的形式,我国民营企业中70%以上是家族企业。民营企业在创业之初,不仅资本有限,而且技术、管理、信息等资源也极度匮乏。在这种情况下,家族经营的灵活机制和亲情凝聚力正好可弥补这些不足。但是,随着民营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企业经营管理和组织结构越来越复杂,家族经营制越来越暴露出它的局限性和不足,已成为制约我国民营经济发展的瓶颈。近年来,一些民营企业也积极地采用了公司制的治理结构,但从其内部运营过程来看,仍没有摆脱家族式管理。因为民营企业的股权大多绝对集中于家族,企业资产与家族财产之间没有严格的界限,企业的利润或亏损完全由家族成员按非市场原则共同负担。
2、普遍没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核心竞争力不但是企业获得明显竞争优势的保障,还是企业开辟新领域、建立新的利润增长点、寻求不断发展的重要手段。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主要来源于企业核心技术的创新、核心业务的整合及核心员工的培育。作为核心竞争力的基础,创新体现了核心竞争力的本质要求。民营企业在创业初期,具有机制灵活、面向市场的特点,形成了国有企业无法比拟的竞争优势。民营企业的产品在市场上拥有较强的竞争力,从而使民营企业创业成功。近年来,随着国际市场国内化、国内竞争国际化,民营企业面临着更严峻的挑战:既有来自国有企业的竞争,更有来自跨国公司的竞争。民营企业的各种优势正在逐渐减弱,原有的一些优势正在被新的形势、新的环境逐渐瓦解。因此进一步培育和提升民营企业在新的发展阶段上的核心竞争力,才能推动民营企业继续做大做强。
3、民营经济的融资环境有待改善
民营企业融资渠道狭窄,资金短缺,融资难度仍很大。民营企业的融资方式主要有两种: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民营企业大多中靠自我积累、自我筹资发展起来的。因此,与国有企业相比,民营企业的内源性融资占比例相对较高。金融机构贷款是民营企业外源性融资的主渠道,由于目前对小企业的贷款担保体系还不健全,条件苛刻,程序繁琐,使民营企业很难得到贷款。而上市融资对企业投本额、资产规模、效益、所属行业等要求较高,民营企业通过上市融资的可能性很小。
4、市场准入制度的限制
由于民营经济存在的高风险性和产权性质的差异,使其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平等的地位,许多已经允许外资企业进入的行业,却禁止民营企业进入;一些垄断行业对于民营企业来说更是很难进入,改革开放以来,虽然已有一些垄断行业对非公有制经济开放,但由于行政性垄断尚未完全破除,自然垄断行业呈现出一种“半行政、半市场化”的体制特征,距有效竞争相去甚远,从而导致垄断行业市场准入问题仍是影响和制约我国民营经济发展的一个主要问题。目前我国的垄断行业主要集中在电力、电信、铁路、航空、石油等行业。这些行业基本都属于基础设施行业,其投资规模巨大、回收期较长,因此初始投资基本都来自于国有资本,加之民营企业寻找项目大多存在“短平快”现象,使得民营企业很难进入该行业。民营企业在融资等方面较之非民营企业存在着更多的障碍,尚未取得与国有企业一样的待遇,融资在一定程度上成了民营企业进入垄断行业的“瓶颈”。
四、促进民营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的几点建议
1、引导民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管理体制,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家族制企业在其企业管理中存在着种种弊端,这就要求政府要加强理论引导,鼓励民营企业开展以诚信为核心文化价值的文化建设,充分发挥企业家在文化建设中的突出作用,营造一个良好的外部诚信大环境。帮助有条件的民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创建有特色、高品位的企业文化,提高核心竞争能力。同时民营企业自身也要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建立公司治理机制。首先,必须进行所有制改造。民营企业的发展趋势应是控股化和集约化,充分发挥家长式管理模式的灵活高效的优势,促进所有权与经营权规范分离,并在所有者、经营者、劳动者之间建立规范而透明的激励与约束机制,使各方合法权益受到保护,不断拓展民营企业持续发展空间。其次,加强民营企业人力管理。民营企业人才开发和管理有很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要改变这种现状,就要求企业转变人才观念,彻底打破旧有观念;要以企业文化来培养人才,重新树立一种具有稳定性、吸附性的企业文化,提高民营企业主的文化素质和修养;要建立企业人才的发展战略机制,吸引、留住和有效使用人才,让人才充分发挥作用。在此基础上,还要不断完善民营企业的组织结构。
2、增强创新意识,打造民营企业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中国民营企业要摆脱创新困境,彻底改变世界廉价工厂的命运,就必须增强创新意识,寻求有效途径进行创新。一方面,要树立全方位创新观念,建立企业内部创新激励机制。民营企业不仅要关注大创新、革命性的创新,更要注重系统创新。技术创新的同时要伴随着管理的创新,让每一项源于市场和消费者的科技成果产生真正的产品价值和社会效益。除了解决企业内部动力与机制问题外,更重要的是需要一个鼓励自主创新的良好环境,积极培育创新意识,完善企业自身的创新机制;另一方面,政府制定优惠政策,鼓励民营企业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产品技术含量。要通过政策优惠,鼓励民营企业以市场为导向,加强技术开发力量,加大资金投入,用先进技术改造所从事的传统产业,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大力扶持民营企业发展知识经济待征明显的新兴产业和新技术产业,积极推动经济信息化和重大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努力学习和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科学技术,不断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再一方面政府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为鼓励创新提供制度保障。民营企业大多仍缺乏自主创新的能动性,怕承担创新风险,热衷于技术引进而疏于自主创新。因为技术创新需要企业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由于市场、制度环境的不健全,模仿竞争者的普遍存在,使得创新企业获得的创新成果无法转化为创新收益,这直接挫伤了企业技术创新的积极性。因此,必须尽快健全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加大保护知识产权的执法力度,对侵犯知识产权、搅乱市场秩序的行为,给予严厉的法律制裁
3、大力改善民营企业的融资环境
各大商业银行要主动适应民营企业的融资需求,发展多层次的金融体系和信贷担保体系,为私营企业提供更多、更便捷的金融服务。鼓励有实力的私营资本通过收购农村信用社等方式组建一批私营中小型金融机构,尽快构建“大、中、小银行共同发展,国有、外资、私营银行互为补充”的多层次金融体系。加强构造全方位、多层次、高效率的信贷担保服务体系,除政府出资兴办担保机构外,应允许建立国有和民营合资合作的担保基金,或者建立民营独资的担保机构,以解决私营企业尤其是私营中小企业贷款担保难的问题,建立多元化的资本市场融资机制,制定并执行股票市场统一的上市标准,加大私营企业通过股票市场直接融资的力度。
4、对民营经济鼓励性的放开市场准入限制
各级党政机关要毫不动摇的鼓励、支持和引导民营企业投资那些垄断性的行业,开放民营企业准入领域,树立对各种所有制的市场主体予以公平对待的思想理念,凡是国家法律法规没有明令禁止的,都应允许民营企业自主经营;凡是允许外商进入的领域,也应允许民营企业进入,从政策上、制度上赋予非公有制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平等的市场竞争地位,实现公平竞争。在立法上应逐步建立起民营经济与公有制经济平等保护的机制,实行旨在确保民营经济企业与公有制企业公平竞争的国民待遇原则,减少垄断行业和领域。尽快制定保护民营企业业主投资权益的地方性法规、规章,突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公正、廉洁、透明、高效的审批管理运行机制,加大对民营经济企业司法保护力度。成立民营经济企业法律援助中心,为民营企业提供及时、有效的法律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