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大会强调要发言
今天这次会议,是市委、市政府决定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指示重要讲话精神,以更鲜明的导向、更务实的举措,充分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着力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下面,我讲三个方面意见:
一、统一思想认识,进一步坚定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信心决心
长期以来,*市的民营经济蓬勃发展,已经成为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力军和动力源。全市民营经济贡献了57.5%的税收、62.8%的国内生产总值、87.1%的高新技术企业、90%以上的新增就业和87.5%的企业数量。特别是一批民营企业家热心公益事业,主动回报社会,在服务社会中树立了良好形象。可以说,民营经济已经成为*稳增长的重要支撑、促创新的重要主体、惠民生的重要领域、社会公益事业的主力军,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能取得突出成就,民营经济功不可没。国家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是明确的、一贯的,而且是不断深化的,不是增长之需、而是制度之本,不是权宜之计、而是战略之举,不是应对之策、而是改革之路,任何否定、怀疑、动摇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言行都不符合党和国家方针政策。对此,我们要坚定、清醒。*作为老工业基地,一方面要加快推进国有企业转型升级,另一方面,要把民营经济发展摆上重要位置,二者不可偏废。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要坚持国有经济与民营经济“双赢并进”,这是贯彻落实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的具体行动,也是从*实际出发作出的正确决策。各级党委政府要深刻认识民营经济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踏踏实实把民营经济办得更好。所有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完全可以吃下“定心丸”、安心谋发展!
同时也要看到,民营经济在发展中还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市场的冰山、融资的高山、转型的火山等问题还比较突出。从外部环境看,世界经济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加,主要经济体政策调整外溢效应更加明显,必然会给我国经济和市场预期带来诸多不利影响。一些民营出口企业必然会受到影响,那些为出口企业配套或处在产业链上的民营企业也会受到拖累。
从瓶颈制约看,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都出台了不少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但实际工作中有“棚架”,落实效果不够好,民营企业发展环境不够优,融资难融资贵、引才难招工难、税费负担偏重、制度性交易成本较高等问题依然存在。
从转型要求看,我国经济正在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于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经济扩张速度会放缓,但消费结构全面升级,需求结构快速调整,对供给质量和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必然给民营企业带来转型升级压力。特别是在结构调整过程中,行业集中度一般会上升,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会日趋激烈,部分民营企业遇到困难和问题是难免的。
从企业自身看,我市民营企业大多数是劳动密集型、资源依赖型和能源消耗型企业,产业结构不合理,产业链不成熟,处于价值链中低端,特别是一些民营企业经营比较粗放,在融资、环保、安全、信用等方面存在不规范、不稳健甚至不合规合法的问题,在新形势下必然会面临很大压力。目前全市民营企业中,大企业偏少,总量不大,这些困难和问题的成因是多方面的,是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等多重矛盾问题碰头的结果。对此,我们要正视、要清醒。
我们更要看到,民营经济发展正面临着重大机遇。一是发展路径更加清晰。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发展的根本要求,核心是要把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转变。前些年,许多民营企业凭借人口红利、廉价的土地和能源原材料发展起来了。但随着生产要素成本的上升、环境承载力已经达到或接近上限,低成本制造的优势逐步丧失,传统发展方式已经难以为继。只要把握好高质量发展的基本特征和要求,就会少走弯路、加快转型。
二是发展环境更加优化。
随着全面深化改革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力度持续加大,许多影响民营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不断被打破,妨碍市场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不断被清除,民营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越来越得到尊重。中央、省、市都将陆续出台一批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政策红利将不断释放。我市这次出台的几个文件,就提出了不少含金量高的政策措施,要认真抓好落实。三是发展空间更加广阔。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方兴未艾,为民营企业不断催生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提供了难得机遇;人民群众的需要呈现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特点,为民营企业发挥优势提供个性化产品和服务创造了更多机会;生态文明建设不断深化,为民营企业打造新的增长点创造了更好条件;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为民营经济发展打开了更广阔的空间。谁在这些方面认得清、抓得准,就能先人一步、高人一招,就会有新作为。我们讲,县域经济就是民营经济,目前全市县域经济发展短板还比较突出,但反过来讲,发展潜力也很大,这也给民营经济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四是发展支撑更加坚实。
民营企业都是在市场竞争优胜劣汰中存活下来、发展壮大的,其显著特点是对市场环境的适应能力、对市场规律的把握程度在不断提高。过去一穷二白还能杀出一条血路,现在更要有信心。特别是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长期向好的态势没有变,应对困难和风险的底气更足、回旋余地更大;*的比较优势日益凸显,发展潜能逐步释放,为全市民营经济发展提供了重大机遇和良好环境。综合分析,当前民营经济发展既面临更高的要求,也处于大有可为的时代,总体上是机遇大于挑战。对此,我们要正确看待。首先要看到,当前民营企业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是发展中的困难、前进中的问题、成长中的烦恼,是前进中必然会遇到的,也一定能在发展中得到解决。对此,我们要保持信心。
其次要看到,当前面临的问题挑战与有利机遇是相连相通、内在一致的。特别是高质量发展既要跨越非常规的我国经济发展现阶段特有的关口,也要跨越常规性的长期性的关口,不可能一夜之间就实现,风险在所难免,机遇也在眼前。实现从“有没有”到“好不好”,考验的正是企业的产品创新力、需求捕捉力、品牌影响力、核心竞争力。如果善于把握大势、主动转型,就能化挑战为机遇,更好地稳住大的、提升小的、扭转亏的、培育新的,闯出一片新天地。
再者要看到,解决问题既要靠外力,更要靠内力。民营经济要健康发展、茁壮成长,政府的大力支持是必须的,但前提是企业要发挥好主观能动性,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情。广大民营企业要把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使命担当,作为应对风险挑战的关键抓手,在奋力打拼中闯过关口,在练好内功中做大做强做优。我们相信,只要我们发扬“爱拼才会赢”的精神,紧跟时代步伐、顺应发展潮流,甩开膀子放手干,撸起袖子加油干,就一定能开创我市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局面。
二、强化理念引领,进一步把准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方向路径
(一)创新是制胜之道,必须以创新促转型。
创新是企业持续发展之基、市场制胜之道,不创新不行,创新慢了也不行。民营企业要把创新摆到关乎存亡的战略高度,聚焦实业主业,不断增强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加快实现由铺摊子、上项目、扩投资的外延式增长向转动能、调结构、提质量的内涵式发展转型。要加快产品创新。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条件下,产品生命周期越来越短、升级换代速度越来越快,“一招鲜、吃遍天”的老路子已经走不通了。民营企业要按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持续不断地进行产品创新,以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为主抓手推出新的拳头产品,以技术、智能、绿色“三大改造”为突破口推进产品升级换代,以专、精、特为着力点树立形象、打造品牌,不断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努力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人新我特,向产品创新要市场、要效益。龙鼎铝业专注于铝精深加工,通过系列标准化认证,推动“龙鼎牌铝箔”成为河南省名牌产品,成功打开多个领域的海外市场。兰迪玻璃围绕玻璃钢化技术和设备研发,连续攻克多项核心关键技术并实现成果产业化,形成一系列绿色化、智能化、高附加值的产品,主导产品占全球市场份额的15%、保持市场领先地位。这些都是产品创新的成功例子。要引导企业加大产品创新和品牌创建力度,努力改变传统产业多新兴产业少、低端产业多高端产业少、资源型产业多高附加值产业少、劳动密集型产业多资本科技密集型产业少的状况,不断增强产品对市场需求的适应性、灵活性。
要加快技术创新。民营企业要把技术创新牢牢抓在手上,发挥自身优势,加大研发投入,积极招才引智,有针对性地开展技术创新,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努力拥有更多自主知识产权,形成核心竞争力。普莱柯年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比重达11.7%,先后建立3个国家级研发平台,引进以世界动物卫生组织蓝耳病研究首席科学家田克恭为代表的200多名科研人员,拥有国家发明专利授权80余项,在国内兽用药品技术创新领域保持领先地位。建龙微纳长期专注于分子筛产业研发、生产,牵头组建了“河南省吸附材料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成为国家该行业标准制定成员单位。盛铁耐火依托中钢耐研院、河科大等科研力量,围绕环保树脂泡泥领域,深入开展院企校企合作,迅速形成创新能力,成长为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他们的做法,值得学习借鉴。政府及有关部门要着力推动重点民营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引导民营企业加大技术创新力度,支持民营企业引进人才、搭建创新平台、开展产学研合作、承担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在科技创新上争当领跑者。
要加快商业模式创新。当前,企业之间的竞争,不单单是产品之间的竞争,更重要的是模式之间的竞争。*容威商贸从家电卖场做起,十年前就进入电商领域,如今正在和阿里巴巴的菜鸟网络科技合作建设电子商务物流园,成为全省电子商务领域的领军型企业。这说明,一种模式往往可以颠覆一个产业,一种模式往往也可以成就一个企业。民营企业要把模式创新作为转型发展的重要抓手,运用互联网思维审视企业供应链、产业链、价值链,加快植入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推进资源整合、流程再造、产业融合,不断催生新业态新模式,培育新的增长点。
(二)改革是必由之路,必须以改革激活力。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民营企业实现基业长青的必然选择。许多民营企业在管理上采用家族制、合伙制,这在企业初创时期或规模不大时具有一定的优势,但随着生产的发展,这种机制已无法满足企业应对市场竞争、扩大产能规模、降低经营风险的需要。民营企业要积极推进多元产权制度改革、现代法人治理机制改革、经营管理制度改革,建立完善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治理规范、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实现产权结构向股份化转变、企业决策向民主化转变、企业班子向职业化转变、融资渠道向多元化转变、员工管理向人性化转变,真正以制度创新激发持久发展的活力,打造更多的知名企业和百年老店。要完善企业法人产权。这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和基础。民营企业要通过清产核资、界定产权、优化资产结构、企业产权与企业家个人或家族财产分离等方式,形成边界清晰的法人财产权;通过兼并重组、产权转让、投资控股、合资合作等方式,实现企业产权多元化;通过企业内部产权的合理再分配和增加职业经理人及技术骨干、员工的持股比重等方式,促进企业产权结构优化。
要加强企业经营管理。这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要求。民营企业要积极采用现代管理办法和技术,优化企业业务流程和组织结构,完善内部风险管理和精细化管理,全面加强质量、品牌、安全、环保、财务、营销等管理;要加快推进薪酬制度改革,建立健全内部激励约束机制,大力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要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实现由“家族文化”向先进“企业文化”提升。*企业上市工作欠账多、步伐慢,效果不明显。要积极推进具备条件的民营企业加快上市步伐,论证一批、培育一批,推出一批、巩固一批,既帮助企业打开融资大门,更倒逼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现经营管理理念和模式的变革。
要建立健全组织制度。这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关键。民营企业要按照《公司法》制定规范的公司章程,组建或完善公司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优化法人治理结构,在议事程序、决策程序、财务规则等方面规范运作,强化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形成相互制衡的决策、执行、监督体系,实现权、责、利的协调统一。
(三)开放是关键一招,必须以开放创优势。
大到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小到一家企业、一家商铺,只有坚持开放合作才能获得更多发展机遇和发展空间,自我封闭只会失去世界,最终也会失去自己。民营经济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抓住*作为“一带一路”主要节点城市、自创区自贸区“两区同建”等机遇,把“引进来”与“走出去”更好地结合起来,开放合作、内外联动,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不断厚植发展优势。一方面,要加大开放招商力度。开放招商是引资引技引智、推动我市民营经济跨越发展的强大动力。要提升招商引资的技术溢出效应、产业升级效应,既注重招大引强,也要抓好那些看似投资不大但推动企业延链补链强链的项目,让更多优秀企业竞相发展。我们实施的“河洛英才计划”“河洛工匠计划”,举办的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先进制造行业总决赛、直通硅谷创新创业大赛等,都是民营企业引技引智的好平台,要切实用活用好。
另一方面,要加快企业“走出去”步伐。民营企业要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在自贸区、中亚班列等通道平台上找到积极作为的空间,进入更多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在全球化浪潮中实现由鱼化龙的嬗变。
(四)绿色是底线要求,必须以绿色求持续。
民营经济走绿色发展之路,既是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社会责任,也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着力推进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引导和推动生态驱动型、生态友好型产业发展,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要坚持绿色生产。环保达标是企业的法定义务,是任何时候都不能突破的底线。民营企业要严格落实能耗、水耗、碳排放、清洁生产等方面的标准,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对污染处理和监测设施,要投入到位、配备到位、使用到位,决不能“缺斤少两”,也不能当摆设。对历史遗留的环境问题,要积极稳妥予以解决。
要发展绿色产业。绿色产业是新的经济增长点,发展空间非常广阔。民营企业要积极进军绿色产业,实现从“绿色制造”向“制造绿色”转变。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完善对绿色产业发展的支持政策,推动民营企业在做大做强绿色产业中更有作为。
要深化绿色改造。实施绿色改造,就是要围绕提升资源能源利用效率和清洁生产水平,加强节能环保技术、工艺、装备的推广应用,推进循环经济和综合利用,强化产品全生产周期的绿色管理。在这个问题上,不能只算眼前账,要算长远账、综合账。有关部门要用好环境执法和政策扶持这“两手”,引导和倒逼企业实施绿色改造,帮助企业降低改造成本,不能让改造企业“吃亏”。
三、突出环境创优,进一步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一要着力构建新型政商关系。“亲”“清”二字,切中了当前政商关系的要害,指明了新形势下领导干部和民营企业家的相处之道,要真正内化于心、外践于行,不能成为挂在嘴边的口号。
要正确认识政商关系。在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深化的背景下,客观上讲,领导干部与企业家搞利益输送、权钱交易的少了,但却存在“清”而不“亲”、“清”而不为的问题。有的干部与民营企业打交道怕招闲话、惹麻烦、沾是非,为了避嫌,对民营经济不理、不问、不管,以“甩手掌柜”“软拒绝”等方式,将企业的一些正常诉求拒之门外。领导干部同民营企业家打交道要守住底线、把好分寸,并不意味着领导干部可以对民营企业家的正当要求置若罔闻,对他们的合法权益不予保护,而是要把支持民营企业发展作为一项重要职责和任务,花更多时间和精力关心民营企业发展,积极主动为民营企业服务。各级领导干部要在守住底线的前提下,与企业家真心实意地打交道,做到交而有“法”、交而有“方”、交而有“界”,以“亲”来密切政商关系,用“清”来规范政商关系,既不勾肩搭背,也不“背对着背”。
要坚守政商关系的底线。领导干部为企业服务是应尽的职责,企业家向领导干部反映问题是正当的权利,二者在工作上会产生“交集”,但在“交集”过程中应各行其道,决不允许有“交换”“交易”。要制定政商交往“正面清单”和“负面清单”,对哪些要做应做必须做、哪些绝对不能做进行严格界定,把底线红线划清晰,把行为准则制定好,使“亲”有尺度、“清”有规范。各级领导干部要举一反三,不仅在服务民营企业上,更要在各项工作中把“亲”“清”二字当作一把勤政为民的标尺,当作一条清正廉洁的规矩,把握好“工作联系等距离、服务企业零距离、私人交往远距离”的分寸,也就是无论对民营企业还是国有企业、外资企业,都一视同仁;只要企业有困难,就要积极主动去解决;坦坦荡荡地与企业家结对子、面对面,做到不越法、不逾纪、不谋私,真正把“亲”体现在行动上、把“清”融入到骨子里。民营企业家要把“亲”“清”二字当作与领导干部交往的座右铭,当作企业守法经营的大原则,既积极主动同各级党委、政府多沟通多交流,讲真话、说实情、建诤言,满腔热情支持家乡发展,又洁身自好、不越雷池,崇尚市场规则,不搞攀附搞发展、不靠关系靠实力,遵纪守法办企业、光明正大搞经营,在合法合规中提高企业竞争力。
要完善政商互动机制。结合深化地企合作,建立领导干部联系民营企业制度,引导各级领导干部经常深入民营企业了解情况,主动回应企业诉求,全力支持企业改革创新发展。对企业反映的问题,各级领导干部不能老想着“这不行、那不行”,而要依法依规研究“怎么能行、应该怎么办”;有关部门要多指导不干扰、多服务不设卡、多支持不指责、多协调不扯皮。在企业发展顺风顺水时,要做好服务保障,当好“店小二”;当企业遇到困难时,要提供全天候帮扶,当好“急郎中”。有关部门和领导干部要既有“店小二”的身段,又有“急郎中”的本事,倾心倾情倾力为企业服务。
二要着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营商环境既是竞争力,又是生产力,营商环境的改善提升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近年来,*在优化营商环境上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先进地区相比、离企业期盼要求还有不小差距。比如,“准入不准营”“办照容易办证难”问题尚未得到有效解决,办事难、办事繁、环节多、链条长等问题仍在发生,这些都是企业面临的堵点、痛点和难点。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有效解决,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就是一句空话。当前,各地都把大力改善营商环境作为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最有效的举措。
实践证明,哪里的营商环境好,企业、资金、人才就往那里集聚。营商环境决定着企业的成长性、活跃度和竞争力。我们要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加快发展的命门之穴来抓,作为提升开放水平的重要基础来抓,作为维护企业权益的具体内容来抓,作为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工作来抓,不断推动民营企业走向更加广阔的舞台。市委十一届七次全会提出了“五个着力”,关键是要聚焦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续破障碍、去烦苛、降税负、优服务,努力让政府服务“实”起来、企业家地位“高”起来、民营经济“活”起来。当前,要重点抓好五件事:
一是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
要对民营经济和国有经济一视同仁,对大中小企业平等对待,坚决清理违反市场规则的制度行为,全面实施公平竞争审查、市场准入负面清单等制度,按照“非禁即入”的原则,负面清单以外的行业、领域、业务等,各类市场主体都可以依法平等进入,打破各种各样的“卷帘门”“玻璃门”“旋转门”,让企业既能进得了市场的“大门”、也能入得了行业的“小门”。对民间资本进入包括教育、卫生、养老、市政等所有可实行市场化运作的领域,以及民间资本公平参与PPP项目、民营企业参与国企改革等,都要给予鼓励和支持。二是进一步降低税费负担。
认真落实国家各项减税降费政策,在防范逃避税的同时,坚决杜绝“征收过头税”、“提前征收税款”现象;进一步清理规范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经营服务性收费和相关行业协会商会收费等各类涉企收费,规范中间环节、中介组织行为,深化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改革,坚决纠正变相审批及违规收费问题;实打实降低企业用电、用气、物流等方面成本,真正减轻企业负担。三是进一步优化审批服务。
有人讲,“一枚公章难倒英雄汉”。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多站在企业的角度好好想一想,在行政审批上是否还存在审批事项繁多、审批程序繁琐,甚至抬高门槛、互为前置的现象?在企业抱怨审批效率不高时,是否依然不管不顾按部就班走流程?对外地的一些好做法,有没有及时复制推广、学习借鉴,让企业第一时间享受到政府的优质高效服务?我们正在推进的“多证合一”“证照分离”改革、“一网通办”前提下的“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改革等,要持续深化、务求实效。广东最近提出要推进开办企业便利化、调整审批便利化,改革力度之大、政策含金量之高,值得学习借鉴四是进一步保护合法权益。
依法保护民营企业家的人身权、财产权、创新权益和正常经营活动,严厉打击侵害民营企业合法权益的各种违法犯罪行为。特别是要严厉打击村霸、行霸、市霸等扰乱市场秩序、破坏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行为;依法保护企业知识产权,严厉打击侵犯知识产权以及损害民营企业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的违法行为;坚持文明执法,增强行政执法工作的法治化、规范化、透明化,严防执法扰企;坚持以发展眼光客观看待和依法妥善处置改革开放以来民营企业经营不规范问题,按照罪刑法定、疑罪从无的原则处理;对民营企业和人员的一般违法行为,慎用查封、扣押、冻结等措施,需要依法采取强制措施的,要严格区分违法所得和合法财产、个人财产和企业法人财产、涉案人员个人财产和家庭成员财产,依法维护涉案企业和人员的合法权益。各级政府要认真履行与企业签订的合法协议或合同,不得以政府换届、相关责任人更替等理由拒绝执行,不得出现“新官不理旧账”等情况。对民营企业投诉举报的“乱执法、随意执法”问题,必须及时查处,做到有错必究,对有关责任人员依法问责。五是进一步强化要素保障。
对民营企业反映突出的融资、人才、土地、能源等问题,要在充分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的前提下,加强政策引导,加大扶持力度。比如,在融资保障上,要加快推进“引金入洛”,深入开展银企对接活动,探索建立中小微企业信用信息和融资对接平台,让金融机构敢贷、能贷、愿贷,不能笼而统之、大水漫灌,更好地缓解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针对企业融资存在的结构性矛盾、流动性融资难等问题,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针对性地提供金融服务。金融机构要强化“银企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加大对民营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适当提高中长期贷款比例,开展无还本续贷业务和供应链融资,清理不必要的“通道”和“过桥”环节;对市场前景好、暂时有困难的企业要不断贷、不抽贷、不压贷,避免给企业造成致命打击。在人才保障上,要将民营企业人才工作纳入我市人才工作总体规划,加大对民营企业引进人才的政策、资金支持力度,通过发展职业教育、加强技能培训等培养民营企业急需的专业技能型人才。三要着力释放更多政策红利。近年来,中央、省、市都出台了不少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政策,收到了一定效果。但从调研了解到的情况看,政策落实还存在信息不对称、政策不配套、措施不精准等问题,一些政策还没有落到实处、效果还不明显。政策制定要更“接地气”,政策落实要真正打通“最后一公里”,着力解决政策文件看着好看、念着上口,但用起来比较难的问题,使企业拥有更多政策获得感。
要抓好政策的细化完善。全面梳理国家、省、市近年来出台的各项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针对企业发展的现实需求,多加油门、少踩刹车,保持政策连续性,进一步搞好政策的细化量化、完善配套。在制定政策过程中,要充分听取民营企业和相关方面的意见,增强政策的针对性、可操作性和含金量。要增强政策供给的协同性,既加强市里政策与中央、省里政策的配套衔接,也做好我市各部门之间的政策协同,切实把政策的最大效用发挥出来。比如,发改部门推出产业政策,财政、税收等部门配套政策一定要及时跟进,使政策更好用、更管用。
要抓好政策的贯彻执行。建立健全政策落实长效机制,加强对各地各部门落实政策情况的督导、检查,提高政策执行力,切实解决政策“空转”现象,把政策“温暖”和惠企“礼包”更好地传递到企业。要改进工作方法,从实际出发,避免形*主义,防止在执行过程中背离政策初衷、产生负面影响。比如,既要落实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政策,又不能简单地对民营企业惜贷、压贷、抽贷、断贷。
要抓好政策的宣传解读。对所有政策,都要让企业找得到、看得懂、用得上。下一步,在政策宣传上,要抓好两件事:一是由市委统战部、市工信委、市工商联联合将涉及民营企业的政策编辑成宣传册,加大宣传力度;二是通过政府门户网站等形式,建立网上发布平台,及时发布相关政策。
四要着力加强企业党建工作。哪里有党组织,哪里就有战斗力和凝聚力;哪里党建工作抓得实抓得深,哪里就有纯洁生态和蓬勃朝气,这个道理对民营企业同样适用。加强民营企业党建工作,既是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现实路径,也是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证。
对各级党委而言,要把抓好民营企业党的建设作为应尽之责、分内之事,推动组织、统战、工商联等部门发挥各自优势,对不同规模、不同类型企业进行分类指导,增强企业党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以党建工作凝聚人心、以党员带动激励人心、以党的关怀温暖人心。要结合实施“河洛党建计划”,着力推进民营企业党的组织设置和活动方式创新,做到民营经济发展到哪里,党的组织就建立在哪里,党的工作就开展到哪里,使条件成熟的民营企业做到应建尽建,努力消除“空白点”。
对民营企业党组织而言,要贯彻党的方针政策,引导和监督企业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领导工会、共青团等群团组织,团结凝聚职工群众,维护各方的合法权益,促进企业健康发展。对企业改革发展中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企业党组织要发挥优势,强化政治引领,提升服务功能,在融入生产经营中增强企业党建工作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影响力。特别是要把“服务发展、服务党员、服务员工、服务社会”作为民营企业党建工作的基本内容,发挥好政府与企业之间的桥梁作用、企业与员工之间的纽带作用、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大张实业充分发挥党组织的组织优势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支部是“一面旗”,书记是“一盏灯”,党员是“一团火”,有力推动了企业诚信经营、健康发展。
对民营企业而言,党建工作做实了就是生产力,做好了就是竞争力,做细了就是凝聚力。要牢固树立“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理念,支持企业党的建设,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群众工作优势转化为企业的创新优势、发展优势、竞争优势,实现党建工作与企业发展同频共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