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浙江省绿化先进命名表彰核查办法(试行)
浙江省绿化先进命名表彰核查办法(试行)
根据《浙江省绿化先进命名表彰实施办法(试行)》(浙绿委„2007‟1号)的规定,现对“省绿化模范城市”、“省绿化模范县”、“省绿化模范单位”的申报创建工作,制定以下核查办法。
一、核查标准
根据省绿化先进命名表彰的各项评选条件,按照《浙江省绿化先进命名表彰核查评分标准》(见附件1),对“省绿化模范城市”、“省绿化模范县”、“省绿化模范单位”的核查实行量化考核,综合评分。各项评分项目满分为100分,其中绩效核查70分,现场核查30分。
二、核查范围
凡申报“省绿化模范城市”、“省绿化模范县”、“省绿化模范单位”的,均要进行核查。其中“省绿化模范城市”、“省绿化模范县”由省绿委办组织专家组进行核查;“省绿化模范单位”由各市绿委办组织核查。
三、核查程序
(一)自检
各申报市、县、单位要根据实施办法的要求,对照《浙江省绿化先进命名表彰核查评分标准》进行全面自查和自我测评打分,各项综合得分在90分以上的可以申请核查。
(二)核查
1、绩效核查。听取被核查单位的绿化工作汇报和有关
情况介绍;观看绿化成就和风貌的影像资料;查看绿化组织
机构建设、绿化目标责任制落实情况以及有关绿化的制度、档案;核对绿化有关数据。
2、现场核查。随机抽取一定的样本,对绿化规划实施、养护管理、资源保护、林种树种结构、景观效果等方面进行
现场综合考察。其中:
(1)对申报“省绿化模范城市”的,抽查不少于总数
25%以上的区或不少于总数15%的乡镇(街道)。以有资质的绿
化(林业)调查规划设计单位调查或绿化基层单位统计的各
项数据为基础,对抽中的区和乡镇,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对1-2个义务植树基地、领导绿化示范点、公园、机关、学
校、医院、工业企业、居住小区、道路、河渠、村庄、集镇、林地等绿化及其古树名木保护情况进行核查。
(2)对申报“省绿化模范县”的,抽查不少于总数15%的乡镇(街道)。以有资质的绿化(林业)调查规划设计单位
调查或绿化基层单位统计的各项数据为基础,对抽中的乡镇,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对1-2个义务植树基地、领导绿化示
范点、单位、村庄、农田林网、道路、河渠和林地等绿化及
其古树名木保护情况进行核查。
(3)对申报“省绿化模范单位”的,以单位绿化规划
和绿化档案为基础,对绿化建设和养护管理进行核查。有特
殊造林绿化任务的单位,随机抽取1-3个绿化点,进行绿化
核查。
3、评定打分。核查组按照《核查评分标准》,逐项逐条进行评分,并经加权平均后得出被核查单位的实际得分。同时,核查组写出综合评价意见,将核查得分和综合意见向被核查单位反馈。
四、申报材料
(一)文字材料。包括申报文件、申报表、自查评分表、工作报告和绿化规章制度、政策措施等。
(二)统计资料。包括有关绿化指标体系的统计数据(见附件3)及其证明材料。
(三)图片资料。包括规划图、成果图、照片、历年获奖证书等。
上述材料中,申报文件、申报表、自查评分表、工作报告应装订成册后上报。其中:申报“省绿化模范城市”、“省绿化模范县”一式三份,并附展示绿化成就和风貌的影像资料一份经市绿委审核后上报省绿委办;申报“省绿化模范单位”一式三份报各地、各部门绿委办;各地、各部门绿委办将“省绿化模范单位”、“省绿化奖章”推荐材料一式三份报省绿委办(有关申报表式见附件2)。其余材料留存各地、各部门,备核查时用。
附件1:浙江省绿化先进命名表彰核查评分标准 附件2:浙江省绿化先进命名表彰相关申报表
附件3:浙江省绿化模范城市、省绿化模范县绿化情况统计表
第二篇:浙江省卫生镇(乡)考核命名和监督管理办法(试行)
浙江省卫生镇(乡)考核命名和监督管理办法(试行)
一、申报条件
申报镇(乡)必须达到以下条件方可申报省级卫生镇(乡)。
(一)取得市级卫生镇(乡)称号满一年以上。(二)50%以上的村(社区)生活垃圾实行户集、村收、镇(乡)转运,无害化处理率达到70%。
(三)通过上级爱卫会“灭鼠先进镇(乡)”的考核。(四)近两年内无甲、乙类传染病暴发疫情。
(五)近两年内无重大食物中毒事故、无饮水污染事故、无职业危害事故。
(六)近三年内无重大环境污染事故或重大生态破坏事故。(七)全镇(乡)自来水普及率≥90%,卫生厕所普及率≥85%,无害化卫生厕所的普及率≥60%。
(八)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平均参合率≥90%,参合农民健康体检率≥80%,农民健康档案建档率≥80%。
二、申报程序
申报采取自下而上逐级推荐、逐级考核的办法进行。
创建镇(乡)应按照《浙江省卫生镇(乡)标准》积极开展工作,自查合格后向上一级爱卫会提出书面申请。
三、考核命名
各市爱卫会负责组织对申报镇(乡)进行调研、考核。考核合格者向省爱卫会推荐,推荐截止时间为每年8月底,推荐材料包括市级考核鉴定意见、申报镇(乡)创建工作计划、方案、总结汇报材料等。省爱卫办通过资料审核,组织专家组或委托市组织专家组进行考核。
对通过考核的镇(乡),省爱卫会将公示两周,无重大分歧意见,将于每年年底前予以命名。
四、日常管理
省级卫生镇(乡)应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并在镇(乡)醒
目位臵设臵“省级卫生镇(乡)”标识,接受社会监督。各市、县(市、区)爱卫会办公室应加强对辖区内省级卫生镇(乡)的日常管理,要求各市、县(市、区)每年对省级卫生镇(乡)至少督查一次,并于每年11月底以市为单位向省爱卫办上报书面督查报告。
省级卫生镇(乡)满4年复查1次,要求以市为单位在每年12月底前上报第二年需要复查确认的省级卫生镇(乡)名单。省爱卫办将组织专家组对申请复查的省级卫生镇(乡)进行考核,符合标准要求的镇(乡)予以重新确认,达不到标准的镇(乡)将给予警告,限期整改,再次考核仍不符合标准的,撤销其荣誉称号。超过4年未申请复查的,将撤消其荣誉称号。
浙江省卫生镇(乡)标准(试行)
一、爱国卫生组织管理
1.爱卫会及其办事机构组织健全,镇(乡)政府重视爱国卫生工作,主要领导担任爱卫会主任,各有关单位分工明确,责任落实。
2.爱国卫生工作纳入镇(乡)发展规划,经费列入财政预算。爱国卫生工作有计划、有部署有总结,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爱国卫生活动,定期开展检查评比,资料档案齐全。
3.卫生镇(乡)创建工作有计划、有方案,建立长效管理机制,以镇带村,整体发展。
二、健康教育
1.健康教育网络健全,医院、学校、企业、村(社区)有健康教育专(兼)职人员,按照《亿万农民健康教育促进行动
规划》,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动。
2.中、小学健康教育开课率达到100%,做到学生健康知识知晓率≥90%,健康行为形成率≥80%。
3.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主要街道、广场等公共场所有固定的健康教育宣传栏,宣传内容每年至少更换4次。
4.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积极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健康教育资料进村(社区)入户。
5.按照《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行为》测试,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80%,健康行为形成率≥70%。
6.开展控烟工作,公共场所设有禁烟标志,无烟草广告。
三、环境卫生
1.镇(乡)有建设规划,镇容整洁有序,无乱搭乱建、乱贴乱画、乱摆摊点现象。镇区道路平整清洁,无坑洼积水,下水道通畅。门前三包责任制落实。
2.清扫保洁队伍健全、责任落实,主要街道不低于12小时保洁。垃圾日产日清,密闭储存运输,清运率达到100%。
3.50%以上的村(社区)生活垃圾实行户集、村收、镇(乡)转运,无害化处理率达到70%。
4.垃圾中转站、垃圾箱设臵合理,数量足够,设施密闭;四周清洁、无暴露垃圾及蝇蛆。
5.镇区公厕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布局合理,清洁卫生、无蝇,全部为水冲式。无露天粪缸和简易棚厕。每个行政村至少建有一座卫生公厕。
6.建筑工地管理符合《建筑工地现场环境与卫生标准》要求,建筑物料堆放整齐,围栏作业,不占道施工,不影响道路通畅和环境卫生。
7.镇区内禁止放养家禽家畜,饲养宠物符合有关规定,不得影响镇容环境卫生和周围居民正常生活。
8.镇区绿化覆盖率达20%以上,人均绿地面积达5平方米以上,行道树无缺棵死株,路灯亮灯率≥95%。
9.集贸市场管理规范,卫生制度落实。商品划行归市,摊
位摆放整齐;有专职保洁人员,垃圾日产日清;给排水设施完善,有符合卫生要求的公厕和垃圾房;严禁无证、占道经营。
10.镇区河道、湖泊等水体清洁,水面无漂浮垃圾。岸坡整洁,无乱搭乱建,无垃圾杂物。
四、环境保护
1.认真贯彻国家环境保护的有关法规,建立相应的工作制度,近三年内未发生重大环境污染事故或重大生态破坏事故。2.镇区空气质量,烟尘、噪声控制符合国家有关标准。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95%。工业废水达标排放。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70%。镇区空气、地表水、噪声环境质量达到功能区要求。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95%。重点工业污染源达标排放。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70%。危险废物处臵率≥95%。
3.医疗废物收集、运送、贮存、处臵和医源性污水的处理排放符合国家的法规规定。落实医疗废物管理责任制,医疗废物集中处臵率达到98%及以上,当年无因医疗废物导致传染病传播和环境污染事件。
五、病媒生物防制
1.坚持以环境治理为主的综合防制方针,防制人员、经费落实,防制措施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规范要求,防鼠防蝇设施完善,孳生地得到有效治理。
2.在化学防制中,注重科学合理用药,不使用违禁药物。3.通过综合防制, 鼠、蚊、蝇、蟑螂等病媒生物得到有效控制,鼠密度达标,蚊、蝇、蟑螂密度至少有一项达到国家标准,另两项不超过标准的三倍。四害监测方法正确,数据可靠。
4.全镇开展常年病媒生物防制工作。每年至少组织一次群众性的集中灭鼠活动。
六、食品与公共场所卫生
1.认真贯彻国家卫生法律法规,镇区内各类公共场所和食品生产、加工、经营单位,环境整洁,卫生制度健全,卫生许可证、健康证齐全有效。
2.各类饮食店、食堂、食品加工摊点餐具消毒措施落实,操作规范。制售食品过程符合卫生要求,生熟食品分开存放。
定型包装食品符合规定,无变质、腐败和不符合卫生要求的食品及原料。防尘、防蝇、防鼠及上下水设施齐全。
3.旅馆、美容美发厅、歌舞厅、公共浴室、网吧等场所环境整洁,公共用品的清洗、消毒措施落实,通风采光良好,垃圾箱和卫生公厕配备合理。旅店、宾馆放臵安全套和艾滋病防治宣传资料。
4.集中式供水出厂水、管网末梢水和二次供水的水质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二次供水水箱定期清洗消毒。
5.近两年未发生重大食物中毒事故、食品与饮水污染事故。
七、传染病防治
1.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有规划、有制度、有措施,有关资料齐全。医疗机构实行传染病网络直报,漏报率控制在2%以下。
2.近两年无甲、乙类传染病暴发疫情,无医院内感染引起的传染病暴发疫情和死亡事故。
3.医疗机构门诊日志健全,按要求做好预检分诊工作,开设肠道门诊和发热呼吸道门诊。
4.免疫规划工作落实,儿童免疫规划疫苗全程接种率≥95%;免疫接种规范,安全注射率100%。免疫规划实施信息化管理。接种门诊达到规范化要求。托幼机构、学校按照《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规定开展入托、入学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
5.按照《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做好学校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
八、社区单位卫生
1.爱国卫生网络健全,有专人负责卫生管理工作,有健全的卫生管理制度,定期开展检查评比活动。
2.环境整洁,绿化、美化,车辆摆放整齐,楼道、院落内不堆放杂物,无违章搭建,无乱涂乱画,乱拉乱挂。
3.环卫设施完善,垃圾收集和公共厕所管理符合卫生要求,无乱排乱倒现象。
4.单位食堂管理符合食品卫生有关规定。职业卫生符合国家规定要求,对劳动者开展职业健康监护工作。学校卫生工作符合国家有关法规规定。
5.单位卫生工作纳入社区统一管理。积极开展健康教育和除四害活动。
九、镇辖村卫生 1.村委会有专人分管卫生工作,卫生制度健全,措施落实,开展卫生检查评比。
2.村有固定的健康教育宣传栏,宣传内容至少每季更换一次。按照《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测试,村民健康知识知晓率≥70%。
3.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平均参合率≥90%,参合农民健康体检率≥80%,农民健康档案建档率≥80%。
4.自来水普及率≥90%。农户卫生厕所普及率≥85%,无害化卫生厕所的普及率≥60%。每个行政村至少建立一个无害化卫生公厕。
5.村庄道路硬化、平整、清洁,村容整洁,村内垃圾密闭存放,及时清运,垃圾实行无害化处理。
6.积极开展创建卫生户活动,村民卫生习惯良好。农户居室内外整洁,柴草、杂物堆放整齐,家禽牲畜实行圈养。
7.30%的村建成市级卫生村。
十、群众满意度
群众对卫生状况满意率≥90%。
第三篇:浙江省森林城市(城镇)申报命名办法
附件1:
浙江省森林城市(城镇)申报命名办法
为进一步规范浙江省森林城市(城镇)的申报和命名,深入开展创建活动,大力建设城市森林,加快推进森林浙江和生态文明建设,特制定本办法。
第一条 浙江省森林城市(城镇)申报命名活动由浙江省关注森林组织委员会(省委宣传部、省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省政协人资环委、省绿化委员会、省广播电影电视局、浙江日报社、省教育厅、共青团浙江省委、省林业厅)组织,省关注森林执行委员会承办。
第二条 浙江省森林城市(城镇)申报工作每年开展一次,设区市、县(市、区)可申报森林城市,建制镇(乡、街道)可申报森林城镇(已申报创建森林城市的建成区镇、乡、街道除外)。
第三条 浙江省森林城市(城镇)是指以森林和树木为主体、城乡绿化协调发展、稳定健康的城市(城镇)森林生态系统,各项建设指标达到要求,并经浙江省关注森林组织委员会命名授牌的城市(城镇)。森林城市的建设区域主要是城市规划区涉及的范围,森林城镇的建设区域为建制镇(乡、街道)的行政区域。
第四条 申报浙江省森林城市(城镇)应当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3—
(一)必备指标达到要求,自查测评得分在90分以上(见附件2);
(二)森林城市(城镇)建设规划必须在编制完成、通过评审的基础上,已组织实施一年以上;
(三)通过创建森林城市(城镇),绿化空间挖掘充分,绿化质量提升明显,森林环境变化巨大,城镇居民感受深切。
第五条 各申报单位在全面自查基础上,达到申报条件的,由当地人民政府于每年4月30日前向省关注森林执行委员会行文申报。申报材料包括:申报文件、申报表、工作报告、自查报告(含自查评分表)。
第六条 省关注森林执行委员会于每年5-7月组织专家预检。预检重点:
(一)规划编制并组织实施情况;
(二)创建工作领导小组运行情况;
(三)各部门、乡镇(街道)创建任务分解和政府考核情况;
(四)现场察看近年绿化成效;
(五)创建氛围和公众参与程度。
第七条 省关注森林组委会于每年年底前组织省森林城市验收,省关注森林执委会组织省森林城镇抽验。主要采取察看现场、听取汇报、观看录像等方式进行。验收时应提交下列材料:
(一)文字材料。包括申报文件、申报表、自查评分表及说明、工作报告和有关规章制度、政策措施等。
—4—
(二)统计资料。包括有关森林城市(城镇)评价量化指标体系的统计数据及其证明材料。
(三)图像资料。包括图片、照片、录像等。录像资料播放时间不超过15分钟为宜。
以上材料应装订成册,上报一份到省关注森林执委会。第八条 通过验收的,由省关注森林组织委员会授予“浙江省森林城市”、“浙江省森林城镇”荣誉称号。
第九条 申报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应先取得“浙江省森林城市”称号。
第十条 本办法自2012年1月1日起实施,原《关于修订印发浙江省森林城市(城镇)申报命名办法、主要评价标准和核查办法的通知》(浙森执„2009‟5号)同时废止。
—5—
第四篇:浙江省幼儿园申办审批办法(试行)
为了加强对幼儿园的申办审批管理,促进我省学前教育事业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幼儿园管理条例》和《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单位)关于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3]13号)等文件精神,经研究,决定在全省实行统一的幼儿园申办审批制度。具体办法如下:
一、凡在我省范围内举办各类幼儿园均应进行申办和审批。
二、审批机关为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
三、举办幼儿园,应具备以下条件:
1.单位举办的,举办单位必须具有法人资格;个人举办者必须是享有政治权利、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2.中外合作办园,华侨或港、澳、台同胞与内地合作办园,必须符合国家有关规定。3.有稳定、可靠、合法的经费来源。
4.具备幼儿园设置的基本条件(见《浙江省幼儿园准办标准》中的相关条款)。
5.机构名称应当符合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不得冠以“全国”、“中国”、“中华”、“国际”等字样,不得使用易产生误导的词汇。已办幼儿园的园名中如有此类字样,在重新审核时应予以更正。幼儿园对外用名必须与教育行政部门审批同意的名称一致。
四、申请筹办幼儿园,申办者应当向所在县(市、区)教育局提交下列材料: 1.办园申请报告(原件),举办者的签字、印签,以及所在乡镇(街道)政府签署意见、盖章。其中申请报告的内容应当包括:举办者、幼儿园名称与地址、培养目标、办园规模、办园形式、办园条件、内部管理体制、经费筹措与管理使用等。2.举办者的资质证明(交复印件,验原件)。
举办者是个人的,须提供身份证及简历,注明现地址、联系方式,户口所在地(居住地)派出所出具的无犯罪记录证明(原件);举办者是法人单位的,需提供单位营业执照(或单位法人证书)、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及法定代表人简历等(交复印件,验原件)。3.经费来源、资金数额的有效证明文件(原件)。
由银行出具的举办者存款证明,各县(市、区)可根据申办幼儿园的规模和园舍产权状况自行确定本地区的资金数额标准。举办者为两个及以上单位和个人的,需提供各自的出资数额、出资比例证明。
4.园产来源证明材料(交复印件,验原件)。
属自建园舍的需载明产权;属租房办园的须提供租赁合同意向书(原件);属捐赠性质的园产须提交捐赠协议,载明捐赠人的姓名、所捐资产数额、用途和管理方法及相关证明文件(原件)。
5.合作办园的须提供合作办园意向书(原件)。
其中要有统一的办园思想、办园目标,明确各方权利和义务。
五、申请正式设立幼儿园时,申办者应当向所在县(市、区)教育局提交下列材料: 1.筹设批复意见书(复印件)。2.筹设情况报告(原件),由所在乡镇(街道)政府签署意见并盖章。3.符合法规的拟办幼儿园的章程。
内容应包括:幼儿园名称、地址、办园宗旨、规模、形式等;幼儿园资产的数额、来源、性质等;理事会、董事会或者其他形式决策机构的产生方法、人员构成、任期、议事规则等;幼儿园的法定代表人;出资人是否要求取得合理回报;幼儿园自行终止的事由;章程修改程序等事项。民办幼儿园需首届董事会全体成员签名。
4.拟任园长或主要行政负责人、拟聘教师以及其他工作人员的身份证、专业资格证、健康证明、工资待遇材料、聘任合同等复印件(验原件)。5.拟办幼儿园的资产及经费来源的证明材料(原件)。6.提供“四证”:
1)房产证或租赁合同(验原件、交复印件)2)建筑质量检测合格证(原件)
3)消防验收合格意见书(验原件、交复印件)
4)食堂卫生许可证和卫生保健合格意见(验原件、交复印件)7.合作办园的需提供正式合作办学协议书(原件)。1)统一的办园思想、办园目标; 2)明确各方权利和义务; 3)合作各方签字、盖章。
8.幼儿园设施设备清单(原件)
9.审批部门按法律法规要求提供的其它材料。
六、审批程序如下:
(一)申请筹设幼儿园的审批程序 1.筹设申请
申请设立幼儿园的个人或机构(以下简称申办者)必须按照要求,提交有关筹设材料,经所在乡镇(街道)政府签署意见盖章后,将申请报告及筹设申请所需材料报送县(市、区)教育局。2.筹设受理 1)县(市、区)教育局接到申请书和相关材料后,应当对提交的申请书和相关材料初步审查。对符合规定的,提出受理意见;对不符合规定的,应当书面向申办者说明不受理的理由。2)申请报告被正式受理20个工作日内,县(市、区)教育局进行材料审核和实地核查,并作出是否同意筹设的批复。3.其他事项
同意筹设的,向申办者发放《浙江省幼儿园准办标准》;筹设期不得超过3年,筹设期间不得招生和刊登广告;超过筹设期的,应当重新申办。
(二)申请正式设立幼儿园的审批程序 1.正式申请
筹设工作基本完成后,申办者向县(市、区)教育局提出正式申请,递交正式设立申请所需材料(所在乡镇或街道出具意见并盖章),并填写《浙江省幼儿园审核登记表》。2.正式受理
3.颁发办学许可证
县(市、区)教育局对批准正式设立的幼儿园颁发《浙江省幼儿园办学许可证》,并报市级教育行政部门备案;对不予批准的,作出书面理由说明。4.公告
将批准正式设立的幼儿园及其章程向社会公告。
七、举办者提出筹设和正式设立的申请,县(市、区)教育局正式受理后,须派3名以上相关专家进行实地核查。
八、坚持“谁审批、谁管理、谁负责”的原则。各县(市、区)教育局要切实加强对所审批设立的幼儿园的监督管理,明确管理机构和人员,建立日常监督检查制度,规范举办者的办学行为,促进幼儿园保教质量的提高。
九、在本办法施行之前举办的幼儿园,应按本办法规定,补办或重新办理申办、审批手续。对符合条件的,可予以审批通过,并同时确定其相应的等级。对不符合条件的,应暂缓审批,限期整改,待符合条件后再予以审批;暂缓审批期间应停止招生;经限期整改仍不符合规定条件的,由审批机关责令其停办。
十、在本办法施行之后新开办的幼儿园,必须按本办法申办,经审批后方可开办;未经审批,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举办幼儿园。凡不符合规定条件、未经审批擅自举办的,由审批机关依法予以取缔。
十一、已通过审批的幼儿园因故停办、更名、合并、迁址、变更单位或举办者、改变性质等,均应向原审批机关办理注销或变更登记手续。省二级幼儿园因故变更登记事项必须报市级教育行政部门备案;省一级幼儿园必须报省教育厅备案。
十二、《浙江省幼儿园办学许可证》有效期为3年。幼儿园应在有效期满前30天内到发证机关办理换证手续。发证机关应根据《浙江省幼儿园准办标准》对幼儿园的办园水平重新进行审查,换发、缓发或吊销其办学许可证。
十三、幼儿园在取得《浙江省幼儿园办学许可证》以后,可根据办园性质(举办者出资款的性质和比例),到所在县(市、区)的编办或民政局进行注册。
十四、《浙江省幼儿园审核登记表》、《浙江省幼儿园办学许可证》由浙江省教育厅统一制发样例。
十五、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浙江省教育厅
二oo八年三月十八日
附件1.《浙江省幼儿园准办标准(试行)》 2.《浙江省幼儿园审核登记表》 附件1.浙江省幼儿园准办标准(试行)
一、园舍设备
1.幼儿园必须设置在安全区域内,符合当地学前教育布局规划要求。严禁在污染区和危险区以及影响采光的范围内设置幼儿园,并创设绿化、美化、儿童化的活动环境。
2.幼儿园应独立设置。与住宅楼、单位用房等相连的幼儿园,必须有独立的出入口以及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
3.幼儿园的园舍和设施必须与幼儿的保育、教育要求相适应,必须符合国家安全标准和卫生标准。
4.每班有活动室和午睡室。若活动室与午睡室合用,两者使用面积之和不得低于生均2平方米;若活动室与午睡室分设,则活动室使用面积不得低于生均1.5平方米;有适合幼儿并符合卫生要求的午睡床铺设备,一人一床或一人一位;每班配备幼儿盥洗室,面积10平方米以上,流水洗手龙头4个以上,幼儿厕所大便器4个,小便器4个或便槽2米,卫生设施基本完备,符合幼儿年龄特点;有防暑降温和防寒保暖设备。
5.活动室内有适合幼儿身高的桌椅、开架的玩具橱、茶杯箱等家具,有一定数量的幼儿游戏和学习活动需要的玩具和图书,有必备的教育教学设备和用具(黑板、钢琴或风琴、电子琴等),以及幼儿学习和生活所必需的其他设备和用品。
6.有与幼儿园规模相适应的室外活动场地,其中活动场地面积不少于生均2平方米,有一定的绿化面积,同时应配备必要的、符合安全卫生要求的体育活动设施。
7.三班以上的幼儿园应适当设置值班室、保健室、教职工办公室等服务用房;有规模适宜、符合卫生要求的厨房,并与幼儿生活、活动区域隔开,设备基本齐全。寄宿制幼儿园必须有专用寝室和独立的幼儿床位,有疾病隔离室、浴室、洗衣房等。(幼儿班可根据需要和实际情况,配备相应功能的设施设备。)
二、人员配备
8.幼儿园应当配备园长以及足够数量的专任教师、保育员、保健和后勤人员。平均每个班级至少配备1.5名专任教师,0.5名保育员;寄宿制幼儿园保教、工勤人员酌情增加。
9.园长应具有适用的教师资格证,3年以上教龄,取得省或市教育行政部门核发的《幼儿园园长岗位培训合格证书》,具有一定的业务水平和管理能力。
10.幼儿园合格专任教师应具有适用的教师资格证。在现阶段,幼儿园专任教师起码要具有高中或中专毕业以上文化程度、经过幼儿教育专业培训、年龄在55周岁以下。
11.保健人员应当具有高中毕业以上文化程度,经过卫生保健专业培训,并取得上岗证。12.保育员应当具有初中毕业以上文化程度,年龄在55周岁以下,经过保育职业培训,并取得上岗证。
13.幼儿园的所有工作人员都应热爱幼教事业,热爱幼儿,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能胜任本职工作。
14.幼儿园所有工作人员必须持有健康证,并定期进行体检。慢性传染病、精神病患者不得在幼儿园工作。
三、办园经费
15.幼儿园的经费由举办者负责筹措。举办者必须具有合法、稳定的经费来源,用于幼儿的保育和教育、教师的工资和福利保障以及维修、扩建、添置必要设备设施等,保证幼儿园的正常运转。
16.幼儿园应按当地物价部门规定的项目和等级标准收费,民办幼儿园应执行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教育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制定的《民办教育收费管理办法》(发改价格[2005]309号),规范收费。幼儿园收取的费用必须专款专用,不得挪作他用。
四、招生和编班
17.幼儿园应坚持就近招生。幼儿在入园之前,必须接受体格检查,合格者方可入园。18.编班人数:班级规模适中,超标6人以内(班额标准:小班25人,中班30人,大班35人)。
19.严禁以任何形式的考试或测查作为招生、编班的条件,不得与小学生复式编班。
五、园务管理
20.幼儿园要全面贯彻《幼儿园管理条例》和《幼儿园工作规程》,接受当地人民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和管理。
21.幼儿园实行园长负责制,园长或负责人在举办者和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下,全面负责领导幼儿园的管理工作。幼儿园举办者应为幼儿的发展提供安定的环境,保障教师工资待遇和各项合法权益,保证园长和教师队伍的相对稳定。22.幼儿园应遵循《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为幼儿提供健康适宜的成长环境,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形式,保教并重。23.后勤和财务管理工作基本规范,收支分开,账目清楚。
24.幼儿园幼儿的膳食经费必须建立专门账册,独立核算,按成本收取,严禁克扣幼儿伙食,并定期向家长公开账目。幼儿的膳食制作和用膳必须与工作人员分开。25.幼儿园应逐步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
26.幼儿园应建立工作人员和幼儿名册,按上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求,做好统计报表工作。27.幼儿园原则上不得使用车辆(包括自行配备和租用)接送幼儿,不得为招徕生源而使用接送车。幼儿园如确实需要配备校车接送幼儿,必须经教育主管部门以及公安、交通等有关部门审批同意后,方可使用;同时,必须严格按照公安部、教育部《关于实施国家标准<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gb7258-2004)第2号修改单的通知》(公交管[2007]162号)以及其他相关文件要求配备校车,对驾驶员资质严格把关,并建立教师跟车制度和收车验车制度,确保幼儿的安全。
六、说明
28.本标准包括了幼儿园开办前的基本设置要求和开办后运作和管理的基本要求。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在审批时可根据幼儿园是否已经开办,依据相关条款进行审核。29.本标准是对幼儿园的最基本要求,达到本标准才允许设置和举办幼儿园。在审批通过并开办以后,幼儿园应积极创造条件,不断提高保育教育质量,争取达到更高的等级。30.如果具备适宜的设施和师资条件,幼儿园可以招收3岁以下幼儿。托儿所和幼儿园托班的设置可参照本标准,由各县(市、区)教育局酌情确定。
第五篇:浙江省农业承包合同管理试行办法
浙江省农业承包合同管理试行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维护农业承包合同双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稳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 制,完善双层经营体制,特制定本办法。第二条 农业承包合同是指乡、村合作经济组织与其成员或外部单位、人员就农 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包括水产养殖)所确立的承包经济关系,明确双方权利义 务而订立的协议。第三条 县、乡(镇)人民政府成立农业承包合同管理委员会或管理小组,其日 常工作由县、乡(镇)农村合作经济经营管理部门承担。第四条 农业承包合同管理机构的职责:
(一)宣传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指导合同的签订;
(二)建立合同管理制度,负责合同的鉴证和存档;
(三)检查、监督合同的履行;
(四)调处合同纠纷;
(五)帮助发包方健全土地等自然资源和其他生产资料的管理制度。提供合同表 格及有关服务,可以收取工本费。第五条 签订农业承包合同,必须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符合党和国家的政策以 及计划指导的要求,必须贯彻平等互利、协商一致的原则,任何一方都不得把自己的 意志强加给对方,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非法干预。第六条 农业承包合同依法成立,就具有法律约束力,任何一方不得擅自变更或 解除。第七条 乡、村合作经济组织为农业承包合同的发包方,其组织内部的农户、个 人、专业队(组)、联户以及外部单位、人员为承包方。第八条 乡、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包的耕地、园地、山地、水面、滩涂等土地资源,承包者只有使用权,不得出租、出卖、抛荒,不得在承包的土地上盖房、取土、造坟 墓等。第九条 农业承包的方式、期限、指标、服务项目、收益分配、奖赔办法以及承 包土地的管理等重要事项,应由乡、村合作经济组织召集社员大会或社员代表大会,通过民主讨论决定。第十条 农业承包合同具有下列情况之者,应确认合同无效:(一)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的;(二)损害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三)违背集体经济组织章程或社员大会或社员代表大会决议的(四)采取欺诈、胁迫或依仗权势等不正当手段承包的;(五)承包人私自转让、转包承包合同以及转包渔利的;(六)发包方无权发包的。第十一条 无效的承包合同,从签订的时候起,就不受法律的保护。确认农业承 包合同部分无效的,如果不影响其余部分的效力,其余部分仍然有效。承包合同被确认无效后,一方当事人依据该合同所取得的财产应返还给对方,有 过错的一方应赔偿对方由此所受的损失。如果双方都有过错,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故意造成承
包合同无效的,对当事人可给予经济和行政处罚。第二章 承包合同的签订与附行 第十二条 农业承包合同应采用书面形式。当事人双方协商同意的有关修改合同 的文书、图表,也是合同的组成部分。
第十三条 农业承包合同一般应具备以下主要条款:
(一)承包经营的项目;
(二)承包的起止日期;
(三)发包方应提供的服务项目、生产资料、生产资金以及由此收取的费用;
(四)对承包方利用、改良、维护承包的土地以及其他生产资料的责任和奖罚规 定;
(五)承包款数额(包括公积金、公益金、管理费和承包项目的收益分成等)、履行的期限、地点和方式;
(六)承包方向发包方提供农产品的质量、数量以及履行的具体办法;
(七)违约责任;
(八)根据法律规定或当事人协商必须具备的其他条款。第十四条 农业承包合同须经双方当事人签字盖章,才能生效。合同签订后,如一方或双方要求鉴证的,可到乡农业承包合同管理机构或工商行 政管理机关办理鉴证手续。第十五条 非本合作经济组织成员承包时,承包者必须持身份证或户籍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的证明,并要有相应经济实力的单位、农户或个人担保,担保者承担 连带责任。第十六条 在承包期内,承包方可以将承包项目部分或全部转包给第三者,但事 先必须征得发包方的同意,并且仍由原承包者向发包方履行合同。经发包方同意,承包方也可将承包合同的权利、义务全部转让给第三者。一经转 让,原承包方即与发包方终止合同关系,受让者与发包方的承包关系也随之确立。原承包方对土地或其他生产资料作了新的投入或加工使之增值的,转让或转包时,发包方或新的承包方应给予经济补偿。第三章 承包合同的变更和解除 第十七条 承包合同生效后,由于发生下列情况之一,致使合同部分或全部不能 履行的,允许变更或解除承包合同:
(一)当事人双方协商一致,并且不损害国家、集体和社会公共利益的;
(二)由于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的原因,致使承包合同无法履行的;
(三)承包指标所依据的国家税收、产品收购政策或其他生产条件发生重大变化 严重影响一方利益的;(四〕承包的土地等自然资源或其他生产资料被征用或调整的;
(五)承包方进行破坏性、掠夺性生产经营造成损失的;
(六)承包方丧失履行合同能力的;
(七)由于一方违约,使承包合同不能继续履行或没有必要再继续履行的;
(八)承包荒山、疏林山抛荒三年以上(包括三年)的。第十八条 签订合同的一方要求变更或解除承包合同,应及时通知对方,并与对 方达成
成书面协议,方能生效;协议达成之前,原承包合同仍然有效。第十九条 因变更或解除承包合同使一方遭受损失的,除依法可以免除责任的外,应由责任方负责赔偿。第四章 违反承包合同的责任 第二十条 由于当事人一方的过错,造成承包合同不能履行或不能完全履行的,由过错的一方承担违约责任;如属双方的过错,根据实际情况,由双方分别承担各自 应负的违约责任。对由于不负责任或违法行为造成严重损失的直接责任者,应依法追究其经济和法
律责任。由于上级领导机关或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过错造成农业承包合同不能履行或不能 完全履行的,上级领导机关或业务主管部门应承担违约责任。应先由违约方按规定向 对方偿付违约金或赔偿金,再由应负责任的上级领导机关或业务主管部门负责处理。第二十一条 签订合同一方由于不可抗力的原因不能履行承包合同时,应及时向 对方通报不能履行或者需要延期履行、部分履行的理由。另一方应允许其延期履行,部分履行或者不履行,并可根据实际情况,允许其免于承担部分或全部违约责任。第二十二条 签订合同一方违反承包合同时,应向对方支付违约金。如果由于违 约给对方造成的损失超过违约金的,还应进行赔偿,补偿超过违约金的损失部分。第二十三条 违约金、赔偿金应在明确责任后 30 天内付清;否则,按逾期付款处 理。第五章 承包合同纠纷的调处和仲裁 第二十四条 因履行农业承包合同发生纠纷,当事人双方应本着互谅互让,有利 生产、有利团结的精神及时协商解决;协商不成时,任何一方均可向当地农业承包合 同管理机构申请调处;涉及跨县、乡的纠纷,由其共同上级农业承包合同管理机构调 处。农业承包合同管理机构进行调处,必须遵守当事人双方自愿的原则,在查明事实 的基础上,促使当事人相互谅解,达成协议。对调处达成协议的,应当制作调处书,经双方当事人签字后生效。第二十五条 当事人任何一方不愿调处或者调处不成以及调处后翻悔的,可以向 当地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设立的经济合同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 起诉。第六章 附则 第二十六条 本办法所指的乡、村合作经济组织,是指原人民公社经过改革而形 成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第二十七条 本办法授权省农村政策研究室负责解释。第二十八条 本办法自颁布之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