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工作检验执政水平(精选五篇)

时间:2019-05-14 22:40:4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群众工作检验执政水平》,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群众工作检验执政水平》。

第一篇:群众工作检验执政水平

群众工作检验执政水平

——四论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

善于做群众工作,是我们党的政治优势。能否不断提高群众工作本领,决定了我们能否在不断变化的历史环境中,始终保持和扩大这一优势,决定了我们在新形势下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

群众工作贯穿于各个领域和各个方面,是一项全局性、经常性的工作。要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光喊口号是不行的。“不解决桥或船的问题,过河就是一句空话。不解决方法问题,任务也只是瞎说一顿。”只有切实提高群众工作的本领,动真感情,拿硬措施,找到做好群众工作的“船”与“桥”,才能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群众工作的本领,是做好全局性、经常性工作的本领,也是实现党的根本宗旨的本领,是执政党执政能力和执政地位根本来源。

夯实执政基础、提升领导水平,必然要掌握做好群众工作的本领。从“解决人民内部矛盾”,“只能用民主的方法,让群众讲话的方法”到“从团结的愿望出发,经过批评和自我批评,达到新的团结”;从“老老实实调查研究,老老实实听取群众的意见,老老实实改进工作”,到“综合运用法律、政策、经济、行政等手段和教育、协商、疏导等办法,注重运用现代科技”,《论党的群众工作——重要论述摘编》中这些论断,既是立足具体时代的工作实践,也是具有普遍意义的理论升华。正是不断提高做好群众工作的本领,我们党才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支持与信赖,取得了革命、建设和改革各个时期的伟大成就。

无论实践如何发展变化,这些规律性的认识,都是做好群众工作的基本遵循。我国正处于战略机遇期、改革攻坚期,在经济体制深刻变革中,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充分激发各方面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中,兼顾不同群体的利益诉求,妥善协调和处理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关切;在思想观念深刻变化中,寻找与群众交流沟通的共同语言,拉近与群众的思想感情距离,都需要在总结运用成功经验和有效做法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提高群众工作的本领。

与过去相比,今天我们拥有的经济实力和财力大大提高了,我们掌握的各方面资源大大增加了,我们可以运用的科技手段大大丰富了,这些理当使我们在把握群众所思、解决群众所忧、满足群众所盼上,有更大决心、更多智慧、更多方法。如何在“做大蛋糕”的基础上“分好蛋糕”,满足群众利益需求?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平台,畅通群众表达渠道?如何不断完善各项制度法规,提高群众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水平?这些都是考验我们群众工作本领、检验执政能力的时代课题。

“离开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地位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群众工作的本领,决定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事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大局。只有积极研究和把握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努力改进群众工作方式方法,才能增强组织群众、宣传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众的本领,为实现“十二五”规划目标,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

人民日报评论员:群众路线就是科学方法

——三论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

当前,我国既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又处于社会矛盾凸显期,社会管理环境深刻变化,社会管理领域出现新的情况,对加强社会管理、做好群众工作提出了新课题、新挑战。应对这些新课题、新挑战,关键就在自觉贯彻党的群众路线,扎实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集中起来,坚持下去。”作为党的生命线,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是我们党创造的一种科学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也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根本方法。社会管理,说到底是对人的管理和服务,涉及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只有坚持贯彻群众路线,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不断实现人民福祉,才能充分调动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

群众路线所以是党的一种科学方法,乃是历史实践充分证明了的。“一切为群众的工作都要从群众的需要出发,而不是从任何良好的个人愿望出发。”“只要我们信任群众,走群众路线,把情况和问题向群众讲明白,任何问题都可以解决,任何障碍都可以排除。”“尊重人民群众的创造,倾听人民群众的呼声,反映人民群众的意愿,集中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去发展我们的各项事业。”“把人民群众的愿望和要求作为决策的根本依据,使各项决策既体现人民群众的现实利益又代表人民群众的长远利益,既反映大多数群众的普遍愿望又照顾部分群众的特殊要求”。《论党的群众工作——重要论述摘编》中的这些实践经验结晶,正是我们党一贯坚持群众路线的具体体现。在历史实践中,我们党正是始终坚持了群众路线,才战胜了困难考验,取得了伟大成就。

群众路线所以成为科学方法,就在于它能够针对变化了的实际,为我们开启智慧、开阔思路。在社会管理领域,过去行之有效的一些方法难以完全适应新变化,从根本上说就是没有坚持好群众路线这个科学方法。实践总是在发展变化的,过去再有效的方法也不可能为一切变化提供现成的答案,关键就是要开动脑筋,把群众路线中包含的精神、精髓、原理、原则等等充分灵活运用于新的实际,创造出适应新形势的工作思路、工作方法来。比如,在社会结构深刻变动的情况下,如何密切联系群众?在思想意识多元多样多变的情况下,如何增进干部群众之间的信任和社会共识?在各种利益博弈加剧的情况下,如何更好解决群众实际问题?在一些干部作风不实、行为失范的情况下,干部如何更好带领群众?如果不结合实际深入思考创新,这些问题的答案是不会自己跑出来的。

“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保证”。在任何时候,做任何工作,我们都不要忘记了这一点,都要把群众路线更加自觉地贯穿到党和国家工作的各个方面,把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凝聚起来心齐气顺地干事创业。

人民日报评论员:人民利益是块“试金石”

——二论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

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其前途命运最终取决于人心向背,为人民谋利益,赢得人民支持,才有生命力。对于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来说,为什么人的问题,更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我们党的鲜明政治立场,是党的群众工作的重要方针。人民利益是块试金石,能否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利益,决定了我们是否坚持了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否做好党的群众工作。

长期以来,作为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集中体现,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得到了有效贯彻,人民利益得到维护。但也应当看到,在现阶段一些地方和干部那里,还存在群众观念淡薄、决策脱离实际、作风不扎实、违法违规问题严重、以权谋私现象多发、损害群众利益事件增多等突出问题。这些问题,从根本上说就是淡忘了我们党的性质、宗旨和群众立场,没有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

历史是最好的老师,它深刻地启示我们,为人民谋利益必须始终成为我们党的奋斗目标和根本要求。“共产党是为民族、为人民谋利益的政党”,“决不应该违背人民的意旨”。“干部搞特殊化必然脱离群众”,“为什么过去很困难的局面我们都能渡过?根本的问题是我们的干部、党员同人民群众一块苦”。“我们所有的领导干部,都要始终关心群众的疾苦,倾听群众的呼声,满腔热情地帮助群众解决困难,扎扎实实地为群众办实事。”“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重温《论党的群众工作》中的这些重要论述,回望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历史实践中的光辉历程,我们应该更深刻地懂得,只有始终为人民谋利益,党的执政地位才能牢不可破,我们的事业才能兴旺发达。

无论是实现“十二五”宏伟蓝图,还是应对“社会矛盾凸显期”挑战,都迫切要求进一步做好群众工作,迫切要求践行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关键就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注重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有利于群众的就干,不利于群众的就不干,绝不能干劳民伤财、违反群众意愿的事,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有没有做好群众工作,能不能做好群众工作,都不妨用人民利益这个试金石试一试。看一看,我们究竟是站在人民立场上,还是站在个人、少数人立场上说话办事?代表的是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还是代表某一个人、某一部分人的利益?问一问,我们有没有对人民群众的真感情?有没有为人民谋利益?是不是在为人民掌权用权?

人民是大地母亲,离开大地的支撑,我们飞不高、走不远。在任何时候,党员干部都不要忘了当初为什么而出发,在长期执政的条件下怎样实践党的宗旨。这样,我们才会更加自觉地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更加坚定地为人民谋利益。

人民日报评论员:始终与人民血脉相连

——一论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

我们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在建党90周年之际,重温胡锦涛总书记这一语重心长的讲话,可以更深刻地领会我们党与人民群众的本质联系,更准确地把握我们党奋斗历程的基本规律。始终保持党与群众的血脉联系,充分把握我们党的力量之源、胜利之本,这是对以往经验的秉承汲取,是对时代挑战的积极回应,更是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根本要求。

历史中蕴藏着走向未来的智慧。近日出版的《论党的群众工作——重要论述摘编》,汇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同志关于党的群众工作的重要论述,是推动全党做好群众工作的重要读本。这部重要读本揭示了群众工作深刻的思想渊源,总结了群众工作丰富的实践内涵,提出了群众工作峻切的时代要求。它告诫我们,只有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完成党的执政使命的战略高度出发,才能深刻理解“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才能不断增强新形势下做好群众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其生命根基和本质要求;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是其政治主张与执政理念。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群众工作,把党与群众的关系,比之如鱼水,喻之为血肉,视之为种子和土地。回望90年峥嵘岁月,历史阶段不同,但“群众观点”始终是我们党不变的宗旨,“群众立场”始终是我们党不变的要求,“群众路线”始终是我们党不变的坚守。这是中国共产党从小到大、成长为7800万人的执政党的决定性因素。人们常说,延安革命根据地政权“是陕北人民用小米哺育出来的”,淮海战役“是人民用独轮小车推出来的”,改革开放“是适应人民愿望、根据群众创造搞起来的”。这充分证明,只有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参与,我们的事业才能顺利推进;只有赢得人民群众的信赖和拥戴,党的领导地位才能巩固和加强。

必须清醒地看到,随着形势的发展变化,我们的群众工作出现了不少新情况新问题,面临不少新挑战,存在着一些“不适应”。这些问题损害了党和群众的鱼水关系,更会影响党和人民各项事业的发展。在战略机遇与风险挑战并存的关键时期,全党同志务必以强烈的使命意识和危机意识,深刻认识“群众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深入贯彻中央“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战略部署,认真学习我们党关于群众工作的重要论述,从历史的经验中汲取智慧,不断加强和改进群众工作,汇聚起推进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强大合力。

没有一种根基,比扎根于人民更坚实;没有一种力量,比从群众中汲取更强大;没有一种执政资源,比赢得民意更珍贵持久。立足新的历史起点,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坚持为人民群众的利益而奋斗,我们一定能以更加坚强的团结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艰难险阻,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

第二篇: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不断提高执政水平(范文模版)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不断提高执政水平提高党的领导能力和执政水平,不仅要致力于物质文明的发展,代表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而且还要致力于精神文明的发展,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党的十六大指出,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

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强大的精神力量不仅可以促进物质技术力量的发展,而且可以使物质技术力量发挥出更好更大的作用。因此,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弘扬先进文化,必将大大促进经济发展。各级领导干部要提高执政水平,必须在集中精力抓地方经济建设的同时,毫不放松地抓好精神文明建设,以促进经济和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一、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提高执政水平,必须培育区域人群的共同理想信念。共同理想信念的培育是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是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心。对国家来讲,培育共同理想信念就是凝聚和培育整个民族、整个国家的全体人民热爱和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对一个地区来讲,培育共同理想信念就是凝聚这一地区的人民群众热爱和建设美好家园的共同愿望。作为一个地方的领导干部,必须在加强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的同时,着力培育“集体主义”这一区域发展的民心基础。“人心齐,泰山移”,一个地方、一个单位的各项工作,只有以一个共同的理想目标来统一思想、激发斗志、凝聚人心,才能形成“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集体合力和团队精神,才能发挥出强大整体效益,这就是领导干部抓思想政治工作、抓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内容。在国家、集体、个人三者的利益关系中,集体主义是调节者和连接者,通过对个人与集体、局部与整体、当前与长远等利益主体从属关系的道德引导,就能使国家、集体、个人三者的利益有机统一起来。这就要求我们的精神文明建设不能空谈政治、只讲大道理,而必须紧密结合具体实际,就全局性的工作、深层次的问题和长远性的利益提出一个阶段的发展思路和中心任务,并概括成精炼的战略口号,然后进行反复宣传贯彻,逐步达成共识,进而成为广大人民群众坚定的理想信念和集体的奋斗目标。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说,思路就是生产力。比如桃江县委在2000年经济工作大会上,针对桃江实际,鲜明地提出“一个目标,五个主攻方面”的发展思路,通过几年来的宣传和贯彻,这一发展思路已深入人心,成了老百姓的共同理念,在全县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桃江经济和社会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为了推进“三化”进程,实施中心城市带动战略,县委又适时提出“西改东建,再造一个新桃江”的战略构想,桃江人民渴望改善人居环境、提高生活质量的共同夙愿找到了实现的途径,进而转化为克服困难、加快建设的不竭动力,目前,县城东区休闲广场、竹业城、资江大桥、桃花江大道、金盆路、民营创业园、文化艺术园等重点项目已陆续建成或正在建设之中,发展前景非常喜人,这些都是全县人民共同理想信念支持的结果。

二、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提高执政水平,必须建立区域道德文化体系。如何尽快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思想道德体系,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关键,也是对各级领导干部领导能力和执政能力的考验。对地方各级领导干部来说,就是要在大力倡导社会公德的同时,致力于创建地域人文精神,构建地域道德文化体系。一方面,要建设行政伦理。行政伦理建设是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实质是教育干部树立正确的权力观。中国自古就有“以吏为师”的传统,领导干部处于管理社会公共权力资源的特殊地位,因此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及其道德观念的境界水平和身体力行的虔诚度,对全社会所有成员的精神状况和道德状况都起重大的示范效应,这样,领导干部自然就成了全体人民的道德表率。古人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官德如风,民德如草,风吹草动。因为领导干部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这就决定了为官用权的唯一目的就是:为人民服务。围绕这一基本伦理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就能“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就能提高领导干部的领导能力和执政水平。因此,领导干部必须时刻以“为人民服务”的行政伦理来规范和约束自己,不断加强党性修养,以身作则,以高尚人格、优良品德来教育和感化人们。另一方面,要倡导社会风尚。就桃江来讲,这里山青水秀,人文荟萃,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但由于几千年传统小农经济的影响,这里的文化习俗有玉也有瑕,良莠不齐。有些成份是落后的、庸俗的、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不相适应的,必须坚决抛弃;有些成份是先进的、健康的、与时代精神和社会进步相协调的,必须认真挖掘整理和弘扬倡导,形成具有鲜明时代气息和地方特色的一种“人文精神”,为桃江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提供不竭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三、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提高执政水平,必须促进区域经济文化一体化。依靠经济支持加快文化建设,借助文化产业促进经济发展,大力推进经济文化一体化,

第三篇:加强执政能力建设不断提高执政水平

加强执政能力建设 不断提高执政水平重庆巴南区委宣传部 施硕党的执政能力,是党在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管理国家及社会事务的本领。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提出,面对执政条件和社会环境的深刻变化,要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新时期党建工作中的一项重要而长期的历史任务。我们要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为重点,从思想、组织、作风和制度上加强党的建设,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一、牢固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科学执政理念。胡锦涛同志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我们的党只有一心为公,立党才能立得牢,只有一心为民,执政才能执得好。对于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来说,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充分发挥全体人民的积极性来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始终是最紧要的。这是对我们党执政理念的精辟概括。中国共产党能够能成为执政党绝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更不是偶然的,她是几代共产党人依靠群众,发动群众,艰苦奋斗、共同努力的结果,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得民心者得天下,中国共产党是一个没有阶级利益的政党,她的利益就是广大人民的共同利益。因此,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我们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就必须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如果缺乏对这一执政理念的深刻认识,执政能力建设必然是盲目的、不清醒的。在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实践中,我们必须认真落实“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要求,着力于提高“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能力和水平。我们党在制定和实施路线、方针、政策时,要坚持用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来衡量,坚决惩治~,实现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保证人民群众共享改革的成果。

二、不断巩固和加强“党和群众血肉联系”的执政基础执政基础是检验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是否科学的一个基本指数。一个政党执政除了必须有坚实的政治基础、经济基础和文化基础外,由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等要素所构成的政治基础,也是执政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石。加强执政能力建设与巩固执政基础是互为前提,相互促进的。我们党的最大执政基础就是与群众血肉联系,而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江泽民同志曾多次告诫我们:“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绝不能就能力谈能力,而是要从巩固和加强执政基础上下功夫。“执政能力”从本质上反映的就是党和群众的关系,所以,在一定意义上说,党群关系的密切程度决定了党执政能力的强弱。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群之间的关系出现了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党群、干群之间的关系在社会利益关系大调整中出现了大量新的矛盾。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条件下,如何使权力的实施更加民主化、科学化;如何实现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相统一,如何在新形势下保持党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等问题,已迫切地摆到了我们党面前。因此,执政党应当千方百计地增强执政基础,要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和真心实意对人民负责的精神,做到心里装着群众,凡事想着群众,工作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要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为群众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地做好事。要把实现人民的愿望,满足人民的需要,维护人民的利益,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紧紧围绕人民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坚决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监督,而绝不脱离群众,绝不贪图安逸,绝不以权谋私。

三、紧紧围绕“发展才是硬道理”的执政要务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党领导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增强综合国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我们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不断开拓发展思路,丰富发展内涵,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们党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大力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经济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有了长足发展。目前,我国人民的生活总体上已达到了小康水平。但必须看到,我国仍然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三农问题、贫富差距问题、社会秩序与公共安全问题、国有企业和教育体制改革问题日益突出,综合国力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因此,我们只有抓住机遇,进一步加快发展,努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才能不断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更好地体现我们党的先进性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我们要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充分认识到发展作为一个整体概念,不仅是指经济的增长,还包括综合国力的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提高,生态环境的改善,科技教育及各类文化事业、社会保障、社会秩序、政治秩序等的全面进步。只要我们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切实把党的先进性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落实到发展先进生产力、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来,我们党就有了长期执政的重要基础和根本保证。

四、努力完善“以人为本、依法执政”的执政原则以人为本,就是一切从人民群众的需要出发,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这既是一种对最广大人民群众主体作用和地位的肯定,又是一种价值取向,还是一种思维方式。肯定最广大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主体作用和地位,我们就要深入体察人民群众的意愿,切实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体现在党领导发展的大政方针和各项部署中,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充分尊重人的价值与尊严。一个社会,只有尊重人的价值与尊严,才能使其社会成员有一种尊严感和自豪感,才能使良好的社会秩序得以建立,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社会成员的积极性,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推动人类文明的不断发展。作为执政党,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要在尊重人的价值与尊严上,起着倡导作用,使尊重人的价值与尊严,在全社会深入人心,使我们未来的社会主义事业,更有理性,更有活力。中国是一个法制国家,要真正把“以人为本”执政原则坚持好、贯彻好,要把社会主义各项事业发展好,建设好,必须要有强大的法律做保障,大力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我们党的领导是靠执政来体现,依法执政是新时期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重要创新。我们必须要依法执政,才能不断强化执政意识,提高执政本领,五、努力营造“和平、发展”的执政环境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从一定意义上说,取决于执政党对执政环境的正确把握和对执政使命的深刻认识。当今世界的主题就是和平与发展。和平是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发展是和平的保障。当前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日益明显,世界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现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世界各国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竞争日趋激烈,单边与多极的矛盾和斗争也日益加剧。这种发展、变化和竞争,对党的执政能力提出了新的考验。党十六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强调,本世纪头20年是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这是党中央经过对国际国内形势认真分析、深思熟虑后得出的科学判断。我们可以很清楚的看到,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上一些长期执政的大党老党纷纷失去执政地位,尽管原因十分复杂,各个党的情况也很不相同,但未能正确应对执政环境的变化,无疑是重要原因之一。所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应着力于准确地把握执政环境的新变幻,深刻认识党的执政使命和具体任务,增强长期执政的忧患意识,执政求进的创新意识和执政兴国的发展意识,从应对复杂局面,拒腐防变、抵御风险上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始终站在时代前列。刚刚闭幕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这是我们党建设史上又一个新的里程碑,要善于总结自己八十多年奋斗历史,善于借鉴其他政党发展过程的经验教训,善于思考当今世界的发展潮流,在学习、实践和总结中不断丰富自己的思想认识,不断提高自己的执政能力,中国共产党才能不同于其他政党,才能以造福于国家与人民而执政。我们衷心的祝愿我们的执政党在自己的今后的道路上,走得更远,走得更好,开创历史的新篇章。

第四篇:加强执政能力建设不断提高执政水平

加强执政能力建设 不断提高执政水平重庆巴南区委宣传部 施硕党的执政能力,是党在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管理国家及社会事务的本领。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提出,面对执政条件和社会环境的深刻变化,要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新时期党建工作中的一项重要而长期的历史任务。我们要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为重点,从思想、组织、作风和制度上加强党的建设,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一、牢固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科学执政理念。胡锦涛同志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我们的党只有一心为公,立党才能立得牢,只有一心为民,执政才能执得好。对于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来说,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充分发挥全体人民的积极性来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始终是最紧要的。这是对我们党执政理念的精辟概括。中国共产党能够能成为执政党绝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更不是偶然的,她是几代共产党人依靠群众,发动群众,艰苦奋斗、共同努力的结果,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得民心者得天下,中国共产党是一个没有阶级利益的政党,她的利益就是广大人民的共同利益。因此,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我们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就必须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如果缺乏对这一执政理念的深刻认识,执政能力建设必然是盲目的、不清醒的。在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实践中,我们必须认真落实“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要求,着力于提高“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能力和水平。我们党在制定和实施路线、方针、政策时,要坚持用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来衡量,坚决惩治~,实现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保证人民群众共享改革的成果。

二、不断巩固和加强“党和群众血肉联系”的执政基础执政基础是检验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是否科学的一个基本指数。一个政党执政除了必须有坚实的政治基础、经济基础和文化基础外,由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等要素所构成的政治基础,也是执政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石。加强执政能力建设与巩固执政基础是互为前提,相互促进的。我们党的最大执政基础就是与群众血肉联系,而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江泽民同志曾多次告诫我们:“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绝不能就能力谈能力,而是要从巩固和加强执政基础上下功夫。“执政能力”从本质上反映的就是党和群众的关系,所以,在一定意义上说,党群关系的密切程度决定了党执政能力的强弱。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群之间的关系出现了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党群、干群之间的关系在社会利益关系大调整中出现了大量新的矛盾。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条件下,如何使权力的实施更加民主化、科学化;如何实现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相统一,如何在新形势下保持党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等问题,已迫切地摆到了我们党面前。因此,执政党应当千方百计地增强执政基础,要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和真心实意对人民负责的精神,做到心里装着群众,凡事想着群众,工作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要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为群众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地做好事。要把实现人民的愿望,满足人民的需要,维护人民的利益,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紧紧围绕人民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坚决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监督,而绝不脱离群众,绝不贪图安逸,绝不以权谋私。

三、紧紧围绕“发展才是硬道理”的执政要务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党领导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增强综合国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我们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不断开拓发展思路,丰富发展内涵,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们党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大力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经济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有了长足发展。目前,我国人民的生活总体上已达到了小康水平。但必须看到,我国仍然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三农问题、贫富差距问题、社会秩序与公共安全问题、国有企业和教育体制改革问题日益突出,综合国力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因此,我们只有抓住机遇,进一步加快发展,努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才能不断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更好地体现我们党的先进性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我们要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充分认识到发展作为一个整体概念,不仅是指经济的增长,还包括综合国力的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提高,生态环境的改善,科技教育及各类文化事业、社会保障、社会秩序、政治秩序等的全面进步。只要我们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切实把党的先进性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落实到发展先进生产力、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来,我们党就有了长期执政的重要基础和根本保证。

四、努力完善“以人为本、依法执政”的执政原则以人为本,就是一切从人民群众的需要出发,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这既是一种对最广大人民群众主体作用和地位的肯定,又是一种价值取向,还是一种思维方式。肯定最广大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主体作用和地位,我们就要深入体察人民群众的意愿,切实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体现在党领导发展

第五篇:增强法律意识提高依法执政水平

增强法律意识提高依法执政水平

领导干部是各项事业的组织者、管理者,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带头人,历来是法制宣传教育的重点对象。历时近30年的全民普法教育活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各级领导干部的法律素质,增强了他们依法执政的能力。然而,面对新的形势任务,面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势必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学法用法,进一步增强法律意识,提高依法执政水平。

一、提高依法执政水平的重要意义

1、依法执政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法治政府的关系。现代社会的最高权威是法律。依法执政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核心任务和内在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能否依法执政,直接关系到能否从制度上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实施。同时,也决定着其所辖部门的依法行政能力,从而影响到国家法律法规的正确实施、社会公平公正,以及党委、政府在广大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因此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的法律素质,增强依法办事意识,对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法治政府具有重要的作用。

2、依法执政与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保障经济健康快速发展的关系。市场经济从一定意义上说就是法治经济,法治是经-1-

济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一个企业老板不依法管理,不守法经营,企业就不可能做大做强。一个地区、一个部门的领导干部不依法执政,就不会有良好的法治环境,也就更不会有好的发展。比如,我们要推进“XXX”建设,需要征地拆迁,需要做群众工作,这些都要求我们的领导干部要熟知法律知识,做到依法执政,有效开展工作。因此,提高领导干部的依法执政水平,既能够更好地规范市场监督,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保障和改善民生,也能够为群众依法办事,依法维权树立标杆,从而为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3、依法执政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系。当前,我们正处于经济转轨、社会转型、改革攻坚的重要时期。特别是市第十次党代会对城乡一体化发展进行了重要部署,城乡融合发展的速度进一步加快,广大群众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各方面利益面临重大调整,多种深层次的矛盾不断显现,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因素明显增加。预防和化解各类矛盾纠纷,最根本的要靠法治。各级领导干部只有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正确履行职责,依法行使权力,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才有利于规范和调整各类社会关系、利益关系,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

二、影响领导干部依法执政水平的一些主要因素

1、法律意识淡薄。有些领导干部在思想意识上未能树立

法律至上的法制观念,行动上不能做到依法执政。例如“官本位思想”、“人治思想”、“特权思想”,以及与此相联系的金钱万能、贪污腐化、奢侈浪费、形式主义等现象在部分领导干部及公务人员中程度不同地存在着。这就造成了某些领导干部的“行政中心”思想,以致出现了行政权失控或法外执政的现象,极大地影响了领导干部的执政水平,导致了对依法执政的破坏。

2、法律知识匮乏。有些领导干部对国家的基本法律和地方的政策法规不熟悉或者一知半解,造成法律思维能力、法律判断能力不足,在实际工作中运用法律的能力常显“捉襟见肘”。比如,在信访工作中,有些上访“问题户”在对待某一项问题要求领导干部处理前,都是有针对性地在学习相关的法律。如果在处理过程中,没有把法律条文吃透,把话说偏了,他就会不买你的账。

3、学用结合不到位。有的领导干部不懂得、不善于运用法律手段来处理现实的工作问题,表面上重视法律,积极学法,甚至对相关法律知识能“倒背如流”。但在开展工作或者遇到具体问题时,依旧按照传统思维、习惯来思考和处理,致使工作不能创新,处理问题不得其“法”。更有甚者会通过“找关系”、“通路子”、找领导“写条子”、在酒桌上解决问题,这些行为都严重损害了法律的尊严。

三、切实增强法律意识,不断提高依法执政水平

1、增强法律意识,提高依法执政的自觉性。思想是先导。领导干部做到依法执政,关键在思想上要牢固树立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一是法律至上的意识。明确法律是人们生活中的基本准则,任何权力都要受到法律约束,努力在全社会营造依法办事、维护法律权威的良好氛围。二是尊重人民权利的意识。明确国家立法是人民利益的体现,我们执法是人民利益的实现,司法是人民利益的保障,法制建设的目的就是为了充分实现人民的利益。三是职权法定和权责统一的意识。职权法定,即任何行政职权的取得的行使都必须符合法律规定。权责统一,即承担责任是现代法治社会的第一要义。领导干部应承担起与权力对等的责任,对人民负责;违法行使权力或者不作为也要承担相应的责任。四是依程序行政的意识。严格依照法定程序行政,坚决杜绝以个人意志干扰法定程序的履行。

2、提升法律素质,夯实依法执政基础。知法、懂法是遵法、守法的前提。中组部、中宣部、司法部、全国普法办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工作的意见》指出,党中央、国务院转发的“六五”普法规划,把领导干部作为普法对象的重中之重。同时指出,在全面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新形势下,领导干部法律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进程。由此可见,领

导干部提升自身法律素质,不仅关系到依法执政水平,更加与实现依法治国惜惜相关。那么要如何提升法律素质呢?一方面,要学法。通过结合实际,采用各种方式,比如,听讲座、作研讨、搞调研等,并注重运用网络等现代科技手段加强自学,对宪法和国家的基本法律做到“了然于胸”,对地方的政策法规规定做到“烂熟于心”,为依法执政提供智力支持。另一方面,要普法。积极通过各种平台,采取多种形式,开展法律普及工作,在宣传普及法律的过程中,提升自身的法律素质。比如,以我们XX区为例,广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依托区内“XXXXXXX”这一基层社会管理平台,把法制宣传与社会管理创新有机结合起来,不仅有效增强了法制宣传教育的覆盖面和渗透力,更加提高了自身学法、懂法、守法意识,还拉近了与群众的关系,为依法执政筑牢了基层基础。

3、创新工作方法,提高依法执政的能力和水平。一是把法律意识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宏观决策当中。做任何事情特别是重大决策,都要从法律的角度去分析、思考、解决。在实际工作中,确立的每一个主张,不仅要考虑经济效果、社会效果,还要考虑法律效果。二是把依法办事的原则贯穿于具体问题的解决之中。当前,改革发展的任务十分繁重,解决各类问题和矛盾,处理各种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需要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但最重要、最迫切、最根本的还要靠

法制。比如,当前农村土地二轮延包中发生的纠纷较多,有些情况比较复杂,各方面看法不一致。在解决这类问题时,必须严格按照《土地承包法》和市委、市政府相关政策规定,结合本地区实际,在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的前提下来妥善化解纠纷。再比如,在处理群众信访问题时,要依照《信访条例》,按政策按程序办事,把处理信访问题纳入法制化轨道,才是正确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的准则。三是把遵纪守法贯穿于全部工作和生活之中。领导干部要时时处处坚持用法律来规范和约束自己的言行,不能挖空心思去钻法律的空子或热衷于打法律的“擦边球”,更不能无视法律的尊严,知法犯法,把自己凌驾于法律之上。不仅要以身作则,还要严格带好自己的队伍,一旦发现问题严肃查处,维护法律尊严,群众才心悦诚服。只有这样,才能赢得广大群众的信任,才能把广大人民群众凝聚在党和政府的周围,同心同德,团结奋斗,推动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

下载群众工作检验执政水平(精选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群众工作检验执政水平(精选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努力提高做群众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努力提高做群众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对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作了全面部署,并从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的高度,对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提出了......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新时期如何做好党的群众工作

    群众工作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面对新时期基层群众工作面临的新挑战新问题,我们党要适应新时期群众工作的新特点新要求,探索新时期基层群众工作的新经验,努力提高党的......

    统筹兼顾体现执政能力和水平(小编整理)

    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依据政党、国家与社会的基本关系,以及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的性质,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我们党对于国家的领导主要体现为政治核心和社会整合......

    积极推进依法行政,努力提高执政水平(合集五篇)

    积极推进依法行政,努力提高执政水平 清涧县人民政府法制工作办公室 2010年,我县在推进行政执法责任制、创新行政管理方式、完善行政监督制度等方面都取得显著成效。具体而言:......

    加强“三基”建设 提升执政水平(5篇范文)

    青海:加强“三基”建设 提升执政水平昨天,青海省委十二届六次全体会议胜利闭幕。会议部署了加强“基层组织、基础工作、基本能力”建设工作,审议通过了《中共青海省委关于加强......

    加强执政能力建设不断提高执政水平(共五篇)

    加强执政能力建设不断提高执政水平重庆巴南区委宣传部施硕党的执政能力,是党在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管理国家及社会事务的本领。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提出,面对执政条件和社......

    强化依法行政观念提高依法执政水平

    党的十六大把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并明确提出“加强对执法活动的监督,推进依法行 政”。树立依法行政观念,坚持依......

    三基建设提升执政水平实施方案

    关于加强“三基”建设提升执政水平的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十八大以来中央作出的各项部署。根据省、市、县委《关于加强“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