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七·一”最新思想汇报—倾听历史与现实的对话
而今年“七一”前最引人注目的大事,莫过于6月2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主持政治局会议,专门研究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发展党员工作。其中,除了把发展党员工作作为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基础工程”这一新提法,会议还响亮地提出,要建立健全“党员队伍自我纯洁机制”,严肃处置不合格党员,及时处分违纪党员。历史与现实总是相互交错,从而给人
以丰富的遐想。西柏坡、延安乃至南湖、井冈山、古田、遵义……这些曾闪闪发光的名字,对今天的我们,到底意味着什么?而一个83年前人数不过几
十、到如今已有6000多万党员的政党,自身建设所面临的最迫切问题又是什么?
毫无疑问,回顾党的历史,谁也无法否认,我们今天仍在享受着83年前那个仅有50多人演绎的传奇故事带来的福泽,甚至当年为民众福祉而奔走的前辈,也无法想象我们今天丰裕的物质生活。然而,面对现实,人们又不能不为今日这6000万人队伍中存在的种种现象而感到忧虑。如果对照一下发生在今年“七一”前后的一些怪事,就更会感到,为什么人们不愿把那些闪光的名字完全送归历史,也更容易理解中央在党的生日前夕突出加强党建工作的良苦用心。
在革命圣地延安,吴旗县一名农家妇女因为家中被盗派出所迟迟不出警,又不能破案,情急之下骂了县公安局长几句,竟然马上被刑事拘留。在红色根据地所在的江西,高安市的两名干部,下乡办事非要农民给他们下塘抓鱼吃,造成农民溺水死亡,他们却扬长而去,推脱责任,“贪嘴干部一尾鱼,无辜百姓一条命”!在与西柏坡同属一市的河北青龙县,两名乡干部因为“钱少”,竟然合谋将一名12岁的小学生绑票杀害,向孩子的家属索要20万元赎金……这些怪事的当事人,几乎无一不顶着共产党员的名号,而且是党的“干”部。
还有更多的党员,虽然没有做出上述极端令群众反感的事情,但是却浑浑噩噩,忘记了当初的入党誓词和崇高追求。尤其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有的人甚至不再愿意与党组织打交道,把党员称号当作一种累赘;有的人则把党员名号当作升官发财的敲门砖,只因为想谋职、要当官才入党。至于许许多多被群众所痛恨、身为党员的贪官,利用党和人民给予的权力,不惜违法乱纪,直至走上犯罪道路。这些人的行为,毒化了党和人民群众的关系,严重损害了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和威信。
当然,也有令人感动的事例,比如被称为“党的好女儿”、“七一”前夕感动了千千万万人的河南登封市公安局局长任长霞。从干部到群众,从老党员到年轻的大学生,通过媒体了解到她情系百姓、一心为民的事迹后,他们争读、争看她的事迹,表现出少有的热情。
从“西柏坡热”、“延安热”、“经典中国热”到“任长霞热”,就不难理解,今天的广大群众,心中渴求的是什么;从那些不该发生的反面事例,到中央提出加强发展党员工作,建立健全“党员队伍自我纯洁机制”,就不难看出,今天党的建设的重点应是什么。
实际上,延安也好,西柏坡也罢,那时候共产党统治地区老百姓的生活与今天相比,不可同日而语。然而,苏区的党员干部、解放区的共产党人,还有今天的任长霞,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他们与老百姓的心是紧紧连在一起的,情同一体,水乳交融。即使他们并不能带来群众所需要的一切,但是老百姓仍然拥护他们、热爱他们,对他们充满期待、充满信心。因此,虽然他们人数不多,财力不足,但却具有惊人的能量,取得出人意料的成功。
相反,尽管改革开放给老百姓的生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富裕,但是如果像一些党员干部那样,对群众缺乏起码的同情与关心,根本不把老百姓放在心上;或完全忘记了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自己混同于一般群众甚至不如一般群众;或为维护一己之私利,不惜损害群众的利益,走向了群众的对立面,照样得不到群众拥护,照样会失去民心。即使有6000万之众,党也可能失去执政的基础。
今天,我们在红色七月里回顾历史,比照现实,更应有深切的感悟。党的执政基础是什么?党的执政能力从哪里来?不把这6000万之众的党员队伍尤其是其中的干部队伍建设好,不能保持党的先进性,又怎能把社会各方面的先进分子凝聚在党组织周围,又何谈党的执政能力的提高,又如何肩负带领全国人民建设全面小康社会、推进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艰巨使命?
在中国共产党80多年的奋斗历程中,高度重视和不断加强自身建设,是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挫折中奋起、在战胜困难中不断成熟的一大法宝。今年党的生日,我们再次听到了党的历史与现实的对话,再次感受到一个矢志于“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政党本色、永不脱离群众和具有蓬勃活力”政党所迈出的新的步伐!
第二篇:“七·一”最新思想汇报—倾听历史与现实的对话
“七·一”最新思想汇报—倾听历史与
现实的对话
“七·一”最新思想汇报—倾听历史与现实的对话2007-02-19 14:41:56
七月,因有一个特殊的日子,对党的历史和现实的关注,往往就成了这个“红色月份”的主题。
“七一”前夕,西柏坡和延安,以这两处中国革命圣地命名的展览,相继在北京开展,引来观者如潮。此前,中宣部还推出了一项“经典中国”的系列宣传报道活动。主旨是循着中国共产党党史这一“红线”,把党史上的经典事件、经典地点、经典人物作为线索,寻求这些党的精神财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新价值。
而今年”七一”前最引人注目的大
事,莫过于6月2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主持政治局会议,专门研究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发展党员工作。其中,除了把发展党员工作作为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基础工程”这一新提法,会议还响亮地提出,要建立健全“党员队伍自我纯洁机制”,严肃处置不合格党员,及时处分违纪党员。
历史与现实总是相互交错,从而给人以丰富的遐想。西柏坡、延安乃至南湖、井冈山、古田、遵义……这些曾闪闪发光的名字,对今天的我们,到底意味着什么?而一个83年前人数不过几
十、到如今已有6000多万党员的政党,自身建设所面临的最迫切问题又是什么?
毫无疑问,回顾党的历史,谁也无法否认,我们今天仍在享受着83年前那个仅有50多人演绎的传奇故事带来的福泽,甚至当年为民众福祉而奔走的前辈,也无法想象我们今天丰裕的物质生活。然而,面对现实,人们又不能不为今日
这6000万人队伍中存在的种种现象而感到忧虑。如果对照一下发生在今年“七一”前后的一些怪事,就更会感到,为什么人们不愿把那些闪光的名字完全送归历史,也更容易理解中央在党的生日前夕突出加强党建工作的良苦用心。
在革命圣地延安,吴旗县一名农家妇女因为家中被盗派出所迟迟不出警,又不能破案,情急之下骂了县公安局长几句,竟然马上被刑事拘留。在红色根据地所在的江西,高安市的两名干部,下乡办事非要农民给他们下塘抓鱼吃,造成农民溺水死亡,他们却扬长而去,推脱责任,“贪嘴干部一尾鱼,无辜百姓一条命”!在与西柏坡同属一市的河北青龙县,两名乡干部因为“钱少”,竟然合谋将一名12岁的小学生绑票杀害,向孩子的家属索要20万元赎金……这些怪事的当事人,几乎无一不顶着共产党员的名号,而且是党的“干”部。
还有更多的党员,虽然没有做出上述极端令群众反感的事情,但是却浑浑
噩噩,忘记了当初的入党誓词和崇高追求。尤其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有的人甚至不再愿意与党组织打交道,把党员称号当作一种累赘;有的人则把党员名号当作升官发财的敲门砖,只因为想谋职、要当官才入党。至于许许多多被群众所痛恨、身为党员的贪官,利用党和人民给予的权力,不惜违法乱纪,直至走上犯罪道路。这些人的行为,毒化了党和人民群众的关系,严重损害了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和威信。
当然,也有令人感动的事例,比如被称为“党的好女儿”、“七一”前夕感动了千千万万人的河南登封市公安局局长任长霞。从干部到群众,从老党员到年轻的大学生,通过媒体了解到她情系百姓、一心为民的事迹后,他们争读、争看她的事迹,表现出少有的热情。
从“西柏坡热”、“延安热”、“经典中国热”到“任长霞热”,就不难理解,今天的广大群众,心中渴求的是什么;从那些不该发生的反面事例,到中央提出
加强发展党员工作,建立健全“党员队伍自我纯洁机制”,就不难看出,今天党的建设的重点应是什么。
实际上,延安也好,西柏坡也罢,那时候共产党统治地区老百姓的生活与今天相比,不可同日而语。然而,苏区的党员干部、解放区的共产党人,还有今天的任长霞,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他们与老百姓的心是紧紧连在一起的,情同一体,水乳交融。即使他们并不能带来群众所需要的一切,但是老百姓仍然拥护他们、热爱他们,对他们充满期待、充满信心。因此,虽然他们人数不多,财力不足,但却具有惊人的能量,取得出人意料的成功。
相反,尽管改革开放给老百姓的生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富裕,但是如果像一些党员干部那样,对群众缺乏起码的同情与关心,根本不把老百姓放在心上;或完全忘记了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自己混同于一般群众甚至不如一般群众;或为维护一己之私利,不
惜损害群众的利益,走向了群众的对立面,照样得不到群众拥护,照样会失去民心。即使有6000万之众,党也可能失去执政的基础。
今天,我们在红色七月里回顾历史,比照现实,更应有深切的感悟。党的执政基础是什么?党的执政能力从哪里来?不把这6000万之众的党员队伍尤其是其中的干部队伍建设好,不能保持党的先进性,又怎能把社会各方面的先进分子凝聚在党组织周围,又何谈党的执政能力的提高,又如何肩负带领全国人民建设全面小康社会、推进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艰巨使命?
在中国共产党80多年的奋斗历程中,高度重视和不断加强自身建设,是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挫折中奋起、在战胜困难中不断成熟的一大法宝。今年党的生日,我们再次听到了党的历史与现实的对话,再次感受到一个矢志于“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政党本色、永不脱
离群众和具有蓬勃活力”政党所迈出的新的步伐!
第三篇:“七·一”最新思想汇报—倾听历史与现实的对话
文章来
源课件 w ww.5 Y
K J.cOm 3
倾听历史与现实的对话
七月,因有一个特殊的日子,对党的历史和现实的关注,往往就成了这个“红色月份”的主题。
“七一”前夕,西柏坡和延安,以这两处中国革命圣地命名的展览,相继在北京开展,引来观者如潮。此前,中宣部还推出了一项“经典中国”的系列宣传报道活动。主旨是循着中国共产党党史这一“红线”,把党史上的经典事件、经典地点、经典人物作为线索,寻求这些党的精神财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新价值。
而今年“七一”前最引人注目的大事,莫过于6月2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主持政治局会议,专门研究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发展党员工作。其中,除了把发展党员工作作为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基础工程”这一新提法,会议还响亮地提出,要建立健全“党员队伍自我纯洁机制”,严肃处置不合格党员,及时处分违纪党员。
历史与现实总是相互交错,从而给人以丰富的遐想。西柏坡、延安乃至南湖、井冈山、古田、遵义……这些曾闪闪发光的名字,对今天的我们,到底意味着什么?而一个83年前人数不过几
十、到如今已有6000多万党员的政党,自身建设所面临的最迫切问题又是什么?
毫无疑问,回顾党的历史,谁也无法否认,我们今天仍在享受着83年前那个仅有50多人演绎的传奇故事带来的福泽,甚至当年为民众福祉而奔走的前辈,也无法想象我们今天丰裕的物质生活。然而,面对现实,人们又不能不为今日这6000万人队伍中存在的种种现象而感到忧虑。如果对照一下发生在今年“七一”前后的一些怪事,就更会感到,为什么人们不愿把那些闪光的名字完全送归历史,也更容易理解中央在党的生日前夕突出加强党建工作的良苦用心。
在革命圣地延安,吴旗县一名农家妇女因为家中被盗派出所迟迟不出警,又不能破案,情急之下骂了县公安局长几句,竟然马上被刑事拘留。在红色根据地所在的江西,高安市的两名干部,下乡办事非要农民给他们下塘抓鱼吃,造成农民溺水死亡,他们却扬长而去,推本文来自文秘之音网,在百度中可以第一位搜索到网络网站脱责任,“贪嘴干部一尾鱼,无辜百姓一条命”!在与西柏坡同属一市的河北青龙县,两名乡干部因为“钱少”,竟然合谋将一名12岁的小学生绑票杀害,向孩子的家属索要20万元赎金……这些怪事的当事人,几乎无一不顶着共产党员的名号,而且是党的“干”部。
还有更多的党员,虽然没有做出上述极端令群众反感的事情,但是却浑浑噩噩,忘记了当初的入党誓词和崇高追求。尤其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有的人甚至不再愿意与党组织打交道,把党员称号当作一种累赘;有的人则把党员名号当作升官发财的敲门砖,只因为想谋职、要当官才入党。至于许许多多被群众所痛恨、身为党员的贪官,利用党和人民给予的权力,不惜违法乱纪,直至走上犯罪道路。这些人的行为,毒化了党和人民群众的关系,严重损害了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和威信。
当然,也有令人感动的事例,比如被称为“党的好女儿”、“七一”前夕感动了千千万万人的河南登封市公安局局长任长霞。从干部到群众,从老党员到年轻的大学生,通过媒体了解到她情系百姓、一心为民的事迹后,他们争读、争看她的事迹,表现出少有的热情。
从“西柏坡热”、“延安热”、“经典中国热”到“任长霞热”,就不难理解,今天的广大群众,心中渴求的是什么;从那些不该发生的反面事例,到中央提出加强发展党员工作,建立健全“党员队伍自我纯洁机制”,就不难看出,今天党的建设的重点应是什么。
实际上,延安也好,西柏坡也罢,那时候共产党统治地区老百姓的生活与今天相比,不可同日而语。然而,苏区的党员干部、解放区的共产党人,还有今天的任长霞,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他们与老百姓的心是紧紧连在一起的,情同一体,水乳交融。即使他们并不能带来群众所需要的一切,但是老百姓仍然拥护他们、热爱他们,对他们充满期待、充满信心。因此,虽然他们人数不多,财力不足,但却具有惊人的能量,取得出人意料的成功。
相反,尽管改革开放给老百姓的生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富裕,但是如果像一些党员干部那样,对群众缺乏起码的同情与关心,根本不把老百姓放在心上;或完全忘记了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自己混同于一般群众甚至不如一般群众;或为维护一己之私利,不惜损害群众的利益,走向了群众的对立面,照样得不到群众拥护,照样会失去民心。即使有6000万之众,党也可能失去执政的基础。
今天,我们在红色七月里回顾历史,比照现实,更应有深切的感悟。党的执政基础是什么?党的执政能力从哪里来?不把这6000万之众的党员队伍尤其是其中的干部队伍建设好,不能保持党的先进性,又怎能把社会各方面的先进分子凝聚在党组织周围,又何谈党的执政能力的提高,又如何肩负带领全国人民建设全面小康社会、推进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艰巨使命?
在中国共产党80多年的奋斗历程中,高度重视和不断加强自身建设,是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挫折中奋起、在战胜困难中不断成熟的一大法宝。今年党的生日,我们再次听到了党的历史与现实的对话,再次感受到一个矢志于“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政党本色、永不脱离群众和具有蓬勃活力”政党所迈出的新的步伐!
文章来源课件 w ww.5 Y
K J.cOm 3
第四篇:倾听与对话
教师教学基本功的新修炼 小学语文
文稿
第二节倾听与对话
倾听在字典里的解释就是细心地听取。在课堂教学中,倾听不仅是学生的一项学习技能,还应该是教师组织教学,设计有效提问,把握学生心理动向的基本功。对话,就是二者或二者以上之间的谈话,在课堂上包括人与人(师生)和人与物(师生与文本)的对话,也存在有声对话和无声对话。倾听与对话是语文教学的主要交流形式,语文教学就是在多次的倾听与对话当中完成的,可以说,教师具备倾听的充分心理准备与态度,善于第一时间从倾听中概括要点,在对话中应对及时,有启发性,技巧高超,是有效教学的保证。
案例展现
情形1:人教版《半截蜡烛》教学片段
[关于“瞧,先生们,这盏灯亮些”这句话的朗读指导]
师:请同学们各自轻声读伯诺德夫人的这句话,想想应该强调什么字。
生1:我觉得应该突出“亮”字,因为只有强调油灯比蜡烛亮,才有可能巧妙地把蜡烛换下来。
生2:我觉得应该重读“灯”字,因为只有突出了“灯”,才能吹熄蜡烛。
生3:我强调了“瞧”字,是为了表现吸引德国军官的注意。
生4:我觉得也可以强调“先生”,这样做可以不使德国军官起疑心,显得很有礼貌,很镇定。
师:同学们的朗读处理得都很有意思,理由都很充分。尽管大家的处理方式不同,然而有一点是相同的,想想是什么。
(大家经过讨论得出结论。)
生5:同学们理解出来的目的是相同的,都是为了保住那半截蜡烛。
生6:都是为了表现出妈妈是为了避免敌人的怀疑,巧妙地熄灭蜡烛。
师:说得对。只要我们的朗读处理都是围绕这一点的就是可以的。下面,就请各位同学想着这个目标,按照自己的方式读读这句话。
[结课前的人物分析]
师:绝密情报终于没有暴露,情报站保住了,一家人的性命也保住了。同学们,是谁保住了秘密,保住了情报站,挽救了一家人? 教师教学基本功的新修炼 小学语文
文稿
生(脱口而出):是小女儿杰奎琳。
师:有不同意见吗?
(学生陷入沉思,教师微笑等待,不一会儿学生纷纷举手。)
生:我认为杰克也有功劳。
生:还有母亲。
师:现在出现了两种意见,一种认为是杰奎琳,一种认为是杰克、母亲也功不可没。同学们,要想说服对方必须有充分的根据,想想,根据在哪里?
(学生自觉回到文本里仔细阅读,与同桌简单交流后又纷纷举手。)
生:我认为最后的成功应该是全家人的贡献。你想,儿子杰克在当时的情况下,如果不是那样“从容”,不就会引起敌人的怀疑了吗?
生:还有妈妈,她表现得也是那样镇定,一开始是“轻轻地”把蜡烛吹灭。
生:还有,一开始妈妈从厨房取出了一盏油灯,这样,后面小女儿杰奎琳才有可能取走蜡烛。
生:我觉得,还有一点不可忽视。课文最后说正当小女儿“踏上最后一级台阶时,蜡烛熄灭了”,多危险啊!那么是谁赢得了这一点时间呢?是妈妈,她一开始就试图用油灯换蜡烛,轻轻吹熄了蜡烛。
师:大家前后联系起来思考,非常好。我觉得我们还可以想得更远一些。
生:两个孩子都还小,在敌人面前为什么能这样镇定呢?我想,那是在母亲长期的影响下形成的。
生:再说,把情报藏在蜡烛里这个绝妙的主意是妈妈想出来的。
师:同学们,你们都说得很有道理,但是,如果没有最后杰奎琳的灵活应变,后果不还是不堪设想吗?能不能有一个恰当的说法,既提到全家人,又能突出杰奎琳。
生:全家人都为保住情报站做出了贡献,小女儿杰奎琳起到了关键作用。
生:保住情报站是全家人齐心协力的结果,小女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情形2:人教版《富饶的西沙群岛》中“五光十色”一词的教学片段
师:“五光十色”是不是说有五种光,十种颜色? 教师教学基本功的新修炼 小学语文
文稿
生:不是,“五”和“十”表示很多。
师:都有什么颜色呢?
生:深蓝的、淡青的、绿的、淡绿的、杏黄的。
(教师随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画出这些颜色。)
师(指着黑板上杂乱的颜色):这是“五光十色”吗?
生:不是,这些颜色太少了。
师:那我再多画一些颜色就是“五光十色”了吗?(教师一边说一边在“五光十色”一词中的光和色字下面加上了点儿。)
生:还不是,因为这里只有颜色没有光。
师:对,这只是许多种颜色,这叫什么,用一个词来说。
生:这叫“五颜六色”。
师:“五光十色”肯定更好看,那到底什么样子呢?想象一下。
生:我知道了,大海本来有各种各样的的颜色,太阳出来了,灿烂的阳光往海面上一照,海面上就出现了各种光彩,有海的色彩也有光的颜色,这才是“五光十色”。
师(脸上露出了笑容):你是怎么“看到”的?
生:我是用想象的办法看到的。
师:对,我们是用语言文字在脑子里画了一幅画。我们学习语文要有这样的本领才行。
案例评析
语文是人类重要的交流工具,语文教学过程就是交流的过程。学生在与文本的对话中,由于各人经验、体验、思维方式的不同,存在各方面的差异,教师与学生的对话就要协调这些差异,不仅提升师生间交流的有效性,还要提升学生对文本的感悟深度,这才是高品质的对话。
情形1中,教师善于在提出问题之后,仔细聆听学生的发言,下一个问题,总是从学生的发言中提炼出来的,如“尽管大家的处理方式不同,但是有一点是相同的,想想是什么”。这样做,一方面,学生的发言得到了重视,有利于提高每个学生发言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因为问题是从学生的发言中产生的,也容易引起学生的关注,调动学生思考的主动性。再如“大家前后联系起来思考,非常好。我觉得我们还可以想得更远一些。”首先肯定学生发言中表现出来的学习方法的可行性,再提出下一步的思考方向,这样一来,学生的思维就总是处在 教师教学基本功的新修炼 小学语文
文稿
高度的兴奋状态,不但情感上受到鼓励,而且思维上受到激励,学生的注意力就会集中在眼前的问题上。还有:“同学们,你们都说得很有道理,但是,如果没有最后杰奎琳的灵活应变,后果不还是不堪设想吗?能不能有一个恰当的说法,既提到全家人,又能突出杰奎琳。”这样的“温馨提示”多么中肯啊,恰似“一石激起千层浪”,一下子扩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帮助学生跳出原有的框子,找到一个全新的思维方法,那就是“概括”,顿时学生就有了“柳暗花明”般的兴奋感。
所以说,倾听是一位优秀的语文教师必备的基本功,只有专注于倾听学生的发言,才能保证课堂教学在“真正”的对话中进行,才能实现“顺学而导”,保证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思考和表达。从情形1中不难发现,因为教师的倾听节省了大量提问的时间,问题的切入点恰到好处,有很强的启发性,学生乐于思考,积极表达,所以,学生的发言占据了课堂的主要时间。
情形2中师生的对话,不是以往简单的“是”与“不是”般的问答,学生的发言都是经过思考的,教师的启发每每都能抓住学生思维肤浅之处,能引发学生从表面看本质,善于抓住思考的要点,那就是抓住重点字来理解整个词语的含义。这样一来,在看似不经意的对话中,教师潜移默化地提供了三种理解词语的方式:对比法——把“五光十色”与“五颜六色”加以对比;抓字解词法——指点学生注意“色”与“光”在词语中分别代表两个方面;想象法——通过把文字转化成画面,让学生真正体会“五光十色”这种形容词所描绘的景象,达到真正理解的目的。
从情形2中我们也能得出,语文课强调“对话”而不是排斥“问”,但是要“问”得有价值。课堂上没有教师的“问”,就没有学生心智的成长,只不过,这种“问”不能不疼不痒,不能原地打磨,而是“就坡下驴”,顺着学生的思路加以拓展,引导学生的思维向纵深处发展,这样,就成了“对话”,师生的交流全部围绕文本展开,对话中学生的主体地位与教师的主导作用得到充分的展示,这才是理想的课堂。
理论提升
1.倾听与对话的意义
(1)倾听与对话,是凸显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要保证。“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这是新课程改革中最响亮的呼声,是凸显学生主体地位的根本途径。学生学习的主动权需要尊重和保护。教师只有尊重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学生才能积极参与、独立思考、质疑探究,自主地进行教学意义的建构。由于教师和学生在课堂管理中所处的地位不同,知识的储备和掌握上存在一定差距,特别是在生活经历的积累等方面教师都处于优势地位,因此,教学中最容易出现教师“一言堂”“一手遮天”的局面。教师的倾听就是克服教师垄断课堂的最有效的措施;教师的“置若罔闻”是对学生学习热情和主体意识的无情扼杀,最终使其成为课堂的旁观者。只有教师习惯于当好听众,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从事阅读、思考、提问、讨论、总结和概括等有效的学习活动,学生才有积极思考的动力和主动提问的能力。这时,教师的倾听往往能敏锐地发现学生的思想火花,并使其成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造精神的有效起点。
(2)倾听与对话,是保障有效教学的根本措施。学习者是以自己的方式建构对于事物的理 教师教学基本功的新修炼 小学语文
文稿
解的,不同的人看到的可能是事物的不同的方面,所以,并不存在唯一的标准理解。教学不能无视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简单强硬地从外部对学生实施知识的“填灌”,而应当把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生从原有的知识和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和经验。只有通过倾听与对话才能发现学生的“原有的知识和经验”,才能保障教学的有效性。不论教师的“讲授”多么精彩,若想激发学生“投入”学习,都需要有效地“对话”并“倾听”学生的声音,使教学保持着“互动”的“对话”状态。在这种对话式的互动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讲授,但不能只有一个声音。
(3)有效的课堂提问,是倾听与对话的主要途径。具有互动和开放性的问题能使教学更为新鲜有趣,它能激发学生的思维,进行多种多样的回答,这是一种很好的对话。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焕发出来以后,教师的责任就要由讲授、提问转换为“倾听”,“倾听”过程中要显示出对学生的关注、对学生的欣赏,这样能够极大地激励学生积极回答问题。当遇到错误答案时,不要打断学生的回答,这样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感到沮丧而不愿意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必要时,还要“追问”、“补充”和“赏识”学生的回答,这会让学生感觉教师一直在关注问题的回答进展,自然而然地激励学生积极参与。
2.倾听与对话的主要策略
(1)倾听的时机、内容与方法。
第一,教师需要在以下几方面注意倾听:
初读课文后学生所提出的疑问,与文本对话中学生的每一次感悟,学生讨论中的争论,教师讲话时学生的“插嘴”,教师发表见解时学生唱的“反调”,学生在教师讲解过程中的“接话”,等等。
第二,教师要倾听以下几方面内容。学生思考的问题与本文关系怎样,学生的感悟正确与否?有什么闪光点,在讨论中形成几个观点?分别是什么,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方向正确?哪些有问题,出在哪里?
学生“插嘴”有没有价值,引出了什么问题?
学生的“反调”有没有道理,是否可以借题发挥,引发出课堂的精彩? 等等。
第三,教师在倾听时要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整合学生的质疑,找出问题的联系,调整解决的顺序,调整教学的环节; 找出学生已经感悟出来的内容与教学预设的重合点,及时顺学而导; 学生的讨论形成的观点要分几方面总结,目的在于引出下一步的思路; 正确对待学生的“插嘴”“唱反调”,只需要关注学生的话语中积极的成分,从中发掘课堂的生长点,引导学生走上正确的思路;
如果学生能按照正确的思路接话,教师要把说话的机会让给学生。教师教学基本功的新修炼 小学语文
文稿
(2)平等对话营造有效学习的环境。
“语文教学应该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在无拘无束的时候,在轻松、和谐、愉快的环境中,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记忆力增强。对话要达到“平等”,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活泼幽默,拥有一颗童心。“幽默是所有智慧的国王”。教师的幽默会以一颗平常心融入学生的心灵,真诚亲切,不知不觉拉近师生的距离,正所谓“亲其师而信其言。”
第二,平和亲切,与学生一起分享感情与认识。分享是彼此的给予,共同的拥有。分享意味着教师更多的展示,而不是灌输;是引领而不是强制;是平等的给予,而不是居高临下的施舍。教师要走进学生的世界,学会用学生的眼光看世界,分享学生们的喜怒哀乐,欣赏学生们的“闪光”之处,从学生们的单纯中获得满足。
第三,真诚合作,建立“学习共同体”。“学习共同体”是合作文化的环境,每一个成员之间应该有更多的合作与关怀,通过人人参与、平等对话、真诚沟通、彼此信赖来发展合作精神,共享经验知识,实现自我超越。
(3)生命对话打开心灵交互的大门。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要关注“人”的发展,从“固定化设计”走向“人性化设计”,从“知识课堂”走向“生命课堂”,追求真实的生命成长,是新课程赋予每个教师的使命。语文教学中当然有“知识和能力”的教学,但是单纯从知识到能力的教学是线性的,还要有个“宽度”,那就是“过程与方法”。学生用怎样的过程和方法去获得知识和能力,这就构成了一个平面教学,还要有第三个维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就是一个三维立体渐进的活动过程,而基点就是学生。语文课强调“积累、感悟、运用”,感悟是难题。什么是“感”?“感之于外,受之于心”,“目击事物,便以心击之”。什么是“悟”?从字上看,左边是思考的我,右边是我的思考。感悟包括领悟、感悟、顿悟、妙悟,这既是对文字的解读,也是心灵的感受,更是心灵与心灵之间的交流和对话。这种感悟是一种独特的自我领会,是一种在领会中进行的发现和创造,是一种富有个性的学习活动,而这一切的生成,全靠教师营造出生命对话的课堂语境,这里尊重的是学生生命的发现与创造,教师需要真诚投入,打开心灵交互的大门。
(4)无痕的对话是教学的最高境界。所谓“无痕”,就是“润物细无声”,是在看似不经意间对学生心灵的滋养和生命的关爱,是教师创设课堂对话追求的最高境界。很多优秀的语文教师用十年、二十年的时间,打磨的就是无痕对话的功夫。营造宽松、和谐的对话氛围,教师也要把握一些基本的课堂教学语言形式,在此列举如下。
①热情赞美式。不要在对话中生硬地发问,如果每次交谈前能对学生的学习态度、表现及方法加以适当地肯定式评价,如说些“你的朗读感觉真好!”“你能注意省略号中蕴含的内容,很细心”之类的话语,有利于营造对话的氛围。
②真情交流式。也就是要跟学生说真话,平等相待甚至现身说法,把学生当作真正的朋友真情流露,这样会焕发学生对话的激情。
③巧妙设问式。一般在上课伊始,教师都要提出一个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深处的问题,以便展开有效对话,这个问题应该能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功效。教师教学基本功的新修炼 小学语文
文稿
④画龙点睛式。对话中的起承转合,全看教师的应变能力,在倾听中抓住学生言语中的要点及时发问,才能把对话引向深入。
⑤请求商量式。这是体现平等和尊重的最好的交际语言。
⑥委婉含蓄式。一旦需要学生再次思考、朗读、回味的时候,教师的用语尽量易于接受,才能保护学生的求知欲。
⑦幽默风趣式。在学生思维受阻的时候,在对话出现僵局的时候,都需要教师亮出这个杀手锏。
⑧情感渲染式。语文课堂是一个情感流动的场,情感渲染是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⑨引领感悟式。有人说:“一句话一颗心。我们读书,还要从那些含情脉脉的句子中读到作者那颗跳动的心!”听着这样的对话,学生会做些什么?不必赘言了。
⑩承前启后式。教师是课堂学习的组织者,这个角色往往会在承前启后的时刻发挥作用。
3.运用倾听与对话基本功的注意事项
第一,倾听与对话是统一的整体,不可分割。
第二,倾听是前提,对话是根基,有效地倾听才能保证对话的有效。
第三,倾听与对话是教师课堂教学中重要的教学手段,运用这一基本功的关键要有一种平等、宽容的心态。
第四,倾听与对话的基本功是建立在一定教学调控和应变能力的基础上的,要做到以人为本,目中有人。
第五,倾听主要关注学生学习中的重点、难点和生长点,对话要追求真实,深刻,有生成。
思考与拓展
【思考】
1.通过本节的学习,您认为在教学中,倾听与对话具有哪些作用?教师应如何运用倾听与对话的教学基本功?
2.结合您自己的教学观察和实践,谈谈您在教学中是如何提升倾听与对话的有效性的。对照本节内容反思自己教学活动中倾听与对话是否达到了预期目的,还存在哪些问题。
3.请您设计一节教学的实例,并说明应用倾听与对话进行教学要注意哪些问题。
【拓展】
1.如何培养学生倾听与对话的能力?
2.组织社会实践活动,在与人交往沟通的具体实践中锻炼学生的倾听与对话能力。
第五篇:历史与现实感悟
历史与现实感悟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一段历史,或长或短。我们中华民族有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我们为什么要学习自己和其他民族的历史呢?有句古语“以史为鉴”。
在历史的长河里,我们可以学到很多很多,我们可以从其中的一件件事中总结一些东西,可以在现实中更好的帮助我们。
例如我们民族的重要文献《孙子兵法》是军事家的必读之书,现在随着世界格局的变化,许多外国军事学校也把此书作为必修课额来学习、探讨,以提升自己国家的军事水平。再如,我们会经常提起古代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为什么呢?就是因为这些战役对我们有很大的启迪作用,通过分析他们,我们可以总结出一些作战的技能和方法,在战争时,我们可以将其运用到实践中。
俗话说:有因必有果。我们可以从历史中来分析这些因果关系来提升自己,完善自己。例如,在清朝末年,我们受到了西方列强的侵犯,而且没有能力改变这一现状,我们可以从中分析一下原因。在清朝以前,中华民族的科技、文化等各方面都在世界前列。但到了清朝,为了和平,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统治者的目的达到了,但是这样做使清朝与世界脱了轨。西方国家的先进的技术、文化无法传到清朝,使其慢慢的落后于西方国家。又因为西方殖民主义的扩张,他们不得不打开中国这个大市场。于是中国近代史就顺理成章的进行了。我们通过分析这些,总结出了“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因此我们现在积极融入到世界这个大家庭中去,不断学习,不断发展,因为我们知道了“落后就要挨打”。
历史和现实是不可分割的,有些时候,通过观察历史我们可以预测未来,也就是将来的现实。
许多事情看似不可能发生,但有一部分想象力极为丰富的人却能猜测到一些事在将来会怎样。以前的科幻书籍、现在的科幻影片中有许多我们无法想像而且想象不到的事情,但这些事情却正在慢慢的变成现实。在前人看来,机器人是不可能出现的,但有些人却把机器人想象着在以后的某天能够出现,并写成了科幻书籍。若干年后的今天,机器人出现了,他们的预言成为了现实。
综上可以看出,历史和现实是一个整体,存在着严密的因果关系。并且,历史可以更好的服务于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