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小学美术教学策略读后感[精选]
《中小学美术教学策略》读后感
方官小学 王宏杰
美术不仅存在于艺术殿堂和博物馆中,也存在于你、我、他的身边和身上。美术渗透到人类生活的衣、食、住、行各个方面。美术课以其特殊的形式吸引着广大学生。要使学生通过美术教学不断地提高感受美的能力,提高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创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面貌,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多年来,学校的教学活动是被动式进行的,给学生一种“距离感”,这也是我们进行课改的必要性。在美术教学中积极运用情境教学,让学生主动投入到美术课中,使他们由“被动角色”转化为“主动角色”。这对学生想象力、创造力、表现力等培养会起到促进作用。
当读完《中小学美术教学策略》一文后,我想到了一个问题“美术课的方向往哪里去,有没有学生收获更多的课”……这也是齐龙腾老师在国培美术培训班上讲座的开场白,齐龙腾老师的讲座还带给我们一堂优质课,那是2008全国小学美术优质课评比一等奖《老茶馆》课堂实录,课上刘颖老师始终以饱满的热情,(包括教师个人的肢体语言)影响着学生主动进入学习探究情境当中,在学生活动中,刘
颖老师注意到对学生环保、合作互助意识的渗透,我想这些细节性的内容,都是很容易被老师忽视的,可如果老师做到了,对学生却是一种莫大的迁移影响。除此之外,刘老师在课上不仅是对学生进行简单的传授知识,而是注重深层次的知识的挖掘。我注意到了她的课堂小结环节,在重视评价孩子们的作品的同时,还让学生了解了茶馆历史,弘扬了茶馆文化。在学习用手撕纸画的基础上还为学生们在准备了大量的线描和水墨等,表现人物画的技法供学生欣赏,极大的丰富了课堂内容,还开阔了学生的眼界。这无疑给我们每一位美术老师开创新思路——既保证课堂四十分钟的“风采”,又要实现课下延伸,即把美术课的学习带出课堂,走向生活。真正让美术教学涌动生命的灵性。
这堂课刘颖老师合理利用创设情境技巧,充分激发学生美术创作的热情。创设情境,激发美术创作的热情,在探究中进行美术创作活动,在合作中进行美术创作活动,整合生活经验进行美术教学,及时给予积极的鼓励性评价,促成可持续发展。
学生蕴藏着无限的潜能,具有极大的可塑性,情境教育正是把握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在主体与环境相统一的活动中,得到全面发展的基本理论,为学生提供一个宽阔而又贴近的最适宜的成长环境,以拓宽教育空间,缩短心理距离,促使他们以最佳的情绪状态,带着与日俱增的主体意识,投
入教育教学过程中,使自身的潜能得到尽可能大的发展,让智能、创造性、高级情感等诸方面充分发展,去建造伟大祖国绚丽夺目的未来世界。
美术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美术学习绝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技能技巧学习,而应视为一种文化学习。它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它离不开学生的生活世界。植根于学生生活世界的美术教学是丰富多彩的,为学生生活世界服务的美术课堂教学是鲜活生活的,学生的生活世界将会成为美术教学的源泉——这也是书中所写。
第二篇:小学美术教学策略
小学美术表现-创新课堂教学策略
新课程标准把美术课堂教学划分为四个学习领域,与之相对应我们制定了四个教学策略:“造型·表现”策略、“设计·应用”策略、“欣赏·评述”策略和“综合·探索”策略。
“造型·表现”是美术学习的基础,包括平面造型和立体造型,其活动方式更强调自由表现、大胆创造以及情感的表达与传递。它可以运用多种材料和手段体验造型乐趣,传达视觉感受和思想。在美术创作中没有对或者不对,只有好或者更好、美或者更美。发展独创思维是其重要特征。
“设计·应用” 学习领域是指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和手段,围绕一定的目的和用途进行设计制作,传递交流信息,美化生活及环境,培养设计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学习领域。
“欣赏·评述”是指学生对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等视觉世界进行欣赏和评述,逐步形成审美趣味和提高美术欣赏能力的学习领域。较其它美术学习领域更加注重通过学生的自主感受、欣赏和表达等活动方式,内化知识,形成审美结构。
“综合·探索”领域是指通过综合性的美术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研究、创造以及综合解决问题的美术学习领域。它分为三个层次:(1)融美术各学习领域为一体;(2)美术与其他学科相综合;(3)美术与现实社会相联系。三个层次之间有着不同程度的交叉或重叠。
新课程改革要求美术学科不仅仅要反映和传递人类文化信息,还必须密切结合现实生活。通过课堂教与学的互动,将美术与相关学科知识联系起来,使不同的思维方式和内容在学生头脑中产生碰撞和结合,丰富美术课堂内容,促使学生主动参与美术创造活动。
一、造型·表现
(一)、欣赏 感悟 畅想
1、适量欣赏大师作品及师生作品。
2、感受和品评作品的内涵、情感及意境。
3、给学生一个想创作的理由——激起学生的内心需要。
(二)、体验 表现 创新
1、通过户外采风、注意观察、搜集素材、展开想象以及必要时教师示范等手段,引导学生确定自己的主题。
2、精心设计、反复推敲、构成画面,体验造型乐趣。
3、运用具有自己个性的表现手段,探索与众不同的创作方法。(三)、展示 交流 评价(四)、反思 拓展 再创新
二、设计.应用
1、欣赏感受
引导学生交流信息,根据已有经验,认识感受材料特性,欣赏作品开阔学生视野,在学生有兴趣的学习中导入课题。
2、创作实践
根据学生准备等实际情况,合理作示范,以个人或小组形式进行创作。教师是平等参与者中的首席。
3、展示评价
作品,倡导学生在自主思考的基础上,以同桌交流、小组讨论、伙伴学习等形式展开多评价方式灵活多样,给学生展示的机会,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愉悦,每个人对自己和他的作品有较为正确的认识和理解。
4、拓展延伸:
认识美术与生活的密切关系,拓展想象空间,提升学习兴趣与创作欲望。
三、欣赏.评述
1、创设氛围,激活课堂:
师根据教学重点难点创设问题情境,激活学生探究欲。
2、对话交流,质疑解疑:
教师引导学生多角度欣赏认识美术元对话交流活动,在质疑解疑过程中活跃思维、丰富情感。
3、展示收获,评价整合:
小组成员以语言叙述、书面表达、作品再创造等不同方式表达自己对作品的情感认识和理解;通过自评他评师评方式领略成功与不足,并最终达成对欣赏内容的整合,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审美
4、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发挥学生主体地位,联系多学科知识、当地文化资源、实际生活,拓展延伸知识,使学生更好的了解艺术与社会、历史、文化的密切联系,并逐步形成崇尚文明、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态度。
四、综合.探索
1、方案设计
2、资料搜集
3、探索尝试
4、展示交流
5、评价定位
6、拓展升华
他的作品有较为正确的认识和理解。
4、拓展延伸
认识美术与生活的密切关系,拓展想象空间,提升学习兴趣与创作欲望。
三、欣赏.评述
1、创设氛围,激活课堂:
师根据教学重点难点创设问题情境,激活学生探究欲。
2、对话交流,质疑解疑:
教师引导学生多角度欣赏认识美术元对话交流活动,在质疑解疑过程中活跃思维、丰富情感。
3、展示收获,评价整合:
小组成员以语言叙述、书面表达、作品再创造等不同方式表达自己对作品的情感认识和理解;通过自评他评师评方式领略成功与不足,并最终达成对欣赏内容的整合,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审美
4、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发挥学生主体地位,联系多学科知识、当地文化资源、实际生活,拓展延伸知识,使学生更好的了解艺术与社会、历史、文化的密切联系,并逐步形成崇尚文明、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态度。
四、综合.探索
1、方案设计
2、资料搜集
3、探索尝试
4、展示交流
5、评价定位
6、拓展升华
第三篇:小学美术教学策略
小学美术表现-创新课堂教学策略
新课程标准把美术课堂教学划分为四个学习领域,与之相对应我们制定了四个教学策略:“造型·表现”策略、“设计·应用”策略、“欣赏·评述”策略和“综合·探索”策略。
“造型·表现”是美术学习的基础,包括平面造型和立体造型,其活动方式更强调自由表现、大胆创造以及情感的表达与传递。它可以运用多种材料和手段体验造型乐趣,传达视觉感受和思想。在美术创作中没有对或者不对,只有好或者更好、美或者更美。发展独创思维是其重要特征。“设计·应用” 学习领域是指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和手段,围绕一定的目的和用途进行设计制作,传递交流信息,美化生活及环境,培养设计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学习领域。
“欣赏·评述”是指学生对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等视觉世界进行欣赏和评述,逐步形成审美趣味和提高美术欣赏能力的学习领域。较其它美术学习领域更加注重通过学生的自主感受、欣赏和表达等活动方式,内化知识,形成审美结构。
“综合·探索”领域是指通过综合性的美术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研究、创造以及综合解决问题的美术学习领域。它分为三个层次:(1)融美术各学习领域为一体;(2)美术与其他学科相综合;(3)美术与现实社会相联系。三个层次之间有着不同程度的交叉或重叠。
新课程改革要求美术学科不仅仅要反映和传递人类文化信息,还必须密切结合现实生活。通过课堂教与学的互动,将美术与相关学科知识联系起来,使不同的思维方式和内容在学生头脑中产生碰撞和结合,丰富美术课堂内容,促使学生主动参与美术创造活动。
一、造型·表现
(一)、欣赏 感悟 畅想
1、适量欣赏大师作品及师生作品。
2、感受和品评作品的内涵、情感及意境。
3、给学生一个想创作的理由——激起学生的内心需要。
(二)、体验 表现 创新
1、通过户外采风、注意观察、搜集素材、展开想象以及必要时教师示范等手段,引导学生确定自己的主题。
2、精心设计、反复推敲、构成画面,体验造型乐趣。
3、运用具有自己个性的表现手段,探索与众不同的创作方法。(三)、展示 交流 评价(四)、反思 拓展 再创新
二、设计.应用
1、欣赏感受
引导学生交流信息,根据已有经验,认识感受材料特性,欣赏作品开阔学生视野,在学生有兴趣的学习中导入课题。
2、创作实践
根据学生准备等实际情况,合理作示范,以个人或小组形式进行创作。教师是平等参与者中的首席。
3、展示评价
作品,倡导学生在自主思考的基础上,以同桌交流、小组讨论、伙伴学习等形式展开多评价方式灵活多样,给学生展示的机会,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愉悦,每个人对自己和他的作品有较为正确的认识和理解。
4、拓展延伸:
认识美术与生活的密切关系,拓展想象空间,提升学习兴趣与创作欲望。
三、欣赏.评述
1、创设氛围,激活课堂:
师根据教学重点难点创设问题情境,激活学生探究欲。
2、对话交流,质疑解疑:
教师引导学生多角度欣赏认识美术元对话交流活动,在质疑解疑过程中活跃思维、丰富情感。
3、展示收获,评价整合:
小组成员以语言叙述、书面表达、作品再创造等不同方式表达自己对作品的情感认识和理解;通过自评他评师评方式领略成功与不足,并最终达成对欣赏内容的整合,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审美
4、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发挥学生主体地位,联系多学科知识、当地文化资源、实际生活,拓展延伸知识,使学生更好的了解艺术与社会、历史、文化的密切联系,并逐步形成崇尚文明、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态度。
四、综合.探索
1、方案设计
4、展示交流
2、资料搜集
5、评价定位
3、探索尝试
6、拓展升华
第四篇:小学美术教学策略
新课程标准把美术课堂教学划分为四个学习领域,与之相对应我们制定了四个教学策略:“造型·表现”策略、“设计·应用”策略、“欣赏·评述”策略和“综合·探索”策略。
一、造型·表现
“造型·表现”是美术学习的基础,包括平面造型和立体造型,其活动方式更强调自由表现、大胆创造以及情感的表达与传递。它可以运用多种材料和手段体验造型乐趣,传达视觉感受和思想。
适量欣赏大师作品及师生作品。感受和品评作品的内涵、情感及意境。给学生一个想创作的理由——激起学生的内心需要。
通过户外采风、注意观察、搜集素材、展开想象以及必要时教师示范等手段,引导学生确定自己的主题。精心设计、反复推敲、构成画面,体验造型乐趣。运用具有自己个性的表现手段,探索与众不同的创作方法。
二、设计·应用
“设计·应用” 学习领域是指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和手段,围绕一定的目的和用途进行设计制作,传递交流信息,美化生活及环境,培养设计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学习领域。引导学生交流信息,根据已有经验,认识感受材料特性,欣赏作品开阔学生视野,在学生有兴趣的学习中导入课题。根据学生准备等实际情况,合理作示范,以个人或小组形式进行创作。教师是平等参与者中的首席。作品,倡导学生在自主思考的基础上,以同桌交流、小组讨论、伙伴学习等形式展开多评价方式灵活多样,给学生展示的机会,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愉悦,每个人对自己和他的作品有较为正确的认识和理解。认识美术与生活的密切关系,拓展想象空间,提升学习兴趣与创作欲望。
三、欣赏·评述
“欣赏·评述”是指学生对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等视觉世界进行欣赏和评述,逐步形成审美趣味和提高美术欣赏能力的学习领域。较其它美术学习领域更加注重通过学生的自主感受、欣赏和表达等活动方式,内化知识,形成审美结构。
师根据教学重点难点创设问题情境,激活学生探究欲。教师引导学生多角度欣赏认识美术元对话交流活动,在质疑解疑过程中活跃思维、丰富情感。小组成员以语言叙述、书面表达、作品再创造等不同方式表达自己对作品的情感认识和理解;通过自评他评师评方式领略成功与不足,并最终达成对欣赏内容的整合,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审美,发挥学生主体地位,联系多学科知识、当地文化资源、实际生活,拓展延伸知识,使学生更好的了解艺术与社会、历史、文化的密切联系,并逐步形成崇尚文明、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态度。
四、综合·探索
“综合·探索”领域是指通过综合性的美术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研究、创造以及综合解决问题的美术学习领域。
新课程改革要求美术学科不仅仅要反映和传递人类文化信息,还必须密切结合现实生活。通过课堂教与学的互动,将美术与相关学科知识联系起来,使不同的思维方式和内容在学生头脑中产生碰撞和结合,丰富美术课堂内容,促使学生主动参与美术创造活动。
第五篇:美术鉴赏教学策略
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关于“美术鉴赏”教学内容的要求指出:“美术鉴赏是运用感知、经验和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联想、分析和判断,获得审美享受,并理解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的活动。”基于教学内容的要求,我们可以把美术鉴赏归纳为三种基本类型,并由此衍生出相关的教学策略。
第一种是感知为主的美术鉴赏,主要通过感受作品来实现教学目标;第二种是经验为主的美术鉴赏,主要通过学生自主探究来实现教学目标;第三种是以知识为主的美术鉴赏,主要通过教师讲授来实现教学目标。下面我们主要结合一些高中美术教学课例对相关的教学策略进行分析。
1.以作品感受为主的美术鉴赏教学策略
美术是视觉艺术,具有充分调动视觉和触觉进行感知的优势,一件优秀的美术作品往往能够无言地吸引学生,使内心受到感动。因此,教师在进行美术鉴赏教学时,要收集一些视觉展示效果佳好的美术作品,让学生最真切、最清晰地亲近作品、感受作品,与艺术紧紧拥抱。
比如有的老师把学生带到博物馆、美术馆实地参观教学,这是最能够直接感受作品的机会;有的老师把民间工艺品,美术作品直接搬上讲台搬进教室,让学生直接感受作品。美术教师还可以通过自己在学校办画展的方式,让学生直接感知作品,亲近艺术。现在有很多高中美术教师具有较强的美术创作能力,把自己创作的作品展示出来,胜过对一些是似而非的印刷品感受。
以作品感受为主的美术鉴赏教学策略可以分为三种形式:1.提高作品展示质量,老师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准备精美的课件范画,让学生真切感知艺术作品;2.把学生带到作品陈列现场,直接感受原作,如美术馆博物馆参观或者送作品进学校,还有就是高水平的老师在学校举办个人画展;3.充分利用较好的仿制品,如二玄社的国画仿真作品、现代艺术的日常生活代用品、民间美术工艺品等等进入课堂。这些教学形式都可以起到让学生直接感受作品的鉴赏教学效果,推荐给老师们作为教学参考。
2.以学生经验为主的美术鉴赏教学策略
艺术需要情感投入,强调内心感悟,高中美术教学应该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究和独立思考的机会。处在青春期的青年学生具有丰富的情感和求知欲望,我们高中美术课程帮助学生确定专题,组织他们利用各种信息收集方式去了解美术世界,学生通过探究性学习经验,形成自己对艺术作品的判断,获得对艺术更加深刻的理解和感悟。
在这方面深圳中学房尚昆老师确实创造性地提供了极好经验。他把学生组织起来,分组分专题去进行资料收集和备课,然后在班上展示和讲述美术鉴赏专题内容。采用这样的方法,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的热情,从备课到讲课的过程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由此获得艺术探索的经历,得到不同寻常的艺术感悟,学生对艺术作品的理解和表达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
3.以知识讲授为主的美术鉴赏教学策略
经典的优秀美术作品是人类文明的结晶,作品的诞生往往有着独特的文化背景和动人的创作经历,当这些封存的历史记录随着作品鉴赏而复活时,会同时带给学生以审美享受,帮助学生理解这些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优秀的美术教师伴随美术鉴赏教学,把关于美术和历史的知识讲活,甚至给学生留下终生难忘的印象。
讲课既是传统的教学方式,也是对教师的基本要求,但也确实是对许多美术教师的挑战——能够动手并非长于动口。我们看到一些语言表达能力强的美术教师,通过自己独特的表达方式,无须动用其他工具和材料能够把美术作品和美术史实演绎再现,当然希望能够有更多这样的美术教师。高中美术鉴赏教学如果有更多这样的教师,学生对美术鉴赏课程的兴趣会大为提升。
以上对不同的高中美术鉴赏教学策略的举例说明,看到了不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组合,也看到不同教师教学风格在各自课堂中的表现,这里绝不是我们高中美术鉴赏教学策略的全部,只是归纳出三种常见的方式,带给我们的应该是教学实施策略的启发。教学有法而无定法,谈到教学策略进入“无定法”的层面,成为我们对教学艺术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