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创新群众工作思路,促进党群关系和谐
创新群众工作思路,促进党群关系和谐
----关于叶城党建积极探索群众工作新思路的经验和问题的几点思考
叶城县委党校肖龙
人民群众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能否始终保持和发展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的盛衰兴旺。面对社会利益格局和人们的利益需求出现的新情况、新趋向,叶城县在加强党群沟通、密切党群关系等群众工作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的做法。
一、以‚三个第一‛为抓手增进了党员干部与群众间的关系近年来,叶城县各族党员干部通过主动沉下去,以‚三个第一‛为抓手,深入到群众中去察民情、体民难、解民忧,进一步增进党群干群间的关系。
1、把群众情绪作为第一信号。从县直单位选派91名干部组成工作队,下到乡村了解干部群众思想动态,深入推进‚四知四清四掌握‛工作机制。乡镇驻村干部通过走村串户、与群众座谈、调查摸底等形式了解群众在工作生活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对群众反映异常、情绪不稳的群众,进行重点调查了解,找准根源。对群众确实有困难,驻村干部协调乡村两级帮助解决,乡村解决不了的,驻乡干部协调上级解决。对情绪反常,有安全、稳定、超生等事故苗头,驻村干部及时与相关部门取得联系,把事故案件消灭在萌芽状态。
2、把群众致富作为第一目标。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发扬党员致富能手的作用,带动群众共同致富,把群众致富作为第一目标。夏合甫乡14村农民党员买买提托合尼亚孜和马木提依提在全村开展‚双带‛活动,使全村14名农村党员成为当地有名的带头致富能手。上半年,他们共养殖小鸡2.1万只,收入近5千元。同时自己从口袋垫钱为农民育贮小鸡1.4万只,受益农户180户,从而提高了农民党员的市场经济意识和科技致富水平,实现了农民共同富裕的目标。
3、群众满意作为第一追求。为了巩固扩大科学发展观活动成果,让群众长期得实惠,结合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自治区七届九次会议精神,在全县党员干部中开展了以‚转变工作作风,提高驾驭全局能力、服务经济发展大局‛为主要内容的讨论活动。恰斯米其提乡把讨论活动开成群众满意的活动,在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时,以群众满意度为标准,把群众反映出的问题,重点作为讨论主题。各乡镇在开展大讨论活动中,共发放征求意见表2450份,征求到意见和建议1973条,其中党政领导班子309条,班子成员1664条,并制定了整改措施,在群众集中的地方进行公示,接受群众监督,把群众满不满意作为党员干部最终追求目标。
二、划分农村党员责任区赢得群众信赖
为进一步增强农村党员为民服务意识,叶城县结合‚四类管理法‛对农村党员划分服务区,农村党员以实际行动赢得群众的信赖,做到让群众满意,让组织放心。
(一)、帮助发展经济,群众在‚致富‛中满意。
为充分发挥党员模范作用,增强党员在维护社会稳定、宣传法律政策、解决群众生活困难等为人民服务能力,带领群众共同致富。在鼓励他们带头致富的同时,组织引导他们竭尽全力帮助广大群众共同致富。一是做农村政策的宣传员。向农民群众及时准确地提供各种政策信息和科技信息等,帮助农民解决‚种什么赚钱?市场需求什么?‛等实际问题。二是做发展经济的服务员。向农民群众提供生产资金和各种生产资料,保证生产中不致因资金或资料缺乏而受阻。三是做技术的指导员。向农民群众提供先进适用新技术,在实际工作中给予具体指导、示范培训。四是做农副产品市场的销售员。解决农产品卖难、卖亏的问题。如叶城县恰斯米其提乡10村农民党员刘世海利用科技信息种植了温室大棚油桃、葡萄、草莓等,每座大棚收入达万元以上,辐射群众致富农户达30余户。像刘世海为农民指路子、出点子的农民党员在叶城县有上千人,他们走出一条先富带后富、齐帮困难户、农民共同富之路,让农民在‚富裕‛中满意。
(二)、开展教育活动,群众在‚温暖‛中满意。
党员通过设岗定责自觉深入到群众中去,密切了党群、干群的关系。服务区的农民党员广泛开展以‚串百家门、知百家情、办百家事、致百家富‛等为主题的党的温暖送万家活动,使农民党员从思想上、行动上自觉树立服务人民,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思想。宗朗乡2村党员依孜木依孜在走村串户时了解到其村7户农民家境十分贫困,依孜木依孜把情况及时反映到村委会和乡政府,争取到了扶贫资金1000余元,为贫困农户购买了取暖煤和衣物。加依提勒克乡2村3组妇女茹合斯依提买合木提因难产,婴儿窒息,产妇大出血,生命垂危。加依提勒克乡党委、政府得知情况后,党员干部捐款2000元资助产妇购买血浆。
(三)、推行政务公开,群众在‚明白‛中满意。
目前,基层的村务、财务公开只限于公开在村委会,来村委会的农民也不注意看,农民对村务、财务运转情况不太了解,有的农民认为是决策不民主,有的甚至误认为是‚暗箱操作‛。党员经常参加村里学习,了解村里公开的有关事项。农民党员通过拉家常的形式告知群众。夏合甫乡3村农民党员买买提托合尼亚孜无论是走亲戚、串邻居还是在田间地头,用拉家常的形式把村委会村务、财务公开结果‚透露‛给农民。通过一传十,十传百的方式,农民关心的热点话题达到家喻户晓,‚给群众一个明白,还干部一个清白‛上取得了明显效
三、建立党员干部与群众‚说事‛制度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 2009年以来,叶城县建立党员干部与群众‚说事‛制度,各村委每周召开一次村民大会,乡镇驻村干部和村党员干部与群众进行面对面‚说事‛,听取群众意见和要求,以实际行动帮助群众排忧解难。
说‚拢‛了和气。叶城县恰尔巴格镇10村村委会主任库尔班恰瓦曾与一名村民发生口角,并扭打起来,相互伤了和气。在‚说事‛会上,乡、村干部请来当事人在全村人面前说解疙瘩,库尔班恰瓦主动承认工作方法不当,希望得到谅解。此时,这位村民也倒出了心里话:‚仔细想一想,自己确实存在一些问题,我骂人是错的。‛ 事后,两人深有感触地说:‚如果没有提供‘说事’的机会,恐怕这矛盾会越积越深,关系会越来越恶化。‛
说‚消‛了怨气。叶城县的‚说事‛制度让党员干部群众面对面交流,心与心沟通,说‚化‛了矛盾。叶城县恰斯米其提乡4村村委会门前约有500米土路,既影响县城市容,又给村民带来很多不便,致使路难行、卫生差,村民怨气大。在‚说事‛会上,面对怨言纷纷的群众,乡党委、政府听取了意见和建议。几天后,通过政府帮扶3500元、干部捐助1000元、群众筹劳10000余元,硬化了500米土路,为保证质量,乡领导还亲自督查进度和质量,不到一个星期,村民心中的怨气就烟消云散了。
说‚实‛了风气。群众‚说事‛,党员干部就要‚干事‛。‚说事‛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也促进了干部转变工作作风。叶城县铁提乡是远近闻名的大葱之乡,该乡驻村干部经常把大葱的种植、管护、销售等工作摆在‚说事‛议程上。铁提乡6村有块撂荒地,土质适合制砖,被一投资商看中。乡党委、政府在‚说事‛会上征得村民的同意,本着‚只要你想干,手续我们办‛的招商原则,不到一个月,砖厂的所有手续都办完了。砖厂投资人竖起大拇指称赞说:‚没想到手续这么快就办好了,‘新疆速度’真是亚克西(维吾尔语意为‘好’)!‛实行‚说事‛制度以来,叶城县共‚说事‛1.2万多件,解决各类问题近1万件。
四、拓宽困难党员群众扶持渠道形成合力
叶城县在党建工作实践中,针对部分农民党员由于自然灾害、文化偏低、能力偏弱等原因,陷入生活贫困境地或不能很好的发挥‚双带‛作用的实际,有效发挥党群组织和职能部门的作用,整合县乡教育培训资源,形成帮扶救助的强大合力,多渠道对这部分党员给予帮扶救助。
党内党外救助结合。建立健全党内党外帮扶救助体制机制,县委设立困难党员帮扶救助基金,通过党费支出、财政补助、对口援助、企业帮助等途径,保证10万元的基金额,各乡镇(场区)也多方筹
措资金,设立党内帮扶救助基金,给予困难党员无息贷款资金帮扶。同时,有效发挥工青妇等群团组织及民政、社保、财险等职能部门和协会、联合会、合作社等社会团体的作用,按政策给予及时必要的困难补助、医疗救助、灾害补偿等。发挥对口帮扶单位作用,为困难党员争取物资、信息、政策等方面的帮助。通过以上途径,促使困难党员的生产生活步入正轨,并通过激发自身潜力、借助外部推力逐步摆脱贫困局面。对生活困难的党员按照每人每年不低于300元的标准走访慰问,并实行结对帮扶。
输血造血优势互补。切实转变帮扶救助困难党员方式,从影响困难党员发展与作用发挥的‚短板‛出发,有针对性的给予帮扶,合理分配使用各类资源。对有劳动能力但生活贫困的党员,通过为其提供致富信息、发展资金、技术指导等方式,变单纯的‚输血‛为‚输血‛‚造血‛互为补充,形成合力,增强他们自我发展的能力。通过农牧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和各类信息网站等,多途径为党员提供符合自身实际的农产品购销、企业用工、农业科技等方面的信息,打开致富门。落实再就业小额担保贷款政策,为党员创业提供扶持。整合县乡党校、党员电教科技工程、农广校等培训资源,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就培养什么样的人才,以培训教育、交流学习、互相传授等方式,使每名党员掌握1-2门实用技术,提高致富本领。
先富后富牵手结对。创建党群共富项目,形成抓典型带一般,抓示范带全盘的工作机制。积极培养党员创业示范户,对兴办乡镇企业、返乡创业、自主创业的农民党员,民政、社保、税务等部门提供相应的优惠政策支持,由先富党员带动后富党员,党员带动群众共同创业致富。每名富裕党员在技术、信息等方面扶持1-2名困难党员,在2-3年内使其实现脱贫致富的目标。乡镇党组织积极引导党员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结合实际建立合作社、专业协会等新型经济合作组织,在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致富能手给予困难党员扶持,提高共同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特别是为困难党员发展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各乡镇选拨一批有实际经验和创新意识的党员农户,给予他们一定的生活补助,外出进行农业生产技术的培训学习,回村后宣传引导困难党员、群众走经济型发展的路子。
党群关系是政党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在现代民主政治的背景下,更有赖于社会历史和人民群众的认同与支持。对于中国共产党而言,保持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党的光荣传统,也是我们党最大的政治优势。叶城党建在工作实践中在密切党群关系的途径方面做出了一些成功探索,但这还远远不够,探索的道路还远远没有结束。
五、关于当前叶城党建群众工作的思考
(一)、叶城党建在群众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在当前大发展大跨越的新时期,叶城县在面对复杂的群众工作新局面时,积极构建群众工作长效机制,主动面向基层、服务群众,努力把群众工作做深做细做实,取得了一些成效和经验,但在以下几个方面还要进一步努力:
1、上下级党组织间的沟通和交流需要进一步加强;
2、广大党员干部做群众工作的能力和水平需要进一步提高;
3、社情民意反映机制需要进一步畅通;
(二)关于今后叶城党建群众工作的思考
面对新时期,党群关系的新特点,当前,应坚持创新思路、把握重点、真抓实干,千方百计地把群众工作做深做细做实做好,始终保持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一)需要进一步夯实基础,确保各项制度和做法真正落到实处
近年来叶城县广大党员干部进一步树立了群众工作理念,促进了政府职能的转变和各种问题的解决。面对当前人民内部矛盾情况复杂、各种诉求交织多变的局面,在今后的工作中必须进一步将各项现有制度的作用发挥出来,提高群众工作质量和水平。一要真正深入基层,了解民意。党员干部应用更多的时间深入实际,深入基层,认真倾听群众呼声和诉求,耐心做好释疑解惑和矛盾排查工作,切实解决实际问题,把矛盾消除在萌芽状态。二要改进方式方法,善解矛盾。学会运用民主的办法、经济调节和依法调处的办法来解决人民内部矛盾,既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又严格依法办事。三要积极搭建载体,有效沟通。研究探索群众意愿表达、民主参与、社会监督和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有效途径和载体,推广好典型社区、典型单位的成功经验,发挥好联系群众、化解矛盾的桥梁纽带作用。
(二)需要进一步改进作风,确保干部做群众工作的素质和能力不断提高
首先,要不断改进党员干部的思想作风,促进领导干部牢固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持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始终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做到心里装着群众、凡事想着群众、工作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增进群众感情,满腔热情地关心群众、爱护群众,时刻把群众的冷暖安危挂在心上。
其次,要改进领导作风,提高为民办事的效率和质量:一要提高认识和运用规律的能力。坚持群众路线、解决社会矛盾,用科学理论指导实践,努力从规律层面和全局的高度把握和解决问题。二是要能够及时发现和正确处理社会生活中涉及群众利益的各种矛盾。要求党员领导干部能够及时了解掌握各项改革方案、政策措施出台前后的社
会反响,通过分析研究,及早预测可能发生的情况,从而使矛盾和问题化解在萌芽状态。
再次,要改进工作作风,提高群众工作的有效性。一是开展宣传教育。党员领导干部应面对面地宣传群众、教育群众,注重把言传与身教结合起来,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以模范的行动影响和带动群众。二是要把做思想政治工作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要做到在宣传政策、讲清道理的同时,高度重视并全力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从直接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事情做起,从人民群众意见最大的事情做起,以服务群众、解决问题的实际行动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三是要把依法办事与带着感情做工作结合起来。作为党员干部应主动增强法律意识,自觉依法办事。同时,还应带着感情做群众工作。要求群众做的事,要把道理、政策、法律向群众讲清楚,充分尊重他们的知情权和选择权;遇到问题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群众从心理上真正接受。
第二篇:创新管理 促进和谐
创新管理 促进和谐
为了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决策部署,贯彻落实全国政法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提高罪犯教育改造质量,推动监狱工作改革发展,坚持素质强警、提升监狱人民警察队伍的战斗力,进一步提升监狱工作整体水平,促进监狱事业科学发展,我监积极创新工作思路,充分发挥监狱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一、切实增强规范化管理意识。
全面加强监狱规范化管理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内容。我监组织广大干警认真学习胡锦涛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同志在省部级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上的重要讲话,学习有关法律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和管理制度,学习规范化管理相关知识,使广大干警熟练掌握从事本职工作必须的基本法律知识、执法技能、岗位职责和工作要求,把规范化管理意识内化为每一名干警的行为准则。
切实规范监狱执法。规范了执法标准、执法程序、执法行为,制定了完善具体、操作性强的工作流程,将各个执法岗位、执法环节的执法行为都纳入规范之中,确保每一项执法行为都有据可依、有所遵循、统一规范。
切实规范教育改造。规范了思想、文化、技术教育,大力加强罪犯爱国主义、社会主义荣辱观、公民道德、时事政治和法制教育,大力加强文化教育,使罪犯劳教人员树立正确的是非观、荣辱观,增强法制观念,加强心理矫治工作,规范了心理咨询和心理危机干预程序,提高心理矫治水平。规范了劳动教育,充分发挥劳动在改造罪犯中的作用。建立健全了教育改造质量评估体系,开展综合评估,提出有针对性的安置帮教建议,巩固教育改造成果。
切实规范狱政管理。进一步健全完善了“防控、排查、应急处置、领导责任”四项机制,健全完善了集管理、防范、控制于一体的监狱管理体系。规范了对罪犯的直接管理,加强罪犯行为管理,促使罪犯自觉矫治恶习,培养良好行为习惯。规范了生活卫生管理,坚决杜绝监狱内重大疫情的发生。
切实规范设施和经费管理。规范了安全警戒设施设备建设和配备,筑牢物防屏障。完善了监所功能,做到监所功能完备、区隔明显、设施规范。规范了经费管理,健全完善经费管理各项制度,落实基本支出标准,确保经费规范、安全、有效运行。
切实健全完善监狱管理体系和工作机制。健全完善了制度体系,加强了制度立、改、废工作,使制度覆盖到管理工作的所有方面、各个环节。健全完善了工作机制,明确了各个岗位职责、各项工作的程序和标准,健全完善了部门协作、上下联动的有机协调机制,确保了工作高效运转。
切实规范警察队伍管理。切实加强了思想政治建设,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扎实开展“发扬传统、坚定信念、执法为民”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不断提高广大我监人民警察思想政治素质。规范了教育培训,严格落实“凡进必训”、“凡晋必训”、“定期轮训”等制度,努力构建教育培训和岗位练兵的长效机制。规范了警力配置,大力精 减机关科室人员,减少管理层级,确保警力配置在改造一线。规范了警务管理,健全完善任职资格条件、岗位职责规范和考核评价标准,严格执法考评和执法责任追究。规范了警务督察,切实加强了对警容风纪、关键要害岗位、重点环节的专项督察,督促民警依法履职。坚持从严治警,严格执行监狱人民警察“六条禁令”。认真落实从优待警政策,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帮助干警解决好工作生活中的实际困难。
二、认真落实“首要标准”。
认真落实***同志提出的“首要标准”要求,把改造人放在第一位,通过规范教育改造工作,促进“首要标准”的进一步落实。一是加强教育改造基础工作建设。以《教育改造罪犯纲要》为依据,落实“5+1+1”教育改造模式,重点推进教育改造工作设施建设和教育改造工作制度、教育改造工作内容、教育改造工作考核4个方面的规范;二是加强对罪犯个别化改造。根据不同罪犯的心理、行为特点,因人施教,分类施教,推行个别化矫治模式。探索科学攻坚方法,细化转化方案,对顽固犯、危险犯、惯犯累犯等重点罪犯的改造取得了新进展;三是加强罪犯心理矫治工作。心理咨询师队伍不断壮大,科学的服刑人员心理健康测试、预警、反馈、跟踪和危机干预机制初步建立;四是加强教育手段科学化建设。积极探索教育改造规律,充分发挥电视、广播、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作用,创新教育方式、拓展教育途径、提高教育质量;五是加强监区文化建设。培育了一批有特色的监区文化品牌,营造了良好改造氛围;六是加强主题思想教 育。每年确定一个主题,围绕主题抓服刑人员的思想教育。2010年,以“感恩亲人促改造”为主线,结合“中华魂”读书活动,取得了突出效果。
三、积极进行职业技能培训。
我监按照坚持以人为本、科学改造罪犯的要求积极开展罪犯职业技能培训,落实党的监狱工作方针政策、践行“首要标准”。规范罪犯职业技能培训教育工作,使之逐步走上规范化、系统化、日常化轨道,根据司法部和省监狱管理局的相关要求,我监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加大培训投入,大规模开展罪犯职业技能培训教育工作。
开展罪犯职业技能培训教育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是紧密结合监狱工作、罪犯改造实际和社会发展形势的需要,坚持以自主办学为主,积极争取社会力量参与,真正实现了罪犯在改造中都能持证上岗,做到熟练、安全生产,刑满释放时能有一技或多技之长。实施上,采取短期职业技能等级取证培训与长期职业技能学历取证培训相结合的办法,开展入监前期、服刑中期和出监前夕三个层面的培训,对在押服刑人员做到应培尽培、应训尽训。
入监培训就是对刚入监的新犯所开展的培训,主要任务是通过集中短期培训,使新入监的罪犯获得与监狱劳动改造项目相对应的生产技能和安全生产常识,尽快融入改造。同时,对达到职业技能等级要求的进行鉴定,颁发相应的、由国家认可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培训方式采取3个月的全脱产培训进行。培训结束时有90%的服刑人员都能获得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中期培训是对处于服刑中期的罪犯所开展的培训,主要任务是根据社会形势的发展和监狱劳动改造项目的需要,结合罪犯自身的能力和素质,组织开展二至三年学制的职业技能学历教育,使罪犯在服刑期间能够成为国家认可的初级、中级和高级技工。通过与地方学校和培训机构联合办学,以长期(2-3年学制)的职业技能学历培训为主、短期(1-3个月)的职业技能等级培训为辅,采取联合办学、工读结合的形式进行,培训结束时职业技能等级证和职业技能学历证获证率可达90%。
出监培训是对即将刑释的罪犯所开展的培训,主要任务是使即将刑满释放的罪犯认清就业形势,获得就业谋生技能,顺利回归社会、适应社会生活,不再重新犯罪、危害社会。同时,对达到职业技能等级要求的进行鉴定,颁发相应的、由国家认可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通过与当地有鉴定资质的职业技能培训机构联合办学,以“半工半读”形式,开展1-3个月的实用技能培训,使90%的参训罪犯都能获得实用技能培训合格证。
四、积极开展法律援助工作。
我监以国务院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援助条例》为依据,积极与当地的律师、公证员、法律工作者等到监狱内开展法律援助活动,通过法律援助有针对性的、一对一的解开了罪犯心中由于监管、改造、劳动、生活、学习或法律知识相对薄弱而造成的心理桎梏,使他们端正改造态度,重新振作精神,全身心地投入到改造生活中,对于促进监管安全稳定、监狱与社会间的和谐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另一 方面,通过法律援助,也引导了罪犯能正确处理与警察、其他罪犯的关系,使狱内的一些矛盾得到消除,对狱内打架、斗殴等恶性事件起到有效预防作用。同时,开展法律援助工作也是加强罪犯法制观念的重要方式。通过专业法律工作者的解释和帮助,罪犯的经济权、健康权、公民权等合法权益得到了维护,使罪犯更加信奉法律权威,意识到增强法律和权利意识的重要性,明白法律对人们行为规范的强制性,提高守法意识并自觉遵守法律。当其他罪犯目睹了这些法律援助实践和变化,也会从中受到教育。这一切就能以点带面构建监狱法治大环境,对加强服刑人员的法制观念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五、有效开展帮教工作。
尝试教育改造工作的社会化,动员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到罪犯的教育改造中来。我们通过在罪犯接见时发放《帮教协议书》,重大节日期间寄送《监狱长致服刑人员家属的一封信》和年末服刑人员写一份家信汇报自己一年来的改造成绩等方式动员服刑人员家属参与到对他们的亲人教育挽救中来。在日常管理中对罪犯进行社会意识、社会规范、社会观念等教育及引导,促进罪犯作一个“社会的人”,加速罪犯的“再社会化”过程。邀请部分罪犯家属来监狱参观,开展亲情帮教,让罪犯家属了解监狱的文明进步,强化罪犯改造的信心和决心,监狱企业利用业余关系,联系社会企业直接到监狱和即将出监的罪犯签订用工合同,把罪犯安置帮教延伸到社会,进而增强正在服刑罪犯的改造积极性。同时联系地方司法局及其他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 6 或社会团体到监狱对罪犯进行教育,在对罪犯以“温情教育”的同时,也给来访者以“警示教育”的作用,达到了双赢的目的。
甘肃省天祝监狱 二〇一一年八月二十六日
第三篇:创新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和谐
创新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和谐
近年来,创新社会管理已经成为政府和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从中央到省委省政府历次会议都将其列为重要任务,其重要性和紧迫性可见一斑。
创新社会管理之所以如此重要和紧迫,其主要原因于,一方面我国社会已经经历了30多年改革开放,经济迅速发展也带来了社会巨大变革,对创新社会管理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另一方面我国当前的社会管理模式仍然或多或少地处于一种计划经济体制下,虽然已经引入了社区等现代管理模式,但随着人民群众从被动接受管理,接受单一式服务转向就业、就学、就医等全方位的需求,旧有的管理模式显然已经无法满足实际需求。
社会管理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全民小康生活的关键一环,如果不能因应时势,切合民意,推陈出新,创新管理模式,势必会引发严重的社会问题,轻则引起社会不和谐因素增多,重则引发社会动荡,必须引起我们高度重视。有鉴于此,我们应当从服务好,维护好,管理好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着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八八”战略和“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要求,结合自身特点,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分步实施,加快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开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新局面。
创新社会管理,关键在于提升基层服务意识。社会管理是一个系统性工程,需要整合政府和社会各层次的关系,调动各层次结构中各要素的积极能动作用,而其中党员干部所发挥的作用尤其重要。“一个党员一面旗”、“一个干部一台戏”,我们应当着力于提升党员干部服务群众的意识,着力于维护好,服务好人民群众,充分发挥“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片组户联系”的民情联络优势,切实做好就业、医疗、就学等民生服务工作,打好服务人民这场长期的攻坚战。
创新社会管理,重点在于强化体制机制改革。从政府机构、社区到社会团体,普通民众,都应该融入到创新社会管理这一机制中,协调各方力量,形成合力。政府要发挥主导作用,社区要发扬纽带联系,建立起涉及民生保障,社会调解等在内的综合服务管理体系,变被动式管理为主动式服务。例如完善大调解机制,实行社警民联防机制,既能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能动作用,又能更好的切合民意需求,化解基层矛盾,防控结合,维护社会长治久安。
创新社会管理,根本在于建立健全民主管理。在社会管理创新过程中,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引导居民个人、各企事业单位有序参与管理。要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主动性、创造性,对一些土办法、土点子,只要合情合理合法,就应当大胆采用;对于民众的正当要求,要认真加以对待,并经过民主程序分析研判,让人民群众在社会管理工作中牢牢树立起主人翁意识,在平安建设、计划生育、医疗卫生、就业就学等领域加强协作,夯实管理基础。
创新社会管理是当前我们面临的重大任务,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力量都应当积极参与并切实行动起来,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为早日建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强大助力。
第四篇:创新社区管理促进社区和谐
创新社区管理促进社区和谐
高亭镇南峰社区
各位领导:
近年来,我们南峰社区始终围绕“村民自治、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区建设目标,以社区平台建设为基础,以服务群众为抓手,不断强化社区服务功能,提高社区干部素质,在创新社区管理体制,促进社区和谐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下面我把社区便民服务中心建设和开展社区服务情况向大家作一汇报,不当之处恳请在座的各位领导批评指正。
一、基本情况
南峰社区成立于2006年6月,下辖南峰、黄官泥岙、板井潭3个村,现有总人口4957人,总户数2235户。社区主要产业以渔为主,农盐养殖多业并举,历史悠久。特别是南峰村,曾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舟山渔业的一面旗帜,并在1958年获得了由周恩来总理亲自签署颁发的“全国农村社会主义建设先进单位”。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社区原有的管理服务模式已不能适应当前新渔农村发展形势,不能满足群众日益增加的生产生活等方面需求。面对社区群众新的需求,我们在县民政局和高亭镇党委政府具体指导下,对社区管理模式、服务方式等方面进行了探索。
二、主要做法
5(一)加大投入,着力建设温馨服务平台
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建设于2008年12月,南峰村放弃高额租金,把一楼七间门面房用作社区便民服务中心,面积240平方米,投入80余万元。服务中心内设“一厅三室一站”。一厅为“便民服务大厅”。大厅设四个窗口,即民生服务、党员服务、渔农业服务、新居民服务;三室为:“两代表一委员咨询室”、“网格团队工作室”、“社区警务室”;一站为“渔需品便民服务站”。服务中心功能布局上让群众一进来就感到温馨。宽敞明亮清洁的办事大厅,两侧是办公桌配有电脑、打印机、复印机,半身高一排隔柜,正好方便群众坐着办事。大厅正方配有座椅、饮水机、阅报栏等休憩设施。墙上整齐排列办事流程、服务指南、工作制度,电子屏幕滚动就业信息、公示公告、通知等内容让人一目了然。服务中心工作人员都是由我们社区干部、村干部和社区大学生兼任。
(二)尽心尽力,为群众提供全方位“零距离”服务
社区是渔农村基层管理的基本单元,也是服务村民的主要平台。为此,我们根据社区实际,按照“群众办事不出社区,纠纷调解不出社区,信息提供不出社区,致富服务不出社区”,一切方便群众的原则,主要开设了以下六项服务内容:
1、民生服务—即社会救助服务、社会养老保险服务、就业信息服务、计生服务、户籍管理服务、代办服务等。
2、党员服务—即关心青年党员成长、关爱中老年党员生产生活等服务。
3、渔农业服务—即渔农民技术技能培训、职务船员安全知识培训、保险理赔、审换
证、船只转港过户等服务。
4、新居民服务—即新居民登记入册、备案有效证件、上岗培训及安全知识教育等服务。
5、咨询指南服务—即“两代表一委员” 宣传会议精神,倾听群众意见和建议,咨询相关政策等服务。
6、渔需品便民服务—即提供渔民生产所需网具用品,组织妇女抢抓时间为渔船补网、装网等全程服务。社区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对群众要求办的事情,做到“当日事情当日办,当日办不了的事情尽快办,服务中心办不了的事情想方设法找上级争取办”,努力让社区群众通过我们社区服务中心这根针找到社区上面千条线,使群众“只跑一次路,只进一家门,只找一个人”就能把事办完成,提高服务群众的效率。如村里一位 87岁陈玲花老太太丢失了信用社存折而不能到信用社领取养老金等生活费,她非常着急,自己年纪大外出不便,子女又不在身边也不知道该怎么办,当网格队员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向便民中心反映,便民中心马上派工作人员钟静球上门到老太太家,她边安慰老人边拿了老人身份证,然后到社区备好证明去高亭信用联社重新办理了存折,办妥后将身份证和存折一同送到了老太太家里,前后不到2个小时,老太太十分感谢。两年多来我们共为群众代办各类事项850余件,为群众提供全程服务680余人次。
(三)整合资源,完善功能解决群众日常所需
社区充分发挥“网格团队工作室”的作用,为使网格团队工作室触角延伸到户,我们将社区划分为16个网格,每个网格团队成员都有镇干部、社区干部、村干部、党员、村民代表、退休教师、医生及社区民警。网格团队成员定期挨家挨户走访群众,搜集群众在生产生活方面需求的意见和建议。两年来共搜集到群众需求和意见120余条。我们分类别门进行了处理,对特别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大事,社区千方百计、想方设法给予解决。一是解决了群众渔港问题。南峰村拥有船只76艘,有下海渔民920人,历年来没有码头,渔民上下、物资补给都是靠小船驳运,很不安全,曾有渔民兄弟伤亡。建造南峰群众渔港成了世世代代南峰渔民迫切愿望。社区千方百计争取省级立项。去年已投入资金1380万元,新建了栈桥长164米、宽8米,码头长88米、宽12米,渔用道290米、宽12米的群众渔港,今年即将可投入使用。二是改善了群众购菜等日常购物环境。南峰原菜场是脏乱差的露天菜场,地处交叉路口,场地狭小,品种单一,又没有像样超市,根据群众生活的需求,社区投入70余万元资金购入原南峰供销社房子和场地并进行翻建,改造成了菜场和日用品超市,既改善了环境又方便了群众的生活。三是解决了群众日常看病难问题。原南峰医院合并到高亭镇医院后,房子陈旧,医护人员少,常用药品不多,我们社区积极同镇政府、高亭镇医院联系沟通,对南峰医院300多平方米房子进行装修,增派了2名责任医生,增加了医疗设备、常用药种类,社区卫生服务站每年为社区群众免费体检,并为群众建立健康档案。四是投入120万元将闲置原南峰小学教育楼、食堂、排练厅等整合成群众文化活动场所。场所内有多功能教育室、老年活动室、图书阅览室、文艺活动室、应急避灾室等,并根据群众强身健体需求在场外设置了门球、篮球、舞池场,安装了健身路径,成立了腰鼓队、健身队、文艺小分队。
每逢节假日活动中心开展各项文体活动,使社区群众心灵得到了沟通,人际关系更加亲和。五是对部分居住在偏僻地方的群众,社区分别在黄官泥岙、板井潭投入60万元资金新建公园、凉亭等活动休闲场所。使社区边缘群众也得到了同样的享受。
新社区管理模式给我们提供了更多服务群众机会,也使每个社区工作人员深刻认识到不断提高服务水平的必要性和紧迫感,这就需要我们平时加强学习、研究各种政策和法律知识,要掌握工作技巧、提高服务能力、成为社区工作多面手。服务中心运行两年多来,我们得到了群众普遍肯定和赞扬,群众对我们干部的认可度更高了。在刚刚结束的村两委会换届选举中,我们三个村都进行得十分顺利。
三、今后打算
加强社区服务中心的建设,是社区改变管理方法的体现,通过建设服务中心,真正实现了三大转变,即:理念的转变——管理变服务;作风的转变——有事请找我,我为您服务;干群关系的转变——群众开心、干部舒心、政府放心。针对我社区服务中心当前运作情况,下一步我们将主要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继续完善配套设施。为更好地给群众提供服务,我们将在现有的基础上继续完善一些设施,如青少年活动中心、新居民活动中心、养老中心等,使服务范围更加广,受益群众更加多。
(二)提高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我们要求服务大厅内的工作人员在日常接待中,牢记服务宗旨,坚持做到多一句礼貌用语,以真诚的服务态度,为社区居民提供方便。同时将进一步要求大
厅工作人员不仅有满腔的工作热情,同时还要有善于察言观色,讲究问询技巧,换位思考来关心、体贴办事群众。
(三)拓展服务渠道。积极创造条件,分批分次将“社会服务、中介服务、法律服务、文教卫生服务”等社会公共服务内容逐步纳入社区便民中心平台,开通绿色通道,充分发挥两代表一委员咨询室、网格团队工作室的作用帮助群众解决困难,更加方便、快捷、高效服务群众。
各位领导,我们南峰社区在创新社区管理模式,创办社区服务中心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但离上级对我们要求还相差很远,与兄弟社区相比也存在着很多不足,我们将以这次现场会为契机,认真总结经验,不断加大创新力度,完善服务内容,本着“服务无止境,满意无止境”的目标,努力使我们社区成为“群众生活的好管家,创业就业的好帮手,幸福美丽的加油站”。
第五篇:浅议创新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和谐[模版]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各级党和政府以及各职能部门都在积极探索的重要课题。面对新形势、新发展提出的新问题、新要求,人社部门创新社会管理,要做好“四新”工作。
一、转思想,树立社会管理的新理念 社会管理怎么创新?首先是观念的创新。创新社会管理,关键点是,政府部门要由过去的“行政型”向“服务型”转变,由“行政管理”向“综合服务”转变。作为政府工作部门之一——人社部门,应牢固树立三种服务理念:一是“服务就业”的理念。就业直接关系到老百姓的吃饭问题,因此要把解决就业放在首要位置。二是“服务保障”的理念。耒阳市从20xx年开始新农保试点,20xx年又启动了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从运行情况看,初始阶段尽管困难多,但随着政策的深入落实,老百姓反响越来越好,由此可见,服务保障的理念应进一步强化。三是“服务人才”的理念。通过完善公平、公正的考试、选拔、招聘机制,扎实做好引才、引智工作,同时,要为人才做好全方位的社会化服务,确保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
二、变方式,搭建服务群众的新平台 从某种意义上讲,社会管理工作的本质也就是群众工作。正如省委常委、原衡阳市委书记张文雄所讲:“社会管理说到底是做群众的工作。群众工作是社会管理的核心、社会管理的良方、社会管理的根本、社会管理的基础。一切社会管理部门都是为群众服务的部门,一切社会管理工作都是为群众谋利益的工作,一切社会管理过程都是做群众工作的过程。”人社部门作为服务保障部门,说到底就是为群众服务的部门。目前,人社部门要为群众服好务,第一,要搭建硬平台。去年在各乡镇办事处、各社区,设立了36个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站、34个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今年又一次性投入XXX余万元完善各项硬件设施。今后还要继续加大投入,把硬平台建好。同时完善经办窗口的便民设施,免费提供便民服务。第二,要优化软平台。去年面向社会公开招考的XX名全额事业编制的工作人员,全部充实到各乡镇办事处、社区劳动保障服务站(中心)。对这部分人要抓紧进行思想教育,加强业务培训,提升素质,提升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同时要规范窗口服务,创建“微笑窗口”、群众满意窗口。要继续做好“春风行动”等大型招聘会活动,为群众构筑就业服务的便捷平台。要通过搭建服务平台,下沉服务职能,把服务工作延伸到基层,更好地为老百姓服务。
三、求和谐,寻求化解矛盾的新办法 “新的历史时期,是‘黄金发展期’和‘矛盾凸显期’并存的时期,一些群众的问题看似小事,如果解决不及时,处理不妥当,就可能小事突变,局部问题演变成全局问题。”人社部门在创新社会管理过程中,矛盾也同样不可避免。从当前的信访问题看,以涉军类、涉企类、涉法类和涉建类居多,据衡阳市的一组统计数据表明,因下岗再就业困难和劳动社保等待遇问题的信访问题几乎占了总量的12%。无论是妥善化解这些现有的矛盾,还是有效避免引发新的矛盾,都必须寻求新的办法。一方面,要正视现有的矛盾,进行科学梳理,按照轻重缓急的原则,对于能即时解决的问题要即时解决,不能即时解决的限定时间、明确责任人限期解决,实现“逐一击破、逐一化解”的目标。另一方面,要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和政策,不偏不倚、公平公正落实和兑现有关社会保障待遇,从源头上减少引发矛盾的不稳定因素。此外,要高度重视群众的日常来信来访工作,并按照“教育在先,预防为主”的工作思路,注重抓早、抓小、抓苗头,努力把问题和矛盾化解在基层,消灭在萌芽状态,为构建和谐社会夯实基础。
四、惠百姓,落实改善民生的新举措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最终目标,是为了让每一名群众真正得到实惠,从而促进社会的和谐、健康和持续发展。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广辟渠道,多方筹资,在改善民生上加大了投入,人社部门要在保障和落实各项社保待遇上有创举。一要千方百计扩大就业。认真落实积极就业政策,落实扶持就业的各项补贴;鼓励和支持劳动者自主创业,加力推进创业孵化基地的创建,简化小额担保贷款发放手续,发挥小额担保贷款促进就业的积极作用;落实特困企业和破产改制企业已进行身份置换人员等困难就业人员的社会保险补贴;做好城镇新增人员就业工作,做好零就业家庭和失业人员的就业工作,实现充分就业。二要想方设法增强社会保障能力。加大向上争资力度,20xx年人社局向上争资XX亿元,今年要突破XX亿。力争国家发改委立项“耒阳市就业和社会保障中心建设项目”,争取中央配套资金XXX万元。加大职业病防治基金的筹集力度,力争每年筹集基金XXX万元。加大社保基金征缴稽核力度,对全市参保单位进行全面稽核,力争应征尽征。三要努力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新农保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试点工作启动之后,养老保险在制度层面上实现了全覆盖,但实际覆盖率并不高。今年社会保险参保要在去年的基础上增加XX万人次,达到XXX万人次。重点抓新农保、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的扩面工作,做到应保尽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