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国的网络营销现状分析与解决对策
创先职称论文发表网
我国的网络营销现状分析与解决对策
现在是信息化时代,网络的发展极大的丰富了人们的生活和工作,给人们带来了方便,节约了大部分人的时间,而且目前已进入网络营销时代,但随之而来也出现了一系列问题,这是必然的,出现问题就需要解决,这就需要发挥大家的力量共同实现一个轻松安全的网络营销时代。
本文通过对我国目前网络营销发展的现状进行了简单的分析描述,指出了现在国内网络营销存在的制约因素,并提出符合我国网络营销国情的发展对策。
关 键 词:网络营销发展现状对策前景展望
网络营销是利用当前的电子技术和通信技术达成网络过程上的销售,是与市场的变革、市场竞争以及营销观念的转变密切相关的一门新学科。网络营销比传统的市场营销有明显的优势,带来了一场营销观念的革命,更重要的是它对企业改善销售环境、提高产品竞争能力和市场占有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网络营销的产生有其在特定条件下的技术基础、观念基础和现实基础,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信息社会的网络市场上蕴藏着无限的商机,网络营销将帮助企业发掘出在网络上的无限商机。
一、我国网络营销发展现状的分析
当前阶段,我国的网络营销相对于发达国家来说仍处于低端水平,主要表现在:
(一)企业方面
信誉是企业的无形资产,在商品交易中,企业不讲信用、失信于顾客的事件经常发生,而且现在的市场假冒伪劣产品疯狂,人们更不敢轻易涉足网上虚拟市场中购买物品。无规矩不成方圆,这就要求企业严格按照市场规律来运作,公平竞争,讲究自己的长远发展,逐渐积累自己的信誉,培养自己的目标客户与潜在客户。
(二)社会大众方面
社会大众也就是消费者,消费者构成市场的主体,消费者面对网络虚拟市场,并没有很好的维权措施,目前来说消费者只能找相关机构投诉,或者买到不符合的产品要求退款。
(三)政府政策方面
网络营销是一个必然的趋势,在虚拟的市场面前,政府也要做好工作,要合理的实施宏观调控,制定相关的政策来保障网络市场,对网络市场进行一定的辅助,但是目前来说政府还没有很有效的措施来维护网络市场。
(四)物流方面
网络营销缩小了企业之间信息虚拟市场上的竞争差距,但是提高了企业的物流水平与能力,然而,我国拥有全国物流能力的企业很少,特别是中小企业,物流能力不够好。
(五)人才方面
科技时代就是人才竞争的时代,但是目前高素质高能力的网络营销人才并不是很多,对
企业又提出了一个要求,尽力培养与网络相适应的高素质精英人才。
三、企业网络营销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和消费者对网络营销存在认识上的偏差
企业对网络营销的认识存在偏差。对于一些企业来说,特别是这些企业的领导层和管理层只是在形式上接受了网络营销这种新营销方式,但是并没有改变以往的经营理念,导致企业网络营销流于表面。消费者同样因为传统观念的根深蒂固加上自己的一些限制性因素,认为网络营销不适合自己,网络购物不切实际。
(二)网络的基础设施和配套建设存在问题
目前来说,网络在国内并没有完全普及,像一些小的城镇和农村,网络建设并不是很好,这就限制了城镇人们的网上需求的实现。
(三)我国网络营销策略水平普遍不高
我国网络营销脚步刚刚迈出,总体水平比较低,并没有很好地网络营销意识,与方法。企业也就不敢实施太大的变动。而且网络营销的开展不可避免的会触及到许多中间商的利益,所以冲突不可避免,许多企业在碰到这样的情况时往往容易退却,更不用说对企业网络营销的策略进行创新。
(四)网络诚信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
由于企业物流与产品上的不注重,网上消费虽然势在必行,但是商家的产品质量问题并没有得到有效法律的规定与保障,消费者无法放宽心。而且资金的运作也没有很严格的机构与完善的法律共同扶持,同时网上黑客有可能危害到商家与消费者的利益。
四、对企业网络营销存在问题的对策
企业网络营销是新经济形式下的产物,对我们来说,既是机遇,同样也是挑战。在网络营销发展的过程中,它极大的改变了人们的消费观念和生活方式。当然,在这样一个发展过程中难免会存在许多问题。为此,我国企业网络营销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再认识和调整:
(一)树立企业网络营销观念和意识。
(二)加大对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
(三)大力提高企业网络营销策略水平。
(四)网络诚信体系的建立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完善。
(五)企业网络营销要建立客户关系数据库。
参考文献
1. CNNIC,第2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http://
2. 瞿彭志,《网络营销》,2001
3. 张伟年,《网络营销及其策略组合分析》,2004
4. 赵广兴,《我国网络营销发展研究》,2005
5. 唐峻,《我国中小企业网络营销策略研究》,2008
第二篇:我国煤炭现状、问题及解决对策(模版)
陕西理工学院学年论文
我国煤炭产业进出口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
作者:李梦柔
(陕西理工学院经济与法学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1102班陕西汉中 723000)指导老师:马静
[摘要]随着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我国实体经济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煤炭的进出口贸易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据2009年统计,我国累计进口煤炭1.26亿吨,比2008年增长211.9%,出口煤炭2240万吨,下降50.7%,全年净进口1.03亿吨,这是我国
陕西理工学院学年论文
煤炭进出口的贸易结构仍然会以进口为主而续下去,不会有过大的变化。
2002-2012年9月煤炭进出口总量及其同比增速(表一)
2009-2012年煤炭进口量及其同比增速(表二)
二、煤炭进出口贸易结构变化的问题及原因
1.我国煤炭资源分布不均匀且运输成本较高,促进了煤炭进口额的增加。
我国是一个煤炭资源丰富的国家,其主要分布在山西,陕西,内蒙古,贵州,安徽五大省区,且据统计我国煤炭总储量的75%以上都储蓄这五个省区。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明显较为迅速,因此对电力的需求量自然就会相应的增加,但是由于我国煤炭资源分布不均匀地特点,且相较于西北地区和华北地区而言,东南沿海地区的煤炭资源相对匮乏,因此,煤炭资源要实现跨省市的销售就需要通过铁路运输完成煤炭的交易,但是目前我国铁路国内煤炭铁路运输却成为煤炭交易的一个瓶颈制约因素。也就是说铁路运输的增长缓慢的现状,已经成为影响目前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煤炭供需关系紧张的一个制约性因素。据统计,2006年,我国煤炭铁路运输总量同比增长仅4.6%,增幅同比下降3.4个百分点,增幅比煤炭产需增幅低3.5个百分点。由于铁路运输的制约性影响,煤炭生产地区的产能增加并没有完全转化为满足消费地区需求的有效供给,这就形成了这样一个局面:产地
陕西理工学院学年论文
煤炭相对过剩、消费地区资源较为紧张。因此煤炭从“三西”(山西、陕西、蒙西)地区到各主要煤炭转运港口的铁路运输成本也相应的提高;港口及东南沿海主要消费地区煤炭供应偏紧,导致海上运输费用也大幅提高。而相比之下,进口煤炭的成本却低于国内运输,与国内煤炭相比就具有更为明显的成本优势,尤其是在我国加入WTO 以后,我国对国际煤炭的市场准入政策发生了变化,进口成本大幅度降低,同时由于进口煤炭质量有较高的保证,因此很多南方沿海城市在煤炭的使用方面,自然是将目光转入了国际市场,这也使得我国国内煤炭市场的竞争形势日益严峻。而随着国际经济的恢复,各国也不断从经济危机的阴影中走出来,这也使得各国工业对于煤炭需求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总而言之,由于我国煤炭在运输过程中成本的不断增加,煤炭出口后也不具有价格的竞争优势,因此使得我国进口煤炭更有利于成本的降低,导致我国出口量降低,进口数量增加。正如广东、广西等地区,由于毗邻东南亚煤炭主要生产国,因此在国内资源供给紧张,价格却居高的趋势下,越南、印度尼西亚的低价煤炭在该地区具有明显的市场优势。
2.我国煤炭生产行业的产业集中度较低,影响煤炭进出口额度
煤炭在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处于基础性地位,在一次性能源消费中一直占50%以上的比例,其中发电、建材、化工、钢铁几个行业的需求量占煤炭需求的90%以上,其中煤炭主要用于发电。目前我国煤炭产业集中度较低,除几个国有大型煤炭企业外,例如神东神华集团等,我国还有众多中小煤炭企业。因此安全、资源浪费和环境问题净成为煤炭行业比较严重的问题之一,虽然政府一直也在致力于整顿那些小型煤炭企业以促进煤炭行业的整合,但是由于存在地方利益问题,我国煤炭行业的整合速度较为缓慢,影响了煤炭开采总量的减少,进而使得我国国内煤炭供给减少,显现出煤炭供给不足,需求过旺的问题更加突出,同时对煤炭的出口造成不利影响,也是煤炭进口量增加的一个影响因素。
3.煤炭行业与电力发展的问题:电煤供应短缺,国内煤炭需求量增加
煤炭企业和电力企业有量有价的长期合同是国际上一般通行的做法。政府干预下的长期煤炭合同是中国解决煤电之间矛盾的一个方面。中国目前煤炭发电占总发电的80%,煤炭成本占发电成本的60%-70%,因此煤炭价格对电力供应有着直接的影响。山西是国内最大的电煤供应省,但是由于近年来电煤供应短缺的问题没有得到更好的解决,2010年1月5日太原供电分公司发布“限电令”,同时对市内40余家高耗能企业实行“开三停四”的限电措施。事实上并不是只有山西出现电煤供应不足,各港口煤炭价格普遍上涨,大多缺煤的省份都在运用各种各样的方法去找煤炭资源已解决电力供应不足的问题(也就是在电力装机充裕情况下的“软缺电”,这种缺电的成本更大),因此从更深层次角度来看,如果不尽快解决煤炭问题,电力供需就会失去平衡,“电荒”问题将会由各种原因引发并持续恶化发展(包括煤电之间的矛盾、近年来气候的异常变化等),并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障碍,同时成为影响煤炭进出口贸易发展的潜在不可忽略的问题。
4.国家宏观政策为满足国内需求增长影响煤炭进出口变化
目前,由于我国煤炭行业正在逐步完成市场化进程,并与国际接轨,因此我国的煤炭价格也有所升高。但受国家重视环保以及能源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影响,国家宏观政策对于煤炭进出口管理也相应提出了政策。为了尽可能地满足国内煤炭需求增长的问题,并缓解煤炭大量开采所带来的环境和资源的消耗问题,缓解东南沿海发达城市的能源供给不足,扩大从东南亚越南、印度尼西亚等国进口煤炭, 在煤炭出口方面停止了出口退税政策,通过对煤炭出口实行的配额限制来控制煤炭的出口量,以保持国内经济发展将对煤炭资源的需求持续旺盛。同时,我国实行自动进口许可管理制度,对于进口煤炭却没有太多的规定。这对于我国煤炭进出口贸易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5.国际市场煤价略显低迷.促进进口煤炭量成倍增加 进口煤炭比国内煤炭价格有竞争力.加入WT0后,我国对国外煤炭的市场准入更加宽松。进口成本的减少.再加上进口煤炭质量的稳定性更有保障,于是沿海一些发电厂的目光自然转向了国外市场,从而使国内煤炭企业面临着进口煤炭的激烈竞争。
陕西理工学院学年论文
6.煤炭净进口促进煤炭产业结构的优化发展
近几年随着以电力、冶金等为代表的高耗能重工业的飞速发展,煤炭行业产能屡创新高的同时,我国煤炭资源的浪费程度让人心惊.煤炭的过度开采也带来了很严重的环境问题。发展循环经济,充分利用资源,已成为煤炭企业实现低成本扩张、做大企业的一条捷径。从某种意义上说,“煤炭净进口”局面的出现是推动煤炭企业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催化剂。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正当其时。
综上所述,我国煤炭进出口贸易结构的转变主要原因在于国际和国内两个方面,其中我国内煤炭供给不足而需求增加的发展趋势势必要求我国进口煤炭总量的增加,此外随着全球经济的复苏与发展,国际煤炭总需求量的逐步增加也对我国煤炭进出口贸易有着一定的影响作用。
三、基于煤炭进出口变化现状分析的对策分析
1.降低煤炭运输成本,增加煤炭产能。针对我国煤炭铁路运输成本问题过高,如果由于市场改革的问题,政府不想在煤价上下功夫,那就只能降低运输成本,或者增加煤炭产能,使得煤炭供应相对宽松,但是这并不是短期内所能做到的,因此解决我国铁路运输行业成本问题势在必行。
2.以国家政策为引导,实现循环经济产业的发展。国家在煤炭进出口贸易管理政策方面的改变,是国家实施经济调控、对煤炭资源进行统一规划的主要依据,也能够促进我国能源结构的不断优化。因此,煤炭企业要对国家的进出口政策有全面的了解和掌握,并且根据政策的变化及时对企业的发展战略目标进行调整,以此来实现煤炭企业始终处在稳定的发展轨道。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会长王显政称,根据《煤炭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力争在“十二五”末加快全国14个大型煤炭生产基地建设,基地内煤炭产量占全国90%以上;形成10个亿吨级、10个5000万吨级的特大型煤炭企业,煤炭产量占全国60%以上;全国煤矿数量减少到1万处以下;煤矿采煤机械化程度达到75%以上,大型煤炭企业的科技贡献率达到45%左右。同时,力争以煤为基础的循环经济产业实现快速发展,煤矸石、矿井水、瓦斯和与煤共伴生资源的综合利用水平大幅提高,矿区环境保护和采煤沉陷区治理取得明显效果。原煤入选率由2010年的51%提高到65%,煤矸石综合利用率由61%提高到75%,矿井水利用率由59%提高到70%,达标排放率达到100%,沉陷区土地复垦率由35%提高到60%。此外,全国煤矿百万吨死亡率在2010年的基础上下降28%以上。加紧对14个大型煤炭基地和基地内大中型煤炭企业区域煤炭资源状况、生态承载力和安全生产条件进行评估,确定合理生产能力,尽早研究制定总量控制目标下产能分配方案。
3.加强总量控制下的相关财政、税收、监管及政策保障体系的研究和制定,使各类规划能够落到实处;继续深化煤矿整顿关闭政策,推进煤炭企业的股份制改造、兼并和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建立以大型煤炭企业集团为主体、中小型煤矿协调发展的产业格局,为从源头上做好煤炭生产总量控制提供保障;加快电力、钢铁、建材、化工等高耗煤产业结构调整步伐,限制、甚至禁止高耗能产品的出口,减少对煤炭的过度需求,确保煤炭需求能够得到有效控制;继续完善资源出口税收政策,限制煤炭等资源型产品出口,在合理警戒线范围内鼓励进口;加快煤炭战略储备建设,提高煤炭供应应急能力;在核电发展受到一定限制的情况下,要在原规划基础上加大对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新兴能源和替代能源的发展力度,并加快<核电安全规划>出台步伐,必要时提出时间表,确保在核安全发展的前提下,核电能够尽早得到发展;尽快启动国内太阳能光伏应用市场,解决价格成本过高以及光伏发电并网消纳难等问题,切实发挥新能源的替代作用;加快发展天然气产业,提升海上天然气勘探 和开发程度,加大煤层气、页岩气等非常规天然气资源的开发力度,确保煤炭总量控制后,天然气能够得到有效供应。
陕西理工学院学年论文
四、总结
随着我国煤炭工业的发展和世界经济的发展,中国煤炭进出口经历了从少量出口、没有进口,大量出口、少量进口,到现在的出口量急剧下降、进口量迅速增加的变化历程。这些变化主要受经济建设发展,煤炭资源分布,主要用煤行业需求变化,煤炭进出口政策变化,中国煤炭铁路运输瓶颈制约等因素的影响,认为一方面要贯彻执行国家有关煤炭进出口方面的政策规定,另一方面要多方努力提高煤炭企业的竞争力,保住重要的有长远战略意义的国外大客户.要走中国煤炭工业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在适量增加进口煤炭的同时,加大煤田地质勘探力度,增加国家的煤炭战略储备能力,发展循环经济、延伸煤炭绿色环保产业链。
参考文献
[1]李旭轩.基于煤炭进出口变化现状分析的营销战略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1(13)[2]房颖.中国煤炭进出口变化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1(13)[3]神华能源案例研究组.神华能源成功之道。能源工业,2011(1)P5-6 [4]林伯强.中国能源思危.能源政策,2012(1)P135-139
Import and export of coal industry in China the status quo,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 analysis
Author: Li Meng Rou(shaanxi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economy and law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economy and trade in hanzhong city in shaanxi province 723000 1102)
Tutor: ma jing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 integration, China's real economy is affected by different degree, coal import and export trade has great changes have taken place: according to statistics, in 2009 China imported coal 126 million tons, up 211.9% from 2008, exports of 22.4 million tons of coal, fell by 50.7%, annual net imports of 103 million tons, this is the first time in our country from the net exporter of coal into a net importer of coal in about 3% of the external dependency.This change is the major influencing factors of the change of the trend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China's coal trade policy and the increasing domestic demand for coal in our country, it will mean a further reduction of China's coal exports, but still maintained a stable market share.According to the import and export of our country at present coal change, we should adjust the coal trade policy in the past, on the basis of further strengthen the supervision of import coal inspection and import link, to further stabilize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imported coal, standardize the order of import trade, optimize the structure of the coal industry, enhance the coal enterprise competition ability, realiz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Key words:Coal industry;Import and export trade;The coal trade policy
第三篇:我国中小企业网络营销现状与策略分析
我国中小企业网络营销现状与策略分析
中共马鞍山市委党校 刘梅
自从1990年4月20日,我国接入国际互联网,正式成为国际互联网大家庭中的一员以来,网络营销作为一种全新的营销模式,受到了我国理论界和企业的高度重视,并在一些企业的营销实践中显示出了强大的生命力。网络营销,全称是网络直复营销,属于直复营销的一种形式,是企业营销实践与现代信息通讯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是指企业以电子信息技术为基础,以计算机网络为媒介和手段而进行的各种营销活动的总称。与传统营销方式相比,网络营销具有传播速度快、范围广、形象生动、反馈迅速、成本低等许多优点,因此也正在逐渐成为中小企业最重要、最有效的营销推广方式。但我国中小企业在开展网络营销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如观念滞后、网络营销人才缺乏、物流配送不完善等。因此,中小企业要成功地开展网络营销活动,必须树立正确的网络营销观念,加大网络营销人才的培养力度,提高网络交易的安全性以及完善物流配送体系,从而使中小企业能够借助网络营销突破资源限制,降低交易成本,获得快速、健康、规范、和谐的发展。
一、我国中小企业开展网络营销现状分析
(一)中小企业开展网络营销起步较晚
在我国,网络营销起步较晚,直到1996年才开始被我国企业尝试。2000年至今,网络营销已经进入应用和发展阶段。网络营销市场初步形成,企业网站建设迅速发展,网络广告不断创新,营销工具与手段不断涌现和发展。在互联网时代,中小企业只需花极少的成本,就可以迅速建立起自己的全球信息网和贸易网,将产品信息迅速传递到以前只有实力雄厚的大企业才能进入的市场中去,与大型企业展开平等竞争。因此,近年来网络营销也越来越多地被中小企业广泛运用,但从整体上看,我国中小企业网络营销程度不仅远低于美国、日本、韩国、德国等,也低于亚太其他一些国家,包括泰国、菲律宾。
(二)中小企业利用互联网进行营销的意识越来越强
目前,在互联网上建立网站的中小企业不断增加,中小企业利用网络开展的各种营销活动越来越多,中小企业中,具有建立网站、通过网络发布或检索供求信息、进行促销等行为的企业数量已经相当可观。这标志着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开始重视利用互联网开展营销活动带来的利益并将之付诸实践。不过,上网中小企业的绝对数量虽然已颇为可观,但其占中小企业总数的比例仍然不高。我国许多中小企业对网络营销的认同不够,竞争意识不强,还停留在一些实体的市场,没有意识到抢占虚拟市场的重要性。
(三)中小企业应用网络营销的总体水平不高
网络营销这种新型的营销方式,由于进入我国的时间不长,大多数企业还处在摸索、尝试阶段。我国中小企业由于受到管理观念、经营条件和员工素质的限制,网络营销建设专业技术人员不足,购买能力有限,使用环境较差,信息资源获取的意识不强、信息闭塞。因此,相对于国内的大型企业来说,我国中小企业开展网络营销的水平不高,总体效益不佳。虽然中小企业开展网络营销还存在许多问题和困难,但由于中小企业在我国企业中的数量较多,发展潜力还是巨大的。
(四)网络安全制约中小企业网络营销的发展
网络的安全性问题是制约中小企业开展网络营销的又一重要因素。由于互联网的开放性,使得网络交易面临着种种风险。在网上交易,通常买卖双方都素未谋面,彼此之间很难取得相互信任,特别是中小企业普遍存在规模小、实力较弱、抗风险能力差、成长性不强、信用程度低等特点,严重影响了网络营销的效果。同时,很多商家为了更好地开展营销活动,过多地获取了客户的个人资料,使互联网上个人隐私遭侵犯,信用卡被盗用,电话骚扰不断,电子信箱地址被他人利用,造成垃圾邮件堆积如山,影响了客户正常的通信,这些都影响中小企业对网络营销的信任度,进而阻碍了网络营销在中小企业中的推广和运用。
二、中小企业网络营销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混淆网络营销与网络销售
许多中小企业管理者将网络营销等同于网络销售,其实,网络营销的内涵要远比网络销售要丰富的多,网上销售是网络营销发展到一定阶段产生的结果,但并不是唯一结果,因此网络营销并不等于网上销售。很多中小企业管理者就是简单的在网络上进行本企业的产品销售称之为网络销售,片面的将网络销售等同于网络营销,其结果就是网络营销的作用的不到有效的发挥。尽管网络营销的最终目的是将产品销售出去,但是如果没有网络营销的系统跟进,网上销售也就成为了无本之木,根本就难以在众多的网络销售产品中脱颖而出。
(二)网站建设特色不鲜明,功能简单,数据库建设滞后
相当一部分中小企业对于网络营销的认识还停留在较为肤浅的层面上,仅仅把上网看作是赶时髦、追潮流。所以导致很多企业在网站设计上一味追求视觉效果,过分注重网页的美化,其实用性不强,营销功能不明显。大多数中小企业的网站上只提供了有关产品的介绍、产品图片、企业情况介绍等一些简单内容,而网站的在线销售、商品促销、企业宣传、产品问题咨询、售后服务等营销功能缺失。从网站建设来看,大多数中小企业网站存在功能设计上简单粗放、网站栏目设置重叠、栏目名称不清晰、网站商业信息量不够等问题,网站建设特色不鲜明。还有很多中小企业在网络营销的开展中一直忽视数据库的建设,数据库分析是企业网络营销策略制定的基础所在,没有数据库的支撑,企业对于客户的需求、反馈等基本的营销信息就没有办法准确的掌握,网络营销策略就很容易出现问题,影响到网络营销效果。网站成为企业的摆设,而没有成为开展营销活动的平台。
(三)缺乏既懂营销知识又懂计算机、网络知识的复合型人才
目前我国90%的中小企业缺少网络营销专门人才。当前企业开展网络营销工作主要有以下两种人才:一是计算机专业的人才,懂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但缺乏营销理念和管理者的思维,网站技术含量很高但脱离了营销的本质;二是市场营销专业的人才,具备营销理念,但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非常欠缺,在网站推广和网站评价方面无能为力。此外,我国的中小企业绝大多数采取家族成员来管理的模式,导致企业缺少高水平的管理人员,管理方法落后,企业利润平平。由此可见,缺乏既懂营销、贸易知识又懂计算机、网络知识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是制约中小企业网络营销发展的重要因素。
(四)缺乏完善的物流配送体系
企业要实现网络营销,必须要有充裕的物流水平和物流能力为保证。中小企业由于资金、人员等原因都不拥有自己的物流配送系统,一般要依赖第三方物流或其他物流企业帮助完成货物的转移。由于我国物流企业的发展比较晚,至今还没办法达到电子商务柔性化特征的要求,加上本来网络营销客户区域比较分散和不确定,配送环节滞后,货物递送的成本高,使得物流企业无法分摊较高的固定成本,进而更难以降低服务价格,因此,顾客除了要支付商品的价格外,还要支付昂贵的运输费用,加之运输时间长、服务质量不如人意等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网络营销的快速、便捷、低价优势的发挥,使得一些中小企业不愿意在网络营销上进行更多的尝试活动。滞后发展的物流业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网络营销的发展。
三、完善中小企业网络营销的对策
(一)树立正确的网络营销观念,提升中小企业的竞争力
当今世界是知识经济时代,作为中小企业的经营者需要树立正确的网络营销观念,切实
认识到网络营销对企业传统经营管理的冲击,充分认识网络营销给企业发展带来的机会,把网络营销纳入企业总体营销战略中来,从而把握网络经济给企业带来的机遇,重塑品牌形象,提升品牌核心竞争力。一方面,中小企业的管理者要认识到网络营销的内涵要远远不是网络销售这么简单,网络是一个载体,任何借助于网络开展的营销活动都是网络营销的范畴,网络营销不仅仅包括网上销售,同时还包括网络推广、宣传等营销内容。需要认真学习和主动了解网络营销的最新知识,树立借助互联网改善经营管理、开拓新市场、开发新产品、提高企业竞争力的网络营销观念。另一方面,中小企业还要对传统经营管理模式进行改造,重新设计和优化企业业务流程,重建企业内部的数字化基础,形成适应开展网络营销的管理体制和企业文化,从企业发展战略高度上充分认识到抢占网络信息市场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抓住有利时机开展网络营销。
(二)加强网站内涵建设,建立有鲜明特色的营销网站
首先,中小企业可以选择比较有优势的地址建立自己的网站,建立后应有专人进行维护,并注意宣传,这一点上节省了原来传统市场营销的很多广告费用,而且搜索引擎的大量使用会增强搜索率,一定程度上对于中小企业者来说比广告效果要好。其次,中小企业必须加强网站内涵建设,针对不同的消费群体精心设计网站,把网络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企业还可以利用微博营销、社区营销、视频营销、游戏营销等网络营销新模式的跟进,形成一个立体化、全方位的网络营销体系。通过全方位营销模式的构建,将最大限度的覆盖到潜在客户人群,从而大幅度的提升网络营销的效果。因此,企业在设计网站时应以用户良好体验为标准,以提升顾客转化率为目标,能最大化地将网站的访客转化为企业的顾客。同时,还可以采用多媒体、视频、CAD等技术和软件来实现不同产品的展示,并且针对不同的业务形态与目标客户群设定更符合用户需求的流程,用友好的用户界面、鲜明的视觉设计、良好的互动功能来体现营销网站的特色,达成营销目标。
(三)多种方式结合,加强网络营销人才培养与引进
网络营销各项活动的开展,都需要一批既懂得计算机和网络知识,又懂市场营销及贸易知识的专业人才。中小企业由于自身竞争力弱,网络营销人才匮乏,企业可以采取多种方式解决人才问题。首先,企业可以从内部挑选具有一定网络营销知识的人员,把他们派往大学或者研究所进行电子商务知识培训;其次,中小企业可根据自身人力资源的缺乏情况,引进一些计算机、网络通信、金融、物流、税务、法律、外贸等专业的大学生,以解决自身人力资源的不足。当前我国普遍出现大学生就业难问题,许多高素质人才难以实现就业,这对于中小企业来说是一个机会;最后,中小企业有时可借用外脑,从各种机构聘请一些网络营销方面的专家,以解决中小企业在网络营销方面所面临的重大困难。同时,企业要建立培训制度,定期组织相关人员根据不同岗位需求、个人的不同情况进行有计划的培训,让这些员工通过相互的交流和学习来不断提高,真正成为复合型人才,为企业的网络营销做好人才保障。
(四)树立良好的网络形象和信誉,保障网络交易的安全
网络营销发展的关键问题在于交易的安全性。网络营销不同于现实中的营销,前者是虚拟的营销,客户对于收货和付款都存在顾虑,网上交易面临着许多风险。只有解决网络安全问题,才能使商家放心的进行网络营销,消费者才能放心的进行购买。作为中小企业,首先应建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和品牌形象,通过良好的信誉取信于顾客是满足消费者安全需要的根本措施,是网络营销成功的前提和基础。其次,还要搭建优越的技术平台,健全相应的网络交易配套体系,保障网上交易的安全。
(五)加强数据库建设
数据库建设是网络营销的基础条件之一,因为网络营销中没有地面营销面对面的交流与沟通,如何打消客户的顾虑是一个问题。网络营销应做到客户至上,通过数据库的建设来对
客户资源进行有效的管理,对于客户的咨询、投诉应及时的进行处理,从而确保网络营销与客户之间沟通的顺畅无阻。与此同时,还可以利用数据库来对客户的消费特征与心理进行分析,实现对客户价值的开发。只有抢占了网络营销的制高点,才能给企业带来最为坚实的客户资源,从而为企业的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六)建立畅通的网络营销物流配送体系
中小企业开展网络营销,必须建立畅通的网络营销渠道,提高面向市场的反应速度,保证商品在最短的时间内由最近的分销网点送到消费者手中,这必须靠现代化的物流配送体系来完成。有条件的中小企业可考虑自己建设以订单信息流为中心,以全国供应链资源网络和计算机信息网络为支撑的多样化、直接分销为主导的现代物流体系。实力较弱的中小企业可以选择品质较好的第三方物流企业来实现配送的社会化。
网络营销是未来市场营销的一个发展趋势之一,随着网络营销概念的普及和中小企业对网络营销的理论和方法的了解,网络营销已成为越来越多中小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工具以及一种营销理念和营销模式,其中心思想就是企业通过与消费者进行有效的沟通,以用户体验为中心,以满足消费者需要的价值为取向,确定企业统一的促销策略,同时协调使用不同的营销传播手段,发展不同营销传播工具的优势。网络营销的兴起使得更多的中小企业面对大企业的挤压能够在节省开支的情况下不被打倒,利用好网络营销这一载体,有效的弥补中小企业在传统营销中实力不足的短板,避开了资金不足,品牌弱势的弊端,使公司不断壮大,从而实现以小博大的营销效果。
第四篇:我国生态旅游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
我国生态旅游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 生态旅游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在国际上产生并迅速发展起来龙之谷外挂论坛一种新兴旅游产业,它是一种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与自然环境和谐发展稀土资源资料汇编经济活动,它体现在使游人能够参观、理解、珍视和享受自然和文化区域,同时不对其生态系统产生无法接受的影响与损害。研究我国生态旅游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其保护对策,对于建设和谐社会有着积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我国生态旅游开发现状及其存在问题
我国地域辽阔,地貌、气候的多样化造就了生物的多样化;同时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遗产丰富,这些构成了中国得天独厚的生态旅游资源。随着生态旅游在我国的广泛开展,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加强了对生态旅游研究,本文在总结前人工作的基础上把我国的生态旅游归纳为6种基本类型,并对每种生态旅游类型所特有的生态旅游价值作了简要分析。
1、1我国生态旅游地的类型
(1)森林休憩生态游
森林休憩生态游是人们在天然或人工的森林生态环境里所从事的以休憩活动为主兼有其他活动的旅游活动。风景秀丽、气候宜人的森林的生态旅游价值主要体现在:①森林中富含的负离子氧能使人消除疲劳,提高人体免疫能力;②一些植物分泌的芬芳和气味能够杀菌和治疗人体某些疾病;③森林美景能够给予人美的享受,陶冶情操;④森林中千姿百态的景物能够激活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⑤森林中所蕴含的大自然的奥秘能够激发人更深层次地认识生命的价值,热爱大自然,自然地树立环境意识,是回归大自然的理想场所。
我国具有代表性的森林体憩生态旅游地有:吉林长白山国家森林公园、云南西双版纳热带雨林、陕西太白山国家森林公园、湖南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浙江千岛湖国家森林公园、广西十万大山国家森林公园等。
(2)草原风情生态游
草原是指在半干旱条件下,以旱生或半旱生的多年生草本植物为主的生态系统。我国草原的主要类型为温带草原,集中分布在东北地区西部、内蒙古、黄上高原北部以及海拔较高地区的高山草甸。各类草地总面积约4亿公顷。草地植被主要有4大类型,共56种生态系统。由此可看出不管从量上还是从种类上我国都具有丰富的草原生态旅游资源。
我国有代表性的草原生态旅游景区有: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锡林郭勒草原、河北北部坝上草原、新疆阿尔金山高山草甸、天山高山草甸等。
(3)湿地观鸟生态游
湿地是一种多功能、独特的生态系统,根据《国际湿地公约》定义:“湿地指不问其为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之沼泽地、湿原、泥炭地或水域地带,带有或静止或流动、或为淡水、半咸水或咸水水体者,包
括低潮湿水深不超过6米的海域”。在我国湿地鸟类占全国鸟类总数的26%,丰富多样,自然而然,观鸟活动便成为众多湿地的最热门的专项旅游活动。但是,必须强调的是,湿地核心区应受到绝对的保护,严禁进入,观鸟等旅游活动只能在湿地的边缘保护带有限制的开展。
我国有代表性的湿地观鸟生态旅游地有:青海湖高原湿地生态系统和珍稀鸟类自然保护区、黑龙江扎龙丹顶鹤等珍禽及湿地生态系统自然保护区、江西都阳湖和湿地生态系统自然保护区、江苏盐城珍禽自然保护区等。
(4)沙漠探险生态游
沙漠是在干旱、极端干旱的地区降水量不足200毫米,蒸发量超过2 00毫米的条件下,地表裸露,植物生长极为贫乏之地。沙漠也是地表生态系统类型中的一种。
一般人认为“生态”便意味着生机盎然、郁郁葱葱。作为不毛之地的沙漠不可能成为生态旅游之地。但是,沙漠生态系统凭借其苍凉荒芜的原始自然景色、神奇的沙漠海市蜃楼、壮观的风蚀地貌及沙漠探险中所蕴含的冒险精神强烈地吸引着众多的探险旅游者。
沙漠中可以开展的生态旅游活动有:沙漠探险、科考、游览、观光、滑沙等。在我国的北纬30-50东经75—125的北方内陆盆地和高原,形成了一条西起塔里木盆地西端,东迄松嫩平原西部长约4 500km宽约600k m的断续沙漠弧形带,广泛分布于新疆、内蒙占、甘肃、宁夏等省区。其中,在许多资源和市场条件都具备的地方已开发有沙漠生态旅游项目,如宁夏中卫的沙坡头地区、内蒙古鄂尔多斯的库布齐沙漠等地已开发了极具市场潜力的沙漠生态旅游项日。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沙漠的自然生态环境本身已十分脆弱,一旦破坏,再难恢复。因此沙漠地区开发旅游项目应坚持保护为主,开发为辅,以利用促保护的方针,防止沙漠化的扩大。
(5)农业体验生态游
农业体验生态旅游主要包括乡村生态旅游和观光农业旅游。前者是指以古朴、原始、自然的乡野自然风光及与其和谐相伴相生的独特的农业文化景观、农业生态环境、农业生产活动以及传统的民族习俗为资源所开展的旅游活动;后者是指以农业资源为基础,以生态旅游为主题,利用城乡差异来规划、设计、组合农业资源以引起旅游者特别是城市居民的消费欲望,满足旅游者吃、住、行、游、购、娱的需求并体验新型农业技术与生态农业等具有大自然情趣的一种旅游形式。
我国典型的乡村生态旅游景区有:云南罗平的油菜花节、云南元阳哈尼族人所建的“哈尼梯田”等。观光农业景区有:江西井冈山观光农业旅游区、北京郊区观光农业带、上海浦东虹桥观光农业区等。
(6)海洋度假生态游
未受污染的沙滩和海水,充足的日照阳光,温暖湿润的海洋气候是吸引人们到海滨或海岛旅游的重要条件。在国外3S(Sun 阳光、Sand沙滩、Sea海水)旅游一直是最具魅力的旅游形式。海洋度假生态旅游的特色主要表现在:一是空气和阳光,海滨或海岛空气清新阳光充足是理想的体闲、度假、疗养的胜地;二是海洋资源,一望无际、波澜壮阔的海水本身就是美丽壮观的景色,五彩斑斓的充满神秘的海底世界更是诱人;三是海蚀地貌,海蚀柱、海蚀穴、海蚀平台等海蚀地貌形态各异,气势壮观,构成海滨独特的自然景观。
中国已开发的海洋度假生态旅游地主要有:海南三亚的珊瑚礁,连云港连岛海滨旅游度假区,北戴河旅游度假区,青岛海滨旅游区等,福建福鼎、广西北海和海南文昌的红树林生态旅游区等。
1、2我国生态旅游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
我国生态旅游虽比世界某些旅游业发达国家起步晚,但发展势头却非常迅猛。因此,引发了许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不合理的规划建设造成生态旅游资源本身的破坏
综观全国许多新开发的生态旅游地,存在问题还很多。其中没有规划、规划和建设不合理的问题尤其突出,成为生态旅游资源受破坏的首要因素。比如张家界作为我国第一个森林公园,其内的武陵源景区由于缺乏正确规划与科学论证,一些旅游服务设施建设如游道、宾馆、索道等小仅破坏植被,而且把区域生态环境改变得支离破碎,不利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如兴建黄石寨索道破坏了百余亩森林,并且噪音的增加打破了原来的张家界森林公园的宁静与清新,许多野生动物逃而远之。一些景区的管理者和开发商,无视规划的重要性,仅仅凭自己的感觉来“规划”,或者请专家规划后,目的并不是要按照规划文本来做,而是成为摆设,成为向上面要钱、显政绩的资本,实际中根本不予落实。另外,不少开发商、管理者将景区的“精品化”建设误解为多盖建筑物,结果造成了很多景区“城市化”。这也与各地执法不严,监督不力有关。如国家有禁止在各风景名胜区内兴建污染和破坏环境的工程、设施的规定,但某些领导受各种人情关系的影响,批条子、打招呼,结果造成了很多违章建筑。仍以武陵源为例,其内充斥的建筑面积达36万平方千米,其中违章建筑3.7万平方米,著名的景点锣鼓塔成了一座“宾馆城”。以至于1998年世界遗产组织官员对景区旅游造成的环境污染,景区城镇化给予了“黄牌警告”。
(2)许多旅游地管理粗放,旺季游客量大大超过旅游地承载力
一些经济落后的地区,希望通过旅游收入促进经济发展的心情强烈,但在缺乏经营和管理人才,对旅游资源认识不足的情况下,却采取掠夺式的开发,短期效益明显,但景区管理显得十分粗放。这种片面追求外延扩大的发展模式,损害了旅游资源的不可再生性,降低了旅游质量,造成景观衰退,使真正的生态旅游难以开展。与此同时,许多旅游地为短期经济利益所驱动,在接待游客时来者不拒,使得旅游旺季的游客人数远远超出旅游容量,尤其是在“五一”、“国庆”、“春节”长假期间。旺季游客量大大超过旅游地承载力,给景区造成了很大的环境压力。据中国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2005年的一份调查显示,我国己有22%的自然保护区由于发展生态旅游而造成保护对象的破坏,11%出现旅游资源退化,44%存在垃圾公害,12%出现水质污染,61%存在建筑设施与景观环境不协调或不完全协调的现象。很多地方本来规划就不合理,又超饱和接待游客,游客素质又普遍不高,环境破坏已不可避免,结果生态旅游成了“破坏生态”的旅游。
(3)一些旅行社、景区把“生态旅游”作为绿色标签,滥贴乱用
由于“生态旅游”这一名称迎合了游客向往自然的心理,市场吸引力大,蕴藏着很大的商机。一些旅行社在没有搞清楚什么是生态旅游、生态旅游产品对旅游经营者究竟有哪些要求的情况下,匆忙地推出许多“生态旅游线路”。这些旅行社推出的生态旅游产品,其主要特征就是以自然区域为旅游目的地,如森林、乡村田野、海滨沙滩等。在整个旅游行程中,许多导游并不知道生态旅游导游与传统导游的区别,自己应该具备什么样的专业知识,没有发挥、也无法发挥导游在生态旅游活动中应有的教育和管理作用。这就使
得目前进行的“生态旅”实际上与传统的大众化旅游活动没有什么区别。另外,一些自然景区,哪怕没有任何科学规划和经营管理规范,没有任何生态环境教育意识,都称自己是“生态旅游景区”。“生态旅游”一词不断被滥贴乱用,成为一个时髦的“绿色标签”,成了招徕游客的幌子,无形之中误导了消费者。生态旅游活动被庸俗化了,负面影响很大。有的学者甚至提出不愿再使用生态旅游一词而使用“绿色旅游”的概念。
(4)社区有效参与程度低,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潜力有待发挥
造福当地社区,帮助当地居民解决就业和发展,本是生态旅游的应有之义,也是国内外许多学者的共识。但目前的情况并不乐观,许多地方在发展生态旅游时,社区有效参与程度低,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潜力远没有发挥。一方面,具有发展生态旅游资源条件的地方,往往经济落后,当地政府资金缺乏,这直接影响其开发规模和投资能力。不少生态旅游地长期“开”而不“发”,“启”而不“动”,分散的旅游资源得不到整合、盘活,旅游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更是长期得不到完善,丰富的资源优势无法转化为现实的经济优势。这种宏观环境,要想通过有限的生态旅游活动来带动当地居民创收和促进经济的发展,有“杯水车薪”之感。另一方面,通过引进外资开发起来的景区,当地政府往往让利较多,社区利益难于保障,如多数经营管理者是开发商从外地招引而来。不仅如此,当地居民几乎无法参与景区的规划和经营管理工作(少数是象征性的),多数只是在基层从事一般性接待服务,属于季节性临时员工。无论是管理者、经营者,普遍存在着忽视甚至排斥当地社区利益的现象。
实际上,国内生态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还有很多,如政出多门、管理混乱,许多生态旅游区归属不清,景区经营权和所有权高度统一,等等,其中的一些问题,不仅仅是生态旅游发展中的问题,也是传统景区面临的问题。
2、我国生态旅游的发展对策
生态旅游要持续发展,应是一种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与自然环境相和谐的旅游,必须把握适度的开发速度,控制接待人数,增强环保意识。为使我国生态旅游得以持续发展,针对上面提到的问题,笔者认为应采取以下措施:
2、1加强森林公园建设,保护森林资源
森林是陆地最大的生态系统,是自然界物质和能量交换的重要枢纽。森林公园则是在社会文明的发展中形成的一个相对独立的生态经济系统,因此,有效地保护生态环境、加强森林公园建设是保证生态旅游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
2、2统一规划,有序开发
在编制旅游区总体规划时,必须对旅游区的地质资源、生物资源和涉及到环境质量的各类资源进行认真的调查,以便对开展旅游活动所带来的环境损害进行足够的准备,并采取积极措施,消除或减少污染源,加强对环境质量的监测。另外,为保证生态旅游的环境质量的高品位,旅游区的有关建设必须遵循适度的有序地的层次开发的原则,开发那些不影响或少影响生态环境的旅游项目,不允许任何形式的有损生态环境的开发行动,以维护生态系统的平衡。
2、3强化法制观念,加大执法力度
生态旅游一定要加强环境立法和管理,制定和完善旅游资源开发的政策和法规,严格执行和遵守我国的《环境保护法》、《森林法》、《文物保护法》、《野生动植物保护法》等与旅游密切相关的环境保护法律和法规。增加补充规定对违反法规的开发行为和破坏自然资源的行为,进行严厉惩罚,加大执法力度,使其承担相应的民事和刑事责任。
2、4健全生态旅游的资格认证体系
国家旅游主管部门及相关部门应健全生态旅游的资格认证体系,命名一批符合条件的生态旅游区,规范生态旅游市场,约束旅游经营者的行为,同时建立生态环境信息反馈机制,用来检测生态旅游的功效。
2、5加强生态旅游的科研力量,充实生态旅游的科技内涵
利用科技手段建立维持生态系统相对稳定的经营模式,借以资助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主要是利用多学科交叉研究的方法,建立起以科技为先导的资源利用形式。一是通过研究生物间的拮抗、互促、富集、同化等作用,构建起完善的生物调节体系。如在游人较多的控制流域,通过设置芦苇、水浮莲等生物屏障,可有效同化与消除水体中的有害物质;二是通过非生物因子(包括自然及部分人为因素)的研究,探讨影响生态系统稳定发展的要素,制定出缜密的防止生态灾害(如滑坡、泥石流、森林火灾等)发生的应急预案;三是充分利用新技术、新材料,尽量减少游客及旅游经营者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如推广使用双降解材料餐具来禁堵白色污染,利用沼气、太阳能、风力发电等技术,促进清洁能源的使用。
2、6加强生态教育,树立环保意识
通过宣传,让游客在旅游中获取生态知识,在享受自然的同时,把保护环境变成自觉的行动,做到休闲娱乐、环保两不误。因此,大唐无双地图在倡导生态旅游时,必须树立生态保护第一的思想,加强宣传教育,转变公民观念。首先,应把生态教育和生态道德教育纳入国家教育计划,在小学、中学和大学国情教育中增设这方面的教育内容使大唐无双剥皮分布图的子孙后代从小就开始重视自然资源的持续利用,爱护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保护野生动物和植物,理解大自然、热爱大自然。使生态善恶观、生态正义、生态义务成为青年的自觉行为和道德规范。其次,充分利用旅游这一生动活泼的大学校,使生态旅游的过程,成为生态教育和生态道德教育的过程。在大自然中接受生态教育和生态道德教育,使每一个旅游者从自己做起,从每一件保护环境的小事做起。只有置身于大自然中,大唐无双 保护令才能从体验自然、了解自然,到享受自然、热爱自然,再升华到保护自然。自然和谐发展的最高境界使旅游者感悟到自然美,创造环境美达到心灵美。
第五篇:我国物流业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
我国物流业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
论文摘要:长期以来,我国一直是重生产、轻流通,对物流业的发展缺乏足够的重视,致使物流业的发展严重滞后于社会经济的发展。目前,物流发展与管理对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性已日益被各级政府和企业所意识到。现代信息技术和物流技术的进步也为我国推行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和物流的科学管理准备了充分的条件。
论文关键词:物流业 物流企业 发展战略
一、我国物流业的发展所面临的挑战
(一)多年来一直沿袭的计划经济体制模式,使原本是一个系统的物流业管理权限被划归若干部门,缺乏统一的系统规划和整体物流发展战略。存在着诸如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缺乏统一规划,重复建设严重;物流布局不尽合理,物流资源利用率较低;综合性、一体化物流服务发展缓慢,物流整体效益难以体现;物流实现方式过于单一,物流企业运用效率低下;各种运输方式多头管理和相互分割,难以组织起有效的多式联运和综合物流服务;行业和地方保护,跨区域、跨行业的物流系统运作困难重重等问题。
(二)我国物流业的市场化、社会化程度较低,远远满足不了现代物流的社会化、专业化的客观要求。第三方物流是社会化分工的必然产物,是现代物流发展的方向。在国外,物流市场化的比例相当高,如日本达80%,美国达57%,而我国仅为18%,大多数工商企业也缺乏对现代物流的认识,使用第三方物流服务的意识不强,仍然保留着“大而全”、“小而全”的经营方式,物流效率总体水平较低,社会物流总成本偏高。
(三)目前我国已有多达70万多家称之为“物流公司”的企业,但在这些企业中,多数由于经营理念陈旧、服务意识不强、技术水平落后、专业人才匮乏等原因,只能提供简单的运输和仓储等单项或分段的物流服务,很难提供物流信息、库存管理、物流方案设计等增值服务以及完整的物流解决方案。物流服务方式和手段原始和单一,服务水平急需提高。
(四)由于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的总体规模偏小,能够有效连接不同运输方式的大型综合货运枢纽、服务于区域或城市的物流基地和物流中心等现代化物流设施比较缺乏,严重影响着物流集散和运输效率的提高,物流基础设施尚待进一步完善。
(五)企业的物流信息管理水平和技术手段较落后,缺乏必要的公共物流信
息平台,订单管理、货物跟踪、库存查询等物流信息服务功能较弱,制约了物流运行效率和服务质量的提高。同时,各种运输方式之间装备标准不统一,物流器具标准不配套,物流包装标准与物流设施标准之间缺乏有效地衔接,也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物流机械化和自动化水平的提高。
二、我国物流业发展所面临的机遇
(一)流通政策方面,一是商品流通不再受国家指令性计划的直接控制,而是通过市场进行自由调节;二是商品价格也由国家定价进入由市场自由定价的阶段。这些为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制度保证;
(二)流通的主体除了国营、集体的商业企业外,更多不同所有制的生产企业也进入了流通领域,非公有制成分大量增加;单一流通渠道的状况已不复存在,出现了多渠道、多环节的新局面,市场网络已初具规模。这些为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市场参与主体保证;
(三)物流需求的增加促进了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发展。一些外商企业为了最大限度地获取竞争优势,积极实行物流本地化战略,通过合同物流、设施租赁等多种形式获得必要的物流服务的方式,它们构成了目前物流市场需求的主体;其次是高新技术企业、连锁经营企业和电子商务企业等,它们大多具有大批量、高增值的特点,对物流服务的及时性、准确性的要求较高,对物流服务有迫切需求;一些国有大型工业企业面对激烈的国际国内竞争,也打破了“大而全”的传统观念,着手对企业传统物流活动进行重新改造,积极寻求物流伙伴或开拓现代物流服务领域。第三方物流的快速发展,为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念支撑。
(四)不少企业认识到物流企业的“第三利润源泉”,抓紧建立自己的物流体系,促进企业物流合理化,如神州数码、国美电器、青岛海尔等企业都已经成功地建立了自己的物流体系。它们的大胆尝试为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提供了创新的源泉与市场竞争的动力。
三、我国物流企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经营规模小、落后、粗放、物流市场不成熟
1、我国GDP指标占物流成本的比重较高,发达国家经过推行现代物流,这项指标已经控制在10%左右。我国自1998年降到21.4%以来,连续7年上下徘徊,2004年仍为21.3%。虽然产业结构有所不同,反映了我国物流的粗放与落后。少数企业只顾追求经济效益,忽略了质量和效益,应该引起高度重视。我国物流基础设施发展很快,但同物流需求的增长仍然不适应,存在物流供给明显不足的“硬缺口”现象。
2、供需不平衡,社会物流粗放
经权威机构调查数据表明,2004年我国的货运总量为161亿吨,货物价值总额为38.4万亿元,货运平均价值为2384元人民币/吨,只有美国的40%。一方面,企业物流运作模式受“大而全、小而全”思想影响,习惯于自成体系,自我服务,大量潜在的物流需求还不能转化为有效市场需求;另一方面,物流公司繁多,企业规模小,实力弱,功能单一,而且绝大多数企业都涌向运输领域,造成我国运输能力,特别公路运输能力极为分散,形成恶性竞争,导致运价过低,服务质量和效率难以满足社会化物流需要,影响专业物流服务的拓展。
3、基础设施的“瓶颈”制约较为突出。
当前,我国物流总体水平落后,既存在物流技术与装备水平落后的“硬约束”,更有物流综合协调能力薄弱的“软约束”。一是体制性约束。2004年,我国需要运输的实物量增长20%左右,而实际完成的货运总量只增长了10.6%。二是市场发育不成熟。现存的地方保护、暗箱操作、恶性竞争等问题,更由于行业诚信体制不健全,造成物流效率低下。
4、物流组织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我国物流粗放也明显地表现在物流市场不成熟。我国物流外包业务绝大多数还只是集中在传统的运输、仓储业务,一些新兴的物流业务外包比重很低。从物流费用构成的差距,可以看出,我国与美国相比,差距最大的在于物流的组织管理水平。我国物流管理费用占总费用的14%,远远高于美国3.8%的水平。反映出我国无论社会物流专业化水平、还是社会物流组织能力和物流管理水平都有待提高。
四、加块我国现代物流企业与市场协调发展的途径
从我国物流市场和物流企业状况看,企业物流发展的根本要从产品到销售的渠道上畅通;就要通过现代化的网络信息系统,满足客户服务水平达到降低物流成本;以超强的技术规模,加强企业物流的现代化管理和人才培养,降低生产销售总成本;提高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在提高效率的同时也提高企业的利润率。
(一)从生产到销售的渠道上畅通
企业之间的竞争主要体现在对市场需求的快速反应上。现代企业必须对市场做出正确预测,许多企业之所以发展迟缓,很大程度是由于对市场需求的转化反应缓慢,最根本的还是企业从生产到消费的渠道不畅通。产品要以动态、经济型、品牌意识为导向,提高产品发送的速度,保证准时送货,方便顾客产品的实物配送,要考虑到顾客随时能买到所需的产品,通过市场的需求促进产品的销售,提高物流的流通效率,增加产品的透明度,以合理的营销渠道带动企业物流活动,充分认识销售和物流是不可分割的关系,因此,物流是发展现代物流产业,激活沟通生产和消费的纽带,是企业快速反应,迅速出击抢占市场的捷径。
(二)加强现代化的网络信息系统,满足客户服务水平,降低物流成本未来物流业的竞争很大程度上是网络的竞争,现代物流要求企业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区域内的物流任务,因此在整个物流业务过程中,通过网络保持信息沟通,进行电子商务交易,加快订单处理速度,通过对物流各环节的信息进行实时采集、分析、传递,向客户提供物流服务全过程,提高顾客服务满意度、产品的售后服务、实现网络化经营所带来的规模优势,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采取各种各样的网络促销手段,如电子商务促销、广告、宣传等充分利用信息化的快节奏降低成本,提高销售额,扩大市场份额,为企业应对市场竞争和加强客户感染力。现代物流企业必须主动发掘市场需求,并对市场需求迅速作出反应。加强市场开发能力以提高企业知名度,同时建立客户的服务窗口,以树立现代物流企业的品牌形象。在买方市场条件下,客户具有终极话语权。因此,企业要保证其市场地位,就必须尽可能满足客户服务要求。显然,满足客户服务要求的过程还受到企业投入资源的能力制约。所以企业必须在物流服务成本和客户服务要求之间进行技术经济权衡。
(三)企业物流现代化的管理和人才培养
先进的物流技术和先进的物流管理是提高物流能力,推动现代物流发展的必要条件,两者缺一不可。现代物流管理的系统化,就是可以形成一个高效、畅通、可调控的流通体系,减少流通环节,节约流通费用;管理的社会化趋势,生产企业与零售商所需的原材料、中间产品,最终产品大部分由专门的物流中心提供,已实现少库存与零库存;最终目的就是降低成本。要着力培养一些既懂经营,又有掌握现代物流规律的复合型人才。
五、我国物流业的发展战略思考
(一)深化体制改革,实现物流一元化管理。这是实现物流与运输统一、协调管理的组织保障。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物流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我国的物流管理体制基本上仍沿袭计划经济体制,无论是政府管理部门,还是企业组织机构的设置仍处于多头管理、政出多门、分散指导的落后状态,远不能适应物流业的发展需要。比如说我国物流业管理的权限和职责分散到国家经贸委、交通部、铁道部、民航总局、外经贸委、内贸局等,它们各自承担了一部分物流管理职能,但各部门之间缺乏直接的横向联系,物流体现的内在联系被人为地分割,缺乏统一协调的物流管理。
(二)研究制定物流产业政策,建立和完善物流市场法规体系。这是确保物流业健康发展的政策与法律保障。发达国家在经济现代化的进程中建立了发达的物流产业,其中重要的原因之一是国家制的政策发挥了重要的导向作用。
(三)加快推动物流企业与企业物流发展,积极培育物流市场。这是确保我国物流业快速发展的市场主体保证。要培育具有真正竞争力的市场主体,首先要引导企业构建一体化物流战略,因为任何一个企业只有与其他相关企业结成战略联盟,形成供应链一体化,才有可能取得竞争的主动权。其次是要引导企业从“大而全”、“小而全”的经营误区中解脱出来,与合适的企业缔结战略联盟,以供应链的整体优势参与竞争,同时实现互惠互利;再次是要鼓励企业在抓住国内市场的同时,增强竞争忧患意识,放眼世界,构筑全球化战略,参与国际化竞争;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是要促进企业提高物流服务质量,树立质量、良好信誉是企业的生命的经营理念。
(四)大力推进物流技术进步,加快建立物流标准化体系,促进物流的标准化、规范化发展。这是确保我国物流业健康、合理、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技术条件。首先是要建立物流大系统的配合性、统一性标准,包括专业计量单位标准、物流基础模数尺寸标准、物流建筑基础模数尺寸标准、集装模数尺寸标准等;二要建立物流分系统技术标准,包括货运车船标准、搬运车辆标准、传输机具标准、仓库技术标准、站台技术标准、货架、储罐标准、物流信息技术发明的标准等;三是要加快物流信息化建设,进一步推广应用现代物流信息技术,如条形码技术、复合码技术、电子商务技术、射频技术、电子数据交换技术、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等;四是要推动物流技术装备的现代化,要推广应用当代国内外先进、实用的交通运输技术,先进的装卸、仓储技术,自动分拣系统、自动存取系统、自动导向车、货物自动跟踪系统等物流自动化技术;五是要建立和完善企业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在国际化、多样化、高速化的经营环境下,企业没有完善的管理信息系统,将无法生存和发展。
(五)加快我国物流发展的策略
1、现代物流是横跨众多产业部门的复合性产业,必须打破部门分割、地区封锁的束缚,建立健全综合协调机制,加快制定“十一五”全国现代物流业专项规划。加大对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特别要加强铁路、港口、多式联运和重要物流节点建设,对于重要的公共服务设施,建议国家应该给予支持。为企业经营创造适宜的政策环境,特别是工商登记管理、财政税收、交通规费、配送车辆进城、土地管理、货运代理、物流市场规范、快速通关等几方面的政策,企业要求比较强烈。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要抓紧研究实施细则,把已经出台的政策落在实处。
2、完善物流基础设施规划与建设,提高物流效率。这是确保物流业顺利发展的物质保障。物流业是一项投资大,而投资回收长的行业,这就要求国家在继续加大物流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的同时,要从宏观方面入手,做好物流发展的总
体规划,以达到我国物流的合理化和物流整体效益的最优化,改变我国当前物流产业各部门不协调、重复建设的现状;同时要抓好中心物流城市的基础性建设,充分利用大中城市的地理优势和经济实力,建立一些大型的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全国性物流网络,从而带动物流产业向集团化、联合化、规模化方面发展;还要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坚持“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改变国家单一投资的形式,最大限度地吸收国外和民间资本进入物流领域,加快基础设施的建设。
参考文献:
[1]国家经贸委,铁道部,交通部,信息产业部,邮电部.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和民航总局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快我国现代物流发展的若干意见》.[2]马天山主编.现代物流基础[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5.56-62.[3] 第三方物流能为客户创造哪些经济效益 北京物资流通 2008/01
[4]周元福.对现代物流内涵的再认识[J].经济研究,2005
[5]刘伟.物流管理概论[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
[6] 第三方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研究 交通科技与经济 20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