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新闻工作坐标定在基层(写写帮整理)

时间:2019-05-14 22:37:4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把新闻工作坐标定在基层(写写帮整理)》,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把新闻工作坐标定在基层(写写帮整理)》。

第一篇:把新闻工作坐标定在基层(写写帮整理)

把新闻工作坐标定在基层

近日,中宣部等五部门联合召开会议,对新闻战线开展的“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进行部署。基层是新闻工作的源泉所在,广大新闻工作者走进基层一线,深入人民群众,明确新闻工作的坐标,才能发挥出新闻事业的最大价值。

走进基层,向群众学习,一直是我党新闻事业的优良传统。从延安窑洞里的广播电台,到西柏坡民居中的报纸编辑部,再到深入工厂农村的大批通讯员队伍,一代又一代党的新闻工作者生活在基层,工作在基层,采写群众关心的重大问题,播发大量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新闻报道。

随着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当代信息流通越来越快,交流的时空障碍也被一一打破,媒体发展进入到一个新的历史阶段,网络化信息化对媒体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人民群众对新闻报道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更需要广大新闻工作者,努力把新闻工作的坐标定在基层,采写大量真实可信的新闻,不断壮大主流思想舆论。

深入基层才能把握基本国情。国情在哪里?它不在文件里,不在讲话中,只在普通群众那里。群众的生产生活,群众的观点意见是真正的国情,是影响党的方针政策制定方向的关键因素。新闻记者经常到群众中间走走,经常到基层一线采访,虽然个人感受到的是小范围情况,但这样的信息多了,就能反映出一个区域或整个国家的真实情况。

深入基层才能确定职业坐标。脱离群众的危险在新闻宣传领域也是存在的。我们的一些编辑记者,习惯于眼睛盯着“上面”,忽视人民群众这一新闻报道的最大主角,工作游离于群众之外,说话凌驾于群众之上,这样采写的新闻报道难免空洞乏味,不仅群众不满意,“上面”也不会喜欢。只有经常走进基层,明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确立新闻工作为人民服务的职业坐标,才能避免犯脱离群众的错误。

深入基层才能增强服务能力。新闻媒体承载着信息上传下达的重要职能,是党和政府了解社情民意的触角,是人民心愿呼声的传声筒。新闻记者把坐标定在基层,听取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声音,吸收最大范围人民群众的智慧,才能最大程度发挥促进改革发展、维护和谐稳定的作用。

今年春节期间,新闻战线按照统一部署,广泛开展了“新春走基层”活动。广大新闻记者走到群众中间,与群众同吃同住、促膝谈心,写出大量鲜活的新闻报道,引起社会广泛共鸣,受到人民群众的普遍欢迎。事实证明,新闻工作者深入基层采访,明确事业坐标,在思想上做到心系群众,在工作上做到“一头汗两腿泥”,就一定能写出真正的好报道,赢得人民群众的衷心赞扬。

第二篇:把赞美献给基层员工

把赞美献给基层员工

----走近炼铁厂的炉前

劳动只有分工不同,没有贵贱之分。

------题记

7月28日周六下午14:45分,我集团公司联查小组顶着高温、冒着酷暑来到炼铁厂生产一线检查督导日常工作,并与生产一线员工亲切交流。

联查小组宋部长和炼铁厂段厂长与一线员工亲切交流

焦炉炉前如同“火焰山”。走近炉前,热浪由脚下而生,炎热的天气显得不足挂齿。

火热七月,天热、地热,心更热。面对考验,炼铁厂生产建设一线的广大员工发扬大无畏精神,挥汗如雨,坚守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虽然条件艰苦,但我集团公司广大干部职工紧密团结在以宫传洋总经理的领导集体周围,发扬不怕苦、不怕累的奉献精神,战高温、斗酷暑奋战在生产一线。在平凡的岗位上,兢兢业业的工作,即便环境恶劣,他们对自己的工作也没有半点懈怠,有的只是早与晚的交接,产量与质量的赛跑。我想正是由于这成百上千的以厂为家的传洋员工,才使得山东传洋集团在这行业的寒冬中屹立不倒、发展壮大。

1#高炉的炉前工

正常作业中

传洋集团的发展需要全体职工的日积月累,也需要组织暖情的涓涓注入。高温天气还将持续,厂部领导已经为职工送去一片“清凉”,让职工舒爽在身上、温暖在心头。每天多频次给职工发放防暑降温用品、药品和饮品,配备防暑降温设备,深切表达了集团公司各级领导无微不至的关怀。

2#高炉的炉前工正常作业中、2#炉前工合影

因为,劳动,创造了历史;因为,劳动,改变了世界;因为,劳动,壮大着我们山东传洋集团!

3#炉前合影

他们在繁重的劳动下,抽空参加的合影,瞧,仍有同事担心自己负责的炉前出现安全隐患,正不舍的望着。

其实,无论是哪一个人,他都有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的本能,“把赞美献给一线员工”,它可以使员工获得工作成就感,对人生充满希望,心态变得乐观,思想变得积极,觉悟不断提高。

只有员工思想安全了、健康了,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安全。集团公司只有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理念,才能实现打造“平安传洋、美好生活”的企业安全理念。

这是笔者对高温一线岗位的第一次切身经历。从一个个勤劳的身影,我们看到了传洋员工普通而辛勤的一天。他们是集团公司的基石,正是这些默默奉献、挥汗劳作的广大员工辛勤努力,才使得集团公司前行的脚步更加坚定。在此,也奉上我们对他们,对基层员工的尊敬之情。

第三篇:把安全生产落实到基层

把安全生产落实到基层

一、安全的学习意识

二、安全的防范意识

1、专心

安全管理人员包含工程领导、项目部成员、其职责就是安全检查。首先按要全面落实跟班制度,按照跟班安排表认真执行。检查要全面,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死角、发现安全隐患立即整治,全面制止三违现象。其实要以专业的眼光、专职的心态去看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绝不可分心分身,以免因安全管理渎职而酿成大错

施工人员要作到安全自查、互查,发现问题立即纠正,严格按照工作流程操作,杜绝三违的发生,做到班组创“三无”,个人创“三不”。以专业的技能,专门设备完成自身的工作。

2、细心

我们定期或不定期的对现场进行安全检查。在安全检查的过程中我们要细心检查施工设备、要细心关注员工的作业行为河思想意识。要细心的观察生产中“人、机、环”三大安全隐患因素的变化及倾向,不放过任何可以现象。绝不允许因工作的失察而因小失大

3、耐心

对于安全检查过程中发现的“三违”现象,我们不但要及时地指出、纠正、整治,还得对当事人及相关的工人员进行耐心的教导。绝不能放纵和包容,否则就是大错特错了。

一、安全的学习意识

二、安全的防范意识

第四篇:把矛盾化解在基层

把矛盾化解在基层

——浙江省诸暨市枫桥镇调查

本刊记者李茂管王传志

浙江省诸暨市枫桥镇的干部群众在60年代初,创造了“在党的领导下,发动和依靠群众,坚持矛盾不上交,就地解决,实现捕人少、治安好”的“枫桥经验”,得到毛泽东同志的肯定并在全国推广。改革开放以来,枫桥的干部群众在邓小平理论指引下,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继承和发扬“枫桥经验”的基本精神,预防化解了一大批可能影响社会稳定的各类矛盾,使枫桥出现了“矛盾少、治安好、发展快、社会文明进步”的良好局面,被中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授予“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称号。1999年,全镇实现国内生产总值8.8亿元,工农业总产值25.7亿元,农民人均收入6150元,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浙江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镇”。

一、立足预防,完善机制

枫桥镇的领导同志认为,在现阶段,影响农村稳定的突出因素是人民内部矛盾,这些矛盾可预见、可疏导,只要主动预防,及时化解,一般不会酿成大的事端。为此,他们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预防化解纠纷作为维护社会稳定的基础性工作和重要环节来抓,采取“四前”工作法,建立了有效的预防和化解矛盾的工作机制。一是组织建设走在工作前,保证预防化解工作有人抓、有人管理。建立全镇综合治理办公机构,由一名分管政法的 1

副书记抓综合治理工作。重视村、企业治保调解组织建设,做到网络健全,力量精干。目前,全镇共有治保调解组织152个,治保调解人员484名,还有一支212人的治安信息员队伍,以确保预防化解工作有人抓、有人管理。在加强治保调解组织建设中,治保调解主任一般由村支部书记或村委会主任兼任;对治保调解干部业务上加强指导,由公安、司法等部门针对农村矛盾纠纷的特点,开展业务指导和法律辅导,提高治保调解干部的业务素质和调解水平;生活上关心治保调解干部,对连续担任治保调解干部10年以上的发给荣誉证书,由镇、村投保养老保险,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二是预测工作走在预防前,建立反应灵敏、能及时发现矛盾纠纷的预警体系。镇党委、政府每两个月召开一次综合治理联席会议,每月召开一次政法部门联席会议,同时,组织各部门力量,定期不定期地开展摸底排查工作,及时掌握矛盾纠纷苗头,分析预测不安定因素和矛盾纠纷发生的特点规律,以提高预防工作的针对性。重视群众来信来访,建立信访工作“五个一”工作法,即一日(群众接待日)、一会(维护稳定联席会)、一表(填报《不安定因素排查登记表》)、一卡(信访个案登记卡)、一活动(每月11、12日,镇机关包村的干部下村现场办公,为群众排忧解难),及时了解民情社情。每年通过各种渠道收集的信息有200余条,为预防和化解矛盾提供了重要依据。三是预防工作走在调解前,努力减少矛盾,尽可能避免纠纷。枫桥的干部认为,预防纠纷,关键是要抓好与农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重点工作,工作做到矛盾产生前。例如,枫桥织机遍布千家万户后,用电量猛增,村民对保证用电和电价问题十分关心。镇党委、政府和电管部门及时对农村电网建设作出规划,扩充了一批变压器容量,定期对用电情况进行检查,整顿村级电工队伍,有效减少了用电纠纷。注意抓好重点季节纠纷预防工作。每年“双抢”大忙来临之前,村干部都要集体检查一遍电线、沟渠、机耕路和山塘水库,该修补的修补,该抢建的抢建,防止村民因争水、争电、争路发生矛盾和冲突。四是调解工

作走在矛盾激化前,力争把矛盾纠纷解决在萌芽状态。枫桥的干部认为,发生纠纷并不可怕,关键是理清纠葛,调解得法,把纠纷解决在初发阶段,解决在基层。他们在开展调解工作中,坚持一快二细,就是一旦发生矛盾纠纷,干部不拖不推,立即受理调处,注重做过细的说服教育工作,理顺情绪,消除隔阂。1998年8月,有两个村因用电发生纠纷,双方都准备好了拖拉机准备集体上访。治安信息员将情况迅速报告后,镇党委、政府负责人立即带领有关部门工作人员和治保调解人员到两边做工作,及时制止了双方的行动,并妥善解决了矛盾。近五年来,全镇共发生各类纠纷1766起,调解处理成功1706起,成功率达到96.6%,其中88%的纠纷在村一级得到及时化解,没有一起矛盾激化,基本做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

二、强化教育,提高素质

枫桥的干部认为,农民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农村的稳定,要全面提高农民的素质,关键在于教育。为此,他们通过建立学校教育、成人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企业教育、外来人口教育等全方位立体式教育网络,大力加强农村宣传思想教育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开展形式多样的普法教育,增强农民的文明意识和法制观念。镇机关专门成立了宣传中心,建立了一个宣传长廊、一个广电中心、一个文化活动中心和一个教育培训中心;各村、企事业单位基本都建立了一块黑板报、一个阅报栏、一个活动室,主动出击,先声夺人,牢牢占领农村思想文化阵地,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弘扬社会正气。每年都要开展大型的主题教育。不少村组织村民开展健康的文体活动,充实村民的闲暇生活。全镇广泛开展了“创文明村、文明户,做文明人”活动,80%以上的村达到了文明村标准。工青妇组织及敬老协会、禁赌协会、计划生育协会等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组织开展群众性活动和公益劳动,丰富了群众的业余生活,增强

了群众的公益意识。每年对镇、村、企业干部定期进行法律知识培训,有效地提高了干部依法办事水平。广泛开展“送法进村”、“送法进厂”、“送法进校”、上法制课等活动,向群众进行普法教育。广泛深入的思想教育和普法教育,大大增强了群众的文明意识和法制观念,从而减少了纠纷的产生和矛盾的激化。

三、实行民主,依法治理

枫桥镇以政务公开和村务公开为突破口,切实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大大调动了农民群众参与村务管理的积极性,密切了干群关系,为消除纠纷、有效地化解矛盾提供了根本的前提和保证。他们通过完善村级民主选举制度,让村民自主选出村委会班子,使民情、民意、民智真正在决策和管理中得到体现。依照国家法律法规政策,通过村民代表大会审议,制定简单明了、具体实用的村规民约,充分依靠群众实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约束。同时,全面推行村务公开,规定每年3月28日为村务公开日,村级财务情况每月向村民公布,对其他集体项目投标、宅基地审批、计划生育指标分配、水电费收缴等村民比较关心的内容分月分季向村民公开,接受群众监督。镇、村干部严格依法按章办事,把各项活动纳入法制化、规范化轨道。治保调解干部在调解纠纷过程中,同样坚持合法、合情、合理原则,讲事实,讲证据,讲法律,依法调解。这些不仅拉近了干部与群众的距离,“给群众一个明白,还干部一个清白”,而且在解决问题、调解处理纠纷时,干部依法照章办事便于说话,群众心里明白易于接受。

四、加强领导,强固核心

枫桥之所以能把绝大部分矛盾化解在基层,关键在于以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基层组织健全,干部在群众中有较高的威望。曾

有段时间,一些地方存在的矛盾纠纷始终没有调处成功,甚至个别还扩大激化。究其原因,在于部分村级治保调解组织工作不力,而深层的原因却在于这些村基层组织整体功能弱化。“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枫桥镇的领导认为,把一个地方治理好、发展好,关键是要发挥党的政治优势,提高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切实加强领导。他们及时从单一抓治保调解组织建设转到抓整个基层组织建设上来,把以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班子配套建设作为农村基层政权建设的重中之重来抓,配齐配好党支部成员,配强支部书记,选好领头雁。加强对村级干部的教育培训,通过组织报告会、专题讲座、经验交流会、外出考察等,提高村干部的政策水平,增强依法治村能力,充分发挥村干部在维护农村稳定中的主力军作用。钟瑛村党支部一班人,10多年来牢记党的宗旨,坚持穿梭于村民中间,“磨破嘴皮,跑穿鞋底”,及时化解矛盾,晚上轮流值班,带领护村队员开展治安巡逻,确保了辖区的社会稳定。该村调解委员会被司法部命名为“模范人民调解委员会”。目前,在整个枫桥农村,已牢牢筑起了以党支部为核心,村委会为依托,治保会、共青团、妇联和民兵等组织相配套的维护稳定的“第一道防线”。群众“有纠纷找调解,有矛盾找组织”已成为时尚。

第五篇:把企业文化根植在企业基层

兰州石化公司是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的分公司,是目前中国西部地区集炼油、化工、仪表制造、工程建设、检维修及矿区服务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企业。公司的前身——兰炼、兰化均是国家“一五”期间156项重点工程项目,历来以出产品、出技术、出人才、出经验著称,被誉为新中国石化工业的“摇篮”和“共和国长子”。

自1999年8月到2007年6月,“两兰”根据集团公司整体发展战略,先后经历了“二四三二一”四次大的重组整合,实现了炼油化工一体化管理。2009年实现销售收入591亿元,利润30.73亿元,上缴税费106.2亿元,居甘肃省百强企业上缴税费之首。2008年以来,兰州石化公司党委结合公司改革发展稳定的实际,在继承创新中发挥党的组织优势和政治优势,深入贯彻落实集团公司领导干部会议精神,把在干部员工中广泛深入开展学习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弘扬“高严细实”优良传统主题教育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主旋律,在促进思想文化融合、转变思想观念、夯实企业管理基础、推动企业平稳协调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理论研究与实践活动相结合

为全面掌握公司员工思想状况和企业文化建设现状,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弘扬企业优良传统,促进思想文化融合,公司与兰州大学合作开展了调研活动。调研以问卷和访谈形式进行,2000余名员工参与了这次调研。经过统计分析,形成了《兰州石化公司传统文化认知度调查报告》和《兰州石化公司中层干部访谈报告》。通过调研,摸清了不同年龄员工对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和“高严细实”了解程度的差异;不同文化程度员工对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和“高严细实”了解程度的差异;不同职位员工对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和“高严细实”了解程度的差异;不同部门员工对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和“高严细实”了解程度的差异;不同岗位员工对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和“高严细实”了解程度的差异等等。这些调研结果成为公司全面掌握员工思想状况和企业文化建设现状,广泛深入开展学习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和弘扬“高严细实”优良传统主题教育,促进思想文化融合的重要依据。

根据集团公司下发的《大庆精神教育大纲》,公司制定了活动开展方案,把《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简明学习手册》《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学习教材》作为两级领导班子、基层车间和班组统一的学习材料,全方位、立体化地对员工进行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的再学习、再教育,并融入到公司生产经营的每个环节、每个岗位。通过报纸、电视、网络、板报等工具宣传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的丰富内涵和精神实质;通过举办座谈会、民主生活会、党员轮训等形式研讨精神的丰富内涵和精神实质;通过知识竞赛、征文、宣讲等形式深化精神的丰富内涵和精神实质。同时,组织员工赴大庆油田参观铁人纪念馆、油田历史陈列馆,观看电影《铁人》和电视剧《奠基者》,在报刊、网页上登载员工的观后感和影评,开展“如何学习老一辈石油人的爱国、创业精神?如何在工作中践行大庆精神和铁人精神?”的大讨论。通过这些方式,对员工进行爱国主义和艰苦奋斗的历史和现实教育,加深对“爱国、创业、求实、奉献”的企业精神的认同和理解,激发员工艰苦奋斗、共克时艰的豪情和勇气,以“铁人”为榜样,忠于职守,勇于创新,为兰州石化的更好、更快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在各种类型的学习讨论中,很多员工用朴实的语言、切身的体会表达了自己真挚的情感。2008年以来,公司以兰州石化建成投产50周年、建国60周年、大庆油田会战50周年、改革开放30周年为契机,进一步开展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和“高严细实”优良传统再学习、再教育、再实践活动。以“忆传统、话发展、促管理”活动为载体,组织召开不同层面员工参与并弘扬“高严细实”作风座谈会100余场(次)。邀请参加兰州石化早期建设和见证兰州石化发展历程的离退休老干部、劳动模范参加座谈会,用他们自己的亲身经历和鲜活事例讲述企业艰苦奋斗的创业史和发展史,深入探讨“高严细实”积淀凝聚的过程、深厚的历史渊源、为企业提供的强大精神动力以及所产生的积极社会影响。活动的开展,促进了各级领导干部工作作风的转变,增强了干部员工的忧患意识、责任意识、风险意识、大局意识和发展意识;同时也激发了年轻一代员工学习践行先辈们情系石化、忠诚企业,刻苦学习、勤于钻研,爱岗敬业、无私奉献,攻坚克难、敢打硬仗,勇于创新、追求卓越的优秀品格和崇高精神的热情。

为进一步挖掘“高严细实”新内涵,公司还编写了《兰州石化公司“高严细实”作风的由来》《兰州石化公司优良传统文化汇编》《企业文化故事集》等下发到各基层单位,供基层单位组织学习。在内部新闻媒体上开展了“弘扬高严细实优良传统,增强企业凝聚力”征文和大讨论,刊登心得体会、言论文章100余篇,帮助广大员工深刻认识“高严细实”的内涵。与此同时,还在公司范围内组织开展了“高严细实”新内涵征集活动,进一步挖掘“高严细实”的科学内涵,共有42个单位的330人参与,征集到“高严细实”新内涵223条。这些新内涵既反映了兰州石化的历史渊源,又反映了时代对兰州石化的要求,同时也反映了员工对国家的发展、对企业的发展和对自身发展的关心和期望,成为进一步系统总结提炼“高严细实”新内涵的重要依据。

为认真贯彻落实集团公司领导的指示精神,分析查找出“1.7事故”深层次原因,深刻汲取事故沉痛教训,弘扬从严治企的优良传统,在全公司范围内集中开展了“痛思教训打基础,严字当头显风范”主题大讨论活动。在大讨论活动中,公司上下共召开各层面的讨论会2356场(次)。在围绕20个专题深入开展讨论的同时,要求各单位把大讨论活动与“三大排查”(查找安全生产隐患、查找专业管理短板、查找管理薄弱环节)活动结合起来;与“学规章、反三违、抓演练、全员管”安全主题活动结合起来;与“学习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弘扬‘高严细实’优良传统”活动结合起来,这些活动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增强了活动的实效性。各单位对查出的问题,分门别类汇总整理,逐一提出整改措施,并划分领导与管理责任。据初步统计,这次大讨论活动共排查出安全生产隐患2971项,专业管理短板1025项,管理薄弱环节639项,确认薄弱车间41个,薄弱班组162个。既让员工受到了教育,振奋了精神,也澄清了模糊认识,厘清了思想问题,在如何对待企业、如何对待管理、如何对待利益、如何对待自己,在是与非面前,各级领导干部管还是不管?严管还是松管?放手还是狠抓?严格管理是爱还是害等企业管理等基本问题上达成了共识。

公司还建成兰州石化企业精神教育基地。“基地”占地450平方米,展示内容以翔实的文字、400余幅图片资料和影像资料为素材,融合现代声光电等技术,真实地、全面地反映了兰州石化从项目开工建设到企业改革发展这一恢宏的历史画卷,记录了兰州石化人在不同时期“奋发进取,为国争光;艰苦奋斗,勤俭办厂;严字当头,科学文明;献身石化,爱厂如家”和“高严细实”的人生历程。整个展览主题鲜明、重点突出、史实准确、生动活泼、富有感染力。是继承和弘扬优秀的文化传统,教育员工牢记过去,珍惜现在,开创未来,宣传兰州石化公司以及对员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阵地。基地使用后,不仅吸引了企业内部的员工前来参观,而且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一些政府部门、部队和其他企事业单位也组织员工前来参观。截至目前,接待参观人数已达到2万多人次。

编辑出版《兰州石化史话》。《兰州石化史话》用了将近一年的时间进行编辑出版,彰显兰州石化人锐意进取、超越自我、奉献能源、创造和谐的品格和精神,见证“共和国长子”艰苦奋斗、百折不挠、勇于攀登、为国争光的激情和豪迈的精神,由“沧桑历程、要事追踪、长子风范、科技之光、名优产品、塔林星辰、佳话轶事、文化传承、石化新歌”九个篇幅百篇文章30多万字、300多幅图片组成,真实地记录和反映了兰州石化50年的沧桑岁月和取得的辉煌成就,对广大干部员工特别是对青年员工了解企业发展史、激发工作热情、凝聚发展力量、再创企业辉煌具有历史和现实的教育意义。兰州石化企业精神教育基地和《兰州石化史话》相辅相成,是对员工进行企业传统、企业精神、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教材。

创作《兰州石化之歌》。《兰州石化之歌》是中国石油之歌《我为祖国献石油》的继承和发展。它由《为了祖国好》《祖国知道》《做就做好》三部分组成。三首歌主题鲜明,内涵丰富,风格迥异,充分展示了50年来企业建设与发展的辉煌历程以及“共和国长子”无私奉献的崇高风范,集中反映了兰州石化人在新时期顽强拼搏、创新进取的精神风貌和爱岗敬业、奉献社会的情感。高亢的歌词、激昂的旋律,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鲜明的时代特征,鼓舞人心,催人奋进。歌曲自2009年7月5日首发到国庆节前夕,将近三个月的时间,各单位精心组织传唱活动,使《兰州石化之歌》家喻户晓、人人会唱,极大地鼓舞了员工士气,增强了企业的影响力和凝聚力,成为引领兰州石化又好又快发展的希望之歌、使命之歌、精品之歌。在甘肃省国有企业职工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文艺汇演上,兰州石化合唱团合唱的《为了祖国好》荣获创作一等奖;在中国石油电视歌曲大赛评选中,兰州石化选送的《兰州石化之歌》的三首曲目《为了祖国好》《祖国知道》和《做就做好》全部获奖。

开展“杰出员工”选树活动。为了用榜样的力量影响和带动员工队伍,从2009年3月份开始,我们用了半年时间,以培养造就“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高素质员工队伍为目的,以评选兰州石化“杰出员工”活动为载体,在生产一线操作服务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中开展了兰州石化重组改革十年来首届“十大杰出员工”评选活动。通过自下而上广泛推荐,万名员工投票公选,产生了10名重组改革近10年中为企业做出突出贡献、在员工群众中具有影响力的杰出人物代表,并随即在全公司干部员工中开展了“学习“十大杰出员工”,弘扬“高严细实'作风,再塑‘长子风范’,推动企业发展”的学习活动。通过各种有效形式,组织广大干部员工认真学习先进人物的感人事迹和崇高精神,在全公司掀起崇尚先进人物、学习先进人物、赶超先进人物的热潮;引导员工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人生观和价值观,激励广大干部员工以“十大杰出员工”为榜样,继承和发扬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弘扬“高严细实”优良传统,艰苦奋斗,为企业发展建功立业。在今年的“五一”劳动节前夕,公司评出的“十大杰出员工”中,炼油厂催化二联合车间催化装置二班班长卢朝鹏荣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乙烯厂副总工程师孙烈华、电仪事业部联合二车间烯烃班技师张会芳、自动化研究院先控所所长、党支部书记王长明、维达公司机泵维修钳工二班班长孙建民等五人荣获“集团公司劳动模范”称号。

注重实效 缔结硕果 思想和文化是灵魂,重组整合中,如果思想和文化不能统一和融合,就无法增强公司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就无法形成团结战斗的集体,就无法推动企业又好又快发展。兰州石化公司由兰州炼油化工总厂和兰州化学工业公司重组整合而成,虽然两个企业都曾隶属中国石化和中国石油,但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必然形成了不尽相同的企业文化,加之社会思潮的影响,员工的思想呈现多元化。因此,重组整合后,统一员工思想、融合企业文化是保持企业和谐稳定的当务之急。通过开展学习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和弘扬“高严细实”优良传统主题教育,使处于不同层次、具有不同信念和价值取向的员工把思想统一到了“爱国、创业、求实、奉献”的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上来,消除了文化碰撞,筑牢了全体员工共同的思想基础,使大家团结一致向前看。

提升员工职业道德素质。学习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和“高严细实”优良传统主题教育的开展,使全体员工在思想观念上树立了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的责任感。各级领导干部把心操在生产和工作上,在各方面以身作则,严于律己,严格管理;广大员工高标准、严要求、细工作、求实效,立足本职,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崇尚知识、重视技能、学习技术、提高能力,自觉将自身的发展融入企业的整体发展,用实际行动为企业增光添彩,敬业与忠诚意识、责任与奉献意识、执行与协作意识、遵章与守纪意识明显增强,职业道德素质得到明显提升。

管理基础夯实,执行力增强。学习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和“高严细实”优良传统主题教育的开展,让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和“高严细实”优良传统渗透到企业管理和生产经营的各个方面,成为广大干部员工的思想行为准则。企业重新修订了各专业管理制度,发布了新版操作规程;恢复了公司季检、分厂月检、车间周检的岗位责任制检查制度;实行了对机关处室进行岗位责任制大检查制度,明确岗检目标,突出岗检重点,制定岗检细则,培训和建立岗检人员队伍,促进了安全生产隐患的治理,形成了对管理薄弱环节(车间、班组和个人)的帮扶机制;重申和严格推行PDCA循环管理方法,从根本上筑牢了管理基础。

促进企业生产经营发展。通过开展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和“高严细实”优良传统主题教育,干部员工的思想认识、价值观念、工作责任感及职业意识进一步增强,蕴藏在干部员工中的精神合力转化为推动企业发展的物质合力。2009年,兰州石化公司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创历史新高:公司级生产经营管理类对标指标完成率由年初的62%提高到82%;67项关键性技术经济指标中63项指标好转,48项指标创历史最好水平,全年对标增效累计达到5.8亿元。经济效益和社会贡献非常突出:全年实现营业收入591亿元,实现利润30.73亿元,居集团公司炼化板块首位;实现税费120.47亿元。先后建成投用300万吨/年重催装置再生烟气脱硫、1080吨/小时炼油工业污水回用等重点环保设施,二氧化硫等主要污染物大幅降低,杜绝了环保事故,环保指标显著改善,废水排放总量1702万吨,同比减少19%,全面完成了集团公司、甘肃省下达的“十一五”减排指标。

大庆精神和铁人精神,凝聚了中华民族精神的精髓,像一面旗帜,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石油人为了中国石油工业的发展和国家繁荣富强奋斗不息,而兰州石化“高严细实”的优良传统,经过几十年的丰富和发展,已经成为中国石油优良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共同成为兰州石化全体员工团结奋斗、攻坚克难的精神支柱,是兰州石化与时俱进,创造新优势、实现新发展、积极推进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建设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在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的新时期,作为兰州石化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我们更应该珍惜它、爱护它、发展它、弘扬它,更加积极地探索和实践,让它为重塑“长子”风范、实现兰州石化的再次腾飞发挥更大的作用。

下载把新闻工作坐标定在基层(写写帮整理)word格式文档
下载把新闻工作坐标定在基层(写写帮整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把科学发展观落实到基层部队(合集五篇)

    把科学发展观落实到基层部队 基层是部队建设的基础,是工作落实的末端。在军队建设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最终要落实到提高部队战斗力上,落实到推进基层建设的全部实践中。我们......

    基层党组织如何如何把纪律条例贯彻落到实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新修订颁布的《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是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重大举措,是党中央在新形......

    扎根基层、把百姓放在心坎上

    在明朝初年,身尊水西君长夫人的奢香,在得知两个部落(水东刘淑贞部落和孟昆部落)为争夺水源械斗而死伤多人的消息后,立即奔赴两个部落,放下自己的尊贵身份,充当了两部落的说客人,动之......

    努力把基层党建工作不断推向深入

    努力把基层党建工作不断推向深入在开展基层党建工作实践中,我们以创建市级党建示范点为契机,注重打牢基础,狠抓关键环节,积极探索创新,党组织领导街道、社区全面建设和改革创新的......

    把改进作风成效落实到基层思想汇报(模版)

    尊敬的党组织:把改进作风成效落实到基层,真正让群众受益,努力取得人民群众满意的实效。这是习近平同志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要求。重庆市委认真贯彻落实这一要求,在......

    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坚强战斗堡垒

    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坚强战斗堡垒(新知新觉)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党的基层组织是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党要有新气象......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 把群众工作放在首位(五篇)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 把群众工作放在首位“民为邦本,本固邦宁。”一个政党能不能长期执政,关键取决于能不能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能......

    把新闻事业的根深深扎在基层(★)

    把新闻事业的根深深扎在基层 ——新闻工作者和院校专家看记者“新春走基层” 2011年02月14日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周迅、张凌云、赵达整理 编者按 今年的新闻记者“新春走基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