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新闻事业的根深深扎在基层(★)

时间:2019-05-13 10:31:4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把新闻事业的根深深扎在基层》,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把新闻事业的根深深扎在基层》。

第一篇:把新闻事业的根深深扎在基层

把新闻事业的根深深扎在基层

——新闻工作者和院校专家看记者“新春走基层”

2011年02月14日

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周迅、张凌云、赵达整理

编者按

今年的新闻记者“新春走基层”活动波澜壮阔。在中华民族的传统佳节春节期间,从北国边陲到南国村镇,从青藏高原到东海之滨,成千上万的新闻工作者背起行囊,扛起设备,下农村,下企业,下边疆,下基层,写百姓生活,为时代放歌,生动展现亿万群众欢欢喜喜过大年的喜人场景,用身边鲜活的实例,讴歌祖国建设新成就,感受基层百姓吃穿住行新变化。一篇篇有情、有景、有故事、有人物的报道上了电台、电视台的好时段,上了报纸杂志的好版面,成为今年春节新闻报道最大的亮点。

在这次活动中,本报有四十多位记者参与其中,有的记者离开亲人,来到汶川、玉树、舟曲灾区,下到最边远、最艰苦的村镇。记者们与基层的父老乡亲共度新春佳节,与当地干部一道走访困难群众,了解节日市场情况,描绘灾区重建的巨大变化和灾区人民的精神风貌,密切了党的新闻工作者与人民群众的关系,写出了一批鲜活的好作品。

这是一次践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落实“三贴近”要求的宏大实践。其重大意义、实际成果有待深入总结弘扬。为此,我们请首都新闻传播学领域的专家学者和新闻工作者从新闻理论和实践的角度,畅谈对“新春走基层”活动的思考和认识。

走进大天地,方有大作为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所长(曾为新闻工作者)尹韵公

正当全国人民沉浸在玉兔闹春的喜庆日子里,新闻传媒领域又吹来一股清新之风,为开心的春节涂上了一道鲜亮的色彩。中央主流媒体以“新春走基层”为主题,一批记者深入实际,深入群众,深入生活,写出了许多有新意、有价值、有分量的报道,让广大人民群众透过记者们的文字、图片和屏幕,看到了我们伟大祖国最新最美的画面,见证了我们伟大时代又好又快的昌盛与进步。

我特别注意到《光明日报》的报道。他们派出的记者组分赴汶川、玉树和舟曲采访,节日期间与采访对象同吃同住同欢乐,真正实践了“三贴近”原则。他们详细品察基层群众的喜怒哀乐,用心记录百姓家庭的前后变化,深切感受社会底层的真实状况,真正做到了把党的新闻事业之根,深深扎在人民群众之中;而扎根在人民群众之中的新闻大树,才能保持长青!他们的行动有力地证明了:作为一名记者,只有走进广阔的社会大天地,才能有大作为;只有把人民群众的疾苦放进心间,才能真正担当起党和人民“喉舌”的天职;只有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体会,才能真正了解民情、社情和国情,忠实反映人民群众的愿望和心声。正如一位记者所说的:不到汶川,就无法感受翻天覆地的变化;不到贫困户家庭,就无法了解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历史性跨越;不参观乡村文化站,就无法知晓灾后农村文化建设的丰硕成果。

当前,新闻界正在开展打击虚假新闻活动。“新春走基层”活动是最好最有效的治理虚假新闻的一副良药。虚假新闻的大敌是深入和真实,我们要通过深入走访基层,贴近实际生活,写出真实客观报道,让虚假新闻无容身之处,更无藏身之地。

好新闻是用脚板写出来的

经济日报原常务副总编辑 罗开富

我曾于1984年10月16日到1985年11月底历时386天重走长征路。作为一名从事新闻工作47年的老记者,对这次记者“新春走基层”活动深有感触:感到我们的记者一代更比一代强,他们听党的话,对百姓有感情,这次走基层的报道不仅文风好,文笔也好,没有一句空话套话。

新闻来自实践,深入基层是我们党的新闻工作者的优良传统。读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等媒体走基层的文章,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有很多鲜活的、来自一线的报道。我们从中看到了党的农村政策的落实情况,看到了老百姓的生活状态,这比看官样文章要强百倍,读者也欢迎这样的报道。这样的报道对各级党委、政府制定政策和调整目标也大有好处。

这次记者深入下去,不仅是党的要求,也是老百姓的愿望。因为,他们可以通过报纸、电台、电视台等媒介,把自己想说的话讲给党听。普通百姓看到自己的名字、自己的事迹上了报纸也感到很光荣。记者牺牲了春节与家人团聚的好机会,到牧场、帐篷、工地、农家、山上、森林等条件艰苦的地方,和基层百姓一起过年,发扬了党的新闻工作者艰苦奋斗的精神,令人感动。

继承党报光荣传统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博导(曾为新闻工作者)陈力丹

胡锦涛总书记早在2002年底,就提出了新闻界要落实“三贴近”(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要求。这次中央级媒体新春走基层,到最艰苦的地方去,重访灾区,又一次落实“三贴近”,表现出一种中央级媒体工作新的精神风貌。

一位记者写道:“正是由于我们下到了最基层,和人民群众同吃同住,他们以质朴的情感和生动的话语,毫不造作地讲述了他们的喜怒哀乐,才使我们真正触到了人民的脉搏、生活的本质。”看到这些话,我在40年前做基层专职报道员的感觉又回来了。现在我们的一些报道,缺乏对生活的真正理解,因为年轻一代记者在大城市生活惯了,对仍然处于艰苦环境的中国多数老百姓没有真切的了解,自然写不出贴近生活的好新闻来。

马克思1842年提出,报刊“生活在人民当中,它真诚地同情人民的一切希望与忧患、热爱与憎恨、欢乐与痛苦。”(《马克思恩格斯全集》2版1卷352页)整整100年后,中国共产党的中央机关报延安《解放日报》改版,提出了同样的要求:“密切地与群众联系,反映群众的情绪、生活需求和要求,记载他们可歌可泣的英勇奋斗的事迹,反映他们身受的苦难和惨痛,宣达他们的意见和呼声。”(1942年4月1日《解放日报》社论《致读者》)。现在又过去了70年,我们的工作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但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这一基本要求,仍然具有生命力,因为这与新闻工作必须联系实际、贴近人民生活的本质是联系在一起的。

时刻关注人民境遇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党委书记、教授(曾为新闻工作者)高钢

记者新春走基层的活动是一个仪式。它昭示着新闻工作应该遵循的精神与原则:职业新闻工作者应该时刻关注人民的境遇、关注社会的发展,应该把环境变化的情状真实、全面、深刻、及时地告知公众,为人们的理性决策提供信息参考,为整个社会的运行建造良好的信息环境。

新闻记者在新春佳节之际,深入灾区、深入老少边穷地区、深入到人民的实际生活和国家建设的各个领域进行采访,他们提供的报道不仅让我们了解着我们这样一个民族众多、文化多元、发展并不平衡的国度在特定时空中的特定状态,而且提示着我们去认识今日中国的复杂国情,思考国家发展进程中已经取得的种种成就和正在经历的种种艰辛。

面对中国社会的剧烈变革,新闻界担负的真实反映社会环境变化的职业任务变得更为艰巨。深入实际、深入生活、深入民众,不仅是新闻机构和新闻工作者完成职业报道任务必须坚持的原则,也是新闻界履行卫护人民利益、推动社会进步职业责任的必行途径。

让“走基层”成为常态

清华大学新闻中心副主任

王君超

“新春走基层”对于改革文风、改进新闻报道具有重大的意义。刘少奇在《对华北记者团的谈话》中指出:新闻工作者的任务,就是“在群众中考察党的政策执行得怎样”。胡锦涛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实现这些权利的保障,要靠新闻媒体创造条件。在“自媒体”时代,“人人都有麦克风”,“新媒体格局”客观上呈现出信息与舆论多元表达的局面。在这种情况下,主流媒体应积极地为广大人民群众行使表达权创造有利条件,让“基层”成为主流媒体新闻报道的主体,让群众成为新闻报道的主角。让充满真情实感和群众语言的文风,代替那些浮夸、空洞的文风;让现场感强、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新闻代替那些道听途说、充满“宣传腔”的新闻。

“新春走基层”活动必将有力地促进主流媒体的新闻报道改革。希望这一活动在今后能坚持下来,延续下去。有关部门也应制定长效的保障机制,并在新闻评奖等方面向“基层新闻”倾斜,让“走基层”成为新闻工作的常态。

对新闻本义的回归

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陈作平

新闻是什么?学术界多采纳陆定一所下的定义:“新闻是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因为该定义指出了新闻的三个基本特性:第一,新闻所报道的是事实,必须真实。第二,新闻所报道的是新近发生的事实,必须新鲜。第三,新闻是通过媒体对事实的报道,必然是公开的。真实性、新鲜性、公开性是构成新闻信息的三个基本条件。

从对新闻的直观解释中我们很容易发现,新闻报道的基本功能是“通过提供信息来监视环境变化”,而“宣传功能”、“舆论监督功能”、“消遣娱乐功能”、“实用服务功能”等都是在“监视环境”这一基本功能上派生出来的。

纵观这次中央媒体“新春走基层”大型采访活动,其指导思想和实际效果都体现出对新闻本义的回归。目前,互联网上互相转载、炒作带来了大量冗余信息,来自一线的独家新闻显得弥足珍贵。这次“迎春走基层”活动中对广西崇左小学生缺少字典的报道,对云南福贡“索道医生”的报道,都是独家发现,并引起了强烈反响。在网络时代,这种鼓励记者深入实际,挖掘独家新闻的指导思想更是对新闻本义得回归,尤其值得倡导。

第二篇:把根扎在故乡的土地上散文

故乡在我的记忆中,最为刻骨铭心的,是一年一年吃不饱的日月,是一次又一次渴死牛羊的大旱。我的故乡并不美,那羊肠般细瘦的盘山小道,那月娃子皮肤样瘠薄的山地,那光秃秃的山梁,还有那被太阳晒焦晒黑的一张张面孔......可是,在我的心目中,故乡永远美好,俗话说:儿不嫌娘丑,我热爱我的故乡,那山、那人、那苦涩的咸水那一截短短的矮墙头,都有一股无法割舍的情愫在心头萦绕。

故乡是一块特别贫穷的地方。山连山、山套山,黄褐褐灰蒙蒙,望不见一棵绿树,连茅茅草都长不高,透着亘古的荒凉。梁岭上,沟壑遍布,干干的沟常年却不见水流,沟底沟坡蒙着一层白白的碱,让人一看疑心是六月天落了雪。沟半坡羊不能到人不能到的地方长着几绺冰草,昭示着一份顽强和坚韧。山里最稀见的是下雨,那份凉爽、那份润泽会让整座山梁喜得发狂,山里人就那么光着头甚或光着上身在雨里淋。牲口也高兴得在山梁上尥蹶子。山里人最常见的是一场接一场的大旱,山地里的禾苗焦了,道边的大树落叶纷纷,旱了一月又一月,泉枯河干,连饮牛饮羊的水都没了,牛羊们的叫声象在哭。愣大的太阳,仿佛烧红的铜盆扣在天上,一股一股喷吐着灼人的火焰,黄土道上的浮土一寸厚了,赤脚踩上去,钻心地烫。大旱之后是大饥之年,这成了上天赏赐给山里人的定律,庄稼颗粒无收,山坡上的野草铲了一茬又一茬,饿秕的肚皮还是填补饱。

同一丛旱不死的冰草一起,我慢慢长大。

我常常吃惊冰草生命力的顽强,它在地埂道畔,荒山野岭,干崖之上,都能生长,牛羊啃啮,人畜践踏,它都不死。山里人喜欢拔几束冰草,搓成绳,可以捆束麦子,可以打草鞋,十分耐穿。挖出冰草的根,拧成冰根绳,可以负百斤的重物,用来打井水,三两年也不会被磨断。

就像生命力顽强的冰草,在这块异常苦焦的土地上,祖祖辈辈的故乡人,旱不死渴不死,用弯曲的脊梁,拱起了蔚蓝清澈的高原一片天。

近日,一本金枚先生的陇中名人志深深吸引我一遍又一遍地阅读。据金枚先生搜罗统计、耙梳整理,通渭在外的教授、博士达50多人,加上在读的博士、硕士共达82人,其中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之后出生的中青年博士、硕士共42人。人数之多,在定西七县区首屈一指。这些英才们,有学者、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员,有文学评论家、艺术家、画家、文学家、经济学家、科学家,他们在不同的领域大展才华,着作等身,业绩骄人。2007年12月通渭籍学者姚檀栋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从而结束了定西籍人中没有两院院士的历史,杨子恒当选为英国皇家院士为华人第一人,为国争了光。

陇中名人志,翻开了通渭英贤济济、才人辈出的一页,让人激情滚动,难以平静。

为何通渭如此艰苦的生存环境中磨砺出的人们具有那么强大的进取精神?这不得不令人深思。

平凹先生在三次深入通渭写就的通渭人家中说:通渭人把能考上大学的孩子称作孝子。孝子的称谓,在家乡是沉得像秤砣一样沉甸甸的称呼,有些人虽是高官,虽是巨,但家乡人并不称他为孝子,而考上了大学即刻领受孝子的美誉,家乡人的骨子里就有对大学生的崇敬。平凹还说:重视教育这在中国许多贫穷地区是共同的特点,往往最贫穷的地方升学率最高,这可以看做是人们把极力摆脱贫困的希望放在了升学上。通渭也是这样,它的高考升学率一直在甘肃是名列前茅,但通渭除了重视教育外,已经扩而大之到尊敬文字,以至于对书法的收藏发展到了一种难以想象的疯狂地步。在过去,各地都有焚纸炉,除了官府衙门焚化作废的公文档案外,民间有专门捡拾废纸的人,捡了废纸就集中焚烧,许多村镇还贴有敬惜字纸的警示语,以为不珍惜字与纸,便会沦为文盲,即便已经是文人学者也将退化学识。确如平凹所言,在我幼小之时,老人教育孩子,不能用脚踩踏有字的纸,特别不能用字纸揩屁股,认为那样做是对字的亵渎不恭。爷爷去世已三十多年了,我记得清晰,爷爷生前见了字纸总要弯下僵硬的腰,小心翼翼地拾起来,然后装在一个纸盒里,爷爷去世后,我们把装着数千篇大大小小纸页的盒子在坟前焚化。爷爷不识字,一字也不识。

我的一位高中同学,是华夏建业集团的经理,他叫张全虎,在市场经济的风浪里摸爬滚打了近三十年,什么样的苦他都吃过,什么样的难他都受过,作为从乡下进入城市的创业者,他成功了,但成功了的他不忘桑梓,在2004年一次性给母校捐赠一百万元,启动修建教学大楼。那时,我还没有调离学校,听说要捐资修建教学楼,一位在街上开羊肉馆的中年人手攒油浸浸的五张百元票子,放在办公桌上,名都不留转身就走。现在教学楼已经建好,气派漂亮,宽敞舒适,近二十个班级的学生全搬在了新教学楼里。在我的家乡小镇,最气派的建筑是学校的教学楼,最整洁美丽的是学校校园。

我忘不了家乡的冰草,虽柔弱,但给它一块土坷垃,它也死攀住要绽出淡淡的绿意,要是给它一片沃土,它会滋长出一片繁茂的绿草地。把根扎在故乡的土地里,就会汲取憨厚朴实、吃苦耐劳的优良品质,求实上进、奋发有为的进取意识,坚韧不拔、迎难而上的创业精神,会终生受用不尽。

第三篇:把青春献给基层新闻事业

把青春献给基层新闻事业

15年前,我从满怀激情和梦想的十八岁,到今天的而立之年,从一个新闻工作的门外汉,到台里的业务骨干,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工作,用镜头和文字记下了XX十多年来的发展,把青春和汗水献给了忠爱的新闻事业。

作为一名基层新闻工作者,当好党委政府的喉舌是最基本的要求。在日常工作中,我始终保持着清醒的头脑和敏锐的新闻嗅觉,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的各个时期的中心工作,开展专题报道、系列报道、深度报道,营造正面、浓厚的舆论氛围。近年来,先后配合台里开展的《南路丰碑》、《改革开放三十年》、《新农村建设巡礼》等多个选题的新闻专栏采写了大量的报道。今年,台里新开辟了社会新闻栏目《记者零距离》,作为台里的骨干,和同事们一起深入基层,了解社情民意,挖掘新闻题材,采写了一系列贴近生活、群众喜闻乐见的新闻,树起了XX民生新闻的品牌。

多年来的工作与省台、市台记者建立起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为对外宣传XX起到了积极的作用。2007年,XX连续100多天没下过一场透雨,全县因干旱造成45条村庄3.8万群众饮水困难。旱情发生后,我深入各镇了解情况,拍摄了大量农作物受旱和农民自发抗旱的镜头,采写了《三个多月滴雨不下,XX旱情告急》、《XX农民积极奋起抗旱保收成》等多篇新闻报道,并上送省台播出,引起省台的重视,派出记者到我县进行跟踪报道,引起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的重视,07年12月23日,省委书记汪洋下到XX视察旱情,对XX抗旱工作给予充分肯定。2008年,强台风“黑格比”袭击XX,县领导下令沿海各镇可能受浸地区的群众连夜转移,但是界炮镇的文体村有个别群众不愿意转移被海水围困。当时海水已经将村庄淹没了一半,风大浪大,随时都有被海水卷走的可能,为了拍到救人的画面,我顾不上个人安危,扛着机器跟随救援人员一同进村搜救,在村中转移出两名行动不便的老人和在家里看管财物的妇女,没过多久,来势凶凶的海水将整条村庄都淹没了,我拍到了救人现场的第一手资料,采写的新闻《“黑格比”袭击XX,八万群众安全大转移》播出后引起了社会强烈反响,得到了县领导和台领导的充分肯定。同时,我又马上将XX受灾情况与省台《今日关注》记者沟通联系,邀请他们下到XX进行采访,带领省台记者深入受灾最严重的草潭、界炮、江洪、乐民等地,及时真实地反映了XX受灾的情况,引起了省委省政府和省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为XX的灾后重建工作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后来《“黑格比”袭击XX,八万群众安全大转移》参加全国城市新闻评比获金奖、参加省政府举办的广东省广播电视节目奖获得二等奖、获得2008广东省县(市、区)广播电视新闻金奖。由于长年累月的工作,扛机子的肩膀落下了肩周炎,每次采访如果长时间扛机肩膀就会疼痛难耐,爱人跟我一起采访时看着我为了一个镜头扛着机子等了十来分钟甚至更长时间时,她就心痛地说,悠着点,别那么拼命,镜头够用就行了,少拍点,注意身体!我跟她说,作为一名记者,我有责任拍录好每一个镜头,除非我不在这岗位上。由于工作认真负责,得到县主要领导和台领导的肯定,2000年被派往中国传媒大学学习深造,07年提拔为电视中心副主任,2010年应邀出席全国城市新闻论坛。

辛勤的付出结出硕果累累,十五年来,累计在XX电台、电视台播出新闻稿件2000多条,向上级新闻媒体上送稿件300多条。采写并由自己编辑制作的多篇新闻作品屡获殊荣,08年,《“黑格比”袭击XX,八万群众安全大转移》参加中国广播电视协会举办的全国城市电视台新闻作品评比获一等奖、获广东新闻奖二等奖和广东省县(市、区)广播电视新闻金奖;09年,《“农村安居工程”让XX9000多户贫困农民安心了》获第18届“广东人大新闻奖”三等奖和湛江市第二届“人大新闻奖”一等奖;《参加国庆60周年阅兵的“歼11梯队”胜利凯旋》获2009广东省县(市、区)广播电视新闻一等奖、广东新闻奖三等奖;《“灿都”带来强降水 XX200多群众被围困》2010广东省县(市、区)广播电视新闻三等奖。我热爱记者这个职业,它让我亲历了许多常人无法经历的事件和场景,让我品尝了艰辛,也感受到了快乐和自豪!在今后工作中,我将以更高的工作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去,为基层新闻事业努力奋斗!

第四篇:毕业赠言:把这份记忆深深藏在心里

四个希冀的春天,我们播种了四次;四个金黄的秋天,我们收获了四遍;我们曾经受了四个火夏的磨砺和四个严冬的考验,请别忘记这有滋有味、有声有色的时光。

四年光阴,匆匆而过,如梦的年纪,弥漫着串串欢声笑语,不要挥手叹息,觉得繁花尽去,鼓足勇气,不要忘了互递惊喜的消息。

一千五百个日日夜夜就这样结束了,四年岁月,那么多争执,那么多欢笑,那么多烦恼,那么多骄傲,真的随身后的门这样“砰”地一声,就留给了过去 ?

生活的海洋已铺开金色的路,浪花正分列两旁摇着欢迎的花束。勇敢地去吧,朋友!前方,已吹响出征的海螺;彩霞,正在将鲜红的大旗飞舞 ……

从五湖四海来,到天南地北去。不管走到哪里,不管在什么岗位,让我们继续填好人生的履历表,交出事业的优秀答卷,为母校的旗帜增辉添彩。

愿你作一滴晶亮的水,投射到浩瀚的大海;作一朵鲜美的花,组成百花满园;作一丝闪光的纤维,绣织出鲜红的战旗;作一颗小小的螺丝钉,一辈子坚守自己的岗位 ……

今天,我们是亲密的同学;明天,我们将是竞争的对手。愿友谊在竞争中更加深厚。

竞技场上讲谦虚,无疑等于宣告自己的失败;该需要毛遂自荐时,就要当仁不让。生活需要自己主宰,请珍惜大写的 “ 我 ”。

聚也不是开始,散也不是结束,同窗数载凝的无数美好瞬间,将永远铭刻在我的记忆之中 ……

那以往的同窗生活,是一串糖葫芦,那迷人的甜和酸,将永远回味不完。

同窗四年,你把友谊的种子撒在我心灵上。我将默默地把它带走,精心浇灌、栽培,让它来日开出芳馨的鲜花。

柳荫下握别百般惆怅 dd 同窗数载少年情长,望征程千种思绪,愿友情化为奋进的力量!

生活已经向我们敞开了胸襟,朋友,让我们勇敢地迎上前去,去尽情地体验它无边无际的壮阔,无穷无尽的幽深吧!

小舟在青春的港口起航,我们暂时分手,满载着理想和追求。重新相聚在何时?将在那丰收的时候!

朝霞般美好的理想,在向我们召唤,我的同窗,分手在即,不必问何日相会,我们 dd 一滴一滴的水,全将活跃在祖国的大海!

生命,从小溪的流淌中获得;青春,在飞流的倾泻中闪光;存在的价值,于大河的奔流中呈现。

让我们迈开双腿,去洒行汗水,去踏一路雷声!校门外,有的是鲜花簇拥的前程!

毕业了,多想留住那些温暖的日子,多么渴望着早日投进生活的洪流。

静谧的天宇,每颗星都有自己的轨迹,让我们在生活中找到自己的最佳位置,心目中的世界也许会变得和谐而安宁。

带着记忆,带着幻想,走向生活,走向祖国的四面八方。

第五篇:把根留住——坚定群众路线

把根留住——坚定群众路线

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组部部长李源潮在四川调研时指出,基层干部要认真学习运用群众路线工作法,要求干部到群众中去,加强与人民群众的联系,充分利用党组织建设年契机,建设一个高效、人民群众满意的党组织。

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最大智慧的拥有者。坚定群众路线,就是坚定一切从实际出发,以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立足点。目前我们最大的政治优势就是群众的积极拥护,为实现建设一个纪律有效、制度有用、覆盖有面、服务有方、动员有力、凝聚有核的基层党组织,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做起:

一是要树立群众观点。正确把握同人民群众的关系,摆正同人民群众的位置,坚持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始终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通过设置群众工作站,制定服务承诺制度、首问首办责任制、限时办结制度、责任追究制度、投诉受理制度、信访接待制度、干部值班制度等制度,理顺工作思路,细化工作职责,明确工作目标,将任务安排到岗、责任落实到人,保证政府各部门随时为群众提供便捷、满意、有效的服务。

二是要依靠群众力量,在目前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党组织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集体智慧和力量,时刻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让人民群众当家作主。坚持群众路线,坚持问政于

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坚持用人民群众的力量解决人民群众内部的矛盾与纠纷,可以通过成立群众工作站,邀请群众中威信高、党性高的党员群众,发挥他们在群众中的纽带作用,设立群众工作站,一来工作站直接设在群众当中,更易得到群众的信任与支持,同时也可以随时方便群众解决问题,提高办事效率;二来可以随时了解群众需求,实现工作贴近现实;三来还能集思广益、广纳贤士,为今后各项工作目标的制定和开展提供优质的智力保障。

总之,保持与人民群众血肉联系,坚定群众路线不动摇是党保持执政党地位、转变作风的基本内容。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想问题、作决策、做工作,都要从群众利益出发,办好顺民意、解民忧、惠民生的实事,通过春节、“七一”等困难走访和日常进村走访、记录民情日记等相结合的方式,鼓励广大党员干部走出机关,深入农村,深入民心,将党组织建设成一个真正受群众拥护的组织。

下载把新闻事业的根深深扎在基层(★)word格式文档
下载把新闻事业的根深深扎在基层(★).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把公安工作深深扎根于人民群众之中(5篇)

    认真学习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 把公安工作深深扎根于人民群众之中 孟建柱 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推进中国特......

    培训学习心得把根留住(优秀范文5篇)

    把“根”留住 ——小学语文教师培训心得体会怀仁中心小学 王晓燕 10月12日,在商河一中的多媒体教室,我和其他200多名小学语文教师,一起聆听了山东省济南市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把赞美献给基层员工[范文大全]

    把赞美献给基层员工 ----走近炼铁厂的炉前 劳动只有分工不同,没有贵贱之分。 ------题记 7月28日周六下午14:45分,我集团公司联查小组顶着高温、冒着酷暑来到炼铁厂生产一线......

    把安全生产落实到基层

    把安全生产落实到基层 一、安全的学习意识 二、安全的防范意识 1、专心 安全管理人员包含工程领导、项目部成员、其职责就是安全检查。首先按要全面落实跟班制度,按照跟班安......

    把矛盾化解在基层

    把矛盾化解在基层——浙江省诸暨市枫桥镇调查本刊记者李茂管王传志浙江省诸暨市枫桥镇的干部群众在60年代初,创造了“在党的领导下,发动和依靠群众,坚持矛盾不上交,就地解决,实现......

    把传统文化的根栽回心里去

    把传统文化的根栽回心里去 郁土 世界上没有哪个民族能离开自己的传统文化而生存下去。假如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灭亡了,这个民族也就不复存在了。 如此浅显易懂的道理,在某些特......

    把企业文化根植在企业基层

    兰州石化公司是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的分公司,是目前中国西部地区集炼油、化工、仪表制造、工程建设、检维修及矿区服务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企业。公司的前身——兰炼、......

    李根泽专家基层科研工作站情况简介

    李根泽专家基层科研工作站情况简介 李根泽专家基层科研工作站是由牟定县农技推广服务中心于2014年10月申报,被云南省委组织部、云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于2014年12月批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