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读书解决认识深度问1
读书解决认识深度问题—读书识敬民之理 畅谈增为民之责
赵乐际同志在中央巡回督导组组长座谈会上讲:当前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认识上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与己无关”的念头、“影响工作”的顾虑、“激化矛盾”的担心、“差不多”的想法、“示范不够”的现象,觉得混一阵子、挺一阵子,特别是挺过民主生活会,就算过去了。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加强学习,多读书。读《论群众路线——重要论述摘编》、《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学习文件选编》、《厉行节约反对浪费——重要论述摘编》等,读领袖论述,悟透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实质。认识问题解决了,才有可能使活动开展得有实质效果。读书,学习,要深入,学深入,读透彻,真学。要像我们当年为了考学(中考、高考)而摆脱“农皮”那样勤奋苦读,才不至于走过场,落于形式。结合这几年来,学校开展“三个一”读书活动,自己在认识上存在偏差,主动自觉性不够,借口业务工作繁杂,忙,只为应付检查,真正效果并不好。理论素养还比较浅,常常与本职业务有关的就学一点,与本职业务联系不紧的就不去学或者很少涉猎;在学习上搞实用主义,知识结构单一,把握形势、了解大局不深不透,不善于研究思考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在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方面也有许多不足。于是,得过且过,工作常有随意性。作为搞成人学历教育的一名党员教师,平时要注重读书修炼,多读好书,读经典,从中吸取知识的营养,不断提高自己教育教学和服务学员的能力。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得到锻炼,受到洗礼,不断成长。
第二篇:如何解决团结干事问
“如何解决团结干事问题”
---谈个人学习的一点认识---董廷祥
各位领导、同志们:
“如何解决团结干事问题”这个主题很好,我认为是自己进一步加强党性锻炼、学习提高的良好机会。在创先争优“五好五带头”的活动中,以创建先进基层党组织,争当优秀共产党员,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活动中,按照文体局党组的安排,从共性和个性两个方面,谈一点粗浅认识。共性方面是:团结干事的背景,团结干事的基本含义,团结干事的重要性,团结干事的基本要求:基础、原则、目标、方法、途径。个性方面是: 目前个人在团结干事存在主要的问题,解决本人目前在团结干事中的主要措施。
一、共性方面
(一)团结干事的背景
团结干事思想教育活动,是中共云南省委是于2002年,为巩固 “三讲”、“三学”成果,以全党认真贯彻学习江泽民同志“5·13”讲话精神,迎接党的“十六大”召开为契机,贯彻云南省第七次党代会精神,从全省领导班子作风建设的实际出发,提出在全省县级以上各级领导班子和党员领导干部中,开展为期三个月的学习教育重要活动,对于当时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团结干事的基本含义
团结--是为了集中力量实现共同理想或完成共同任务而联合或结合。另一层意思是和睦、友好。干事--即做事,务实作为。问-1-
题--即要求回答或解释的题目,须要研讨并加以解决的矛盾、疑难,关键、重要之点,事故或麻烦。
团结干事--就是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把思想、认识、意志、力量统一到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胜利,为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三)团结干事的重要性
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出凝聚力、出战斗力、出生产力。团结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基本原则,也是党的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决定性环节。党的团结,工人阶级的团结,劳动人民的团结,全国人民的团结,是革命胜利的基本保证。党的团结是建立在建设有中华民族,实现全面而振兴的共同利益基础上的,是建立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基础上的。毛泽东指出:“国家的统一,人民的团结,国内外民族的团结,这是我们事业必定要胜利的基本保证。”邓小平指出:“怎样才能团结起求,一靠理想,二靠纪律。”江泽民指出:“团结是大局,团结就是力量”。胡锦涛总书记多次强调新形势下大力弘扬加强班子团结、艰苦奋斗、无私奉献、求真务实的精神。坚持团结干事是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的内在要求,讲团结是中国共产党的一贯主张,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保证。团结是干事的保证,干事是团结的目的,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四)团结干事的基本要求
1.团结干事的基础要求,一是思想基础: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二是政治基础:党的基本路线即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2.团结干事的原则要求,一是政治原则: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统一思想,统一行动。二是组织原则:个人服从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组织服从上级组织,全党服从中央。保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得到贯彻落实。三是民主集中制原则,“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 按照《党章》党规办事,使团结有制度保障。四是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原则:批评—团结,团结—批评。五是互信、包容的原则。
3.团结干事的方法和目标要求,团结干事的方法:正确对待同志,正确对待组织,正确对待群众,正确对待自己,正确对待成绩和失误。团结干事的目标:在发展中统一思想,在发展中增进团结,在发展形成合力。
4.团结干事的探索途径要求,一是要从学习上加强,要加强对履行职责所必备的各种知识的学习,尤其是对党的基本理论、基
本知识以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学习。二是要从思想上教育,进行思想教育,首先要教育广大党员干部牢记党的宗旨,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系、利为民所谋。”三是要从制度上保证,制度保证的关键是要坚持民主集中制,民主集中制是党的根本组织制度。
影响团结干事的问题,从全局和局部讲,在此未必触及。从个人角度讲,主要学习认识如下:
二、个性方面:
(一)团结干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亲和力淡化。一是向身边的同事学习不够,刚愎自用。二是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帮助人、体谅人不够。三是与同事交流、沟通、互动不够。四是与人共事之中灵活性不够,因此,“水清无鱼,敬而远之”。五是承认差异、包容多样性不够,对人求全责备。
2.进取心减弱。一是使命感和责任感淡化,与奋斗终身的“誓言”不相符。二是自然规律逐渐受制,因此,心所欲、而力不足。三是对工作避重就轻,投身于中心、重点、热点、难点工作的精力和能力有限。四是工作热情不高,积极主动不足。五是轻合作、重独立,轻共事、重专行,轻带动、重能动。
3.党员意识不够强。一是坚定理想信念和树立宗旨意识不够牢固。二是革命事业心和政治责任感不够增强。三是履行党员义务不够认真。四是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够。五是密切联
系群众,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宣传引导不足。
(二)解决团结干事问题的主要措施
1.和谐共事, 求同存异。诚实守信,平等友善,团结互助,礼让宽容,利而不害,为而不争。尊重同事、理解同事、关心同事、爱护同事。严以律己、宽以待人,修德崇尚,安分守己,帅先垂范。不利于团结干事的话不说、事不做。多讲自己、少讲别人,多讲现在、少讲过去,多讲主观、少讲客观,多讲缺点、少讲优点,多讲纪律、少讲自由,多讲真诚、少讲虚伪,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用正确的方式处理人际关系,既独立负责又协调一致完成工作,又力抵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想的影响。公平正义,各尽所能,各得其所,情趣健康而又和谐相处。
2.摆正位置,理顺关系。一是服从县委、政府和本局重点工作安排,努力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为积极推动发展、联系群众、服务人民、凝聚人心,促进和谐和起好螺丝钉的作用,力所能及地做好工作。二是正常上班、下班,积极参加开会、学习。上班、开会、学习无故不缺习,有事除特殊情况外正常请假。三是转变思维、科学定位,一要由指挥员向战斗员转变过渡,二要由裁判员向运动员转变过渡,三要由动嘴向动手转变过渡,四要由依靠公权力向提升个人能力素质转变过渡,五要由在位向在职转变过渡,尊循党和国家的制度规定,有所为有所不为。
3.增强党员意识、做好合格党员。认真履行《党章》规定的党员八条义务,《公务员》规定的九条义务。在思想上、政治上、行
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持在党的思想基础、政治基础、组织基础之上讲学习、讲政治、讲团结、保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得到贯彻落实。坚持党内民主,按照《党章》党规办事。勇于批评与自我批评,在原则问题上进行思想斗争,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在发展中统一思想,在发展中增进团结,在发展中形成合力。增强“工作热情一团火,谋事布局一盘棋、个人形象一面旗”的意识。把心思和精力集中在工作上,支持“让能干事者有机会、干成事者有舞台,不让老实人吃亏”。讲团结、重友谊,坚决与不利于团结干事的人和事作斗争,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讲党性、守纪律,增强党性观念,“政治上跟党走、经济上不沾手、生活上不出丑”,始络保持立场坚定、头脑清醒。
总之,以上是自己对“如何解决团结干事问题”一点不成熟的学习认识,有错误的方面,请各位领导及同志们给予批评指正。同时,欢迎大家直接和间接地给我提出批评帮助,我诚恳接受。
二〇一〇年十一月四日
第三篇:读书三问
读书三问
高小方
内容提要:本文系统回答了“为什么要读书”、“该读哪些书”和“怎样读好书”三个问题,明确了读书的目的,具体提供了45种书的精读计划,并详细分析了读好书的6种方法。关键词:三问
为什么读
读哪些书
怎样读好
一、为什么要读书?
周恩来总理在青少年时代就提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是回答了为什么而读书,而不是直接回答为什么要读书。
那么,为什么要读书?书,是装订成册的著作。著作,是用文字表达意见、知识、思想、感情等的成品。这些成品的总称是书籍。书籍是人类知识经验的最重要的载体,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加拿大政治家贝内特曾经形象地把书籍比作“是作者为我们渡过危险的人生之海而准备的罗盘、望远镜、六分仪和海图”。可以说,自从有了书籍以后,人类的知识积累和传播就完全超越了时空的限制,使人类可以做到“思接千载,视通万里”。所以说,文字的创造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个划时代的巨大进步。难怪古人传说当年黄帝的史官仓颉创造文字的时候,会发生“天雨粟,鬼夜哭”这种“惊天地,泣鬼神”的奇异现象。自从有了文字以后,前人的、他人的知识经验就陆陆续续地大都被写进了书里。读书就成了我们向前人、向他人学习的最重要的方式。马克思说:“不学无术,在任何时候,对任何人,都无所帮助,也不会带来利益。”①列宁说:“只有用人类创造的全部知识财富来丰富自己的头脑,才能成为共产主义者。”②要想摆脱愚昧无知,要想改变不学无术,就必须通过各种途径来学习。我们当然不能舍弃读书这一条最重要的学习途径。
理科的学生要成长为科学家,必须利用实验室;文科的学生要成长为学者,则必须利用图书馆,必须多读书。要想有所著述,更必须多读书。唐代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③,宋代陆九渊说“束书不观,游谈无根”④,他们的话分别从正反两方面说明了读书对于创新的意义。
古代的例子:孔子将修《春秋》,观书于周史;左丘明作《左传》,亦观书于周史;司马迁写《史记》,“遍读金匮石室之书”;唐代杰出的史评家刘知幾供职史馆多年,他的学问也是在图书馆里泡出来的;明末清初重要的思想家和哲学史家黄宗羲常“读书至夜分”,曾在私家藏书楼里下过系统的功夫;明末清初的朴学大师顾炎武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其出行总 ①转引自苏联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编:《近代史教程》(第二分册),人民出版社,1954年,第73页。② [苏]列宁:《青年团的任务》,《列宁文选》(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第803页。③(唐)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杜诗详注》,(清)仇兆鳌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第34页。
④(宋)陆九渊:《语录上》,《陆九渊集》,中华书局,1980年,第419页。以骡马驮拉着流动的图书馆自随„„
现代的例子:李大钊曾任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读书甚多,学富五车;毛泽东也曾在北京大学图书馆当过图书管理员,如饥似渴地研读了大量中外书籍。所以,许嘉璐副委员长最近在中国浦东干部学院的讲演中说:“从中国共产党历史看,从建党之日起,就是文化起家,李大钊、陈独秀不是文化起家吗?”①
外国的例子,可以举马克思、列宁。马克思曾多少年如一日地在图书馆用功,以至把图书馆的地毯踩出了一条小路,足见其读书、思索之勤苦;再说列宁:列宁夫人克鲁普斯卡娅在回忆了列宁的阅读生涯以后说:“如果列宁没有学会利用图书馆那些丰富的藏书,他就不可能写出那些思想深刻的著作,他也就不可能成为我们所知道的那个列宁了。”②
关于“为什么要读书”,中外学人有很多对此作过深刻的思考。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读书在于造成完全的人格。”
朱自清在《经典常谈·序》中说:“经典训练的价值不在实用,而在文化。”
程千帆先生在《詹詹录》中说:“要精读几部书,打下根柢。黄季刚老师主要在八部书上下功夫:《说文》、《尔雅》、《广韵》、《诗经》、《周礼》、《汉书》、《文选》、《文心雕龙》。每部书都非常精熟。触类旁通,就成为一代大师。”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严格的说,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
⑤
④
③对于大自然奥秘的好奇心和丰富的想象力,是科学创造的动力源和出发点,是科学工作者必备的品质。但奇特的想象力并不是天生的,而是需要通过大量的阅读来培养的。
综上所述,为了造成完全的人格,为了提高文化素养,为了奠定学问根柢,为了培养丰富的想象力,为了强化专业能力,我们必须自觉地、积极地、有计划地多读书,读好书。
二、该读哪些书?
书海无边,得法是岸。
最要紧的是:读书要认真选择。俄国19世纪的文学批评家别林斯基说:“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阅读还要坏。我们必须学会这样一种本领,选择最有价值、最适合自己需要的读物。”
书籍可分为四类:
(一)值得精读的。我们要理解,吃透。
(二)可供参考的。我们要浏览,了解。
(三)不值一读的。我们不妨随便翻翻;一涉猎辄弃去。
(四)误人子弟的。我们该弃置不顾。所以,“开卷有益”这一说法显然是过于笼统了。我们必须懂得选择好书。“好书实是思想与观念的源泉,是防范无知、失望、寂寞、迷信、固执、小气,以及老年时的冥顽不灵等的保险单。”(奥·康纳语)① 许嘉璐:《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文汇报》,2006年7月23日,第6版。② [苏]克鲁普斯卡娅:《列宁回忆录》。③ 朱自清:《经典常谈》序,三联书店,1998年,第4页。④ 程千帆:《詹詹录》,《文史哲》,1981年第3期,第41页。⑤ [美]爱因斯坦:《论科学》,《爱因斯坦文集》第一卷,商务印书馆,1979年,第284页。
列夫·托尔斯泰说:“重要的不是知识的数量,而是知识的质量。有些人知道很多很多,但却不知道最有用的东西。”所以,我们得首先处理好精读与泛读的关系。
究竟该选读哪些书?这是一个人们探讨了许多年尚未完全达成共识的难题。但无论这题目有多难,我们也无法回避它,因为选定基础书目,是十分必要的。事实早已证明并将继续证明,那种漫无目标的乱读,那种跑野马式的用功,效果是不好的。
史学家吴晗也说:“要读好书,必须先打好基础,读好了基础书,才能在这基础上作个别问题的钻研,基础要求广,钻研则要求深,广和深也是统一的,只有广了才能深,也只有深了才要求更广。”
其实,基础书目的选定,也并不是真的就没有标准可依。这标准就是我们在前面已经谈过的:必须围绕人格的健全、文化素养的提高、学问根柢的奠定、想象力的培养、专业能力的强化这几大目标。前人在这方面已经为我们提供了若干份具有借鉴意义的书单,如鲁迅的《开给许世瑛的书单》(12种)、胡适的《一个最低限度的国学书目》(约190种)、梁启超的《国学入门书要目及其读法》、陈中凡的《读什么书》、汪辟疆的《专书选读》(26种)、蔡尚思的《中国文化基础书目》,等等。我个人认为,在这些前贤开出的书单中,以汪辟疆先生的拟目较为适中。
汪辟疆《读常见书斋小记·专书选读》:
余谓专书宜缕列子目,以示准则,不可以概括语注明。但子目选定,其去取亦綦难,今日与友人谈及此,余举屈赋、《文选》、杜诗、韩文、《文心雕龙》、《史通》为文学正脉;易、书、诗、礼、左氏传为文学根本;太史公、《汉书》、《通鉴》、《水经注》为叙记文学伟业;庄、荀、管、韩为议论文学高诣;《说文》为识字大辏,即昌黎所谓“凡为文章,宜略识字”也。惟《说文》不可选读,但必授以籀读之法。不明制字科条,何以为文,更何有文学?《周易》蕴义精微,方面广博,非得专门名家,不可开讲,此宜知也。专书取文翰四,平品二,经五,史四,子四,字书一,凡二十部。以之摛文,则择言尤雅,以之治学,则本源备具,可谓卢牟万有矣。至《论语》、《孟子》、《战国策》,此三书宜在高中授读。《国语》附《左传》,《诗品》附《文心雕龙》,《尔雅》附《说文》,非漏也。通才闳识,恐无以易之。②
汪先生对这份书单是极为自信的,所以他说“通才闳识,恐无以易之”。的确,这份书单对于文科人才的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诚如汪先生所言:“以之摛文,则择言尤雅,以之治学,则本源备具”。此书单我们今天大致仍可采用。当然,由于汪先生的这份书单是在数十年之前开列的,以今天的眼光看来,已感觉有所不足。为了与时俱进,我们在汪先生开列的二十六部书的基础上,建议再增补《老子》、《孙子》、《广韵》、《世说新语》、《梦溪笔谈》、《容斋随笔》、《日知录》、《四库全书总目》、《广雅疏证》、《经义述闻》、《艺概》、《古书疑义举例》、《马氏文通》、《观堂集林》、《清代学术概论》、《鲁迅全集》、《毛泽东选集》、《邓小平文选》、《江泽民文选》等十九种。①吴晗:《谈读书》,《前线》,1961年第23期。②汪辟疆:《读常见书斋小记》:《汪辟疆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第778-779页。①增补的理由略述如下:
《老子》、《孙子》,此二书与《易传》一起,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三部方法论著作,故不可不读。
《广韵》,共收26194字,是音韵学的根柢书,也是我们今天解决这二万馀汉字读音问题时最重要的依据之一。它作为音书,与形书《说文解字》、义书《尔雅》鼎足而三,所以也不可不读。
《世说新语》,是一部记录汉末至南朝宋初的政治、军事、思想、文化、社会风尚以及文人的精神风貌与才情,对中国文学、审美习尚、思想文化尤其是对士人精神产生过极为深远影响的一部笔记体小说。是鲁迅开给许世瑛的十二部书之一。
《梦溪笔谈》、《容斋随笔》、《日知录》,这三部书都堪称是古代学术笔记中举足轻重的作品,又都是文理渗透、文史兼治的典范。
《四库全书总目》,提供了万馀种古书的内容提要,是我们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门径书。《广雅疏证》、《经义述闻》,与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一起,为清代乾嘉学派成果中最高水平之作。
《艺概》,是清代涉及散文、诗、赋、词、曲以及书法等多个方面而又有深度的文艺学论著。其论述简要洗练,富于启发性。
《古书疑义举例》,是清末总结古书阅读规律的杰作,稍后刘师培、杨树达、马叙伦、姚维锐等著名学者均有续作。
《马氏文通》,是中国第一部系统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语法学著作。它体现了中国学者放眼世界、尝试“洋为中用”的探索精神。
《观堂集林》,汇集了国学大师王国维文史研究成果的主要精华。《清代学术概论》,是了解清代学术流变的必读书。
《鲁迅全集》,是能帮助我们深刻认识近现代中国社会、文化和文学的最佳读物。《毛泽东选集》,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民主主义革命成功经验的结晶。《邓小平文选》,是中国真正走向世界、走向现代化的设计书。《江泽民文选》,为了更好地与时俱进,这是最新的必读之书。
以上的基础书目共包含了45种书,比起当年胡适的、后来蔡尚思的书单来,大约都只占到他们所开之数的四分之一,所以确实不能算多。
但话又要说回来,就这45种也不算少了!让我们算笔小账:假定我们仅仅挑选这45种里的4种:
①《史记》,中华书局点校本 大32开 3322页
②《鲁迅全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 大32开 9796页
③《说文段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 16开 867页
④《四库全书总目》,中华书局1965年版 16开 1867页
后两种折合成32开,即:乘以2,那么这四部书共计是18586页,再除以两年的总天 4 数730天,就可得到一个计算结果:25.5页/天。
也就是说,如果我们非常勤奋,非常有毅力,无论每天的工作有多忙,都能坚持在工作之余阅读25.5页32开的书的话,那么,我们要读完这4种书,也得花去整整两年的时间呢。何况我们在精读这些书的时候,还得同时对读很多相关的书呢。所以说,就是这份只含45种书的精读计划,也可以用“宏伟”这个词来形容它了。
三、怎样读好书?
解决好该读什么书的问题,这是读好书的一个基本前提。但在有了切实可行的书单之后,又该怎么去具体地实施阅读计划并取得最佳效果呢?
(一)选择善本,纸本为主
所谓善本,指的是书籍在学术或艺术价值上比一般本子优异的版本,往往是经过名家精校精注的本子。张之洞《书目答问略例》说:“读书不知要领,劳而无功;知某书宜读而不得精校精注本,事倍功半。”①所以我们读书时首先要做的事就是选择善本。一定要以纸本为主。因为目前流行的电子版、网络版书籍,文字的错讹太多,往往不足凭信。(1)屈赋,中华书局1983年3月排印宋洪兴祖《楚辞补注》本(2)《文选》,中华书局1977年11月影印清胡克家校刻本(全三册)(3)杜诗,中华书局1979年10月排印清仇兆鳌《杜诗详注》本(全五册)(4)韩文,中国书店1991年据1935年世界书局本影印《韩昌黎全集》本(5)《文心雕龙》,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出版范文澜注本(6)《史通》,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4月排印清浦起龙通释本
(7)易,《周易正义》,三国魏王弼、晋韩康伯注,唐孔颖达正义,阮校《十三经注疏》本
(8)书,《尚书正义》,旧题汉孔安国传,唐孔颖达正义,阮校《十三经注疏》本(9)诗,《毛诗正义》,汉毛亨传,郑玄笺,唐孔颖达正义,阮校《十三经注疏》本(10)礼,《礼记正义》,汉郑玄注,唐孔颖达正义,阮校《十三经注疏》本
(11)左氏传,《春秋左传正义》,晋杜预注,唐孔颖达正义,阮校《十三经注疏》本,杨伯峻《春秋左传注》本
(12)太史公,中华书局点校本1982年第2版(裴骃、司马贞、张守节等三家注本)(13)《汉书》,中华书局点校本1962年第1版(颜师古注本)(14)《通鉴》,中华书局点校本(胡三省注本)
(15)《水经注》,江苏古籍出版社1989年6月排印杨守敬、熊会贞疏本(全三册)(16)庄,清郭庆藩《庄子集释》本(《诸子集成》本、《新编诸子集成》本)(17)荀,清王先谦《荀子集解》本(《诸子集成》本、《新编诸子集成》本)(18)管,清戴望《管子校正》本(《诸子集成》本)
(19)韩,江苏人民出版社1982年11月出版《韩非子》校注组《韩非子校注》本 ①张之洞:《书目答问略例》,《书目答问二种》,三联书店,1998年,第5页。(20)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中华书局1963年12月影印宋徐铉校定本(大徐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10月影印清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本
(21)《论语》,阮校《十三经注疏》本,杨伯峻译注本(22)《孟子》,阮校《十三经注疏》本,杨伯峻译注本
(23)《战国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3月第2版(全三册)
(24)《国语》,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3月出版上海师范学院古籍整理组校点本(25)梁锺嵘《诗品》,人民文学出版社1961年10月出版陈延杰注本
(26)《尔雅》,北京市中国书店1982年9月影印清郝懿行《尔雅义疏》本(全三册)(27)《老子》,三国魏王弼《老子注》本(《诸子集成》本)(28)《孙子》,《孙子十家注》本(《诸子集成》本)
(29)宋陈彭年等《广韵》,中华书局1960年10月重印周祖谟校本(附校勘记。全二册)(30)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中华书局1983年8月出版余嘉锡笺疏本,中华书局1984年4月出版徐震堮校笺本(全二册)
(31)宋沈括《梦溪笔谈》,中华书局1957年11月出版胡道静校注《新校正梦溪笔谈》本(32)宋洪迈《容斋随笔》,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7月出版校点本
(33)明末清初顾炎武《日知录》,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6月影印《日知录集释(外七种)》本(全三册)
(34)永瑢、纪昀主编《四库全书总目》,中华书局1965年6月影印本(全二册)(35)清王念孙《广雅疏证》,江苏古籍出版社1984年4月影印本(36)清王引之《经义述闻》,江苏古籍出版社1985年7月影印本(37)清刘熙载《艺概》,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12月版
(38)清俞樾《古书疑义举例》,中华书局1956年1月排印《古书疑义举例五种》本(39)清马建忠《马氏文通》,商务印书馆1983年9月新1版(《汉语语法丛书》本)(40)王国维《观堂集林》,中华书局1959年6月版(全四册)
(41)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中华书局1989年3月影印《饮冰室合集》本(42)《鲁迅全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全十六册)(43)《毛泽东选集》(一至四卷),人民出版社1964年4月版(44)《邓小平文选》(第一、二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10月第2版(45)《江泽民文选》(第一、二、三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二)提倡精读,研究问题
读书有低、中、高三个等级:消遣的读书;欣赏的读书;研究的读书。我们一定要进入“研究的读书”这一最高等级。具体来说,采用下列的方法可以保障进行“研究的读书”:
第一,问题法,也叫“要点分析法”。
如:我们在研读文言文时,拎出十六个语言要点,来作为打开文言宝库大门的一串钥匙。这就是:
1.通假字 本有其字,若古人临文时用同音或音近的字来代替它,那么这个用来暂代“本字”的字就叫做“通假字”。如:赵王少,不能蚤起。蚤,通“早”,早早地。
2.古今字 在某个意义上先后产生的两种字形,先出现的是“古字”,后起的是“今字”。如:寒暑易节,始一反焉。反,回来。这个意义后来写作“返”。
3.异体字 一个字的正体之外的写法。如:涙,同“泪”;愬,同“诉”。
4.破读字 因词性改变或意义转变而引起读音改变的字。如:好学、王天下、衣褐等。5.词类活用 在上下文中甲类词临时用如乙类词。如:粪土五侯荣。粪土,名词用如意动。6.词序 前宾语、动量表示法等。如:吾谁欺? 未之有也。[三]思而后行。7.双宾语(1)动词+间接宾语+直接宾语,如:语之故;(2)动词+直接宾语+间接宾语,如:问之客。
8.非支式 即非支配关系的动宾结构式,其形式的宾语,实质是补语。如:而誓〈之〉曰:“„„”誓之,向她发誓。
9.被动式 “于”字式、“为”字式、“见”字式、“被”字式等。10.实词、词组 联绵字、偏义复词„
11.虚词 如之、其、者、所、以、于、而、则、焉、乃等。12.省略 承上省或探下省主语、宾语、动词、介词等。
13.修辞 如比喻、比拟(拟人或拟物)、夸张、对偶、排比、用典、反语、反诘、设问、借代、反复、层递、互文等。
14.文体 如散文中的史传文(编年体、纪传体、纪事本末体、杂史)、杂记文(游记体、笔记体„„)、说理文(语录体、史论体、寓言体„„)、应用文(书信体„„)等;韵文中的风体诗(诗经),骚体诗(楚辞),汉魏六朝古诗(乐府、歌行),古体诗(古风)中的七古、五古、古绝,近体诗(格律诗)中的七律、五律、排律、律绝,词,曲等;骈文(骈赋、连珠、对联)等。
15.特色与表现手法 如对比、烘托、铺垫、暗示、象征、白描、夹叙夹议、托物言志等。16.同源字 具有一个共同的概念义而读音又相同或相近的两个字或几个字。如: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阙,与“缺”同源。
在阅读文言形式的古书时,这种要点分析法既是读书法,又是研究法,利于准确而深入地解读文本,利于发现前人训诂的得与失,一句话,利于我们在继承前人成果的基础上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有所创新。
第二,校读法,以一书为主,用多本同类或相关著作对读。也叫“摊书满床”法。如:读《诗经》时,有意识地把西汉毛亨的《毛诗诂训传》、东汉郑玄的《毛诗笺》、唐代孔颖达的《毛诗正义》拿来与朱熹的《诗集传》对读,以深入考察汉学与宋学的异同得失。
又如:读《论语》时,除了细读阮校《十三经注疏》中保存的三国魏何晏的《论语集解》、宋邢昺的《论语疏》之外,还要阅读梁代皇侃的《论语义疏》,南宋朱熹的《论语集注》,清代刘宝楠的《论语正义》,现代程树德的《论语集释》,杨树达的《论语疏证》,杨伯峻的《论 7 语译注》,南怀瑾的《论语别裁》,蔡尚思、吴瑞武的《论语导读》,李泽厚的《论语今读》,等等。在对读中发现异同,寻找到创新的突破口。比如:《论语·泰伯》:“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杨伯峻译为:“孔子说:‘老百姓,可以使他们照着我们的道路走去,不可以使他们知道那是为什么。’”钱逊译为:“孔子说:‘老百姓只能使他们照着我们的意见去做,不能使他们懂得为什么要这样做。’”钱先生并加按语说:这一章反映了孔子的愚民思想。孔子主张“为政以德”,重视教化,要求做到民“有耻且格”,这应该说是要使民“知之”。但这里又提出“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通观《论语》,在谈到“使民”“使人”的时候,孔子反复强调的是在上位的人要“好礼”、“好义”、“好信”、“临之以庄”,以及“宽”、“惠”等等,这些的着眼点,都在“使民由之”,而不是“使民知之”。可见,讲教化,孔子强调使民“有耻且格”,但实际上真能做到这一点的只是少数;讲实际的行政,孔子又强调“可以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这是互相矛盾又互相补充的两个方面。把这两个方面统一起来才能全面把握孔子的政治思想。对这一章的解释,有许多不同意见。有人认为应该为“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意思是百姓认可,就让他们照着去做;百姓不认可,就给他们说明道理。还有人认为:“这可说是孔子倡行的民主政治,甚至是施政的群众路线。”这样断句,于古汉语语法不合。照此解释,古汉语应作“民可,则使民由之;不可,则使之知之。”才通。而把它解释为民主政治、群众路线,则是把近代的政治概念加于孔子,拔高了孔子,与《论语》所反映的孔子的整个思想不合。蔡希勤译为:“孔子说:‘对于老百姓,可以使他们照着规定的道路走,不必让他们知道那是为什么。’”蔡尚思说:这一章提出的“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十分清楚地表述了孔子的愚民思想和愚民政策。意谓老百姓只能使他们都照着我们的意见去做,不能使他们懂得为何要这样做。但是,长时期来,这一章却成了《论语》中争论最多的章节之一。有些注家学者,或以断句的方式,或在“民”字上别生解释,竭力为古人辩解;甚至把民主政治、群众路线等近现代的政治概念强加于孔子。在断句方面,有的断成“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有的断成“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在“民”字的诠释上,有的释“民”为“弟子”,有的释“民”为“下愚”。等等。其用意均在于否认孔子有愚民思想。不过,或于古汉语语法不合,或根据不足,都难以自圆其说。
其实,以上诸家之说都有问题。问题就在于:孔子这位最早把官学引入民间的伟大教育家结果反被误解成了一个愚民政策的倡导者。您说这冤不冤哪?我们要还历史真面目,就必须另求新解。其实此句中的“不可”的意思不是“不可以”,而是“不容易”。如《左传·隐公元年》:“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其中的“不可”就是“不容易”的意思。《论语》中这段话的准确理解应当是:“孔子说:‘老百姓,能使他们遵循大道,不易使他们理解大道。’”这是强调了民众教育事业的艰巨性,而根本不是在提倡什么愚民政策。① 杨伯峻:《论语译注》,中华书局,1980年,第81页。② 钱逊:《论语浅解》,北京古籍出版社,1988年,第136-137页。③ 蔡希勤:《论语》,华语教学出版社,1994年,第133页。④ 蔡尚思:《论语导读》,巴蜀书社,1996年,第202页。④
③
②
① 这就是通过对读来发现前人的不足,从而找到我们工作的起点,去追求创新的目标。
(三)坚持动笔,深化认识
学者攻读的“八段锦”是:读书、思索、查考、实习、动笔、温故、创新、提高。其中的“动笔”是个中心环节。我们只有在动笔的过程中,才能使自己的认识进一步深化,使思维变得更有条理性,也才能逐步逼近真理。
1.写日记,训练自己的思维使之井然有序;反观自己前进的脚印,天天自警、自励。
2.做读书笔记,则更是治学的一项重要基本功。
徐特立说:“不动笔墨不读书。”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西谚也说:“最浅的墨水也胜过最好的记性。”清朝乾、嘉时代著名学者章学诚更是比方得好:读书如不即做笔记,犹如雨落大海无踪迹。
只有坚持做读书笔记,才能“把厚书读薄,把薄书读厚”。这种“少而精”、“手脑并用”的读书法,是一种把知识积累和思想积累结合起来的好方法。有了这种长期积累,再从中抽绎出闪光的具有独创性的见解,就可发展成为论文或专著。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厚积而薄发。在这方面,沈括的《梦溪笔谈》,洪迈的《容斋随笔》,顾炎武的《日知录》,王念孙的《读书杂志》,钱大昕的《十驾斋养新录》,刘文典的《三馀札记》,吴小如的《读书丛札》,周勋初先生的《韩非子札记》等,都是很好的范例。
下面介绍读书笔记的一般做法:(1)摘录式(较低层次):
① 索引式 记下名目、出处,备查找。② 引语式 录下重要的原话,供引证。③ 抄录式 录下重要的原始资料,供日后应用。
④ 摘要式 按原文顺序摘下要点,以便自己加深理解和记忆,也可为他人提供信息。
在做这类摘录式的读书笔记(包括摘录卡)的时候,有几点是应当注意的:首先,所据的底本应当是经过认真选择的本子。最好选那种精校无误而又通行易得的,因为只有精校无误,才能保证质量;只有通行易得,才便于覆核。其次,有较大异同的本子,应当取作参照,并加上必要的说明。再次,摘录时不要为了省力就任意地掐头去尾,而应当尽可能地取足上下文。再次,摘录后要认真校对两遍以上,保证准确无误。最后,要在每一条摘录的材料后注明书的卷次、页次或刊物的期次、页次。只有这样的资料,才便于日后的利用。(2)评注式(较高层次):
① 批注式 直接在书刊(当然是自己的书刊)上做记号和批注。② 提纲式 逐段写出要点。
③ 论题式 在提纲式笔记的基础上,对大小提纲所提问题作出概括的解答。④ 提要式 列出全书要点,显示其梗概、特色。⑤ 补充式 围绕原书中心内容,补充新材料或新思想。⑥ 质疑式 及时记下重大的疑难问题,以便进一步求教、钻研。
⑦ 批驳式 批驳原书中错误的论点、论证等。⑧ 札记式 摘记某些要点,并写下自己的一得之见。
⑨ 心得式 用自己的话写下阅读后的收获(读后感,随感录之类,可发展为书评)。⑩ 综述式 读了多种谈同一问题的书籍或文章后,可写读书综述。抓住中心论题,全面掌握材料,系统说明其现状与发展趋势,并表明自己的见解。
对此,高荣先生的《学会做读书笔记》(收入《治学方法谈》)等专文可供参阅。
3.撰写专题研究论文,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俗语说得好:“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只有不断地练笔,才有望迅速地将自己的脑筋训练得清澈澄明,有条不紊,细致缜密;这样的脑筋才真正可用。只有不断地练笔,才有望极快地消化吸收所学的知识,把有用的知识化为自己的血肉,化为一种学养;这样的知识才真能致用。
(四)巧妙记忆,融会贯通
我们所说的多读书,主要不是指数量多,而是指遍数多。“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重复是学习之母。”温故知新,熟能生巧。为了便于温故,有些重要的知识最好能够牢固地记忆。如果拿酿酒来打比方:记住足够的常识、具备丰富的学识是米,掌握科学的方法是曲,参与现实生活则是源头活水,三者相掺和,才能酿成甘醇的美酒──判断是非的大智慧。
朱熹说:“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绝不能记,记不能久也。”①
记忆力是可以训练的。但苦练只是一方面,更为重要的方面是巧记。巧妙记忆其实是做学问的三大法宝之一,与另两大法宝“全景式把握”、“提倡慢读”同等重要。所谓巧妙记忆,无非是与形象配合着来记,与声音配合着来记,与意义配合着来记。
所谓配合意义来记,就是在透彻理解意义的基础上把对象记住。如:《诗经·秦风·无衣》:
岂曰无衣?
│怎说咱们没有衣裳? 与子同袍。
│和你同披一件长袍。王于兴师,│王朝发兵抗击敌寇,修我戈矛,│修好咱的利戈长矛,与子同仇。
│和你共同对敌心一条!
○一章。写对敌思想上的完全一致。岂曰无衣?
│怎说咱们没有衣裳? 与子同泽。
│和你同穿一件衬衣。王于兴师,│王朝发兵抗击敌寇,修我矛戟,│修好咱的长矛大戟,①(宋)朱熹:《童蒙须知》,《传统启蒙教育资料》,山西教育出版社,1991年,第22页。与子偕作。
│和你并肩英勇奋起!
○二章。写慷慨从军行动的完全一致。岂曰无衣?
│怎说咱们没有衣裳? 与子同裳。
│和你同穿一件下装。王于兴师,│王朝发兵抗击敌寇,修我甲兵,│修好咱的盔甲刀枪,与子偕行。
│和你一块奔赴战场!
○三章。写英勇赴敌行动的完全一致。要准确背诵此诗,首要任务是要准确理解三点:(1)王于兴师,王当指周王。秦国国君迟至公元前337年方有称王者(惠文王,孝公之子)。此诗理直气壮地演绎了大一统精神。(2)袍,有夹层,中著旧絮的长衣。泽,内衣,后作襗(zé)。裳(cháng),下衣。毛传:“上曰衣,下曰裳。”《说文》:“裳,下裙也。”这三章诗,从外衣说到内衣再说到下衣,不是简单的光为避免字面的重复,而是层层递进的。(3)同仇、偕作、偕行,诗意也不是简单重复,而是层层深入的。在吃透上述三点之后,再来熟记此诗,就是很容易的事了。
所谓配合声音来记,最常用的就是谐音法。如:众所周知的记忆圆周率的方法:3.1415926535„„谐音为“山巅一寺一壶酒,尔乐苦煞吾„„”。其次就是押韵法。如:传统蒙学书《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为了上口、易记,就都是尽可能地押上韵的。
所谓配合形象来记,道道就更多了。如:0是洞,7是拐,2是鹅„„
对于此道,南京军区的锺道隆先生深有研究,他写的《好记性的诀窍》一书(山西人民出版社1993年2月第1版)很值得一读。
(五)志存高远,立足创新
理想是一种动力。我们在政治上的理想,是实现世界大同,即在全世界实现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建成高度民主、文明、和谐、幸福的社会。
我们在业务上的理想,就是要成为某一领域里的行家里手,成为某一方面的专家。像前贤追求的那样,“不为名相,即为名医”。既树立为人民服务之志,又具备为人民服务之才,实践为人民服务之行,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建功立业!
为实现这一崇高目标,我们必须争分夺秒地认真读书,在“勤于学习,勇于创新,甘于奉献”的时代精神感召下,力争通过“三个结合”——“读书与查书相结合、读书与思考相结合、读书与写作相结合”,从而实现“三个有所”——“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发表”。努力去完成学习的四个阶段:第一阶段:透彻地弄懂所学的知识;第二阶段,牢固地记住最重要的基础知识;第三阶段,运用所学去解决实际问题;第四阶段,经过实践和研究进一步完善已有的知识体系,力争有所超越。
(六)学以致用,身体力行
读书和做人要结合,而不要分离。要把读书中体会到的道理真正体现到自己日常的为人处世中去。如何做一个大有益于人民的人,这实际上是古今学问中最大的学问。《荀子·劝 11 学》:“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意思是说:古时候的学习者是为了提高自身素质而学,如今的学习者是为了向别人炫耀而学。《荀子·儒效》:“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之而止矣。”②意思是说:没听说不如听说了,听说了不如见到了,见到了不如懂得了,懂得了不如实行了。做学问到了能够实行就算是学到家了。这就是知行双修的读书法。让我们通过读书和实践,不但在业务上,而且在思想上,在做人上,都能呈现出日新月异的面貌。
让我们坚持“三个代表”的要求,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和社会主义的荣辱观,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惜时如金,勤奋读书,认真教书,发愤著书,使我们真正成为学者型的人才,成为人格高尚、学识渊博、富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国士”!
最后,请允许我以数年前写的几句顺口溜作为结束语:
论读古书的旨趣
——答《研究生学刊》编辑部问(2002年11月8日)
不薄今人爱古人(借老杜句),吾侪事业只求真。读《易》通变勇创新,读《书》修德有芳邻。读《诗》胸怀诚朴茂,读《礼》知和能远征。读《春秋》,担道义;读《老》《庄》,拂虚名。读《孟》养吾浩然气,读《骚》燃我赤子情。《史记》教我志坚忍,《汉书》示我求严谨…… 学往圣,做新人,道融今古友辅仁。摩顶放踵利天下,身劳心安为人民。原于思,成于聚,进乎问,止乎行,发愤忘食乐忘忧,为学为人岂可分? 根深叶茂蕃硕果,活水鲜风自成文。
①(战国)荀况:《劝学》,《荀子》,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第8页。② 同上,第42页。
①
第四篇:深度访谈:雷锋精神新认识
深度访谈:雷锋精神新认识
“雷锋叔叔没户口,三月来,四月走。”这种说法的流传,源于雷锋精神的表面化。到底什么是新时期的雷锋精神?为什么需要弘扬雷锋精神?如何避免学雷锋成为一阵风?本报邀有关专家就此展开讨论。
重新认识雷锋 他的所有品质我们都能学到
记者:雷锋精神影响了几代人,它本身是否是一成不变的?
吴庆:雷锋精神的提出带有鲜明的时代色彩,随着社会的发展,今天我们重新学习雷锋精神,需要对其内涵进行新的发展。
记者:站在当下,你觉得雷锋精神的内涵是什么?
吴庆:首先是理想,这里应该思考一个问题,就是在建立市场经济的过程中,我们该怎么认识理想,到底理想是什么?
国家的、全民的理想是什么?其次是奉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今天还要不要?再有是敬业,就是在职业上精益求精,干一行爱一行。这里面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不能以官阶高低和财富多少来划分高低贵贱。360行行行出状元,这个话提了很久,但我认为现实中这个高低贵贱之分还是很普遍的。人无论到哪个岗位都有他的价值,这才是一个真正以人为本的社会。不要只盯着做官、做学问、挣钱这几条路。每个人有自己的活法,并且一样有精彩的人生。如果我们的社会价值观能够往这个方向发展,将是一个更加理想的社会。
冷宽:李长春同志在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是对雷锋精神的最新诠释,他说雷锋具有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坚定理想信念,还有四种精神:服务人民、助人为乐的奉献精神;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的敬业精神;锐意进取、自强不息的创新精神;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创业精神。这是新时期的雷锋精神,也体现了当代正在构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邢华琪:是平凡中的伟大。那么多典型,为什么隔了这么久雷锋精神依然要弘扬呢?因为雷锋是我们历史上第一个平凡的英雄,从平凡走向伟大,平凡的本色造就了他的所有品质我们普通人都能学到。
为何要学雷锋 青年丧失方向国家没有未来
记者:近期发生的一些热点事件,比如小悦悦之死,引发了人们对当下社会道德状况的思考。你觉得出现这些问题病根在哪儿?
吴庆:我们缺乏爱的教育。在中国,一个孩子22岁之前受教育的“主战场”是学校。而学校已经变成平面化而非立体化的学校,学校在教育爱、传递爱上确实存在差距,传递更多的是技术和标准答案。教育没有点燃每个人心中爱的火焰。从大的方面讲,反映在社会层面上,存在不公平的问题。爱在整个社会的流淌远远不够。
邢华琪:社会底线需要保卫。雷锋在日记里写到,他要做老实人,办老实事,说老实话,这体现了他的诚信。如果人人都能做到这一点,社会将更加美好。其实我们从雷锋身上不仅仅是看到共产主义、社会主义等等,更重要的是他作为平凡而普通的一个年轻人,人性中闪光的品质。他首先是一个人,然后才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党员。
何朝海:社会风气不好,表现在贪污腐败、假冒伪劣产品横行、诚信缺失、好人难做、人与人之间比较冷漠。这些年学雷锋有低潮有高潮,中央号召学雷锋一共有三次:1963年3月5日,毛主席发出号召,从当年到1965年掀起高潮,社会风气非常好。第二次是在十三届六中全会上,再次号召学雷锋,全体党员和党的干部都要带头学雷锋,一切为群众着想,做人民的公仆,从1990年到1993年又是学雷锋的高潮,社会风气有所好转。去年10月,十七届六中全会第三次发出号召,要求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采取措施推动学习活动常态化。今年1月,中央要求牢牢把握学雷锋这项重要活动,精心组织主题实践活动,大力宣传雷锋精神和雷锋式模范人物,激励人民群众自觉践行社会主义道德规范。
记者:再次提出学习雷锋精神的意义何在?
冷宽:新时期弘扬雷锋精神对于我们实现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特别是当前如何匡正社会风气,弘扬社会诚信,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有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弘扬雷锋精神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是一致的,所以新时期学雷锋不会过时。
吴庆:要放在文化建设的角度思考这个问题。我们现在物质上不落后,经济总量排名也就比美国差,但是影响中国未来发展的问题可能会出现在精神层面、价值观层面,由此可以看出党的忧患意识已相当强烈,认识到了这一点。如果我们党的干部,没有文化的核心价值观,执政党就不能赢得民心;如果青少年没有核心价值观,这个国家就没有未来。如何学习雷锋学习雷锋精神党员应该带头
记者:作为一个久远的偶像,雷锋是否能够适应当今多元、解构的时代?怎么能够让现在的年轻人喜爱这个年代久远的偶像?
吴庆:还原本真的雷锋,发展雷锋精神在新时期的内涵。
记者:其实雷锋精神每年都会提,但是感觉似乎疏远了。以至于有人说“雷锋叔叔没户口,三月来,四月走”。你怎么理解这种现象?
冷宽:学雷锋要常态化,不能一阵风。要做到常态化,就要把雷锋精神和时代相结合,和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紧密结合,这样才能把学雷锋和我们各项工作结合起来。同时要跟道德建设中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四德”建设结合起来,这样才能避免一阵风。
何朝海:党员干部要带头学雷锋,这样才能影响到社会。然后才是人民群众要开展常态化的学雷锋活动。实际上这么多年人民群众在学习,但缺乏一个激励和奖励机制。对涌现的先进人物先进单位应该给予表彰奖励。
吴庆:现在的学雷锋活动,我希望它变得自然。首先要了解本质,第二要融入生活,常态化,制度化。比如你要讲奉献,就好好想想我们有什么样的奉献的载体,比如说志愿者是奉献,我们就把志愿者活动这个品牌好好做,比如说爱心基金是奉献,我们就鼓励提倡爱心基金。提倡敬业,干一行爱一行,就要在社会上树立正确的成才观念和标准。不要停留在号召上,不是靠开会、做报告,而是给大家创造一种实践的方式。
记者:有一种观点认为,党员要带头学雷锋,是否学雷锋也分层次?
吴庆:执政党的价值观要转化成民众的意识,不与他们的日常生活结合是不可能的,不承认人们的多元价值观也是不可能的,你不首先做到让别人做到是不可能的。所以现在这几个关系要权衡,逻辑要理顺。党员的理想境界应该有更高的要求。(张然)
时评
传承闪光品质续写身边感动
雷锋离世已经50年了,他在我们心中其实从未真正离开。他将无私大爱和闪光精神注入我们的灵魂,呵护着精神世界的一片净土,催生出件件感人至深的事迹。
但有时面对冷漠,人们也许会心生凉意、心存疑虑。当路人麻木地从小悦悦身旁走过,乘客对公交车上的歹徒视而不见,我们因此而困惑,发出“道德之问”:曾经感动和激励几代人的雷锋精神是否正在被某些人丢弃?
闪光精神的传承,常常在无数普通人的默默践行中延续。而丑恶现象的存在,往往是在用一种强烈对比,标示出宝贵精神在物质丰富年代不可或缺的重要价值。“当代雷锋”郭明义几十年如一日奉献爱心,“最美婆婆”陈贤妹救起小悦悦,“最美妈妈”吴菊萍徒手接住坠楼儿童,“虎妞”杨艳艳面对歹徒挺身而出,他们都以实际行动书写着雷锋精神的最新注解,用感动中国的精神力量支撑起社会的道德大厦。
感动是一种力量,是触动心灵向善的力量,也是激励自我追求高尚、完善人生的动力。践行雷锋精神,传承乐于助人的闪光品质,用大爱续写感动,精神追求的背后是一份社会责任的勇敢担当。“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他人遇到危难,我们能否放下计较自我得失的“小算盘”施以援手?利益诱惑在前,我们能否坚守底线诚实守信?丑言恶行挑衅,我们能否路见不平拔刀相助,让正义得以伸张?
也许,我们只是给失学儿童捐去一本教材,只是在拥挤的车上给老人让个座,看似微不足道,却同样传递了一份温暖,创造着一种感动。高尚的雷锋精神并没有高高的门槛,只要我们每个人从点滴小事做起,在他人需要帮助时伸出援手,无数细小的热情也足以让冷漠的坚冰融化,汇聚起温暖世界的热量。
跨入新的一年,身边的感动不断被续写:“最帅小伙”谢尚威伸手接起从5楼坠落的15岁少年,自己却被撞晕住院;河南“英雄大叔”李国喜跳入冰冷河水救起3名落水者,自己却献出了生命„„
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续写身边的感动。可以是一句温馨的话语,也可以是给需要帮助的人伸把手。言谈举止里、细微点滴中,践行雷锋精神的行动在延续,温暖心灵的感动在延伸,世界因之而更加美好。(据新华社)
嘉宾简介:
冷宽海军原副政委、雷锋生前战友
吴庆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教授
何朝海中国雷锋纪念馆馆长
邢华琪解放军总政办公厅编研室原主任,主持整理编纂《雷锋全集》
第五篇:问银河1[模版]
问银河
高丽娜 教学目的:
1、指导学生认真而有感情的朗读诗歌,学会其中的6个一类生字,会认5个一类生字和8个二类生字。
2、在诵读诗歌中培养孩子热爱和探索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激发起强烈的求知欲。
3、在教学过程中相机发展语言并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教学重点:
1、有表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小作者向银河提了哪些问题。
2、认识课文中的9个生字
难点:
1、结合课文内容,大胆展开想像
2、有表情地朗读每个小节中的问句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歌曲《小星星》,影片《银河探秘》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问题导入,诵读诗歌:
(大屏幕出示银河图)
师:大家看,这是什么?(银河)那谁能说一说银河是什么样子?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诗歌《问银河》,(师在黑板中书写题目)诗歌中都问了银河哪些问题呢?听老师来读一遍这首诗歌。
1、师配乐范读。(大屏幕中出现诗歌)
下面大家跟老师来读一遍,注意每个字的读音。
2、师领读。
诗歌中有些字的读音大家都不熟悉,下面大家来跟老师读一下。(师领读一、二类字的读音)
二、初读课文
1.出示朗读要求:自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把课文读通顺,流利,不会读的词语多读几遍。
2.出示词语
银河客轮货船牛郎织女航标灯相会
拦河大坝水力发电站宇宙飞船作客
3.检查预习情况
4.抽读词语
(1)开火车读
(2)男女赛读
(3)小组读
5.齐读课文
三、识记一类生字,学认二类生字:
1、下面我们来学习一个一类生字,大家看,题目中有一个一类生字是什么?(银)谁
来拼读一下银字的音节?(师写音节)(师再写生字,边写边问)银是什么结构的字呀?左边是什么?右边是什么?(告诉学生右边的这个字念艮,并领读2遍)齐读一遍。这个银是哪个银呢?(给银组词:金银、银色、银子)
2、大家看,这个银字(师演示)老师把左边的钅字旁拿掉,换上双人旁,谁认识?(师加音)开火车读一组。老师告诉大家这个很是很多、很少、很高、很大、很好的很。
3、接着看这个银字,如果老师把钅字旁拿掉,换上一个犭旁,谁认识,念什么?(师写生字)它和很是同音字,老师告诉大家犭的字多表示与兽类有关,那么这个狠应是哪个狠呢?(声扩词:狠心、狠毒、凶狠)
4、大家再看,这个艮字,老师再给它加上忄旁,谁认识?对,念恨,大家齐读。忄旁的字多表示与心理状态有关,那么,这个恨字表示哪种心理状态呢?下面大家把字典拿出来,查一查这个恨字。(让学生看着字典说意思,并扩词:可恨、恨之入骨)
5、大家再看,这个艮字,如果老师给它加上一个足字旁,念什么?对,跟(师贴字卡),一齐拼一下它的音节。(师写音节。如果老师给它加上一个木字旁,年什么呢?对,也念根。那么,大家看,这两个字右半部分是相同的,读音又是相同的,我们可怎么区分他们呢?他们都是哪个跟(根)呢?(引导学生从形声字的角度说出跟是脚跟、跟从、高跟儿的跟,根是树根、根部、根本的根)
6、这6个一类字的写法很相象,读音也相似,但我们根据它是形声字的特点就很容易把它们区分开。下面老师找一名同学到前面领读一遍。我们再来同桌开火车读一遍。(一人读字,一人组词)
7、学生自主学习余下的七个生字
“轮、郎、相、拦、坝、宇、宙”
教师讲解注意点
8、学生描红
四、作业
1、完成习字册
2、把课文读通顺、流利。
第二课时
一、播放歌曲,复习导入
1、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一首好听的歌曲,几张奇妙的图片,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2、播放《小星星》歌曲,同时出示“星空图、星球图”等
3、你们从图片看到了什么?
4、那老师告诉你,上面的这些图片就是我们美丽的银河。板书:银河
5、师讲解银河:银河又叫做天河,银汉。每当晴朗的夜晚,在天空中可以看到一条明亮的光束,夹杂着许多闪烁的星星,看起来像一条银白色的河,叫做银河。银河由许多恒星构成,是一个巨大的天体。我们的地球,太阳,火星,木星等都处于银河系。
6、课文中的一个小朋友呢,向银河问了许多问题,我们一起来看一下。板书:问
7、齐读课题
二、学习课文
1、学生初读课文
(1)请小朋友打开书本,自读课文一遍,标出几个自然段
(2)学生自由朗读
2、学习第一自然段
现在我们来看看图中的小朋友到底有哪些问题?
(1)小朋友们又问了银河什么问题?学生回答,教师板书:鱼儿和水草戏水的小朋友
(2)为什么我们能那么清楚地看到鱼儿和水草呢?
(3)出示“清澈”,什么叫清澈?
(4)再读第一自然段
3、学习第二自然段
(1)指读,赛读,相机板书:客轮和“大鼻子”货船航标灯
(2)理解“宽阔的河道”和“宽广的河面”师讲解什么叫河道,什么叫河面?
(3)出示客轮和“大鼻子”货船,航标灯的图片,学生理解什么叫“大鼻子”?为什么要加双引号?
客轮:运送旅客的轮船
货船:运送货物的轮船
航标灯:航标灯在夜间会发出规定的灯光颜色和闪光频率,为船舶引航。
(5)齐读第二自然段
4、学习第三自然段
(1)小朋友还问了银河什么问题?学生回答,教师板书:斜拉桥牛郎织女
(2)理解
斜拉桥:用斜缆将桥面吊在塔架上的桥梁
牛郞织女的故事:传说织女是天帝的第七个女儿,她和凡间男子牛郎相爱了,可是受到了天帝的阻挠,天帝把织女抓回了天上,并用银河把他们隔开。只有在每年农历七月初七,喜鹊们会在银河上搭一座鹊桥,这是牛郎织女才能相见。
(3)齐读第三自然段
5、学习第四自然段
(1)课文中的小朋友是个好奇宝宝,他还有许多问题要问银河。他又提出了哪些问题?
(2)学生回答,老师板书:拦河大坝水力发电站
(3)齐读第四自然段
6、学习第五自然段
(1)小朋友的问题问完了没有?从哪看出来?
板书:???????
(2)他还有好多问题要问银河,所以出示“总有一天,我要驾驶着中国的宇宙飞船到那儿去作客呢!”
(3)指名读,赛读,齐读
(4)出示“宇宙飞船”
讲解“神舟”号宇宙飞船:“神舟”号宇宙飞船是中国自行研制的宇宙飞船,到2013年为止,中国已经成功发射了“神舟十号”宇宙飞船,中国的宇航员已经能在太空遨游了。
(6)播放宇宙飞船发射视频
(7)我们的国家可真不起!现在看了这么多,小朋友们,相信你们也有许多问题要问银
河。
(8)现在请小朋友们拿出昨天对银河提出的问题,我们一起来讨论一下。
(9)学生提问题,师把它们一一贴于黑板。
(10)配合动作,和学生一起大声地问问银河。
(11)同学们的问题真多,老师也有,出示问银河的仿写。
(12)齐读仿写的句子。
三、根据板书,总结课文
1、今天我们向银河问了许多问题,相信总有一天,你们当中一定会有人驾驶着宇宙飞
船去探索宇宙的奥秘,去亲眼看一看神秘的银河。
2、再读课文
3、相信还有许多同学对银河很好奇,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段关于银河的小短片,我们一
起来欣赏一下。
4、播放《银河探秘》的短片。
四、布置作业
回家阅读一些有银河的书籍,找一些资料,贴到我们教室的宣传栏,全班同学共同研究。
板书:
鱼儿和水草
戏水的小朋友
客轮和“大鼻子”货船
24、问银河航标灯
斜拉桥
牛郎织女
拦河大坝
水力发电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