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山东近7年高考试题考点归类--苏联建设
苏联建设
1.(2009年)20世纪30年代初,苏联领导人曾在一次演讲时强调:“已经是布尔什维克自己成为专家的时候了„„技术决定一切。”这主要是着眼于
A.推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实施新经济政策 C.发展农业集体经济D.进行工业化建设
3.(2012年)20世纪二三十年代,斯大林和罗斯福开创了两种新的经济运行模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斯大林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体现着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原则„„从理论到初衷都明显地改变了列宁的新经济政策。
----据叶书宗《善于苏联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问题》
材料二罗斯福新政期间,一些人激烈地抨击罗斯福,说他“叛变了他的阶级”,其举措是“淡红色的社会主义”。
------据黄安年《美国社会经济史论》等
材料三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斯大林的经济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相比有哪些“改变”。(6分)
(2)据材料二,举例说明反对者抨击罗斯福的依据。(6分)
(3)据材料三,谈谈你对斯大林和罗斯福开创的两种经济运行模式的认识。(4分)
答案:(1)改变了新经济政策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路线,实行直接过渡;改变了多种所有制并存的所有制形式,实行单一的公有制;改变了计划和市场调节并存的模式,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2)新政采取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方式,如实行《国家工业复兴法》,限制资本家自主生产等(举一例说明即可); 新政中一些维护普通民从权益的措施损害了资本家的利益,如规定最高工时、最低工资和大规模的社会救济等(举一例说明即可)。
(3)市场经济不是资本主义所固有的,社会主义也应有市场调节。斯大林实行单一的的计划经济,取消市场调节,虽在短期内取得了经济建设的巨大成就,但从长期来看,束缚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对社会主义建设产生了不利影响。
计划经济不是社会主义所特有的,资本主义也可以有计划。罗斯福在没有触动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采取国家干预的政策,增加经济中的计划成分,缓和了经济危机。
第二篇:近年高考文化生活试题
近年高考文化生活试题汇编
(2010全国19).近年来,我国开展道德模范评选活动,树立来自基层、来自群众的道德楷模,推动了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我国重视思想道德建设是因为它 ①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 ②能提供精神动力和正确价值观,决定社会发展进程和方向 ③体现了先进文化性质和前进方向,有利于培育“四有”新人 ④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010全国39).(2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
20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的世界经济危机期间。美国极力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涌现出“百老汇”、“好莱坞”等知名文化品牌,目前已成为世界第一文化产业大过:90年代亚洲金融危机期间。日本和韩国注重发展文化产业。迅速成为文化产业大国:有人据此认为:经济不景气成就文化产业发展是一条规律:当前,世界经济不景气。对于我国部分省市落实文化强省(市)发展战略,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也许是不可多得的“良机”。材科二
在我国改革开放的早期,文化成为招商引资的重媒介。近年来,在很多地方,文 化不仅仅是“陪衬红花的绿叶”,而且直接登上了经济舞台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实现 了从“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到“文化唱戏”的转变: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2009年以 来,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势头良好,产值月均增幅达l7%,其中电影、图书和舞台剧等,收入增长更高达20%以上。
(1)运用哲学知识,对材料一中“经济不景气成就文化产业发展是一条规律”的推断 的合理性和严谨性作简要评析。(12分)(2)根据材料二,有人认为,从“文化搭台”到“文化唱戏”,体现了人们对文化功能
认识的深化。你赞同这种看法吗?运用文化知识简要说明理由。(8分)(3)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提升我国文化产业竞争力的意义何在?请对制定文化强省
(市)战略提出方法论的建议。(6分)39.(1)运用哲学知识,对材料一中“经济不景气成就文化产业发展是一条规律”的推断的合理性和严谨性作简要评析。(12分)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相应的条件。经济不景气时,经济结构调整的压力和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契机。美日韩的例子也说明了该推断有一定合理性。
规律是事物的本质、必然、稳定的联系,经验有一定的事实基础,但不同于规律。把有限的经验提升为普遍的规律,是不严谨的。
(2)根据材料二,有人认为,从“文化搭台”到“文化唱戏”,体现了人们对文化功能认识的深化。你赞同这种看法吗?运用文化知识简要说明理由。(8分)答案一:
不赞同。文化具有满足人们精神需要,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智力支持等功能.材料二中,从“文化搭台”到“文化唱戏”,只强调文化的经济功能,而忽视了其他功能。
答案二:
赞同。“文化搭台”只看到文化对经济的服务功能,“文化唱戏”则认识到文化本身的经济功能。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体现了文化具有满足人们精神需要的功能。
(3)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提升我国文化产业竞争力的意义何在?请对制定文化强省(市)战略提出方法论的建议。(6分)文化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发展文化产业,能提升我国综合国力.掌握国际竞争主动权。制定文化强省(市)战略,可以借鉴经验,但要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010安徽8)、电影《建国大业》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的献礼作品。该片一经播放,就引起极大反响,深受人民群众喜爱。这说明
①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就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②先进文化反映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与呼声 ③文化形式创新是实现文化繁荣的根本途径 ④弘扬主旋律的文艺作品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A ①② B ①③ C③④ D ②④
(2010安徽9).截至2009年10月,我国已有昆曲、端午节等29个项目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跃居世界第一。重视文化遗产的保护是因为
①文华遗产是维系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②文化遗产是人类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③保护文化遗产有利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 ④保护文化遗产有利于实现人类文明的趋势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2010安徽38).(28分)2010年世博会在上海举行。某校高三(1)班同学以“走进世博,聚焦世博”为主题开展探究活动。同学们通过查阅、上网等途径收集资料,组织课堂讨论,发表看法:
甲同学:上海世博会是文化世博。中国馆的建筑设计凸显汉字、京剧、中国红和水墨画等中国元素,整体布局体现了中华文化悠久的“和谐”思想;国家馆馆内用高科技手段向观众展示古代四大发明、《清明上河图》等中华上下五千年文明的精华;安徽馆以徽派建筑标志性元素“马头墙、小青瓦而为外墙装饰,馆内通过徽剧、黄梅戏,凤阳花鼓”等民间艺术的展示,让观众领略新安文化、皖江文化和淮河文化的质感。
乙同学:上海世博会是低碳世博。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本特征的“低碳”理念贯穿于上海世博会方方面面。如世博会的照明全面采用半导体照明(LED),既不减少亮度又节省能源百分之九十;安徽馆的建筑和装饰大量采用了节能环保产品;安徽将利用世博会推广发展低碳经济的招商项目,承接国际国内产业转移,努力实现跨越式发展。
(1)请你结合甲同学的发言,分析说明其中蕴含的中华文化特征。(12分)
(2)请你结合乙同学的发言,运用经济生活常识说说发展低碳经济对实现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积极影响。(8分)
(3)通过讨论,同学们认识到上海世博会是“文化世博”、“低碳世博”。请用实践的观点谈谈你对这一探究活动的认识。(8分)
38.(28分)(1)悠久的“和谐”思想,上下五千年文明的精华等,说明中华文化历史悠久、一脉相承,体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特征。丰富的中国元素,独特的徽派建筑,多样的民间艺术等,说明中华文化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体现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特征。各种文化和谐共处,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或“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
(2)有利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有利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有利于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有利于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区域发展差距。
(3)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选择“走进世博、聚焦安徽”这一主题进行探究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实践活动。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文化世博”、“低碳世博”的认识来源于探究活动,对世博会的认识在探究活动中又得到了深化。
(2010北京)文化是人们追求美好幸福生活的重要内容。回答第24、25题。
24.随着网络和数字技术的发展,网络电视、手机报、电子书等新媒体日益深入人们的生活,催生了数字出版等新的文化产业。这说明,技术是
①文化创新的不确定因素
③文化多样性产生的根源
A.①②
②促进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④推动大众传媒发展的基础
C.②④
D.③④
B.①③
25.《阿凡达》是一部运用3D技术制作的电影,目前已创造了超过27亿美元的全球票房。并带动了3D相关产业的发展。这体现了
①文化对经济的重大影响
③文化生产力的日趋重要
A.①②
②文化是政治经济的反应 ④文化以经济发展为基础
C.②④
D.③④
B.①③
40.(24分)在长期的抗灾斗争中,中华民族表现出高度的聪明才智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一个民族在灾难中失去的,必将以民族的进步获得补偿。中华民族历来具有在艰难困苦中不屈不挠、团结奋战的光荣传统。不论多大的灾难,都压不弯她挺拔的脊梁。1998年抗洪抢险,几十万官兵民众同洪水展开殊死搏斗,形成了伟大的抗洪精神。2003年“非典”疫情蔓延,党和政府带领全国人民群防群控、共克时艰。2008年冰雪“封冻”半个中国,全国人民用爱心将冰雪融化。汶川、玉树特大地震撕裂了大地,全国人民心手相连,奋力救灾,形成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饶,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伟大抗震救灾精神。灾难考验了中华民族,也冶炼了中华民族。“任何困难都难不倒英雄的中国人民”。(3)运用《文化生活》中的相关知识,指出上述材料体现了什么精神,并说明这种精神在中国人民战胜灾难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8分)
答案:(3)中华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精神是团结中华各族人民的精神纽带,是中华民族战胜灾难和困难的精神支撑和精神动力;能够转化为激励中国人民战胜灾难和困难的强大力量;在战胜灾难和困难的每一次过程中,中华民族精神都得到了丰富和发展,成为任何困难都难不倒中国人民的不竭力量源泉。
(2010福建25).上海世博会福建馆茶文化的展示让许多游客叹为观止。一位美籍华人欣赏了茶艺表演后,感叹道:“太精彩了!这一表演让我们享受到了美,也让我们感受到祖国茶文亿的博大精深。”这反映
A.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B.优秀文化在交流与借鉴中创新 C.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D.优秀文化能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
(2010福建31).福建省惠安女服饰以其“花头巾,短上衣、银腰带、大筒裤”的特色,在中华民族的服饰文化中独树一帜。它适应了当地劳动的需要,汲取了闺越文化、中原文化和海洋文化的精华,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完善。这体现了
A.传统服饰文化对人们的物质和精神生活产生影响 B.继承传统文化必须辩证地认识它们在生活中的作用 C.服饰文化使中华文化呈现出多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
D.坚持文化的包客性是形成和保持文化特色的重要因素
(2010福建32).图Ⅱ的寓意启示我们,思想道德建设必须 A.重视家庭美德建设
B.加强社会公德建设 C.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 D.提高公民科学文化紊质
(2010福建39).(4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民本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宝库重要的思想资源,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材料一 传统民本思想和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论述节选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孟子·尽心下》
“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
—唐太宗《贞观政要· 君道》
“生民之初,本无所谓君臣,则皆民也。„„夫曰共举之,则因有民而后有军,君末也,民本也。”
—谭嗣同《仁学》
专家点评:传统民本思想在历史上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具有时代局限性,统治阶级运用民本思想的目的是“治民”“民”。
“坚持以人文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胡锦涛《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2004年3月10日)
专家点评: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是对传统民本思想的扬弃,是立足中国发展时间,适应新的发展要求突出的,其内涵将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间的深入而不断丰富。
(1)结合材料一,说明从民本思想到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是如何体现人类认识过程的。(12分)(2)有人认为,“民本思想和’以人为本’的产生都是与当时的社会条件向适应的,其政治运用的目的根本上是一致的。”请你运用文化与经济、政治关系的知识,对这一观点加以评价。(8分)
材料二 温家宝总理在2010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要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让神会更加公正、更加和谐。”对此,某报记者就“我心中的幸福”采访了不同人群,以下是他们的看法。
(3)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从农民工、家庭主妇和企业家对幸福的看法中任选一种,就是先他们“心中的幸福”提出你的合理建议。(12分)
(4)从政治生活的角度,结合大学生对幸福的看法,谈谈国家怎样才能让人民生活得更有尊严。(10分)
39.(42分)(1)①认识受各种条件限制,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多次反复才能完成。从孟子到唐太宗再到谭嗣同对民本思想的演变,直至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的提出,体现了认识的反复性。②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随着社会历史条件的不断变化,从“民贵君轻”到“君存百姓”再到“民本君末”,民本思想的内涵不断变化,“以人为本”的内涵也将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深入而不断丰富,体现了认识的无限性。③认识运动是一种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以人为本”就是对民本思想的超越和发展,体现了认识的上升性。
(2)①经济、政治决定文化,文化是经祷、政治的反映。民本思想和中国共产觉“以人为本”都是一定社会经济、政治制度的产物。传统的民本思想是剥削制度的产物,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建立在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制度的基础上。②文化反作用于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传统的民本思想有利于缓和当时社会的阶级矛盾,根本上是为了巩固剥削阶级的统治。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的实践促进了我国政治、经济的发展,根本上是为人民服务。
(3)答案一(农民工):国家必须大力发展经济,加强宏观调控,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切实加强社会信用建设,健全社会信用体系,依法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企业要依法诚信经营,建立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农民工要增强权利意识和法律意识,依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答察二(家庭主妇):国家必须大力发展经济,加强宏观调控,规范市场秩序,稳定物价,切实加强社会信用建设,健全社会信用体系.依法保障消费者的台法权益;企业要依法诚信经营,生产符合食品安垒标准的产品;消费者要了解市场信息,懂得依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参与监督,共同培育良好的市场秩序。
答案三(企业家):国家必须大力发展经济,加强宏观调控,规范市场秩序,切实加强社会信用建设,健全社会信用体系,为企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环境;企业要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形成竞争优势,诚信经营,承担社会责任,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企业家要提高自身素质,正确处理个人、企业和国家之间的关系。
(4)①国家制定相应的法律,保障公民有序参与政治生活,保障公民真正享有和行使政治权利和自由;②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原则,确保公民平等地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③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坚持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保障人民当家作主。
(2010广东31).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诗:“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羊公碑字在,读罢泪沾襟。”该诗句可以体现
①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②文化是由文人创造的③文化具有继承性 ④文化影响人的精神世界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010广东32).当前,在大力弘扬中华文化过程中,广东省重点打造“岭南文化、活力商都、黄金海岸、美食天堂”四大品牌。这表明
A.地域文化具有各自的特色 B.地域文化都是在本地域独立形成的 C.地域文化之间没有共性 D.中华文化在性质上是全国地域文化的总和(2010广东)37.(26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扫墓、踏青、折柳、沐浴、吟咪等,体现了清明节缅怀、感恩和亲近自然的文化传统。近年来,网上祭奠、家庭追思、献花遥祭等,为清明祭扫添增了新的表现形式;人文纪念、公祭先烈、文化展览等,为清明文化注入了新的时代内涵。
材料二:在中西文化交流中,“咖啡”、“芭蕾”、“沙发”等一些外来语已被汉语成功吸纳。近些年来,“OK拜拜”、“雷人”、“粉丝”、“介素虾米东东”等用语渐趋流行。对于外来语、网络语、中英文混用语,有人认为这是使用者个人的自由,不会对社会造成危害,无须干涉;有人则认为这是语言使用的游戏化、粗鄙化.是对汉语规范性、纯洁性的侵蚀和亵渎.必须取缔;也有人认为需要具体分析它们是否符合汉语发展的内在规律,再决定取舍。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文化创新的途径。(10分)(2)结合材料二,阐述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16分)37.(26 分)
(I)○1立足社会实践。社会实践是清明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② 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发扬传统清明文化中健康有益的内容,去除封建落后的成分;采用节约环保的绿色过节方式,注入体现时代要求的新内容。③ 博采众长,以我为主。既吸取外来有益文化,又保持我国清明文化的民族特色。④ 坚持正确方向。克服“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倾向。
(2)① 发展具有普遍性。汉语也是不断发展的。② 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新陈代谢是汉语发展不可抗拒的客观规律。③ 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符合汉语自身发展规律的新的语言要素,具有强大生命力,④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汉语在其发展中总要经历一个由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过程,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弱点和不完善的地方,人们的争议也表明对新生事物也有一个认识过程。⑤ 做好量变准备,促进事物的质变。要积极积累、吸收符合语育发展内在规律的新元素,为促进汉语进一步的发展做好准备。
(山东)清末民初山西有一首歌谣:破戏台,烂秀才小足扳子洋烟袋;火车站,德律风(指电话),大足板子毕业生。这反映出当地 ①、传统习俗受到冲击
、文化教育日渐衰落 、生活方式发生变化 、思想观念有了改变 、、 、、
C.1、、
D.1、、
(山东)22.2009年12月,山东省启动了“放飞梦想”绿色手机文化创作传播活动;2010年3月,又开展了“诵读经典,爱我中华”活动。两大活动所体现的共同文化生活道理是 A.开展有益文化活动,提升公民文化素养 B.净化社会文化环境,实现文明健康交往 C.传播优秀传统文化,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D.创新文化传播方式,推动经典文化发展
(山东)23.当前,文化市场在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的同时,也出现了“娱乐化”“低俗化”的倾向。针对这种现象,在文化消费时我们应当 ①提高辨别不同性质文化的眼力 ②选择个性新潮的文化价值取向 ③发展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化 ④提升自身的文化审美品位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2010山东)28.(25分)文化产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裁体。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06~2008年我国文化产业增加值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情况
图9 材料二近年来,《沂蒙》、《南下》等“红色”影视剧,从新的角度诠释革命英雄人物,顺应了当代观众的审美要求,实现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2010年山东省“两会”期间,如何进一步加快文化产业的发展成为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关注的热点。
材料三 上海世博会上,各国展馆纷纷展示本民族文化的赌徒风采,如丹麦的“小美人鱼”、卢森堡的“金色少女”像„„同时,许多外国展馆也都嵌入了中华文化元素,如意大利馆的“福”字、挪威馆的“中国红”„„
(1)描述图9所示经济信息,揭示图9中两条曲线之间的内在联系。(9分)、(2)加入你是人大代表或政协委员,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谈谈在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方面应如何履职。(6分)
(3)透视《沂蒙》、《南下》等影视剧的成功,有人认为“没有否定就没有创新,创新就是否定”。结合材料二,运用辩证否定观的知识评析该观点。(5分)
结合材料三从文化生活的角度分析为什么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6分)
28.(25分)
(1)图9显示,2006-2008年,我国文化产业增加值与国内生产总值(GDP)都在快速增长。期中,文化产业增加值的增长率持续上升,GDP的增长率先升后降,且文化产业增加值的增长率一直高于同期GDP的增长率。
文化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一个组成部分,其快速发展有力地拉动了GDP的增长;GDP的增长为文化产业投资和文化消费奠基了物质基础,有利于文化产业增加值的增长(2)答案一:人大代表
①积极进行社会调研,广泛听取和反映群众的意见和建议。
②通过形式提案权、审议相关议案意见表决相关决定,支持文化产业发展。③就文化产业的发展对相关部门进行质询、监督。答案二:政协委员
①积极进行社会调研,广泛听取和反映群众的意见和建议。②积极提交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提案,建言献策,参政议政。③就文化产业的发展对相关部门进行民主监督。(3)①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就是既克服又保留。
②《沂蒙》等“红包”硬是作品的成功,既是对传统影视作品中不合理因素的否定,同时又是对其合理因素的肯定、继承和发展。因此,创新不仅仅是否定,但没有否思念过就没有创新。(分)(4)①各民族间的经济、政治、历史、地理等因素的不同,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上海世博会各展馆的文化特色反映了文化是民族的。
②世界各民族社会实践的共性和普遍规律,决定了不同民族文化也是共性和普遍规律。上海世博会不同民族文化的交融反映了文化是世界的。
③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民族文化、繁荣世界文化的必然要求。
(2010山东)29.(35分)我国西南地区自古就与内地联系密切。如今,这一地区经济发展迅速,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做出了重要贡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材料 滇缅公路是滇西各族人民用血汗和生命筑成的抗战生命线,由汗、彝、白、傣、回等十个民族共同修筑而成,当时,许多青少年学生也自愿奔赴工地筑路。各族人民为滇缅公路付出了巨大牺牲,每公里就有4-6名工人献出生命。
(1)据图10回答,秦朝在西南地区采取了哪些管理措施?这些措施具有怎样的历史意义?(5分)(2)据图11和材料二,说明抗战全面爆发后我国公路分布的变化及新建公路在抗战中的主要作用,在滇缅公路修建中,各族人民表现出怎样的精神?(6分)
材料三 在举国欢庆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当人们回眸那段不平凡的历史时,爱国热情得到了再一次激发,民族精神获得了又一次振奋。
(3)从文化传承的角度,说明中华民族精神为什么能永不泯灭。(6分)
材料四 青年学生素有光荣的爱国传统,历来以爱国报国为己任。而在爱国情感的表达上,当代青年具有新的时代热点,他们正用新的方式表达对祖国的无限爱意。
(4)结合材料四,运用“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相关知识,分析当代青年在爱国情感的表达上具有新的时代特点的哲学依据。(7分)
材料五 西南地区能源资源丰富,区域内的重庆市近年来经济发展迅速。图12为重庆市1999-2008年主要能源消费变化和单位GDP能耗变化图,读图回答(5)-(6)题。
(5)判断重庆市能源消费总量变化和单位GDP能耗变化的趋势,并分析单位GDP能耗变化的主要原因。(6分)
(6)指出重庆市能源消费结构特点;结合西南地区能源资源优势,说明该市今后能源消费结构调整的方向。(5分)29.(35分)
(1)措施;设郡县(分);修驰道(分)。
意义:加强了对西南地区的管理(分);巩固了国家统一
(应从“加强对地方的管理”“和促进国家统一”两个角度回答,言之有理即可得分。)(2)变化:抗战前集中在东部地区,抗战爆发后新修公路主要集中在西南(西部)地区。
主要作用:保证了抗战时期物资的运输。(分)
爱国主义精神;民族团结。(分)
(若有不同表述,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3)①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具有继承性、稳定性。
②中华民族精神富有创新性,实现了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统一。
③中华民族精神具有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能够做到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4)①神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着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随着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化发展,当代青年在爱国情感的表达上具有新的时代特点。
②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随着时间、地点和条件的变化而变化。作为一种价值选择,当代青年的爱国情感表达也体现了社会历史性的特点。(分)
(5)能源消费总量呈上升趋势(分);单位CDP能耗呈下降趋势(分)。(6)以煤为主,石油、天然和水电的比重较低。(分)
增加水电、天然气的比重,降低煤的比重。(分)
(2010天津7).目前,在我国少数民族中,有22个民族的人口在10万以下,有的不足5000人。由于人口较少民族的核心文化区范围小,其文化传承的状况堪忧。面对这一现象,当务之急是
A.提高发展民族传统文化的能力 C.抢救和保护少数民族特色文化
B.增强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 D.加强与其他民族文化的融合(2010天津8).法国哲学家爱尔维修有句名言:“人是环境的产物”。某论坛上,主讲人让听众写下与自己关系最密切的6个朋友,并指出他们月收入的平均数大致就是你的月收入。测试结果的准确程度让所有听众惊讶不已。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每个人的朋友圈子都是一个特定的文化环境,它彰显着你的现在,也预示着你的未来。这种现象说明
A.文化决定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B.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路活动和思维方式 C.文化改变人们的价值观念,丰富精神世界 D.文化提高人们的道德修养,塑造完美人格
14.(2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世博会自诞生以来,一直讲述并预言着世界的改变,推动人类文明不断走向成熟。世博会是展示台:上海世博会吸引了246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展,集中展示了最新的科技成果、多元的世界文化以及悠久灿烂的中华文明。世博会是大课堂:上海世博会拓展了人们的知识视野,激励了全社会的创新热情,眺望了世界文明的未来。世博会是助推器:1933年荧加哥世博会使美国汽车业大放异彩;1933年大田世博会推动了韩国从出口加工型经济向自言创新型经济的转变;2010年上海世博会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深化了人类对人与环境关系的思考和探索,成为人类文明发展的新驿站。(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为什么说上海世博会“成为人类文明发展的新驿站”。(10分)(2)结合材料,用哲学中有关认识的观点,说明世博会为什么能“讲述并预言着世界的改变。”(10分)(3)某中学组织开展“参与,让世博更美好——志愿者服装样式设计”活动。在设计过程中,有些同学认为应突出美观,有些同学则强调实用。如果由你设计,你会突出美观还是强调实用?请说明理论依据。(5分)14.(25分)
(1)① 尊重文化多样性,有利于促进世界文化的交流和繁荣。② 有利于中华文化在世界的传播,扩大中华文明的影响力。
③ 有利于文化成果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④ 有利于激发人们的创新意识,进一步促进人类文明发展。
(2)①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动力、标准、目的。“展示台”、“大课堂”、“助推器”等材料分别体现了上述原理。
② 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认识具有无限性。“新驿站”等材料体现了上述原理。(3)①突出美观或强调实用,坚持重点论。
② 主张美观和实用的统一,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2010浙江)世博会是战士人类文明成果的盛会,也是世界各国欢聚、沟通与合作的舞台。认识世博会的认识人类进步的捷径之一。回答27-28题。
27.150多年来,一些重大发明,如照明、通信、汽车灯技术,都是在世博会上面世后才逐渐转化为主流产业的。从文化生活角度看,这是因为
A.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使世界文化多姿多彩 B.文化的传播与交融式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C.文化的交流与借鉴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D.现代大众传媒超越时空的强大功能加速了文化传播
28.“城市,让生活更美好”——2010年上海世博会主题,反映了当今世界各国对城市化进程中遇到的共同问题的关切,引领人们更多的去思考“什么是美好城市和美好生活”。上海世博会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表明
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社会意识总是与时俱进的 社会意识变化推动社会发展
A ① ② B ② ④ C ② ③ D ③ ④(2010浙江41)材料二.
近年来,浙江省政府在统筹城乡发展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在经济上,着力改变传统工业层次低、布局散、竟争力弱的状况,推进新兴产生发展现代农业,培育各类专业市场,加大对 “三农”的财政投入和转移支付的力度,推进农村住房改造和城镇化建设.力推“加电下乡”建立和健全城乡居民社会保障制度等。在文化上,实施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农村电影放映“2131”、送戏送书下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送”等一系列文化文化工程推进农村文化建设。
(1)指出材料一中图
13、表7的经济信息。(6分)
(2)根据材料一的信息,运用社会再生产的知识,分析材料二中的浙江省政府有关经济举措对统筹城乡发展的积极作用。(l4 分)
(3)有人认为:“统筹城乡发展,政府只要多出钱就行了,不必搞什么文化工程,”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对该观点进行评析(12分)4 1.(32)(1)图 13 显示,2006 一 2009 年浙江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都在整张,但前者大于高于后者.城镇居民收入增速快于农村居民收入增速;二者的差距有缩小的趋势,但农村居民收入的增速波动较大.表 7 显示,2009 年浙江省农村居民纯收入来源多样化;工资性收入比重大于高于其他项的比重.
(2)统筹城乡发展需要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社会再生产四个环节的有机结合,生产是起决定性作用的环节。省政府着力提升传统工业,推进新兴产业,发展现代农业,为工业反哺农业,发展农村经济,进一步拓宽农村居民收入来源、增加农村居民收入创造了条件。分配和交换式是连接生产和消费的桥梁和纽带。省政府加大对“三农”的财政投入和转移支付的力度,建立城乡居民社会保障制度,有助于提高农业生产能力和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培育各类专业市场,有助于促进商品流通和城乡生产发展,消费是最终目的和动力。省政府推进农村住房改造和城镇化建设,力推“家电下乡”,建立城乡居民社会保障制度等,既提高了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又有助于扩大内需,促进生产发展。
(3)农村的发展不仅需要经济的发展,还需要文化的发展。经济是文化的基础,然而文化对经济有反作用。实施一系列农村文化建设工程,可以为农村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满足农村居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文化建设既需要物质载体,也需要正确引导,实施文化工程,不仅有助于农村文化的繁荣和发展,也有助于保证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方向,因此,统筹城乡发展,政府既要给钱,也要加强文化工程建设。
(2010江苏)18.青海省玉树地政发生后,宗教团体纷纷组织“宗教救援队”积极参与救灾,僧侣们还为在地震中死难者超度祈祷,给震区的佛教信众很大的心理安慰。这表明 ①我国政府故里人们信仰宗教 ②宗教能够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宜 ③文化活动可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④文化是改造社会的强大物质力量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19.我国各少数民族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优秀文化成果,如藏族的《格萨尔王传》、蒙古族的《江格尔》和柯尔克孜族的《玛纳斯》等一直流传至今,这些文化成果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这表明 ①中华文化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 ②中华文化具有兼收并蓄的特点
③各民族文化的差异逐步消失 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0.近年来,中国民乐在欧洲的主流音乐厅多次上演,为欧洲听众带去了充满中国韵味的音乐享受,受到了较高的评价。这表明
A.不同国家的文化各具特色 B.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C.世界各国的文化具有一致性 D.文化既是通俗的又是高雅的
21.中央电视台开播《百家讲坛》以后,一些艰涩高深的传统经典经过现代诠释变得通俗易懂,富有时代气息,为大众所接受。这说明
A.传统文化的具体内涵能够因时而变 B.传统文化对人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C.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具有认同感 D.中华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22.高铁时代的到来,人们可以“在广州喝早茶,到长沙听笑话,再到武汉赏樱花”;“上午在西安吃泡馍,下午到嵩山看少林”。这说明科学技术的进步能够 ①改变文化的存在形式 ②方便人们的文化交流 ③更新文化的传播方式 ④扩展人们的文化视野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为了推动群众性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的深入开展,中宣部、中组部等11个部门联合组织了“双百”人物的评选活动。2009年9月10日,评选出了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任务和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据此请回答23-24题。
23.之所以要开展群众性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因为爱国主义是 ①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②思想道德建设的重点 ③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 ④公民追求的最高道德目标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4.“双百”人物都具有崇高的社会理想、坚定的道德信念、忠诚的爱国之心和忘我的奉献精神。这表明 A.理想信念对“双百”人物的成长起决定作用 B.世界观是人们自觉形成的哲学理论体系
C.世界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D.培养道德模范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
三、探究题:本题18分。结合背景材料进行探究,能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综合运用有关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创造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策略等。
37.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的举办引起了校园世博热,同学们纷纷上网“逛”世世博。一个世博专题网页引发了某同学的兴趣和思考,他发帖提出了自己的问题。以下是该网页的部分内容。【世博之梦】
(1)请你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帮助他解答疑问。【世博之魅】
(2)请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评析跟帖中的观点,并针对发帖中的问题提出你的看法。【世博之愿】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是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主题,246个国家和国际组织以其特有的方式生动地展现了该主题。中国江苏馆则以“园林+园区=家园”的特色,构建了对世博主题的独特诠释。
发帖:本届世博会倡导的理念有哪些? 跟帖:绿色低碳环保理念
(2)请你再列举两个理念,并依据唯物辩证法原理,结合自身实际谈谈如何践行。
三、探究题(本题18分)
37.(1)经济全球化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世博会的举办时我国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的结果;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提高了我国的综合国力,为世博会的举办提供了物质基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够发挥国家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办大事的优势。
(2)①跟帖认识到了经济发展对提高文化软实力的决定作用,但没有认识到文化软实力的提高还需要其他条件。
②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还要:充分发挥世博会的产业引领功能,更好实现文化与经济、政治的交融发展,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充分发挥世博会的文化交流与传播功能,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充分利用世博会的文化融汇契机,既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又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实现中华文化的创新;充分发挥世博会的文明推动功能,提高国民的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培育既有民族性又有世界性的民族精神。
(3)答案要求:列举的理念要温和所列材料中反映的信息,依据的唯物辩证法原理要贴切,践行举措要联系自身实际、具体可行。
参考答案示例:
①创新理念。辩证的否定观要求我们树立创新意识。我们要不断优化学习方式,积极参加研究型学习,提高创新能力。
②合作理念。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我们要树立合作意识,积极参加合作学习和社会活动,提供合作能力。
第三篇:2013—2017高考试题归类分析文化大题
2013—2017高考试题归类分析
文化生活主观题
《文化生活》
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
1.【2017海南】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时代楷模李保国教授把科技扶贫作为自己的理想,为山区发展奉献毕生心血和智慧,为农民脱贫致富作出了卓越贡献。
李保国把农民急需的技术作为自己的科研方向,坚持把论文写在大山上,让技术长在泥土里,他扎根太行致力于绿山和富民。针对山区土薄、水少等特点,他推出了控制、爆破、松土、蓄水等工程技术。使太行山区土厚了,水多了,山绿了。他找准科技扶贫的路径,创新推广苹果先进栽培等36项农业应用技术,使科技成为脱贫致富的利器。他举办培训班培训人员9万余人次,为当地培养了一批“永久牌”土专家。35年来李保国起早贪黑,埋头苦干,每年在山区“务农”200多天,帮助农民增收28.5亿元,带领十多万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太行山的父老乡亲富起来了,我的事业才算成功。”李保国的言行让大山怀念,令人动容。他被当地百姓誉为太行新愚公。
(1)用人的价值的知识,说明为什么李保国被当地百姓誉为太行新愚公(10分)
(2)运用文化与经济关系的知识,分析科技对于李保国成功扶贫的作用(8 分)
2.【2017江苏】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近年来,“诗和远方”渐回公众视野。当今科技发达,物质资源丰富,但随着各类电子产品逐渐渗入人们的生活,很多人终日沉浸于网络,渐行渐远地偏离了心灵和自然。所以,“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仿佛是物质和技术构筑的丛林里的丝丝清风,给人们带来了自然的气息和心灵的抚慰,引起了无数人的精神共鸣。
(1)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经典诗歌为什么能引起人们的精神共鸣。(6分)
(2)有些青少年认为,有了高科技电子产品,就不需要“诗和远方”。请运用价值观的道理对此观点加以分析。(6分)
3.【2017天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为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天津在全国首创文化惠民卡,对市民观看演出进行补贴,大大降低了市民走进剧场的门槛。以前很多文艺院团演出上座率不到五成,“文惠卡”推出后,各院团演出的平均上座率超过八成。一张小小的“文惠卡”,不仅让普通市民享受到多种文化盛宴,而且倒逼各文艺院团转变经营理念,促进了更多优质剧目的产生。
(1)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文化惠民卡推出的意义。(8分)
材料二 第十三届全运会将于2017年8月在天津召开。体现全民参与、倡导全民运动、推动全民健康是本届全运会的鲜明特色,必将对我市全民健身运动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发展国家体育事业,存在“优先发展竞技体育”和“优先发展全民健身运动”两种不同观点。
(2)请选择其中一种观点,运用所学知识加以说明(列出3点理由)。
4.【2016全国新课标II】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3年11月,总书记在湖南省花垣县十八洞村考察扶贫工作,首次提出了“精准扶贫“的重要思想和要求。十八洞村是由4个寨子合并而成的贫困村,村民生活困难,观念相对保守,存在“等靠要“思想,同村不同心,为贯彻总书记的思想和要求,强力推进精准扶贫工作,花垣县派出所扶贫工作队进驻十八洞村,工作队和村党支部、村委会开办”道德讲堂”,评选明理尚德星级示范户,组织参观考察和学习培训,培育村民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激活精准扶贫内生动力;根据当地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和民族文化资源,精准发展特色支柱产业,如 猕猴桃种植、黄牛养殖、乡村旅游、劳务经济和苗绣;精准识别贫困人口542人,摸索出资金跟着穷人走,穷人跟着能人(合作社)走,能人(合作社)跟着产业走,产业跟着市场走的扶贫路径,取得了显著成效,2015年全村人均收入3580元,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先后报道了十八洞村精准扶贫经验。
2015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提出“实施精准扶贫方略”。
扶贫先扶“精气神”是十八洞村精准扶贫的重要经验,运用文化对经济作用的知识说明这一经验的合理性。(10分)
5.【2014江苏】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外出旅游时,我们既会看到文人墨客的题字、题诗,也会看到游人“到此一游”式的涂鸦。
有人认为“到此一游”式的涂鸦只是个人行为,微不足道。然而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当今社会,一个公民的个人行为往往会被快速传播,无限放大,从而影响世人对国家形象的直观印象。
比较图3和图4,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文人墨客的题字、题诗与游人“到此一游”式涂鸦的区别。(6分)
6.【2015海南】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2014年6月,由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联合申报的丝绸之路项目,成功入选世界遗产名录。历史上,丝绸之路是中西人员交往、商业贸易的重要通道,促进了亚欧大陆经济、文化、社会交流。在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当代,丝绸之路的合作精神正在发扬光大,我国倡导共享机遇、共迎挑战,共创繁荣的理念,着力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
我国发展与丝绸之路沿线各国之间的教育合作、经济合作、民间交往,推进相关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的互联互通,增进相互了解和传统友谊,得到了相关国家人民支持。民心相通为促进区域互联互通奠定了坚实的民意基础。
结合材料和所学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对促进文化交流的作用。(10分)
7.【2014海南】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为了发展素质教育,我国一些中小学结合实际开展“一校一品”活动:有的学校以本地区的“最美妈妈”、“最美教师”的感人事迹带动校园文化建设,开展“美丽”德育活动,彰显美好品行文化;有的学校开展生活自理、学习自主、行为自律、身心自强的“四自”活动,培养学生自理能力和责任感;有的学校开展汉字书法教育,全校师生每天伴随着校园广播里悠悠的古筝声静心习字20分钟;有的学校开展“我是创造之星”活动,鼓励学生利用废旧材料设计创意作品„„
运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知识,分析开展“一校一品”活动对学生成长的意义。(10分)
8.【2013海南】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960年,雷锋当上了运输兵。在部队这所大学校里,他写下对人生的深刻感悟:“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雷锋的生命虽然短暂,雷锋精神却是永恒的.1963年,毛泽东发出“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号召,雷锋精神自此广泛传扬。1977年,刚入伍的郭明义代表新兵宣誓:“雷锋的道路就是我的人生选择,雷锋的境界就是我的精神追求.”几十年来,郭明义多次发起无偿献血、捐献造血干细胞、捐资助学、义务献工等活动,感动了千千万万的中国人,201 1年他被评为“感动中国人物”。
2012年被人们称为“最美的感动年”,涌现出“最美司机——吴斌”、“最美女教师——张丽莉”等一大批平凡的英雄,他们在不同的岗位上,用不同的方式诠释着雷锋精神,使人们在温暖和感动中产生向上的精神力量。今天,越来越多的人成为雷锋精神的践行者。
结合材料和文化生活知识,分析践行雷锋精神对于塑造人生的作用。(10分)
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
1.【2017全国新课标II】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胸怀科技报国的梦想,奋战在科技创新的最前沿,取得了世界一流成果,被称为创新中国的科技领航者。潘建伟率领科研团队在十多年的时间内使我国在量子通信领域从跟随者变成世界的领跑者;王晓东对乙肝病毒的新发现,学 科&网为未来相关药物研发打开新大门;赖远明带领科研团队成功破解青藏铁路修建中冻土如何“保冷”这一被称为“无法攻克的世界性难题”;鲁先平历经14年创新创业成功研制中国首个用于治疗淋巴癌的原创化学药“西达本胺”,在这一领域实现与国际先进水平并跑和部分领跑„„他们的创新实践是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生动诠释。鲁先平将原创新药的研发形容为“走钢丝”。潘建伟说:“科学研究一定不能惧怕失败”。王晓东将“不只是填补国内空白,而是获取人类知识的创新”作为自己的事业追求。做事挑剔,追求完美的赖远明用“要想成功,就必须坚持”概括他的创新经验。
(1)运用文化作用的知识并结合材料,说明弘扬创新精神对于推动创新发展的作用。(10分)
(2)班级举行主题班会探究批判性思维与创新精神的关系,请围绕主体提出两个观点。(4分)
2.【2016海南】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这是一个快速变化的时代:经济社会迅速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信息更新速度越来越快„„时代发展要求人们不断更新知识。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要求深化教育改革,拓宽终身学习通道。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建立个人学习账号,畅通继续教育、终身学习通道。
某市在智慧市建设中,依托先进的信息采集、处理、储存、传输技术,开发智慧学习的平台。智慧学习的平台拥有强大的信息资源中心,融合不同学科知识、提供各类学习资源。每个市民都可以在智慧学习的平台上用有记录终身学习过程的学习账户,根据自己的特点和需求,订制个性化学习计划,运用搜索引擎等工具搜索跨学科领域知识资源,进行探索性学习。
运用科学技术推动文化发展的知识说明建立“智慧学习的平台”的文化意义。(8分)
3.【2013江苏】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城镇化正在深刻地改变着中国。今天,中国的城镇人口已经超过了农村人口,“农耕社会,乡土中国”逐渐转变为“工业社会,城市中国”。城镇化加快了中国农村现代化的进程,一个全新的城市文明时代似乎正在悄然到来。
在城镇化的浪潮中,大批村庄被合并,许多富有特色的传统村落不断消失。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描绘的那种“一片冬麦,一片高粱,十里荷塘,十里果香”的田园景象日益不再。有人伤感地说:“不要问我从哪里来,因为我已经没有故乡。”
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为什么有人会对乡村的衰落感到惋惜。(6分)
4.【2015天津】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是世界文化遗产大国,五千年绵延不断的中华文明史留下了数量众多、异彩纷呈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农历新年——春节,是中国人古老而隆重的传统节日。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变化。它在今天仍然是国人心中辞旧迎新的期盼,迎禧接福的祝愿,家人团聚的温馨。而这样一个重要的节日,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却被当作落后民俗险遭废止。民国政府为了“与国际接轨”,先是采用西历,后又强令废除农历新年,但最终拗不过民情。没能“革”掉春节的“命”。依据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谈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9分)
5.【2014天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行遍江南清丽地,人生只合住湖州。”从春秋战国的吴越文化到唐宋的人文荟萃,悠久的历史孕育出一个“文化湖州”。最近,该地依靠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开展形式多样和卓有成效的群众文化活动,一改传统的“送文化”一元主体线性结构(见图3)为“文化走亲”(以互访形式在不同区域开展群众文化交流活动)多元主体网状结构(见图4),开创了文化活力竟相迸发、文化生活丰富多彩的崭新局面。
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文化走亲”活动对于文化建设的启示。(8分)
6.【2013天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一锅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然而,近年来我国“舌尖上的浪费”非常严重,每年餐桌上浪费的食物相当于2亿人一年的口粮。2013年初,为响应中央历行节约。反对浪费的号召,北京市一家民间公益组织发起了吃尽盘中餐的“光盘行动”;人民日报微博随即响应,并得到众多网络媒体的关注和转载,使之急速升温。这一活动唤醒了人们的节俭意识,反映了社会公众对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广泛认同。
依据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光盘行动”引起社会共鸣的原因。(8分)
7.【2014山东】文化是不同国家和民族沟通心灵和情感的桥梁纽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近年来,我国在对外文化传播过程中,把握并顺应国际传播发展的必然趋势,利用对象国资源,充分考虑其文化传统、消费习惯、审美标准,推出了越来越多的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文化精品。
材料二2013年俄罗斯“中国旅游年”活动期间,我国推出了展示中国形象的大型舞台演出《美丽中国》。演出以歌舞为主,镶嵌京剧、武术等中国元素,辅以多媒体视频。演出从新疆的《葡萄架下》到云南的《怒江大小调》,从唐朝乐舞《霓裳羽衣舞》到现代芭蕾《海上梦明月》„„展现了美丽中国的壮美画卷。特别是《海上梦明月》将西方芭蕾与中华民族乐器二胡、琵琶巧妙混搭,充分显示了中国文化开放、创新、多元的魅力。)据材料二,运用文化创新与中华文化的知识,分析《美丽中国》演出所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8分)
8.【2013山东】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华民族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五岳独尊”的泰山、“水墨落纸如雨入沙”的宣纸、“功深熔琢,气无烟火”的昆曲„„许许多多的文化遗产带着历史的体温成为我们的文化基因,使我们成为我们,让我们懂得未来的方向。
文化遗产可以在有效保护的基础上合理开发。但有些地方开发方式单一,缺乏特色;有些地方片面追求经济利益,打着“保护”的旗号过度开发,使其在“保护”中慢慢失去体温,失去未来。
运用文化传承的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中“使我们成为我们,让我们懂得未来的方向”的理解。(8分)
9.【2014年新课标全国卷Ⅱ】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冯洪钱是一名基层兽医工作者。1959年,当地民间老兽医用一味草药治好了20多头病猪,这使年轻的冯洪钱深受震撼。他立志传承发现传统兽医药事业,编撰《民间兽医草本》,满足社会的需求。他访问过数百个兽医站,拜访了成百上千位老兽医、老药农,广泛收集民间处方,查阅古医书、古农书、地方志,追踪国外最新科技成果,创办中草药百草园、中草药制药厂,与同事一起先后研制成功精宝素等10多种草药制剂,治愈了数以万计的疫病牲畜。
经过千辛万苦,历时半个世纪,冯洪钱终于在于2008年完成了系列著作《民间兽医草本》,共计638万字,插图2353幅。书中收录3505种中草药,附方40000多则。《民间兽医草本》“汇古今兽医本草之大成,集民间兽医经验之精华”,冯洪钱被誉为“当代李时针”,被评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并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创新的知识,说明冯洪钱是如何在兽医中草药领域取得重大新成果。(10分)
10.【2014年新课标全国卷Ⅰ】)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被授予“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的钱学森认为,他的人生受益于中学教育他常常深情地回忆自己的中学生活:
化学教师特别重视化学实验和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化学实验室随时开放,学生进出自由,我那时做了许多实验。生物教师常带领学生去野外采集标本,教学生解剖蜻蜒、蚯蚓和青蛙,我用在野外抓到的蛇制作了标本.学校组织各种课外小组,开设无机化学、诗词。音乐、伦理学等选修课。师生常常一起讨论数学、物理、化学等问题,大家都畅所欲言、无拘无束。大家都不怕考试,没有人为考试而开夜车,更没有人死背书。有一位数学教师在给学生的测验评分时独出心栽,出5道题,学生都答对了,但解法平淡,只给80分;如果答对4道,但解法富有新意,就给100分,还另加奖励。民主、开拓、创新的学校文化深深地感染着每一个学生。
进入新世纪,素质教育理念更加深从心。围绕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各地进行了新的探索:课程超市、创意集市、探究性学习、名家讲坛、才艺拓展„„取得了丰硕成果,在中学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今天,钱学森的中学学习经历可以为我们提供启迪。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创新作用的知识,说明教育创新对培养人才的意义。(10分)
(2)结合材料,就教育创新拟定两条公益广告词,要求主题鲜明、朗朗上口,每条限15个字以内。(4分)
11.【2013年新课标全国卷Ⅱ】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敦煌莫高窟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艺术瑰宝,也是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
材料一
近年来,莫高窟游客逐年增长,2012年全年接待游客量达到80万人次。旅游旺季时,平均每天游客量逾4000人次,最多时约7000人次,而其最佳游客承载量在3000人次以内。大量游客进入洞窟,二氧化碳长时间滞留,窟内空气湿度增大,温度上升,侵蚀壁画和彩塑;加之长期的风化和氧化作用,莫高窟壁画和彩塑正在缓慢退化。
材料二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利用莫高窟文化遗产,敦煌研究院联合高校、研究机构、科技企业进行了一系列科技创新:建立了综合防沙体系;研发了无线传感环境检测分析系统,开发了十亿级像素数字相机系统,形成了包括前期摄影采集、后期图像处理、虚拟漫游等环节在内的数字处理系统等。随着这些科技创新成果的应用,莫高窟自然环境得到改善,壁画、彩塑等图像采集取得进展。不久的将来,世界各国人民除了实地参观莫高窟外,还能在互联网上便捷地欣赏3D效果的“数字莫高窟”,随时随地地感受莫高窟文化艺术的无穷魅力。
(1)结合材料二,说明科技创新对文化传承和发展的作用。(8分)
(2)除互联网展示和吸引海外游客实地参观以外,请就如何增强敦煌莫高窟艺术的国际影响力另提两条建议。(4分)
12.【2013年新课标全国卷Ⅰ】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2年6月,商务印书馆出版了《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词典的正文收录了NBA、BBS、GDP、UF0等239个西文亭母开头的词语.此举引起了广泛的争论。有的人反对,有的人支持。
反对《现代汉语词典》收录西文字母词的人认为:
“拉丁字母出现在方块汉字中,很是惹眼,看上去就是一个异类,是对汉语的污染。” “我想会不会过几十年,汉语成了汉英混杂的话语。”
“文化有安全的问题,再国际化,也不能把自己的文字搞乱。” 支持《现代汉语词典》收录西文字字母词的人认为:
“在对外开放条件下,字母词的产生有其曲然性,应善待字母词的使用,而非简单的拒斥。”
“选录字母词只是对当下语言现实的承认,体现语言使用的从简趋势,适应了社会生活变化需要。”
你是赞成还是反对《现代汉语词典》收录西文字母词?请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阐明理由。(10分)
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1.【2017全国新课标I】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2017年春节期间,大型文化类竞赛节目《中国诗词大会》在中央电视台播出,成为陪伴人们欢度新春佳节的一道文化大餐。
《中国诗词大会》节目组以传承中华优秀文化为己任,仅仅抓住受众的中国诗词文化情结,在赛制和表现形式等方面大胆创新。比赛诗词涵盖《诗经》、楚辞、唐宋诗词、毛泽东诗词等,主要选自中小学教材,聚焦爱国、仁义、友善等主题。参赛选手来自各行各业,有学生、教师,有工人、农民、公务员,有海外华人、外国留学生。嘉宾现场点评,或分析诗词的深刻内涵,或发掘诗词的道德价值,或讲述诗词背后的历史故事。赛会设置竞猜、“飞花令”等环节,启用水雾台、大屏幕展示等舞美设计,应用新媒体互动、多屏传播等技术手段,打造出一场全民参与的诗词文化盛宴。节目的播出,引起强烈的反响,总首饰观众超过11亿人次,引发新一轮中国诗词热。
(1)《中国诗词大会》是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成功案例,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其成功的原因。(10分)
(2)结合材料,运用社会历史主体的知识说明在传承发展中华优秀文化中如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12分)
(3)请就学校如何开展中华优秀文化教育提两条建议。(4分)
2.【2017全国新课标III】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中国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倡导者。党的十八大报告正式提出“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2017年1月,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发表题为《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旨演讲,系统地阐述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2017年2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被写入联合国有关决议。
中国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先行者。在联合国维和行动中,中国派出维和人员最多,维和摊款出资位居前列。在应对气候变化上,中国率先批准《巴黎协定》。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增长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年均在30%以上,中国对全球减贫的贡献率超过70%。中国积极推进国际合作。“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已经有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积极响应支持,68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同中国签署合作协议。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传承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请列举两个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相契合的名言或名句。(6分)
3.【2016全国新课标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中华民族英雄是中华民族的栋梁。
近年来,有的人打着“还原历史真相”的旗号颠覆英雄、歪曲历史、消解崇高。如胡诌“黄继光堵枪眼不合情理”“‘火烧邱少云’违背生理学”“董存瑞炸碉堡为虚构”等。凡此种种混淆是非的谣言借助网络等传媒随意传播,一些网民盲目更风、随手转发。这种抹黑英雄形象的谣传引起了一些人历史认知混乱和价值观迷失。
还原历史、守护英雄、捍卫崇高,就是守护良知、正义和精神家园。战场上多次负伤的志愿军老战士李继德动情地说:“黄继光堵枪眼时,我在现场!”当年的老排长郭安民挺身直言,燃烧弹点燃伪装草,“大火整整烧了二十多分钟,邱少云始终一动不动”。董存瑞的生前战友郑顺义多次口述力证,董存瑞舍身炸碉堡,就在他的掩护之下„„
(1)结合材料和文化生活知识,探究如何守护英雄、弘扬中华民族精神。(10分)
(2)班级召开“我为英雄点个赞”主题班会,请就如何学习英雄列出发言要点。(两条,每条10~30个字)(4分)
4.【2016全国新课标III】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药学家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治疗疟疾新方法而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这是中国本土培养的科学家首次获得诺贝尔奖。
疟疾是威胁人类生命的一大顽疾,困扰来了人类几千年。20世纪60年代末,治疗疟疾的常用药物——氯喹或奎宁的药效已经减弱,疟疾的发病率再次升高。为了找到新型抗疟药物,中国政府启动了研制治疗疟疾药物的“523项目”,中医研究院成立以屠呦呦为组长的科研组参加研究工作。在极为艰苦的条件下,屠呦呦小组与全国7个省市、30多个单位的科研人员协同合作,经过数百次试验、无数次失败,并从《肘后备急方》等传统中草药文献中获得灵感、汲取智慧,最终使用乙醚从青蒿中提取了疗效高的青蒿素,开创了治疗疟疾新方法,挽救了全球数百万人的生命。世界卫生组织将青蒿素和相关药剂列入其基本药品目录,以青蒿素为基础的复方药物已经成为疟疾的标准治疗药物。
屠呦呦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是中医中药走向世界的一项荣誉。它属于科研团队中的每一个人,属于中国科学家群体,用现代科学手段不断认识中医药,是我们一代代科研工作者的责任。
(1)结合文化生的知识,谈谈屠呦呦团队的发现对于继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启示。(10分)
(2)在世界各国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为什么要坚定中华文化自信?请列举两条理由。(4分)
5.【2016天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守望相助,邻里相恤,在我国有着几千年的传统。但近几年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邻里往来减少,关系趋于淡漠。12年前,因为一位小学生的倡议,青岛市海伦路街道试办了第一届“邻居节”,之后再市北区全面推广,今年扩至全市。12年来,这个百姓自己的节日从小到大,活动形式从大众化的自娱自乐扩展到邻里友爱互助和各类志愿服务,密切了居民间的情感联系,促进了“亲人善邻、和睦融洽”的新型邻里关系的建构。
(1)依据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邻居节”由小变大的原因。(8分)
(2)“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请列举一项优良家风,并运用所学知识说明传承该家风的两点意义。(5分)
6.【2017江苏】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在由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商务印书馆和人民网联合举办的“汉语盘点2014”活动中,“法”字荣膺中国汉字,反映出全社会对法治建设的高度关注。
材料二 汉字发展总是在形体简化与理据保留这两种力量共同作用下,去寻求简繁适度的造型。
汉字的构形往往具有可解释性,即有理据。从理据的角度看,汉字的形体越复杂,理据保留程度就越高。“法”字古代写作“灋”。“灋”从“廌”(zhì),“廌”是传说中的一种独角神兽,它生性正直,有着明辨是非、判断曲直的神性,赋予了“法”正直而无偏颇的价值;“灋”从“水”,表示法律、法度追求公平如水;“灋”中包含“去”,“去”即是“弃”“逐”的意思,延伸出惩罚、惩恶扬善的意义。
汉字历经千古演变,其形体的发展趋势是由繁向简。从书写的角度看,汉字的形体越简单,记忆、书写速度就越快。为此“灋”字后来被人们简化成了我们今天看到的“法”字字形,“廌”字被简省掉,但其中表明平之若水、惩恶扬善的“水”“去”,至今仍是“法”字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处理好汉字形体简化与理据保留关系的意义。
7.【2015年新课标全国卷Ⅱ】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抗日战争期间,面对日本侵略者的疯狂进攻,中国人民克服经济力、军力、政治力等远远弱于日本的困难,同仇敌忾、共赴国难,以血肉之躯筑起了捍卫祖国的钢铁长城,涌现出杨靖宇、赵尚志,左权、赵登禹、张自忠、戴安澜等爱国将领,“狼牙山五壮士”、“八百壮士”等千英雄群体,用生命和鲜血谱写了一首爱囚主义的壮丽史诗。
在惊天地、泣鬼神的抗日战争中,形成了中华民族伟大的杭战精神。中国人民向世界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关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抗战精神始终支撑和激励中国人民浴血奋战,终于打败了极其残暴、极其野蛮的日本侵略者,赢得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抗战精神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10分)
第四单元《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1.【2016江苏】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什么是好电影,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电影经常出现“叫好”和“叫座”的矛盾,有些电影的艺术价值很高,但是票房却遭到冷遇;有些电影过度关注“眼球效应”,缺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样立得住的文化内核,虽获得高票房,却是“低口碑”。
运用《文化生活》知识,简析我国电影需要“立得住的文化内核”的原因。(6分)
2.【2015山东】社会主义道德是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某地人民广播电台创新社会主义道德宣传模式,用广播剧的形式把当地道德模范的事迹故事化,精心打造了34部“道德模范广播剧”,展现了道德模范的奉献精神,让人们在倾听中记住道德模范的故事,引导人们在生活中践行社会主义道德。“道德模范广播剧”深受当地百姓的喜爱,不仅因为故事精彩,更因为那种源自道德的力量。
材料二 公务员为群众办好每一件事,商家为消费者提供货真价实的商品,你看见需要帮助的人就热心搭把手„„我们应该积极行动起来,每个人担负起一份道德责任,就会将社会的道德水准托起一分,涓涓细流汇成大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就会早日实现。
据材料一,运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知识,谈谈应如何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9分)
3.【2015年新课标全国卷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们要保护和传承,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记录片《记住乡愁》于2015年元旦在央视首播。该片选取100多个传统村落,围绕中华美德的千百年传承,一集一村落,一村一传奇。采取纪实手法讲述一个个生动感人的故事:有坚守精忠报国、宁死不屈民族气节的,有传承诚信为本,诚实待人村风的,有秉持积善成德、助人为乐精神的,有倡导邻里和睦、守望相助的,有崇尚生命、敬畏自然的„„
《记住乡愁的》的播出引发社会强烈反响。古建筑学者将其誉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立体的教科书,现成的博物馆”,历史学者认为《记住乡愁》呈现了一副生动的乡村历史画卷,民俗学者从节目中一个个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化石”,社会学者强调吸取传统乡村社会治理的智慧和经验„„
(1)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记住乡愁,传承中华传统美德,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对此加以说明。(12分)
(2)在城镇化快速发展的今天,请就如何记住乡愁提出两条建议。(4分)
第四篇:2011年山东高考语文大纲考点解说
2011高考大纲考点解说
语言文字运用
1.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
(1)字音的考查只要求辨认正误而不要求拼写。(2)考查的重点不在声调上,而在认读上。
(3)以“常用字”为主,主要体现在“三常”(常见、常用、常读错)上。复习重点放在形声字、形近字、音近字、多音字上。这种变化要求复习时不要追求偏难怪僻的字,多关注常用字,注重语言文字的实用性。这应是我们复习的重点。
(4)历年高考试卷中已考过的字音也要引起我们的重视。每年试卷中都有考查字音重叠、撞车的现象。1.(2010山东卷)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饯别(jiàn)晦涩(huì)铁栅栏(zhà)浑身解数(xiâ)....B.扒手(pá)吱声(zī)和稀泥(hã)步履蹒跚(pán)....C.蓄养(xù)寒噤(jìn)露马脚(lîu)扪心自问(mân)....D.顺遂(suí)什锦(shǐ)蒸馏水(liú)兵不血刃(xuâ)....2.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一是识记并正确书写,二是常用(偏僻的汉字不在考查范围之内),三是规范(两可的不在考查范围之内)。
2.(2010山东卷)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依稀 澎涨 戈壁滩 云蒸霞蔚 B.涵盖 阴霾 捉谜藏 烘云托月 C.贻误 甬道 交际舞 寥若晨星 D.吆喝
绪论 擦边球 名门旺族 3.关于标点符号的问题
2008年、2009年、2010年三年山东卷都考过了。2011年可能性小了。3.(2010山东卷)下列语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国庆节将至,一座“天安门模型”摆在广场上。“天安门”前花团锦簇,增添了浓浓的节日气氛,行人纷纷驻足观看,争相与“天安门”合影留念。
B.人活在世界上,必须处理好三个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包括家庭关系;个人想想感情矛盾与平衡的关系。处理得好,生活才能愉快。
C.朱熹49岁那年,上书建议朝廷重修了白鹿洞书院,并亲自制订学规,提出:“博学之,审间之,谨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治学方法。
D.艺术节期间,这个县将举办形式多样的文艺演出活动、科技下乡活动、内容独特的文物、风情、美术、摄影展览,以及大规模的经贸活动。4.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一是常用词语,并且以考查实词、近义词为主;二是必须是规范化的词语,意即现代汉语中的规范用词(口语中存在,而词典中没有的不在考查之列)。4.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
A.在浦东国际机场边检大厅,有这样一位服务标兵,她无论出现哪里,脸上始终挂着一抹微笑,真诚、甜美、亲切,让人难以释怀。..爱憎、悲喜、思念等感情在心中消除,多用于否定。——程度太重了。应为“忘怀”。B.这六位老人,年纪最小的也已82岁,都是参加过抗战的老兵。如今,虽已是古稀之年,但他们都还..精神矍铄,思路清晰,回忆起当年,感慨万千。——70岁是古稀。属于考查文化常识类的词语。总角、垂髫、童龀(齿龀)、豆蔻(13岁的女孩儿)、弱冠(冠、加冠,20岁男子)、而立、不惑、天命(知天命)、花甲、古稀、耄耋。
C.虽然面临的困难和不利因素很多,但是,作为这项改革实验的始作俑者,我们有信心也有能力把这项....工作进行下去,并且做得越来越好。-----这是贬义词,感情色彩用错。
D.地震异地安置区首批“农家乐”开业,灾区民房重建基本完成,学生提前搬人新校园„„纷至沓来的....重建喜讯报告着灾区的重生。
一般性词语和成语合考,没有充分考虑汉语言的精华——成语的地位
5.辨析并修改病句。严格控制在六种病句类型中: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
6.扩展语句,压缩语段。
考查重点:语用。扩展语句
在考查语文与生活的联系方面,今后扩展语句将注重与修辞结合起来考查。考查形式:(1)组词成句
(2)使语句具体丰满。增加修饰成分。
(3)使语句具体生动。生动的描绘;修辞手法。(4)使语句具体明白。多是说明性文字。
(5)扩展诗句。根据诗句内容,用散文化的语言进行描述。(6)补充连接性扩展。
压缩语段 考察类型:(1)给语段中的概念下定义。
(2)概括语段内容要点。
(3)新闻概写。拟写一句话新闻;拟写标题;拟写导语等。(4)文段中心的概括。(5)补充性概括。
2009年山东卷
16.概括下面一则消息的主要信息,不超过35字。(4分)
《人民日报》巴厘岛5月3日电 东盟10国与中日韩财长会议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发表联合公报宣布,亚洲区域外汇储备库将在今年年底前正式成立并运行,以解决区域内的短期资金流动困难,并作为现有国际金融机构的补充。
根据公报提供的数据,在规模为1200亿美元的亚洲区域外汇储备库中,中日韩3国出资80%,东盟10国出资20%。其中,中国、日本各占32%,韩国占16%。具体金额为:中国384亿美元、日本384亿美元、韩国192亿美元。2010年山东卷
16、下面是一段介绍菊花的材料。请概括其主要内容,以“菊花”开头写一段文字,不超过50字。(4分)
菊花,是经过长期的人工选择培育出来的一种观赏花卉,在我国有三千多年的栽培历史。根据花卉大小和形状的不同,菊花可分为单瓣、重瓣、扁形、球形等;根据花期的迟早,可分为早菊花、秋菊花、晚菊花等;根据花径的大小,可分为大菊、中菊、小菊;根据瓣型不同,又可分为平瓣、管瓣、匙瓣三类十多个类型。千姿百态的花朵、姹紫嫣红的色彩使菊花具有了独特的观赏价值。不仅如此,有些菊花还可食用,可冲饮,可入药,有良好的保健功能。在百花凋零的秋冬季节,菊花傲霜怒放,被视为高雅不屈的象征,成为历代文人艺术创作的重要题材。
2010年平均2.34分 7.选用、仿用、变换句式
重点:语句仿用 2009年山东卷
17.请仿照下面诗歌前两节的格式,续写第三、第四节。(4分)
我是雪
我被太阳翻译成水 我是水
我把种子翻译成植物 2010山东卷
17.请仿照给出的句子,另写一句话。要求语意连贯,句式一致。(4分)
在孤独中,书是朋友,读书使平淡的生活丰富多彩。
分析:“孤独”与“平淡的生活”没有内在逻辑。考查方向:与修辞手法的运用结合起来考查。2010年平均3.21分。
仿用句式类型:话题式仿写、续写式仿写、嵌入式仿写。
仿写四忌:一忌话题脱离,二忌结构不一,三忌修辞不符,四忌色调不合(语境色彩和感情色彩)8. 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
关于简明、连贯、得体
(1)简明、准确合起来考查 如2009年山东卷
18.请说明下面漫画的画面内容,并揭示其中的寓意,不超过55字。(4分)
(2)连贯、得体合起来考 如2010年山东卷
18.下面一则稿约四处画线部分中有两处语言表达不当,请找出来并作修改。(4分)
本刊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主要刊登文学、历史、哲学等方面的论文。为丰富内容,提高质量,特向广大作者征稿。要求:观点鲜明,不超过8000字,逻辑清楚,①
格式正确。来稿一经采用,即奉薄酬。来稿一律不退,三个月未接到用稿通知,请自
②
行处理。敬请广大作者赐稿。
③
来稿请寄ⅹⅹⅹ市ⅹⅹ路ⅹⅹ号 《ⅹⅹⅹ》编辑部ⅹⅹⅹ敬启 邮编ⅹⅹⅹⅹⅹⅹ
④
《ⅹⅹⅹ》编辑部
ⅹⅹⅹⅹ年ⅹ月ⅹ日
要求不严谨,不仅仅是语言表达的问题;2010年平均分1.57分。关于准确、鲜明、生动
例题一(07广东卷):下面是2008年奥运会四个比赛项目的标识图形:请你选取一个,围绕图形内容,紧扣动态特征,展开联想,写一段话。要求语言通顺,运用两种以上(含两种)的修辞手法,不少于40字(含标点符号)。(6分)
参考答案:(1)刹那间,只见他右手抓住篮球,一个箭步,然后如大鹏展翅,腾空跃起,以千钧之力将球稳稳地扣入篮筐。(2)东方神鹿王军霞像离弦之箭冲出对手的“包围”,她将里贝罗们一一抛在身后,在万米跑道上展现了万米红霞。
解说:本题考查考生准确、鲜明、生动;运用语言和正确使用常见修辞手法的能力。例题二(07年全国课改卷):阳光社区准备推荐董劲松为市级“十大公德人物”候选人,拟写了下面的推荐材料。请在横线处用赞扬的语言概括董劲松的事迹,将这则推荐材料补充完整。不超过25个字。(5分)
董劲松,男,阳光社区保洁员。由于他的辛勤工作,我社区连续五年获得区级“卫生先进单位”的称号。他主动帮助居民解决遇到的困难,长年义务照料3位孤寡老人。他还担任业余治安巡逻员,多次勇敢地与歹徒搏斗,5次负伤,为保护社区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做出巨大贡献。董劲松同志。因此我们认为,“十大公德人物”这一称号,他应适当之无愧的。
解说:该题考查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例题三(08山东卷): 右面这幅摄影作品展现的是刘璇在自由体操比赛中的精彩瞬间。请从比喻、比拟、排比、对偶中任选两者修辞方法,对画面进行生动形象的描写,不超过50字。(5分)语言运用题目总的特点是:
1.试题形式上看。传统题型仍占主导,传统和创新并存。2011年仍将以传统题目为主。2.试题内容上看。透视社会热点,贴近学生生活;注重文化内涵,凸显地方特色。复习建议:
1.重视近三年的各个省区高考语言类试题。
2.在关注各种题型训练的同时,关注语言表达的质量。3.应注意“准确、鲜明、生动”这一考点的训练。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一般论述类文章。
解读:社会科学类文章阅读。2008年山东卷:《图腾与社会制度》;2009年山东卷:《“断桥”考》;2010年山东卷:《人生的四种境界》。
2010年课改区小阅读的题目无一例外都是论述类文本,只是题型和分值有所不同。1.理解 B(1)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解读:重要,是就地位和作用而言;概念,相对固定的专用术语;含义,也作涵义,指概念所包含的意义,多指本义。2008年山东卷:《图腾与社会制度》
7、下列对图腾制度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作为一种社会组织制度,图腾制度产生于氏族制度之前,是当时用来规范人行为层次的社会组织系统。
B.每一个社会组织都以动物、植物、无生命的自然物等实物为图腾作为自己的名称和标志。C.同一氏族的各个部落的图腾不能互相重复,是图腾制度约定俗成的社会组织原则。
D.部落不同而图腾相同的群体,同出于一个祖先,彼此都视为亲属,相互间是兄弟姐妹之间的关系。2009年山东卷:《簖桥考》
6.下列选项中关于“簖桥”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A.“簖桥”是与渔人用芦蒿、竹竿等编连起来捕鱼虾的“簖”相伴的一种桥。B.“簖桥”的主要功能是方便渔人用簖捕捉鱼蟹。
C.“白堤”东端的“簖桥”即今日西湖断桥,原是为方便渔人捕捉鱼蟹而设。
D.“簖桥”在张祜的诗中写作“断桥”的原因是那时“簖”字可能还没有产生,也可能很少有人使用。2010年山东卷:《人生的四种境界》
6.关于“人生境界”的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它存在于人的自我发展历程中,体现着实现人生价值和精神自由的高低程度。B.它由四个层次组成,从幻年到成人,人的每一个时期都要经历这四个层次。
C.现实的人生中。它是一个整体,是由从低到高的四种境界分别主导着人生的不同阶段。D.每个人的人生境界表现错综复杂,不同层次的人生境界分别主导着人生的不同阶段。(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解读:重要,指地位和作用;含意,指语境意思。在论述类文本中往往是体现作者观点和看法的句子。2007年山东卷: 7.从体会“但使龙城飞将在”寓意的角度看,以下表述中不含象征意味的一项是()A.唐人边塞诗中所用地名,有但取字面瑰奇雄丽而不甚考地理方位者。B.诗中用“龙城”字,亦有泛指边关要隘者。C.“龙城”是指姑臧城,即今天的甘肃武陵。
D.将卫青和李广的业绩糅合在诗中,表达杀敌制胜、扬威敌境的意思。2008年山东卷:原文第二段最后一句。
6.本文认为图腾制度是最早的社会组织制度,以下不属于其依据的一项是()A.拉德克利夫认为图腾制度为有关社会提供了一种基本的组织原则。
B.图腾产生之后,处在自然状态中的原始群的每一个群体以一种图腾作为名称和标志,形成了当时的社会组织原则。
C.图腾制度把处于自然状态的原始群中的各个“个人”都区分属类,造成一种“图腾的户籍制”。D.图腾制度以母亲的血缘关系的维持为基础,是一种真正的社会组织制度。2009年山东卷
7.下列不属于用“簖”捕捉鱼蟹的方法逐渐被淘汰的原因的一项是()A.古代官府对在河流及湖面放置鱼簖或蟹簖有所限制。B.近代以来,人工养殖业的兴起。
C.五代以后,钱塘江的鱼蟹经西湖而洄流的现象消失了。D.杭州都城文化的发展和西湖旅游形象的提升。2.分析综合 C(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2)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3)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4)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解读:只出一个题目;不考推断和想象;紧扣文本命题,不引申,不拓展。重点考查(1)(4)2008年山东卷:
8.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图腾制度是图腾文化的一个方面,整个图腾体系就是一种社会组织制度。
B.摩尔根认为,倘若在拉丁语和希腊语中都找不到一个术语来表达氏族组织制度的一切特征和性质,用“图腾制度”这一术语也是可以的。
C.氏族形成后,继续沿用图腾制度,所以在氏族社会全都实行图腾制度。
D.图腾制度形成之后,随着图腾文化的发展而日臻完善,但随即为其他社会组织制度所代替。
解读:筛选信息,归纳要点。2009年山东卷:
8.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唐代诗人张祜的《题杭州孤山寺》是目前所能见到的记载西湖断桥的最早文献。
B.西湖十景之“断桥”在南宋时又称宝祐桥,还曾因“断”“段”谐音而被称作“段家桥”。C.第三段列举了赵乘文等人的诗,说明除西湖断桥之外,在古代其他地方也有“不断之断桥”。D.第四段引用海盐才女李壬的诗,说明近代以前江南一带用鱼簖或蟹簖捕鱼蟹的方法很常见。
解读:内容和观点 2010年山东卷
7.对于“求知境界”与“道德境界”关系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作者把“道德境界”列在“求知境界”之后,并不意味着前者就一定比后者出现得晚。B.达到了“求知境界”,人具备了知识,掌握了规律,为“道德境界”的产生创造了条件。C.责任感与义务感使“道德境界”不同于“求知境界”,并高于“求知境界”。
D.“求知境界”虽也把“自我”作为主体,但这“自我”却不同于“道德境界”中的“自我”。
解读:观点
8.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欲求境界”是人生的最低境界,这种境界是任何一个具有高级境界的人所极力排斥的。
B.“求知境界”中的“自我”已不再公满足于个人生存所必需的最低欲望,而对规律与秩序有了认知的要求。
C.“道德境界”中的人不再关注自我,而已经有意识的把“我们”作为自我选择,决定时的中心了。D.“审美境界”是人生最高的精神境界,到了这一境界就能自由地超越并摒弃他三种境界。
解读:筛选并整合信息
命题特点:
1.选文方面:体现当前研究的前沿成果;长度800字左右。
2.命题技术方面:紧扣大纲要求。理解和分析综合(共6条)两个能力层级中,理解层面两个题目,分析综合一个题目。
3.命题思想方面:紧扣文本,不拓展,不引申;不推断和想象。
古代诗文阅读
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
1.识记 A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2009年第一次规定了要求背诵的64篇和段。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标准规定的50篇背诵篇目,普通高中14篇;在附录一,第26页。第一条就是孔子语录。2011年不作调整。
解读:《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推荐的诵读篇目:《氓》,《劝学》,《逍遥游》,《师说》,《阿房宫赋》,《赤壁赋》,《离骚》;李白的《蜀道难》、杜甫的《登高》、白居易的《琵琶行》、李商隐的《锦瑟》、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苏轼的《念奴娇》(大江东去)、辛弃疾的《永遇乐》(千古江山)。
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标准要求背诵部分50篇
1.学而不思则罔。2.,诲人不倦,3.知之者不如好之者。4.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5.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6.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7.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8.无可奈何花落去,。
9.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10.黄梅时节家家雨,。11.江山代有才人出,。
12.予独爱莲,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13.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14.,带月荷锄归。15.山随平野尽,。16.气蒸云梦泽,。
17.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潮。。18. ,铁马冰河入梦来。19.不戚戚于贫贱。
20.我欲乘风归去。
21.,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22.兴,百姓苦。
23.,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24.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25.长风破浪会有时,。
26.。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 破受冻死亦足!
27.。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28. 俱怀逸兴壮思飞。
29.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30.梳洗罢 独倚望江楼。31.风住尘香花已尽, 日晚倦梳头。, 欲语泪先流。32.了却君王天下事,。可怜白发生!33.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34.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35.燕子来时新社,。池上碧苔三四点, ,日长飞絮轻。36.莫道不消魂,。37.千古兴亡多少事,。
38.至今遗恨迷烟树,列国周齐秦汉楚。;!39.求之不得,寤寐思服。。40.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答 案
1.思而不学则殆 2.学而不厌 3.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4.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5.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6.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7.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8.似曾相识燕归来 9.问渠那(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10.青草池塘处处蛙 11.各领风骚数百年 12.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13.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14.晨兴理荒秽 15.江入大荒流 16.波撼岳阳城 17.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18.夜阑卧听风吹雨 19.不汲汲于富贵 20.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21.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22.亡,百姓苦 23.剪不断,理还乱 24.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25.直挂云帆济沧海 26.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27.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28.欲上青天揽明月 29.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30.过尽千帆皆不是 斜晖脉脉水悠悠 肠断白蘋洲 31.物是人非事事休 32.嬴得生前身后名 33.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34.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35.梨花落后清明,叶底黄鹂一两声 36.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37.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38.赢,都变做了土;输,都变做了土 39.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40.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2.理解 B(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解读:常见,是指使用频率比较高的词语;含义,概念意义。
2009年考的是期、会、犯、过。2010年考的是濒、客、薄、卒。
(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常见文言虚词(18个):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解读:重点掌握12个,而、乃、其、且、若、为、以、因、于、与、则、之。
2009年考的是“且、而、以、者”。2010年考的是“之、以、其、于”。2009年全国17套文言文阅读题目有10套题目是人物传记。2010年全国18套文言文阅读题目有15套题目是人物传记。2011年会继续以人物传记作为命题的热点。3.鉴赏评价 D(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归类:2008年各地高考诗歌鉴赏中,唐诗4首,宋诗5首,宋词3首,金诗1首,元曲2首,明清诗1首。有12套试卷涉及到唐宋诗词。
2009年唐诗5首,宋诗6首,宋词3首,元代词2首,清代词1首。2010年南朝乐府诗2首,晋代诗1首,唐诗4首,宋诗5首,宋词4首,元代散曲1首,清代词1首。
诗歌命题的特点:
1.在语料的选择上,以唐宋诗词为主。
2.从所考内容的题材分类来看,以写景抒情和咏物言志类诗歌为主,其他类别的诗词较少。占到三分之二还多。
3.从命题的角度上看,考查的两个题目,一个是内容,一个是形式。内容上,主要是对诗歌所写内容(包含诗人感情的把握和分析)、语句以及形象的理解;形式上,主要是对语言(重点是炼字或者用词)的鉴赏和表达技巧的分析。
4.感情类题目的考查是主体。从命题的方式来看,有直接问和间接问两种方式。(1)直接问,如涉及整首诗的题目:“这首诗整体上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2010山东卷)
涉及部分句子的,如:“本诗后两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变化?请作简要分析。(5分)”(2009山东卷)。
(2)间接问,主要是作者借景物描写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比如,“这首诗丰富的感情蕴含在对景物和人物活动的描写之中。请结合全诗,对此作简要分析。”(2009四川卷)
预测:2011年会继续考虑主流方向,适当将学习重点放到中国古典诗歌高峰的唐宋诗词。2009年山东卷:
1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8分)
寄远 杜牧
南陵水面慢悠悠,风紧云轻欲变秋。正是客心孤回处,谁家红袖凭江楼?
(1)首句中“悠悠”在诗中有何作用?(3分)
(2)本诗后两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变化?请作简要分析。(5分)
分析:抒情诗。“情感变化”考生很难回答,阅卷时重新组织的答案,另起炉灶了。2010年山东卷
14.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8分)
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
阮籍
林中有奇鸟,自言是凤凰。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适逢商风①起,羽翼自摧藏。一去昆仑西,何时复回翔!但恨处非位,怆恨②使心伤。
[注]①商风:秋风。②怆恨(liàng):悲伤。
(1)诗中“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四句体现了“凤凰”怎样的品性?(3分)
(2)这首诗整体上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5分)
手法:除了答案规定的“托物言志”“比兴”“象征”三种手法之外,细则又补充了“借物(景)抒情”“借物明志”“比喻”等等。
情感:“抒发了诗人孤独无奈的苦闷心情(1分)和壮志难酬(或“报国无门”)的悲伤情怀(2分,只答“怀才不遇”或“失意”给1分)”。
分析:托物咏怀诗。孤独无奈和壮志难酬(或者“报国无门”)在本诗中无从谈起。答案不够准确。解决之道:
首先,了解古代诗歌所写内容的大体分类,(1)写景抒情诗。(2)送别诗。(3)怀古诗。通过昔盛今衰,古今变化,来借古讽今;或者通过描写古人的事迹,来表达自己建功立业的心情。(4)边塞诗。表达对家乡、亲人的思念或者表现对战争的厌恶。(5)咏物诗。通过描写山水田园景物(或者借景)来抒发自己的情感和远大抱负。(6)羁旅(思乡)诗。
其次,懂得鉴赏古代诗歌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知识。古代诗歌的形象主要包括人物形象、事物形象(即物象)、景物形象(即意象),高考以考查人物形象 为主。鉴赏手法主要有细节刻画、粗笔勾勒,白描,动作、心理等等。
古代诗歌语言的考查主要涉及炼字(或者用词)和语言风格。炼字(或者用词)主要从词语的准确、凝练、鲜明、生动,语意的含蓄和丰富、修辞(比喻、拟人、夸张、借代、对偶等等),词性(属于语法方面,主要涉及名词、动词、形容词和数词),移用,色彩等方面来进行分析和品味。对于炼字和用词的考查是诗歌考试的重要内容。
语言风格特点,如平淡、工丽、自然、清幽、雄奇、豪放、洗练、沉郁等等;对于风格的考查这些年基本不考。
表达技巧涉及到四个方面:第一,表现手法。常用的有描写手法,如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联想和想象、动和静(以动衬静,动静结合)、虚和实、渲染、烘托、对比(对照)、映衬(正衬和反衬);抒情手法,如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寓情于景、移情于景、托物言志、借古讽今等)。第二,构思手法。包括点面结合、以小见大,首尾呼应、开门见山等等。第三,表达方式。包括描写、叙事、抒情、议论等等,常见考点为描写和抒情。第四,修辞方式。包括比喻、比拟、借代、夸张、通感、对比、反语、反复等,常见考点是前四个。
再次,学说“行话”,规范术语,掌握一些答题技巧。如:类别方面,风格方面,技巧方面,修辞方面,情感方面,等等。
案例:懂得答题的步骤和技巧
一看——看诗题,看内容,看作者,看注释。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多数标题提示了作品的题材,内容的走向,描写的对象,所用的表达方式,情感倾向,等等。我们可以从描写对象着手,通过把握描写对象的特征,来理解作者的情感。如2009年四川卷: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其二)
陆 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看题目。这首诗的题目给我们提供了以下信息:时间,“秋夜将晓”,天快亮了;人物,诗人自己,他老早就睡醒了,走出篱笆门,感觉到阵阵凉意;内容,“有感”,告诉读者,诗人抒发的是一种感受,属于议论性质,宋代诗歌崇尚议论。隐含的信息:诗人为何这么早就起来了?为何起来就抒发感慨?他又抒发了什么感慨?
看内容。初步感知,整体领悟;琢磨其中的每一句话的意思,咀嚼让你眼前一亮的词语所蕴含的意义;再去从整体上思考诗歌所写的大体内容,以及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
看作者。目的是了解这个作者所处的时代,了解其诗歌的风格特色。
看注释。提供诗人的有关生平、写作背景、生僻词语的意思等,目的是迅速而准确地理解诗歌所表达的内容。2010年的诗歌考查中,有三分之二给我们作了注释。
二读——题目类型和要求
两个题目分别是从哪个角度考查的,一看就应该一目了然:是内容方面整首诗的理解还是部分语句的理解?是对形象的分析还是诗人情感的把握?是部分句子的形象把握还是其中两句诗的情感的把握?是对炼字的赏析还是对用词或者句子的品味?表达技巧的考查是对表现手法的考查还是表达方式,抑或是修辞方式的考查?
初步判断之后,注意命题人的题干和要求。题干,告诉了我们思考的范围;要求,告诉了我们答题的指向。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三答——具体操作
回答问题的基本原则是:字不离句,句不离篇。只有扣紧诗歌里的词、句来回答,才有可能分析准确。高考阅卷当中,老师们见到的不得分的情况,其中一类就是泛泛而谈,远离文本。
根据不同要求,规范答题格式,准确使用专业术语。我们以写景抒情诗为例来进行说明。“一切景语皆情语”,写景就是为了抒情。诗中的景物,都是为烘托气氛、抒发感情服务的。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2009年海南、宁夏卷)
①
鹧鸪天·代人赋
辛弃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②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注】①这首词作于作者遭弹劾解官归居时。②青旗:酒旗,酒店门外用青布做的幌子。8.词的上阙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请简要叙述。(5分)
分析:“柔桑破嫩芽”“蚕种已生些”和“细草”都显示出这是初春季节的景象;“陌上”“东邻”“平冈”“黄犊”都表明是乡村的景色。因文(文字)识象(意象),通过联想和想象,调动自己的生活积累,不难回答。
解题指津:分两步走,先要用一句话概括描绘的景象,然后对这个景象进行分解,对上阙句子中的重要景物(嫩芽、蚕种、细草、黄犊、寒林、暮鸦)加以联想,进行描述。
参考答案:描绘了初春时乡村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田间桑树萌发出新芽,东邻家蚕卵已孵出幼蚕;平缓的山坡上长着细嫩青草,黄色的牛犊在那儿鸣叫;夕阳斜照着初春傍晚的树林,晚归的乌鸦散落在那儿栖息。
9.词的最后两句作者用了哪种写作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词题为“代人赋”,作者为什么要以此为题?请简要说明。(6分)
解题指津:1.指明技法:这句(首)诗运用了什么技法;2.具体分析:技法体现在哪些字、词、句上;3.点明效果:好在哪里,或者再现(营造)了怎样的意境;4.抒发的感情: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或者阐发了怎样的哲理。回答时一定要紧扣句子。
参考答案:运用了对照(或对比)的写作手法。
作者将城里愁风畏雨的桃李,与乡间溪头迎春开放的荠菜花相对照,借景抒情,表达了他解官归居后鄙弃城市官场,热爱田园生活的感情。
题为“代人赋”,实则为己赋,采用代人填词的形式,以荠菜花自况,效果独特。
选考内容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 1.分析综合 C(1)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
(2)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解读:主要放在表现手法上。2.鉴赏评价 D(1)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
解读:年年考查;属于鉴赏层面。重要,地位和作用而言;丰富含意的句子是指含蓄的句子、哲理性的句子、抽象的句子、结构复杂的句子(长句子)。
2007年全国共12套试卷考到了句子。句子的含意、作者的情感、修辞手法、作用,等等。见山东卷的两个21题。
2008年有一半的题目涉及到对句子含意的考查。
2009年有10个省区的题目涉及到句子:含意、情感、作用、用意、修辞手法等,而且基本集中在散文类文本阅读中。
2010年有13套试题的文学类文本,而且全都是散文,涉及对句子(包括两个对词语含意的理解)的考查:句子的含意、作用、给人的启示等,合计15个题目。山东卷散文的考查。
21.作者最后说:“我不会怕冷,却会怕这荒野没有一盏唤我归去的灯„„”你怎样理解这句话在文中的深刻含意?(5分)(2007《灯火的温情》)
19、“今天终于以另一种方式接近了你”这句话在文中的含意是什么?它在文章结构上有什么作用?(4分)(2008《歌德之勺》)
20.解释下面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4分)(2009《记住回家的路》)
(1)把自己完全交给了机会和压力去支配,在世界上风风火火或浑浑噩噩,迷失了回定有路途。(2分)
(2)一个人有了坚实的自我,他在这个世界上便有了精神的坐标,无论走多远都能够找到回家的路。(2分)全国各地小说的考查。
2008年海南宁夏卷、江苏卷、广东卷和浙江卷都考到了小说。海南宁夏卷是《二十年后》(欧·亨利),江苏卷是《侯银匠》,广东卷是《河的第三条岸》,浙江卷是《乌米》(阿·马·高尔基)。考查的涉题点集中在人物性格的分析上。
2009年十七套试卷中散文11篇,小说6篇,如四川卷的《想象》(英国,凯·杰罗姆)、福建卷的《阿庆》(丰子恺)、安徽卷的《董师傅游湖》(宗璞)、辽宁卷的《遗璞》(贾平凹)、浙江卷的《魔盒》(英国,大卫·洛契弗特)、海南宁夏卷的《孕妇和牛》(铁凝)。小说的各个要素几乎都考到了。
2010年课改区的大阅读,全国卷、广东卷、山东卷、湖南卷、辽宁卷、安徽卷、浙江卷、江苏卷八套试卷总共12个省市区考到了小说。除了山东卷是长篇小说节选之外,其余的都是微型小说(部分有删改)。而2010年小说的各个要素都考到了。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1.分析综合 C(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2)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3)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2.鉴赏评价 D(1)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2)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
(3)对文本的某种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 3.探 究 F(1)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2)探讨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写作意图
(3)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解读:“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分别侧重于传记和新闻。
“某些问题”,首先是针对文本,其次是具体化了,降低了难度。
2008山东卷《我所认识的梁漱溟》
22、作为一篇评传性文章,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认识”梁漱溟的?这样写对你的写作有何启示?(6分)
2010年山东卷《她最多能活七个小时》
22.这篇报道具有很高的社会价值。请结合文本和新闻背景谈谈你的理解。(6分)
山东卷文学类文本和实用类文本的选择情况比较
解读:1.选文的阅读难度,2.选文的阅读长度,3.考点分布情况,4.命题难度的相对对等,5.探究题目问题,7.考生选择文本的问题。等等。
2008年文学类文本和实用类文本阅读的分数相差2.30分,实用类文本阅读偏易。选择文学类文本的考生明显较少,只占三分之一,25万人,而选择使用类文本的考生则占到了三分之二,48万人。
2009年试卷662723份。文学类文本
(一)361528人,实用类文本
(二)301195人。六
(一)11.85分,六
(二)10.16分。
2010年试卷612478份。文学类文本
(一)313422人,实用类文本
(二)299056人。六
(一)9.58分,六
(二)8.77分。
建议:不要轻易干涉学生选择的权利。
教学建议
1.阅读理解类文本的教学
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歌,文学类文本,实用类文本。(1)对考点的准确理解
(2)精选高考试题,精讲精练(3)专项训练,以高考试题为主 2.合理分配时间
(1)四月和五月,适当进行综合练习
(2)五月份,知识类题目和名句名篇的默写和背诵
知识类题目:课课练,日日清。4.加强有效教学和有效考试的研究(1)有效教学的问题。
有效教学:一是指有效率的教学,二是指有效果的教学,三是指既有效率又有效果的教学。前者:高效率不一定有好效果,甚至不一定有效果;低效率也不等于无效果;比如,十年磨一剑,效率很低,但效果却很好。中间:侧重于对学生的认识和评价;排除了效率的参与。后者:一种境界,一种理想化的追求,但在实际教学中很难实现。
按照效率的解释:从数学和经济学的角度看,就有一个投入和产出的比。教师“教”的投入和学生“学”的投入,学生学得投入才能导致“学”的产出,即收获。检验教学效率的另一个方法就是:根据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其量的比就是教学的效率。
按照效果的解释:必须排除效率因素的存在,而应充分考虑到时间这个变量:高效与低效、有效与无效、显效与隐效、长效与短效。就语文而言,知识性内容(即记忆性知识。其他学科恐怕也是这样)的教学效果显性效果明显,而理解、鉴赏和表达的教学效果隐蔽性和滞后性特征就比较突出,短时间内难以发现。不能因为当时的效果不明显就否定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
结论:讲究课堂的有效教学,最终目的应该是追求有效果的教学。
明白了有效教学的基本概念,应该针对学科特点来教学。
案例一:
济南外国语学校:刚刚结束诗歌的教学和复习,考试不见好。
三中:三节诗歌教学课从涉及到实施,步调一致,整齐划一,但教学效果却很差(学生死气沉沉,没有反应)
结论:无效教学。案例二:
2009年三月份高三统考后重新测试的基本情况。考试过后仅仅半个月。
内容:高三考试的原题,诗歌、文学类文本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名句名篇。
结果:三所有效学校(两所学校测试无效;每所学校两个班)的优秀率分别是56﹪、19.5﹪、13.5﹪。良好率有一所学校是百分之八十多,另外两所学校是百分之七十多。原因:教师方面,学生方面,人类的大脑科学方面。
教师方面:一是过分强调技术性,侧重解题技巧、解题方法的传授,而忽视了对文本的感悟和理解。学生方面:理解和记忆司职不同,效果迥异,必须承认人类大脑的这一点不同。(2)有效考试问题。
首先是命题内容的有效性——紧扣复习内容,这一点很重要。这是我们几年来的教训之后的共识。其次是命题技术——题目要求严谨规范,清晰明确;答案的确定性指数高,并且便于操作。再次是试卷讲评环节——重点突出,强化针对性和有效性。5.搜集有效信息
(1)政策方面,如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以及权威部门和权威人士的解读。(2)材料方面,各地统考模拟试题;占有,挑选,拼凑。6.2011年2月济南市高三调研试题的说明。
荼蘼花已经谢了,天上的月亮如清水般明亮透彻,小篆墨香已经消失,我却还没睡着,(已经听到)早晨的鸦鸟啼叫了。气候有些许寒意,我所穿的衣服已经快遮挡不住这微寒了,倚靠在阑干边休息,一整天来,发着愁,直到灯又要熄灭了,只有大雁还从天空上飞过。
第五篇:近六年国际法全真试题精选考点归类解析(范文模版)
近六年国际法全真试题精选考点归类解析
国 际 法 学
一、国际法基本理论
(一)国际法与国内法的关系
1.甲乙两国于1996年签订投资保护条约,该条约至今有效。2004年甲国政府依本国立法机构于2003年通过的一项法律,取消了乙国公民在甲国的某些投资优惠,而这些优惠恰恰是甲国按照前述条约应给予乙国公民的。针对甲国的上述做法,根据国际法的有关规则,下列哪一项判断是正确的?
A.甲国立法机构无权通过与上述条约不一致的立法
B.甲国政府的上述做法,将会引起其国际法上的国家责任
C.甲国政府的上述做法如果是严格依据其国内法作出的,则甲国不承担国际法上的国家责任
D.甲国如果是三权分立的国家,则甲国政府的上述行为是否引起国家责任在国际法上尚无定论
(二)国际条约在中国的适用
1.根据我国目前的法律和相关实践,对于国际条约在我国法律制度中的地位,下列哪些判断是错误的?(2002年试卷一57题,多选)
A.凡是我国缔结或参加的条约,都可以在国内作为国内法直接适用
B.在民法涉及的范围内,我国为当事国的条约规定与国内法的规定不同时,适用条约的规定,但我国 缔结该条约时做出保留的条款除外
C.我国作为当事国的任何条约的规定,若与国内法的规定冲突时,在国内法院都直接并优先适用这些 国际条约的规定,但我国缔结该条约时做出保留的条款除外
D.在民法涉及的范围内,在国际上所有已生效的民商事方面的国际条约的规定,如与我国国内法的规 定冲突时,都优先适用国际条约的规定
二、国际法基本原则的主要内容
1.甲国是一个君主立宪制的国家,其下列行为中,哪些属于国际法上的国家内政范围,外国不得进行干涉?(2002年试卷一55题,多选)
A.甲国决定废除君主立宪制,改用共和制作为其基本政治制度
B.为解决该国存在的种族间的冲突,甲国通过立法决定建立种族隔离区
C.甲国决定邀请某个外国领导人来访
D.甲国决定申请参加某个政府间的国际组织
三、国际法主体
(一)国家主权豁免
1.甲国政府与乙国“绿宝”公司在乙国订立了一项环保开发合同,合同履行过程中出现纠纷。“绿宝”公司以甲国政府没有及时按照合同支付有关款项为由诉至乙国法院,甲国政府派代表向法院阐述了甲国一贯坚持的绝对豁免主义立场。如果乙国是采取相对豁免主义的国家,根据目前的国际法规则和实践,下列哪些表述是正确的?(2003年试卷一57题,多选)
A.甲国政府订立上述合同行为本身,是一种商业活动,已构成对其国家豁免权的放弃,乙国法院可以管辖
B.甲国政府派代表向法院作出说明,这一事实不意味着甲国已放弃在此诉讼中的国家豁免权
C.即使甲国在其他案件上曾经接受过乙国法院的管辖,也不能意味着,乙国法院在此案中当然地可以管辖
D.乙国法院作出缺席判决后,甲国要求乙国宣布该判决无效。甲国这一行为表明,甲国此前已接受了乙国法院的管辖
(二)国际法上的承认及继承
1.S国是一个新成立的国家。其成立后,甲国代表向联合国大会提案支持S国成为联合国的会员国;乙国与S国签署了两国互助同盟友好条约;丙国允许S国在其首都设立商业旅游服务机构;丁国与S国共同参加了某项贸易规则的多边谈判会议。根据国际法的有关规则,上述哪些国家的行为构成对S国的正式承认?(05-78)
A.甲国 B.乙国 C.丙国 D.丁国
2.甲国与乙国相邻,为谋求共同发展,多年来,两国间签署了若干个双边协议、协定。后甲国分立为东甲、西甲两国。现问,如果所涉各方之间尚没有新的相关协议达成,那么,根据国际法中有关国家继承的规则,对于东甲、西甲两国,下列哪项条约可以不予继承?(2002年试卷一15题,单选)
A.甲乙两国间的大陆架划界条约 B.甲乙两国界河航行使用协定
C.甲乙两国和平友好共同防御条约 D.甲乙两国关于界湖水资源灌溉分配协定
3.甲国和乙国合并成为丙国,下列选项中哪些属于丙国政府应该继承的债务?(2000年试卷一61题,多选)
A.甲国政府向丁国政府所贷款项 B.甲国政府关于甲国南方省水利项目向丁国政府所贷款项
C.乙国某省政府向丁国政府所贷款项 D.乙国东方公司向丁国政府所贷款项
(三)联合国
1.甲、乙两国为陆地邻国。由于边界资源的开采问题,两国产生了激烈的武装冲突,战火有进一步蔓延的趋势。甲、乙均为联合国成员国。针对此事态,如果拟通过联合国安理会采取相关措施以实现停火和稳定局势,那么,根据《联合国宪章》有关规定,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2006年卷一第31题—单选)
A.只有甲、乙两国中的任一国把该事项提交安理会后,安理会才有权对该事项进行审议
B.在对采取措施的决议草案进行表决时,若获得全体理事国中1/2多数的同意,其中包括常任理事国的一致同意,该决议即被通过
C.在对采取措施的决议草案进行表决时,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任何一国投弃权票,不妨碍该决议的通过
D.只有得到甲、乙两国的分别同意,安理会通过的上述决议才能对其产生拘束力
四、国际法律责任
(一)国际不当行为的责任
1.甲国警察布某,因婚姻破裂而绝望,某日持枪向路人射击。甲国警方迅速赶到事发现场,采取措施控制事态并围捕布某。布某因拒捕被击毙。但布某的疯狂射击造成数人死亡,其中包括乙国驻甲国参赞科某。根据国际法的有关规则,就该参赞的死亡,下列判断哪一项是正确的?(2004年30)
A.甲国国家应承担直接责任 B.甲国国家应承担间接责任
C.甲国国家应承担连带责任 D.甲国国家没有法律责任
2.某国是实行三权分立制的国家。根据国际法,下列哪些部门作出的行为被认为是国家行为?(00-1-64多)
A.立法机关 B.行政机关 C.司法机关 D.军队
3.甲国发生的叛乱运动已被甲国政府和国际社会承认为叛乱团体。该叛乱团体在其控制的一些地区,强行掠夺或占用外国侨民和外国国家的财产。根据国际法规定,下列关于甲国政府是否承担责任的说法哪个是正确的?(2000年试卷一25题,单选)
A.承担直接责任 B.承担间接责任 C.甲国政府和叛乱运动共同承担直接责任 D.不承担责任
(二)国际法不加禁止的行为造成损害后果的赔偿责任
1.甲国某船运公司的一艘核动力商船在乙国港口停泊时突然发生核泄漏,使乙国港口被污染,造成严重损害后果。甲乙两国都是《关于核损害的民事责任的维也纳公约》及《核动力船舶经营人公约》的缔约国。根据上述公约及有关规则确定,乙国此时应得到7800万美元的赔偿,但船运公司实际赔偿能力最多只能够负担5000万美元。对此事件,根据国际法上的国家责任制度,甲国国家对乙国承担的义务是什么?(2002年试卷一16题,单选)
A.甲国国家应承担全部7800万美元的赔偿
B.甲国有义务在保证船运公司赔付乙国5000万美元的同时,船运公司无力赔付的其余的2800万美元,由甲国政府先行代为赔付
C.甲国有义务保证督促船运公司进行赔偿,但以船运公司能够负担的实际赔偿能力为限,即只能赔付5000万美元,其余2800万美元可以不予赔付
D.由于该行为不是甲国国家所从事,故甲国国家不需就此事件承担任何义务
五、国际法上的空间
(一)领土、边界和边境
1.先占是国际法中国家获得领土主权的一种方式。根据现代国际法的有关规则,下列哪些选项已经不能被作为先占的对象?(2006-1-79多选)
A.南极地区B.北极地区 C.国际海底区域 D.月球
2.八角岛是位于乙国近海的本属于甲国的岛屿。40年前甲国内战时,乙国乘机强占该岛,并将岛上的甲国居民全部驱逐。随后乙国在国内立法中将该岛纳入乙国版图。甲国至今一直主张对该岛的主权,不断抗议乙国的占领行为并要求乙国撤出该岛,但并未采取武力收复该岛的行动。如果这种实际状态持续下去,根据国际法的有关规则,下列判断哪一项是正确的。(2003年29)
A.根据实际统治原则,该岛在乙国占领50年后,其主权就归属乙国
B.根据时效原则,该岛在乙国占领50年后,其主权将归属乙国
C.根据实际统治和共管原则,乙国占领该岛50年后,该岛屿主权属于甲乙国共有
D.根据领土主权原则,即使乙国占领该岛50年后,该岛屿主权仍然属于甲国
(二)海洋法
1.港口
甲国船东的货轮“欢乐号”(在乙国注册)在丙国港口停泊期间,非丙国籍船员詹某和卡某在船舱内因口角引发斗殴。根据国际法相关规则和实践,下列判断哪些是正确的?(2004年69.)
A.丙国通常根据詹某或卡某的请求,对该事件进行管辖
B.丙国通常根据该船船长的请求,对该事件进行管辖
C.丙国通常根据甲国驻丙国领事的请求,对该事件进行管辖
D.丙国通常根据乙国驻丙国领事的请求,对该事件进行管辖
2.领海
甲国的一个航海航空爱好者组织“碧海蓝天协会”准备进行一次小型飞机“蓝天号”和赛艇“碧海号”的海上联合表演,计划涉及我国的领海和领海上空。对此,根据国际法的有关规则和我国的相关法律,下列哪些判断是正确的?(2002年试卷一58题,多选)
A.“蓝天号”飞行表演如在我国领海上空进行,必须得到我国的允许
B.“碧海号”赛艇表演如果在我国领海中进行,必须得到我国的允许
C.“碧天号”在前往表演空域途中,如果仅仅是以通过为目的,从而飞过我国的领海上空,则无须得到我国的许可
D.“碧海号”在前往表演海域的途中,如果仅仅是以通过为目的,从而穿越我国的领海,则无须得到我国的许可
3.大陆架
(1)甲国为沿海国,但从未发表过任何关于大陆架的法律或声明,也从未在大陆架上进行过任何活动。现乙国在甲国不知晓的情况下,在甲国毗连区海底进行科研钻探活动。对此,下列判断哪些是不正确的?(2000年试卷一66题,多选)
A.乙国的行动非法,应立即停止并承担相应责任
B.根据海洋科研自由原则,乙国行为合法
C.乙国行为合法,因为甲国从来没有提出大陆架的主张
D.乙国行为合法,因为甲国从未在大陆架上进行任何活动或有效占领
4.公海
(1)根据海洋法公约规定,各国军舰在公海上如果发现外国船舶有从事海洋法公约规定的某些国际性犯罪行为时有权登临检查。下列哪些船舶可以成为登临的对象?(2000年试卷一62题,多选)
A.外国渔船 B.外国军舰 C.外国商船 D.未挂任何船旗的船舶
(2)下列选项哪些是海洋法关于船舶在公海上航行悬挂船旗的规则?(2000年试卷一65题,多选)
A.船舶在航行途中,可以根据需要悬挂不同国家的旗帜
B.如果船舶在两个国家注册,则应悬挂两个国家的船旗
C.如果船舶未挂任何船旗,则任何国家的军舰都可以对其行使登临权
D.为航行方便而在航行中不断变换船旗的船舶,可被视为无国籍船舶
5.国际海底区域
(1)甲国是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缔约国。甲国的船舶在各国管辖以外的某海底进行矿产开采作业时,其活动应遵守国际法的哪一种制度?(2003年试卷一19题,单选)
A.公海海底的开发制度 B.甲国有关海洋采矿的国内法 C.国际海底区域的开发制度 D.公海自由制
(三)外层空间的法律原则和制度
1.月球主人公司是甲国人汤姆在甲国注册的公司,专门从事出售月球土地的生意。该公司把月球分为若干部分供购买者选购,并称通过与该公司订立“月球契约”,买方就拥有了其购买的月球特定部分的所有权。对此,根据外层空间法的有关规则,下列判断哪一项是正确的?(2004年31)
A.该类契约规定的所有权,必须得到甲国国家的特别批准方能在国际法上成立
B.该类契约可以构成甲国国家对月球相关部分主张主权的证据
C.即使该类契约受甲国国内法的保护,该所有权在国际法上也不能成立
D.该类契约必须在联合国外空委员会登记,以确立购买者在国际法上的所有权
2.甲国登记发射的空间飞船在降落时偏离轨道落入乙国境内,飞船上载有三名宇航员,被乙国军队监测发现。甲乙两国都是1968年《营救协定》的缔约国。对此事件,乙国应采取下列哪些行动?(00-1-67多选)
A.对宇航员提供一切可能的援助 B.立即将宇航员送还甲国
C.立即将此事件通知联合国外空委员会 D.立即将此事件通知联合国秘书长
3.甲国发射的气象卫星“雷公号”撞上了乙国飞行的遥感卫星“神眼号”,造成“神眼号”卫星坠落。“神眼号”的碎片撞上了丙国境内正在飞行的丙国民航飞机,造成该飞机坠落。同时卫星碎片还将丙国地面的一个行人砸死。甲乙丙三国都是外空一系列公约的当事国。根据外空法的有关制度,下列哪些表述是正确的?(2003年试卷一59题,多选)
A.甲乙两国对卫星碎片造成的丙国行人的损害应承担绝对责任
B.甲乙两国对卫星碎片带来的丙国飞机的损害应承担绝对责任
C.对于卫星碎片造成的丙国飞机的坠落,甲乙丙三国应各自承担过错责任
D.对于“雷公号”和“神眼号”的相撞,甲乙两国应根据各自的过错,承担相应的责任
六、国际法上的居民制度——国籍、外交保护、庇护和引渡
(一)国籍
1.高某出生在甲国,其父亲是乙国人,母亲是丙、丁双重国籍人,假设对原始国籍的获得,甲丙两国采取纯粹的出生地主义,乙丁两国都采取纯粹的双系血统主义。此时,根据有关国际法规则和国际实践,对于高某此时国籍状况,下列何种表述是正确的?(2003年试卷一92题,任选)
A.高某可能拥有甲乙丙丁四国的国籍 B.高某仅可能拥有甲乙丙三国的国籍
C.高某仅可能拥有甲乙丁三国的国籍 D.高某仅可能拥有甲乙两国的国籍
(二)外交保护
1.甲国公民詹某在乙国合法拥有一幢房屋。乙国某公司欲租用该房屋,被詹某拒绝。该公司遂强行占用该房屋,并将詹某打伤。根据国际法中的有关规则,下列救济方式哪一项是正确的?(2004年32)
A.詹某应向乙国提出外交保护请求 B.詹某可以将此事件诉诸乙国行政及司法当局
C.詹某应向甲国驻在乙国的外交团提出外交保护的请求 D.甲国可以立即行使外交保护权
(三)引渡与庇护
1.中国公民李某(曾任某国有企业总经理)2004年携贪污的巨款逃往甲国。根据甲国法律,对李某贪污行为的最高量刑为15年。甲国与我国没有引渡条约。甲国表示,如果中国对李某被指控的犯罪有确凿的证据,并且做出对其量刑不超过15年的承诺,可以将其引渡给中国。根据我国引渡法的有关规定,下列哪些判断是正确的?(2005年79)
A.我国对于甲国上述引渡所附条件,是否做出承诺表示接受,由最高人民法院决定
B.我国对于甲国上述引渡所附条件,是否做出承诺表示接受,由最高人民检察院提请最高人民法院做出决定
C.如果我国决定接受甲国上述引渡条件,表示接受该条件的承诺由外交部向甲国做出
D.一旦我国做出接受上述条件的承诺并引渡成功,我国司法机关在对李某审判和量刑时,应当受该承诺的约束
2.甲国人詹氏,多次在公海对乙国商船从事海盗活动,造成多人死亡,同时詹氏曾在丙国实施抢劫,并将丙国一公民杀死。现詹氏逃匿于丁国。如果甲乙丙丁四国间没有任何司法协助方面的多边或双边协议,根据国际法中有关规则,下列哪项判断是正确的?(2002年试卷一17题,单选)
A.丁国有义务将詹氏引渡给乙国 B.丁国有义务将詹氏引渡给丙国
C.丁国有权拿捕詹氏并独自对其进行审判 D.甲国有权派出警察到丁国缉拿詹氏归案
3.甲国人艾某在甲国打工时因不满雇主詹某,炸毁了詹某的厂房和住所,逃至乙国。艾某的行为根据甲国刑法,有可能被判处死刑。甲乙两国之间没有任何涉及刑事司法协助方面的双边或多边条约。基于以上情况,根据国际法,下列判断何者为正确?(2004年89)
A.如甲国向乙国提出引渡请求,则乙国有义务将艾某引渡给甲国
B.如艾某向乙国提出庇护请求,则乙国有义务对艾某进行庇护
C.乙国可以既不对艾某进行庇护,也不将其引渡给甲国
D.甲国可以在乙国法院对艾某提起刑事诉讼
七、外交特权与豁免
1.安某和皮某分别是甲国驻乙国使馆的三等秘书和随员。安某多次参加乙国群众举行的反政府集会和游行;皮某则是大量订阅乙国反对党公开出版的刊物并将有关内容向甲国报告。根据国际法的有关规则,下列判断何者为正确?(2005年95)
A.安某的行为违背了外交人员对驻在国的有关义务规定
B.皮某的行为违背了外交人员对驻在国的有关义务规定
C.一旦安某或皮某的行为被确定为违背了相关的义务,其外交特权与豁免即应被剥夺
D.一旦外交人员的行为被确定为违背了相关的义务,驻在国可以宣布其为“不受欢迎的人”,要求其在限定 时间内离境
2.与《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相比,我国1986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特权豁免条例》增加了给予外交特权豁免的人员种类。下列何种人是该《条例》增加的?(2003年试卷一93题,任选)
A.使馆外交人员 B.外交信使 C.持有中国外交签证的人员 D.由中国过境的前往第三国的外交人员
3.杜某为甲国驻乙国使馆的三等秘书,艾某为丙国驻乙国使馆的随员。杜某在乙国首都实施抢劫,有1名乙国人在抢劫中被其杀死。艾某当时恰好目击了该抢劫杀人事件。甲乙丙三国都是《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的缔约国,且三国之间没有其他双边的涉及外交和领事特权与豁免方面的协定。根据国际法规则,下列判断哪些是错误的?
A.如杜某本人表示放弃其管辖豁免,则乙国即可以对其提起刑事诉讼,无论使馆是否同意
B.如艾某本人表示愿意出庭作证,则乙国即可以带其到法庭作证,无论使馆是否同意
C.乙国向甲国提出请求,要求放弃杜某的豁免,如甲国没有答复,则可以推定甲国已经同意放弃,从而对杜某提起刑事诉讼
D.如甲国表示放弃杜某的管辖豁免,则乙国可以对杜某进行提起刑事诉讼,而不论杜某本人是否同意
八、条约
1.甲某为A国国家总统,乙某为B国国家副总统,丙某为C国政府总理,丁某为D国外交部长。根据条约法公约规定,上述四人在参加国际条约谈判时,哪一个需要出示其所代表国家颁发的全权证书?(03-1-20)
A.甲某 B.乙某 C.丙某 D.丁某
2.假设甲、乙两国自愿经过谈判、签署和批准程序,缔结了一项条约。该条约内容包括:出于两国的共同利益。甲国将本国领土提供给乙国的军事力量使用,用来攻击并消灭丙国国内的某个种族。根据国际法,下列哪些说法是错误的?(2003年试卷一58题,多选)
A.由于双方平等自愿缔约,满足条约成立的实质要件,因此该条约是合法有效的B.由于条约经过合法的缔结程序,因此该条约是合法有效的C.如果该条约的上述内容得到丙国同意,则缔约行为的不法性可以排除
D.如果该条约的上述内容被实施,则乙国的行为构成国际不法行为,甲国的行为不构成不法行为
3.甲国倡议并一直参与某多边国际公约的制订,甲国总统与其他各国代表一道签署了该公约的最后文本。根据该公约的规定,只有在2/3以上签字国经其国内程序予以批准并向公约保存国交存批准书后,该公约才生效。但甲国议会经过辩论,拒绝批准该公约。根据国际法的有关规则,下列哪一项判断是正确的?
A.甲国议会的做法违反国际法
B.甲国政府如果不能交存批准书,将会导致其国际法上的国家责任
C.甲国签署了该公约,所以该公约在国际法上已经对甲国产生了条约的拘束力
D.由于甲国拒绝批准该公约,即使该公约本身在国际法上生效,其对甲国也不产生条约的拘束力
4.嘉易河是穿越甲、乙、丙三国的一条跨国河流。1982年甲、乙两国订立条约,对嘉易河的航行事项作出了规定。其中特别规定给予非该河流沿岸国的丁国船舶在嘉易河中航行的权利,且规定该项权利非经丁国同意不得取消。事后,丙国向甲、乙、丁三国发出照会,表示接受该条约中给予丁国在嘉易河上航行权的规定。甲、乙、丙、丁四国都是《维也纳条约法公约》的缔约国。对此,下列哪项判断是正确的?(2006年卷一第33题—单选)
A.甲、乙两国可以随时通过修改条约的方式取消给予丁国的上述权利
B.丙国可以随时以照会的方式,取消其承担的上述义务
C.丁国不得拒绝接受上述权利
D.丁国如果没有相反的表示,可以被推定为接受了上述权利
5.甲乙丙三国订有贸易条约。后甲乙两国又达成了新的贸易条约,其中许多规定与三国前述条约有冲突。新约中规定,旧约被新约取代。甲乙两国均为《维也纳条约法公约》的缔约国。根据条约法,下列判断哪一项是错误的?(2004年33)
A.旧约尚未失效 B.新约不能完全取代旧约
C.新约须经丙国承认方能生效 D.丙国与甲乙两国间适用旧约
6.甲乙两国缔结某条约时,约定甲乙两国文字的文本同样为作准文本,并以第三种文字作为参考文本。条约生效后,两国发现三个文本的某些用语有分歧:依乙国文字文本进行解释对甲国更加有利,而依第三种语言文本进行解释对乙国更有利。根据《维也纳条约法公约》,下列关于该条约的说法哪个是正确的?(2000年试卷一23题,单选)
A.甲乙两国应接受各自语言文本的拘束
B.甲国可以根据乙国文本进行解释适用,因为该文本对其有利且为作准文本
C.乙国可以根据第三种语言的文本进行解释适用,因为该文本为参考文本,不必考虑甲乙两国语言文本
D.由于三种文本用语有分歧,该条约无效
九、和平解决国际争端
(一)反报与报复
1.甲国是一个香蕉生产大国,其蕉农长期将产品出口乙国。现乙国颁布法令,禁止甲国的香蕉进口。甲国在要求
乙国撤消该禁令未果后,宣布对乙国出口到甲国的化工产品加征300%的进口关税。甲乙两国间没有涉及香蕉、化工产品贸易或一般贸易规则的双边或多边条约。对此,下列判断哪个是正确的?(02-1-18单)
A.乙国的上述做法违背其承担的国际法上的义务 B.甲国的上述关税措施违背其承担的国际法上的义务
C.甲国采取的措施属于国际法上的反报措施 D.甲国采取的措施属于国际法上的报复措施
(二)斡旋与调停
1.甲、乙两国因历史遗留的宗教和民族问题,积怨甚深。2004年甲国新任领导人试图缓和两国关系,请求丙国予以调停。甲乙丙三国之间没有任何关于解决争端方法方面的专门条约。根据国际法的有关规则和实践,下列哪一项判断是正确的?(2005年)
A.丙国在这种情况下,有义务充当调停者
B.如果丙国进行调停,则乙国有义务参与调停活动
C.如果丙国进行调停,对于调停的结果,一般不负有监督和担保的义务
D.如果丙国进行调停,则甲国必须接受调停结果
(三)国际法院
1.甲乙两国协议将其海洋划界争端提交联合国国际法院。国际法院就此案作出判决后,甲国拒不履行依该判决所承担的义务。根据《国际法院规约》,下列做法哪一个是正确的?(2004年)
A.乙国可以申请国际法院指令甲国的国内法院强制执行该判决
B.乙国可以申请由国际法院执行庭对该判决强制执行
C.乙国可以向联合国安理会提出申诉,请求由安理会作出建议或采取行动,执行该判决
D.乙国可以向联合国大会法律委员会提出申诉,由法律委员会决定采取行动,执行该判决
十、战争与武装冲突法
1.武器是战争的重要构成要素。在现代国际法上,下列武器类型中哪一种武器本身尚未被战争法规则明确地直接禁止?(2005年)
A.核武器 B.生物武器 C.毒气化学类武器 D.射入人体后爆炸的达姆弹
2.甲乙两国在其交界处发现一处跨国界的油气田,两国谈判共同开发未果。当甲国在其境内对该油田独自进行开发时,乙国派军队进入甲国该地区,引发了两国间的大规模武装冲突。甲国是1949年日内瓦四个公约的缔约国,乙国不是。根据国际法的有关规则,下列判断何者为错误?(2004年90)
A.由于战场在甲国领土,甲国军队对乙国军队的作战不受战争法规则的拘束
B.由于甲国作战是行使自卫权,甲国军队对乙国军队的作战不受战争法规则的拘束
C.由于乙国不是日内瓦四公约的缔约国,甲国军队对乙国军队的作战不受该四个公约的约束
D.由于乙国不是日内瓦四公约的缔约国,乙国没有遵守战争法规则的法律义务
3.国家间战争状态须经过必要的法律程序和方式。下列哪种方式不意味着战争状态在法律上正式结束?(2000年试卷一24题,单选)
A.无条件投降 B.单方面宣布结束战争,一般由战胜国宣布
C.交战双方共同宣布战争结束 D.缔结和平条约
4.甲国与乙国在一场武装冲突中,各自俘获了数百名对方的战俘。甲、乙两国都是1949年关于对战时平民和战争受难者保护的四个《日内瓦公约》的缔约国。根据《日内瓦公约》中的有关规则,下列哪种行为不违背国际法?(2006年卷一第34题—单选)
A.甲国拒绝战俘与其家庭通信或收发信件
B.甲国把乙国的战俘作为战利品在电视中展示
C.乙国没收了甲国战俘的所有贵重物品,上缴乙国国库
D.乙国对被俘的甲国军官和甲国士兵给予不同的生活待遇
5.关于1993年6月成立的联合国前南国际法庭,下列选项中哪一种表述是正确的?(03-1-18单选)
A.它是联合国大会设立的司法性质的附属机关 B.它是联合国安理会设立的司法性质的附属机关
C.它是普遍性的国际刑事司法机构 D.它是联合国国际法院下属的刑事法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