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国美学观的当代思考

时间:2019-05-14 22:24:5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对中国美学观的当代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对中国美学观的当代思考》。

第一篇:对中国美学观的当代思考

对中国美学观的当代思考

宗卫佳SZ1305098

摘要:在中国当代美学论坛上,出现了几种主要的美学观:唯心主义美学观——认为美是把主客观统一于心的结果;唯物主义美学观——认为美来源于客观世界,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社会实践的美学观点——认为美是人创造的,是劳动实践的产物。这些思想都是中国美学界的大家们对中外美学历史发展的传承与扬弃的重要体现。通过理解和分析这几种观点,提升对艺术、美和审美的认识。

关键词:美学观、艺术、美、审美

西方美学从近代传入中国,1947年《新美学》的出版,在美学界引起了极大的震动,出现了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两大美学学派相对峙的局面,美学开始引起中国人的注意。各家纷纷表达各自的学术观点,使我国的美学研究蓬勃发展起来。于是,在中国的美学论坛上,逐渐出现了几种重要的美学观:唯心主义美学观——认为美是把主客观统一于心的结果;唯物主义美学观——认为美来源于客观世界,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以及社会实践的美学观点——认为美是人创造的,是劳动实践的产物。这些思想都是中国美学界的大家们对中西方美学历史发展的传承与扬弃的重要体现。

一、唯心主义美学观

秉持唯心主义美学观的美学大家主要是朱光潜先生——我国现代美学的开拓者之一。他的美学思想发源于康德,然而对他的美学观念影响最大的主要有两个学说:一个是克罗齐的美学思想,一个是王国维的美学思想。[1]

在朱光潜看来, 美学独特的形象既不同于中国传统的古代美学;也不同于近代的西方美学,它应该是这两者比较和综合的结果。这可以从他在《文艺心理学》里给美下的定义里看出:“美不仅在物,亦不仅在心,它在心与物的关系上面;但这种关系并不如康德和一般人所想象的,在物为刺激,在心为感受;它是心借物的形象来表现情趣。世间并没有天生自在、俯拾即是的美,凡是美都要经过心灵的创造。„„在美感经验中,我们须见到一个意象或形象,这种‘见’就是直觉或创造;所见到的意象须恰好传出一种特殊的情趣,这种‘传’传就是表现或象征;见出意象恰好表现情趣,就是审美或欣赏。创造是表现情趣于意象,可以说是情趣的意象化;欣赏是因为意象而见情,可以说是意象的情趣化。美就是情趣化或意象情趣化时心中所觉到的‘恰好’的快感。‘美’是一个形容词,它所形容的对象不是生来就是名词的‘心’或‘物’,而是由动词变成名词的‘表现’或‘创造’。”[2]

根据朱光潜先生的看法, 美是主客观统一的结果,美也是一种“境界”,这种“境界”是“情趣意象化和意象情趣化”恰到好处的“契合”。而在这心物结合中,“是我的情趣和物的姿态往复回流”。美也是一种创造,这种创造要“恰好”使意象和情趣合而为一。显然,朱光潜先生的美感经验分析是以“形象的直觉”为逻辑起点,融入“距离”说;以强调自觉的审美态度,再融入“移情”说以展开物我之间的双向互动,从而把美感经验描述成为一个有机的动态心理过程。移情作用是和美感经验有密切关系的。移情作用不一定就是美感经验,而美感经验

却常含有移情作用。美感经验中的移情作用不单是由我及物的,同时也是由物及我的;它不仅把我的性格和情感移注于物,同时也把物的姿态吸收于我。真正的美感经验要达到物我同一的境界,在物我同一的境界中,移情作用最容易发生,因为我们根本就不分辨所生的情感到底是属于我还是属于物的。[3]

朱先生常说美是一种创造,一种发现。这种创造和发现是只有在对有“趣味”人眼里才存在的。“有些人根本不知,当然不会盛感到趣味, 看到任何好的作品都如蠢牛听琴, 不起作用。这是精神上的残废。犯这种毛病的人失去大部分生命的意味。”[3]这和梁启超先生的“趣味干竭,活动便跟着停止”;“趣味丧掉,生活便成了无意义。”[4]的观点是一致的。朱先生提出对于古松的三种态度——实用的、科学的和美感的可以很形象地表达“趣味”对于发现美的作用。古松并不是一件固定的东西,它的形象随观者的性格和情趣而变化。各人所见到的古松的形象都是各人自己性格和情趣的返照。古松的形象一半是天生的,一半也是人为的。极平常的知觉都带有几分创造性;极客观的东西之中都有几分主观的成分。美也是如此。有审美的眼睛才能见到美。这棵古松对于我们的画画的朋友是美的,因为他去看它时就抱了美感的态度。在美感的态度中,我们的注意力专在事物本身的形象,心理活动偏重直觉。[5]

美感不同于快感和联想。美感经验的特点在于“无所为而为”地观赏形象,美感与实用活动无关,而快感则起于实际要求的满足。美感起于直觉,不带思考,联想却不免带有思考。在美感经验中我们聚精会神于一个孤立绝缘的意象上面,联想则最易使精神涣散,注意力不专一,使心思由美感的意象旁迁到许多无关美感的事物上面去。在审美时我看到芳草就一心一意地领略芳草的情趣;在联想时我看到芳草就想到罗裙,又想到穿罗裙的美人,既想到穿罗裙的美人,心思就已不复在芳草了。[3]

总结朱光潜先生的看法,美感究竟是什么呢?一方面,美感起于形象的直觉,而这种形象是孤立自足的,和实际人生有一种距离;知道美感经验中我和物的关系,知道我的情趣和物的姿态交感共鸣,才见出美的形象。另一方面,美感一不带意志欲念,有异于实用态度,二不带抽象思考,有异于科学态度;一般人把寻常快感、联想以及考据与批评认为美感的经验是一种大误解。于是乎,根据朱先生的观点,美既不是物体固有的属性,也不是人心的产物,它是心物婚婿后所产生的婴儿。美感起于形象的直觉。形象属物而却不完全属于物,因为无我即无由见出形象;直觉属我却又不完全属于我,因为无物则直觉无从活动。美之中要有人情也要有物理,二者缺一都不能见出美。再拿欣赏古松的例子来说,松的苍翠劲直是物理,松的清风亮节是人情。[3]

二、唯物主义美学观

20世纪40年代,蔡仪先生出版了《新美学》一书,构建了新的美学体系。蔡仪的新美学体系的主要观点就是:美应该在美的事物本身去寻找,既不能求诸外界,也不能在人心中寻找。这便确立了唯物主义的美学观点。

蔡仪认为:“艺术既是通过人们的意识而创造的,所以客观的美学便不得不作进一步的追求,而到达了,也只到达了所谓艺术冲动,于是客观的美学也就陷落在主观的美学的同样的陷阱里,这就是单以艺术为研究对象的致命弱点。”[6]在对旧美学批判的基础上,蔡仪提出了新的美学探索美的本质的途径,即美在于客观事物,它是一切艺术美的根源,正确的美学研究途径应是通过在现实事物中考察美来把握美的本质。这是蔡仪美学体系的出发点。

蔡仪对前人的美的本质理论进行了一一扫描和批判后,提出了自己的新观点:典型美和自然美。美的本质就是事物的典型性,就是个别之中显现着种类的一般。他所谓的“典型”和“一般”实际上包括三个方面:第一,形式美的典型。黄金分割的比例由于是茫茫星海、一草一木中最常见的比例,所以是美的形式。此外,蛇形线、调和、均衡、比例等形式规则之所以美,也因为它们是宇宙间最普遍的东西。第二,具体感性形式的典型。某一事物,如果在外在形式上最接近该类事物的平均值就是美的。某个人的眼睛美是因为大多数人的眼睛都是这副模样。一个美的人,在体形和肤色上体现了所属种族的平均值,所以“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着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第三,体现了事物内在精神和本质的典型。这种意义上的“典型”是马克思、恩格斯文学批评中所理解的“典型”,即体现着事物内在本质而有鲜明个性的具体形象,但在马克思、恩格斯那里主要指人物典型。[8]

蔡仪先生用“美的观念”来说明美感的产生。所谓美的观念,是意识对个别现实事物的修正改造、理想化„„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所获得的“美的观念”往往是不自觉的,不是“自我充足的”,它渴求着“自我充足而完全”,一旦某个对象的出现,使这一愿望得以满足,便产生美感,带来精神上的愉悦和陶醉。“典型”是在现实领域中谈个别与一般的关系,“美的观念”则是在主观意识中讨论个别显现一般。“美的观念”反映了事物的一般本质,所以是“概念”,但又是通过具体形象而不是抽象概念来反映的,所以是“具象性重的概念”。“美的观念”既是对现实事物的反映,又是改造和理想化的结果。

三、社会实践的美学观点

社会实践的美学观的主要观点是:美是人创造的,是人的劳动实践的产物。人创造了美,美就成了人化的自然,这样,人才能在自然中直观自身;而自然一经过人的改造,就会在人的生活中起一定的作用,和人类构成一定关系,这就是美的客观社会性。它不是美本身,而是美的条件,是构成美的因素。这里创造美的人是实践的人,是改造现实的人,而不是鉴赏的人,美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

[7]存在的,所以,自然美的社会性是客观的社会性。持这个观点的是李泽厚先生。

李泽厚先生批判了朱光潜“自然本身没有美,是人的主观意识强加的”的观点。他对蔡仪美学思想的批判是从两方面进行的。首先,批判了蔡仪否认自然美的社会性。蔡仪认为自然美在于自身的自然条件,和人类本身无关。李泽厚认为正是因为蔡仪不了解人的革命实践,脱离了活生生的生活,用自然科学式的定律和原理来概括社会现实事物,所以必将走上抽象的形而上学的道路。其次,深入批判了蔡仪“美的本质就是事物的典型性,就是个别之中显现着种类的一般”的理论。他针对蔡仪“自然事物的种类有高低之分,因此在种类之中就有美丑之别”的论断问道:“月亮一定是最不美的了,因为它只是最低级的物质种类(无生物)。”在批判朱光潜和蔡仪美学思想的基础上,李泽厚提出了自己对美的认识:“美是包含现实生活发展的本质、规律和理想而用感官可以直接感知的具体形象。” [7]

四、我的思考

朱光潜、蔡仪和李泽厚这三位中国当代美学大亨提出的观点,各有一定的道理,对于我来说,更加偏向于朱光潜先生的观点。

什么是美?以往众多论者要么从审美对象的客观特征入手,总结出诸如“小”、“光滑”、“变化”等特征;要么从审美主体的心理特征入手,提出所谓“移

情”、“心理距离”等说法。然而一个审美判断既非单纯由审美对象的客观特征决定,也不是单纯由审美主体的心理特征就可以做出的,,而是由二者构成的审美关系的具体状况决定的,这和朱先生的观点“美是主客观统一的结果”是一致的。举例来说,我们可以说一朵红玫瑰是“红”的,这没什么疑问,但我们却很难说它就一定是“美”的,张爱玲在一篇名为《红玫瑰与白玫瑰》的小说中就表达了对“红玫瑰”的不屑。实际上,不同的人,甚至同一个人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都有可能会对同一对象美的是与否做出不同的判断。显然,一个审美判断的做出必然涉及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这就构成了一种审美关系,在这种审美关系中,一方面是客体具有某些审美特征,另一方面是主体具有一定的审美价值观念,当两者吻合时,主体便会作出肯定的判断,否则会作出否定的判断。当然,也存在主体的审美价值观念和对象的审美特征部分吻合的情况,这时,主体会认为对象

[9]不够完美。

审美活动不是认识活动或者实践活动,因而我们可以在“否定”性的意义上确定审美活动的主要思维特征,即“非概念”和“非功利”;而从审美活动的独特属性角度看,审美活动的活动领域主要是“情感”,体现为种种形态各异的情感体验。我们再来看看朱先生关于美感体验的说法:美感经验的特点在于“无所为而为”地观赏形象,“形象的直觉”是美感的起源,这种形象是孤立自足的,和实际人生有一种距离;美的形象是通过知道美感经验中我和物的关系,知道我的情趣和物的姿态交感共鸣才能够得到的;另一方面,美感不带意志欲念,毫无实用态度,二不带抽象思考,摒弃科学态度,这也就是所谓的“非概念”和“非功利”的情感体验。

综上所述,“美”是一个存在于具体审美关系中的肯定性情感判断,那么,艺术活动作为一种“非功利”和“非概念”的情感体验与传达活动,其产生的情感体验可能是肯定性的,也可能是否定性的。比如,酷爱竹子的郑板桥在描绘竹子形象时洋溢在心中的必定是一种欣喜愉悦的心情,但疾恶如仇的西班牙画家哥雅在创作《国王的一家》时,充塞胸中的就未必会是喜爱敬重一类肯定性的情感体验了,否则也就不会有国王怪罪哥雅只给十四个人画了六只手的传说了。总体说来,艺术活动中产生的情感体验在范围上要远远大于“美”,这也就难怪为什么那么多艺术品跟“美”基本上没有什么关系了。但是,我们不能说艺术的范围要大于审美的范围,两者有重合的地方,但各自也有不能为对方包含的内容。有些事物是美的,比如泰山日出、黄山云海等,但鬼斧神工,却非艺术;有些事物是艺术品,比如罗丹的《老妓女》、列宾的《祭司长》等,刻画入微,惟妙惟肖,却不能说是美的。[9]

参考文献:

[1] 栗军.中国现当代美学三大家美学观点之历史比较[J].开封大学学报.2006,12.[2] 朱光潜.朱光潜美学文集 [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2.[3] 宛小平.朱光潜的美学思想及其价值[J].江苏社会科学研究.[4] 梁启超.趣味教育与教育趣味、饮冰室合集[M].北京:中华书局.1989.[5] 朱光潜.谈美书简(精)--国民阅读经典[M].中华书局.2012

[6] 蔡仪.美学论著初编(上)[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2.

[7] 李泽厚.美学论集•论美感、美和艺术[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0.[8] 彭修银、左剑锋.蔡仪美学的当代意义[J].学术月刊.2007,2.[9] 高迎刚.艺术、美及审美之间的关系辨析[J].黑龙江社会科学.2009.1

第二篇:关于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美学思考

关于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美学思考

摘要: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是我军官兵应遵守的价值准则,军人美在本质上是一种价值取向,二者是有机统一的关系。军人美育对于培养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有重要意义,在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要注意加强军人美育。

关键词: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 军人美 军人美育

胡主席提出的‚忠诚于党,热爱人民,报效国家,献身使命,崇尚荣誉‛的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明确规定了我军官兵的根本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体现了我军优良传统与时代精神的有机统一。军人美属于军事美学范畴,是美学体系中的一朵奇葩,是随着军人的实践和军事艺术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有着深厚的美学意蕴,它与军人美是有机统一的。军人美育是培育、塑造军人美的有效途径,对于培育当代革命军人价值观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注重军人美育。

一、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与军人美是有机统一的

(一)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与军人美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价值观是指人们关于生活中基本价值的信念、信仰、理想等思想观念的总和,是人类认识形式中有别于事实判断和科学 认识的一种形式,是判断是非曲直、真善美与假恶丑的价值准则。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就是当代革命军人用来认识世界、塑造自我、指导行动的价值准则。

美是一种价值现象,20世纪德国学者莫里茨〃盖格尔在《艺术的意味》一书中反复强调:‚美学是一门价值科学‛。差不多与此同时,英国学者萨缪尔〃亚历山大在《艺术、价值与自然》艺术中也强调把‚美‛看作一种‚价值‛来对待,他说:‚美的价值是一种美的对象与创造、欣赏它的心灵之间的关系‛。军人美是美的一种,因而在本质上是一种价值取向。

对军人美的认同感、认知力、感受力有助于军人树立崇高理想,端正价值追求,自觉在实践中依照‚军人美‛的标准想问题、办事情。由此可见,就价值属性而言,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与军人美都规定或指导了军人在塑造自身、进行活动时的价值取向,二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二)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是军人美的重要表现 军人美有着丰富的内容和形式,主要包括军容仪表美、军事素质美、武风武德美、正义之师美、军人情操美等方面。‚忠诚于党,热爱人民,报效国家,献身使命,崇尚荣誉‛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体现了军人武风武德美、军人情操美等内在 美。

1.‚忠诚于党‛体现了军人的忠诚之美

中国古代大军事家孙膑曾经说过‚将者不可以无德,无德则无力,无力则三军之利不得。故德者,兵之首也‛,讲的是军人美德对于军人的重要意义。忠诚是军人最首要、最可贵的品德。忠诚是一种信念、一种品质、一种追求,是军人美的首要体现。它可以提升思想境界,激发内在动力,规范行为方式,保持正确方向。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很多‚忠‛的典范。三国时期的关羽面对曹操的盛情款待、功利诱惑不为所动,身在曹营心在汉,始终对刘备忠心耿耿,千百年来为人称诵,被视为美与善的代表。

我军是党缔造的人民军队,成长壮大也是在党的培养与指导下实现的。忠诚于党就是要始终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这是我军82年的辉煌历史与建设实践证明的,只有忠诚于党,才能坚持人民军队的性质,保持革命军人的本色,才能保证我军无往不胜,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忠诚于党体现了军人忠诚之美,是我军文明之师、威武之师、胜利之师美好形象与本质的重要保证。

2.‚热爱人民‛展现了军人的正义之美 军人之美与军人所从事的战争的性质,与军人对民众的态度有着密切的关系。我军所创造的美的形象,最深厚的根基就在于我们是正义之师,是为了民族独立和人民的解放而战。我军是人民的军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人民军队永远不变的根本宗旨。热爱人民是我军的光荣传统,是由我军的根本性质决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为人民而战是坚持战争正义性、保持正义之师良好形象、展现军人正义之美的重要保证。

3.‚报效国家‛阐明了军人的追求之美

‚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的祖国的一种①最深厚的感情‛,精忠报国是军人崇高的价值追求与行为准则,是军人美的重要体现:无论是‚上马带胡钩,翩翩度陇头。小来思报国,不是爱封侯‛翩翩风度,还是‚执干戈以卫社稷‛的决绝态度;无论是‚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无畏精神,还是‚位卑未敢忘忧国‛的忧患意识,都使人感受到了强烈的精神震撼与美的享受。

我军从诞生之日起,就把报效国家作为官兵最高的价值追求。无数的优秀官兵为了祖国的独立与强大效命疆场,血染战袍,用自己的满腔热情书写了崇高追求,塑造了一个又一个美 的形象,实现了军人的价值升华。

4.‚献身使命‛描绘了军人的奉献之美

‚将受命之日忘其家,张军宿野忘其亲,援袍而鼓忘其身”展现了军人舍生忘死、甘心奉献的美好品德。军人身系国家民族安危,时刻面临生死考验,牺牲奉献最能体现大忠大义,最能彰显大荣大辱,也最能体现军人之美。军队因使命而存在,军人因奉献而伟大,献身使命是军人的职责所在,军人只有全身心投入履行使命的实践中,才能最大限度地释放自己的能量,实现自身价值。‚为党巩固执政地位提供重要的力量保证,为维护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提供坚强的安全保障,为维护国家利益提供有力的战略支撑,为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发挥重要作用‛是关于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的有力概括,为每个官兵提供了施展才华的广阔舞台,是实现军人价值、展现军人之美的重要指导。

5.‚崇尚荣誉‛显示了军人的奋进之美

军人是不畏艰辛、奋勇前进,不屈服、不放弃的美好象征。‚奋进‛是军人美花园中的美丽花朵,‚崇尚荣誉‛是浇灌这支花朵的甘露。克劳塞维茨说:‚在一切高尚的感情中,荣誉心是人最高尚的感情之一,是战争中使军队获得灵魂的真正生命 力。‛崇尚荣誉是军人永恒的价值追求,军人有了对荣誉的向往和珍重,就会‚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就会‚为国捐躯,虽死犹荣‛。‚崇尚荣誉‛是军人奋发进取的巨大精神力量,是军人奋进之美的重要体现。

(三)军人美是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目的和必然结果

作为一种价值现象,军人美在军人价值体系中有重要的地位。军人价值是真、善、美的统一,军人美是对战争之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即真与善)的包含与超越,是高水平的‚真‛和高水平的‚善‛两种价值的综合,居整个军人价值系统的‚高峰区‛。核心价值观则是指在价值观体系中居于核心和指导地位的根本价值准则,是关于价值观中意义评判标准和终极目标指向的根本依据,是价值观坐标体系中的标轴维度,为价值观的意义系统提供最基础、最根本的价值支撑。

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就是军人价值体系中的核心准则,是军人真、善、美的统一,其最终目的就是要达到高水平的‚真‛和高水平的‚善‛,即要达到美,要实现军人美;大力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就必然会完善军人价值体系,端正军人价值追求,陶冶军人情操、升华军人思想,从而实现军 人美。因此,军人美是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是目的和必然结果。

二、军人美育对于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意义

军人美育就是培养军人审美能力的教育,通过培养军人热爱美的情感,提高军人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促进军人思想觉悟的提升,促进其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升华。军人美育是培育、塑造军人美的有效途径,军人美与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是有机统一的,因此军人美育对于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有重要的意义。

(一)军人美育有助于提高军人对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审美感受,增强认同感

审美感受也称美感,是人们审美时所产生的一种十分复杂的精神现象。②它是人们对美的反映、评价,是一种情感判断,是人的主观意识。只有具备了正确的审美感受,才能进入美的情境,才能自由自觉地欣赏美、鉴赏美,才能正确地认识美、理解美,才能更好的实践美、创造美,可见审美感受是人的审美活动的前提和基础。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具有深厚的美学意蕴,是军人内在美的集中体现。军人美育可以使军人在当 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中感受到军人之美,可以有效增强其对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从而可以促进军人树立崇高理想,端正价值追求。

(二)军人美育有助于培养军人良好的审美情趣,增强其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自觉性,自觉抵制腐朽思想文文化的侵蚀

审美活动是通过个体的直接感受和情感的反应实现的,因此它不可避免的带有个人爱好的主观倾向性。由于客观的审美对象千姿百态,人的个性特点又丰富多样,审美主体会对某些对象以及对象的某些方面表现出特有的喜好偏爱,他就体现了一定的审美情趣。由于人的经历、生活环境、文化修养和所受的教育不同,审美情趣往往是不一样的,势必会出现高尚与低下、先进与落后、自觉与不自觉、健康与消极等状况。军人美育就是要引导学员养成健康、格调高尚的审美情趣,帮助他们正确区分崇高和卑下、真善美与假恶丑。

1.良好的审美情趣可以促进军人自觉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

列宁说过‚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对于真理的追求‛③,审美情趣就是人对美的一种欣赏和爱好,是一 种持久而稳定的情感,这种情感既受理性的调节,又可以转化为意志,良好的审美情趣可以极大的激发军人追求真理和实践价值的自觉精神,当这种自觉的精神转化为追求真理和实践价值的行为时,其意义将是深远而巨大的。美育可以培育军人良好的审美情趣,可以促使其更好的欣赏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中的军人之美,因而可以促使其自觉地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

2.良好的审美情趣可以使军人自觉的抵制腐朽思想文化的侵蚀,树立正确价值观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一些腐朽思想和生活方式不可避免的渗透到社会生活当中,一些不健康的、格调低下的影音、书籍、图片一度在社会上泛滥,对军营也带来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对于军人端正价值追求,树立崇高信念产生了消极作用。加强军人美育,培养军人良好的审美情趣,有助于提高军人明辨美丑的能力,从而自觉抵制腐朽思想文化的冲击,端正价值取向。

(三)军人美与有助于训练军人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提高其践行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水平

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重在学习,贵在践行,培育当代 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最终目的还是要将其贯彻到实践当中。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除了要通过教育提高军人政治觉悟、端正价值追求,还要着力提高践行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能力。美育是沟通知识、能力、技能之间的桥梁,调整着智力结构的全面和谐发展,美育还具有很大的深化认识的功能,通过美育可以促进军人全面素质的提高,有助于训练军人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提高其践行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水平。

三、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要加强军人美育 美育的任务是全面的培养人,通过爱美的教育,培养人们热爱生活,追求真、善、美相结合的人生境界。将军人美育融入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活动当中有助于增强活动效果,端正军人价值追求,树立崇高理想信念。

(一)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美学观为指导,树立当代革命军人正确的审美观

审美观是人们对于美丑的基本观点,它是世界观的一个组成部分。审美观的形成根源于实践中的审美感受,反过来又对审美感受起到指导作用,能提高审美的敏感,使人们可以更好的去辨别美和创造美。

马克思主义审美观是最先进的审美观,是无产阶级和广大 劳动群众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有力的精神武器。马克思主义审美观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基础,其基本观点是‚劳动创造了美‛④,这个命题包含着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人类的异化劳动摧残劳动者对美的感受,制造着丑恶的社会现象;另一方面异化劳动的社会形式中仍然包含着作为人类生存和发展基础的一般劳动所固有的价值因而同样可以创造出美的产品。比如被压迫人民的劳动在使得自己的生活境遇越来越悲惨的同时也为剥削阶级创造出了辉煌的宫殿等物。可见劳动者用双手创造了财富,同时也创造了美,因而最懂得美,最能鉴赏美。

军人自有军人的美,革命军人应该是人格上最完整的人。加强审美修养,是完善军人素质的必要途径。军人美育要以马克思主义美学观为指导,在日常教育学习中加强马克思主义美学理论的灌输,促使军人牢固掌握这一认识美、塑造美的工具,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

(二)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普及美学基本知识和理论,提高军人美学修养

一定的美学修养是培养军人正确的审美观、提高军人对美 的感受力、鉴赏力、实践力和创造力的前提,而对美学基本知识和理论的掌握是塑造良好的美学修养的前提。要提高军人美学修养就要大力普及美的本质、美的形态、美的内容和形式、美学的发展史等基本知识和理论。

将美学基本知识和理论纳入军队思想政治教育的体系之中,使之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能够有效促进美学知识和理论的普及,提高军人美学修养。

(三)采用多种手段展现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所蕴含的深厚的美学意蕴,增强军人对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

由于美是通过视觉、听觉这两个窗口进入人们的心灵的,美对于人来说总是生动的形象,而不是抽象的概念,人们都是在对形象的直接观照中获得精神上的愉悦和享受的,因此对于美的感受力就是对形象的感受力,培养军人鉴赏美的能力应从提高学员的形象感受力入手。要增强军人对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所蕴含的美学意蕴的感受力,就要多采用一些形象化的手段和载体进行美育。

1.美育与文艺活动相结合。美是一种感受和体验,军人美也不例外,而除了现实生活,艺术是审美体验之最重要的对象和媒介。事实上,人们对军人美的体验,很大程度上是借助于 军事艺术获得的。从古代的军旅诗、小说、戏剧,到今天的军事体裁的文学、绘画、摄影、歌曲、电影、电视剧、网络游戏等,对于军人美的传播和发展都起到了巨大作用。采用艺术的手段展现军人之美,以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为主题开展文艺活动,能够使军人在活动中受到美的熏陶、美的启迪,提高审美鉴赏力和创造力,在获得美的享受的同时,受到思想、认识、道德、情操等多方面的教益。

2.美育与游艺活动相结合。游艺活动具有一定的知识性、趣味性,结合智力性游艺或娱乐性游艺活动进行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美感培育,可以在愉悦身心的过程中达到目的。

3.美育与游览活动相结合。结合军营驻地实际组织军人游览文物古迹、英雄纪念碑、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可以极大促进当代军人核心价值观的培育。

(四)训练军人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提高其践行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水平

高尔基说过:‚人都是艺术家,他无论到什么地方,总是希望把‘美’带到他的生活中去。‛⑤人们认识美、感受美、鉴赏美最终目的是为了创造美。在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一方面要结合日常训练、生活,让军人养成按‚美的 规律‛、按核心价值观要求来改造自己的习惯,随时表现出军人美的思想道德修养、美的行为举止;另一方面培养军人进行艺术创作的兴趣和能力,结合核心价值观进行文学、绘画、音乐等创作活动,在让有兴趣的学员有表现和发挥自己才华的机会的同时使更多的人受到教育。

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有着深厚的美学意蕴,它与军人美是有机统一的,从美学角度解读核心价值观,采用美育的手段进行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对于当代军人是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的。将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活动与军人美育有机结合,可以促进军人思想觉悟的提升,促进军人端正价值追求、实现人生价值,我们必须要高度重视。

参考文献: ①《列宁全集》

②《军校美育》,彭洪运、米卉编著,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29页

③《列宁全集》第20卷,人民出版社1958年版,第255页

④《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⑤《高尔基文学论文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60年版,第71页

第三篇:《当代西方美学》读后感

当代西方美学呈现出一个总体倾向——舍弃传统的“自上而下”的思辨方法,而采取“自下而上”的经验主义方法。书中提到20世纪以来,随着二战的爆发,欧洲大陆哲学在英美等国家的“水土不服”,美学中出现了经验主义抬头和理性主义式微的现象。如果说康德、黑格尔思辨的美学体系遵循的是一种理性原则的话,那么当代西方美学思想更多遵循的是一种经验原则。作者还认为,美学按可划分为“科学美学”和“分析美学”。并以此将本书第一章中分述的10种美学流派一分为二。

科学美学

阿恩海姆、弗洛伊德与荣格的美学论证本身便是科学的一个分支,他们通过采用实验现象和临床经验等论证来研究美学问题,对艺术创造和艺术欣赏的动力作出心理学上的分析,成为了心理美学的代表。阿恩海姆的美学思想是建立在完形心理学上的,他认为知觉是艺术思维的基础,并且用“方向性的张力”去解释似动现象。

弗洛伊德则以精神分析学说解释艺术创造的原动力、艺术的功用等问题。他认为艺术家是受到过剩本能欲望的推动而从事艺术创造以在幻想的世界中满足自己。同时提出“诱惑的奖赏”这一概念,将艺术作品形式的美视为对诱惑的奖赏。荣格他提出集体无意识及其原型是人类艺术创造的动力,反对文化起源于精力过剩的说法。

自然主义美学的乔治·桑塔耶那,对“美”和“表现”两种审美现象作出心理学上的解释。他认为美是客观化了的快感,将美的产生归功于人的情感。

实用主义美学的约翰·杜威认为艺术就是经验,审美经验不可与日常生活经验分离。佩珀同样推崇认识源于经验的观点,认为艺术作品的审美价值要在对艺术作品的实际感受和评价中方能实现。

新自然主义美学流派的托马斯·芒罗不赞同将美学局限抽象定义和概念分析上,主张从艺术的具体现象,以类似自然科学研究的实验方法来研究美。

表现论美学的科林·伍德认为再现艺术是伪艺术,只有表现情感的艺术才是真正的艺术。强调情感与想象活动对艺术创造的作用。阿诺里德同样主张知觉的对象必须被表现才可构成审美对象,只有完美地被表现了才可达到美。

现象美学的杜夫海纳揭示了审美对象与其他一般知觉对象的区别,突显具有智慧、富含情感的审美知觉。“只有当审美对象存在于鉴赏者意识中的时候,它才是完整。”

分析美学

新实证主义美学的理查兹区分了情感语言和符号语言,并认为美属于后者,是一种主观的情感反应。他还美的本质进行讨论是没有意义的,持相同看法的还有分析美学的维特根斯坦。维特根斯坦认为语言的含义是处于流动中的,所以无法对美和艺术做出定义。他的追随者韦兹也提出艺术是一个开放式的概念,属于类概念。只有属于亚概念的各种具体艺术才可以被定义。符号论美学的卡西尔提出艺术是一种承载人类情感的符号形式,既有物质呈现,又包括精神外观。延续卡西尔观点的朗格还将自我表现与表现区分开来,认为艺术的作用和其本质不等同。

从书得第一章可以看出当代西方美学派别林立,纷繁复杂。这些美学理论多依附于各种学科来建立,包括哲学、心理学、语言学或社会学等。其实关于美的讨论已经持续了两千年之久,至今依然众说纷纭。以美的本质为例,客观论、主观论以及主客观论均得到一定数量的美学家支持。书中提到有关客观论的几种见解。“美是事物的一种客观属性。”这种观点颇有“你见或不见,美就在那里不来不去”的意味。因为它是不依靠人的主观能动而存在的,相反在审美的过程中,审美主体只是被动地“吸收”了事物固有的审美属性。有人认为这种属性是自然属性。事物的物理属性和形式构成了美,如线、形、色、质、味等等。像希腊人推崇美在于比例和谐。蔡沁提出了黄金分割律,费希纳用测试的方法得出一种愉快的经验标准„„这种理论无疑是为美设定了一个客观的标准,而忽略了人的差异性和历史的差异性。

我个人认为美不是物质的一种属性,而是人所确定的一种价值。并非某一事物的审美属性均能够“打动”人心。因为知觉主体的生理条件不尽相同,面对同一“形式刺激”也可能有不同的感受。加之知觉主体自身的人生经验和价值观念,审美就变得更加复杂。也有的人认为这种属性是社会属性。如“有用就是美”的观点,美的审美属性在于对人类有实用价值的属性。此种标准也必须放在特定的社会关系和社会活动中去考察。梅里尔提出的审美判断的普遍有效性的观点被认为主观论者最正面的反驳。他认为审美判断又正确和错误之分。一般来说,人们都应该在某一具体审美对象上取得一致的判断。未能做到这点的便是审美判断错误。其实梅里尔是避开了美的标准,而建立起审美判断的标准——将整个人类社会的审美统筹起来,预先设定有一种正确的判断标准并且适用于所有人。个人的好恶是导致审美主体做出错误判断的原因。那么这种标准具体是什么?谁拥有有限解释权?会不会造成权威压迫的问题?这都值得思考。从历史上看,人们不是先有了公认的、客观的标准,才去创造美的现实,而是在理论的总结出现以前很久,就有了这种创造,这个事实要求人们重新认识理论的功能、作用以及方法。乔德却认为自然界存在着一种可以脱离人而独立存在的美,用不着有人去感受它,它也是美的。虽然在人类出现之前,自然界依旧存在,但是在人类出现之前,自然美却不见得存在。这便又回归到“美不是物质的一种属性,而是人所确定的一种价值”上了。

第四篇:浅谈当代文秘对工作的思考

浅谈当代文秘对工作的思考

摘 要

不论是在政府机关还是在企事业单位,秘书一职已经逐渐被重视起来。新时代的秘书已经不再是只会业务的小文员,他具有很强的职能性和艺术性。一个好的秘书工作者要在自身的素质培养上做到全面而细致。本文通过大量文字资料的筛选,来探讨秘书工作的重要性、我国秘书目前的现状以及现代秘书工作应具备的条件,让我们更加了解秘书工作的特点,从而使秘书在今后工作中能够更好的发挥她的作用。

关键字:秘书工作 重要性 条件

摘要 第一章 引言

1.1 问题的提出 1.2 秘书工作的研究方法 第二章 秘书工作的理论综述

2.1 秘书的定义

2.1.1 广义秘书的概念 2.1.2 狭义秘书的概念 2.2 秘书工作的必要性 2.3 秘书工作的内容 2.4 秘书工作的发展趋势 第三章 当代秘书应具备的条件

3.1秘书人员应具备的素质 3.2 较好的社交能力 3.3较强的协调组织能力 3.4 不断创新的精神

第四章 我国秘书工作的现状

3.1 秘书制度不完善 3.2 秘书工作不规范 3.3 公文运行标准不一 3.4 工作手段不够现代化 第五章 结束语 参考文献

第一章 引言

1.1 问题的提出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内的中小企业也在逐渐壮大起来。而现代企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近些年来,公司将逐渐适应信息化与现代化的潮流,大力提高产品的研发能力,开展信息服务,扩大市场份额。为了适应公司发展的总体战略,必须配置高素质的人力资源。

从公司成长来看,文秘人员是公司的重要组成人员,虽然处在不同的工作层次、不同的工作部门,但都是企业运行的重要公务系统、参谋系统、决策支持系统、公关系统等等,文秘人员是公司人员系统中一支重要的组成部分。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公司对秘书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般意义上的参谋、助理性工作已远远不能满足工作的需要,他们已被赋予了更好的角色和更大的责任。新时期的秘书工作者应成为领导者的得力助手和出色参谋,必须是高素质的复合人才。

1.2 秘书工作的研究方法

秘书工作的研究方法有很多种,而资料收集法是这篇论文主要的研究方法。本文以通过参阅财务管理的相关书籍、上网查找相关资料,分析众多学者对这一领域的研究成果和相关的政策建议,研究了当代秘书工作的内容及现状,以及给我们带来哪些启示。

第二章 秘书工作的理论综述

2.1 秘书的定义 2.1.1 广义秘书的概念

秘书是领导人的事务与信息助手。这里的广义,包括了公务秘书、私人秘书,又包括了各行业、层次、工种;领导人既含单数,又含复数--领导集体;因此只能是简明、抽象的概括。2.1.2 狭义秘书的概念

秘书是一种职务名称,正在成为一种社会职业,指处于领导近身,直接为领导从事事务性、信息性的辅助服务的工作助手。这里着重排除了私人秘书。

广义与狭义内涵相通,又有差异。主要强调了秘书是领导近身的直接助手,是直接为领导服务的人员这一含义。这个“助手”包括了智力性的助手在内,从而也反映了现阶段我国要求秘书部门发挥’参谋作用”的现实。2.2 秘书工作的必要性

在我国,不论是企业形象的宣导还是公司文化的确立,都离不开文秘人员。可以说,文秘人员是公司形象的“窗口”,其工作的直接性与特殊性决定了公司对外形象的整体感觉。从文秘的工作任务来讲,文秘工作必须要符合公司成长与发展的需要。文秘工作是一项内向性与外向性结合的工作,她与公司的客户及社会公众直接和间接交流,其业务素质随着公司的成长理应得到不断的提升,否则将会成为公司发展成长的瓶颈。

从文秘人员个人来看,从其构成分析,她们都受过比较专业的教育,然而却面临着工作多样性与复杂性的挑战,每个人都想追求一份比较充分的发展空间与发展机会,都想完善自己的职业生涯。因此不仅公司对文秘的工作越来越重视,就连文秘人员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已达到最高的境界。2.3 秘书工作的内容

(一)常规性事务工作

所谓常规性事务工作,就是在没有上司指示、授意和监督下,秘书本人自主开展的常规性工作。

1、文学管理:包括收发、登记、拟办文件或者电子邮件,催办、督办和查办具体事项,文件的立卷归档等。

2、时间管理:登记上司预约申请表、拟定上司工作日程和会见约见时间安排表、为上司提供来访者的信息资料和洽谈事项大纲、管理上司的工作日志和单位大事记。

3、办公室管理:设计并印制上司对外沟通的名片、记录上司口述的文稿并完善修订印制成文、能够熟练操作和简单维护各种办公软件、随时做好上司办公室环境卫生、随时检查会议室和会客室的现状。

4、信访管理:接待来访人员、接受并拟办各种来信、协调相关部门落实信访事项并编写信访工作报告、接听电话并做好电话内容登记、及时向上司汇报并拟定反馈意见。

(二)指派性工作

所谓指派性工作,就是指上司临时交办的工作。这些工作大多数都是临时出现的工作,没有提前量,也就是不能按照原计划实施。这些工作时间紧、要求高,同时也没有惯例可循,综合性强。

一般来说,这种临时指派的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上司临时要求的文件、文稿、函件(包括信函、电子邮件、电报)

2、客户临时索要的相关资料,同时也要及时回答客户提出的各种询问

3、接待临时来访的客人

4、根据公司的相关规定和自己的权限,妥善处理各种突发事件

5、根据上司的要求,做好临时会议的准备工作

6、根据上司的要求,临时指定出差计划,准备出差所需的相关资料

7、根据上司的指令,组织或者参加各种社交活动。

8、帮助上司办理财务事项(包括存取款、验证到帐款项、办理汇票、纳税等)

9、准备相关资料,筹备立项报告的专家评审工作,并提前进行相关咨询,弄清楚基本程序和要求。

10、上司临时交办的其他事项

(三)自主独创性的工作

所谓自主独创性工作,就是指秘书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采取灵活机动的工作方法,以积极的态度,在更大的程度上协助上司开展工作,达到最佳效果。

这些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各种类型的调查研究

2、各种信息的收集和分析整理

3、协调各种关系,处理工作中的各种矛盾

4、协助上司妥善处理外来的各种纠纷,让上司尽快脱身

5、加强和各部门的沟通,使上司的指令能够尽快落实并及时反馈。2.4 秘书工作的发展趋势

就世界范围而言,秘书工作的发展趋势是曰益普遍化和社会化。秘书工作不仅广泛存在于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而且渗透到社各个角落。由事务性向智能型发展是秘书工作的另一个趋势。这一方面表现为办公室自动化程度的提高,许多事务工作,如速记、誊写、校对、报表、档案处理普遍由手工操作转向使用电脑;另两方面表现为越来越多的秘书人员走向高级秘书阶层。他们的主要工作是综合管理、安排曰程,或是辅助决策、充当某一专业工作的顾问,即成为“外脑”型人员。

近些年来,由于秘书工作已经成了各级管理、监督曰常事务的一部分,也由于大多数秘书都是经过专业培训的人员,秘书的专业性终于得到了社会的公认。其队伍曰益壮大,其地位曰益巩固,秘书工作曰趋永业化,终身秘书逐渐增多。

第三章 当代秘书应具备的条件

秘书工作是一种很有作为,责任重大和光荣的工作。长期以来,秘书工作岗位锻炼培养出大批高素质的领导干部。在新的历史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秘书工作者必须跟上时代步伐,适应新时期的特点,达到领导的要求,秘书工作者要有更高的素质、更强的能力、更渊博的知识,才能适应新时代的要求。3.1秘书人员应具备的素质:

(一)、基本素质

1、身体素质:健康的身体应该是做好任何工作的一个重要前提。要有一个 健康的体魄。身体状况不佳的人是不能胜任秘书工作的。

2、心理素质:要时刻保持良好的心态,心理状态要正常,不要被情绪所左 右。每一天都应以平和的心态从事自己的工作。一个有着心理障碍的人,一个对 社会充满仇恨的人,一个喜怒无常的人是不可能做好秘书工作的。

3、思想素质:这是更高的一项要求,作为现代社会的高级管理人员,在一 个国际知名的机构里工作,应当具有爱岗敬业精神、实事求是精神和开拓创新精 神,此外,还应具备博大的胸怀、宽广的视野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在现代社会里,人们的工作生活的节奏加快,社会的变化日新月异,外边的世界很精彩,几乎每天都有令你感慨的事情发生,且不说每天的国内外形势,就在我们身边,就会经常有一些新奇事、突发事,今天你的一个亲戚玩股票挣了大钱;明天你的一个朋友倒房地产亏大发了;昨天,你的哥们当了大官,前天,你的一个熟人因腐败问题露馅,进去了。。。这些都会令你感慨,但不要受各种情况的影响,不能看人家发财了,就想到,做人就得胆大;而一看到出问题的,马上又一转念,做人还是谨慎为好!

(二)、业务素质

1、理论知识:必须认识到理论学习的重要性,一方面要掌握扎实的基础知 识,包括法律、外语、经贸以及对业务工作有帮助的其它知识。另一方面也注意 收集新的信息,关注的法学领域的新的发展动态。

2、实践经验:要注意总结工作中好的经验,尽量避免走弯路,要经常进行经 验交流,要多向有经验的人学习。

3、办事能力:秘书工作繁杂、琐碎,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具备较高的办事能 力,无论是办案,办会,还是处理日常事务,都要注意锻炼自己的办事能力,提 高办事效率并应掌握一定的办事方法与技巧。

(三)、文化素质

1、社会科学 学好专业知识应是起码的要求,而懂得一点文史哲,具备一定 的文化素养,也很有必要,可陶冶人生情趣,亦可对工作有所裨益。相传,在清 朝某年间,皇帝派朝廷官员到南方招考官吏,但先后派了几人均未能完成此任。何故?只为南方的秀才们嫌这些官员文化素养低,写诗做对皆不行。后皇帝派了 一个叫王尔烈的人又去江南办理此事。那些江南才子们以出对联来试王的文化,上联曰: 江南千山千水千秀才,王尔烈即刻以此下联对之: 塞北一天一地一 圣人。语出惊人,顿受青睐。江南秀才们进而问到,先生的学问究竟有多大? 王随口吟到:天下文章属三江 三江文章属吾乡 吾乡文章属吾弟 吾为吾弟改文 章。由此,一句对联,一首诗完成了招考工作。

2、外语:涉外秘书,经常涉及外国人员,对外交往中,无论是书面的,还是口头的,都要经常运用外语。我们要使

自己成为既懂业务又懂外语的,“两条腿走路”的人才。

(四)此外,学会一些有益的技能,如电脑、开车,琴棋书画等,也是很有好 处的。

俗话说,“艺不压身”如果你具备了一定的素养,掌握了某种技能,总会有你显山露水那一天,同样,假如你在那一方面尚存缺陷,则一定会有你无地自容的那一刻。

但有一点要明确,我们必须始终围绕本职工作这个“重心”,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前提下,才能再去充实自己的其它知识与技能,而绝不能冲淡“主题”,更不能“不务正业”。3.2 较好的社交能力

秘书工作者要能说会写会办事,要有丰富的经验、渊博的知识、清醒的头脑、敏捷的思维和良好的品格。优秀的文字写作能力。文字写作能力是秘书工作者综合能力的主要方面。特别是文秘工作者,文字写作能力是主体能力,要能起草、审核、修改文稿,归纳综合编辑各种文字材料。培养写作能力强手,要经过长期磨练,十年磨一剑。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口头表达能力是秘书工作者的交际性能力。优秀的秘书工作者要有好口才,善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富于幽默感,善于与人沟通,善于交际。当秘书对交流的内容不适于采取正面回答的方式,如交流的内容涉及到公司的机密等,秘书采取此方式既不失礼节,又能保护公司的机密。

如公司的一位员工问秘书:“听说公司下周要进行人事调整,谁有可能担任销售部经理?”“有能力的人。”秘书回答道。

古人云:“辞不可不修,说不可不善”。修辞在秘书口语表达中的运用是十分广泛的,这就要求秘书在工作中要不断加强自身的语言修养,掌握一定的修辞方法,以提高驾驭语言 的 能 力。3.3较强的协调组织能力

协调组织能力是秘书工作者的基本能力。秘书工作大部分是办事,例如,安排领导的活动,组织会务工作,交际接待,办理和接待来信来访,对外联系,处理领导交办的事,等等,都要求秘书工作者有干练的办事能力。这种能力是工作经验的积累,加上灵活性,形成工作魄力。这样,就能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用最简单的办法处理最复杂的问题。扎实的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3.4不断创新的精神

秘书工作是一项规范性很强的工作,也是一项不断创新的工作。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大量的具体问题要靠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创新来解决,要靠秘书工作者的智慧,靠新的思路、新的方法、新的途径去解决。

第四章 我国秘书工作的现状

由于理论方面的欠缺和传统习惯的影响,我国现实的秘书工作的状况普遍不理想,而且远远落后于世界潮流。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4.1 秘书制度不完善

源于英美法的秘书制度是一项先进的制度,它规范并且促进了秘书工作的发展。相对国外先进的秘书制度来讲,我国公司里的秘书没有法律的地位,没有法定的权力,通常只作为经理的助理,处理一些日常事务,因此,进行秘书制度的改革,为秘书工作立法,科学地确定秘书的地位,重新明确秘书的职权范围,是我国秘书工作与世界接轨的主要措施。4.2 秘书工作不规范

秘书的职业化是世界性的潮流,所谓“职业化”是指如今的秘书由特定的官方职务演变为不属于任何一个行业,但又为任何一行业所必需的职业。我国已于一九九七年由国家职业技能鉴定专家委员会秘书专业委员会开始统一进行秘书职业资格的认证和培训工作。但是在实际工作中,我国广大秘书工作者仍带有极大的经验性和随意性,其工作方法主要是靠别人传授,很少是自己摸索出来的,即便有心得体会,也会犯以偏概全的错误,当出现新问题时,往往不知所措,故很难适应秘书工作职业化的要求。4.3 公文运行标准不一

秘书的行文日益制度化、程式化,这是确保公文法定效力正常发挥的重要前提。我国政府一直非常重视行文规范工作,不断完善公文处理办法,并于2000年颁布了《国家行政机构公文格式》(GB/T9704--1999),使新的公文处理办法更加符合国情和秘书工作全球化的要求。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秘书人员对新标准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或业务不熟,常出现“上报公文新格式,下发公文老面孔”,或新旧公文格式混用、使用不规范的情况。严重影响了公文的正常运行,阻碍了秘书工作的发展。4.4 工作手段不够现代化

信息技术的革命和发展不仅促成了网络经济的出现,还促成了网络政府、无纸办公、电子政务等一系列新概念的出现。由于秘书工作中产生的大量文件特别是行政公文,具有规范化、模式化的特点,因此,秘书工作中的大量文字、数据、图形、声音和影像均可在互联网上传输,“无纸办公”的物质条件已经具备。但是,多数秘书人员在工作中仍然沿用传统的工作方法,电脑仅成为打字的工具。

第五章 结束语

秘书人员工作态度和工作质量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着一个单位的作风建设。只有树立较强的责任意识,秘书人员才能随时随地注意维护单位的形象和声誉,才能做到工作认真、态度端正、处事果断,在任何人面前、在处理任何事上,都表现出良好的思想文化和职业道德素养,才能真正提高秘书工作的质量和水平。本文借鉴了一些秘书工作的理论和研究成果,对我国秘书工作的现状及当代秘书应具备的条件做了一些研究。由于时间和自身条件不足,可能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1、《高级秘书手册》;海天出版社,主编:廖金泽;

2、《中国秘书学》;重庆出版社,主编:任群。

第五篇:解析古希腊雕塑美学观

解析古希腊雕塑美学观

古希腊是西方历史的开源,持续了约650年(公元前800年-公元前146年)。位于欧洲南部,地中海的东北部,包括今巴尔干半岛南部、小亚细亚半岛西岸和爱琴海中的许多小岛。公元前5、6世纪,特别是希波战争以后,经济生活高度繁荣,产生了光辉灿烂的希腊文化,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古希腊人在哲学思想、历史、建筑、文学、戏剧、雕塑等诸多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而在古希腊哲学家与艺术家眼里,人体是自然世界的一部分,是最具匀称和谐、庄重优美特征的审美对象。于是,古希腊艺术中,人体雕塑随处可见且达到了极高的艺术水平。

在人类文明的发展史上, 欧洲文化出现了四大高峰, 第一便是古希腊与古罗马时代, 而这个时代的艺术, 可以以希腊的雕塑为中心艺术.那时雕塑极为普遍, 以致后来罗马清理希腊遗物时, 罗马城中雕像的数目与居民的数目相等.现代人在欣赏古希腊雕塑艺术的时候, 或许会说: 为什么有相当数量的雕塑, 眼睛没有眼球?为什么雕塑都没有表情?在当今社会裸体艺术还有诸多禁忌的时候, 人们更会发问: 为什么古希腊雕塑都是裸体的?裸体造型艺术何以如此普遍?

如新石器时代,古希腊便产生了《女神》,丰乳肥臀的形象,表明了当时母系社会中对女性的崇拜,造型略显粗糙,但夸张手法运用得很好,《女雕像》与 《里拉琴手》(是公元前2500——公元前1900年作品),几何造型干净利落,曲线处理栩栩如生,后来的所谓现代派雕塑也难有出其右者。

米隆的《掷铁饼者》(公元前460年——公元前450年)是古希腊中较早表现男性形象的作品。这位在奥林匹克竞技赛场上的运动员,在即将掷出铁饼的一瞬间充分表现出男性的青春美、健劲美、智慧美。雕塑家造型之准确、运动感与节奏感把握之贴切,使两千多年来的观赏者无不赞叹。《角力者》(公元前5世纪)虽是浮雕,但艺术水平完全可以与上述圆雕作品相媲美。两位男性运动员在我们面前活灵活现,如同真人。

还有古希腊人体雕塑最灿烂辉煌的代表作、也是最为世界各国人民熟悉的还要数《维纳斯》。她是公元前1世纪的作品,最初在希腊的一个岛上被发现,出土时已不见了双臂,故又名《断臂的维纳斯》。她是古希腊神话中美与爱的女神。在她身上集中地体现了古希腊人的审美理想。首先,她虽然是神但其形象却是按照人来塑造的,让人感到和蔼可亲、容易接近。其次,她的外形与表情反映了古希腊人审美的标准,即外在美与内在美的统一。她外在的健康、匀称、丰腴、大方,与内在的心灵平静、高雅稳重形成了和谐的统一。再次,她不仅是一件无懈可击的艺术品,而且是一件写真求实的科学作品。因为她人体的比例和解剖关系都符合生理学与医学的原理。这也使她成为艺术与科学完美结合的典范。

世界驰名的学者美国伯恩斯教授、拉尔夫教授在其力作《世界文明史》中说:“希腊艺术所表达的是什么?总而言之、它是把人文主义象征化--即是把人视为宇宙中最重要的造物而加以赞美.尽管许多雕刻描绘神, 但这一点也不减损人文主义的本质.希腊人的神是为着人的利益而存在, 所以他赞美神也就是赞美自己.建筑和雕刻二者都是把平衡、和谐、秩序和中庸的思想具体化.”在他们看來希腊的裸体艺术和他们的审美观念有关, 表现人体的美术作品具有特殊的审美价值.人乃万物之灵长, 造化之极点, 具有特殊的魅力.在古希腊人的观念里, 万物之中, 数人最美, 所以在竞技场中会出现欢呼雀跃的裸体群."健全的精神寓于健康的身体",这是他们信奉的一句至理名言.

古往今來, 大多数人认为古希腊人雕塑采取裸体的形式, 和当时战争的频繁与体育的盛行紧密相关.大約在3000 年前, 爱琴海一带出现了无数城邦, 由于各个城邦都想占有其它城邦, 因此当时的公民只有两个职责, 就是公共事务和战争.为了培养懂政治、会打仗的公民, 就出现了一种特殊的教育.著名哲学家柏拉图的《对话录》、丹纳的《艺术哲学》都说: 那时战争全凭肉搏, 因此每个士兵都得锻炼好身体, 愈强壮愈矫健愈好.青年人大半时间都在练身场上角斗、跳跃、拳击、赛跑、掷铁饼, 把赤露的肌肉练得又强壮又柔软;目的是要练成一个最结实、最轻灵、最健美的身体, 而没有一种教育在这方面做得比希腊教育更成功的了.这便是希腊的特殊教育.战争带來了体育的盛行, 古希腊是一个体育大出风头的时代.当时, 几乎没有一个自由民不经过练身场的训练, 而运动不高明的人, 则被人看不起.希腊人的孩子从会走路开始, 就要接受体育训练.那时的体育教师才是真正的健美专家, 训练出了一大批体格健美的青年人, 也培养了一大批合格的模特儿.当时的艺术家大多兼体育教师, 如喜剧家阿里斯托芬等人.古希腊各个城邦每逢节日, 都要举行体育竞赛, 从中挑选出最有气力、身手最敏捷的青年.在当时运动会上, 人们并不以裸体为耻, 青年男女为了显示自己健美的体魄, 常常把衣服脱光.斯巴达的女青年参加运动会, 也常常是全裸的.古希腊历史学家普鲁塔克曾记述当时少女们裸体参加运动会的情景说: "尽管少女们确乎是这样公开地赤身裸体, 却绝感不到有什么不正当的地方, 这一切的运动都充满嬉戏之情, 并没有任何的春情或者淫荡".另一位美术史家阿尔巴托夫也說过: "无论在希腊人之前或希腊之后, 人们再也不能那样单纯无邪地去看待裸体了".对于运动会上的优胜者, 人们都报以雷鸣般的掌声, 姑娘会向他献上鲜花桂冠, 诗人为他作诗, 雕塑家为他塑像.罗丹还說道: "希腊人这种特有的风气产生了特殊的观念.在他们眼中, 理想的人物不是善于思索的头脑或者说感觉敏锐的心灵, 而是血统好、发育好、比例匀称、身手矫健、擅长各种运动的裸体".基于这种思想, 裸体雕塑自然地成了当时的艺术主流.从艺术规律来看, 雕塑为三维空间艺术, 有实感, 最能表现力量.而那些运动场上的优胜者和美丽的肌体都可成为雕刻家最理想的模特儿.

雕刻家不仅善于表现人物静态的美,也从运动的体态中表现了健美的人体,并从不同的侧面来表现生动的人物形象,精确地表现了人体各部分的比例关系,使希腊雕刻逐渐走上了完美的表现人体的现实主义道路,为后世留下了不少形体秀美、健美的杰作。以表现运动中的人体著称的米隆,他的《掷铁饼者》就是被世人称颂的珍品。我们现在看到的虽然是摹制品,但仍能传达出原作的精湛技艺。艺术家极为生动地刻划出一个青年掷出铁饼的一刹那间的紧张姿态,集中表现了运动员的意志和动态,甚至他的面容露出一种轻松自然的微笑,他回转的头部和处在扭动中的身体呈现出和谐的姿态,使观众想象到他的准备充分的动作和即将投出的铁饼的巨大威力。再如,博利克利特的《持矛者》(现看到的也是摹制品),被艺术家们称为“典范”,即雕塑的头部和身长的比例被艺术家们理解为健壮的典型比例,接近于七与一之比;雕像的重量由一条右腿承担,右腿显得更为有力,而左腿向后斜放,左脚也舒展自如,这种对比,使整个身体的肌肉、筋脉的紧张与松弛的变化也就更突出了,整个构图显得完美统一,动作和谐流畅。

对于古希腊裸体艺术的问题的探讨, 曾困扰了几个世纪无数智者、学者和专家、研究家的思索, 其观点看法又是如此的大相径庭.直至今天,这种争论仍在继续之中.有一种说法, 认为古希腊的裸体艺术源于原始社会的裸体风俗.农业社会之前的原始人, 对男女外生殖器的表达较为突出.如太平洋诸岛、南洋群岛和非洲的原始人, 都刻意装饰和显示自己的外生殖器.这种以性为主的裸体美, 是由于原始人把性看作大自然赐物, 生命与欢乐的源泉.在欧洲, 早在旧石器时代的"奥瑞纳"文化里, 就出现了法国鲁塞尔洞的浮雕裸女和奥地利委连多尔夫的圆雕裸女.这些作品都夸张女性的乳房, 这是同原始生产力落后、人们渴望生产力旺盛离不开的.在古埃及的壁画和雕刻作品中, 对裸体有了进一步计划.到了古希腊罗马时代, 裸体艺术则达到了一个高潮, 如著名的断臂维纳斯雕塑就是其中的一个杰作.

总之,古希腊的雕刻家们为了要真实地表现人体,他们以现实生活中的人为依据,并遵循着生活的客观规律,按照美的客观规律,塑造了一大批既有健康的体格又有聪颖的智慧的完美理想的神、英雄和人的雕像,可以说是集真、善、美于一体,他们的形象堪称是不朽的,并能给人以艺术享受。

下载对中国美学观的当代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对中国美学观的当代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对当代大学生生命教育的思考

    生命教育课程作业当代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初探和思考主讲教师:______________钱淼华___________ 开课学期:__________2012年秋季学期_______ 学生所在单位:________新闻传播学院__......

    对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思考[★]

    对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思考 【摘要】由于市场经济发展的一些负面影响,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缺失以及大学生自身的认知和发展的不足等,部分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缺失现象也越......

    对当代成人仪式的思考和设想

    对当代成人仪式的思考和设想 成人仪式在人的一生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根据生命教育理论,18岁成人过程应被看作是青少年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历程,是他们生命中有意义的构成部......

    对当代教师批评权的思考

    对症下药 1.当代的学生不迷信权威,也不固步自封。他们敢于肯定自己,也敢于否定自己,勇于探索,崇尚民主,崇尚自我;他们视野开阔,具有全球意识,平等意识极强。他们绝不会因为你是师长......

    对当代大学生人生价值观的思考

    对当代大学生人生价值观的思考 当前,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总体呈现稳定、健康、向上的良好态势,人生观、价值观主流取向积极、进取、务实。同时,由于受到高等教育的开放性、......

    对当代教师批评权的思考

    对当代教师批评权的思考 批评处罚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种辅助手段,它是与表扬奖励相背的裁定措施。2009年8月12日,教育部出台的《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其......

    当代大学生对诚信现状的思考

    当代大学生对诚信现状的思考 摘要:大学生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大学生教育也是公民道德建设“诚信”道德教育的重中之重,有效地帮助他们自觉树立诚信意识,提高他们的道......

    毛泽东青年观及对当代大学生的启示

    毛泽东青年观及对当代大学生的启示 理想信念是人们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一旦形成,就会成为支配人们行动持久的精神动力。当时特定的历史环境的影响使得毛泽东从少年时就树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