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基层”与“走上门”

时间:2019-05-14 22:32:2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下基层”与“走上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下基层”与“走上门”》。

第一篇:“下基层”与“走上门”

“下基层”与“走上门”

时下,似乎有一种怪现象:有些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为了“联系群众”“为群众办实事”,不惜“集中兵力”,动用车队,前呼后拥地“下基层”。对于“走上门”来反映情况、请示问题、咨询政策的基层群众,却漠然置之、无人理睬,每每给群众留下“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的印象。

其实,联系群众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下基层”联系群众和接待好从基层“走上门”来的群众,都是领导干部与人民群众交流思想感情的好机会,二者相辅相成,同等重要,既不能顾此失彼,也不能厚此薄彼。

为群众办实事的途径也很多。下基层,面对面地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是为群众办实事;倾听上门群众的呼声,不断改进工作,为上门群众伸张正义、讨回公道,抑或向群众宣传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消除其思想上的疑团,同样是为群众办实事。

既然“下基层”和接待基层群众“走上门”二者不可偏废,都是联系群众、为群众办实事,都是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具体行动,那么,为什么有的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热衷于“下基层”而冷落“走上门”的基层群众呢?应该说,这里的“冷落”乃是不争的事实,而对于所谓的“热衷”则要打个问号了。不客气地说,少数领导干部的这种“热哀”,只不过是随大流,装门面、搞形式、走过场罢了。因为那种前呼后拥、轰轰烈烈地“下基层”,既“时尚” “露脸”,又不需要下大气力,何乐而不为呢?相反,要做好“走上门”的群众工作,则是件烦心劳神、耗费口舌的事情。这样的苦差事,当然也就不讨有些领导的喜欢了。这兴许就是少数领导对于干部“下基层”和群众“走上门”态度迥异、厚此薄彼的真正原因吧!

还必须指出的是,“下基层”和接待群众“走上门”,既相互融通又彼此制约。一般来说,大凡基层群众“上门”或“上访”频繁的地方,大都是因为那里的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深入基层较少,缺乏与基层群众的紧密联系和及时沟通,或是虽然身下基层,却不能心入基层,对群众的疾苦关心不够,对具体问题解决不力。为此,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首先要善待“上门”的群众,切莫冷落他们的心;其次要从自身查找基层群众频繁“上门”的根本原因;再次要自觉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干部下访多了,群众上访才会少。

归根结底,就是要强化公仆意识,树立求真务实的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很难想象,一个不能全心全意“下基层”的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能够善待并联系好“走上门”的群众;也很难想象,一个“门难进,脸难看”、厌恶群众“走上门”的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能够真心“下基层”、热心为群众办实事。只有真正做群众的贴心人,想基层群众之所想,帮基层群众之所需,才能既真心实意“下基层”,又能善待基层群众“走上门”。

第二篇:记者“走转改”下基层工作总结

走向广阔天地 彰显赤子情怀

——浅谈参加区新闻中心记者“走转改”活动

2011年,本人有幸参与区新闻中心贯彻落实中央 “走基层 转作风 改文风”活动,下派骆驼街道担任基层一线驻点记者。经过半年的学习锻炼,本人深刻感受到——基层一线是新闻工作的源头活水,蕴藏着丰富而鲜活的新闻资源,那里有真情大爱,有干劲拼搏,有风景无限,更有新闻工作者力量的源泉、耕耘的快乐和价值的体现。现将本人的一些浅薄体会向领导和同事汇报:

一、唯有走进基层,才能走进新闻采写的广阔天地

从2006年大学毕业以来,本人一直从事新闻工作,但是回顾过去工作经历,还是这半年基层一线驻点报道给我记者生涯留下的记忆最为深刻。通过这半年的实践和锻炼,我认识到:作为基层的主体——人民群众才是新闻报道的永恒主题。以往从材料和文件里发现的新闻线索写出的新闻报道,都不如再下到基层细致摸排一遍、听一听人民群众怎么说来得生动活泼。如在报道骆驼街道大力推进文化建设过程中,手头上掌握的材料虽然较为丰富,但是内容干瘪、缺乏鲜活,单凭此写出来的报道一定会是千人一面、面目可憎。所以,为了掌握挖掘骆驼街道基层文化发展的真实情况,本人和新闻中心同事一起,深入到各村(社区),向文化站站长讨教,和基层文化员攀谈,询人民群众感受,由此采写出一篇篇原先为基层所熟知、却不为外界知晓的感人故事,从“学习文化”、“群众文化”、“道德文化”、“健身文化”和“庭院文化”等侧面,全方位地反映了骆驼街道从2008年来开展“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广阔画面。这些报道不仅在区新闻中心四家媒体较好版面和位置上得到报道,也获得市级省级媒体等的亲睐。

由此,我深刻体会到了在开展“走转改”之初,新闻中心领导的谆谆教诲——基层最富创造力,基层人民最可爱,基层也最能锻炼人!由此,我也更深刻体会到基层是一名新闻工作者和党员干部成长成才最好的平台——基层事情琐碎却无多余,基层矛盾复杂却非小事,基层新闻朴实却不寻常,需要用耐心来疏通、用智慧来化解、用真情来撷取。因为走基层,就是走近人民群众,用双脚丈量民情,用真情感受民生。只有深入人民的生产生活,才能走进他们的现实世界;只有了解百姓的生存状态,才能体会他们的冷暖诉求;只有感受群众的喜怒哀乐,才能把握他们的所思所盼。走基层,我们体味的是新闻沃土的富饶和赤子情怀的激荡,更是媒体职责和社会责任的真正回归。

所以,通过走进基层,我感受到:不下基层掌握不了基层实况,不下基层改变不了工作作风,不下基层挖掘不了好的素材,不下基层写不出好的新闻。

二、唯有走进基层,才能真正走进老百姓的心坎里

长期的新闻实践证明,真正有价值的新闻是记者用脚在基层走出来的,真正受欢迎的新闻是记者从老百姓心窝子里掏出来的。确实,不到基层去,总隔着薄膜,眼睛就看不清楚;不到基层去,从材料到材料,思考就不够深入;不到基层去,通篇干巴话,表达就不够到位;不到基层去,冷暖不相知,感情就不够投入,走不进老百姓的心坎里。如在协助骆驼街道团工委开展“骆驼青年读书周”的组织策划和宣传报道中,本人深入企业青年、社区青年,搜集他们的关注热点,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切合青年实际需求地推出“荐一批好书、读一本经典、写一篇感悟、打一场辩论、送一份‘鸡汤’”等五大系列活动,尤其是在“老人倒地,扶还是不扶”的青年辩论赛,点燃了企业青年和村社区青年读书学习、思考辩论的激情。唯有真心才能换来真情,面对采访,来自骆驼约翰迪尔的东北小伙子王波深情地说:“你们的实际行动,让我一个外地青年感受到了本地的关爱,感受到了参与分享的乐趣,也第一次感觉到了家乡般的温馨。”而这次青年学习文化的培育发掘,也让骆驼街道在全市学习观测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中,凸显特色和亮点。相关新闻报道在省市区新闻媒体上及时得到报道或转载。

长期新闻实践也证明,只有真正深入实际、深入生活、深入群众,才能对所得到的新闻素材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才能挖掘出来自一线有价值的鲜活新闻,才能把“走转改”的要求落到实处。为此,在驻点骆驼街道过程中,本人要求自己做到“三勤”、“两不怕”,即“脑勤、腿勤、耳勤”和“不怕苦、不怕累”。平日里,勤寻新闻线索,勤写策划报题,勤跑基层一线,初步做到了深入群众生产生活一线,进一步体现群众观点,把笔触、话筒和镜头对准普通群众,把版面和时段多给基层群众,先后挖掘出“金海电子青工电台”、“达尔轴承叶子精神”、“清水湖喜出村志”等典型。

故而,本人领悟到:唯有走进基层,才能听到民声,才能反映民情,才能领会民意。所以在推动“走转改”活动中,新闻工作者要切实将群众观点、群众路线体现在新闻宣传实践中,着力提升正确引导舆论、回应社会关切、服务百姓生活的能力——接地气才能有灵气,俯下身才能心贴心。

三、唯有走进基层,才能真正成为党和人民的喉舌

基层和群众,是每个新闻工作者的情感之根、报道之根。作为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新闻工作只有扎根基层一线,才能汲取养分,不断发展。走进基层,向群众学习,一直是我们党新闻事业的优良传统,也一直是新闻工作者成为党和人民喉舌的必经途径。

作风决定文风,文风反映作风。通过半年向群众学习,本人慢慢善于用群众的视角观察问题,用群众乐意接受方式阐述观点,用群众语言来改进文风,在密切联系群众中学习群众语言、熟悉群众语言、善用群众语言,让人们爱听爱读爱看,务求最佳的宣传报道效果。如和新闻中心四家媒体记者一起,尝试写短新闻,通过“短 新 实”等形式在新闻报道中倡导清新文风。《骆驼连环担保破“钱”荒》、《骆驼街道商会1600万回馈社会》等寥寥数百字的简短新闻常常占驻四家媒体显要版面和位置,甚至还作为头版头条播发——“短、新、实”为新闻报道添“魅力”,一改“文章冗长”、“当短不短”和“刻板生硬”等问题,进一步提高了新闻报道的公信力、亲和力、吸引力和感染力。

又如在骆驼街道广场舞《国色天香》荣获2011年浙江省民间广场舞双料冠军的报道中,本人坚持踏实勤奋的工作作风,全程参与该节目的排演和比赛,第一手掌握了该节目的大量有用信息。这使得本人在参与稿件写作时,将指导老师的认真、演员的辛苦和领导的重视等细节恰到好处地点缀其中,取得了很好的报道效果。由此,我深深意识到“涉浅水者得鱼虾,涉深水者得蛟龙”的道理。这次全程参与的切身体验感受,使得本人领悟到往日基层一线上存在的浅尝辄止、粗枝大叶的工作作风,抹杀了大量群众喜闻乐见的好新闻。此后采访每当遇到困难时,这一经历总会警钟长鸣——那就是一定要深入一线,深入事理,挖掘出合乎事实且可信有用的信息。

故而,本人领悟到:源头有“活鱼”,基层天地宽。只有深入到劳动建设者中去,才能用劳动者朴实、鲜活的语言写出打动人、感染人的稿子,才能实现新闻工作者的追求——真正成为党和人民的喉舌,宣扬生活中的真善美,挖掘普通人的闪光点,发现平凡人的不平凡,彰显媒体的主流价值,体现新闻报道的人文情怀。

据初步统计,驻骆驼街道期间,本人协助分线同事,共为区新闻中心四家媒体提供了100多篇次新闻报道,完成了20余次报题策划,为骆驼街道《号角》采写20多篇文稿,并在《镇海通讯》上发表文章两篇,并十分荣幸地为第二十二届中国(镇海)兰博会提供文字,较好地完成了新闻中心“走转改”活动交付的职责。对本人而言,“走转改”活动进一步解放了思想,开拓了视野,增长了知识,增进了与基层的感情,提高了个人工作能力,明确了下步工作方向。

基层锻炼虽已结束,“走转改”活动的所见所思所得,必将鼓舞着本人在新闻战线上继续迈进。

第三篇:刘云山:迎新春走基层 送欢乐下基层

刘云山:迎新春走基层 送欢乐下基层

新华网北京1月26日电 中宣部26日在京召开迎新春走基层、送欢乐下基层座谈会。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云山出席会议并讲话。以下为讲话摘要:

迎新春走基层 送欢乐下基层

刘云山

最近,胡锦涛总书记就新形势下贯彻党的根本宗旨、做好群众工作做出一系列深刻论述,强调要深入贯彻落实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坚持党的群众路线、自觉站在人民群众立场上,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是从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实现党的执政使命高度提出的政治要求,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顺利推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可靠保证。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承担着动员群众、服务群众的重要任务,本身就是群众工作,更要自觉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切实履行好应尽的职责。集中组织开展迎新春走基层、送欢乐下基层活动,是宣传思想文化战线贯彻群众路线、坚持“三贴近”的重要体现,是改进作风文风、提高能力素养的一次生动实践。要充分认识迎新春走基层、送欢乐下基层活动的重要意义,把这项工作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作为一项重要惠民举措,摆在突出位置、加强组织领导,在深入上下功夫、在服务上下功夫,以饱满的热情、务实的作风走进基层、走进群众,更好地反映基层的火热生活,更好地满足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1、带着深厚感情走进基层、走进群众。服务人民大众,首先要有对群众的深厚感情。我们把老百姓称为父老乡亲,核心是一个“情”字。只有同人民群众情相系、视群众为亲人,我们开展文化服务才会有内在的动力、有坚定的自觉,才能真正走得下去、走得进去。实践证明,那些引起百姓共鸣的新闻报道,那些受到群众欢迎的文艺作品,无不饱含着对人民群众的炽热情怀。我们要充分认识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源头活水在基层、在群众,作用和价值的实现在基层、在群众,实现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离不开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全面提高。要始终牢记人民群众是我们的根、我们的本,是我们的衣食父母、精神父母,满怀对人民群众的挚爱,到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去,到条件最艰苦的地方去。要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考虑问题,设身处地为群众着想,把镜头话筒对准群众,把版面留给群众,把丰富多彩的节目送给群众,写百姓故事、为人民放歌。要发扬“光着脚板跑新闻”、“田间地头当舞台”的精神,深入最基层、深入第一线,走进群众实际生活,走进群众心灵世界,同群众打成一片,在深入基层中感知百姓冷暖,在同人民群众交流互动中增进感情,把对群众的真挚情感转化为深入基层的热情、服务群众的激情,始终做到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

2、着眼群众需要走进基层、走进群众。满足群众需要、保障群众文化权益,是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根本目的,也是我们组织迎新春走基层、送欢乐下基层活动的出发点。无论是新闻宣传还是文化艺术,都要坚持眼睛向下、重心下移,掌握群众所思所盼,反映基层所求所愿,把群众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衡量工作的标尺,人民群众赞成什么我们就鼓励什么,人民群众期盼什么我们就做好什么,使我们的工作和活动真正为人民群众所需要。要准确把握群众的关注点,把体现党的主张与反映人民心声统一起来,通达社情民意、回应群众关切,集中宣传党和政府坚持以人为本、保障改善民生的举措和成效,宣传城乡社会面貌发生的可喜变化,生动反映基层群众坚守岗位、默默奉献的感人事迹,反映各族人民欢度节日、享受幸福生活的喜悦心情,反映普通百姓对美好未来的期盼愿望。要着眼活跃春节期间群众文化生活,深入做好文化下基层工作,组织好面向群众的公益性文化活动,丰富声频荧屏、银幕舞台,繁荣城乡文化市场,着力解决群众看书难、看戏难、看电影电视难等问题。要深入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受灾地区去采访报道、去慰问演出,多关注普通群众特别是困难群体,多做顺民意、解民忧、惠民生的工作,多提供群众生产生活用得上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办实事、办好事,送温暖、献爱心,使基层群众切实感觉到党和政府的关怀。

3、以群众欢迎的方式走进基层、走进群众。走基层、下基层效果好不好,既取决于活动内容,也取决于工作方式。这些年,我们在服务基层、服务群众方面探索了许多好的办法。要认真总结成功经验,紧密联系这次活动的任务要求和各地实际,创新形式、丰富载体,努力增强实际效果。要与群众欢度春节的氛围相契合,充分考虑节日期间基层生产生活特点,考虑各地民俗民风和文化传统,使我们的新闻报道和文化活动有浓浓的年味、有鲜明的特色,着力营造欢乐祥和、热烈喜庆的节日气氛。要与基层群众的接受习惯相适应,善于运用群众鲜活语言,善于运用群众身边事例,多开辟群众便于接受的渠道,多搭建群众互动参与的平台,使我们的新闻报道和文化活动生动活泼、情理交融、富有亲和力、吸引力、感染力。要与日常宣传文化工作相结合,充分发挥文化惠民工程的辐射作用,继续组织好“三下乡”、“四进社区”、“心连心”等品牌活动,做好节日期间公共博物馆、纪念馆、文化馆等的免费开放和服务工作,利用乡镇文化站、文化活动室开展文艺表演、书画展览等文化活动,鼓励群众自编自演、自娱自乐,努力做到丰富多彩、喜闻乐见。

4、怀着学习的态度走进基层、走进群众。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真正的英雄,群众中蕴藏着无穷的智慧和力量。无论历史条件、社会环境发生了怎样变化,向群众学习、以群众为师的优良传统不能变、不能丢。我们开展迎新春走基层、送欢乐下基层活动,既要把群众作为服务的对象,更要把群众当作老师,把基层当作课堂,使走进基层、走进群众的过程成为虚心向群众学习、接受群众教育、不断丰富提高自己的过程。无论新闻工作者、还是文艺工作者,都要善于从群众的实践中汲取营养,用群众创造历史的奋发精神哺育和激励自己,不断开阔视野、增长见识、丰富阅历,感受社会变化、体验生活真谛,更好地挖掘新闻报道的素材,激发艺术创作的灵感。群众是语言大师,老百姓的话最生动、最活泼、最有生活气息。要善于通过掌握和运用群众语言来改进文风,在我们的新闻报道中多一些群众听得懂、听得进的实话,少一些空话套话,在我们的文艺作品和文化活动中多一些雅俗共赏,少一些曲高和寡,努力以通俗易懂、清新朴实的文风,拉近同人民群众的距离。要善于在与群众的交流交融中提升思想境界,通过走进基层、走进群众,学习群众吃苦耐劳、踏实务实的精神,学习群众默默无闻、朴实无华的品质,摒弃浮躁、净化心灵,更加自觉地把奉献党和人民事业作为人生追求。

5、轻车简从地走进基层、走进群众。新闻工作者走基层、文艺工作者下基层,体现着宣传思想文化战线的精神风貌,一定要发扬优良传统,艰苦朴素、轻装简从,不给基层找麻烦,不给群众添负担。各级宣传文化部门和单位要切实做好保障工作,把下基层可能遇到的情况考虑到,凡是能自己做的事情都要提前准备,遇到困难首先要立足自己解决,切实做到为民、惠民、不扰民。我们去的地方大多是老区、贫困地区、边远地区,这些地方经济还不是很发达,条件比较艰苦,要注意选派那些作风过硬、能吃苦、能战斗的骨干力量参加。参加这次活动的新闻工作者、文艺工作者利用节日期间到基层,牺牲与家人团聚的时间,精神难能可贵,要注意关心他们,帮助解决实际困难。要引导参加活动的同志做好吃苦的思想准备,充分展现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者的良好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本文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云山2011年1月26日在迎新春走基层、送欢乐下基层座谈会上的讲话摘要)

第四篇:下基层

下基层、接地气、找问题、转作风”活动。

为贯彻落实全县领导干部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推动全年各项工作任务落实,为明年开展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打好基础、做好准备,根据县委办通知要求,肥西县气象局紧紧把握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在领导干部中深入开展“下基层、接地气、找问题、转作风”活动。

近日来,..县气象局副局级以上领导干部主动深入基层,为群众心贴心服务,实打实解难,受到广大群众的热烈欢迎。此次活动,局主要领导干部深入到基层乡镇、行政村、农户群众家中,主要采取了面对面走访、心贴心服务、实打实解难的方式,不断提升了县直机关领导干部为民服务效能,同时开展了面向农业生产一线的“知农时、懂农事、察农需、接地气”农需调研活动,通过调研及时掌握基层广大涉农干部群众对气象服务的需求和建议。

第五篇:下基层

干部下基层重在“解民忧”

近来,各地领导干部走出机关大院,深入基层社区、农村听民声、访民情,受到群众的普遍欢迎。深入基层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对于制定符合实际的政策,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大有裨益。但通过下基层活动察政策得失、体民生疾苦,关键还在于为民解忧。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能否从中发现实质性问题并予以解决,是判断下基层工作成效与否的重要标准。如果只追求形式而忽略实效,只是“车子转一转,隔窗看一看,干部谈一谈”,对于群众反映的难处不能化解,许下的承诺不能加以兑现,这样的下基层不但背离初衷,更会适得其反,令群众反感。把解民忧作为下基层工作的落脚点,就应“做足功课,忙在点上”,首先了解哪里是老百姓最急、最难、最忧、最盼解决的问题。只有做好先期调研,带着“解决困难、化解矛盾”的目的,有针对性地深入矛盾大、困难多、经济薄弱、需求强烈的地方,才不会漫无目的、走马观花。

真正做到解民忧,核心是“办实事、求实效”。领导干部下基层的最终目的是为民服务、为民谋利,必须秉持务实作风,多想为民解难的办法,多练为民办事的本领,做到群众有难不推脱,帮扶政策不打折,将基层所需所盼之事办实、办好。领导干部下基层利党利民,更应该转化为政府的常态工作。锤炼干部作风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不仅要让干部“下得去”,还要建立长效机制,用明确到位的职责、清晰具体的章程,让领导干部“待得住,干得好”。

基层稳则天下安。领导干部下基层,关系干群关系与社会和谐稳定。应该明白,只有在下基层的过程中,常怀解忧意识、秉持务实作风,下基层目的才能得以实现。(领导机关的干部要从基层来要到基层去

李源潮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加大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力度,鼓励年轻干部到基层和艰苦地区锻炼成长。注重从基层和生产一线选拔优秀干部充实各级党政领导机关。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建立来自基层一线党政领导干部培养选拔链。这是党中央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与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战略高度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是新形势下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的一个重要课题。

“宰相必起于州郡,猛将必发于卒伍”。这是我国古代用人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我们党是执政党,党和国家的各级领导机关承担着领导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任。领导机关的干部只有熟悉基层,才能制定符合基层实际的政策;只有经过基层历练,才能具备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改革开放以来,党的一系列重大决策和创新举措,从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到干部工作的公开招聘、竞争上岗,大都源自基层和群众的创造。基层是实践的前沿,是思想创新、政策创新的源头,也是我们一切工作的落脚点。如果各级党政机关没有一批来自基层、了解基层的领导骨干,出主意、作决策就容易脱离实际、脱离群众。所以,领导机关的干部需要从基层来。

我们党是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革命战争年代,我们党能够战胜强敌、取得胜利,靠的是干部与群众一起出生入死。解放后,我们党能够克服各种困难和风险,靠的是干部与群众一起艰苦奋斗。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为什么过去很困难的局面我们都能渡过?根本的问题是我们的干部、党员同人民群众一块苦。”在改革开放和长期执政条件下,党脱离群众的危险增加了。邓小平同志、江泽民同志和胡锦涛同志都反复强调,要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干部与普通群众的血肉联系,是靠共同奋斗、共同生活培养起来的。光在机关大楼里成长起来的干部,既不了解农民,也不了解工人,很难与普通群众有深厚感情。只有在基层摸爬滚打过的干部,才能深刻地了解人民群众,才会对人民群众有深厚感情,才有基础成长为一名自觉执政为民的干部。焦裕禄、孔繁森、郑培民、王伯祥、沈浩等人民群众衷心爱戴的好干部,都是在基层这个熔炉里锻炼成长起来的。

干部在基层成长,干部从基层选拔,干部到基层培养,是我们党的一贯用人方针。无论是革命、建设时期,还是改革开放时期,我们党都注意把有潜力的年轻干部派到基层接受锻炼和考验,适时把具有基层领导经验的优秀干部选拔上来。这是党的事业薪火相传、后继有人的重要保证。上世纪90年代以来,党政机关干部来源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通过考试录用公务员是干部队伍建设的一个重大进步,大大提高了干部队伍的知识化水平,但同时也带来一个突出问题,就是从学校门直接进机关门的干部越来越多,机关中具有基层工作经历的干部逐渐减少,而且机关层次越高来自基层和生产一线的越少。改革开放初,干部队伍结构的突出矛盾是年龄偏大、文化偏低,现在干部队伍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问题已经得到较好解决,而“三门”干部多、基层经验少的矛盾日益突出起来。这种情况发展下去,就会造成干部队伍来源结构的根本性缺陷,一方面会增加领导机关脱离群众、脱离实际的危险,一方面机关有不少高学历的年轻人因为缺少实

际经验而难负重任。我们要充分认识从基层培养选拔领导机关干部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树立重视基层的用人导向,让优秀人才到基层去,让领导机关干部从基层来。

推动领导机关干部从基层来到基层去,是当前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决策。早在上世纪90年代,中央就开始抓领导机关干部的结构问题。江泽民同志指出,“许多干部长期在机关工作,缺乏基层实际工作和群众工作的锻炼,应该尽快补上这一课”。胡锦涛同志也指出,“要有计划地组织中央部委和省级党政机关中没有做过基层工作的处级以上干部到基层去锻炼,努力改变目前一部分高中级干部经历比较单

一、缺乏全面领导经验的状况。”党的十七大以来,中央下发的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规划纲要、后备干部队伍建设规划和中组部关于加强培养选拔年轻干部工作的意见,对新形势下做好从基层培养选拔干部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到2012年,中央和省级机关录用公务员,除部分特殊职位外,都要从具有两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的人员中考录。到2015年,中央机关和省级机关工作部门领导班子成员中,具有基层领导工作经历的,要达到一半以上。

各地各部门要从实际出发,贯彻中央关于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要求,坚持和完善从基层培养选拔领导机关干部的制度,充分调动和激发干部到基层去的内生动力。各级党政机关提拔领导干部,要优先从具有基层和生产一线工作经历的优秀干部和人才中选拔。要完善年轻干部到基层锻炼工作制度,有计划地安排缺乏基层工作经历的机关年轻干部到基层锻炼,主要到条件艰苦、工作困难的地方或急难险重岗位上工作。越是发展潜力大、越是工作表现好的骨干,越要舍得放下去。要坚持和完善从基层考录公务员制度,积极从农村、社区优秀基层干部中考录公务员,注重从志愿下乡的大学生“村官”中考录公务员,探索从优秀工人、农民等一线人员中考录基层公务员的办法,逐步提高党政机关新录用公务员中具有两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人员的比例。要有战略思维和长远眼光,立足未来10

年、20年乃至更长时间事业发展对领导人才的需要,制定和实施干部培养规划,改革和完善选调生制度,做好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引导有志从政的大学生到农村、企业、社区经受锻炼和考验,建立来自基层一线党政领导干部培养选拔链。

领导机关的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要朝下走,主动到基层去,到艰苦困难的地方去,砥砺品质、锤炼作风、增长才干,培养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现在一些机关干部不愿意下去工作,有的认为领导机关层次高、机会多,比基层提拔得快;有的怕应付不了基层的复杂局面,干不好会影响自己前程;有的觉得基层工作太艰苦,担心下去后回不来。这是一种短视眼光。胡锦涛同志指出:“凡是在各种领导岗位上有所作为、成绩突出的干部,都是注重实践锻炼特别是基层实践锻炼,在丰富生动的实践中成长起来的,这已经成为一种规律性的现象。”基层虽然条件较差,但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基层虽然矛盾复杂,但复杂环境更能锻炼人;基层虽然层级较低,但直接为百姓服务,更能体现一个干部的价值。沈浩同志在安徽省财政厅工作了近20年,还只是个名不见经传的主任科员,到小岗村担任党委书记6年时间,不仅带领小岗村民根本改变了后进面貌,而且实现了自己精彩人生的理想。实践长才干,历练出人才。基层舞台大、天地宽、机会多,干部到基层去,既是党的事业发展需要,也是自己健康成长需要。有志者要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到基层去,到群众中去,到最能锻炼意志、最能增长才干、最能发挥作用的地方去。干部的基层之路一定会越走越宽!(本文系作者在中国浦东干部学院的讲话)

下载“下基层”与“走上门”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下基层”与“走上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通过上门走访[范文模版]

    通过上门走访,我深有感触:一是开展机关干部大走访活动,是广大机关干部深入基层“零距离”接触群众,密切干群关系的重要途径。二是广大干部要牢固树立亲民爱民的思想。我们是人民......

    上门问安总结

    强化“三个为主” 确保“四个围绕” ——瑞塔铺镇综治办上半年“上门问安”纪实 2011年,瑞塔铺镇党委政府认真贯彻执行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需......

    上门维护岗位职责

    上门维护岗位职责 一、岗位本职 主要负责对存量、新增企业网银客户提供上门安装维护、培训服务,提高售后服务质量并带动客户动户率、动账率,进一步完善电子银行渠道的建设及产......

    上门的造句

    上门拼音【注音】: shang men上门解释【意思】:(1)到别人家里去;登门:送货~。(2)上门闩。(3)<方>指入赘。上门造句:1、她砰地关上门表示她的愤怒。2、他扣上门,问我是从哪儿来的。3、售货员送......

    上门买卖成语

    成语:上门买卖【成语】:上门买卖【拼音】:shàng mén mǎi mài【简拼】:smmm【解释】:比喻主动找上门来,事情容易做成。【出处】:明·邵璨《香囊记·媾媒》:“近来星辰得利,上门买......

    《走复兴路圆中国梦》故事稿:爬遍青山送医上门

    “爬”遍青山送医上门 六班 她背起药箱,他再背起她。他心里装的全是她,而她的心里还装着整个村庄。一条路,两个人,二十年。大山巍峨,溪水蜿蜒,月华皎洁, 2012“感动中国”人物—......

    走与停作文

    走至云深处 停看枫林晚 35班管雪池 人生正如行走着的一段旅途。如冰心所说:“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花香弥漫。穿枝拂叶的行人,踏着荆棘却不觉痛苦,有泪......

    模仿走与游戏

    模仿走与游戏 一、教学目标 通过各种方式的走与游戏,使学生知道走的有关知识、术语,学习自然走的基本方法,初步掌握自然走的正确姿势,发展走的能力和身体素质。为学习跑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