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和谐的猫叫声

时间:2019-05-14 23:57:0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打破和谐的猫叫声》,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打破和谐的猫叫声》。

第一篇:打破和谐的猫叫声

去年曾就《妖猫》写过一篇读后感,不过没有讲到点子上,说了等于没说,打破和谐的猫叫声--《妖猫》读后感。今年不是很系统地学习了一些评论知识,再回头一看原文,觉得很渣,于是重写了一篇。

本文从人物入手,试着剖析一下《妖猫》这一带魔幻色彩的现实主义短篇小说杰作。

ⅰ高局长一家和执法人员

中国历史上,汉、明两个朝代是典型的由社会底层闹革命,翻身后解放了全国、解放了人民。

以汉代为例,很多功臣原来也是随刘邦四处征战的丰沛人氏,这些贵一代一般还没有什么劣迹,但到了第二代、三代以后继承爵位后,违法乱纪之事就不绝于史,很多功臣家族因罪而失去爵位。到了西汉末年,王莽篡汉之前,已经见不到几个汉初的功臣出现在史书里了。明代也差不多,不过明初的血腥权力清洗比汉初要恶劣得多,绝大多数的贵一代没有把荣耀传给下一代。

二十世纪中国其实改朝换代过四次。

袁世凯逼清帝逊位,建立*是第一次,之后进入了军阀混战的北洋时代;

蒋中正北伐成功,凭借武力打倒了直系吴佩孚、孙传芳和奉系张宗昌,建立起南京政府,是第二次,之后是四系新军阀继续混战、奉系军阀张学良易帜、全国基本统一、*混战、倭寇入侵、*又混战;

四九年是第三次,进行了中国史上前所未有的社会改革,用暴力手段剥夺了有产者的财产,使国家能有钱搞建设、搞运动,其波及范围之广、影响力之深远,比起新朝王莽、宋朝王安石的改革,可谓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最后是邓公,虽然和前任元首毛和华属于同一朝代,但其实行的政策看起来明显是另一个世界,二十世纪中国折腾了近八十年,终于算是个正常的国家了。

以上七段我又发挥了我善于跑题的恶劣传统,其实我要说的正题只有一句话:当旧的“社会底层”上位,摇身一变成统治阶级后,剥削的关系和革命之前一样普遍存在,这个过程不需要太长时间,二三十年一代人的时间就足够了。

其实商、周、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清、民国、某某都是虚的。鲁迅先生在《灯下漫笔》中说过:中国向来只有两个朝代:一个是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另一个是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

其实上面两段还是跑题,现在开始说高局长一家的嘴脸,本来是本文一开始就应该提到的。

在人物未出现之前,文中先用笔墨进行了环境描写。

且看高局长家:相比于老赵家简陋的屋顶,“对面那栋占地极广,大气漂亮的别墅。”

老赵一家“负担不起城市里的高额消费,自然住不起城里的房子”,而高家“买地修别墅,图的是一种别样的乡村风情。”

通过对两者在财富、生活方式的极大反差,在读者心中产生了极大的反差,在高局长一家和老赵一家还没有正式出场前,就从侧面塑造起了一定的形象。

这种手法和《红楼梦》中凤姐出场用大量周边人物反衬凤姐性格和地位的不同,在本质上是一样的。

在读者心中对高家有了定位之后,再进行外貌和外观的描写。

高局长“四十来岁,身材富态,一头黑发连根银丝都找不到。每天陈忠在阳台上呼吸清晨空气的时候,都能见到他的奥迪车驶出别墅大门,风驰电掣地朝城里飚去。”

豪宅、名车,人民公仆在国家主人的供奉下,世间的奢侈品应有尽有。这里《妖猫》中有个很有趣的设定:国家主人老赵家住的工棚就在人民公仆高局长家的别墅的对面。

高太太“打扮入时”。高家小少爷到别墅的庭院里遛狗(一只血统纯正的德国狼犬),并“牵着狗大声呵斥着佣人”。

这一处我想说两点:

一是赞扬,通过对宠物的细节描写使读者产生了粘着力。小说在细节描写中要具体,要达到这样一种程度,读者即使闭上双眼,也仍能看到作者所描写的场景。后文中也多次发扬了这个优点。

二是批评,流云先生三观不正,新中国早就消除了人剥削人的现象,哪来的“佣人”?分明是“保姆”。高局长和保姆也只是社会分工不同,其实也是相互平等的关系嘛。流云先生误导不明真相的读者,罪过罪过。

小说第二节“车祸”,从“凄厉的猫叫一声接着一声,划破了小镇死寂的夜空”开始。

老赵死时,妖猫的叫声“沙哑中带着几分刺骨的寒意”,“嘈杂的人声顺着冷风从门外灌了进来,吹得陈忠身子一缩”。文中通过环境描写,为情节铺垫了一层悲剧色彩。

紧接着“别墅和工棚里亮起了明暗差别极大的灯光。高太太盛气凌人的咒骂声和高家小子撒泼的哭声从灯火通明的别墅卧房里传了出来,而昏暗的工棚里,则是老赵瘫妻带着咳嗽低声下气的道歉声。”

文中用了两组对比,一是“别墅和工棚里亮起了明暗差别极大的灯光”,二是“高太太盛气凌人的咒骂声”与“老赵瘫妻带着咳嗽低声下气的道歉声”。

这里除了人性善与恶的对比之外,还有阶级的对比。看到这里时,我的心被刺痛了一下。其实一直以来我并不喜欢某西方学者的阶级斗争理论,但在数千年治与乱的之间的“想做奴隶而不得”和“暂时做稳了奴隶”之外,中国确实需要些另外的东西。其实,以中国现阶段的社会发展,比历史上任何时候更需要真正的某西方学者的阶级斗争理论。

再跑题说一段,某西方学者的剩余价值理论是有三分道理的,而且适用于任何朝代。剩余价值的来源是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某某主义生产实质上仍是剩余价值的生产,是对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的榨取。某某阶级也像奴隶主阶级、地主阶级、资产阶级一样,是靠他人的无偿劳动发财致富的。区别只在于剥削形式不同。这样,某某阶级的合法合理剥削是建立在“全体人民作为一个共同体,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其产权具有不可分性,由全体人民作为一个共同体共同行使产权”的忽悠说教的基础之上的全党所有制。某某主义社会和以前任何时代一样,也是少数人剥削绝大多数人的社会制度。

回归正题,在老赵车祸而死后,“高局长靠在他的奥迪车上,目光有些空洞,脸上被大量酒精染上的红潮格外耀眼。他没有回答妻子的话,反而是颤抖着手在西装口袋里摸了半晌,才摸出一根雪茄,点燃,狠狠地吸了一口。”

其实可以看到车祸的真相,也能看到高局长的惊慌,用“颤抖着手在西装口袋里摸了半晌”等侧面描写刻画了高局长复杂的心理状态。

与之相衬的是高太太的冷漠“高太太也拖着儿子赶来了,不是来看热闹,也不是来帮忙。她踮着脚尖,小心地不让那看上去黑糊糊的血染上她昂贵的鞋子,不及看上老赵的尸体一眼,先冲到了那个惶然的男人身边。'老公,你没事吧?'”就在这两个人的面前,就是老赵血淋淋的尸体。

但“事故责任认定,老赵无证运营三轮车,负全部责任,非但死了白死,还要赔偿高局长奥迪车撞击造成的损伤!”戏剧性的黑白颠倒,大大增强了小说的矛盾冲突,为高潮的来临埋下伏笔。

当陈忠仗义执言,直指高局长酒后架车时,“为首的警察毫不客气地打断了他的话,大沿帽遮住了微弱的阳光,将他的眸子藏在一块深沉的阴影中。

'你是谁?不要妨碍我们执行公务!'

'可是,高局长喝了酒。'

'你有证据吗?'”

此处运用了“大沿帽”、“遮住了微弱的阳光”、“将他的眸子藏”、“一块深沉的阴影中”等组合起来的意象,象征着某个只存在于理想中的阳光时代的堕落,及现实社会中比比皆是的种种黑暗。

好一句“你有证据吗?”,道尽了在畸形的法治社会的荒诞本质。像某某一直在教科书中反复宣传过的一样,阶级社会的法律是为统治阶级服务。我又跑题说两句,以前的的严打期间,暴力抢劫个几十块,在八十年代就枪毙,九十和新世纪后,门槛是提高了些,但暴力抢劫个几万、几十万一样会被处以重刑。可人民公仆贪腐上百万、上千万的都有太多没有处以死刑。这种“一国两制”确实挺有特色。

非但颠倒黑白,“高局长一家向法院申请了强制执行,要把她那个破旧的窝折价赔偿奥迪车的维修费用…强制执行?无非是某些人心里不塌实,变着法子想把这对可怜的母女赶走,好让自己能有点虚伪的安全感罢了。”

终于强制执行开始执行,伴着“老赵媳妇只能扯着法警的裤脚,一个劲地嘶声痛哭,什么话也说不出来”的是“高局长西装革履,腆着啤酒肚,带着贵气十足的高太太,和一个法院干部模样的人一起从车上走了下来,站在车旁寒暄着,一脸笑容。高家的少爷则是拉着那头狰狞的德国狼犬,趾高气昂地在人群前走来走去,八九岁的孩子,居然已经有了些高干子弟的派头。”

到此处,阅读积累的愤怒终于将要到达了最顶点。

且看执法过程“大沿帽的法警皱着眉头朝高局长这边瞥了一眼,那位干部轻轻抬了抬下巴。于是法警们厌恶地甩开女人无力的手,就要朝那阴暗的屋子里冲去。”

再看高家小少爷“把手里拉狗的绳子一放,'阿旺,咬她,咬小偷!'狰狞的狼犬脱了束缚,疯狂咆哮着就朝近在咫尺的兰兰扑了过去!”

到最后千呼万唤的妖猫终于出手,英“猫”救“美”,使狼犬变狂后反噬主人,终于解了一口气。

高家的结局:高局长在妖猫的复仇下,出车祸而死。而“平日里盛气凌人的高太太披头散发,跪坐在变形的奥迪车边嚎啕痛哭。高家的小少爷满脸迷茫地被母亲抱着,一双眼睛也再没有了往常的戾气。”仿佛随着权力的丧失,又回归了最平常的人性。

ⅱ老赵

对老赵这个最大的受害者,文中的描写却不多,一句话介绍了基本状况,“老赵是个蹬三轮的,四十多了,还成天为了口饱饭出卖着劳力。”又在后文用半句话补充了人物性格“为人热情谦和”。

这个“谦和”的人物性格设定能激起读者最大的同情,而“四十多了,还成天为了口饱饭出卖着劳力”的设定,也蕴含了流云先生的某种对下层民众的人文关怀,脱离了风花雪月,有了现实主义色彩,读后感《打破和谐的猫叫声--《妖猫》读后感》。

老赵之死是震撼人心的,其实我刚开始阅读的时候,还没有意识这是部生生死死的很沉重的小说。“老赵静静地躺在柏油路面上,花白的头发在寒冷的夜风中瑟瑟颤抖。一大滩血迹包围着他枯瘦的身躯,夜色下的血,似乎也成了黑色的。距他逐渐冰冷的身躯不远,那辆承载着全家生活希望的三轮车扭曲地翻倒在地,车架已经严重变形。”

一辆破三轮车,却“承载着全家生活希望”,无疑是一句苍凉的告白,对社会财富日渐分布不均的一种沉默的控诉。

人生不是一首浪漫的诗,而是无数冤魂无以告白的悲剧。老赵的死是不公平的,事故的处理更不公平,到最后强制执行时更是不公平到了极点。但是人生有公平吗?答案是令人悲观的没有。古今中外,不公平是绝对的,公平只是相对的。世上本没有公平,公平只是为了让处于绝望中的人们多一些盼头而已。

老赵的死亡带来的影响微乎其微,“老赵的车祸在小镇上,如同死水的微澜,并没能激起太大的浪花。呆板的日子和生活的压力,让人们很快就遗忘了那个破旧工棚里哭泣的女人和孩子,还有那个躺在门板上无钱下葬的老赵。”

这一处让我想到在2010年左右,中国很多工种,给工人的生命赔偿金不过是20万元左右,不过他们还是比老赵要幸福得多。

ⅲ兰兰

秀秀的出场:“老赵是个蹬三轮的,四十多了,还成天为了口饱饭出卖着劳力。他老婆瘫痪在床,家里平日全靠十岁的女儿兰兰操持着。小小年纪就要跟着老赵天不亮就起来,背上小背篓出门去拾破烂补贴家用。晌午和傍晚还得赶回来给行动不便的母亲做饭,给在外劳作的父亲留饭。”

当这样的一个女孩子在文章的最后一节中:“事情若就这样尘埃落定,未尝不是一种可以接受的结局。可是,世事总不遂人愿,丢了大脸的高局长和法院干部显然不想就此善罢甘休。没过几天,强制执行的人又来了,居然还是全副武装!戴着钢盔,穿着防弹衣,拿着警用盾牌的法警们如临大敌般冲进小小的工棚,赶鸭子一样将老赵的瘫妻和幼女赶出她们的家,然后毫不客气地查封了那间家徒四壁的破屋子。”

我的眼泪又一次没有忍住,流了下来。兰兰这个苦难无助的纯朴少女形象给我的印象很深。也许在数十年后,我会忘记《妖猫》这部短篇小说,甚至忘了作者流云先生本人,但兰兰这个少女形象却深深地刻在了我的脑海里。

法院第一次来执法时:“折腾了半晚上,陈忠这一觉直睡到天色大亮,然后被一阵撕心裂肺的女人和孩子的哭声吵醒了。老赵的妻子拖着瘫痪的双腿,跪坐在工棚门外,哭的声嘶力竭。兰兰小脸通红,一手扶着妈妈,一手抹着眼泪,却用倔强的目光看向面前几个戴着大沿帽,穿着警服的大人。'你们是坏人!'小女孩还不太懂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只是带着哭腔重复地喊着。”

兰兰这个无助的可怜少女重复哭腔喊着的“你们是坏人!”大概就是她的全部控诉。这句话是这样的苍白、软弱无力。对于有国家暴力机器为后盾的某某阶级而言,即使再强烈地抗争又有什么用呢?瘫痪的赵妻更是沦为了一个悲伤的符号。

生活的苦难却不以受难者的凄凉无辜为转移,“老赵的媳妇还在哭着,声音已经嘶哑了。丈夫死了,家里断了所有的经济来源,活下去都成了问题,还要赔偿对她来说近乎天价的车辆修理费用,除了哭,她一个瘫痪的残废,还能干什么?兰兰没有跟着妈妈哭,而是抱了那只古怪的老猫,静静地坐在工棚门口的小凳子上,呆呆地看着天空,那稚嫩的目光,没有焦距。”

好一句“那稚嫩的目光,没有焦距”,通过前后文的对比,生动展现了生长在红旗下的鲜艳花朵的日渐凋零。幼小的生命力,被过于残酷的现实生生扼杀。

瘫痪的赵妻和兰兰的最终结局,虽然借妖猫之助得报大仇,但仍然未摆脱悲剧的命运:“老赵的妻子走了,坐在好心人借给她的三轮车上哀哀哭泣着走了。兰兰的大眼睛红红的,稚嫩的身躯费力地蹬动着对她来说过于庞大的三轮车,拉着她瘫痪的母亲,迎着冬日里萧瑟的寒风,无声无息地消失在小镇外那条长长的公路尽头。”也许在生活的长河里,还有更重大的苦难等着她们。

ⅳ陈忠

虽然《妖猫》是第三人称,但却基本是从陈忠这个“今年刚刚毕业,撞墙无数之后终于在市里一家杂志社某了个记者的职业,却被总编大人下放到这偏僻城乡结合处”的记者的角度开始叙事的。

陈忠对于人间不平事的态度,是处于一种虽然同情弱势群体、厌恶特权阶级,但仍然停留在一种冷漠的同情的范围里。如第一节开始后不久,“陈忠弹开烧尽的烟蒂,瞄了眼别墅草地上正牵着狗大声呵斥着佣人的高家小少爷,从鼻子里哼了一声,转身进了房间。”

其实,不光是陈忠这个小记者,现实中的人们大体都是如此,可以称之为中国的国民性。如第二节中“刺骨的寒风中,只有一个女人和一个孩子无助的哀哀哭泣和众人黯然的叹息。”

陈忠之所以不敢拔刀相助,是因为他有他自己的生活,人类必须先尽量保证自己健康、幸福的生活下去。陈忠负有同情心,如“深沉漆黑的夜幕下,简陋的工棚里,黄豆大小的昏暗灯光伴随着女人低低的抽泣声,传出很远。陈忠的心象被什么揪了一下。比邻一月,老赵为人热情谦和,现在他尸骨未寒,自己就急着拿他的车祸来做八卦新闻,是不是太冷血了?”

旋即又想了心理变化,“同行们不是都这样的吗?这个世界,穷人的命,不值钱。”陈忠又回归到自私的状态当中。其实,我觉得这句话倒是《妖猫》一文的文眼--即揭示了主旨、涵盖了内容、又奠定了作者的感情基调的最关键一句。

但是,陈忠听到肇事者高局长没有承担任何责任,而受害者家庭却要承担修理奥迪的费用后,“睡眼惺忪赶来的陈忠被这个消息震得目瞪口呆!怎么会这样?陈忠那颗沉寂已久的心里,突然泛起无法压抑的愤怒,几步抢出人群,走到那几名警察面前,大声地道:'警察同志,是不是搞错了?明明是酒后驾车'”

在良知的趋动下,陈忠终于为老赵一家仗义执言。这大概就是陈忠这一介记者所能做到的极限了。在正常的程序下无法申张正义时,于是魔幻化的英雄“妖猫”才终于有出场的必要。

在被警察以“你有证据吗?”驳斥后,“陈忠哑口无言,茫然地回过头看向周围的人群。入目的,是一双双同样茫然的眼睛,和一张张冷漠的面孔。”

在鲁迅先生的《药》及其他很多文学作品中所描写到的冷漠国民性又再重现。看到此处,我有种伤痕累累的感觉。

陈忠终于绝望,“冷笑数声,苦笑数声,颓然离去。”而“背后,那只瞎猫在混乱中悄然爬上了工棚屋顶,扯着嗓子厉声哀嚎。”又预示着妖猫的出场。

对于众人的冷漠,不知道流云先生是怎么想,总之我却无法产生太多批判的想法。正如文中所说“自古民不与官斗,他们都是民,高局长是官。”对于这一群同是被侮辱与损害的对象,又能多说些什么?

至于陈忠“他只是个小记者,即便有心也无力。总编刚刚打了电话过来,把他骂了个狗血淋头,并且严禁他以后'胡乱'写诽谤高局长的稿子。陈忠只是苦笑,懒得反驳了。”

这个冷漠的旁观者,洞察了一切,曾经想为老赵,想为自己做些什么。最终,什么也没有做成。在整个人间悲剧当中,陈忠也是饱受生活折磨的一环。他的内心冲突在于人性良知与求生本能之间,在欲有所作为却能力上无可奈何的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

ⅴ妖猫

妖猫的出场:“陈忠眯起了眼睛,百无聊赖地打量起那猫来。那倒真是只怪猫。”

怪猫,“怪”在何处?“那猫就是兰兰前些天拾破烂的时候拣回来的,是只瞎猫…那猫也着实古怪,一身灰不溜秋的毛,偏生从头顶正中到尾巴梢一条漆黑油亮的黑线极是显眼,不掺一丝杂色。自从被兰兰抱回来,陈忠就没听那只瞎猫叫过,也从不见它捕鼠,成天就见它要么窝在小主人怀里,要么自个儿懒懒地趴在屋顶上。可是从那猫来了,陈忠不论在自己房里还是在周围,就再没见过老鼠,一只也没见到。那猫眯了一双无神的眼睛,惬意地享受着并不暖和的太阳。”

通过魔幻式的手法,为文章埋下巨大的悬念。

不过,我始终觉得:妖猫本身及全文的魔幻色彩只是包裹在现实主义外的一个噱头而已。本文的核心,是对下层民众的人文关怀,以及对特权阶层以权谋私、仗势欺人、结党乱法等行为的批判及控诉。这也是我十分喜欢《妖猫》一文的原因。

妖猫是陈忠的一个延伸,是陈忠在能力已尽,无法继续拔刀相助、除尽不平事之后,理想化的英雄。这个英雄是虚拟的、魔幻的,如同蝙蝠侠、蜘蛛侠,是走社会的正常程序屡屡无法伸张正义的背景之下的一种幻想。或许,也代表了流云先生的某种寄托。

“仿佛是要回应他的想法,深沉寂寥的夜色里,突然响起了一声又一声,凄厉如小儿夜哭的猫叫声。”全文在这一句结尾,仿佛意犹未尽。大概只要人间还有不平事,就还会有妖猫吧。

ⅵ结语

有时候,我在想,改革开放三十年后,我们获得了什么?难道只是物欲横流之后的道德失落?嗯,我又蛋疼了,这个命题太大了。

如果可以用简短的一句话概括我对《妖猫》的感觉,那就是“痛并快乐着”。当然,不是幸灾乐祸,而是因为又有一段文字能够让我感动。流泪是我生活中的一种享受,我是个现实中发生任何事都难以落泪的人,可能是崩得太紧,看小说、看影视剧到动情处的时候,会通过这种方式来释放自己的感情。能否让我流泪,几乎成了我评判影视、小说的一个标准之一。

《妖猫》唯一的不足之处,就是于现在歌舞升平的花花世界太不合时宜了。众所周知,邓公以来的改革开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现在已经是世界第二,这种小说没有真正的反应中国的社会现实。中国官员一直是人民的公仆,以“为人民服务”为己任,与人民是鱼和水的关系,文中的某些描写过于夸张。其实还有很多东西可以写的,很多老一辈的作家就写了很多,很多公仆们突出的感人事迹可以歌颂。毕竟公仆们大部分是焦裕禄、孔繁森。建议不通世事的青少年,还是不要看《妖猫》这类文章,以免对中国社会有了不健康的认识,而误入歧途。小说发生的背景不应该是新中国,而应该是清朝末年、北洋政府、民国政府这些旧社会才对。

(2011)写完后,发现比《妖猫》原文还要长些,一楼装不下。流云的《妖猫》可以不用去看了,树兄的评丝丝入理,还将原文剖析得如此精彩,两者相得益彰。这是很不错的东东。看完之后只有无奈了书评很和谐很有味道看完评论再看文看完以后也想看了,分析的真好太牛了这评…LZ的分析细腻到位,叫人佩服~

第二篇:打破规则

打破规则

人生如一场游戏,既然是游戏,就会有一定的规则。

自古以来,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句千年古训已经深入人心。所谓规矩就是一个方形的大铁笼,他将进入游戏的人一一锁在里面。

生活中,总是有人认为--桌子永远都是方的。甚至,到最后他们都不承认有圆的桌子。这就是他们自己给自己定的规则。

规则这把思想的锁可以锁住一切有思想的生物,当然也包括人。花开花落,这是大自然给花儿的规则;水往低处流,是大山给河流的规则;弱肉强食,是生态给动物们的规则。在这些规则的控制下,花儿永远不会结果,河流永远不会倒流,动物也永远不会找到新的生活方式。思想被捆住了,就永远也不会想到挣脱,什么都活在无穷无尽的规则下。

也许,并不是万物都会默默忍受这样的束缚。于是便有了破茧成蝶的神话。毛毛虫在自己的生活中织下了一层厚厚的茧,那是用一种细细的,柔软的,若有若无的丝织成的,是痛苦的丝织成的,这就是她的规则。

她埋怨,气恼,然后就是焦急,甚至折磨自己,同时用死来对突破的往表示抗议。但她终于被疲劳征服了,沉沉的谁了过去,她做了许多梦。那是关于花和草的梦,是关于风和谁的梦,是关于太阳和彩虹的梦,还有关于爱和追求的梦。

在梦里,她得到了安慰和欣慰,得到了力量和热,得到了关于生的勇气。当她一觉醒来,她突然明白能拯救自己的只有自己。于是,她硬用牙齿把这些讨厌的丝一根根咬断,她咬破了自己织下的茧。果然,新的光芒向她投来,云间的光刺激着她的眼睛。新的空气,像清新的酒,使她陶醉。

原来,就在她思想开始改变的那一刻,她的背上已长出了两只粉的翅膀,她已--破茧成蝶。

破茧后的她是美丽高贵的,不仅仅是外表,更是精神上和内涵里的。上帝给了我们思想,我们却用各种各样的规则将思想死死的锁上,这是愚蠢的。用勇敢的拼搏和坚强的信念去打破规则,突破自己思想上的茧,就一定会演绎出不一样的神话。

努力让自己破茧成蝶,上帝会借你翅膀。

第三篇:打破规则

打破规则

“没有规则,不成方圆”这句流传千年的古训深深地印在我们的脑海中,像一个牢笼一样束缚着我们。人们无时无刻地都在遵守着各种各样的规则。但我认为,只有打破规则,才能绽放生命的美丽。

山羊过独木桥的游戏中,让两人相向而行通过仅容一人通过的独木桥。一般情况下,只有一人成功。但有一次,双方相互抱住,转身换位,全都顺利过了桥。他们打破了规则,让人们刮目相看,他们创造了辉煌。

无臂钢琴王子刘伟用自己的一生向人们证明了:有些时候,不要过于遵守规则,打破规则,才能搏出美好的未来。刘伟小时候就有当音乐家的梦想,但一场车祸无情地夺去了他的双臂,使他永远地失去了用双手弹奏钢琴的权利。他打破常规,开始用双脚来弹奏钢琴。几年之后的他,洒下了无数汗水,他坐在维也纳大舞台上,用自己的双脚弹奏出了人生中最美的乐章,心中音乐如梦,脚下风景无限。他向所有人证明了,打破规则一样可以创造奇迹。

乔布斯,苹果手机的创始人。在当时诺基亚横行的年代,他打破常规思维,创造了苹果手机,占据了手机届的一席之地,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打破以前所有手机的外观样式和主题界面,打造出具有ios系统的手机,全新的界面获得了所有人的称赞,所有人的金钱。乔布斯虽然死了,但苹果还活着。乔布斯打破规则之后的成功,让人们永远地把它记在了心中。

小时候我们都听过这样一个故事,司马光儿时和小伙伴们玩捉迷

藏。一个不小心,有一个小朋友掉进了水缸里。所有的人都很焦急,不知如何营救这个人,突然司马光灵机一动,用一块大石头砸坏了水缸,救出了他的朋友。司马光打破常规,挽救了一个生命。

毛毛虫破茧成蝶的一瞬间是美丽的,它获得翅膀,获得自由,他打破了蛹的束缚。

双脚弹奏钢琴的刘伟,创造苹果手机的乔布斯,用石头砸破水缸的司马光,他们都打破了规则,取得了成功。

努力打破规则,破茧成蝶,上帝会借你翅膀。

第四篇:打破规矩,遵守规矩

打破规矩,遵守规矩

鸟儿之所以要冲破牢笼,是因为外面有更广阔的天空;河水之所以要不停流淌,是因

为前方是更深邃的海洋;宝玉之所以要厌恶功名,是因为内心有更远大的志向。他们所反抗的一切在众人眼里习以为常,他们的所作所为让众人不解。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的古训在世人

心中根深蒂固,但他们的所作所为告诉世人:没有规矩,亦成方圆。

布鲁诺这个名字大家都一定听说过,他是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思想家、自然科学家、哲学家和文学家。他勇敢地捍卫和发展了哥白尼的日心说,并把它传遍欧洲,被世人誉为是

反教会、反经院哲学的无畏战士,是捍卫真理的殉道者。他反对·托勒密的地心说,宣传哥

白尼的日心说,反对宗教哲学,引起了罗马教会的恐惧和仇恨。之后布鲁诺被捕入狱,在被

囚禁的八年中,布鲁诺始终坚持自己的学说,最后被宗教裁判所判为“异端”烧死在罗马鲜

花广场。布鲁诺在今天被人们所称赞,但在当时却被当作异类。他勇于打破规矩、质疑权威,开创了科学研究的先河。我们可以想象,如果当时布鲁诺没有质疑地心说的“规矩”,为世

人创造了一个为真理献身的榜样,那么他的名字不会被载入史册,历史不会出现那么多为科

学事业亲赴后继的科学家,世界也许还被封建所禁锢。所以打破规矩,未必就不是就是一件

坏事。

但是,不被规矩束缚并不代表着做事没有规矩,规矩是所有成功的基础。规矩是做事的基础,所有的成功都是建于这个基础之上的。缺乏规矩约束必然导致失

败。就像众所周知的巴黎公社运动一样。由于法国在普法战争中惨败,激起了民众的强烈不

满。于是法国巴黎的无产阶级和民众进行了武装起义,推翻了资产阶级政,由无产阶级掌权。

但是由于没有科学的理论指导,巴黎公社运动最终以失败告终。若是当时的起义有规矩的引

导,那么最后也就不会有勇士在巴黎公社墙前牺牲。

打破规矩的同时,你也在遵守自己的规矩。恰似江河奔腾着流向浩瀚的大海,但它顺

着河道。因为它知道,离开河道,河水终有一天会干涸。

第五篇:打破作文批改

打破作文批改“标准”形式

作文,就其本质而言,叶圣陶认为:作文是以语言文字表达自己的思想,与他人沟通,发现问题然后解决问题,实现写作的个性化,从而创造新意思的语言使用行为。然而令人痛心的是童真,正被所谓的“标准”异化。的确,我们从许许多多的孩子作文中,几乎感受不到孩子特有的灵性与活力,体会不到孩子独有的眼光与稚气,看不到敏睿的情思和丰富的想象力,读不到鲜活灵动的语言和表达方式„„我们不禁扪心自问:孩子的思想哪儿去了?想象力哪儿去了?本能的创造力又哪儿去了?是否被教师为了应试,千方百计强求他们做到思想健康,条理清楚,详略得当,语言生动而扼杀了呢?打破作文批改“标准”形式,势在必行。

一破道德评判过重。作文作为一项创造性的精神生产活动,教师应鼓励学生多层面多角度反映生活现实,不能将作文仅当作是歌-功-颂-德的赞语。否则,就会造成学生作文时思考视角狭隘,说假话、空话、套话,不去揭露生活中的丑陋,不去反思成长中的过失,不去表白内心的伤感,不去揭露人性的弱点。长此以往,不利于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勇于批判、善于创造的思想品质和坚强的意志品格。

二破写作模式过严。一些教师在批改学生作文时,乐此不疲地给学生讲方法,说套路,授技巧,将学生局限在写作公式里,希望以此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写出精品,获得高分。殊不知,如此“会诊”,只会让学生不敢越雷池半步,最后导致作文雷同、单一,毫无新意。《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使学生“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像”。生活的丰富多彩,决定了不拘形式的多样性,不要使学生走进模式化的误区。

三破成人思想过浓。教师往往都是以成人的眼光去界定学生的作文,以成人化的标准去规范学生的习作。这种揠苗助长式的评判,势必造成学生迎合成人品位,故作高深状,写出的文章成熟而老到,失去了应有的童真童趣。我们应唤起童心,激起真情,赏析迥异的个人情感,作文评改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

四破批评指正过多。在批改学生作文时,我们的教师总是一门心思在学生作文本里寻找着错误和不足,然后像割肉似的,这儿砍一刀,那儿割一块„„翻开学生的作文本,满眼的“鲜血淋漓”,目不忍睹。教师真可谓煞费苦功,其实有几个学生领老师的这份情?我们再来说说巴西足球与中国足球吧。中国足球是教练在指指点点地“教”,队员循规蹈矩地“学”,故而中国足球很难踢出去。而巴西足球,全凭小孩们在大街小巷泥土里自由自在地“玩”,便有了过五关斩六将的贝利,有了激-情四射的绿茵桑巴。是啊!如果能把巴西足球模式移植到我们的作文教学中,又何愁作文不“新”呢?

作文批改应少些“标准”,多些发现;少些自以为是的评定,多些启迪思想的点拨;少些声色俱厉的“堵”,多些因势利导的“疏”,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吧!

【扩展阅读篇】

作文是决定语文考试成绩的“半壁江山”,因此作文的成败往往决定了整个语文考试的成败。那么怎样让考试作文得高分呢?我觉得以下几点必须注意。

1、题和立意凡考试作文必须审题,原因是考生要在同一环境下,作公平的竞争。审题,就是要对试题展现的所有内容作全面、准确的审读和理解,把命题者的意图读出来,把题目的各种限制审清楚,明确要我写什么,怎么写,写到什么程度,真正做到全面领会,深刻把握,不偏不漏、不折不扣地按要求写作文。高考作文评判明确规定,凡审题有问题的试卷最后得分一般都不超过二类卷最低分。由此可见,审题的准确与否是作文成败的关键因素。立意,就是要作者站在时代的高度,去观察、认识生活,提炼主题,使主题体现时代的精神,既反映时代,也作用于时代,跳动时代的脉搏,推动着时代的前进。文章的“意”,其实就是作者在体验生活中逐步孕育而成的一种思想,是作者的主观认识与客观实际相“撞击”的产物,它反映作者的思想水平、认识水平以及在社会生活中形成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近两年的作文教改提倡学生写真实生活、真实自我,有些同学忽视了对文章思想倾向的把握,看问题不全面,观点偏激,更有甚者由腐败现象而怀疑党的领导和党的政策。尽管当今的中国社会政治清明,言论自由,话说错了不会追查什么政治问题,但作为未来社会的建设者,正确的是非观还是应该有的。这一点必须注意。

2、标题和段落标题是文章的眼睛,也是阅卷老师对文章的第一印象,特别是自拟题目写作,阅卷老师很看重考生所拟的标题。俗话说:“秧好一半谷,题好一半文”,可见题目的重要性。有些考生先写正文再拟标题,文章写好后也许是没有时间写标题,也许是忘了补写标题。虽然评分规定无标题扣2分,但实际结果却远非2分。有人曾做过这样的实验,将几篇写得较好的作文,按保留标题和隐去标题两种类型请两组老师分别予以阅卷,其分数差别一般都在5分以上。这是因为阅卷老师对无标题作文产生了一种心理距离,不知不觉便降低了分数等级。至于如何拟题,我觉得应做到这样几条:①确切。指符合文章内容,也指遣词造句符合规范)。②精练。指标题字数恰当。③生动。指题目能体现出一种活力,具有可读性,饶有情趣。④新颖。指有新视角、新思路、新感悟,能够给人一种新鲜感。⑤有意蕴。指有内在的含义。拟题方法多种多样,可以运用修辞拟题,可以引用俗语拟题,可以化用古语拟题,可以借用成语拟题,可以套用流行语拟题,也可以巧用其他学科公式或符号拟题等等,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灵活运用。段落:考试作文最忌首、腹、尾三段式的结构。把文章分为几段更好?千字以内的作文,我觉得分为5-8个自然段就可以了。因为自然段分得越自然,越显得你成熟老练。另外,要把每一段的首句写好。每一段的首句犹如人的眉目,把首句写好,“眉清目秀”,整个段落都显着精神。

3、文体和内容高考作文试题对文体的要求有两类:一类是规定必须写某种文体,如“写

一篇议论文”;另一类是排除写某种文体,如“除诗歌外,其他文体不限”。考生必须按规定的文体去写。近几年高考作文题中“文体不限”,让考生自由选择文体,这里要特别注意,文体不限不是不要文体,而是要你在选择了一种文体后,一定要按这种文体特点写作,要写什么象什么。不可随心所欲,写成不伦不类的“四不像”文章。文章内容方面:不假思索就能想到的东西,绝对不要写;稍加思索想到的也不要写;花上几分钟,想别人想不到的内容来写。记叙文最好将主人公设定为自己,用第一人称入文,让“我”的激情在文章中闪光,情真意切,引起共鸣。议论文切忌大话、套话、废话,要避免空发议论,无病呻吟,滥提口号,乱发号召,空表决心等等。作文可以虚构,“允许”编写故事,但不等于提倡“编写故事”,编写故事要做到“大胆想象,自圆其说”。滥编、胡编,绝对不会得高分。

4、开头和结尾应试作文的开头结尾,就是文章的刀刃。平时在课内外所学的各种开头结尾的方法完全可以用在应试作文上。不管你使用什么方法开头和结尾,必须做到开头起笔入题,结尾点明主旨。为了给评卷老师一个好的印象,开头结尾千万不要涂抹。有道是: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可有些考生犯“入题慢”的毛病:有的把大段的原材料全部照搬;有的把本来简洁的原材料进行扩展;有的开篇摆材料,古今中外,慢慢道来。开篇松散,占去了大量的篇幅,后面的真正应该说的内容却“千呼万唤不出来”,有的只是一笔带过,草草收兵,比例严重失调,使老师难以衡量其实际写作水平。古人写文章讲究“凤头”、“猪肚”、“豹尾”,这是有一定道理的。可有些考生作文来不及刹尾,或用一句话硬断,或点上一串省略号,这样即使你雕出了“凤头”,壮大了“猪肚”,也会因为没有“豹尾”而不成其好文章,得不到高分。阅卷老师衡量一篇文章的好坏,首先是看其整体。所以,考生交给老师的无论如何也应是一篇完整的作文。

5、语言和字数考试作文语言要规范准确,具有个性和活力。不要文白夹杂;不要使用别人看不懂的方言和词汇;少用长句多用短句;可引进部分时代新词汇,引用名言警句,引用流行的通俗歌曲歌词,引用百姓口头民谣,但取向一定要积极向上,真正让语言亮起来。照理说,文章是表情达意的工具,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似乎不应有字数的限制。但考试作文,作为一种特殊形式的作文,为了达到一定的考查目的,并考虑到考试时间等因素,一般对字数都作了规定。我们必须按照规定去做。限最低字数的,一定要写够数量或稍微超过50—100字才好。如果字数不足,虽然评分标准规定,不足字数的,每少50字扣1分,但实际情况是,字数不足往往被认为文章内容单薄,分数很难上档次。限最高字数的,不要超过。否则,给人一种臃肿的感觉,再说,作文写得长,花的时间多,解答前面的题用的时间少,必定会受到影响。如果没有限最高字数,一般就是以作文纸为限,即要在作文纸格子内行文。千万不要自作多情,超出作文格子,以免出力不讨好。

6、书写和卷面近年高考作文评分标准中,书写都占相当的比分。一般不要求写得好看,但要求书写整齐易辨认,一笔一画清清楚楚,不写草字。标点符号书写也要规范,特别是格式要正确,句号、逗号、问号、叹号、顿号、分号不要出现在一行之首;引号、括号、书名号前半不出现在一行之末,可以在这些符号后面挤着写一个字;引号、括号、书名号后一半

不出现在一行之首,可以把这些符号挤在上一行之末。省略号、破折号占两个格,不能断开,写不下时挤在一行之末。至于作文的卷面,正如人的容貌一样,给人的印象是重要的,尤其是高考作文,卷面整洁与否直接影响着阅卷老师的心理和情绪,书写工整,卷面清洁,让人一看心中先喜三分,其结果是可想而知的。

7、检查与修改考试作文试题和其他试题一样,做完后也需要认真检查,看有没有笔误的错别字,有没有不通顺的句子,有没有需要调整的内容。审查发现了错别字、错用了词语一定要修改过来,对于句段该删的要删掉,该增的要增补,只是要改得清楚、整洁,使人一目了然。不能因为修改而影响了卷面的整洁。

下载打破和谐的猫叫声word格式文档
下载打破和谐的猫叫声.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打破考试壁垒

    打破考试壁垒——湖北省公务员录用政策报告会通讯员 乔姝宛 刘文静 为了加强同学们对公务员考试的了解,拉伸学生备考水平,提升学生考试能力,华中师范大学于2013年3月17日晚19:00......

    策略:营销就是打破规则

    我们是美国科特勒营销集团江苏代表处! 发展阶段的市场营销,跟打牌一样,这个时候,企业手上的牌比初级阶段多了一些,但仍然不够富余。企业要打好这一手牌,同样要以奇制胜,不要按常......

    打破一切常规读后感

    一、人并非完美,发挥其优势我们真正认识自己吗?我们是高傲的,自卑的,健谈的,稳重的......到底哪一个才是真正的自己,我们做什么工作才是最大发挥自己的优势?这等等的思考,都不仅仅对......

    名人演讲:打破沉寂

    名人演讲:打破沉寂 我们都知道,马丁·路德·金是美国的民权运动领袖,他为黑人谋求平等,甚至献出了自己的生命,被誉为是“黑人的麦加”。而与此同时,马丁·路德·金也是一名卓越的......

    温家宝 打破银行垄断

    温家宝:中央统一思想打破银行业垄断 温州先试点4月1日-3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赴广西、福建调研时表示,民营资本进入金融领域就是要打破垄断,温州试点成功经验要全国推广。目前中......

    打破思维定势教案

    打破思维定势 教学理念:无数事实证明伟大的创造,无数的发明都是从突破思维定势开始的.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常用一种固定了的思路和习惯去考虑问题,它阻碍了思维开放性和灵活......

    打破一切常规心得体会

    《首先打破一切常规》心得体会 读完《首先打破一切常规》这本书,体会颇多,盖洛普为写这本书,访问了八万名经理,其中不乏优秀人物。尽管这些优秀的经理个人风格和做法各异,但有一......

    名人演讲:打破沉寂(汇编)

    我们都知道,马丁·路德·金是美国的民权运动领袖,他为黑人谋求平等,甚至献出了自己的生命,被誉为是“黑人的麦加”。而与此同时,马丁·路德·金也是一名卓越的反战斗士,他关心的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