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挑战为机遇 积极推进为老事业和老龄产业发展

时间:2019-05-14 23:58:0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化挑战为机遇 积极推进为老事业和老龄产业发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化挑战为机遇 积极推进为老事业和老龄产业发展》。

第一篇:化挑战为机遇 积极推进为老事业和老龄产业发展

化挑战为机遇 积极推进为老事业和老龄产业发展--萍乡市为老事业现状调查与思考

城乡为老服务事业和老龄产业发展,从1999年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以来,社会需求与供给的矛盾越来越突出。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社会组织结构、收入分配形式、城乡人口流动的变化与发展,社会养老服务事业和老龄产业的发展越来越显得迫切。

(一)2008年底,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1.59亿,均占总人口的12%。从萍乡市的情况看,2008年底全市60岁以上老年人口22万人,占总人口的12.82%:其中70岁以上高龄人口总数10.26万人,占总人口的5.6%,占老龄人口的46.6%。这些老龄人口中呈现出五个明显的特点:一是寿命延长,老龄人口向高龄发展,失能老人大幅度增加。二是老龄人口增速快,据国家老龄委统计分析:1999年我国老年人口平均增加311万人,今后将以年均800万人的规模递增。三是空巢家庭老人比例逐年扩大。城市老年空巢家庭08年达49.7%,农村空巢家庭达到48.9%。四是老年人口社会需求发生变化。由于老年人口文化层次、社会结构、家庭经济状况和家庭成员组成不同,老年对社会的需求也就越来越广泛,老年人工作面临的课题也就越来越多。调查中我们深切体会到三大社会需求的强烈呼唤。一是“苦老”家庭强烈呼唤政府和社会援手。由于人口寿命的延长,四世同堂已成为我国的普遍现象。821、822、421、420家庭是城乡社会家庭构成的主体。这种家庭成员组合和社会构成普遍反映出来的问题是家庭老人负担过重。家庭主力成员需从苦恼的家庭中解放出来,因为他们每日面对老人与自己之间、老人与老人之间、上代与下代之间、夫妻之间的家庭矛盾,身心疲惫。莲花县李某在座谈会上发言说:我夫妻两出生在上世纪70年代末,都是独生子女,94年结的婚,现有4个家庭老人,一个读高中的小孩。这四个老人在自己家里住又因身体和年龄问题,夫妻两不放心,又不忍心;集中到一块住,四个老人之间又不能生活到一块,常打肚皮官司、闹矛盾,不是男方老人诉苦就是女方老人告状。一事处理不当,弄得哭哭啼啼,这样下去不仅家庭生活乏味,工作事业也受到严重影响。二是“老苦”家庭强烈渴望政府和社会援助。“老苦”家庭是指空巢老人家庭,尤其农村。一方面60多岁以上老人仍为农活和家务的主要劳力。有的还要承担第三代的抚养。我市琴亭镇西门村刘某老人,男,现年87岁,儿子外出务业,媳妇离异,当下九岁的孙子与其共同生活。该老人除耕种责任田1.1亩外,家庭一切家务均一人承担,孙子在校读书由于缺乏家庭温馨,不安心学习,常常被社会不法分子利用。六市乡西坑村张某老人,夫妻均70余岁,儿子、媳妇双双外出务工,两老人身边带着一个五岁、一个三岁的曾孙子女,耕种责任田3.6亩,既承担着繁重的体力劳动又承担沉重的家务,某日,因妻子生病,张某去外求医,曾孙女无人看护溺水而亡。三是老人自身物质和精神生活呼唤政府和社会供给。随着城乡居民经济收入的增长,物质和精神生活的需求不断增长,社会老人的物质与精神需求也愈日扩张,特别老年群体因家庭经济状况、文化素养、生活经历、社会经验、身体状况的不同,他们对政府和社会的需求也就呈多样化发展。主要反映在住房、医疗、生活护理、精神慰籍、文化娱乐及从业愿望等。

未富先老是我们面临的一个不争的客观事实。这种现实的问题既是对我们工作的一种挑战,也是我们老年事业发展的难得的机遇。党的十七大提出了“老所有养”的明确目标。我们必须严肃认真地研究国情、市情,坚持以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全面深刻地理解科学发展观,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实践,坚持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坚持统筹协调发展,科学地分析老龄化社会的所有问题和社会需求,从问题和需求中寻找切入点,认识机遇并抓住机遇积极推进全市城乡老年服务事业又好又快地发展。

(二)近几年来,萍乡市为老服务事业有了长足的进步。市委、市政府认真执行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老龄工作的决定”,积极推进社会福利养老服务事业发展,各级政府加大养老事业的投入,到2008年底,全市有公办农村乡镇敬老院49所,光荣院7所,福利院、老年公寓等现有为老服务床位达到10800张,有民办养老服务机构25所,2800张床位。基本解决了全市孤老、五保对象和部分特殊优抚老年对象的集中供养问题,积极探索社会福利社会化发展,闯出了为社会老人提供机构养老服务社会化发展的新路。为老服务组织网络建设得到重视。市、县、乡三级大多数成立了老龄工作委员会,大多的县区、乡

镇配备了专门的工作人员负责老龄工作。全市三级老龄工作机构60个,专、兼职工作人员77人,其中,专职工作人员6人,各类老年人协会670个,参加协会人数1.45万人,这些机构和人员在维护老年人权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建设“六个老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城乡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供养保障政策得到落实。为城市部份社会老人的晚年生活提供基本的保障。全市约2.2万的特困家庭老人纳入了城乡最低生活保障,4.9万城镇退休职工按月领取养老保险金,基本解决了生活无着的老年人生活依靠问题。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作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决定。决定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胡锦涛总书记在我国改革开放30周年讲话中指出:改革开放30周年来,我们取得了伟大的成就,但我们必须清醒也看到:现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当前我国发展呈现出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对照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和胡锦涛总书记讲话精神,分析我们的老年人服务事业和老龄产业发展现状,概括起来说:“有成绩、有发展但差距很大,任务和责任繁重,发展前景广阔”。就现阶段来说存在的主要差距表现为五个方面。

一是认识不深刻,领导缺位的情况较为普遍。上世纪九十年代未中国步入老年社会以来,首先是由于人口结构变化的社会宣传教育未能及时跟进;加之,老龄人口社会化的普遍性和老龄社会问题的渐进性原因,老年人社会问题不仅普通百姓群众认识不足,而且各级党、政尤其是基层党委、政府的领导思想认识上也存在不小的差距。少数的基层领导不仅不重视老龄工作、不安排老龄工作,甚至对老龄工作和老龄事业有些什么法律法规和政策、老龄事业该做些什么都不了解或了解甚少。一些地方一年到头连个象样的老龄工作会议都未曾开过,即使有一个工作机构,也因人员不到位、职能不明确而成为摆设。其次,是习惯性地把老龄事业仅仅当作花钱的事情而烦恼,看不到花钱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果,更不能把为老服务事业和老龄产业发展当作拉动社会需求、扩大社会就业和重要的工作责任来认识。

二是政策法规滞后,工作缺乏刚性要求。到目前为止,从国家政策法规的层面来说,老年人专门的法规只有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地方政策和地方性法规基本没有。老年人事业发展的政策严重滞后。一方面使该事业和产业发展无章可循、无规可依,另一方面一些地方即使出台了一些为老年人服务事业发展的地方性政策,也因调研不充分、协调不到位使出台的文件政策缺乏操作性和刚性要求。比如国家发改委和省发改委有关老龄事业十一五规划和江西省老龄委2007年印发的《关于加快老龄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既没有明确具体的实施目标,也没有明确具体的硬性规定,这些原则性、灵活性的条文在执行上缺乏操作性。因此,在一些部门行业看来,这些文件几乎成了一纸空文。

三是老年人服务事业和老龄产业投入机制尚未建立,财政预算缺位。老年服务事业发展既是党和政府的德政事业又是惠及亿万老年人的社会福利性的公益事业;同时也是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即老龄产业。这在三产服务业来说具有需求量大增势猛的特点,具有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投入效益。然而由于缺乏政策跟进的研究和投入机制的建立,而致该产业目前尚未能完全起动。

从现阶段政府、社会投资老年人事业和老龄产业分析,就社会力量投资而言,一方面由于社会责任与投资回报的原因,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另一方面没有政策法规的支撑,不敢投入和多投入。就政府财政而言,普遍地没有老年人事业和老龄产业发展投入预算的引导,政府公共财政对该项事业和产业的缺位,即使社会公德再好也难以为继。

四是职能部门职责不明确,支持措施难到位。老年人服务事业是一项由政府主导的社会事业,涉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各行各业各个部门都有责任和义务服务此项事业。更需要拥有行政资源、自然资源、经济资源、生产要素资源支配权的部门的有力支持。说白了就是这些部门都有责任和义务从自己的权力和掌控的资源中匀出手来支持老年服务事业发展。然而现状是只有业务主管部门唱独角戏,面对非业务主管部门、行业协调工作难做,配合支持的少等政策法规制肘,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往往是束手无策。五是,社工队伍人才匮乏,为老服务供求矛盾突出。由于老年人群体经济条件、文化修养、年龄和

身体状况的千差万别,需求的服务也就各种各样。这就需要大量的有一定技能和素质的社工服务人才。以萍乡市为例,据统计,全市从事社工服务人员仅2000人左右,且半数以上是行政事业机关或基层站所的管理人员,其余的40%左右是在机构服务单位的从业者。这些人员中真正从事社工服务的很少,而且能力有限,经考试合格的只占0.25%,全市现有的82家养老服务机构中基本都是清一色的养老服务,且服务水平较低,满足不了老人需求。因此,养老机构的市场也很难拓展,虽然社会老年人服务市场需求大,但社工人才的匮乏却严重制约了为老服务事业和老龄产业的发展。

(三)发展为老服务和老龄产业,既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的重要举措,也是扩大内需,改善民生,增加就业的有效途径。要紧紧抓住机遇,加大工作力度积极推进为老服务和老龄产业又好又快发展。首先,领导是关键,真正把为老年服务事业和老龄产业摆上重要的议事日程来抓。经验与实践昭示:领导效应是推动新生事业发展的发动机、加速器。任何问题、重要事情的解决离不开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决心,离不开社会积极性与政府政策主张的协调统一。加强领导,就当前情况分析,主要是要解决三方面问题:一是各级党委、政府要把为老服务事业和老龄产业发展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划落实,做到有专人抓、专人管,有分工明确、责任落实,并把工作成效列入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考核。二是建立健全各级老年服务事业和产业发展专门工作机构。配齐配强工作机构领导和工作人员,变当前的被动应乎为主动出击,变留守为开拓。三是强化政府部门责任和社会协调力度。政府部门凡涉及到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的并掌握社会和自然资源的都要制定明确的支持发展的政策规定,不能原则支持,细则相悖,凡涉及到社会支持问题,政府主管部门要有职有权做好协调工作。

第二,加强调研,破解政策法规瓶颈。一是建立和健全社会保障各项政策。尤其是农村养老、医疗、住房和特殊人员人文关怀等;二是老年服务事业和老龄产业发展在政策层面上考虑,主要围绕养、医、教、学、为、乐六个方面。制定推进为老服务事业和老龄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着力研究发展居家养老服务的模式和扶持政策;着力研究和解决强化社区服务功能,把发展居家养老服务当作重要的民生工程纳入社区建设规划,改善社区为老服务设施条件方面的扶助制度;研究建立合作养老,志愿者服务、社会互助居家养老的扶助政策;积极探索并建立政府购买服务,公建民营,民办公助,推进社会福利社会化发展的扶助政策;研究和制定老年人教育、老年人再就业、老年人从事社会和经济活动扶持政策等。

第三,建立为老服务和老龄产业发展的投入支持机制。为老服务事业和老龄产业有广泛的市场需求,又有较好的投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把它作为一项产业发展就需要方方面面投资积极性的发挥。一方面作为改善民生的社会事业发展,政府公共财政必须纳入预算予以扶持。即使财政安排不了更多的资金,就应该在社会福利彩票发行上加大支持力度,每年争取从中央和省里集中的公益金中安排绝大部份支持此项事业发展;另一方面,要鼓励金融机构投资为老服务事业和老龄产业,政府给予利率支持和风险担保,吸引资本市场资金发展老龄事业和老龄产业;再次要制定和出台支持社会力量投资为老服务事业和老龄产业。从税收优惠、土地供应、供水、供电、供气以及其他城建收费方面给予明确的支持。

第四,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社会工作内容广泛、需求广泛,然而现状是供不应求,人才匮乏。各级政府要重视社工人才队伍建设。一是教育部门要在初、高中开始设置社会工作课,大中专院校和专业技术类中专学校要设置社会工作专业或学院,培养和造就一大批懂社工业务,会管理,又有良好的道德水平的社会工作人才。二是要加强己有社工队伍的教育培训,一方面从思想和行为上规范社工队伍的工作,另一方面从技能和服务水平上提高现有人员的素质和能力。使之适应发展,投身事业,奉献社会。

第二篇:为积极推进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象棋活动总结

为积极推进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繁荣校园文化、活跃学生的文化生活,培养学生的个性特长和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使他们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我校的领导一贯重视第二课堂活动,注意培养学生美的情感,陶冶学生高尚的情操,并在这方面取得了较理想的效果。

本学期象棋兴趣活动小组 主要讲述了中国象棋的源远、象棋的趣乐活动的意义及活动的本身作用。讲述了象棋活动中布局原则,体现了古战场上对阵杀敌的要领,常规的应变策略。对学生进行了和局,胜局的基本要素分析。介绍了一些简单的“残局”的棋谱运作,通过学生的动脑动手分析,认识了一些在应对对手过程中的必走棋和先手棋的走法,了解了其中辨证的思想意识。组织了学生之间自由对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个性行为,使学生在自己的活动过程中得到了发展。在这学期的活动中,体现了学生与教师互乐、互相探讨的乐学行为,学生积极性比较高,有很多像六年级的李研,支云鹤等活动积极分子,有许多像五年级的于梦涵、任红杰等顾全大局的同学,同时也涌现出一批棋艺高手。但也存在一些学生不愿听从指挥,需要教师监督才能自觉的学生,希望在下一学期能与他们多交心,使他们正确的认识,培养他们的世界观。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深受学生们的欢迎。

学生在第二课堂中丰富了知识面,提高了学习兴趣,德、智、体、美,得到了全面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第三篇:积极推进信息工作创新发展努力为经济社会事业服务

为进一步提高全市政府系统政务信息工作的服务质量和水平,根据市市政府办公厅领导的指示,日前,办公厅信息技术处对7个地州市、16个厅局委办、12个县(市)的政府政务信息工作组织机构、制度建设、信息工作开展情况等进行了一系列的专题调研。

一、全市政务信息工作开展的基本情况

(一)领导重视,政务信息工作环境良好。全市各地各部门领导同志普遍重视和支持政务信息工作,把将政务信息渠道作为向市政府领导同志汇报工作、反映情况、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一些地州、部门的领导同志对报到市政府办公厅的重要信息亲自把关;更可贵的是,一些地区、部门的领导同志亲自撰写重要政务信息。各地、各部门都明确了一位办公室主任或副主任分管

政务信息工作,以切实加强对政务信息工作的领导。

(二)机构健全,政务信息工作队伍建立。各地区、各县级信息点办公室都设置了相应的政务信息工作机构,多数配置了2名以上的专职信息工作人员,各部门的政务信息工作一般由办公室负责,有(本资料权属文秘家园,查看更多精彩文章请登录原创网站wmjy.net)的在办公室内设信息机构。市级部门办公室由1名秘书人员兼职或有专职信息人员。

(三)健全制度,政务信息工作管理规范。2001年,市政府办公厅《关于全市政府系统政务信息工作考核评比办法(试行)》下发后,各地、各部门结合实际进行了贯彻落实。一是下发通知提出明确要求;二是建立健全了政务信息工作管理考核制度,有的地区、部门还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建立了紧急重大信息报送制度、政务信息通报制度、信息约稿制度等一系列制度。

(四)积极努力,政务信息工作取得新成绩。各地、各部门在政务信息刊物设置上,结合实际创办了一些有特色的刊物。如市发改委的《每周要情》,市国土资源厅的《市国土资源通讯》,楚雄州的《每周摘要》,翠云区的《调研与信息》等。在政务信息工作方法上,逐步从被动向主动转变。如一些州市政府办公室通过开展信息调研,向政府领导同志提出具有较强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的对策建议,得到领导高度重视,并及时采取措施,收到了良好效果。各地、各部门还向市政府办公厅报送了大量的信息。今年以来,市政府办公厅每天通过电子信息传输系统收到的信息在170条、7万字以上,许多重要信息被市政府办公厅采用后分别报国务院办公厅、市政府领导。一些信息受到国务院领导和市政府领导的重视,作出了重要批示。今年上半年,市政府领导对办公厅信息刊物的批示较往年同期大幅增长。

二、目前全市政务信息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全市政务信息工作总体发展势头良好,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少数地方和部门领导对信息工作重视不够,政务信息工作尚未很好地开展,报送信息的积极性不高。二是个别单位虽然早与市政府办公厅联网,但很少向市政府办公厅报送电子信息。三是信息报送不平衡,信息质量不高,针对性不强,重点不突出,敏感度不够,报喜不报忧的情况较普遍,存在“四多四少”现象:动态现象信息多,综合分析信息少;经验成绩信息多,(本资料权属文秘家园,查看更多精彩文章请登录原创网站wmjy.net)问题建议信息少;就事论事信息多,深入调研信息少;时效滞后信息多,及时反馈信息少。四是信息工作队伍不稳定,信息人员变动较频繁;有些地方的信息工作人员长期被借调他用,在编不在位,影响信息工作的正常开展。五是由于各地、各部门政府系统信息化建设和应用进展缓慢,信息工作手段仍较落后。影响到政务信息的传输时效和工作效率。

三、推进政务信息工作创新发展的思路

今年初,国务院秘书长华建敏在国务院部门负责人及办公厅主任会议上强调: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政府要解决的问题比过去要复杂的多,信息工作的地位和作用将越来越重要。从把握全局、正确处理发展改革稳定关系的角度看,从落实本届政府提出的三项基本准则要求来看,从有效应对重大突发事件的要求来看,政府工作都离不开信息工作。徐荣凯市长数次对办公厅的信息工作作过重要批示、提出了明确要求:上报信息工作很重要。办公厅内的信息就要互相沟通,不仅要完成约稿要求,更重要的是要主动上报。2003年初,新一届市政府成立伊始,厅党组就做出了调整理顺处室职能、整合信息资源的决定。市政府秘书长刘平要求政务信息工作继续开拓创新,分三个服务层次调整整合信息刊物,为政府领导做好服务工作。根据国务院、市政府领导对政务信息工作的定位和要求,结合目前市市政务信息工作的实际情况,我们提出了强化服务功能、提升服务水平、推进全市政务信息工作深入发展的几点意见:

(一)统一认识,适应形势发展做好信息工作。鉴于目前一些地区、部门对开展政务信息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的现状,要做好新形势下的政务信息工作,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明确任务,采取切实措施改进各项工作。一是按照《市市政府系统信息工作考核管理办法》文件精神,对信息报送不积极、数量少、时效差、质量低的单位,可视情况不定期向其主要领导通报一次信息报送、采用情况,同时征求对我厅政务信息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以此促进这些单位改进和加强信息工作。二是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信息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也发生了较大变化,市政府领导对信息工作也不断提出新的要求。准备近期召开一次全市政府系统信息工作会议,统一思想认识,研究如何做好新形势下的政务信息工作;同时研究部署全市政府系统的政务信息化工作。

(二)立足全局,围绕中心主动搞好服务。一是积极主动做好信息反馈。重点对中央国务院、市委市政府召开的重要电视电话会议及制定的重大决策、市政府研究决定的重大事项、国务院和市政府领导到基层视察工作重要指示及在信息资料上重要批示等贯彻落实情况,组织各地、各部门做好信息反馈。二是针对领导需求提供信息服务。主动与国务院办公厅秘书局、厅内各秘书处室联系,根据国务院、市政府领导的关注点和需求点,及时收集、分析、反馈改革发展、经济建设中的新动态、新情况和新问题。

(三)联系指导,提高信息队伍综合素质。一是通过举办培训班、岗位培训、以会代训等多种形式,提高信息人员的综合业务素质。二是组织信息人员出市(本资料权属文秘家园,查看更多精彩文章请登录原创网站wmjy.net)考察,学习兄弟市市的先进经验,开阔视野、拓展思路。三是通过参加各地、各部门信息工作培训,加强对各地、各部门的联系指导,提高上报信息质量。

(四)完善功能,加快信息传输处理效率。办公厅开发的内部OA管理系统和《全市电子信息传输系统》目前联网单位有150多个,目前的电话拨号传输信息方式较为落后。要从根本上解决信息传输效率和处理功能问题,只能依托于建立政府专网及升级改造办公厅现有的OA应用系统。

(五)求实创新,提升信息服务质量水平。一是增强创新意识。根据新的形势对信息工作的新要求,结合工作实践积极探索信息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新途径,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信息工作的运行机制、工作手段、服务方式更符合新时期政府领导的要求。二是改进信息服务方式。在工作中加大信息约稿力度,从会议、文件、新闻、领导讲话和批示中主动寻找、挖掘信息线索,与有关单位约稿撰写信息;要求各地、各部门上报信息调研题目及调研计划,根据其调研进度从中筛选出重要信息题材与之约稿,以提高信息服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三是做好信息调研工作。围绕政府中心工作及领导关注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展开调研。调研主题可结合国务院办公厅、市政府领导的信息需求选题,也可从各地、各部门上报的调研题目中选题,通过调研撰写有较高质量和参考价值的信息。四是分层次办好《市要情》、《决策要情》、《信息专报》、《每日要情》、《媒体信息摘要》、《市政务信息》等6个信息刊物。按照市厅领导的要求,力争办出特色、办出水平。

第四篇:县级广播电视事业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摘要: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广播电视在人们生产生活中的作用显的越来越重要,分析当前形势,广电事业存在诸多的发展优势,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本文通过剖析县级广播电视事业发展的有利条件、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以加强队伍建设、创办特色栏目、改进管理机制为主要内容的发展途径。

关键词:广播电视;优势;问题;措

广播电视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思想文化宣传的重要阵地,也是知识经济的有机组成部分。伴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当前我国已步入信息化时代,信息已渗透到人们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信息传输是否畅通和快捷,直接左右着经济发展速度的快慢。在西部贫困落后地区,广播电视是广大人民群众获取信息和知识的主要途径,尤其在农村广播电视已成为人们了解外面的世界、学习科学知识和掌握先进技术最普遍和最有效的方式之一,成为受众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如何改进和强化县级广播电视工作,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增强广电事业自身发展的实力,是摆在广播电视工作者面前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综合分析属于文化产业和信息产业范畴的广播电视,虽然具有一定的发展优势和机遇,但也存在着诸多不利因素,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我们既要看到今后发展的有利条件,增强发展的决心和信心,同时也要看到制约广电事业发展的不利因素,正视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和困难,用战略的眼光去看待和编制发展规划,长远与眼前并重,促使县级广播电视事业尽快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

1、县级广播电视事业发展的有利条件和机遇

1.1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收入的不断增长,从客观上为县级广电事业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时机

广播电视是推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有效载体,伴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收入的不断增长,广播电视在生产生活中所起的作用显得越来越重要。如:榆中县有43万人口,十多万个家庭,以前电视的消费主要集中于城镇和川区经济比较发达的农村,偏远山区有很大一部分家庭没有电视机或无法收看到电视信号。近几年,由于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经济的发展和国家实施“村村通”工程,电视机的消费迅速增长,全县大多数的用户已经能够看到多套清晰的电视节目,收看电视的目的已不仅仅是为了娱乐,成为人们了解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获取与自己生产生活有关的信息和知识的窗口。电视收视率的不断增长,电视机普及率得到进一步提高,为广电事业的向纵深方向发展,从客观上创造了有利时机,赢得了市场。

1.2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不断增长,为县级广电事业从主观上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广播电视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的舆论工具,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人民群众物质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同比增长,用于文化精神方面的消费比例持续上升,已呈现出多层次、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在农村广播电视在人们精神生活中所发挥的作用尤为突出,从农民节衣缩食积累资金购买电视机,配置卫星广播电视接收器的举动充分说明,人民群众渴望看到丰富多彩的电视节目,渴望从广播电视中得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和知识;所以,以往公益性传输的几套单调的电视节目已远远不能满足大多数人们的需要,广大人民群众对电视内容的需求,为进一步发展有线电视,开展广电信息多功能有偿服务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成为广播电视事业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1.3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为广电事业向更深层次领域拓展,提供了物质和技术保障。

广播电视是科技进步的产物,从广播电视事业走过的艰难历程充分证明,如果没有卫星广播技术、网络技术、数字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全面普及应用,就不可能有今天广播电视事业的繁荣和发展。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有线电视将迎来多功能开发利用的大好机遇,用户将得到更多更广泛的信息服务,如视频点播、因特网接入、计算机联网、远程教育、电视会议和高速数据传输等。新的增值业务将会对广播电视事业带来更丰厚的经济效益,使广播电视事业可持续发展后劲十足。

1.4已经构建形成的广电传输网络和设施,为下一步广播电视业务的发展拓宽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经过近年来广电人的艰苦创业,县级广播电视事业已有长足的发展,城镇及部分农村有线传输覆盖网的架构已基本形成,县城周围有线电视网络已得到延伸和覆盖。如:榆中县的和平、定远、来紫堡、夏官营、甘草、清水、三角城、金崖等10多个乡(镇)和40多个行政村已开通了有线电视,全县有线电视用户已突破2万多户,大部分用户能看到50套丰富多彩的电视节目,县城和周边居民基本都安装了有线电视的同时,全县无线广播电视转播台,还保证了境内80%以上的区域都能正常收看到无线转播的4套电视节目。县有线电视台和县广播站,从节目内容采编、制作到节目传输发射,所需要的设备基本保证了广电业务的正常开展,为新业务的拓宽奠定了一定基础。

1.5具

有一批经验丰富,任劳任怨,默默奉献的广播电视工作者

事业要发展,人才是关键,广电工作的性质决定了广电人只有热爱自己所从事的事业,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的开展工作,才能确保广播电视事业的持续发展,技术和经验是广电事业发展真正的财富。如:榆中县现有广电专业工作者40多名,其中有高级职称3名、中级职称6名、初级职称20多人,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占专业技术人员的85%以上,多年的工作实践在他们身上积累着方方面面的技术和管理经验,这为广电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坚强的人才保障。

2、县级广播电视事业发展所面临的不利因素和存在的问题

2.1广播电视的经费严重短缺。

广播电视是高科技、高投入、高消耗、重装备的现代化传媒工具,它需要强大的经济基础作保障,而西部县级广播电视部门,由于处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县级财力十分有限,难以给广播电视事业发展更多的资金投入,而广播电视部门自筹资金十分有限,这必将影响到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速度。

2.2广播电视公益服务性色彩太浓,导致自身持续稳定发展后劲不足。

无线传输覆盖网络属无偿提供服务,有线传输覆盖网络建立后,也仅仅收取微薄的收视维护费提供运行资金,广播电视低廉的收入与高额的投入形成了较大反差,直接影响到广电事业自身势力的增强和持续稳定的发展。如果有线电视网络和用户发展,老是停留在公益事业传统运行模式上,则无论在技术上还是在事业上都难以获得更大的发展。

2.3广播电视业务简单而单调,服务方式单一,难以满足人们多层次,多样化和个性化需求。

现代广播电视已经与传统意义上的“听广播,看电视”发生了质的变化。就电视而言,观众热衷于具有个性特点、地方特色和参与互动性强的电视内容,而县级有线电视至今没有设置单独的频道,自办节目开办的栏目也过于单调,完全徘徊在播报县区新闻,转播电视连续剧的模式中,没有把形成本土特色和特点的节目搬上电视屏幕,缺乏有创新精神的节目。

2.4管理体制方面缺乏足够的激励机制,限制着现有广电资源和行业优势的充分发挥。

广播电视是一项特殊的事业,不仅要求广电工作者要始终坚持政治意识和服务意识,努力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动力,而且也要把握新形势对广播电视提出的要求,广电事业的发展客观上要求引入完善的竞争机制和实行企业化管理。有线电视是县级广电唯一一项有偿服务的部分,受管理体制的制约,现有的网络功能和资源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处于半负荷运行状态,电视收视费的收缴也存在着一定难度,电视台的商业性服务业务偏少等诸多方面,直接限制着广电部门自身势力的壮大。

2.5专业技术人才缺乏,直接制约着广播电视服务水平的提高。

广播电视与尖端科技往往渗透和粘合在一起,广电事业的发展无论硬件还是软件都需要多方面的专业技术人才,广电工作也需要有热情和执着精神人,人才的短缺成为制约县级广电事业发展的一个“瓶颈”。

3、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将县级广电事业引入良性发展轨道

广播电视作为一项文化产业和信息产业,在当今社会同样面临着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文化体制改革对县级广电事业是机遇也是挑战,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行业保护迟早要打破,如果我们依然墨守成规,使用落后的管理体制和机制,管理和经营处于时代前沿的广电事业,用陈旧的眼光看待新时代广电事业发展的轨迹,终将被社会的发展所淘汰。县域人口是广播电视这份特殊商品的消费对象,广电服务存在无限的发展空间,市场潜力很大,借鉴商品营销的理念来管理和开发广电服务业,在满足人民文化精神需求的同时,壮大广播电视的营运能力,增强广电行业自身的造血功能,使县级广电事业尽快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面对现实中存在的优势和困难,需要广电人重新思考,不断探索,开拓创新。

3.1建设培养一支政治素质高、业务水平精、纪律严明的广播电视工作队伍。

未来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高素质的经营管理人才和复合型技术人才在广电事业改革发展中所起的作用不言而喻。要构建一支和谐而合理,充满活力和朝气的广电工作队伍,需要引入竞聘上岗、优胜劣汰机制,创造优越的工作生活环境吸引高素质人才投身于广电事业中。与此同时,通过请进来,走出去和“借鸡生蛋”等多种培训方式,注重现有人员的业务培训和深造,不断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和实际操作技能,为今后县级广电事业发展提供可靠的人才保证。

3.2抡抓国家投资中西部地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机遇,发挥广电部门特有的优势,争取项目和资金,加快县级广播电视基础设施建设步伐。

3.3走产业化发展道路,在充分发挥和利用现有有线电视网络功能的前提下,通过有线电视开展增值业务和商业信息服务,广开财源,为县级广播电视事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产业化是市场经济中生产经营的必由之路,广电服务业也不例外,只有按照市场经济的游戏规则运行,不断拓展广电服务领域,延伸产业链条,拓展广电自身的市场发展空间,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县级广电不能将自己束缚于事业单位计划经济模式贯有的以完成上级下达任务为天职的牢笼中,满足于现状,得过且过,广电业先天注定的优越性赋予我们只要开拓创新,必将迎来丰收的季节。县级广电这张网络不能满足于传输几十套广播电视节目就完事,而是要利用其独一无二的优势开展综合性业务,以增加收入、夯实基础为发展创造条件。

3.4探索一条既适应当前现状又有利于长远发展的管理机制,做到物尽其用,人尽其才,绩效挂钩,用灵活多样的管理机制激发广大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从目前出现的诸多问题可以看出,资金短缺,西部广电部门工作条件差确实客观存在,但人的因素在其中占有很大份额,如有线电视网络覆盖面偏小、收视费收缴难、电视节目单调等都与此相关联。

3.5从创办具有自己特色的电视专题栏目为突破口,凭借电视窗口重新树立县级广播电视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利用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电视节目和优质的网络服务赢得用户,培育属于自己的市场主体,伴随收视率的迅猛增长,县级广电事业将不断显现出新的发展前景。

总之,全面分析县级广播电视目前的现状,农村经济的快速增长,给县级广电事业带来了许多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来自多方面的严峻挑战,县级广电一定要把握机遇,勇敢地迎接挑战,不断探索,勇于创新,始终把深化改革开拓创新作为推动事业发展的动力,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的过程中,让广大群众听好广播、看好电视和提供更多信息服务作为县级广播电视部门的始终,不断探索解决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为县级广播电视事业的蓬勃发展贡献力量。

第五篇:中国磁性材料产业发展机遇与风险和挑战

中国磁性材料产业发展机遇与风险和挑战

回顾过去,中国磁材产业得到了持续发展,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但同时,市场环境不断变化,竞争日趋激烈,产业发展己经受到了严峻考验。

2009年国内磁材产业仍然保持平缓增长,全年磁材产业销售收入完成约350亿元。

展望未来,磁性元件产业机遇与挑战并存,总的来说机遇大于挑战。面对全球经济诸多不确定因素及其对国内磁材产业格局可能带来的冲击,如何应对全球化的市场竞争,实现我国磁材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我们认真加以分析与思考。

(一)发展机遇和条件

1、中国拥有13亿人口,有着巨大应用市场支撑,而且已经是名副其实的磁性材料制造中心,要有信心和决心做磁材强国,这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2、中国磁性材料核心企业己形成,磁材产量世界第一,企业实力已经增强。

3、中国具有世界数量最大的磁学专业研究队伍,除专业研究院所,还有20多所大专院校开设了磁学或相关专业,早期的骨干企业也锻炼了大批生产专业人才。

4、企业产品质量不断提高,应用进一步扩大到高档领域。高性能产品比例逐年增加。

5、中国磁性材料制造设备自动化程度、效率得到改善,国产化程度越来越高;设备操作人性化、提高运行可靠性、稳定性是发展方向。

6、中国原料资源丰富,国外磁性材料及元器件企业纷纷转移到中国等发展中国家,促进中国磁性材料整体实力提高。

7、新兴应用市场不断开发并快速发展,如汽车电子、LEDNB、LEDTV、LED照明、EMC、3C网、智能电网、节能减排、风光发电、电动车等发展中的新兴市场为中国磁性材料产业发展提供更多发展新机遇。

(二)风险和挑战

1、生产成本不断上升

2007年以来,原料价格大幅度上涨,劳动力成本也上涨:加上能源涨价且供应紧张,导致总生产成本不断上升,给磁性材料生产企业造成极大困难。

2、当前国际金融和经济危机导致中国磁性材料产业短期降温

由于金融危机,国际经济形势恶化,国内楼市暴涨和股市暴跌,经济下滑,严峻的国内外经济形势抑制了中国磁性材料产业短期的发展。

3、全球范围的市场竞争更加激烈

中国磁性材料行业属于开放性行业,国外企业的不断进入,以优势的技术和装备、较低的成本生产,加剧了国内市场同业的竞争。

4、劳动力紧张、人员流动性加强影响企业的稳定发展。

5、人民币持续升值给出口企业带来的汇率风险。

6、原材料供应、上下游产业波动风险。

供货量不足、原材料涨价或质量问题等不可测因素,影响磁性材料产品的产量、生产成本。另一方面,磁性材料行业的发展受国际、国内市场上述下游产业波动的影响较大。

7、产品技术风险

企业面临产品技术含量下降、升级换代加快及企业核心技术流失风险。

8、磁性行业企业应对措施

企业软实力建设 软实力决定企业未来,企业应在组织模式、行为规范、价值理念、管理科学、创新能力、企业文化、品牌战略、企业社会公信度、外部环境和谐指数等构成影响企业发展的长期性、基础性和战略性要素上下功夫。加强自主创新,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加强人才培养,增强产业发展后劲;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标准化、资本社会化,产品差异化、技术专利化。

企业产品产能结构调整 调整产品结构和销售模式(特色产品、回款期),淘汰落后产能、提升企业效率。目前国内磁性材料与器件产业与国际竞争的比较优势仍然是在制造环节,品牌、技术环节未形成整体性突破。关注4C融合、3G通讯、新一代互联网、物联网、数字消费(智能手机、智慧电视、电子娱乐等)、节能减排、绿色照明、新能源、汽车电子、LED、EMC等产品升级的战略机会,进行战略性、前瞻性的战略布局,在新兴产品应用领域实现突破。

企业发展模式转型 中国磁性材料与器件产业的发展模式整体而言是粗放式的,追求产能规模,单纯以投资驱动发展、并以低成本为竞争利器的产业发展。这种模式弊端在这两年已经逐步呈现。产业的中长期发展必须转向以自主创新为核心的技术驱动和内需拉动的产业发展模式上来。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内需的增长将是整个产业中长期发展的两上根本驱动力量。

(三)中国磁材工业发展前景展望

1、发展前景展望

中国的磁性材料工业凭借丰富的资源和劳动力的优势,具有良好的整机配套市场和投资环境,以及巨大的国内应用市场支持,将有一个稳定的发展时期,同时将加速日本、欧美国家及港台地区的磁体制造业向中国转移,推动中国磁材整体水平提高,促使中国磁体产品的质量档次总体上得到新的提升,但市场竞争也更趋激烈。

由于新家电、信息(三网合一)和汽车工业的结构调整和发展,如家电信息化,手机多媒体化、电脑笔记本化、电视平板化、汽车电子化、3G通信,以及绿色照明和新能源开发,使中国磁性材料工业处于新的发展时期。今后5-10年内,是高档产品发展时期,中低档产品逐渐萎缩。但是,中国的磁性材料产品整体水平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尚有差距,要提高高端产品和国际市场竞争力,必须努力赶上。

未来中国的磁性材料产业将会持续发展l0-20年。后续发展集中在高性能产品。到2010年中国的磁体的产量将占全球的产量超过60%以上。高性能产品将超过国内总产量的50%。

2010年展望:联合国公布2010年世界经济有望增长2.4%,中国GDP增长l0%。(国家经济发展研究中心预测8%),电子信息产业增长10%,迸出口增长17%。

中国、印度等新兴市场带动明显,金砖四国:中国(制造业)、俄罗斯(能源业)、巴西(资源业)、印度(软件业)。作用扩大,成为企业度过经济危机的最佳港湾。

东电化(TDK)中国区董事长南研造也表示;中国市场已成为TDK事业开展的主要目标市场,正计划增加投资,扩充产能。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未来的五大趋势将助推中国磁性材料产业:

(l)信息技术创新速度加快:IT专利大幅增加,物联网、云计算等新技术滋生新的经济增长点。

(2)网络发展催生更多业态发展模式,“智慧地球”,软件服务化推动产业创新和产业链整合。

(3)技术产业融合渗透,两化融合、三网融合、三屏融合将极大扩展产业发展空间。

(4)内需市场进一步扩大。

(5)智能电网、节能减排、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产业快速发展。

2010年发展新兴市场和高性价比产品是磁材企业发展重点,新兴市场、新材料与新工艺与新应用紧密结合创造产业发展空间,如LED、风能、太阳能、3G、电子书、智能掌机、智能电网、物联网等新兴市场,节能补贴政策推动节能空调(2级能效国家补贴15%)、节能冰箱、节能洗衣机、节能电机(2级以上能效),全国电机总容量7亿千瓦,占全国用电量的60%,达2万亿千瓦时,2010年节能减排中央安排补贴资金700亿元(专项500亿,新能源109亿,再生能源100亿)。2010年中国经济发展速度;前高后低,要警惕“啤酒效应”发生。

2、中国磁性材料发展预测

到2010年和2015年,由于新兴市场的不断扩大、新能源的开发和节能环保技术的深入快速发展,中国磁性材料工业年增长率将保持在15%以上。

预测,到2010年,中国软磁铁氧体产量将达到32万吨,其中镍锌和镁锌软磁铁氧体将超过6万吨;到2015年,中国软磁铁氧体产量将达到42万吨,其中镍锌和镁锌软磁铁氧体超过8万吨。

到2010年,世界永磁铁氧体材料产量将超过到90万吨,而中国永磁铁氧体材料产量将达50万吨,其中粘结永磁铁氧体约8万吨。

到2010年,全球烧结钕铁硼磁体产量会突破8万吨,中国产量将超过7万吨;到2010年,全球粘强钕铁硼产量会突破1万吨,中国产量将超过6000吨。

中国企业要学会低利润经营。在逆境中求生存;作好战略规划,坚持技术进步,就能够持续健康发展!磁性材料应用市场前景广阔,当前我国磁性材料产业欣欣向荣,但市场环境风云变化,切忌头脑发热,盲目扩产。“行百里者半九十”温总理与我们共勉。中国磁材强国之路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未来的中国的磁性材料产业一定会成为中国磁业人的骄傲。

下载化挑战为机遇 积极推进为老事业和老龄产业发展word格式文档
下载化挑战为机遇 积极推进为老事业和老龄产业发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