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工会组织实施职工素质工程的定位思考
关于工会组织实施职工素质工程的定位思考
●林春荣 刘登顺
党的十六大报告在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中提出:要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创建学习型组织,培育知识化职工队伍,全面提升职工素质,已成为各级工会组织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工会在抓职工素质教育工作中,有其独特的优势,即有一个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比较完善的组织体系;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激励措施和工作机制;拥有一定规模的文化阵地和必要的资金保证;有一支长期开展群众工作的队伍,与职工群众有着直接的紧密联系,这些措施和优势为工会组织创建学习型组织提供了可靠保证。工会在实施职工素质工程中应明确以下几项创建重点。
一是健全组织,明确目标。各级工会组织都要把提升职工素质工作纳入重要工作日程,结合自身实际,建立健全组织,明确工作目标,制定实施办法和具体工作计划,确保组织与实施工作落到实处。
二是加强引导,全面发展。要充分利用宣传阵地,广泛宣传,营造氛围,积极培养、宣传典型、及时总结、推广先进经验和作法。做到既轰轰烈烈、有声有色,又扎扎实实、全面发展。
三是注重实效,整合资源。通过持续开展创文明班组、当文明职工、学劳模、争标兵、比贡献以及各种创优争先的竞赛活动,培养一支“四有”职工队伍,引导职工与时俱进,发挥创造才能,做新型劳动者;通过广泛开展基层群众性的文化体育活动,培养职工健康的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需要;通过深入持久的开展读书自学活动,引导职工学外语、学计算机、学管理、学业务技能等,不断提高职工业务素质。工会要对现有的教育资源进行整合、优化,不断创新活动载体,着力提升实际效果。
四是强化机制,常抓不懈。提升职工素质,创建学习型组织,要得到党委和行政的支持,形成各部门通力合作的协力整合机制。其次是建立目标考核机制,设置具体考核项目,完善评价体系,考核工作要量化。最后是建立目标激励机制,对那些管理搞得好,学有成效,贡献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和表彰,并作为人才使用的一项重要依据。
工会要在“创建学习型组织、培育知识化职工”工作中大有作为,通过卓有成效地开展和实施职工素质工程,在服务职工、服务大局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作者单位:农垦建三江分局浓江农场)
《工运研究》03-05
第二篇:关于实施职工素质工程情况汇报
一、基本情况
2004年中华全国总工会、中央文明办、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教育部、科技部、人事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全国工商联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全国“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活动的实施意见》。区总工会为贯彻实施上级关于“创争”活动实施意见,结合余杭实际,以围绕服务大局、服务经济
发展为切入点,切实抓好职工素质的全面提升。特别是在出现技工荒的情况下,提高职工素质,加强职工培训教育,提升职工劳动技能,提高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已成为社会各方应对制约要素的共同呼声。因此,我们工会系统敏锐地捕捉到这一信号,围绕服务经济建设大局,结合工会工作特点,及时提出了在全区开展实施职工素质工程,推进职工队伍素质提高的意见,并决定在全区开展以“双百千万”大行动和经济技术创新活动为载体的职工素质工程活动。即:建立100所职工学校、100个工人俱乐部(工会、职工活动室),组织千家企(事)业和万名职工参加的“职工素质工程”系列活动。到去年底,全区已建立职工学校103家,职工俱乐部134个,为全面开展职工培训教育,提高职工素质打下了良好基础。我们认为,建立职工学校、加强对职工教育培训等,方向是正确的,企业是欢迎的,职工是拥护的,同时也得到了各级领导充分的肯定和重视,特别是得到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是团结带领广大职工积极投身经济社会建设的有效载体。
但是,我区的职工教育培训和经济技术创新,特别是职工的培训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规范化的培训教育程度还不高;二是职工学校之间交流还不够;三是对职工培训教育的特色还不够;四是对职工教育的经费投入力度还不大。从调查情况看,我区每年培训人数增幅虽有较大增长,但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技能人才还有很大差距。2001年,经培训考核合格发放职业资格证书2691人,2002年6488人,2003年8283人,2004年10603人。从今年4月区劳保局抽取的602家用人单位调查显示,接受调查的565家用人单位上年未从业培训人员达69816人。按照国家制定的技术工种目录,技术工种岗位人数应不少于80%,而接受调查的用人单位认定上年末技能岗位从业人数35761人,占总人数的51.22%。其中获国家职业资格证书7019人,仅占技能岗位从业人数的19.63%。初级、中级、高级以上分别为3649人、2092人和1298人,其结构比例分别为:52:30:18。可见我区的技能人才队伍十分薄弱,技能队伍建设任务十分繁重(实际可能还要低)。再从区总工会对40家单位进行调查,从汇总分析看,共有职工16111人。从文化程度看,具有大专以上文化1253人,占职工总数的8%;高中文化2008人,占12.5%;初中文化及以下12850人,占80%。从掌握技能看,高级工以上有455人,占职工总数的2.8%;中级工有766人,占4.7%;初级工1259人,占15.5%,还有84.5%是普通职工。被调查的企业还是比较重视职工教育培训的企业,在调查的40家中有34家企业已建立培训领导小组,对职工培训教育有计划,有经费保证。但是我们有些企业对职工的文化、技能等培训教育远远满足不了经济社会和职工愿望需要。因此,加强职工教育培训和大力开展经济技术创新活动已迫在眉睫,需要我们高度重视,各方面的大力支持,真正形成全社会关心、政府支持、企业重视、职工自觉学习的良好氛围,做到齐抓共管、共谋发展,努力使我区广大职工素质有一个新的提高,真正建立一支有文化、有道德、有理想、有纪律的“四有”职工队伍,为全面提升职工素质、推进余杭三大跨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二、去年以来主要所做的工作
一是下发了余总工200421号文件《杭州市余杭区总工会关于实施职工素质工程,推进职工素质提高的意见》,进行全面宣传发动,并对开展主题教育的目的意义、主要内容、活动形式作出了安排,要求各级工会要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加强宣传,形成氛围;明确职责,加大投入;以点带面,整体推进;源头参与,建立机制;完善制度,注重创新。并做到三个结合,即:把“争创”活动与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有机结合起来;与名师带高徒活动和推广职业技能带头人活动有机结合起来;与培育企业文化、企业精神有机结合起来,虚实结合,务求实效。
二是在职工中开展知识竞赛活动。去年上半年,在全区职工开展了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中国工会十四大精神及有关工会业务知识竞赛活动。总工会年初根据杭州市总布置,印发了以党的十六大、中国工会十四大及工会有关法律为主要内容的“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
第三篇:实施职工素质工程推进企业持续发展
在实践中不断
深化职工素质工程推进企业和谐发展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市场的日益成熟和竞争的日益加剧,我们越来越认识到人力资源的开发在现代企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认识到企业的持续发展离不开一支高素质的职工队伍,认识到企业面临的不仅仅是技术的竞争、产品的竞争,更重要的是人才的竞争。2004年,按照投发公司有关推进职工素质工程的要求,金昌公司工会在上级工会的指导下,在公司党支部和行政领导的支持下,在各职能部门的配合下,把“实施职工素质工程、推进企业持续发展”作为开展各项工作的重点。
开展调查活动,充分了解员工队伍素质现状
为进一步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和全面推进职工素质工程,公司工会在支部和行政的积极支持下,组织全员开展了一次不记名的“员工满意度调查”活动。通过统计分析,我们发现大部分员工对公司面临的形势和前景比较关注,90%的员工对公司目前的工作环境给予肯定;65%的员工对培训和提升自己能力的需求比较强烈等。通过有效开展调查活动,充分了解员工队伍素质现状,为实施职工素质工程做到了有的放矢。
统一思想认识,加强员工职业道德素质的教育和培养
公司员工来自社会方方面面,年龄、文化、技能及个人素质参差不齐,其中青年职工约占到80%,且分布在各个工作岗位。行业的特殊性和产品的专用性决定了对产品质量和生产技术的严格要求,公司工会首先着眼于提高青年职工的管理水平、技术业务水平和解决各类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三守三人”的宣传教育,通过《上海石化安全生产禁令》的灌输学习,通过“两忠两心”活动的开展发动主要骨干自学《致加西亚的信》等,充分认识职工素质工程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其次,重点加强员工遵守劳动纪律和操作规程的整治,到目前为止,因违反劳动纪律辞退1人,给予最后警告处分1人,因违章操作等处罚12人。针对违纪现象和违纪人员,工会组织全员进行了分析讨论和意见征询,旨在进一步提高员工遵守劳动纪律和操作规程的自觉性。再次,在“三守三人”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员工尤其是在保守商业秘密中有高度责任感的员工给予表扬和奖励,通过前后二者的鲜明对比,树立典型、统一思想,把加强员工职业道德素质的教育和培养列入到日常工作中来。
形成学习氛围,提高科学文化素质
历史绵延的“一次性学习时代”已告终结。江泽民同志号召:“构筑终身教育体系,创建学习型社会。”通过弘扬“三守三人”的职业精神和引入“精细管理”的先进理念,在公司员工尤其是青年群体中逐渐形成一种“生命不息、学习不止”的良好氛围。利用业余时间参加学历培训和技能培训的人数在逐年增加,据不完全统计,由200
3年的20多人递增到2004年的40多人,员工要求自我培训、提高综合素质的意识空前高涨,为全面推进职工素质工程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扩大培训内容,提升专业技术能力
“以职工的基本需求为导向”,核心是按需培训,学用结合。2004年,为了对所有从事与质量、环境、安全活动有关的职员进行系统的培训,公司在培训内容、培训方式上有所突破,利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先后开展了“5S现场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有效的沟通和管理”、“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HSE管理体系”等培训活动,累计达到400课时之多,基本覆盖了全体员工。通过形式多样的培训,使员工专业技术能力大大提高,顺利地完成了各项工作。
挖掘潜在资源,突破创新创造能力
围绕“展、显、聚、促”活动的要求,公司工会认真分析职工素质队伍现状、发动员工开展“寻找安全隐患”(员工提出数量为47条,有10条因各种原因不予采纳。在采纳的37条中,有23条已解决,11条在进行中,还有3条因受客观条件限制,暂时无法解决。)等多项活动,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挖掘潜在资源,使各项工作深入开展。为了树立规范化、制度化、日常化的精细管理理念,培育员工养成“三守三人”的职业精神,公司工会开展了“现场管理创优、操作技能创优”的创“双优”班组活动,并制订了详细的考核细则。经过
学习布置、模拟运转两个准备阶段,已正式进入实施阶段。通过活动,我们发现现场的管理水平和员工的操作技能有了很大幅度的提高,为确保质量、减少浪费、下降单耗、增加产量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管理创新取得一定成效。
回顾一年的工作,金昌公司在“实施职工素质工程、推进企业持续发展”的探索实践中做了一些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所有这些,只能将为我们日后的工作奠定一个很好的基础。要大力推进职工素质工程,我们必须进一步完善以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技术业务素质、创新创造能力为核心的素质工程四大系统,鼓励员工通过多种形式和渠道,参与各种有助于提高自身素质和竞争能力的学习活动,帮助员工树立全员学习、终身学习这一符合时代发展需要的求知理念,努力形成特色,体现实效,为促进企业稳定、持续发展创造条件。
上海金昌工程塑料有限公司工会
二00四年十一月二十六日
第四篇:电力企业基层工会对实施职工素质提升工程的思考
电力企业基层工会对实施职工素质提升工程的思考 中国工会十五大报告中指出:培养和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队伍,关系到职工全面发展,关系到企业竞争力和综合国力提升,是保持和发展工人阶级先进性的关键所在,也是中国工会的一项长期战略任务。目前,我局各项工作稳步推进,创建全国一流先进供电局已成为广大干部职工致力追求的奋斗目标。因此,电力企业基层工会要在激发职工创造活力,提高职工队伍整体素质上狠下工夫。大力推进职工素质提升工程,努力培养高素质的职工队伍,是基层工会组织适应新的形势要求必须担当的一份重任。
一、正确认识职工素质提升工程的重要意义
高素质的职工队伍是企业持续发展、稳定发展的根本所在,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源泉。从电力行业实际出发,它的主要意义在于:
1、实施职工素质提升工程是顺应电力事业健康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各行各业对有一定技术能力、从事相关技术工种的熟练工人的需求越来越强烈。从电力行业看,目前仍存在技术工人总量不足、整体素质较低、结构失调等问题,这已经成为制约电力发展的瓶颈之一。今年,柳州供电局提出了“创建全国一流先进供电局”的奋斗目标。围绕这一目标,柳州供电局加大了新装备、新技术、新工艺的投入和推广力度,智能化、自动化、数字化水平都将在新一轮发展的进程中得到进一步提高。新的形势和任务,对广大干部职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严峻的挑战。因此,我们必须按照统一规划、统一组织、整合资源、合理推进的思路,大力实施职工素质提升工程,提高职工的技能水平,增强职工的竞争能力、创新能力。
2、实施职工素质提升工程符合职工实现自身价值目标的需求。当前,职工队伍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整体素质有了一定提高。但仍存在专业知识方面缺乏自我学习的本领、关键核心技能上缺乏解决问题的能力等问题。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和竞争力的加剧,职工群众重视个人发展、主动提高适应能力,学习文化知识、业务技术的热情不断提高。各级组织有义务帮助职工实现自身价值和个人发展的意愿,把提高职工队伍素质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为职工提高素质搭建平台,创造条件,提供服务,努力为我局新一轮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3、推进职工素质提升工程是维护职工权益,保障职工体面劳动的重要渠道。从一般意义上讲,教育层次的高低决定了人们的经济收入和社会地位。因此,工会组织要把提高职工素质作为维护职工权益的大事抓好抓实,当好职工的“美容师”,为职工靠本事工作,凭技能生存创造有利条件。
二、实施职工素质提升工程的难点
柳州供电局职工队伍整体技术素质呈平稳上升趋势,虽然每年有部分重点大学的本科生、研究生充实到人才队伍中来,但大部分仍是大中专毕业生,总体技术水平仍然偏低。目前全局有职工1200人,其中一线职工765人。一线职工大多是大专、中技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占到70%左右。公司技术工人占职工总数的52.5%,其中36岁以下技术工人仅占技术工人总数的52.8%;高级工只有20%;大专以上学历的仅占30%,知识型人才数量较少。技术等级高低与文化程度基本成正比。
从职工职业技术等级看,初级及以下技术等级比例过大,掌握技能较为单一。高级技师青黄不接。职工文化技术素质与我局新一轮发展的要求极不适应,严重制约着我局的持续发展,影响着经济和社会效益的提高。主要问题表现在三个方面:
1、职工职业技能教育管理体制不健全,缺乏应有的保障机制。一是职工技能鉴定机制不完善。目前我们公司初步开展了职工技术专家(首席员工)等级评聘工作,受聘职工也享受了相应待遇。但不符合国家推行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仅属于企业的“内部粮票”,不能面向大多数技能人才,岗位和技能没有完全反映职工的技能状况。二是现有的技能鉴定工种覆盖面较窄和实施进度缓慢,有些技能等级考试通过了,一两年没有拿到证书,难以适应职工的发展和要求。
2、职工教育培训方式不能满足职工需求。一是培训内容片面性。长期以来一直侧重于业务学习和技术培训,年复一年的培训,内容基本没有什么变化,普遍性的知识多,专业性的培训少。二是培训形式单一性。多年来都是采用“送出去培训”、“请进来讲座”、一人讲、众人听的“灌输式”的学习模式,缺少互动性。三是培训结果注重表面性。教育培训一直采用“要你学”的方式,只看教育培训次数、人数等数量指标,缺少技能水平提高和效能把关验收。四是培训思想缺乏长远性。很多情况下只重视应对检查的上岗前培训、持证上岗培训
等,缺少把职工教育培训与职工的全面发展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紧密联系起来的观念意识。培训的师资力量严重不足,现有的培训老师都是由公司技术人员担任,他们平时忙于应付现场管理,难以静下心来系统研究教学工作。培训教材欠缺,变电检修管理所设备维护水平在不断提高,而相关的书籍资料缺少。
3、缺乏鼓励“技工人才”成长的激励机制。有相当一部分基层管理者和部门主管,对提高职工队伍技术素质问题认识不足。认为职工教育是软任务,投资多、时间长、见效慢,抓与不抓无碍大局。不少单位缺乏技工人才培养计划和激励措施,也没有把学习培训、技术水平、贡献大小和工资奖金挂起钩来,更谈不上建立技术工人培养和管理机制,客观上制约了职工教育的发展;还有不少管理者认为,职工拿到高级资格证书后,不仅要提高工资待遇,还有可能跳槽,造成人才流失;从管理上没有建立良好的用人留人机制,形成培养技术工人难,留住更难的局面。
三、推动职工素质提升工程的对策
提高职工素质的核心是开发智力,挖掘潜力,培养能力。必须采取切实措施,扎实推进。
1、加强组织领导,完善管理机制。各级领导干部首先要树立正确理念,把员工的全面发展看成是企业的最大财富,把企业的发展建立在每个员工个人能力充分发挥的基础上,实现“员工与企业的共同发展”。因此,要把职工素质提升工程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纳入企业发展总规划之中。要建立和完善党委领导,行政主导,劳资组织,工会、团委各方参与配合的职工素质工程工作机制,完善职工培训、竞赛、鉴定、使用、待遇“五位一体”的有效运行机制。各部门要明确职责,抓好落实。劳资部门要结合实际制定职工教育培训计划和各项保障措施,并督促检查落实;教育培训部门要加大职业培训力度和培养规模,同时建立职工素质教育档案,记录职工参加教育培训和各类学习活动的情况,记录职工各项综合素质提升的情况,推动职工素质工程目标管理体系建设;财务部门要按照公司对技术工人的培养计划,确保培训经费的投入;工会、团委、女工委要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岗位练兵、技术比武等活动。各有关部门既要分工又要加强协调配合,形成整体合力,促进共同发展。
2、完善激励机制,搭建成长平台。坚持“使用、考核和选拔相结合、业绩和待遇相结合”的原则,尽快督促有关方面建立健全职业技能考核鉴定和晋升制度,完善职工技术技能
培训制度及等级评定标准,进一步加大岗前培训、在岗培训和转岗培训工作力度,使职工学以致用。持续探索在生产一线关键工种、关键岗位、关键工序,建立“首席员工”、“职业技能带头人”等制度,并给予相应的待遇。同时要不断拓宽职工技能鉴定的覆盖面,使更多的工种能够参加技能鉴定。对技能人才的使用和其享受的待遇要有机结合起来,合理拉开技术工种、技术等级之间的待遇差距。对技术带头人、在技术创新上有较大贡献的人才要实行奖励制度并与工资挂钩。做到工人以技定级、以岗定酬、岗变薪变,鼓励工人一专多能。鼓励更多的职工自学成材、岗位成材,成为适应柳州供电局发展需要的知识型、技术型、复合型的技能人才。
3、注重工作创新,提高培训质量。职工培训工作是提升职工专业技术素质的重要手段。因此,必须对职工培训工作进行系统思考和谋划,创新培训的内容、形式和方式方法,使培训工作从适应型向储备型转变,从注重积累数量向提高质量转变,着力培育一大批技术技能型、复合技能型和知识技能型高技能人才。为此,一要搞好培训需求调查。职工培训部门、人事部门要根据培训工作目标和计划,对培训需求进行详细的调查,有针对性地确定培训内容。二是搞好员工个人职业生涯设计。为了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同时也为了更好地满足职工自身发展的需要,劳资部门应当根据职工所从事的工作,制定出每位职工应当学习和掌握的专业技术知识类别。明确职工在一定期间内应当接受哪些培训、应当掌握什么专业技术知识,从而有效地提升职工素质。三是实现培训方式创新。要由过去只抓岗位应知应会培训和“缺什么,补什么”培训,转变为着力抓好知识技能培训和职工学习力的培训。要求职工不但要掌握本岗位应知应会知识,而且要传授相关专业技术领域的先进工艺技术、方法,帮助职工开阔视野。同时,要为职工在实际工作中提高技能创造条件,使职工自身的学习力得到增强。要由单一的技能培训转变为复合型人才的培训。在培训中,除了要培训与本工种的岗位相关的专业技术知识,而且要教授与本工种和岗位相关的其它专业技术领域的知识,使职工达到“一专多能”。要加强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不拘一格选配培训教师,特别是要加大对专业带头人和技术骨干的培养,同时也可以外聘教师,确保培训质量。
4、强化宣传工作,营造舆论氛围。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新闻媒体和宣传途径,宣传技术工人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和贡献,宣传技术工人培养使用的政策措
施,宣传技术工人的典型事迹,营造一个重视技术人才、爱惜技术人才的舆论氛围。努力创造有利于人才成长的用人环境,建立用好人才,留住人才的科学用人机制。
5、工会组织要在提高职工队伍素质工程中建功立业。各级工会组织要立足实际,不断创新职工教育方式、内容、载体和手段,积极引导,广泛教育,组织职工积极参与素质提升工程。一是要积极引导职工树立终身学习的新理念,帮助和引导职工明确学习目的,懂得持续学习、持续创造的意义,克服学习上的惰性,自觉接受教育,坚持终身学习,争做知识型职工。二是要大力开展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切实调动职工学习提高技术的积极性。围绕实现公司新一轮发展目标,继续组织好“当好主力军、建功‘十一五’、和谐奔小康”竞赛活动。不断创新形式,丰富内容,拓宽渠道,提高竞赛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团结和引导广大职工在推进安全生产、技术创新、节能降耗等方面发挥主力军作用。要广泛开展合理化建议、发明创造、岗位练兵、技能竞赛和小革新、小发明、小改造、小设计、小建议等形式多样、各具特色的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引导职工在实际工作中提高自身的业务技能。三是要切实加强职工技术技能教育工作。要按照形势发展需要、用工制度改革需要、适应生产技术进步需要、职工自身发展需要,积极参与公司职工素质提升规划的制定,广泛开展技能培训、技术交流、技能展示等活动。创设技术课堂、技术论坛等,不断提升素质教育活动实效,努力为职工学习技术创造条件,搭建平台,为职工素质提升工程作出工会应有的贡献。
21世纪是以学习为中心的时代,终身教育已成为必然趋势。学习和教育必将伴随职工的职业生涯,而职工的素质也将决定着企业的发展前景。职工素质工程将创造一个双赢的局面,于企业,可以造就出一批使企业赖以生存和持续发展的“人才”,于职工个人,可以提高自身的竞争能力和生存能力。电力企业基层工会要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在提高职工队伍整体素质工作中,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促进电力企业的持续健康和谐发展。(广西电网公司柳州供电局变电检修管理所段本成)
第五篇:局工会实施职工素质提升工程工作汇报
一是注重准确定位,建立学习机制。把推进“职工素质工程”作为企业发展的“第一要务”。充分发挥“职工书屋”的文化功能、品牌优势和阵地作用,引导和鼓励员工学习文化和科学、业务知识,营造浓厚的“爱读书、读好书”学习氛围。
二是注重围绕企业发展,加大培训力度。会同人力资源部门对职工队伍细化分类,按现有职工的岗位现状、发展需要及员工
实际需求制定培训标准,量化培训目标,通过网上大学、邮电培训中心、周末学校、读书讲座等多种途径,开展基本业务培训、岗位职责培训和形势任务培训,逐步提升职工队伍整体素质。
三是注重典型效应,营造良好氛围。运用企业内部刊物、宣传栏、班组园地等宣传工具,宣传“业务营销”、“客户服务支撑”、“网络技术攻坚”和“职工素质工程”等先进班组典型和个人的好经验、好做法,发挥先进典型的引导带动作用,在全局营造积极向上、爱岗敬业、不断学习的良好氛围。
四是注重激励先进,提高员工积极性。工会每年都开展企业精英、十佳员工和优秀员工等先进人物民主评选工作,并从精神和物质两方面给予一定奖励。
五是注重创新载体,拓宽发展通道。各基层部门工会网积极开展学习型班组创建工作,紧密结合当前实际,创新载体,通过领导带头、小教员辅导、班组学习交流、“请进来走出去”等形式,不断拓展职工发展通道,提升岗位服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