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科学考核客观评价
科学考核客观评价
——关于高职院校内部干部考核的思考
邓顺川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长沙410004)
[摘要] 干部考核是管理干部的一项基本组织原则,是对干部的政治业务素质和履行职责的情况所进行的考察、核实、评价。现行干部考核制度存在不少缺陷,必须通过改革,实现考核制度的创新,建立以绩效为核心的干部考核制度,制定针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别干部的考核评价内容体系,坚持定性与定量考核、日常与集中考核相结合,严密考核程序,改进考核方法,合理确定考核评价等次,注重考核结果的有效运用,发挥干部考核工作对干部管理监督的作用,推动考核工作的发展。
[关键词] 干部考核;考核指标;评价
[作者简介] 邓顺川(1951-),男,四川内江人,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副教授,研究方向:教育管理。
干部考核是管理干部的一项基本组织原则,是对干部的政治业务素质和履行职责的情况所进行的考察、核实、评价。考核的目的:一是建立正常的干部工作反馈机制和群众监督机制,以全面、准确地了解干部的工作表现和业绩;二是检查干部任期目标的执行情况,督促干部改进工作,提高自身素质和工作水平;三是激励干部的工作热情,为干部的选拔、配备、任免、奖惩和培训提供依据,建立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一个干部是否德才兼备?是否能胜任本职工作?是否做出了突出的业绩?这些只有通过科学的考核,才能做出客观的评价。如何客观、公正、准确地评价每一位干部,使高职院校的干部考核步入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是值得认真探讨并加以实践的。
一、学校干部考核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考核内容缺乏针对性。考核内容实际上就是对某一职位干部的具体要求,是干部考核体系中的核心环节,通过对干部进行考核,做出其是否符合组织要求、是否称职的评价。学校广大干部工作在不同的岗位,从事着不同的工作,肩负着不同的职责,工作的内容和性质不同,如有的管人、有的管物、有的管财,还有的管思想政治工作,当然对他们的要求也不尽相同。目前高职院校对不同层级、不同职位的干部都是从德、能、勤、绩、廉五方面进行考核,但就具体考核项目而言,还没有制定出针对各个层面干部的考核 1
内容体系的项目规定,考核内容和权重没有多大区别,这样会导致以下几方面的弊病:一是没有抓住主要内容进行考核,没有考到点子上,使考核失去了权威性;二是只考核了对干部的共性要求,忽略了对干部的个性要求,用同一把尺度去衡量所有的干部,结果必然影响考核的真实性 ;三是考核重点不突出,该考核的内容没有考核,该重点考核的内容却弱化了,使大家对考核抱着无所谓的态度,使考核失去了严肃性。
2、考核形式缺乏多样性。考核形式主要指考核时机和考核方法。考核是事关干部队伍建设的大事,考核的形式应该是多种多样的。但目前高职院校对干部的考核形式趋于简单,一般都是在期末或年终集中进行,采用的方法不外乎是个人述职、民主测评、个别谈话等。这种“一锤定音”式的考核方法存在的弊病是:一是每年只考核一次,没有注意考核工作的时效性,不能起到考核干部的真正作用;二是使大家只注重一次集中考核的结果,忽视了日常考核,这样难免有人平时工作中松松垮垮,而在集中考核时则“作秀”;三是只有静态考核,没有动态跟踪考核,收集的信息不完整,不能客观反映干部的真实情况;四是没有依据干部的工作性质、工作范围和责任大小,采取不同的方法,导致考核结果大同小异;五是个人述职中主观因素太多,差异太大。民主测评没有采取谁熟悉谁参加测评的方法,使考核失去了准确性。
3、考核指标缺乏科学性。考核指标是根据考核内容确定的具体要求,通过考核指标的设定,让干部清楚学校对他们的要求是什么,以及他们将如何开展工作和改进工作。要保证指标的科学性,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指标涵义要明确,便于理解,不应模糊、空泛,不要有空话、套话。例如,要群众测评干部的“创新精神”,由于每个人对“创新”涵义的理解不一样,就会得出不同的结论,测评结果当然与实际情况相去甚远;二是定性与定量考核相结合,以量化指标为主,定性指标只能作为量化指标的补充;三是要依据干部分管的工作性质或工作重点,制定关键考核指标,以此反映干部的个性特点及真实水平和能力;四是指标的内容要客观,用事实、数据说话,便于做出正确判断;五是指标不宜过多,不同的指标应采用不同的形式进行测评。
4、考核评价缺乏客观性。对每一位干部做出评价是考核的最终成果,评价能否客观、公正地反映干部队伍及干部本人的真实情况是考核的关键。目前,大多数学校都是用一个百分数作为考核的结论(甚至精确到小数点后2位),按分数的高低排队,这样的评价过于简单,不能客观反映一个干部的“政
治业务素质和履行职责的情况”,还会带来几个方面的后果。一是没有得出正确的结论,考核没有达到目的,影响了学校的干部队伍建设,严重的会给学校和教职工的利益带来损害。二是挫伤了干部的积极性,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反正差不多,使大家对考核失去了兴趣。三是考核容易流于形式,随意性很大。考核人员不愿做认真细致的考察、核实工作,只要有个分数就行,这样考核也就失去了意义。
5、考核队伍缺乏专业性。考核工作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业务工作,必须坚持正确的方向,遵循党性原则、公正原则、民主原则、法制原则、实绩原则,要求考核人员有较高的政治业务素质和专业水平,做到上要对组织、学校负责,下要对每位干部和教职工负责,要坚持原则,排除干扰,通过各种形式广泛收集信息,然后利用分析、归纳、筛选、对比等方法,排除片面及不可信的信息,做出正确的判断,得出结论。从某种程度上说,考核质量的高低与考核人员本人的水平有着密切的关系。但目前学校的考核队伍大都是临时组建的,人员也不是专职的,考核工作并不是他们的本职工作,从客观上说他们也只好应付了事。再者,这些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对考核工作没有进行过专门的研究,对考核指标缺乏深入理解,对考核目的、要求、内容、程序不熟悉,搞考核工作是勉为其难,特别是平时他们工作在各自的岗位上,缺乏对学校整体工作的了解,难以把握考核工作的全局,这些因素都必然影响到考核的质量。
二、干部考核制度改革的思路
传统的干部考核主要采取定性的方法,即对干部的德才表现和工作实绩,采用综合评估的方法进行评价。其一般程序是:确立考核对象、个别谈话、考核组提出评价意见等,定性考核的考核结果都是用评语的形式来表明的。定性考核简便易行,是多年来干部考核的主要方法,在干部选拔任用和管理监督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定性考核方法已不能适应干部工作的要求,主要是科学性、准确性方面存在不足。
1980年以来,干部考核制度改革进行了系统的探索和实践,主要有两种模式的探索:一种是以目标责任制为基础的干部考核制度,它是以责任目标为基础,通过对干部责任目标的制定、分解落实、考核评价,形成与传统的考核方法相结合的考核制度体系。此种模式明确以政绩优劣来衡量干部,奖优罚劣,是从“伯乐相马”到“赛场赛马”的一大进步,这一探索取得了明
显的成效,表现为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提高了干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进了干部能上能下。同时,以目标责任制为基础的干部考核制度,其本身的局限性也严重影响着考核制度改革的发展和深化,主要表现为:一是目标设臵虚假,难以科学合理;二是目标责任主体不清,影响客观的考核评价;三是目标责任制本身具有短期效应;四是目标责任制不能完全承载干部实绩等。另一种是以岗位职责规范为基础的干部考核制,这一考核制度主要通过规范干部岗位职责,并以此为基础考核干部履行岗位职责情况,同时结合传统的考核方法对干部德才素质进行考核。干部岗位职责规范作为干部管理的手段,作为规范干部行为的制度在一定范围或某些岗位上是可取的,但作为重要的、统一的干部考核依据则不具有可操作性,因为干部的工作大多是无形的、不可量化的智力和脑力付出,同样的岗位职责,不同的人在履行职责过程中付出的心血可能相差较大,不同岗位之间的比较就更难以把握。综上所述,现行干部考核制度存在不少缺陷,必须通过改革,实现考核制度的创新,推动考核工作的发展。
1、建立以绩效为核心的干部考核制度。我国加入WTO以后,教育市场必将国际化,人才市场也必将国际化,只有根据“事”——工作表现和绩效为中心的具体评定基准来做考核才有意义。从理论上讲,高职院校对干部的管理最终要归结为绩效的管理,没有绩效,即使工作态度再好,也不能说明问题,也不能给学校带来任何好的效益。因此,应转变陈旧的管理观念和管理模式,树立全新的绩效管理理念,包括系统管理的理念、关键绩效指标的理念、持续沟通不断改进的理念。绩效管理强调考评针对工作和业绩,而不是针对个人,强调基准明确的评估考核而非综合抽象的笼统评价。工作业绩是干部在履行岗位职责的实践中,运用自己的德才条件,通过正当途径所取得的实际成果,是干部综合素质的客观反映。在干部考核中,应坚持以绩效考核为重点,着重考察干部完成工作任务的数量、质量、效益以及在履行岗位职责过程中所提出的工作思路、采取的措施、发挥的具体作用,以此作为了解和评价干部的主要依据。
干部考核内容是包括德、能、勤、绩、廉在内的完整体系。其中,“绩”居于核心地位,“德”、“能”是基本条件,“勤”是动力,“廉”是必然要求。在具体操作中,可将五个大项要素的权重确定为3:3:2:5:2。即德为3,能为3,勤为2,绩为5,廉为2。从总体上把握“德才兼备、注重实绩”的思想。
2、制定针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别干部的考核评价内容体系。构建考核评价内容体系,必须坚持德才兼备的用人标准,坚持以实绩为核心,以德才素质为基础,全面考核干部的德、能、勤、绩、廉等五个方面,按照《党政领导干部考核工作暂行规定》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的规定,具体分为思想政治素质、组织领导能力、工作作风、工作实绩和廉洁自律五大项内容,然后结合干部工作实际,根据各个层面干部工作岗位、工作性质、职责任务的不同,将五大项考核内容细化为若干子项因素,分别制定“正职干部、副职干部、科级干部、普通干部”等四个层次的考核指标,赋予每项考核内容一定的分值,进行考核测评。例如,对一般干部考核评价内容进行选择,思想政治素质主要包括:思想品质、政策理论水平、群众观念、坚持原则、依法办事。组织领导能力主要包括:开拓创新能力、业务能力、组织协调能力、表达能力。工作作风主要包括:勤奋敬业、求真务实、团结协作。工作实绩主要包括:工作思路、工作落实、履行职责、工作成效。廉洁自律主要包括:为政清廉、工作时间以外情况。
3、坚持平时考核与定期考核相衔接,实现考核工作经常化.平时考核和定期考核是干部考核的基本形式。平时考核是对干部所进行的经常性考核。通过述职汇报、检查工作、个别谈话、阶段性工作考核、派人参加年度总结工作会等多种形式和渠道,了解考核对象的有关情况。定期考核,采取期末、年度考核的形式进行。为加强干部考核,学校要把平时考核与定期考核相结合,注意加强日常考核的比重,建立干部考核档案,随时记载,有问题及时评价,及时处理,将考核贯穿在整个日常工作之中。在内容上,既注重干部的现实表现,又注意干部的历史表现;不但考察干部的工作情况,还考察干部的生活圈和社交圈情况。在主体上,针对干部所肩负的职责和工作性质采用多种考核方法,有的可改个人述职为问卷调查(如系主任),有的可取消群众测评改为领导评价(如招办主任),有的可改教师测评为学生测评(如学生处),有的考核可采用直接审查原始资料的方法进行评价(如科研处)。从而为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提供原始依据。
4、严密考核程序。1998年中央下发的《党政领导干部考核工作暂行规定》制定了详细的考核程序细则,对考核程序作了具体的要求,这一细则确实科学、规范,它考虑了考核过程中的方方面面,学校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结合这一规定制定具体的程序,对考核前准备、考核的组织实施、考核结果的评定和考核结果的反馈等程序做出明确的规定。其中,考核前的工作准备
包括考核方案的制定、考核组的组建、考核人员的培训、考核工作通知、考核前预告等。考核准备特别要引起大家重视,考核准备不是可有可无,仓促上阵不如不搞,只有充分准备,将考核中可能产生的各种问题都要考虑到、研究透,才能做到客观、公正、准确。总之“考核要有依据,评价要有证据,工作要有秩序”,这是考核人员应坚持的基本工作原则。
5、改进评价方式,合理确定考核评价等次。科学地划分考核等次和合理地限定各等次的比例,有利于充分发挥考核的作用。现阶段干部考核一般分为四个等次,为优秀、称职、基本称职、不称职。但在具体的考核实践中笔者感到四个等次存在着弊端,15%评为优秀的,都能按规定评出,而基本称职与不称职,由于受考核的种种因素的制约和考核工作尚不完善的影响,一般难以评出。因此,可借鉴一些国家的做法,可将每个评价确定为优、良、中、平、差五个等次,五个等次比例分别确定为优占15%左右,良占50%左右,中占30%左右,平占3%左右,差占2%左右。从而为择优汰劣机制的建立奠定基础。
6、注重考核结果的有效运用,充分发挥考核工作导向作用。运用好考核结果是考核制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干部考核的积极作用,主要体现在对考核结果的运用上。胡锦涛同志曾强调指出:对领导干部履行岗位职责的工作实绩和德才表现得出的结论,必须正确反映到对干部的使用上来,作为决定他们升降去留的依据。综合运用考核结果,使干部能上能下,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实施对干部的奖惩,加强对干部的培养教育和管理监督。
三、结束语
《党政领导干部考核工作暂行规定》主要是针对领导班子及领导干部的考核条例,但对学校内部的干部考核确实有很大的指导作用,我们应该认真学习和领会。总之,建立一支政治业务素质高、勇于创新、不断进取、勤政务实、廉洁奉公的干部队伍,是学校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是搞好学校所有工作的前提,而加强干部考核又是干部队伍建设的主要手段,考核工作要在队伍建设中真正发挥作用,必须加强对考核工作的领导和足够重视。构建科学的考核评价内容体系尤其重要。只有构建好考核评价内容体系,解决好考什么的问题,才能使考核有的放矢,才能使考核结果更能准确反映干部的实际,同时干部也由于明确了作为考核对象的受考内容而有了努力方向,群众也能以此来观察、鉴别、监督干部。通过定期和不定期的考核,能够及时
了解和掌握干部在德、能、勤、绩、廉等方面的情况,特别是工作任务的完成情况。对干部的准确考核,有利于正确地识别干部,客观公正地评价干部,合理地使用干部,有效地教育激励干部。在人事管理中要重视考核结果的运用,对考核成绩优良者,即予加薪,优异者可受到升职的奖励;考核成绩低劣者,即受到减薪、降级甚至处分。充分运用干部考核结果形成公平竞争、奖罚分明、择优汰劣的干部工作机制,有助于调动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工作效率和效益,更加优化学院的管理环境,维持学校行政工作的高效与稳定。
[参考文献]
[1]沈远新.新时期领导者行政能力测评与提升[M].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1.[2]张铁网.领导干部考核制度改革与创新[M].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3.[3]费英秋.素质的透视与测评[M].中国物资出版社,1994.[4]《党政领导干部考核工作暂行规定》,中共中央组织部1998.
第二篇:客观 高效 科学
客观 高效 科学
英德市81.2分,第一名;清新区78.5分,第二名;阳山县78.4分,第三名……
近日,清远市2015环保考核结果一公布,即引起社会广泛关注。这是清远市环委会成立后首次开展的环保考核,更是清远市在广东省率先实施的环保第三方考核。
“考核结果不仅要向市委、市政府作专题报告,也要向媒体和市民公开。”清远市长郭锋对第三方环保考核工作表示赞许,“今后要强化第三方考核问责机制,以此促进清远市环境保护工作不断优化提升。”
环委会的有力抓手
一年前,首次召开的清远市环委会全体会议,把环保考核作为落实和推进“一岗双责”的有力抓手。会议审议通过了《清远市环境保护考核办法》。
清远市环保局局长、市环委会办公室主任林丹雄回忆说,会议议定了两条意见:一是《考核办法》应遵循干部管理有关规定,对考核不合格的责任人员,由市政府相关负责人进行约谈,在公务员考核中评为不称职,连续两年被评为不称职的,按相关规定处理;二是环境保护考核应基于既能满足全省的考核要求,又充分考虑清远的实际,尽量简化考核程序,每季度排名一次,每年考核一次。
清远市因此成为广东省为数不多,既对全市所辖县(市、区)环保考核,又对市直单位进行考核的地级市。通过考核,促进各地各部门落实责任,推动环保工作开展。
“尽量简化考核程序”是对考核工作的另一要求。清远现有六大环保考核,其中国考、省考共五项,包括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考核、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工作实施考核、大气污染防治目标考核、环境保护责任考核、南粤水更清行动计划实施情况考核,市考一项,即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工作考核。
“考核是推进工作的抓手,但考核太多,会给基层增添不少负担,也耗费了我们大量人力精力。为此,我们决定六考合一,统一称作环境保护考核。”林丹雄介绍说。
明确了考核对象,统一了考核范围,谁来实施考核又是一个新问题。几番调研论证后,清远市毅然决定实施第三方考核新机制。林丹雄坦言,最初主要考虑的是购买服务分担工作,后来越来越觉得第三方考核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当问及是否担心因此丧失考核“权利”时,林丹雄不假思索地说,“要这么多权利干啥,考核的目的是为了检查、指导和推进工作,必须是真正的考核。否则,环委会不会下这么大决心实施这项工作。”
2015年底,通过公开竞标,清远市环委会以购买服务的方式,选择了环境保护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以下简称华南环科所)作为第三方实施环保考核。
环科所的专业考核
“第三方考核当然好了,否则其他部门说我们环保部门自己考自己。”“考核组成员很专业,不仅挑毛病,还帮我们指出改进办法。”“就是有时教条了点,不听我们解释。”……
在英德市环保局,记者听到基层对刚刚结束的第三方考核的赞许声之余,也有一些微词,但总体评价是“客观、专业、高效”。
2016年1月25日至29日,受清远市环委会委托,华南环科所作为第三方对清远市6个县(市、区)开展现场核查。华南环科所高度重视此次核查。考核小组团队一行6人由处长梁明易研究员带队,平均工作年龄都在10年以上,拥有丰富的环保核查工作经验。
专业不专业,出手就知道。考核组的实地考核,让陪同的市环保局部分科室人员零距离地感受到“国家队”的专业水准。
专业考核更加高效。考核那一周,天气异常寒冷,但不管风吹雨淋,考核小组每天总是按既定计划既定行程出发,对每一项考核点都进行仔细检查。清远市环保局法制与监督科科长黄宇萍指出:“与过去相比,这次考核少了更多人员的陪同,特别是少了一些规格对等的仪式上的接待,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专业考核更加专业。作为“国家队”的专家,考核组成员发挥在政策把握、区域重大环境问题判断、政府重大项目指引、疑点难点环境问题解决上的优势,积极引导考核工作方向,同时有效地指导和推动基层环保工作的开展。比如,在一次考核过程中,顺着某电镀基地的排放管网摸到了排入河流的隐蔽的总排口,发现总排口河段附近形成了明显的污染带。考核组建议当地环保部门要对地下管网排查,防止出现企业偷排的现象。
专业考核更加客观。第三方考核的生命力在于客观、公正。考核前,华南环科所对每一位考核组成员“约法三章”,不准私自会见被考核方代表,不准接受被考核方宴请,不得向被考核方暗示或透露未经公布的结果。“我们要维护华南环科所的声誉,不想砸了自己的牌子。” 考核小组现场负责人、华南环科所高级工程师杨婧深有感触地说。
华南环科所为此建立了管理制度体系,对每个项目全过程进行控制管理,并配备了相应的管理系统软件,各级部门对项目工作流实施监控。在质量控制方面,设置了“三级审核”制度,由项目组长、业务中心、质控办组成的“三级审核”,严格把关各个项目的质量水平,确保项目的公平性、客观性。
更完善的考核体系
2015年首战告捷,坚定了清远市实施环保第三方考核的决心。市环委会正在修订《清远市环境保护考核办法》,将“委托第三方服务机构,负责具体的考核工作”明确写入考核办法中。
面对委托方的信任和重托,杨婧直言“压力山大”“责任重大”。针对去年考核中发现的问题与不足之处,华南环科所正在修订完善指标,重建一套新的考核指标体系。“毕竟我们是科研机构,完善指标体系是我们的强项。”据悉,该项工作正在申请基金研究课题,期望进一步推进基层环保考核工作科学化、专业化。
在考核指导思想上,新考核体系突出了环境质量改善指标在体系中的地位,在各地域间实施差异化考核办法,提高事前诊断和以评促建的功能。杨婧指出,“新考核不是为考而考,而是以考促建。”考核组要为政府提供事前诊断和指导,以评促建,确保政府部门各项宏观调控职能的落实,促进不同主体功能区实现可持续发展,构建清远市各县(市、区)经济社会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格局。
在考核方式方法上,新考核体系将采取自评资料报送和第三方检查相结合的办法,采用明察暗访、现场检查、资料核查等方式。自评资料主要针对考核内容及要求汇报工作进展、存在问题、下一步工作思路等,同时需提供相关文件、照片、会议纪要等作为支撑材料,对仅在工作总结中提及但无具体支撑材料的,考核时不予认定得分。为规范资料报送,第三方考核小组将组织对各县(市、区)开展考核培训工作,让相关工作人员掌握考核细则和方法,减少不必要的错漏填报。在明察暗访或现场检查时,若发现有重大环保问题的,实施一票否决。
在更加完善、更加科学的考核指标体系下,2016年清远环保考核工作更加令人期待!
第三篇:如何客观、公正、科学准确地评价领导干部
如何客观、公正、科学准确地评价领导干部
干部考察,是党组织对干部的德、能、勤、绩、廉等方面的状况进行鉴别和评价的活动。考察材料是在考察的基础上所构成的综合材料。它是干部考察结果的基本表现形式,是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据;是全面、历史地了解熟悉干部的重要途径;是鞭策教育干部的重要方法;是探索干部成长规律,总结干部队伍建设经验的重要资料。干部考察材料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干部工作的质量,同时也是组工干部综合素质的反映。如何撰写好干部考察材料,才能客观、公正、科学准确地评价干部,我认为就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上功夫。
一、在作风建设上下功夫
1、要
树立好的思想作风。在撰写干部考察材料中,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作风。一方面,务必从干部德才表现和客观实际出发。务必选取准确无误的材料,注意用实事说话。一是要善于运用事例。要选取一些最有代表性、最能说明问题、最能打动人的事例,才能使评语实实在在,令人信服。二是要善于运用数据。一个干部的德才表现如何,有无实绩,有了事实和数据说明,就会一目了然。三是要善于运用干部的工作成果。考察材料中,不仅仅要写干部做了哪些工作,而且要写这些工作有无成果,不能满篇都是些工作思路、工作措施。另一方面,务必要有正确的思想方法。首先,对考察中了解到的超多的第一手材料,要认真进行分析,善于抓住本质性的东西。考核时,由于谈话对象所处地位的局限性和认识问题的复杂性,决定了他们的看法并不完全等于客观事实,有的可能掺杂着个人好恶和偏见。所以,不能简单地把考核中得到的第一手材料当成客观事实,不加核实地写进考察材料中。其次,要避免思想上的片面性。思想认识的片面性最容易导致德才评语偏离实际或以偏概全。因此,撰写考察材料时,务必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在看待优秀干部时,要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善于发现他们的缺点和不足,防止一好百好,差也是好的倾
向;
在看待后进干部时,要在准确把握其缺点、问题的基础上,注意发现其成绩和优点,防止一坏百坏,好也是坏的倾向。
2、要树立好的工作作风。一些干部考察材料之所以质量不高,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没有真正搞准、吃透干部有关状况,即在考核上下功夫不够。写好干部考察材料,务必改善工作作风,深入群众,深入实际,调查研究,真正做到了解真情。工作作风越深入,联系群众越广泛,对干部状况的了解就透彻,考察材料就越真实准确,要树立好的文风。力戒空话、套话、空话;做到讲真话,讲实话;有话则长,无话则短;注重资料,注重质量;区别对象,反
映特点。
二、在象、实、准、慎上下功夫。
象、实、准、慎是考察材料的基本要求,是考察材料的生命,也是写好考察材料的难点所在,如何能准确地对号入座,应注意以下问题。
1、要抓住本人的个性特点写。人与人由于生活环境、工作性质、个人经历不一样,都会打下不一样的时代和社会烙印,从而显现出千差万别的个性特征。干部的特点,也正是指干部自身所具有那些与履行岗位职责有着直接或间接关系的,不一样于他人的特殊因素。例如,有的干部思维缜密,处事稳重;有的性格直爽,不拘小节;还有的精力充沛,喜欢交往等等。这些特点
能够在必须程度上反映干部个人与众不一样的内在本质。因此,撰写考察材料,把像画好,这样才能有效地克服考察材料千人一面,众人共用的弊端。
2、要抓住本人的工作经历、岗位和取得成绩写。不一样经历、不一样岗位的干部的工作职责、资料、要求、付出努力的方式、所取得的效果的表现形式都不一样。撰写考察材料时就应注意和善于把握这种显着的或细微的差别,本着不唯上,只唯实的原则,真实而生中国教育总网文档频道动地加以反映。
3、要联系本人拟任职务写。撰写考察材料,要尽可能地根据干部拟使用方向,有侧重点地准确反映其特点,将德、能、勤、绩、廉有机融合于整个材料之中。
4、要找准群众普遍反映的缺点写。要把群众反映强烈的而又经过核实的缺点反映出来,但要分清本质主次,既不求全责备,又不避重就轻;要实事求是,合情合理;要防止公式化地认定干部的缺点。干部考察材料虽然只是记载干部在必须时期的德才表现和工作状况,但是它关系到对干部这一时期,是非功过的评价,关系到对干部的正确使用、培养,而且考察材料还要存入本人档案,长期保存,这就需要慎重对待。
三、在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上下功夫
写好干部考察材料,对撰写者本身的理论功底、政策思想水平以及认识和表达问题的潜力是一个综合检验。因此,要写好考察材料,务必重视提高干部工作者自身的综合素质,个性要提高理论素质、政策水平、辩证分析潜力、专业技术知识水平和文字表达潜力。
第四篇:如何客观评价他人
如何客观评价他人
人不仅要理性地认识他自己,还要能够理性地认识其他人的行为。具体分析,一个人的行为往往受两方面因素影响:一是自身素质与心理状态,另一方面是外部环境因素。对他人行为的分析,不能仅限于行为表面。而要揭示这两方面的根源。一般在分析引起他人行为的因素时,要考虑三个方面的情况:
(1)特殊性;(2)重复性;(3)普遍性。
从特殊性、重复性、普遍性分析他人的行为,要依据历史的资料,这就要求历史资料的真实性与代表性必须强,否则,就可能错误地解释我们或他人的行为。另外,有一些非常规、例外的情形也可能导致错误解释。这样一些情形应该引起注意:
1、戴“有色眼镜”。当舆论或者我们主观上对某人有大量不利信息时,可能会先验地作出不利于他的判断。只注意消极品行,而看不到优秀出色的一面。这可能只是无意识、下意识的有失公正,但在组织决策中常常表现出来。比如,一个不擅长处理人际关系的职员会被大家认为头脑迟钝而失去晋升的机会。如果所有的人都瞧不起比尔·盖茨辍学的经历而排挤他,恐怕世界首富的帽子就要在另一个人的头上了。重视历史信息是应该的,但不要忘记公正的客观事实。
2、旁观效应。一般来说,人们容易强调他人行为中的素质因素,而忽视自己行为中的素质因素,就是说,把他人的行为解释成由他自身所引起,而认为自己行为是由环境因素造成。同是经营失败,对自己可能托辞环境剧烈变动、手下人员不尽职,对别人就可能归咎于缺乏战略眼光,指挥不当,等等。造成旁观效应的原因,一是缺乏对自己的认识,把注意力大多放在外部因素的考虑上,比如生性孤僻的人,总认为是所有的人都不喜欢他;另一方面是由于我们难于了解造成别人行为的外部因素,加上主观臆测,就认定他的行为是自身造成。多多了解自己,多站在别人的立场看问题,才会减少旁观与身在其中的落差。
3、自我解脱。假设你受命领导一项新产品开发计划。在同来自科研、设计、生产和销售岗位的人员共同努力之后,你拿出的新产品得到上司赞同,随后投产销售也获得良好的绩效。你怎样解释成功的原因呢?是你领导有方、主持得力的结果。那么,如果销售失败了呢?你将怎样交待?你可能会说是下属的失误,销售不得力,甚至是上司盲目点头的失误。
上面这种情况并不少见,人们经常会推卸错误的责任,而把成功归功于自己,换句话说,就是成功时强调自身素质因素,失败了则推说环境因素不利。
自我解脱同面子观、责任感有关,这影响妨碍了全面看待得与失。聪明的管理者不会居功自傲,更不推倭责任,相反,勇于承担责任、把成功与众人分享,会对他的事业带来长远的好处。
第五篇:如何建立科学客观公正的人才社会化评价机制
如何建立科学客观公正的人才社会化评价机制
以人才评价为核心的职称制度,是人才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才的培养、吸引、使用各个环节起着基础性和导向性的作用。人才工作发展的新形势,既为做好职称管理工作、深化职称改革营造了良好环境,也对职称改革工作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人才评价是职称工作的基础内容,是服务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必须按照能力和业绩导向的要求,着力构建社会和业绩认可的社会化评价机制。
一、认清形势,增强做好职称工作的责任感好范文版权所有
职称工作是人才强县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人才、选拔人才、吸引人才、用好人才的重要手段。全国、全省人才工作会议提出要树立科学的人才观,把能力和业绩作为衡量人才的主要标准,不唯学历、不唯资历、不唯职称、不唯身份,鼓励人人都作贡献,人人都能成才;强调专业技术人才的评价要注重社会和业内认可,建立以业绩为依据,由品德、知识、能力为基本要素的人才评价标准体系,探索完善资格考试、考核和同行评议相结合的评价办法,建立科学的人才社会化评价体系;要以打破专业技术职务终身制为重点,深化职称改革,加快评聘分离、以聘代评改革步伐,进一步提高认识,更新观念,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正确人才观的要求开展人才评价工作,进一步增强深化职称改革的自觉性和责任感。
新形势下人才工作的领域在扩大,流动的频率在加快,管理的幅度在拓宽,这就要求人才评价工作必须体现大视野、大管理、大格局的思路,用开放性、社会化、“大人才”的理念谋划人才评价工作;必须突出人才的发展性、多样性、层次性、相对性。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充分尊重人才的特殊禀赋和个性,遵循人才成长规律,注重业绩和能力的评价,不拘一格选拔人才,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要特别关注具有成长潜力的优秀年轻人才,为他们脱颖而出、施展才华创造条件。全国人才工作会议提出“四个不唯”,不拘一格选人才。这是对传统人才观的突破。但“不唯”不等于“不要”,“不拘一格”不等于“降格以求”。职称改革经过多年探索和实践,业已形成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人才评价的标准、方法和制度,必须在继承中创新,在改革中不断完善。不能一提“四个不唯”,就什么也不要,降格以求,拔苗助长。既要坚持标准,严格要求,又要不拘一格,多出人才,快出人才,出好人才。同时,我们也要看到,职称改革也面临着不少困难和问题,大家对深化职称改革、建立公开、公平、公正、科学的人才评价机制,抱有殷切的期望。社会呼唤职称改革,实施人才强县战略、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也为深化职称改革提供了难得的机遇。我们一定要抓住机遇,迎难而上,适应新的形势,深化改革,创新评价机制,逐步建立科学的、开放的、社会化的评价体系,为各类专业技术人员提供努力的方向和事业平台,不断开创职称改革工作的新局面。
二、深化职称改革,建立专业技术资格社会化评价机制。
社会化的概念是指人们某方面活动的集中化、统一化、标准化,是社会生活发展的一种趋势。人才社会化评价,是指依据相应的政策依据,根据人才对社会做出贡献的大小,对其素质、能力和水平做出公正、公平、公开的评判。其内涵,(一)是评价对象的社会化。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多种所有制经济产生,使评价对象具有更大的外延性,既包括党政机关的专业人才、国有企事业单位的人才,也应包括民营、个体经济中的人才,以及乡镇企业中的农民技术人才等。
(二)是评价标准的统一化。对具有相同岗位、相同专业的人员应有统一的评价尺度和标准,不能因人而宜,因事而宜,也不能一个系统一个标准、一个地方一个标准,标准的差异不利于人才的流动和人才资源的配置和利用。
(三)是评价执行主体的社会化。评价执行主体应该为在一定社会区域范围内具有社会认可的权威人员组成的评审组织,我们建立评委会专家库就体现了社会和业内认可的要求,也是社会化的体现。
(四)是评价方式和方法多样化、科学化,其评价过程要有透明度,体现社会化。评价质量应公正、合理、科学,其结果能够得到社会的认可,具有权威性和社会认同性。适应专业技术资格评价、聘任分离的要求,区分不同专业特点,凡符合有关申报基本条件的专业技术人员,不再受单位岗位职数和是否聘任的限制,本人均可自主申报。申报人员所在单位只对其填报有关材料的真实性提供证明。好范文版权所有
坚持标准条件,切实保证职称评审质量。职称评审是选拔人才的一种重要方法和手段。近年来,随着职称改革的逐步深入,人才评价的方法方式不断丰富和发展。但采取以考代评、考评结合、以聘代评等方法,并不是对传统的职称评审的全盘否定。通过职称评审,对人才的品德、知识、能力、业绩和创造性劳动进行评估,从而为培养、吸引和使用人才提供依据,仍然是一种重要的评价手段。职称评审工作要坚持“严格条件、综合把握、优
中选优、适度从严”的指导思想,严格执行职称政策,规范评审程序,遵守评审工作规则,严守评审工作纪律,切实保证评审质量。要坚持标准,作到条件面前人人平等,使职称评审工作评出好的质量,评出好的导向,评出好的形象。
三、以人为本、尊重人才,构建和谐社会
构建和谐社会是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提出的重大任
务,是党执政治国理念的升华。为实现这一目标,必须把和谐发展的思想贯彻到各行各业改革与发展的工作中。职称改革事关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必须把促进和谐发展作为重要的指导思想,为构建和谐社会发挥作用。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要尊重人民群众的创造精神,保证社会的公正公平,努力实现各类人才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各尽其能”,就是要充分发挥人才的能力和作用,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力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人才是最具创造力的社会力量,正确地使用人才、吸引人才和开发人才,首先要科学准确的评价人才、鉴别人才,这样才能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各得其所”,就必须使社会不同阶层和群众共享社会进步的成果,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努力促进和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而对不同层次人才作出公正客观的评价,正是帮助人才体现价值、实现价值同时获得社会认可的直接途径。我们要坚持解放思想,主动了解他们的愿望和要求,主动为这些不同阶层和群体提供包括职称在内的各种人才服务。在职称政策上对他们一视同仁,在评价标准条件上同等对待,在服务手段上体现公平,使他们在经济建设中发挥各自的优势,和谐相处、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四、加强人才能力建设,充分发挥职称导向作用
人才资源是我们党执政的重要资源。人才阶段素质高低直接关系到党的执政能力的发挥。职称工作是加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手段,必须以提高创新能力和弘扬科学精神为重点,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正确的政绩观和科学的人才观,充分发挥职称的导向作用,用政策引导专业技术人才,大力提高专业素质和科技创新能力。我们在坚持以业绩和能力评价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收到了良好效果。同时要把工作的重点放在研究职称与能力、业绩挂钩上。突出能力、业绩导向的评价体系上,在评价方法、手段上不断创新,逐步实现评价组织的社会化、评价方法的科学化、评价模式的多样化。
总之,我们要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和人才观,深刻认识职称改革的特点和规律,进一步增强做好职称工作的责任感,切实增强职称工作的科学性、预见性,不断提高驾驭新形势下职称改革工作的能力,努力形成有利于各类人才健康成长脱颖而出的科学的体系和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