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浙江省国有企业内部职工持股试行办法的通知
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浙江省国有
企业内部职工持股试行办法的通知
(浙政[1998]16号)
各市、县人民政府,丽水地区行政公署,省政府直属各单位:
现将《浙江省国有企业内部职工持股试行办法》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实际,本着积极稳妥的精神,在试点的基础上逐步推行。
浙江省人民政府一九九八年六月三十日浙江省国有企业内部职工持股试行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进一步探索公有制的有效实现形式,推进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充分调动企业劳动者的积极性,增强企业的内部凝聚力,形成有利于企业长远发展的动力机制和监督机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以下简称《公司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内部职工持股是指公司内部职工通过认购本公司股份成为公司股东的行为。公司股份既可由职工以自然人身份直接持有,也可设立职工持股会集中管理。
第三条 本办法适用于国有控股、参股的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
国有独资企业实行内部职工持股时,须按设立股份有限公司或有限责任公司的有关规定办理审批手续。
第四条 实行内部职工持股的公司要严格按照《公司法》的要求,建立和健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加强企业民主管理,形成完善的内部激励与制约机制,促进企业转换经营机制,不断提高经济效益。
第二章 股份设置
第五条 内部职工股份既可以通过增资扩股方式设置,也可以通过产权受让方式设置。第六条 按照国有经济战略性改组的总体要求,在不同行业和领域区别情况,分类实施内部职工持股。
(一)金融、电力、交通、邮电、烟草等垄断性行业,城市煤气、自来水、公交等公用设施领域,以及享有特许经营权或特殊优惠政策的企业,暂不实施内部职工持股。
(二)在基础产业以及对区域经济发展起重要作用的骨干企业实施内部职工持股,须经省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批准。
(三)其他企业由国有投资主体或公司股东会根据企业规模、经营状况和职工出资能力,确定内部职工持股总额。允许内部职工取得控股地位,允许职工以产权受让方式全额置换一般中小企业的国有股权。
第七条 企业应依据职工的岗位、工龄、贡献和技能等,确定职工持有股份的数额,具体办法由各公司自行确定。持股额的多少不能作为决定职工上、下岗的条件。
第八条 董事长、总经理持股额一般在职工平均持股额的5倍以上。为强化激励与制约机制,允许经营者持大股,鼓励业务和技术骨干多持股。
第三章 股份认购
第九条 职工认购股份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
(二)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原则;
(三)自愿出资的原则。
第十条 职工股份认购方案,经国有投资主体或公司股东会同意并经同级人民政府指定的部门或机构批准后执行。
第十一条 职工购股程序:
(一)职工提出购股申请;
(二)根据职工股份认购方案确定个人持股额度;
(三)公布职工持股额度;
(四)办理购股手续;
(五)职工持股会向职工出具“职工股权证明书”,认购股额在职工平均持股额5倍以上的,可以自然人身份直接持有公司股份,由公司签发“股权证明书”;
(六)公司将职工持股名册上报审批部门备案。
第十二条 国有独资企业改制时,可经企业职代会决议,将原企业部分工资基金积余折成公司股份,计提总额一般不超过余额的50%,人均不超过3万元,按职工贡献大小、责任轻重、工龄长短划给职工,职工可以此参加分红、表决,但不能转让和继承。
第十三条 企业改制时,经科技行政主管部门和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批准,可从前三年企业自行研究开发的科技成果转化所形成的新增税后留利中,划出一定比例折成公司股份,奖励给成果的主要贡献者,具体比例另行规定。该股份一定年限内不得转让,具体年限及其他约束条件由企业根据实际情况自行确定。
第十四条 以产权受让方式实施职工持股时,一次性付清认股款项的,可给予10%的优惠。
第四章 资产评估
第十五条 实施内部职工持股的企业,在改制时由具有法定资格的资产评估机构按规范要求进行评估。评估机构出具评估报告,同时承担评估结果的法律责任。
第十六条 国有资产评估须报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立项,资产评估结果须经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确认。
第五章 股份转让及红利分配
第十七条 内部职工股份允许在职工之间转让,具体转让办法由企业自行确定。职工股份转让后,应及时办理股权变更登记手续。
公司董事、监事和经理在其任职期间不得转让自己所持有股份。
第十八条 职工所持股份不得退股。但遇职工股东调出、辞职、除名、退休、死亡等情况,可由企业按公司章程或持股会章程处理。
第十九条 实行内部职工持股的公司应依照《公司法》规定进行利润分配,不得损害国有产权或其他股东利益,不得采取保息分红的办法。
第二十条 鼓励职工将红利留在企业增加投资,扩大股本。对红利用作再投资入股的,暂免征个人所得税。
第六章 职工持股会
第二十一条 职工持股会是专门从事企业内部职工持股资金管理、认购公司股份、行使股东权力、履行股东义务、维护出资职工合法权益的组织。职工持股会原则上依托本企业工会组织设立。
第二十二条 职工持股会的会员以其出资额为限,对职工持股会承担有限责任;职工持股会以其全部出资额为限,对公司承担有限责任。
第二十三条 职工持股会应制定章程,对职工持股的条件和范围、会员的权利和义务以及持股会的议事程序和议事规则、常设机构设置等有关问题作出规定,规范职工股份的管理。第二十四条 由职工持股会会员选举产生职工持股会理事会,作为常设机构,行使下列中职责:
(一)负责召集会员大会(会员代表大会),并向大会报告工作;
(二)执行会员大会(会员代表大会)的决议;
(三)制定持股会的基本管理制度;
(四)负责职工股份的日常管理工作;
(五)收集、整理、反映会员的意见;
(六)公司章程规定的其他职责。
第二十五条 职工持股会可授权理事会,向公司委派职工股权代表,依照《公司法》和公司章程的有关规定进入公司股东会、董事会和监事会,行使公司的股东、董事、监事职权,并承担相应的责任和义务。由职工持股会派出的董事和监事,在参与公司决策中,应充分表达持股职工的意见,维护持股职工的合法权益。
第七章 其他
第二十六条 省属企业实行国有资产授权经营的控股公司、集团公司暂不实行内部职工持股,其子公司以及未实行授权经营的省属企业可以实行内部职工持股,审批办法由有关部门另行规定。
发布部门:浙江省政府 发布日期:1998年06月30日 实施日期:1998年06月30日(地方法规)
第二篇:浙江省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杭州市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办法(试行)》的通知
浙江省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杭州市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办法(试行)》的通知
发布部门: 浙江省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发布文号: 杭政办函[2007]276号
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单位:
《杭州市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办法(试行)》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实施。
二○○七年九月二十七日
杭州市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办法(试行)
为加强财政资金管理,规范财政支出行为,建立科学、合理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和效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和财政部、省财政厅有关绩效评价的规定,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一、本办法所称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以下简称绩效评价)是指运用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法,设置、选择合适的评价指标,按照统一的评价标准和原则,对各部门(单位)的财政支出运行过程及其效果进行客观、公正的衡量比较和综合评判的管理行为。
二、本办法所称各部门(单位)是指使用财政性资金的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
三、绩效评价的范围为纳入政府财政管理的资金。
四、绩效评价的原则
(一)统一领导原则。绩效评价工作由各级政府统一领导,财政部门统一组织,主管部门和单位具体组织实施。
(二)分类管理原则。财政部门、主管部门和单位可根据评价对象的特点,制定分类的绩效评价实施办法。
(三)客观公正原则。绩效评价工作应从评价对象的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公平合理地评价财政支出的绩效情况。
(四)科学规范原则。绩效评价应以财政支出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有效性为出发点,按照规范的程序,采用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评价方法,科学、准确地确定评价结果。
五、绩效评价的基本依据
(一)国家和省、市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及规章制度;
(二)财政部门、主管部门和单位制定的绩效评价工作规范;
(三)政府、财政部门制定的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四)主管部门和单位的职能、职责及绩效目标和工作计划与中长期发展规划;
(五)主管部门和单位预算申报的相关材料(包括项目预算申报论证材料等)和财政部门的预算批复;
(六)主管部门和单位预算执行的决算报告(包括项目验收报告)、审计报告及有关财务会计资料;
(七)其他相关资料。
六、绩效评价可对部门(单位)包括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在内的所有财政性支出实施整体绩效评价,也可对基本支出或项目支出单独实施绩效评价。
项目支出主要为政府各类专项资金,市本级包括基本建设专项、城市维护建设专项、科技三项费用专项、工业发展资金专项、现代服务业发展专项、绿化建设专项、环保及生态保护与补偿专项、水利建设专项、教育费附加专项、人才战略专项、社会保障专项和城市住房专项等。
七、绩效评价的基本内容
(一)绩效目标的设定情况;
(二)为完成绩效目标安排的财政性资金使用情况、财务管理状况和资产配置与使用情况;
(三)为完成绩效目标制订并实施的管理制度、措施等;
(四)绩效目标的完成情况以及财政支出所取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等;
(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的其他评价内容。
八、绩效评价一般以预算为周期实施评价,对于跨的项目支出则可根据完成情况实施阶段性评价。
九、绩效评价的主要方法:目标比较法、成本效益法、综合指数法、因素分析法、历史比较法、横向比较法、专家评议法、问卷调查法、询问查证法,以及财政部门、主管部门和单位确定的其它评价方法。
十、绩效评价应采取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在实施绩效评价时,可以采用一种评价方法或多种评价方法并用。
十一、绩效评价指标是衡量和评价财政支出经济性、效率性和有效性的载体。绩效评价指标设置应以评价内容为基础,并考虑以下因素:
(一)系统性。绩效评价指标的设置应注意指标体系的逻辑关系,将定量与定性指标相结合,系统反映财政支出所产生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等内容。
(二)重要性。根据绩效评价指标在整个评价工作中的地位与作用,设置最具有代表性和最能反映评价要求的评价指标。
(三)相关性。绩效评价指标的设置应与被评价对象的绩效目标密切相关。
(四)可行性。绩效评价指标的设置既要考虑经济性和实用性,又要考虑现实条件与可操作性。
(五)可比性。对相同或类似的评价对象设置共同的绩效评价指标,便于评价结果的相互比较与运用。
十二、根据评价内容和设置要求,绩效评价指标可分为基本指标和具体指标。
(一)基本指标是对绩效评价基本内容的概括性指标,适用于所有被评价对象,主要分为业务指标和财务指标两大类。
1、业务指标主要包括目标设定情况、目标完成程度、组织管理水平、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环境效益和可持续性影响等。
2、财务指标主要包括资金落实情况、实际支出情况、会计信息质量、财务管理状况和资产配置与使用情况等。
(二)具体指标是在评价对象确定后,针对评价对象的不同特点,对基本指标内容细化后的评价指标。
十三、基本指标由财政部门统一制定,并根据绩效评价工作的开展情况逐步完善。具体指标由主管部门、单位商同财政部门研究确定。
十四、绩效评价标准依据评价指标设定,是衡量财政支出绩效的标尺和准绳,其基本类型有计划标准、行业标准、历史标准和经验标准等。
(一)计划标准。是以预先制定的目标、计划、预算、定额等数据作为评价的标准。
(二)行业标准。是以同行业的相关指标数据为样本,运用一定的统计方法计算和制定出的评价标准。
(三)历史标准。是以本地区、本部门、单位或同类部门、单位绩效评价指标的历史数据作为样本,运用一定的统计方法计算出的各类指标平均历史水平。
(四)经验标准。是由专家学者根据财政经济活动发展规律和实践经验,经过分析研究后得出的评价标准。
十五、在评价对象和具体指标确定后,应选择合适的绩效评价标准,并保持一定的连续性。
十六、财政部门负责制定绩效评价制度、办法和操作规范,统一组织和规划绩效评价工作,指导、监督和检查主管部门和单位绩效评价工作,并可直接组织实施绩效评价。
十七、主管部门和单位负责拟订本部门、单位绩效评价具体实施办法,商同财政部门确定;负责组织实施本部门、单位的绩效评价工作。
十八、绩效评价由财政部门、主管部门和单位的内部相关人员及专家组成评价组实施,也可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社会中介机构实施,必要时可邀请人大、政协专业委员会的委员参加。
十九、主管部门和单位应将本部门、单位的绩效评价结果于评价结束后20天内报同级财政部门备案,财政部门可对绩效评价结果进行检查。
二十、实施绩效评价所需经费,应纳入同级财政部门预算。
二
十一、为确保评价结果的客观、公正,绩效评价工作应当遵循严格、规范的工作程序,一般分为准备、实施和报告三个阶段。
二
十二、准备阶段主要包括确定评价对象、成立评价工作组织(选择中介机构)、进行前期调查、制订实施方案和下达评价通知等。
二
十三、实施阶段主要包括资料审核、现场和非现场评价、综合评价等。被评价部门(单位)应当对所提供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负责。
二十四、报告阶段主要包括撰写报告、提交报告、结果反馈和总结归档等。组织实施评价的财政部门、主管部门应将评价结果通知被评价部门(单位)。
二十五、主管部门和单位应当根据绩效评价中发现的问题,认真加以整改,及时调整和完善本部门、单位的工作计划和绩效目标,合理调整支出结构并加强财务管理,提高管理水平。
二十六、财政部门根据绩效评价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提出改进和加强财政支出管理的措施或整改意见,并督促主管部门或单位予以落实,不断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二十七、财政部门应逐步将绩效评价结果作为以后安排财政支出(预算)的重要参考依据,并建立和完善财政支出绩效激励与约束机制。
二十八、财政部门应当逐步建立绩效评价信息公开发布制度,将绩效评价结果在一定范围内公布。
二十九、绩效评价中发现违法、违规行为的,应根据相应法律法规予以处理。
三
十、各区、县(市)可依据本办法,结合当地实际,制定具体实施意见。
本办法自下发之日起试行,由市财政局负责解释。
第三篇:浙江省幼儿园申办审批办法(试行)
为了加强对幼儿园的申办审批管理,促进我省学前教育事业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幼儿园管理条例》和《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单位)关于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3]13号)等文件精神,经研究,决定在全省实行统一的幼儿园申办审批制度。具体办法如下:
一、凡在我省范围内举办各类幼儿园均应进行申办和审批。
二、审批机关为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
三、举办幼儿园,应具备以下条件:
1.单位举办的,举办单位必须具有法人资格;个人举办者必须是享有政治权利、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2.中外合作办园,华侨或港、澳、台同胞与内地合作办园,必须符合国家有关规定。3.有稳定、可靠、合法的经费来源。
4.具备幼儿园设置的基本条件(见《浙江省幼儿园准办标准》中的相关条款)。
5.机构名称应当符合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不得冠以“全国”、“中国”、“中华”、“国际”等字样,不得使用易产生误导的词汇。已办幼儿园的园名中如有此类字样,在重新审核时应予以更正。幼儿园对外用名必须与教育行政部门审批同意的名称一致。
四、申请筹办幼儿园,申办者应当向所在县(市、区)教育局提交下列材料: 1.办园申请报告(原件),举办者的签字、印签,以及所在乡镇(街道)政府签署意见、盖章。其中申请报告的内容应当包括:举办者、幼儿园名称与地址、培养目标、办园规模、办园形式、办园条件、内部管理体制、经费筹措与管理使用等。2.举办者的资质证明(交复印件,验原件)。
举办者是个人的,须提供身份证及简历,注明现地址、联系方式,户口所在地(居住地)派出所出具的无犯罪记录证明(原件);举办者是法人单位的,需提供单位营业执照(或单位法人证书)、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及法定代表人简历等(交复印件,验原件)。3.经费来源、资金数额的有效证明文件(原件)。
由银行出具的举办者存款证明,各县(市、区)可根据申办幼儿园的规模和园舍产权状况自行确定本地区的资金数额标准。举办者为两个及以上单位和个人的,需提供各自的出资数额、出资比例证明。
4.园产来源证明材料(交复印件,验原件)。
属自建园舍的需载明产权;属租房办园的须提供租赁合同意向书(原件);属捐赠性质的园产须提交捐赠协议,载明捐赠人的姓名、所捐资产数额、用途和管理方法及相关证明文件(原件)。
5.合作办园的须提供合作办园意向书(原件)。
其中要有统一的办园思想、办园目标,明确各方权利和义务。
五、申请正式设立幼儿园时,申办者应当向所在县(市、区)教育局提交下列材料: 1.筹设批复意见书(复印件)。2.筹设情况报告(原件),由所在乡镇(街道)政府签署意见并盖章。3.符合法规的拟办幼儿园的章程。
内容应包括:幼儿园名称、地址、办园宗旨、规模、形式等;幼儿园资产的数额、来源、性质等;理事会、董事会或者其他形式决策机构的产生方法、人员构成、任期、议事规则等;幼儿园的法定代表人;出资人是否要求取得合理回报;幼儿园自行终止的事由;章程修改程序等事项。民办幼儿园需首届董事会全体成员签名。
4.拟任园长或主要行政负责人、拟聘教师以及其他工作人员的身份证、专业资格证、健康证明、工资待遇材料、聘任合同等复印件(验原件)。5.拟办幼儿园的资产及经费来源的证明材料(原件)。6.提供“四证”:
1)房产证或租赁合同(验原件、交复印件)2)建筑质量检测合格证(原件)
3)消防验收合格意见书(验原件、交复印件)
4)食堂卫生许可证和卫生保健合格意见(验原件、交复印件)7.合作办园的需提供正式合作办学协议书(原件)。1)统一的办园思想、办园目标; 2)明确各方权利和义务; 3)合作各方签字、盖章。
8.幼儿园设施设备清单(原件)
9.审批部门按法律法规要求提供的其它材料。
六、审批程序如下:
(一)申请筹设幼儿园的审批程序 1.筹设申请
申请设立幼儿园的个人或机构(以下简称申办者)必须按照要求,提交有关筹设材料,经所在乡镇(街道)政府签署意见盖章后,将申请报告及筹设申请所需材料报送县(市、区)教育局。2.筹设受理 1)县(市、区)教育局接到申请书和相关材料后,应当对提交的申请书和相关材料初步审查。对符合规定的,提出受理意见;对不符合规定的,应当书面向申办者说明不受理的理由。2)申请报告被正式受理20个工作日内,县(市、区)教育局进行材料审核和实地核查,并作出是否同意筹设的批复。3.其他事项
同意筹设的,向申办者发放《浙江省幼儿园准办标准》;筹设期不得超过3年,筹设期间不得招生和刊登广告;超过筹设期的,应当重新申办。
(二)申请正式设立幼儿园的审批程序 1.正式申请
筹设工作基本完成后,申办者向县(市、区)教育局提出正式申请,递交正式设立申请所需材料(所在乡镇或街道出具意见并盖章),并填写《浙江省幼儿园审核登记表》。2.正式受理
3.颁发办学许可证
县(市、区)教育局对批准正式设立的幼儿园颁发《浙江省幼儿园办学许可证》,并报市级教育行政部门备案;对不予批准的,作出书面理由说明。4.公告
将批准正式设立的幼儿园及其章程向社会公告。
七、举办者提出筹设和正式设立的申请,县(市、区)教育局正式受理后,须派3名以上相关专家进行实地核查。
八、坚持“谁审批、谁管理、谁负责”的原则。各县(市、区)教育局要切实加强对所审批设立的幼儿园的监督管理,明确管理机构和人员,建立日常监督检查制度,规范举办者的办学行为,促进幼儿园保教质量的提高。
九、在本办法施行之前举办的幼儿园,应按本办法规定,补办或重新办理申办、审批手续。对符合条件的,可予以审批通过,并同时确定其相应的等级。对不符合条件的,应暂缓审批,限期整改,待符合条件后再予以审批;暂缓审批期间应停止招生;经限期整改仍不符合规定条件的,由审批机关责令其停办。
十、在本办法施行之后新开办的幼儿园,必须按本办法申办,经审批后方可开办;未经审批,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举办幼儿园。凡不符合规定条件、未经审批擅自举办的,由审批机关依法予以取缔。
十一、已通过审批的幼儿园因故停办、更名、合并、迁址、变更单位或举办者、改变性质等,均应向原审批机关办理注销或变更登记手续。省二级幼儿园因故变更登记事项必须报市级教育行政部门备案;省一级幼儿园必须报省教育厅备案。
十二、《浙江省幼儿园办学许可证》有效期为3年。幼儿园应在有效期满前30天内到发证机关办理换证手续。发证机关应根据《浙江省幼儿园准办标准》对幼儿园的办园水平重新进行审查,换发、缓发或吊销其办学许可证。
十三、幼儿园在取得《浙江省幼儿园办学许可证》以后,可根据办园性质(举办者出资款的性质和比例),到所在县(市、区)的编办或民政局进行注册。
十四、《浙江省幼儿园审核登记表》、《浙江省幼儿园办学许可证》由浙江省教育厅统一制发样例。
十五、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浙江省教育厅
二oo八年三月十八日
附件1.《浙江省幼儿园准办标准(试行)》 2.《浙江省幼儿园审核登记表》 附件1.浙江省幼儿园准办标准(试行)
一、园舍设备
1.幼儿园必须设置在安全区域内,符合当地学前教育布局规划要求。严禁在污染区和危险区以及影响采光的范围内设置幼儿园,并创设绿化、美化、儿童化的活动环境。
2.幼儿园应独立设置。与住宅楼、单位用房等相连的幼儿园,必须有独立的出入口以及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
3.幼儿园的园舍和设施必须与幼儿的保育、教育要求相适应,必须符合国家安全标准和卫生标准。
4.每班有活动室和午睡室。若活动室与午睡室合用,两者使用面积之和不得低于生均2平方米;若活动室与午睡室分设,则活动室使用面积不得低于生均1.5平方米;有适合幼儿并符合卫生要求的午睡床铺设备,一人一床或一人一位;每班配备幼儿盥洗室,面积10平方米以上,流水洗手龙头4个以上,幼儿厕所大便器4个,小便器4个或便槽2米,卫生设施基本完备,符合幼儿年龄特点;有防暑降温和防寒保暖设备。
5.活动室内有适合幼儿身高的桌椅、开架的玩具橱、茶杯箱等家具,有一定数量的幼儿游戏和学习活动需要的玩具和图书,有必备的教育教学设备和用具(黑板、钢琴或风琴、电子琴等),以及幼儿学习和生活所必需的其他设备和用品。
6.有与幼儿园规模相适应的室外活动场地,其中活动场地面积不少于生均2平方米,有一定的绿化面积,同时应配备必要的、符合安全卫生要求的体育活动设施。
7.三班以上的幼儿园应适当设置值班室、保健室、教职工办公室等服务用房;有规模适宜、符合卫生要求的厨房,并与幼儿生活、活动区域隔开,设备基本齐全。寄宿制幼儿园必须有专用寝室和独立的幼儿床位,有疾病隔离室、浴室、洗衣房等。(幼儿班可根据需要和实际情况,配备相应功能的设施设备。)
二、人员配备
8.幼儿园应当配备园长以及足够数量的专任教师、保育员、保健和后勤人员。平均每个班级至少配备1.5名专任教师,0.5名保育员;寄宿制幼儿园保教、工勤人员酌情增加。
9.园长应具有适用的教师资格证,3年以上教龄,取得省或市教育行政部门核发的《幼儿园园长岗位培训合格证书》,具有一定的业务水平和管理能力。
10.幼儿园合格专任教师应具有适用的教师资格证。在现阶段,幼儿园专任教师起码要具有高中或中专毕业以上文化程度、经过幼儿教育专业培训、年龄在55周岁以下。
11.保健人员应当具有高中毕业以上文化程度,经过卫生保健专业培训,并取得上岗证。12.保育员应当具有初中毕业以上文化程度,年龄在55周岁以下,经过保育职业培训,并取得上岗证。
13.幼儿园的所有工作人员都应热爱幼教事业,热爱幼儿,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能胜任本职工作。
14.幼儿园所有工作人员必须持有健康证,并定期进行体检。慢性传染病、精神病患者不得在幼儿园工作。
三、办园经费
15.幼儿园的经费由举办者负责筹措。举办者必须具有合法、稳定的经费来源,用于幼儿的保育和教育、教师的工资和福利保障以及维修、扩建、添置必要设备设施等,保证幼儿园的正常运转。
16.幼儿园应按当地物价部门规定的项目和等级标准收费,民办幼儿园应执行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教育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制定的《民办教育收费管理办法》(发改价格[2005]309号),规范收费。幼儿园收取的费用必须专款专用,不得挪作他用。
四、招生和编班
17.幼儿园应坚持就近招生。幼儿在入园之前,必须接受体格检查,合格者方可入园。18.编班人数:班级规模适中,超标6人以内(班额标准:小班25人,中班30人,大班35人)。
19.严禁以任何形式的考试或测查作为招生、编班的条件,不得与小学生复式编班。
五、园务管理
20.幼儿园要全面贯彻《幼儿园管理条例》和《幼儿园工作规程》,接受当地人民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和管理。
21.幼儿园实行园长负责制,园长或负责人在举办者和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下,全面负责领导幼儿园的管理工作。幼儿园举办者应为幼儿的发展提供安定的环境,保障教师工资待遇和各项合法权益,保证园长和教师队伍的相对稳定。22.幼儿园应遵循《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为幼儿提供健康适宜的成长环境,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形式,保教并重。23.后勤和财务管理工作基本规范,收支分开,账目清楚。
24.幼儿园幼儿的膳食经费必须建立专门账册,独立核算,按成本收取,严禁克扣幼儿伙食,并定期向家长公开账目。幼儿的膳食制作和用膳必须与工作人员分开。25.幼儿园应逐步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
26.幼儿园应建立工作人员和幼儿名册,按上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求,做好统计报表工作。27.幼儿园原则上不得使用车辆(包括自行配备和租用)接送幼儿,不得为招徕生源而使用接送车。幼儿园如确实需要配备校车接送幼儿,必须经教育主管部门以及公安、交通等有关部门审批同意后,方可使用;同时,必须严格按照公安部、教育部《关于实施国家标准<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gb7258-2004)第2号修改单的通知》(公交管[2007]162号)以及其他相关文件要求配备校车,对驾驶员资质严格把关,并建立教师跟车制度和收车验车制度,确保幼儿的安全。
六、说明
28.本标准包括了幼儿园开办前的基本设置要求和开办后运作和管理的基本要求。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在审批时可根据幼儿园是否已经开办,依据相关条款进行审核。29.本标准是对幼儿园的最基本要求,达到本标准才允许设置和举办幼儿园。在审批通过并开办以后,幼儿园应积极创造条件,不断提高保育教育质量,争取达到更高的等级。30.如果具备适宜的设施和师资条件,幼儿园可以招收3岁以下幼儿。托儿所和幼儿园托班的设置可参照本标准,由各县(市、区)教育局酌情确定。
第四篇:浙江省农业承包合同管理试行办法
浙江省农业承包合同管理试行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维护农业承包合同双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稳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 制,完善双层经营体制,特制定本办法。第二条 农业承包合同是指乡、村合作经济组织与其成员或外部单位、人员就农 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包括水产养殖)所确立的承包经济关系,明确双方权利义 务而订立的协议。第三条 县、乡(镇)人民政府成立农业承包合同管理委员会或管理小组,其日 常工作由县、乡(镇)农村合作经济经营管理部门承担。第四条 农业承包合同管理机构的职责:
(一)宣传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指导合同的签订;
(二)建立合同管理制度,负责合同的鉴证和存档;
(三)检查、监督合同的履行;
(四)调处合同纠纷;
(五)帮助发包方健全土地等自然资源和其他生产资料的管理制度。提供合同表 格及有关服务,可以收取工本费。第五条 签订农业承包合同,必须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符合党和国家的政策以 及计划指导的要求,必须贯彻平等互利、协商一致的原则,任何一方都不得把自己的 意志强加给对方,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非法干预。第六条 农业承包合同依法成立,就具有法律约束力,任何一方不得擅自变更或 解除。第七条 乡、村合作经济组织为农业承包合同的发包方,其组织内部的农户、个 人、专业队(组)、联户以及外部单位、人员为承包方。第八条 乡、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包的耕地、园地、山地、水面、滩涂等土地资源,承包者只有使用权,不得出租、出卖、抛荒,不得在承包的土地上盖房、取土、造坟 墓等。第九条 农业承包的方式、期限、指标、服务项目、收益分配、奖赔办法以及承 包土地的管理等重要事项,应由乡、村合作经济组织召集社员大会或社员代表大会,通过民主讨论决定。第十条 农业承包合同具有下列情况之者,应确认合同无效:(一)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的;(二)损害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三)违背集体经济组织章程或社员大会或社员代表大会决议的(四)采取欺诈、胁迫或依仗权势等不正当手段承包的;(五)承包人私自转让、转包承包合同以及转包渔利的;(六)发包方无权发包的。第十一条 无效的承包合同,从签订的时候起,就不受法律的保护。确认农业承 包合同部分无效的,如果不影响其余部分的效力,其余部分仍然有效。承包合同被确认无效后,一方当事人依据该合同所取得的财产应返还给对方,有 过错的一方应赔偿对方由此所受的损失。如果双方都有过错,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故意造成承
包合同无效的,对当事人可给予经济和行政处罚。第二章 承包合同的签订与附行 第十二条 农业承包合同应采用书面形式。当事人双方协商同意的有关修改合同 的文书、图表,也是合同的组成部分。
第十三条 农业承包合同一般应具备以下主要条款:
(一)承包经营的项目;
(二)承包的起止日期;
(三)发包方应提供的服务项目、生产资料、生产资金以及由此收取的费用;
(四)对承包方利用、改良、维护承包的土地以及其他生产资料的责任和奖罚规 定;
(五)承包款数额(包括公积金、公益金、管理费和承包项目的收益分成等)、履行的期限、地点和方式;
(六)承包方向发包方提供农产品的质量、数量以及履行的具体办法;
(七)违约责任;
(八)根据法律规定或当事人协商必须具备的其他条款。第十四条 农业承包合同须经双方当事人签字盖章,才能生效。合同签订后,如一方或双方要求鉴证的,可到乡农业承包合同管理机构或工商行 政管理机关办理鉴证手续。第十五条 非本合作经济组织成员承包时,承包者必须持身份证或户籍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的证明,并要有相应经济实力的单位、农户或个人担保,担保者承担 连带责任。第十六条 在承包期内,承包方可以将承包项目部分或全部转包给第三者,但事 先必须征得发包方的同意,并且仍由原承包者向发包方履行合同。经发包方同意,承包方也可将承包合同的权利、义务全部转让给第三者。一经转 让,原承包方即与发包方终止合同关系,受让者与发包方的承包关系也随之确立。原承包方对土地或其他生产资料作了新的投入或加工使之增值的,转让或转包时,发包方或新的承包方应给予经济补偿。第三章 承包合同的变更和解除 第十七条 承包合同生效后,由于发生下列情况之一,致使合同部分或全部不能 履行的,允许变更或解除承包合同:
(一)当事人双方协商一致,并且不损害国家、集体和社会公共利益的;
(二)由于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的原因,致使承包合同无法履行的;
(三)承包指标所依据的国家税收、产品收购政策或其他生产条件发生重大变化 严重影响一方利益的;(四〕承包的土地等自然资源或其他生产资料被征用或调整的;
(五)承包方进行破坏性、掠夺性生产经营造成损失的;
(六)承包方丧失履行合同能力的;
(七)由于一方违约,使承包合同不能继续履行或没有必要再继续履行的;
(八)承包荒山、疏林山抛荒三年以上(包括三年)的。第十八条 签订合同的一方要求变更或解除承包合同,应及时通知对方,并与对 方达成
成书面协议,方能生效;协议达成之前,原承包合同仍然有效。第十九条 因变更或解除承包合同使一方遭受损失的,除依法可以免除责任的外,应由责任方负责赔偿。第四章 违反承包合同的责任 第二十条 由于当事人一方的过错,造成承包合同不能履行或不能完全履行的,由过错的一方承担违约责任;如属双方的过错,根据实际情况,由双方分别承担各自 应负的违约责任。对由于不负责任或违法行为造成严重损失的直接责任者,应依法追究其经济和法
律责任。由于上级领导机关或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过错造成农业承包合同不能履行或不能 完全履行的,上级领导机关或业务主管部门应承担违约责任。应先由违约方按规定向 对方偿付违约金或赔偿金,再由应负责任的上级领导机关或业务主管部门负责处理。第二十一条 签订合同一方由于不可抗力的原因不能履行承包合同时,应及时向 对方通报不能履行或者需要延期履行、部分履行的理由。另一方应允许其延期履行,部分履行或者不履行,并可根据实际情况,允许其免于承担部分或全部违约责任。第二十二条 签订合同一方违反承包合同时,应向对方支付违约金。如果由于违 约给对方造成的损失超过违约金的,还应进行赔偿,补偿超过违约金的损失部分。第二十三条 违约金、赔偿金应在明确责任后 30 天内付清;否则,按逾期付款处 理。第五章 承包合同纠纷的调处和仲裁 第二十四条 因履行农业承包合同发生纠纷,当事人双方应本着互谅互让,有利 生产、有利团结的精神及时协商解决;协商不成时,任何一方均可向当地农业承包合 同管理机构申请调处;涉及跨县、乡的纠纷,由其共同上级农业承包合同管理机构调 处。农业承包合同管理机构进行调处,必须遵守当事人双方自愿的原则,在查明事实 的基础上,促使当事人相互谅解,达成协议。对调处达成协议的,应当制作调处书,经双方当事人签字后生效。第二十五条 当事人任何一方不愿调处或者调处不成以及调处后翻悔的,可以向 当地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设立的经济合同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 起诉。第六章 附则 第二十六条 本办法所指的乡、村合作经济组织,是指原人民公社经过改革而形 成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第二十七条 本办法授权省农村政策研究室负责解释。第二十八条 本办法自颁布之日起施行。
第五篇:关于印发《浙江省山塘巡查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浙江省水利厅文件
浙水农〔2008〕24号
关于印发《浙江省山塘巡查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各市、县(市、区)水利(水电、水务)局:
现将《浙江省山塘巡查管理办法(试行)》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请各地将贯彻落实情况以及执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时报告我厅。联系人:董 浩;联系电话:0571-87826534。
二○○八年九月四日
浙江省山塘巡查管理办法
(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全省山塘管理,规范山塘安全运行巡查工作,依据《水库大坝安全管理条例》、《浙江省防汛防旱条例》,《浙江省水库大坝安全管理办法》和《浙江省水库大坝巡视检查办法》等规定,结合山塘管理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总容积在1-10万立方米的屋顶山塘、饮用水水源山塘和其他重要山塘(保护下游重要公共设施的山塘),一般山塘可参照执行。
第三条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对本行政区域内的山塘安全实行行政领导负责制。山塘所有者是山塘的管理主体,承担山塘管理职责。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对山塘的安全运行巡查管理工作实施监督。
第四条
市、县(市、区)水行政主管部门对山塘的安全运行巡查管理工作履行行业监管职责,督促落实各项安全措施。基层水利站应对巡查工作进行技术指导。
第五条
山塘巡查员是指由山塘管理主体确定的山塘巡查具体责任人(行政村主要负责人不得兼任山塘巡查员)。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将本区域内山塘的巡查员报当地水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二章
山塘巡查
第六条
山塘巡查工作由山塘管理主体组织实施,负责落实巡查制度、巡查人员和巡查经费。
第七条
山塘安全巡查的范围:包括坝体、坝址区、输(泄)水建筑物、近坝岸坡以及水体、水质等。
第八条
当地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参照有关技术规范要求,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具体规定山塘的巡查项目及内容并统一记录表式。
第九条
山塘工程巡查在非汛期每月不少于两次,汛期每周不少于二次。山塘处于较高水位时,每天至少巡查一次,病险屋顶山塘每天至少巡查二次。
当坝体遇到可能严重影响安全运用的情况(如发生特大暴雨、洪水、有感地震、山塘水位骤升骤降或超过历史最高水位等),应加密巡查次数。发生比较严重的破坏现象或出现其他危险迹象时,应组织专门人员对可能出现险情的部位进行连续观测,并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第十条
巡查员通过眼看、耳听、脚踩、手摸等直观方法,主要对以下部位及内容进行巡查:
坝体:主要检查有无渗漏、裂缝、塌坑、凹陷、隆起、蚁害及动物洞穴;近坝水面有无冒泡、漩涡等异常现象等。
坝址区:主要检查有无渗漏、塌坑、凹陷、隆起等现象。
溢洪道:主要检查有无堵塞、岸坡及边墙是否稳定、溢洪时会不会冲刷坝体及下游坝脚等。
输、泄水管(洞):主要检查进出口有无渗漏、启闭设施有无锈蚀、弯曲、操作是否灵活,管(洞)身有无断裂、损坏及渗漏等情况。
近坝岸坡:主要检查有无崩塌及滑坡等迹象。
第十一条
建立饮用水水源山塘日常巡查制度。加强农村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及农村饮水安全工作。巡查员通过观察山塘水生物、水源浊度以及嗅觉等感官性状,关注水体、水质,防范危及饮水安全的事件发生。
第十二条
巡查记录和报告
1、每次巡查应做好详细现场记录并签名。如发现异常情况,应详细记述时间、部位、隐患;
2、现场记录必须及时整理,并将本次巡查结果与以往巡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如有问题或异常现象,应立即进行复查,以保证记录的准确性;
3、汛期巡查中发现异常现象,应立即报告山塘所有者、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和当地水行政主管部门;
4、汛期巡查的记录和报告等均应及时整理归档,确保资料的联系性。
第三章
巡查员管理
第十三条
山塘巡查员必须身体健康,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或丰富实践经验,责任心强,熟悉本山塘基本情况,掌握山塘巡查管理知识。
第十四条
巡查员应服从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及山塘管理主体的领导和指挥,接受当地水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管。巡查员在进行巡查时应当注意自身安全。
第十五条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每年应组织巡查员进行有关专业知识的培训。当地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加强技术指导,做好服务工作。
第十六条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负责对本辖区内的山塘巡查管理工作和巡查员进行年终目标考核。
第十七条
巡查员原则上应一人一塘,相邻较近的山塘可由同一巡查员负责巡查,但不得超过两座。有条件的地方应组织巡查员参加意外伤害保险。
第四章
奖罚制度
第十八条
水行政主管部门每年对巡查管理工作进行考核,考核合格的给予一定的巡查经费补助(电站山塘除外)。
第十九条
对巡查工作到位、责任心强的巡查员,有关部门应给予表彰,对于为保护群众安全或在山塘抢险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巡查员,应给予通报表彰和记功。
第二十条
巡查员不按要求进行巡查、记录不规范、汇报不及时的,将视情适当扣除其当年的巡查工作报酬。对山塘出现安全隐患和发生安全事故,巡查员不在现场或在现场知情不报的巡查员按有关规定追究责任。
第五章
附 则
第二十一条
本办法由省水利厅负责解释。第二十二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主题词:山塘△
管理
通知
浙江省水利厅办公室
2008年9月12日印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