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实施三化联动促进进县域经济跨越发展的思考
实施三化联动促进进县域经济跨越发展的思考
高县县委副书记、县长李康
“三化联动”指的是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在发展进程中相互支撑和统筹推进。其中,新型工业化创造供给,新型城镇化创造需求,农业现代化则提供生产原材料,“三化”之间相互依赖,相互促进,是一个密不可分的循环共生系统。实践证明,“三化”之间的关联度越高,一个地区的发展速度会越快、质量会更优,也越能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三化联动”的时代背景
“三化联动”作为一种全新的发展思路,有其特定的时代背景,也是发展的迫切需要。实施“三化联动”,加速新型工业化,拓展新型城镇化,推进农业现代化,是顺应时代潮流,抢占赢得发展制高点的重要抓手,也是遵循发展规律,奋力实现发展新跨越的关键举措。“三化联动”是时代大势所趋。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在对经济规律和发展大势深刻把握的基础上,把“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确定为“十二五”时期的一项重大任务;省委九届八次全会在对四川省情和发展环境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将“一主、三化、三加强”(其中“三化”,即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进一步明确为全省未来五年的总体发展思路。当前,各地据其所处的不同发展层面和不同的地域特性,各攻其坚,各破其障,积极探索加快推动“三化”进程的路子和方法。在探索实践中,“三化联动”的发展思路因其显著成效正逐步获得广泛认同并日渐成为一种发展共识。如果我县不及时探索加速“三化”进程的方式,寻求实现跨越发展的办法,势必会与其他发达地区及周边先进区县的差距拉大,县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也势必会受到影响。
二、高县实施“三化联动”的现实条件
从高县的现实条件来看,工业基础相对扎实,农业产业富有特色,城镇拓展深具潜力,联动推进“三化”建设的时机已经基本成熟。
(一)突出工业主导,现代工业体系日臻完善。全县工业经济连年景气运行,由小变大,由弱变强,构筑起较为成熟的工业产品体系,主要有以电、煤为主体的能源工业,以电石、甲醇、造纸为主体的化工工业,以白酒、茶叶、粉丝等为主体的食品工业,以蚕茧、丝绸为主体的轻纺工业,以水泥为主体的建材工业及以机械为主体的制造工业。我县在深入实施“工业强县”战略中强化项目带动,打造工业园区,不断增添新动力、不断增创新优势,使“十一五”期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幅达到36.09%,先后启动福溪电厂一期工程、高洲酒业年增5万吨白酒等重大项目,明磊实业、川红集团等骨干企业落户高县,福溪工业集中区和文江-庆符农产品加工园区两大产业园区已基本成型。截止目前,福溪工业集中区入驻企业达18户,已投产的芙蓉玻棉、普什铸造、华焰乙炔等8家企业今年上半年实现销售收入13.86亿元。庆符-文江特色农产品加工园区的规划建设正逐步实施,其中高洲白酒生态产业园区的建设正加快推进。
(二)注重城市品位,城镇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县城庆符建设上,突出规划引领,着力功能提升,及时启动高县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全面完成庆符东区控制性详规、西区控制性详规、县城风貌整治专项规划、东区城市设计、滨河景观带规划设计等规划编制,高起点的规划为高水准的建设奠定了基石;32米干道、石门大道、白鹤林大道、二夹河绕城路等城市道路竣工通车,城市框架进一步拉开;县城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场等配套设施加快建设,城市功能进一步完善;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深入开展,“五十百千示范工程”全域达标成功创建,县城面貌进一步改观。节点乡镇打造上,因地制宜,彰显特色,稳步推进大窝、月江、沙河、来复、文江、罗场等小城镇建设,比如大窝镇,离宜宾城区仅10公里,可以直接融入“宜宾半小时经济圈”建设,随着长江国际温泉城和中国白酒第一白酒庄园项目的实施,凭借其优越的区位、优美的风光,很有潜力成为宜宾城区休闲娱乐的后花园。同时,文江作为老县城、产煤大镇,月江作为福溪工业集中区所在地,来复作为中核建中812厂所在地,沙河作为宜珙路上高县、长宁、珙县的交界点,罗场作为茶叶基地、茶花基地、煤炭中转站,在实现城镇化与工业化、农业现代化联动发展上都有着较好的基础条件。
(三)夯实农业基础,农业特色产业优势明显。经多年发展,我县逐渐形成了“蚕、茶、竹、畜、粮”五大支柱产业,培育了全国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高洲酒业以及立华蚕茧、华盛纸业等3个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早白尖、白家薯业、川红集团等11个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是“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强县培育县”、“畜牧业重点县培育县”并连续四年被评为全省“农业产业化经营先进县”。刚刚过去“十一五”,我县落实财政支农资金共计5.02亿元,水利建设投资完成4.15亿元,新增有效灌溉面积2.68万亩,投资4.39亿元硬化通乡公路259.6公里和建设通村公路2713公里,农业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目前我县栽桑面积达18万亩,年发种达16.62万张,年产茧量达5606吨,居全省第二、川南第一;优质茶园面积达18万亩,年产茶量达5265吨,被国家农业部列入川南优质早茶区;竹林面积达8.5万亩,畜牧业总产值达10.8亿元,粮食年产量达26.1万吨,为推进农业现代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推进“三化联动”的路径选择
高县联动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在“联”字上下功夫,在“动”字上求成效,向着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强县的目标不断迈进。
(一)树立“三种理念”,解决前提问题。只有把前提理顺,工作才能稳步推进。一是树立规划先行的理念。不管是经济发展还是城市建设都必须遵循科学发展、规划先行的原则,突出规划的科学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努力做到起点高、大手笔,特色鲜明,让人震撼,并明确各项规划实施重点和建设时序,强化总体规划与专项规划之间的衔接,确保规划的权威性,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张蓝图绘到底,防止反复折腾和人为浪费。二是树立城乡统筹的理念。虽然缩小城乡差距的努力已有多年,但是城乡差距非但没有缩小,反而有所扩大。究其原因,就在于思想观念以及工作方法上自觉不自觉地把城镇和农村分割开来,“重城镇、轻农村”,上面强调“三农”了,就做一阵子,过后又把主要精力放在城镇。要实现“三化联动”,就必须摆脱“城镇是城镇、农村是农村”的二元结构思维模式,特别是要在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等方面要进行统筹安排,绝不能重蹈以往那种片面、失衡的发展老路。三是树立错位发展的理念。从区域竞争来看,竞争力的关键不在于大而全,而在于特而强,有所为,有所不为。错位发展的实质就是要各寻其位,扬长避短,认准某些产业做大做强,培育自身的比较优势,形成自己的经济特色。实施“三化联动”的进程中,我们必须找准我县经济兴奋点,抓住资源优势做文章,不与沿海地区比海水、沙滩,不与中部地区比楼高、路宽,而是比树多、草绿、花红的环境,比诚信、务实、创业的氛围,营造比较优势,形成高县特色。
(二)注重“三个互动”,解决操作问题。从实践层面来看,全省除成都等个别地市先行一步外,实施“三化联动”也没有太多成熟的经验可供借鉴。这种情况下,我们只有靠大家的聪明才智和胆识勇气,逐步探索出有效的实施路径,各项工作才能快速推进。一是注重产城相融互动。一方面,按照“积极发展、扩区建园,一园一主业、园区有特色”的要求,突出主导产业,推动园区建设,以
产业的增长促进城镇的扩张,为城镇化提供强有力的产业支撑,避免新型城镇和新型社区发展中的“空心化”倾向;另一方面,围绕福溪工业集中区和文江-庆符农产品加工园区建设布局生活配套和公共服务设施,通过拓展庆符、文江、月江等重点城镇的发展空间服务两大产业园区建设。二是注重城乡统筹互动。一方面,依托庆符、文江等中心城镇和月江、沙河、大窝、罗场等节点场镇辐射新农村建设,全面推广“春风经验”,连片开发体现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的“新农村综合体”;另一方面,发展特色效益农业,突出抓好特色种植和健康养殖,为城镇居民提供更多安全、绿色、生态的农产品,积极拓展农业多种功能,积极发展观光休闲农业和乡村生态旅游,打造服务宜宾主城区和周边各城镇的休闲度假目的地。三是注重工农协调互动。一方面,通过项目争取和资金整合,稳步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不断壮大“桑、茶、竹、畜、粮”五大主打特色产业,加快建设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的现代农业产业基地,为现代工业发展提供更多更优的加工原料;另一方面,继续在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上下功夫,积极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着力培育和引进农产品加工型企业,重点扶持高洲酒业、立华蚕茧、华盛纸业、川红集团、早白尖等涉农龙头企业,逐步壮大农产品加工业规模,加快推进庆符-文江农产品加工园区建设。
(三)完善“三项机制”,解决落实问题。落实才能真发展,发展才有话语权,我们要把落实作为推动工作的第一要求,作为检验能力的第一标准。一是完善齐抓共管的责任机制。“三化联动”是一个系统工程,绝非“单打独斗”就能胜任完成,要整合工作力量,强化协调配合,注重发挥县领导乃至各级各部门负责人的率先垂范作用,将进程中的各项目标任务分解到每个县领导和责任单位、部门负责人身上,做到“千斤重担人人挑、人人头上有指标”,防止“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二是完善快速高效的推动机制。因为没有典型范本来借鉴,所以我县有必要筛选出一批样板乡镇和示范项目来作为实施“三化联动”的试验田,每个季度利用几天时间组织县四家领导到每个样板乡镇和示范项目现场观摩,并召开分析点评会进行点评,以此推动工作的开展。同时,逐步推行“一线工作法”,将办公室“搬到”重点示范项目建设现场,一线发现问题、一线协调问题、一线解决问题,确保各项工作“提质、提速、提效”。三是完善重奖重惩的考核机制。要按照公开公正、注重实绩、群众公认、科学合理的原则,坚持从“三化”推进一线选拔干部,对“三化”联动建设成绩突出的干部,不唯年龄,不唯学历,不唯身份给予提拔重用。建立全过程、差异化、个性化及评价主体群众化的考核评价体系,考核结果与年度工作先进评比、年度公务员考核、第13个月奖励工资、阳光津补贴等相挂钩,进一步激发全县上下干事创业的激情。
第二篇:三化联动提升县域经济
农业现代化 工业园区化 城乡一体化
陆良“三化”联动壮大县域经济
近年来,陆良县按照农业现代化、工业园区化、城乡一体化“三化联动”发展的新思路,通过工业化的理念发展现代农业,通过建设工业园区壮大工业经济总量再反哺农业,通过推进城乡一体化拓展工农业发展空间,促进了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走进“滇东粮仓”陆良县,映入眼帘的是田成方、路相连、渠相通,一块块桑园良田,一片片蔬菜油菜,一排排经济林木,浓郁的现代农业气息扑面而来。该县坚持工业化理念来发展农业,着力扶持、培育和引进一批规模大、起点高、技术新、产业链长、深加工能力强、综合效益好的农业龙头企业。通过龙头企业突出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带动农业经济整体素质和结构优化升级,力争到“十一五”末,在全省率先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率先成为全省现代农业生产先行区。县里从政策上给予农业企业大力支持,明确了一系列奖励措施,对龙头企业在项目立项、征地、用电、贷款、税费征收等方面都制定了优惠政策。县财政每年安排300万元,用于农业龙头企业贷款贴息、项目配套和表彰奖惩。县财政每年安排400万元以上的小额信贷扶贫贴息专项资金,保证支农贷款增速高于农村经济增长速度。充分发挥小额信贷在扶持农业企业发展上“四两拨千斤”的作用,近三年共发放贴息小额信贷1.6亿元,拉动了近1.2亿元的农业固定资产投资。目前,陆良培育了农业产业化组织305个,规模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6家,其中年销售收入上千万元以上的龙头企业达12个,上亿元的2个,农业产业化组织累计带动农户17.7万农户户均增收380 元。依托大地生态、蕻芋食品等大型龙头企业,已培育形成蔬菜、蚕茧、烤烟等11类、110万亩优势农产品基地和110万头商品猪生产基地。在农业龙头企业的带动下,县里形成了马铃薯、水稻、莲藕等8个无公害生产技术规程,农产品产地监测、市场产品检测已形成制度,农产品加工基本做到了无害化、标准化操作,以蔬菜为主的无公害蔬菜产品出口合格率达93%,累计培育“高原水乡”、“南盘江”等无公害农产品品牌20多个,无公害农产品基地累计认定8.6万亩,获得产品认证7.6万亩。科技对农业生产的贡献率达53%,农产品商品率达60%。
该县紧紧抓住被列入云南省40个工业强县和县工业园区被列入云南省30个重点建设项目的有利契机,把“工业强县、园区带动”作为主攻方向,采取“组建一套班子,做好一个规划,引进一批项目,完善一套政策,搞好一系列服务”的工作方法,按照“基础立园、引资兴园、产业强园”的建设思路,发挥园区招商引资的主力军作用,围绕促进主导产业集群发展,引入资金雄厚、技术实力强、市场占有率高的核心企业、龙头企业,吸引上下游企业集聚发展,通过大招商实现大开放、大开发、大发展。对入园企业实行“保姆式”服务,推行重大项目领导联系制度和全程跟踪服务制,全面落实行政问责等制度,以县行政服务中心为窗口,上门为企业服务实行“零距离”,大力推行行政高效化、经营企业化、服务社会化,打造了零障碍、低成本、诚信、透明、高效的服务体系。目前,该县工业园区总体规划和可研报告已率先通过省级评审,通过了总用地9.48平方公里的特色工业园区评审。采取政府出资、银行贷款、企业出资的方式收储项目建设用地1000多亩,保证了入园项目的用地需求。投入7亿多元资金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新建110KV变电站1座和日供水2.5万 立方米自来水厂1座,保障工业园区生产生活用电用水。吸引了42户工业企业聚集园区,入园项目投资总规模突破60亿元,培育壮大了造纸印刷、建筑建材、化工、能源、农产品深加工、机械制造六大工业主导产业。2008年,该县工业园区实现工业总产值26.5亿元,占县域工业总产值的37%;全县48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45.8亿元,产值超亿元的工业企业达16家。而创业成功的企业家,十分看好现代农业的发展前景,纷纷从非农行业投资绿色产业,成为陆良一道最靓丽的风景线。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陆良县投资现代农业的民营企业已上千家,投资总额近百亿。
穿行于我省最大的坝子陆良县,一马平川的大地上,南昆铁路和324、326国道穿境而过,高速公路、县乡一级油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全国各种牌照的车辆奔流不息。陆良距昆明122公里、曲靖60公里,是云南的东大门、昆明的“后花园”,区位、交通优势明显。县委、县政府把城乡一体化作为县域经济的发展载体,按照“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次中心,促进城乡经济共同繁荣”的思路,以县城所在地中枢镇为核心,辐射带动全县11个乡镇、华侨农场,加大交通基础设施和信息化建设,以物流业广泛吸引和聚集人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形成产业聚集效应,推动县域经济快速发展。近三年来,该县先后投资3.5亿元实施城乡“通畅工程”,全县625个自然村村村寨寨都修通了公路,实现了乡乡通油路、村村通公路的目标,总里程达到1772公里。投资2.5亿元用于县城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建成区面积15平方公里,城镇人口已达20.24万,城镇化率达32.6%。2005至2008年,该县城镇化率从26.7%跃升至32.6%,增幅达22.2%。形成了以中枢镇西桥物流基地为龙头,辐射带动马街等4个乡镇的600多平方公里的物流带,成功培育了木材、建材、生猪、蔬菜、家电等多个专业市场。据不完全统计,近年该县的物流企业年流量达907万吨,货物周转量达7.33亿吨,物流业产值达6.56亿元,物流企业商品贸易市值达90多亿元。而国内外的许多客商十分看好陆良发达的物流业,纷纷前来考察、商洽贸易和投资,已有陆良和平化工、云南过桥味精等51家外来投资企业进驻,大大加快了全县的农业现代化、新型工业化进程。
通过“三化联动”的稳步实施,近年来陆良县域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2008年,全县三次产业结构比由2005年的37:35:28调整优化为36:37:27,总体上呈现出一产比重逐步下降、二产稳步上升、三产平稳发展的态势,总体上进入到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一体化发展阶段。2005至2008年,该县生产总值从39.8亿元跃升至72.1亿元,增幅达81%;县级财政地方一般预算收入从1.6亿元跃升至3亿元,增幅达82%;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805元跃升至4043元,增幅达44.1%。2005至2008年三年内,该县县域经济四项主要指标实现了翻番的目标:工业总产值从35.1亿元跃升至70.9亿元,增幅达101.9%;农业总产值从24.8亿元跃升至50亿元,增幅达101.5%;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从15.8亿元跃升至32.1亿元,增幅达103.2%;招商引资总额从2.4亿元跃升至41.3亿元,增长16倍。
第三篇:筠连县 “三化联动”发展基本情况
筠连县 “三化联动”发展基本情况
近年来,筠连县坚持以工业化为主导、城镇化为支撑、农业现代化为基础,积极探索以城带乡、以工促农、统筹城乡发展的新路子,全力推进县域经济发展。
一、采取的主要措施及取得的成效
(一)以工业化为主导,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县委县政府坚定不移的实施“工业强县”战略,着力加快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步伐,促进县域经济快速发展。2011年实现工业增加值65.06亿元,比2006年增加57.29亿元,过去五年期间年均增长36.77%。其中规模工业增加值63.33亿元,是2006年的9.43倍,年均增长47.83%。连续四年总量保持全市第一,2009年、2010年连续两年被评为全省县域经济发展选进县。
一是实施园区建设。按照“布局集中、用地集约、产业聚集”的发展思路和“市场融资、激活民资、招商引资、政府投资”相结合的原则,充分调动各方面资金参与工业园区建设。目前,巡司、海瀛、维乐、镇舟工业园区完成相关规划并加快推进。巡司工业园区已纳入全省产业园区发展规划,海瀛工业园区完成控制性详细规划,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两个园区已入驻企业16户。
二是实施项目支撑。牢固树立总量意识,实施投资拉动,全县重点项目建设取得新突破。鲁班山南、北矿,巡司年产
200万吨干法水泥生产线项目全面投产;权林豪门、同心木业、口神碱性酒实现批量生产;新维煤矿、船景煤矿进展顺利;国家发改委已准许武乐煤矿开展前期工作;巡司2×35万千瓦煤矸石发电项目已确定业主,正在开展前期工作;泓源矿泉水、中石油浙江油田分公司页岩气示范区、合成氨以及好牛旺肉牛深加工等项目建设加快推进。
三是实施挖潜提升。深入开展 “到一线服务,在一线解决问题,服务企业一跟到底”的“三个一”主题服务活动,保证工业经济健康运行。积极扶持有代表性的骨干企业加强自主创新,提高产品科技含量、附加值和核心竞争力,努力实现利益最大化。还积极围绕拉长产业链条上项目,扩大生产规模,完善产业配套,推动产业的优化升级和集群化发展。
(二)以城镇化为支撑,构建以城带乡发展格局 城镇化是统筹城乡发展的关键之举,是扩大内需、优化结构、改善民生的重要载体。实践证明,富裕农民必须减少农民,繁荣农村必须做大城镇。
一是实施“大规划”,科学谋划城乡统筹发展格局。在“山水之城、煤海之都、活力筠州”城市定位的指引下,科学预测县城发展趋势,高起点、高标准、高品位编制了《筠连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筠连—巡司城市建设总体规划》、《筠连县县域新村总体规划》、《筠连县城乡风貌塑造规划》等规划,确保城乡建设有章可循,有序推进。按照现代城市发展 的要求,坚持合理布局,注重功能分区,着力打造“一带三区”即定水河景观带、以玉壶公园为中心的核心生态休闲区,以景阳路为主线的核心商业区以及城南核心生态居住区。
二是挥洒“大手笔”,全力提升城市承载力和城市品位。按照 “延伸主轴、拓展两翼、完善功能、提升品位”的建设总体思路,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成功创建省级卫生县城。城市规模不断扩大。旧城改造实现拆迁30万平方米,建成区面积拓展2平方公里,城区总面积达4.5平方公里,共计修建天筠路、河西一路、煤都大道二期等返安房45万平方米。城镇化率从2006年的21%提高到2011年的30.85%。不断加强水、电、气等公共基础设施网络体系建设,城市功能日臻完善。二水厂、城市污水处理厂建成投入使用,垃圾填埋场即将投入使用。城区管道天然气通气率进一步提高。实施绿化、黑化、亮化、美化工程,城市品位不断提升。黑化街道7万平方米,县城主要道路完成黑化建设。城市绿化率达34.5%,亮化率98%以上。完成定水河“三化”
一、二期工程。玉壶公园一、二期工程建成并投入使用。加快公共交通建设,16辆城市公交车在试运行期间市民免费乘坐。
三是构建“大交通”,努力打造区域性交通枢纽。按照“变远为近,开放带动”的发展理念,积极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到2011年末,全县共投入约5亿元,建成县、乡、村公路1330公里,建成通乡和断头联网路15条,287.5公里。全县已实
现乡乡通水泥路目标。除乐义到高坎,龙镇到蒿坝几个镇乡外,其余镇乡形成了互通的交通大环线。目前,正在加快推进筠连—巡司快速通道建设的前期相关工作,宜昭高速公路(经筠连)列入省高速公路路网规划,已进场开展前期工作。四川绵阳至贵州天宝公路(经筠连)列入国道规划。
(三)以农业现代化为基础,提升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坚持用工业化思维谋划“三农”工作,促进了农业现代化发展。2011年,全县13家龙头企业实现总资产14821万元,销售收入31015万元,利润1395万元,上缴税金463.8万元,带动农户4.11万户,农民人均收入达6121元,人均增收900元,增长17.2%。
一是扬优势,以特色产业支撑农业。按照“抓龙头、建基地、兴产业、富农户”的总体思路,以示范片建设为重点,培育和壮大特色产业带。目前,全县已建成 10万亩优质烤烟产业带、10万亩特色茶业产业带、10万头优质肉牛产业带、10万亩优质芳香油产业带和5万亩优质蚕桑产业带,成功培育了13家市、县级龙头企业。“5.20”产业工程(在“十二五”期间,打造5个20万亩特色产业带,即:20万担优质烤烟、20万亩特色茶叶、20万头优质肉牛、20万亩生态经济林、20万亩生态观光区)正稳步推进。
二是抓品质,以品牌效应提升农业。大力推广标准化生产,加强有机食品、无公害食品和绿色食品认证,同时牢固
树立品牌意识,不断扩大农特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筠连红茶和筠连苦丁茶获准实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成功注册证明商标;我县成为全省第一个在茶叶类别拥有2个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县。青山绿水合作社生产的苦丁茶获“四川省名牌产品”称号,实现省级名牌产品“零突破”。“中国苦丁茶”之乡已获正式誉名。
三是强专合,以体制建设服务农业。以引导、支持、服务为手段,围绕全县“百村工程”建设、“新农村示范片”主线,依托特色效益农业基地、农业产业化基地建设,促进各类专合组织快速健康发展。全县专合组织达到104个,销售收入达35056.9万元。在“百村工程”示范村中,已建成专合组织的有85个,正在组建的有33个,示范片范围内的30个村中,90%以上的村建立有专合组织带动发展。全县专合组织登记率达67.3%。
二、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一是后发展、欠发达的基本县情仍然没改变。近年来,筠连虽然通过煤炭资源的开采获得了快速发展,但依然处于从传统经济向现代经济转化的阶段,经济总量小,人均水平低,居民收入水平总体相对不高,赶超跨越的任务艰巨。
二是经济基础仍较薄弱,产业结构不尽合理。经济发展受煤炭资源约束大,产业结构和经济支撑单一,多数产品处于产业链条低端,竞争力不强,参与区域分工层次低,加之
土地、资金和节能减排的制约更为严格,工业化和结构优化升级任务繁重。
三是发展瓶颈仍未有效破除。园区基础设施不配套,交通、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相对薄弱,与快速发展的要求还不相适应。
四是城镇化明显滞后于工业化。2011年,我县工业化率达69%,而城镇化率仅为30.85%,城镇化率与工业化率的落差达38.15个百分点,城镇化远远滞后于工业化,相互之间发展不匹配、不协调的矛盾突出。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是加快工业经济发展,为城镇化快速发展提供产业支撑和经济基础。加快筠连煤田综合开发,带动相关产业成链发展、配套发展和联动发展。加强与华电、川煤等大企业大集团战略性合作,实现资源整合和要素重组。推进国有大矿建设,在保持鲁班山南、北两矿稳定生产的基础上,建成船景、新维煤矿及洗煤厂,开工建设武乐煤矿,加快青山、沐园煤矿前期工作;通过资源整合、企业兼并重组、技改扩能推进地方煤矿发展;加大技术升级改造力度,建设高效安全煤矿。延长煤炭产业链,开工建设巡司2×35万千瓦煤矸石电厂,推进乐义2×30万千瓦煤矸石发电项目前期工作,大力推进瓦斯发电站建设,积极争取镇舟大型煤化气基地部分项目开工建设。进一步推动陶瓷、矸石砖、玄武岩与石灰石
利用等建材产业的发展。积极发展煤炭洁净深加工、页岩气开发、酒类、矿泉水、茶饮料等具有一定潜力的接续产业或替代产业项目,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是加快推进城镇化,发挥城镇群对乡村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城乡共同发展繁荣。坚持把“两化”互动作为转型跨越的核心战略,大力拓展城市空间,完善城镇体系,建设融入川南、面向宜宾、辐射滇东北结合部的区域性中心城市,为产业化发展提供有力的空间载体。从筠连、巡司向白鹤、古楼双向梯度拓展城市空间,形成能承载24万人口的“筠连—古楼—巡司”一体化中心城区框架。加快旧城区改造,拓展“一带三区”内涵,倾力建设城南新区,积极推进古楼新城区建设,建成具有区域影响的巡司“两化互动”示范区。加快城市道路建设,完成环城公路的改造提升工程,建成煤都大道,完善筠连、巡司城市交通网络。按照“筠连—古楼”打造为生活区、商业区和巡司打造为工业区的功能定位,高标准规划,加快桥梁、能源、通讯、给排水、防灾等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学校、医院、文体、便民服务网点、大型商场和高档星级酒店等配套设施建设。
三是加快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用抓工业和城镇建设的办法推进新村建设。以全域推进新农村建设为统领,跨行政区域连片打造新农村示范片,以“百村工程”和“5·20”产业工程为抓手,优先发展农业“三大环线”(一环线以茶、牛、林产业为主,在7个镇乡24个村连片打造规模种养环线;二环线以烤烟产业为主,配套发展林竹业,在8个镇乡23个村连片打造现代烤烟产业环线;三环线围绕茶、花、果立体种植,在2个镇12个村连片打造生态观光农业环线),突出发展肉牛、茶叶、烤烟三大农业骨干产业。重点发展肉牛产业,改良品种,坚持养殖、屠宰加工等各环节标准化、安全化和市场化;大力推进红茶规模化、品牌化发展;巩固烤烟生产基地,引进先进种植烘烤技术,加大风险化解力度,提高烤烟生产效益。培育市场经纪人,扶持壮大好牛旺、醒世、双星等龙头企业,不断引入农业龙头企业,鼓励专合组织发展,不断探索创新“公司+基地+农户”、“合作社+基地+农户”、“六方合作+保险”等产业经营模式和发展机制。按照“小商品、大市场”的思路,增强市场引领,突出打造“筠连红”、“筠连乌蒙肉牛”等特色品牌。鼓励农民兴办小型农产品储运、营销和加工企业。发展生态观光农业,通过农业向旅游产业延伸、农产品向深加工延伸,进一步提高农业产品附加值。
第四篇:提升“三化”水平,推动县域经济跨越发展
提升“三化”水平,推进县域跨越式发展
近几年,**县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已经站在了历史的高点。同时,面对金融危机的影响,**县同其它地方一样,放慢了发展脚步,整体上已经步入了一个发展的调整期,处在了一个发展的拐点上。今后一段时期,如何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落实“三保”措施,抢占发展先机,推进**县在更高层次上实现跨越式发展,笔者认为,必须主动融入中心城区,实施“三化”发展战略,着力提升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水平。
一、**县面临的现状和机遇要求必须大力提升“三化”水平
1、从国内外发展经验看,大力提升“三化”水平是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世界经济发展表明,实现现代化,都必须经过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这个过程。工业化是城镇化、农业产业化的动力。农业产业化是工业化、城镇化的基础。城镇化是工业化和农业产业化、农村现代化的结果。离开农业产业化的基础性作用,试图在传统农业的基础上实现工业化、城镇化是不可能的。同样,离开工业化的带动作用和城镇化的扩张功能,要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也是不可能的。作为经济欠发达的**县,在工业化、城镇化的任务尚未完成、农业生产力还不发达的现阶段,协同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必由之路。
2、从发展面临的环境来看,提升“三化”水平是实现科学发展的有效途径。这几年,**县经济社会有了跨越式发展,但是“三化”建设的水平与先进发达地区相比还有差距,比如,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规划欠完善;工业产业链条较短,高科技企业不多;城镇化建设水平较低,城市现代服务业的特色不明显,现代服务业没有竞争力和吸引力,等等。**县发展的差距在“三化”上,潜力也在“三化”上。因此,要在更高层次上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县的跨越式发展,就必须努力提升“三化”水平。
3、从**县的发展定位和优势看,加快推进“三化”建设大有可为。要发展,关键要找准自己的定位。**县的发展应该定位为“提升‘三化’水平,融入中心城区”。从工业化发展上看,**县已经初步形成了以稀土和钨为主的矿产品加工业、以甜菊糖甙为主的食品加工业等优势产业。特别是境内拥有华能电厂和居龙滩水电站,华能电厂已经可以实行对我县年用电1亿度以上的大用电企业直接供电。**县系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省财政直管县,享有有关优惠政策,商务成本较低,必将成为产业转移和各类发展资金的首选之地。从城镇化建设上看,**县有具大的潜力可挖。随着环城高速、瑞赣高速的建成,进入市区要道的进一步打通,**县的区位交通优势更加凸显,将是名副其实的赣州区位最好的县,是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最佳宝地。而且作为赣州城区的组团之一,市里有很多倾斜政策,推进**县的城镇化建设已不再是举全县之力,而是举全市之力,对于做大县城十分有利。从农业产业化上看,**县有全省唯一全国最大的甜叶菊加工龙头企业,能较好地带支该产业的发展。
二、用新理念、新思路和新举措全力推进“三化”建设
**县今后五年的主要奋斗目标是,决战工业300亿元,决战城镇
30万人,决战农业产业化100亿元,决战三产200亿元,决战财政15亿元。具体做法是:
1、坚持规划为先,高标准做好各项规划。抓好工业产业集群的发展规划。重点发展壮大钨产业集群、稀土产业集群、铝产业集群、食品产业集群四大产业集群,把**县建成全国重要的钨、稀土产品生产加工基地、甜菊糖甙生产研发中心、中部地区最大的特种铝板材深加工基地。同时,大力培育电子信息材料产业、LED产业、再生资源产业、模具和机械制造产业、新型建材产业、大用电产业等新兴产业,打造具有**县特色的新兴产业集群。抓好工业园区的规划。完善园区20平方公里远景规划,按照产业集中、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突出特色的要求,推进“一园多区” 建设。把红金工业小区一期、二期规划建设为有色金属产业园,红金工业小区三期规划建设为电子信息材料产业园,红金工业小区四、五、六期规划建设为机械产业园、铝产业园和LED产业园,洋塘工业小区规划建设为食品加工产业园、华能大用电产业园,储潭工业小区规划建设为冶金化工产业园。三是抓好城镇的规划。主动融入赣州特大城市建设,依托赣州环城高速、外环快速通道建设,将梅林、茅店、储潭纳入县城一体化建设,构建县城发展的新格局,拉开城市发展的大框架。
2、坚持市场运作,狠抓重点项目和工程建设。用市场理念建设园区,打造省级技术开发区。组建红金和洋塘两个工业小区开发公司,除财政提供一定的启动资金外,其余全部按照“自主经营、市场运作、滚动开发”的模式,鼓励公司市场化筹资进行土石方平整、主次干道
修建等“七通一平”市政建设,允许公司在园区内按照审定的规划,开发商住房、建设商业区,产生的收益由县财政全部返还给公司用于工业园区的滚动开发和公益设施建设。用市场理念经营城市,把县城做大做美。组建城市建设投资公司和城市六大开发公司(分别成立一个开发公司,实行一个公司一套人马),由各开发公司对土地、空间、有形资产和无形资源进行市场化运作,采取捆绑配套、BT融资、BOT运营、功能组合融资、合作开发、贷款贴息等方式拓宽城市建设资金融资渠道,实现资产保值增值,增加城市投入,提高城市建设的品位。用市场理念搞活农业,提高农业生产效益。重点建立农村土地流转机制,建立“农村土地流转中心”,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引导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用市场理念融资筹资,解决投入不足的难题。组建国有资产经营公司,统一经营、管理国有资产,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运作好财政担保公司,完善担保和信用体系建设。此外,积极争取支持,建立起小额贷款公司和村镇银行。
3、坚持“内外结合”,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内”就是要激活县内民间资本,推动全民创业。要放宽社会资本投资领域,同时,要在工业园内规划建设全民创业园,允许企业和个人在创业园建设标准厂房,今后每年开发的工业园区土地预留10%以上,用于建立全民创业孵化基地。“外”就是要突出招商重点,推动全民招商。组建专业招商小分队,做到一个园区、一支队伍,一个产业、一支队伍,重点引进产业关联度高的项目。鼓励干部职工和社会人员提供招商信息,引进招商项目,对引进项目第一人给予重奖。
4、坚持“龙头带动”,狠抓龙头企业建设。大力实施并购重组、靠大联强战略,支持优秀企业上市,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成立中小企业发展基金,重点把红金稀土、中矿钴业、晶钛锂业、江钨钨合金、世瑞矿产等企业做大做强,扶持建立年加工40万吨橙汁企业1家以上,建立1-2家2万吨果品恒温储藏库,建立油茶加工企业2家以上。到2013年,力争销售收入超亿元或纳税超千万元企业达到50家。
5、坚持“放水养鱼”,着力优化发展环境。环境是品牌。为此,**县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提升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水平的决定》和13个配套文件,这些政策措施是县级所能给予的最优惠的政策。**县将投资建设行政服务中心大楼。把全县所有涉及审批的项目全部纳入,真正实现一站式办公、一个窗口对外、一条龙服务。简化审批程序和环节,推行预约审批、预先审批等。着力加强效能建设。对机关效能考核不达标的单位,按干部管理权限,对列倒数第一名的单位,一把手要就地免职;对列倒数第二名的单位一把手要进行通报批评;对列倒数第三名的单位一把手要进行诫勉谈话。
6、坚持以民为本,狠抓长效机制建设。抓“三化”建设最终目的是要推进**县发展,让发展的成果惠及于民。进一步完善城—乡—村规划体系,促进城乡规划布局、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就业和社会保障、公共服务等方面的一体化。大力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放宽城市入户条件,推进住房建设与改革。适当调低土地出让底价,推进一大
批新市民公寓建设,让农民进得来。推进城市现代服务业发展,增加就业岗位,做活周末经济、假日旅游经济文章,把**县建设成为休闲度假之都。妥善安置失地农民,将其纳入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或农村特困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做到应保尽保;对符合入住廉租住房条件的失地农民及时安排入住廉租住房。
第五篇:布尔津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概况《跨越发展新业绩》(最终版)
跨越发展新业绩 长治久安新风貌
——布尔津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概况
布尔津县地处祖国西北边陲,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蒙古国接壤,边境线长218公里,是全国少有的与三个国家接壤的少数民族边境县。全县辖5乡2镇63个行政村,总面积10540平方公里,总人口7万人,由哈、汉、回、蒙等21个民族组成,其中少数民族占68%,农牧业人口占65%。近年来,布尔津县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动摇,围绕财政增收和农牧民增收两条主线,大力实施科教兴县、生态立县、工业强县、开放活县“四大战略”,做大做强“旅游、畜牧、能源、油料、建材”五个支柱产业,加快培育现代物流、生物制药和工矿业,深化改革开放,加强社会建设,着力改善民生,努力推进全县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
2010年,全县生产总值达到11.15亿元,2008年以来年均增长10.4%;地方财政收入达到1.12亿元,年均增长22%;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3.3亿元,年均增长2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1亿元,年均增长16%;接待游客102.4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7.37亿元,年均分别增长10%和7%;农牧民人均纯收入5407元,年均增加363元。今年上半年,全县完成生产总值4.12亿元,同比增长12.3%;完成工业增加值1.08亿元,同比增长88.5%;完成地方财政收入7167万元,同比增长89%;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9亿元,林省援建规划。工矿业发展实现突破。立足清洁能源优势,2008年以来,先后引进中广核、广东水电二局、国电新疆电力公司、北京华冉公司、中国电力投资集团、新疆特变电工6家实力企业开发县域风水资源,全县电力协议装机总量达到410万千瓦,冲乎尔水电站、北京天润和新疆华电两个4.95万千瓦风电场并网发电,新水股份4.95万千瓦风电场近期建成投产,14万千瓦布尔津山口水电站全面动工,52.4万千瓦乔巴特水电站年内开工建设。目前,全县电力装机达到27.6万千瓦,占全地区装机总量的52%。引进山东地矿局、TCL新疆能源公司等企业实施整装勘查,星振矿业规模不断壮大,屯河水泥布尔津分公司完成搬迁扩建,年生产水泥能力达到80万吨,并实现低温余热发电;喀纳斯矿业获滑石产品出口许可。规划建设建材园区,投资3000万元的商品混凝土拌合站及陶粒砖厂等企业相继建成投入使用。2010年,全县完成工业增加值1.54亿元,较2008年年均增长30%。旅游综合开发水平全面提升。五彩滩景区成功创建成为国家AAAA级景区,北疆海岸景区建成营业,也拉曼旅游开发区、生态植物园、冲乎尔生态养生小镇、俄罗斯风情街等旅游新景区景点建设全面启动,初步构建了以喀纳斯为龙头、沿线景区景点为补充的“众星捧月”旅游开发格局。赋予县城“童话边城”的城市品牌定位,作为旅游目的地倾力打造,2008年以来年均投融资2亿元用于生态旅游城市建设,建成城镇集中供热中心,完成供热、供排水管网改
后重建1070户。
三是社会事业蓬勃发展,生活水平明显提升。大力发展科技教育事业,成功创建成为“国家科技进步考核通过县”。高度重视教育发展,加大教育投入力度,教育教学条件极大改善,“两基”工作顺利通过“国检”,荣获自治区两基工作先进县称号。城东教育新区启动实施,2012年9月第一中学将建成投入使用,为逐步实现“县办中学、乡办小学、村办幼儿园”奠定良好基础。职业学历教育实现免费,义务教育阶段住校生伙食基本免费。发展壮大“额河育才助学基金”,基金总量达到213万元,累计资助学生1529名。注重抓教育教学质量,启动“名师”工程,财政预算经费重奖优秀教师及教育工作者,并选送中小学校长和教学骨干到内地挂职培训。高度重视城乡医疗卫生条件改善,县人民医院成为自治区人民医院分院,在医疗技术设备、医务人员培训、远程会诊、重病患者医治等方面得到自治区人民医院的大力支持,全县医疗水平及群众就医条件将得到较快提高和改善。总投资1580万元的县医院急诊住院综合楼投入使用,乡村卫生院(室)实现全覆盖,新型农牧区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9.94%。支持文化、广电事业发展。全面落实基层文化阵地建设等文化惠民工程,全疆最大的县级新华书店综合业务楼主体完工,广播电视实现城乡一体化,完成城镇数字电视信号整体转换。
四是强化基层基础,社会大局和谐稳定。认真组织开
防控体系建设,实现县乡联网联控。创新社会管理,成立县乡综治信访维稳中心,健全领导接访、包案、下访、约访等信访制度,深入开展“信访积案办结年”“信访事项办结、积案化解攻坚年”活动,梳理化解积案64件。切实加强民族团结教育,认真组织开展“热爱伟大祖国、建设美好家园”主题教育,丽达·皮尔拜、努尔顿·吐鲁生、赵传奇等一批先进典型获国家表彰。
大河奔涌,长风浩荡。面对新的发展机遇,布尔津人豪情满怀,意气风发。科教兴县、生态立县、工业强县、开放活县的“四大战略”已经确定,做大做强“旅游、畜牧、能源、油料、建材”五大支柱产业将为布尔津插上腾飞的翅膀,加快培育现代物流、生物制药、工矿业和口岸经济,大力发展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事业,将带给各族群众更加给力的幸福指数。打造中国西部最佳旅游目的地、建设自治区清洁能源基地,建成全地区重要的油料生产加工基地、良种牛繁育及优质肉产品生产基地、物流集散基地和建材加工基地,一项项的宏图大略已徐徐展开。
神奇美丽的布尔津,将书写更加辉煌的壮丽诗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