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略阳县重视考试工作 不断加大财政投入
龙源期刊网 http://.cn
略阳县重视考试工作 不断加大财政投入 作者:
来源:《陕西教育·行政》2012年第10期
略阳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教育经费投入工作,在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调整支出结构,不断加大投入力度,支持教育发展。2011年县上安排教育考试经费47万元。2012年县上安排考试经费89万元,其中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经费14万元,高考经费57万元,中考经费12万元,中考体育检测设备购置经费6万元。县财政及时拨付,确保了各项考试工作顺利进行。在成人高考和自学考试报名两项工作时间交织,且报名程序复杂的情况下,略阳县招生办强化对考生报名的全程服务,确保如期完成两项考试报名工作目标任务,未出现任何差错和失误。
一是强化政策宣传服务。招生办通过县电视台、广播电台、教育网站、教育管理群、下发(张贴)告示、群发手机短信、电话通知等多形式,面向全县各级部门、各系统、各行业人员多层面广泛宣传成人高考和自学考试报考政策、条件,以及网上报名、网上缴费等报名办法,引导考生选择国家正规办学形式提高学历层次和专业技能,以满足实际工作需要。特别是在成人高考方面,县招生办结合汉中市振兴计划学历教育资助项目有关规定,深入宣传对35岁以下、不具备本科学历的工作人员,参加成人高考专升本者可全免学费的优惠政策。在面对社会上各类电大、网络开放式教育免试入学招生等形势的冲击下,今年成人高考报名人数较往年大幅增加。
二是强化报考过程服务。为提高工作效率,更好地服务基层,方便广大考生,今年成人高考资格审查、信息确认等环节工作在政务中心进行。县招生办工作人员连续放弃三个双休日,加班加点为考生办理资格审查、信息采集、确认上传等手续,并简化办事程序,确保考生随到随办理。考试期间,该县招生办安排专人领队,并在考点现场为丢失准考证的考生办理补证工作,受到考生一致好评。
三是强化考生咨询服务。县招生办安排专人24小时值班,随时接听考生电话,热情接待来人来访,耐心细致地解答考生提出的各种问题,指导并帮助考生完成网上报名、网上缴费等手续,并温馨提示考生参试注意事项等,做到不厌其烦、不厌其详。
第二篇:加大财政投入 落实民生实事
加大财政投入 落实民生实事
1-10月,全市民生类支出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72.4%
市财政局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始终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财政工作的根本点和落脚点,切实加大资金筹措保障力度,优化创新服务举措,积极推进城乡居民“十件实事”等市委市政府确定的重点民生项目有序、顺利实施,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1-10月,全市公共财政预算支出276.1亿元,其中,用于教育、科技、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等民生类支出累计199.9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8.6%,占财政支出的72.4%。随着财政对民生领域投入比重的持续提高,我市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城乡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高,苏北重要中心城市功能日益完善,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持续增加教育投入,促进科教事业健康发展。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在稳固现有财政教育投入水平的基础上,按照“三增长”的要求,继续加大财政对教育经费的投入力度。支持新扩建省优标准幼儿园40所,建成使用后可新增学前教育学位1.5万个,有效缓解“入园难”问题。统筹安排资金4.2亿元支持主城区10所学校校舍进行改造,确保中小学校舍安全。
扩大政策普惠范围,不断提升财政保障水平。不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大力支持惠民示范医院创建,继续推广居民健康卡的发行和应用,逐步实现全市医疗卫生服务“一卡通”,推进城乡医疗一体化建设。加快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支持为本市结婚登记的新婚夫妇提供免费婚前医学检查,为计划怀孕的夫妇提供免费孕前优生检查,目前已免费孕检逾5万人,目标人群覆盖率达89.08%。推动加快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建设,紧紧围绕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要求,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加快农贸市场标准化建设改造,积极推进市区11个农贸市场建设改造项目建设和肉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建立完善“一个管理平台和七个追溯子系统”为主要内容的肉菜流通追溯体系,进一步增强肉菜流通安全管理能力,让市民吃上放心肉菜。大力推进农村河道疏浚整治和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先后投入1.3亿元支持工程实施,美化农村环境。
提升社会救助水平,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需求。围绕健全完善弱势群体保障机制,从今年7月1日起将城乡低保标准分别提高到410元和290元,大力支持实施城乡低保标准提升扩面。支持残疾人庇护性就业场所建设工程,已建残疾人庇护性就业场所50多个、安排910余名残疾人就业,从七月份开始将城乡残疾人护理补贴标准分别提高到160元和110元。按排财政奖补资金360万元加快主城区建设3A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即将建成投入使用。支持城乡低保户有线电视收看全免费,进一步提升社会救助水平。
强化资金统筹保障,促进公共交通服务能力提升。围绕苏北重要中心城市建设规划要求,积极提升全市公共交通运行能力。支持新增10个市区公交(出租车)场站,增设、优化10条公交线路,按照每辆补贴12万元的标准,拨付新置80辆公交车补贴960万元至市公交总公司,增强公交营运能力。投入财政资金1300万元用于主要线路运行时间延长,加密郊区线路班次和降低公交车票价补贴,降低群众交通成本,方便百姓出行。
第三篇:加大财政投入整合强化项目资金管理-宁波农业局
加大财政投入整合强化项目资金管理
文 / 宁波市农业局
应国方
近年来,我市各地紧紧围绕推进农业转型升级、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目标,认真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全力推进“两区”建设,扎实开展助农增收服务,各项工作取得积极进展,农业生产持续稳定发展。去年全市实现农业增加值255.76亿元,同比增长4%。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6518元,同比增长15.8%。
统筹资金投入
加大保障力度
我市自2005年开始实施以农业产业基地为抓手的现代农业建设。目前,已发展提升为粮食生产功能区和现代农业园区为载体,坚持规划引领、加大政策扶持、强化科技支撑,“两区”建设力度不断加大,现代农业有了新的发展。目前全市已完成市定第一轮粮食生产功能区81.3万亩建设任务。去年全市新启动建设6个现代农业综合区、14个主导产业示范区、28个特色农业精品园项目和5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提升项目。
项目的建设需要资金投入来保障。我们通过深入调查研究,积极做好市委、市政府的参谋,主动协调市级有关部门,制定出台增加农业投入的政策意见和加强项目资金管理的实施意见,同时积极争取中央、省对我市的投入。据统计,全市“十一五”期间中央和省、市、县对农业的投入共达24.95亿元,比“十五”期间增加10.35亿元,增长71%。其中农业产业基地、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粮食生产功能区的市、县财政投入达7亿元。根据《宁波市农业“十二五”发展规划》设定,从2011年起的5年内,全市计划实施八大工程,重点建设项目757个,总投资额达43.3亿元,其中市级财政投入为19亿元。去年全市地方农业投入预算安排达62265万元,比上年增长21.58%,其中市本级财政专项安排农业投入项目资金为24710万元,主要扶持项目包括现代农业园区5000万元、粮食生产功能区3500万元、政策性农业保险3000万元、龙头企业和农业专业合作组织1350万元、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1000万元、农技推广800万元、种子种苗工程500万元等。县级财政专项安排农业投入项目资金为37555万元。
加大资金整合推动“两区”建设。为合理配置公共财政资源,促进全市现代农业建设加快进程,根据市政府《关于加快现代农业园区建设
促进农业转型升级的意见》,由市财政局牵头已对市级现代农业产业扶持资金进行整合,通过整合,去年市财政投入“两区”建设的财政扶持资金总额达31400万元。
一是“两区”基础设施建设资金11000万元。具体包括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安排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资金(含标准化建设试点)3500万元、安排现代农业园区建设资金2800万元,水利建设专项资金等其他来源安排粮食功能区和现代农业园区小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资金4700万元。
二是“两区”专项资金10000万元。其中现代农业园区专项资金5000万元:具体包括原农业产业基地建设资金3000万元、原农业科技园区资金1000万元,新增安排1000万元。粮食生产功能区专项补助资金5000万元。
三是整合各部门农业产业发展扶持资金10400万元:市农业局归口管理的畜牧统筹发展资金1000万元、市海洋渔业局归口管理的海洋渔业产业资金800万元、市水利局归口管理的节水灌溉3300万元、市农机局归口管理的农机作业补贴及农机购置补贴资金900万元、市财政局归口管理的中央现代农业(畜牧)发展资金2500万元、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资金1900万元(含中央财政补助资金)。
总之,通过市政府的统筹协调,很好地整合了相关的资金资源和工作力量,使“两区”建设的合力大大增强,农业现代化建设的保障力度不断加大。
加强项目管理
提升投资绩效
为适应农业专项资金管理的新形势、新要求,我市不断完善项目资金管理制度和机制建设,规范项目资金管理行为,逐步建立健全项目储备、专项资金管理、项目监督检查、资金绩效评价等覆盖项目资金全程监管的一系列制度体系,逐步建立起以“规划导向-项目设计-资金投入-绩效评价”为主线,规划、项目、资金、监管有机结合的运行管理体系。
(一)以发展规划为龙头,合理确定项目资金扶持重点。
着眼于农业中长期发展,以已出台的《宁波市农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和《宁波市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等为依据,落实目标任务与具体措施,强化对规划实施的监测和评估。以规划为龙头,定位农业发展方向、重点培育产业和扶持领域,设计工程项目,优化资金投入结构,基本确立起以扶持现代农业园区和粮食生产功能区、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为载体,粮油生产、畜牧业、高效生态农业、农业科技示范推广、生态循环农业建设和面源污染治理、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和农业基础保障体系、农产品流通和农业“走出去”等为重点的农业建设重点工程和项目体系。督促落实规划各类项目建设,巩固完善项目储备库建设,逐步构建和实现以规划定位项目体系、工程支撑规划实施、项目保障工程建设的框架和理念。
(二)以制度建设为重点,规范农业专项资金管理行为。
为切实加强农业专项资金项目管理,规范项目建设管理程序,我们以农业部、财政部农业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为依据,根据市农业专项资金管理实施办法的要求,针对不同项目特点,分别制定出台和修订完善各项目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并在农经网站上公布,既使项目实施和资金管理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又加大了民众参与和监督的力度,以确保农业专项资金使用安全和项目建设取得实效。
(三)以绩效评价为抓手,强化农业专项资金项目监管。
为推进财政资金分配和管理体系的科学化、规范化建设,加强财政支出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按照国家和省、市有关要求,我市从2007年开始就着手对农业产业基地项目实施项目资金的绩效评价,近年来又扩大到农村沼气、现代农业(畜牧)发展资金、标准农田地力提升等项目,市政府和市财政局专门出台工作要求和实施范围,目前这项工作已成效初显。
我们的做法是:按照“统一申报、公开程序、民主决策、评审论证、跟踪问效、监督抽查”等规范化的项目监管机制要求,将项目实施情况、绩效评价结果与资金预算安排结合起来,作为项目立项、资金分配的重要依据。进一步落实项目管理责任,规范资金管理程序,逐步形成以资金使用绩效为导向、激励与约束并重、责任明确的资金项目监管机制。通过绩效评价,很好地起到了引导资源要素在区域间、产业间的合理分配、有效集聚,合力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等作用。同时,通过量化分析投入、产出比、效益情况更加直观、明晰、便于各级、各部门在投资决策中参考。
(四)以项目储备为基础,不断提高农业项目申报质量。
坚持“规划先行、严格标准、分级储备、动态管理”的原则,按照“实施一批、储备一批、培育一批、谋划一批”的思路,积极做好农业项目储备工作,实施将符合规划和扶持重点的项目经专家评审论证后,合格的项目纳入项目库管理。对申报中央和市级立项的农业建设项目,从项目库中择优筛选,努力做到资金一旦落实,项目就能立即组织实施,以不断提高农业项目申报质量和建设水平。
(五)以示范宣传为手段,充分发挥项目辐射带动作用。
围绕发展现代农业和农业产业转型升级、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典范总结宣传和环境保护、节能减排等社会热点,不断总结和挖掘典型经验,以点带面,加快推广应用现代农业建设中的新科技、新机制、新模式,充分发挥工程项目建设的示范引导和辐射带动作用。同时,综合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和信息网络等媒介,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对现代农业建设成效进行系列宣传,营造全社会关心农业、支持农业的良好氛围,使投入的农业项目资金发挥更大的效益。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这次会议的要求,认真学习各地的经验和做法,按照中央提出的“三化”同步发展的要求,进一步加大项目资金统筹力度,进一步加强项目资金的管理,为现代农业的发展提供更加扎实有效的投入保障。
(责任编辑:王润来)
第四篇:关于加大财政投入支持学前教育发展的通知
教 2011 405
预算司:
教科文司教育二处
财政部、教育部关于加大财政投入支持学前教育发展的通知
财教[2011]405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1、省扩大学前教育资源规划(2010-2015年)
2、扩大学前教育资源规划基本情况表 本司综合处3 办公厅3 预算司3
财政 学前教育 投入 通知
234567
第五篇:财政部、教育部关于加大财政投入支持学前教育发展的通知
财政部、教育部关于加大财政投入支持学前教育发展的通知
(财教〔2011〕405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和《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国发〔2010〕41号)精神,进一步扩大学前教育资源,着力解决当前存在的“入园难”问题,满足适龄儿童入园需求,经国务院同意,现就加大财政投入支持学前教育发展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充分认识财政支持学前教育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学前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办好学前教育,关系亿万儿童的健康成长,关系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关系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改革开放特别是新世纪以来,我国学前教育取得长足发展,普及程度逐步提高。但是学前教育仍是教育发展中的薄弱环节,主要表现为教育资源短缺、投入不足,师资队伍不健全,体制机制不完善,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一些地方“入园难”、“入园贵”问题突出。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学前教育发展,《教育规划纲要》提出了到2020年基本普及学前教育的目标。各地要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高度,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增强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把大力发展学前教育作为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的突破口和重大的民生工程,制定切实可行的规划和措施,抓紧抓好。
支持学前教育发展是公共财政的重要职责。各级财政部门要切实加大学前教育财政投入,积极配合教育等部门,进一步完善体制机制,推进综合改革,坚持公益性和普惠性,构建覆盖城乡、布局合理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为幼儿和家长提供方便就近、灵活多样、多种层次的学前教育服务,促进学前教育事业科学发展。
二、财政支持学前教育发展的基本原则
(一)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坚持政府主导,按照“广覆盖、保基本、有质量”的要求,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积极扶持民办幼儿园,形成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园格局。建立政府投入、社会举办者投入、家庭合理负担的投入机制,积极动员社会力量投资办园、捐资助园,多渠道筹措学前教育资金,多形式扩大学前教育资源。
(二)地方为主,中央奖补。地方政府是发展学前教育的责任主体。地方各级财政部门要加大投入力度,研究制定支持学前教育发展的政策措施。中央财政根据地方工作开展情况,主要采取奖补方式,支持地方学前教育发展。
(三)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各地要从实际出发,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循序渐进、勤俭节约,探索适合当地实际的学前教育发展模式,根据客观需求合理规划建设改造规模,不搞“一刀切”,做到速度与质量、规模与内涵相统一,积极稳妥地推进学前教育发展;坚决防止不顾条件、大干快上、搞豪华建设,造成资源闲置浪费和产生新的债务。各地要对城市和农村不同类型幼儿园提出分类支持政策,把加快发展农村学前教育作为工作重点。中央财政重点支持各地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农村学前教育发展,以及家庭经济困难儿童、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和留守儿童接受学前教育。
(四)立足长远,创新机制。各地要建立健全经费投入及使用管理机制,以投入促改革,以改革促发展,整体推进学前教育在办园、收费、管理、用人和提高保教质量等方面的改革。注重经费使用绩效,建立督促检查和考核奖惩机制,形成推动学前教育发展的合力。
三、当前财政支持学前教育发展的重点工作
为实现《教育规划纲要》确定的学前教育发展目标,各地要加大对学前教育的投入,统筹城乡学前教育发展,多渠道扩大学前教育资源,加强幼儿师资队伍建设,逐步建立家庭经济困难儿童入园资助制度。为支持和引导地方加快发展学前教育,考虑各地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当前中央财政重点支持以下4大类7个重点项目。
(一)支持中西部农村扩大学前教育资源(简称“校舍改建类”项目)。
1.利用农村闲置校舍改建幼儿园。从2011年开始,用3年时间,中央财政支持中西部地区和东部困难地区选择农村闲置校舍和其他富余公共资源改建成幼儿园,保证园舍的安全,配备必要的玩教具、保教和生活设施设备等。中央财政按照拟改建的闲置校舍面积、新增入园幼儿数和每平方米500元的测算标准,分地区按一定比例予以补助。西部地区,中央补助80%;中部地区,中央补助60%;东部困难地区,中央分省确定补助比例。
2.农村小学增设附属幼儿园。从2011年起,用3年时间,中央财政支持中西部地区和东部困难地区依托当地农村小学或教学点现有富余校舍资源,增设附属幼儿园,进行功能改造,配备必要的玩教具、保教和生活设施设备等,满足基本办园需要。中央财政按照每班5万元的标准对增设附属幼儿园予以一次性补助。
3.开展学前教育巡回支教试点。从2011年起,中西部地区和东部困难地区省份可自行申报试点,从农村幼儿园教师、大中专毕业生或幼儿师范毕业生中招聘巡回支教志愿者,依托乡村幼儿园等可用资源,对偏远地区适龄儿童和家长提供灵活多样的学前教育巡回指导。中央财政对巡回支教志愿者在岗期间的工作生活补贴以及参加社会保险等费用给予补助。其中:西部地区每人每年补助1.5万元,中部地区每人每年补助1万元,东部困难地区每人每年补助0.5万元;对新设立的巡回支教点一次性补助1.5万元。
(二)鼓励社会参与、多渠道多形式举办幼儿园(简称“综合奖补类”项目)。
1.积极扶持民办幼儿园发展。各地要制定优惠政策,通过保证合理用地、减免税费等方式,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以多种形式举办民办幼儿园;采取政府购买服务、减免租金、以奖代补、派驻公办教师等多种方式,引导和支持民办幼儿园提供普惠性、低收费服务。中央财政安排“扶持民办幼儿园发展奖补资金”,根据各地扶持普惠性、低收费民办幼儿园发展的工作实绩给予奖补。
2.鼓励城市多渠道多形式办园和妥善解决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园。各地对行政区域内各级各类城市集体、企业、事业单位等举办的幼儿园面向社会提供普惠性、低收费学前教育服务的,要研究制定相应的扶持政策。按照以流入地政府为主、以普惠性幼儿园为主的原则,妥善解决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园问题。中央财政视地方工作情况给予奖补。
(三)实施幼儿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简称“幼师培训类”项目)。
从2011年起,将中西部地区农村幼儿教师培训纳入“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由中央财政安排专项资金予以支持。引导地方科学制定幼儿教师培训规划,创新培训模式,完善培训体系,全面提高幼儿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和专业化水平。
(四)建立学前教育资助制度(简称“幼儿资助类”项目)。
按照“地方先行、中央补助”的原则,从2011年秋季学期起,由地方结合实际先行建立学前教育资助制度,对家庭经济困难儿童、孤儿和残疾儿童入园给予资助。中央财政视地方工作情况给予奖补。
以上各类项目具体实施方案,由财政部、教育部另行制定印发。
四、中央专项资金的管理
(一)先有规划,后有支持。规划布局是财政投入政策的基础。各地要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和适龄人口变化趋势,科学制定幼儿园建设布点布局和发展规划,从源头上避免重复和浪费。各地要优先利用闲置校舍和其他富余公共资源改建幼儿园,科学制定2011-2015年扩大学前教育资源规划,具体包括:学前教育基本情况和闲置校舍状况、发展目标及任务、主要政策措施、资金筹措方案、具体保障措施等内容(参照附件
1、附件2格式)。
(二)科学分配,目标管理。中央财政按照上述支持政策、4大类项目特点以及具备的条件,采取因素法等方式分配资金,对地方实行目标管理。对“校舍改建类”和“幼师培训类”项目,中央财政分别按照地方扩大学前教育资源规划、幼儿教师人数等因素先行下达预算控制数,由各地按照预算控制数编制实施计划,报财政部、教育部同意后实施。对“综合奖补类”和“幼儿资助类”项目,由各地先行组织实施,中央财政根据实施效果予以奖补。项目结束,中央财政再安排一定资金,结合监督考核情况,对工作开展较好、努力程度较高、实现普及目标的省份,给予奖励。
为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中央财政根据各地学前教育发展实际和党中央、国务院有关指示精神,适时调整各大类项目的支持内容和投入结构。
(三)集中申报,分类使用。中央专项资金对地方实行集中申报、分类使用。省级财政、教育部门是各类项目的申报主体、审核主体、管理主体。2011年,各地扩大学前教育资源规划和2011各类项目实施计划、“综合奖补类”资金申请文件于9月底前上报财政部、教育部。以后,各类项目实施计划和“综合奖补类”资金申请文件于每年3月底前上报财政部、教育部。
各地在安排4大类中央专项资金时,原则上要按照计划使用。执行中如遇特殊事项,可由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在同类项目内部调剂使用,但不得跨类别调整项目资金。
五、推进改革,强化监管,提高资金使用绩效
(一)推进教育综合改革。
制定公办幼儿园收费管理制度,加强民办幼儿园收费管理,完善备案程序,加强分类指导。幼儿园实行收费公示制度,接受社会监督。加强收费监管,坚决查处乱收费。
深化幼儿园人事制度改革,创新用人机制,健全幼儿教师准入制度,严把入口关。切实维护幼儿教师权益。
严格执行幼儿园准入制度,完善和落实幼儿园年检制度。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防止和纠正“小学化”倾向。强化对各类幼儿园保教质量的监督和指导,建立幼儿园保教质量评估监测体系。
(二)加强精细化管理。
建立信息管理系统。2011年12月底前,教育部牵头建立幼儿园信息管理系统,全面掌握幼儿学籍,教师的数量、资质、待遇,办园条件等方面的情况,并定期更新维护,确保信息真实、可靠,为日常管理提供基础信息服务。
研究制定幼儿园财务管理制度。加强幼儿园财务管理,健全内控制度。对公办幼儿园和接受政府经常性资助的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要建立预决算制度,实行财务公开,定期公开幼儿园师资、入园幼儿数和经费收支情况,接受社会监督。
建立幼儿园资产管理制度。对公办幼儿园的国有资产,按照《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财政部令第36号)和地方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有关办法进行管理。对社会力量利用国有资产开办幼儿园的,应明确产权,建立相应的资产管理制度。
(三)建立监督考核机制。
各省(区、市)财政、教育部门要建立督促检查、考核奖惩和问责机制,确保发展学前教育的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取得实效。要建立资金“谁使用、谁负责”的制度,对经费安排使用、项目进展、政策效果等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对违法违纪行为要依法追究当事人和负责人的责任。要充分发挥城乡基层组织、学生家长和社会公众的监督作用。
为提高资金使用绩效,中央有关部门要建立监督考核机制,教育部及国家教育督导团以省级教育部门为考核对象,重点考核各地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以及扩大学前教育资源规划情况,对未能如期完成目标的省份,加强督导和问责;财政部以省级财政部门为考核对象,重点考核中央财政4大类项目资金落实、项目进展和项目绩效情况,对虚报冒领、挤占、挪用中央专项资金的,中央财政按违纪金额双倍扣减其下一专项资金。
(四)加大宣传工作力度。
各地要将财政支持学前教育发展政策的宣传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制订切实可行的宣传方案,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多种媒体,采取多种形式,向社会广泛宣传,使党和政府的这项惠民政策家喻户晓、深入人心。要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引导和监督作用,动员全社会进一步关心支持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1.XX省(自治区、直辖市)扩大学前教育资源规划(2011-2015年)
2.扩大学前教育资源规划基本情况表
财政部 教育部 二〇一一年九月五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