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推进综合改革创建工作

时间:2019-05-12 23:03:2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不断推进综合改革创建工作》,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不断推进综合改革创建工作》。

第一篇:不断推进综合改革创建工作

不断推进综合改革创建工作 努力提升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水平

——和林县2011年人口计生工作汇报材料

(2011年11月25日)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首先,我代表和林县四大班子对检查组一行莅临我县检查指导工作表示热烈的欢迎。下面,我就今年和林县人口计生工作目标完成情况作一简要汇报,不妥之处,请指正。

一、2011年人口计生工作目标完成情况

(一)人口计划得到较好执行

据统计,截至2011年9月底,我县现居住人口为157826人,出生人口1270人,人口出生率为8.05‰,比市下达控制目标低1.95个千分点;符合政策生育率为96.8%,比市下达控制目标高3.8个百分点;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06.5,出生人口性别比趋于正常。人口计划得到较好执行,低生育水平进一步稳固,较为圆满地完成了市委、市政府下达的人口控制目标。

(二)主要做法和成效

1、加强机制建设,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合力明显增强。——加强综合决策。我县高度重视人口计生工作,把人口发展目标列入“十二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基础性指标,摆到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位臵常抓不懈。将人口计生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先后召开书记办公会、政府常务会、考评等方式,对党政、相关部门、人口计生部门加强考核评估。严格按照《和林县人口计生工作考评办法》兑现奖惩(原大红城乡计生办主任吕瑞斌同志现提拔为副乡长),促进了党政重视、相关部门职能作用发挥、人口计生部门管理水平、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的进一步提高。今年,县委、政府两办督查室、县目标考核办会同县人口计生局先后对各乡镇、相关部门各自承担的责任目标任务落实情况进行了督促检查,对综合改革创建、优质服务、打击“两非”、违法生育专项治理等工作进行了专项督查,有效地促进了人口计生各项工作任务的完成和落实。

——加强投入保障。今年,按照市计生经费人均9元的责任目标要求,我县将人口计生事业费191.7万元纳入财政预算。截至到9月底,县级计生经费已全部到位,为做好全县人口计生工作提供财力保障。此外,还将20万元奖扶资金单独列入财政预算,以保证奖扶政策的较好落实。

——加强队伍建设。近年来,我县不断加强和充实村(居)计生干部队伍,落实了“千人一员”工作要求,并加强了职业化建设。今年,城关镇、盛乐镇、舍必崖乡、大红城乡等乡镇选派50多名大学生自愿者充实到人口多、工作量大的村(居)协助开展人口计生工作。城关镇还专门招聘5名工作人员担任村(居)计生主任,人口计生队伍得到了不断加强。同时开展计生业务知识培训,先后多次对县、乡、村计生干部在技术服务、全员人口信息、流动人口管理服务等方面进

一步普及人口计生基础知识。在209国道城关段、和盛路制作了两块大型户外广告牌,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积极开展了婚育新风进万家示范户活动,全县共评出示范户50户,并进行了集中宣传,充分发挥示范户的引领和示范作用。

——突出阵地宣传。县人口计生服务中心、新店子镇、舍必崖乡、盛乐镇服务站突出宣教功能,多次开展生殖健康系列讲座服务。盛春花园小区、军民共建协会之家突出人口文化特色进行宣传,形成浓厚氛围。城关镇建立文化大院2个,其他乡镇和经济开发区建立新家庭文化屋30个,使计生基础知识、生殖保健、优生优育、科技致富等知识得到进一步普及。我们还开辟了互联网、LED显示屏、短信等新型宣传形式,宣传人口和计划生育相关知识,努力营造良好舆论环境。

3、认真落实各项利益导向和激励政策。

认真落实计划生育各项奖励优惠政策。足额兑现4873名独生子女父母奖励费,566人享受国家、市奖励扶助三项制度。17户政策内二孩结扎户和双女结扎户一次性享受1500--2500元的奖励。推进“一杯奶”生育关怀行动,164名政策内怀孕妇女享受生育关怀。积极开展“幸福工程”,全县救助100户计划生育家庭贫困母亲,每户给予200元以上救助。去冬今春开展了“三送”活动,对广大育龄群众特别是返乡流动人口进行了查环查孕、生殖健康检查、四项手术、避孕药具发放等一系列服务,服务人数达2.3万人次,对86户计划生育

求。城关镇、大红城乡等其他乡镇计生服务站经过不断改扩建,达到了普通乡一类标准要求。全县149个行政村计生服务室均配套了设施设备,基本达到了“六个一”标准。

避孕措施得到较好落实。截至9月底,全县共施行四项手术2109例,已婚育龄妇女长效节育措施落实率达到87.6%,综合避孕率达到91.9%。我县积极推进县、乡计生服务站管理机制改革,实施站长负责制,将县、乡技术人员统一调配,分成四个工作组,巡回各地开展“三查一治”、“四项手术”以及相关技术检测和生殖保健等一系列技术服务。同时,制定鼓励政策,对前来县、乡服务站接受避孕节育、生殖健康服务对象给予50—80元误工补贴,促进了县、乡服务站技术服务工作的开展,县、乡服务站“四术”完成量达到71%。

努力拓展技术服务。积极开展优生促进工程,建立出生缺陷干预工作机制。县、乡计生服务站开展出生缺陷一级预防干预,对近万名0—5岁婴幼儿进行了出生缺陷基线调查,发放叶酸1500多人份;与卫生部门联合开展婚前检查,有1193对新婚夫妇接受了检查,婚检率91.2%。县计生服务站先后抽组人员巡回各乡镇开展孕前优生四项检查,检测人数208例。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工作已在全县宣传动员,前期工作初步开展,乡镇每动员一例给予30元补贴。畅通药具发放渠道,设立避孕药具网点11个,免费发放药具“一卡通”2000多本,满足了广大育龄群众的需要。开设早期教育培训一期,为怀孕妇女提供系列服务,产生较好影响。在县级中学开展生殖

批、住院分娩实名登记、婴儿出生实名登记、出生婴儿死亡登记报告、终止妊娠药品销售使用管理、相关部门联席会议、协调联动、信息通报共享、责任追究、考核奖惩、“两非”行为有奖举报等相关制度,不断推进了专项治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从相关部门抽调精干力量,组建打击“两非”专项治理工作队,专抓此项工作,全县初步形成了齐抓共管、协调联动、层层抓落实的综合治理工作格局。

扎实开展“阳光计生”行动。我县采取多种形式对生育审批、社会抚养费征收、便民维权、奖扶政策、人口和计划生育部门职能职责、工作纪律、群众纪律和免费技术服务项目等重要事项进行公开。一是制作200多块政务公开栏,在县、乡、村悬挂公开;二是开通“12356”阳光热线,方便群众咨询;三是利用广播电视、报刊进行滚动播出;四是制作宣传单进村入户进行面对面的公开;五是充分利用农村庙会、春节、元宵节等传统节日发放宣传品进行集中宣传;六是在政府网站、县人口计生专网上进行公开;七是在盛春花园社区便民服务大厅进行公开;八是在县计生服务中心大厅、城关镇力源商城和主要路段通过LED电子屏进行公开。还积极组织开展了“双评”和“下评上”活动,群众对人口计生工作满意度、下级部门对上级部门满意度均达到了95%以上。

6、不断加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一盘棋”工作。一是对流动人口进行了多次全面的清理清查工作。各乡镇利用全员人口信息采集、录入工作时机,加强流动人口的实工作措施,推动创建工作不断深入发展,为提升我县人口计生工作水平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8、努力推进基层群众自治示范村(居)创建工作。各级计生协会加强组织建设,紧紧围绕“组织建设好、队伍建设好、政策落实好、完成任务好、干群关系好”五个好的目标要求进行创建工作,全县34个行政村村民自治示范创建活动取得成效,对提高基层计生协会工作水平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9、进一步加强全员人口信息化建设工作。

去年以来,我县始终将全员人口信息作为人口计生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成立了全员人口信息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相关部门工作职责,县、乡、村严格按照规范要求开展全员人口信息工作。为完善全员人口信息数据质量,进一步加强了入户摸底排查工作,核查相关证件,认真进行信息的采集、变更和录入,做到证件、信息登记卡、微机 “三统一”。乡镇之间加强沟通和联系,对人户分离情况进行全面的核实。加大对死角和盲区人口排查工作力度,杜绝人口漏登现象发生。不断加强与公安户籍人口的比对工作,对户籍人口进行了清理。加强对全员人口信息工作的督查,县人口计生局多次抽组人员进村入户进行抽查核实,发现问题及时通报,及时整改。多措并举,提高了全员人口信息工作质量,全员人口信息项目完整率和准确率均达到95%以上。

通过一年来的工作,我县人口计生工作基础建设得到加

1产前检查、产前诊断和新生儿疾病筛查等项目,拓展计生技术服务内容,努力从源头上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

(三)进一步完善奖励优惠政策。落实好奖励扶助、少生快富、特别扶助、独生子女父母奖励等各项法定的奖励优惠政策。整合各项政策资源,在城镇医保、新农保、新农合、扶贫开发、最低生活保障、养老及社会救助、教育助学等多方面向计划生育家庭倾斜,在提标扩面上下功夫,积极推进普惠政策与人口计生政策的有机衔接,建立健全生育关怀公益金制度,积极开展计划生育保险和“幸福工程”工作。全面推进“一杯奶”生育关怀行动,鼓励群众自觉实行计划生育。

(四)进一步加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加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规范化、标准化建设,推进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高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免费技术服务覆盖率。不断完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一盘棋”工作机制,把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各项工作要求落到实处。

(五)进一步提升人口计生信息化建设水平。完善全员人口信息资源库建设,提高数据质量。依托全员人口数据库,拓展基础数据应用范围,探索建立与部门间人口信息资源共享机制,进一步发挥人口计生部门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中的重要作用。

(六)进一步推进人口计生综合改革。不断深化县、乡计划生育服务站管理体制改革,努力创建国家、自治区级优

第二篇:综合改革工作推进情况汇报(供销合作社供参考)

综合改革工作推进情况汇报(供销合作社供参考)

我市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工作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在XX市供销社和有关部门精心指导、帮助下,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服务“三农”为宗旨,全面深化综合改革,着力构建为农服务体系、发展农产品流通、壮大社有企业、夯实基层基础,努力推动全市供销系统高质量发展,更好服务乡村振兴发挥更大作用。

一、综合改革工作推进情况

(一)改革任务总体完成情况

1.着力推进新型为农服务体系建设。一是依托供销惠农服务公司、惠农服务中心、农民合作社创新农业生产服务方式,开展土地托管业务,今年新完成土地托管10288

亩,累计完成44588亩。二是我市智能配送体系建设项目初步选址XX市东江乡物流产业园,拟占地面积50亩,打造覆盖乡(镇)级集配网点14个,村、组和居民社区集配终端107个的终端集配物流网。

2.着力推进新型基层组织体系建设。一是推进基层社恢复重建。截止目前,全市已恢复重建14个基层社,实现了乡镇全覆盖。二是积极创办领办农民合作社。全市供销系统共创办领办农民合作社49个,其中,创办领办中药材专业合作社4个。今年推荐了九连山林中宝紫芯红薯农民专业合作社申报XX市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三是加快推进农村综合服务社建设。指导综合服务社推广开展“公益性服务、经营性服务、代理性服务”,目前,全县“3+2+N”综合服务社有21个。四是推进供销惠农服务中心建设。全市已建成临塘、城区、汶龙等3个供销惠农服务中心。

3.着力推进新型联合社治理体系建设。一是理顺联合社职能设置。继续稳定了市供销社参公管理事业单位,保持了供销社组织体系和社有资产完整性。二是推行联合社监事会制度,成立市供销社监事会,现已起草设立监事会方案报市委编委审定。三是完善了联合社对成员社综合业务考核机制,建立了成员社对联合社评价机制。

4.着力推进社有企业运营体系建设。2001年供销企业转制后,我市就专门组建了XX市供销社资产经营管理有限公司,负责对转制后的企业资产进行经营管理和项目投资。2016年成立了供销社社有资产管理委员会,进一步加强对社有资产的管理,保证社有资产安全、完整,提高资产使用效益。

5.着力抓好农村电子商务服务体系建设。依托市级电商企业、仓储配送中心,全面融入中国“供销e家”一张网,加快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推动“供销e家”电商平台与传统流通实体有机结合,实现线上线下融合发展。通过无接触购物平台和“供销e家”XX运营中心及站点,网上宣传和销售赣南脐橙、XX大蒜、XX蜂蜜、太平香菇、兰心姜、XX油茶等XX土特产品。截止目前,供销系统电商企业实现销售额超过1000万元。

(二)重点改革任务完成情况

1.“互联网+第四方物流”情况

我市智能配送体系建设项目初步选址XX市东江乡物流产业园,拟占地面积50亩,利用物流产业园产业相对集中的优势,扩大智能物流集配中心辐射能力,串联园区各物流企业,形成高效的物流集配中枢。打造覆盖乡(镇)级集配网点14个,村、组和居民社区集配终端107个的终端集配物流网,形成以“XX供销集配”为统一字号,统一形象标识,统一服务规范、统一信息系统的连锁化物流配送服务体系。目前,已制定了《XX市“互联网+第四方物流”供销集配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并正在落实解决项目用地问题。

2.“城乡冷链物流骨干网项目”情况

接到省社《关于XX省城乡冷链物流骨干网项目对接推进工作方案》后,我市高度重视,积极与省社对接并主动邀请省社监事会副主任钟学林一行到我县实地调研,并成功争取省社把我市初定为全省“城乡冷链物流骨干网项目”十九个建设试点县之一,但因我市已规划并已征地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农产品交易中心,其中包括冷库冷链项目,为避免重复投资,我市暂缓考虑省供销社“城乡冷链物流骨干网项目”。

3.党建带社建、村社共建情况

为加强农村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构建新型农村服务体系,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基层供销社综合服务能力,我市供销社与市委组织部联合于2017年1月印发了《关于开展“党建带社建、村社共建”工作的意见》,在全市开展“党建带社建、村社共建、强村固基、社民共兴”工作,通过开展此项工作,共建项目成效显著,农民收入持续增长,村级集体经济实力增强。

4.重新制定“三定规定”、完善理事会监事会社员大会情况

根据上级社要求和《XX市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XX市供销合作联社”须冠名为“XX市供销合作社联合社”,我市供销社已重新起草《XX市供销合作社联合社三定规定》,增加和调整了联合社部分主要职责,内设结构增设了监事会,并已上报市委编委审批。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回顾和梳理我市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各项工作,成果还只是阶段性的,需要进一步巩固和深化,在体制机制上突破略显不够;受资金、人才、实力束缚,为农服务有效抓手和平台不够。如何盘活存量资产,推进社有企业转型发展,坚持开放办社,发展新型合作组织,扩大经营服务规模,增强服务“三农”能力,是今后亟待解决的问题。所有这些问题和不足,我社将认真思考,分析原因,查找症结,采取有力措施,力争尽快整改到位。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下一步,我社将加强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领导,充实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专班人员,按照《XX市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2020年工作要点》要求,对标对表,查漏补缺,力争全面完成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各项工作任务。

(二)工作重点及工作举措

1.提升农村流通服务水平。加快推进“X+1”区域电商发展模式,推动电商企业整合本地资源,依托实体经营网点,充实完善乡村电商服务站点功能,不断延伸乡村物流服务网络,在农产品上行和农资农副、日用品下行等领域实现业务对接。尽早启动建设第四方物流集配中心。

2.打造社区综合服务平台。推进“党建带社建、社村共建”试点工作,探索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有效实现形式,建立起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稳定增长机制,提升供销合作社服务“三农”能力。

3.稳步开展合作金融服务。依法依规稳妥推进农村合作金融服务,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信用合作申报开展信用合作试点。开展合作金融服务,必须严格遵循社员制、封闭性原则,不对外吸储放贷,不支付固定回报,加强风险预警,坚守不发生行业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4.推进基层社建设。积极推进村级基层社建设,强化薄弱基层社升级改造力度,积极创建总社标杆基层社。继续推进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建设项目,推动已经恢复重建的基层社逐步规范运行。

5.推进惠农服务中心建设。按照已有规划加快推进惠农服务中心建设和运行,推动惠农服务中心聚合辖区内为农服务力量,开展土地托管、农资供应、农村电商、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农技培训等生产生活服务,并推动服务网络向村级延伸。

6.推进“双中心”建设。加强与全国总社、省社、市社的对接,积极争取供销生产生活“双中心”项目尽快落地实施,在人口相对集中、商贸流通活跃的乡镇建设一批集土地托管、农资供应、农村电商、农技培训等生产服务以及日用品销售、农副产品销售、乡村充电、物流配送、便民服务等生活服务为一体的供销服务综合体,增强供销合作社为农服务的能力。

7.推进农民合作社发展。推荐2家农民专业合作社申报省级级示范社,通过示范社的示范带动,继续领办创办一批管理民主、制度健全、产权清晰、带动力强的农民专业合作社,重点推进中药材等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

8.完善联合社治理结构。按照建设合作经济联合组织的要求,对机构设置和职能进行调整,统一规范、科学合理设置内设机构,争取年内市供销合作社机关“三定”规定重新出台,规范冠名为市供销合作社联合社。加快推动理事会、监事会建设,集中力量尽快补齐三会制度这个短板,逐步建立起社员代表大会、理事会、监事会制度。

第三篇: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

中小学教师最欢迎什么方面的培训课程?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我们希望能通过与培训者的交流来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促进自己的专业化成长,都希望能在每次的培训中有所收获,有所提高。根据我个人的经验,我认为老师们最不喜欢的纯传统、理论性的培训,而那些能帮助参培教师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的培训者才最受欢迎。

一、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培训。因为老师们的实践经验还行,但理论指导不够,需要较高的理论来支撑,做引领。但是如果培训内容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培训者讲得不亦乐乎,受训者听得云里雾里,或者是当时听得热血澎湃,激动不已,回去后还是按原来的模式进行,根本就没有促进和提高。真正受欢迎的培训就是两个相结合,既对教师有理论的引领,又有实践的指导作用的培训。

二、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体地位的培训。培训承办单位要充分了解教师目前的工作难点和下一步工作的需求点,要从教师的发展出发,满足教师的个性化和专业化成长需要,确定针对性强的培训内容,真正成为教师“我想学”、“我要学”的培训。

三、方式灵活、互动的培训。建议改单一的“专家讲、教师听”的“灌输式”培训为“对话型”、“互动型”的新型培训模式。建立起培训者与参训者平等交流、坦诚对话的“师生”关系。

四、与教研实践有效结合的培训。教师培训使教师成长为“科研型教师”成为可能,但还必须经过教育研究实践的锻炼。所以,多组织一些教育热点问题的讨论,组织多种类型的研讨课,或者让参训教师参与一些课题的研究,是很有必要的。

第四篇:三亚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工作实施方案

三亚市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工作实施方案

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是关系农业、农村长远发展的重大改革事项之一,是完善资源性产品价格形成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我市水资源短缺、农田基础设施薄弱、农业用水管理粗放等突出问题,遵循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全面实施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对于破解农田水利建设现实问题,促进农业节水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为认真贯彻落实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海南省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琼府办〔2017〕49号)精神,加快推进全市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工作,现结合实际,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围绕保障粮食安全和水安全、促进农业节水和农田水利工程良性运行,突出问题导向,坚持节水优先方针,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农业用水需求管理,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以完善农田水利工程体系为基础,以健全农业水价形成机制为核心,以创新体制机制为动力,坚持协同发力、建管并重,夯实农田灌溉工程体系和计量设施基础,建立农业初始水权制度,— 1 —

健全农业水价形成机制,创新农业用水管理方式,完善农业节水激励机制,实现节水、减排、增产、增效,为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二)基本原则

坚持综合施策。将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与水权制度建设、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机制创新、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投融资机制改革紧密结合,综合运用价格调整、工程配套、技术推广、结构优化、财政奖补、管理创新等措施统筹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

坚持两手发力。坚持市场作用和政府作用并举,既使市场在水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促进农业节水,也更好地发挥政府引导作用,保障农业基本用水需求,确保总体上不增加农民负担。

坚持助农惠农。维护农民权益,促进农民增收。制定水价要充分考虑农民承受能力,最大程度惠及广大农户,让农民既注重高效用水又能用得起水,在积极参与改革中共享改革成果。

坚持供需统筹。加强供水管理,提高供水保障能力和服务水平;加强需求管理,全面提高农业用水精细化管理水平,推动农业用水方式转变。

坚持生态优先。立足于服务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和改善,加强农业用水计量,合理控制用水总量;运用水生态文明建设和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和技术,最大程度利用雨水资源。

——

坚持节水增效。加快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加快推广高效节水技术。坚持水价调节、水权流转、市场主导、政府引导,通过节水增效,促进种植业结构优化调整,加快发展特色农业、设施农业,推动现代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

(三)任务目标

1.总体目标。2025年年底前,建立健全合理反映农业供水成本、有利于节水和农田水利工程良性运行的农业水价形成机制。完善农村基层用水组织,实施规范高效管理,实现多种管理形式并存和长效运转,农业水费计收基本到位;农业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普遍实行,可持续的农业用水精准补贴和节水奖励机制普遍建立,适宜的节水技术措施普遍应用,农业种植结构实现优化调整,农业水价总体达到运行维护成本水平,用水效率和效益明显提升。

2.阶段目标。用3年的时间在赤田灌区开展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试点,探索适合我市条件且可复制、易推广的改革模式,出台一批政策性文件,形成一套较为完整的改革经验在全市推广。

(四)进度安排

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覆盖全市农田有效灌溉面积。根据省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总体要求和我市实际情况,在赤田灌区开展试点的基础上优先启动大隆、水源池2个灌溉面积较大灌区的改革,其他灌区择机启动。

二、改革任务和内容

(一)夯实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工程基础

1.实施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以农田水利规划为依据,整合高标准农田、农村土地整治、农业综合开发、农田水利建设等涉水项目,吸引社会资本以独资、合资、联营、社会资本合作(PPP)等多种方式投入农田水利建设;加快实施灌区节水改造工程和果蔬产区高效节水灌溉工程等重点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针对各灌区工程设施短板,加快末级渠系配套、涵闸维修、泵站更新改造和田间配套工程建设,提高渠系水利用系数,解决农田灌溉“最后一公里”问题。(牵头单位:市水务局、市农综办,配合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农业局、市国土资源局、各区人民政府)

2.加快供水计量设施建设。加快供水计量体系建设,新建、改扩建工程同步建设计量设施;尚未配备计量设施的已建工程要通过改造补足配齐,力争3年内完成赤田灌区供水计量设施配套,6年内基本完成全市灌区供水计量设施配套。大中型灌区骨干工程全部实行斗口及以下计量供水;小型灌区和末级渠系根据管理需要细化计量单元,结合区域输配水形式,选取合适的计量设施。以管道输水为主的,可采用水表、流量计等计量设施;以渠道输水为主的,可采用流量计、量水堰等计量设施;高效节水

——

灌溉工程尽量计量到户。要加强计量设施管护,坚决遏制毁坏计量设施行为。(牵头单位:市水务局,配合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海南天涯水业集团公司、各区人民政府)

3.推广节水技术措施。根据耕地土壤类型、作物需水规律以及水资源条件等,优化配置水、土、光、热、种等资源,因水布局,合理调整农业生产布局、农作物种植结构,因地制宜发展抗旱、高产、适应性强的优势作物,实现节水增产和节水增效目标。大力推行管灌、喷灌、滴灌、渗灌等高效节水措施,集成发展水肥、水药、水肥药一体化技术,积极推行农机农艺节水措施,提升天然降水利用率。开展节水农业试验示范和技术培训,提高农业供水效率和效益。(牵头单位:市水务局、市农综办,配合单位:市农业局、市林业局、各区人民政府)

(二)建立农业水权制度

1.确定农业用水总量指标。以区用水总量控制指标为基础,坚持区域与流域相结合,综合农业用水定额、灌溉面积、水文数据、渠道水利用系数、种植结构等因素,核定区用水总量控制指标。(牵头单位:市水务局,配合单位:市农业局,各区人民政府)

2.科学分配农业初始水权。根据农业用水总量控制指标和主要作物灌溉用水定额,按照总量控制、以供定需、适度从紧、科

学引导的原则核定单位灌溉用水量,在保障合理灌溉用水的基础上,明确用水管理组织、工程单元或终端用水主体获得的农业初始水权。实行取水许可动态管理制度,各区水行政主管部门可依据用水总量控制指标,综合产业结构、用水现状等因素,将用水总量控制指标细化分解到村集体、农民用水合作组织、农户等用水主体;根据管理需要向用水单位或基层用水管理组织颁发集体水权证,也可以向用水个人颁发水权证书,并注明水源、水量、用途、期限、转让条件等,明确用水权利和义务。(牵头单位:市水务局,配合单位:市农业局、市农综办、市国土资源局、各区人民政府)

(三)创新农业用水管理方式

1.明晰农田水利工程“三权”。按照“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明晰农田水利工程产权、管理权和经营权主体。其中,政府财政投资兴建的工程,产权归各区政府或其授权的部门所有;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投资的工程,产权归农民集体经济组织所有;社会资本和个人投资、资助捐赠兴建的工程,产权归投资者或被捐赠者所有;以多种投资形式联合兴建的工程,产权归投资者共同所有。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对所管辖的相关农田水利工程设施进行登记造册,健全档案,核定工程产权并颁发产权证书。以保证工程安全运行为前提,将农田水利工程管护权移交给村集体、——

农民用水合作组织、农村集体经济、受益农户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明确管护主体责任,确保水费收得上、工程有人管。(牵头单位:市水务局,配合单位:市农业局、市国土环境局、各区人民政府)

2.加强用水终端管理。鼓励发展农民用水自治、专业化服务、水管单位管理和用户参与等多种形式的终端用水管理模式。支持农民用水合作组织规范组建、创新发展,并充分发挥其在供水工程建设与管理、用水管理、水权分配、水费计收等方面的作用。(牵头单位:市水务局,配合单位:市农业局、市农综办、各区人民政府)

3.深化行业改革。推进政事分开、事企分离。水行政主管部门依法行政,水管单位按照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要求,提升供水服务水平,建立管理科学、精简高效、服务到位的运行机制。做好工程维修养护,保障工程良性运行。(牵头单位:市水务局,配合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各区人民政府)

(四)建立健全农业水价形成机制

1.明确农业水价定价权限。政府投资的水利工程农业用水价格实行政府定价,由社会资金建设的水利工程由供需双方协商定价。实行政府定价的,由价格主管部门按程序进行成本监审、价格论证,报市政府审批。实行协商定价的,由供需双方在平等自愿基础上,按照有利于促进节水、保障工程良性运行和农业生

产发展的原则协商定价,并报发改、水务部门备案。(牵头单位:市发展改革委,配合单位:市水务局,市财政局)

2.合理核定农业用水价格。农业供水成本主要包括固定资产折旧、工程运行维护费、人员经费、动力费、水资源费等。农业用水价格制定实行成本监审制度,明确计入定价成本项目和标准,建立健全成本公开制度。农业用水价格制定要综合考虑供水成本变化、水资源稀缺程度以及用户承受能力等,按照补偿成本、合理收益、公平负担的原则制定;供水价格原则上应达到或逐步提高到运行维护成本水平,并根据运行成本变化情况适时调整。(牵头单位:市发展改革委,配合单位:市水务局,市财政局)

3.实行分类水价。结合农业发展政策、生产效益、用水量等,区分不同的农业种养结构、作物种类、供水来源、灌溉方式等用水类型,在终端用水环节实行分类水价。粮食作物用水价格低于其他用水类型价格,用水量大或附加值高的经济作物、设施农业和养殖业用水价格可高于其他类型用水价格。(牵头单位:市发展改革委,配合单位:市水务局,市财政局)

4.推行分档水价。实行农业用水定额管理,逐步建立超定额累进加价制度。区分农业用水定额与用量、供给与需求的不同档次,实行分档水价。以合理核定农业用水定额为基准,按照多用水多付费的原则,确定用水阶梯和相应的加价幅度,推行超定

——

额累进加价制度。(牵头单位:市发展改革委,配合单位:市水务局、市农业局,市财政局、各区人民政府)

5.加强水费征收和使用管理。各水管单位要加强农业用水水费的征收力度,完善水费征收管理措施。各用水受益单位应按规定向征收单位缴纳农业用水水费。收取的水费必须专款专用,不得用于水利工程管理以外的开支。(责任单位:市水务局、各区人民政府)

(五)建立精准补贴和节水奖励机制

1.建立农业用水精准补贴机制。在完善水价形成机制的基础上,建立与节水成效、调价幅度、财力状况相匹配的农业用水精准补贴机制。补贴标准主要根据定额内用水成本与运行维护成本的差额,统筹考虑农业水价调整与农户承受能力等制定,可直接对工程运行维护费给予一定比例的补贴,也可按照运行维护成本与水价改革前终端水价的差价给予一定比例的补贴。农业水价未达到运行维护成本的,补贴用于农田水利工程运行维护费用,农业水价达到运行维护成本以上的,重点补贴在定额内用水的种植粮食作物的用水主体,超定额用水的不予补贴。(牵头单位:市水务局,配合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农综办、各区人民政府)

2.建立节水奖励机制。建立易于操作、用水户普遍接受的节水奖励机制。对积极推广应用工程节水、农艺节水、调整种植结构并取得明显节水成效的农业用水主体给予奖励,重点奖励农村基层用水组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粮食作物种植大户,提高用水户主动节水的意识和积极性。奖励标准主要考虑节水水量、示范作用、影响效应等因素,具体标准依据管理实际需要确定。结合农业用水实际选择适宜的奖励方式,可给予资金奖励、管护费用奖励或节水设备物质奖励等方式。(牵头单位:市水务局,配合单位:市财政局,各区人民政府)

3.多渠道筹集奖补资金。根据改革工作实际需要,统筹安排的水管单位财政供养人员支出和工程公益性维修养护经费、农业灌排工程运行管理费、农田水利工程设施维修养护补助、有关农业奖补资金等以及收取的水费,落实精准补贴和节水奖励资金来源,所需经费由市、区财政各负担50%。(牵头单位:市水务局,配合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各区人民政府)

三、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工作,将其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任务,加强领导,完善机制,细化目标任务,有序推进。市政府为全市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的责任主体,成立由分管副市长任组长,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

——

局、市水务局、市农业局等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市农业水价综合改革领导小组(以下简称市领导小组),负责相关工作的统筹协调和组织推进。市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水务局,负责有关日常工作。

2.明确责任分工,协调合作。市直属有关部门要明确责任分工,细化落实责任,切实履行职责,强化协调配合,通力合作,形成合力,协同推进改革。发展改革部门负责督促落实农业水价综合改革预算内基本建设项目计划,负责农业供水成本核算、农业用水价格核定、超定额累进加价和分类水价制定,并履行水价执行监督责任;水务部门牵头实施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制定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实施计划,制定赤田灌区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方案,并组织实施,负责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配套改造,完善用水计量设施,农业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水利工程产权界定,农业初始水权分配,水利工程水费征收,研究建立农业用水精准补贴和节水奖励制度以及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的日常工作;财政部门负责统筹公共财政一般预算、水利建设基金、国有土地出让收益计提农田水利建设资金,落实工程建设和改革经费,加强资金管理,组织开展绩效评价;农业部门负责种植结构调整,农业节水措施推广应用,农业结构调整,加强农业用水需求管理,调查统计不同用水类型用水数量;市农

综办负责主导农业产业发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业开发商新技术引进、推广应用,引进社会资金投入水利工程建设;其他有关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能做好相关工作。各区政府也应成立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制定具施办法,确保改革任务落到实处。

3.加强监督考核。建立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监督检查和绩效考核机制,对工作落实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和考核。建立改革进度报告、通报和约谈、整改等制度,定期通报工作进展情况,健全责任追究机制,切实保障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任务落实到

4.加强宣传引导。市直属有关部门要做好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的政策解读,加强宣传引导,强化水情教育,引导广大农民树立节水观念,增强节水意识,提高有偿用水意识和节约用水的自觉性,积极营造有利于加快完善农业水价形成机制、深化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的良好舆论氛围。

5.做好信息报送。认真做好改革信息汇总报送工作,市直属有关部门、各区人民政府要及时报送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工作动态、经验做法、发现的问题及有关建议,并于每年6月10日和11月10日前,分别将上半年、全年改革工作情况报送市领导小组办公室,由市领导小组办公室汇总报市政府及省物价、财政、水务和农业部门。

——

第五篇:不断推进干部人事制度的改革与创新

东南大学党建工作特色材料之一

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不断推进干部人事制度的改革与创新

在党中央和江苏省委领导下,东南大学党委始终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把选拔任用优秀干部与学校改革发展的总体目标和具体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不断深化学校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探索、建立起一套适合高校特点、体现时代精神的干部选拔任用的工作制度和机制,努力为学校创建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为科教兴国和实现江苏“两个率先”做出更大贡献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一、解放思想,不断创新,始终把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作为学校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重要战略任务来抓1、1995年始,开创“两公开、一推荐”(公开岗位职务、公开任职条件、民主推荐人选)的办法,在全校范围内民主推荐中层领导干部。使一批年纪轻、学历高、表现优秀的中青年骨干教师走上了领导岗位,顺利实现了干部的新老交替。

2、1999年下半年开始,以学校机关部门精简为契机,在全校范围内第一次全面实行民主推荐、自荐机关各部处正、副职领导干部制度。按照岗位需要,全部重新择优聘任上岗,取消了直属单位的行政级别,改为设置专业技术职务领导岗位,打破领导干部终身制和“铁饭碗”,建立了干部能上能下、富有生机和活力的选人用人机制。

3、2001年4月,校党委进行新一轮的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以优化中层领导干部队伍。学校机关各部、处、办中层领导干部全体“卧倒”,按照新要求、新条件、新标准参加面试答辩和考核考察,重新竞争上岗。这一举措使我校中层干部队伍更加精干、合理、高效,同时也平稳解决了四校合并后干部队伍膨胀等问题。

4、2004年以来,对“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干部选拔任用机制 1

运行过程中的面试答辩、考察考核等最关键的环节从形式到内容进行新的探索和创新,进一步提高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科学性、客观性和准确性。

二、与时俱进,坚持探索,努力使干部选拔任用的制度化、规范化成为实现学校发展目标的基本保证

1、严格程序,建立干部选拔任用的公开民主与公平竞争的机制 学校从三方面实现公开民主:一是在民主推荐、考察、公示等各阶段保障群众的参与权;二是注意考核组构成人员的代表性;三是党委选拔任用干部采取票决制。在实现公平竞争方面学校坚持做到五点:一是政策稳定,中层领导干部凡是晋升,均按照中央和学校相关条例采取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形式进行;二是操作规范,民主推荐、资格审查、试题管理、面试答辩等阶段均有严格规定;三是考察严格,坚持差额考察确保客观性和准确性;四是全程监督,整个选拔过程公开、透明,全方位接受群众和纪检部门监督;五是对干部人事工作中的重要事项实行集体讨论制度。

2、坚持创新,不断完善干部试用、任期和轮岗交流制度

学校对新任中层领导干部实行1年的任职试用期考核制度,考察合格后正式聘任,不合格者免去试用期职务。学校多年来坚持实行党政领导干部任期制,院系和机关领导干部任期均为4年,任期届满后必须按时换届,在同一岗位任期不超过8年,到达规定年限必须交流。学校制定了《东南大学中层领导干部职务任期及岗位交流暂行规定》来进一步完善干部任期和轮岗交流制度。

3、提高认识,注重干部的长期培养,探索和创新干部教育培训制度

学校集中校内外优势资源,采取理论培训与工作实践相结合、课堂讲授与社会体验相结合、国内培训与海外培训相结合等多种形式,运用讲授式、案例式、模拟式、体验式等教学方法,对领导干部的政治理论、业务知识、文化素养、操作能力等进行培训和指导。学校制定了《东南大学中层领导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等制度,推进中层领导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

4、规范做法,不断推进和深化科学的干部管理制度

学校制订了《东南大学校级领导后备干部选拔管理暂行办法》、《东南大学中层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东南大学科级领导干部管理办法》、《东南大学中层后备领导干部选拔管理暂行办法》等制度,较好地实现了党委对干部工作的领导和分级分类管理的统一。学校建立了干部考核制度,坚持对干部实行任前考察、试用期考核、届中考核和届满考核,并对不同类型的干部制定不同考核办法,考核和学校岗位津贴挂钩,较好地发挥了竞争和激励作用。

5、严肃纪律,建立健全干部的监督机制

学校坚持以预防为主,把监督贯彻于干部培养教育、考察考核、选拔任用和日常管理的各个环节。学校出台了《东南大学关于健全组织、人事、纪检、监察部门联席会议制度的暂行办法》、《东南大学关于中层以上领导干部报告个人重要事项的暂行规定》、《东南大学处级以上领导干部述职述廉的实施办法》等一系列制度,来加强对领导干部的教育、管理和监督,促进领导干部的廉政勤政。

下载不断推进综合改革创建工作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不断推进综合改革创建工作.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综合改革工作情况汇报

    长潭镇人口和计划生育 综合改革工作情况汇报我镇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和求真务实的政绩观,在稳定低生育水平上加力度,在改善出生人口性别比结构上下功夫,在打造优质服......

    申论:全面推进农村综合改革[模版]

    集中力量、重点推进从今年起,我们在全国农村彻底取消了农业税,中国历史上存在了两千多年的这个古老税种已经终结,这件事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农业税的取消,标志着我国农村改革......

    关于推进基础教育综合改革的实施方案 文档

    中共新泰市委办公室文件 新办发[2015]27号 市委办公室 市政府办公室 印发《关于推进基础教育综合改革的 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乡镇(街道)党(工)委,各乡镇人民政府,各街道办事处......

    创建老干部之家 不断推进“四就近”服务工作[优秀范文5篇]

    创建社区“老干部之家” 不断推进“四就近”服务工作 余姚市现有离休干部284人,市级老领导36人;离休干部平均年龄84.4岁,年龄最大的102岁,最小的77岁;居住在城区的离休干部和市级......

    以创建科普示范区为契机 不断推进科普工作上台阶(推荐五篇)

    以创建科普示范区为契机 不断推进科普工作上台阶 ——区科协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综述 区科协在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中,以创建湖北省科普示范区为实践载体,全力动员和组织全社会各方......

    某乡推进殡葬综合改革工作实施方案(五篇)

    X XX 乡推进殡葬综合改革工作实施方案为加强农村殡葬管理,加快推进农村殡葬改革,促进乡风文明,推进乡村振兴,根据《XX 省殡葬管理办法》《XX 省农村公益性公墓建设基本规范》《X......

    在全市农村综合改革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最近,全国、全省农村综合改革会议相继召开,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对农村综合改革高度重视,提出了明确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工作要求。农村综合改革在整个农村改革历程中占......

    贾治邦:弘扬塞罕坝精神 不断推进国有林场改革

    贾治邦:弘扬塞罕坝精神 不断推进国有林场改革 6月上旬的塞罕坝春意正浓,绿草如茵,松桦吐绿。6月4日~6日,全国绿化委员会副主任、国家林业局局长贾治邦与北京军区司令员房峰辉一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