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职校生可持续学习与发展的方法

时间:2019-05-15 00:57:3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议职校生可持续学习与发展的方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议职校生可持续学习与发展的方法》。

第一篇:浅议职校生可持续学习与发展的方法

浅议职校生可持续学习与发展的方法

摘要:人的潜能是无限的,是可以发展的。以职校生为研究对象,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探究对待职校生的可持续学习与发展的方法。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成功内驱力;可持续发展

随着普高热的升温,在许多家长与学生眼中,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社会地位日见低下,提前招生和中考后半段考分的学生进了职业学校,学习上的差生、品德上的差生和行为上的差生在现阶段职校生中占了相当大的比例。然而同时还存在这样一种现象,一些从职校毕业出来的学生,其中相当部分是在校期间调皮捣蛋的学生,现在工作比较好,待遇也比较高,甚至还有些开起公司,做起老板,“混”得挺好。这就给我们提出一个新课题,人的潜能是无限的,人是可以发展的,作为现代教育工作者应坚持以人为本,以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来对待每一个学生。

一、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教育观

诚然目前职校生的生源,主要是初中阶段的中下生,以及一部分“差生”,他们的学习成绩确实差,但我们决不能因为这个原因就看不起他们。我们应因势利导,以“学做人,求发展”的理念为核心,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教育观。我们正处在一个急剧变化的时代,价值观教育已成为教育的首要问题,学会做人,学会辨别是非善恶,比学习专业知识显得更为重要。对于职校生应深刻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以基础道德教育为主线,加强道德观、人生观、世界观和理想、信念教育,培养学生成为有坚定的政治信念,高尚的道德情操,远大的人生目标,自学的纪律观念,良好的心理素质,完善的人格品质,文明的言行习惯和扎实的文化基础的现代青年。

二、激发学生成功内驱力

虽然不少职校生文化学习和思想行为习惯都不尽人意,但并不是一无是处。他们中还有相当部分富于个性,聪明伶俐、喜欢独立思考、不愿盲从,有其闪光点。我班有位男同学非常“活跃”,据了解该生在初中时曾被处分过两次。但在开学不久学校举行的军训中,无意中我发现他的口号很标准,并且动作做得很规范。为此,我马上找他谈话,表扬了他一番,并且决定让他当我班的临时体育委员。他听后,非常兴奋,因为从小学到初中,还没有一位老师能如此正眼对待他。在我的期待目光中,这位同学从开学到现在,一直表现很好,工作认真负责,家长连连反映孩子变乖了,转变了许多。可见这种成功内驱力是不可估量的,重要的是如何激发它了。

三、培养可持续发展能力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给我们讲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而在实际教学中我却经常是“授人以鱼”,那么,究竟如何来做才能真正的“授人以鱼”呢?在联合国“终身教育”大会上,已经将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问题摆在了首要的位置上,这就要求 我们职业教育工作者要将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作为教育的主旋律,在教学中既要让学生掌握有关的知识,又要让学生可得终

身受益的学习方法。

1、培养自主探究的能力

职校生由于基础较差,不少人已对学习失去了兴趣,但他们思想活跃,求新求奇思想较重,对周围世界十分敏感好奇,他们喜欢观察事物,凡是觉得新鲜的就想了解,凡是自己喜好的就会去做。教师就应该利用这种心理特征,帮助他们寻求途径,让他们对学习重新产生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动机,树立起继续学习的愿望。我校推行的“先做后学”的做法就是在实践操作中探究其规律,培养自己认知能力,激发学习兴趣。传统电子电工教学基本是“先学后做”,首先进行理论讲授,然后通过实践操作,当然也能收到一定的效果。而我们现在采用“先做后学”,先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学生在操作过程中会碰到各种问题,同时还可将理论与实践相联系,最后再进行综合训练的实习,进一步巩固学到的知识,达到理论、实践的纵向、横向贯通。从“先做后学”教学反馈来看,教学效果比较明显,教师和学生都很满意。

2、提高信息采集能力

二十一世纪是信息的时代,由于社会的发展和信息手段的现代化,大量的社会信息通过各种渠道涌入人们的生活。如何广泛收集相关信息,然后进行信息加工,并且结合实际加以运用,是任何个人、单位和团体获得可持续性发展的需要。职校生即将走上工作岗位,要保证自身始终与时俱进、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就应该具有信息收集、加工和利用的能力,这也是时代的召唤。在信息化社会,互联网已经成为广泛收集信息的一个重要途径,一定要帮助学生学会向互联网索取信息的技术,并且教会他们将大量支离破碎的信息与数据进行归纳与综合,使之条理化。通过提出有用信息,增强自身的信息素养,不仅是自身生存的基础,更是适应信息社会和在高新科技产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创业发展与终身学习所必备的基本素质与基本条件。

3、增强合作共事的能力

对于即将跨出校门,踏上工作岗位的职校生,具备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将是其取得成功的关键。他们将来无论从事哪种工作,人际沟通与合作、交流与分享都是必不可少的。在学习过程中除了自我探究之外,合作学习也是必需的。这将在很大程度上弥补职校生原来个人学习能力的不足,相互借鉴,取长补短,而且在合作中能发现自身的价值和作用,分享成功的喜悦,逐步树立起学习的成就感,激发学习的愿望和渴望。生活工作中要学会与人共处,对他人要有爱心,能设身处地理解他人,能为共同目标而努力,要树立共同的社会价值观念,如:合作、正直、和谐、尊重他人、社会责任等。

四、开发学生内在潜能

每一个人都有无限的潜能,如同深山里埋藏许多的金、银、铜、铁、锡等矿产。有时候人只是因为惰性,或者没有认识到自己的内在宝藏,没有把潜能开发出来。研究表明,普通人的大脑只利用了3%,就是爱因斯坦这样的科学巨人的大脑也只利用了10%,对于我们身体里的无限潜能,就看自己如何来开发。职校生虽然在学习上与普高生有一定差距,但在各类艺术、科技活动中表现出自信活泼的优良品质和坚忍不拔的意志决不逊于普高生。我校学生刘小军刚进校时成绩并不是很出众,但在电子电工实习时能认真对待,刻苦钻研,并能提出一些高质量的问题,课后还能主动看一些参考书。我们发现他在电子电路学习上有内在的动力和求知欲望,就不断开发他的潜能,发挥他的特长,现在的他已是我们当地小有名气的家电经销商和家电维修师傅。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的教育对象的生理、心理也随之在不断变化发展。作为教育者应迎合时代及教育对象的变化发展,与时俱进,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以一种客观现实的心态,真心实意、全心全意地去教育、开导每一位职校生。这样,我们的教育才会更有成效。

第二篇:中国可持续农业发展现状与展望

中国可持续农业发展现状与展望

姓名学号指导教师

摘要:中国是一个农业历史悠久的国家,农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8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农业发展迅速,以有限的耕地养活了占全世界22%的人口,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发展可持续农业,是全球的共识和潮流。今后农业将朝着现代化、集约化、持续化、农业产业化的方向发展。围绕可持续农业的概念和理论进行探讨,结合世界各国可持续农业的发展实践,指出我国发展可持续农业一定要从实际出发,选择适合人口众多、资源匮乏、环境恶化、生产力水平较低、资源利用潜力大的特殊国情的可持续农业发展模式、发展方向和目标。

关键字:中国农业;可持续农业;现状;展望

1.可持续农业研究现状

目前,国际上研究和开发可持续农业主要采取与耕作制度有关的技术措施,主要包括以下5个方面:1)作物轮作 [5]。用以缓和杂草、昆虫和病害的为害,与常规耕作措施配合,降低土地侵蚀;2)综合生物防治。用轮作、害虫预测预报、气象探测卫星、抗性品种、播种期调节等措施降低对化学农药的依赖;3)综合植物营养管理。应用豆科固氮、有机肥料、微生物肥料、精深施用化肥,并通过土地改良提高肥料利用率,降低化肥施用量,减少硝态氮对水环境的污染;4)保护性耕作。包括覆盖作物、等高带状间作及各种少耕和免耕;5)混合农耕制度。包括动物饲养和林业在内的农场种植制度。在可持续农业研究上强调学科的综合性、系统性和实践性,因而耕作制度改革也是可持续农业的一个重点,它的内涵既包括轮作、混合农作、保护性耕作和旱地农业,也包括发展中国家广泛应用的间作、复种和农林制等内容。

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和目标是:控制人口,提高素质;节约资源,保持环境;集约经营,增加效益;优化产业结构,重塑良性生态系统;加速技术替代,建立生态平衡机制。这就对原来的耕作制度提出了新的要求,只有将耕作制度研究领域扩大到“广义农业”范围内,才能适应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在“广义农业”的范畴内发展耕作制度,要认真处理好各方面关系,如农牧、农林、用养、产加销等关系,才能促进整个农业的协调持续发展。研究表明,高产高效持续耕作制度是可持续农业发展的技术载体。耕作制度是农业发展的基础,农业生产发展层次大体可分为作物制度、种植制度、耕作制度和农作制度4个水平,每一层次水平的上升均标志着资源利用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例如,从一季作物到多熟的种植制度,因复种指数提高,更能充分利用光、热、水及土资源而提高土地生产力;融种植制度与土壤管理制度于一体的耕作制度,则是将获取短期的高土地生产力与培肥土壤、保持土壤长期生产能力相结合;将种植、养殖、土壤寓于一体的农作制度,则是在更高层次上将社会、自然、生物资源更全面地组合、开发,为发展农业生产、提高农业总体效益和不断满足社会需求提供了基础。由种植制度、耕作制度向农作制度演替,也是国际农业发展的大趋势。改进种植制度、发展持续农作制进而发展可持续农业已成共识。

可持续农业发展思路的核心是集约性与可持续的高度协调统一。在生产优先、经济与生态并重的原则下,力争做到生产可持续性、经济可续性和资源可持续性三位一体。这就需要建立起相应的高产高效持续农作制度技术体系,并要求该体系具有显著的技术特点。第一,集约农作,持续高产。将提高土地生产率放在首位,强化土地利用的集约化程度,不断提高

单位面积产量;第二,高产高效。在提高土地利用率的同时,增加经济效益、投入产出效率,加强资源环境保护;第三,改善生态,持久发展。在技术配置上,强调自然生态与人工生态相结合,资源利用与保护改善相结合。由此可见,高产高效持续农作制度技术体系是实现可持续农业发展的基础,而技术体系的发展阶段则是可持续农业发展阶段水平的反映。这就要求今后农业生产制度改革要以农业的生产持续性、经济持续性和生态持续性为指导,大力研究推广集约可持续农业技术体系,进一步丰富、拓展可持续农业理论体系,使之更加技术化和实用化。因此,将可持续农业发展研究向高产高效持续农业生产技术体系聚焦,对加速可持续农业发展极为重要。

2.中国农业的发展与成就[4]

从50年代中期开始,中国国民经济每5年制定一中短期发展计划。每一个发展计划的实施都使中国国民经济的实力,也包括农业和农村经济,得以重大发展。农业生产持续稳定增长,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农民生活水平显著改善,农业国际合作与交往发展迅速,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成效显著。经过20多年的发展,中国农村经济体制发生了五个方面的深刻变化。一是突破了高度集中的人民公社体制,实行家庭承包经营,农民有了生产经营自主权,理顺了国家、集体和农民的关系;二是突破了以粮为纲的单一结构,发展多种经营和乡镇企业,全面活跃农村经济;三是突破了统购统销制度,市场调节农产品供求、资源配置的作用显著增强,农产品市场体系初步形成,农村要素市场逐步发育;四是突破了单一集体经济的所有制结构,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格局。在集体经济巩固壮大的同时,个体、私营等经济成分快速发展;五是突破了农业生产上的指令性计划,实行指导性计划,改变了政府调控农业的方式,初步形成了经济、法律和行政等手段综合运用的农村经济宏观调控体系。

3中国农业科技的成就与展望

自1949年建国以来,中国农业科学研究取得了很大成就和一系列成果。其中,农业生物种质资源研究与遗传育种理论和技术的不断发展,增强了通过推广良种实现农业增产的潜力;光、热、水、土等资源利用的理论和技术研究,极大地促进了农业生产效益的提高;农业生物病虫害基础研究和防治技术的应用,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农业生产损失;农业综合、宏观经济发展战略和农业科技信息的研究,为中国的农业科研和农业生产提供了理论指导和信息服务[6]。

“九五”期间,中国农业科技实现了超常发展,并取得了累累硕果。其中,十项重大科技进展最为突出,它们是:(1)强化生物技术和常规技术结合,培育出大量优质、高产、多抗农作物新品种,筛选出一批种质资源,整体育种水平得到提升;(2)中国超级稻研究获得重大突破,在试验田近800kg/666.7m2;(3)单双价转基因抗虫棉研究及应用处于国际先进水平;(4)五大作物”大面积高产综合配套技术体系研究,构筑了中国面向21世纪的“五大作物”生产技术平台,为中国未来粮食安全提供了技术支撑和储备;(5)温室节能技术取得重大突破,促进了冬季设施蔬菜、果树和花卉生产,完善了周年设施园艺生产技术体系;(6)棉铃虫、褐飞虱迁飞规律研究为提高主要稻棉害虫的预测预报和虫害控制技术水平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基础;(7)主要畜禽规模化养殖及主要畜禽疫病的诊断与监测方法取得丰硕成果;(8)新型饲料及添加剂的研究获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产业化社会生态效益显著;(9)农业信息技术研究开发及应用步入快速发展时期,为农业发展提供了有效的支撑;

(10)农业持续发展与水肥资源高效利用研究确定了农业用水的战略目标和节水的技术重点,肥料高效施用调节技术的大面积应用。

4.可持续农业发展趋势

近年来,在对可持续农业的概念、理论进行深入探讨的基础上,世界各国都在探索可持续农业的发展模式。国内专家针对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以及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特点,归纳有以下8种提法:

1)低投入的可持续农业。其主要做法是多样化种植,草田轮作;作物与畜牧混合经营,均衡发展。其核心是不用或省用化肥、农药,充分利用生产单位内部资源,围绕农业自然再生产特性来组织生产。其实质是有效利用生产性投入,保护资源和改善环境,提高生产单位的净收益。这种可持续农业发展模式是由美国最先提出来的,并在堪萨斯、内布拉斯加和衣阿华州的一些农场开始实践,但在其他地方很少应用。

2)高效率可持续农业。这种发展模式的基本特征是高投入、高产出、高效益。它不同于靠低投入实现农业的持续发展,而主张在提高国际竞争力的前提下,增加农产品生产,以科学技术为动力,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保护自然资源环境,创造无风险或无污染的生活条件。主要措施是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使用良种、合理栽培、慎用化肥、病虫综合防治及科学政策。其核心是以科技进步为依托,强调农业资源的合理配置和管理,实行现代经营方式,进而实现生产集约化。这种模式也是由美国倡导的并与实际生产活动紧密结合,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3)生态环保型可持续农业。也称为环保型降低购买性资源投入的可持续农业。该模式主要从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的角度出发,降低农场以外(如化肥、农药、机械等)的投入,强调农业生产与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重视农业系统内部资源的循环与利用效率。此种模式是由美国、德国、法国等发达国家首先提出的。

4)生物学派可持续农业。其主要内容在培育高生物潜力的品种基础上,采取生物性的轮作、生物防治与有机肥料等,降低农场外部资源消耗,谋求农业可持续发展。此种模式在德国和英国比较流行。

5)综合性可持续农业。其主要内容包括合理优化与利用一切可利用的农业资源,改良土壤、培肥地力、用养结合、保护环境等。综合性农业通过与生态系统、土壤保护系统、水源保护系统及农业经济系统的密切关系,实现农业的综合管理与协调发展。综合性农业体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权衡与统一。德国重点发展这种模式。

6)环境保全型可持续农业。这种模式有3个主要特点:一是强调以提高效率来保护环境;二是以大幅度削减人工合成品的应用来保全环境;三是以人类生态活动区域为中心,进行因地制宜的生态保护。日本盛行此种模式,它与欧美国家不同,一方面农业生产集约化程度高,另一方面产品不足,大量进口粮食和饲料,水田农作是其主要形式。采取的主要措施:一是减轻农业对环境的负作用,进行高效率的施肥和病虫害防治;二是进行环保型农业技术的研究与开发;三是维持和提高地力,对未利用的有机物资源进行开发。

7)劳动集约型可持续农业。主要特点是投入大量廉价劳动力来提高土地生产率,提高农产品的自给率。目前主要适应于西非等一些劳动投入不足、经营粗放、单产低下、生活贫困的经济不发达国家和地区。

8)土地集约型可持续农业。这种模式主要适用于人多地少的国家或地区。为了提高农业可持续性,这些国家及地区必须充分地、全年式地利用一切可利用的土地,实行以提土地利用率与产出率为核心目标的技术改造。最典型的是我国台湾的“精久农业”、荷兰的“设施工作化高效农业”等。

世界各国可持续农业的发展实践表明,可持续农业是当今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其内容十分广泛,发展模式多样化,实践效果明显。一是适当减少了农业资源的利用。2007 年发达国家对可耕地、永久性农用地和永久性牧用地的利用率分别比2002年减少了0.3%、3.8%和 0.9%。二是适当减少了化肥使用。2003年中国化肥年使用量4411.6万t,2006年中国化肥年使用量为4124万t,平均每公顷施用量达 400kg/hm2以上,发达国家安全上限每公顷

施用量减少到225 kg/hm21。三是农业劳动力投入减少。2007年发达国家农业劳力使用比 2002年减少12.3%。2007年与 2006 年相比,北美和西欧农业就业人数分别减少了28%和 30%。四是土地生产率和劳动效率呈增长趋势。据预测,到2020年世界粮食增产总量中约20%依靠增加耕地面积,其余80%必须通过提高单产来实现。其中,小麦单产将从2000年的 2660 kg/hm2提高到3200 kg/hm2,提高 20%。同时,世界人口仍在以每年增加1.0×108

[]的速度发展,到 2020 年将增长到 7.5×109~8.0×109(2000年约为6.0×109)2。近年来,由于多种因素和综合作用,发展中国家的农业得到了持续发展。1996—2001 年发展中国家

[]农业生产增长37.7%,年均增长7.6%3。

由此可见,当代世界可持续农业的兴起,为各国根据国情及农业发展需求,选择适合本国的可持续农业发展模式及其发展道路,提供了可借鉴的成功经验。我国要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一定要从本国实际出发,选择适合国情的可持续农业发展模式。鉴于我国人口众多、资源匮乏、环境恶化、生产力水平较低、资源利用潜力大的特殊国情,我国可持续农业的发展必须坚持以下原则:一是立足于人口多的基本国情,坚持自力更生为主,解决农产品供给问题;二是立足人均资源少的基本国情,走科技挖潜、合理投入、提高效益的路子; 三是立足农业长期、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永续利用、协调发展的路子。基于这种认识,当前中国可持续农业发展模式应当是以自然资源、生态环境良性循环为基础的高效率集约型可持续农业发展模式。[]

5.结语

发展可持续农业,是全球的共识和潮流,它将朝着现代化、集约化、持续化、农业产业化方向发展。现代农业是以现代科学技术武装起来的科学化农业,代表了农业发展的整体水平; 集约农业代表了一定经济、资源和技术条件下农业的发展方向;持续农业代表了农业的发展目标;农业产业化是农业和农村经营方式和组织制度的创新,代表了农业向现代化方向发展的途径。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局.中国农村贫困监测报告[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4.

[2] 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1.

[3] 聂振帮.世界主要国家粮食概况[M].北京:中国物价出版社,2003.

[4] 卢良恕.中国农业发展现状与展望[M].第三届果蔬加工技术与产业化国际研讨会2001年10.[5] 农民收入增长与农村金融发展的互动研究[D]霍焰.吉林大学2013年6月.[6]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中国的生态农业.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1

第三篇:文明与可持续城市化

文明与可持续城市化

21世纪中国发展面临的一大难题便是城市化。目前,中国有660多个城市,城市化比例达到41%左右。据预测,中国每年城市化比例以1.5%的速度增长,到2020年将达到1500个城市,每年有1000万左右人口进入城市。中国的城市化将对中国乃至世界的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如何认识中国的城市化?中国的城市化与现代化如何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这也是全中国和世界普遍关注的21世纪的重大课题。

一、当前中国城市特色危机的“六个盲目”性

(1)盲目拔高城市定位。中国一共有661个大中小城市,其中竟然有182个城市提出要建国际化的大都市或国际化城市。如广州提出15年赶上亚洲“四小龙”把广州市建设成为具有强烈岭南特色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将广州建设成为国际性交通枢纽、商业中心、金融中心、科研中心、旅游中心,为世界的和平事业和人类的繁荣进步作出自己的贡献。

(2)盲目提倡多组团的城市空间布局。仅有20万人口的小城市的市长,也片面地认为多组团的城市空间布局就是城市生态良好。

(3)盲目进行旧城的成片改造,搞形象工程。如有一座城市其实特别困难,特色是养奶牛,市领导下令,拓宽了一条大马路,在路两旁刻了许多花岗石的牛雕塑,有300多个。这个工程花费了上亿元,而这个城市的财政收入中,城建资金只有2000万元。在“形象工程”的背后,人们看到的是城市规划中的盲目性。

(4)盲目迎合小轿车的交通需求。片面强调防止道路交通堵塞,而规划建造大马路、立交桥和拓宽旧街道。决策者们是坐小汽车的,他们希望能加快行车速度,以至于在城市规划过程中盲目布置超宽的马路、不分青红皂白地拓宽机动车道、砍伐人行道树、取消自行车道。个别城市还对取消自行车道予以立法。

(5)盲目地进行功能分区,片面强调功能单一的各类园区。

(6)盲目地体现第一责任人的权威。认为我既然是城市第一责任人,就应该有绝对权力修改规划。这麻烦就大了,有的城市出现了“一届政府一张规划”的现象。城市总体规划是第一资源,总体规划错误就会导致建设错误,而建设的错误往往是难以弥补的。

二、文明城市与可持续城市化、现代化

以“城市范式”来考察人类城市的变迁,大致可以把它分为以下四个阶段、四种范式:“商业范式”的城市、“工业范式”的城市、“生态范式”的城市、“文明范式”的城市。文明城市称号是在当代中国反映城市整体文明水平的综合性荣誉称号。同时,当代中国的文明城市又是自然、经济、社会和谐的复合型生态平衡城市,是富有市民凝聚力、归宿感和认同感的城市。

文明城市作为可持续城市化、城市现代化的理想选择、理想模式,必然体现并实现于文明城市创建的实践中,必然要以文明城市的实践结果来验证和支持。2005年文明城市的评选表彰,2008年以及未来每 3年一次的文明城市评选表彰,其本质是引导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城市的现代化应走文明发展道路。不同发展阶段城市文明的水平在总体上反映城市的可持续性、城市的现代化水平。

全国从2005年开始的文明城市、文明城区评选表彰,以《测评体系》为标准和尺度,逐渐走上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测评体系》正在成为我国今后较长时期内评选表彰全国文明城市、全国文明城区的重要工具。

三、推进文明城市创建,提升城市化、现代化文明品质的实践路径

(1)以弘扬实践“城市精神”为主线,努力打造“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生活环境、政务环境、人文环境和生态环境。

城市精神是支配市民的价值取向、行为方式、心理导向的精神力量,是一座城市的灵魂。城市精神集中表现在四个层面:在行为方式层面,表现为市民在社会行为和交往方式中展示的精神风貌和价值取向,以及市民普遍认同的习俗和习惯;在规章制度层面,表现为政府部门的为政风格,企业的经营理念和管理风格;在文化生活层面,体现为以现代传媒为载体的大众文化的精神气质,各类重大活动中的民俗民风,大学和学术团体的文化流派与风格;在城市景观层面,表现为渗透在城市规划布局、历史遗存和现代建筑中的精神风格与气质。

弘扬和实践城市精神必须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必须立足于对城市历史的积淀,必须兼具中华民族精神的共性和城市自身的个性。城市建设形成了城市的“筋”和“骨”,文明城市建设铸造了城市的“气”和“神”,凸现出“城市水平、城市风格、城市效率、城市精神”;弘扬和实践城市精神还必须进一步提高市民的素质,发掘城市文化、历史与亲和力,提升城市的品位与魅力。城市的品

位与魅力不仅仅表现在摩天大厦和繁华的街面,更在于它的文化、历史和亲和力;弘扬和实践城市精神又要营造城市空间的人文氛围,树立以人为本的现代城市建设理念;用人文精神塑造社区,使之成为体现人文关怀的精神家园;既保护个人利益的合法性,又维护社会公共秩序的至上性;既尊重个人的自由空间,又培育人际关系的亲和氛围。在弘扬实践城市精神的过程中,营造“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人文环境、生活环境、生态环境。

(2)以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为核心,全面规划市民素贡建设,培育市民顾全大局、团结协作的风格,精益求精、追求卓越品质,诚实守信、博采众长的风范,培养市民顽强拼搏的奉献精神,知难而进的敬业精神,扶贫帮困的关爱精神,崇尚节俭的奋斗精神,玫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3)突出对“公共空间”、“公共需求”、“公共服务”的关怀,提十城市化、现代化文明品质,促进社会文明、社会和谐城市化、现代化文明品质的标志是:形成公平公正的社会体制与机制。文明城市的创建通过对突出“公共空间”、“公共需求”、“公共服务”的关怀,促进公平公正的社会体制与机制建设。

(4)城市空间资源配置的中性化、均衡化,使不同阶层、不同群体、多元文化能在合理的空间配置环境中和谐共存共生。比如:政府在住宅社区中应强调多样化的人群结构、多样化的房屋设计、多样化的住房契约、差异化的价格、混合的功能、明晰的公共领域等。混居虽然会触及阶层之间的差异和相互影响问题,但适度的多样化混居可使低收入阶层享受到较高的福利设施,尤其是高质量的中小学,以减少其子女再度陷入贫困的机会;另一方面,通过与高收入阶层的近距离交流,有助于增进理解,提高其生存能力,化解阶层隔阂。多样化混居的比例一般为4:1,低收入阶层占五分之一。事实上,我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就是这样做的,较有效地化解了阶层之间的隔膜与对立。新加坡政府长期以来实施“政府公屋”工程和配套的公积金制度,取得良好效果。

第四篇:风景园林的可持续设计方法总结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风景园林的可持续设计方法总结

风景园林的可持续设计方法总结

摘要:随着社会文明的不断发展,在快速的城市建设步伐中,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改善,人们越来越注重对美的享受、对生活的享受、对自然的享受,尤其是对我国风景园林更是倍加关注。可持续思想作为科学发展观的内容,受到各方面的高度重视,因此风景园林的可持续设计已成为现代园林设计发展的方向。

关键词:风景园林;环保节能;可持续;设计方法

中图分类号:K928.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能源短缺也是不争的事实,为保证我国经济良好、永续的发展,必须建设可持续发展社会,因此可持续设计的风景园林已成为现代城市园林的发展的趋势。一般认为,风景园林的可持续设计方法,应该包括以下方面的内涵:一是具有园林的观赏性,能创造怡人的景观;二是具有可持续发展性,改善环境的生态效应,调节小气候,维护生态平衡;三是具有生态结构的合理性,包括合理的时间结构、空间结构和营造结构,能与环境一起组成和谐的统一体。

园林规划设计现状

2.1 整体规划不完善

园林规划都是短期规划和长期规划相结合,但即便如此,城市园林的规划还是做的不够完善。比较突出的问题就是城市园林规划区域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脱节。这主要显现在城市园林规划与城市给排水和灌溉系统未进行统筹考虑。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就是在城市园林规划的时候,只单纯地考虑了园林部分,未对园林灌溉系统进行考虑。出现了园林已经建设完毕,灌溉设施才开始建设,造成许多灌溉设施都是临时性的,致使无法对城市水资源进行统筹安排,造成了水源的浪费。

2.2 未对水资源进行合理利用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的日常维护需要大量的水,而供给这些景观的水主要来自城市供水系统。城市园林的一大特色就是要有水的景观,如喷泉、瀑布和人工湖等。城市供水系统的主要功能是供给生产和生活用水,而当城市园林规划了水景之后,就要为水景提供水源,在原本水资源就紧张的北方地区,会出现水景与人争水的现象。并且现在北方地区的水景在水的利用上做得不够理想,表现在水景中的水用完之后,直接排到了下水道中,没有对其进行二次净化和利用。其次,北方地区受经济水平和条件制约,园林灌溉设备落后,许多地区的园林灌溉还采取老式的喷灌设备,不但用水量大,效果也不明显。

2.3 园林规划与城市建设脱节

规划应与城市建设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城市建设为城市园林提供基础设施,城市园林为城市建设提供优质的园林和绿地,二者互为补充。但是北方地区的园林建设在规划的时候与城市建设出现脱节现象。出现这一问题的原因在于,城市园林规划的园林和绿地,有时因为城市建设需要,变更为住宅用地,先期的规划和设计只能沦为空想。而新建的住宅项目又需要进行配套的园林绿化设计,其园林绿化设计只考虑了小区的美观和绿化功能,没有与整个城市园林规划统一步调,比如北方许多城市在建或规划的住宅小区,都建设或规划了大量的园林和绿地面积,这在水资源相对紧张的北方地区,明显是不合时宜的。所以,城市园林规划要与城市建设达成一种共识,要将城市建设中的园林和绿地规划融入到整个城市园林规划中来,进行统筹考虑。

风景园林的可持续设计方法 的作用除了美观之外,还应扩展其功能,在城市园林规划时,可以在建筑物表面种植藤蔓植物进行立体绿化。藤蔓植物的第一个功能是美观,增加城市的绿色景观;第二个功能是在夏天可以有效防止阳光对建筑物的照射,降低建筑物表面温度,节省建筑物的空调使用时间和使用频率,减少电能的消耗,降低二氧化碳和氟利昂的排放。第三个功能是藤蔓植物在建筑物的表面生长,在北方出现风沙天气的时候,能够起到防风防沙的作用。

3.1 改变园林和植被的种植模式

地区普遍缺水,在树木和植被的选择上就要选择耐旱的品种。在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种植的时候,尽量选择多种植树木少种植被。因为耐旱树木需要的灌溉量小,且根系锁水效果好。在种植的时候,除特殊场所必须种植草地外,其余的地方尽量选择种植树木。在种植树木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地形因素、土壤因素和树木自身的条件,做到不同品种的树木覆盖不同的高度,做到科学种植、错落有致,既实现园林的美化功能,又能减少灌溉水量,实现保水锁水的目的。尽量做到一个绿化区域就是一个完整的树木群落,提高树木的抗旱能力,尽可能多的保住城市有限的水分。

3.2 合理布局

设计做的再好,如果不与城市水系结合,也很难实现其功能。所以在园林规划设计中,要先考察城市供水系统布局,做到方便取水灌溉。其次减少水景设计,由于北方地区缺水现象明显,水景的维护需要用水量很大,过多的城市水景会消耗大量城市洁净水源,得不偿失。北方地区园林规划设计应本着不消耗城市洁净水源,又实现了对水源的保护的设计原则。

3.3 选择抗旱保湿的树木和植被 的特点是气候干燥,风沙大,水资源紧张。进行园林规划设计的时候,要通过园林建设来实现城市面貌的改变。城市园林可以有效提高空气湿度、防尘防沙,通过树木和植被锁住土壤中的水分,保住城市现有的水资源。所以在进行园林规划设计的时候,对树木和植被的选择就要做一些特殊的要求。比如:树木和植被首选抗旱品种,根据城市自身的环境特点,选择适宜城市环境的树木和植被品种,在实现园林绿化功能的同时,又节约了城市的水源。树木选择时,要注意高低搭配,采取乔木和灌木分层种植的方式,使得树木之间相互依存,共同生长。

3.4 充分利用城市所有水资源

资源包括河流、湖泊里的自然水,以及地下水系,这些水源成为常规水源。除此之外,城市每天都有大量的生产生活污水得到处理和回收,这些废水经过处理之后,完全可以满足数目和植被的灌溉要求,所以在园林规划设计的时候,要将这部分水源充分利用。这样以来,就减少了城市供水系统的压力,将废水变废为宝。此外,对雨水也可以进行收集储存,进行适当的净化后用于树木和很自卑的灌溉。只有对城市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所有水源的充分利用,才能解决园林用水的矛盾,才能发挥城市园林的作用。北方地区尤其要注意对处理过的废水和雨水的利用,只有这样,才能在发展好城市园林的同时,保证不给城市供水带来过多的负担。

3.5 引入先进的抗旱高科技产品

上最先进的抗旱产品非保水剂莫属了,保水剂的本质是一种高分子聚合物,和水不相溶,覆盖在水的表面,能够保证水分不发生渗漏和蒸发,使水在灌溉的过程中不发生额外损失,提高水的利用率。

3.6 培养设计人员环保节能和节水的设计理念

规划设计的人员,要牢记园林规划设计的宗旨,要将规划设计方案与地区实际情况相结合,在北方缺水的地区,就要增加树木的种植面积,减少草皮的种植。树木和植被的选择要耐旱保湿的。在北方缺水严重的地区,并且区域内没有自然河流和湖泊水源的,就要减少水景的规划和设计规模,尽量缩减水景。在平时的园林规划设计中要使园林规划设计方案具有环保节能和节水的特性,培养设计人员环保节能和节水的设计理念。

结语

可持续设计关系到城市的综合环境,为提升城市形象,打造宜居都市提供了物质基础。但是再好的城市园林可持续设计,都应与城市的实际情况相结合,都应符合国家有关节能减排和建设节水型社会的大政方针相一致。所以在进行园林可持续设计的时候,要采取有效措施,保证设计方案符合节能环保和节水的要求,更好地为城市建设服务。

参考文献:

[1] 王 霞,孙仕军,于 威.关于可持续发展园林绿地的思考[J].中国园林,2004(2):71~72.[2]巩如英等.基于节水型园林的北方地区水景设计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07(2):162~163.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最新【精品】范文

第五篇:可持续设计与制造论文

可持续设计与制造技术

正文

产品名称:手机

第一章

主要零部件

手机结构一般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液晶屏、机壳、按键、电池、主板、天线、音响、话筒、排线等。

第二章

各零部件的常用材料及该材料的加工过程

1.液晶屏

液晶显示器主要由ITO导电玻璃、液晶、偏光片、封接材料(边框胶)、导电胶、取向层、衬垫料等组成。2.机壳

手机外壳主要有塑料,工程塑料,金属,金属与塑料,金属铝,金属铁,不锈钢,镁合金等。3.按键

手机按键的塑胶材料经常是PC或者ABS等。

4.电池

手机电池由三部分组成:电芯、保护电路和外壳。主要材料都是钴酸锂,锰酸锂,三元的。5.主板 PCB纤维板,电容,电阻,IC,BGA,IO等等。6.天线

手机天线是带阻值的,每款手机也不一样的,材质主要是铜和合金。7.音响

音频功率放大器及音频信号线、音箱线,就可以组成最基本的音响器材。

8.排线

排线,也叫软性电路板(FPC)。它按照所属行业规范规定排线规则、线序、线色、线号等,用于活动部件及活动区域内的数据传输,如电脑内部主板连接硬盘、光驱的数据线,手机主板连接显示屏的数据线,还有连接设备之间的数据线都统称排线。

第三章主要零部件的加工过程或主要工艺流程,所使用主要加工设备及主要辅助材料 1.液晶显示器

1)工艺上可以大体分成清洗与干燥、光刻、取向排列、制

盒、切割、灌注液晶、目测、电测、贴片、上引线、包装等工序

2)清洗与干燥工艺该工艺主要用到的设备有超声波清洗

机、等离子清洗机及干燥炉的干燥设备 3)光刻工艺主要用到的设备有涂布机曝光机等 4)取向排列工艺主要用到的设备有摩擦机等 5)丝印制盒工艺主要用到的设备有丝网印刷机、喷粉机、贴合机、热压机等

6)切割工艺主要用到的设备有切割机和裂片机等 7)液晶灌注及封口工艺要用到的设备有液晶灌注机和整

平封口机等

8)光台检测及电测工艺主要用到的设备有光台和电测机

9)贴片工艺主要用到的设备有切片机、贴片机、偏光片除

泡机等

10)LCD金属引线的连接和加工工艺主要用到的设备有插

PIN涂胶机

2.手机外壳

1)大都是使用冲压机床进行工程塑料压制而成

3.机按键

1)喷漆、印刷、电镀、烫金等

4.电池

1)锂离子电池的主要构成材料包括电解液、隔离材料、正

负极材料等

5.主板

1)在电路板下面,是错落有致的电路布线;在上面,则为

棱角分明的各个部件:插槽、芯片、电阻、电容。CPU、南北桥芯片、内存插槽、AGP插槽、PCI插槽、IDE接

口以及主板边缘的串口、并口、PS/2接口等。加工工艺主要为流水线生产等。

第四章装配过程

装配过程包括:零件的生产、组装、加工、包装等。

第五章

主要失效方式

1、手机零件的疲劳损伤

2、手机人物损坏。如摔打、浸水等。

3、手机硬件软件的发展,用户的更新手机。

第六章

手机的回收利用现状

我国废旧手机回收利用的现状受观念、经济及技术等因素的影响,我国目前还没有真正建立起废旧手机回收系统,废旧手机回收和利用的主要途径和方式为: 产品级

1)不规范的二手回收市场

在国内的大城市,街头小贩出于经济利益的考虑而回收废旧手机,他们或者对还能使用的手机进行翻新,重新卖到市场。2)当做垃圾直接丢弃。在我国的大部分地区,手机被淘汰后,如果没有多少商业价值即没有卖钱的价值后,就会被人们当做一种垃圾丢弃。

3)生产商和移动运营商的自发回收

零件级

1)二手市场的工人将手机拆解,只利用一些零部件,其余的当作垃圾扔掉。

2)其他不好回收以及回收利润不大的零件都将作为垃圾回收处置。例如手机电池的寿命较短,产品更新较快,我国废旧手机电池的数量十分巨大,并且这些手机电池绝大部分被当作废弃物丢弃。3)简单的拆解作坊式回收

材料级

1)国内现有手机的拆解方式基本处于手工作业阶段,而且大多数拆解作业都是家庭作坊式,没有形成规模化和机械化操作,极易造成二次污染。

2)由于手机中含有金、银、铂、钯等贵金属,在浙江、广东等沿海地区,一些私人或小企业将回收的手机等电子产品投入硫酸池,以腐蚀掉电路板的金属成分,或是采用直接火烧等落后技术来提取贵金属,在处理过程中还会产生大量的废液、废气、废渣,这些有害物质未经任何处理源源不断地排入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

第七章 手机现行的主要废弃处置方式

1.对使用的手机进行翻新,重新卖到市场;或者将手机拆解,只利用一些零部件。

2.3.手机电池绝大部分被当作废弃物丢弃。

一些私人或小企业将回收的手机等电子产品投入硫酸池,以腐蚀掉电路板的金属成分,或是采用直接火烧等落后技术来提取贵金属

第八章 生命周期主要阶段(原材料制备、产品制造、产品使用、产品废弃)中的主要环境影响(耗能、资源消耗、固体液体气体废弃物)

生产过程中

1)在手机的生产加工过程中,消耗了大量的能源、资源等。同时产生了大量不可忽视的环境污染,如重金属污染、大气污染、水污染、对大自然和人类都产生了不可忽视的严重影响

废弃过程中

分基本保持一致。成为固体垃圾。1)手机的材料主要包括金属材料和高分子材料,在废弃前后成2)手机的结构材料主要是塑料,极难自然降解,散落于环境中会造成污染并能够长期存在,如果对其进行焚烧处理,就会造成大气污染,焚烧产生的气体还会使人中毒,严重时会导致癌症、神经系统失调等疾病。

3)手机电路板含有铅、锌、锡、金等有害金属元素。手机废弃后若回收处置不当,或未经无害化处理而直接填埋,将导致手机中有害金属物质渗漏从而污染土壤和地下水资源,并有可能渗入食物链,危及人类健康和生存。

4)此外,手机电池及配件中还含有汞、砷等有毒物质,这些物质也会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巨大的损害。废旧手机等电子垃圾已成为当今人类和环境的“无形杀手

第九章 改善该产品环境影响的意见

废旧手机的回收利用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从生产商、经销商、运营商到消费者的积极参与。欧盟、美、日等发达国家及地区在手机回收利用方面已居于世界前列,已建立起了较为成熟的法律体系和回收系统,并获得了相当可观的环境、经济效益。我国可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采取以下有效措施,积极应对电子污染,使电子行业与环境、社会协调发展。

1.完善法律法规,推动回收工作

完善的法律法规是开展废旧手机等电子废弃物规范化回收利用的前提和保障。我国尚缺乏相应的行业标准和电子信息产品污染的重点防治目录,这些也都应尽快制定和完善。延伸生产者责任正在作为一个新的废弃物管理范例而被广范宣传,该制度要求生产者承担废弃电子产品回收、处置的义务。有关部门也应加大力度取缔非法手机回收,建立规范的二手手机市场,防止超过设计寿命的废旧手机流入农村市场而导致回收困难及回收成本的升高。基于手机回收的环境和社会效益,国家可通过立法对从事废旧手机无害化处置的企业给予政策扶持和资金支持,提高企业的积极性,促进手机回收技术的发展。

2.发展试点项目我国目前尚处于手机规范化回收和利用的探索阶段,相关的法律、技术、市场体系都尚待完善。因此,在我国推行废旧手机回收的试点工作,积极发展试点项目是非常必要的,并且试点项目应采用适合我国国情的技术和程序,实施回收成本分析,发展相关技术标准。通过试点摸索经验,积累研究资料,解决建立废旧手机回收利用体系的立法问题和可能面临的各种困难。

3.规模化、产业化发展废旧手机等电子产品的拆解、回收工作专业性较强,须采用先进的技术、工艺,才能避免对环境的二次污染。在手机回收利用的过程中,要兼得环境和经济效益,就必须走规模化、产业化的道路。要坚决取缔沿海地区严重污染环境的手工拆解作坊,建立市场准入机制,保证有实力、有资质的企业进入废旧手机回收市场。

4.清洁生产

积极推行“绿色手机”概念,推出以“无污染、低辐射、可回收”为理念的“绿色手机”产品,大力发展CDMA等先进技术,通过对手机的优化设计,提高产品的可回收率。

5.移动通信运营商的参与

通过对国外手机回收计划的研究发现,移动通信运营商在手机回收过程中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我国的移动通信运营商可以借鉴国外的经验积极参与废旧手机的回收

6.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 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城市化水平较低,经济发展不均衡,社会公民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尚待提高,需要相关部门和手机生产厂商对公众进行宣传教育,培养公众的环保意识,倡导消费者选用“绿色”产品;提高消费者参与环保的积极性,在消费过程中注重环保,主动交回废弃手机,防止造成环境污染。同时,应引导消费者转变消费观念,崇尚自然,追求健康,节约资源和能源,实现可持续发展。

其他注意点

(1)消费者均认为废旧手机有一定的价值,一般都不愿意主动交到回收点,这就要求我国的废旧手机必须作价回收。但手机作价回收的成本,再加上进行环境友好处理的成本,使得废旧手机的正规回收无法与现存的未获许可的作坊式回收竞争,因此这些回收成本应如何分摊,还需进一步的研究和思考。

(2)我国大多居民尚未意识到废旧手机存在的潜在危害,公民的环保意识有待提高,因此我国废旧手机的回收利用也不能照搬国外模式。(3)如何将从事手机回收的作坊式企业纳入规范管理的废旧手机回收体系,如何转化国外的经验和模式并成功地将它们与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联系起来,也应是今后研究工作的重点。

参考文献:

(1)我国废旧手机回收利用现状与解决方案(2)主板的材料及工艺(3)手机生产的工艺流程(4)LCD生产线工艺及材料简介

下载浅议职校生可持续学习与发展的方法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议职校生可持续学习与发展的方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保护与发展并重实现野生动物资源可持续利用

    保护与发展并重实现野生动物资源可持续利用 动物是人类的朋友,地球是动物和人类共同的家园。地球好似一驾遨游太空的宇宙飞船,人类与许多动物共处在这个生态环境中。我在百度......

    关于森林可持续经营发展的调查报告

    关于森林可持续经营发展的调查报告调查目的:了解当前森林可持续发展现状、面临的问题,以及为政策部门提供资料依据 调查对象:森林可持续经营发展调查方法:文献法、网络调查法调......

    可持续改革开放的道路和发展模式

    可持续改革开放的道路和发展模式 摘要:中国的市场经济改革已经逼近到这样一个历史拐点:即由数量建设为主向以质量建设为主转化;由大规模的市场化改革向有选择的市场导向的改革......

    企业资源与可持续竞争读后感

    湖北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人力资源战略规划——企业资源与可持续竞争优势 读后感 班级:14人资一班 姓名:张靖超 学号:1410800409 指导老师:李太 (一)文章内容结构分析 从巴尼在......

    西藏地区环境与可持续(精选)

    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

    中药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

    中药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摘要:中药资源是我国人民防治疾病的重要物质基础, 是祖国医药学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 由于人均拥有资源量降低、需求的迅速增加和无序的开发利......

    职校生学习障碍消除及对策

    职校生学习障碍消除及对策 基础部徐雯 摘要:从分析当前中职学生学习障碍的成因入手,提出抓好入学教育、专业教育、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等对策,以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

    可持续社区的设计理念和方法研究

    可持续社区的设计理念和方法研究 【摘要】随着空间的减少和人口的增加,可持续社区的设计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并且在我国的一线城市和二线城市广泛实施。相对而言,可持续的设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