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4浙江高考生物试卷评析
评析1:生物学科组
2014年高考理科综合生物试题的命题依据是《2014年浙江省普通高考考试说明》,知识点考查不超过“2009版浙江省教学指导意见”。试题要有合适的难度和区分度,既有利于高考选拔,又有利于中学教学。要在考查生物学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凸显能力考查。要强调主干知识的考查,不考偏题怪题。要理论联系实际,能有效地考查学生的生物学素养。要体现浙科版教材特色和新课程的理念,有利于推进高中课改。
一、难度适中,稳中求新
试题的难度要在以下两个方面找到平衡:一是高校招生与中学教学之间的平衡;二是中学教学与学生负担之间的平衡。试题难度与往年相比,保持相对稳定,以避免对中学教学产生较大的干扰。
试题力求稳中求新,如试题的素材可来自教材,而问题设置要有创意;在评分细则的制订上,力求更科学更合理。
二、考查主干,提高效度
生物学科领域众多,知识体系庞大,知识更新较快。因而,在高考命题中,要注重主干知识的考查,避免偏题、怪题,避免超纲。主要考点保持相对的稳定,包括细胞代谢、细胞的增殖与分化、遗传规律与分子基础、生物的变异、生命活动的调节、生物与环境、基因工程与克隆技术等,从而提高考试的有效性。
三、加强综合,提高信度
理科综合试卷中的生物学科题量有限,为了提高考查信度,命题力求加强学科内综合。通过知识点的章节间联系、模块间联系加强学科内综合。选择题的四个选项和非选择题的不同小题,尽量涉及不同知识点。而且,注意考点的模块间平衡,考点数目的安排既考虑到高中生物教学的课时安排,又考虑到知识内容间的逻辑联系及对学生生物学素养的考查。
四、突出能力,助推教改
理科综合能力考试强调在知识考查的基础上,突出能力考查。生物学科的命题要围绕四大能力进行,即理解与表达能力、实验与探究能力、获取与处理信息的能力、综合运用能力。试题应强调考查生物学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观念,试题情境尽量来自生产、生活和科研实际,并通过图表增强试题的情景性。突出能力考查,对中学生物教学具有良好的导向作用,有利于转变教法和学法。要引导中学生物教学关注知识内容间的逻辑关系,重视学科知识对生物学现象的解释、重视运用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真正有助于生物学素养的提高。评析2:温州市教育教学研究院 特级教师 张庆勉
宁波鄞州中学 特级教师 赵沛荣
今年我省的理综生物试题基本延续了近年来的命题风格。注重基础,突出主干,强调综合,稳中求新,能力立意,难度适中,具有良好的选拔功能。
1.突出主干,注重教材与学科素养。命题紧扣《考试说明》,突出重点和主干内容,重视基础知识考查,考点分布和比例分配合理。试题无偏题、怪题和超纲题。试题题干简明,表述严谨,设问指向明确,许多考点来源于教材,如第1、3、4、32题等,体现了浙科版教材的特色。
2.重视能力,突出实验与信息获取。能力考查涵盖了考试说明的四种能力要求,重点考查了学生的获取信息能力、运用图表进行表达的能力和对教材概念的准确把握。淡化死记硬背内容。试题背景取材新颖,图表丰富,注重能力立意,尤其是实验探究、信息获取、逻辑思维、推理分析能力的考查,彰显生物是实验科学的特点和浙江命题特色,如第31题,实验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
3.联系实际,强调多知识点的综合。试题背景联系科技、生产和生活实际,重视综合能力的运用,考查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第1、2、3、4、30、32题。试题主题明确并多角度地考查学生多个知识点的综合、灵活运用及知识迁移能力,增加知识点考查的覆盖面,如第30、32题。试题强调学科知识综合,不仅考查考生对核心知识的掌握程度,还考查了考生知识的宽度和广度。
4.稳中求变,有利于高中课改。试题基本延续了去年的命题特点,坚持知识与能力并重,稳定与发展并举,既保持稳定又有所创新,试题层次分明,区分度
好,问题设置有创意。对中学生物教学具有良好的导向作用,促进教法和学法的转变。体现了深化课改的精神,有利于高中课改的推进。
第二篇:2014年高考生物试卷评析
2014年高考生物试卷评析
界石铺中学高三生物备课组
2014年高考生物试卷评析
一、整体评价
高考是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命题以《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为直接依据。命题突出能力水平测试,注重考查考生综合运用生物学知识的能力以及考生思维的灵活性。命题方向立足新课改方向、确保平稳过渡、指导新课程实施,有利于高校选拔合格的新生,为便于择优录取,所命制的试题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和必要的区分度以及适当的难度。从2014年的新课程高考全国理综生物试卷来看,试题较好的体现知识与能力并重,稳定与发展并举的命题思路,突出了基础知识和主干知识的考查,有利于中学实施新课改。
与去年相比,试题呈现出如下明显特点——稳中有降、主干突出、立足实际、考查能力、且出题灵活,设置情景新颖。
二、试题特点
1、遵循考试大纲,稳中求进,平稳过渡
生物试题总体难度适中,无偏题怪题,且题目难易比例得当,过渡平稳。试题的题干信息简洁,容易读懂,减少了因为情境设置过多而对考生造成的干扰。而往年丢分比较严重的遗传考题,今年也十分平和,从而降低了试题的难度。
2、立足教材考基础
(1)选择题主要考查教材识记、理解层次的知识,以低、中档题。
(2)非选择题直接考查生物学术语和教材中的结论性知识的理解。
(3)利用教材中的素材作为考题的背景材料。
3、突出主干知识的考查
主干知识突出。整套试卷突出考查的核心概念有: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内环境稳态、渗透作用、遗传系谱图、免疫调节、生态系统、核酸、细胞的结构和功能、人体内环境与稳态、基因工程等,而这些全部为高中生物主干教学内容。紧密结合教材是生物试题的突出特点。
4、坚持能力立意,贴近生产生活实际 加大对能力的考查力度,较好地体现了《考试大纲》对考生能力的要求
这一特点集中体现在了几道主观试题中,第29题考查了课本中光合作用净光合速率的变化,突出了对学生能力和概念教学的考查,立意新颖;第30题涉及的是新课标教材特有的内容,考点也比较新颖,是免疫调节的新的命题点;第31题涉及的是生态系统,侧重对逻辑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的考查;第32题是关于遗传图谱的,意在对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进行考查,知识涉及不深,但是对能力要求很高,具有良好的区分度,考生必须思维缜密,表述严谨,方能得到高分。
总之,纵观2014年高考全国新课标I卷理科综合试题,整套试题能够较好的契合《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的要求,在题目难度上稳中有降,但在能力要求上并不放松。重视教材内容,突出主干知识,关注考生科学素养的形成。试题难易结合,梯度分明,既有利于高校选拔人才,同时也给中学教学提供了明确的指引方向。
第三篇:2017年浙江小高考生物试题
2017年4月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
生物试题
选择题部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8 小题,每小题2 分,共56 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
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下列生物中含有叶绿体的是()
A.菠菜 B.大肠杆菌 C.酵母菌 D.蝴蝶 【答案】A 【考点】细胞器
【解析】叶绿体只有绿色植物才有,故选A.2.冬候鸟秋天飞到南方越冬,使群落的组成发生了变化。这体现了群落的()
A.时间结构 B.水平结构 C.向光弯曲生长 D.分层现象 【答案】A
【考点】群落结构
【解析】时间结构主要有日周期性变化和季节变化两种,候鸟南飞而导致不同时间段群落中物种种类差异,属于时间结构,故选A.3.豌豆种子的黄色(Y)和绿色(y)、圆粒(R)和皱粒(r)是两对相对性状。下列基因型中属
于纯合子的是()
A.YyRr B.YYRr C.YYRR D.YyRR 【答案】C 【考点】基因型
【解析】纯合子一定要所有的等位基因全部纯合才可以称为为纯合子,故选C 4.哺乳动物血液中某种离子含量过低会导致肌肉发生抽搐。该离子是()
A.Fe2+ B.Ca2+ C.Cl-D.I-【答案】B 【考点】无机盐
【解析】Ca+过少会引起抽搐,过多肌无力,故选B.5.在婴幼儿时期分泌不足引起侏儒症的激素是()
A.雌激素 B.生长激素 C.雄激素 D.甲状腺激素 【答案】B
【考点】动物激素的作用
【解析】雌激素与雄激素均厲于性激素,幼年缺生长激素会得侏儒症,幼年缺少甲状腺激素会得呆小症,故选B.6.与DNA 分子相比,RNA 分子特有的碱基是()
A.鸟嘌呤(G)B.胞嘧啶(C)C.尿嘧啶(U)D.腺嘌呤(A)【答案】C
【考点】核酸碱基
【解析】DNA 有 A、T、C、G 四种碱基,RNA 有A、U、C、G 四种碱基故选C.7.研究人员用X 射线处理野生型青霉菌,选育出了高产青霉菌新菌株。这种育种方法属于()
A.杂交育种 B.单倍体育种 C.诱变育种 D.多倍体育中 【答案】C 【考点】育种
【解析】诱变育种是利用物理、化学因素诱导生物发生变异,并从变异后代中选育新品种的过程,故选C.8.下列关于人类与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A.酸雨会破坏水体的生态平衡
B.大气中的CO2 浓度的增加会使全球气候变暖
C.人口的过度增长会增加对地球资源的消耗
D.平流层中臭氧含量变化与紫外线对地球表面的辐射量无关 【答案】D
【考点】生态平衡
【解析】酸雨会导致水体pH下降;CO2是温室气体,可使大气温度升高;人口过度增长,人均具有的资源就会减少;臭氧的主要功能是抵挡紫外线,故选D.9.下列关于艾滋病的叙述,错误的是()
A.HIV 的主要传播途径是性接触、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
B.感染HIV 后一般要经过较长的潜伏期才会发病
C.艾滋病是一种削弱人体免疫功能的疾病
D.HIV 侵入人体后只感染辅助性T 淋巴细胞 【答案】D
【考点】免疫缺陷
【解析】HIV病毒主要侵染辅助性T细胞,还会侵染脑细胞和巨噬细胞,故选D 10.下列关于人体衰老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多种酶的活性降低 B.线粒体数量增加
C.细胞呼吸明显加快 D.细胞核体积变小 【答案】A
【考点】细胞衰老
【解析】细胞衰老会导致代谢减弱,酶的活性降低,线粒体数目减少,但是线粒体和细胞核的体积会增大,故选A.11.下列关于细胞中系能反应和方能反应的叙述,错误的是()
A.糖的氧化反应式方能反应
B.光合作用的碳反应是吸能反映
C.ATP 是吸能反应和放能反应的纽带
D.氨基酸合成蛋白质的过程是放能反应 【答案】D
【考点】能量代谢
【解析】氨基酸合成蛋白质的过程是需要消耗能量的,所以是吸能反应,故选D.12.每年二月的最后一天为“国际罕见病日”。下列关于罕见病苯丙酮尿症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该病是常染色体多基因遗传病
B.近亲结婚不影响该病的发生率
C.该病的发病风险在青春期会增加
D.“选择放松”不会造成该病基因频率的显著增加 【答案】D 【考点】遗传病
【解析】苯丙酮尿症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A错;该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所以近亲结婚会导致隐性纯合概率增加,B错;所有的遗传病在青春期的发病率都很低,C错;而“选择放松”造成有害基因的增多是有限的,故选D.13.下列关于真核细胞厌氧呼吸的叙述,错误的是()
A.厌氧呼吸产生的能量大多数用于合成ATP
B.厌氧呼吸第一阶段是糖酵解产生丙酮酸和CO2
C.成熟苹果的果肉细胞缺氧时主要进行乳酸发酵
D.人体骨骼肌细胞产生的乳酸可运至肝细胞再生成葡萄糖 【答案】D
【考点】细胞呼吸
【解析】厌氧呼吸产生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A错;糖酵解无CO2生成,B错;苹果果肉细胞缺氧时主要进行酒精发酵,C错;人体厌氧呼吸产生的乳酸可运至肝脏再生成葡萄糖再利用,故选D.14.将家兔红细胞置于不同浓度的溶液中,水分子的跨膜运输示意图如下(箭头方向表示水分子 的进出,箭头粗细表示水分子出入的多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第 14 题图
A.一段时间后,甲细胞会发生质壁分离
B.能发生渗透作用的是甲细胞和丙细胞
C.光学显微镜下课观察到乙细胞有水分子的进出
D.若将甲、乙和丙细胞同时分别置于蒸馏水中,甲细胞先破裂 【答案】B 【考点】渗透
【解析】用的是家兔细胞,动物细胞不存在细胞壁,不能发生质壁分离,故A错;光学显微镜看不到水分子,故C错误;甲乙丙三者,都来自该家兔的红细胞,浓度应该相同,如果放入蒸馏水中应同时破裂,故D措误;渗透作用的条件之一是浓度差,故选B.15.下列关于环境容纳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A.环境容纳量是种群在该环境中的最大数量
B.环境容纳量会随着环境条件的改变而改变
C.环境容纳量由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
D.种群的指数增长会受到环境容纳量的限制 【答案】B
【考点】环境容纳量概念
【解析】环境容纳量是指长时间内,环境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A播误;环境容纳量受生物居住环境的影响,故C错误;指数增长没有环境容纳量,故D错误,故选B.16.植物学家温特利用切去尖端的幼苗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第 16 题图
A.在黑暗条件下进行实验是为了避免光的干扰
B.①与④的结果证明琼脂快不含促进幼苗生长的化学物质
C.②与③的结果证明苗尖端含有促进幼苗生长的化学物质
D.该实验的成功之处在于将苗尖端的化学物质扩散到琼脂块中再去影响切去尖端的幼苗 【答案】C
【考点】植物激素
【解析】C选项中②和③为实验组,仅能够说明单侧存在化学物质能使幼苗弯曲,缺少对照组④证明其能促进幼苗生长,故选C.17.经调查发现,某地区青菜虫种群的抗药性不断增强,其原因是连续多年对青菜虫使用农药,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使用农药导致青菜虫发生抗药性变异
B.青菜虫抗药性的增强是人工选择的结果
C.通过选择导致青菜虫抗药性不断积累
D.环境是造成青菜虫抗药性不断增强的动力 【答案】C
【考点】自然选择 【解析】抗药性的产生并不是因为农药的自然选择才产生的,而是在自然选择之前就已经出现,所以不能 说自然选择导致变异,故A错误:抗药性增强是自然选择的结果,故B错误;自然选择是进化的动力,故D错误,自然选择可导致有利变异的积累,故选C.18.下列关于“制作并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临时装片”活动的叙述,错误的是()
A.盐酸使植物细胞间的果胶质层松散
B.实验选用的醋酸洋红属于碱性染色剂
C.装片制作的步骤是解离→漂洗→染色→制片
D.显微镜下观察中期细胞可看到完整的染色体组型 【答案】D 【考点】有丝分裂观察
【解析】染色体组型是观察后再经过排列后形成的,不是可以直接看到的,故选D 19.下列关于DNA、RNA和基因的叙述,错误的是()
A.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核酸分子片段
B.遗传信息通过转录由DNA 传递到RNA
C.亲代DNA 通过复制在子代中表达遗传信息
D.细胞周期的间期和分裂期均有RNA 的合成 【答案】C
【考点】细胞周期
【解析】亲代DNA通过复制将遗传信息传递给子代,不是表达,遗传信息表达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步骤,故C错;D中细胞周期的间期和分裂期均有RNA的合成,分裂期可能会有线粒体中遗传信息的表达.20.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部分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第 20 题图
A.S 型肺炎双球菌的菌落为粗糙的,R 型肺炎双球菌的菌落是光滑的 B.S 型菌的DNA 经加热后失活,因而注射S 型菌后的小鼠仍存活
C.从病死小鼠中分离得到的肺炎双球菌只有S 型菌而无R 型菌
D.该实验为证明R 型菌转化为S 型菌是由S 型菌的DNA 引起的 【答案】D 【考点】活体转化实验
【解析】S型肺炎双球菌菌落是光滑的,R型是粗糙的,故A错误;S菌经加热后蛋白质失活因此失去致病能 力,故B错误;从病死的小鼠中分离出的菌 S和R型均有,转化因子不可能把所有的R型菌转化成S型菌:该实验只证明了加热杀死的S型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使R型菌转化成了S型菌,并没有证明该转化因子就是DNA,故选D.21.以玉米籽粒为实验材料进行“验证活细胞吸收物质的选择性”活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实验前将玉米籽粒放在20~25℃温水中浸泡适当时间
B.先用红墨水染色玉米籽粒,然后纵切并观察其颜色变化
C.未煮熟的玉米胚比煮熟过的染色浅,说明活细胞吸收物质具有选择性
D.若煮过的玉米胚乳与未煮过的均被染成红色,说明细胞吸收物质具有选择性 【答案】B 【考点】验证活细胞吸收物质的选择性 【解析】B中应先纵切后进行染色.22.若某人不慎感染了H7N9 禽流感病毒,机体会产生相应的免疫应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病毒会在呼吸道和消化道腺体的分泌物中大量增殖
B.成熟B 淋巴细胞表面具有与该病毒特异性结合的受体分子
C.效应B 细胞分泌的抗体能识别并结合抗原-MHC 复合体
D.细胞毒性T 细胞接受辅助性T 细胞的信号后即开始分裂 【答案】B 【考点】特异性免疫
【解析】A中病毒必须依附于活细胞生物,所以不能在消化液中增殖;C中效应B细胞分泌的抗体能识别并结合抗原,而非抗原-MHC复合体;D中细胞毒性T细胞识别巨噬细胞表面的抗原-MHC复合体,同时接受辅助性T细胞释放的多种蛋白质后才开始增殖分化;成熟的B淋巴细胞和记忆B淋巴细胞表面有识别抗原的受体,该受体就是抗体分子,故选B.23.二倍体动物某个精原细胞形成精细胞过程中,不同时期细胞的核DNA 相对含量和染色体数
目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第 23 题图
A.乙时期的细胞和丙时期细胞均含有两个染色体组
B.甲→乙过程中DNA 复制前需要合成RNA 聚合酶
C.乙→丙过程中可发生基因重组和基因突变
D.丙→丁过程中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 【答案】D
【考点】减数分裂
【解析】甲属于G1期,乙属于减数分裂G2、减一前、中、后、末,丙属于减二后,丁属于形成的精细胞,因此D中丙→丁过程中不可能发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因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已经发生了.24.若将处于G1 期的胡萝卜愈伤组织细胞置于含3H 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培养液中,培养
至第二次分裂中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每条染色体中的两条染色单体均含3H
B.每个DNA 分子的两条脱氧核苷酸链均含3H
C.每个Dna 分子中均只有一条脱氧核苷酸链含3H
D.每条染色单体均只有一个DNA 分子的两条脱氧核苷酸链含3H 【答案】A 【考点】DNA的复制
【解析】第2次分裂中期时有一半DNA分子只有一条脱氧核苷酸链含H3,另一半DNA分子两条脱氧核苷酸链均含H3,故BCD均错.25.下列对膝反射过程的分析,正确的是()
A.效应器肌梭收到叩击后使感觉神经元的神经末梢产生动作电位
B.含有传入产经元和传出神经元的二元反射弧可引起伸肌舒张
C.动作电位沿运动神经元传到屈肌后使之收缩从而完成膝反射
D.位于脊髓中的抑制性中间神经元能接受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 【答案】D 【考点】反射
【解析】兴奋在一个反射弧中是单向传递的,不能由效应器传至感受器,故A错;含有传入神经元和传出神经元的二元反射弧可引起伸肌收缩,故B错;动作电位沿运动神经元传到屈肌后使之收缩,不一定是反射活动,因为不能确定发射弧是否完整,故C错:位于脊髓中的抑制性中间神经元也能够接受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26.【加试题】将新生小鼠脑神经元置于适宜的溶液中,制成较高细胞密度的细胞悬液,并将其低温保存,在低温保存过程中神经元会受到损伤。一段时间后,与常温保存组相比,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变化是()
A.K+浓度升高 B.K+浓度降低 C.Na+浓度不变 D.Na+浓度升高 【答案】A
【考点】神经调节
【解折】神经细胞能够排Na+吸K+,所以正常细胞周期内K+浓度高,低温使细胞损伤后,主动转运受到影响,进而导致细胞外K+升高,故选A.27.【加试题】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生产量和生物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A.陆地生态系统的总初级生产量随着维度的增加而增加
B.顶极群落的净初级生产量小于同类型的非顶极群落
C.因海洋生态系统中以捕食食物链为主而导致生物量为倒金字塔形
D.食高等植物的消费者比食单细胞藻类的消费者具有更高的次级生产量 【答案】B
【考点】生态系统的生产量和生物量 【解折】陆地生态系统的总初级生产随纬度的增加而减少,故A错;如果要呈现倒的生物量金字塔应该是前营养级的生活周期很短,后営养级的生活阆期很长才可能出现,不是因为它以捕食食物链为主才出现,故C错;由于单细胞藻类个体小、繁殖快.可以整个被浮游动物吞食和消化.并迅速转化为下一营养级的生物量,故食高等动物的消费者比食单细胞藻类的消费者具有较低的次级生产量.28.【加试题】若利用根瘤农杆菌转基因技术将抗虫基因和抗除草剂基因转入大豆,获得若干转基因植物(T0 代),从中选择抗虫抗除草剂的单株S1、S2 和S3 分别进行自交获得T1 代,T1 代性状表现如图所示。已知目的基因能1 次或多次插入并整合到受体细胞染色体上。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第 28 题图
A.抗虫对不抗虫表现为完全显性,抗除草剂对不抗除草剂表现为不完全显性
B.根瘤农杆菌Ti 质粒携带的抗虫和抗除草剂基因分别插入到了S2 的2 条非同源染色体上,并正常表达
C.若给S1 后代T1 植株喷施适量的除草剂,让存活植株自交,得到的自交一代群体中不抗虫
抗除草剂的基因型频率为1/2
D.若取S2 后代T1 纯合抗虫不抗除草剂与纯合不抗虫抗除草剂单株杂交,得到的子二代中抗
虫抗除草剂的纯合子占1/9
【答案】C
【考点】遗传定律
【解析】据圈分析,抗除草剂对不除草剂是完全显性,A错;S2自交子代没有不抗虫不抗除草剂的个体,所以并未正常表达;D项中子二代抗虫抗除草剂纯合子占比为1/16,C项2/3*1/4+1/3=1/2,所以答案为C.非选择题部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 小题,共44 分)
29.(6 分)某湿地生态系统的部分食物网如图所示。
第 29 题图 回答下列问题:
(1)该食物网中,藻类固定的能量可通过_______条食物链传递给绿鹭。绿鹭分别处于第 _______个营养级。
(2)若蚊子幼虫被大量杀灭,短期内水蚤的数量会_________,但对划蝽的影响并不大,这是
由于该食物网教复杂,生态系统的_______功能较强。
(3)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分析,鲶鱼粪便中的能量_______(填“能”或“不能”)直接被
水蚤利用。在该食物网中,体形较大的鲶鱼数量比水蚤的少,其原因是_______。【答案】(1)8 ,四、五、六(2)减少,自我调节(3)不能,能量流动是逐级递减的,鲶鱼比水蚤所处营养级高,流向鲶鱼的能量少.【考点】生态系统
【解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生态系统相关知识,题目较简单。(1)图中共8条食物链,绿鹭可以处第四、五、六营养级.(2)由于蚊子幼虫被大量杀灭,划蝽数量变化较小,因此其将吃更多的水蚤,短期内水蚤的数量会减少。蚊子幼虫被大量杀灭对划蝽的影响并不大主要是由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的功能.(3)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在营养级之间单向流动、逐级递减,故鲶鱼粪便不能直接被水蚤利用。鲶鱼的数置比水蚤的少是由于能量在营养级间的传递特点决定的.30.(7 分)为探究不同环境因素对某植物叶片中叶绿素含量的影响,进行了相关实验,结果如图
第30 题图 回答下列问题:
(1)本实验的因变量是________。由图中曲线对比可知,经________处理的该植物叶片中叶绿素 含量下降最为明显,这将直接导致光反应中叶绿素吸收的________光减少而降低了光合速率。
由此推知,若遇到较低温天气,除升温方法外,可对植物进行________处理以减少叶绿素的 损失。
(2)提取上述四组该植物叶片中的色素时,为防止色素被破坏,研磨时可加入适量的________。
对上述四组色素提取液分别进行纸层析分离,结果发现,第4 组得到的色素带中,从上到下 的第________条色素带均明显变窄。
(3)若用不同波长的光照射叶绿素a 提取液并测定________,可得到叶绿素a 的吸收光谱。【答案】(1)叶绿素含量,光+0℃,红光和蓝紫光,遮光(2)碳酸钙三、四
(3)吸光率
【考点】光合色素、环境因素对光合色素的影响
【解析】本题难度较低,主要考察光合色素的相关知识。
(1)因变量是植物叶片中叶绿素的含量。由图可知在光+0℃处理时该植物叶片中叶绿素含量下降最为明显,而叶绿素吸收蓝紫光和红光,因此光合速率降低。若遇较低温天气,还可对该植物进行遮光处理以减少叶绿素的损失.(2)光合色素的提取过程,需加碳酸钙防止色素被破坏,分离结果从上到下依次为胡萝卜素,叶黄素、叶绿素a和叶绿素b,叶绿素含量降低直接导致相应色素带明显变窄(3)吸光率.31.(7 分)果蝇的翻翅与正常翅是一对相对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且A 是纯合
致死基因;果蝇的颜色伊红、淡色和乳白色分别由复等位基因e、t 和i 控制。为探究上述两对
性状的遗传规律,用两组果蝇进行了杂交实验,其结果如下表。
第31 题表
回答下列问题:
(1)控制颜色的基因e、t 和i 均由野生型突变而来,这说明基因突变具有________特点。
(2)e、t 和i 之间的显隐关系为_______________。若只考虑颜色的遗传,果蝇的基因型有_______ 种。
(3)甲杂交组合中亲本雌果蝇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F1 中雄果蝇均为乳白眼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乙杂交组合中亲本雄果蝇产生配子的基因型为________。
(4)已知翻翅伊红眼雌果蝇与翻翅乳白眼雄果蝇杂交,F1 中出现了正常翅乳白眼雄果蝇。若再
将F1 中的翻翅伊红眼雌果蝇与翻翅乳白眼雄果蝇杂交,则F2 中正常翅伊红眼雌果蝇的概 率为________。【答案】(1)多方向性(2)c对t为完全显性,t对i为完全显性
(3)AaXiXi,控制颜色的基因在X染色体上,亲本雌果蝇XiXi
aXi
aY(4)1/12 【考点】基因的分离与自由组合定律 【解析】
(1)控制眼色的基因c、t和i均由野生型突变而来,这说明基因突变具多方向性的持点
(2)由题可知,A是纯合致死基因 ,而且甲中亲本杂交,后代雌雄之间翻翅:正常翅均为2:1,雌性中眼色均为淡色,雄性中均为乳白色,眼色遗传在雌雄之间有性别差异,因此可知控制翅型的基因在常染色体上,控制颜色的基因在X染色体上。根据甲实验可知t对i是完全显 8
性,乙实验可知e对t完全显性,故显隐性关系为c对t为完全显性,t对i为完全显性。只考虑眼色遗传,果蝇的基因型有9种,其中雄性有六种,雌性有三种.(3)根据甲实验,推知亲本雄雄果进的基因型分别为AaXiXi、AaXtY。AaXtY 产生配子的基因型为aXt和aY(4)根据题中可推知亲本为AaXcXi , AaXiY , F1中翻翅伊红雌果蝇与翻翅乳白眼果蝇的基因型也和亲本相同,则F2代中正常伊红雌果蝇(AaXcXi)的概率为1/3×1/4=1/12.32.【加试题】(14 分)回答下列
(一)、(二)小题:
(一)回答与泡菜腌制和亚硝酸盐测定有关的问题:
(1)制作泡菜时,为缩短发酵周期,腌制前可加入乳酸菌。取少量酸奶,用无菌蒸馏水稀释后,再用________蘸取少量的稀释液,在MRS 乳酸菌专用培养基的平板上划线,以获得乳酸菌 单菌落。下图所示的划线分离操作,正确的是________。
A.
B.
C.
D.
第 32 题
(一)图
(2)泡菜腌制过程中,会产生有机酸、醇类和亚硝酸盐,其中醇类是由_______进行厌氧呼吸产 生。亚硝酸盐对人体有害,为测定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从泡菜中提取要硝酸盐,与_______ 发生重氮化反应,再与N-1-萘基乙二胺偶联,形成紫红色产物。然后用光程为1cm 的_______,在550nm 光波下测定光密度值,与由一直浓度梯度亚硝酸钠制作的_______比对,计算样品 中亚硝酸盐的含量。
(3)已知乳酸菌中的亚硝酸还原酶能降解亚硝酸盐。在一定的腌制时间内,随着腌制时间的延
长,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逐渐降低,是由于在厌氧和_______环境下亚硝酸盐被亚硝酸还原 酶降解。
(二)回答与生态工程有关的问题:
(1)对农作物秸秆多途径利用的基本过程示意图如下,贯穿全过程的核心技术是________技术。
其中“过腹还田”的具体途径是________。将秸秆和动物粪便等通过微生物发酵产生沼气,这是
利用了农业生态工程中的________技术。
第 32 题
(二)图
(2)农业生产上,畜牧业依赖和受制于种植业,可以通过种植业和畜牧业的________技术提高经
济和社会效益。“退耕还林”后,林地的增加可以减少________,更有利于受损生态系统的恢
复。
使用农药能有效控制农业害虫,但也使生态系统的________减少,因此利用生物的________进
行生物防治是今后的发展方向。【答案】
(一)(1)接种环
B(2)假丝酵母,对氨基苯磺酸,比色杯,标准曲线
(3)酸性
(二)(1)物质的良性循环
秸杆-家畜-粪便-农作物-秸杆
洁净可再生的新能源开发(2)合理优化水土流失
食物多样性
种间关系 【考点】泡菜的腌制和亚硝酸盐的测定,生态工程
【解析】考察难度不大,但是对于生态工程的内容,部分同学可能比较陌生,进而造成较大失分,上述填空基本都可在教材中找到原话.33.【加试题】(10 分)欲研究药物乙对海拉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请根据以下提供的材料与用具,以海拉细胞的细胞数变化为测定指标,完善实验分组设计和实验思路,预测实验结果并进行分
析与讨论。
材料与用具:海拉细胞悬液,药物甲溶液(对细胞增殖有影响),药物乙溶液,培养液、培养
瓶,血细胞计数板,显微镜等。
(要求与说明:细胞计数的具体操作过程不做要求,不考虑加入溶液对体积的影响,实验条件 适宜)
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分组设计:
A 组:海拉细胞悬液+培养液
B 组:海拉细胞悬液+培养液+药物甲溶液
C 组:海拉细胞悬液+培养液+药物甲溶液,培养一段时间后,加入________。(2)完善实验思路:
①
(3)预测实验结果(以坐标曲线图形表示实验结果,并标出加入药物的时间):(4)分析与讨论:
药物甲的作用是________。【答案】(1)适宜浓度的药物乙溶液
(2)①将培养瓶平均分为3组,编号A、B、C。分别向三组培养瓶中加入等量的海拉细胞悬浮液和等量的培养液,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分别用血细胞计数板测定各组的海拉细胞数
②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向B组和C组加入药物甲,A组不做处理,继续培养一段时间,每隔一段时间测量各组细胞数
③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继续培养一段时间后,向C组加入药物乙,继续培养一段时间,每隔一段时间测量各组细胞数 ④统计并分析数据
(3)(4)促进细胞分裂 【考点】实验探究能力
【解析】本实验难度不大,题目已经分好组别,我们只需要再实验思路中实现分组内容,所以在加药物之前,先让各组在细胞培养液中培养一段时间,测量细胞数。培养一段时间之后再向B组和C组分別加入适量药物甲,观察细胞增长数目,再培养一段时间后,再向C组添加适量的药物乙,观察细胞增长数目。要想让实验结果更准确,药物甲必须是促进细胞分裂的药物,这样才能更好的观察细胞乙的抑制作用.
第四篇:2014年高考全国各地生物试卷汇总
2014年高考全国各地生物试卷汇总
目次
2014年高考新课标Ⅰ卷理科综合生物部分.........2
2014年高考考新课标Ⅱ卷理科综合生物部分.....7
2014年高考安徽卷理科综合生物部分........12
2014年高考北京卷理科综合生物部分........18
2014年高考大纲卷理科综合生物部分........23
2014年高考福建卷理科综合生物部分........28
2014年高考广东卷理科综合生物部分........36
2014年高考江苏卷生物试题..........44
2014年高考山东卷理科综合生物部分........57
2014年高考四川卷理科综合生物部分........67
2014年高考天津卷理科综合生物部分........73
2014年高考浙江卷理科综合生物部分........80
2014年高考海南卷理科综合生物部分........86
2014年高考浙江卷理科综合生物部分.............102
2014年高上海卷理科综合生物部分............86
5群落的演替速度变快,自然环境本身变得干燥,会向荒漠化方向演替,所以演替的方向未发生改变。
31.(10分)已知5%葡萄糖溶液的渗透压与动物血浆渗透压基本相同。现给正常小鼠静脉输入一定量的该葡萄糖溶液,葡萄糖溶液的输入对小鼠会有一定影响。回答下列问题:
(1)输入的葡萄糖进入细胞,经过氧化分解,其终产物中的气体可进入细胞外液,并通过循环系统运输到系统被排出体外。若该气体的排出出现障碍,则会引起细胞外液的pH。
(2)血浆中的葡萄糖不断进入细胞被利用,细胞外液渗透压,尿量,从而使渗透压恢复到原来的水平。
(3)当细胞外液渗透压发生变化时,细胞内液的渗透压(填“会”或“不会”)发生变化。
【答案】(1)呼吸下降(2)降低增加(3)会
【解析】(1)葡萄糖进入组织细胞参与氧化分解,彻底氧化分解产生的终产物为水和二氧化
碳,二氧化碳通过自由扩散进入内环境,通过循环系统运输到呼吸系统排出到体外,如果该
过程受阻,则细胞外液中二氧化碳积累过多,会造成pH下降。(2)血浆葡萄糖大量进
入组织细胞,则血浆中溶质微粒减少,血浆渗透压下降,刺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使得垂
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减少,肾小管、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减弱,尿量增多。(3)细胞内
液与细胞外液处于渗透平衡状态,当细胞外液渗透压发生变化时,会使细胞吸水或失水,导
致细胞内液的渗透压也发生改变。
32.(9分)现有两个纯合的某作物品种:抗病高杆(易倒伏)和感病矮杆(抗倒伏)品种。已知抗病对感病为显性,高杆对矮杆为显性,但对于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所知甚少。回答下列问题:
(1)在育种实践中,若利用这两个品种进行杂交育种,一般来说,育种目的是获得具有优良性状的新品种。
(2)杂交育种前,为了确定F2代的种植规模,需要正确的预测杂交结果。若按照孟德尔遗
传定律来预测杂交结果,需要满足3个条件:条件之一是抗病与感病这对相对性状受一对等
位基因控制,且符合分离定律;其余两个条件
是。
(3)为了确定控制上述这两对性状的基因是否满足上述3个条件,可用测交实验来进行检
验。请简要写出该测交实验的过程。
【答案】(1)抗病矮杆(2)高杆与矮杆这对相对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且符合分
离定律;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3)将纯合抗病高秆与感病矮秆
植株杂交,产生F1,让F1与感病矮秆杂交。
【解析】(1)杂交育种的目的是获得多种优良性状于一身的纯合新品种,从题意知,抗病与
矮杆(抗倒伏)为优良性状。(2)孟德尔遗传定律研究的是真核生物细胞核基因的遗传
特点,故控制相对性状的等位基因应位于细胞核。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才
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3)测交是指用杂合子和隐性纯合子杂交,而题干无杂合子,故应先杂交得到杂合子,然后再进行测交实验。6
39.[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验](15分)
植物秸秆中的纤维素可被某些微生物分解。回答下列问题:
(1)分解秸秆中纤维素的微生物能分泌纤维素酶,该酶是由3种组分组成的复合酶,其中的葡萄糖苷酶可将分解成。
(2)在含纤维素的培养基中加入刚果红(CR)时,CR可与纤维素形成色复合物。用含有CR的该种培养基培养纤维素分解菌时,培养基上会出现以该菌的菌落为中心的。
(3)为从富含纤维素的土壤中分离获得纤维素分解菌的单菌落,某同学设计了甲、乙两种
培养基(成分见下表):酵母膏无机盐淀粉纤维素粉 琼脂CR溶液水 培
养基甲 + + + +-+ + 培养基乙+++-+++注:“+”表示有,“-”表示无。据
表判断,培养基甲(填“能”或“不能”)用于分离和鉴别纤维素分解菌,原因
是;培养基乙(填“能”或“不能”)用于分离和鉴别纤
维素分解菌,原因是;
【答案】(1)纤维二糖葡萄糖(2)红色透明圈(3)不能液体培养基不能
分离单菌落不能乙培养基中没有纤维素,不会形成CR-纤维素红色复合物,即使出
现单菌落也不能确定其为纤维素分解菌
【解析】(1)纤维素是一种由葡萄糖首尾相连而成的高分子化合物,是含量最丰富的多糖类
物质。纤维素能被土壤中某些微生物分解利用,如下图:
(2)刚果红与纤维素形成红色复合物,当纤维素被纤维素酶分解后,红色复合物无法形成,出现以纤维素分解菌为中心的透明圈,我们可以通过是否产生透明圈来筛选纤维素分解菌。
(3)分离和鉴别纤维素分解菌的培养基位固体培养基,且需以纤维素为唯一碳源。
40.[生物——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15分)某研究者用抗原(A)分别免疫3只同种小鼠(X、Y和Z),每只小鼠免疫5次,每次免疫一周后测定各小鼠血清抗体的效价(能检测出抗原抗体反应的血清最大稀释倍数),结果如下图所示。若要制备杂交瘤细胞,需取免疫后小鼠的B淋巴细胞(染色体数目40条),并将该细胞与体外培养的小鼠骨髓瘤细胞(染色体数目60条)按一定比例加入试管中,再加入聚乙二醇诱导细胞融合,经筛选培养及抗体检测,得到不断分泌抗A抗体的杂交瘤细胞。纤维素 纤维素酶 纤维二糖葡萄糖葡萄糖苷酶7回答下列问题:(1)制备融合所需的B淋巴细胞时,所用免疫小鼠的血清抗体效价需达到16000以上,则小鼠最少需要经过次免疫后才能有符合要求的。达到要求后的X、Y、Z这3只免疫小鼠中,最适合用于制备B淋巴细胞的是小鼠,理由是。(2)细胞融合实验完成后,融合体系中除含有未融合的细胞和杂交瘤细胞外,可能还有,体系中出现多种类型细胞的原因
是。(3)杂交瘤细胞中有个细胞核,染色体数目最多是条。(4)未融合的B淋巴细胞经多次传代培养后都不能存活,原因是。【答案】(1)四YY小鼠的抗体效价最高(2)B淋巴细胞相互融合形成的细胞,骨髓瘤细胞相互融合形成的细胞细胞融合是随机的,且融合率达不到100%(3)1100(4)不能无限增殖
【解析】(1)据图分析,第四次注射后X、Y、Z小鼠的血清抗体效价均达到16000以上,小鼠Y的B淋巴细胞产生抗体效价最高,最适用于制备单克隆抗体。(2)融合体系中除了未融合的细胞和杂交瘤细胞之外,还有骨髓瘤细胞和B淋巴细胞的自身融合产物,由于细胞膜具有流动性,且诱导之后的细胞融合不具有特异性,故体系中会出现多种类型的细胞。(3)杂交瘤细胞形成后,小鼠的免疫B淋巴细胞核与其骨髓瘤细胞核会融合形成一个细胞核。小鼠的B淋巴细胞(染色体数目40条)和骨髓瘤细胞(染色体数目60条)融合后,染色体可达100条。(4)未融合的B淋巴细胞经多次传代培养后,仍然不是能恶性增殖的细胞,同时正常细胞的分裂次数是有限的。
第五篇:2012年山东生物高考试卷分析
2012年山东高考理科综合试卷生物试题评析
2012年生物试题共有6道单项选择题,4道必做非选择题,2道选做非选择题,共12道题目。今年的试题比较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应用,对于概念及规律等理性认知的考查很细致,让考生学会归纳和自主探知事物的内在联系,实现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
一、知识考查注重基础知识点
试题全面覆盖了考试说明要求中必考内容的17个主题,考查到了三个必修模块中的33个具体知识点,突出对生物学主干知识点的考查,注重考查考试说明中Ⅱ类要求的基础知识。涉及主要考查内容如下:
1.植物激素的调节作用
2.光合作用(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及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的综合应用)
3.细胞衰老与凋亡
4.有丝分裂的观察实验(植物)
5.DNA复制过程、基因的概念
6.遗传判定的应用(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
24.以肝细胞为主线考察了细胞的有氧呼吸、糖类和脂质的代谢与调节、细胞膜的作用、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加工
25.贴近生活实例,考查反射弧的结构(屈肘反射)、兴奋的传导过程、内环境组成及稳态,非特异性免疫
26.以保护野生动物为背景考查了种群数量变化曲线、生物的进化、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措施、种间关系、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
27.以果蝇为例考察了减数分裂、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伴性遗传、染色体数目变异、基因突变和基因与性状的关系
34.以辣椒素的获得途径考查植物的组织培养、酶的应用
35.以获得转基因动物的流程为背景考查基因工程、动物体细胞克隆和胚胎工程
二、能力考查全面到位,立意新
生物学科考试说明的能力要求包括理解能力、实验与探究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四个方面。2012年高考理科综合(山东卷)生物试题以基础知识为载体, 理论联系实际, 很好地考查了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社会生活中的生物问题的能力。
三、注重学科理念的考查
实验观察、比较归纳、建立模型、类比推理、假说—演绎、问题探究的学科方法,协调统一、稳态平衡、生物进化的学科思想,关注社会、应用生产、生态保护的学科理念等都是生物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2年生物试题对生物学科素养考查处处体现。第2、4、5、24(4)、27(4)、34题共6道题目涉及实验考查,考查考生实验观察、问题探究的方法。例如第26题以种群数量的变化为情景考查比较归纳、建立模型的方法。第6题和第27(3)(4)题以亲代和子代的基因型和表现型的推导为情景考查了“假说—演绎”的方法等等。
综上所述,今年生物试题注重考查考生对主干知识的掌握程度和综合处理分析实例问题的能力,对学科能力和素养都具有很好的选拔功能,对生物学教学也具有很好的引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