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开展2011年浙江省外语水平等级培训考核工作的通知
杭州市人事考试中心文件
杭人考〔2011〕7号
关于开展2011年
浙江省外语水平等级培训考核工作的通知
各区、县(市)人事局,市各有关单位:
根据杭人教﹝2006﹞262号文件精神,现就做好2011年度浙江省外语水平等级培训考核工作通知如下:
一、考核语种及时间
2011年全年计划安排五次考核,考核语种为英语。其中:第一次考核时间为4月9日起,第二次考核时间为6月11日起,第三次考核时间为7月9日起,第四次考核时间为9月17日起,第五次考核时间为11月26日起。培训考试报名考前四周截止。
二、证书效用
考核成绩合格者发给省委组织部、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统一印制的《浙江省英语水平等级考核合格证书》,该证书将作为机关工作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录用、上岗、评聘、考核的重要依据。
凡参加本水平等级考核,并取得二级以上合格证书的人员,3年内晋升专业技术职务可免于参加全国职称外语等级考试。其中二级对应全国职称外语等级考试的C级,三级对应B级,四级对应A级。
三、培训考核对象
1、需要参加浙江省英语水平等级考核的公务员。
2、企事业单位中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
3、其他需要参加培训考核的各类人员。
四、培训考核内容与要求
1、培训考核主要侧重于英语的实际应用能力。我市考核设二级、三级两个等级。
2、考核由笔试(包括听力理解、语法和词汇、阅读理解与翻译)和口试(包括听力回答、听题表述)两部分组成。考生需在计算机上通过“笔试”和“口试”两部分的测试。
3、英语水平等级考核基于计算机多媒体网络平台进行,由考生在电脑上独立操作完成英语的听、说、读、写、译等全部内容。
报名时,考生需携带身份证原件、复印件,同版近期一寸免冠照片三张,考核费65元/人。
报名地点:杭州市人事考试中心(杭州文晖路97号杭州人才大厦402 室),电话:0571-85456079。
五、培训考核教材
培训采用浙江省外语水平等级培训考核办公室统一编写的培训用书、磁带和多媒体光盘。
六、培训考核费用
培训由杭州市干部培训中心、杭州东方舰桥教育培训中心承担,考生可自愿参加。培训考核费共1042元,包括培训费、考务费、教材费等。报名地址:杭州市文晖路97号人才大厦402室;联系电话:0571-85771785、85464678、。
附件:浙江省英语水平等级培训考核报名表
主题词:省外语水平培训考核 通知
二〇一一年一月二十七日
附件
浙江省英语水平等级培训考核报名表级
参加第期考核
注:1.在各栏目中填写相应的汉字或数字,并在有关栏目的小方框中填入代码
2.代码表:
性别:1.男2.女
学历:1.研究生 2.本科生 3.大专生 4.中专生 5.高中及以下 现有职称级别:1.正高级 2.副高级 3.中级 4.助理级 5.员级 现有职务级别:1.省级 2.厅局级 3.县处级 4.科级 5.其他
职业:1.机关工作人员 2.专业技术人员 3.管理人员 4.学生5.工人 6.农民 7.个体劳动者 8.待业人员 9.其他人员
隶属关系:1.部属 2.省属 3.市(地)属4.县(市区)属5.乡镇属6.其他 报考等级:
一、二级,由考生根据报考情况填写。
第二篇:2012浙江省外语水平等级考核简介
2012浙江省外语水平等级考核简介
一、2012年考核时间:(培训时间--考前一月)
3月5月7月9月11月
二、对应关系:
考核设二级、三级和四级,考试合格者颁发省委组织部和省人力社保厅统一印制的《浙江省外语(英语)水平等级考核合格证书》。获此证后,依据浙人职〔2000〕55号文件,3年内评职称可免试全国职称外语(英语)相对应的等级(C,B,A级)考试。
三、省职称外语考试特点—全国职称英语的补充,给错过漏报者一个公平机会
便捷:一年5次考试。
容易:经培训后合格率较高
四、培训收费标准:
二、三级收费(对应全国B,C级):杭州本地班1580元(其中培训费1130元,上机全真模拟练习300元,考务费65元,教材+资料费85元);外地班1680元(其中培训费1230元,上机全真模拟练习300元,考务费65元,教材+资料费85元)。四级收费(对应全国A级):2580元(其中培训费2030元,上机全真模拟练习300元,考务费65元,教材+资料费85元)。
五、培训报名地点:
杭州中心:杭州凤起路369号国都公寓18幢社区学院311室
联系电话: 0571—85***610联系人:虞老师王老师
报名从速、额满为止,即日起报名(8:30至16:00),报名请随带一寸白底彩照三张,身份证复印件一张。
第三篇:集团部署开展技术工人职业技能等级考核工作
集团部署开展技术工人职业技能等级考核工作
推进技能人才队伍建设 提升技术工人整体素质北京讯(记者 范 玲)为推进集团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广大员工的职业技能水平,提升技术工人的整体素质,2月10日,集团下发《关于开展技术工人职业技能等级考核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部署开展全集团技术工种从业人员职业技能等级考核工作。
《通知》要求,职业技能考核要以服务企业为宗旨,以提高员工素质,提升岗位技能水平,激发员工积极性,增进培训学习氛围为目的,必须遵循规范、客观、公平、公正的原则,建立科学、系统的培训、考核、鉴定模式,职业技能考核工作要与公司生产经营实际相结合,人员配置比例必须与生产经营管理相匹配,同时考核结果必须与使用和待遇相挂钩。
本次考核工作以板块为单位统一组织实施,涉及社会通用工种、行业特有工种,具体工种范围可由各板块(公司)根据板块(公司)自身实际自行确定。《通知》指出,考核应按照理论知识加实际操作及民主评议(包括车间领导考评、班组长考评、员工互评等)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其中理论知识、实际操作、民主评议每项考核各占100分,满分300分。考核等级原则上可划分为初、中、高三级。《通知》要求, 除之前已通过公司鉴定并被聘任的技师、高级技师外,其余各板块(公司)凡是列入考核工种范围内的所有技术工人无特殊情况外,都必须要参加此次考核工作。要求各板块(公司)在3月31日前完成理论知识考试工作, 5月31日前完成实践考试和民主评议工作。
在整个实施过程中,集团人力资源部、运营管理部、党群工作部将密切关注和适时监督。待考核工作结束后要及时对各板块(公司)考核工作和结果进行抽查验收
第四篇:浙江省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实施方案
浙江省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加强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意见》和公安部、国家保密局、国家密码管理局、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关于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的实施意见》以及《浙江省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管理办法》,根据国家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协调小组的部署,结合我省实际,制订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中央和省委、省政府有关加强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意见为指导,通过全面推行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提高我省信息安全的保障能力和防护水平,维护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和公共利益,保障和促进信息化建设的健康发展。
二.工作目标
通过实行等级保护工作,使基础信息网络和重要信息系统的核心要害部位得到有效保护,涉及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和公共利益的基础信息网络和重要信息系统的保护状况有较大改善。
通过全面推行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逐步将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落实到信息系统安全规划、建设、测评、运行维护和使用等各个环节,使我省信息安全保障状况得到基本改善。
通过加强和规范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管理,不断提高我省信息安全保障能力,为维护信息网络的安全稳定,促进信息化发展服务。
三.组织管理
为加强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的领导,成立由省公安厅牵头,省保密局、省国家密码管理局和省信息办等有关部门参加的浙江省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协调小组,负责我省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的组织协调,并下设办公室在省公安厅。设区市的公安机关、保密部门、密码管理部门和信息化行政主管部门也要联合成立由公安机关牵头的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协调小组,建立相应办事机构,负责本地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
信息系统的建设、运营、使用单位应成立由主管领导参加的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并确定职能部门负责本系统、本单位的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
省、设区的市信息化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分别建立省、市信息系统保护等级专家评审组,并分别负责对涉及全省和全市的基础信息网络和重要信息系统的信息安全保护等级进行审定。
为保证信息安全等级测评工作正常、有效开展,成立由省公安厅牵头,省保密局、省国家密码管理局、省信息办和省国家安全厅等单位有关专家参加的测评机构审查小组,对在我省基础信息网络和重要信息系统中开展测评工作的测评机构及其主要业务、技术人员的资质,以及安全保密测评资格进行专门审查,审查后公布推荐目录,供我省基础信息网络和重要信息系统使用单位选择使用。
四.工作内容
(一)系统定级
信息系统运营、使用单位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确定信息系统的安全保护等级,有主管部门的,应当经主管部门审核批准。系统涉及国家秘密的部分,应当按照《涉密信息系统分级保护管理办法》(国保发[2005]16号)和《涉及国家秘密的信息系统分级保护技术要求》(国家保密标准BMBl7-2006)确定信息系统的安全保护等级。跨市或者全省统一联网运行的信息系统可以由主管部门统一确定安全保护等级。
(二)定级评审
属于基础信息网络和重要信息的系统运营、使用单位初步确定安全保护等级后,应聘请省或市信息系统保护等级专家评审组的专家进行评审。对拟确定为第四级、第五级信息系统的,运营、使用单位或主管部门应经省信息化行政主管部门初审后,请国家信息安全等级保护专家评审委员会评审。其它定级评审,依照《浙江省信息安全等级评审实施细则》执行。
(三)系统备案
安全保护等级为二级以上的信息系统,其运营、使用单位需在等级确定后的三十天内,向设区的市级以上公安机关备案。安全保护等级为五级的,由国家指定的专门部门进行备案。系统涉及国家秘密的,向设区的市级以上保密工作部门备案。系统中使用密码设备的,密码设备要向设区的市级密码管理部门备案。
省公安厅负责安全保护等级确定为第二级以上的省级基础信息网络、省级重要领域信息系统、跨设区市联网运行的信息系统,及安全保护等级为四级的信息系统备案,其余需要备案的系统由其运营、使用单位到设区市公安机关备案。办理备案手续时,应提交《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备案表》,安全保护等级为三级以上的应同时提供备案表所列的“系统拓扑结构及说明”等备案材料,并可利用辅助备案工具软件生成备案电子数据一并向公安机关提交。《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备案表》和辅助备案工具软件可在省公安厅门户网站下载。
信息系统备案后,公安机关应当对信息系统的备案情况进行审核,发现不符合国家有关规定、标准的,应当在收到备案材料之日起的10个工作日内通知备案单位予以纠正;发现定级不准的,应当在收到备案材料之日起的10个工作日内通知备案单位重新确定。信息系统运营、使用单位重新确定信息系统安全等级后,应向公安机关重新备案。
(四)等级测评、整改
信息系统运营、使用单位在进行信息系统备案后,应当选择测评机构进行安全测评。测评机构依据《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测评要求》等技术标准,对信息系统安全等级状况开展测评,给出相应的系统安全检测评估报告。经测评信息系统安全状况未达到安全保护等级要求的,运营、使用单位应当制定方案进行整改,以符合安全保护等级要求。对符合等级保护要求的,公安机关应当颁发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备案证明。安全保护等级为五级的信息系统,由国家指定的专门部门进行测评和整改。
(五)安全管理、建设
信息系统运营、使用单位应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技术标准,建立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管理制度,落实安全保护责任。具体包括制定信息安全事件等级响应和处置制度;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系统建设、运行维护制度;信息系统安全检测和风险评估制度;安全教育和培训制度等。根据检测评估报告中反映出的安全问题,要按照《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和风险评估有关标准,确定系统安全需求,制定系统总体安全策略和相关制度,细化符合安全等级保护要求的系统安全技术框架和安全管理框架方案,明确安全建设计划,并全面组织实施。
同时,基础信息网络和重要信息系统的运营、使用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技术规范和标准,每年对系统的信息安全状况进行一次全面的测评或者自查。第四级信息系统应当每半年至少进行一次测评或者自查,第五级信息系统应当依据特殊安全需求进行测评或者自查。经测评或者自查,信息系统安全状况未达到安全保护等级要求的,运营、使用单位要进行整改,直至达到安全保护等级要求。
五.监督管理
根据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的职责分工,公安机关负责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的总体监督、检查、指导。保密工作部门负责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中有关保密工作的监督、检查、指导。密码管理部门负责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中有关密码工作的监督、检查、指导。信息化行政主管部门负责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的部门间协调。
公安机关要对第三级、第四级信息系统的运营、使用单位的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情况进行检查。对第三级信息系统每年至少检查一次,对第四级信息系统每半年至少检查一次。对跨市或全省统一联网运行的信息系统检查,要会同其主管部门进行。
保密工作部门要加强涉密信息系统运行中的保密监督检查。对秘密级、机密级信息系统每两年至少进行一次保密检查或者系统测评,对绝密级信息系统每年至少进行一次保密检查或者系统测评。
密码管理部门要定期或者不定期对信息系统等级保护工作中密码配备、使用和管理的情况进行检查和测评,对重要涉密信息系统的密码配备、使用和管理情况,每两年至少进行一次检查和测评。六.工作安排
按照突出重点、统筹规划,重点保障基础信息网络和重要信息系统安全的总体要求和原则,我省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将分批、分阶段进行。2007年8月至10月集中开展基础信息网络和重要信息系统的定级工作。
我省重要信息系统包括:
1.党政事务处理信息系统和重要网站; 2.金融、财税、海关业务信息系统;
3.铁路、机场、交通(港口)等业务信息系统;
4.医疗、社(医)保、供水、电力、燃气等业务信息系统; 5.涉及国家秘密的信息系统;
6.国家和省规定的其他重要信息系统。
基础信息网络主要包括公用通信网、广播电视传输网等。
其它已运营、使用信息系统和新建信息系统按照相关规定开展等级保护工作。
(一)准备阶段.设区的市公安机关、保密工作部门、密码管理部门和信息化行政主管部门联合成立公安机关牵头的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协调小组,建立相应办事机构,积极做好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的宣传、培训和组织工作,全面推进本地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
设区的市信息化行政主管部门成立市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专家评审组,积极做好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的咨询和定级评审工作。
各行业主管部门,信息系统运营、使用单位成立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对所属信息系统进行摸底调查,全面掌握信息系统的业务类型、应用或服务范围、系统结构等基本情况,确定定级对象,并提出开展本行业、本单位等级保护工作的具体意见。
(二)组织实施阶段.1.定级备案工作。基础信息网络和重要信息系统在2007年10月20日前完成定级、评审和初备案工作。其余信息系统在2008年6月30日前完成。
2.等级测评工作。基础信息网络和重要信息系统在2008年7月31日前完成等级测评工作。其余信息系统在2008年12月31日前完成。
3.整改建设工作。基础信息网络和重要信息系统在2009年6月30日前完成整改建设工作。其余信息系统在2009年10月31日前完成整改建设工作。
(三)巩固完善阶段
信息系统整改建设工作完成后,应当建立完善信息系统安全状况日常检测工作制度,加强对信息系统的日常维护和安全管理,及时消除安全隐患,确保信息的安全和系统的正常运行。
七.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是国家在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发展过程中,提高信息安全保障能力和水平,维护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和公共利益,保障和促进信息化建设健康发展的一项基本制度。为此,各级公安机关、保密工作部门、密码管理部门和信息化行政主管部门,以及重要信息系统运营、使用单位和主管部门,要充分认识开展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切实增强政治责任感和工作紧迫感,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和部署,切实做好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
(二)明确责任,密切配合。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由各级公安机关牵头,会同保密工作部门、密码管理部门和信息化行政主管部门共同组织实施。四部门要在明确责任的基础上,加强协调配合,共同组织信息系统主管部门和运营、使用单位开展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各信息系统主管部门组织本行业、本部门信息系统运营、使用单位开展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督促其落实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的各项任务。
(三)动员部署,开展培训。各地区、各部门要按照统一部署,广泛进行宣传动员,加强培训,指导本地区、本行业信息系统运营、使用单位按照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的总体要求,分阶段、分步骤完成各项任务。省公安厅将会同省保密局、省国家密码管理局、省信息办对省有关单位、行业以及各市公安机关、保密工作部门、国家密码管理工作部门和信息化行政主管部门就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规范、标准等内容进行培训。信息系统主管部门对所管辖的信息系统运营、使用单位进行培训。各市参照上述培训模式开展培训工作。
(四)及时总结,形成规范。在等级保护工作中,各地、各部门要认真总结工作经验和存在的问题,探索我省在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中有关监督管理、安全评测、安全建设等的方面具体内容、工作流程和程序,建立完善工作规范,为我省全面推行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打好基础。各阶段有关工作情况应当及时报协调小组办公室。
第五篇:关于开展机关事业单位工人技术等级考核和技师考评工作的通知
关于开展机关事业单位工人技术等级考核和技师考评工作的通知
皖人社发„2009‟60号
各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人事)局,省直各有关单位:
根据工作安排,我省将开展第三轮机关事业单位工人技术等级考核和技师考评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技术等级考核工种范围
技术等级考核工种分为全省统考工种和非统考工种两类。统考工种20个,包括:电工、中式烹调、中式面点、仓库保管员、宾馆服务员、保育员、图书资料员、园艺工、渠道维护工、闸门运行工、河道修防工、灌排工程工、泵站运行工、泵站机电设备维修工、钻探工、计算机文字处理录入员、计算机系统操作工、汽车驾驶员、管道工、广播电视机务工。其他为非统考工种。
二、技师考核评审工种范围
技师考核评审工种16个,包括:车工、焊工、铣工、电工、钳工、维修电工、工程地质工、光学工、灌排工程工、水文勘测工、衡器计量工、化学检验工、管道工、体育场地工、钻探(地质)工、汽车驾驶员。
三、技术等级考核报考条件
(一)初次报考条件
1.工作满25年并从事本工种工作满15年或从事本工种工作满20年的工人,可申报高级工的考核。
2.工作满15年并从事本工种工作满5年或从事本工种工作满10年的工人,可申报中级工的考核。
3.普通初中、高中毕业生工作满2年并在转正定级后从事本工种工作1年以上的工人;或者技校、职业高中(中专)以上学历工作满1年,所学专业和本工种岗位不对口,并在转正定级后从事本工种满1年的工人,可申报初级工的考核。
(二)晋级报考条件
已取得机关事业单位技术等级岗位证书,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申报参加晋级考核。1.工作满20年(或在本工种工作满15年)并在本等级工作满5个考核合格的中级工,可申报高级工的考核。
2.工作满10年并在本等级工作满5个考核合格的初级工,可申报中级工的考核。
3.退伍士兵首次确定技术等级后,再晋升高一级技术等级可根据人薪发„1994‟45号的技术工种等级年限要求参加考试考核。在等级晋升中可不受五个考核合格的限制。
(三)破格报考条件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工人报考,工作年限或从事本工种工作年限可放宽3年,且不受考核合格年限的限制。
1.在省、部级以上技术比赛中获得个人前五名,现仍在同工种岗位工作的。
2.在技术革新、技术发明中取得成果并有省、部级以上成果证书的工人(如系集体完成应是该成果项目的主要完成者),现仍在同工种岗位工作的。
3.获得省、部级以上劳动模范称号并保持荣誉的工人,现仍在同工种岗位工作的。
4.在部队两次以上获得师一级技术比武前五名的士兵,退役后仍在同工种岗位上工作的。
上述放宽年限条件可以是首次申报考核高、中级工,也可以是申报晋级考核,但申报晋级考核必须是在本等级岗位上所取得的成绩。
四、工人技师考评申报条件
(一)申报条件
1.遵纪守法,恪守职业道德,具有较高的技术技能水平,业绩良好。
2.在技术工种岗位工作满25年,并取得高级工技术等级满5年(或兑现高级工工资满5年),现仍在取得高级工的工种岗位工作的工人。
(二)破格申报条件
1.在国家部委行业技能大赛中取得一等奖或金奖,国家部委授予“技术能手”称号的技术工人,可直接破格申报本工种技师考评。2.在国家部委行业技能大赛中取得二、三等奖,银、铜奖或在技术革新、技术发明中取得成果,并有省部级以上成果证书的高级工,或获得省、部级以上劳动模范称号并保持荣誉的高级工,可不受工作年限和技术等级年限的限制申报本工种技师考评。
3.在全省行业(系统)技能大赛取得前三名或获得市级劳动模范称号并保持荣誉的高级工,可放宽工作年限5年、技术等级年限2年申报本工种技师资格。
4.取得高级工等级后,在省、部级以上技术比赛中获得前五名的工人,或在技术革新、技术发明中取得成果,并有省、部级以上成果证书的工人,或获得省、部级以上劳动模范称号并保持荣誉的工人,可适当放宽申报工作年限5年;获全省系统技术比赛第一名或获地市级劳动模范称号并保持荣誉的工人,可适当放宽申报工作年限2年。
五、组织实施
全省统考工种和技师考评的理论考试统一命题,考务工作由省人事考试院组织实施。技师技能考核和评审及省直机关事业单位、中直驻皖单位和高等院校统考工种技能考核由省职业技能鉴定中心组织实施。考务有关事项将另行通知。省直机关事业单位、中直驻皖单位和高等院校非统考工种理论考试和技能考核工作由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实施。市及以下机关事业单位统考工种技能考核和非考工种理论考试、技能考核由各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人事)局负责组织实施。各市、各部门组织实施的技术等级考核应在2010年3月底前完成。
技术等级考核和技师考核均分为理论考试、技能考核两部分,成绩合成办法和合格比例不变。理论考试成绩和技能考核成绩分别占综合成绩的40%和60%;技术等级考核按综合成绩由高分到低分排序,统考工种合格比例为各市、省直参加考核人数的85%;非统考工种合格人员由各市、各省直部门(单位)按参考人数的85%比例确定;技师考核评审及比例按《安徽省机关、事业单位工人技师考核评聘试行办法》(皖人发„2002‟94号)执行。
六、资格审查和信息报送
机关事业单位工人技术等级考核和技师评审报考资格,市、县(市)属机关事业单位的由所在市、县(市、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人事)局负责审查;省直机关及其事业单位由省直部门人事处负责审查;中直驻皖单位、高等院校由单位人事部门负责审查。各市、县(市、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人事)局和各主管部门(单位)必须严格按规定审核报考条件,对不符合报考条件即使参加了考试,也不予核准晋级,责任由负责资格审查的部门(单位)承担。
各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人事)部门、省直各部门(单位)、中直各驻皖单位、各高等院校应认真填写《机关事业单位工人技术等级考核申报表》(附表1)、《机关事业单位工人技术等级考核报名汇总表》(附表2)、《机关事业单位工人技师考核评审申报表》(附表3)《机关事业单位工人技师考核评审报名汇总表》(附表4),于2010年1月30日前报省人事考试院,逾期不再补报。
七、收费项目与标准
机关事业单位工人技术等级考核和技师考评按皖价行费字„1998‟22号、皖价费„2004‟198号文规定的职业技能鉴定收费项目和标准收费。即报名费10元,理论考试每人每科30元,论文答辩每人每次40元,技师评审每人次150元,技能考核按皖价费„2004‟198号规定的分类别和等级收费标准执行。
机关事业单位工人技术等级考核和技师考评工作政策性强,涉及到群众的切身利益。各市、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精心组织,规范操作。要结合实际制定实施方案和工作规程,并认真按照执行。要严格考试考核纪律,严肃查处弄虚作假等违规行为,确保考试考核工作公平、公正进行。
附件:1.技术等级考核申报表
2.技术等级考核报名汇总表 3.技师考核评审申报表 4.技师考核评审报名汇总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