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九年级抽测数学质量分析
红塔区2009年初三年级抽测数学质量分析
红塔区教科所 李美华
一、试题的立意
体现新《课程标准》理念,从初中数学的主干内容方面命题,考查初中数学的基础核心内容和基本思想方法;关注学生主观态度和学习能力的考查;力图体现中考的导向性;通过抽测,传递着只要认真努力学习数学,就能够考得好的数学信息。
二、抽样分析基本情况
选
择
题题
号12345678合计
平
均
分2.72.82.91.82.62.82.2219.4得
分
率0.90.910.60.90.90.70.70.8
1填
空
题题
号9101112131415合计
平
均
分2.91.62.31.41.60.80.4112.76
得
分
率10.50.80.50.50.300.520.46
解
答
题
题
号16***22324合计
平
均
分2.763.565.233.15.633.583.873.173.1734.1
得
分
率0.460.590.750.390.70.510.480.260.240.4
5实际考核结果;全区平均分:64.48分,通过率为0.54。
三、成绩统计
科目人数分 数 段
0~1112~2324~3536~4748~5960~7172~8384~9596~107108~119120
数学******429061、总分分数段
2、平均分、及格率、优生率
总分平均分标准差及格优生 最高分最低分
人数率(%)人数率(%)
33204863.5 30 234244.8107020.5120.0 0
图表表示如下:
各校平均分
各校及格率
各校优生率
三、各题质量分析
第1题:考查相反数、绝对值、二次根式、等基本概念,主要是考查学生基础知识掌握的情况。属于容易题。
第2题:考查科学计数法,这是近年中考中的必考题,考查的学科能力是数感。
第3题:考查三视图。考查学生的空间观念。由于是新教材新增加的内容,所以也是近年来中考的必考题。
以上三个小题的得分率都在0.9以上,说明学生对这些知识点已经掌握。
第4题:考查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实际上也是根式有意义的条件。但大部分同学都选A,忽视了根号为0的情况。
第5题:考查统计数据平均数、众数的计算。
第6题:考查平行线的性质。
以上两小题得分率为0.9,学生掌握较好。
第7题:主要考查两圆的位置关系,捎带考查了一元二次方程的解。学生在掌握了两圆的位置与半径的关系的基础上,可以通过解方程求根,或利用根与系数的关系作出判断。选错的学生估计是没能掌握圆的位置关系。因此,圆的相关知识点的复习巩固应引起教师的关注。
第8题:考查正方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及勾股定理。考查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得分率为0.7,说明学生在灵活运用方面的能力还须加强训练。
第9题:考查相反数的概念,得分率接近1,第10题:考查反比例函数定义的运用及矩形的面积。本题得分率为0.5,说明学生对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的运用未能达到达“灵活运用”的层次。
第11题:考查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仅一个知识点,所以得分率较高,属于容易题的范畴。
第12题:考查多边形的内、外角定理。本题得分率仅为0.5,出乎意料!一个简单的公式套用题,竟然有一半的学生不通过,教师在后一阶段的复习中,仍然不能忽视基础知识及基本技能的巩固与提高。
第13题:规律探索题,得分率为 0.5,暴露出学生在观察、归纳能力方面的欠缺。
第14题:简单的开放性题,考查学生对二次函数性质的理解层次,所考查的知识要求不高,但有一定的灵活性,得分率仅为0.3,说明学生对二次函数性质的函数的学习,还停留在简单的识记层面,没有掌握概念的本质属性。
第15题:考查了菱形、等腰直角三角形、勾股定理、三角形的面积等知识点,这是为提高区分度而设置的一个较小的障碍,其计算过程相对复杂,但思维能力要求不高。检测结果与预期目的一致,多数学生难于解决,得分率为0.1。
第16题:分式的化简及求值。这是初中数学学习的核心内容,也是历年中考的常规题型。0.46的得分率,暴露了我们在基础知识教学方面的差距。
第17题:考查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等知识点。得分率为0.59,存在的问题是部分学生找不到证题的思路,有的书写不规范,对证明过程表达不清晰。说明中、下学习层次的学生在基础知识的学习和简单推理能力方面没能达到基本的教学要求。
第18题:考查统计知识。学生做题中存在的问题是:①审题不认真,②不能根据圆心角所占的比例准确地求出其度数,③计算失误太多。说明我们学生的计算技能需要加强训练。
第19题:考查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的相关知识。属于中等难度的题。但得分率仅为0.39。学生做题中反应出有三个概念没弄清楚:①审题不认真,不能很好地理解题意,错用已知条件,②计算错误率高,由此可见,反映出部分学生对函数知识点的学习,还处在似是而非的层面。函数是初中数学的重点内容之一,应引起教师的高度重视。
第20题:考查概率的常见题,用列表法、树状图都可以解答。虽然得分率为0.7,但没有达到理想的期望。反映出来的问题是学生没有认真思考“无放回”的含义,仍然按常规的方法解决,暴露出了学生学习中的定势思维。
第21题:分式方程的应用题。得分率未0.51。学生解法多样,但只有不到一半的学生能够根据题目中的信息,列出简洁的方程作答。由于分析的角度不同,对信息的理解和收集能力上的差异,增加了做题过程的复杂程度,给解题带来了不必要的负担。另,书写过程也有待于进一步规范。
第22题:三角函数的应用题,考查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分率为0.48。学生都有解答此类问题的思路和方法,问题多出在计算上;对实际生活中的一些常识,学生未予思考,如最高应建几楼,就意味着楼的层数有一个范围要求,所以,用数学式子表示时,应该是一个不等式而不是等式。这里,多数学生都没有准确说明。
第23题:阅读理解题,也是格点问题。考查了点的坐标、对称点、对称图形等知识点以及对对称性质的数学理解的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得分率为0.26。本题较为新颖,有一定的综合性,把常规的“求直线上一点,使之到这条直线的同旁的两点的距离之和最短”问题,置于坐标系中,融入求两条直线的交点问题,考查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其中,第三小问也是为提高试卷区分度设置的第二个障碍。学生做题中反映出来的问题仍然是粗心,审题错,或者计算错,部分同学可以按题意作出对称点,但没法求出交点坐标。单一知识点的问题学生可以得心应手地解决,但稍有综合,便束手无策,这是我们教学中需要深入思考和关注的问题。
第24题:函数与几何的综合题。考查了圆的切线的性质,解直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二次函数等知识点,数形结合思想,方程思想,分类讨论思想。
本题是为提高区分度设置的第三个障碍,也是为那些数学优秀的学生展现自己数学才华设置的,课程改革不仅要关注数学的大众普及化,也要关注数学成绩优秀的学生。本题思考要有一定的深度,计算有一定的复杂程度,想靠单纯的模仿是难以奏效的。有近一半的学生未作答。说明只有平时多思考,多积累,加深对数学的理解,才能提高解答新题的那能力。在解答的过程中,反映出来的错误有:书写不规范,不合理;不能根据题目中的信息选择恰当的二次函数解析式,导致计算的复杂和错误。如果我们的学生能正确找到解题的途径,却因为计算的失误而不能正确解答,这是让人十分惋惜的;而对于一点思路都没有的学生,自然是不能很好地理解题意,并根据题意联想所学的相关知识加以解决,缺乏用方程思想去解决几何图形中的未知量的自觉意识。
综上所述,有两大方面的问题应引起老师们的关注;
1、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有待进一步巩固,即概念的理解与计算的技能。
2、综合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差,反映在面对一个新的问题情境或稍微灵活的题目,就感到茫然。
四、复习建议
1、重视初中数学核心内容的复习,抓好基础是根本。
注重基础是中考试题永恒的立意,是历年中考的重点。雄厚的基础知识是能力提升的载体,很难想象数学概念不清,运算不准的学生会有很强的数学能力。学生如果没有扎实的数学基础,靠临时突击或猜题、押题,都难以达到理想的成绩。所以,要切实抓好“三基”数学,复习以教材为主,其他材料为辅,充分挖掘材料中的重点内容,重视分析典型例题、习题的解题思路是怎样形成的,提供的方法可以用来解决哪些问题,重视这些题目的变式训练,并上升到思想方法的高度。因为综合题也常常是通过对数学教材中典型问题的深化与发展而形成的;要让学生建构有自己特色的认知结构,重视各重点知识的连接点与交汇点,这是命制综合题、考查数学能力的目标之一;要重视常规教学,加强解题的规范训练,(特别是我们用的是答题卡,规范书写格式等也是相当重要的)做题速度的训练,学生平时的作业中,如果缺乏规范的、一解到底的、简洁的表达训练,中考中自然暴露出来,所以要加强平时的常规训练,克服运算能力低、懂而不会,会而不对,对而不快的弱点,力争使每个学生在数学上都得到发展。努力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思维能力,数学表达能力。在最后的一个月里,要对学生进行专题讲座和训练,近三年我省中考试题的各种题型,要让学生熟练掌握,使他们在中考中能有似曾相识的感觉,从而可以减轻心理压力,得以正常发挥。
2、加强训练,还需善于反思总结
一定量的训练,足够数量的习题才能把数学学好,这是老师们都深知的。只有平时有针对性地加以训练,才能在中考中正常发挥。但这不等同于“题海战术”,大量较少思考的训练,只能熟练,不能形成迁移,对能力的提高帮助不大。教学中我们发现,部分学生对曾经讲过、考过的题,再次考查仍然无法解答,根本的原因还是缺少解题后的反思与总结。著名教授波利亚说过:“数学问题的解决仅仅只是一半,更重要的是解题之后的回顾。”所以,数学复习中既要注重概念、定理、法则等基础知识的梳理,更要关注解题后的反思与总结,领悟其中的思想方法,并通过不断积累,逐渐纳入自己已有的认知结构,以期举一反三,提高解题的能力。解题小结一般可考虑以下几个问题:
(1)对所解题的知识结构理解清楚,以便形成迁移,考虑在解题过程中运用了哪些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哪些步骤易出错,原因何在,如何防止?
(2)对解题方法的重新评价,以期找出最优解法,考虑解题中运用了哪些思维方法,数学思想,想法是如何分析出来的,有无规律可循。有无他法?
(3)对题目的重要步骤进行分析,以便抓住解题关键,考虑题目的难度何在,你是如何突破的,能否用别的方法导出这个结果,在比较哪种方法是本质的、最好的,简单的?
(4)对问题的条件及结论进行变换,以便使问题系统化,考虑题目的条件和结论有何结构特点,运用这些特点是否可以将条件和结论加以引申,题型加以更新,解法加以推广。
3、分析失误,在各改错中求进步
复习过程中,教会学生在平时练习、测验之后,要格外留心做错的题,建立一个自己的“错题档案”,这也是学生自我建构的过程,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自我监控、自觉的反思。认真总结自己做错题目的类型和方法,着重分析自己出错的原因,属于知识没掌握牢固的,要及时补救,夯实基础;属于考试技能的,要吸取教训,防止下一次重蹈覆辙,如果做错的题目不注意,不下狠劲扭转自己的思维偏差,考场上一旦遇到类似的问题,还是感到茫然。这是一份重要的学习资源,而且是针对自己的,考试前只要抓住它,就能明白自己的不足和缺点,每个人的错误不同,这就找到了你自己学习中的漏洞。争取做到每一类题型错过一次之后,下次绝不再错,这样,就能使学生在不断改错的过程中完善自己的认知结构,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归纳与渗透
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大厦的基石,它来源于数学基础知识,又反过来指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让学生学会数学地思考,用数学是想方法分析、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是数学教学的高境界,也是数学能力的具体体现。渗透在教材中的数学思想方法,需要教师进行归纳与总结,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能很好的掌握数学思想方法,使数学学习上升一个更高的层面。我们关注学生解题能力的提高,关注解题方法的优化,更关注在解题过程中形成的思维品质。如: 24题中渗透的方程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分类思想。如果我们的教学只是采用大运动量解题强化训练,不注意解题思路的探索、解题过程的回顾和方法的概括,那么学生学到的只是对方法的简单模仿和机械操作,往往是学会了一道题的解法却不会对形式改变而本质不变的题进行解答;掌握了各种题型,遇到新的情景依然束手无策。这就告诉我们,不掌握数学的思想方法,解的题再多,也不能游到“题海”的彼岸。
第二篇:关于五年级数学抽测的质量分析
五年三班数学抽测的质量分析
本次抽测学生数为62人,总体水平优秀的占66%,良好水平的占34%。对“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和“实践与综合”四部分知识点的测试结果也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一、“数与代数”优秀率88%,也就是有46人在测试中很好运用了公因数和公倍数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熟练地运用了估算的方法解决小数、分数的实际问题,正确运用了检验结果的方法,对计算结果是否正确做出恰当解释。掌握适合用方程解决的实际问题的特点,在具体情景中用方程表示数量关系,能列方程解决问题。能探索、发现给定事物中隐含的规律或变化走势,并应用规律解决问题。良好率占12%,有7人,这些学生基本能选择适当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用字母表示数和数量关系时,能选择比较简便的方法,会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但是在具体情境中不能完全正确地解方程,能发现给定事物中隐含的规律。
二、“空间与图形” 优秀率86%,有45人能够认识长、正方形的展开图;能用方格纸估计不规则图形的面积,能通过观察几个正方体拼成的立方体图形解决问题,能根据平面图形的面积画出图形,能求出长、正方体的体积,能灵活运用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求面积;能很好地认识图形平移;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良好率14%,有8人达到这个水平,能够认识长、正方形的展开图,但在方格纸上画出展开图有些困难,原因是对正方体和展开图的关系的变化过程关注的不够。
三、“统计与概率”这部分内容出现的问题较多,其中优秀率58%,有31人,良好26%,有14人,合格的5人,占10%,不合格率6%,有3人,后二者问题是会读统计图,不能正确求出平均数,所以也就不能根据结果作出正确的判断。
四、“实践与综合”部分,优秀率72%,39人达到优秀水平,良好率6%,有3人,合格率20%,有10人,不合格率2%,有1人,后两者的测试情况基本是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方法,但不能感受数学知识间的相互联系,再有就是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不能条理清楚的表达思维过程,没有运用综合的相关知识正确解决实际问题。
五、改进措施: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将采取以下措施。
(1)培养学生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是一种学习过程的内在品质,不是外在的表现形式。通过自主实现学习中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监控。这些孩子普遍存在不会学习,不会预习的现象,因此教师必须要教给他们预习的方法,要求他们在上课前将所要学习的内容提前阅读学习,达到熟悉内容的目的。遇到自己不懂之处,作上记号,以便在上课时,认真听讲从而真正理解这一内容。掌握科学的数学思维方法,以便领会理解复杂的知识。通过比较归纳,将多个有共同点的问题结合在一起,找出它们的共同之处,从而得出结论,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2)培养学生学会听课
听课是教学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多数学生在“听”时不懂方法,学习效果也就不明显。教师要及时教给学生听课的方法,要求他们在听课的过程中必须专心。积极回答老师的提问,做到先思考,后回答。认真完成课堂练习,将所学知识当堂巩固,发现自己在这节课中不足之处多想多问,要将当天的问题当天解决掉,保证做到当天的任务当天完成。(3)狠稳全局、重辅后进生
教育教学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不管采用什么教学方法,都必须先狠抓大局,每一个学时的教学内容都必须保证全体学生中的极大部分做到会学、学会、会用,这样才能稳住大局。然而要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做到一个也不能落下,必须做到每一个教学内容都人人会学、人人学会、人人会用,也就是人人都要过关。要做到这一点就得花大力气耐心辅导学习后进生,具体做法是:在课堂上通过与学生进行探究性的对话,就可以确定在语言沟通方面有困难的学生。课内训练要多练精练,为了提高效率,每次尽可能将人数确定在黑板能容纳的最大数量。通过分组板演,很快就能确定每堂课中出现的领会能力较差的学生。课堂后筛选是通过课后的各种训练,如从作业中筛选出对数学知识应用能力较差的学生,每次批改作业,都要作详细的纪录。
(4)不失时机,耐心辅导:数学教学中,一旦把要辅导的后进对象锁定了,也就是确定了教学中的重点、难点了。对待学习后进生,不能产生后进心理,不但要平等对待,在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都时刻关注他们,给他们多创造机会以逐步增强自信心,克服学习中的困难,甩掉落后的帽子。
很多学生对于学习缺乏严谨的态度和责任心。
从试卷中我看到粗心大意仍是数学学习的一大杀手,学生因计算马虎,运算顺序颠倒,符号看错,导致数据随之而错,看了这样的失误,让人不解,不为这些孩子们感到惋惜,如果他们能在答题时更细心一些,如果他们能在交卷前仔细检查一遍,如果他们能对每一个结果的责任感更强些……哪怕有一个如果成立,他们的分数将会被改写,他们的未来或许也会被改写,当然造成这种失误的原因很多,不排除考场紧张,一时成笔下误,但每所学校每个班级的孩子身上都是这样的失误,就不能不令人深思,这些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是否这样马虎大意,是否与我们平时练习中常用的题山题海战术有关?是否由于所做练习乏味,无新鲜感、挑战性有关?也许老师、家长甚至学生自己都认为我(他、她)是会的,偶尔失手无所谓,然而长此姑息将形成顽疾。
(2)对待问题认真思考、不求甚解。为数不少的学生在基础知识和综合应用方面丢分皆由于他们解决问题只凭感觉,不做深层思考。第27小题:苹果每千克2.4元,买了0.74千克,应付()元,学生作答时忽略了钱应保留两位小数这个生活实际凭感觉认为计算结果1.776元是对的;第33题:长方体是无盖的,长乘宽不应乘2,学生凭感觉认为都应乘2,选择了A;对这样的结果我只能表示遗憾。类似这样的无谓的错误其根源都在于思考不周密,不求甚解。对学生寄予厚望的家长和老师们看到这样的结构不知作何感想,也许会说:“你没长脑袋吗?”我的回答是:长了,没用它去思考!这种现象也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了,其实很多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就是在这样的反复的“不会的错、会的也错”中被消磨殆尽。
(3)解题计算技能、技巧和估算能力有待提高 试卷中普遍存在这样的现象:明确要求简算的题目正确率很高,而在其他计算和应用题解答过程中,即使很明显可以简算的数据,学生也是按部就班的一步步演算,缺乏应有的数感和技能技巧的灵活运用意识。
(4)知识上仍存有盲点或误区
有些学生出现的错误反映出他们对某些知识上理解上不透彻或存在偏差、部分学生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时由于数量关系不清出错。第34题:56千米是前3小时平均行走的路程,97千米是后2小时共行走的路程,由于数量不清有20.95%的同学选择了A。第15题:比1/8大,比5/8小的分母是8的最简分数有()个,由于学生对最简分数没理解,有24.64%选择C,有16.53%选择A,这说明有些知识的理解、掌握及运用上需要加强。各部分知识点如果在学生头脑中打下了深刻烙印,就不会在这解决问题时犯这样原则性的错误。
(5)对数学思想方法的体验、运用仍有较大差距。试卷中统计图绘制,图形平移,图形的构成等问题暴露出目前我们的学生还是凭着感觉学数学,体验、理解、运用数学思想、方法的意识淡薄,对学好数学的理解比较狭碍,重计算,轻操作、体验,机械学习、记忆的痕迹太重,不仅人为地为师生增添了很多负担、很大压力,而且长此以往会将无数的学生拒之于数学王国之外,再也领略不到这一学科领域的奇妙和乐趣。
(6)教与学的双边都存在保守观念和应试心理
教与学基本停留在运用知识能解决教材提供的问题这一层面,而关于这些问题可解有那些变异,滋生什么样的新问题以及它还能解决哪些现实问题等等,我们考虑的太少,甚至认为这种必要的拓展是“越位”,觉得只要教材内容轻车熟路考试便胜券在握,从而导致数学的学习缺少思考、缺少方法,一直徘徊在记忆,模仿或凭经验炮制的阶段。面对以上问题,我想我们每位教师在今后一段时间里应该做的是:
1、加强知识和理论学习,转变思想观念。
这一提法听似老生常谈,但在今天重新强调仍十分必要。新教材体现了数学的工具性,并且与时代同发展。它不仅在知识的呈现形式、教学内容的侧重点等方面作了调整,在知识面
上也有所拓展,新增了有关概率、视图、平移、旋转等知识,教者不加强学习,今后在教学中可能遇到的不仅是怎么教、教到什么程度的问题,甚至会有教不准确的现象。诚然,自课改启动以来,我们每学期都组织新课标、新教材的培训和教学研讨活动,确实有一部分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有了一定的改观。但是,大部分教师对“新课程、新理念、新方法”的理解、落实仍处于初级阶段,还需要通过深入透彻的学习来转变他们的教学观、学生观、教材观,否则教学中就会表现出忽左忽右的倾向,有的是穿新鞋走老路死教教材,有的虽把课堂弄的热热闹闹,但活中缺实,龙画的不错但缺少点睛之笔,这样的龙还是难以腾飞。
3、提倡同伴互助,开展教学研究。
新课程改革使们们每个人都面临冲击和挑战,作为一线教师有限的外出学习无异于杯水车薪,况且有很大一部老师根本无缘参加,这就需要教师个人有刻苦钻研的精神。
4、优化教学过程,促进全面发展。
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牢固树立以下几种意识:
(1)学生为本的意识。现代教学论认为,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是一个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的过程,只有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才是有效的教学。审视我们的课堂,你给了学生多大的发展空间?有的老师为了给听课者看学生自主学习的场面,刻意安排了小组讨论,讨论后还是由老师把知识讲解一遍,殊不知这样学生会扫兴,即使你讲的津津有味,学生恐怕也是心不在焉。从某种意义上说是我们不放心、不放手造成了学生学习的被动,甚至视学习为苦役。要想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我们一要转变角色,为学生搭建自主学习的平台;二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体能数学;三是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一位教育家曾说过这样一段话:给孩子一些权力,让他自己的去选择;给孩子一个条件,让他自去锻炼,给孩子一些问题,让他自己去探索;给孩子一片空间,让他自由的飞翔。教育的结果是要培育一棵棵枝繁叶茂的快乐树,而不是一株株被修剪捆绑得伤痕累累的盆景。
(2)课程资源开发意识。在新课程背景下,教材是课程资源之一,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①教材内容生活化
对于小学来说,他们对生活事例最感亲切,数学学习的基础首先是学生的生活经验。当前数学教学改革的重要策略之一,就是把数学与儿童原有的生活经验密切联系起来,使他们感到数学就在身边,学起来生动、真实,也容易激发兴趣。我们使用的教材中,旧教材没有生活情境,依然是例题加练习的形式呈现,需要教者根据新课程理念作适当调整,通过加工架设起数学与生活之间的桥梁。新教材虽以情境为依托,但教材是面向整个发行地区的,有些情境离我们学生的生活实际相差甚远,有的缺乏新意和吸引力,教师要勇于拓宽情境资源渠道,能灵活使用并敢于突破重组教材更好的服务与教学。②静态知识动态化。
教师要根据教学要求,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按照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规律,把课本中的例题、讲解、结论等方面东西,转化为学生能够亲自参与的活生生的数学活动。即教学中要重视要领的抽象过程,公式的推导过程,法则的归纳过程,规律的概括过程,结论的综合过程,思路的分析过程,不但要让学生知其然,更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教师一定不要只给学生结论性的东西,要知道知识能力是不能简单复制粘贴的,没有体验的数学学习是不完整的更是不科学的。③教材处理科学化
教师在处理教材时要注意:
1、仔细揣摩教材,理解编者意图。新教材中主题图丰富多彩,不细心研读很难把握编者意图,理解上的偏差或不到位于你或许只是一节课而已,于学生或许将伴随一生。
2、找出教材的不足,主动驾驭教材。教材并非绝对完美的,教学不能唯教材是从。
3、正确区分教学内容和教材内容。
4、深入了解学生,找准教学的起点。学生获取
知识的渠道越来越多,很多知识对他们来说非0起点,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学生以有知识展开教学。
5、客观分析教材,把握教学的重点、难点和关键。如果不慎重推敲,很多老师对这三者的确定和把握会有很大出入,因此必须认真学习课程标准、教学参考书、教材努力挖掘教材中蕴涵的数学思想方法。这是我们教学的一个薄弱之处,大家多重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忽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但缺少思想方法的数学教学和学习最终像盲人摸象一样。
(3)动态生成意识
数学教学过程是教师组织引导并参与学生进行数学活动的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过程,是师生共同发展的过程,是一个不断生成问题、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学是预设与生成、封闭与开放的矛盾统一体。教学的艺术有时可以简化为教师把握预设与生成的艺术。在“预设”中体现教师的匠心,在“生成”中展现师生智慧互动的火花。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即要充分考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出现哪些可能,又要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应对那些不可预知的生成,有的教师为了顺利完成教学设计压制或不去理会学生随机产生的想法(例公开课),实际是对很好的教学资源或教学契机的浪费,教师不能过于迷信遵循教案,要善于捕捉教学活动中的生成并因势利导,完美体现你的教学机智。
(4)质量、效率意识
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归根结底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真正掌握数学这一生活、学习、工作、劳动必不可少的工具并实现个性的健康发展。所以这里我说的质量不是要求每个学生都答100分、90多分,这不现实,但学生终究要在数学学习中有所获、有所得吧?我们不能也没有权力一味责怪学生如何笨,问问自己,是否有效利用了教学时间?是否关注了每个学生的数学发展?
5、习惯养成意识
“习惯是人生最大的指导”,它使人“行”不由衷,“动”不由己。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言:良好的习惯是一种道德资本,这个资本不断的在增值,而人在其一生中就享受着它的利息;那么同样程度上,坏习惯就是道德上无法偿还的债务,这种债务能够用不断增长的利息去折磨人,去麻痹他的最好的创举,致使他达到道德破产的地步。因此,人自幼就应该通过完美的教育,去形成一种好的习惯。那么,我们的教学过程,就应该是学生良好习惯的形成过程,并让这种良好的习惯服务于学业,服务于事业,服务于人生。我们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使学生懂得如何主动地去获取新知识:要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使学生懂得如何主动地去与他人合作与分享;要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的习惯,使学生懂得如何主动地去思考、探索未知的领域,培养学生仔细观察、善于倾听、遵守纪律、认真做事、独立思考、质疑问难、收集信息、自我评价等良好习惯,使学生受益终身。
6、自我反思意识
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职业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在职业中所做出的行为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新课程非常强调教师的教学反思,按照教学的进程,教学反思分为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三个阶段。教学前的反思,能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教学中的反思,能使教学高效顺利地进行;教学后的反思,能使教学经验理论化。希望我们每位教师能在反思中完善自我,超越自我,全面提升!1.基础知识掌握扎实。从批卷情况来看,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的比较扎实。基础知识考试题中除个别的题目学生出错外,大部分的题目学生的准确率比较高,难度稍大的题目虽然全对率不是很高,但是,大部分学生的得分率也很高。说明学生对本册教材中的基本计算、动手操作、单位换算、可能性、解决生活中的基本问题等基础知识掌握的比较好。2.独立分析问题、解答问题的能力有所提高。在考试时,学生是在自己独
第三篇:六年级数学教学抽测质量分析
尼勒克县第一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学抽
测质量分析报告
教务处
(2016年11月15日)
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础。加强小学教育教学质量监控,健全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评价机制,对于提升内涵、夯实基础,促进教育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1月15日教务处对我校六年级数学进行了教学质量检测。本次抽测,统一安排考务,在班级统一考试,教务处派人员巡视,每个环节严格要求,周密组织,确保了抽测的严肃、公平、公正以及成绩的客观有效。为充分发挥本次抽测的评价、激励及指导作用,现结合平时掌握的教学现状分析如下:
一、分析成绩,正视问题,进一步增强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责任感
(一)抽测情况分析
1、学生参考率情况
小学六年级抽测总人数为151人,实际参考151人,参考率为100%,这说明我校学籍管理工作逐步规范,各单位对抽测工作高度重视,组织工作较为严谨。
2、抽测科目较单一,评价机制逐步完善
这次六年级教学质量抽测的科目是数学。分值是:数学100分,一套试卷。我们在以后会将所有课程列入质量检测范围,并不断改革完善评价措施。
3、检测试题更加科学,检测效度逐步提高
本次小学六年级质量抽测,命题以学科《课程标准》为依据,以各学科教材内容为范围,以培养学生文化和科学素养为目的。注重考查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注重考查学生实 1 际动手操作能力;注重考查学生知识拓展、知识迁移能力。注意引导课堂教学往培养学生观察、记录、探究和实验能力的方向发展;注意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有机地融为一体;注意克服小学教学中普遍存在的生搬硬套、死记硬背、临时突击等积弊,因此,检测效度有所提高。当然,由于受条件限制,本应到实地考察学生技能的科目如:体育、艺术、信息技术等不得已改成笔试。这就要求各单位在实际教学中要注重这些学科学生技能的培养。我们将在今后的检测评价中,逐步探讨与之相匹配的更加科学的评价办法。
(二)综合成绩分析
1、整体成绩基本合格,优秀率、合格率水平总体偏低 本次成绩分析以151名应考人数为准,由于随机抽样的不确定因素,成绩虽然有一定的偶然性,但也基本反映了小学六年级教学质量现状。
三个班级合格率未达标,3个班级优秀率平均为7.5%,均分都没有上60分。从抽测情况看,“三率水平”普遍较低。这些数据表明我们学校的教学质量还存在着很多问题,需要改进措施,否则难以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需求。
2、学科成绩差异较大,后进生转化任务艰巨
本次抽测参加151名学生,合格人数是 53人,合格率为35%,98名学生不合格。参考学生中,最低分为5.5分,最高分为93分。说明我校学生成绩两极分化现象非常严重,转化学困生的任务非常艰巨。
3、成绩两极分化,均衡发展任重道远。(1)从平均分看,两极分化明显。
满分100分,平均分为80分以上为优秀,151人中只有11人达到优秀水平。平均分70分—79分以上为良好,151人中只有18人达 2 到良好水平。(1)班均分为:55.19分,(2)班均分为:50.03分,(3)班均分为45.4分。
(2)从优秀率看,两极分化也很明显。
六年级(1)班优秀率11%,六年级(2)班优秀率7.5%,六年级(3)班优秀率4%。可以看出(3)班学生成绩不高,(1)班优等生较多。
(3)从合格率看,两极分化也很明显。
六年级(1)班合格率45%,六年级(2)班合格率 36%,六年级(3)班合格率25 %。可以看出三个班学生基础知识全都未达标,(3)班达标学生差距很大。
尼勒克县第一小学 教务处 二零一六年十一月十六日
第四篇:九年级数学质量分析
2010—2010学第一学期九年级数学期末试卷质量分析
一、试卷分析
本次质量检测由教研室统一命题,考试内容涵盖了本学期所学的全部知识。整套试题侧重基础,重点难点得当。在注重考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重视学生数学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试题总体比较灵活,容易出错,重视学生的良好解题习惯。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在培养学生良好做题习惯上做的不够。良好的做题习惯主要包括认真审题、工整答题、细心做题、仔细查题。本次考试有很多学生考了80—100分,不认真审题,不仔细查题,也是导致失分的原因。
2、优秀人数太少,后30%人数过多。
三、解决问题的措施
1、进一步钻研教材,合理使用教材。
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认真学习课标,根据课标准确把握教材要求,提高自己科学运用教材的能力。,要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出发,选择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的问题作为数学学习的内容。
2、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新课程背景下,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我们广大数学教师必须直面的课题。无数事实证明:学生不同的学习习惯,会产生不同的学习效果。相当一部分学生是因为审题不认真、抄错数字、看错题目要求、计算粗心马虎、书写不工整导致失分的,这些都是不良学习习惯造成的后果,应当引起广大教师的高度重视。其实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是学生的一个基本的素质,它将使学生受益终生。
3、平时教学要坚持做到堂堂清、节节清。
堂堂清即要做到每一堂课的教学目标要明确,教学任务要保质保量地完成,特别要注意让学生经历真实的学习过程(既要有协作式学习,也要有独立思考与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要保证每一节课学生的练习时间,练习设计要精、要活、要有层次,要引导更多学生参与教学评价,教学反馈要真实、落到实处。节节清指每小节学习之后,要加强学习过程的形成性检测,及时了解每一节、每一个学生学习的具体情况,做好查漏补缺工作,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和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
4、加强对后进生的辅导。不仅要给后进生更多的关怀,更要给他们更多的帮助,后进生也有一颗希望学好的心,只是由于基础不好,或者习惯不好而又不能自制,要给他们希望,也要给他们方法。
5、加强对优秀生的培养,提高A档率的人数
6、加强中考前复习工作,把复习工作做好,应对中考力争在中考中考出应有的水平。
九年级数学组
2011-01-20
第五篇:三年级语文抽测质量分析报告
三年级语文抽测质量分析报告
一、命题情况
(一)检测目标
本次抽测的是三年级学生,对于三年级上期的学生来说,学习语文面临的问题是:
1、硬笔字的书写。从低段铅笔字向硬笔字过渡,曾经写的铅笔字,错了可以涂改,现在的硬笔字写错了没法涂,书写上紧张,刚接触,熟练程度不够。课标对中段写字的要求:“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这些使得写字成为三年级学生的一个难点。
2、习作。虽然从语文课程标准的目标上来看,低段的写话为中高段的篇章习作准备,但是,教师不是六年循环教学,也很难系统熟悉教材,教学的衔接性不够,三年级的作文教学就成了难点。加之,作文教学本就是教学的一个难点。
3、读题能力。(“读”不用“审”,少一些术语概念,多一些阅读体验,学生在阅读的实际过程中感受到目标指向。例如,读完作文要求是问:“这次作文的要求是什么?”“你从这一段话中读到什么?”两者学生获知的信息前者是要求,后者是思考。)三年级的试题题量增大了,阅读量增多,学生的阅读能力弱的就明显跟不上。因此,训练学生的读题能力也是一个难点。
本次抽测的考查视角:学生的书写能力,积累运用能力,阅读能力。
(二)答题情况(综合概述)
试题有听读练习、积累运用、阅读体验三大题,题型相对变化较少,学生的直接答题和常见题型较多。(课件)
1、卷面较为干净,学生硬笔字书写较为规范,部分学生已经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
2、积累运用能力得到体现,识记类的、常见题型的题90%的学生能够达成。
3、阅读能力在提升。阅读理解类的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两类题型中80%的学生能够完成。人均分84.80分,那么缺失的16.2分是什么原因呢?下面逐题分析,与各位领导汇报。
二、具体答题情况分析
第一题听力题,本次听力材料选自《小巴掌童话》(张秋生著)的一篇童话故事,小红叶被秋风姑姑吹落在地,飘飞旅行的故事。
本题共3小题,共9分。本题答题较好,第1、2题正确率较高,大部分学生全对,第3题想象“飘落的红叶”会到哪里去旅行?很多学生不仅能认真完成,通过题目也能看出学生的想象力很丰富,例如:飘落的红叶在小溪里飘呀飘,后来飘到了长城脚下,看见了长城说:“长城真长啊!”但是,有一小部分学生出现错别字较多,“溪”字频率最高,下面的“大”写成“小”,或者中间少一个撇折,这个字在上面的题目出现过,是低段的生字。
第1题考查了学生的听记、听辨能力,第2、3题考查学生听思(理解、想象)能力。第二题是积累运用。
共7个题,考察学生的书写,生字掌握情况,普通话,词语的理解和运用,句子的理解。此题最基础,学生也做的最好,均分在90分。第1小题“用正楷字抄写诗句,‘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此题失分较少,存在的问题是:从学生的书写情况看到学生书写规范,但是很多不端正、不整洁,书写不端正的表现在书写的字体上没有按田字格写、字体散乱或拥挤,不整洁的有书写工具有用铅笔的,有铅笔和水笔混用的,使用涂改液或修正带的现象较多,甚至有个别学生翻译诗句意思或写了诗句的前两句,抄错字“遥—摇,得—的”。
第2小题 全对率不高,错误集中在“戴”、“醒”、“精”,个别学生写“散”的反文旁写成撇和“又”字。
第3、4小题正确率高,学生掌握的较好。个别问题是书写不规范,不正确。例如,第3小题“朵”的“几”字头带勾,“杂”字的下面写成“木”;组词不规范“要”组成“我要”,“要东西”。
第5小题选词填空“轻轻地、快活地、静静地、甜甜的、拼命地、暖暖的、红红的”问题是:(1)有一半的学生不认真,表现为不工整,抄写到句子中,抄错字,如“的”写成“地”,“暖”字写成“目”字旁,或者右半部写成“爱”字,“甜”字的右半部“甘”字内多一横。(2)部分学生对词语理解不准确,“静静的”和“轻轻的”易混淆。课堂练习中,学生老师只让同学填,这两个词学生不能够区分。(3)写完后不会读题检查,例如“冬天暖暖的太阳照到人们身上,让人感觉红红的。”这样的句子只需要读一下就可以避免。
第6小题全对率不高,主要失分在“知有儿童挑促织”的“挑”tiāo
tiǎo,学生读音选错,其次针对语境选择“挑”“依然”的正确解释,这是考察学生对课文语句的理解程度,“挑”字古诗下面有注释(用细长的东西拨弄),“依然”是结合句意,句子“我们依然快活,把它..叫做‘幸福鸟’。”选项是 “依旧、然后、后来”,放进句子里读,就可以解决。说明学生对课文的重点语段只读不理解,借助注释读古诗,找近义词理解句子,结合语境,“据词定字义,结合句子理解词,结合文本理解句”是学生读文时常常使用的阅读方法,应在我们语文阅读中运用形成习惯。
第7小题补充句子,主要失分表现在(1)忘记加标点,错别字较多,“阶梯”的“梯”木字旁写成双耳旁,“鸣”写成“明”。(2)句子不完整,或者无生活常识。例如,“早晨,从山谷里,从坪坝里”;“早晨,红红的太阳从(西、南)边出来了。”孩子对太阳从哪儿出来没有常识。
第三题阅读。第(一)题考察古诗积累。《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学生会背不会写,例如“重阳”,“登”字的“
”第(二)题失分现象是(1)没有按课文内容填空,有的会填写却错别字太多,“银
杏—查
枚 邮票—漂
“野”的右半部横勾、竖钩少写勾。个别对内容不熟悉,乱写。(2)接着再写一句话,有些想象力很丰富,如“它把五颜六色给了秋天,看,秋天像一只五彩的蝴蝶。”“它把绿色给了松树,松树像一个个穿着绿装的小战士。”“它把橙色给了果树,柿子像一个个小灯笼,照亮了秋天。”个别学生照课文抄写下来了,而不是仿写,还有语言表述不清,前后不搭配;句意表述不完整。第(三)题的第1小题写近义词失分现象:(1)词义不清,“清洁”在文中的意思是“干净”,“随意”是“随便”,学生错误填写清洁—清理、保洁,随意—随地、无意、故意。没按要求答题如,清洁—打扫、卫生等。(2)错别字现象。“随便”的“便”字写成“普遍”的“遍”或者“撇”出头,“干净”的“净”写成“安静”的“静”,写成三点水,还有“争”字不出头,用拼音代替等。
第2小题加标点,考查引号的用法。(第二单元“我的发现”)提示语在前的大部分学生都能够正确运用,提示语在中间的学生掌握的不好,错在提示语后面要用逗号。个别学生没有弄懂题意,不加标点,而在横线处填写对话。
第3小题结合语境理解词语“难为情”的意思“小熊看到小刺猬为了纠正自己随地吐痰的习惯扛着拖把拖地,而不好意思”。学生的错误表现在写错字,词序颠倒,语意不清楚,个别学生写成“为难”、“难为”。本次试卷有3处考查学生结合语境理解字词的能力,答题效果不好,说明学生在理解词语上需要引导和学习,希望能够引起老师的重视,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其中的理解力就是一个主要目标,在此不多讲。
第4小题“你喜欢文中的小熊还是小刺猬呢?请选择一位,写2-3句话夸夸他。”这是一个主观题,即考查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又考查学生的自主表达。“我喜欢文中的小刺猬,小刺猬你真爱护环境,大自然因你而美丽。”“发现小熊不讲卫生,主动帮助小熊。”失分在:(1)错别字较多,如,熊—能,“刺”的左半部多一横,知道—只到,“改”的右半部反文旁写成“净”字写成三点水等等。(2)让选择一位,个别把两位都写上了;句子不通顺或不完整;有的空题现象。本次试题的失误:(1)听力材料没有注明“中速朗读2遍”。(2)听力第一题的第(1)小题,在括号内填序号,题中2个括号,给学生选填带来了麻烦。
三、存在问题
综合来看试卷存在的问题是:
1、错别字较多。题题都存在别字,这些常用错别字,需要学校多做“纠错字”的练习,帮助学生识字。
2、读题能力需要训练。常见题型能够做,灵活题型犯迷糊。阅读量加大,阅读的能力跟不上,表现为阅读题答错或空白。
3、书写不规范。
4、阅读理解力需加强。从写句子、回答问题等需要语言组织能力来完成的题可以看出这方面的缺漏。
作为考试我们要培养学生的读题意识,“站如松,坐如钟”的书写能力,结合语境理解字、词、句的阅读理解能力,作为小学生的语言成长,关注这个人的成长上,应培养善于与人打交道,自己动手实践的能力,组织规划的合作意识,以及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因此,我的建议是:
四、教学建议
1.关注书写。“一手好字”的重要性,我们每一位都会感同身受。课标中段的书写要求:“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有条件的可以让学生写毛笔字,现实是:小学一年级学写字,二年级写成形,中年级在坚持,高年级在放松,到了初中、高中也就没有重视孩子的写字了,尽管《课程标准》中对初、高有明确的要求。建议:重视写字,有条件的可以练习写毛笔字,培养孩子对字体结构的审美感知,结构搭配的协调才好看。2.扩大阅读量,增强阅读积累。人文类学科要求“厚积才能薄发”,语文的阅读理解力也是其他学科的基础,学生正是记忆的黄金时段,在该储备时多储存,才能为将来的“生发”提供养料,利于学生的语言成长。“博观约取,厚积薄发”(苏东坡《稼说》)
3.经常练习写,小练笔。不求立意高远,结构严谨,谋篇布局,但求有感而发,文从字顺,自然生成,把练笔当作一种习惯,即是阅读积累的实践应用,也锻炼了孩子的硬笔书写,更是巩固识字的有效途径。4.关注学生的人文情怀,从语文学科的母语教育特点来说,学生不仅要识字、阅读,更重要的是其心志的成长,现在的小学生20年后会成长为什么样的人的教育。2月3日,刘局的讲话强调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强调了学生的隐性目标,丰富我们的课堂文化。我们语文学科中的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活动,学生情感态度的价值观的教诲等,无法用具体的量化来简单化,却是根植于我们心中的一份责任,一份义务,“尊重生命、以生为本、基于生活、生态发展”既是多彩教育课堂文化的理念,也是未来培养教育的长期目标。那么,多彩课堂文化的建设需要什么样的课堂?换言之,语文学科什么样的课堂才是多彩的?我个人认为是遵循学科自身规律的,尊重专业特点,结合我们学校该学科教学的实际状况,在这样的情况下探索的课堂文化呈现形式才是老师们接受的,才能推动我区教育稳步发展,也才能实现多彩教育的美好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