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C:腾讯与360之争

时间:2019-05-15 01:35:3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案例C:腾讯与360之争》,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案例C:腾讯与360之争》。

第一篇:案例C:腾讯与360之争

腾讯与360之争

360公司创立于2005年,旗下拥有360安全卫士、360杀毒、360安全浏览器、360保险箱、360手机卫士等产品。

业务对比

腾讯成立于1998年,旗下拥有即时通信QQ、腾讯网、腾讯游戏、QQ空间、无线门户、搜搜、拍拍、财付通等平台。

从来没有两家公司之间的口水仗,能让数亿网民同时在线围观。从9月27日360曝光腾讯QQ“窥私门”事件之后,360与腾讯的争执一直没有平息的迹象。

近日,360公司推出“扣扣保镖”,这款小工具如重磅炸弹般引爆了网民的热情,立刻成了百度等搜索引擎热词。随后,腾讯与360就“360扣扣保镖”是否合法分别发表声明。腾讯与360公司在电脑桌面“右下角的战争”又将完成一轮过招。是非曲直,作为普通用户,我们无法判定,但令人不解的是,在这场恶战之中,鲜有权威部门的发声。我们不禁要问:谁来保护我们的网络隐私?

昨日,不少安装360软件的电脑用户登录网络后发现,系统提示安装“360扣扣保镖”。腾讯和360的恩怨不断升级,双方的对抗也从口水战上升至实际火拼。

10月29日,360公司宣布为“帮助QQ安全快速更好用”推出“扣扣保镖”,这款工具包括阻止QQ查看用户隐私文件、防止木马盗取QQ账号以及给QQ加速等功能。360公司总裁齐向东称,此举系大量网民“强烈要求”。

当晚,腾讯发出声明,谴责“扣扣保镖”是“通过外挂手段对腾讯QQ的多项功能进行破坏,严重影响QQ软件的安全和完整服务,手段之恶劣为中国互联网行业前所未见”。必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随即,360再发声明,称“扣扣保镖”并未破坏QQ的功能,完全合法,与所谓的“外挂”风马牛不相及,“望腾讯公司自查、自省、自勉”。

曾参与开发360安全卫士软件的傅盛,携新开发的可牛安全软件加入腾讯与360之间的争斗。可牛表示,将推出一款名为“361特警”的安全工具,意在“全面协助扣扣保镖”,对360的弹窗等功能进行全面清理。

360安全中心昨日发布消息称,刚推出72小时的“360扣扣保镖”软件下载量突破千万,平均每秒钟就有40个独立下载安装量。另据百度搜索风云榜显示,“360扣扣保镖”在发布首日(10月29日)就登上实时热点搜索排行榜榜首,成为当前最受网民关注的软件产品。事态扩大

360称遭“蒙牛式公关”发信感谢造谣者

360公司昨日发布一封“感谢信”,称360遭遇“蒙牛式公关”,并感谢幕后造谣者。信中360声称,360安全卫士、360杀毒、360隐私保护器,以及最新的360扣扣保镖都不同程度地遭受网上水军的攻击。

在这封信中,360公司在“表扬”完造谣者之后还捎带打击一下腾讯:“扣扣保镖”是保护QQ用户不被盗号的,导致用户丢号的应该是某聊天软件公司,而超级黑名单和偷窥用户隐私则更是这家公司的专利。这样的“光荣事迹”,还是不要栽到360头上了,360实在不敢夺人之美。文中的“某聊天软件公司”不言自明。

掐架始末

■中秋节期间,旧版QQ医生自动升级为QQ电脑管家,用户未收到任何告知。■9月27日,360发布隐私保护器专门曝光窥私软件,该软件仅支持监控QQ。■9月28日,腾讯发文称,360浏览器涉嫌借色情网站推广遭警方调查。

■9月28日,360称腾讯造谣,并未有警方取证一事,360已向警方报案。

■9月30日,360隐私保护器发布第二版,新增对腾讯TM和MSN监控。

■10月14日,腾讯宣布正式起诉360,法院已受理。360称将提起反诉。

■10月27日,百度、腾讯、金山、傲游、可牛等5大厂商发表《反对360不正当竞争联合声明》。

■10月27日起,腾讯与360互不相让的“弹窗”大战,掀起了“全民娱乐”高潮。■10月29日,360公司宣布推出“扣扣保镖”,称该工具全面保护QQ用户的安全。■10月29日,可牛称将推一款名为“361特警”的工具。

■10月29日,腾讯回应“360推„扣扣保镖‟”,称将会追究360法律责任。

■10月29日,360发表声明,称“扣扣保镖”完全合法。

■11月1日,不少安装360软件的电脑用户登录网络后发现,系统提示安装“360扣扣保镖”。

■11月3日,QQ发布360卸载软件,宣布在装修360的电脑上停运QQ软件。

■11月3日,360建议网民使用移动飞信、MSN、阿里旺旺、新浪UC、人人桌面等其他聊天工具。

最新进展

虽然360方面称,目前腾讯QQ与360已实现完全兼容,可是腾讯方面却继续在QQ空间、QQ邮箱等方面排斥360。日前,在工信部、公安部等相关部门的介入下,腾讯与360之战逐渐走向和谈,但双方均表示目前无任何结果。

11月3日晚间,腾讯与360在激战5个多小时后,360公司暂时下线“扣扣保镖”,随后将该产品送到第三方机构进行检测,目前检测结果尚未出来,但360称,“ 扣扣保镖 决

不存在后门、漏洞等问题。”而腾讯方面强调360的产品是为达成其商业目的而推出的产品,存在很多问题。

有消息称,目前双方刚结束第一个回合的谈判,但腾讯公司总裁刘炽平表示,目前双方的谈判并没有结果。有分析人士指出,因为掺杂太多的利益,主管部门比较慎重,不会强行介入,腾讯与360的纷争还将继续。

此前腾讯曾提出3个和解条件,“在所有客户端完成对扣扣保镖和恶意污蔑腾讯的隐私保护器的卸载”、“公开承诺今后不发布攻击腾讯产品任何软件”、“360向腾讯公开道歉,赔偿损失。”360方面表示,腾讯的和解条件太苛刻,360公司不认同。

“在相关主管部门做出决定之前,公司不会再出新产品。”360方面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虽不便透露工信部、公安部介入调查的细节,但在协调结束之前,360方面不会推出针对腾讯QQ的产品,“未来不排除推出新产品。”腾讯方面也拒绝公布QQ与360完全兼容的时间表。

试分析:,如果你们作为360的高层管理团队,你们面对腾讯的做法会采取什么应对措施?

2,如何使360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保持不败?

第二篇:浅谈腾讯360之争

浅谈腾讯360之争

摘要:由于市场及利益的冲突,腾讯公司与奇虎360公司展开了一场中国互联网界前所未有的大战,双方用尽各种招数,最终在舆论及政府的参与下暂时和解。本文通过对腾讯公司与360公司之争事件的简单回顾,详细分析这场纷争产生的原因以及对中国互联网行业将会产生的影响。关键词:腾讯 360 纷争 互联网

一、引言

最近几天,中国互联网一片硝烟弥漫,中国市值最大的互联网公司腾讯与国内最大的免费杀毒软件公司奇虎360之间激战正酣。

腾讯和360是目前国内最大的两个客户端软件。腾讯以QQ为基础,向各个方面发展。以其强大的市场占有率,强大的客户群体,几乎人手一号的资源,不断发展吞噬着互联网各个领域。奇虎360是以安全闻名的企业。其永久免费的策略,使得以很短的时间,占有了绝大多数安全市场份额,也成为了继腾讯之后第二大客户端软件。为了各自的利益,展开了前所未有的互联网战。

前者本质是基于即时通讯的社交网络,后者主推互联网安全服务。虽然360创始人周鸿祎始终强调两者不是竞争对手,但随着360的壮大,长期独霸桌面端的腾讯也不得不将其视作最重要的竞争对手,并开始布局对阵。

二、事件过程回顾

回顾腾讯与360的PK经历,首先出击的是奇虎360。2010年9月27日,360安全卫士宣布发布隐私保护器,专门曝光窥私软件,箭头直指腾讯QQ;10月14日,腾讯以360诬蔑腾讯和腾讯产品窥视用户隐私为由,正式起诉奇虎360;10月27日,互联网业内大佬百度、腾讯、金山、傲游、可牛共同发表《反对360不正当竞争及加强行业自律的联合声明》,也是在这天晚上,腾讯和360上演了弹窗大战;10月29日,360推出全面保护QQ用户的安全工具“扣扣保镖”,该软件工具发布72小时,下载量已破千万;也就在“扣扣保镖”发布的同一天,这场纷争是利益之争,舆论基本五五开,如此大规模的纷争,谁才是真正的受益者呢?所谓鹬蚌相争,渔翁得利,那么谁坐收渔利了呢?

首先是杀毒软件类。因360与腾讯对决而背后渔利的不仅仅是金山,在腾讯在声明的同时,推荐用户卸载360后选择一些软件产品作为替代。有部分互联网用户可能使用其它安全、防毒软件,一些杀毒、防毒、安全软件类厂商都因此受益,如可牛、卡巴斯基、金山、江民、NOD32等一系列杀毒软件都在近期推出新版和系列优惠活动。

其次是聊天类软件。目前QQ在内地的注册用户超过6亿,这次事件将令部分会员转移至其它IM服务商,中国移动旗下的飞信在一些统计中占据即时通信市场第二或第三的地位。由于可以给移动用户免费发短信,中移动又拥有5亿庞大的用户群体,而腾讯的收费用户尚不到1亿。MSN除了不时传出收购传闻,几乎已经淡出了媒体视线。但作为当年与QQ分庭抗礼的聊天软件,MSN也同样拥有庞大的“路径依赖”市场。一些用户在打算放弃QQ时,首先提起的就是以MSN代替沟通。

然后是浏览器类软件。在口水战、弹窗战、诉讼战之后,腾讯扔出QQ核弹,“让用户二选一”,这颗QQ核弹威力巨大。360的浏览器一夜被卸载一半左右。如果按照这个比例,360杀毒和安全卫士被卸载的比例只多不少。傲游、搜狗和火狐TT以及IE已经窥视已久,此次它们受益不小。2.互联网发展发面

360腾讯之争随着360的“疑似休战”和政府部分的参与似乎即将画上句号,但此次事件将会对互联网的反战产生深远的影响 1)互联网行业一次大思考

无论事态发展如何,此次事件都将在中国互联网史上留下浓重的一笔,全部行业都应当有所反思。特殊是正在进行恶性竞争的企业或者说曾经做过恶心竞争的企业更应当进行自我检查。开放、协作是全球互联网发展潮流,我们要倡导良心竞争,反对恶性竞争。同时,也要反对垄断,流氓软件等行动。此次事件给了全部行业一次自我检查的机遇,将会在今后很长一段时光内影响互联网行业,太阳城娱乐网。

2)用户位置大大进步,权力意识进步

在中国互联网行业中,用户权力一直得不到很好的保障,损害用户权益的事件比比皆是,此次事件中,用户再次成为焦点,双方都打着维护用户权利的旗帜,但在事实没有明白之前我们不能妄加评论。但可以确定的是,经过此事件,用户的位置将会大大进步,企业也会更多的站着用户的态度思考。同时,对于用户的基础权利,例如:

知情权:互联网软件、程序的供给企业,在向用户供给软件产品、服务进程中,软件的各项功效以及在用户电脑中进行的重要义务操作,尤其是涉及用户隐私、电脑数据文档的操作,应如实告诉用户,相干操作以软件日志等情势存档备查。

选择权:软件、程序的下载、安装、捆绑安装,需明白提醒用户,由用户选择是否进行相干下载安装,杜尽未经用户知晓、允许的远程安装和捆绑安装行为,未经用户允许不可进行软件自身服务功效以外的对用户电脑其它程序的扫描和其它信息的窥测行动。

卸载权:软件、程序在电脑中保存或卸载,决议的权利在于用户,太阳城娱乐网,所有软件、程序服务,用户均可无残留完全卸载,未经用户允许任何软件、程序不得卸载其它软件,或阻碍用户下载安装应用其它软件权。

隐私权:用户电脑中与该软件、程序无关的所有程序、信息、文档等,皆为用户不可侵略的隐私,除非用户许可,任何企业、个人包含政府机构均不得以任何手腕获取,索赔权:任何侵略用户以上权益的行动,用户均有权向其提出索赔。3)行业立法将会加速

经过此事事件,相干方面的法律制订是大势所趋,行业竞争如何界定,用户权力如何维护将是人们所关注的问题。但可以确定的是,法律的制订不会贸然,将会非常稳重,同时互联网行业是一个注进新颖血液很快的行业,经常会碰到法律的空缺区,假如政府法律“紧箍咒”太紧,将不利于行业的创新和发展,如何把握“度”,将是从业者和决策层最为关怀的问题。

此事件比如互联网行业的一次地震,企业就像地震中的屋子,震碎了墙壁,但是基础还在,这次事件之后,互联网的格局会出现一定的改变,很多新的竞争者会加入进来,国家政府的法律也会进一步的完善。

五、结束语

腾讯与360之战暂时画上了一个句号,但在这个竞争日益激烈的领域,以后会不会再出现类似的大战呢?作为一个网民,我们需要的是一个和谐、健康、自由的互联网环境,这不仅仅需要各个网络运行商之间的协调合作,同时也需要政府等有关部门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

第三篇:腾讯科技案例

对于中国网民而言,腾讯QQ也许是他们最熟悉的互联网产品。数亿的注册用户数,将近80%的市场占有率,证明了腾讯公司在中国互联网IM产业的霸主地位。作为一个成立只有几年时间的公司,腾讯是怎样创造这个奇迹的呢?让我们从腾讯的发展历史中寻找腾讯的成功之处。

一、腾讯公司的发展历史

1、腾讯的起步

现任腾讯控股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1993年从深大毕业后,进入深圳润迅公司,开始做软件工程师。1997年,马化腾第一次认识了ICQ,一见面,他便被其无穷的魅力所吸引。1998年11月,马化腾与同学张志东合作,在深圳注册了深圳的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决定开发一个中文ICQ软件,从此踏上了创业征途。最初,马化腾和张志东只是想将寻呼与网络联系起来,开发无线网络寻呼系统,公司的主要业务是为深圳电信、深圳联通和一些寻呼台做项目,QQ只是公司一个无暇顾及的副产品。当时为了能赚钱,他们做网页、做系统集成、做程序设计„„当时在深圳,像腾讯这样的公司有上百家,对于腾讯来说,只要公司能生存下来就是胜利。

2、腾讯的危机

1999年初,腾讯开发出第一个“中国风味”的ICQ,即腾讯“QQ”,受到用户欢迎。1999年,网吧在国内雨后春笋般地出现以后,OICQ独特的离线消息功能和服务器端信息保存功能,在实用性上要比只有本地保存功能的ICQ更受用户欢迎。QQ当时并没有直接为马化腾带来任何经济效益,甚至想靠OICQ顺手牵羊捞点“外快”都不可能,IT界的精英们也根本看不起这个“小玩意儿”,认为整天摆弄这个没多大出息。

当时马化腾自己对QQ的市场潜力也没有足够的认识,而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把QQ放到互联网上供用户免费使用,就连马化腾本人也没有料到,这个不被人看好的QQ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就发展了500万用户。大量的下载和暴增的用户量在使马化腾兴奋的同时,也让腾讯难以支撑,因为人数增加就要不断扩充服务器,而那时一两千元的服务器托管费也让小作坊式的腾讯公司感到巨大的财务压力。当时既没有资金更新设备,工作人员也快发不出工资了,马化腾四处“求爷爷”一般地寻求融资渠道。

3、腾讯的起飞

从1999年下半年开始,网络公司成了风险投资者的宠儿,国内著名的网络公司新浪、搜狐、网易等公司纷纷得到了美国风险投资基金的投资。马化腾在准备了6个版本、20多页的商业计划书之后,开始了漫长的寻找国外风险投资旅途。一轮接一轮的谈判不仅使火烧眉毛的马化腾口干舌燥,而且使他对QQ的命运越来越担忧。功夫不负有心人,就在马化腾已经快要绝望的时候,IDG和盈科数码以各占腾讯20%股份的出价向腾讯投资220万美元。从此,腾讯正式开始了大踏步的前进。

2000年8月,腾讯同广东移动合作,从而使腾讯扭亏为盈,实现了1000万元人民币的纯利润。此后,腾讯相继推出广告业务、移动QQ业务及付费QQ会员制。2001年年底,腾讯实

阅读会员限时特惠 7大会员特权立即尝鲜

现了1022万元人民币的纯利润;2002年腾讯的净利润是1.44亿元,比上一年增长了10倍多;2003年,腾讯的净利润为3.38亿元,比2002年又翻了一倍多。

4、腾讯的扩张

2004年,腾讯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腾讯控股(0700.HK)公布2004年业绩财报,腾讯实现营业额11.44亿元,同比上升55.99%;实现净利润4.46亿元,同比大增38.6%。而在腾讯公司的营业收入中,互联网增值服务收入所占比例越来越大,营销手段越来越灵活,商业模式越发成熟与稳健。与此同时,腾讯QQ的注册用户数也大幅度地逐年递增。

目前,腾讯已经初步完成了面向在线生活产业模式的业务布局,构建了QQ、QQ.com、QQ游戏以及拍拍网这四大网络平台,分别形成了规模巨大的网络社区。在满足用户信息传递与知识获取的需求方面,腾讯有QQ.Com门户、QQ即时通讯工具以及年初收购的Foxmail电子邮件;满足用户群体交流和资源共享的方面,腾讯推出的个人博客Q-Zone将与腾讯访问量极大的论坛、聊天室、QQ群相互协同;在满足用户个性展示和娱乐服务方面,腾讯拥有非常成功的虚拟形象产品QQshow、QQpet(宠物)和QQGame(游戏)QQMusic/Radio/LiveTV(音乐/电台/电视直播)产品,另外对手机用户提供彩铃、彩信等无线增值业务;在满足用户的交易需求方面,专门为腾讯用户所设计开发的c2c电子商务平台拍拍网已经上线,并和整个社区平台无缝整合。

5、腾讯的未来

未来,腾讯的目标是为全中国的用户提供在线的生活,他们希望这种在线生活就像水和电一样真正为大家每天进行服务的。腾讯正逐步实现“最受尊敬的互联网企业”的远景目标。

二、腾讯公司的成功之处

1、以IM为核心

腾讯公司是以互联网即时通讯软件(IM)发家的,他们在国内网民大都还不知道什么是IM的时候,第一个把IM引入中国并开发出了中文版本的IM软件:QQ。作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腾讯成功地将QQ在中国互联网内大规模地推广开来,吸引了为数众多的用户。同时由于IM的技术及使用特点,对用户具有极大的粘性,从而腾讯培养了大量忠诚度相当高的用户,在此后一直占据着中国IM市场的几乎垄断的地位。分是拿自己N久以前的一些看法展开来写的,马化腾的成功,有人总结原因说是运气太好。而马化腾总结说,是对QQ的专注成就了今天的自己。“他是一个专注的人”,几乎所有业内伙伴提到这位才34岁的老板,都会用“专注”这个词。几年来,腾讯都在做而且只做完善和规范QQ服务的工作,是国内惟一专注从事网络即时通讯的公司。

马化腾的专注,就是腾讯的专注。正是这种以IM为核心的发展战略,使得腾讯在建立初期明确以IM为发展方向后能集中资源和精力,不断完善QQ功能,扩展与QQ相关的各种产品与服务,为其后的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依托庞大的用户群,腾讯产品的向心力越来越强,品牌效应逐渐发挥作用,大量网民被绑定在腾讯打造的这个网络社区平台上。当腾讯开始广泛涉及互联网的各种领域时,这种用户依赖度的优势便突现出来,让腾讯在IM外的多个互联网领域都有出色的表现。

2、“拿来主义”管理、定位等方面的知识。论文没花太多时间

可以说,借鉴别人的产品、创意,通过自己的加工推向市场,这种“拿来主义”是腾讯成功的关键。QQ的前身OICQ便是当时国外流行的聊天软件ICQ的中国版,马化腾将这项技术与产品几乎原封不动的移植到QQ上。其后,腾讯又在QQ上推出了QQ秀,这项技术最早

是从韩国来的,2004年在韩国达到顶峰。而Qzone则是由韩国的“赛我”而来,它与QQ的结合使其推出后大受欢迎。QQLive也是一样的,PPLive等国内网络电视的兴起引发了网络视频直播的热潮,QQ便将其整合进了QQ。类似这样的在QQ上集成的应用还有很多很多。除此之外,腾讯还善于利用互联网上的一些成熟或新兴的技术,开发出类似的产品,凭借庞大的用户群,一举占领该产品的市场制高点。像QQ交友在SNS领域、Qzone在BLOG领域、QQ.com门户在综合信息网站领域,以及腾讯的各种网络游戏,都占有很高的市场份额;HOTMAIL在电子邮件领域、拍拍在电子商务领域、搜搜在搜索领域也是异军突起。QQ最近设立的QQ实验室在目前看来,更多的作用在于搜集新的技术、产品、应用,以便为QQ所用,将“拿来主义”发扬到底。

虽然腾讯一直强调自主创新,可是目前腾讯的产品大多数还是借鉴模仿的多,真正的创新应用少,但是这并不妨碍腾讯不断地推出优质的新产品与服务。甚至在进入一些新的互联网领域时,由于资金、技术、用户群等方面的优势,腾讯能够从竞争对手处抢夺相当多的用户,以后来者的身份变成该领域的老大。这样的成功更促进了腾讯对于“拿来主义”的坚持与发展。

3、灵活多样的营销手段

2000年8月,腾讯同广东移动合作,从而使腾讯扭亏为盈,度过难关。以移动QQ为首的一系列无线服务,给腾讯和中移动带来了大量的收入,使得腾讯得以腾飞。可是好景不长,在中移动打造价值产业链的过程中,中移动瞄准了移动IM的巨大市场,推出了自己的IM产品:飞信。这对腾讯是极大的冲击。因此,腾讯很快调整了营销模式,逐渐摆脱对于移动运营商的依赖,将目光更多的投回互联网,不断扩宽收费途径,推出了大量的收费服务,使得互联网增值服务收入所占比例不断提高,为腾讯的持续发展打下基础。

和中移动的合作是当时的救命稻草,腾讯应当更重视互联网增值服务的收入,因为他们首先是一个互联网企业,更多的用户使用的还是互联网上的产品,因此立足于互联网的营销手段能使腾讯有更大更好的发展空间。而腾讯在这上面的营销也是相当的成功。他们围绕QQ推出了一系列的服务,同时制定了完整而有竞争力的价格策略,从基本的QQ会员、QQ秀等服务,到QQ空间、高级交友等扩展的服务,甚至将作为稀有资源的QQ靓号作为收费项目,无一不显示出了腾讯的精明。写,前半部分都是网络上找来的资料,后半部

现在,腾讯的营销之路越走越宽。腾讯已形成了互联网业务、无线和固网业务、广告业务、企业服务和品牌授权等五大业务体系。相信这种灵活多样的营销手段能为腾讯的持续发展提

供源动力。

4、极强的前瞻力

在上世纪末,中国兴起了互联网热潮,许多网络的创业者纷纷做起了门户网站、电子邮件等当时流行的网络应用,想要马上淘到金子。马化腾却选择了相对不那么流行的IM。马化腾凭着对网络市场一种朦胧却又相当有预见性的理解,用近乎偏执的兴趣和近乎狂热的工作热情搭起腾讯的架子,牢固坚持以技术为核心的公司理念,极端专注于技术开发和提升质量。当网络当初的那些创业者被纷纷淘汰时,马化腾不仅在互联网行业站稳了阵脚,而且还能高出对手一筹。怎么样,也就稍微了解了一点竞争分析、企业

凭借着一贯的奉行的“拿来主义”,腾讯发现了许多互联网新兴的技术与应用。在这些技术

与应用尚未真正被网民广泛使用时,腾讯就已经嗅到了里面的巨大商机。于是,腾讯将他们借鉴而来,化为己用,探索出一套成功的商业模式,先人一步试水市场。当竞争者开始真正发力的时候,才发现腾讯往往已经走在了前面。这就不难解释为何在很多互联网应用上腾讯并不是原创者,但他们却能比原创者做的更好。而现在,腾讯正磨刀霍霍,正准备在3G、网络视频等领域大展拳脚。

同时在营销上,腾讯也表现出了高超前瞻力。根据腾讯最近的季度业绩报告显示,腾讯一方面看到了腾讯的无线增值业务受移动运营商的影响将不可避免的进入衰退,故而积极的寻找替代和新的出路,另一方面对互联网增值业务和网络广告业务的前瞻使得目前腾讯的收入稳定增加,利润率也保持在非常高的水平。

另外,腾讯开始举办面向以大学生为主的全体网民的创新大赛,目的就是要从中挖掘互联网中的新技术、新应用,同时发现人才、储备人才。这一切,都反映出腾讯极强的前瞻力,这将引领腾讯在未来的中国互联网产业内越做越大,越走越远。

第四篇:腾讯案例分析

员工管理管理 案例分析报告腾讯起诉员工竞业限制案

——员工关系管理案例分析

1.公司简介

腾讯公司成立于1998年11月,是目前中国最大的互联网综合服务提供商之一,也是中国服务用户最多的互联网企业之一。成立十年多以来,腾讯一直秉承一切以用户价值为依归的经营理念,始终处于稳健、高速发展的状态。目前公司主要产品有IM软件、网络游戏、门户网站以及相关增值产品。

2.案例陈述

11月10日消息,继珊瑚虫QQ案后,腾讯的又一桩诉讼引起了社会的关注。11月6日,“腾迅QQ把员工告上法庭,两年内不许踏足互联网”的帖子在各大论坛不胫而走,帖子披露一批技术人员遭到了腾讯的集体起诉。随后腾讯官方也证实了案件正进入司法程序,并将于12月26日首次开庭。

与竞业禁止相关的案例最近几年在国内也是屡见不鲜。2007年3月,深圳市南山区法院就原金蝶公司员工廖建华违背保密与竞业限制协议一案作出宣判,判决廖建华继续履行保密及竞业限制义务,离职后一年内不得在与金蝶存在商业竞争关系的用人单位工作,并应支付违约金。而现任google中国区的总裁李开复(博客)从微软跳槽到Google后,微软公司也曾将李本人和Google公司诉上法庭,后三方私下达成和解。

对被诉员工来说,老东家的起诉让其感到无比的愤慨,同时面对强大东家的诉讼,心理难免忧心忡忡;对于腾讯公司而言,“这些跳槽员工把大量的技术和商业机密带到竞争对手”,长此以往将给其带来了难以挽回的损失;对于“挖角公司”而言,享受偷袭得手快感的同时,如何给跳槽员工善后也将是一个难题。

三个主角,一出好戏,正在精彩的上演„„

15名员工遭遇集体起诉

11月5日,对于刚从腾讯离职的“回头是丫”(网名)来说,并不是一个好的日子。村里年迈的父母急促的电话,让“回头是丫”从另觅得高就的喜悦中惊醒过来。他被告知已被昔日的东家腾讯公司告上了法庭,令其更难以接受的是,法院的传票让村里的亲人遭到了莫大的恐慌,“希望就这样突然之间天崩地裂了,一辈子没见过传票的乡亲们都在传说我在外面犯了法”。

根据传票的内容,腾讯公司已正式向深圳福田法院起诉“回头是丫”,原因是其跳槽新东家后违反了入职时签订的竞业禁止条款。

“回头是丫”在其在天涯发布的贴中回忆称,在毕业后加入腾讯时确实签了劳动合同,合同中也有竞业禁止的约定:“双方劳动合同第7页约定:乙方无论因何种原因离职,自离职之日起2年内不得在研究、生产、销售或维护甲方经营范围的同类产品与服务(包括即时通信软件产品、通信聊天交友服务、移动通信增值服务、网络电子游戏、网络娱乐、互联网信息资讯、其他网络产品、其他通信产品、其他软件产品等)的企业事业单位或与甲方有竞争关系的企业事业单位工作,也不得以任何方式直接间接地为这些企业事业单位工作或提供服务。”

后来“回头是丫”发现,不光是他自己收到了腾讯公司的传票,其他一些从腾讯跳槽到竞争对手的技术人员也遭遇到腾讯公司的起诉。据腾讯公司公布的数据,此番诉讼包括“回

头是丫”在内共有15名跳槽员工。

让“回头是丫”纳闷的是,从腾讯离职跳槽的员工不下数百上千,为何唯独对他们15人进行了起诉。此外,对于腾讯公司声明表述的已经支付竞业禁止的赔偿,他自己并没有享受到相应的“福利”。

企鹅为什么“咬人”?

对于离职员工竞业禁止赔偿的质疑,腾讯方面给予的解释是公司劳动合同中已文明规定了的赔偿条款,“员工在职期间,每个月工资中的200元视为公司给予员工的竞业补偿费用”。

在集体诉讼案被曝光后,腾讯公司随即就发表声明表示:“这些跳槽员工带走大量的技术和商业机密,到新公司后依然毫无顾忌的从事与其在腾讯完全类似的工作,给腾讯公司正常的经营活动造成了极大困扰。腾讯不得不采取法律行动,保护公司和员工的合法权益。”

内部知情人士向网易科技透露,该诉讼实际上并非单纯的竞业禁止,其背后还隐藏了长期竞争对手从腾讯挖角的难题。

该知情人士援引腾讯内部员工的话说,从去年以来,有家还未上市的互联网公司就开始从腾讯大肆挖人,从中层干部到普通员工,只要能找到联系方式的,都会通过猎头大面积的电话联系,有些核心的研发部门,甚至整个部门都接到过类似电话,动辄就许以高于目前2-3倍的薪酬以及未来上市后可兑现的期权。另据消息人士透露,腾讯最近相继有近百名员工跳槽到几家与腾讯有竞争关系的互联网企业,腾讯希望通过集体诉讼的办法来警示内部员工,防止更多“集体跳槽”事件发生。

该消息得到了腾讯公关部相关负责人的证实,“最近一段时间,某些公司为了谋求便捷发展,不断对腾讯员工进行恶意挖角,导致了腾讯所投入巨资的一些研发项目搁浅、商业机密流失。”

据该负责人透露,每个进入腾讯的员工都可能接触到不同类型的商业机密,所以公司的竞业禁止条款对每个员工都是适用的。“但是公司相信每一位同事都具有正直尽责合作创新的腾讯价值观,不会做伤害公司和同事利益的事情,虽然条款在,但我们尽可能不动用这样的条款。”

幕后挖角公司浮现?

在各界纷纷猜测该诉讼终究会以何种方式告终的同时,大家关注的重心是哪家“未上市的互联网公司”对腾讯进行了集体挖角?

业内专家向网易科技分析表示,国内互联网行业未上市又能让马化腾老羞成怒的对手并不多,一些新兴的SNS社区与腾讯的用户重叠度较高,而规模较大的只有校内网和51.com。

不久前的互联网大会上,51.com CEO庞升东在接受网易科技专访时表示,从市场区别来看,51跟腾讯的用户的重联度比较高,而过年前后将推出的棋牌类休闲游戏,腾讯也是主要的对手。“所以腾讯无论现在和未来都是51的最大竞争对手”。

“的确近期有十多名腾讯的员工跳槽到我们公司,其中已经有数名接到法院的传票”

51.com 副总裁黄绍麟(博客)接受网易科技调查时透露,不过他很快就否认了51.com存在恶意挖角腾讯的意图,“这些员工都是自发到51.com来发展的,我们没有任何故意的行为。腾讯也有很多的员工跳槽到百度和迅雷,不光是51.com”。

此外黄绍麟还表示,他至今还没了解到这些新来的技术员工详细情况,“这些都是一些很基层的技术员工,不可能接触到什么核心的商业机密”。

黄绍麟承认,腾讯的诉讼已经影响到了刚跳槽到51.com的工作状态,目前最重要的事情是安抚他们的心情。“我们希望按正规的程序来处理相关的诉讼,不过跳槽过来的员工职务安排情况不会受到诉讼影响。”

3.焦点问题分析

一、竞业限制补偿的问题。

腾讯的前员工在文章中提到,其从腾迅离职至今,该公司从来没有提起过给其竞业限制补偿。这个说法的法律依据是劳动合同法第23条的规定:对负有保密义务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可以在劳动合同或者保密协议中与劳动者约定竞业限制条款,并约定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后,在竞业限制期限内按月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也就是说,如果单位没有履行竞业限制补偿的义务,员工也就解除了合同约定的竞业限制义务。

对照开的内容:“员工在职期间,每个月工资中的200元,视为公司给予员工的竞业补偿费用。”这种约定本身就与广东省技术秘密保护条例相矛盾不具有法律效力。作为竞业限制补偿应当是在员工与公司解除劳动关系之后,在竞业限制期间用人单位逐月支付的补偿费用。用人单位在员工在职期间支付这笔费用本身就不具有竞业限制费的性质,这笔费用实质上应当属于腾讯公司给予员工的保密费。

如果确认腾讯公司在相关协议中约定竞业限制费在员工在职期间支付,那么首先要考虑两个条件:

(一)员工在职期间的工资应当与本行业员工的工资相同,而不能任意的将工资中的一部分作为竞业限制费来支付。

(二)根据《深圳经济特区企业技术秘密保护条例》第十七条竞业限制协议约定的补偿费按年计算不得少于该员工离开企业前最后一个从该企业获得的报酬总额的三分之二。只有将上述两项费用合二为一在在职期间支付,才能认可双方约定竞业限制补偿费在工作期间支付的效力。

二、竞业限制的范围问题。

根据该员工的文章,其与腾讯公司的劳动合同中确实有竞业禁止的约定,条款是这样说的:员工无论因何种原因离职,自离职之日起2年内不得在研究、生产、销售或维护甲方经营范围的同类产品与服务(包括即时通信软件 产品、通信聊天交友服务、移动通信增值服务、网络电子游戏、网络娱乐、互联网信息资讯、其他网络产品、其他通信产品、其他软件产品等)的企业事业单位或与腾讯公司有竞争关系的企业事业单位工作,也不得以任何方式直接间接地为这些企业事业单位工作或提供服务。

因为QQ软件的用户粘性极大,因此该公司的产品几乎涉及互联网的每一个方面,作为公司,显然希望把范围扩的大一点。而员工则会认为此条很不公平,因为根据此条,其几乎不能在任何与互联网有关的公司进行工作。笔者认为,不能简单的通过条文看此案,对于是否构成竞业禁止的问题,法院肯定也会根据员工在腾讯工作期间的工作性质,以及其新工作的性质来确定两者是否存在利益冲突,如果确实存在,才会适用相关的竞业限制法规。

三、被告是否为竞业限制的对象?

从离职员工在博客上公布的材料可以看出,无论是离职员工还是公众都有一种误解,即基层的员工都不应当成为竞业限制的对象。劳动合同法第24条规定“竞业限制人员限于用人单位的高级管理人员、高级技术人员和其他负有保密义务的人员。”到底被告是否是属于劳动合同法规定的竞业限制人员,还值得商榷。

对此问题,笔者在此也要建议腾讯以及其他类似的公司完善一下公司的劳动合同。首先,应根据劳动合同法加入竞业限制补偿的条款,其次,竞业限制条款的具体内容可以制定的更人性化一点,比如在合同中列明员工在公司的工作内容和职责、然后在竞业限制条款中相对应的加入员工离职后不得到在新公司从事与原工作内容和职责相关联工作的内容,这样更合理,员工的感觉显然会更好一点。

最后,腾讯公司此次起诉员工的案件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国内企业商业秘密保护确实处于尴尬境地:一方面,商业秘密侵权严重,国内高科技企业对于保护自身商业秘密有迫切要求,而另一方面,劳动者对于企业过于强势的维权举动存在很大不满。这个问题显然不是一朝一夕可以解决的,除了法规的完善,也要求全社会保护知识产权意识的提升。

腾讯针对离职员工等类似的关于“竞业限制”的诉讼,都颇有“醉翁之意不在酒”的意味。而一位腾讯内部员工私下透露,“公司这样做,主要也是想对现有员工起到警示作用。”

4.思考总结

关于竞业限制协议,有以下几点值得我们注意:(1)竞业限制协议对期限、范围、地域、补偿金和违约金等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时应该如何处理呢?(2)用人单位未按约支付经济补偿金,竞业限制协议是否有效?(3)劳动者违反竞业限制约定并支付违约金后,是否还需要承担竞业限制义务,继续履行协议呢?(4)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的原因会影响竞业限制协议的效力吗?(5)用人单位应当支付的竞业限制经济补偿的下限;(6)劳动者违约的违约金上限。

鉴于此,笔者认为,可以通过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部门规章对有关问题作出如下规定:

1)用人单位未按约支付经济补偿金,竞业限制协议无效,劳动无需继续履行竞业限制协议;

2)劳动者违反竞业限制约定并支付违约金后,仍然需要承担竞业限制义务,继续履行协议;除非协议已经无法履行,或者履行已经没有实质性意义;

3)劳动者依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八条第二款的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竞业限制协议无效。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其他情形不影响竞业限制协议的效力;

4)用人单位应当按月支付的竞业限制经济补偿不得低于劳动者离职前十二个月的月平均工资的1/2。另外,如果竞业限制协议约定不明,可以考虑通过地方法规作出有关处理方法的规定;关于违约金上限问题,可以在司法实践中按照合理原则确定,也可以在地方法规中规定。

5)另外,支付时间可以规定为“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后”,即为竞业限制期限之内;竞业限制补偿金是对劳动者在劳动合同终止或解除以后不能就业或限制从业期间的补偿,系劳动者离职后方产生的补偿费用,属于补偿金性质,其与劳动报酬二者性质完全不同,支付依据也不同。工资及福利待遇中显然不能包含一个离职后方产生的费用,就如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金不能约定包含在工资中一样,竞业限制补偿金也不能包含在工资中。

6)关于支付方式,可以规定为“允许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在竞业限制协议中对经济补偿金的支付方式进行约定”。这样对于用人单位而言,既解决了按月支付时操作不便产生法律风险的困扰,又避免了一次性支付时可能带来的经营成本的提高。而对于劳动者来说,既避免了领取时的不便,也能够保证自己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

5.参考文献

[1]吴圣奎,离职竞业限制的自由约定和法律规制——兼评劳动合同法相关规定,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5期

[2]黄能权,完善《劳动合同法》中竞业限制制度的法律思考,硕士学位论文

[3]中国劳动资讯网

第五篇:国美股权之争案例

国美之争全回放

2008年11月23日,黄光裕被北京市公安局带走调查,陈晓任国美董事局代理主席。2009年1月16日,黄光裕正式辞职,陈晓出任国美电器 董事局主席,同时兼任总裁。2009年6月22日,国美引入贝恩资本,融资不少于32.36亿港元,黄光裕股权被稀释。2010年5月11日,黄光裕夫妇 在国美电器股东周年大会上连投5项否决票,导致委任贝恩事总经理竺稼等3名前任董事为非执行董事的议案未能通过。黄、陈矛盾公开化。8月4日,黄光裕发函 要求陈晓“下课”,国美在香港起诉黄光裕,双方关系彻底决裂。8月7日,国美内部召开紧急会议,要求管理团队无条件支持董事会。8月18日,黄光裕在狱中 向国美员工发出公开信《为了我们国美更好的明天》,措词激烈地指责陈晓意图控制国美,将“国美电器”变成“美国电器”。8月19日,陈晓为首的国美董事局发出公开信,呼吁国美员工团结起来。8月23日,国美在香港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半业绩报告,交出了净利润同比增长逾六成的答卷,还公布了2014年 底新开700家门店的规划,并称黄光裕想控制国美。而黄光裕方面却不以为然,认为与主要竞争对手相比,国美增长速度趋缓,市场份额大幅下降,领先优势即将丧失。8月25日,黄光裕方面通过公开市场增持国美电器股票1.2亿多股,黄光裕夫妇占国美股份35.98%。8月30日,黄光裕二审维持原判,其妻杜鹃 改判缓刑,当庭释放。黄光裕称将建议董事会优化和延展股权激励方案,让更多国美员工分享发展成果。9月,陈晓密集拜会香港、新加坡、美国、英国等地的机构 投资者。9月5日,黄光裕在狱中发表《我的道歉和感谢》,“感谢政府感谢国美”。9月15日,黄光裕方发出了《致国美股东同仁公开函》,称“创始股东很高 兴能有机会与贝恩合作”,并发布了国美电器发展的“新五年”计划,与8月23日国美电器董事会公布的计划相去甚远。9月15日,贝恩资本实施了15.9亿 元“债转股”,正式成为国美电器的第二大股东,黄光裕夫妇持股比例被稀释至32.47%。之后贝恩资本宣布支持陈晓方。9月28日,国美电器控制权争夺战 结果揭晓,黄光裕提出的5项议案中,除了撤销配发、发行和买卖国美股份的一般授权获得通过外,另外撤销陈晓、孙一丁的董事职务,及委任邹晓春和黄燕虹为执行董事的提案均未能通过。11月10日,国美董事会同意大股东黄光裕提名的邹晓春和黄燕虹两名代表进入,前者担任国美电器执行董事,后者担任非执行董事,董事会成员将从11人扩至13人。

国美公司赢了!

长久以来,中国民营企业的存亡,总是与其创始人的个人命运息息相关。早年因为创始人意外获罪,企业随之垮台的案例比比皆是,比如牟其中之于南德、胡志标之于爱多、唐万新之于德隆等等。其中的一大原因,是由于企业正处在高速扩张阶段没有理顺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关系而造成的。而另一大原因,是我国法 律环境尚不健全,有时难以保护公民的合法财产权。一旦创始人锒铛入狱之后,公司随即成为无人驾驶的“鬼船”,类似创维创始人黄宏生入狱后,王殿甫、张学斌 临危受命使企业业绩稳定增长的案例少之又少。黄光裕之于国美则是一个典型案例。就像万通地产董事长冯仑所说的那样,10年以前民营企业出现了此类挫折,基本上属于机毁人亡模式;五年以前,情况发生好转,演进为人机分离模式;而这一次更进一步,不仅人机分离,且民事权利受到保护,还能积极争取自己的权利。“与其说是两个当事人的输赢,不如说是民企在未来道路和财产制度上的进步。”

2010年11月10日晚11点,国美电器发布公告称,双方已达成谅解备忘录,国美董事会同意大股东黄光裕提名的邹晓春和黄燕虹两名代表进入,前者担任国

美电器执行董事,后者担任非执行董事,董事会成员将从11人扩至13人。国美分拆警报也由此解除。

这场旷日持久的国美股权之争已经鼓瑟渐稀,虽然仍未尘埃落定,但是已经发生的足以令现今的商业环境进行一次“猛回头”式的反思。在情、理、法之间的斗争中,国美最终摆脱了以往的“灰色”操作手段,尽管大股东和管理层公开决裂,从公关战、间谍战、心理战,到真刀实枪、欲擒故纵的拉票战、攻心战,但这一过程却是在阳光下进行的。

2010年9月28日,国美股东在亿万国人的“观礼”之下作出了自己的选择:公司董事会无权增发,大股东股权被摊薄的危险被消除;陈晓继续担任董事会主席,保持了现有管理团队的稳定——黄、陈之间既无全赢也无全输。但是毫无置疑的是:身为法人的公司赢了!

黄光裕的权利被还原

2009年5月11日,在国美电器股东周年大会上,作为第一大股东、且已经深陷囹圄的黄光裕接连投出多次反对票:首先,否决外资股东贝恩资本的 三名代表进入董事会;其次,否决董事会对董事薪酬的厘定,显示出对董事会的整体不信任;最后,还否决了董事会“以所购回之股份数目扩大”所授出有关配发、发行及处置股份的一般授权,这直接关乎黄光裕的股权是否还会被稀释。

法律进步 黄光裕在狱中仍可对国美电器发号施令,遥控国美,确实不同于之前的案例:一旦企业家涉案入狱,其民事权利的行使几乎不可能。尽管谁都无法否认,理论上受刑事追究的犯罪嫌疑人的民事权利并未被剥夺,但由于缺乏相应的具体的制度安排,实践中能实现这一点的少之又少。不应否认,黄光裕作为国美电器大股 东的法律地位和法定权利应该得到尊重,并不因刑事犯罪而降低,也不因其“政治生命结束”而改变。

政治进步这是因为在黄、陈的对决中,我们看到了利益攸关者的理性与守法,看到了不该参与主体(如政府)的开明开放、冷静得体地置身事外。在国美大战正酣 之时,当有关媒体询问商务部各可能相关的司局时,他们表示对黄光裕案件都不太清楚,没有特别关注,国美案件应当由法律部门来判决,商务部是具体业务部门,一般不负责此事。

民企创始人六种退位模式

垂帘听政型。自己不握权,背后帮助接班人。

共同创业型。一边带,一边帮,共同创立团队。

独立创业型。给接班人另外的新项目去历练他,等他成熟后再把企业交给他打理。

底层培养型。让接班人从底层做起,用师傅带徒弟的方式去帮助他成长。委托代培型。把接班人委托到同类企业去代培,回公司后观察一段时间再交班给 他。

国外深造型。让接班人出国深造。但海归后,大多都接不了班,还需在国内学习过渡。

下载案例C:腾讯与360之争word格式文档
下载案例C:腾讯与360之争.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作业:腾讯360之争2(五篇范例)

    腾讯与360之争 2011级MPA在职班 逯濛 简介 腾讯QQ和奇虎360是目前国内最大的两个客户端软件。 腾讯以QQ为基础,向各个方面发展。以其强大的市场占有率,强大的客户群体,几乎人手......

    360VS腾讯——3Q之争之法律解读(5篇范例)

    360VS腾讯——3Q之争之法律解读 北京市汉卓律师事务所 赵虎 据媒体消息,昨日腾讯状告奇虎360“扣扣保镖”不正当竞争案在广东省高院开庭审理。虽然并没有当庭宣判,但是因为......

    娃哈哈与达能商标权之争案例分析

    国际商务合同实践报告 学院:管理与经济学院 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 报告人:201314513 张婷婷201314525 彭艺茹 目录 一.案例介绍 1.1原文介绍 1.2原文翻译 1.3案例概述 二.案......

    传播学案例:360与腾讯的媒体战

    材料:1 360遭遇“蒙牛式公关” ——致幕后造谣者的一封“感谢信” (360安全中心)一个月前,360发布隐私保护器,曝光了腾讯QQ偷偷扫描用户电脑文件的行为。随后,网上立刻出现了铺天......

    腾讯案例分析_现代企业管理

    计算机网络 陈华强 腾讯公司案例分析 “世界上做的最成功的IM是QQ”。----比尔盖茨 腾讯是中国最早的互联网即时通信软件开发商,是中国的互联网服务及移动增值服务供应商,并......

    案例分析大赛腾讯案例(模版)

    案例命题:腾讯如何在庞大产线中寻求突破与创新? 案例背景: 引言:腾讯公司(腾讯控股有限公司)成立于1998年11月,是目前中国最大的互联网综合服务提供商之一,也是中国服务用户最多的互......

    人力资源管理案例研究腾讯(★)

    人力资源管理案例研究 课程方案报告 ——腾讯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 小组成员 舒凤娇20132373069案例描述 周静慧20132373095提炼问题,分析应用理论 任小同20132373066 分析的......

    国美股权之争案例之结局

    实践发生全过程: [揭幕周8.1—8.7] 黄光裕发函要求撤销陈晓职务,揭开国美控制权大战序幕 8月4日黄光裕通过独资公司向国美发函要求召开股东大会,撤销陈晓、孙一丁职务。 8月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