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信用联社支农贷款与服务的思考
近几年,**县联社通过完善法人治理结构,转换经营机制,增强约束能力,创新金融产品,改进服务方式,积极培育金融资源。可谓各项业务飞速发展,内控管理日益规范,经济效益显著提高。县联社实行民主管理,对全县农村信用社按照“统一法人、授权经营、分级核算、单独考核”的原则实行统一管理,真正成为了广大城乡人民自己的银行。因此,农村信用社要认真贯
彻落实中央统一部署,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控制物价过快上涨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把抑制通货膨胀放在突出位置。既要保持货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也要增强金融调控的预见性、针对性和灵活性,合理把握调控的重点、节奏、力度,促进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当前需要保持必要的总量调控力度,同时,要考虑国内外形势变化,特别是国际环境不确定因素增多的情况,要增强应对多种可能冲击的灵活性,平衡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与抑制通货膨胀的关系。由此,信用联社要着力加大信贷结构调整力度。贯彻落实“区别对待、有保有压”的方针,优化信贷结构,支持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发展。农村信用社要增强自觉性和主动性,在坚持财务可持续、注意防范风险的同时,加大自身结构调整力度,坚持总量微调与结构优化相结合,确保新增信贷资源向“三农”、倾斜和服务。
笔者就支农“贷款与服务”提出几点建议和思考:
一是加大对农村配套资金贷款与服务的支持。从2009年起国家重点投入农村基础设施项目和农利水建设项目。然而,国家资金投入必定有限的,作为金融部门农村信用社直接与农村接触,应看好这一市场,并积极主动配合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选准投资方向,及时解决项目周转资金,以确保国家项目尽快投入使用,尽早发挥农村经济效益;
二是加大对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资金贷款与服务的支持。**脐橙以其悠久的历史、丰富的品种、独特的品质、著名的品牌倍受消费者欢迎和钟爱。而今,**脐橙已占据**农村经济的半壁河山,发展势头迅猛。全县现有12个乡镇、135个村、603个组、5万农户、14.2万人种植脐橙,**脐橙种植总面积已达17.2万亩,产量16万吨、产值3.2亿元。因为**脐橙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开始发展至今,老果园已逐步陶汰,全县有70%脐橙树需进行改良换种。为做好**脐橙良种选育工作,**县委、县政府争取相关项目先后投资1500万元,建立了**柑橘良种繁育示范场和国家柑橘繁育育种中心**试验站,共引进储备柑橘品种88个,其中脐橙60多个,筛选出圆红、红肉等优新品种,每年可提供优质苗木100多万株,良种接穗80多万枝,为品种结构调整和更新换代提供了丰富的种源。作为农村信用社应抓住这方面投资环境,适时有计划、有目标、有规模地扶持柑农进行脐橙品改;
三是加大对农村专业户资金贷款与服务的支持。农村信用社要选准专业户给予重点扶持,力争使2009年农村专业户信贷投放增速不低于各项贷款增速,增量不低于去年。要帮助有企业经营头脑的专业户选准投资项目,论证项目的可行性和成本核算,扩大农村专业户发展规模,加快推进信用体系和担保体系建设,改善农村专业户融资环境,为他们做好强有力的经济保障后盾。
作者单位:湖北**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
第二篇:浅谈秭归联社支农贷款与服务的思考
浅谈秭归联社支农“贷款与服务”的思考
李开琼
近几年,秭归县联社通过完善法人治理结构,转换经营机制,增强约束能力,创新金融产品,改进服务方式,积极培育金融资源。可谓各项业务飞速发展,内控管理日益规范,经济效益显著提高。县联社实行民主管理,对全县农村信用社按照“统一法人、授权经营、分级核算、单独考核”的原则实行统一管理,真正成为了广大城乡人民自己的银行。因此,农村信用社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统一部署,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控制物价过快上涨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把抑制通货膨胀放在突出位置。既要保持货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也要增强金融调控的预见性、针对性和灵活性,合理把握调控的重点、节奏、力度,促进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当前需要保持必要的总量调控力度,同时,要考虑国内外形势变化,特别是国际环境不确定因素增多的情况,要增强应对多种可能冲击的灵活性,平衡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与抑制通货膨胀的关系。由此,信用联社要着力加大信贷结构调整力度。贯彻落实“区别对待、有保有压”的方针,优化信贷结构,支持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发展。农村信用社要增强自觉性和主动性,在坚持财务可持续、注意防范风险的同时,加大自身结构调整力度,坚持总量微调与结构优化相结合,确保新增信贷资源向“三农”、倾斜和服务。笔者就支农“贷款与服务”提出几点建议和思考:
一是加大对农村配套资金贷款与服务的支持。从2009年起国家重点投入农村基础设施项目和农利水建设项目。然而,国家资金投入必定有限的,作为金融部门农村信用社直接与农村接触,应看好这一市场,并积极主动配合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选准投资方向,及时解决项目周转资金,以确保国家项目尽快投入使用,尽早发挥农村经济效益;
二是加大对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资金贷款与服务的支持。秭归脐橙以其悠久的历史、丰富的品种、独特的品质、著名的品牌倍受消费者欢迎和钟爱。而今,秭归脐橙已占据秭归农村经济的半壁河山,发展势头迅猛。全县现有12个乡镇、135个村、603个组、5万农户、14.2万人种植脐橙,秭归脐橙种植总面积已达17.2万亩,产量16万吨、产值3.2亿元。因为秭归脐橙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开始发展至今,老果园已逐步陶汰,全县有70%脐橙树需进行改良换种。为做好秭归脐橙良种选育工作,秭归县委、县政府争取相关项目先后投资1500万元,建立了秭归柑橘良种繁育示范场和国家柑橘繁育育种中心秭归试验站,共引进储备柑橘品种88个,其中脐橙60多个,筛选出圆红、红肉等优新品种,每年可提供优质苗木100多万株,良种接穗80多万枝,为品种结构调整和更新换代提供了丰富的种源。作为农村信用社应抓住这方面投资环境,适时有计划、有目标、有规模地扶持柑农进行脐橙品改;三是加大对农村专业户资金贷款与服务的支持。农村信用社要选准专业户给予重点扶持,力争使2009年农村专业户信贷投放增速不低于各项贷款增速,增量不低于去年。要帮助有企业经营头脑的专业户选准投资项目,论证项目的可行性和成本核算,扩大农村专业户发展规模,加快推进信用体系和担保体系建设,改善农村专业户融资环境,为他们做好强有力的经济保障后盾。
作者单位:湖北秭归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
第三篇:学习支农贷款
关于申请支农专项贷款的报告
中国人民银行遵义中心支行:
今年以来,我行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按照中央一号文件要求,切实承担金融支农责任,在有效执行稳健货币政策前提下,将有限的信贷资源重点投放到“三农”领域。但由于我行成立时间较短,营业网点单
一、体量小、社会认知度不高、结算渠道不畅、业务品种少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吸收存款难度较大,难以满足区域内涉农企业贷款的需求,为切实做好农村金融服务,加大对 “三农”的信贷资金投入,支持农村、农业、农民、个体工商户和小微企业的发展,确保实现涉农信贷总量持续增加、特向贵行申请5000万元支农再贷款,期限一年。现就相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近期资产负债情况
截止2014年6月30日,我行资本资本金3000万元、资本净值2900万元。各项人民币存款1.5亿元,较年初 3000万元,增长 13 %;全行人民币贷款1.5亿元,较年初增加3500 万元、增长 14 %,存贷比96%。累计发放各类贷款2亿元,投放主要集中于农业生产资料、农机具和农村流通领域,农户生产、生活所需以及部分消费贷款。其中累计发放涉农贷款 户次、累计发放金额 万元、涉农贷款余额6000万元,占比45%;最高单笔贷款280万元,户均80万元。
形成上述涉农指标较小原因有三:一是我行系新成立的机构,授信条线从业人员专业性不高,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十分有限,且业务管理能力较低。对涉农贷款的政策和“涉农统计的各项标准”理解不透彻、领会不够、认识不深刻。二是涉农贷款专项统计制度是实施不久的一项新制度,指标项目分类细、内容新,我行缺乏及时对员工进行“制度”的培训学习,以至于对农户与非农户之间的界定不清晰,对农户的认定口径不一。错误地以户籍所在地为标准区分,将长期居住在位于农村区域的居民户排除在农户之外;单纯地以所从事的行业为标准区分,即认为只有从事农业生产的居民户才算农户。三是对 “农村区域”与“城市区域”的界定和确认上存在误区。将注册地位于县及县级市城区的企业贷款排除在农村区域统计范围之外。对农村区域和城市区域界定不清,把位于地级市及市郊的企业客户全部认定为农村企业(及各类组织),或全部认定为城市企业(及各类组织)。
经过反复学习、组织讨论,大家达成共识,并在今年6月底7月初对照“制度”组织了一次涉农贷款的自查,将所已办理的授信业务授信资料进行整理过滤、逐户检查授信用途,全行涉农贷款实际可达70%以上。二.资金需求情况
截止6月末,我行各项存款 亿元加人行小额再贷款3000万元,减去各项贷款XX亿元,现金和存款准备金 万元,可用资金所剩无几,头寸资金十分紧张。而人行小额专项再贷款即将到期,加之本区或当地涉农贷款需求旺盛,资金缺口凸显。我行在一年以内拟投放涉农贷款有1,4亿元,计划通过大力组织存款以及收回非涉农贷款等方式可自筹支农信贷资金2000万元,缺口支农信贷资金5000万元。涉农贷款主要投向:
1、支持农民工回乡创业户涉农贷款预计投放1000万元。经统计,汇川区农民工回乡创业园区20户,资金需求预计约3000万元。
2、支持农机具销售预计投放1500万元。周边农机具销售企业约10户,资金需求预计约1000万元,经了解,该批农机具销售企业均为省农机局、财政局核定农机具经销商,农户向公司购买农机具,只需支付部份购机款,余款由国家财政进行补贴,但由于财政资金是每年初进行核算划拨,期间经销商需垫付大量资金,资金较为紧张、为此向我行申请贷款支持。
3、农村批发零售商户预计投放2000万元。区域内批零兼营农企和农户经销售较多,预计需求远超过2000万元。
4、支持种养业,如团泽鹌鹑养殖农户,预计投放1500万元。该养殖农户近200户,资金需求预计约2500万元,该批农户与贵州梦润鹌鹑有限公司签订了收购协议,产品定向供应贵州梦润鹌鹑有限公司,销售渠道畅通,为获取更大的利益,扩大养殖规模,向我行申请贷款支持。
5、支持消费性贷款,如购车、购房、房屋装修、交学费、购买大宗耐用消费品等,预计投放1000万元。该区域内农户和农村企业近100余户左右,需求预计在1000万元左右。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行将充分发挥本土银行的作用,把区域内“三农”作为目标客户,用足信贷资金,并严格按照人民银行对支农再贷款的有关规定,自觉接受人民银行监督、检查,加强内部管理,严控风险,确保按期归还支农再贷款。特此报告恳请贵行批准为盼!
二O一三年三月十九日
第四篇:新形势下进一步改善支农再贷款制度的思考
新形势下进一步改善支农再贷款制度的思考
支农再贷款作为人民银行为解决农村信用社发放农户贷款资金不足而对农信社发放的贷款,自1999年开办以来,对增强农村信用社资金实力、引导扩大涉农贷款投放、改善农村金融服务和促进“三农”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大作用。2009年初,又发文进一步完善了支农再贷款管理制度。然而,从推动“三农”持续快速发展,全面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来看,现行支农再贷款管理制度依然存在一些不足,亟待不断改革和完善。本文以海东地区为例,就改善支农再贷款管理制度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支农再贷款政策简要回顾
1984年人民银行开始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信贷资金管理办法由以前的“分级管理、差额包干”模式改变为“统一计划、划分资金、实贷实存、相互融通”的信贷资金管理体制。在此后的十年间,再贷款始终是中央银行吞吐基础货币的重要渠道。再贷款的投放对于弥补农副产品收购和重点建设项目资金不足、调剂地区间或部门间资金余缺、清理三角债务,推动地方经济高速增长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从1993年至1998年。针对社会经济发展中出现的经济过热现象,1993年全国金融工作会议适时对信贷资金的分配体制进行了改革,收回了人民银行分行以下供应和调剂再贷
款规模的权力,中心支行再贷款管理的主要任务调整为发放短期资金用于解决商业银行头寸不足。
1998年起,为适应经济体制改革和金融体制改革的要求,再贷款工具的运用发生了重大变化,人民银行取消了对商业银行贷款规模的指令性计划,标志着金融宏观调控的方式由直接向间接转变,再贷款成为真正的间接调控工具。农村信用社在于中国农业银行脱离行政隶属关系后,资金来源不足,为增加支农资金,中国人民银行开始对县联社和农村信用社发放支农再贷款,用于满足农村信用社支持农业生产的资金需求、季节性因素出现的先支后收的短期资金需求以及支付清算中出现的临时头寸资金需求。2002年,人民银行颁布了《中国人民银行对农村信用合作社贷款管理办法》,就支农再贷款限额、期限、利率、方式、再贷款条件和用途、操作程序和监督管理等方面做了详细规定。
2009年初,为进一步完善支农再贷款管理,中国人民银行印发了《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完善支农再贷款管理 支持春耕备耕扩大“三农”信贷投放的通知》(银发【2009】38号),对西部地区和粮食主产区安排增加支农再贷款额度100亿元,适当调整了支农再贷款对象和用途,降支农再贷款的对象由农村信用社扩大到农村合作银行、农村商业银行,以及村镇银行等设立在县域和村镇的存款类金融机构法人;并完善了支农再贷款期限和台账管理,进一步明确了贷款条件,要求
切实做好支农再贷款政策宣传。这次调整有利于支农再贷款作用的更好发挥。
二、支农再贷款使用效应评价
1998年以来,人行海东中支及辖区四县支行不断加大支农再贷款投放力度,积极支持农村经济建设,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三、新时期支农再贷款业务面临的主要问题
四、进一步改善支农再贷款制度的建议
1、进一步扩大支农再贷款对象。在我国进入以工促农、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新时期,应及时出台扩大支农再贷款对象的政策,将支农再贷款对象由目前的农村信用社、农村合作银行、农村商业银行、村镇银行等基础上,扩大到县域内所有农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以及在支持“三农”力度较大的其他商业银行。这样,一是可以起到积极的导向作用,配合中央关于县域内存款类金融机构新吸收存款主要用于当地发放贷款的要求,会对县域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投放,支持“三农”和县域经济发展起到积极的导向作用;二是通过扩大支农再贷款对象,使基层人民银行在调控区域金融运行中发挥更大作用;三是在目前各金融机构流动性普遍充足的情况下,扩大支农再贷款对象,不会立即增加支农再贷款的现实需求。
2、降低支农再贷款利率
3、建立支农再贷款使用效果评价机制,发挥正向激励机制。定期对金融机构使用支农再贷款情况进行评价,根据其使用效果,及时调整支农再贷款额度、利率、期限、贷款方式等,使支农再贷款向使用效果好的金融机构倾斜,建立正向激励机制,不断提高支农再贷款效应。
4、尽快出台落实中央关于“县域金融机构新吸收存款主要用于当地发放贷款”的要求的具体办法,促使金融机构首先使用新吸收存款支持“三农”发展,防止金融机构过度依赖支农再贷款。
第五篇:关于支农再贷款政策的思考及建议
关于支农再贷款政策的思考及建议
【摘要】支农再贷款是人民银行落实国家惠农、扶农政策、支持农村信用社发展的一项有效制度,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和农民增收致富取得了显著成效。同时,逐年增长的支农再贷款额度,对农村信用社壮大支农资金实力,改善经营财务状况,提高社会认知程度等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本文从探讨支农再贷款实施意义出发,深入剖析这一政策当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支农再贷款 政策效益 农村信用社
支农再贷款政策是在我国推进金融改革、农村信用社资金匮乏、农民贷款困难背景下实施的一项重大金融政策,对缓解农村资金供需矛盾、促进“三农”经济发展,改善农村信用社经营状况,增强农村信用社抗风险能力,提高农村信用社社会声誉发挥了重要作用。在目前农村信用社改革尚不成熟、农村经济发展基础不牢固的发展环境下,支农再贷款政策仍然是推动金融改革、助推农村经济的有效政策工具,综合分析和评估其政策效益并解决一系列现实问题,是最大限度发挥其资金支农效应的必要条件。
一、支农再贷款实施意义
首先,支农再贷款是合理配置信贷资源的重要政策工具,在平衡城市和农村两大区域经济信贷供给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导向作用;其次,支农再贷款为提高农村金融服务和金融机构多样化发展带来了强劲的推动力,使农信社、农商行、村镇银行等农村金融机构能够在同一平台获得支农资金扶持并以此推动自身改革发展,从而使国家信贷支农政策得到全面落实。
二、新时期支农再贷款政策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制度性缺陷影响政策效果
一是额度分配未充分考虑地区差异性,不能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动态调整,对中西部贫困地区和农业生产主导地区没有给予重点倾斜,导致区域性支农资金大量闲置、需求不足和挪作他用等诸多问题;二是农信社支农贷款利率浮动政策不明确,随意上调用再贷款发放的农户贷款利率,增加农民贷款成本,同时支农贷款利率高于同业拆借利率,影响信用社申请再贷款积极性。
(二)执行落实机制有待完善
一是由于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不完善、农户信用程度参差不齐,使得农户贷款呈现出分散化和高风险的特点,在信用社比较严厉的信贷责任追究制度下很多信贷员采取谨慎态度办理贷款,不利于支农贷款发放;二是信用社在发放支农贷款时没有体现对农户的利率优惠政策,往往执行规定利率最高上限,将支农政策性资金视同自有资金进行商业化运作,形成的高额利息负担使信贷支农能力大打折扣。
(三)政策效益考评体系不健全
目前,支农再贷款政策缺乏严格的执行考核、评估管理和违规处罚体系,对信用社发放支农专项贷款投向范围和使用情况没有完整、全面的对照标准和评估依据,使其真实性、合规性和贷款质量难以得到准确把握,直接影响了政策传导效果。
三、提高支农再贷款政策效益的几点建议
(一)加强规范化管理,消除制度性弊端
一是改进管理模式,以涉农贷款余额为支农再贷款额度分配依据,结合地区需求差异区别对待、科学分配,适当向中西部贫困地区和农牧业主产区倾斜,充分发挥支农作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二是将支农再贷款政策对象扩展到全部涉农法人和农村集体经济实体,放宽再贷款的条件,适用范围调整为大口径的“三农”经济,从而促进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拓宽农民增收途径;三是适当下调支农再贷款利率,并明确规定农村信用社向农民发放支农贷款的利率上浮幅度,充分调动农信社和农民使用支农再贷款的积极性。
(二)深化农村金融改革,提高政策执行效能
一是通过政策扶持和专项资金投入等措施深入推进农村信用社改革,实现产权明晰、科学管理的同时逐步剥离和核销不良资产,消除历史包袱并提高资金筹集能力,使之在科学的经营发展理念下不断成长壮大,逐渐弱化对支农再贷款的依赖思想;二是逐步建立健全以农信社为主、农业银行、农商行、邮储银行、村镇银行等机构为辅的农村金融体系,尤其要在欠发达农村地区打破农信社垄断使用信贷支农政策的局面,通过行业竞争获得相应支农再贷款扶持额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三是赋予基层人民银行灵活调配支农再贷款额度职能,在综合评估和充分调研基础上使有限的支农资金从资金充裕联社流向资金匮乏联社,从使用不当的农村金融机构流向规范使用的农村金融机构。
(三)制定政策考评体系,完善监督检查机制
一是成立由地方政府牵头、地方金融办、县级人民银行共同参与的政策考评小组,建立考核工作机制,对与支农再贷款相关的“三农”发展指标、贷款覆盖面、发放率、不良率等指标进行定期考核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相关解决建议;二是人民银行作为支农再贷款的发放者、管理者和考核者,应加强对支农再贷款使用监督检查,合理使用非现场监管指标确保资金投向、利率、期限符合《支农再贷款管理办法》相关规定,确保支农资金全部用于扶持“三农”发展;三是将支农再贷款发放与农信社支持和服务“三农”实际效果相挂钩,并在额度分配上给予倾斜,强调支农再贷款对地方农业、农村经济、农民增收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郑兆敏.支农再贷款运作中的矛盾与化解.《金融理论与实践》2005年第二期.[2]吴晓杰.新形势下改善支农再贷款制度思考.《青海金融》2010年第4期.[3]周贵武.对支农再贷款政策调整的思考《区域金融研究》2007年第10期.作者简介:马小艳(1987-),女,汉族,陕西榆林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在读农业推广硕士,供职于中国人民银行榆林市中心支行,助理会计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