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胡适7学生课堂活动单
《我的母亲》活动单
【学习目标】
1、分析母亲对胡适成长的深远影响。
2、探究胡适的母亲身上具有的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3、学习本文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活动过程】
活动
一、合作探究
1、本文节选自文化名人胡适先生四十岁时写的回忆性散文《四十自述》。他在文章最后一段说:自己“受了母亲极大极深的影响”,请说说母亲给了他哪些影响?结合文章具体事情谈一谈。
2、胡适的母亲是一个特别家庭特殊时期的特别的母亲,是一个了不起的母亲。试探究胡适的母亲身上具有中国妇女的哪些传统美德。
3、文章语言平实,但是情感真挚、形象感人。试探究作者是如何刻画母亲形象的?
活动
二、交流展示
活动
三、迁移训练
运用本文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至少一种),描写一个关于母亲的生活片断。
第二篇:我与地坛课堂活动单
《我与地坛》课堂活动单
教学目标
一、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景物描写的作用。
2、了解作者概况,咀嚼母爱对“我”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1、体会作者在文中蕴含的情感。
2、抓住文中的关键语句,理解我与地坛、母亲三者之间的关系。【情感态度价值观】
明确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感受深切的母爱。
二、学习重难点
【重点】体会作者的感受,领悟作者的思考。【难点】
1、体会文章两部分的内在联系。
2、把握本文景物描写的作用。
三、课前活动
(一)了解作者
史铁生,1951年生于北京。1967年毕业于清华附中初中,1969年去延安地区插队落户。1972年因双腿瘫痪回到北京,在街道工厂工作。
1979年发表第一篇小说《法学教授及其夫人》,以后陆续发表了《午餐半小时》、《我们的角落》、《在一个冬天的晚上》、《山顶上的传说》等多篇小说。其中《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和《奶奶的星星》分别获得1983年和1984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作者曾这样解释过自己的名字:“心血倾注过的地方不容丢弃,我常常觉得这是我的姓名的昭示,让历史铁一样地生着,以便不断地去看它,不是不断地去看这些文字,而是借助这些蹒跚的脚印不断看那一向都在写作着的灵魂,看这灵魂的可能与去向。”这可以看作是对他作品最好的注释。
(二)解决字音
• 荒芜
宿命
星宿
沧桑
剥蚀
坍圮
........• 玉砌雕栏
窥看
颓墙
肆意
灼烈
...• 亘古不变
熨帖
譬如
蝉蜕
猝然
......• 倔强
告诫
隽永
恪守
教诲
焦灼
窸窣
捋触须 .....
四、学习过程:
【活动一】概括文章两部分的主要内容。
【活动二】: 1.作者是怎样巧妙地将“我”与“地坛”联系起来的?这样的开头有什么作用? 明确: 一是“我家离地坛很近”,而且搬家是“越搬离它越近”;二是园子荒芜冷落,而“我”也因残废而被生活抛弃,同病相怜,两者都历尽沧桑。
这样的开头,为下文描写、叙事、抒情打下了基础。
-----“我”进入地坛时的精神状态如何?阅读课文第一段与第五段第一句话,说一说作者与地坛的遭遇有何相似之处? 颓废 迷惘
2.作者在地坛里思考着什么问题?结果如何?
3.地坛是如何帮助作者走出困境的?从文中的景物描写中体会地坛对作者的影响。
• 明确:三处。第一处特点是破败、荒芜、古旧。第二、三处特点是宁静,充满活力、生气,体现这古老的园子生命依然顽强,洋溢着生命的律动。(第5段)
• 明确:
史铁生在二十岁青春韶华时下不幸瘫痪,他在一段时间里精神几乎崩溃。正是在这不寻常的心境中史铁生来到地坛。在对地坛的观察中,看似沉寂、荒凉、萧瑟、幽深的地坛,蕴含着醇厚沉重、超然博大的历史沧桑和喧嚣不已、生生不息的生命意识。作者在几处景物描写中创造了物我不分的情境,如诗、如歌,专情、美丽、伤感而又带禅意。对四季的不同感受包含着对生命的不同况味的理解和咀嚼,而这不同的理解归结为:
——“园子荒芜但并不衰败”
在园中作者领悟到了什么?
①一个人出生了,这就不再是一个可以辩论的问题,而只是上帝交给他的一个事实;上帝在交给我们这件事实的时候,已经顺便保证了它的结果,②作者还明白了:死亡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关键是如何活下去。
【活动三】动笔写一写,你对生命的思考。
第二课时
【活动一】品读第二部分。
1、为什么说“这样的一个母亲,注定是活得最苦的母亲”?
有“艰难的命运,坚忍的意志和毫不张扬的爱”。
母爱是对儿子 的疼爱和理解,但是作者的母亲注定是活得最苦、最累的母亲。因为她犹犹豫豫地想问而又不敢问,终日心神不宁,坐卧不宁,内心满怀痛苦和惊恐。然而,母亲却很聪慧,用她坚忍的精神陪儿子 度过最难熬的日子。母爱伟大,母爱无言,母爱毫不张扬。
2、早先的时候,“我”是如何对待母亲的?
3、后来我理解了母亲的爱吗?文中是如何体现的? 【活动二】思考:文章题为“我与地坛”,为何第二部分要写“母爱”?
从主题思想上看,两部分是浑然一体的:地坛使我平和豁达地对待生死,解决了为什么生的问题;母亲使我看到了生存的意义,解决了怎样活的问题。
【活动三】动笔写一写你对母爱的思考。
第三篇:学生春游活动征询单
学生春游活动征询单
尊敬的家长:
为了丰富孩子的学习生活,经家委会商议,定于3月22日(星期日)全天举行春游活动。活动地点:成都市植物园,活动费用50元/人(多退少补)。早上8:15到学校集合后准时出发,下午5:00左右返校。
本次春游活动,实行“自愿”原则。请家长根据自己孩子的实际情况,自愿选择是否参加(要参加的需至少一名家长陪同),并于3月17日前将《学生春游活动回执》交到班主任处。
4.1班家委会 2015年3月13日
----------------------
学生春游活动回执
姓名:__________ 性别:__________
本人已阅学生《春游活动征询单》,自愿为孩子选择本次春游活动。(请在括号内打“√”):
成都市植物一日游(50元/人):
A、愿意参加()B、不参加()C、可以提供车辆()D、参加人数:
家长签名:__________ 年 月 日
第四篇:胡适给他学生的毕业赠言
胡适给他学生的毕业赠言 第一个方子只有一句话:总得时时寻一两个值得研究的问题!第二个方子也只有一句话:总得多发展一点非职业的兴趣。
第三个方子也只有一句话:你得有一点信心。
翻开泛黄的相片,久远的年代,模糊的青春,但毕业骊歌的感情依旧,在这个栀子花开伤别离的季节,让我们重温昔日名校长们毕业 赠言的那是母校的馈赠,一生的精神宝藏,那些犀利的言辞穿越时空隧道,依然有着鲜活的生命力和当下意义。
教育家胡适于1945年9月至1948年12月任北京大学校长,本文是胡适先生1932年6月27日在北大毕业典礼上的讲话,那是个血雨腥风的年代,他的身份是北大文学院院长。胡适为青年学子总结了毕业出路:你们毕业之后,可走的路不出这几条:绝少数的人还可以在国内或国外的研究院继续做学术研究;少数的人可以寻着相当的职业;此外还有做官,办党,革命三条路;再有就是在家享福或者失业了。
胡适:赠与今年的大学毕业生(1932年6月)学生的生活是一种享有特殊优待的生活,不妨幼稚一点,不妨吵吵闹闹,社会都能纵容他们,不肯严格地要他们负行为的责任。现在他们要撑起自己的肩膀来挑他们自己的担子了。在这个国难最紧急的年头,他们的担子真不轻!我们祝他们的成功,同时也不忍不依据自己的经验,赠他们几句送行的赠言 虽未必是救命毫毛,也许做个防身的锦囊罢!你们毕业之后,可走的路不出这几条:绝少数的人还可以在国内或国外的研究院继续做学术研究;少数的人可以寻着相当的职业;此外还有做官,办党,革命三条路;再有就是在家享福或者失业亲居了。
走其余几条路的人,都不能没有堕落的危险。堕落的方式很多,总括起来,约有这两大类:
第一是容易抛弃学生时代求知识的欲望。你们到了实际社会里,往往学非所用,往往所学全无用处,往往可以完全用不着学问,而一样可以胡乱混饭吃,混官做。在这种环境里即使向来抱有求知识学问的人,也不免心灰意懒,把求知的欲望渐渐冷淡下去。
第二是容易抛弃学生时代理想的人生的追求。少年人初次和冷酷的社会接触,容易感觉理想与事实相去太远,容易发生悲观和失望。多年怀抱的人生理想,改造的热诚,奋斗的勇气,到此时候,好像全不是那么一回事了。渺小的个人在那强烈的社会炉火里,往往经不起长时期的烤炼就熔化了,一点高尚的理想不久就幻灭了。抱着改造社会的梦想而来,往往是弃甲抛兵而走,或者做了恶势的俘虏。你在那牢狱里,回想那少年气壮时代的种种理想主义,好像都成了自误误人的迷梦!从此以后,你就甘心放弃理想人生的追求,甘心做现在社会的顺民了。
要防御这两方面的堕落,一面要保持我们求知识的欲望,一面要保持我们对人生的追求。有什么好方子呢?依我个人的观察和经验,有三种防身的药方是值得一试的。
第一个方子只有一句话:总得时时寻一两个值得研究的问题!我们出学校之后,离开了做学问的环境,如果没有一两个值得解答的问题在脑子里盘旋,就很难保持求学问的热心。可是,如果你有了一个真有趣的问题逗你去想它,天天引诱你去解决它,天天对你挑衅你无可奈何它 这时候,你就会同恋爱一个女子发了疯一样,坐也坐不下,睡也睡不安,没工夫也得偷出工夫去陪她,没钱也得缩衣节食去巴结她。
第五篇:胡适给他学生的毕业赠言
第一个方子只有一句话:“总得时时寻一两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第二个方子也只有一句话:“总得多发展一点非职业的兴趣。”
第三个方子也只有一句话:“你得有一点信心。”
翻开泛黄的相片,久远的年代,模糊的青春,但毕业骊歌的感情依旧,在这个栀子花开伤别离的季节,让我们重温昔日名校长们毕业 赠言的那是母校的馈赠,一生的精神宝藏,那些犀利的言辞穿越时空隧道,依然有着鲜活的生命力和当下意义。
教育家胡适于1945年9月至1948年12月任北京大学校长,本文是胡适先生1932年6月27日在北大毕业典礼上的讲话,那是个血雨腥风的年代,他的身份是北大文学院院长。胡适为青年学子总结了毕业出路:你们毕业之后,可走的路不出这几条:绝少数的人还可以在国内或国外的研究院继续做学术研究;少数的人可以寻着相当的职业;此外还有做官,办党,革命三条路;再有就是在家享福或者失业了。
胡适:赠与今年的大学毕业生(1932年6月)
学生的生活是一种享有特殊优待的生活,不妨幼稚一点,不妨吵吵闹闹,社会都能纵容他们,不肯严格地要他们负行为的责任。现在他们要撑起自己的肩膀来挑他们自己的担子了。在这个国难最紧急的年头,他们的担子真不轻!我们祝他们的成功,同时也不忍不依据自己的经验,赠他们几句送行的赠言 虽未必是救命毫毛,也许做个防身的锦囊罢!
你们毕业之后,可走的路不出这几条:绝少数的人还可以在国内或国外的研究院继续做学术研究;少数的人可以寻着相当的职业;此外还有做官,办党,革命三条路;再有就是在家享福或者失业亲居了。
走其余几条路的人,都不能没有堕落的危险。堕落的方式很多,总括起来,约有这两大类:
第一是容易抛弃学生时代求知识的欲望。你们到了实际社会里,往往学非所用,往往所学全无用处,往往可以完全用不着学问,而一样可以胡乱混饭吃,混官做。在这种环境里即使向来抱有求知识学问的人,也不免心灰意懒,把求知的欲望渐渐冷淡下去。
第二是容易抛弃学生时代理想的人生的追求。少年人初次和冷酷的社会接触,容易感觉理想与事实相去太远,容易发生悲观和失望。多年怀抱的人生理想,改造的热诚,奋斗的勇气,到此时候,好像全不是那么一回事了。渺小的个人在那强烈的社会炉火里,往往经不起长时期的烤炼就熔化了,一点高尚的理想不久就幻灭了。抱着改造社会的梦想而来,往往是弃甲抛兵而走,或者做了恶势的俘虏。你在那牢狱里,回想那少年气壮时代的种种理想主义,好像都成了自误误人的迷梦!从此以后,你就甘心放弃理想人生的追求,甘心做现在社会的顺民了。
要防御这两方面的堕落,一面要保持我们求知识的欲望,一面要保持我们对人生的追求。有什么好方子呢?依我个人的观察和经验,有三种防身的药方是值得一试的。
第一个方子只有一句话:“总得时时寻一两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我们出学校之后,离开了做学问的环境,如果没有一两个值得解答的问题在脑子里盘旋,就很难保持求学问的热心。可是,如果你有了一个真有趣的问题逗你去想它,天天引诱你去解决它,天天对你挑衅你无可奈何它 这时候,你就会同恋爱一个女子发了疯一样,坐也坐不下,睡也睡不安,没工夫也得偷出工夫去陪她,没钱也得缩衣节食去巴结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