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化教育理念对大班额教学的启示(宁阳余建军)

时间:2019-05-15 10:55:2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班化教育理念对大班额教学的启示(宁阳余建军)》,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班化教育理念对大班额教学的启示(宁阳余建军)》。

第一篇:小班化教育理念对大班额教学的启示(宁阳余建军)

小班化教育理念对大班额教学的启示

——南师大集中培训小结

宁阳学校余建军

十几年前,我曾用好奇的眼光观察过杜郎口中学“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课堂教学模式,几年前,我曾以旁观者的身份游离在宁国市小班化教学探索与实践的圈外。宁国市课堂教学模式改革自启动试点以来已经有四个年头,2014年春,当我们宁阳学校首次以整个三年级学科、六个大班额的身份加入宁国市全面推进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浪潮时,我们既兴奋、又忐忑;既悦纳,又怀疑。兴奋的是,曾经那么神秘的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终于来了!担心的是,他山之石真得可以攻玉吗?悦纳的是,我们早已厌倦了传统的教学模式的弊端,希望新的教学模式为我们的课堂带来生机和活力。怀疑的是,小学阶段大班额班级到底适不适合搞小班化教学?

2014年5月26日至31日,在教体局统一安排下、在人事科、教研室、教师进修学校精心组织下,我参加了宁国市教学管理干部赴南师大举行的为期一周的集中培训。培训期间,承办单位(南师大教育科学学院小学教育系)为我们量身定制了一系列形式多样、针对性强的培训和实践活动。从汪笑梅主任《南京小班化教育十年回顾与展望》到吴永军教授的《小班化教学理念、规程与趋向》,从南京市小营小学的《一路小班,一路心歌》到祁海燕老师的《今天我们怎样做研究》,从叶忠博士和胡金平导师的关于如何提高管理者素质和智慧的报告到华萍校长的《小班化课自主型课堂建构及其评价》,从吴永军导师的《关于导学案的再思考》到赵敏老师的《小班化课堂教学管理机制》„„我们倾听、记录,思想受到一次次撞击;我们内化、吸收,头脑的天窗一扇扇被打开。五天的集中培训,南师大的导师们不仅帮助我们更新了观念、解决了困惑,更为我们进一步开展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下面把本次培训获得的感悟整理如下:

一、小班化教学的核心理念是以“个性化教育”为追求,个性化教育理念也可以推动大班额教学的变革。

“个性化教育”是一切教育内在的、本质的、终极的追求。“小班化教学”是为了克服“大班教学”的规模化有余、个性化不足弊端,充分发展人的个性的必然产物。面向全体、尊重个别差异、满足个别需要、为每一个孩子提供适性教育、全面和谐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个性,是小班化教学核心理念的具体体现。“小班化教学”与 “大班教学”在本质上没有区别,“小班化教学”只不过比“大班教学”更能为“个性化教育”的有效开展提供物质、环境、人际关系等诸多方面的保障,更能够制度化、常态化、充分化地落实个性化教育理念。在班额较大的情况下,通过组织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也可以把小班教学的优点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来,如发挥教师的创造性,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采用多样化的教学组织模式和教学方法(采用分层教学、小组教学、增加课堂讨论强化师生互动等。)

二、小班化教学规程是小班教学特质的具体体现,而小班化教学的某些规程也可以选择性地服务于大班额教学中。

南京市凤游寺小学研制的小班化教学24条规程就有许多大班额教学值得借鉴的地方,如关于预习导航的规程,教师应设计课前自主学习任务,通过预习作

业了解学生学前自学情况,再根据学生的预习情况,开展二次备课,重新设计有针对性的提问和学习活动。比如关于合作学习规程,每节课要尽可能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合作学习的任务设计和运作方式在备课本上要有反映,有效的合作学习时间不短于3分钟,关注学生的讨论、分工、记录、汇报等行为的指导针对学情前测结果。又比如关于课堂提问的规程,问题设计要有难有易,兼顾不同指向,避免一直问同一层次问题,使不同层次学生得到适合的提问,备课本上标注所设计的深度思维问题,每一节课不少于1个深度思维问题对于深度思维问题,教师至少要有10秒以上甚至数分钟的侯答时间。再比如有效训练的规程,每节课不少于10分钟的课堂训练时间课堂训练的内容需反映在备课本上,设计的题型要尽可能丰富且有层次不同层次学生有一定量的可供选择的作业建立学生错题册,追踪学生的错题情况。以上规程若能应用于大班额教学并指导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一定是大有裨益的。

三、小班化自主型课堂的本质是从儿童的需求出发,其理念和建构思路同样适合于大班额教学。

南昌路小学华萍校长在报告中抛出的“叶澜之问”发人深省:当学生精神不振时,你能否使他们振作?当学生过度兴奋时,你能否使他们归于平静?当学生茫无头绪时,你能否给以启迪?当学生没有信心时,你能否唤起他们的力量?你能否从学生的眼睛中读出愿望?你能否听出学生回答中的创造?你能否觉察出学生细微的进步和变化?你能否让学生自己明白错误?你能否用不同的语言方式让学生感受关注?你能否使学生觉得你的精神脉搏与他们一起欢跳?你能否让学生的争论擦出思维的火花?你能否使学生在课堂上学会合作,感受和谐的欢愉、发现的惊喜?在她看来,小班化自主型课堂核心是:“孩子,你的课堂你做主”。而他们学校开展的“按需乐学”课堂正是建构小班化自主型课堂的成功实践。其中他们的许多理念和做法值得大班额借鉴。如儿童不仅享有被尊重、被呵护的权利,而且享有平等权和自主权,教师的角色应由大人、建筑师、舞者转变为孩子、设计师、和观众。自主性课堂的理想境界是满足儿童的成长需求、迎合孩子的学习期待、激发孩子的学习潜能,教师要倾听儿童的声音、让儿童掌握课堂的话语权;要下放玩的权利,让儿童享有课堂的活动权;要提供多种可能性、让儿童掌握活动的选择权;要创造融合的氛围、让儿童找到课堂的归属感等等。另外南昌路小学的乐韵课堂致力于教学细节的研究很值得我们学习,这些细节分别是:在每一个学生先行探究中;在每个孩子的积极发言中;在对每一个孩子的个别关照中;在每一个学生的参与合作中;在每一个学生的成果展示中;在每一个学生的学有所获中。南昌路小学“乐韵课堂”中关于学习评价自主的做法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如希望奖章、娃娃荣誉册、批改留言、短信传情、奖条报喜、新年贺卡、快乐同心卡、希望之星评比、乐乐娃评比、希望手册等等,这些凸显过程性、多样化、多元化、个性化、发展性的学习评价等等,我们的孩子也一定喜欢。

祁海燕老师在报告中指出的小班化自主型课堂中学生自主学习十个关键点对大班额教学也很有参考价值,如我们的学生有没有根据预习单主动尝试学习?课堂上有没有主动展示尝试学习过程及结果?有没有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有没有明确小组学习中自己的任务?小组学习中有没有注意倾听并积极发表意见?有没有努力给同学发言予以支持和鼓励?练习中有没有独立思考、发现并纠正错误?„„听了祁海燕的报告,我还知道了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时学生不能分层而只能分类(知识可以分层);小组合作学习多适宜于新知探究环节且一节课

只能开展一到两次;合作学习至少2分钟才有效等等。

四、导学案是人们只是建构小班化自主型课堂的有效探索之一,现实中的导学案研制和使用存在误区和缺陷。

以前我片面的认为,小班化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就是如何研制和使用导学案。毋庸置疑,导学案致力于从“教师本位”逐渐向“学生本位”进行转变,放手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把自主实践还给学生;导学案重视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鼓励学生主动学习,坚持预习,独立完成作业等等。但导师吴永军说:自主学习的核心品质是由主体性为内核,以自决性、选择性为特征的学习,而现实中的导学案并不能在完全意义上彰显自主型课堂的特质。例如有些导学案是把学生限制在学科“书本”的知识的学习上,导学案成了“练习卷”学生的学习基本上是“操练”,负担更重了;导学案的研制及其使用主要由教师“操控”,课堂上大多数学生的思考被代替了,课堂上发言的学生基本上是比较固定的几个,课堂模式变成了以汇报个人学习结果为主,很少呈现学生学习的过程(思考的过程),小组的作用没有真正地发挥出来,小组虽然是在合作学习,但是小组成员中,一些学生对学习的体验不足;检测题就成为“导学案”中的一个部分,老师通过“堂堂清”之类的“当堂检测”或定期的测验和考试成绩来判断导学案的使用效果的做法也是有问题的。以上这些现象在我们实际的教学中广泛存在却没有引起重视。吴永军导师还为导学案的改进开出了下面的药方:如“导学案”应起到“导学”作用,而不能是“操练”作用;教师应力求通过“导学案”让学生学会将课内与课外有机联系,形成整体,融会贯通,而不能照搬照抄;导学案的形式应从训练为主改为导学为主,将学习结果的展示为主变为思考过程的呈现为主;导学案不能写成“教案”形式,应以“学案”为主;导学案应力求简洁,教材、练习册上有的材料就不要在导学案上重复出现;导学案的重点应放在难点以及思维过程的展示上;导学案的研制和使用应给学生合理定位,让学生广泛地参与进来,增加学生的选择性、自决性;导学案应多次使用:预习用、教师了解学情用、课堂用、课后同学之间交流用、自己复习回顾时用;导学案使用效果的评价指标应当是一个多元化指标构成的体系,它至少包括学业成绩、学生课堂表现、学习习惯、思维品质等等。反思我们的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我们或许过度强调导学案“皮”的包装,忽视导学案“质”的要领,因此这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自主课堂。吴永军导师这张“药方”给我们的改革确立框架、指明了方向。

通过短短的五天培训,我对当前的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模式改革有了一个清醒的认识,即小班化教学是当今时代个性化教育必然产物,而自主型课堂又是小班化教育的理想追求,在这样教育追求下,“全纳性、个别化、活动化、人本性” 理念无疑代表着当今教学改革的潮流和发展方向。大班额教学也是这样,只要是教师与学生共同营造自主课堂环境、共同经历自主学习过程、共同参与自主的学教评价、共同创造自主学堂的丰硕成果,我们也可以建构以上理想的自主课堂。

最后我想借用华萍校长的话做结语:顺应天性、引导个性、培养灵性是教学的基本规律。对孩子来说,有一种快乐叫学习,他们的课堂就由他们做主;对老师来说,有一种幸福叫成长,和孩子一起成长,我们更幸福!

第二篇:多元智能对教育教学的启示

多元智能理对教育教学的启示 八十年代,美国著名发展心理学家、哈佛大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博士提出多元智能理论,二十多年来该理论已经广泛应用于欧美国家和亚洲许多国家的幼儿教育上,并且获得了极大的成功。霍华德·加德纳博士指出,人类的智能是多元化而非单一的,主要是由语言智能、数学逻辑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智能、自我认知智能、自然认知智能八项组成,每个人都拥有不同的智能优势组合。

多元化智能理论教学说通俗一点就是“尊重差异因材施教”,如何能真正做到“尊重差异因材施教”,却不是件容易的事。作为一名教师如果能让每一个孩子在学习当中都成为发光体,每一个孩子在学习当中都成为发光体,那我们的因材施教就真正落到实处了。今天进入21世纪我们教育要人才辈出,要能够培养出素质良好的建设者和出类拔萃的人才,那因材施教就非常重要,因材施教就必须让每个孩子在学习当中能够发出自己耀眼的广告。学了伍老师的多元化智能理论让我深受启发,下面浅谈一下如何将多元化智能理论用在平时的教学中,也就是如何做到“尊重差异,因材施教”。

一、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尊重和爱护每一个学生。因为一切教学行为都是受教育思想的支配,有怎样的教学思想就会有怎样的教学行为、教育活动,我们所面临的是21世纪的孩子,起码有这么几个要点是我们应该思考清楚的。

1)科学最近研究表明,常人蕴含的脑子的潜力是基本差不多的,普通学生从科学最新研究来看,他们所蕴含的发展潜能是差不多的,我们教育就是要把孩子蕴藏的潜能变成发展的现实,这就对我们因材施教提供了前提和条件,如果没有这样的前提和条件,当然我们就很难说了。

2)每一个孩子都是独特的,独一无二的,都是活脱脱的生命体,他们有他们自己的特点爱好。我想孩子的多样性这是客观存在的,其实心理学家研究说得非常清楚,人是有多元智能的包括:语言的智能,数学逻辑智能,音乐智能,体育运动智能,人际关系智能,自我认识智能,廖昌永是现在上海唱男中音最好的歌唱家,在四川被政治老师发现,音色非常美妙,音乐非常宽广,因此这个政治老师培养他,后来送他去学习,可是碰到的老师认为他并不怎么样,后来有幸到上海来碰到周小燕,他蕴藏的潜能得到了开发,因此就成为我们中国甚至亚洲世界很少有男中音歌唱家。所以这就告诉我们,每个孩子是独特的,独一无二的。孩子是多样性的,我们不能用标准化的办法去培养孩子,而应该用多样化的教育去发展孩子的特点,适应孩子的个性,哺育他们成长,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因材施教。

二、锻炼敏锐的目光,培养认识学生的真本领。雕塑师本事很大,他能够辨识材料的质地的,辨识材料的走势,然后因势造型雕出巧夺天工的艺术品,教育又何尝唱不是如此。我想作为老师必须走进学生的世界,其实知识世界的背后有丰富的生活世界和心灵世界,如果你对他的生活状态一无了解,如果你对他心灵世界,他想些什么追求什么,是若明若暗,这样很难做好,因为教心必须知心,不知心是无法教心的,教育的有效性,来自于教学的针对性资质深,资质总,你的教学预言,你的教学行为才能得到学生的呼应。

苏联教育学家曾经讲过这样一段,每个孩子心中都有很隐蔽的一角,老师教育他们时,要和他对准音标,这样你讲的话能够拨动他的心弦,引起特共振和共鸣,这样教育有效性就大大提升,所以你要教心就必先知心。我有一个学生,上课的时候不专心听课时,叫起来回答问题他觉得是故意在学生前面扫他面子,就故意说不懂,叫他把题目念一遍,他说不认识字。当时我非常生气,叫他到办公室来,也不提上课发生的事,而是询问了他家的情况,当他说到有一个哥哥在凯里一中(重点高中)读书时,我就说你哥哥读重点中学,而你的成绩又不是很理想,是不是平时别人经常拿你和哥哥比较。没想到他当时就哭了,说是父母经常骂他不争气,哥哥也说他笨,越哭越伤心。我安慰他一下,然后问他上课时是不是故意这样做的,是不是觉得老师这样做在扫你面子,他马上就承认错误,说是以后再也不这样。我耐心的劝导他,老师叫你回答问题是在提醒你注意听课,而不在故意扫你面子。从那以后他上课就特别注意听课,虽然成绩还是不太理想,但比起以前来也有了很大的进步。其实大教育家孔夫子早就讲了,他的教学就是因材施教,一个人一个样,你对学生要了解,要观其所以,因为看他的日常行为言行,你要观其所由,他走路怎样的,走掉哪条路要清楚,仔细的搞清楚他的秩序所在,你要退而行其次,要退下来仔细的思考,他那个言行究竟反应了什么。

21世纪的学生跟上世纪50年代60年代学生不一样,他有很多共性,但是绝对不一样,现在孩子成材愿望非常强烈,思维非常活跃,而且科技起点,科技知识起点是很高啊,你怎么想到小学生现在可以网络运用得那么成熟,有许许多多的优点,但是他也有不足,他的理想,他的信念,他与人之间交往的关系,有很多不真全的。独生子女自我为中心,经不起挫折,像玻璃一样的,碰不得,脆弱得很,一碰就脆,因此对这样的学生你应该怎么教,恐怕就不是用原来的一层不变的方法,老办法来督促他划地为牢,那是不行的,必须顺应时代的发展,教师在教的过程当中,实际上就是在学,边教边学,先学后教,这样才行。

在了解共性的同时,也必须了解学生之间的差异,差异是没有好坏之分的,一个人一个样,要把对学生之间的差异搞清楚,对有的孩子话重一点能够承受对有的孩子则是不行的,要旁敲侧击,不能直言不讳的,有的时候我们看起来现象是差不多的,其实在差不多的现象背后,有很多差不多的问题实质存在。前几天才听到这样一则信息,一所学校一名15岁的男生把一名9岁的女生拉到厕所强奸,校长气极了,把男生拉到办公室就掴了几巴掌,结果那男生跳楼了。

三、尊重孩子的特点,让每一个学生教学中散发光芒,我觉得教学要有弹性,绝对不是死板板的一块,要有张力,就像橡皮筋一样,是可松可紧的,教学本身像周武王治国一样,一张一弛文武之道,如果始终把弦绷得很紧弦要断,如果太松驰剑又放不出去。教学必须要有弹性要有张力,要能够适合不同类型的学生。

我们因材施教往往非常容易停留在知识技能的层面,其实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因材施教就不仅是知识技能的教育,其实情感、态度、价值观,作为一个人的整体,他两个世界都很重要,任何一个人都有两个世界,一个是物质世界就是他的生理世界,他的五藏六府,四肢是他的生理世界,还有一个精神世界,思想和道德品格,他的追求、好奇心,精神世界,每个人都是两个世界的统一体,因此我们因材施教是一个人的因材施教。既是知识技能,也是情感价值化。两者和谐统一有机的紧密结合我们因材施教财产权能力取得更大的效果。我觉得班级教学有两点很重要。(1)、备课的时候除了备教材外,还要备学生。(2)、教师还要努力为各类学生搭建发展个性的平台,要为各个层次的学生搭建发展个性的平台,我所教的学生是各种各样的,有的孩子自信心很强,当我看到学生的眼光充满自信的时候,我那种欣喜难以言表,一个人有了自信心他的学习就成功了一半,将来事业前途就能够不断创新。

第三篇:孔子教育理念对大学博雅课程教学的启示

孔子教育理念对大学博雅课程教学的启示

[摘要]对照孔子的教育理念,可以发现当今大学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弊端:孔子注重全面教育、“成人”教育、仁智合一、因材施教、启发教育,而当今大学教育中却存在着片面教育、工具教育、德智分离、为教扼才、灌输教育等弊端。在大学课程中设置博雅通识课程,正是要纠正上述种种弊端,而孔子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对今天大学博雅课程的教学,仍然可以提供许多有价值的启示。

[关键词]孔子;教育理念;大学教育;博雅教育;博雅课程

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和经济腾飞的巨大成功,以及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中国高等教育的规模,在过去十多年里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迅猛扩展。无论在硬件和软件方面,我国大学教育都在不断取得引人瞩目的新成就。特别是在硬件方面,一些一流大学的设施,已经丝毫不输于国外发达国家水平。但是,真正好的大学教育,并不仅仅在于其规模、硬件设施乃至于技术层面的管理模式,而在于要有一个对于教育本质的正确的理念作为指导思想。因此,要使我国的高等教育真正能跻身于世界先进水平,还必须在教育和教学理念方面进行深入研究,确立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高等教育理念。在这方面,中国传统教育思想,特别是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教育理念中的一些精华,至今仍能给我们以非常重要的启示。

正如很多有识之士在不少文章中所指出的,当今中国的大学教育,在取得显著成绩的同时,在教育理念、教学方法、教育目标等方面也存在着许多弊端和毛病,有的问题还相当严重,已经严重影响到我们大学所培养的人才的质量、素质和能力。而如果对照一下孔子当年有关教育的思想和主张,我们不难发现,当今高等教育中存在的一些弊端,恰恰是跟孔子的教育理念背道而驰的。归纳一下,大致有如下数端:

一、孔子的教育是全面教育,当今教育之弊在片面教育

当今中国大学的院系设置,大多根据所谓现代学科分类,学科和方向之间缺乏相互渗透和交流的机制。学科分类日益细密,人才培养日趋专门化,越是高端人才越是成为除了自己的专业之外,对很多的事知道得很少的片面型人才。知识面的狭窄极大地限制了他们扩散性思维、变通性思维以及综合创新能力的发展。而孔子当年的教育,虽也有大致的分科,实不过德行、言语、政事、文学四大类而已,并且分科不分家,对所有弟子,皆教之以“文行忠信”,教之以“六艺”:礼、乐、射、御、书、数。“文行忠信”和“六艺”的教学内容,基本上涵盖了当时作为一个“君子”在社会上立身处世所需要的一切基本品质、素养和能力,包括高尚的品质、优雅的举止、文学和艺术的修养、基本的科学素养,乃至于射箭、驾驶、演奏乐器等技能。

二、孔子的教育是“成人”教育,当今教育之弊在“工具”教育

孔子之所以对他的弟子进行全面的教育,是由于他的教育目标是要把人培养为“成人”,即完成了的人、完美的人。而当今的教育目标则只是在于把人培养为具有某种技能的劳动者,培养成能在社会肌体的某个部位发挥功能的零部件,或拧在社会大机器某个部位的“永不生锈的螺丝钉”。这也恰恰是现代化社会人的异化的一个具体表现,人成了工具和手段,而不是目的,因而教育也就偏离了人本主义的方向,日趋工具化、技术化、程式化,被教育者成了教育“生产线”上的一个“产品”,依据统一规格进行生产加工,最终投入市场销售。功利主义的目的、计量化的考核标准,使得教育过程变得乏味枯燥,应试与求职的功利目标和巨大压力,使学习者很难体会到“学而时习之”的乐趣,也远离了孔子弟子子夏所谓“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优”者,悠然自得、行有余力之谓也)[1](p.81),在学与用、职业与学习之间自由切换、终身相伴的教育精神。

三、孔子的教育是仁智合一,当今教育之弊在德智分离

作为孔子“成人”教育的核心和灵魂的,是德性即仁德的教育。“仁”是诸德的核心,也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核心,因此经过教育而成为“成人”,也就是要使受教育者成为“仁者”,即具有人本主义关怀,对他人有同情恻隐之心,对人类的命运与前途富于责任感的人。孔子的仁德教育不是孤立抽象的,而是渗透在全部教育内容和教学环节之中,仁智合一,知行合一,水乳交融。在礼仪的实践、诗书的学习,乃至射箭、宴饮、驾车的仪式、规范和技艺中,都渗透着仁德的精神,使人在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不知不觉提升仁德的境界。反观当今大学教育,虽然也有德育课程,但却与其他知识技能课程相脱节,仿佛是人为附加的一张皮,其内容也多有陈旧、脱离现实乃至不合人之常情的说教,常令学生产生厌烦乃至抵触情绪。而在知识技能的教学中又往往缺失了道德价值观的引导。其结果是导致学生重智而轻德,乃至于使得某些大学毕业生充其量不过是个掌握了某种技能的“小人”而已。

四、孔子的教育是因材施教,当今教育之弊在为教扼才

理想的现代大学教育,应当体现一种“自由”的精神,缺少了这种“自由”精神,也就谈不上什么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才的培养。“自由”精神的核心在于让每个受教育者的天赋、特长、潜能得到自由的成长和发挥,同时也体现于教育者针对不同教育对象自由选择不同的有效的教育方式。而这正是孔子“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的意义之所在。孔子“有教无类”,同时充分注意到弟子们个性、禀赋、年龄等各方面的差异,各因其材,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对不同弟子提出的同一个问题,孔子会给与不同的解释;同一个概念,孔子对不同的弟子所做的讲解却不一样。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孔子所提供的是个性化的教育,使弟子们能够各得其所,各显所长。而当今教育,在入学考试、课程设置、教学模式、考核方式等许多环节上,都过分强调一刀切的统一规范。这样做当然有许多不得已而为之的客观原因,但我们不能不承认这种一刀切的所谓教学规范,往往会既限制了学生学的自由,也束缚了教师教的自由,其结果是为了适应这种统一规范而压制乃至扼杀了某些在某个方面也许不合规范,但在其他方面却有特殊才干的天才。

五、孔子的教育是启发教育,当今教育之弊在灌输教育

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教育理念强调为仁由己,贵在自得。教育者要充分发挥学习者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不愤不启,不悱不发”[1](p.28),使之能举一反三,自主学习,成为教学的主体。儒家认为只有通过自主探究、独立深造得来知识,才能居之安,资之深,运用起来得心应手,左右逢源[2](p.61)。而当今的大学教育过程却习惯于灌输教育,教师死守课堂中心不让,死抱一本教材不放,仿佛教学的任务,就是要把一本教材里的内容拷贝到学生的脑子里而已。教学的过程缺乏开放性、探究性,结果使学生习惯于成为旧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不是新知识的主动构建者;成为已知领域问题的回答者,而不是未知领域的提问者和探究者,缺乏主动探究的欲望和自主创新的能力。

以上所举数端,虽不能说无所不在,但却不可否认其确为当今大学教育和教学过程中时常可以发现的一些问题和弊端,并且经常受到有识之士的诟病。有鉴于此,近年来不少大学都在教学理念、课程设置、教学模式、管理模式等方面尝试进行一些改革,以期纠正教育片面发展所带来的一些偏颇,从内涵上实质性地提升当代中国高等教育的水平,而在大学课程中设置博雅课程或曰通识课程,恰是这些改革中引人注目的一个方面。

“博雅”课程的概念,是基于“博雅”教育(library art education)或曰“自由教育”的理念,它在西方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苏格拉底和柏拉图的教育理念,其核心精神在于以培养自由公民的理想人格作为教育的目标,强调培养德性与探究真知的统一;教育的目的不只在于训练专业技能,而更在于培养优雅的品德、博大的智慧,以及良好的思维、表达能力和艺术感受能力。其实这种教育理念跟孔子的教育理念是十分一致的,甚至孔子的教学内容与古希腊时期博雅教育的课程也颇有相通之处。《诗》《书》《礼》《乐》《易》《春秋》,加上礼、乐、射、御、书、数,其内容贯通人文与自然,基本上涵盖了古希腊博雅教育所谓“七艺”(文法、修辞、逻辑、算术、几何、天文、音乐)的全部内容[5](p.206),而其教育目的,也并不在于使人获得工具性的技能器用(孔子说:“君子不器。”[1](p.6)),而在于使人成为仁智博雅、通达事理、多才多艺、举止得体、进退有仪的“君子”。可以说这就是一种典型的“博雅”教育。因此,今天在大学设置博雅课程,也可以说是对孔子教育理念的回归。

现代博雅教育继承了古典博雅教育的基本原则,即“它更关注个人的发展而不是为一个具体的职业做准备”[3](p.23);它旨在“培养学生的学习欲望、训练批评性思维、有效交际以及公民义务的能力”;“它的特色是有一套灵活的课程,允许学生选择,要求学习不仅要有深度还要有广度;它交互性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法要求学生在课堂内外直接使用批评性的读本。”[3](p.25)这样一种教育理念,跟孔子所提倡的“成人”教育、“君子”教育的目标,因材施教、有教无类的教育理念,启发式、引导式、互动式、对话式的教学方法等,都是十分吻合的。

虽然无论是古希腊的博雅教育还是中国先秦儒家的君子教育,在当时都带有一定程度的精英教育色彩,并非当时所有大众都能享受。但其中所包含的全面教育、“成人”教育的人文主义精神,在人类物质文明已经发展到今天这样水平的情况下,已经具有普遍推广的意义和条件。谁也没有权力认为在我们当今社会中还应当保留一部分人,他们接受教育的意义只在于被训练为掌握某种技能并被他人使用的工具,而不是出于他们自身作为一个“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因此今天在大学设立博雅课程,恰恰可以使精英教育平民化、普及化,从整体上提升国民的文化素质和道德水准,甚至可以促进社会的民主化进程。

也正因为如此,现代博雅教育并不是要否定近现代以来发展起来的分门别类的专门教育和职业教育,今天在大学设立博雅课程不是也不可能是要对抗或替代现有的专业课程。相反她可以突破过于僵化的学科分类结构的局限,使受教育者能接受到更为丰富的知识文化土壤的营养滋润,从而为其职业的训练和专业的学习打下更为深广的根基,也可以使其所学的专业知识技能在将来有可能得到更为广阔的潜在运用领域。因此博雅课程不但不会削弱专业课程教学,而且可以形成对专业课程的有力扶持与辅助。二者相辅相成。因此今天我们不应该把“博雅”与“专业”对立起来,在一个自由平等的理想社会中,人们接受博雅教育的同时未必不能兼“学稼”“学为圃”;而即使“老农”“老圃”也可以得闻君子之道。这才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应有之义。

在中国大学设置博雅课程或通识课程的实践,必须在借鉴国外大学成功经验的同时,深入发掘中国传统教育思想资源,特别是孔子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博雅课程除了在教学内容上要更加注重疏通广博、融会贯通之外,在教学方式上也应该有所创新。应摆脱某些传统专业课教学那种程式化、格式化的教学方式,打破以教材为本,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改变重视结果而忽视过程的考核方法。应该借鉴《论语》中所记载的孔子对其弟子们的教学方法,把学习的过程变成一种开放、灵活的,师生共同参与的交流、对话、互动、建构的过程,把求知的过程与人格的培养、智力的训练、道德的践履、品味的提升融为一体。就像孔子跟他的弟子们在一起时那样,在双向互动的对话交流中学习,在具体生活场景和特定情境下学习,闲居侍坐,即是功夫;洒扫应对,俱是学问。

[参考文献]

[1]朱熹.论语章句集注[M],上海: 世界书局,1936.[2]朱熹.孟子章句集注[M],上海: 世界书局,1936.[3]Becker,Jonathan.博雅教育的内容[J],开放时代,2005,(3),p23-34.[4]杜维明.人文学与知识社会:兼谈美国大学的通识教育[J],开放时代,2005,(2),22-30.[5]黄坤锦.美国大学的通识教育[M].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第四篇:“格物致知”理念对当前中小学教育的启示

“格物致知”理念对当前中小学教育的启示

格物致知始见于《礼记‧大学》:“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格物致知原是作为诚意、正心、修身等道德修养方法的命题,从宋代理学家程颐开始,把格物致知作为认识论的重要问题对待。

1、“格物致知”概念的界定

人们对“格物致知”作出了千年的诠释,其中涵蕴了极为丰富的思想层积。宋代儒家理学家朱熹用《大学》“致知在格物”的命题,探讨认识领域中的理论问题。他强调穷理离不开格物,格物才能穷其理。由格物到致知,是一个从积累逐渐到豁然贯通的过程。朱熹认为,要贯通,必须花工夫,格一物、理会一事都要穷尽,由近及远,由浅而深,由粗到精。“穷理须穷究得尽,得其皮肤是表也,见得深奥是里也”,人们必须经过这样由表及里的认识过程﹐才能达到对理的体认。朱熹强调“读书穷理”,其弟子总结了“朱子读书法”六条,即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虚心涵泳、切己体察、着紧用力、居敬持志。于是从宋代开始,读书人尊崇朱熹的“读书穷理”的论断,热心于科举考试。朱熹的这番论断很有道理,但是他仅是局限于“读书穷理”,并没有涉及“躬身力行”。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

我认为,“格物致知”应包含以上两方面的内容。一个人教育的出发点是“格物”和“致知”,即从探察物体而得到知识。我们从书本获得的知识,单靠思辨还无法成为自己的知识,必需经过自身的实践运用才能变为自己的知识。

2、当前中小学教育的现状和问题

纵观历史,当今小学到高中的学习与往日科举的十年寒窗相比可以认为是有过之而不及。有人戏言道:国内学生真的好似“苦行僧”,国内教室真的好似“集中营”。课堂上,学生正襟危坐,老师急匆匆地讲完需要教授的新知识点,学生尚未醒悟过来,老师已经开始相应习题的讲解;课后,学生接着埋头奋战于题海中。这就是在各种考试催生下,中国中小学生的学习现状。很显然,当前中小学教育仅仅是沿袭了中国的传统教育。在“应试教育”中,学生学习的知识是支离破碎的,学生具有了很多的“死知识”,只能“纸上谈兵”,却不能在社会实践中很好的应用。掌握再多的书本知识而不能很好地提高学生的素质和学生的创造力,无疑都是教育资源的巨大浪费。

显然,当前中国的中小学教育不能称为“格物致知”的教育。有教育者也认识到当前教育的问题,倡导素质教育,提倡探究式教学,但也只是雷声大雨点小。所谓的素质教育与当前的考试政策格格不入;探究式教学和学时安排相冲突,而且探究也仅限于纸面的探究,学生缺乏动手动脑的机会。此种教育体制下,学生大部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偏向于抽象的思维而不愿动手;学生往往考试都得近100分,但是面临着需要主意的实践工作时,就常常不知所措了。

3、“格物致知”对中小学教育的启示 现代社会要求教育培养创新应用型人才。学术创新的基础是实地探察,科技创新的源泉 是反复试验。科学进展的历史告诉我们,“格物”而后“致知”,新的知识只能通过实地实验而得到,不是由自我检讨或哲理的清谈就可求到的。倘若要求学生在日后能有所创新和发现1,就必须在中小学阶段整改“应试教育”,提倡“格物致知”教育,不但要“读书穷理”,还需“躬身力行”。

(1)改变教育观念

世界各国在推进教育现代化进程中均将教育观念的变革作为一个具有战略性意义的问题进行思考和探讨2。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要求培养高素质人才。传统教育中“读书穷理”的狭隘知识观不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要求,学生的创造潜能的发挥需要他们“躬身力行”。“读书穷理”和“躬身力行”是“格物”的不可分割两个方面。教师必须改变以往不合理教学观(如纯智力活动知识观),提供机会让学生实地的探查知识,增强学生是实践能力,使教、学、做合一。

(2)合理开发教学资源

传统教材强调学习现成答案而不是探讨问题,把主要精力花费在记忆上而牺牲敏锐鉴别思维;记忆零碎的信息而不是强调理解学习内容,重背诵轻论证3。新课改后教材有了很大改善,部分新教材中特别设置了“探究与发现”的专题,而且在各章节内容中均有一些“探究”的小栏目等。此外,网络上的数码摄影,视频或播客等资源,也可以作为教学资源加以拓展利用。

(3)改变教学模式

“格物致知”教育理念要求我们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育,提倡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启迪学生智慧并培养学生实践探索的能力。探究式教学是学生了解科学研究的方法的重要方式。但是在开展探究式教学时,教师学要思考:在学生学习之前,是否应该为学生准备好一切需要的材料、必备的学具等配套设施,并且从数量、规格到操作步骤、注意事项等都作了充分的准备和统一的规定?是不是只要学生参与强调动手的学习活动,就保证教与学是探究性的呢?在教学过程,教师应该给学生多少自由活动和思考的空间?教师只有认真地思考这些问题后,才能有效进行探究式教学。无论教师采用何种方式教学,教师需要记住的一点是: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相互创生的过程。

(4)改变教学评价方式

改变“一考定终生”的孤立式评价方式,完善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综合考评体系;在运用标准化考试进行定量分析的同时,应该结合教师、家长的定性判断并关注实践性知识的评价,使评价更趋于合理化。这种改进实际上意味着评价范式的转换,从而不断完善评价对象行为,提高教育质量,为教育决策服务。

4、小结

“格物致知”是一种认知事物的智慧,即在对万物的探索中认识万物,在对万事的研究中认知万事。这意义有两个方面:第一,寻求真理的唯一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探索;第二,探索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袖手旁观,而是有想象力的有计划的探索。希望我们这一代对于格物和致知有新的认识和思考,使得实验精神真正地变成中国文化的一部分。

12丁肇中.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裴娣娜.对教育观念变革的理性思考.教育研究[J].2001.3.面向全体美国人的科学[R].

第五篇:多元智能理论对教育教学的启示

多元智能理论对教育教学的启示

通过听完老师的讲座后,现接合我身边的实际,谈谈“多元智能理论”对我在教育教学中的一些启示。

1、每个学生都有成材的潜力

每个人都有成材的潜力,教师的任务是挖掘学生的这种潜力。任何一个学生哪怕是在学习上最笨、生活中最调皮的学生,我们也不能一棍子打死,他或许在这学习方面不入门,但是在其他方面可能不差,我们之所以说他不好,是因为我们的眼睛只盯着他的书本知识掌握的多少,忽略了其他方面。我们应该看到这一点,从不同的角度来教育学生,使他的特长发挥出来。

2、教学应该到着眼于学生的多方面智能

学生的智能发展是有差异的。快慢不同,深浅不同,多少的不同。教师的教学应该着眼于学生的多方面智能。采取多种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改变教师固有不变的教学模式,积极探索新的方法。在教学的形式方面应该是多姿多彩的。把教学由课内向课外的延伸过程中,举办丰富多彩的教育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充分展示自己的特长,增强学习的自信心,使他们不断的进步。

3、评价学生应该看到到学生的多方面智能

我们过去的往往只注重学生的语言和数学逻辑能力,我们的评价方式——考试,也是仅仅考察学生的书本知识的掌握情况。学生的其他方面的智能却得不到应有的体现。也就形成了我们平常在教学中的误区,认为语文数学学好了就什么也好了,仿佛语文、数学就是人的智能的全部,这是一种十分狭隘的智能观。所以我们应该克服这种观念,在评价学生的时候要纵向看,还要横向找,争取给学生一个另他自己满意的评价。

总之,学生的智能发展不是由谁说了算,而是要建立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发展机制,要成一种社会舆论,要建立相关的制度,要给教师一个自由的空间,一个可能展示自己价值的平台。路漫漫,我相信,只要我们共同努力,每个学生都将会有一片希望的蓝天,愿多元智能理论照亮我们教育教学改革之路,让每一个学生所受的教育多姿多彩!

下载小班化教育理念对大班额教学的启示(宁阳余建军)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班化教育理念对大班额教学的启示(宁阳余建军).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对我校“小场地、多班级、大班额”体育教学的思考

    对我校体育教学现状的思考 作者:陈瑜 工作单位:贵州省毕节地区实验学校 邮编:551700 联系电话:*** 摘要 目前我校的体育教学,由于场地、器材、人数、班级等原因的影响,造成了我......

    浅析人本主义教育理念对合作学习的启示教育论文

    摘要:本文从人本主义的教学理论出发,探讨这一理念对我国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启示,主要从三个方面分析:增强学生主动性,促进其内在自我的发展。2. 积极展开小组互动,营造良好的课堂......

    浅谈生本教育理念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启示2(五篇)

    浅谈生本教育理念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启示 崔红丽 (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社科部,广东 广州 511450) 摘要:生本教育是正在实验并推广的现代教育理念。运用这种理念来反思......

    试论儒家教育理念对初中语文教学的优化

    以儒家教育理念优化初中语文教学 侏儒中学黄高峰 摘要:儒家教育思想中的“明德”、“因材施教”、“启发诱导”、“学思结合”等理念对当前初中语文教学有着深刻的借鉴意义,尊......

    教学设计理论对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启示

    关键词:教学设计 理论 研究 的 发展 教学设计要素的研究 对幼几园 教育 话动设计的启示 教学设计作为一门学科,研究的是怎样设计教学、为什么设计教学以及怎样确保实际进行的......

    浅谈中国传统文化对小学教育教学的启示

    浅谈中国传统文化对小学教育教学的启示 摘 要 中国的传统文化对小学生素质教育提高具有很深的影响力,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中国智慧的结晶,所以小学教育必须以传统文化为基础,使学......

    多元智能理论对教育教学的启示在哪里

    多元智能理论对教育教学的启示在哪里? 多元智能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1983年出版的专著《智能的结构》一书中提出的。加德纳认为人类至少存在九种以上的智能:语言智能、逻......

    陶行知的教育理念对小学班级管理的启示(大全五篇)

    陶行知的教育理念对小学班级管理的启示 丰泽区实验小学 王玲玲 最近,拜读了《陶行知的故事》、《时代呼唤陶行知》等文集,深感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对正在进行的课程改革和班级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