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题作文审题化大为小三法导学案(学生)2011.10.25

时间:2019-05-15 10:17:0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话题作文审题化大为小三法导学案(学生)2011.10.25》,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话题作文审题化大为小三法导学案(学生)2011.10.25》。

第一篇:话题作文审题化大为小三法导学案(学生)2011.10.25

《话题作文审题化大为小三法》导学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话题作文的概念,能够根据一个话题,确定中心。

2、过程与方法:通过交流、小组合作探究,掌握“化大为小”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化大为小”方法的过程中,启发学生的思路,拓宽学生的思维,进一步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教学方法:例举法、讨论法、练习法。教学形式:高三专题复习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自学互学

1、概念:“话题”,就是指谈话的中心,以所给的话题为中心,并围绕这个中心内容而进行选材写出的文章就是“话题”作文。这类作文题表面上一般不含有观点,内容上不予限制,形式上往往也是体裁不限。以话题为内容的开放式命题与以往的命题作文相比较,它的好处是给考生写作的空间更大.发挥的余地更大。(如1999年高考话题作文 “假如记忆可以移植”、2009年高考话题作文 “熟悉”、2011年的四川高考话题作文“总有一种期待”)

2、所谓“大题小做”,其实就是找一个自己有话可说、有思考、有感悟的角度作为切入口,给自己提供一个充分发挥、具体表现的好舞台。

三、合作探究

1、缩小话题外延法:

所谓外延,就是概念的范围。缩小话题外延就是在话题前面加上一定的修饰语,从范围、对象、内容、时间、地点、性质等方面进行限制,以增加内涵而缩小外延,使写作内容变得具体、明确。这种方法极便于我们的写作从小处着眼而有机展开。

例:生活中我们见过多种形状、多种色彩、多种质地的绳,长的、短的、粗的、细的,有形的、无形的„„假如此时在你面前放着一根绳,你会想到什么?请以“绳”为话题,给文章确定一个中心。

绳——一根绳——一根细绳——一根栓在木桩上即将断裂的细绳。绳——一根无形的绳——一根在我心灵上打了一个死结的绳。

●随堂小练:以“起点”话题,运用缩小话题外延法,为文章确定一个中心。

2、扩充话题成句法:

即将话题扩充成一句话,从而使话题的范围具体、清晰的方法。写作时,同学们有时

会发现一些话题作文的话题不能用缩小话题外延法来化小,或者即使能用,可用了之后仍不易把握该话题的写作中心,此时便可考虑使用扩充话题成句法。

例:以“把握”为话题的作文就可通过组词、成短语、扩句的方式达到深挖细掘的目的。(1)组词:把握原则(规律、本质)

(2)扩展词语成短语:把握成长规律、把握快乐的本质(3)扩展短语成句子(观点):把握成长规律,主动调节身心;把握快乐的本质,视奋斗为青春必然要义„„

●随堂小练:以“忍”为话题,运用扩充话题成句法,为文章确定一个中心。

3、多方设问话题法:

所谓多方设问话题就是围绕话题进行多方面的设问、自答,从而缩小写作范围,开通写作思路的一种有效方法。此法适用范围较广,几乎任何一种话题都可用上它,特别是有些作文话题在使用前两种方法均告失败之后,便可借助于它。例:请以“压力”为话题,给文章确定一个中心。面对这个话题,我们要善于“以问领写”,可以问“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有什么危害(或影响)”等问题,通过对问题的回答,就可以打开写作的思路。

1、什么可以构成压力?(责任负担生存竞争)

2、压力带来什么?(重压下喘不过气来压力可成为动力)

3、怎样对待压力?(善于自我减压,把压力放在肩上,不放在心上)注意:不要贪多贪全,否则会造成东拉西扯,空谈漫议,形成“意多乱文”的局面。●随堂小练:请以“诚信“为话题,运用多方设问话题法,为文章确定一个中心。(2001年高考作文题)

四、综合练习

以“幸福”为话题,选取以上三种方法中的任意一种方法,给文章确定一个中心。

五、课堂小结。

第二篇:话题作文审题化大为小七法

话题作文审题化大为小七法

要想写好话题作文,首先要善于“化大为小”。话题作文的写作范围那么宽泛,如果仅把话题当作一个僵死的的概念,看为“铁板一块,不可分割”的整体,笼而统之去做文章,势必内容空泛、文意散漫。所以,写好话题作文的第一个本事是“目无全牛”,善于在一个大的、宽泛的范围内,“择其一点,不及其余”,也就是只写“大范围”中的“某一方面”,给自己提供了一个充分发挥、具体表现的好舞台,这样才能在800字左右的篇幅内写出立意鲜明集中、内容具体充实好文章。注意:不求“面面俱到”,只求“一针见血”。拿2000年高考作文来说,要把“答案是丰富多彩的”这样一个大范围“化而小之”,变为一个具体的小范围,例如可以写“生活态度”方面的,也可以写“辨明是非”方面的,“意识转变”“思维方式”“教育改革”“道德修养”“人物评价”“历史反思”“职业选择”“个性发展”等等方面的都可以写,这样,“化大为小”,“化空为实”,文章才能“出彩”,才能出现题材多样、迭彩纷呈的好局面。

[典型例文一]

2002年高考满分作文

状元凉粉

江苏一考生

城东石板桥下有一家凉粉店:状元凉粉店。听说,店主的儿子五年前成了本城的高考状元,状元凉粉就此得名。城里人都想讨个好彩头,听说,那儿的生意很火。

一切只是听说而已,凉粉对于我这个农村穷学生来讲真是一种奢侈品,既吃不饱,又贵。

可今天,我却坐在状元凉粉店里,准备尝尝这种“珍馐”;另外„„我叹了口气:“唉,真倒霉,前天买参考书,贪便宜在街边小摊上买,黑灯黑火的,找了张20元假钞给我。”

“小伙子,凉粉来啦,吃吧!”店主将满满一大碗凉粉端到我面前。

说真的,这东西又白又滑,爽口宜人,还真好吃,真想天天吃个够。

“上学呢?”店主掇了条板凳坐下来。这时我才抬头打量了她,四五十岁,皮肤很黑,脖子上,手臂上都是些热毒疹。

“嗯,高三了!”这时,我又想起了兜中的那张假币,今天可要将你出手了!

“快要高考了,要注意加点营养,可别亏待自己呀。”店主的话使我想起了自己的母亲,她每次来看我,都会将家里老母鸡生的那几个蛋塞给我,而我知道,为了本人在城里上学,家里一年沾不到十趟腥„„“那我就更不能让这钱留在兜里!”

“当家的,水开了!”店主被伙计喊到一旁打凉粉去了。我出于好奇,跑去看。只见一锅滚烫的热水向一个瓷缸里一冲,店主操起一根两指粗的木棍,插进瓷缸中的透明状胶体内,使劲搅拌,沸腾的水早已化成水汽,直扑 1 话题作文审题化大为小七法

店主,店主的手臂上顿时烫得通红„„

我被眼前的场景深深打动了。我想起在农村打铁的父亲,他也在灼热的环境下辛劳,为我挣来一分一分的学费„„

我犹豫了,到底要不要将这20元假钞用掉,使这位店主蒙受损失?不用吧,自己下半个月的日子可就难过了;用吧,抛给这位与我父母一样劳苦的店主,让她的状元儿子少掉20元生活费,我也于心不忍。

怎么办?我受着良知和生活压力的煎熬„„ 终于,我咬咬牙,掏出身上仅剩的5元真币,“阿姨,给您钱!”“傻孩子,没看见墙上贴的‘高三学生免费’的字条吗?下回再来,我给你炒两菜。”

回校后,我就把那假币撕掉。

为了店主的真诚,为了我的父母,为了自己,这次选择,值!

本文能小处落笔大处着眼,通过一件生活小事来体现大话题:心灵的选择,可见考生对话题作文写法的把握。文章中一波三折的心灵波动与丝丝入扣的情节相结合,在从容而又似乎平实的叙事中显示出来,体现出了真诚、淳朴、自然的魅力。然而,作者的目光其实是异常敏感的,总是带着心灵的热力与亮度来抚摸与把握动人心弦的细节。假如没有对于店主手臂上那些热毒疹的发现,没有对于凉粉制作艰辛过程的描写„„那么文章触及灵魂的力量就将丧失许多。因此,重要的是还是要用心灵的眼睛去上下求索、洞察外在与内在的隐微之处,情节才能展现为情感、情意、情思之节奏,心灵之节律.中学生写记叙文,应当学习和掌握这种以小见大立意法。琐屑小事,俯拾即是,只要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皆可作为写作的素材;写小题材较之大题材容易驾驭,不至于顾此失彼,力不从心;小题材和主题之间反差大,能够产生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

[典型例文二] 2002年高考满分作文

东坡的选择 江苏一考生 我曾在这秋水之畔永日无言地伫立,凝视江水中那寂寞削瘦的身影。就像所有跋涉在官场仕途上的文人,孤独的我常感到一种莫名其妙的失意。是的,我拥有了荣华富贵,社会地位,不灭才情。但我年轻的心灵里仿佛总在下着氵蒙氵蒙的细雨。当夕阳西下,羁鸟归林,疲惫的我不得不黯然离去,空留下几声无奈的叹息。

我也曾在如火的七月来到这里,昔日的秋水已非昨夜的波澜不惊。我听见远古的呐喊穿越时空,激荡回旋这赭黄色的浑流。当曹孟德把他的杜康倒入了滔滔的江水,猎猎东风吹拂起周公瑾的衣襟,熊熊的烈火点燃了两岸的芦苇,浓黑的烟雾弥漫了整个天际,于是乱石穿空,惊涛拍岸„„那是历史的心跳与呼吸。

而今夜,我又来了,带着朋友,驾着扁舟,抱着美酒。还是千年前的明月,朗照着细草微风的原野;还是千年前的江水,流淌着亘古不变的忧愁。2 话题作文审题化大为小七法

只是千年前那场著名的战役,已找不到它一丝一缕的痕迹。而我的心,在这样的氛围中,亦迷茫而空灵。

一位朋友吹起了洞箫,怀古,感伤。微风吹过两岸的芦花飘飞起来,如烟如雾。平静的水面上泛起一圈圈的涟漪。我的心仿佛被一只天外之手拨动,微微地震颤出一连串的轻音。三十多年的往事在我的脑海里一一映现:五岁时开始苦读,老父苏洵严厉的教导,与弟弟子由快乐地嬉戏。十九岁上京赶考,文章震动天下,文坛领袖欧阳修不吝美的赞誉„„但人生到处知何似,恰似飞鸿踏雪泥,灾难忽然降临,乌台诗案牵连家人朋友,自己被下放黄州„„妻离子散,独居僻野,为何命运要如此作弄人?

凉风阵阵,我从无边的思绪中清醒过来。江水,明月,芦花,箫声,在我眼前和耳边交错出现。冥冥间,远古和自然的情思在我的心中交融了。于是,刹那间的感悟便如醍醐灌顶,我终于超脱了。

———在焦灼与通达之间,我选择通达。在功名与自然之间,我选择自然。在官场与赤壁之间,我选择赤壁。

于是,我的选择成就了我。我将拥抱东方之既白„„

作者以化大为小,借苏东坡《前赤壁赋》与《赤壁怀古》的意境,进入到他的心灵深处探幽历险,既摄取了原作的神韵,又出之以新的情调。这是只有进入东坡心灵世界的人,才能把他的一生的遭际都聚焦于一个感伤而又旷达的赤壁之夜的。两种情调的交织中,虽然把东坡“婉约”化了一些,但由此更突出了心灵选择的主题。何况,作者是以自己的感悟与笔调重建与还原了东坡彼时彼地彼情彼景的心灵,从而可贵地显示了自己的个性。

那么,如何将话题化大为小,以小见大呢? 第一,扩展话题法。

我们不妨在原来的话题基础上加以扩展,以增加内涵而达到缩小外延的目的。扩展的方法主要在添加一些限制性成分,从范围、对象、内容、时间、地点、性质等方面进行限制后,文章选材、主题或中心论点的指向会更加明确和集中,极便于我们的写作从小处着眼而有机展开。2001年高考满分作文〈〈诚信不可抛〉〉〈〈诚信归去来〉〉〈〈丢弃“诚信”之后〉〉〈〈诚信无价〉〉等,就是如此。

又如以“起点”为作文的内容范围写一篇话题作文,就可在“起点”前通过增加修饰限制成份的方式来达到细化切入的目的。如“旅行的起点”“人生的起点”“事业的起点”“学习的起点”“长跑的起点”......有了这样的思路,再深入下去,便会有进一步的收获,如“车站、码头、空港是旅行的起点,出生是人生的起点,参加工作是事业的起点,入学发蒙是学习的起点,起跑线是长跑的起点......”

话题作文审题化大为小七法

还如“面对缺陷”这一话题,审题时不可避免地要思考“缺陷”从何而来,表现在哪些方面的问题,细想一下,可写的东西可谓多矣,如“面对生理的缺陷”“面对性格的缺陷”“面对文化基础方面的缺陷”“面对艺术品的缺陷”“面对劳动产品的缺陷”......等等。

第二,提问话题法。

围绕话题,多提一些如“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等问题,在回答这样的问题时,我们写作的思路会越来越来明确,愈来愈深入,较小的写作切入口就形成了,能顺利地实现“化大为小”。2001年高考河南省满分作文<<真正的财富>>就是典型一例。文章就话题作了提问,“诚信”是什么?回答是“真正的财富”。本文的可贵之处就是选取了一个小小的事例,说的是父亲带儿子去钓鱼,从父亲的做法中表现了他恪守诚信。正是由于一个不起眼的小事所体现的诚信原则教育了儿子,影响了儿子的一生,儿子也由此而赢得了事业的成功和人们的爱戴。作者就此典型事例进行分析,并阐明了“诚信是真正的财富”这一中心论点。正是这种以小见大的事例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使得文章的对比论证有了坚实的基础。

第三,类比话题法。就是将话题同其他类别的事物相比较,用其他事物的特点与规律来体现本话题。这种写法往往神合貌离,这是真正意义上的话题作文。

2000年高考满分作文<<长城--生命的成长>>,这篇文章由“答案是丰富多彩的”这样一个大话题,集中到一个具体事物--长城上面。作者先是宕开一笔,分别写画家、建筑家、作家等面对长城所获得的不同感受;接着笔锋一转,“长城象征着生命的成长”,至此,文章的题旨得到了升华,不得不令人击节称赏。

第四,分类话题法

分类是区分概念外延的逻辑方法。一个概念可以按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每一标准可分成若干大类,同一大类又可分成若干小类,逐层划分,概念的外延越小,则概念的内涵越丰富,这种外延和内涵的反变关系为概念型的话题审题细化提供了可能。

如以“美”为话题作文,审题时,对“美”进行分类处理,就显得十分必要。对什么是美或许见仁见智,难得统一,但关于美的分类则无论美学界还是一般社会公众则容易形成共识。“美”包括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三大类。自然美是客观世界自然物的美,这些自然物包括日月星辰、山川草木、花鸟虫鱼等,自然物的美常表现在形态美、色彩美、声音美、综合美等几个方面。社会美是指现实生活中除自然美之外其他社会现象的美,如人的美、劳动的美、劳动产品的美等。如进一步细化“人的美”又可分为人体美、人 4 话题作文审题化大为小七法 的语言美、人的思想(品格、情操、才华)美等几个小类。再深入分析,“人体美”还可继续分为相貌美、姿态动作美、肌肤色彩美等。“艺术美”是指蕴含在艺术作品中的美,如绘画的美,音乐的美,雕塑的美,建筑的美,综合运用各种艺术手段的美等等。如此分类,思路越来越开阔,思维越来越具体,自感角度众多,切入容易,写好作文已具备一个良好的开端。

第五,交叉话题法 对话题作文而言,分类和限制等方法,常常是在话题的最大外延之内进行审题,这样做固然能够保证审题时不偏离题意,最大限度地保证切题和合题,但仅仅依靠这些方法,思维空间还不够广阔,通过交叉的方式,突破话题外延这一范围,将视线扩展到话题与其他事物的关系的角度考虑,习作者将会有更优裕的选择余地。交叉的基本形式是“A与X”,其中A即话题,作为不变的因素,它相当于代数中的常量,X为别的与话题相关的事物,它是可以更换的,相当于代数中的变量。“A”与“X”各有其独立的外延,用“A与X”方式构成子话题,就是要寻求两个概念外延的交叉部分,将其作为作文切入的角度。

如以“读书”为题作文,可利用这一方式拟出一些范围较小的题目,如“读书与做人”“读书与审美”“读书与作文”“读书与科学研究和发明创造”“读书与工作”“课内读书与课外读书”等。

第六,置换话题法

话题作文除话题外,一般还包括材料、提示语和要求等几个部分,材料是话题的来源,同时也常常包孕和蕴含某一写作角度。而提示语则是命题人为启迪习作者审题时思考所作的点拨式提示,它常常在材料提供的写作角度之外,提供另外一两个角度,以期习作者举一反三,拓开思路。重视和研究材料和提示语提供的已知角度,并善于推广开去,进行立体思维是话题作文成功的关键,常用的拓展思路的方法之一是“置换”。如:

一个同学,放学后本想赶快回家去做自己心爱的航模可朋友们非拉他去看电影,他不好意思推辞;一位国家公务员,心底的良知告诉他受贿有罪,可当厚厚的几打美元放在了茶几上,他却无力拒绝。

对潮流说“不”是为了追求个性的张扬;对强权说“不”是为了捍卫平等的权利......请以“学会说‘不’”为话题,自选角度,自拟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文体自选。

上题中无论材料还是提示语都有点拨启思的作用,提示语用列举的方式,用“对......说‘不’,是为了......”的句型为习作者提供了两种可供选择 5 话题作文审题化大为小七法 的角度,借用现成角度切入固无不可,但大家都拥入同一“车道”则容易出现题材撞车的现象。如能另辟蹊径,另择角度,则容易因角度翻新而获得较好的印象分。事实上“对......说‘不’”,除“潮流”“强权”外,可写的东西多的是,如“溺爱”“抄袭”“升学教育”“美国”“日本”“铺张浪费”“侮辱人格”......总之,一切不良现象,一切违背本人主观意愿的东西均可说“不”,甚至“对老师说‘不’”“对家长说‘不’”“对传统观点说‘不’”。这样用别的词语代替“潮流”“强权”的审题方法用的就是置换法。

2002年高考作文题“心灵的选择”审题时亦可用这一方式来开启思路,在选择什么的问题上,用“选择__”的方式可列出“选择院校和专业”“选择职业”“选择人生观”“选择终身伴侣”“选择战争与和平”“选择真实与虚假”“选择读物”“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等一些较小的话题,原来抽象空泛的话题一下子就变得明确和具体了,把握起来容易得多。

第七、沿展话题法

沿展是从话题的本义出发,通过引申、比喻等方式挖掘话题的意义,由表及里、由浅而深,不断扩展和深化话题的一种审题方式。

例如以“网”为话题作文,就要善于围绕“网”展开丰富的联想,挖掘出“网”的各种意义。为此,首先必须明确“网”的本义是“用绳线编织的用来捕鱼或鸟的一种器具”,如鱼网;在此基础上进行引申,意义再抽象一些,指“像网一样的东西”,如蜘蛛网、电网、球网、网巾、网兜等。进一步抽象“网”还可引申为“像网一样纵横交错的组织或系统”,这种意义的“网”常见的有通信网、交通网、宣传网、情报网、关系网、法网等等。和“网”相关的动作行为也很多,如“结网、网罗、联网、上网、补网、自投罗网、网开一面、破网而出......”,如此联类而及、不断引申将会产生一种多米诺牌效应,使我们能够在短时间内对“网”的各种意义有相当充分的了解,寻求其中一个容易引起兴奋或易于驾驭的角度切入,自然会文思泉涌。

上述七种话题作文审题方法的运用常常能够对话题化大为小,化难为易。但是应该看到,这还不是严格的科学的分类,实际审题时还有一些其他科学方法可资利用,综合利用几种方法的情况也不鲜见。只要我们细心体会,善于摸索和总结,套用话题、大而无当的审题毛病就一定能够克服,审题时思维不畅、定势老套的现象也会消失,写好话题作文才更有保障。

第三篇:作文审题立意要善于化大为小

作文审题立意要善于化大为小

要想写好作文,首先要善于“化大为小”。特别是一些独词式作文命题如“绿”、“路”、“灯”、“窗”、“桥”、“真情”、“榜样”、“考场”、“理想”、“追求”、“春风”、“镜子”等,这是一种比较热的命题方式,在近几年高考中频频出现。2001年全国卷的“诚信”、2002年北京卷的“规则”、2005年江西卷“脸”、2006年辽宁卷“肩膀”、2006年天津卷“愿景”是名词性话题;2003年北京卷的“转折”、2004年北京卷“包容”、2005年广东卷“纪念”、2006年安徽卷“读”、四川卷“问”等是动词性话题;2003年上海卷的“杂”、2004年上海卷“忙”是形容词性话题。

一个作文题目的写作范围那么宽泛,如果仅把它当作一个僵死的的概念,看为“铁板一块,不可分割”的整体,笼而统之去做文章,势必内容空泛、文意散漫。所以,写好作文的第一个本事是“目无全牛”,善于在一个大的、宽泛的范围内,“择其一点,不及其余”,也就是只写“大范围”中的“某一方面”,给自己提供了一个充分发挥、具体表现的好舞台,这样才能在800字左右的篇幅内写出立意鲜明集中、内容具体充实好文章。注意:不求“面面俱到”,只求“一针见血”。拿2000年高考作文来说,要把“答案是丰富多彩的”这样一个大范围“化而小之”,变为一个具体的小范围,例如可以写“生活态度”方面的,也可以写“辨明是非”方面的,“意识转变”“思维方式”“教育改革”“道德修养”“人物评价”“历史反思”“职业选择”“个性发展”等等方面的都可以写,这样,“化大为小”,“化空为实”,文章才能“出彩”,才能出现题材多样、迭彩纷呈的好局面。

那么,如何化大为小,以小见大呢? 第一、扩展法。

我们不妨在原来的命题基础上加以扩展,以增加内涵而达到缩小外延的目的。扩展的方法主要在添加一些限制性成分,从范围、对象、内容、时间、地点、性质等方面进行限制后,文章选材、主题或中心论点的指向会更加明确和集中,极便于我们的写作从小处着眼而有机展开。2001年高考满分作文〈〈诚信不可抛〉〉〈〈诚信归去来〉〉〈〈丢弃“诚信”之后〉〉〈〈诚信无价〉〉等,就是如此。

又如以“起点”为作文的内容范围写一篇话题作文,就可在“起点”前通过增加修饰限制成份的方式来达到细化切入的目的。如“旅行的起点”“人生的起点”“事业的起点”“学习的起点”“长跑的起点”......有了这样的思路,再深入下去,便会有进一步的收获,如“车站、码头、空港是旅行的起点,出生是人生的起点,参加工作是事业的起点,入学发蒙是学习的起点,起跑线是长跑的起点,人生中的一次成功、一次失败、一次受表扬、一次受批评、一次有意义的经历等都可以称起点。.....”

还如“面对缺陷”这一命题,审题时不可避免地要思考“缺陷”从何而来,表现在哪些方面的问题,细想一下,可写的东西可谓多矣,如“面对生理的缺陷”“面对性格的缺陷”“面对文化基础方面的缺陷”“面对艺术品的缺陷”“面对劳动产品的缺陷”......等等。

比如就“温暖”这个题目,你可以采用“添加法”,化大为小。你可以在内心给它前面添上“妈妈的”、“老师的”、“家庭的”、“社会的”等,也可以在其后面添上“的班集体”、“的家庭”等。这样化笼统为具体,文章自然就好写了。

如2006年安徽卷的“读”,我们知道“读”这个动词的含义主要是指阅读,那么阅读什么呢?我们可以加上适当的宾语,如具体的读某一本书,抽象的还可以读人生,读社会,读人等。这样文章写起来就会具体而不空泛了。

第二、提问法。

围绕话题,多提一些如“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等问题,在回答这样的问题时,我们写作的思路会越来越来明确,愈来愈深入,较小的写作切入口就形成了,能顺利地实现“化大为小”。2001年高考河南省满分作文<<真正的财富>>就是典型一例。文章就话题作了提问,“诚信”是什么?回答是“真正的财富”。本文的可贵之处就是选取了一个小小的事例,说的是父亲带儿子去钓鱼,从父亲的做法中表现了他恪守诚信。正是由于一个不起眼的小事所体现的诚信原则教育了儿子,影响了儿子的一生,儿子也由此而赢得了事业的成功和人们的爱戴。作者就此典型事例进行分析,并阐明了“诚信是真正的财富”这一中心论点。正是这种以小见大的事例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使得文章的对比论证有了坚实的基础。

第三、类比法。

就是将命题同其他类别的事物相比较,用其他事物的特点与规律来体现本命题。这种写法往往神合貌离,这是真正意义上的话题作文。

2000年高考满分作文<<长城--生命的成长>>,这篇文章由“答案是丰富多彩的”这样一个大话题,集中到一个具体事物--长城上面。作者先是宕开一笔,分别写画家、建筑家、作家等面对长城所获得的不同感受;接着笔锋一转,“长城象征着生命的成长”,至此,文章的题旨得到了升华,不得不令人击节称赏。

第四、分类法

分类是区分概念外延的逻辑方法。一个概念可以按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每一标准可分成若干大类,同一大类又可分成若干小类,逐层划分,概念的外延越小,则概念的内涵越丰富,这种外延和内涵的反变关系为概念型的命题审题细化提供了可能。

如以“美”为话题作文,审题时,对“美”进行分类处理,就显得十分必要。对什么是美或许见仁见智,难得统一,但关于美的分类则无论美学界还是一般社会公众则容易形成共识。“美”包括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三大类。自然美是客观世界自然物的美,这些自然物包括日月星辰、山川草木、花鸟虫鱼等,自然物的美常表现在形态美、色彩美、声音美、综合美等几个方面。社会美是指现实生活中除自然美之外其他社会现象的美,如人的美、劳动的美、劳动产品的美等。如进一步细化“人的美”又可分为人体美、人的语言美、人的思想(品格、情操、才华)美等几个小类。再深入分析,“人体美”还可继续分为相貌美、姿态动作美、肌肤色彩美等。“艺术美”是指蕴含在艺术作品中的美,如绘画的美,音乐的美,雕塑的美,建筑的美,综合运用各种艺术手段的美等等。如此分类,思路越来越开阔,思维越来越具体,自感角度众多,切入容易,写好作文已具备一个良好的开端。

第五,交叉法

对话题作文而言,分类和限制等方法,常常是在话题的最大外延之内进行审题,这样做固然能够保证审题时不偏离题意,最大限度地保证切题和合题,但仅仅依靠这些方法,思维空间还不够广阔,通过交叉的方式,突破话题外延这一范围,将视线扩展到话题与其他事物的关系的角度考虑,习作者将会有更优裕的选择余地。交叉的基本形式是“A与X”,其中A即话题,作为不变的因素,它相当于代数中的常量,X为别的与话题相关的事物,它是可以更换的,相当于代数中的变量。“A”与“X”各有其独立的外延,用“A与X”方式构成子话题,就是要寻求两个概念外延的交叉部分,将其作为作文切入的角度。

如以“读书”为题作文,可利用这一方式拟出一些范围较小的题目,如“读书与做人”“读书与审美”“读书与作文”“读书与科学研究和发明创造”“读书与工作”“课内读书与课外读书”等。

第六,置换法

话题作文除话题外,一般还包括材料、提示语和要求等几个部分,材料是话题的来源,同时也常常包孕和蕴含某一写作角度。而提示语则是命题人为启迪习作者审题时思考所作的点拨式提示,它常常在材料提供的写作角度之外,提供另外一两个角度,以期习作者举一反三,拓开思路。重视和研究材料和提示语提供的已知角度,并善于推广开去,进行立体思维是话题作文成功的关键,常用的拓展思路的方法之一是“置换”。如:

一个同学,放学后本想赶快回家去做自己心爱的航模可朋友们非拉他去看电影,他不好意思推辞;一位国家公务员,心底的良知告诉他受贿有罪,可当厚厚的几打美元放在了茶几上,他却无力拒绝。

对潮流说“不”是为了追求个性的张扬;对强权说“不”是为了捍卫平等的权利......请以“学会说„不‟”为话题,自选角度,自拟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文体自选。

上题中无论材料还是提示语都有点拨启思的作用,提示语用列举的方式,用“对......说„不‟,是为了......”的句型为习作者提供了两种可供选择的角度,借用现成角度切入固无不可,但大家都拥入同一“车道”则容易出现题材撞车的现象。如能另辟蹊径,另择角度,则容易因角度翻新而获得较好的印象分。事实上“对......说„不‟”,除“潮流”“强权”外,可写的东西多的是,如“溺爱”“抄袭”“升学教育”“美国”“日本”“铺张浪费”“侮辱人格”......总之,一切不良现象,一切违背本人主观意愿的东西均可说“不”,甚至“对老师说„不‟”“对家长说„不‟”“对传统观点说„不‟”。这样用别的词语代替“潮流”“强权”的审题方法用的就是置换法。

2002年高考作文题“心灵的选择”审题时亦可用这一方式来开启思路,在选择什么的问题上,用“选择__”的方式可列出“选择院校和专业”“选择职业”“选择人生观”“选择终身伴侣”“选择战争与和平”“选择真实与虚假”“选择读物”“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等一些较小的话题,原来抽象空泛的话题一下子就变得明确和具体了,把握起来容易得多。

第七、沿展法

沿展是从命题的本义出发,通过引申、比喻等方式挖掘命题的意义,由表及里、由浅而深,不断扩展和深化话题的一种审题方式。

例如以“网”为话题作文,就要善于围绕“网”展开丰富的联想,挖掘出“网”的各种意义。为此,首先必须明确“网”的本义是“用绳线编织的用来捕鱼或鸟的一种器具”,如鱼网;在此基础上进行引申,意义再抽象一些,指“像网一样的东西”,如蜘蛛网、电网、球网、网巾、网兜等。进一步抽象“网”还可引申为“像网一样纵横交错的组织或系统”,这种意义的“网”常见的有通信网、交通网、宣传网、情报网、关系网、法网等等。和“网”相关的动作行为也很多,如“结网、网罗、联网、上网、补网、自投罗网、网开一面、破网而出......”,如此联类而及、不断引申将会产生一种多米诺牌效应,使我们能够在短时间内对“网”的各种意义有相当充分的了解,寻求其中一个容易引起兴奋或易于驾驭的角度切入,自然会文思泉涌。如2005年江西卷的“脸”,我们要了解这个词语的内涵和外延,更重要的是了解这个词语的比喻义,抽象义。如可以想到抽象的脸面,可以想到抽象的表面等。

比如对“路”这个题,我们不要拘泥于具体的路,而是要挖掘其比喻义、象征义及引申义。你可以由路有好多岔道口联想到人生之路也有许多岔道口,从而告诫人们在关键时候要善于思考选择,以免误入歧途;你还可以从山路难以攀登,但却通向绝好的风景这个事实,联想到“无限风光在险峰”,指出获取知识的路途也如这山路一样充满艰险,可它却引领人们走向知识的胜境。

还有比如就“春风”这个题目,我们要从自然界的春风进一步想到生活中的春风:人世间的爱是春风,国家开明进步的政策也是春风。懂得了从具体到抽象,从实到虚地去联想、想象,你就一定能写好这类作文。

上述七种话题作文审题方法的运用常常能够对命题化大为小,化难为易。但是应该看到,这还不是严格的科学的分类,实际审题时还有一些其他科学方法可资利用,综合利用几种方法的情况也不鲜见。只要我们细心体会,善于摸索和总结,套用话题、大而无当的审题毛病就一定能够克服,审题时思维不畅、定势老套的现象也会消失,写好话题作文才更有保障。

第四篇:高考命和话题作文审题立意指导与训练 导学案

高考命/话题作文审题立意指导与训练 导学案

学习目标:熟练掌握命题作文与话题作文的命题特点,学会用快速的方法审题立意。

学习重难点:

1、关系型作文和寓意类作文;

2、立意中如何找准切入点。

辅导学习资料:《南方凤凰台》P255,第一、二、四节。课前准备:请阅读2010和2011年广东高考标杆作文。

一、作文出题的特点:

(一)结构特点

1、命题/半命题/话题+写作要求;

2、材料+命题/半命题/话题+写作提示+写作要求。注:(往往所给出来的“材料”起到提示或解释命题的作用,而“写作提示”往往已经包含命题人的旨意。)例1:广东2008年高考作文题目:

请以“不要轻易说‘不’”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之外,文体不限;②不少于800字。例2:广东2007年高考作文题目:

万物在传递中绵延不已,人类在传递中生生不息。技艺、经验可以传递,思想、感情可以传递„„

请以“传递”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标题自拟,文体自选(诗歌除外),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例3:

(二)内容特点

高考作文命题,往往贴近生活,贴近社会,而且可写的范围较广泛。

二、命题作文

命题作文,也就是已经拟好标题要求写作,作文过程中不需要另命标题。往往分为两类:

1、观点型。即命题已寓含命题人的写作意图。如“回到原点”、“不要轻易说不”,命题人已经传递出正确的观点态度,不可逆其意而作。

2、话题型。即等同于话题作文。(见话题作文)

三、话题作文

话题作文,往往只提供了一个话题,规定了表达的中心内容。但往往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取材,表达方式也是可以多样化。相对于命题作文,它的写作空间较大。

四、根据常见的题型,我们把命题和话题作文归纳为以下几类:(见《南方凤凰台》P258,第二节。

(一)独词式

独词式标题是一个词语或一个概念,如“习惯”、“尝试”、“安”、“和”、“让步”等。这类标题本身就是题眼,就是立意重点。审题立意时,要理解这个词语或概念所包含的内涵和外延,切入题意的深层。如“让步”,其内涵和外延应是在发生争执时部分或全部地放弃自己的意见或利益,因此,立意时可以把让步作 为一种从长计议、以退为进的处事智慧和致胜方略,可以把让步作为一种胸无主见、丧失立场、失却个性的表现,也可以运用辩证的观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非原则问题上应主动让步,感召对方,实现双赢;在重大原则问题上绝对不退让,坚持到底,争取胜利。

(二)短语式

短语式标题是以一个偏正、并列、动宾等结构的短语形式出现,如“心灵的选择”、“快与好”、“留给明天”。这类文题限制性更多,审读题眼尤为重要。如“心灵的选择”,作出某种选择不是题眼,面对选择时,“心灵”产生的触动、斗争,选择时的心路历程和情感世界才是题眼,因而是文章立意的重点。

(三)句子式

句子式标题常常以一个观点式的形式出现,如“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一枝一叶一世界”、“近墨者未必黑”、“今年花胜去年红”等。一般说来,观点式标题的立意重点比较容易把握,标题本身就是文章立意的中心,只需要把着眼点放在寻找典当的论据来证明文题,或用生动形象的故事来诠释文题。

(四)关系式(见《南方凤凰台》P255,第一节。)

关系式标题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概念构成,概念之间形成某种关系。面对这类文题,首先要认清几个概念之间的关系,如“树木·森林·气候”,三者之间似乎没有轻重之分,但细细琢磨,却并非并列关系,“树木”决定“森林”,“森林”影响“气候”,“气候”反过来又影响“树木”和“森林”,三者是互为因果关系。因此,确定这个文题的立意重点有两种:一是抓住这三者互为因果的关系来谈,一是以其中某一概念为主,兼及其他,如结合现实,重点论述“树木”(个体)对“森林”(集体)和“气候”(社会)的影响和作用。

(五)寓意式

寓意类作文往往以一个实物、一种现象或人物语言的一个关键词语为中心生发出一个命题或话题(有材料的扣住材料的主旨),其命题通常运用比喻、象征等手法,既有表面的意义,更有隐含意义,如《门》《路》《考场》。这就需要考生深入探究命题的比喻意义或象征意义,进而构思写作。再如:2006年广东卷作文题目《雕刻心中的天使》,“天使”也是一个寓意类的词语,需要理解其寓意再作文。

例析:以“钥匙”为题,写一篇作文。

我们仍然可以从它的本意入手,钥匙的作用是开锁,一把锁只有用一把合适的钥匙才能够打开,我们可以把锁看成是一系列的问题,我们的生活,学习当中,在我们的人生路上肯定会遇到很多的问题,那么怎样来解决这些问题呢?就应该找到合适的方式、方法、手段、途径、策略等。只有这样,才能解决问题,打开成功之门。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认为“钥匙”是解决问题开启成功之门的方式、方法、手段、途径呢?方式有很多,比如信念、拼搏、奋斗、勤奋等。

方法点拨:

1、借助联想与想象,进行寓意拓展。

2、添加语素,化虚为实。

★ 要注意从本义出发,关注其相关作用功能或特点,联系现实类似现象,根据自己掌握的材料情况,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做到主题鲜明、立意深远。

课堂针对训练:

生活中我们见过各种形状、各样色彩、各种质地的绳,长的短的、粗的细的,绳有有形的,也有无形的„„假如此时在你面前放着一根绳,你会想到什么?请以“绳”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自拟题目,自定体裁,自主立意。

五、命/题作文审题立意的方法指导

(一)造句填补信息。

通过造句,借助联想或想象,根据命/话题补充一个完整的句子。如,11年广东高考卷“回到原点”,我们可以这样造句来填补内容: “在道德渐失的今天,我们应该回到真善美的道德原点。”

“在人生的跑到上摔倒了,我们要重新回到起跑的原点,重新出发。” 又如:07年广东高考卷“传递”,就可以在前后加上:(世界、人类、我们等)传递(幸福、快乐、成果、成就等)。

(二)把握关键词,理解命题人的旨意,明确限制。

如何使作文切合题意,这一步就显得非常关键。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命/话题结构,抓住限制性的词语来判断。如广东卷“不要轻易说不”,限制性的词语就在于“轻易”二字,既否定了说“不”,也否定了不说“不”,这样就限定了作文时,我们要写出什么时候说“不”。

另外,我们还可以借助同题比较的办法来明确限制性的词语。如天津卷“留给明天”,若是与“展望明天”“等待明天”“创造明天”等进行比较,我们就会发现,关键词着眼于动词“留给”的内涵与其他有所不同,留给是一种远见卓识的表现,把资源、财富、好的环境、美好的传统、民族精神等好的东西留给“明天”。

(三)联系现实生活,用三维思维“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去梳理自己的立意。

如话题作文“传递”,首先,我们可以借助“是什么”来切入,化大为小,正确地添加成分,我们需要想的是“传递的是什么?”;接下来应该想“为什么要传递?怎样传递?还要有传递所带来的好处等等。”

再如:话题“回到原点”,“原点”到底是什么?为什么要回?回了会怎样?不会又会怎样?

审题立意时作这番思考,相信立意会更深刻、新颖,作文的思路会更清晰。

课堂例析:

例1:请结合上述的审题立意的方法,对下面的命题进行审题立意训练。

1、幸福

2、我眼中的幸福

3、幸福来自细微中 4 幸与不幸

5、迟来的幸福

6、传递幸福

例2:包装,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是说“将商品包裹起来或者装进盒子、瓶子等容器,以起到保护和装饰的作用。”

请结合上述的审题立意的方法,对下面的命题进行审题立意训练。

1、《包装》

2、《本色与包装》

3、《要些包装》

4、《如此包装》

5、《包装是必须的》

6、《我的人生,我来包装!》

四、高考真题审题立意例析。

(一)、2010年湖南:“早”

从审题上看,什么是“早”,“早”的内涵是什么?我们所有考生应该很容易能想到“早”第一个含义是“太阳出来的时候”,另一个稍微难想到,是“时间靠前,在一个时间之前”。而“早”这个题目属于课堂上归纳的“单词型”题目。“单词型”题目的特点是含义丰富、外延空间大,所以要想确定一个恰当的考生能牢牢把握的切入点我们只需要采用短语法和造句法来把这个题目的外延收敛、缩小,确保能够从一个小的切入口来行文。例如:短语类型的“早晨”“早上的阳光”“早晚的事”“早间新闻”“趁早”“早安”“赶早”等等;句子类型的“出名要趁早”“早起的鸟儿有虫吃”“早上做什么晚上做什么”“做任何事情都要早一点”“早一点是一种生活态度”“早一点做好准备”“道一声:早”“早一点长大”等等,这样不管是记叙文还是议论文,中心思想就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根据自身掌握的素材库的内容和自己最想说的话而确定下来。

同时,“早”这个题目只要根据 “高考作文主题四分法”,很容易判断出其主题是关于人生的:每一个人在人生道路上不就是要趁早吗?早一点实现自己的梦想不正是完满人生吗?从反面角度来看,人生有很多遗憾,为什么不能早一点发现和弥补呢?关于生活画面的:哪一位考生没有看到过早上磅礴而起的朝阳呢?哪一位考生没有自己抱怨说过“这个题目我早一点想到就好了”呢?哪一位考生没有和自己的爸爸妈妈在早晨起来轻声道一声“早”呢?其实这些东西归根到底就是我们在课堂上讨论过和交流过的内容。

(二)、话题“绿色生活”

1.可以写环保,面对当今环境污染、气候变暖,我们要提倡过一种低碳的绿色生活。

2.通过写乡村宁静自然静谧的田园生活,化大为小,仔细刻画乡土人情,写出充满乡间气息的古朴的自然风光,激起人们对乡间绿色生活的回归的欲望,那将会起到引人入胜的效果。3.如果更妙趣一点,就抓住“吃”等日常生活来写,写现在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在“吃”上也越来越讲究了,越来越精了,天上飞的、地上爬的、水中游的,什么都吃,而身体疾病也越来越多,因而提倡一种绿色生活的良好习惯,这样可以起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4.将“绿色”看作喻体,“绿色生活”就是一种健康朴实平和的生活,“绿色生活”喻指一种淡泊的人生态度。面对当今社会经济转型期,竞争压力不断加大,人心浮躁,感到前途迷茫,自杀、他杀的事件层出不穷,如“富士康十二跳”、前期校园恶性事件等,贪污、暴力、色情等丑恶现象屡禁不止,如重庆打黑中落马的文强、北京的“天上人间”的覆灭等。对此呼唤人们过一种没有世俗污染的自然的生活,崇尚生活的本真,享受人间的真情真爱的“绿色生活”。这样的立意就更高远,必能引起阅卷老师的青睐。

(三)话题“留给明天”

第一步是挖题眼。“留”即留传、留存,只是一个动作过程,没有表达出具体内容,不是;“明天”只是一个时间概念,显然也不是。到此自然会发问,留什么给明天?这里的“什么”才是要留给明天的东西,才是该文题的隐性题眼。

第二步是明确限制。“谁留”?可以是“我”留,国家留,民族留;可以是古人留给今人,今人留给后人。文题中时间概念“明天”,必然又隐含着“今天”。

(四)命题“我想握住你的手” 该文题是一个简洁明了的完整句子,主语谓语、宾语齐全,似乎审题难度不大,其实不然。

其一,为什么想握住“你”的手?因为“你”是 “我” 理想的寄托,是我倾诉的对象,你与我的人生观、价值观、爱情观不谋而合;因为“你”给过“我”关爱、温暖、幸福、教育。

其二,“我”是谁?是虚拟的第一人称叙述者; 其三,“你”是何人?“你”可以是父母、亲朋也可以是古今中外的任何一个对“我”有影响的人。

这样一追问,就明确了对象限制明确了握“你”手的原因,从而明确了题旨。

(五)话题“一步与一生”

提示:这是一个关系式的命题作文。这里“一步”是关键词,要阐明“一步”与“一生”的关系,写出这一步对人生的举足轻重,这一步对人生的关键作用。既然是关系式的作文,可以这样立意:

1.条件式:只有走好第一步,才能有完美的人生。

2.转折式:一步固然重要,但它不能完全左右人生,一步走错不要紧,不要一生错下去。

3.因果式:因为走好了人生第一步,所以才有今天的灿烂辉煌。4.假设式:如果关键时刻一步走不好,就可能断送美好人生。

(六)话题“怀想天空”

“怀想”的意思是怀念、思念、想念、渴望,而“天空”这个词语的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则十分丰富,可以从天空本身具有的特点引发开去,从而去联系生活实际,打开思路,再来很好地构思立意。

“天空”有博大宽广、包孕一切、包容万物、无论你到哪里它都在你身旁的特点,它多像自己的父母,我们完全可以从真切怀想父母这一角度去写作。

“天空”高远深邃,令人神往,象征自己的理想的王国,可以从渴望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角度立意。

“天空”中有无数星球,特别是夜晚,群星灿烂,而历史的星河中也有许多伟大的人物亦如群星一样照彻天宇,可以从怀想伟人的角度立意。

“天空”广阔无际,没有任何东西遮挡,它是自由、无拘无束的象征,可以从渴望自由的角度立意。

“天空”多姿多彩,朝阳、白云、烈日、乌云、月亮等都可以点缀它的生活,是否可以从天空永远笑对一切风云变幻角度来立意构思?

(七)2007年高考作文(湖南卷)

题目:请联系自己的生活与感受,以“诗意地生活”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注:(1)注意题目中的“地”字。(2)不得抄袭。【审题指导】

“诗意地生活”其表意重心在“诗意”上,所以审题时就要紧扣“诗意”二字,“诗意”是什么?“诗意”不仅是诗情画意,更是一种心灵的和谐,是一种超越物质的心态,是一种乐观豁达的精神等。那么,“诗意地生活”就是用一种超越物质的心态或乐观豁达的精神去面对生活。如果考生眼睛只盯着中心词“生活”,而没有仔细思考修饰语(重心)“诗意”的含义,立意就会走偏。

(八)题目:以“世界因你而精彩”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审题指导】本题是一句完整的句子,有三个因素“世界”“精彩”“你”,那么哪个是审题立意的重心呢?句子主干是“世界精彩”,状语是“因你”,我们 说题目的表意重心往往在“偏”的部分,也就是说审题立意的重心在“因你”上,认真审题后发现,这里的“你”既可以指人,也可以指物;既可以指某个人,也可以指一个群体。行文的重点应是“你”,如我的人生(世界)因母亲(你)而精彩,社会(世界)因你(助人为乐者、富有爱心者、默默耕耘者等)而精彩,我的世界因你(李白、苏轼、李清照等)而精彩等。从以上几个立意看,出彩点在于“你”这个“偏”的部分。

(九)2008年高考作文(重庆卷)题目:《现代汉语词典》对“自然”的释义有:(1)自然界。(2)自由发展;不经人力干预。(3)不勉强;不局促;不呆板。„„ 请以“在自然中生活”为题目,写一篇文章。【审题指导】对于这个题目,可以运用“以问领想法”,例如:“自然”指什么?“自然”不仅指大自然,还有“自由发展”“不勉强”“不局促”“不呆板”等义,如果从这个角度立意,可以从个人成长的角度来说,我们要按照自己的个性来发展,成长中不能勉强自己,要顺其自然。我们还可接着自问自答:怎样才能真正做到在“在自然中生活”?在自然中生活,必须不雕饰,不矫揉,不虚伪,不做作;在自然中生活,必须始终保持一颗闲适淡泊的自然的心。我们为什么要“在自然中生活”呢?因为我们离不开自然,我们要关心自然,回归自然,享受自然,自然不仅是我们的生存环境,也是我们的精神依托。这样立意就明显了。

(十)题目:请以“走出这个圈子”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审题指导】此题可通过“以问领想法”来打开思维的闸门。自问:这个圈子是一个怎样的圈子?自答:题目中的圈子,指的是一个现实的环境、一种生活的状态。自问:为什么要走出这个圈子?自答:因为从某种意义上来看,这个圈子于人们而言,更多时候是一种困扰,一种束缚,制约、阻碍着人们的发展。自问:怎样走出这个圈子?自答:看清这个圈子,认识自己,须要理智的抉择。自问:走出这个圈子以后将会怎样?自答:走出这个圈子,是绝境后的柳暗花明;走出这个圈子,是迷惘时的茅塞顿开;走出这个圈子,将有另一片艳阳天空。“以问领想法”不仅解决了审题立意问题,有时也解决了行文的结构问题,如此例。

(十一)2006年高考作文(湖南卷)题目:“意气”一词,《现代汉语词典》列有三个义项:(1)意志和气概,如意气风发;(2)志趣和性格,如意气相投;(3)由于主观和偏激而产生的情绪,如意气用事。请联系你自己的感受和认识,以“谈意气”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审题指导】“意气”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虽然题目中的提示已经给出了三个义项,但考生依然较难把握其立意。是肯定还是否定“意气”呢?我们可采用“化意为象法”进行审题立意,将“意气”这个抽象的概念转化成许多具体可感的形象或事物或事例等。例如:为朋友两肋插刀是意气,勇斗歹徒是意气;苏武牧羊是意气,张骞出使西域是意气,项羽乌江自刎是意气;谭嗣同的“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是意气,李白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是意气,毛泽东的“书生意气,挥斥方遒,粪土当年万户侯”是意气等。如此,我们下笔就有方向,同时,也便于行文。“化意为象法”其实是一种联想发散思维法。

(十二)2008年高考作文(江苏卷)题目:有些人只是在童年有过好奇心,有些人一生都保持好奇心。质疑、发现、智慧、高尚、惊喜、欢乐、烦恼、平庸„„这中间的每一个词都有可能像影子一样跟在好奇心的后面。请以“好奇心”为 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审题指导】对“好奇心”这个题目,我们要运用一分为二的观点来进行分析:既要看到“好奇心”的正面,又要看到“好奇心”的反面。例如:是好奇心,让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是好奇心,让爱迪生不懈探索点亮世界的灯芯;是好奇心,让“嫦娥一号”遨游太空等。这是“好奇心”的正面: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另一方面,是好奇心,让鲁迅笔下的那些“竭力伸长脖子”的看客丧失人格,甚至丧失了民族意识;是好奇心,让哥伦布打开了欧洲通往美洲的航路,人类的杀戮从此更疯狂等。这是“好奇心”的反面:让人平庸,甚至酿成人类悲剧。综合立意:好奇心是把双刃剑,它在推动人类世界或个人进步的同时,也给人类世界或个人蒙上一层阴影,我们要学会使用这把双刃剑,趋利避害。

五、审题立意巩固训练:

1、题目:肩膀。要求:除诗歌外,文体自选。不少于800字。

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在生活中,言谈举止,注意分寸;行事处世,讲求尺度;议论评价,考究适度„„

请以“把握分寸”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题目自拟,除诗歌以外文体自选。

3、阅读下面的材料,然后按要求作文。

一只兔子被猎人开枪打伤,它惊恐地逃跑了。猎人向猎犬做了个手势,训练有素的猎犬如箭一般追向那只逃跑的兔子。猎犬速度飞快,它的身手是那样的敏捷。兔子没命地飞奔,根本看不出它已经受伤,最后竟把猎犬甩开了。猎人见猎犬一无所获,愤怒地骂道“:没用的东西,连一只受伤的兔子都抓不到,今晚别想吃晚餐了!”猎犬感到很委屈,辩解道“:我虽然没能抓到兔子,可我已经尽力而为了呀!”那只受伤的兔子逃回窝中,伙伴们为它死里逃生而感到惊奇。它们好奇地问:”猎犬速度这么快,你居然还能逃脱,真是太不可思议了!”惊魂未定的兔子说“:猎犬如果抓不住我,顶多被主人骂一顿,所以,它追我只是尽力而为;可我如果被它抓住,小命就没有了,所以我逃跑是全力以赴呀!”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发现一些本应该能够做好的事情竟没有做好,而有些看来没有希望做好的事情却做成功了。这原因往往就如猎犬和兔子,取决于是尽力还是全力。

请以“尽力和全力”为话题写一片文章,标题自拟,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少于800字。

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一位著名的心理医生,在即将退休的时候总结出对人生影响最大的四个字:“要是”和“下次”。他说,我有许多病人,把时间花在后悔上,总是说:“我那次要是能如何如何就好了„„”他们沉湎于懊悔中不能自拔,造成精神的巨大消耗和浪费。矫正的方法其实很简单,只要把“要是”改成“下次”就行了。一旦事情办糟了,应该对自己说:“如有机会,下次我一定要办好。”

在生活中,懊悔能促使我们反思,帮助我们总结,但是懊悔是必要的懊悔,沉湎于既往的懊悔是无谓的浪费。你有过这样的经历、体验和认识吗?请以“要是有下次”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除诗歌外体裁不限,800字左右。

5、阅读下面的材料,然后按要求作文。

有一位经验丰富的木匠,他教徒弟时有一句口头禅:“注意了,留一道缝隙。”木工讲究疏密有致,黏合贴切,该疏则疏,不然易散落。时下,许多人家装修房子,常常出现木地板开裂,或挤压拱起的现象,这就是当初做得太“美满”的缘故。高明的装修师傅懂得恰到好处地留一道缝隙,给组合材料留下吻合的空间,便可避免出现这样的问题。

其实,做人处事,和木匠的工艺一样,也得讲究“留一道缝隙”。请以“留一道缝隙”为话题,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6、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你走过一棵树,树枝低垂,你是随手把树枝折断丢弃,还是弯身而过?一只长了癣的流浪狗 走近你,你是怜悯地避开,还是一脚踢过去?电梯门打开,你是谦抑地让人,还是霸道地推 人?一个盲人和你并肩路口,绿灯亮了,你会搀那盲者一把吗?你与别人如何擦身而过?你 怎么从小贩手中接过找来的零钱?你如何低头系上自己松了的鞋带?你,独处时如何与自己 相处?

请根据对这段文字的理解,展开联想,思考如何对待自然,如何对待他人,如何对待自己。自选角度,以“举手投足之间”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自定立意,自定文体,不少于 800 字。

第五篇: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十大方法(导学案)

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十大方法

一、提炼中心法

这是写材料作文最为常见且最为稳妥的审题立意方法。写材料作文时,须准确地提炼出材料的中心,并以其作为文章的主旨,要使所写文章既切题又有深度。所以,写材料作文时应采用这种方法来立意。【材料】一位裁缝在吸烟时不小心将一条高档裙子烧了一个窟窿这,致使其成了废品。这位裁缝为了挽回损失,凭借其高超的技艺,在裙子四周剪了许多窟窿,并精心饰以金边,然后,将其取名为“金边凤尾裙”。不但卖了好价钱,还一传十,十传百,使不少女士上门求购,生意十分红火。

要求: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其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

立意:(1)

(2)

二、抓关键词、句法

关键词、句常常有暗示材料中心的作用。有些材料作文材料中的关键性语句可以作为选择立意角度的突破口。在材料作文的材料中,关键句常常是命题者或材料中的人物的提示句或评议抒情语句。【材料】一只蚌跟它附近的另一只蚌说:“我身体里有个极大的痛苦。它是沉重的、圆圆的,我遭难了。”另一只蚌怀着骄傲自满的情绪答道:“我赞美上天,也赞美大海,我身体里毫无痛苦,我里里外外都是健康的。”这时,有一只螃蟹经过,听到了两只蚌的谈话。它对那只里里外外都很健康的蚌说:“是的,你是健康的。然而,你的邻居所承受的痛苦却是一颗异常美丽的珍珠。”

立意:(1)

(2)

三、由果溯因法

事物都是互相联系的。有很多事物就是以因果关系的联系形式存在的。写材料作文,审题时如果能由材料中列举的现象或结果推究出造成所列现象或结果的本质原因,往往能找到最佳的立意。

【材料】古希腊神话中有这样一则故事:安泰是众所公认的英雄,所向无敌,地神盖娅是他 1的毋亲。安泰在格斗时,只要身不离地,便可源源不断地从大地母亲身上汲取力量,因而能够击败任何强大的对手。不幸的是,安泰克敌制胜的奥妙,被一个叫赫拉克勒斯的对手发现了,于是安泰被弄到空中扼死了。

立意:(1)

(2)

四、由物及人法

写材料作文时,有寓意的材料或叙述“物”的材料,需要采用“由物及人”的横向联想法进行立意,即由材料中的物联想到人,进而联想到与材料内容相类似的人生哲理、社会现象等,从而提炼出写作的观点。(一切非人的材料,都要联想到人)

【材料】据《深圳风采周刊》报道,不久前浙江嘉定徐行镇发生了一件怪事,一位朱姓村民家中的小猫竟被老鼠活活咬死了。

德国海德堡大学教授穆勒博士在分析研究城市老鼠猖獗的原因时指出:当代城市中的猫,处于一种恶性循环中,一方面是因为猫已普遍家养,有充足的食物而不必以捕鼠为生;另一方面是因为猫无法从老鼠体内获取一种名为牛磺酸的物质——这种物质能提高猫的夜视能力,于是现在家养的猫几乎丧失了夜视能力,捕鼠的能力也就越来越差,因此老鼠咬死猫就不奇怪了。

立意:(1)

(2)

五、分析关系法

这是读透材料的关键一步,要理清人与物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等内在关系,否则会造成水浅层理解。

【材料】一位大学生,在校花销吃紧,写信向在乡下种地的父亲要钱。信只有三个字——“爸:钱。儿”这封三字信传开以后,人们议论纷纷。

立意:(1)

(2)

六、明确褒贬法

有些材料作文,材料中的语句常常蕴含着命题者的褒贬情感,审题时必须充分捕捉这些语言信息,细致体会命题者的感情色彩,这样才能根据命题者的感情倾向确立最佳的立意角度。

【材料】武汉市的珞珈山,是武汉大学的所在地。山上有闻名遐迩的樱花园。每年的樱花时

节,游人如织。总见一些青年朋友穿着和服在樱花丛中摄影留念。一次,一位在武汉留学的韩国青年见此大为不解,她对她的导师说:“他们为什么要穿着和服去照像呢?我们韩国也有樱花,但从没有人穿着和服去同樱花照像。”她的导师苦笑了一下,无言以对。

立意:(1)

(2)

七、多向辐射法

有些材料作文的材料比较散,常常会出现许多人和事,好像根本就没有一个明确的中心。对于这样的材料,审题时可以采用多向辐射的思维方法围绕材料展开多角度立意。既可以着眼于甲事物立意,又可以着眼于乙事物立意,还可以着眼于甲乙两事物的关系立意;既可以联系事物(对象)的正面立意,还可以联系其侧面和反面立意。

【材料】张老师在一次上语文课时,误将“晏”写成“宴”,李明同学当即指出了他的错误。张老师把“宴”改成“晏”之后说:“唔!汉字就是这个毛病,相同的零部件,摆的位置不同,结果就不一样。外国文字可不会这样。”谁料话音刚落,李明同学又举手了。张老师问李明同学有什么问题,李明同学说:“英文的god(上帝)和dog(狗)呢?”……

立意:(1)

(2)

八、舍次求主法

有些材料作文的材料往往会牵涉许多人和事。因此,审题时要明确哪些是材料的主要人物或事件,哪些是材料的次要人物或事件,并舍弃次要人物或事件,从主要人物或事件的角度审题立意。

【材料】从前,有位年轻的猎手枪法极准,但总捕不到大雁。于是,他去向一位长者求教。长者把他领到一片大雁栖息的芦苇地,指着站得最高的一只大雁说:“那只大雁是放哨的,我们管它叫雁奴。它只要一发现异常情况就会向雁群报警,所以接近雁群很困难。但是,我们有办法,你现在故意惊动雁奴再潜伏不动。”年轻人照着做了,雁奴发现年轻人后立即向同伴发出警告。正在休息的雁群得讯后纷纷出逃,但没有发现什么危险。于是,它们又飞回了原地。长者让年轻人如法炮制了好几回。终于,有几只以为受骗的大雁向雁奴发动了攻击。如此再三,几乎所有的大雁都以为雁奴是谎报军情,纷纷把不满发泄在了它身上——可怜的雁奴被啄得伤痕累累。“现在,你可以逼近雁群了。”长者提醒道。于是,年轻人大摇大摆地走进芦苇地。雁奴虽然瞧在眼里,但

它已经懒得再管了。年轻人举起了枪……

立意:(1)

(2)

九、求异同法(异中求同、同中求异)

有时两则或多则材料表面上看起来风马牛不相及,但仔细一分析,就会发现,它们在本质上有许多相同之处。

【材料】

一、维纳斯失去的手臂就如同一个充满诱惑力的圈套。当断臂的维纳斯出现在人们面前时,吸引了无数趋之若鹜的好事之徒。他们提出了种种接上维纳斯断臂的奇思异想。但迄今为止,仍未有任何一种设计能取得普遍的赞赏。

二、有一次,记者问棒球明星史蒂夫•加里威:“你从来没有哭过吗?”史蒂夫回答说:“是的,我从不掉泪。”记者又对他说:“我认为你倒不如像大多数人一样,有时不妨也掉掉泪,这样才能证明你是一个真正的人,一个有喜怒哀乐的人,一个感情丰富的男子汉。”

立意:(1)

(2)

十、寻互补法 两句或多句名言,都很有道理,但都只是就某一方面而言,两者具有很强的互补性,若将两者结合起来,就既全面而有很合理。

【材料】①佛罗伦萨诗人但丁的名言:“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②波兰谚语:“常问路的人不会迷失方向。”

立意:(1)

(2)

当然,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方法还有很多。此外,这些方法也不是孤立的,在具体的审题立意过程中可以综合运用几种方法。

下载话题作文审题化大为小三法导学案(学生)2011.10.25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话题作文审题化大为小三法导学案(学生)2011.10.25.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作文导学案 -首尾点题-学生

    七年级语文备课组作文指导第四讲:咬定青山不放松--首尾点题 备课组:七年级 学案制作:雷红英审核:七年级语文备课组 【教学目标】: 1. 了解点题的内涵、意义,明确点题的重要性。 2.......

    五(下)作文导学案(小)

    寒假里的一件事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记叙文写作的整体设计与局部出彩指导。 过程与方法:注重学生的相互学习,注重学生的修改能力的培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乐观生活......

    高三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学案(学生用)(大全)

    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学案 时间:2012年10月24日 授课人:陈 彪 课时:一课时 课题: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 学习目标:1、明确材料作文的四种主要类型。2、学会运用多种方法破解材料,选择......

    高一语文话题作文学案[小编推荐]

    思路拓展—话题作文教案 教学过程:一、导课 笛卡尔说:“我思故我在。”帕斯卡尔说:“人是一根会思想的苇草。”他又说:“ 人类的全部尊严在于思想。”的确如此,人类之所以伟大,......

    诗歌一单元导学案学生版(小编整理)

    1 语文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yw--09 第一单元导学案 编写人:祁剑敏 审核:高二年级组 时间:2014-4-25 课时: 课时 使用教师: 使用时间: 班级 组名: 姓名 使用时间: 单元学......

    第一次学生关于话题作文化大为小训练中出现的问题和解决办法

    第一次学生关于话题作文化大为小训练中 出现的问题和解决办法 一:标题中不能直接体现。 二:论述过程不能对自己已经确定好的中心进行较好的论述。主要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A:找不......

    2018年高考材料作文例后说理 导学案(学生版)

    2018年高考材料作文例后说理 导学案(学生版) 学习目的:掌握议论文如何结合事例分析说理的方法。 学习过程: 一、阅读下面材料,完成相关的思考和习题训练。 (一)阅读例1 ,思考讨论:原......

    1502-17感动中国作文素材导学案(二)(小编推荐)

    沈 师 大 附 属 学 校 从60年代开始,于敏放弃了个人热爱的基础物理专业,此后30年一直隐姓埋名,于敏一生只有两次公开露面,一次是1999年,国家为两弹一星元勋授奖,另外一次是2015年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