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给语言增添亮丽的色彩
给语言增添“亮丽”色彩
——从学生的作文、周记谈开去
当老师的最喜悦与最头痛的是同一件事,那就是批改学生的作文和周记。喜悦是因为可以读到那让人爽心悦目的佳作,谋篇布局充满新意,遣词造句更令人赞叹不已;头痛则是因为有的作文、周记,谋篇布局缺乏新意,语言苍白无力,且语句多谬误,令人目不忍 睹。语言就是这样“让我欢喜让我忧”。所 以我们要给语言增添“亮 丽”色彩,使我们的文章篇篇都是佳作。
我这里所说的“亮丽”并不就是说使语言多么优美,用词多么华丽,而是说让语言有文采,有感情,有情趣,能打动人,让读者产生共鸣。
平时我们在读书时,你能感受到人生的悲欢离合,感受到生活的酸甜苦辣,领悟到深刻的道理,或沉醉于诗情画意,你或喜或悲,或 哭或笑,那么可见到语言的震撼人心的力量了。语言作为我们所掌握的最具灵性、最能展示人的内心、最能表达感情的工具,我们应该好好地掌握它,丰富它,使它充满 “亮丽”的色彩。那么,怎样的语言才算是“亮丽”的语言呢?如何使我们的语言更丰富、更具震撼力、更能打动人心呢?下面,我从我的教学实践中来谈 一谈我的看 法。
首先,让我们来探讨一下“亮丽”语言的特征。先让我们看几个例子:
例
1、(春风)把小草从泥土中拽了出来,把柳树的嫩芽从干枝的缝隙中抽了出来; 把小鸟从温暖窝里揪了出来。
例
2、看着手表上的指针得意洋洋地跳了好几圈,我心急如焚。
例
3、幸福是一只淘气的小鸟,当你苦苦地寻觅或守望它时,殊不知它就悄悄地栖落在你肩头,只是由于你的左顾右盼而忽视了
它的存在。
这几个例子都是从学生的习作中选出来的,例1中的“拽”“抽”“揪”这几个动词用得形象生动,让春天具体了起来。例2中则把学生等待下课的焦急的心情刻划得淋漓尽致。例3则使幸福由抽象概念变得具体鲜明。看来学生在写作时还是很注意用词的,只是一部分学生还没有掌握使语言亮丽起来的方法而已,由此观之,我们至少可以明确“亮丽”语言的几点特征,总括起来就是具体、生动、有情趣。明确了这一点,我们下面来探讨 一下如何使语言“亮丽”起来。
第一、用恰当的修辞和灵活多变的句式,可使语言形象生动。其实,这个方法是最常 用的,但最常 用的却最易出错,比如有一个学生写了这样一句话“河边的柳枝随微风的抚摸像少女般翩 翩—起舞。”初看这个句子似乎并没什么不恰当的地方,但细看“抚摸”一词用得不恰当,“抚摸”一般是指长辈 对晚辈的一种宠爱的表现,放在这个句子中就不恰当了,直接换成“轻拂 ”就好,这样和微风才相搭 配。再看一个句子,“柔嫩的枝条在风中摇曳,像爷爷的胡须。”这一句也是,初看文通字顺,细品则语意不畅,前面是“柔嫩的”,后面却又成了“爷爷的”,这显然极不和谐,若换成“像少女飘逸的秀发”则听起来和谐得多。
例
4、倾诉是感情交流的纽带,是情感连接的方式,倾诉是心灵创伤的补救剂。这个句子中比喻就用得极恰当,读起来朗朗上口。
在一堂作文辅导课中,我要求学生用这个方法以“树”为话题写一段话,学生写出了许多佳句:
例
5、树说:如果还有来生,我还要做一棵树。我这一生长得矮小瘦弱,下一生我要长得高大强壮;这一生我的树叶细如针尖,下一生我的树叶要宽大厚实;这一生我万古长青,下一生我只要度过四就好。所以,这一生我只是棵坚毅的松树,下一生我要是棵挺拔的白杨,驻扎在最广阔无垠、最烈日炎炎的边疆,用高万丈的树顶看着远方。
这是一棵树的自白,一棵树的心愿,或者这也正是一个热血沸腾的青年人的心愿?
例
6、它是春天的使者,大地的外衣,它孕育着青春的希望,赠送着大地的祝福,它笔直的干,油绿的叶,苍劲的根,无一不显示出它的个性,这就是人类的好朋友——树。
由于句式的灵活多变,这句话就充满了诗意。
例
7、零星点缀,明月别枝,就在这一片白沙的掩映之中,胡杨在沙峰上挺立,突兀的枝干,粗糙的树皮,更显出这位沙漠之英的久经风霜,不畏风沙摧残的伟岸和坚强。
这一句更显出一种阳刚之气。
这三个句子,各有特色,但也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都有一种昂然向上的精神,有一种蓬勃向上的生命力,体现了学生的积极向上的心态,这正是我们所希望的,作文体现做人。
修辞的巧妙运用,能突出事物的主体特征,化抽象为具体,化模糊为清晰,状难写之物如在眼前,对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很有帮助,使语言更“亮丽”。
如果说这个方法使学生的语言亮丽动人,使语言诗意和谐,那么第二个方法呢?
第二、运用幽默诙谐的语言使文章活泼有情趣。
有人说:幽默是一种艺术。是的,幽默有着强大的艺术魅力,它可化紧张为轻松,可化敌为友,可打破僵局,可娱乐家人和朋友。幽默可以展示你的智慧,施展你的才华,发挥你的口才。所以,无论生活中还是写作中,幽默都是必不可少的。学生写作中恰当运用一些幽默诙谐的俏皮话,不仅使文章生动活泼,更使人读起来有一种轻松愉悦的感觉,这是一种享受。
有一个学生在描写老师拖堂时自己等待下课的焦虑心情这样写:
黑板上“方”的是中文,“圆”的是数字,字都认识,可我不明白它们为什么在一起,是在排队等饭吗?
连“字”都要排队等饭了,焦虑 的心可见一斑了。
例
8、这棵苹果树有着粗大的枝干和肥厚的叶片,它的根基如钳子般用力钳住地层深处的泥土,在收获的季节,树上总会挂满红艳艳的果实,于是,它骄傲地向人们展示:没有我牛顿就不可能永垂不朽。
想一想也对啊,牛顿如果不是恰巧坐在苹果树下,又恰巧有个苹果落下来砸了他的头,或许万有引力的发现就属于别人了。充满智慧的俏皮话使文章独具韵味,能展示作者独特的个性魅力和创新能力,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第三、运用恰当的动词、形容 词、修饰语。
恰当的动词、形容 词、修饰语,往往使文章耐得住咀嚼。法国作家福楼拜对他的学生莫泊桑说:“无论你所要讲的是什么,真正能够表现它的句子只有一句,真正适用的动词、形容 词也只有一个,就是那最准确的一句、最准确的一个动词和形容词。其它类似的却很多。而你必须把这唯 一的句子、唯 一的动词、唯一的形容词找出来。”他所说的唯一也正是恰当,只是他所要求的更高而已。我们的学生虽不是大文豪,但也有自己的特色:
例
9、雨滴在地上砸出无数个箭头。
一个“砸”字写出了雨点的大、急。
例
10、雪山隐隐约约的从远处闪了出来。
一个“闪”字更显出了雪山的神秘。
例
11、一颗种子拨开泥土 钻了出来,张开只有几片绿叶的手臂伸了伸懒 腰。
“拨开”一词显示了生命力的强大。
例
12、树根紧紧地咬住泥土。
一“咬”字突显了生命的顽强。
例
13、它笔直的干,油绿的叶,苍劲的根,无一不显示它的个性。
这里,“笔直”“油绿”“苍劲”几个词语刻划了一个高大挺拔、生机盎然的树的形象。
例
14、河边的柳树伴着夏日的和风轻舞着,娇柔的枝条,优
美的曲线,婀娜的身段,翠绿的色彩,构成一幅 爽心悦目的水墨画。
“娇柔”、“优美”、“婀娜”、“翠绿”这几个形容词的使用,更使得柳树婀娜多姿,而如果去掉这几个词,则这一句话就干巴,没有色彩。
由以上几个例子来看,恰当使用动词、形容词、修饰语确实是使语言亮丽起来的一个极好的方法。我们有必要认真地去找到这“唯一的一个”,以使我们的语言更“亮丽”。
当然,找到这“唯 一的一个”,并不代表着可以重复使用它,因为,避免词语的重复、单调,也是取得生动效果的一个方法。例
15、登 上顶峰,我仿佛站在巨大的浪尖上飘浮着,脚下的绿浪在铺展,在起伏,在涌动,眼前白色的云在缭绕,在变幻,以奔腾。
“铺展”“起伏”“涌动”使山具有了动感,使绿色具有了形体,“缭绕”“变幻 ”“奔腾”写尽云的变幻莫测。写的是同一件事物,但用了不同的词,就使文章用词富 于变化,使事物从不同角度体现了不同的美,从而增强了文章的生动性。
以上,我们探讨了几个使语言亮丽起来的方法,也是最常用的几个方法,而使语言亮丽起来的方法还有很多,比如化用他人词句,绘形绘声绘色,运用隐语,等等,而学生通过实践还可以发现更多的方法,我们期待着,通过运用各种方法,学生的语言能尽快地丰富起来,亮丽起来,出现更多的绿色作文。
古人说: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又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文章的器具就是语言文字,因为它是描绘景物、塑造形象的唯一材料。因此,我们一定要重视语言文字的学习,学会使用语言文字的技巧,力求使语言生动形象,亮丽,从而使我们的文章意味无穷,大放异彩。
第二篇:给班级增添一抹亮丽的色彩
给班级增添一抹亮丽的色彩
班主任的亮度
所谓亮度,一是指要注意班级形象的亮相,一是指工作要做出亮点。一个集体是通过什么来树立自己的形象的呢?首先是能让人看见的东西。形象是内涵的外在表现,作为一个班主任,我们有必要在进行班级内涵建设的同时,高度关注班级外部形象的建设和展示。凡是能引起关注的,都是我们要着力建设的内容,比如班集体活动时所有成员的形象和表现,班级的环境卫生等等。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所说的形象,是指班级良好内涵的外化,并不是所谓的“形象工程”。
如果说亮相是让人能看见的东西,那么,亮点就是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东西。班集体的建设需要做许多的工作,这些工作如果都是平平淡淡的,那么,只能说是完成了任务而已。最好是做出特色,给班级增添一抹亮丽的色彩。
第三篇:拟个精彩题目,增添文章色彩
拟个精彩题目,增添文章色彩
——谈谈怎样才能写好作文
俗话说:“木匠怕安门,学生怕作文。”确实,对于我们学生来说经历一番搜肠刮肚、绞尽脑汁的痛苦,好不容易拼凑了一篇作文,也只能得到老师差评。那么怎样才能写好一篇作文呢?今天就从四二班几个同学的习作入手,谈一谈这个问题,我认为,只要拟出独特的题目,就能增强文章的吸引力。
这几篇习作,都是同学们平时练习中的佳作,其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窦元鹏的那篇《写给自己的信》,大家都知道,书信是人们相互交流所采取的一种形式,在平时的交流中,交流看法,发表观点,是一种两个人之间的交流,而给自己写信,这独特的构思确实很吸引人的眼光,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给自己写信呢?自己给自己写信又会说些什么呢?这一连串的疑问,回答清楚,既增添了文章的色彩,又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不失为一篇好文章。
在日常生活中,还有许多的素材,因为有一个新颖的题目而使文章大放异彩。如介绍自己的家庭的一篇文章,取题目《瞧,我的一家子》;做自我介绍的文章,取《不小的,“小不点”》;把写一个不讲卫生引起的一系列事写成《西瓜皮事件》;写参加数学竞赛的过程,用了《数学竞赛四部曲》;交待标点的作用,用《标点符号的争吵》;写夏天景色的文章用《夏天的表情》。
题目,就是文章的眼睛,试着给自己的文章起一个新颖的题目,确实能增添文章的色彩。同学们不妨试一试。
第四篇:!语言的色彩
南阳市十一中____年级_______学科导学 _____年___月____日编制人:_____
《淡妆浓抹总相宜 ——语言的色彩》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语言的各种“色彩”
2、引导学生正确运用语言的形象色彩来表情达意,提高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学习重点]
1.引导学生在比较中体会和掌握增强形象色彩的方法途径。
2.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推敲词句求色彩,巧用修辞添神韵”。
一、慧眼识色彩
(一)预习P109—P111内容,给下面的句子按不同的色彩义分类。
1、小草偷偷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2、麦苗绿了,穷人的眼睛绿了。
3、绿幽幽的竹园,绿生生的瓜,绿油油的菜畦,绿翠翠的豆荚……
4、顾客们纷纷购买绿色食品。
(二)根据本节工具箱中知识点,完成下列填空。
1.词的语体色彩分为________和________两种基本类型。至于不带任何语体色彩的词语就是________,即通用于________。
2.词的感情色彩中最主要的是________和________,中性词是__________________,从数量上讲,中性词在汉语中占________。
3.词的形象色彩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联想。在语言中,用________、________方法构造的词语大都具有明显的形象色彩。
二、秀口话色彩
1、(07全国卷,18)穆天宇给余爷爷留一张便条,本想写得有点文采,却有4处用词不得体。请将不得体的词语找出来并进行修改。
余爷爷:
惊悉阁下病了,父亲让我登门造访,未能见面。现馈赠鲜花一束,祝早日康复!
2、判断下列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
A荜生辉。
B、为了救活这家濒临倒闭的工厂,新上任的厂领导积极开展市场调查,狠抓产品质量和开发,真可谓处心积虑。
C
D、北京大学“五四剧社”为百年校庆排练的话剧《蔡元培》是否会以全新的风格出现在舞台上,大家都拭目以待。
审核:______审批:______班级:_______小组:______ 学生评价: A B C编号:
三、妙笔书色彩
(课本P112一)雨是常见的自然现象,古往今来有很多描写雨的诗句、谚语等。杜甫《春夜喜雨》用褒义的色彩来写春雨,写它“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把春雨写得灵动可爱。而欧阳修的词《蝶恋花》提到春雨,则用贬义的色彩,写它“雨横风狂三月暮”,一个“横”字把春雨写得蛮横可恶。试着分别用褒义和贬义的色彩写一段描写春雨的文字。(注意运用语言的形象色彩表达感情)
【品析美文】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的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着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朱自清《春》)
四、修辞巧用添色彩
品味、比较下列三组句子,说说它们在语言表达上有什么差异?
(1)头脑里很乱。
——头脑里,情思弥漫纷乱像个北风飘雪片的天空。
(2)他那天晚上睡得不好。
——他那天晚上的睡眠,宛如粳米粉的线条,没有粘性,拉不长。
(3)孙太太都快哭了。
——孙太太眼睛红肿,眼眶似乎饱含着眼泪,像夏天早晨花瓣上的露水,手指那么轻轻一碰就会掉下来。
请用比喻的手法将下面的句子写得更加形象生动
1、头脑里,情思乱得像„„
2、他冷淡的笑容,像„„
五、活学活用添神采
续写下面的语段
夏天的夜晚是如宁静,微风掠过荷塘泛起了一丝波纹。花轻轻地摆动,散发出阵阵幽香。荷塘中央一个大黄盘若隐若现,风停了,大黄盘显得更加清晰了。突然,大黄盘被一点一滴击碎了。哦!原来下雨„„
第五篇:语言色彩教案
淡妆浓抹总相宜
——语言的色彩教案
一、导语
欣赏几幅图片,看看带给我们最大的视觉冲击是什么?总结下来,张艺谋这个摄影出身的视觉系导演,一直在用色方面大胆而沉稳。有人说,张艺谋影片中的色彩运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色彩浓烈的中国元素,另一方面是华丽制作的商业元素,其实我认为,这两方面并不冲突,无论有没有商业元素,张艺谋的色彩演进之路,却从未停息。如果回过头从张艺谋多年的摄影、导演生涯来看他的视觉系发展,其实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一幅《红高粱》中朦胧的红色,无论是“我奶奶”的嫁衣、婚轿,还是火红的高粱地,以及后来“我爷爷”目光所及之处的满眼的血色。二幅《我的父亲母亲》章子怡桃色的小花袄温暖灵动,三、四、五幅出自《十面埋伏》《英雄》,张艺谋将华丽色彩发挥到极致,六幅《三枪》小沈阳的桃红,闫妮叶绿,毛毛亮蓝都来自民间。所以有人说张艺谋的电影就是一场视觉盛宴,无论红色爆发出的躁动还是白色流露出的孤独,颜色都成了张艺谋电影中的符号
二、“色彩词”与“色彩义”
1、概念阐释:
色彩词,即表示颜色的词。
色彩义,指色彩的客观性、表情性和象征性赋予了色彩词“客观色彩、形象色彩、感情色彩、象征义、引申义”等不同方面的色彩意义。
客观色彩,表示的只是色彩本身。
感情色彩,主要是褒义色彩和贬义色彩。
引申义,指在词的本义基础上经过推演而形成的新义。象征义,指利用象征手法而形成的词义。展示“京剧脸谱”
脸谱是色彩的集中体现有红、紫、黑、白、蓝、绿、黄、老红、瓦灰、金、银等色,这是从人物自然肤色的夸张描写,发展为性格象征的寓意有色。红色:描绘人物的赤胆忠心,义勇无俦;如:《三国演义》中的关羽,紫色:象征智勇刚义;如:托塔天王李靖黑色:体现人物富有忠耿正直的高贵品格;如:包青天包拯白色:色暗寓人物生性奸诈、手段狠毒的可憎面目;如:曹操蓝色:喻意刚强勇猛;如:窦尔敦绿色:勾画出人物的侠骨义肠;如:程咬金黄色:意识残暴,凶猛;如:典韦金、银二色:多用于神、佛、鬼怪,以示其金面金身,象征虚幻之感京剧脸谱的用色虽分类型,但也不是绝对的,仍有很大灵活性。
形象色彩,指由词内部的组成成分所引起的对事物视觉形象或听觉形象的联想。
视觉:明月、残月、新月等 听觉:空好音、千里莺啼、潮打空城
三、词语推敲求色彩,修辞巧用添神韵
(一)、以颜色现人
身为小资女人,张爱玲深谙女性衣饰的色彩运用之道。她用画笔直接给那些小说中的女性们涂抹色彩,色彩艳丽点的便有了热烈的性格特征,色彩纯净点的便绝不会出现热情奔放的个性。
“小寒穿着孔雀蓝衬衫与白裤子,孔雀蓝的衬衫消失在孔雀蓝的夜里。”(《心经》)
青春少女许小寒才二十岁,正是花样年华,却陷入了一场畸形的爱恋之中。张爱玲在给了她本应有的纯洁的白的同时,又给了她饱含内蕴的孔雀蓝。少女无边际的忧伤从孔雀蓝里流溢出来,却不能得到回应,最终只能消失。
“她已经把衣服穿好了,是一件枣红色的,但是蜜秋儿太太一向穿惯了黑,她的个性里大量吸入了一般受礼谨严的寡妇们的黑沉的气氛,随便她穿什么颜色的衣服,总似乎是一身黑。”(《沉香屑——第二炉香》)
蜜秋儿太太早年就守寡,黑色是多数寡妇的选择,在某种程度上向他人传达一种信息——她是保守,传统的。由于自身的遭遇,蜜秋儿太太过分呵护自己的女儿,甚至连报纸也要自己先过目。正是她的这种“黑色”性格,间接影响到她两个女儿的婚姻。
不少的作家运用色彩一般习惯于采用社会约定俗成的特定的象征意义,如青、蓝、黑是冷色调,给人以冰凉感,红、黄是暖色调,让人感觉温暖而热烈;黑色代表罪恶,蓝色代表忧郁,红色代表热情,白色代表纯洁。张爱玲不习惯这种单调的色彩运用,她以画家的眼光把传统性和自创性结合起来,把自己独到的对色彩的理解倾注到小说中的人物身上,让我们真正见识了“以颜色现人”的色彩运用技巧。
(二)、以颜色展情
色彩因为它负载着人们的生活体验,所以能展示人物情感。张爱玲切身体会着“女为悦己者容”的那种心理情感,因此,她作品中的万紫千红便难以避免和女性们的情感心声纠缠不清,当主人公内心情感发生变化时,色彩也随之变化。
“耳朵上戴了二寸来长的玻璃翡翠宝塔坠子,又换上了苹果绿乔琪纱旗袍,高领圈,荷叶边袖子,腰以下是半西式的百褶裙。”(《金锁记》)
此时,姜长安已是年近三
十、抽着鸦片的老姑娘了。张爱玲给第一次约会的她描绘上了苹果绿。因为绿色就是生命,就是希望。这苹果绿表达了长安在内心深处对爱情、对幸福的向往和希翼。可是张爱玲并没有让长安继续拥有这份“希望”。很快,苹果绿就消褪了。
“长安悄悄地走下楼去,玄色花绣鞋与白丝袜停留在日色昏黄的楼梯上。停一会,又上去了。”(《金锁记》)
玄色和白色毫不留情地宣告了长安泡沫般的恋情的破碎。这时的长安,没有了爱情,心情是玄色的。长安送走是她这一辈子仅有的爱与希望。从苹果绿到玄色、白色,由希望到失望,长安一路走来的情感曲折就由这几种色彩覆盖了。颜色影响着我们,把我们带到特殊的思想感情当中。红色让人喜悦,绿色让人希望,黑色让人恐怖,灰色让人消极„„在张爱玲的笔下,色彩就是感情,感情就是色彩,色彩和感情犹如水乳交融,她用不同的色彩表现人物的不同情感。
(三)、修辞巧用添神韵
爱玲的文章之所以那么色彩鲜明,收得住,泼得出,原因有很多,其中重要的一点在于大量使用精彩绝伦的比喻。她的比喻要么“轻描淡写”,要么“浓墨重彩”,无论是写景状物,刻画人物还是剖析心理,都能通过比喻还原其面貌,赋予其内蕴,真可谓“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丛林中潮气未收,又湿又热,虫类唧唧地叫着,再加上蛙声阁阁,整个的山洼子像一只大锅,那月亮便是一团蓝阴阴的火,缓缓地煮着它,锅里水沸了,骨嘟骨嘟的响。”(《沉香屑——第一炉香》)
将山洼比作一口大锅,这个比喻的喻体这一意象还比较通俗,但妙就妙在后面被牵活了的一系列意象。月亮这一意象被牵活了,成了“一团蓝阴阴”的火,虫声、蛙声则成了水沸时“骨嘟骨嘟的响”,这一系列意象联系在一起,从而联成了一个完整的余音袅袅的形象世界——大锅煮水。本体——虫声、蛙声、山洼、月亮这些看似互不相干的意象通过喻体——大锅煮水这一形象有机的融合在一起。
将山洼比作大锅,里面的的虫声、蛙声成了水沸声,这两个比喻的本体与喻体相似点还比较大,而月亮与“一团蓝阴阴的火”则似乎相距甚远,按常规思维我们很难将其联系在一起,但我们仔细分析一下,就会觉得妙不可言。我们可以想象深蓝的夜幕上称着一弯新月,月光的照映使得月亮周围的夜幕由深蓝变成了浅蓝,模糊望去那一圈浅蓝成了那蓝阴阴的火苗,那弯新月则是火苗中那微弱的红光。张爱玲抓住了本体与喻体在色彩与光线方面的相似性,舍弃了两者在质地、形状等方面相异性,让两个看似风牛马不相及的意象“有缘千里来相会”。本体喻体在相似性方面虽然只有蜻蜓点水,但在效果方面却画龙点睛,细细品味,奇妙无穷。
“„„试了一件又一件,毛织品,毛茸茸的像富于挑拨性的爵士乐;厚沉沉的丝绒,像忧郁的古典化的歌剧主题歌;柔滑的软缎,像《蓝色的多瑙河》,凉阴阴地匝着人,流遍了全身。才迷迷糊糊盹了一会,音乐调子一变,又惊醒了。楼下正奏着气急吁吁的伦巴舞曲,薇龙不由想起壁橱里那条紫色电光绸的长裙子,跳起伦巴舞来,一踢一踢,淅沥沙啦响。”(《沉香屑——第一炉香》)
衣服究竟给人什么样的感觉一时难以表达,作者跳离触觉这个圈子从听觉出发,用音乐来比喻衣服的质感,让我们从感受音乐这个角度来感受它,不仅形象生动而且新颖独特,很具感染力。在使用通感时作者的高明之处在于选准相似点,如果将“厚沉沉的丝绒”比作“富于挑拨性的爵士乐”或将“紫色电光绸的长裙子”比作“忧郁的古典化的歌剧主题歌”,那就十分可笑了。张爱玲具有很深的文化底蕴,无论在文学、绘画、音乐,还是在习俗、器物、服饰`````都具备了较高的鉴赏力,因此她善于把握其中的共通之处。比如“厚沉沉的丝绒,像忧郁的古典化的歌剧主题歌”,厚沉沉的丝绒给人一种凝重的感觉,延伸出一种忧郁,很自然让人联想到身穿此种旗袍的面带阴郁的贵妇人,与那古典化的歌剧主题歌给人的忧郁之感有异曲同工之处。这充分体现作者手法之高妙。
张爱玲的文字色彩是大红大绿的王国。她把中国老百姓喜爱的基本原色发挥到极致,熟练地涂抹上去。单是红色,便有大红、粉红、枣红、玫瑰红、珠红、虾子红、樱桃红、妃红等等的细微区别。金色的运用更十分惊人,有金棕色、赤金、淡金、洒金、漆金、泥金之分,足以说明作者的趣味,色彩经过装饰性的选择调理组合,用人的心思打通,增添了文化的意味。(5)然而绚烂的文字底下蕴涵的思想却是荒凉的。张爱玲身位“最后的贵族”一方面清楚“时代是仓促的,已经在破坏中,还有更大的破坏要来。”属于他们的文明,“不论是升华还是浮华,都要成为过去”(《<传奇>再版序》);一方面又流露出对这个时代的眷恋,因此竭力要以金碧辉煌来叙说一个衰败的世界。
四、语言写生
写关于“雨”的一段文字。
秋天的雨
张爱玲
雨,像银灰色黏湿的蛛丝,织成一片轻柔的网,网住了整个秋的世界。天也是暗沉沉的,像古老的住宅里缠满着蛛丝网的屋顶。
那堆在天上的灰白色的云片,就像屋顶上剥落的白粉。在这古旧的屋顶的笼罩下,一切都是异常的沉闷。
橘红色的房屋,像披着鲜艳的袈裟的老僧,垂头合目,受着雨的洗礼。那潮湿的红砖,发出有刺激性的猪血的颜色和墙下绿油油的桂叶成为强烈的对照。灰色的癞蛤蟆,在湿烂发霉的泥地里跳跃着;在秋雨的沉闷的网底,只有它是唯一的充满愉快的生气的东西。它背上灰黄斑驳的花纹,跟沉闷的天空遥遥相应,造成和谐的色调。它噗通噗通地跳着,从草窠里,跳到泥里,溅出深绿的水花。
雨,像银灰色黏濡的蛛丝,织成一片轻柔的网,网住了整个秋的世界。
五、作业
用色彩传情达意,不仅仅是中国文人们的手法,在西方文学中同样有借助色彩来传达作品主题的例子,例如司汤达的小说《红与黑》,小说以两种对比强烈的色彩为题,作者的用意何在,他希望告诉读者什么信息呢,这两种颜色分别有怎样的寓意呢?
总结
也许我们怎么也写不出那些名家大师的水平,但每个人的心灵都是独特的。岁月在一点一滴地流逝,每天我们都在感受这个纷繁的世界,能够用我们的笔绘写几笔生命色彩,留下一点生活的足迹,哪怕只是自娱自乐,是否也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呢?
淡妆浓抹总相宜
——语言的色彩教案
陈爽 伏龙泉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