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骨科特殊检查(5)
骶髂关节疾病
1.骶骼关节分离试验:又称髋外展外旋试验、盘腿试验、“4”字试验、派崔克(Patrick)试验。病人仰卧,健肢伸,患肢屈膝,把患肢外踝放于对侧膝上大腿前侧,检查者将一手扶住对侧骼嵴部,另一手将膝向外侧按压,尽量使膝与床面接近。因为患侧大腿外展外旋,这时骼骨上部被大腿前侧和内侧肌群牵拉而产生扭转并向外分离,若骶骼关节有病变则发生疼痛,但事先应排除髋关节本身病变。
2.爱来(Ely)征:患者俯卧,一侧膝关节屈曲,使足跟接近臀部。正常者骨盆前倾,腰前凸增大。若骶骼关节有病变,则骨盆离开床面被提起,表示骶骼关节活动受限或髋前软组织挛缩。
3.内奥霍洛(Nacholos)征:患者俯卧、过度后伸大腿、屈膝,如引起骶骼关节及下肢疼痛即为阳性,表示骶骼关节有病变;如腰部疼痛,则为腰骶关节病变。
4.足一嘴试验:患者站立,双手捧起一足并尽力向嘴的方向
上举,若出现腰骶部疼痛并稍偏向抬足侧,说明腰骶关节可能有疾患;若对侧骶骼关节后部疼痛,可骶为对侧骶骼关节疾患。本试验为腰髋关节屈曲和骨盆旋转运动。
5.分腿试验:又称床边伸髋试验、盖斯兰(Gaenslen)试验、骶骼关节扭转试验。检查方法:
(1)患者仰卧,臀部靠近床边,先将健侧髋膝关节尽量屈曲,贴近腹壁,患者双手抱膝以固定腰椎,患肢垂于床边,检查者一手按压健侧膝关节,帮助屈膝屈髋,另一手用力下压患肢大腿,或检查者双手用力下压垂于床边的大腿,使髋关节尽量后伸,则髋骼关节转动发生摩擦,若在该侧骶骼关节出现疼痛则为阳性,说明骶骼关节有疾患。
(2)患者侧卧,健侧在下,将健腿极度屈曲并固定骨盆,检查者一手握住患肢躁部,使膝关节屈曲900,再将患肢向后牵拉,使髋关节尽量过伸,另一手将骶部向前推压,则骶骼关节便向后转动,若出现疼痛即为阳性。
6.骨盆分离与挤压试验:患者仰卧,两手置于身旁。检查者两手按住两侧骼峪内侧将骨盆向外侧做分离按压动作,然后两手掌扶住两侧骼前上棘外
侧并向内侧对向挤压;或让患者侧卧,检查者双手掌叠置于上侧骼峪之外持续向对外侧按压,同法检查对侧。前者使髋骼关节分离,后者使其受到挤压。另外,还可以进行耻骨联合压迫试验,试验过程中,若骶骼关节出现疼痛即为阳性,但此试验阳性发现者较少。此试验还可用于检查骨盆部是否有骨折,若有骨折则可以引起骨折部位疼痛或使疼痛加重。
7.提腿试验:又称伸镜试验、吉里(Gillis)试验、姚曼(Yeoman)征。患者取俯卧,检查者用手掌压住骼骨,手指触及受累的骶骼关节,另一手将患肢大腿向后提起,使髋关节尽量后伸,此时股四头肌紧张。该侧骼骨发生前倾和旋转动作,骶骼关节受到牵拉,如该关节出现疼痛,即为阳性,表示有骶骼关节病.
8.眼p筒柄试验:又称斜攀试验。先试验健侧,检查者一手握住小腿,充分屈曲髋膝关节,另一手按住同侧肩部,固定躯干,然后将大腿及骨盆向对侧推送,使腰骶部及骶骼关节发生旋转。用同样方法再试验患侧,两侧对比,若骶骼关节出现疼痛,即为阳性,说明疼痛侧骶骼关节有病变。
9.骨盆旋转试验:患者坐于小椅子上,检查者面向患者,以两大腿内侧夹住患者两膝稳定骨盆,再用两手分别扶住患者两肩,将躯干做左右旋转活动。骶骼关节有疾患时,病变侧出现疼痛,即为阳性。
10.单腿跳跃试验:先用健侧后用患侧做单腿跳跃,如果腰椎无病变,健侧持重单腿跳跃应无困难。患侧持重作单腿跳跃时,若有明显的骶骼关节部位疼痛或不骶跳起,即为阳性,应考虑患侧骶骼关节可骶有病变,但要排除髋关节、脊柱和神经系统疾病的影响。
n.卧床翻身试验:骶骼关节炎症的患者,常喜健侧卧位下
肢屈曲,向患侧卧时多引起病变部位疼痛。翻身时病变部位疼痛加重,故常以手扶持臀部保护或请旁人帮助才骶翻身。
12.髋骼关节定位试验:患者仰卧,检查者抱住其两腿膝后部,使髋关节屈曲至90“位,小腿自然地放在检查者右臂上。检查者左手压住膝部,使骨
盆紧靠检查台,患者肌肉放松,然后以双大腿为杠杆,将骨盆向右和向左挤压。一侧受挤压,对侧被拉开,骶骼关节疾患时,向患侧挤压时疼痛较轻,而向对侧挤压时患侧被拉开疼痛较为剧烈。
13.斯佩(Smirg-peterson)试验:又称葛征维(Goldth-wait)试验。患者仰卧,检查者一手放于病人腰部,做直腿抬高试验。如腰椎部未动即出现疼痛,则病变位于骶骼关节;如果腰椎活动后始出现疼痛,则病变多在腰骶关节。
14.拉瑞(Larrey)征:患者坐于扶手椅或板凳上,用手撑起躯干,然后突然放手坐下,患侧骶骼关节因震动而引起疼痛,即为阳性。
15.史密斯一彼特逊(Smith-Peterson)试验:患者直立,将脊柱向左或向右侧倾斜,若一侧骶骼关节有疾患,脊柱倾向健侧的动作多有障碍。
16拉格尔(Laguere)试验:患者仰卧,髋与膝关节同时屈曲,然后镜关节外展外旋,骶髂关节若有病变,便可出现疼痛,州
2.二点辨别试验:用两脚规分别以一脚或两脚接触皮肤,看患者能否辨别是一点还是两点刺激,另外还要测定患者感知两点刺激的最小距离。正常两点辨觉的最小距离:指尖3N8mm,手掌8-12mm,手背30mm,前胸40mm,背部40、70mm,上臂及大腿75mm。
3.体表图形试验:用笔杆在患者皮肤上划三角形或圆等几何图形或数字,询问患者是否能辨别出来。
4.实体试验:让患者触摸放于手中的物体,说出物体的形状、大小及名称。
5.重量试验:以体积相同而重量不同的物体置于患者于中.,iF:qN,者指出何者轻或重,以测定辨别重量的能力。
中枢运动区损伤
1.骸阵挛:患者仰卧,下肢伸直,检查者以手指按于骸骨上缘。
2.踝阵挛:患者仰卧,检查者以左手托住其胭窝,膝关节半屈曲位,另一手推住前足底,迅速而骤然推足背屈,并维持适当推力。于是踝关节便出现有节律的伸屈动作,称为踝阵挛阳性,为锥体束损害表现。
3.巴彬斯基(Babinski)征:用钝性物或骨针划足底外缘,由后向前直到母趾下,引起母趾背屈,其余各趾呈扇形分开,并向跖屈为阳性,仅母趾背屈为弱阳性,此试验用于检查锥体束损害。
4.贡达征:用力扭转或下压病人第3或第4足趾,引起与巴彬斯基征相同的反应。
5.腓骨反射:用圆形笔杆等物,沿腓骨表面向下划过。若引起反射性的母趾背伸动作,即为反射阳性,其意义同巴彬斯基征。
6.拉米斯特斯(Raimistes)足征:患者仰卧,双下肢伸直井损害。
10.Gordon征:以手用力挤压腓肠肌并快速松手,引起研趾背屈者为阳性体征,表示上运动神经元损害。
11.弹指反射征:患者腕略伸,指微屈。检查者以左手托住病人腕部,右手拇、示二指挟住其中指,用拇指快速地向掌侧弹拔其指甲。阳性者,各指向掌侧屈曲。因少数正常人可出现阳性,故明显阳性或双侧不对称时,方具有临床意义,表示上运动神经元损害。
12.罗索里摩(Rossolimo)征:急促地叩击足趾的跖面引起足趾跖屈,为阳性,表示上运动神经元损害。
13.拇指随伴运动:又称瓦顿伯格(Wartenberg)反射。检查方法有两种:
(1)检查者一手固定患者前臂,使手掌向上(旋后),另一手四指与患者同手四指互相用力勾拉,观察其拇指动态。
(2)患者双手四指勾拉在一条横杆上,观察其拇指动态。
正常人拇指无反射性动作,或仅有轻微的屈曲动作。若患者拇指出现明显的屈曲和内收动作,即为反射阳性,说明该上肢可能有上运动神经元损害,此反射有时在锥体束损害的早期即可出现阳性。
14.下肢钟摆试验:患者取坐位,两小腿自然下垂。检查者将其两小腿举起后突然放手,使小腿自然下落。正常人两小腿落下后,可继续前后晃荡,如钟摆样摆动,几次后逐渐减小幅度直至停止,两侧相同,同时停止。双下肢肌张力增高者,其摆动时间远较正常人短暂;一侧肌张力增高时,该侧小腿摆动过早停止,表示上运动神经元损害。
小脑损伤
1.双指试验:又称双臂试验。患者站立或取坐位,闭眼,双上肢向前水平伸直,握拳并伸出示指。若两手均偏向患侧,提示迷路病变。
2.指指试验:嘱患者伸直示指,屈肘,然后伸直前臂以示指触碰对面医生的示指,先睁眼做,后闭眼做。正常人可准确完成。若总是偏向一侧,则提示该侧小脑或迷路有病变。也可以患者自己双手示指先相对,然后一手不动,另一手外展后又回到原位,与不动的那只手示指相碰,然后双手交换,依次重复做此试验。
3.指鼻试验:医生先做示范动作,即将前臂外旋、伸直,然后示指触自己的鼻尖,先慢后快,先睁眼后闭眼反复作上述动作。正常人动作准确,共济失调患者指鼻动作经常失误,出现手指偏斜和动作性震颤。如睁眼无困难,闭目则不能完成为感觉性共济失调。睁眼、闭眼皆有困难者为小脑性共济失调。
4.指指一指鼻试验:此试验为指指试验与指鼻试验同时作,试验结果比单独一个试验结果更明显。
5.辨距不良试验:小脑半球病变者,取物时,其手展开幅度很大,与该物大小极不相称,而且距离不准,往往将物推翻之后,才能握住,其意义与指鼻试验相同。
6.菲休(Fisher)试验:又称手指试验。先在患者拇指的指间关节尺侧缘作一标记,然后让患者该手示指尖叩击此点。叩击时要连续迅速,每秒3-5次。示指尖抬高1.5-2cm,叩击时拇指不准移动。
若有小脑疾患,示指叩击动作缓慢,示指抬高幅度小,节律不规则,叩击部位不准确,过早停止,甚至不能作此动作。上锥体系、间脑或基底神经节损伤者,示指叩击动作也缓慢、幅度小,动作僵硬,而拇指的动作较多,甚至腕关节也参加运动。
7.轮替动作试验:嘱患者伸直手掌并反复作快速旋前、旋后动作,以观察拮抗肌群的协调动作。共济失调患者动作缓慢、笨拙,一侧快速动作障碍则提示该侧小脑半球病变。
8.反冲力消失征:患者取坐位,用力屈肘。检查者拉其前臂用力使其伸肘(另手按其肩部保护),然后突然放手。正常人手臂仅稍有反冲现象,不会
反击自己身上。若有小脑疾患,因拮抗肌肌张力低下,手臂即反击于自己身上,为阳性。
9.跟一膝一胫试验:嘱患者仰卧,先将一侧下肢屈曲,足跟置于对侧膝部远端,并沿胫骨前徐徐滑下至内踝,睁眼和闭眼各反复试验数次。共济失调患者(小脑或脊髓后索病变)出现动作不稳或失误。
10.菲休(Fisher)跟胫试验:患者仰卧,双下肢伸直,然后提起一足,以足跟连续叩击对侧胫骨粗隆下方,提跟高度约30cm,每秒叩击2-3次。试验亦可取站立位进行。此试验比跟膝胫试验更敏感,特别是小脑疾患者可出现侧距过远、动作分解和失调。锥体束患者动作缓慢,提高幅度小。
11.昂堡(Romberg)征:又称闭目难立征。测试时,嘱患者两臂向前伸平,双足并拢直立或一足置于另一足跟之后站立,然后闭目,如出现身体摇晃或倾斜则为阳性。仅闭目时不稳提示两下肢有深感觉障碍或前庭疾患,闭目睁目均不稳提示小脑闯部病变。
12.仰卧起坐试验:患者仰卧于硬板床上,不垫枕,双下肢伸直,双手放置胸前,嘱患者不用手支撑自行坐起。若患侧半身肌张力低下(如一侧小脑疾患),在坐起时,同侧下肢也随之举起,称为臀部躯干联合屈曲征阳性。若一侧大脑疾患,则对侧下肢举起。若为双侧性小脑或大脑运动区病变,则两侧下肢同时举起,如不用双手支撑床面,患者便无法仰卧起坐。正常人在仰卧起坐时可以保持骨盆、下肢不动,膝关节伸直。
第二篇:骨科特殊检查
骨科特殊检查
骨科特殊检查
肩关节脱位
1.杜加斯(Degas)征:又称肩内收试验。让病人屈曲患肢肘关节,然后用患肢的手去扣对侧肩部,若肘关节能贴近胸壁即为正常,否则为阳性,说明有肩关节脱位。Dugas征阳性可有三种情况:①当手搭对侧肩部时,肘关节不能靠近胸壁;②当肘关节靠近胸壁时,手不能搭在对侧肩部;③手搭肩和肘靠均不可能。
2.卡拉威(Callaway)试验:用卷尺从肩峰绕过腋窝测其周握。肩关节脱位时,肱骨头向前下方移位,因而与肩胛骨重叠,其前后径增宽,故周径增大。
3.汉密尔顿(Hamilton)征:又称直尺试验。用一根直尺置于上臂外侧,先靠近肚骨外上解部,后靠近__七臂皮肤。若上端贴于大结节即为正常(阴性);若不能靠近大结节,反而靠近肩峰时,即为阳性,说明肪骨头向前内脱位或肩脚骨颈部骨折。因为正常者胧骨大结节在肩峰与肪骨外裸连线之外。
4.肪骨长轴延长线试验:沿肪骨长轴做一直线,肩关节脱立时,该线可通过患侧的眼睛。
5.布莱恩特(Bryant)征:肩关节脱位时,腋皱襞下降。
6.肩三角试验:肩峰、嚎突、大结节三点组成三角形。脱位时,大结节位置变动,故所在三角与对侧不同。
肩锁关节脱位
1.见肩胛骨颈骨折之耸肩试验。
2.见肩脾骨颈骨折之肩关节外展试验。
肩峰骨折及肱骨骨折
见肩胛骨颈骨折之肩关节外展试验。
肩月甲骨颈骨折
1.见肩关节脱位之汉密尔顿征。
2.耸肩试验:患者坐正,两臂自然下垂于身旁。检查者站于患者背后,一双手分别按在其双肩上,然后让患者耸肩,对比两侧耸肩的力量有无差别。耸肩无力者可见于锁骨骨折、肩锁
关节脱位以及副神经损伤引起的斜方肌麻痹。
3.肩关节外展试验:病人取站立位,检查者站于前侧方,双手分别按在其双肩上,触诊肩胛骨的代偿活动。然后,患者从中立位开始外展运动直至上举过头,并及时说明外展过程中肩痛何时开始、何时停止。检查者注意其疼痛时的外展角度。
外展时肩部疼痛的临床意义:①患者刚开始外展即有疼痛,可见于肱骨骨折、肩胛骨颈部骨折、锁骨骨折、肩关节脱位、肩关节炎等。②开始外展时不痛,但外展越接近90“位越痛,可能为肩关节粘连。③外展过程中有疼痛,但到上举时疼痛反而减轻或不痛,可能为三角肌下滑囊炎或肩峰下滑囊炎。④病人能主动外展,但无力继续上举,可能为斜方肌瘫痪或上臂丛麻痹。⑤从外展到上举的中间一段(600-120“),出现疼痛,常称“痛弧”,小于此角度或大于此范围反而不痛。冈上肌完全断裂,主动外展的幅度小于400。如检查者扶其上臂被动外展至400以上,则患者又可自已继续完成主动外展动作。⑥被动外展运动,如超过900以上时,肩峰处有疼痛,可能有肩峰骨折。
肱二头肌长头腱腱鞘炎
1.亚加森(Yargason)征:又称肱弃头肌长共紧张试验。嘱患者屈曲肘关节,前臂外旋(旋后)或让病人抗阻力地屈肘及前臂旋后,若二头肌腱结节间沟处疼痛为阳性,说明有二头肌长头腱鞘炎。
2.梳头试验:梳头的动作为肩关节前屈、外展和外旋的综合动作。若做此动作时出现疼痛和运动受限或不能运动,说明肩关节有疾患。如冻结肩的早期、肱二头肌长头腱鞘炎、韧带撕裂、关节囊粘连、三角肌下滑囊炎、上臂丛神经麻痹、腋神经麻痹等。
肩峰下滑囊炎、三角肌下滑囊炎、肩关节炎、肩关节粘
连及肩袖破裂
1.肩关节外展试验:见肩胛骨颈骨折。
2.梳头试验:见肱二头肌长头腱鞘炎。
斜方肌瘫痪
1.肩关节外展试验:见肩胛骨颈骨折。
2.耸肩试验:见肩胛甲颈骨折。
3.肩外展摆动试验:患者取坐位,患肩外展,患肢抬高至90°位,检查者扶持患肢做前后摆动,如有肩部疼痛为阳性。
4.反弓抗阻试验:患者坐位,患肢上举过顶,同时检查者拉住患手,嘱其用力,从后向前用力作投掷动作,如有疼痛为阳性。
5.顶压研磨试验:患者仰卧,患肩外展60°,屈肘90°,检查者站于患侧,以腹部顶住患肘,两手扶持患肢,用力将患肢向肩部顶压,同时双手摇动患肢作研磨动作,如果疼痛则为阳性。
6.道巴恩征:患急性肩峰下滑囊炎时,患肢上臂贴在胸壁侧面,肩峰前缘下方可有触痛,如上臂外展,滑囊移于肩峰下,触痛消失即为阳性。
7.臂坠落征:在冈上肌损伤时,30°--90°范围的外展运动失一去控制。因而,使患臂被动外展60°-90°,除去支持,患肢立即坠落,并出现疼痛即为阳性。
锁骨下动脉受压
肩关节外展外旋试验:坐位,肩外展90°外旋90°时,挠动脉搏动停止(或减弱)为阳性,表示锁骨下动脉受压。
喙突撞击综合征
喙突撞击试验:肩关节在不同角度水平内收位,向前屈曲和内收时,出现疼痛并伴有咔嗒声为阳性。
肘关节脱位、挠骨小头半脱位及尺骨鹰嘴骨折
1.肘三角与肘直线:又称休特(Hater)三角与休特
(Hater)直线。正常人肘关节屈曲90”时,肱骨内上髁、外上髁与尺骨鹰嘴突,此三点形成一个等腰三角形,称为肘三角。当肘关节伸直时,三点在一条直线上,称为肘直线。肘关节脱位时,三角形状改变,伸直时三点不在一条直线上。
2.伸肘试验:患者取坐位或站立,手掌放在头顶上,然后主动伸肘,若不能主动伸肘,可能为肘关节后脱位、鹰嘴骨折、挠骨小头半脱位等。若患者不能主动伸肘或伸肘时臂丛处出现疼痛,称拜克伯(Bikbles)征阳性,可能为臂丛神经炎或脑膜炎,原因是伸肘对臂丛神经有明显的牵拉作用。
肱骨髁上骨折
髁干角:又称B、O、马普克髁上线。正常的肱骨长轴与内、外上髁连线成直角,如髁上骨折移位或先天性畸形时,此髁干角改变,成锐角或钝角。
挠骨小头骨折
时伸直外翻挤压试验,如有疼痛为阳性,见于桡骨小头骨折。
肱骨外上髁炎
l.米尔(Mill)征:嘱患者将肘伸直一腕部屈曲,同时将前臂旋前,如果肱骨外上髁部感到疼痛即为阳性,对诊断肱骨外髁炎(网球肘)有意义。
2.伸肌紧张试验:又称柯宗(Cozen)试验。让患者屈腕、屈指,检查者将手压于各指的背侧作对抗,再嘱患者抗阻力伸指及伸腕关节,如出现肱骨外上髁疼痛即为阳性,多见于网球肘。
肱骨内上髁炎
屈肌紧张试验:让患者握住检查者的手指(示指至小指),强力伸腕握拳,检查者手指与患者握力对抗,如出现内上髁部疼痛即为阳性,多见于肱骨内上髁炎。
Colles骨折
直尺一试验:正常时,置一尺于小指及肱骨外髁,此尺不接触尺骨茎突,当Colles骨折时,尺骨茎突与尺接触。
挠骨下端骨折尺骨茎突骨折
1.腕三角软骨挤压试验:见腕止三角软骨损伤。
2.劳吉尔(Laugier)征:挠骨茎突尖端长于尺骨茎突尖端约1.0--1.5cm为正常解剖关系,若挠骨下端骨折移位,二者尖端可在同一水平线上,甚至相反,这种现象称为劳吉尔征。
腕三角软骨损伤
腕三角软骨挤压试验:检查者一手握住前臂下端,另一手握紧患手,使腕关节掌屈一和尺偏,然后将患手向尺骨小头方向不断顶撞。若在腕尺侧引起疼痛为阳性,应考虑三角软骨的损伤,尺骨茎突骨折。
第三篇:骨科特殊检查
三、骨科特殊检查
肩关节脱位
1.杜加斯(Degas)征:又称肩内收试验。让病人屈曲患肢肘关节,然后用患肢的手去扣对侧肩部,若肘关节况:①壁即为正常,否则为阳性,说明有肩关节脱位。Dugas征阳性可有三种情况不能搭当手搭对侧肩部时,肘关节不能靠近胸壁;②当肘关节靠近胸壁时,手能贴近胸在对侧肩部;③手搭肩和肘靠均不可能。
2.卡拉威(Callaway)试验:用卷尺从肩峰绕过腋窝增宽,故周径增大。
3.汉密尔顿(Hamilton)征:又称直尺试验测其周握。肩关节脱位时,肱骨头向前下方移位,因而与肩胛骨重叠,其前后径。用一根直尺置于上臂外侧,先靠近肱骨外上部,后靠近上臂皮肤。若上端贴于大结节即为正常(阴性);若不能靠近大结节,反而靠近肩峰时,即为阳性,说明肱骨头向前内脱位或肩胛骨颈部骨折。因为正常者肱骨大结节在肩峰与肱骨外髁连线之外。
4.肱骨长轴延长线试验:沿肱骨长轴做一直线,肩关节脱立时,该线可通过患侧的眼睛。
5.布莱恩特(Bryant)征:肩关节脱位时,腋皱襞下
6.肩三角试验:肩峰、喙突、大结节三点
肩锁关节脱位组成三角形。脱位时,大结节位置变动,故所在三角与对侧不同。
1.见肩胛骨颈骨折之耸肩试验。
2.见肩胛骨颈骨折之肩关节外展试验。
肩峰骨折及肱骨骨折
见肩胛骨颈骨折之肩关节外展试验。
肩骨颈骨折
1.见肩关节脱位之汉密尔顿征。
2.耸肩试验:患者坐正,两臂自然下垂于身旁。检查者站于患者背后,一双手分别按在其双肩上,然后让患者耸肩,对比两侧耸肩的力量有无差别。耸肩无力者可见于锁骨骨折、肩锁关节脱位以及副神经损伤引起的斜方肌麻痹。
3.肩关节外展试验:病人取站立位,检查者站于前侧方,双手分别按在其双肩上,触诊肩胛骨的代偿活动。然后,患者从中立位开始外展运动直至上
举过头,并及时说明外展过程中肩痛何时开始、何时停止。检查者注意其疼痛时的外展角度。
外展时肩部疼痛的临床意义:①患者刚开始外展即有疼痛,可见于肱骨骨折、肩胛骨颈部骨折、锁骨骨折、肩关节脱位、肩关节炎等。②开始外展时不痛,但外展越接近90“位越痛,可能为肩关节粘连。③外展过程中有疼痛,但到上举时疼痛反而减轻或不痛,可能为三角肌下滑囊炎或肩峰下滑囊炎。④病人能主动外展,但无力继续上举,可能为斜方肌瘫痪或上臂丛麻痹。⑤从外展到上举的中间一段(600-120“),出现疼痛,常称“痛弧”,小于此角度或大于此范围反而不痛。冈上肌完全断裂,主动外展的幅度小于400。如检查者扶其上臂被动外展至400以上,则患者又可自已继续完成主动外展动作。⑥被动外展运动,如超过900以上时,肩峰处有疼痛,可能有肩峰骨折。
肱二头肌长头腱腱鞘炎
1.亚加森(Yargason)征:又称肱弃头肌长共紧张试验。嘱患者屈曲肘关节,前臂外旋(旋后)或让病人抗阻力地屈肘及前臂旋后,若二头肌腱结节间沟处疼痛为阳性,说明有二头肌长头腱鞘炎。
2.梳头试验:梳头的动作为肩关节前屈、外展和外旋的综合动作。若做此动作时出现疼痛和运动受限或不能运动,说明肩关节有疾患。如冻结肩的早期、肱二头肌长头腱鞘炎、韧带撕裂、关节囊粘连、三角肌下滑囊炎、上臂丛神经麻痹、腋神经麻痹等。
肩峰下滑囊炎、三角肌下滑囊炎、肩关节炎、肩关节粘
连及肩袖破裂
1.肩关节外展试验:见肩胛骨颈骨折。
2.梳头试验:见肱二头肌长头腱鞘炎。
斜方肌瘫痪
1.肩关节外展试验:见肩胛骨颈骨折。
2.耸肩试验:见肩胛甲颈骨折。
3.肩外展摆动试验:患者取坐位,患肩外展,患肢抬高至90°位,检查者扶持患肢做前后摆动,如有肩部疼痛为阳性。
4.反弓抗阻试验:患者坐位,患肢上举过顶,同时检查者拉住患手,嘱其用力,从后向前用力作投掷动作,如有疼痛为阳性。
5.顶压研磨试验:患者仰卧,患肩外展60°,屈肘90°,检查者站于患侧,以腹部顶住患肘,两手扶持患肢,用力将患肢向肩部顶压,同时双手摇动患肢作研磨动作,如果疼痛则为阳性。
6.道巴恩征:患急性肩峰下滑囊炎时,患肢上臂贴在胸壁侧面,肩峰前缘下方可有触痛,如上臂外展,滑囊移于肩峰下,触痛消失即为阳性。
7.臂坠落征:在冈上肌损伤时,30°--90°范围的外展运动失一去控制。因而,使患臂被动外展60°-90°,除去支持,患肢立即坠落,并出现疼痛即为阳性。
锁骨下动脉受压
肩关节外展外旋试验:坐位,肩外展90°外旋90°时,挠动脉搏动停止(或减弱)为阳性,表示锁骨下动脉受压。
喙突撞击综合征
喙突撞击试验:肩关节在不同角度水平内收位,向前屈曲和内收时,出现疼痛并伴有咔嗒声为阳性。
肘关节脱位、挠骨小头半脱位及尺骨鹰嘴骨折
1.肘三角与肘直线:又称休特(Hater)三角与休特
(Hater)直线。正常人肘关节屈曲90”时,肱骨内上髁、外上髁与尺骨鹰嘴突,此三点形成一个等腰三角形,称为肘三角。当肘关节伸直时,三点在一条直线上,称为肘直线。肘关节脱位时,三角形状改变,伸直时三点不在一条直线上。
2.伸肘试验:患者取坐位或站立,手掌放在头顶上,然后主动伸肘,若不能主动伸肘,可能为肘关节后脱位、鹰嘴骨折、挠骨小头半脱位等。若患者不能主动伸肘或伸肘时臂丛处出现疼痛,称拜克伯(Bikbles)征阳性,可能为臂丛神经炎或脑膜炎,原因是伸肘对臂丛神经有明显的牵拉作用。
肱骨髁上骨折
髁干角:又称B、O、马普克髁上线。正常的肱骨长轴与内、外上髁连线成直角,如髁上骨折移位或先天性畸形时,此髁干角改变,成锐角或钝角。
挠骨小头骨折
时伸直外翻挤压试验,如有疼痛为阳性,见于桡骨小头骨折。肱骨外上髁炎
l.米尔(Mill)征:嘱患者将肘伸直一腕部屈曲,同时将前臂旋前,如果肱骨外上髁部感到疼痛即为阳性,对诊断肱骨外髁炎(网球肘)有意义。
2.伸肌紧张试验:又称柯宗(Cozen)试验。让患者屈腕、屈指,检查者将手压于各指的背侧作对抗,再嘱患者抗阻力伸指及伸腕关节,如出现肱骨外上髁疼痛即为阳性,多见于网球肘。
肱骨内上髁炎
屈肌紧张试验:让患者握住检查者的手指(示指至小指),强力伸腕握拳,检查者手指与患者握力对抗,如出现内上髁部疼痛即为阳性,多见于肱骨内上髁炎。
Colles骨折
直尺一试验:正常时,置一尺于小指及肱骨外髁,此尺不接触尺骨茎突,当Colles骨折时,尺骨茎突与尺接触。
挠骨下端骨折尺骨茎突骨折
1.腕三角软骨挤压试验:见腕止三角软骨损伤。
2.劳吉尔(Laugier)征:挠骨茎突尖端长于尺骨茎突尖端约1.0--1.5cm为正常解剖关系,若挠骨下端骨折移位,二者尖端可在同一水平线上,甚至相反,这种现象称为劳吉尔征。
腕三角软骨损伤
腕三角软骨挤压试验:检查者一手握住前臂下端,另一手握紧患手,使腕关节掌屈一和尺偏,然后将患手向尺骨小头方向不断顶撞。若在腕尺侧引起疼痛为阳性,应考虑三角软骨的损伤,尺骨茎突骨折。
第四篇:骨科特殊检查(6)
大脑性瘫痪
1.蓝朵反射:
(1)婴儿期检查:检查者以手掌托起患儿的胸腹部,使之悬空俯卧位,若托起时患儿垂头垂足,反射为阳性,可能是大脑发育不全或大脑性瘫痪的早期表现。正常婴儿在被托起时呈挺胸、仰头和伸腿的姿势,若按头俯屈,婴儿的双侧髓关节亦反射性的屈曲。
(2)学童期小儿检查法:患儿在坐位时,出现颈背部不能伸直和双臂弯曲,即为反射阳性。若再按其头部使之俯屈,放手时患儿可出现反射性颈项过伸、角弓反张,此征见于大脑性瘫痪的患儿。正常的小儿在坐位时的姿势是头后仰、双臂伸直。
2.强握反射:又称握持反射。检查者以手指或其他物体触及小儿手掌心,小儿即握紧此物不放,称为反射存在或阳性。
3、4个月之内的婴儿此反射阳性,以后逐渐消失。若以后仍然存在或重新出现,提示其对侧大脑(额叶)有病变(如大脑瘫)。若卜4个月之内的婴儿此反射消失,说明该侧肢体可能有瘫痪,如臂丛神经损伤等。
3.拥抱反射:小儿仰卧,检查者抬起其头与颈部,使上身离开床面约成300角(约成半坐位),然后突然将小儿头放下约15,(放下高度约数厘米)。也可以将小儿仰卧于桌上,头露在桌边之外,检查者双手将头扶在水平位,然后将头突然放下数厘米。也可以将小儿坐位横置于检查者双腿上,一手保护小儿身体,另一手托住小儿头成水平位,然后再屈曲内收抱在胸前。若下肢也出现伸直动作,并发出哭声,即称为拥抱反射阳性。正常新生儿皆可见此反射,4个月后消失。若新生儿此反射过早消失,两臂均无反应,说明有肌张力不全或肌痉挛现象存在,提示脑损伤或疾患。若4个月后此反射仍持续存在,说明脑损伤或脑发育不良,如大脑性瘫痪等。
4.坐位后仰试验:患者坐在桌边上,双小腿垂于桌下,双手抓住桌边缘,然后慢慢地后仰,直至卧倒。若头虽后仰,但只是腰背部变驼,而无后仰倒之势,同时其下肢也出现紧张伸直状态即为试验阳性,说明大脑运动区病损、运动失调。
上肢瘫痪
1.上肢轻瘫试验:
(l)患者站立或取坐位,两上肢向前伸直,前臂旋前手掌朝下。数秒钟后,即见患肢的前臂呈过度旋前位,或同时小指外展,而且患肢无力而逐渐下落。
(2)患儿或神志不清躁动的患者,如四肢有偏瘫、骨折或脱位,则患肢活动较少或完全不动。
(3)针刺痛患肢,如不出现上肢屈曲动作,可能为瘫痪、骨折或昏迷。小儿该肢如感觉尚存在,则可因刺痛而啼哭。
2.分指试验:又称手指外展对比法。患儿双手五指分开(外展),两手相合,指指相对,几秒钟后,有轻瘫的一侧手指逐渐并拢(内收)。3.肢体坠落试验:患者仰卧,将其两上肢伸直提起与躯干垂直,观察其坠落情况,昏迷患者瘫痪侧迅速坠落而且沉重,常落在自己胸部;而健侧则是向外侧倾倒,坠落速度较慢。如果患肢为轻瘫,则可维持于垂直位一段时间,但比健侧时间短,此项又称肢体坠落试验。
下肢瘫痪
1.巴尔利(Barre)下肢瘫痪试验:
方法一:患者俯卧,检查者将其双膝屈曲至垂直位,放手后几秒钟,患肢即逐渐下垂。
方法二:患者俯卧,用力屈膝使足跟碰到臀部,即可看出轻瘫侧的躁关节与趾关节不能用力跖屈。
2.敏卡锡尼(Mingazini)试验:患者仰卧,髋、膝关节屈曲至直角位,几秒钟后患肢即不能支持下垂,即为试验阳性。
3.昏迷病人下肢轻瘫试验:将患者下肢屈曲,足跟不离床,然后突然放手。若该肢无瘫痪,则逐渐伸直至原来位置。若该胶向外侧倒下或下肢伸直处于外旋位,表明该肢有轻瘫。
4.下肢外旋试验:患者仰卧,双下肢伸直,两足扶直并拢,如下肢瘫痪,则患侧足向外侧倾倒。
5.三屈征:
(l)患者仰卧,双下肢伸直,检查者以针刺痛其下肢,或迅速用力将足趾肠屈。若患者该下肢出现踩关节、膝关节和髓关节屈曲,即称三屈征阳性,又称三屈反射,也称马利一福克斯现象,说明脊髓腰段以上有横贯性(完全性)损害。
(2)患者仰卧,双下肢伸直,然后一侧下肢主动屈髓、屈膝.正常人踩关节也反射性地环屈,即三屈征阴性。若出现跺关节背屈,即称为三屈征阳性。说明对侧锥体束有损害。如同时出现足极度肠屈和内翻,可能是额叶皮质有病变。
(3)患者俯卧,下肢伸直,然后一侧下肢屈膝。正常人踩头节反射性地肠屈。如屈膝同时出现跺关节背屈和髓关节屈曲配反射动作,即称为三屈征阳性,说明对侧额叶皮质或锥体束病
6.全部反射:又称总体反射或总体屈曲反射。下肢某处稍受震动或刺激,即可引起广泛而显著的肌肉痉挛、髓关节和膝关节屈曲、躁关节背屈(称为三屈征)、双下肢内收、前腹壁痉挛,瘫痪区某处皮肤出汗,有时出现反射性排尿、排便、阴茎勃起、血压升高等现象。这种广泛而显著的反射就称为“全部反射”。此种反射是由于脊髓反射中枢失去大脑高级中枢的控制,兴奋性增强和扩散的结果。此反射阳性多见于脊髓腰能段以上完全横断性损害而腰能段完整者。
7.皮肤划纹试验:为刺激皮肤引起的毛细血管反射。
(l)白色皮肤划纹反应:用钝头竹签加适度压力在皮肤上划压,数秒以后皮肤就会出现白色划痕(血管收缩),称为皮肤划纹现象。正常持续1 ^J 5min即行消失。如果持续时间较长,提示有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
(2)皮肤红色划纹反应:经竹签划压很快出现红色条纹,持续时间较长(数小时),而且逐渐增宽或皮面隆起,则提示副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
周围神经损伤或脊髓损伤,节段以下皮肤划纹反应减弱或消失。
8.发汗试验:伤肢皮肤涂以1%一2%含磺溶液,干燥后再撤一层淀粉。然后使患者发汗,淀粉在汗液的作用下变为蓝色。
在周围神经损伤或脊髓损伤,节段以下分布区无汗或少汗,根据淀粉变色情况,可以作出判断。
正中神经损伤
1.握拳试验:患手握拳时,拇指与示指不能屈曲,中指屈曲不完全。
2.拇指对掌试验:正常拇指对掌运动时,拇指末节指腹可与小指末节指腹面面相对,正中神经损伤时,拇指只能与小指的侧缘相接触,不能与指腹相接触。
3.拇指与小指尖相对试验:当拇指尖与小指尖相对时,正常此两指末节的中轴(或指甲的中线)可在同一直线上。如拇指不能对掌,拇指尖只能对小指尖的一侧,则两个中轴线不在同一直线上,有交角。
4.两手互握试验:患者取坐位,两肘支于桌上,两手举起,手指交叉互相握手,即可见其患侧示指、中指不屈曲。
5.屈指试验:检查者将患手举起,固定示指近侧指间关节使之伸直,然后让患者主动屈曲远侧指间关节,若正中神经损伤,则不能主动屈曲。或将患者手掌平放于桌面上,五指张开,然后五指作搔抓桌面的动作,即可见其示指不能搔抓。此征阳性说明损伤部位在前臂以上,引起指深屈肌麻痹。
6.拇指屈曲试验:患者手放于桌上,手掌朝上。检查者固定拇指掌指关节于屈曲位,然后让患者主动屈曲指间关节。或检查者用右手示指顶住患者拇指末节指腹作对抗,嘱其抗阻力地屈曲指间关节,如无力或不能屈曲说明拇长屈肌无力,正中神经损伤部位可能在肘部以上。
7.拇指小指夹纸试验:嘱患者患手拇指与小指夹一个纸片,检查者如能轻易抽出纸片,即为试验阳性,说明拇指对掌肌无力。
8.瓦顿伯格(Wartenberg)试验:患者取坐位,双手四指并拢,拇指挠侧外展,然后两手示指及拇指尖侧面相靠拢,放在自己面前,可见患侧拇指无力外展而逐渐变内收姿势。
肩关节外展试验:参见肩脚骨颈骨折。
第五篇:骨科的特殊检查
骨科临床特殊检查
1、杜加征(Dugas sign)
在正常情况下将手搭到对侧肩部,其肘部可以贴近胸壁。肩关节有脱位时,将患侧肘部紧贴胸壁时,手掌搭不到健侧肩部;或手掌搭在健侧肩部时,肘部无法贴近胸壁,称为Dugas征阳性。Dugas征还可用来判断肩脱位复位是否成功。
2、握拳尺偏试验 患侧拇指握于掌心,使腕关节被动尺偏,桡骨茎突处疼痛为阳性。为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的典型体征。
3、上臂牵拉试验 患者坐位,检查者一手将患者头部推向健侧,另一手握住患者腕部向外下牵引,如出现上肢疼痛、麻木感为阳性。见于颈椎病。
4、压头试验 患者端坐,头后仰并偏向患侧,术者用手掌在其头顶加压,出现颈痛并向患手放射为阳性,颈椎病时可出现此征。
5、抬物试验 在地上放物品,嘱患儿去抬,如骶棘肌有痉挛,患儿抬物时只能屈曲两侧膝、髋关节而不能弯腰,多见于下胸椎及腰椎病变。
6、髋关节过伸试验(伸髋试验)患者俯卧,检查者一手压住患侧骶髂关节,一手将患侧膝关节屈至90o,握住踝部,向上提起,使膝过伸,此时必扭动骶髂关节,如有疼痛即为阳性,此试验可同时检查髋关节及骶髂关节的病变,其意义同“4”字试验。
7、直推抬高试验 患者仰卧,检查者一手托患者足跟,另一手保持膝关节伸直,缓慢抬高患肢,如在60°o范围内即出现坐骨神经的放射痛,称为直腿抬高试验的阳性。在直腿抬高试验的阳性时缓慢放低患肢高度,待放射痛消失后,再将踝关节被动背屈,如再度出现放射痛,则称为加强试验阳性。此两个试验阳性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主要诊断依据。
8、“4”字试验患者仰卧位,健肢伸直,患侧髋与膝屈曲,大腿外展、外旋将小腿臵于健侧大腿上,形成一个“4”字,一手固定骨盆,另一手下压患肢,出现疼痛为阳性。见于骶髂关节及髋关节内部有病变或内收肌有痉挛。
9、托马斯征(Thomassign)患者取仰卧位,充分屈曲健侧髋膝,并使腰部贴于床面,若患肢自动抬高屈膝离开床面或迫使患肢与床面接触则腰部前凸时,称托马斯征阳性。见于髋部病变和腰肌挛缩。
10、骨盆挤压分离试验 患者取仰卧位,从双侧髂前上棘处对向挤压或向后外分离骨盆,引起骨盆疼痛为阳性。见于骨盆骨折。须注意检查时手法要轻柔以免加重骨折端出血。
11、侧方应力试验 患者取仰卧位,将膝关节臵于完全伸直位,分别作膝关节的被动外翻和内翻检查,与健侧对比。若超出正常外翻或内翻范围,则为阳性。说明有内侧或内侧副韧带损伤。
12、抽屉试验 患者仰卧屈膝90o,检查者轻坐在患侧足背上(固定),双手握住小腿上段,向后推,再向前拉。前交叉韧带断裂时,可向前拉0.5cm以上;后交叉韧带断裂者可向后推0.5cm 以上。将膝臵于屈曲10 o~15 o进行试验(又称莱切曼试验)则可增加本试验的阳性率,有利于判断前交叉韧带的前内束或后外束损伤。
13、麦氏征(McMurray)患者取仰卧位,检查者一手按住患膝,另一手握住踝部,将膝完全屈曲,足踝抵住臀部,然后将小腿极度外展外旋,或内收内旋,在保持这种应力的情况下,逐渐伸直,在伸直过程中若能听到或感到弹响,或出现疼痛为阳性。说明半月板有病变。
14、浮髌试验 患者取仰卧位,伸膝,放松股四头肌,检查者的一手放在髌骨近侧,将髌上囊的液体挤向关节腔,同时另一手示、中指急速下压。若感到髌骨碰击股骨髁部时,为浮髌试验阳性。中等量(50ml)以上积液时浮髌试验才呈阳性。
关节的特殊试验【joint special test】
髋关节部的特殊试验
1大腿滚动试验又称高芬(Gauvain)征。患者仰卧,双下肢伸直;检查者以手掌轻搓大
腿,使大腿向内外旋转滚动。若系该髋关节疾患并引起髋周围肌肉痉挛,则运动受限、疼痛,并见该侧腹肌收缩,即为阳性。此实验主要用来检查髋关节炎症、结核、股骨颈骨折、粗隆间骨折等。
2托马斯(Thomas)征试验方法与结果同骶髂部特殊试验。
3腰大肌挛缩试验又称过伸试验。患者取俯卧位,患肢屈膝90°;检查者一手握住踝部将下肢提起,使髋关节过伸。若骨盆随之抬起,为阳性。说明髋关节后伸活动受限。当腰大肌脓肿或有早期髋关节结核时,此试验可出现阳性。
4望远镜试验又称套叠征、都普顿(Dupuytren)征、巴洛夫(Barlovo)试验。患者仰卧,助手按住骨盆,检查者两手握住患者小腿,伸直髋、膝关节,然后上下推拉患肢。若患肢能上下移动2~3cm,即为阳性。另一种方法是患者仰卧,检查者一手固定骨盆,另一手抱住患肢大腿或环抱患肢膝下,使髋、膝关节稍屈曲,将大腿上推下拉,反复数次。如有股骨上下过度移动之感,即为阳性。说明髋关节不稳定或有脱位等。
5全登兰堡(Trendelenburg)试验又称臀中肌试验、单腿独立试验:嘱患者先用健侧下肢单腿独立,患侧下肢抬起,患侧骨盆向上提起,该侧臀皱襞上升为阴性。再使患侧下肢独立,健侧下肢抬起,则健侧骨盆及臀皱襞下降为阳性(图290)。此试验检查负重侧髋关节不稳或臀中、小肌无力,任何使臀中肌无力的疾病均可使这一体征出现阳性。
6艾利斯(Allis)征又称下肢短缩试验。患者仰卧,双髋双膝屈曲,两足跟并齐平放于床面上,正常者两膝顶点应该处在同一水平。如一侧膝低于对侧膝,即为阳性。说明患肢有短缩(股骨或胫、腓骨短缩)或有髋关节脱位。
7欧特拉尼(Ortolani)试验患者仰卧,髋、膝屈曲各90°,检查者手掌扶住患侧膝及大腿,拇指放在腹股沟下方大腿内侧,其余手指放在大粗隆部位。另一手握住对侧下肢以稳定骨盆。检查时先用拇指向外侧推,并用掌心由膝部沿股骨纵轴加压,同时将大腿轻度内收。如有先天性髋脱位,则股骨头向后上脱出并发出弹响;然后再外展大腿,同时用中指向前内顶压大粗隆,股骨头便复位。当它滑过髋臼后缘时,又发出弹响,便告试验阳性。适用于6个月~1岁以内的婴儿先天性髋脱位的早期诊断。
8巴劳(Barlow)试验为Ortolani试验改良方法,亦用于检查1岁以内婴儿有无先天性髋脱位。患儿仰卧,检查者首先使患儿双侧髋关节屈曲90°,双膝关节尽量屈曲。双手握住患儿双下肢,双手拇指分别放在患儿大腿内侧小粗隆部,中指臵于大粗隆部位,轻柔地外展双髋关节,同时中指在大粗隆部位向前内推压。如听到响声,表明脱位的髋关节复位,股骨头滑入髋臼。第二步检查是,拇指在小粗隆部位向外推压,若听到响声,表明股骨头滑出髋臼,表明试验阳性。如果拇指放松压力,股骨头即复位,说明髋关节不稳定,以后容易发生脱位。9蛙式试验又称双髋外展试验,用于婴儿。患儿仰卧,检查者扶持患者两侧膝部,将双侧髋、膝关节均屈曲90°,再作双髋外展外旋动作,呈蛙式位。如一侧或双侧大腿不能平落于床面,即为阳性(图294)。说明髋关节外展受限。先天性髋脱位的患儿,此试验阳性。10直腿屈曲试验患儿仰卧,检查者一手握住小腿下端,使髋关节尽量屈曲,膝关节伸直。若有先天性髋脱位,则患肢可与腹胸部接触,其足可与颜面部接触。表明脱位髋关节屈曲活动的范围增大。本试验适于婴幼儿的检查。
11黑尔(Hare)试验此试验主要用于区别髋关节疾病与坐骨神经痛。患者仰卧,检查者将患肢膝关节屈曲,踝部放于健肢大腿上,再将膝部下压,抵至床面。如为坐骨神经痛,可放臵自如,若髋关节有疾患,则不能抵至床面。
12欧伯(Ober)试验又称髂胫束挛缩试验。患者侧卧,健肢在下并屈髋屈膝,以减少腰椎前凸。检查者站在患者背后,一手固定骨盆,另一手握患肢踝部,屈膝到90°,然后将髋关节外展后伸,再放松握踝之手,让患肢自然下落。正常时应落在健肢后侧,若落在健肢前方或保持上举外展姿势,即为阳性。此试验阳性说明髂胫束挛缩或阔筋膜张肌挛缩,并可在大
腿外侧摸到挛缩的髂胫束。如小儿麻痹后遗症髂胫束挛缩,有此体征。
13髂间及粗隆间连线正常二者平行,粗隆间距大于髂间距离;先天性髋脱位时粗隆间距增大;脊柱前脱位时骨盆前倾,髂间距离增大。
14股骨大粗隆位臵测量的特殊检查(1)内拉通(Nelaton)线:又称髂、坐骨结节连线。患者仰卧,由髂前上棘至坐骨结节画一连线,正常人此线经过大粗隆的顶部,若大粗隆顶部在该线上方或下方,则表示有病理变化。记录大粗隆上移后长度。若高出此线1cm以内,则不能视为病理现象。(2)布来安(Bryant)三角:又称大粗隆与髂前上棘间的水平距离。患者仰卧,自髂前上棘向床面作一垂线,再由大粗隆顶点作一水平线,两线的交点与大粗隆顶点间的距离:正常人是5cm左右。与健侧比较,若大粗隆上移或下移,则此距离比健侧缩短或延长。(3)休马克(Schoemaker)线与卡普兰(kaplan)交点:这也是一种测量大粗隆是否上升的办法。患者仰卧,两髋伸直放在中立位,两侧髂前上棘在同一水平,分别从两侧大粗隆尖部经过髂前上棘引一直线到腹壁,此线称Schoemaker线。正常者两侧延长线应在脐部或脐以上交叉,两线的交点称Kaplan交点。如一侧大粗隆向上移位,则此点位于对侧或脐下,说明股骨头、颈有缩短性病变。如股骨颈骨折。(4)阿兰-多德(Alan-Todd)试验:检查者面向患者作半蹲位,然后将两侧拇指各放在一侧髂前上棘上,而中指放在大粗隆的顶点,将无名指及小指放在大粗隆的后方,两侧比较,即能测出大粗隆移位情况。(5)奇恩(Chiene)试验:又称两侧大粗隆连线。正常时,此线正对髋关节和耻骨上缘,并且和两侧髂前上棘连线相平行。如一侧大粗隆上移,则此二线不平行。如在上移的大粗隆处作一条线垂直于躯干轴线,则该线高于耻骨上缘水平面。
骶髂部的特殊试验【sacroparsiliaca special test】
1床边试验(Gaenslen征)患者仰卧靠床边,一侧髋与膝完全屈曲,另一侧下肢悬于床边外;当该侧髋关节过度伸直时,若引起同侧骶髂关节部疼痛,则为阳性。此试验主要用于检查骶髂关节疾患。
2“4”字试验(Feber征)仰卧位,受检侧髋、膝关节呈屈曲位,并使髋关节外展外旋,小腿内收内旋,将足外踝臵于对侧膝上部,使双下肢呈“4”字或反“4”字状。此时检查者一手固定骨盆,另手在屈曲之膝关节内侧向下加压,使其放平。如诱发骶髂关节疼痛,则为阳性。操作过程中,如膝部不可放平,则表示髋关节有疾患。
3卧床翻身试验骶髂关节炎的患者,常喜健侧卧位,下肢屈曲,否则多引起病变部位疼痛。翻身时病变部位疼痛加重,故常以手扶持臀部,或请旁人帮助才能翻身。
4骶髂关节定位试验患者仰卧,检查者抱住其两膝后部,使髋关节屈曲至90°位,其小腿自然地放在检查者右臂上。检查者左手压住膝部,使骨盆紧贴检查台。患者肌肉放松。然后以双大腿为杠杆,将骨盆向右和向左挤压(图283)。往往是:一侧受挤压,对侧被拉开。骶髂关节疾患时,向患侧挤压使疼痛较轻,而向对侧挤压则患侧被拉开,且疼痛较剧烈。5单腿跳跃试验
先用健侧,后用患侧单腿跳跃。如腰椎无病,则健侧持重单腿跳跃时当无困难。如患侧持重做单腿跳跃时有明显骶髂部痛,或不能跳起,则考虑患侧骶髂关节、脊柱和神经系统可能有疾病。
6吊筒柄(pump hardle Test)试验,又叫“斜攀试验”病人仰卧,检查者手扶患腿,使之屈膝屈髋。然后检查者一手握住膝部,强使髋关节屈曲内收,另一手扶住患侧肩部,以稳定上身不动,这时由于臀肌牵引和大腿向内侧挤压骨盆,致使骨盆纵轴产生旋转压力。若骶髂关节不稳,则产生疼痛。
7姚曼(Yeoman)氏试验,也称单腿后伸试验病人侧卧,检查者一手握住患侧踝部或托住膝部,使髋关节过度后伸,另一手压骶髂部(与上述原理相同)。
8Ober氏试验病人侧卧,下方大腿屈曲,医者一手扶骨盆,一手握小腿上方,先使大腿
屈曲,再外展,再使大腿伸直,并任其逐渐自由落下。若大腿不能落到水平之下,则说明有阔筋膜或髂胫束挛缩。此时也可触及挛缩情况。
9Thomas(托马斯)征患者仰卧,先让病侧下肢放平,则其腰部前凸增加;再将健侧髋、膝关节尽力屈曲,以致腰部平贴于检查台上,此时患侧肢体若不能伸直平放于床面上,即为阳性。用于检查髂腰肌病变等因素所致的髋关节屈曲畸形。
10爱力(Ely)氏试验,也称俯卧屈膝试验病人俯卧,令患侧膝关节屈膝;医者将其足跟靠近臀部,这时大腿前肌群(如股直肌)牵拉骨盆,使之前倾。如果患侧疼痛在骶髂关节,为了减小骨盆前倾的拉力,则腰椎前凸增大。如果仍不能忍受这种外力牵引,则骨盆从床面抬起,或身体向患侧旋转,以保持髋关节的前屈位臵。即为阳性。但需注意,患者若有股神经疾病、股四头肌挛缩、腰大肌脓肿或腰椎强直时,也都可能出现阳性,因此还需配合其它检查方法,以排除这些疾病。本检查法比前几种检查法对骨盆的旋转力小,所以非严重的骶髂关节不稳,本法不能再现阳性。
腰骶部的特殊试验
1腰骶关节试验患者仰卧,医者令患者屈膝屈髋,而后用两手压其双膝,将其双大腿推向腹部,如患者觉腰骶部疼痛,即为阳性,表示病变在腰骶关节部位。
2骶髂关节试验患者仰卧,屈曲双髋双膝,医者分别用双手向外展外旋方向压其膝部,如引起骶髂关节处疼痛,即为阳性,显示病变在骶髂关节处。
3立坐位弯腰鉴别试验本法主要目的是鉴别腰骶关节和骶髂关节的疼痛。病人先立位后坐位,做弯腰前屈动作、立坐位弯腰均感疼痛者,为腰骶关节病变。因为立位和坐位弯腰时,腰骶关节均受卷曲应力。如坐位弯腰无痛或疼痛很轻,而单在立位弯腰时疼痛,则为骶髂关节病变。因为坐位时,骶髂关节被臀肌绞锁而稳定,故坐位弯腰时,腰骶关节遭受卷曲应力较大,而骶髂关节接受应力较小。因此,假若腰骶关节无病,则坐位弯腰不痛,而只在立位弯腰时才痛,这才证明是骶髂关节的疼痛。当然,单纯检查坐位或单独检查立位的弯腰动作,不做对比试验,就不能做鉴别5坐位弯腰试验。
4骶髂关节分离试验又称髋外展外旋试验、盘腿试验、“4”字试验、派特立克(Patrick)试验。病人仰卧,健肢伸直,患肢屈膝,把患肢外踝放于对侧大腿前侧,检查者一手扶住对侧髂嵴部,另一手将膝向外侧按压,尽量使膝与床面接近。患侧大腿外展外旋时,髂骨上部被大腿前侧和内侧肌群牵拉而产生扭转并向外分离。若骶髂关节有病变,则发生疼痛。但事先应排除髋关节本身病变。
骨盆部的特殊试验
1骨盆倾斜试验在弯腰时,除检查疼痛外,还应观察弯腰时的动作中心部位。先在髂前上棘和髂后上棘之间连一直线,在此连线上用粘膏贴一直尺,然后令病人弯腰。如果直尺没有倾斜或很小倾斜,则说明是利用腰椎的弯曲来减轻骶骼关节的倾斜,此时判定为骶骼关节病变;反之,骨盆的倾斜很大而腰椎保持伸直状态,弯曲中心在髋关节,则说明为腰骶关节的病症。
2坎贝尔(Campbell)氏试验用立位和坐位两种体位令病人弯腰,检查其骨盆有无倾斜来区别腰骶关节或骶髂关节的病变。与上述原理完全一样,只是不贴直尺,直接用眼观察骨盆有无倾斜。若为骶髂关节病,则骨盆无痛,仅是腰部变曲。若为腰骶关节病,则骨盆前倾。3骨盆分离试验病人仰卧,用双手按住两髂前上棘,向两侧推骨盆,使之分离。若耻骨联合或骶髂关节有病,则该处产生疼痛。但骶髂关节若病变局限或骨盆尚稳定时,此法检查并无疼痛
4骨盆挤压试验 病人仰卧,用双手按住两髂前上棘,从两侧向中线推挤。若骨盆骨折或骶髂关节有严重破坏,则产生疼痛,轻症多无阳性结果。
5骨盆摇摆试验 患者取仰卧位,将双髋关节及双膝关节完全屈曲;术者一手扶持患者双
膝,另一手托起病人臀部,使其做腰骶部被动屈曲及骨盆左右摆动活动。如出现腰痛,为阳性。可能是腰骶部有病变或下腰部软组织劳损。
6骨盆按压试验患者取侧卧位,双下肢微屈;术者用双手压髂骨嵴前部。若骶髂关节部出现疼痛,则为阳性。
7骨盆旋转试验患者坐于小椅子上,检查者面向患者,以两大腿内侧夹住患者两膝以稳定骨盆,再用两手分别扶住患者两肩,将躯干作左右旋转活动。若骶髂关节有病,则病变侧出现疼痛,为阳性。
神经反射检查的意义:
肱二头肌反射:反射中枢为C5,6
肱三头肌反射:反射中枢为C7,8桡骨膜反射:反射中枢为C5,6
膝跳反射:反射中枢为L2~4(股四头肌踝反射(跟腱反射):反射中枢为S1,2
Babinski及Chaddock征:椎体束病变
Hoffmann征:颈髓病变
踝阵挛及髌阵挛:意义同腱反射亢进,主要是痉挛瘫时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