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析市场经济下的诚信道德建设和教育
浅析市场经济下的诚信道德建设和教育
道德建设坚持集体主义原则是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道德是为维护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产生的。当前我国道德教育目标定位于少数社会楷模才能达到的高尚品德,存在要求过高的问题。德育目标定位应从强调“少数社会楷模具备的高尚道德”转变为“正直优先,兼顾高尚”,这种定位的理论依据:一是伦理学中德性论和义务论的分歧,二是教育中优秀和合格的差异。关于诚信的思想,是我国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内容。从先秦的“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而不习乎?”,到宋明理学的“仁、义、礼、智、信”,诚信一直都是人们交往关系中具有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是处理人际关系的重要道德原则。但是,今天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提出的“诚信”已经不在 仅仅是人们一种高尚的道德追求,更是市场经济得以健康发展的客观要求。
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发展到社会化大生产阶段的产物,在本质上,它从来都是遵循着等价交换这一商品经济的最基本的原则的。正如列宁所说:“商品生产是一种社会关系体系,在这种社会关系体系中,各个生产者制造各种不同的产品,而所有这些产品在交换中彼此相等。”交换双方都必须以诚信作为契约,如有一方违约,等价交换关系就会变成不等价的交换关系,不等价交换最终会因破坏市场经济的秩序而无法维系。
以上是传统政治经济学的观点,现代市场经济中,金融是核心(金融
是指货币流通和信用活动以及与之相关的经济活动。狭义的金融就是指资金融通;广义的金融是指除了资金融通外,还包括金融机构体系和金融市场的构成。金融是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的必然产物。以银行为主体的多元化金融体系的形成、金融调控成为主要的宏观调控方式等特征已经能说明金融已经成为市场经济的核心)。我们把以金融为核心的市场经济也称作信用经济,原因就在于金融中的最基本的关系——借贷关系——必须以诚信为原则。失去诚信,金融也将不复存在。
总而言之,诚信是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
诚信缺失的原因
我国目前尚处在社会转型期,诚信还是我国市场经济中的稀缺资源,言而无信、唯利是图、损人利己的行为非常普遍。诚信这一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远没有成为市场交往中正常的行为准则,社会对诚信的有效供给难以满足市场对诚信的极大需求。出现以上现象的原因是错综复杂的。正确认识诚信缺失的原因, 是加强诚信建设的前提。
主观原因
1、价值观混乱。传统价值观倡导的是一种重义轻利,这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还有一定的合理性,因为人们利益差别不大。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传统价值观已经无法平衡人们的心理,而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的价值观尚未建立。这样,就在一些人中产生种种思想的困惑和心理的失衡。最终出现了上述种种诚信缺失的现象。
2、道德教育的失误。一直以来,我国的道德教育致力于培养具有无私奉献道德人格的人。在道德评价标准上也往往以超越现实的道德理想主
义模式来评判人们行为的善恶。其实,孔子是非常反对这种道德理想主义的,可是不知道什么时候这种理想主义却成了一种标准的评判模式。《吕氏春秋》记载了一个“子贡赎人”的故事,鲁国法律规定,在国外沦为奴隶的鲁人,有人把他们赎出来,可以向国库领取赎金。子贡(端木赐)在其它诸候国赎了一个鲁国人,回国后拒绝收领国家偿金。孔子说:“赐呀,你做得不对。从今以后,鲁国人就不肯再替本国同胞赎身了。你收领赎金,并不损害你行为的价值;你不肯收领赎金,别人就不肯再赎人了。”
客观原因
1、市场经济体制不健全。我国正处于市场经济发展的初期,市场体系还不完善,与市场经济相配套的激励与约束机制、产权制度、信用机制等的不健全,使市场未能及时填补计划手段退出后产生的空间,从而出现了一些谁都不管,也不知道怎么管的监管真空导地带,致使诚信观念遭到严重破坏,失信现象应运而生。
2、法制不健全及执法不力。当前, 我国在社会信用法制建设方面主要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立法上不够完善,有关诚信规范的法律制度尚未形成有效的保障诚信的法律体系。二是执法不够严厉。法律对失信、造假、欺骗等行为和活动惩罚的代价远低于因造假、欺骗获得的利益,造成不诚信的人发财致富,诚信的人难以为继,长此以往,必将导致诚信理念的缺失。
总之,道德的混乱让人无所敬,不知道应该怎样做;法律的软弱让人
无所畏,不知道什么不能做。最终,必将导致道德的沦丧,覆巢之下,无有完卵,诚信也不可幸免。
构建诚信的措施
(一)大力加强诚信道德教育
人们通常认为,针对不诚信行为,应该从法律、监管等方面加大力度,来减少此类事件的发生。可是,在以市场透明度、法规完备程度及市场监管力度著称于世的美国,却接连暴发了安然、安达信等世界知名大公司的财务丑闻,这说明,再完备的规则,也无法避免不诚信行为的发生。从根本上说,诚信属于人们的意识,让人有所敬,知道怎么做才是正确地,这才是治本之策。所以,要大力加强诚信道德教育。
诚信道德教育应该和我国的传统美德结合起来,这样更容易被人们接受。如“好借好还,再借不难”这一句非常通俗的话,和现代金融中的借贷关系中的“信用”是基本一致的,完全可以转化为现代市场经济诚信体制的一部分。
此外,还要努力协调好诚信的信仰教育与责任教育的关系。诚信的信仰教育主要是是受教育者有一种高尚的精神追求,而职责教育主要是使受教育者明确在各种行为活动中,自己所应承担的诚信职责,它带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功利性。处理不好二者的关系,要么使诚信教育变成“假、大、空”的说教,要么就使其走向功利主义的泥潭。
(二)建立健全现代市场经济的信用制度
道德教育是重要的,是必须的,是治本之策,但是,在其尚未真正“占领”人们的意识之前,还是需要强有力的法律、制度来保驾护航的。强有
力的法律制度会使人有所畏,知道什么是不能做的,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习惯,形成了社会共识,最终就会成为人们道德意识的一部分。
加强法制建设,加大执法力度,为建立良好信用秩序提供法律保障。不诚信行为之所以大行其道,关键是其不诚信行为成本很低,收益很大,如果仅仅从追逐利润的角度去理解,这种经济行为是很正常的。所以,我们要加强立法,做到有法可依,同时更要加大执法得力度,做到有法必依。这样就可以更好的对不诚信者和不诚信的行为进行打击和处罚,只要让不诚信行为的成本远远大于收益,此类行为自然就会大量减少。最终就会营造出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
建立健全国家信用管理体系。国家信用管理体系是一种社会机制,它的建立旨在保证一国的市场经济从以现金交易为主的市场交易方式向以信用交易为主的市场交易方式健康转变。信用交易的应用能大大降低市场交易的成本,扩大市场规模,当然也会带来风险。国家信用管理体系就是为了把这种风险降低到一个可以忍受的程度,以保证市场经济能正常的运行和健康的发展。
市场经济固有的特点,决定了诚信道德建设和教育的必要性。市场活动有其自身的缺陷,如不加以正确引导,就容易诱发各种损人利己的行为等消极现象,干扰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这就要求发挥道德的调节作用,教育、引导人们正确认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树立正确的诚信道德观,促进我国经济生活的健康生存和发展。
第二篇:市场经济下企业诚信建设思考
关于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企业诚信建设的思考
胡厚翠
“专业生产,品质保证,名牌产品,让人放心,还实惠”这是三鹿奶粉的广告词。然而,谁能想到2008年,“三鹿三聚氰胺毒奶粉”事件成为震惊全国的大事件,奶业市场巨人“三鹿”集团轰然倒塌。任何事件都有它必然的成因,三鹿事件实质上就是违背科学发展观和不讲诚信的典型案例。一个企业不讲诚信,势必损害消费者利益,危害整个行业,给社会造成危害,最终是不能获得长足发展的。一时间,企业诚信建设问题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
一、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企业诚信建设的必要性
市场经济是建立在契约基础上的信用经济,诚信是现代市场经济的生命,是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一个必备要素,是一种无形资产,是“资本价值中的核心成本”。一个成功的企业,卖给顾客的不仅是商品本身,往往还隐含着商品背后的文化。失信会使企业付出高昂的代价,失信等于自弃。无数事实证明,以诚信去创办企业、聚集财富,企业就会越办越好,财源也就会越开拓越广阔。相反,丧失诚信的企业必然是茫茫商海中的过眼云烟,最终将使财源枯竭。因此,加强企业诚信建设,已成为我国经济生活中的一件大事。
(一)加强企业诚信建设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客观要求。在现代文明社会的市场经济中,企业开拓市场靠的是信誉和品牌。如果企业对消费者讲诚信,企业的品牌、形象就会深入人心,并在市场中受到宠爱。如全国知名企业海尔集团,多年来,海尔人本着“永远战战兢兢,永远如履薄冰”的经营理念,以市场为导向,以顾客为上帝,诚信经营,从而让海尔集团迅速走向国际市场,现在它的产品远销全球90多个国家和地区。而如果一个企业一旦失去了信誉,也就失去了消费者,失去了生存和发展的空间,企业就不能取得长久的成功。前几年的南京冠生园,一个有着70多年历史的知名食品企业,因制作销售“陈馅月饼”而落得个破产倒闭,让人心痛不已;还有三鹿有毒奶粉直接“毒死”了三鹿集团,这些都是最好的反面教材,无一不说明诚信已经成为企业的立足之本,是企业的灵魂,有了它,企业才能生存和发展,才能给企业带来效益,才能使企业的发展长久不衰。
(二)加强企业诚信建设是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促进宏观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诚信和法制是市场经济的两大支柱。没有诚信的支撑,公平交易无法进行;没有法制的保障,有序的市场环境就难以维持。健全的诚信制度,是维护市场秩序,保证公平交易的重要保证。如果市场无序,交易失信,交易双方就会不择手段,互相欺骗,最终导致社会关系紧张,市场经济和社会生活秩序混乱。因此加强企业诚信建设,是建立良好的市场经济秩序的必然要求,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同时也只有诚信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市场经济的效能,才能为市场经济的发展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
(三)加强企业诚信建设是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江泽民同志提出了“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治国方略,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中央提出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把“诚实守信”作为社会道德建设的基本要求。作为社会经济活动主体的企业,实践“以德治国”的基本方略,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诚实守信”的思想道德要求,必须率先自觉地加强自身的诚信建设,积极主动地参与企业信用管理。
(四)加强企业诚信建设是适应新形势,实现新发展的重要举措。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我国经济出现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格局,一方面为我国经济跨越式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另一方面,对我国经济尤其是市场活动主体的企业如何适应国际通行的市场交易和竞争规则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企业必须遵守国际贸易通行规则,履行承诺,才能融入国际市场,在参加国际竞争中,塑造诚实守信的良好形象,才会在国际竞争中赢得信誉,在国际互利合作中互相信任,互通有无,取长补短,共同发展。
(五)加强企业诚信建设是积极应对当前金融危机的需要。温家宝总理在英国剑桥大学演讲中说过“道德缺失是导致这次金融危机的一个深层次原因。”企业也是如此,违法失信是企业难以发展的罪魁祸首,而诚信是企业立足于市场的必备武器,是企业度过金融寒冬的通行证。当前的全球金融危机归根结底是信用的危机,应对这场危机,重要的是要加强和完善诚信体系建设。党中央、国务院去年下半年作出了扩大内需,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决策,这给企业加强诚信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从成功经验看,良好的市场信用环境下,交易规模因信用而成倍增长,从而拉动经济增长和扩大就业。在当前买方市场情况下,企业间赊销的增加对信用度的要求更高。在扩大内需、调整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中,企业需要通过银行信贷、证券市场等方式筹集生产发展和技术改造所需要的大量资金,这也迫切需要进一步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同时,消费需求的扩大也要求信用消费的增长。因此,加强企业诚信建设,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对当前应对严重困难和挑战,扩大内需与结构调整,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企业诚信建设的路径选择
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诚信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也非企业一朝一夕所能完成的,它是一个系统而复杂的长效工程,仅仅依靠企业自身的力量,远远不够,需要政府、企业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既要有制度约束,也要有环境影响,才能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一)在政府层面,要发挥好“有形之手”的作用,努力营造企业诚信建设的环境。
首先,政府部门要广泛宣传教育引导,营造良好的诚信道德舆论氛围。一要造浓氛围。政府相关部门要大力宣传诚信建设的道德规范、法律法规和有关知识,宣传恪守诚信规范的企业的典型事迹,总结推广其经验,对一些企业失信行为予以揭露和曝光,让企业引以为戒。通过充分发挥典型宣传和监督作用,弘扬诚实守信行为,给失信行为以强大的社会舆论压力。二要立足教育。企业诚信的缺乏,主要源于企业负责人和领导班子在追求物质、经济利益的时候忘却了对企业自身存在的意义的追问。为此,政府部门要建立企业经营者定期教育培训制度,把《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民法》、《合同法》、《公司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法律法规作为培训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不断培养和树立企业经营者诚信意识。充分利用各种载体,宣传和弘扬企业信用文化,提高企业管理队伍的素质。三要加强引导。积极引导企业树立“效益第一、信用为本”的经营观念,增强维护企业信用的自觉性。按照政企分开、产权明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原则、引导企业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建立健全企业信用的约束机制。人民银行应指导银行、企业建立新型的“银企”信用关系;工商部门要积极开展著名商标的认定工作和弛名商标的推荐活动,深入开展“消费者信得过”经营单位和“重合同守信用”企业考核命名活动;质监部门要大力推动企业标准化建设工作,打击假冒伪劣产品和计量不实行为,促进企业积极提高产品质量;工商联和行业协会要建立、完善行业信用的良好行风,推动行业的信用建设。
其次,政府要发挥表率作用,树立“信用政府”形象。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担负着引导、监督、管理社会诚信的职责,在整个社会诚信中起表率、示范作用。因此,加强企业诚信建设,政府必须率先垂范,带头讲诚信,规范诚信行为。一是要依法行政,透明办事。要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增强政府工作人员的法制意识,真正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严格依法行政,保证法律法规的严肃性和权威性。要加强政府机关的作风建设,深化政务公开,拓宽反映社情民意的渠道,接受群众监督,提高政府决策的透明度。二是要兑现承诺,取信于民。政府要增强全局意识、长远意识,保持政策和工作的连续性、稳定性、严肃性,对各级党委、政府出台的政策,年初确定的各项经济社会发展指标和重点工作、重点项目、为民办实事项目以及市委、市政府交办的各项工作,务必不折不扣地执行、雷厉风行抓落实,确保政令畅通,特别是招商政策,对客商、投资者的承诺,一定要兑现,真正做到言必行、行必果,取信于民。三是要转变职能,加强监管。各级政府要把政府的职能锁定在宏观调节,公共服务、市场监管、产业引导、社会保障上,真正把不该管的事放开下放,还权于市场、还权于企业,推进政企分开,防止出现政府管理越位、缺位、错位现象,形成宏观管住管好,微观放开搞活的减事放权机制。
(二)在企业层面,广大企业要从战略发展高度牢固树立诚实守信经营理念,使诚信成为企业发展战略的核心内容,融化到日常生产经营活动的各个环节。
首先,把诚信建设作为企业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企业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诚信不是一个空洞的口号,必须贯穿到企业的日常经营行为和中长期发展战略中去。企业应当根据已经制定和颁发的公民道德纲要精神,把“诚信为本”纳入到实施的举措中去,指导企业和职工树立诚信为本的理念,让企业的经营者以及干部、职工都懂得,以诚信为本,是企业兴盛的应有之道,是应该恪守的原则,没有诚信,企业就不能取得长久的成功。企业管理者要把诚信作为企业和企业家的理念,作为管理者和全体职工追求的目标,把诚实守信思想,覆盖到全体员工,覆盖到企业的全部经营活动和经营行为。
其次,企业领导班子应自律垂范,自觉树立诚信经营观念。企业诚信问题与主要负责人的人品、操守、道德直接有关。企业一把手的遵纪守法、诚实经营,可以带好一班人,可以在企业中形成良好的道德氛围,可以给全体员工产生榜样的力量。企业主要负责人不老实,不诚实,追名逐利,就会把企业引上邪路。比如,美国的安然、安达信、世界通信等公司,中国的银广厦等公司,都是企业主要负责人和财务部门负责人勾结起来做假账,搞诈骗,最终造成企业的破产。国内外企业的成败荣辱都证明了一个普遍的规律,在企业诚信建设中,企业主要负责人起着极为重要的关键作用,凡是企业领导班子好,特别是主要负责人有理想,有道德,情操高尚,重视信誉,重视企业的社会责任,企业的风气就肯定正,事业必定兴旺;相反,必然是歪风盛行,诚信缺失,人心涣散,促使企业走下坡路。
再次,企业要将诚信看作是企业的社会责任和应尽的义务。企业作为社会成员之一,应当自觉承担起维护社会整体利益的责任。企业的守法诚信经营有助于提高全体社会成员的生活品质,推动社会风气的净化和文明程度的提高,有利于自然环境的保护和社会可持续发展,进而实现企业与社会、企业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与协调发展。另一方面,诚信是企业肩负的诸多社会责任的基石。从企业创造价值的角度看,诚信更是一项重要的无形资产,可以提升企业品牌,转化为企业的竞争优势,提高经济效益。因此,所有成功的企业家,在诚信建设上都是高标准严要求的,一项产品是否质量优良,一种服务是否尽到了责任,都体现了企业的诚信度,体现了企业家的社会责任感。
(中共巢湖市委党校,安徽巢湖238000)
第三篇:浅谈市场经济下的道德建设
浅谈市场经济下的道德建设
目前,中国的道德状况引起人们极大的关注。社会“道德滑坡”现象分析成为人们的热点话题,而且参加讨论的人越来越多,范围也越来越大,涉及的领域也越来越广,问题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人们把种种不道德或归于市场经济,或归于社会环境,或归于法律法规不健全,或归于学校教育不得力,或归于个人自我修养差,等等,众说纷纭,观点不一。我个人认为导致中国当今社会“道德滑坡”的原因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1.人们对突如其来的经济体制改革开放,没有做好 充分的思想准备,面对“繁荣”的局面,表现出一种本能的接受,而不是主动“拿来”。
新中国建立后,中国始终在搞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在这个过程中,运动与建设相生,整顿与生产相伴。而从政治上和经济上被解放了的人民更是带着极大的热情,带着对祖国的无限热爱和对党的无限忠诚,积极投身到社会主义的建设大潮之中。这一时期,人们的思想极其单纯,大家并不认为经济收入少、加班加点、商品供应匮乏不对,相反,在做好分内工作的同时,还做了大量的分外工作,可以说,为了工作人们进入一种忘我的境界,近乎疯狂。在人们的思想深处有一道铜墙铁壁似的防线,以传统的和时代的道德观自觉地抵制着所谓的资产阶级思想。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在中国人面前展开一个更加广阔的天地,让中国人耳目一新。面对突然的变化、豁然的局面、繁杂的环境、飞速发展的经济和反差极大的生活,人们来不及思考,对某些社会现象没有时间去做本质上的分析,而是以自己工作、学习、感觉上的需求,简单而武断地否定过去的体制和传统的道德观,并迅速地从一种单纯的思想进入另一种单纯的思想,而且带着这样的思想又一次投入到社会主义的经济建设之中。这一时期的思想领域,旧的东西被丢掉,而新的东西又没有完全建立起来,人们的思想观念处于一种迷茫的状况,加之紧张的生活工作节奏,人们也就自然放松自我道德修养。可以说,这一次,中国人民打了一场思想上的无准备之仗,结果也付出惨重的道德代价。学校德育教育滞后是导致“道德滑坡”的重要原因
1978年高考制度的恢复,给教育界吹来一股浓浓的芳香,10年中人们对知识的极度渴望如火山岩浆迸发而出,校园沸腾了,又安静了。教师学生都有了一个共同的目标,那就是攻克高考这座堡垒。学校的中心工作也非常明确,就是教学,说
透了,实际上就是应对高考,就是提高升学率。“升学率”“就业率”也在不知不觉中成了对各级学校评估的标准,在这一标准的导向下,学校的教育目的就更明确。因此,多年来,学校教育过于注重教育的功利性,而忽略教育的育人功能,更多地在关注学校的升学率和学生就业率,教学成绩成了学校唯一的追求,甚至主宰着学校的生存和发展。当然学校教育也在始终如一地不断地完善着理论、追求着实效,在对学生进行着道德教育,但这些尽乎理想的理论,似乎触及不到理想与现实间的巨大落差,有时也难以解答现实中存在的问题,同时面对如此纷繁的社会大环境和繁重的教学、课业负担的重压,真可谓杯水车薪,显得那样的苍白无力和无奈。其实,在应试教育之下大谈德育教育,也只是空谈,因为学校无暇也无力更多地顾及德育教育,德育起着点缀或应付检查的作用。家庭德育教育的单一对孩子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
“知识就是力量”,知识能够改变人的命运。中国人面对这一铁的事实,对教育投入更大的人力、物力、财力和精力,孩子的教育成了每个家庭生活的中心内容和重点内容,成绩成了街头巷尾人们谈论的重点话题,而对孩子的品德培养却少之又少,家庭德育明显滞后。一方面,家长忽视对孩子的德育教育,更多地重视孩子的知识教育和智能开发,更多地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不让孩子涉及与学习无关的事宜,诸如家务劳动、接人待物、参加各种活动等,而且众星捧月式的家庭成员结构和生活氛围,也没有给孩子提供参加劳动和社会活动的机会。繁重的学习负担和课外学习班充斥他们稚嫩的童年时代和快乐的少年时代,他们成了学习的工具。其结果是许多孩子高分低能,不能也不会处理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另一方面,家长自身的道德素养不高,没有意识到对孩子品德教育的重要性。有些家长对于孩子的不良表现,不懂得教育,更不懂如何教育,视给孩子提供所谓的良好学习环境和学习条件为己任。再者,许多家长意识到德育的重要,但教育方式不适,粗暴行事,只告诉孩子应该或不应该做什么,却不与孩子沟通,其结果,或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或使孩子没有主见,只知顺从。当家长发现孩子身上的问题并欲纠正时,其已形成的生活习惯、品行性格、思维习惯纠正起来谈何容易。这种家庭教育的滞后性,给孩子良好人格的形成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同国务院参事和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座谈时说,近年来相继发生 “毒奶粉”“瘦肉精”“地沟油”“染色馒头”等事件,这些恶性的食品安全事件足以表明,诚信的缺失、道德的滑坡已经到了何等严重的地步。
温总理以 “道德的滑坡已经到了何等严重的地步”来总结痛惜近年来发生的一系列恶性食品安全事件,无疑既一针见血,又振聋发聩。这种“道德严重滑坡”本身的具体方式和内容,如“掺毒”“造假”等,早已不仅是一般意义上的道德不检点,更是严重冲决基本道德人伦底线的行为——不仅是严重的不德,更是严重的非法侵权犯罪。
不难发现,严重滑坡中“道德”,其实并不是一种孤立片面的一般道德,如商业商人道德,而是一个更广泛层面的系统道德。除了人品意义上的道德之外,它至少还应包括一个法治化的公共道德体系,如政府部门的监管道德、行政道德,以及支撑维系规范这些道德的公共管理制度本身内蕴的道德,比如,能够真正充分实现“奖善罚恶”功能的法律道德,能确保高效运转、无缝监管的行政制度道德。
就像大自然的生态系统一样,人类社会中道德系统其实也是环环相扣、相互依赖而存在的。无论个人道德还是团体道德,商业道德还是职业道德,都既不可能独自孤立地生长养成,也不可能孤立地滑坡沦陷。而在这其中,政府公共服务、行政监管道德,及其背后法治化的制度本身的道德,显然是一种至关重要的基础性道德力量——对于整个社会道德系统的维系、凝聚、繁茂,具有如土壤、阳光、雨露之于自然生态一样的基础性保障、栽培、引领作用。
遗憾的是,在现实中,目前我们的这种基础性道德还并没有充分发挥其应有作用,相反倒是不乏一些悖反的情况。在几乎所有的食品安全事件中,我们都能看到事前失灵、近乎“形同虚设”的行政监管,以及事后相互推诿、缝隙丛生的监管运行体系。而在法律制度方面,虽然《食品安全法》等法律近年来也增加一些严厉性,但显然还远没有完全实现公众期待中的充分“奖善罚恶”的作用。比如,因为生产经营伪劣食品,而真正倾家荡产的商家还十分少见;因为监管不力涉嫌渎职而被追究刑事责任的政府监管人员,同样少之又少。
显然,作为一种底线、最后防线意义上道德的法律制度,单靠温柔的“说服教育”是远远不足以彰显它的基础性力量,并维系社会道德系统的生态平衡的。唯有夯实基础道德的秩序底线根基,将其充分法治化、施行坚决彻底的“奖善罚恶”——充分提升为善的收益,加重作恶的成本,预防社会道德的大面积“滑坡”“坍塌”才是可能的。这正如温总理指出的,“完善法律法规,使有道德的企业和个人受到法律的保护和社会的尊重,使违法乱纪、道德败坏者受到法律的制裁和社会的唾弃。
第四篇: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道德建设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道德建设
【摘要】市场经济的经济性、信息性、规则性给当前社会道德建设带来了新的矛盾和挑战。在市场经济下进行社会道德建设,必须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坚持以为人民服务和集体主义为指导思想、融汇和吸收人类一切的优秀道德精神、不断完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提供良好的道德环境和有力道义支持。
关键词:市场经济、道德建设
市场经济和道德建设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社会主义经济有利于解放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调动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推动社会的道德进步。但是市场自身存弱点和消极的方面,如趋利性,反应到人与人的关系上,容易诱发拜金主义等消极现象。这些因素将阻碍社会主义经济的健康发展。所以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努力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思想道德体系,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因此我们应该:
(一)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传统似江河之水,它是一个民族世代积累下来的相对稳定的经验。它的精华部分凝聚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力量,是我国古代思想家对中华民族道德经验的总结、提炼和概括。优良的道德传统是我们进行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源动力。今天,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二)坚持以为人民服务和集体主义为指导思想。在我国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的条件下,每个社会主义的劳动者和建设者都在为社会、为他人同时也在为自己而劳动和工作。在为人民服务的精神的引导下自觉、积极、规范地为人民和社会服务。经过长期的发展,集体主义已经成为调节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利益关系最重要的原则,它是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必然要求。因此,坚持以为人民服务和集体主义为指导思想,是完善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三)恪守公民道德基本道德规范吸收一切人类优秀道德精神。2001年中共中央印发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基本纲要》,第一次系统明确的提出了“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公民道德规范。公民道德规范涵盖了社会的各个领域,适用于不同的社会群体。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有利于公民道德的具体实践,有利于提高公民的道德素质。社会主义道德体系不是一个封闭的整体,而是社会主义道德不同层次、不同方面的行为规范有机结合起来的整体。新的矛盾面前,我们必须进一步完善社会道德体系,为其注入新的内容,使其更具有生命力,这要求我不断的吸收一切人类优秀道德精神。所以恪守公民道德基本道德规范吸收一切人类优秀道德精神是进行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道德建设的基本途径。
参考文献: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高等教育出版社
第五篇:市场经济不利于道德建设 立论
各位评委,观众,大家上午好!
我方观点是:市场经济不利于道德建设。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阐述我方观点和理论依据:
第一,马克思主义认为,(市场经济体系下,产品和服务的生产及销售完全由市场的自由价格机制所引导,)市场经济的本质就是通过供给和需求来追逐个体利益的最大化。即使是不道德的需求也会产生不道德的供给,因为市场经济追逐的是利润,而不是道德。当道德、法律有利于获取利润的时候,它会遵守道德、法律的约束,但是,当道德、法律阻碍它追逐利润的时候,它必然会践踏道德、法律。在市场经济的天平上,最重的砝码不是道德,而是利润。因此市场经济不利于道德建设。
第二,二○○一年九月二十日,中央印发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明确规定: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坚持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为着力点。而市场经济对商品和货币的无条件崇拜完全违背了道德建设的目标和内容。
首先,市场经济的逐利本性把金钱作为衡量一切的尺度,甚至人的自身价值。这导致人与人的关系世俗化、功利化,走向极端个人主义、利己主义。这是对《道德建设纲要》坚持集体主义原则的公然践踏!难道这还有利于道德建设吗?
其次,市场经济的自发性引发诚信危机。假烟假酒、虚假广告、假发票、假账、假学历、假证件,这些是对社会公德建设的公然挑战,难道这些也有利于道德建设吗?
另外、市场经济等价交换原则正在入侵社会生活。市场将一切都泛化为商品,权力、地位、灵魂、良心乃至肉体,统统都可以当作商品交换。这诱发社会不公,私欲膨胀,权钱交易,权色交易,职业道德沦丧,“良心”都已泯灭,何谈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难道还能说市场经济有利于道德建设吗?
今天,市场经济导致的道德滑坡正在制造信仰危机,伦理危机和社会危机,这些危机就在你,我的身边!
第三,100多年前,马克思就对市场经的局限性做了生动描述:当利润达到10%的时候,他们将蠢蠢欲动;当利润达到50%的时候,他们将铤而走险;当利润达到100%的时候,他们敢于践踏人间一切法律!
100多年后的今天,正是因为看清了市场经济不利于道德建设,我们国家才呼吁全社会要加强道德建设,才颁布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
21世纪的中国,不仅要钱袋子鼓起来,21世纪的中国,更要把道德建设的旗帜竖起来!因为,旗帜就是方向!
谢谢各位!
乐从中学:刘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