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市场经济与诚信
事例:1.新华网北京2月27日电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7日下午3时接受中国政府网、新华网联合专访,与广大网友在线交流。在回答网友提出的“毒奶粉”等假冒伪劣产品时,温家宝说,对于整个社会来讲,道德问题十分重要,“我以为诚信和道德是现代社会应该解决的紧迫问题。”
[网友君子如兰花]假冒伪劣产品总是堵不住,最近奶粉又出问题了。总理,您曾说企业家身上应该流淌着道德的血液,可是急功近利、见利忘义的企业还是不少。
[温家宝]是的。我在金融危机开始的时候就讲到,一些国家的一些企业见利忘义,为了自身的利益而损害整体利益,企业家的身上应该流淌着道德的血液。对于我们的企业来讲,对于整个社会来讲,道德问题十分重要。我以为诚信和道德是现代社会应该解决的紧迫问题。
什么是道德?其实最重要的:第一是爱人。仁者人也,仁者爱人。每个企业家或者社会的每个成员都要知道热爱群众、热爱国家。
第二,要有同情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同情是道德的基础,这在儒家哲学里头很明确地讲过。孟子说过,人无恻隐之心非人也。他把恻隐之心作为人之端。我们的企业如果只考虑自己的利益,甚至见利忘义,把自己挣的钱建立在别人的痛苦甚至生命上,那是可悲的,也是法律不允许的。
一个三鹿奶粉,我们付出了很大的代价,网民们大概不知道。我们普查了受到奶粉影响的儿童达到3000万,国家花了20亿。同时,给受到奶粉影响的儿童上了保险,为期20年。这个教训应该说是很深刻的,不是一个企业,也不是一个地方,是我们整个民族应该汲取的。现在如果再出现假冒伪劣产品,我们一定严惩不贷。这是从维护民族大义出发,绝不能手软。
2信义兄弟与社会基础道德
“信义兄弟”20年来恪守不拖欠工薪的承诺,这在欠薪犹如家常便饭的今天,的确让人喟叹。有人用“侠肝义胆”形容他们,有人用“真汉子”形容他们,总之,这些语词充满敬重与感动之情,而这些情感皆发自人们真实的内心,不加掩饰,也不显浮夸。
“信义兄弟”是我们这个时代的英雄,这倒不是说他们的事迹有多么传奇,他们的形象有多么高大,而是因为他们以最平凡的行为,恪守着社会生活中最基本的道义良知,面对这份道义良知,我们却如同久旱逢得甘露。
诚信原本是基本的道义良知,当然,在现代的陌生人社会,我们离不开制度化的构建以维系诚信的底线,只是这种诚信体现的是一种基本的现代规则,所依靠的是外在的约束力量。推崇如此制度化的诚信机制,却并不代表作为基本道义良知的诚信不再被珍视。一个是他律,一个是自律,如果这个社会只有他律,人们虽然也能做到互不侵犯,但人与人之间在精神上难有交集,人与人之间在心灵上都仍将处于游离状态。
惟其如此,在传统中国,史家每逢下笔于基础道德不被坚守的时代,总会哀叹礼崩乐坏;惟其如此,西方国家也有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的探讨。这些都表明,任何社会都离不开基础性的道德,即便人性的弱点能够依靠外在的社会规则予以约束,这种基础性的道德仍然不可离、不可弃,它让人心可以被凝聚而不再游离,让人人目光相向时不再默然、冷淡。人人遵守社会规则,不代表人人会因此彼此尊重、友善、真诚。
我们为“信义兄弟”所感动,因为他们的言行值得珍视,值得人人关注与探讨。哪怕是作为一种个体行为,也总可以通过报道与言说来增进其社会效应,并进而填补我们社会情感的空白之处。当然,“信义兄弟”更非完美得几近符号化的两个人,他们太平凡,他们恪守承诺也不是靠着超乎人性的激情。但正因如此,这份坚守了20年的承诺,又是珍贵的,它值得被拿到公众的视野中,让人们感动的同时,也促动人们思考:这种基本的道义良知如何能被人遵守,体现于个体中的道义良知如何能具备公共意义,能成为这个社会的基础道德。
不可否认,尽管“信义兄弟”的事迹为人发掘,尽管这事迹广为传播,并不断为人言说,但并不表明作为普遍现象的欠薪能得到根除,更不表明各行业、各领域的人之言行都能因之而学会遵守底线。我们情愿认为,“信义兄弟”之于“人心不古”的现状而言,仅仅是为人们带来了精神上的再次触动。触动还不足以成为一种根治的良药,但这种触动却是人们久经压抑的情感开始释放的表征,这至少是一个尝试着重拾基础道德的开始吧。
“新年不欠旧年账,今生不欠来生债”,这本该是一种普普通通的做人信条,但如今,这句话让人肃然起敬,让人异常感动。作为普通人的“信义兄弟”,应和这个时代的稀缺精神,也当为这个时代所尊敬。[3] “接力还薪”彰显的道德力量
孙氏兄弟“接力还薪”的意义在于,它不仅体现了做人的良知,更反映了我们当前最需要的东西:社会信义
哥哥发薪路上遭遇车祸,弟弟忍痛“接力”还钱,近日发生在荆楚大地上的一幕令人动容。“无论多困难,绝不拖欠一分钱”,在哥哥一家遭难后,弟弟孙东林朴实而坚定的话语,折射出这对“信义兄弟”的道德魅力。
这样的信义举动,源于20年来的承诺与坚守:“新年不欠旧年账,今生不欠来生债”。20年来,孙氏兄弟从未拖欠工人一分钱的工钱,他们用诚信践诺,靠信义发展。俗话说,财聚人散,财散人聚;君子之财,取之有道。
孙氏兄弟“接力还薪”的意义在于,它不仅体现了做人的良知与品格,更反映了我们当前最需要的东西:社会信义。按照当下社会上某些人的逻辑,“信义兄弟”似乎也有理由拖欠农民工的工钱:孙水林本人被别人拖欠了许多工程款,因此,他再拖欠农民工的工钱,似乎也是没“办法”的事;哥哥一家5个人都走了,弟弟至少可以暂缓替哥哥发还工钱,而没有拿到工钱尾款的农民工,从情理上,似乎也不会因此紧追不放„„从这个角度来看,孙氏兄弟的坚守更加可贵:信守承诺,宁可自己难,也不让他人忧。如此做人做事,谁不愿意和他们合作呢?
孙氏兄弟的义举,当让那些恶意拖欠农民工工钱的不良老板,羞愧难当,无地自容。那些靠昧心钱致富的人,是否觉得手烫?有些人挖空心思、钻山打洞,可事业就是做不大、做不好,是不是可以从自己的德行上找找原因?
毋庸讳言,信义的缺失,不只体现在农民工和包工头之间,一定程度上,它已成为一种社会现象。
有位劳模去世多年,生前的工资至今未结清,有关方面为此推来推去。如此事情,别说于理、于法所不容,于心、于情又何忍?还有一例,法院已终审判决,被告向原告还钱。可是,被告至今非但不还,还动用行政的力量,向上级政府“说情况,讲理由”。如此无休止地扯下去,不仅浪费了大量的社会资源,也挑战着道德和法律的尊严。如此行事,和谐从何说起?如此环境,谁还再来投资?现实中,“开门招商、关门打狗”,正是一些地方长期发展滞后的一个重要原因。
一个人、一级组织,都需要自律和他律。对不讲信义的人,当务之急便是,不仅要让他们在经济上占不到任何便宜,而且还要让他们为此付出沉重代价。比如,对恶意不执行法律的相关单位负责人,果断地采取必要的组织措施。因为,一个良性的社会,应该通过一系列规则和制度,让守信义者得人心,让得人心者得财富。这样,善行义举才会有强大的依托,守信义的人才会越来越多。
人无信则不立。诚信和道义,是做人做事的基本准则,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实现科学发展的必备要素。感谢孙氏兄弟在这个乍暖还寒的季节里,给我们带来的温馨、感动和震撼,为我们这个社会培植了一方道德沃土。
写论文时可能用到:
在中华民族的道德传统之中,诚信占有重要的地位。“仁义礼智信”,诚信是五德之一。“人无信不立”,“一言九鼎”,“不轻然诺”,“一言既出,驷马难追”,许多成语流传至今。但是,过去的诚信主要是在小生产的基础上形成的,主要是在熟人社会的圈子里维系的。失去信用的人很快就会失去周围人的信任。失信行为的空间受到限制,就比较不容易泛滥成灾。
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正在蓬勃发展,并且日益显示其优越性。相应地,社会的道德建设也在扎实推进,取得了明显成效,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为社会的和谐和进步,提供了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4]
但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在完善的过程中,社会结构已经和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动,人们的社会存在,人们的相互关系,包括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道德,作为处理这些关系的行为准则,不可能不遇到一系列新的挑战,不可能不产生一系列新的矛盾。解决这些问题,既需要坚持正确的原则,更需要不断探索新的途径和方法。
中华民族有优秀的传统美德,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革命斗争中又形成了先进的革命道德。这些传统深深植根于广大民众之中,是一股巨大的力量。群众有建设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的强烈愿望。我们的党和政府历来重视道德建设,多年来各级组织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全社会居于主导地位。我们还可以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在类似情况下促进道德进步的做法和经验。这些都是进一步提高社会道德水平的根本的有利条件。
当前,我们要面向变动着的中国实际,遵循道德发展的客观规律,充分发扬我们的优势,全面规划,抓住重点,立足根本,科学、扎实推进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建设。有几个问题需要加以特别关注。
一、要特别关注诚信建设
诚信是市场经济存在和健康发展的道德前提。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的是商品而不是单纯的产品。商品为交换而生产,生产的目的首先是为了实现交换价值,只有经过交换,其使用价值才能得到实现。商品交换又必须经过货币这个一般中介物才能够完成。这种生产和使用的分离,使社会分工得到极大的发展,使资源得到尽可能合理的配置,也为科学技术的使用和不断进步开辟了广阔的舞台。但这种生产和使用的分离,以及两者之间连接的无数中间环节,又为不诚信行为的产生提供了条件。这反过来又限制和影响了市场经济本身的健康发展。现代世界,诚信是最重要的投资环境。企业正常的经营和管理,商品的流通,市场的繁荣,金融结算,人才的培养和流动,劳动就业和劳动保障,鼓励新技术的采用,消费权益的保障,以及人际交往的许多方面都离不开诚信。诚信也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必要条件。目前在这方面的缺失已经造成群众强烈的不满。
在中华民族的道德传统之中,诚信占有重要的地位。“仁义礼智信”,诚信是五德之一。“人无信不立”,“一言九鼎”,“不轻然诺”,“一言既出,驷马难追”,许多成语流传至今。但是,过去的诚信主要是在小生产的基础上形成的,主要是在熟人社会的圈子里维系的。失去信用的人很快就会失去周围人的信任。失信行为的空间受到限制,就比较不容易泛滥成灾。
现代市场经济使人的交往范围无限地扩大了。人们很难在这无限多的对象和无限多的行为中辨别真伪,决定取舍。这就为失信者甚至恶意作伪者扩大了生存空间,也扩大了失信行为的受害面。在新的情况下当然首先要加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制度建设,完善各种必要的法律和规章,杜绝各种失信行为产生的渠道,提高失信行为的成本,加强对失信行为的打击和惩处。但是一般说来,这种制度建设往往有滞后性,很难做到事先设防。同时就要加强有关诚信的思想道德教育,在全社会大力弘扬诚实守信的美德。
值得注意的是,广大群众是不诚信行为的受害者,在社会上提倡诚实守信当然是得人心的,但更为重要的是帮助群众提高保护自己免受各种不道德的欺诈行为危害的能力。事实上,许多群众也正是这样做的。一些信用不好的人就很难在亲友中借到钱,一些质量不好的品牌商品销量急剧下降。在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这种认识已经超越直接经验的范围,一个人过去某一方面的信用记录不佳,今后在就业、任职、投资、贸易、买保险等许多方面就会受到限制。并不是那些地方的政府对此有什么严格的规定,而是人们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自然选择在同失信者打交道时更加谨慎。有了这样的心态,就可以在新的条件下让人们的守信程度和被他人信任的程度发生正相关的关系,广大社会的自然人和法人都成为保护自己利益的社会诚信的自觉守护者,才能大大压缩不守信行为的生存空间。
二、要特别关注新市民的道德建设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促进了人口的大规模流动。改革开放以来,亿万农民进入城市,这是一个伟大的历史进程。他们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充足的人力资源,已经成为中国工人阶级队伍的新生力量和主要组成部分,为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建设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在这个进程中,他们也提升着自己的素质,促进了自己的家庭和家乡脱贫致富。这个进程现在还在继续,还将进一步推动中国城市化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发展。
大批农村人口转为城市人口,大批农民成为工人和城市劳动者,这是世界各国工业化过程中必须共同经历的过程。和许多其他国家不同的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避免了大批农民破产流为贫民的悲惨遭遇,而是把农民进城务工和农民逐步脱贫致富结合起来。事实证明,这个做法是成功的。但是这个过程中的种种矛盾和痛苦仍然是不可避免的。
亿万农民进城务工和从事其他劳动,这是一个阶级到另一个阶级的转变,一种生产方式到另一种生产方式的转变,也是一种生活方式到另一种生活方式的转变。这是中国社会最深刻的社会变动之一。亿万农民进城,带来了他们勤劳勇敢、艰苦朴素、坚韧奋斗的优良品质,同时他们又忍受着与亲人分离的痛苦。他们离开了原来的乡村社区,原社区长期形成的一些道德规范对他们的影响逐渐减弱。他们渴望融入城市生活,但又困难重重。其中许多人已经在城市工作和生活了许多年,但是同城市原居民之间的隔阂、距离还很难消除。特别是新一代农民工,基本上已经失去重回农村的可能,他们必然或者已经是城市市民的重要组成部分。帮助他们比较顺利地融入城市生活,减少这个过程中的痛苦和摩擦,应当是当前的一项迫切任务。除了首先要从制度、政策等方面逐步解决他们的户籍、就业、劳动保障、居住、子女教育、医疗、养老等方面的问题,还应当着力帮助这个新市民群体建设适应现代城市生活的道德观念、道德行为和道德习惯。这也是建设现代文明城市必不可少的工程。
现代工业生产和农业小生产之间的不同,就在于劳动的大规模协同、严格的纪律和一丝不苟的操作,正是这样的劳动锻炼了现代工人阶级的集体主义精神和极强的组织性纪律性。现代城市生活作为人类文明的成果,为人们提供了各种提高生活素质的条件:快捷、便利、舒适、丰富。同时这些条件的维系和运行要求人们互相的尊重、克制,要求自觉接受各种规章和程序的约束,不像农村生活在自然条件下有那么多的随意性。广大的新市民是城市文明的创造者,如何使他们同时善于和充分享用城市文明的成果,需要做许多切实的帮助工作。
这就是说新市民的道德建设,主要不是用他们不熟悉的各种规范和守则使他们受到限制,而是要帮助他们了解和熟悉现代城市各种有利于他们的条件、机会和人际关系,来提升和增进自己的生活质量,得到更多的精神文化享受,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思想水平,使自己获得更好的发展机会。为了这些,他们必然要掌握和遵循各种相关的规范和守则,成为真正的现代市民。新市民自身成为新市民道德建设的主体,道德建设成为他们自身的内在要求,这样才有巨大而持续的力量。
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弟应当是新市民道德建设的重点。幼小的心灵更容易接受新的道德观念,幼小的年龄更容易养成新的道德习惯。只要引导得好,这些新一代的新市民将比他们的父辈更容易融入城市生活。如果在城市原居民的孩子和外来务工人员子弟之间广泛深入地开展“手拉手”互助交友活动,将使双方都获益匪浅,都能从对方身上学到许多优秀的品质,也将为城市社会各阶层之间消除隔阂,加深沟通和理解,增进城市的和谐、安定和友爱奠定长久的基础。
三、要特别关注社区道德的建设
大量的人群从单位人转化为社会人,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城市发生的另一个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动。
30多年来,许多原有的单位不再存在了,许多单位兼并重组了,许多单位经过了多次改制。单位办社会的功能逐渐取消,不再像过去那样管得宽、管得严了。大批离退休职工的管理已经社会化。现存的企业、事业,无论哪一种所有制,单位和个人之间的关系普遍比过去松散。在这样的情况下,人们的自我意识增强了,交往扩大了,流动更自由了,发展的机会增加了,发展的空间扩大了。许多人的社会地位、社会角色不断地变化。这种情况有利于人们更加勤奋、更加努力学习,追求新的知识,更加勇于创造和创业。人们在创造自身幸福生活的同时,也推动着社会的进步。
人们感到不满意的是,随着交往的扩大,孤独感却增加了,人们感到缺少友情,缺少温暖,安全感和安定感也有所下降。这种缺失本来应当在社区中得到补偿。但是社区长期是我们工作的薄弱环节。过去那种大型的单位宿舍已经逐渐瓦解。四合院式的住宅被新建的单元楼房代替。人们在这里缺少公共活动的场所和机会。一家一户成为一个个陷入陌生人环境中的孤岛。多年的邻居相见不相识。邻里互助、守望相亲已经成为遥远的回忆。就是说,社区虽然是人们居住的地方,却没有成为人们安放心灵的场所,也没有成为社会公德哺育、成长、实践的最广泛的基地。改变这种状况当然要做大量艰苦的工作,还要经过许多探索。但这是社会转型的必需,是建设新型现代文明城市的必需。建设社会公德,不能离开社区这个基础。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认为,人处在个体、群体、集体这三种不同状态时,心理活动会有明显的不同特点。道德作为处理人际关系的行为准则,在集体之中最容易获得必要的营养和生长的条件。社区的道德建设需要以创设各种有利条件,促使社区成员之间的相互结识为突破口,进而逐步形成各种不同程度的社区集体。事实上,只要社区的成员互相认识,社区的文明程度和安全程度都必然会有一个大的提升。各地都有很多社区在这方面做了很多有益的探索。邻里节的兴起就很受社区居民的欢迎。
社区居民有许多不同方面的共同兴趣、爱好和需求。养老、育儿、助残、家庭绿化美化、饲养宠物、购物、旅游、环境卫生、摄影、文娱、健身等等,都可能在社区中有志同道合者之间互相切磋、互相支持、互通信息,共同愉快地发展。满足这些不同的需求,是促进社区居民逐步组织起来,进入社区公共生活的重要途径。这些方面的活动开展好了,业主委员会、居民委员会自然会获得深厚的基础。
人民群众是自己生活的主人。要创设条件让居民们都有为提高社区的物质和精神生活水平出力的机会。实际上机会是很多的,潜力也是无穷的。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专长、经验和社会联系。出力无论大小,都会增进人们作为社区主人的感觉,从而更加关心社区、爱护社区,并且在这个过程中感受到幸福和快乐。
社会生活的变化广泛而深刻,在道德建设领域需要关注的新问题层出不穷。但是无论怎样变化,人民群众始终既是社会物质生产和生活建设的主体,也是社会精神生产和道德建设的主体。广大群众必定会在自身生活条件不断变动的过程中,不断地探索,调整自己的行为和行为规范,来适应新的条件,创造自己更加幸福的生活。尊重群众这种主体地位,关心和支持他们的愿望和迫切需求,尊重他们的创造,并且加以积极引导,使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这样,作为强大推动力量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就一定能够日渐完善,深入人心,形成大众习惯,蔚为社会新风,在整个生活中日益发挥其主导作用。
第二篇:市场经济与诚信
市场经济就是信用经济
——“中凯事件”的启示
李晓瑜 阎礼
“中凯的官司虽然终审胜诉了,但他们还是主动花出1000多万元给消费者,这可真是太了不起了!”
“„中凯现象‟之所以备受国人的关注与盛赞,说明社会对诚实信用的心理欲求,这才是市场经济本质特征。”
“中凯事件”现已圆圆满满地落下了帷幕,但由于这个事件的意义已远远超过其本身,人们对它的思考并未划上休止符。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孔子就曾说:“民无信不立”;管仲说“诚信者,天下之结也”,以诚信为天下万事中的关键;唐代大诗人李白曾为诗“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元好问所说:“言圣人之道无他,至诚信而已”,以“至诚”为圣贤大道的核心,更是把一个“诚”字摆到了至高无上的位置。现代更是把自罗马法以来的诚实信用原则这一“帝王条款”作为对人们法律行为的基本要求。
我们常说,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所谓的法制经济就必须建立在信用的基础之上。所以,准确地说:“市场经济就是信用经济。”
诚实信用是市场经济的灵魂。人类商品交换经历了三大历史阶段:以物易物阶段、货币交易阶段、信用交易阶段。交易中的信用之所以产生,是因为交易双方经常处于不同的时间、不同地点,让渡自己的商品和货币,为使交易快捷高效,异地、异时让渡商品或支付货币,所以信用交易便应运而生,并不断发展。
市场经济离不开诚信,因为在经济中的各个环节,都少不了以诚信为基础的信用。在商品生产和交换的环节,生产、运输、赊购、赊销等都存在委托——代理关系,任何一个环节出错,都使交易链条中断;作为市场经济核心的银行,信用是其发展的基础;离开信用,股票、债券、其他金融衍生工具就无法发展。离开诚信为基础的市场信用,商品交易链条就会中断,就会发生经济危机。
我国目前的市场信用体系处于起步阶段,企业信用制度还没有健全起来,个人信用制度更为落后,现在市场交易主体信用缺失现象普遍存在。假冒伪劣商品泛滥,虚假广告遍地,坑蒙拐骗横行,企业之间的三角债、银行呆坏帐、信用卡诈骗、偷漏税、走私骗汇等,已造成全社会的信用危机,极大地影响了经济运行效率。
在信用缺失普遍存在的情况下,很多人既是受害者,又是害人者。信用缺失损害各经济主体的利益,导致经济环境恶化,阻碍经济正常运行。
如果没有诚信的环境,人人自危,对任何人都不敢相信,生怕自己稍不留神就会上当吃亏,这样的市场环境、生存环境会让生存于其中的人们不堪其累,基本的信任结构已经崩溃,人际关系不堪重负,交易成本高得惊人。事实上,普遍地大量地存在着弄虚作假,坑蒙欺诈,违约毁约、假冒伪劣、偷税漏税、逃税废债等失信行为,这些已成为当今我国市场经济建设和企业经济活动中的公害。据有关资料表明,每年因缺乏诚信而造成直接和间接的损失高达近6000亿元,几乎相当于我国一年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部分。当然,失信问题在经济上所造成的危害是难以数字来衡量的,因为它的负面影响是长期的,挽回影响也是很难在短期奏效的。
在“中凯现象”讨论得如火如荼的今年8月6日,来自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的工商局一把手欢聚北京,他们在北京市工商局现场观摩企业信用建设的初步成果。企业信用信息系统的建设,起到了服务社会、监管企业的作用,使信用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但是,如同法律之于约束守法的人一样,中国人的历史文化一再表明,约束者和被约束者同样有“不诚信”的风险,所以,单靠信用评级只能解决部分表面问题,解决问题的核心在于建设诚信文化(核心价值系统),只有文化(核心价值观)的力量才是长久的、深远的。
诚信是全社会的事情,不只是企业的事情,更不只是某些“富豪”的事情。做好企业诚信工作,仅靠企业自律是远远不够的,社会对企业的服务和监督同样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诚信问题需要全社会来关注,只有在全社会、全行业都形成诚信共识,方能打造诚信经济。诚信是相互的,需要服务者和被服务者、经营者和消费者双方共同来打造。经营者诚信而消费者不诚信,或者要求消费者诚信而经营者不诚信,这些情况的出现都不可能建立起良好的诚信经济。现在社会处于转型期,诚信问题是目前很大的问题。所以“中凯事件”才格外引人关注。
营造诚信环境的核心是建设优秀的诚信文化。市场经济是公平经济、诚信经济,对企业来说,诚信是企业生存之本,没有诚信的企业就如无源之水,无根之木,看似强盛,实则短命。而对市场来说,没有诚信的市场,就没有发展。
诚信建设作为企业经营活动的重要方面,自律、自警、公开、公平、公正地进行市场竞争,为建立良好经济秩序做出新的努力,从而促进地方乃至全国的经济发展。相对的,经济的发展又反作用于企业诚信建设的发展。事实说明,越是经济发达地区企业的信用度越高,中凯集团的决策层说“不讲诚信,企业就不会有市场”。
市场经济采取自愿平等交换方式,是一种形式平等的经济。“商品是天生的平等派”,它要求所有的市场主体都能独立自主地作出经济决策,所有市场主体的行为都是自愿行为,坚持等价交换,没有非经济力量的强制;市场经济的平等性特别强调机会均等,要求社会创造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进入市场的机会是平等,获取收入的机会也是平等的。只有这样的平
等性,才能充分调动每一个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其潜在的能力充分发挥。要实现平等性,除了法律赋予每个市场主体平等权利外,最重要的就是诚信,市场主体之间能以诚相待,诚信交易,任何一方的欺诈都将导致交易关系的最终消亡。
市场经济是以货币为媒介的信用经济。市场经济之所以能不断向广度和深度进军,就在于其信用制度的运行和扩展。信用制度的产生,大大拓展了资本的空间,也加强了市场主体相互之间的联系,但信用危机将导致整个经济危机,为此,维护信用制度就成为市场经济能否迅速发展之关键。只有市场主体都能自觉维护其信用制度,才能保证信用关系的稳定性,减少信用风险。可见,没有诚信原则就没有市场经济秩序,就没有市场经济效率,也就没有市场经济的生命力。“诚招天下客,誉从信中来”,既是千古经商法则,更是市场经济有序运行的内在要求。
虽然道理都懂,但为什么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诚信机制却那么难呢?
俗话说“人管人,得罪人,制度管人,管住人。”所以,西方有一句传世的法律名言——“人是最不可相信的”。
那要相信什么呢?
答案当然是相信制度。
记者听过一个故事:一个留学生在德国的地铁站,发现护栏很矮,就自以为聪明地跃栏而入以求逃票。但是,找工作时麻烦来了,用人企业说,你这个人连地铁票都逃,谁敢录用你?还有,有100多年历史的法国保姆协会成立前,总有一些雇主虐待保姆。保姆们联合起来成立了协会,对所有的长期雇主进行声誉记录。那些有劣迹的则不被推荐服务,这下雇主们再也不敢随意欺侮保姆了。这就是国外个人信用的作用。而作为企业更是有严格的信用记录,如果被列入黑名单,没有人会和你做生意。
这些故事告诉人们一个简单的道理“让失信者付出代价”。
国外普遍推行“一卡制”,个人的信用都在卡上有记录,如果一旦有失信的案底,日后在升学、就业、出境等方面都要受到限制,信用制度使他们不敢失信。
而我们国家的企业的卡、帐户有许多,个人也有不少,用起来随心所欲。
去年10月份,北京16家银行建立“信用信息共享系统”,从日前发布的消息来看,此举不仅有利于金融资源共享,而且是对个人信誉进行监督。
大多数人持肯定的态度,个别人担心一旦某人迫不得已透支一次,恐怕就背上了不讲信用的包袱。
其实,凡事有利即有弊,就要看利大还是弊大,两害相权取其轻。所以,一方面要用法律规范诚信,另一方面,还要用技术手段来防止不讲信用,来要求人们在民事活动中讲究信誉,恪守诺言,严格履行自己承担的义务。
总之,在中凯胜诉的情况下,仍能主能支付1200多万元。这不能不令广大消费者感动,甚至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中凯,注定成为房地产行业里诚信的里程碑!
《时代潮》(2004年第二十三期)
廖进球:市场经济与诚信原则
改革开放后,我国渐渐走上了市场经济道路。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带来的高效率使中国经济步入发展的快车道,综合国力大大增强,人民生活逐步提高。与此同时,在社会经济生活中也出现了不少令人担忧的问题,其突出表现是一些人道德沦丧、非诚信行为盛行,大大降低了市场交易的诚信度,破坏了市场经济秩序,损害了市场经济制度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如何正确认识市场经济与诚信的关系,在市场交易上如何维护诚信原则,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
辩证认识市场经济与诚信的关系
关于市场经济与诚信的关系,存在两种对立的认识。一种观点认为市场经济必定是诚信经济,因为诚信是维持市场有序运行的基本机制,一个没有诚信机制的社会是不可能有真正市场经济的;另一种观点则认为,诚信与市场经济风马牛不相及,市场经济是以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为动机的经济,只要有利可图,市场主体就会不择手段,诚信原则必将遭到践踏。我们认为,上述两种观点均有偏颇,应辩证地认识市场经济与诚信的关系。
首先,自发的市场过程不可避免地会产生非诚信行为。这是由市场的自发性和市场主体的趋利性特点所决定的。市场机制是一个分散决策的机制,受“看不见的手”调节,每一市场主体都以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为出发点和归宿点。作为市场主体在市场交易中千方百计追求利益最大化是天经地义的。因为市场的自发运行过程,客观上存在投机获利的可能性,敏锐地捕捉商机,果断实施投机战略是商人的天性;还由于市场交易各方客观上存在信息不对称,掌握完全信息的交易方采用蒙骗手段达成交易防不胜防。本文这样提出和认识问题,并不是否定市场交易中存在大量诚信行为,而是要揭示市场的自发过程必然伴随着非诚信行为,我们绝不能无视这些现象的存在。
其次,市场的博弈过程又是一个不断抑制和排斥非诚信行为的过程。市场交易中的非诚信行为需要依靠市场自身的力量去抑制,市场制度作为人类有效的经济制度之所以能保存下来,就在于市场力量能不断抑制和排斥非诚信行为,不断为自己开辟道路。市场的功能可概括为:分散的决策结构能使生产者和消费者对市场供求作出灵敏的反应,较好地实现供求平衡,从而实现资源配置的优化;以个人利益为中心的动力结构有利于发挥人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生产技术、生产组织和产品结构的不断创新,从而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以价格体系为主要内容的信息结构能使每个参与经济活动的人和经济组织获得简洁、清楚和有用的信息,并加以充分利用从而保证资源配置的有效性;以竞争为核心的协调结构,通过优胜劣汰的竞争法则来实现经济过程的均衡。显然,这种分散决策的市场机制要达到有效配置社会经济资源的功能,必须具备以下条件:(1)有明确的排他性的产权安排,赋予市场主体独立的决策权;(2)有明确的保护市场主体利益的制度安排,排斥各种非经济
强制手段对个人利益的剥夺;(3)有统一、开放、竞争的市场体系,价格信息成为影响市场主体决策的基本信息,作出购买或出售商品决策取决于商品价格,作出劳动决策取决于工资率,作出投资决策取决于资本收益率等;(4)有公平的交易规则,市场主体之间是平等自由的交易主体,没有身份和地位高低之分,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能利用强制和暴力,不能凭借非经济和经济优势去达到不公平交易的目的。为此,首先要建立和健全适应上述要求的法律制度,通过国家强制力来保证市场秩序;同时,必须始终坚持诚信原则。市场经济采取自愿平等交换方式,是一种形式平等的经济。“商品是天生的平等派”,它要求所有的市场主体都能独立自主地作出经济决策,所有市场主体的行为都是自愿行为,坚持等价交换,没有非经济的强制;市场经济的平等性特别强调机会均等,要求社会创造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进入市场的机会是平等的,获取收入的机会也是平等的。只有这样平等性,才能充分调动每一个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其潜在的能力充分发挥。要实现平等性,除了法律赋予每个市场主体平等权利外,最重要的就是诚信,市场主体之间能以诚相待,诚信交易,任何一方的欺诈都将导致交易关系的最终消亡。
市场经济是以货币为媒介的信用经济。市场经济之所以能不断向广度和深度进军,就在于其信用制度的形成和维护。信用制度的产生,大大拓展了资本的空间,也加强了市场主体相互之间的联系,但信用危机将导致整个经济危机,为此,维护信用制度就成为市场经济能否迅速发展之关键。只有市场主体都能自觉维护其信用制度,才能保证信用关系的稳定性,减少信用风险。可见,没有诚信原则就没有市场经济秩序,就没有市场经济效率,也就没有市场经济的生命力。“诚招天下客,誉从信中来”,既是千古经商法则,更是市场经济有序运行的内在要求。
总之,市场经济与诚信的关系是辩证的,市场的自发性和市场主体的趋利性会导致非诚信行为产生,市场运行的平等性要求和信用关系的维护和发展又会抑制非诚信行为的蔓延。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诚信机制
要实现市场经济的健康、有序和高效运行,必须建立市场经济的诚信机制,在全社会形成维护诚信的有效激励和约束机制。
(一)形成有效的博弈规则,构建诚信的制度基础。市场经济发展史表明,在本来不相识的人之间建立相互信任关系是交易范围扩大和经济发展的基础,而交易规则的形成是建立和维持信任关系的关键。这种博弈规则的有效制度安排必须体现:当事人履行契约比不履行契约更有利可图,人们为实现交易带来的长远利益能抵挡短期机会主义行为的诱惑。为此,(1)要建立稳定的连续的交易关系;(2)要有公开、有效的信息传递机制,包括建立信息披露制度、交换制度等;(3)要有严格的产品责任和惩罚机制,市场主体的明示和默示担保(承诺)都必须承担责任。
(二)提高市场组织化程度,打造诚信的组织基础。市场组织化程度的高低与诚信没有必然联系,但对诚信关系的建立有着重要影响。要构筑诚信的组织基础,必须提高市场的组织化程度。首先,要确定企业(公司)在现代经济组织中的核心地位,赋予企业独立的“人格”,使其成为信誉的载体。其次,要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核心是强化企业资产的个人责任。如果国有企业仍然是负盈不负亏,企业破产由国家承担有限责任,就无法构筑诚信机制。同时,要赋予国有企业平等交易权,可以自由进入和退出。第三,要大力发挥中介组
织作用,构建中介组织的自律性机制和监管体系,从重从严惩处中介组织的非诚信行为,使其真正成为“诚信”的重要载体。
(三)依靠科技进步,构筑诚信的技术基础。现代科技对防伪鉴伪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传统的交易主要是凭借个人的经验来鉴别真伪,造假售假防不胜防。伴随着科技进步,传统的经验防伪逐步被现代科技防伪所取代,造假市场得到相当程度的抑制。依靠科技防伪是建立诚信机制的重要途径。为此,首先要加强防伪科技研究,培养更多的防伪人才,有条件的高等院校要设置防伪专业,培养防伪鉴伪的专业人才。第二,加快防伪技术的产业化进程,形成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防伪产业链,使防伪产业成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第三,要增强企业的防伪意识,企业要舍得花本钱推广和使用防伪技术,把维护企业的声誉和知识产权放到竞争的突出地位。
(四)加强公民道德修养,营造诚信的社会基础。诚信机制的建立需要有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关键就是要加强公民的道德修养和公民的道德建设。为此,首先要加强教育,提高全民的文化水平和素质修养,培养人们高尚的道德情操。其次,要善于开展群众性的公民道德实践活动,树立正气,抑制邪气。第三,营造有利于公民道德建设的社会氛围,重视大众媒体、文学作品、舆论宣传对公民道德建设的作用。
(五)加强法制建设,改善政府管理,夯实诚信的法治基础。建立市场经济的诚信机制客观上需要有一个强有力的法律支持体系和科学的政府管理体系。为此,首先要健全法律体系,对各种非诚信行为有明确的法律规范、限制和惩处,做到有法可依;同时要加强经济司法,做到有法必依,违法必究。其次,要加大行政监管力度,对某些非诚信行为,法律调整的力度是有限的,就要通过建设政府的行政监管体制进行有效监管和处罚。第三,要树立政府的诚信形象,各级政府和领导要率先垂范,带头讲诚信,坚决克服“浮夸风”、“数字出政绩”、“指标出政绩”现象;要加大防腐倡廉的力度,严肃惩处各种腐败行为。(作者系江西财经大学副校长、教授)
《光明日报》 2002年8月13日
第三篇:浅论市场经济下的税收诚信
龙源期刊网 http://.cn
浅论市场经济下的税收诚信
作者:王子越 曲爽
来源:《法制博览》2013年第01期
【摘要】税收诚信是市场经济下不能缺少的一项内容,也是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保证。失去税收诚信,也就意味着市场失去了公平竞争,没有公平竞争的市场则是无序的市场。本文就如何营造税收诚信环境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税收诚信;现实需要;措施建议
一、诚实信用原则纳入税收原则的现实需要
(一)从诚信角度看我国税收领域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因而我国目前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市场诚信体系尚不成熟。众所周知,我国在信用机制的建立上落后于西方国家,英美等国有一套完整的信用制度,可以对市场主体的诚信度做出客观的评价。我国加入了WTO,面对外资企业和外国资本的大量涌入,要与对手同台竞争,要与国际接轨,就需要尽快建立我国的信用制度,完善市场诚信体系。但目前我国还存在比较严重的信用缺失现象。如市场主体交易中的不守诚信、欺诈交易;企业在归还贷款时的诚信恶化;政府在市民心目中诚信度降低;以及全社会没有将诚信视为一种信仰和社会道德的败坏等。至于税收领域的诚信缺乏问题是显而易见的:就征税机关而言,执法机关执法随意而疏于告知,无视纳税人权利,随意侵害纳税人利益的事件时有发生;就纳税人而言,偷税、漏税、逃税和恶意拖欠税款的现象已是司空见惯。
(二)税收领域诚信缺乏的主要原因
1.利益的驱动
市场经济中市场主体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本无可厚非,但有些市场主体受名利心理的强烈驱使,惟利是图,盲目地追逐利益的最大化以牺牲国家和社会的利益为代价,采取偷税、漏税、逃税、骗税等不法行为;更有甚者公然抗税,对执法人员大打出手,影响了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破坏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信用体制。据北京“首届中国企业信用论坛”披露:中国一些企业因为信用缺失而导致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高达5855亿元。利益的驱动不仅作用于市场主体,也作用于执法人员。一些税务干部捞取个人好处以权谋私,或暗箱操作,以税换贿,以贿减税,或收“人情税”、“关系税”等,造成税负人为不公,直接恶化了税收诚信的环境。此外,一些地方政府从本地利益出发,擅自对税收政策进行改动,越权减免企业税务以招商引资。严重破坏了我国税法的统一性,对其他企业造成不平等竞争,违背公平竞争的市场竞争秩序,也使政府的诚信度在民众心目中大打折扣。据国家审计署发布的04年的第四号审计结果
公报,公布了788户企业税收征管情况审计调查结果。结果显示:部分重点税源大户税收严重流失。其中地方政府越权减免企业税务就是其原因之一。
2.相关配套制度的缺失
首先是税收法制不健全,诚信原则并未纳入税法的基本原则,也没有关税收领域诚信方面的法律法规出台,缺乏对失信者处罚的法律依据。其次,现行税收法律以及其他有关税收方面的法律赋予涉税案件的执法、司法自由裁量权过大,容易引发以言代法现象,造成税收执法、司法不公。最后,全社会的信用制度没有建立。一个缺少信用的社会是可怕的社会,信用制度是保证社会信用机制良好运行的重要手段。信用制度的空白是我国与西方国家最大的差距。
二、营造良好的税收诚信环境的措施及建议
(一)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道德体系
税收诚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征税主体和纳税主体纳税提出的最低道德要求。面对偷税、漏税、走私、骗税等行为,除了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和法制建设,还需要全体公民有明确的善恶观念和道德意识作有力支撑,特别是发挥道德的社会舆论。同时,市场经济条件下,税收诚信不仅是一种税收行为,更应该被当作一种文化精神、道德规范,即:公平、守信、守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有针对的培养规模诚信纳税的意识,营造一种氛围,熏陶一种思想,塑造一种道义形象。
(二)建立和完善符合社会实际的国家税收信用管理体系
近些年来,许多企业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纷纷偷税、漏税导致国家税收的大量流失。“信用危机”已成为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其严重程度已对国家的税收征管正常进行构成损害。因此,诚信纳税,建立税收信用体系已成为历史的必然。具体来说应加强以下几点:
1.转变观念,税收机关变税收管理为税收服务,提升纳税人的法律地位
便其与税务机关处于平等地位,保障纳税人的合法权益。近年来,服务型社会和保障人权的呼声的高涨,税务机关开始转变执法理念,由被动执法变为主动关心与支持纳税人,把纳税人当作自己的服务对象去尽力帮助,提高服务质量,由片面的征税转为全面的服务,既考虑国家税收收入的增长,又努力为纳税人的利益着想,帮助企业排忧解难。这种法律地位的平等,对税务信用体系的建设有着积极的作用。
2.加强信用立法,完善信用管理体系
首先,我们必须加强信用立法,信用立法包括税收征信信用管理、信息开放与保护、个人信用征用的管理、政府的作用、法律救济与责任追究等。对信用信息的收集、汇总、分析、资
源共享、风险防范。其次,我们还要完善税务征信信用管理体系,做到严格、公正、文明。建立健全征税信用、纳税信用相结合的体系,激励和促进纳税人依法诚信纳税。
3.加强税收宣传,促进依法诚信纳税,保证税收收入的稳定增长
税收宣传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必须结合人们的道德与法律意识,把握重点,有针对性地开展税收宣传,特别是加强对企业、个人、经营管理人员的诚信宣传,使其充分意识到依法诚信纳税的重要性与迫切性,自觉切实履行依法诚信纳税的光荣义务。在宣传的形式上也应注重创新,开拓思路,以税收特别节目,以案说法等多种形式,深入宣传诚信纳税和税务征信征用体系,易为广大纳税人接受和理解。
4.建立纳税信用评级机制
税务部门根据纳税人的纳税状况、守法状况、财务状况进行严格的评估,对纳税人进行考核。纳税信用等级的评定依据包括纳税人的直接纳税信用、间接纳税信用和其他社会诚信。参考文献:
[1]刘剑文.财税法学案例与法理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29.[2]刘剑文.财税法学研究述评[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69.
第四篇:辩论赛—市场经济诚信重于利益
1、对方辩友,市场经济是一种法制经济,你认为对吗?
好的,谢谢对方辩友的回答。既然它是一种法制经济,那么就需要用法律加以调整、规范和引导,请问我国民法的基本原则有哪些?其中被称为“帝王条约”的又是哪一条原则?(民法的基本原则:平等原则、自愿原则、公平原则、诚实信用原则、禁止权利滥用原则。其中,“诚实信用”原则被称为“帝王条约”或最高指导原则。)
2、再请问对方辩友,市场经济是不是一种契约经济呢?
很好。那么市场经济的正常有序运行,是否需要市场主体信守契约?
显然,信守契约体现了我方的诚信。假如今天有一方背信弃义了,那么我们的市场交易就无法完成,这个时候对方辩友所说的利益又从何谈起呢?
3、再想请问对方辩友,市场经济是不是一种竞争经济呢?
好的,谢谢对方辩友。但是竞争有良性竞争和恶性竞争之分。如果像对方辩友所说的那样,利益重于诚信,那么必然会引发恶性竞争,这个时候市场经济就无法正常有序地运行。既然如此,利益又从何谈起?
谢谢主席。
对方辩友对于刚才一系列问题的回答,似乎始终躲不开、绕不过我方的观点。下面我想就刚才的四个方面对我方观点作进一步阐述。
首先,市场经济是一种法制经济。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市场经济要正常有序运行,同样需要用法律加以调整、规范和引导。而在我国《民法》中,诚实守信原则是最高指导原则,被明确称之为“帝王条约”。
其次,市场经济是一种契约经济。市场经济的良性发展需要经济主体信守契约,那些背信弃义之人,在博弈的天平之上选择的是一种必遭淘汰的策略,虽然可能会是暂时获利,但从长远来看,只能被“进化”所淘汰。
再者,市场经济是一种竞争经济。马克思和恩格斯都曾明确指出,市场竞争具有鲜明的双重性:一方面,竞争会把人们的积极主动性、创造性和进取精神充分调动出来;但另一方面,它又会把人们心中那种最自私、最卑鄙、最残忍的东西呼唤出来。于是乎,我们就不知道敢吃什么,敢穿什么,敢住什么样的房子,敢去什么样的医院看病,又敢投资什么? 最后,市场经济是一种信用经济。刚才说到的信用卡就是一张“诚信绿卡”。中国银行总行行长曾痛心疾首地说:“从1999年起至今,我们一共为我国的大学生提供了695万的国家助学贷款,然而时至今日,拖欠贷款的比例还一直徘徊在20%-40%之间。我们是怀着一颗炽热的心送出我们的帮助,但收获的结果却令人心寒。”
对方辩友,各位朋友,由此可见,诚信不仅关乎每一个人的生命与健康,也关系到每一个企业的生存,更关系到国家与民族的命运,而这却是我们的切身利益。谢谢!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的古国,诚实、守信一直是中华民族引以自豪的品格。“言必信,行必果”、“人以诚为本,以信为天”、“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这种优秀文化熏陶了我们几千年。然而,近些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冲击,人们突然发现,在有些人的行为中诚信在消退,拜金主义滋长,利益取代了美德,诚信让位于欺诈。
信用是现代市场经济的生命。然而我国改革开放已经20多年了,现代市场经济所必备的国民信用体系并没有建立。近年来,经济生活中失信失范的行为越来越广泛,情节越来越恶劣。为此,著名的经济学家吴敬琏疾呼,“信用缺失影响经济大局”。
(3)企业对短期利益追求过火:事实证明,巨额广告投入确实能带 来“惊天动地”的效果。然而任何成功的品牌都要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忠 诚度来支撑。企业短期的大力宣传只是提升了品牌的知名度,而没有 提升品牌的忠诚度,品牌的忠诚度需要历史的沉淀,它是长时间的结 晶、长过程的升华。
(4)信息不对称造成企业失信:在信息不对称的条件下,单个经营 企业坚持诚信可以看作是一种风险。也就是说,在信息不对称的有限 博弈中,任何一方都没有诚信的动力。骗一把就跑是信息不对称有限 博弈状态下常见的现象。只有信息通畅、重复博弈才能建立起诚信营 销的机制。
诚信可产利益,利益却不可产诚信 追求利益必须讲究诚信
讲究诚信是为了得到更大更多的利益(在商人来说)某种程度上可以说二者是相辅相成的 以德为先用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到以德治国,不论什么行业招纳人才都是讲究德才兼备,是以德为先!我们从小就被要求的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也是以德为先。从小就被教育先做人在做事,也是以德为先。这是社会的选择,是一种趋势,如果企业想要在大的环境中生存下去,并保持住自己的地位和竞争力,就必须遵循这个趋势,在选贤用人方面也要以德为先,这样才遵循社会发展潮流,才不会被会被淘汰。但丁说过“道德常常能弥补智慧的缺陷,而智慧却永远填补不了道德的缺陷
“诚信”是根本、是长远,并非应急时就能造就的。“诚信”好比方向盘,“才能”犹如发动机。无德之才,犹如失去方向盘的汽车,会误入歧途,而发动机马力愈大,其危害愈烈。对此,孔老夫子的观点是:“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司马光在《资治通鉴》首卷中也给宋神宗讲:才和德是不一样的,二者的关系是“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并指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
诚信代表着一个企业的兴衰
诚信是取得利益的前提。没有诚信,即使有利益,也只是眼前的,一时的,不长久。诚信是经济活动的基础。而利益是经济活动的目的。没有了基础,目的就不牢靠。古往今来,诚信始终是我国民族传统的精华。二千多年前,孔子就说过:“人而无信,不知其可。”连古人也深知诚信的重要性,视之为衡量一个人道德修养的指标,那么,我们年轻一代更应该把这种精神发扬光大。
然而,自上世纪开始,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中,诚信似乎被人们所忽略,所淡忘,如:高价购买假文凭制造就业机会、合同签了不算数、宣传虚假广告等等。我自己也有类似的经历:从商场购买回来的饼干包装纸上竟没有一个中文字,生产日期、保质期有如“水中望月”般模糊不清„„
诚然,追逐利益最大化是每个商人、每个公司的最终目标。经济学家威廉姆森曾指出:由于利己主义动机,人们在交易时会表现出机会主义倾向,总是想通过铤而走险、投机取巧获取私利。
然而,难道赚取钱财非得要在违背诚信的条件下进行,不能通过合法的手段赚取合法的利润吗?
诚信与利益真的互相矛盾吗? 坚守诚信就等于放弃利益吗?
从宏观方面来说,假如人人在进行经济贸易中都不讲诚信,那么在不久的将来,人们也就不会相信对方;于是,生意谈不来,贸易不能进行,人类社会无法发展„„
综上可知,诚信与利益非但没有互相矛盾,互相冲突,反而是相辅相承,互相作用的。失去了诚信,便难以追逐更大的利益。
由于政府的全力改善工作,新闻、报纸等媒体的大力宣传,诚信又开始向市场靠近了。很多企业已把诚信作为他们成功的要诀,在经营过程中讲诚信、不欺诈;
“人无信不立,企业无信不存”。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之下,诚信将引领我们在复杂的竞争环境当中得到更高、更好的利益!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讲信义、守诺言是我们中国人的传统美德之一。诚信是现代社会,特别是想要在中国这样的环境下建设好社会主义所必须具备的一个特征。
我们常说“精诚所致,金石为开”这时讲诚信的巨大作用
诚信,是为人之本。它以高尚的心为基础,以责任感道德为前提,不诚信也许可以欺骗一时,但长期下去,丑陋的面目定会露出来,而且从此就会失去人们的信任,实在有点得不偿失,更是自欺欺人。诚信是我们做人最基本的条件,现在很多国家都为每个公民设立诚信档案,人生短暂,岁月无情,让我们以诚信来开出生命灿烂的鲜花吧!
诚信不仅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而且是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诚信是市场经济的基石。是社会信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保障人民生活、促进经济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大意义。
首先,诚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有序发展的内在要求。
对于个人来讲,与人交往要讲信用、守诺言,言行表里如一。邻里之间,有信用方能真诚相待;朋友之间,有信用方能真诚相处;生意场上,有信用方能赢得客户;就是从政为官,也得有信用方能取信于民。对于市场主体来讲,在经济活动中,要守合同,重契约,不出尔反尔,更不能坑蒙拐骗,大搞欺诈行为。从根本上看,一个企业只有有了信誉才能顺利开展各项活动;寻求贷款、推销商品、吸引资金、招徕顾客、开拓市场等,才能卓有成效地参与竞争,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在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谁的产品质量好,服务周到,谁的信誉高,谁就能在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诚信是力量的源泉,诚信是企业的生命。
诚信缺失对市场经济有四大危害 1增加交易成本,阻碍市场经济健康运行 2损害人们身心健康,破坏和谐社会环境 3体现社会不公,降低政府的公信力 4损害国家的声誉,降低我国的国际竞争力
我们恪守诚信能给我们带来更长远的利益,但不仅仅只有利益,还有正义,良知与爱。当诚信与利益冲突的时候,诚信的人是不会想这么多,他们很自然得就选择了诚信,为什么?不是因为长远的利益,而是因为他们内心的良知。
诚信——中华民族流传两千多年的传统美德和民族气节,难道会轻于利益么!对方辩友今天只看了眼前的利益,只看到了商品的本身所带来的利润,但是他们却忽略了更长远的利益也就是说如何让我们的市场经济能够一直可持续发展下去,并且是更好的发展下去,而诚信作为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本质要求,是在市场经济发展中逐步形成的,它适用于一切现代市场经济社会。
▲看来对方辩友为了利益,居然会不择手段,不顾一切,甚至犯下滔天大罪,这样怎能确保市场经济有序运行呢?你难道不怕市场经济就此瘫痪吗?
▲再请问对方辩友,请你实事求是的说,现实市场经济中,有人欺骗亲情、友情甚至爱情,有人骗贷逃税,有人权力寻租,你敢说他们不是为了金钱,不是为了你方所强调的利益吗?
青岛海尔集团之所以能占领国内外市场,美名传遍全世界,就是他们从上到下形成了一个共识:重质量、重服务、重信誉。
曾经有一个好说谎的孩子,整天“狼来了、狼来了”的喊着,最后被狼吃掉的故事就更让我们没齿不忘。
西周的最后一个君王周幽王为了博得美人褒姒的一笑,竟然点起了联络各路诸侯的烽火,结果诸侯们被折磨得苦不堪言,渐渐的他的烽火台也失去了信誉,到后来真正的大敌当前,周幽王的烽火台已经失去了号令诸侯的作用,结果只落得国破家亡。
不讲诚信的代价。借款29万元,久拖不还,19年后,非但没逃了,连本带息要还150万元。据不完全统计:市场交易因信用损失、经济秩序问题造成的无效成本已占我国GDP的15%-20%,直接或间接经济损失每年高达5855亿元,相当于中国2003年财政收入的28.6%
第五篇:浅议市场经济下的公证诚信
浅议市场经济下的公证诚信
**市公证处 ***
西安宝马案之后,公证业的诚信受到空前的质疑。公证这个靠信用吃饭的行业,开始面对诚信的流失。诚信是公证最大的价值所在,是公证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也是公证在社会信用建设中发挥作用的基本前提。公证的本质就在于确保所公证的法律行为、有法律意义的文书和事实的真实性、合法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能否诚信,关系着公证业的存亡,也是公证的固业之根。然而在当前,公证机构被剥离了行政色彩,推向市场的时候,过分地追求经济利益,使公证的诚信被打了折扣,我们不得不重新探讨市场经济下诚信对于公证的重要。下面,笔者就从产生公证诚信危机的原因和如何加强公证诚信建设方面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一、公证的效力决定公证必须讲诚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政治都有举世瞩目的成就,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调动了人们生产积极性,让更多人富起来的同时,也诱发了人们的贪欲,求利心理,特别是当个别人在牺牲了诚信能够换取经济上的最大利益后,就会引发更多人的效仿,不诚信会渐渐向社会各个领域渗透。言而无信在日常交易中频频出现,导致了人与人之间互不信任,相互欺骗,社会诚信度下降。在这种情况下,公证的作用就突现出来,更多的人们把希望寄与公证,这主要是由法律所赋予公证的三大效力决定的:第一、证据效力。公证书具有法定的证据效力,一旦涉及诉讼,人民法院可以直接作为认定事实的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九条将“已为有效公证文书所证明的事实”列为当事人无需举证证明的事实之一。第二、强制执行效力。《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218条规定,对公证机关依法赋予强制执行效力的债权文书,一方当事人不履行的,另一方当事人可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而不必经过诉讼程序。第三、法律要件效力。即法律、法规规定或国际惯例或当事人约定必须办理公证的法律行为若不履行公证程序,则该项法律行为就不能成立,不具备法律效力。公证书是国际交往中各国公认的文书,它不同于一般文书,具有效力上的公示性、公信性以及适用上的普通性、跨越性。公证文书的出具,体现了不应被怀疑的诚信原则,体现在对当事人事实的一种真诚的记录。它的信誉就是公证文书在社会上的公信力,并且其效力遍于全世界。
二、导致公证诚信下降的原因公证机构改革以来,公证机构不再是国家机关,而是自负盈亏的事业法人和中介机构。进入市场以后的公证机构,既要行使国家的公共证明权利,又要填饱自己的肚子。一方面要坚守诚信原则,一方面又要忍受利益的诱惑。可是,利益要求最终会决定行为方式,加之公证法迟迟不出台,使公证行为本身就缺法可依,导致公证机构可以随意拿作为国家公权的国家证明权作换取部门利益的筹码,参与非法利益的再分配,加剧了社会的不诚信度。导致这样的结果的主要原因是:一是公证市场化,导致国家公共证明权力成为商品。由于以前行政体制下的公证机构越来越不适应经济发展,需要将其转制为自负盈亏的社会中介组织,然而改革并不是要把公证处完全推向市场,公证行为完全市场化运做,势必导致公证机构把国家证明权作为交易的筹码。二是公证处管辖范围不明,公证处之间竞争激烈致使公信力下降。曾经一度出现没有出不了的证,什么处女公证,整容公证,爱情公证,绝食公证,只要在公证处办理,就绝对配合当事人的请求,服务周到,价格低廉。为的就是争取案源,与其他公证处竞争。三是公证业务无法定与非法定之分,公证的随意性导致了诚信的下降。目前情况下,公证内容归于当事人自愿,公证完全处于被动地位,如果不去努力迎合当事人的需求,就难得到这笔业务。一些地方公证处网站上刊登的公证人员为争取业务而奔波的/article/gongzuojihua/Index.html“ target=”_blank">计划。要全面总结多年来公证改革发展的实践成果,大胆借鉴国外公证制度的合理成分,认真吸收地方公证立法的成功经验,广泛听取各个层面的意见建议,进一步推动立法进程,为公证事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法制保障。要以立法的方式确定“必须公证”,明确法定“必须公证”事项,把公证的业务来源在法律上加以强制,从根本上保证公证的公正,这也是诚信保障在立法上的表现。第二、明确公证机构性质。笔者认为,作为代表国家行使证明权力的公证处,必须具有一定的权威性,不能简单的推向市场,象律师事务所那样成为自负盈亏的中介组织。一般说来,公证处应为国家机关,至少也应是事业机构。同时,要加强监督和处罚力度,明确责任,从行政管理角度确保公证的行为严谨。第三、规范具体的证据制度。规范详细的证据制度,是指受理各类公证时当事人应提供的基本证据范围的制度。目前,有关规章对公证人员在受理公证时当事人应提供的证明材料缺乏明确的规定,对个别单位根据当事人的需要出具虚假证明材料缺乏处罚条款,同时公证事项的证据要求因公证处的不同、公证人员的不同而不同。只有以规范性文件的形式对各类公证的证据要求作出明确的规定,并向社会公开,从而杜绝虚假、不真实材料的出现。第四、实行公证执业准入制。要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公证员考核、任命制度,吸收一批通过国家司法考试的人员和其他高素质人才从事公证执业,推进公证员执业化进程。加强公证人员素质建设,在公证队伍中深入开展政治思想信念教育、法制教育和职业道德、执业纪律教育,使公证人员执业行为得到规范,在工作中作到诚信为本。第五、建立公证诚信评价系统。可以借鉴金融业信用等级审评办法,所有公证处不分大小、体制、运行模式,均以执业规范、职业道德规范为标准进行诚信级别评审,定期向社会公布。一是建立诚信记录。对公证处和公证员建立诚信记录台帐,并作为诚信等级的评判基础和惩戒的依据。把不讲诚信的人请出队伍。二是交纳公证员执业许可费、身份保证金。公证员执业应当向司法行政机关、公证员协会交纳一定数量的公证员执业许可费、身份保证金,以保证公证员在因过错给当事人造成损失时的赔偿。三是完善公证责任保险制度。公证责任保险应实行强制性,全行业统一保险,由中国公证员协会统一向保险公司投以公证处为被保险人的全行业公证责任保险。
xiexiebang.com范文网[CHAZIDI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