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诵读:传达经典作品的艺术魅力
诵读:传达经典作品的艺术魅力(上)
——诵读材料和情感的把握
张凤霞
“中华诵.经典诵读”活动目前正在全国各地井然有序地展开,对学生进行系统的诵读训练指导,可以帮助他们更加有效地品味经典作品的艺术魅力。诵读,就是用清晰响亮的声音、抑扬顿挫的语调,传达出原作的主要精神和艺术美感的再创作活动。那么,如何系统、全面地掌握诵读要领呢?
选择材料
用来诵读的作品要思想意义积极、语言文字优美、形象性强、适于上口;而且长短适宜,深浅适度。《一代人》(顾城)是一首好诗,但只有两句,因为过短,所以只适合自己朗读;藏族民歌《格萨尔王》洋洋百万行,则由于过长而不适合集会的场合。指导学生诵读,最好选择用词浅近、朗朗上口的诗文。
要根据诵读的场合和受众的需要,从思想性和艺术性上选择材料。要考虑受众的年龄特点、职业特点、学历层次、人数多少等。《帽子的秘密》(柯岩)适合小学生为受众主体的场合,《致橡树》则更适合青年为主体的场合。悲痛场合应诵读深沉的作品,愉快场合应诵读轻松的作品。
润色词句
为了适应诵读,使语言既上口又听得清楚,在尊重原作、不伤原意基础上,有必要对材料作一定润色。有些省略的字词须作增补,“(内)疚(和悔)恨总要深植在离别后的心中。”(席慕容《送别》)增补后,语义更明确,读来更顺口。有些烦琐的词语,尤其是外国人名、地名,翻译过来好长一串,须做简化处理,如前苏联作家阿列克赛.马克西莫维奇.彼什科夫,除非特殊情况,一般我们都用其笔名“高尔基”。有些生僻词或书面语,须做替换,如在诵读《卖火柴的小女孩》时,把文中的“祖母”改成“奶奶”,既符合口语习惯也符合小女孩的心理,更易表达孩子的感情。
把握情感
诵读的声音形式由作品内容的情感决定,因而情感定位要恰当,如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流露的不是沉郁顿挫的情感,而是清新愉快之情。原来它作于安史之乱后,诗人在饱受战乱之苦后回到杜甫草堂,心情比较愉快,面对生机勃勃的景象,情不自禁写下了这首诗。有的还要透过文字表面去体会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如徐志摩的《再别康桥》,虽然重点写了康桥迷人的美景,但却是在表达一种今朝分别何时再见的惜别之感。作品的主旨是灵魂,语句是血肉,结构则是骨骼。只有找到恰当的结构,才能将主旨和语句串成一个整体。诵读时可以采用延长停顿的方式,体现结构的变化,如《再别康桥》共7节,应从第1节、最后1节、中间5节三个感情段落来把握它的结构,感情的脉络才能诵读得清晰。
进入情境
诵读者要唤起听众的感情,使其与自己同喜同悲同呼吸,就必须仔细体味作品,进入角色,进入情境。通过想象去感受作品所塑造的形象,让作品中的人、事、景、物在脑子里成为活生生的东西,有如历其事、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感觉。当“茉莉花”这一
文字符号出现时,我们就仿佛看到了纯纯的、白色的、小小的花形,甚至会嗅到淡淡的香味。如“热心肠的朋友送了我两瓶,一开瓶子塞,(注:轻轻吸口气)就是那么一股甜香。”(《荔枝蜜》杨朔)又如“天冷极了,下着雪,又快黑了。”(《卖火柴的小女孩》安徒生)要透过这些形象的文字,看到那漫天的雪花,乌沉沉的天空,衣衫单薄的女孩。一股逼人的寒气要油然而生。
诵读是为了与听众交流,使之受到感染,产生共鸣。这就需要诵者调动各个感觉器官,仿佛看到作品所描绘的形象、听到它的声音、嗅到它的气息,并将其综合思考、提炼,形成对这一形象的情感态度,由此产生相应的语气,再把生活中的这些感觉迁移过来,就会自然生动、真挚感人。
诵读:传达经典作品的艺术魅力(中)
——诵读中的停、连和重音处理
张凤霞
诵读是声音的艺术,声音圆润悦耳、富有表现力才会带给听众审美愉悦。因而诵读时吐字要干净利落,不能含糊不清;要有自然流畅的语流感,不能结结巴巴。节奏的轻重缓急、语调的抑扬顿挫要随着作品内容和诵读情感而变化。要读出作品的艺术魅力,讲究相应的语言技巧十分必要。
停
停,即停顿(用“/”表示)。这是诵读过程中声音上的暂时间歇,除了生理需要,更是内容和感情表达的需要。恰当的停顿可给听众领略、思考的余地。虽不出声,仍表达着情感和意愿,是“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境界。
行文过程中自然而然产生的停顿是文法停顿,包括按标点符号和文章层次段落停顿。按标点符号停顿,一般顿号、逗号停顿时间较短;分号、句号、破折号适中;问号、叹号、省略号、冒号加引号较长。按照文章层次段落停顿,要视语言环境而定,表达的思想内容越多,停顿时间越长。一般从短到长依次是:句子、层次(语意群)、段落、部分。
根据语意的逻辑关系停顿是逻辑停顿。如:我同意他也同意你怎么样?如果是征求第三者意见,可以这样:我同意/他也同意/你怎么样?如果是表明个人态度,则为:我同意他/也同意你/怎么样?
因抒发情感而产生停顿是感情停顿。如:而当你终于无视地/走过 在你身后落了一地的 朋友啊 那不是花瓣 是我/凋零的心(席慕容《一棵开花的树》)这里的停顿强调悲痛或惋惜之情;我是你/簇新的理想 刚从神话的蛛网里/挣脱(舒婷《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这里的停顿表示喜悦或陶醉之情;在无数蓝色眼睛和褐色的眼睛之中,我有着一双/宝石般黑色的眼睛(王怀让《我骄傲我是中国人》)“一双”后的停顿表示感慨与激动。(注:引文中的空格为诗句换行,下同)
连
连,即连贯(用“—”表示),指语流中声音的延续。为了表达的需要,在有标点的地方并不停或停得很短,尽量连读下来;尤其是在意思连贯或激情澎湃的地方,必须一气呵成。如:你以伤痕累累的乳房 喂养了 迷惘的我、—深思的我、—沸腾的我(舒婷《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以表达对祖国的感恩之情和自责、思索、奋发之情,使感情的波澜层层推进。又如: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千姿万状,—
惟妙惟肖。(茅以升《中国石拱桥》)前两处表示图像接连闪过,后一处款款送出赞美之情。感情停顿运用得好,最能抓住受众;但滥用也易给人矫揉造作之感。
重音
诵读时如需突出强调一句话中的某些词或短语,就需要重音(用“.”表示)处理。处理得好,不仅可以突出语言的目的性,还可以使语言具有音乐美。
由语言逻辑的需要而产生的重音是逻辑重音,它可以更准确表达语言的内容和意思。如,“你来了”重音在“你”,表示我请的是他,你怎么来了?流露的是惊奇和不高兴之情;“你来了”重音放在“来”,则表示我正打算找你呢,你来得正好,是高兴的心情。
为表达感情,对某些词读重、读长或读轻,这种强调是感情重音。要综合利用多种语言手段,语气随感情而变化。一般表坚定、果敢、豪迈、庄重、粗暴、愤怒、激动等情感的重音读得重些,如:胜利啊,我们能够!(贺敬之《西去列车的窗口》)表幸福、温暖、欣慰、体贴、怀念、谦和、沉静、忧伤等情感的重音,常读得轻些,如: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徐志摩《再别康桥》)。值得注意的是:一句话中只有一个主重音,其他为次重音和非重音。如果都是重音,就没有重音了。
总之,准确地传达经典作品的艺术魅力,必须以正确理解文本的感情为前提,任何语言技巧都只是辅助手段。
第二篇:《视觉传达设计》考试作品要求
《视觉传达设计》考试作品要求
一、作品内容:
学生以《公平竞争》主题进行视觉传达设计作品的制作,要求所设计内容必须健康且符合主题思想。
二、作品具体要求:
1.要求作品设计采用电脑形式表现,内容积极健康且符合主题。
2.以“公平竞争”四个字为主体进行字体设计,制作内容不少于2幅;以“公平竞争”为主题进行公益宣传海报的制作,制作内容不少于三幅且内容必须具有系列特征。
3.作品设计内容必须符合提倡公平竞争这一主题思想,采用任意图形图像内容进行创作;作品主标题为“公平竞争”,副标题及广告宣传语学生自行拟定,要求与主题内容相一致。
4.作品规格:所制作的作品幅面为297mm*210mm(版面横竖关系学生根据制作内容自行确定),分辨率不少于100DPI。
5.作品提交方式:
(1)提交最终考试作品幅面为彩色A4打印稿和电子作品(格式为*.jpeg)。
(2)提交作品的制作说明打印稿及电子稿。
(3)电子作品文件夹一级目录为学生名字和学号,二级目录分别为制作内容。
第三篇:班主任的艺术魅力
班主任的艺术魅力
张学东
班主任工作千头万绪,要管理方方面面的事,大到教育学生如何为人处事,小到关心学生何时应剪指甲,但最终目的,都是为了让班级形成良好的风气,要想带好班级,我想首先自己要做一个手脚勤快的班主任。
作为班主任,腿脚勤快些,要勤进班、勤进宿舍。在学生的自治能力还不是很理想的情况下,班主任就应该多深入班级,一般来说是三个时间:早读、午练、晚自学,无论早读由哪位任课老师负责,班主任都必须提前进班,查看出勤情况、卫生情况、作业收交情况,并组织好学生进入早读状态;午睡是一种习惯,班级里总有个别同学不午睡,这时候班主任就要进班维持秩序,确保学生有一个安静的午休环境;自习,顾名思义,就是自己学习,本来是锻炼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的机会,可是实际上往往纪律得不到保证,班主任的“进班”就不能是一味的守着、盯着,而是蜻蜓点水、浅入辄止,不定时“顺便经过来看看”,及时发现问题,纪律好的时候要及时表扬学生的自觉性,纪律不好时要找到原因,既确认了学生在自习课上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具有维护自习课纪律的责任感,又不放任自流,任其发展。
勤进宿舍,班主任一周至少保证有三天进宿舍检查内务,首先是对学生宿舍内务的督促,其实能保证经常与宿管处的工作人员了解情况,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而且也是对住校生的关心。冬天摸一摸被褥是否保暖,夏天看一看蚊帐是否挂好,虽然都是一点芝麻小事,但我们就是要在小事上体现对学生的关爱。
作为班主任,手也要勤快些,对家长要勤发短信,对学生要勤写批语,对自己要勤写反思。
虽然已经做了十几年的班主任,但我仍感到这是一项崭新的工作。因为接触的学生不同了,就是一个班级,也会出现各种情况。班主任工作中,有看到班级进步时成功的喜悦,也有遇到学生不听话时的困惑与苦恼。
总之,班主任工作是繁琐的,没有什么捷径可走,只有踏踏实实去做,勤勤恳恳去做,不容半点虚假的形式主义、持之以恒地做下去,并且提高自我要求,使班级管理工作更上一个台阶!
第四篇:线条的艺术魅力
线条的艺术魅力
摘要:线描教学是小学美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它操作简单,不需要颜色的修饰,原汁原味的展现线条固有的魅力。线描画在现行美术教材中新课程理论得到充分、直接的反映,教师作为教材的使用者,在使用的过程中也在实践着美术新课程的理论,并不断积累着经验。这种教学经验为美术新课程的进一步深化提供了实践的依据,也对小学美术课程的教学思路和教学途径的多样化起到了推动作用,在从事小学美术教学工作中,我认识到要上好线描课能帮助小学生充分展现自己的创造性,开发学生的潜能和智力能力。
关键词:线描画特点;问题;策略
一、儿童线描画的特点
线描即白描,我们可以简单地理解为单纯的用线画画。线描画使用工具简单,画起来方便,它对具体物象既能做概括处理,也可进行细致刻画;既能进行造型训练,也可以创造表现。因而,线的造型训练是学习绘画的基础训练,线描教学更是小学美术课程中绘画教学的基础。
线描是一种带有趣味性、游戏性的孩子美术活动,这种活泼自由的美术活动形式不仅能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获得美术知识和基本技能,更能为学生以后更加系统和专业的美术学习活动提供坚实的基础。
二、线描教学存在的问题
1.放不开过于约束,导致失去兴趣
低年级的孩子对自己的作品总是很满意,画画没有什么约束,绘画的热情很高。随着年龄的增加,学生的认知水平逐渐增强,开始知觉到空间的结构,观察力逐渐提高,注意到对象的细节,比较能力也有明显提高,能够发现绘画作品与客观事实的差别开始追求绘画对象的形似,但绘画技能没有明显提高,不能满足认知水平的需要,难以充分表达个人的思想感情,对自己作品的要求变得严格,认为很难在绘画上取得足够的进步,以至于发现自己的画太差劲而对画画失去信心,甚至讨厌绘画。
2.示范教学过频或过淡,忽略学生的实际需要
在课上笔者经常会画一些范画,有的学生就会照着老师的范画依葫芦画瓢,往往缺少学生的自我情感的抒发,绘画缺少新意。如果没有范画,学生就不知如何下手,最后的作品呈现的只是物体的外轮廓,而缺少的更多是细节的刻画和学生自我情感的加入。
3.学生害怕画错,经常涂改
学生画的线条不够果断,总是断断续续的,或者先用铅笔起稿,经常涂改,导致画面不整洁。
三、线描教学的几点策略
1.正确的观察方法之我见
儿童线描画创作的基础是通过不断的观察与积累。只有通过不断地观察体验,才能有了各种形象的感知,才有可能去思考和想象。笔者主张引导学生善于发现和观察,多到大自然中去直接学习,获取直接的经验。心理学认为良好的观察能力是在实践中通过训练而获得的。儿童绘画能力的高低取决于观察力水平的高低。首先学好线描写生画要建立正确的观察方法。一是从整体出发,把各个部分联系起来观察。线描写生是从局部入手,但在画局部的时候,心里还是要想着局部与整体的关系,不能只盯一个地方。例如六年级《画人物》一课,笔者让班上有特点的同学做模特,先开始学生不知从何处下手,我就通过示范并出示其他学生优秀作品,强调始终要注意人物各部位的比例关系。一是观察时必须抓特征,细致观察物体形象的微妙差异和本身的结构关系,例如人物五官脸型有长、方、圆不同,眉毛、眼睛、鼻子更是千差万别。要抓住细节,深入刻画。笔者经常结合上课内容让学生带花草树木的花、叶、果实,观察其中的变化;带领学生走出校外写生,让儿童养成了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事物的习惯,增强感受和体验。
2.激发创作热情之我见
老师要为孩子创造一种发展个性的课堂气氛,培养每个孩子都有强烈的创作欲望。笔者在课堂上不主张大家画一种题材,因为男孩子和女孩子喜欢画的不一样,像男孩子喜欢战车、机器人、坦克之类,女孩子喜欢漫画、花卉唯美的,这时老师要鼓励他们画自己所想画的,在他们画的基础上,教给他们怎样提高,怎样完整,怎样完美。教学中可以画他们熟悉的事物:如学校生活,衣服,鞋子,书包等。当他们有了一点基础后,再引导他们画爸爸妈妈等线条较复杂的人物。在自己中画,会使学生易于感知,增加兴趣,形成良好的开端。在绘画中让儿童通过观察捕捉形的特征,发现有趣的细节,力求生动,富于美感,不要求形的准确、比例、透视正确。
3.绘画题材故事化之我见
在儿童的线描画中,也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学生经常画面出现很空,不知画什么,画面缺少一个主体,往往是各种物体的罗列。笔者认为一张好的线描画只有加入儿童的情感,这样的作品才更能展现孩子的“稚拙”,在笔者在上《海洋生物》一课时,在五(3)班上课开始就说:“今天我们画海洋生物”,孩子绘画的表现欲望不强,作品只是一些海洋生物简笔画的呈现,经过反思,在五(2)班我采用了另一种表达方式:每人围绕一个主题比如“海洋动物选美大赛,海洋总动员,海洋大探险之类”,画面效果就出彩很多,同时各种不同的海洋生物形象就在他们脑海里进行了创造,简化了教师对形象的指导,教师提示在绘画中可以增加一些有趣的情境,比如“鲸鱼喷水,鲨鱼吃小鱼,选美大赛”,让题材像故事一样趣味盎然,那么本课儿童的创作灵感就充分体现了。
参考文献:
[1]王大根.美术教学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57.[2]林语堂.生活的艺术[M].陕西: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278.[3]才志舜.儿童线描画教程[M].吉林:吉林美术出版社,2008.(作者单位: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丁伙镇锦西小学)
第五篇:戏曲的艺术魅力
戏曲的艺术魅力
戏曲源远流长,是我国的经典,不同地方的戏曲有不同的风格和特色,它让人赏心悦目,其情节有的催人泪下,有的振奋人心,多姿多彩,出神入化。
小的时候,看见自己的父母看戏曲时,我总认为他们实在太老土,赶不上潮流,打死我我都不会去看那老掉牙的玩意。
俗话说:“要知道梨子的味道,最好亲口尝尝。”不尝不知道,一尝吓一跳呀!今天的语文课上,当我珍惜仔细欣赏了中国别具一格的戏曲时,我真是为之震撼,原来我们中华民族的戏曲是那么的有艺术魅力呀!我真是井底之蛙呀!这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贝,外国人又怎么能比得上?难怪呀,老一辈的人都是那么的热衷于这些戏曲,那么喜爱戏曲。
我现在才感受到什么是“不看戏曲的人,枉做中国人”。不是吗?这些戏曲,就像我国的一部部历史,只有懂得欣赏它的人,只有懂得关注它的人,只有懂得挖掘它的人,才称得上是真正的中国人。因为他们深深地明白一个道理,戏曲是我们的国宝,戏曲是我们的国粹,戏曲是我们的国剧呀!我们怎能忘记它们?如今的社会,我们这些青少年们的视野,已经转移到流行音乐、影视和网络,我们似乎已经忘记了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其实,当我们细心的欣赏我们的戏曲时,我们就会发现它们犹如一个个精彩的历史故事,将历史的画卷一一展现在我们的面前,将我们带入了历史的隧道,让我们身临其境,让我们感慨不已。
戏曲的艺术魅力,我们怎可忘记?我们要多去欣赏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让它永远永远放光芒,让它世世代代流传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