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红楼梦》的艺术魅力

时间:2019-05-15 08:42:2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谈《红楼梦》的艺术魅力》,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谈《红楼梦》的艺术魅力》。

第一篇:谈《红楼梦》的艺术魅力

谈《红楼梦》的艺术魅力

《红楼梦》是古典长篇小说中最优秀的作品,是悠久、灿烂的中华文化的杰出代表,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珍品,也是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的骄傲。《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是伟大的,他以无可比拟的传神之笔,给我们留下了一副封建末世社会有重要时代特征的,极其生动而真实的历史画卷。曹雪芹所以能对封建社会作出那样深刻的描绘和批判,这首先是由于他具有进步的思想和丰富的生活体验;不过,如果作家缺乏卓越的艺术表现才能,他对封建社会的表现和批判也不可能那样生动有力。《红楼梦》为什么能够经久不衰,它具有怎样强大的艺术魅力呢?下面我就这个问题粗浅地谈一些自己的看法。

一、红楼梦的艺术形象的创造秉承高度的真实性

《红楼梦》的一个突出成就,在于所描写的艺术形象的高度的真实性。人们常说,真实是艺术的生命。这里所谓真实,指的是虚假、歪曲的对立面,是说只有真实地反映了现实的艺术才具有艺术说服力、生命力。“其中的人物也大都有实际生活中的真人作基础,因此它完全不同于历来公式化,概念化的才子佳人和一切脱离生活的作品。”(游国恩王起萧涤非季镇淮费振刚主编《中国文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4月版)《红楼梦》之所以被视为文学作品中的珍品,长期以来一直为人们所爱读,就是由于它真实地反映了二百多年前中国封建社会的生活面貌,真实地反映了封建贵族大家庭的实际情形,以及其中生活着的各类人物的命运和心理,真实地显示了那种现实的不公平、不合理。鲁迅称《红楼梦》是“如实描写,并无讳饰”(鲁迅《中国小说史略》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年9月第一版)。这几个字的评语,可谓恰当不过地概括了《红楼梦》反映现实生活的特点。“如实描写”,就是按照现实生活本来的面貌再现现实生活,生活是什么样子,就描绘成什么样子。“并无讳饰”,就是不加避讳,也不加粉饰;不作美化,也不作丑化。总之,十足的真实。小说一开头就标榜他和才子佳人小说不一样,才子佳人小说多千部一腔,自相矛盾。他写半世亲见亲闻的几个女子的实际事情,根据她们的表现、他们的性格写出来的。所以可以说,在这个封建时代,还没有一个作家那样自觉地看出艺术的真实性的重要。真实是艺术的灵魂,曹雪芹是很自觉地认识到这一点,真了不起!他在真实思想基础上,在艺术真实性下 过一番苦功,收到了出色的艺术效果。前此,其他小说在写人物、写反映社会生活方面,没有《红楼梦》这样真切、这样动人、这样自然。

《红楼梦》的真实性首先贯穿作品的情节上面,在细节上和人物描写的各个方面。就情节来说,《红楼梦》所写的事情都是合乎情理的。在我们考察了《红楼梦》故事情节的来龙去脉之后,不得不承认它是完全符合事物发展逻辑的,完全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这就极大地增加了作品的真实感、亲切感,它和生活中的真人真事一样。当然,作品真实性的表现主要是在现实关系中的人,其写真实的成就集中、鲜明地体现在人物塑造上。《红楼梦》在人物塑造上比起以往小说有很大的突破,和以前小说中的好人完全是好,坏人完全是坏大不相同,《红楼梦》所写的人物是真的。《红楼梦》中的人物很多。其中有名有姓的就有400多个,上至贵族阶级的妃子、王爷、公侯、官吏、少爷、夫人、小姐,下至管家、奶母、奴仆、小厮、丫鬟、村妪、村女,以至三教九流、和尚、道士、道婆、尼姑、伶人、娼妓、流氓,虽然纷繁多彩,却一个个生机勃勃,血肉丰满,性格鲜明清晰,不容混淆。其中至少有四五十个人物够得上高度性格化的,给读者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这在中外文学史上是罕见的。如托尔斯泰写的几部作品,有的人物也很多,但使人永久不能忘怀的有多少?也没有《红楼梦》这么多。在《红楼梦》中,至少有四五十个人在人们脑子里始终是活的。

比如王熙凤是写得最好的。她一方面很贪婪、很狠毒,甚至害死人命不择手段,但她又那样聪明、那样能干、那样地诙谐、富有情趣,甚至有时又通情达理,作者对这个人物内涵写得特别丰富,特别深厚。给读者产生的印象是多方面的,读者对她的感情也是十分复杂的。一方面对她又气又恨,同时又喜又爱;又悲又叹。所以很早王昆仑先生说:“人们恨凤姐、骂凤姐,不见凤姐想凤姐。”(王昆仑《红楼梦人物论》2002年6月团结出版社)对这个人物,的确不是三言两语能说清究竟是好人还是坏人。有人说,她是个浑圆形的人物,不是扁平形的人物,这是个真实的人。在《红楼梦》里,写的是真人。我们在生活中也有这样的感觉:有些人是不能以简单好、坏来概括的。有的人本质上是坏的,但有时很讨人喜欢,他有很多长处;有的人应该是正面人物,但有许多坏的习惯,也很叫人讨厌。没有一个绝对的好人、绝对的坏人。丰富、复杂,在人物的性格上统一起来。《红楼梦》写贾府的贵族主子是真实的,写贾府的众多的奴仆、丫头也是极为真实的。作者没有用贵族的眼光,把奴仆、丫头一律视为下贱的人,也没有反其道而行之,把奴仆、丫头一律写成品行高尚的人。《红楼梦》中的奴仆、丫头,也是多种多样的。他们是有等级的:有的是管家,虽然还是贵族主子的奴仆,但却已经富裕起来,家有房舍、花园、土地,还有自己的奴仆,如赖大;有的一辈子供主子驱使、奴役,到老还是处在贾府的最底层,如焦大。众多的丫头一般都穿红着绿,而她们的地位、性情、遭遇,却很不一样:有的趋附主子,奴性十足,向主子祈求“恩典”,如袭人;有的则颇为倔强,对主子很不驯顺,如晴雯;更多的是安于被奴役的命运,默默无言地供主子驱使。有的则受到贵族主子的赏识,宠爱,成了姨娘。也有不得脸的,被驱逐,被卖出,甚至因而致死。这些人物、现象,都是依据现实生活的实际情形描写出来的,因而也象现实生活一样的丰富多样,其中没有任何虚假,也没有作任何的讳饰。

当然,在《红楼梦》中,作者倾全力塑造的人物是贾宝玉和林黛玉,作者在塑造这两个人物形象的时候,也是坚持真实性的原则。“在小说情节的发展中,贾宝玉迥异于其他人物的性格特色,是被具有封建正统观念的人视为的‘痴’‘呆’‘疯傻’的行为,其实这正是他叛逆性格的最突出最集中的表现,同时也显得更真实,更感人。”(李希凡 蓝翎《红楼梦评论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年12月第1版)而林黛玉的悲剧性格,在艺术形象的塑造上,更是取得了多侧面的深刻的真实的表现。

生活的真实不等于艺术的真实。现实主义的文学作品不能仅只是再现现实中的表面的生活现象。因为现实中表现出来的现象,并不完全能反映现实的本质。但是,这不等于说现实中的哪些现象不能作为文学艺术的表现对象,关键在于作家对他所描写的现象能否予以本质的表现,并显示出其本质意义。说《红楼梦》对现实生活作“如实描写,并无讳饰”,具有十足的真实性,也不只是指它按照现实生活的本来样子,反映了现实生活的多样性,也包括了这样的意思:它能够在描写那些本质被隐藏在深处或者被歪曲了的生活现象中,显现出其本质意义来,达到艺术的真实。

二、红楼梦具有浓厚的诗意氛围 《红楼梦》是一部诗化了的小说,在中国小说中是不多的。“《红楼梦》中的诗词曲赋是小说情节和人物描写的的有机组成部分。这也是她有别于其它小说的一个重要的特点。当然,其它小说也有把诗词组织在故事情节中的,比如小说中某人物所写的与某事件有关的诗歌等等,但在多数情况下,则是可有可无的闲文,如果删去了也并不影响内容的表达,有时倒反而使小说更紧凑,干净。《红楼梦》则不然,它的极大多数诗词曲赋都是融合在小说的故事情节中的。如果略去不看,常常不能把前后文意弄明白,或者等于没有看那部分的情节。”(蔡义江《红楼梦诗词曲赋鉴赏》中华书局2003年4月版)比如宝玉梦游太虚幻境所看到的十二钗册子判词和曲子,倘若我们跳过不看,或者也像宝玉那样“看了不解”,觉得“无甚趣味”,那么,我们能知道的至多是宝玉做了一个荒唐的梦,甚至简直自己也有点像在梦中。读二十二回中的许多灯谜诗,如果只把她当作猜谜游戏而不理解它的寓意,那么我们连这一回的回目“制灯谜贾政悲畿语”的意思也将不懂。

《红楼梦》中的诗兼备众体,有五绝、七绝、五律、七律、排律、歌行、骚体,有咏怀诗、咏物诗、即事诗、谜语诗、打油诗,有限题的、限韵的、限诗题的、同题分咏的、分题合咏的,有应制体、联句体、拟古体、有拟《春江花月夜》之格的,有仿中晚唐《长恨歌》、《击瓯歌》之体的,有师楚人《离骚》、《招魂》等作而大胆创新的„„。五花八门,丰富多彩。这些众多的脍炙人口的作品,大多是十二、三岁的小孩子写的,写得这么好(实际上都是作者曹雪芹写的),真了不起!现在叫很有修养的文学教授写写看,跟《红楼梦》中的比一比,这么多的诗词歌赋曲子,写不到这么好。这些诗词歌赋曲子对增加《红楼梦》的诗浓浓诗意有很大作用。但我认为这还不是诗情画意的主要方面。《红楼梦》诗意氛围的最重要的特点,表现在作者对《红楼梦》的正面人物和美好事物的诗化上面,表现作者对重要场景、环境所赋予的诗一般的意境。

比如小说主人翁贾宝玉和林黛玉是被作者诗化了的。以贾宝玉来说,他不仅外貌出众,“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鼻如悬胆,眼似秋波,虽怒时而似笑,即视而有情„„”(曹雪芹 高鹗《红楼梦》岳麓书社2001年9月版)。在贾宝玉的性格上体现了历来诗人的气质:疏狂。贾宝玉表现的反世俗的性格和他性格中一连串惊世骇俗的行为,使他的形象有独特的气 派,美呀!至于林黛玉的诗情画意,就更突出了。我们说过,她的美是婀娜风流:“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似娇花照水,行动疑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给人一种独特的美感。林黛玉性格上悲剧内涵和感人的诗人气质,使她的形象更显得风采韶秀。林黛玉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都散发了美人香草的韵味。

诗情画意不光是诗词歌赋和对正面人物描写上有浓厚的诗性,像林黛玉住的潇湘馆也被描写得很有诗意:“凤尾森森,龙吟细细”,“湘帘垂地,悄无人声。”“一缕幽香从碧纱窗中暗暗透出”。这样清幽高雅的环境,只有林黛玉这样富有诗人气质的女子才配住在这里,别的女子不配。小说里更写了一个和虚无缥缈的“太虚幻境”相呼应的女儿国-大观园,写得特别美。在大观园内,贾宝玉和许多聪明、美丽、纯洁可爱的女孩儿生活在这里。大观园是被作者诗意化了的,和龌龊势力的现实社会形成鲜明的对照,是个天真烂漫的混沌世界,世上罕有的一块纯洁的乐土。大观园女儿国是太虚幻境在现实中的反映,是作者高度诗化了的,把它写得特别美。生活在其中的女子们也与众不同,在大观园整个活动中出现了一系列富有诗情画意的场景,如“黛玉葬花”、“宝钗扑蝶”、“湘云醉眠芍药 ”“龄官画蔷”、“探春邀社”、“寿怡红群芳开夜宴”这些场景,给读者留下深刻难忘的印象,强烈地感受着作者的心灵。看到这些地方,感到特别感动,特别美,因为它充满了诗情画意。总之,《红楼梦》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的浓郁的诗情画意大大增强了作品的诗意氛围,读之,我们会不自觉的沉浸在诗意的境界里留恋往返,这是诗意的享受,这里也是诗意的栖居。是小说艺术描写中最有魅力的部分,这是突出的一点。

三、红楼梦闪耀着深沉的哲理内涵

哲理性的散文、哲理性的诗歌,在文学史上早已出现,但哲理性的小说描写则出现较晚,且公认的典型作品也难于确立。在我看来,《红楼梦》是我国古代小说中唯一包含深刻哲理性的作品,是能引人入胜、发人深入思考的重要依据。曹雪芹是古代伟大的文学家,同时又是一位进步思想家,他对时代、社会、人生有许多深入的思考和精辟的见地,这些都融化在不朽的《红楼梦》里面了。他对现实合理性的怀疑,对人生命运归宿的冷静思考,对生命价值的探索和追求,使 小说富含深刻的哲理,表现很突出。有许多东西一下子看不懂,但仔细琢磨一下,其味无穷,因为它包括了许多哲理,不是你一下子能深刻了解的。处处渗透着作家曹雪芹对整个人生的很深的感悟,一种哲理性的感悟、感兴、感叹。

比如第一回的《好了歌》和甄士隐作的注,举这两个例子:“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终身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娇妻忘不了。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子孙谁见了!”(曹雪芹 高鹗《红楼梦》岳麓书社2001年9月版)好就是了,了就是好。甄士隐给《好了歌》做了个注,都代表了曹雪芹对人生、对社会的思考和想法。《好了歌注》里说:“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做嫁衣裳”!《好了歌》和《好了歌注》所反映的思想,是曹雪芹对人生的一些基本观点,这些观点渗透在小说复杂丰富、多姿多彩、引人入胜的故事艺术情节中得到深刻的体验,得到深刻的启迪。表面上看来还有点虚无主义,实际上反映他对社会、对人生的许多深入的思考、深入的观察。

《红楼梦》了不起的地方在于它有深刻的哲理。这里有很多哲理性的名句,但它不同于哲学著作,深刻的哲理不是用理性的逻辑论证来实现的,而是通过动人的艺术形象来感染、影响读者的。通过对贵族大家庭的由盛到衰的细致描写里和一大批可亲可爱的女儿的悲惨结局里,作者通过众多鲜明生动、有血有肉的艺术形象,出色地表现了“盛极必反”、“月满则亏”、“水满则溢”、“登高必跌重”、“乐极生悲”、“否极泰来”、“红颜薄命”等一连串富于哲理的思考,给人们以深刻的启示。总之,小说哲理性的描写,加上小说的思想深度,使作品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更经得起人们的咀嚼和回味。

总之,《红楼梦》的艺术成就是非常高的。它是继《水浒》之后,我国古典小说创作的又一个光辉的典范,它是颠峰性的伟大作品。诚然,《红楼梦》在艺术上还存在着不足的地方。譬如在语言中还夹杂着一些文言文的残屑;在描写人物的外貌和景物时,还不免在某些地方因袭了中国古典小说的一些写法,如常用的一些排比对偶的句子(如“面如敷粉,唇若施脂”之类)。此外,这部小说在一些细节上,如人物的年龄,时序的变更,事件的过程等等,有一些错误或失误之处。但是,这丝毫不影响它高超的艺术价值,它伟大的艺术成就将永远散发着 无穷的魅力,引着一代代人去欣赏去陶醉;它是一个巨大的艺术宝库,这里有满满的珍珠等着我们去发现去拾掇。

【参考文献】

① 曹雪芹 高鹗 《红楼梦》

② 游国恩 王起 萧涤非 季镇淮费振刚主编人民文学出版社《中国文学史》 ③ 李希凡 蓝翎 《红楼梦评论集》 ④ 蔡义江 《红楼梦诗词曲赋鉴赏》 ⑤ 王昆仑《红楼梦人物论》

二零一四年十一月十日

参考文献摘要

【1】曹雪芹,高鹗《红楼梦》。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姣妻忘不了!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

【2】游国恩 王起 萧涤非 季镇淮费振刚主编人民文学出版社《中国文学史》 《中国文学史》直面当代文学理论对文学史的挑战,吸收当代传播学和接受美学的观点,把“文学传媒”视为与“文学理论、文学批评、文学鉴赏”同样重要的文学史的一翼,指出文学传播方式的改变会导致创作文体,创作方式和创作风格 的变化,例如:宋朝印刷术的发明、宋代作家的学者化、宋诗以才学为诗的风格特征,这三者之间的联系,是过去的文学史和文学理论根本无法把握的,这问题正是当代文艺理论所提出而为过去文学史着作所经常忽略的。这三者之间的联系,是过去的文学史和文学理论根本无法把握的,这问题正是当代文艺理论所提出而为过去文学史着作所经常忽略的。

《中国文学史》注重作家群体的研究,并以时代特征、地域特点、意象类型和美学风格对不同创作群体进行分类论述,取代了过去一些习用的概念或似是而生、生搬硬套的术语和概括:如:“现实主义”(杜甫)、“浪漫主义”(李白)、“山水诗派”(王维)、“边塞诗派”(高适)等。这样的史论,致力于突出意象类型和美学风格,既新鲜,也更符合“文学本位”的宗旨。

【3】李希凡 蓝翎 《红楼梦评论集》为什么在《红楼梦》中会出现何其芳同志称誉为“揭露了一系列的封建制度和封建道德的不合理,几乎可以说它批判了封建社会的全部上层建筑。„„封建圣贤和封建经典所巩固所提倡的东西,却刚好是《红楼梦》所要动摇和破坏的„„”思想潮流?

怎样解释被何其芳同志颂扬为“以它的全部艺术力量,对封建社会的官僚制度、科举制度、婚姻制度、家庭制度、奴婢制度和封建伦理道德观念的不合理,虚伪,残酷,作了无可辩驳的伟大的否定”⒂的这种《红楼梦》独有的思想内容呢?

这一切,为什么在何其芳同志所谓的民主主义思想古已有之的过去没有出现过,而独独在曹雪芹的时代的曹雪芹的《红楼梦》里出现了呢?

【4】王昆仑《红楼梦人物论》《红楼梦》不同于许多传奇故事的重要特点,就在于作者不使宝玉黛玉恋爱故事孤立存在,而是产生在一个高贵、庞大而又矛盾复杂的大家庭中。固然是通过宝黛恋爱写一个家庭,同时也是通过一个家庭写一个时代社会,实际上,作者曹雪芹用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的兴盛与衰败,其中又以贾府为中心,来作清朝康、雍、乾时代统治阶级的镜子。这正是作者伟大的成就。这个时代的统治阶级已经挽救不了自己的灭亡,但它坚决要抢先一步扼杀下一个时代的新生萌芽和他们的恋爱自由。王熙凤就是一个濒于灭亡的大家统治层的执行者。在恋爱故事中少不得宝玉、黛玉、宝钗。在家庭内部生活结构中少不得王熙凤这一根从屋顶直贯到地面的支柱。如果把王熙凤这一人物从书中抽 了出来,《红楼梦》全部故事结构就要坍塌下来。所以,可以说作者是把宝玉、黛玉、宝钗和凤姐四个人都当作第一类重要人物而配合着塑造出来的。【5】蔡义江 《红楼梦诗词曲赋鉴赏》《好了歌》宣扬了一种逃避现实的虚无主义思想。从宗教的观点看,人们活在世上,建功立业,发财致富,贪恋妻妾,顾念儿孙,全都是被情欲蒙蔽尚不“觉悟”的缘故。这首歌就是用通俗浅近的语言来说明这一切都是靠不住的。跛足道人说:“好便是了,了便是好”,又把“好”和“了”的涵义引申一层,说只有和这个世界斩断一切联系,也就是说只有彻底的“了”,才是彻底的“好”。所以他这首歌就叫《好了歌》。《好了歌》的消极色彩是十分明显的,但是我们还不能简单地把它视为糟粕抛弃它。因为作者拟作这首《好了歌》,是对他所厌恶的社会现实的一种批判,尽管是一种消极的批判,也有它的价值。

第二篇:谈动画片的艺术魅力

谈动画片的艺术魅力

动画短片应该是动画片中极具个性化的一笔,属于非主流动画的范畴,它往往采用不同于传统动画的制作形式,达到对动画形式与内容更新、更深入的探索与应用。其中创作者丰富的想象力和高超的艺术表现力,别出心裁的构思和令人耳目一新的画面,使这种动画形式充满了神奇的艺术魅力。

纵观国内国外非主流动画的发生和发展,发现这些动画短片所表现出来的艺术手法和思想与所处时代的艺术思潮和流派的发展密切相关。比如:德国《走钢丝的演员》受极少主义的影响,用简约的线条来表现深邃的内涵;法国的《美丽城三重奏》用大量超现实主义画面来表现。

动画短片与主流动画相比,有更广阔、更自由的个人发挥空间。它强调的是独立构思、设计、拍摄完成自己的作品,因此这类动画也更具有独立性和原创性,深受动画人士的喜欢,已经自成体系,成为各大电影节的评奖项目,同时它也是主流动画内容与形式以及技术探索上的有力补充。国外一些大的动画机构都有专门创作实验短片的部门。

动画片的魅力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短小精悍,以情以景打动人

这些动画短片最突出的一个特点就是短,注重写意。因此注定了创作者更多的精力不是放在讲故事上,而是试图在有限的时间内表达丰富的感情和思想。创作者把多年的艺术修养和创作经验带进短片的创作过程中,以高度概括的手法表现主题与主要内容,以流畅的镜头来传递细腻的情感,用细节的处理完成对神态的刻画。

我们熟悉的《和尚和鱼》,通过小和尚徒劳无功的捕鱼过程,让我们经历了一次难忘的心灵之旅,感受到了冲破樊笼的自由。在简单的音乐中,略带夸张的人物、跳动的小鱼、明快的画面色调,整个感觉天人合一,飘逸空灵,极具艺术神韵,意境的营造独特到位。

二、表现手法丰富

由于动画短片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自由,使得许多创作者在构思创作中,早已不满足于动画的一般表现,各种先进的技术与形式在这里都得到更好的尝试。动画短片的表现形式主要包括手绘动画和玩偶动画、流沙动画以及用盐、工业零件、生活用品和我们日常物品等创作的作品。以上只是一部分比较常用的动画制作的手段,事实上在动画的制作领域还有多种制作手段和方法,如铁丝动画片、多媒体动画片、水果动画片、彩色铅笔动画片、版画动画片、拼贴动画片、实拍动画片等各种动画片,从它们的名字我们就能想到制作它们的所要采用的手段,而一些新的动画方法也在不断地被创造和发明出来。动画和其它艺术

一样贵在创造,只有不断地创造,不断地探索,才会提高其自身的发展和自身的艺术表现力。

俄罗斯的一部出名的艺术短片《老人与海》,整个短片是用逐格拍摄完成,画面借用了油画的表现形式,深沉厚重,很好的把影片的感觉表现出来,做到了动画语言与形式的完美结合。尤其是画面色彩斑斓,跳动的光影效果显示了创作者无 以伦比的绘画技巧与艺术修养,每个画面就是一张完整的油画作品。

三、含而不露,以丰富的内涵启发人

动画短片与主流动画在创作思路和风格形式上是截然不同的。这些作品有些是对世俗标准价值的批判,有些是对社会弊端的不满,有些是表现形形色色的现代艺术观点。通过这些意蕴涵独特新颖的内容,创作者理性与非理性的世界被刻画、展现在我们面前。

2000 年在昂西动画节上获国际影评联合会奖的动画艺术短片《媒体》以近乎荒诞的手法,讽刺性的表现出了当今媒体给人类造成的种种负面影响。导演帕维尔·库斯基在画面中利用报纸的碎片,一会儿把它变成箭头,一会儿变成一条狗,快速的追赶着前面一个奔跑的小人,暗喻出新闻内容有时是强加于人,让人避之不及。更有意思的是导演把现实中烹饪食品的过程形象生动的转化为了新闻的制作过程。一块新鲜的牛肉被放进锅里,当打开锅盖发现煮出来的却是大小不一的纸块。一只手把这些褶皱的纸块打开,拼贴在一起并用剪刀剪掉不整齐的边缘。然后用一根擀面杖把纸块擀平,变成了我们所看到的报纸。这部短片没有对话,也没有旁白,但生动鲜明的视觉形象让我们一目了然,在惊奇、大笑过后留给我们更多的是思考。

与国外的动画短片相比,我国的动画短片在艺术性和思想性上还有些差距,单纯表现某种理念和情绪的动画短片数量不多,还需要国内的动画人士多去创作和实践,寻找具有中华民族特色和民族精神的动画语言形式。

宫崎骏是我最喜欢的动画导演,而《千与千寻》则是他的作品的最好代表。

谈到宫崎骏的时候,首先想到的总是任性自然的风,透明清澈的水,变化万端的云,顶天立地的 大树,环保,动物,飞行,少女,魔法,梦想,人生,生存这些令人反思的讯息,以及自然和人类的永恒主题。从主人公,到配角,到背景,似乎每个人物身上每一 幅画面都有着某种隐喻,都隐藏着宫崎骏看这个世界的方式,和他对这个社会的评判。而作为一个动画电影作家,宫崎骏能够得到世界范围的认同和赞誉,主要原因 也在于他所营造的个性鲜明而又意蕴丰富的想象空间中,倾注了深切的社会意识和高度的人文关怀,从而使他的作品呈现出深邃幽远的思想内涵。

每一次看完《千与千寻》,它所展现的美都深深地震撼着我。这种美,不单单是画面的美轮美奂,还有最最简单的人性之美。人性之美,人性之善,只要是人类,皆 会有所感应。善良,在哪里都会成为动人的音符,击打所有人的心扉。最简单的音符往往能奏出最强音,引起所有人的共鸣。

就像宫崎骏所说的,《千与千寻》是为5位10岁的小女孩所作的,电影里所说的故事也是一位10岁小女孩在一个奇异世界的经历,体现的正是她的成长经历,她的感受,和她眼里的“大人世界” :

成长

和过去宫崎骏作 品里的女主角不同的是,千寻不具备天真可爱,聪慧伶俐的资质。在搬家的旅途中,对千寻来说,她即将面对的是全新的学校和朋友,可是她的面部始终是不动声色 的冷漠,看到新学校时不屑地吐舌头,说道:“还是以前的好。”她那怯懦的性格,没精打采的神态,对这个世界的任何事物都缺乏孩童的好奇,也不希望自己踏入 未知的社会的态度,就像当今社会上许许多多的同龄人一样。她进门不懂得敲门,别人帮助了她也不懂得答谢别人。但在油屋那样的环境里,求生的欲望让千寻迅速 地成长起来。她从开始连搬煤炭都比不上煤炭屎鬼,地板也擦不好,到后来帮河神解除病灶,到后来敢于与汤婆婆谈条件,她的坚强能干是慢慢体现出来的。而她的 善良也是。如果说千寻用河神的药丸救治白龙是出于爱意,那么剩下的一半药丸她又送给无脸男,就完全是出自真诚。在明明知道药丸可以拯救父母之后,她仍然愿 意拿出来拯救其它需要帮助的人,千寻心胸的宽阔只用浅浅几笔就跃然眼前。

电影中中刻画了几种爱:千寻与白龙的朦胧之爱:电影中没有一句“我爱你”之类的煽情语句,千寻与白龙的真情却是如此真实地展现在我们面前,当白龙拿着饭团给还没习惯油屋生活的千寻吃时,千寻流着眼泪吃下去了,在此时,流泪也是幸福的。千寻对父母的爱:她为了救父母,历尽艰辛,再困难时也是以此为信念坚持下去的。其中最特别的就是汤婆婆对她儿子的爱了。汤婆婆有着强烈的控制欲,甚至对她的儿子也是这样。她对宝宝说外面有“病菌”,让宝宝认为外面都是危险的,只要每 天睡在大房子里就好了,而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是怎么样的,宝宝也整天只知道吃、玩、哭、睡,不会长大。她总在替宝宝思考,她决定了宝宝什么要做,什么不做。她的教子方式当然愚蠢,可天下的父母难免没有在生活中照着做的。

帮助

在油屋,千寻得到很多人的帮助:白龙,锅炉爷爷,煤炭屎鬼,小铃,无脸男,河神等等,而千寻也给予他们很大的帮助:帮白龙解咒,帮锅炉爷爷烧水,帮煤炭屎鬼搬 煤炭,帮小铃打扫浴场,帮无法沟通却渴望沟通的无脸男,帮河神淋浴等等。感恩似乎是电影中的一大特点,千寻每每帮了一个人,那个人总会有所回报;而有人帮 了千寻,千寻也会有所回报。甚至在这个世界,解开诅咒的唯一办法就是“为别人做一件事”。

性格

宫崎骏的作品,多是天马行空之作,但都含有深远的寓意。这份寓意,其实都是始自对现实的不满。电影中的人都暗暗蕴涵了现代生活中某些现状,某些人的性格。千寻代表了当今孩子的性格,对社会不满,害怕溶入社会。千寻的父母则是处于安逸生活的现代人的代表。汤婆婆是强权主义者,但她却连自己的孩子都无法好好地 照顾,只知道溺爱。无脸男无法说话,性格内向,受到浴场奢华的环境影响,却变得性格暴躁,只知道挥霍金钱。白的前身是一条名叫“震早剑琥珀川”的河,他由 于被人类填埋而逃到汤婆婆处。河神由于人类乱扔垃圾而变成“腐烂神”,浑身发臭。这些人物,都是宫崎骏用来刻画现实生活、用来表现现实生活的。

关于这部纯洁质朴的巨作,要说的还有很多。宫崎骏的作品永远具有多重解读的可能性,可以通过多种的视角进行讨论或评析。我甚至觉得,讨论它们的内涵已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它们带来的感动。

回转电影的起源,研究同一时期动画家们所思考的和艺术灵感灵感,是我们参考和借鉴的有着丰富的传统艺术思维,动画的历史是由艺术思维和技术共同组成的,由娱乐文化的需求和传媒文化的需求,使每一位动画艺术家肩负起创作的责任,通过每一位动画艺术家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诞生了许许多多非常有价值的作品。

作为动画创作者需要研究复杂精密的电脑技术制图和丢弃陈腐愚昧的陈腔滥调、旧俗、老套的文化内涵和艺术形式,创作充满艺术价值的创造力和幻想力的优秀影像。

动画给我们带来了不可思议的幻想和魔力,也带给我们非常精彩的瞬间,让我们通过它来感受现实主义背后的感动,再没有别的媒介和它相比,拥有可以去无限的挖掘精神能源和文化能源的潜力。因此充满弹性的艺术空间让众多的动画艺术家投身去创作,以自己独有个性的方式来叙述艺术的魅力,这种叙述方式形成是众多的动画制作团队和动画制作个体有意志的坚定的去准备去投入。这种艺术的创造是长时间的,是艰难的,其过程是的艰苦,同时也是一种痴情狂热的情感投入。

动画片中音乐的艺术魅力

幽默活泼的迪斯尼动画片、富有民族韵味的中国水墨动画以及细腻深邃的日本动画片能影响一代又一代的青少年,离不开音乐在表现故事情节、刻画人物形象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它用丰富的音乐素材使故事情节、人物形象更加生动鲜明。

早期的有声动画片,音乐配音都是由配音师根据剧情需要谱成曲子,再配以动画片播出,由于技术条件的限制,当时的动画片配乐还不够成熟,只是简单地把音乐线条勾勒出来,而今天的动画片,音乐元素较为丰富,表现力也更强。比如,《千与千寻》中白龙让千寻离开那座可怕的城市时,由木管乐器吹奏出的短促音型和不断加强加宽的长音,以及弦乐器演奏的紧张的颤音,共同把情节推到一个紧张的高潮。《海底总动员》中小丑鱼父亲和罗里在海底迷路的时候,大提琴短促的拨弦以及管乐吹奏的长音预示着潜伏的危机,为后面鲨鱼的出现作了铺垫。如今的动画片,音乐不是陪衬而是融入了整部影片,你很难把音乐从动画片中抽掉,离开音乐,动画片就丧失了其观赏的价值。

动画片中的音乐在突出动画情感、加强动画戏剧性、渲染动画气氛方面起着特殊的作用。在表现形式上,动画音乐要与动画的题材、内容、风格样式、人物性格、画面的节奏、音响等条件相结合,使动画音乐的听觉形象和画面的视觉形象完美融合,这样才能体现动画的总体构思,大大丰富动画影片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这也是动画片音乐的特性所在。

一、动画片中音乐的音乐性

动画片中的音乐首先是为影片服务的,主题音乐是阐述影片中心思想的最直接体现。观赏动画片,我们不仅仅是为动画片的幽默、滑稽所吸引,更为他们的音乐所深深感染,很多经典音乐都是伴随着影片的热播而广为传唱。如《狮子王》中的《生生不息》,《宝莲灯》中的《想你的365天》、《爱就一个字》、《天地在我心》,《料理鼠王》中的《盛宴》(Le Festin)等。

在优秀的动画片中,音乐都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的片头曲、片尾曲及主题歌令人印象深刻、易于传唱;与动画剧情的起伏、画面的转移和场景的过渡相配合,以达到加深刻画人物、强化剧情张力等扩展画面表现力的目的。如动画片《料理鼠王》的整个旋律基调都是围绕着《盛宴》来展开,影片以巴黎为背景,因而音乐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气息,三拍子的节奏最适合表现交际舞般跳跃的主旋律,轻快灵动的圆舞曲节奏和沁人心脾的旋律令人耳目一新,歌曲的节奏和演绎风格都带上了法国特有的浪漫。除此之外,作曲家在音乐的乐器编配上也是独具匠心:从法国国歌《马赛曲》开场,紧接一段浪漫的华尔兹舞曲;木管、风笛等超过8种乐器来展现鼠王小米的魔法才华;手风琴、萨克斯及通透的琴声,点出故事发生地点;小提琴及清脆的三角铁,点出小米的大梦想等等,这一系列音乐线条勾画出憨态可掬、对厨艺锲而不舍地追求的料理专家小老鼠。

二、动画片中音乐的独特性

音乐是动画片整体风格塑造的主要元素,音乐参与情节推动,成为动画片结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这是动画片音乐的独特之处。

就音效方面来讲,动画片没有真人电影那种同期声配合,所以在音效方面就比一般电影要求得苛刻。音乐可以用听觉形象替代直观形象以达到交代事件、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目的,剧中角色的各种行为举止,都要配以音乐来表现,它所产生的艺术效果甚至比人声更加完美。例如《料理鼠王》中:小老鼠雷米被水流冲走时,音效给人以紧张、悬疑的感觉,不仅有交响音乐的推动,还有水流声、下水道回声的搭配,让人身临其境;在厨房烹调时锅碗瓢盆发出的声音,不仅惟妙惟肖而且与片中人物的活动节奏配合得恰到好处;后来雷米把他的大家族全部接到餐厅,一群老鼠在美食中狂欢雀跃,就像是人们在举行大型的PARTY一样生动逼真„„这些音乐效果都让人印象深刻。影片中最吸引人的是小老鼠雷米烹调时所搭配的音效,以十分轻快的音乐为背景,剧中人物的各种动作则由后期音效配上,这不仅弥补了动画片在真实音效上的不足,而且更增添了片子的戏剧效果,使我们在观看影片的同时又被它的音乐、音效所深深吸引。

三、动画片中音乐的喜剧性

音乐是动画模拟节奏和情景的重要手段,动画片除了画面本身的塑造,就是音效和音乐的烘托,音乐节奏与动作的戏剧性吻合更充满了喜剧色彩。经典动画片《猫和老鼠》中不难发现音乐在动画片中的喜剧魅力。片中大多是音乐贯穿,很少有人员的配音:急速的钢琴音是猫和老鼠追逐与逃跑的情形;角色笨重、滑稽时就用大号演奏;汤姆猫悄悄跟踪杰瑞鼠,用钢琴上的高音部分跳跃演奏;在表现杰瑞鼠打败汤姆猫洋洋得意、自我陶醉地跳起舞蹈时,就用小提琴演奏;鼓声和镲声是它们的剧烈撞击„„这一系列音乐喜剧手段的运用,足以能调动观众的情绪,使得音乐与画面的结合更加紧密,从而使影片产生了强烈而有趣的视听效果。音乐对人情感的影响力是难以想象的,这种情感体验不会引起太多的思索,它本能地调动起人的情绪,并在瞬间达到共鸣。离开了这些音乐,动画的效果就不会那么丰富,动画本身所欲表达的情感、节奏以及一些喜剧效果也就不能生动地表现出来。音乐对于动画,既可以很好地渲染片子的气氛,增强感染力,也可以恰如其分地模拟节奏和情景的真实感,同时对动画整体风格的塑造也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此外,音乐还可以拉近作品与观众的距离,这是整个动画创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动画片中不能没有音乐,没有音乐的动画片是没有生命力的。对于动画片来说,音乐不是一种辅助的工具,而是一个关键的构成元素。一部动画影片的成功往往离不开片中音乐的成功,成功的主题音乐所带来的震撼能引起观众的共鸣,并成为经典流传下去,这也是动画片音乐的艺术魅力所在。

第三篇:谈小厮——《红楼梦》杂感

谈小厮——《红楼梦》杂感

谈小厮——《红楼梦》杂感

很想聊聊小厮这个角色,不过不够博学,所以想法总是不伦不类点。那就抛砖引玉吧!

在众多的小厮里,我有印象的有两个,兴儿和焙茗。不知是那个红学专家在中央电视《大众讲坛》里有一次对焙茗推崇有佳,不过要我说我更欣赏兴儿。

个小厮在《红楼梦》里的出场,也是有区别的。焙茗是宝玉陪同,所以出场是时有时无的,有小溪长流之感;而兴儿的出场,只随二尤的出现做了一次陪衬和凤姐的一次训斥,但有泼墨的风格,读来很是痛快。而我之所以欣赏兴儿,是因为他更为的成熟和“世故”。

在给二尤解说贾府的那次,是他着笔的开始,从他对贾府上下的了解来看,兴儿应该是个“明白人”,当然他的这些论断也有他人的看法,不过他能说的有声有色,毕竟也是过来人(经验过,体验过)才能有的口才。从“兴儿笑嘻嘻的在炕沿下一头吃”,“兴儿连忙摇手说”,“兴儿拍手笑道”等等的语句来看,兴儿绝对是个性格开朗的人,再从“兴儿忙跪下说道:‘奶奶要这样说,小的不怕雷打’”等看,兴儿也是一个有同情心和爱好分明的人。再有他竟也敢在这么多人的面“提起我们奶奶来”的“心里歹毒”,要是凤姐知道了,那么后来的打是一定要更狠的了。所以兴儿各方面看,应该说是很成熟和老练的,当然自家的主子贾琏在后面撑腰了不少,但到底要有点自己的资本才行,不然贾琏怎么会选他为自己的“心腹”呢。不过到底是命运不顺的“小厮”,凤姐的一声“厉”,就“早唬软了”,他自己明白凤姐是什么样的人物,当然后面的不打自招也就顺理成章了。

而相比焙茗也是个心知肚明的人物,宝玉祭金钏那回,“我茗烟跟二爷这几年,二爷的心事,我没有不知道的”,所以有人说如果宝玉是一个聪明的小姐,那么他也算是一个体贴的丫头了。这方面我觉得应该得益于宝玉了,多半是宝玉性格的感染。但宝玉是个精神“轻闲”的人,所以焙茗在精神意识上也就没有那么多的深度。在第九回里的闹学堂里的茗烟“乃是宝玉第一个得用的,且又年轻不暗世事”,所以虽然焙茗出场的次数比兴儿多,不过多是跟班的形象,要和兴儿论心眼子,那么焙茗要单纯的多,而且世态炎凉方面兴儿也比焙茗敏锐。

如果说焙茗是宝玉的性情所熏陶的,那么兴儿的性格应该是风雨交加所练就的了。兴儿要是单独的和自己的男主子在一起或许能安稳一点,但还是要提防着女主子的跟班。在精神上,兴儿应该比焙茗的有压力,所以在处事上,兴儿应该比焙茗更要灵活。在第九回里“茗烟在窗外道:‘他是东胡同里璜大奶奶的侄儿,那是什么硬正仗腰子的,也来唬我们。’”来看(或许真的年轻),焙茗多数是意气用事,或者根本就没有考虑后果,相比于兴儿论述贾府上下的言语要嫩的多了。在处理尤二姐的事情上,特别是在凤姐面前,他也就只好认命了。接着一回“兴儿引路,一直到了二姐门前扣门。鲍二家的开了。兴儿笑说:‘快回二奶奶去,大奶奶来了’”,按照兴儿的话“一辈子别见他才好”,但他却成了尤二姐见凤姐的“引路”人。所以多少要“笑说”,是讽刺?不知道!所以前面在世故上我加了双引号。

小厮和丫鬟一样,都是随着主子的命了,当然或许小厮因为性别的关系所以能好点,但也好不了多少的。

不过要说奴才随主子,那么说皇上是主子,那么贾府的主子又成了奴才或者小厮或者是跟班的?看看凤姐在王夫人面前的那个“穷”样,和兴儿也差不了多少的。主子又成了小厮丫鬟,难道这个就是《红楼梦》里的轮回“好了”?

---------------

你不在的时候

我会思念你

我不在的时候

你要照顾好自己

第四篇:红楼梦的艺术特色

【内容摘要】:中国古典小说所具有的普遍的独特的艺术风貌,写作方法、叙事风格、艺术语言;《红楼梦》是其中最杰出的典型代表;《红楼梦》的内容简要分析;《红楼梦》的艺术特色和文化价值:对人生和社会悲剧的深刻揭示;《红楼梦》蕴涵的丰富寓意;《红楼梦》的神话色彩;《红楼梦》是中国封建文化的集大成者。

中国古典小就有着其独特的艺术风貌,写作方法上是积极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表现方式的有机融合,力求更充分地反映现实社会生活,用理想化的人物形象来引导读者认识生活。我们对古典小说所叙写的人物和事件很难指实,尤其是对那些历史现实和英雄传奇作品,由于讲说形式的深远影响,古典小说在刻划环境和人物时,很小用静态描写的笔法,而往往是通过人物的语言和动作来状物写景,刻划人物性格。在叙事观点上,古典小说很难用第一或第三的叙事人称来限定,使用的是一种模糊叙事的手法,不同于现当代西方小说,而这能够多角度、多侧面地传达艺术含量和思想内涵,讲求情节的奇险和完整,在风口浪尖上塑造人物,达到传神写照的艺术效果,也是古典小说的艺术追求,中国古典小说的艺术语言、准确、通俗、生动、丰富,具有感觉色彩和艺术情韵,有很强的表现力。《红楼梦》—即是我国古典小说中最杰出的代表。

《红楼梦》是我国文学史上成就最高的一部古典小说,也是世界文化史上能够代表一个民族的文化且具有人类文化普通价值的少有杰作之一。《红楼梦》能够而且已经起到引领中国文学走向世界的作用。

《红楼梦》这部百科全书式的著作,多少年来一直被后人传阅、研究,那么它究竟有哪些特点是我们应该学习的?它的艺术特色、个性何在?这就必须从我们中华文化的传统上来看曹雪芹这位伟大作家的文学创作。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红楼梦》的内容简要以及写作主线。

一、《红楼梦》内容简析

《红楼梦》是一部“说不尽”的奇书,它那博大精深的思想内涵,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无比丰厚的艺术蕴涵,值得我们永远探求。

《红楼梦》是作者曹雪芹以毕生的血泪写说的,脂砚斋说“壬午除夕,书未成,芹为泪尽而逝”,曹雪芹也说“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很显然,《红楼梦》的主题内容是蕴涵着深意的,决非简单可解。

鲁迅先生曾说过:《红楼梦》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种种;经济学家看《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悱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社会上还有所谓“一百个人眼中,就有一百个贾宝玉”的说法,自《红楼梦》出世至今,人们对其主题的认识一直是众说纷纭,有“爱情说”、“爱情婚姻悲剧说”、“四大家族心衰说”、“政治历史说”等等。但总的概括分析,《红楼梦》的主题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一、通灵宝玉与叛逆主题—贾宝玉的形象。

二、木石金玉与爱情主题—贾宝玉的爱情婚姻悲剧。

三、四大家族与政治主题—贾府衰败的历史命运。

四、色空观念与人生主题—“分骨肉”、“世难容”、“聪明累”、“虚花语”。

了解了《红楼梦》的主要内容及思想后,我们再来看看它的写作主线:

曹雪芹笔下写人写物、写事、写境,都有它的个性,我们也只有掌握了这一点,才能够真正理解《红楼梦》的艺术特点,如果你用一般的你常听到的词语如“形象鲜明、性格突出、刻画细致、言语生动”,你是得到了一些文学享受,但是你没有把握住《红楼梦》真正的精华。

鲁迅先生虽然非红学专家,但他的《中国小说史略》里边就有一篇专讲《红楼梦》,他说《红楼梦》不是政治小说、历史小说,它是人情小说,“人情”两个字就抓住了《红楼梦》的精神中心,然后鲁迅先生对《红楼梦》的艺术他提出一个最重要的命题,即伏结,而且他还评论说《红楼梦》续本的好坏是经符不符合原著的伏线为标准的,何为伏线?就是书一开头处处句句里边有埋伏,里边藏着东西,它表面上是一层意思,但一细想,它是指的后边。

大家都比较熟悉的有一个《好了歌》,甄士隐做了注解它的第一句都是伏线,那里说“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这其实是荣国府大观园的变迁,这里面每一个埋伏,指的是后面一个人,而这个伏线一直贯穿着全书。

在运用伏线上,曹雪芹在布局上也是别具匠心,我们可以想一想,进怡后院的外人,只有贾芸和刘姥姥,而这两个人物重要无比,她们除了进怡红院还都找过王熙凤。而在《红楼梦》的最后,贾芸和刘姥姥都分别去狱内探望宝玉和凤姐,刘姥姥还救了巧姐,这两个人物构成了《红楼梦》最重要的收场人物。

总的来说,《红楼梦》的布局结构是两截,前边54回写的是过除夕,祭宗祠、家庭的盛会、荣国府的那重排场,一过54回,笔墨马上变了,家庭主要是写小姐、少奶奶、后半扇真正占据艺术舞台的已经不是那些人了,是那些各层各级的大丫环、小丫环、无名的女儿前半扇你看到的良辰美景,赏心乐事,最后也是为了反衬后边的。

通过以上对《红楼梦》的主要内容、思想及写作伏线的了解,本文再就《经楼梦》的艺术特色和文化价值,谈一谈粗浅的认识。

自《红楼梦》问世以来,研究《红楼梦》的著述可谓汗牛充栋,《红楼梦》之所以成为跨越时空而魅力不域的传世之作,除了该书划线在塑造人物形象方面取得的巨大艺术成就外,还在于作者对人生和社会悲剧的深刻体验和揭示,书中蕴涵的丰富寓意,该书具有神话和宗教色彩,以及对中国数千年传统文化的高度浓缩和艺术的表现。

一、对人生和社会悲剧的深刻揭示

《红楼梦》与中国其他大多古典小说的一个重要不同点,首先是它的悲剧性,中国古典小说的故事情节结构,多以悲开始,以欢结束,由离开端,以合收束。从唐代的传奇开始,到宋元明清时的话本和拟话本小说。也大都是以坏人得到惩罚,好人得到富贵,冤屈得到昭雪,夫妻得以团圆作结尾,有一个读者期望的圆满结局。在中国古典小说当中,极少有非剧,更少有真正的悲剧。但《红楼梦》却不是如此,它是由大观园中众姐妹的聚会开始,以众芳凋零,人去楼空,花落人之为结局的。《红楼梦》里面的人物几乎都是失意的。宝玉对生活彻底绝望出家做了和尚,黛玉在爱情上不能如愿,抱恨而亡;宝钗虽然得到了宝玉,但只一年就守了活寡;“凤辣子”在贾府曾一度大权独揽,威风入面,但最终反误了卿卿性命;贾府虽曾一度蒙受浩荡皇恩,门庭显赫,“金银满箱笏满床”,到头来却落个“陋室空堂衰草黄”,“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红楼梦》是一个旷世奇才历经坎坷和不幸对人生和社会的悲剧性感知和把握。在情节结构上,它是由欢而悲,由合而离,是中国古典小说中真正具有悲剧意义的作品。

对于《红楼梦》悲剧性的认识,清未民初学贯中西的大学问家王国维认为:《红楼梦》所展示的悲剧是“自律的也;哲学的也;对人生观价值观的思考,宇宙的也;文学的也”。

①比王国维稍晚一点的一位红学家则认为:“《红楼梦》的人生哲学是克己的、消极的,出世的。……这部书解决人生问题的方法就是出家做和尚,今世的一切是虚空的,是毫无价值的”。

②尽管学者们对《红楼梦》的研究历来见仁见智,但这种从人生的角度探讨和发掘《红楼梦》意义的方法却是所有喜爱《红楼梦》的读者的共同之处。《红楼梦》反映了封建社会中一般有理艳情有感情的读书人,在人生的理想和感情方面都找不到出路时的共同悲慨和共同心态,这一点是有普遍意义的。

每一个人都有过失意,尽管这种失意对他一生的影响程度不尽相同,情况各异,原因各具,可失意的人对失意的体味却是一致的,所谓“同是天涯论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对《红楼梦》的阅读也是这样。所有失意的人都能在《红楼梦》中寻求到心理和感情上的寄托,人生不如意事常有八九,每个人都有过这种体验,都有过浮生若梦的感慨和悲凉,而《红楼梦》恰好就是将这种感慨悲情发挥到极至的一部书。因此每个人读《红楼梦》的时候都能找到与自己心意相通地方,引起强烈的共鸣,《红楼梦》成了失意人的心灵避难所。当人生理想不能实现,爱情找不到寄托和归宿的时候,《红楼梦》就成了人们的知己,《红楼梦》的世界就向你的心灵打开了,你走进了《红楼梦》就是走进了一个可以倾诉可偃仰啸歌的自由天地,它可以给你受伤的心灵带来慰藉。

但是,如果对《红楼梦》的认识仅仅停留在这个层次上还是不够劲儿的。作者通过对一群痴男怨女爱情幻灭和贾王薛史四大家族盛衰史的描写,实质上暗示的是封建社会由于其内容的不可克服的深刻矛盾终将走向灭亡的必然趋势。正是由于作者的这种洞悉未来的深刻思想,使作品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和震撼力。

二、《红楼梦》蕴涵的丰富寓意

小说在第一回中交代,女娲当年炼五彩石补天,在大荒山无稽崖下面炼成了高十丈,方二十四丈的五彩石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但女娲补天只用了三万六千五百块,单单只剩下一块没用上,这一块顽石就被丢弃在青埂峰下,再也无人过问了。这个故事表明女娲这个中国远古神话的造物神,始祖神是创造了宝玉,也是它遗弃了宝玉。这块被遗弃的顽石经过锻炼以后,已经通灵性,能大能小,他看到自己无才,不能去补天,常常有悲戚惭愧之心,因而自怨自艾,后来青埂峰下来了一个僧人,一个道士,看到这块奇异的石头,便把石头变成扇坠大小,带他到一个“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投胎转世,于是就有了后面的故事。

很显然,这块女娲补天剩下来的石头,就是含在贾宝玉口中的通灵宝玉,而通灵宝玉就是贾宝玉的代号,他们三位一体,宝玉也就是那块顽石。所以贾府的上上下下老老少少都说他异常顽劣。《红楼梦》的故事就是贾宝玉的人生故事,就是一块顽石在人间的阅历—这就使得这个故事具有了一种寓言的性质,隐含着一种深刻而又丰富的寓意。寓言是一种带有劝谕性或讽刺性的故事,通常运用夸张手法描写人物或把动植物与无生物拟人他,通过一个简单的故事体现出某种深奥的生活哲理和教训。寓言不止上写给小孩子们看的,能读懂寓言深意的恐怕还是阅历丰富的成人。这块石头,想借它上面的真实斑驳的字迹告诉我们什么?是哲理还是教训,是启迪还是唤醒?还是给我们每个人的人生以一种暗示,一些措引?人们生活在充满魅惑和陷阱的世界中,都曾渴望得到关于人生的某种启示,而《红楼梦》恰恰能够给人们以某种暗示,指引、唤醒和教训,这是需要每一个读者去用心揣摩体味的,每个人的景遇不同,感受和理解也就会有很大的不同。

三、《红楼梦》的神话色彩

宝玉和黛玉以及其他的金陵十钗都来路不凡,尤其是宝玉和黛玉。按佛教人有三生的观点来看,宝玉在自然界中是一块女娲补天剩下的石头,在神界中他是赤霞宫神瑛侍者,在人世则是一个顽劣不驯的少年。黛玉的前身是西方灵河崖边三生石畔的一株绛珠草,这株草蒙受了神瑛使者天天灌溉照料之恩,才得以茁状成长,受到神界的天地精华,雨露的滋养,修炼成一个女体,日日想着报答神瑛侍者的浇灌之恩。正好,神瑛侍者(即通灵宝玉)偶然动了思凡之心,想要到人间去走一走,看一看。在他的百般请求下,茫茫大士和渺渺真人带着他到温柔富贵之乡去投胎为人。于是,一直想着报答神瑛侍者灌溉之恩,绛珠仙草也要到人间去,但是她没有仙露加报答神瑛侍者,怎么办?只有用自己一生的眼泪来报答神瑛侍者的灌溉之恩,即她在神界蒙受的恩泽要到人间去报答,而且又是用眼泪来报恩,这种报答的方式又是自古未有的,难怪黛玉终日以泪洗面!你看大观园的宝玉和黛玉,都是神仙下凡,这就给这个故事披上一层神秘面纱,神话的意味就愈加浓重。《红楼梦》中也一直是神话系统和现实系统交织在一起的。

大观园中的青春少女的命运都是由警幻仙姑统摄着,所“司人间风情月债,掌尘世女怨男痴”,她—警幻妇姑实际上已经是狄安娜似的女神了。她似真似假,如梦如幻。在古代神话中,人与神总是纠缠生活在一起,而在《红楼梦》中,宝玉也多次梦游幻境,与神仙姐姐一起饮酒品茶,甚至他的性启蒙老师也是由神仙姐姐担任。在《红楼梦》中人与神都认同“因空见色,由色生情,传情入色,自色悟空”的人生轨迹和意义。从人类文化和艺术思维的观点、角度来看,神话是人类远古的梦想和人类文化的根。卡西尔曾经说:“神话兼一个理论的要素和一个艺术创造的要素。”《诗歌与神话》的作者普雷斯特说:“神话创作者的心灵是原型,而诗人的心灵在本质上来说仍然是神话时代的心灵。”作为集诗人、画家和小说家于一身的曹雪芹,始终保持着人类神话时代的心灵,同时,他把自己对人生感悟的触须深深地扎在民族远古的梦想和人类文化的根里。曹雪芹的不同凡响之处,在于他唤醒了人类的灵根之心,引导人面对人类文化的源头来思考社会和人生。你是谁?你从哪里来?要到何处去?世界从何而来?文化之根的命题是《红楼梦》引导人思考的原点。它是人世间最纯真而又最具有灵性的幻想,因此它更符合人类返朴厚归真、求真求本的心理,这也是《红楼梦》的魅力力之所在。它吸引着一代代的读者去联想,去猜测,这世界到底是怎样来的?它的最初的创造是怎样开始的?有没有一个万能的全知的神在操纵着?世上仍然有很多自然科学难以解决的神秘的现象,甚至越是伟大的科学家,在他们自己的领域里研究得越是深入,他们就越崇拜自然的奥秘神奇,待物者的伟大和神妙莫测。所以说《红楼梦》故事中的神话意义、宗教意义,吸引了读者的眼光,引导读者思考探究世界的本原,使它魅力不衰。

四、《红楼梦》是中国封建社会生活文化的集大成者

《红楼梦》内容宏富,包罗万象,被誉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清代学者王希廉曾评价说:“一部书中,翰墨则诗词歌赋,制世尺牍,爱书戏曲,以及对联匾额,酒令灯迹,说书笑话,无不精善;技世则琴棋书画,医卜星相,及匠作构造,栽种花果,营养禽鱼,针黹烹调,巨细无遗;人则方正阴邪,贞淫顽善,节烈豪侠,刚强懦弱,及前代女将,外洋诗女,仙佛鬼怪,尼僧女道,娼妓优伶,黠奴毫仆,盗贼邪魔,醉汉无赖,色色具有;事迹则繁华筵宴,奢纵宣淫,操守贪廉,宫闱仪制,庆吊盛衰,判狱靖寇,以及诵经设坛,贸易钻营,事事皆全;甚至寿终天折,吞金服毒,暴病身亡,药误,以及自刎被杀,投河跳井,悬梁受逼,撞阶脱精等等,亦件件皆有。可谓包罗万象,襄括无遗,可谓才大如海,岂是别部小说所能望其项背。”

3、《红楼梦》无所不包,如果这位王希廉能够知道一点文化学社会学的理论,就会把他所说的这些分类归纳一下,那就是《红楼梦》已经包罗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这三个基本层面,《红楼梦》是对整个中国古代文化的回顾、总结、浓缩和艺术的表现,是中国封建社会生活文化的集大成者。《红楼梦》是读不尽的,正如鲁迅先生所说的:“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

4、一部作品,它所含的文化积淀越是深厚,它所储存的信息量越大,也就越能引起人们强烈的关注和探讨的热情。研读《红楼梦》就是在研读中国的传统文化,它已经成为民族传统文化的化石和标本了,这是中国任何一部其他小说难以达到的成就。

参考文献:

1、王国维:《红楼梦评论》,中华书局1963年版第108页。

2、佩之:《红楼梦新评》,转引自《红楼梦研究小史稿》,上海文艺出版社1980年版,第13页。

3、王希廉:《红楼梦总评》第一册,中华书局1963年版,第149页。

4、鲁迅:《绛花洞主小引》,《鲁迅全集》第7卷,人民文学出版社第419页。

5、刘梦溪:《红楼梦》与百年中国。

第五篇:红楼梦的艺术特色

《红楼梦》的艺术特色 1、网状形式的艺术结构。

《红楼梦》是具有高度现实主义的悲剧结构。全书一百二十回,上半部“备记凤月繁华之盛”,下半部写“树倒猢狲散”的衰败局面,其中第五十四至第五十五回之间是个转折,由喜转悲,由盛转衰,由荣转枯,第五十四回是全书热闹的顶点,第五十五回便开始急转直下。大体说来,全书按贾府的衰败阶段分为四大段落:第一部分(前5回):序幕。对于全书有着纲领性作用。它对全书的主题、主线、副线以及贾府家事、人丁、四大家庭之间的关系和十几个主要人物性格特点、命运都作过或明或暗的概括。第二部分(第6-55回):是贾府的全盛时期。第三部分(第66回-104回):是以贾府为代表的四大家族由盛而衰的时期。第四部分(第105回-120回):是彻底衰落时期。作为一部博大精深的百万巨著,作者组织了大大小小的故事,描写了无休无止的斗争,在这蔚为大观的历史长廊里,以贾府为代表的四大家族的衰亡过程,宝黛爱情悲剧的发展始末,两者相互穿插交织,是支撑这座艺术大厦的栋梁。此处每一人物又几乎自成起讫的故事线索,又有如斗拱短柱。条条线索、错落编织,所以《红楼梦》又有网状形式的艺术结构的美称。关于《红楼梦》结构的其他说法还有:近代的“四时气象说”(二知道人)、“二十一大段说”(王希廉)、张新之的“三大支说(张新之)以及当代的“波纹结构说”(无名氏)、“立体式建筑说”(周汝昌)、“复叠框架结构说”(曹涛)等。

2、典型生动的人物形象。

《红楼梦》之所以成为我国家喻户晓的文学名著,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人物描写的成功,因为人物是小说的灵魂。据何绵阶、邢颂恩所著《百二十回<红楼梦>人名索引》统计,在《红楼梦》里,有名姓的人物共七百多人,上至皇妃亲王、公侯太监、夫人小姐、公子士人、世族权豪;下至贫民百姓、丫环村妪、僧侣尼姑、相士医家、市井无赖、艺人门客、三教九流,无所不包,一应具全。在这些人物中有鲜明个性的艺术形象有上百人,如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贾母、妙玉、史湘云、李纨、香菱、袭人、晴雯、紫鹃、鸳鸯、芳官、尤三姐、王夫人以及贾雨村、贾琏、贾蓉、夏金桂等。正是这些人物形象的生活言行,构成了《红楼梦》丰富多彩的生活画面,一步一步地揭示了全书的主题。限于篇幅原因,人物评析未能展开,只好留待今后更新主页时再做了。这里请读者一定阅读原著进行全面赏析。

3、丰富多样的文学手法。

(1)按照实际生活塑造人物,是《红楼梦》描写人物的基本特征。《红楼梦》描写人物不以奇取胜,而是通过大量的生活细节和人物一般的日常活动来刻画人物性格。在描写人物性格上,中国小说的传统写法是:通过人物的行动和对话表现人物性格,通过人物的生活经历表现人物性格的成熟过程。这个创造典型的民族特点,就具体作品不同的内容而表现不一样。《三国演义》、《水浒传》等,写人物采取浪漫主义方法,加以夸张、理想化,把人物放在惊心动魄的场景下,显示英雄性格,从描写现实生活的深度上,《水浒传》要比《三国演义》高。到《金瓶梅》而变,完全通过生活细节,通过人物一般的日常生活,来刻划人物性格。但《金瓶梅》所写的生细节,欠选择提炼,对描写人物性格不都有意义的,更严重的是,人物性格前后分裂,矛盾不统一,这又大大落在《水浒传》后边。曹雪芹吸取了《金瓶梅》以来失败的教训,从中找到一些经验,又继承了前代小说的传统写法,再加上他对诗、词、戏曲、绘画及各种杂艺的综合利用,创造了描写人物的丰富多彩的方法。如“闲取乐偶攒金庆寿”,本是贾母想法子学“小家子气”凑钱为凤姐做生日取乐,却从欢声笑语中表现了尤氏与凤姐如何“斗法”,凤姐为了多捞一点,一个人的钱也不放过,连两个“苦瓠子”姨娘的钱也要“拘来咱们乐”,而尤氏操办,既“遍施小惠”,拉拢不少人,自己也捞了一笔。更有宝玉“遍地纯素”地先去祭奠金钏,然后再回来凑热闹。这些不仅可以看出人物某些性格,甚至还可以看出人物思想的跃动。

(2)善于在广阔的社会联系中,从不同角度,多侧面地刻画人物的性格。最突出的是王熙凤这一形象。她的性格特征,就是她同贾府内外众多人物的联系中显现出来的。

(3)善于通过对立人物的对比、相类人物的相互映衬来显示人物性格、思想的特点和差异。如思想倾向不同的林黛玉和薛宝钗、晴雯和袭人,就是通过她们对同一问题、同一事件的不同看法的对比,显示她们的对立,黛玉与晴雯,宝钗与袭人,她们的思想倾向有相同的一面,在互相映衬中,其思想性格收到了相益彰之效。又如许多身分地位大体相同的人物,作者做到了“相犯不犯”,显示出性格的不同。如贾政与贾赦,邢夫人与王夫人,贾琏与贾珍,尤氏与凤姐、周姨娘与赵姨娘、迎春、探春和惜春,尤二姐与三姐,还有更多的丫头们,管家的婆子们,其性格,思想千差万别,无一雷同。

(4)善于通过大场面、大事件、把人物安插在冲突的漩涡之中,从人物对事件的态度来显示他们各自的思想活动和性格特征。如第三十三回“宝玉挨打”,对贾政、贾宝玉、贾母、王夫人、林黛玉、薛宝钗以及那些婆子们都有生动的表现,从人物的怒与哭及语言、神态均可看出他们的思想活动和性格特征。

(5)善于运用各种艺术手段来描写人物的心理,提示人物的精神面貌。如第三十二回“诉肺腑心迷活宝玉”,对黛玉心理活动的描写,是以直接的手法剖析人物的心理;第八回“探宝钗黛玉半含酸”,对黛玉含酸带妒的心理描写,是通过人物的行动和影射的语言来表现的;第八回“比通灵金莺微露意,”是通过宝钗、莺儿认宝玉佩带的“通灵宝玉”的描写,以“超以象外”,“不写而写”的空灵活脱的手法,来提示隐藏在人物心理深处的奥秘。

(6)善于创造适合人物思想、气质、性格的生活环境和不同的意境来烘托人物的气质和性格。如黛玉住的潇湘馆,宝钗住的蘅芜院,探春住的秋爽斋,宝玉住的怡红院等对人物都起着烘托作用。

(7)用诗词韵文来表现人物,是《红楼梦》艺术上的一大特色。《红楼梦》的诗词韵文,不仅艺术成就很高,更主要的大都符合人物的身分、思想气质和性格特点,成为表现人物的重要的艺术手段,又是小说整体的有机组成部分。如同是咏柳絮,薛宝钗表现出“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的“雄心”, 林黛玉表现出飘泊亦如人命薄,空遣绻,说风流的悲哀.刘姥姥的酒令是她的本色,薛蟠的酒令表现他的粗俗。贾宝玉的题对额和《芙蓉诔》,前者表现他初露锋芒,不同流俗;后者表现了他极度悲哀,满腔愤怒。林黛玉的诗词每一首都是一首凄切的悲歌,而她前后期的诗词,又表现出她从幼稚到成熟的发展过程。毫无疑问,《红楼梦》称得上是我国唯一一部真正“文备众体”的小说,书中的诗词曲赋,共计两百多篇,其数量亦为中国章回小说之冠。相比较而言,书中的曲写得最好,词次之,诗最差。就总体而言,书中脍炙人口佳作俯拾即是。如金陵十二钗的诗词和《红楼梦》曲以及第三回的两首《西江月》,可视为人物写作提纲,尤其是代书中人物拟作的那些诗词,大都富于个性特色,从诗词可以看出人来。著名的《好了歌》《好了歌注》则是小说主题思想暗示。

(8)《红楼梦》写人的艺术手法是多种多样的,而最基本的是白描。鲁迅说《红楼梦》描写人物价值之高,“其要点在于如实描写,并无讳饰和从前的小说叙好人完全是好,坏人完全是环的,大不相同,所以其中所叙的人物,都是真的人物”(《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

4、独具风格的语言文字。《红楼梦》的语言艺术成就,代表了我国古典小说语言艺术诉最高峰。其基本特色是:

(1)质朴自然。这是《红楼梦》语言艺术的基本风格。如柳湘莲对贾宝玉说:“你们东府里,除了那两全石头狮子干净,兴怕连猫儿狗儿都不干净(第六十六回)。”

(2)富有哲理。哲理性的语言,具有形象、隽永、隐喻、明喻等物点,是从生活经验中提炼而成的。这种语言,往往是以一句浅显的成语形式说明抽象的道理,因而具有普遍的意义和持久的生命力。如“外面架子虽未倒,内囊却也尽上来了”(第二回),“不是东风压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第八十二回)如此等等。这些言有哲理意味的名言,给人以生活经验和斗争经验的智慧启迪。

(3)对俗谚的改造的运用。运用俗谚,是话本以来的语言传统,《水浒传》、《金瓶梅》运用俗谚都比较出色。《红楼梦》则更上一层楼,它创造的改造更加贴切,更符合人物的身份和事物的本质。如“拔一根寒毛比咱们的腰还粗”(第六回,刘姥姥语),“既有今日,何必当初”(第二十八回宝玉语)等等。

(4)富于情趣。小说中,最富于情趣的文字,以凤姐最多,其次是宝玉和黛玉宝钗之间的爱情纠葛的文字。如第三十回“宝钗借扇机双敲”便是这类饶有情趣的典型文字。

下载谈《红楼梦》的艺术魅力word格式文档
下载谈《红楼梦》的艺术魅力.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红楼梦艺术手法赏析

    浅谈《红楼梦》艺术手法 《红楼梦》是一部寄托深意、“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的绝世佳作。它是中国古代现实主义艺术创作的高峰。它具有极高的艺术造诣和很高的美......

    红楼梦艺术特点赏析

    《红楼梦》艺术特点赏析 《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中一部最优秀的现实主义文学巨著,是作者曹雪芹“呕心沥血,披阅十载,增删五次”长期艰辛劳动才给子孙后世留传下来的一件宝贵......

    班主任的艺术魅力

    班主任的艺术魅力张学东班主任工作千头万绪,要管理方方面面的事,大到教育学生如何为人处事,小到关心学生何时应剪指甲,但最终目的,都是为了让班级形成良好的风气,要想带好班级,我想......

    线条的艺术魅力

    线条的艺术魅力 摘要:线描教学是小学美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它操作简单,不需要颜色的修饰,原汁原味的展现线条固有的魅力。线描画在现行美术教材中新课程理论得到充......

    戏曲的艺术魅力

    戏曲的艺术魅力 戏曲源远流长,是我国的经典,不同地方的戏曲有不同的风格和特色,它让人赏心悦目,其情节有的催人泪下,有的振奋人心,多姿多彩,出神入化。 小的时候,看见自己的父母看戏......

    透视《红楼梦》的创作魅力 修改

    透视《红楼梦》的创作魅力【摘要】文学是表达情感的工具,是情感的艺术表达方式。我国的古典小说以塑造人物形象、表现人物个性为基本内容,而人物形象的塑造和个性的表现离不开......

    浅析红楼梦梦幻艺术5篇

    汉语系系汉语言文学专业2009级毕业论文(设计) 浅析《红楼梦》的梦幻艺术 摘 要: 学问是无止境的,“红学”更是日新月异。关于《红楼梦》这部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而又最复杂的作品......

    谈数学文化的魅力

    谈数学文化的魅力 上海市新陆职业技术学校 丁忠维 【内容提要】 在多年的数学学习与数学教学中逐步感悟到数学文化的独立特征和特殊魅力,借此把积累的关于对数学文化方面的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