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汉翻译技巧之新究

时间:2019-05-15 11:32:5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日汉翻译技巧之新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日汉翻译技巧之新究》。

第一篇:日汉翻译技巧之新究

摘要:谚语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它与民族特定的地理环境、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历史背景和道德观念等都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日本的谚语显示了浓厚的民族文化特色。谚语翻译则是传达寓意,传播文化的桥梁。而翻译中的“注释”是译者实现其翻译目的不可缺少的一种手段,是翻译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是,从翻译实践来看,翻译“注释”策略运用不当,难免导致当注不注、繁简失度、注犹不注的现象。因此,我们在翻译日语谚语时应了解其文化内涵及中日两国文化差异,灵活、准确地运用“注释”翻译策略,使“注释”技巧在翻译中发挥其特有的作用。

关键词:日汉

文化

注释

翻译

1日语谚语所体现的社会文化生活

1.1表现日本气象及自然环境的谚语

日本的谚语中表现气象方面及自然环境的谚语很多,这一方面可能是跟日本的天气富于变化及日本的自然环境优美,四季分明有关。因此激发了日本人珍爱自然,对大自然讴歌赞美的情怀。在大量的日本谚语中反映了这种情绪。总结出大量生活观念、教训。

关于天气的有:

朝曇りは大日のもと

雨の夜あがり明日は雨

蟻が高いところに集まると雨

关于动物的有:

猫は三年の恩を三日で忘れる

浅みに鯉

猫は長者の生まれ変わり

关于植物的有:

六日の菖蒲十日の菊

蕎麦の花も一盛り

青菜に塩

除了反映天气和自然现象的谚语之外,日本的谚语中很多还传递了社会经验、耐人寻味的“社会谚”。这些谚语告诉人们在社会中为人处世的方法以及如何丰富人们的生活知识,如何开阔眼界。从这些谚语中明显地反映了日本人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比如:

己の欲せざる所は人に施すなかれ

可愛い子には旅をさせよ

三人よれば門殊の知恵

1.3反映日本宗教信仰的谚语

日本宗教信仰自由,同时又是个信仰无常观的国度。古代的日本人受儒教及佛教等思想的影响,形成了淡泊,无常的国民性格。这些性格使日本人在对待人生,处事方面显得尤为明显。在日本那种独具个性,不达目的不罢休的行为得不到周围人的认可。在日本人的思想、行为、生活中儒教给予他们的影响也是非常之大。而神道是日本本土的教义,也影响了日本人的生活方式及思想。儒教的仁爱,神道的调和以及佛教的行善治恶,因果报应这种思想对日本人的生活态度产生了极大地影响。从日语的谚语中也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門松は冥途の旅の一里塚

恐れ入り谷の鬼子母神

苦しい時の神頼み

等等。此外,关于佛教的有:

煩悩あれば菩提あり

見ぬは極楽知らぬは仏

坊主憎けりゃ袈裟まで憎い等。

2日本人的思维行为方式对谚语的影响

日本是一个四面环海的岛国,特殊的地理位置,特殊的历史变革,形成了日本人独特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固有的生活习俗。形成了广泛的文化环境。日本人思维上的特征是注重直观性,实用性,具体性。因而常用具体、形象的词语来表达思想。同时表达的方式往往又是含蓄,暧昧。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受思想支配。日本人的这种思维方式在日语谚语中也可明显看出。

2.1日本人思维方式的具象性

具象思维就是具体而形象的思维。具有具象思维的日本人喜欢将一些较为抽象的概念、范畴用客观具体的形象或者动作来表达。他们善于运用比喻和象征的手法对抽象意义进行表达,通过直观表象去领悟象征意义。日本是一个岛国,单一的民族,长期封闭的社会形态,使日本人形成了单一的思考模式;共同的文化背景和生活习惯,又造成了日本人在联想上的模式化。日语谚语中的比喻大都带有具象性,就像一幅田园式的静止图画。这种思维方式在日本谚语种留下了轨迹。例如:

颚で背中搔

第二篇:日汉 翻译 技巧

日汉翻译技巧之新究

摘要:谚语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它与民族特定的地理环境、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历史背景和道德观念等都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日本的谚语显示了浓厚的民族文化特色。谚语翻译则是传达寓意,传播文化的桥梁。而翻译中的“注释”是译者实现其翻译目的不可缺少的一种手段,是翻译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是,从翻译实践来看,翻译“注释”策略运用不当,难免导致当注不注、繁简失度、注犹不注的现象。因此,我们在翻译日语谚语时应了解其文化内涵及中日两国文化差异,灵活、准确地运用“注释”翻译策略,使“注释”技巧在翻译中发挥其特有的作用。

关键词:日汉 文化 注释 翻译日语谚语所体现的社会文化生活

1.1 表现日本气象及自然环境的谚语

日本的谚语中表现气象方面及自然环境的谚语很多,这一方面可能是跟日本的天气富于变化及日本的自然环境优美,四季分明有关。因此激发了日本人珍爱自然,对大自然讴歌赞美的情怀。在大量的日本谚语中反映了这种情绪。总结出大量生活观念、教训。

关于天气的有:

朝曇りは大日のもと

雨の夜あがり明日は雨

蟻が高いところに集まると雨

关于动物的有:

猫は三年の恩を三日で忘れる

浅みに鯉

猫は長者の生まれ変わり

关于植物的有:

六日の菖蒲十日の菊

蕎麦の花も一盛り

青菜に塩

1.2 传递社会经验、发人深省的“社会谚”

除了反映天气和自然现象的谚语之外,日本的谚语中很多还传递了社会经验、耐人寻味的“社会谚”。这些谚语告诉人们在社会中为人处世的方法以及如何丰富人们的生活知识,如何开阔眼界。从这些谚语中明显地反映了日本人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比如:

己の欲せざる所は人に施すなかれ

可愛い子には旅をさせよ

三人よれば門殊の知恵

1.3 反映日本宗教信仰的谚语

日本宗教信仰自由,同时又是个信仰无常观的国度。古代的日本人受儒教及佛教等思想的影响,形成了淡泊,无常的国民性格。这些性格使日本人在对待人生,处事方面显得尤为明显。在日本那种独具个性,不达目的不罢休的行为得不到周围人的认可。在日本人的思想、行为、生活中儒教给予他们的影响也是非常之大。而神道是日本本土的教义,也影响了日本人的生活方式及思想。儒教的仁爱,神道的调和以及佛教的行善治恶,因果报应这种思想对日本人的生活态度产生了极大地影响。从日语的谚语中也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門松は冥途の旅の一里塚

恐れ入り谷の鬼子母神

苦しい時の神頼み

等等。此外,关于佛教的有: 煩悩あれば菩提あり

見ぬは極楽知らぬは仏

坊主憎けりゃ袈裟まで憎い等。日本人的思维行为方式对谚语的影响

日本是一个四面环海的岛国,特殊的地理位置,特殊的历史变革,形成了日本人独特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固有的生活习俗。形成了广泛的文化环境。日本人思维上的特征是注重直观性,实用性,具体性。因而常用具体、形象的词语来表达思想。同时表达的方式往往又是含蓄,暧昧。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受思想支配。日本人的这种思维方式在日语谚语中也可明显看出。

2.1 日本人思维方式的具象性

具象思维就是具体而形象的思维。具有具象思维的日本人喜欢将一些较为抽象的概念、范畴用客观具体的形象或者动作来表达。他们善于运用比喻和象征的手法对抽象意义进行表达,通过直观表象去领悟象征意义。日本是一个岛国,单一的民族,长期封闭的社会形态,使日本人形成了单一的思考模式;共同的文化背景和生活习惯,又造成了日本人在联想上的模式化。日语谚语中的比喻大都带有具象性,就像一幅田园式的静止图画。这种思维方式在日本谚语种留下了轨迹。例如:

颚で背中搔<、風に柳、狐と狸、月前の星,等。

日本人的具象思维在日本人的观念中根深蒂固,并一直延用至今。

2.2 日本人思维方式的整合性

日本人非常注重集体的力量,十分强调集体的整合性。他们认为集体的力量是强大的,个人只有在集体的基础上才能发展。因此必须保持个人与集体的这种和谐。标新立异,脱离集体,以自己为中心等的行为在日本没有市场,会遭到周遭的排斥。这种思维方式在日语谚语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例如:

出る杭(くい)は打たれる

衆力功あり

人は情け

最典型的谚语莫过于「和を以って貴しとなす」这个谚语了。它强调人与人的和睦相处,成为日本人的基本行为模式。成为安邦治国的最高信条。

2.3 日本人行为方式的暧昧性

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文化背景,使得日本人形成了自身的行为方式,他们怕给对方造成伤害,因此不正面冲击对方,说话暧昧,遣词造句含蓄,而更多的是让对方去猜测它的内涵。日本文化也常常被称为“言わぬ”文化。在日本谚语中也有不少反映了日本人的这种暧昧语言。反映了日本人的行为方式。比如:

言わぬが花

言うた損より言わぬ損がない

言わぬは言うに勝る

除此之外,“弦外之音”、“未言之情”、也是日本语言表达的重要特征。

3“注释”翻译技巧的运用

注释是翻译者根据读者的阅读需要添加到翻译文本中的、原作中没有的解释、说明或译者个人的理解。注释的内容主要是补充背景材料、介绍风土民俗、介绍人物或特定时间、介绍社会人文知识以及译者认为应当补加的说明等,是译者实现翻译目的不可或缺的一种手段。但翻译实践的现状是:译者在是否注释、何时注释以及怎样注释的问题上往往还只能根据个人的判断甚至喜好来处理,没有或许也不需要有相应的规则加以限制。虽是这样,但“注释”技巧的运用应掌握如下几项标准:

①简洁明了,意思到位。过多过长的注释会干扰读者的正常阅读。

②体会原作,当注必注。要有针对性,根据译作设定的读者群决定是否加注。

③标记清楚,位置适当。根据原作的篇幅、题材决定注释的形式:句中加注、页后加注、文后加注等。

文化的差异使注释的存在有着必要性。除某些专业文章对语言本身进行注释之外,可以说注释基本上是文化的注释。在谚语及文学翻译作品中使用注释的方法,在某种程度上可能会影响译作的流畅,给阅读带来不便,但为了使译作能够尽可能地展示原作的文化内涵,如实传递原作中的文化信息,注释则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谭载喜先生说:“翻译中对原文意思的理解,远远不是单纯的语言理解问题。语言是文化的组成部分,它受着文化的影响和制约。

在翻译过程中对文化的理解如此重要,同时也正是文化信息在翻译中的完全传递,构成了翻译中的难题。那么,注释的合理运用是解决这一难题的一个不可避免的选择。文化视角下日汉谚语“注释”翻译 “归化”与“异化”技巧

在谚语翻译中,对于原作中一些具有文化内涵而难以翻译之处,一般采取两种策略:即:归化策略和异化策略。

日语翻译成汉语的“归化”可以说成汉化,它采取了汉语的表达方式,对中国读者来说有亲切感,其好处在于中国读者容易阅读,弊端是译文常游离于原作太远,使译作失掉了原作的文化意境和内涵,减少了读者阅读日语谚语的新鲜感。“异化”的好处在于能够使读者获得完全不同的阅读经验,不足之处是阅读可能不够流畅,甚至或许艰涩难懂。

比如在翻译谚语时,把“猿も木から落ちる”译为“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把“噂をすれば影を指す”译为“说曹操,曹操到”,这是典型的采用了归化法的翻译。这基本上是意译,很符合中国人的口味,但是在翻译过程中失去了原来日语的韵味,用汉语的形象取代了日语原有的形象。如果把这两个谚语分别翻译成:“猿猴枝虽高,会从树上掉”和“说到此人时,此人身影现”,那么它就保留了日语原来的形象,并且很好地传达了原有的信息,比较俏皮又比较忠实原文,虽然显得比较罗嗦,但相对比较生动。

在日汉翻译中,是采用归化法还是异化法,目前说法不一,有的认为异化的手法更为我国翻译工作者所接受和认可,有的认为除了上世纪30年代异化法曾一度占主导地位外,其余的大部分时间里,大多数翻译者都运用了归化的翻译手法。无论是运用哪种方法,都不能一概而论是好是坏,最主要的核心是关注是否注意了以下几个方面:

4.1 翻译时要符合文化背景的民族性和地域性

在当今的文学翻译理论中,文化的翻译占有了从未有过的重要地位。读者能否正确理解译者所要传达的意思关键不在于语言而在于文化。有些学者认为语言作为文化的组成部分、既是文化的一种表象形式,又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对于以语言转换为基础的翻译工作者来说文化转换成了一个重要的主题。在具体的翻译实践中,原文背后的文化背景被认为是译文的一个组成部分。可见,谚语或者文学翻译的核心是文化的翻译。翻译是否成功,在于读者能否在阅读中了解到原作的文化背景,能否通过阅读体验到未曾亲身体验过的另外一种生活和文化氛围。这应该是翻译谚语或一部作品要采用归化法还是异化法的首要标准。

4.2 翻译的关键是要适时、有度

有的译家采用了归化,翻译得很好,有的却采用了异化,效果也不差。由此可见,采用哪种方法翻译,要根据不同的场景,不同的内容,不同的需要来定。适合归化,就采用归化法翻译,反之就采用异化法翻译。因此在翻译谚语或文学作品时,必须兼顾归化与异化两个方面,也就是让中国读者感受到带有日语的味道,显示日本的风土人情的语言。无论是归化还是异化,只要掌握好了“度”,都可以达到很好的翻译效果。过度归化,一定会破坏日语原有的形象和原有的文化背景;过度的强调异化,即过多地追求日语的原语形式,就有可能会过于繁琐。因此,翻译的关键是要适时、有度。

4.3 采用异化法时的注释

采用归化法还是异化法对于注释的运用有着决定性的影响。采用归化法就要摒弃注释的策略,采用异化法就必须对难以翻译、难以理解之处进行注释。

归化一般是表现在语言的层面上,异化大多表现在文化传达的层面上。在日语翻译中为了让读者跨越语言理解的障碍,充分欣赏到日本文化,不少人会采用异化的策略。但是对中国人来说,由于文化背景的不同,很多时候日本人的一些习俗,生活状态和思维习惯不为中国人所熟悉,影响了对谚语或文学作品的理解。这样就必须加以“注释”,来更好地体会原有的文化风情和日本人原有的生活状态。谚语翻译实例分析

谚语是人们根据长期生活的经验创造出来,并经过千万人的传诵、锤炼、加工完善而流传于世的,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是语言的精华,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一般而言,谚语丰富的文化内涵构成了谚语翻译的障碍,甚至有人认为谚语、格言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根本找不到完全对应的译语,因而在某种程度上是不可译的。在谚语及文学作品中当然也有类似的翻译难点,但由于中日两国文化的长期相互影响,又有一些与众不同的特点,日语的一些谚语的形成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翻译时常有似曾相识的感觉并不奇怪。

引文

1、他说“有一天志贺直哉因心里烦躁,把马路边上的地藏菩萨给踹倒了,以后就得了坐骨神经的病,孩子也夭折了‥‥”《日语学习与研究》2003年第3期(P67)。

原文作:“虫の居(い)どころが悪い”/心情不好,不高兴。

引文

2、当时忠司的继母又是去拘留所探望又是求校长高抬贵手,用尽了各种办法,但终究还是无济于事。石川达三《挫折》《日语学习与研究》2004年第2期(P70)。

原文作:“百方手を尽くす”/千方百计。

引文

3、我以为只要让她知道我如此生气,她就会打消念头了。《日语学习与研究》2003年第3期(P67)。

原文作:“高を括(くく)る”/小看,轻视。

引文

4、我还时常想,所谓旅行就是这样让人不知所措吗?森本哲郎《万里の旅万巻の書》《日语学习与研究》2004年第4期(P72)。

原文作:“途方に暮れる”/不知所措。

引文

5、妻子厚子在屋里一边叠着晾洗的衣服,一边又是老调重弹。向田邦子《かわうそ》《日语学习与研究》1999年第4期(P60)。

原文作:“はなしを蒸し返す”/老调重弹。

引文

6、虽然通向仕途的路被封堵,无法在这方面实现自己的抱负,但在民间法律界仍可一展鸿图。《日语学习与研究》2004年第2期(P73)。

原文作:“驥足を伸ばす”/才能,奇才,发挥才能。

引文

7、太好了。果然三轮子没有察觉出来。但决不能在这儿就喜笑颜开。向田邦子《鮒》《日语学习与研究》2000年第2期(P65)。

原文作:“相好を崩す”/笑逐颜开。

结论

翻译谚语或文学作品时采用归化还是异化策略,这与原作的风格、特点以及译者个人的爱好有很大关系。查阅日本谚语的翻译,可以发现日本谚语翻译究竟是归化还是异化并不是那么泾渭分明,更多的译作在努力保留和展现原作语言特色和文化风采的同时,也在尽可能地做到易读、易懂,在走一条倾向于异化法的中间道路。因此“注释”始终受到大多数译者的重视。中日两国历史、文化乃至生活习俗有相近之处,在某种场合,不需要所谓的归化,但同时两国的民族又各具特色,为了凸显两国的民族文化,需要以异化法的手段显出的文化上的距离。目前翻译界对注释的形式、作用等的种种分析基本是以英文的翻译为对象的,对日本文学翻译中的注释问题涉猎很少。因而日本谚语甚至日本文学翻译的注释有它的独特性,这主要是中日两国“同文同种”,相互间的交流、融合较深,同时又有彼此间较强的文化上的独立性,各成统一的特征。

参考文献

[1] 冯明舒,中日谚语比较初探.日语学习与研究,2005增刊.[2] 陶振孝,现代日汉翻译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3] 中根千枝,日本社会.天津人民出版社,1982.[4] 谭载喜,新编奈达论翻译.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9年版.[5] 王运丽,中日谚语翻译探悉.日语学习与研究,2001/03.[6] 王佐良,翻译中的文化比较.翻译通讯1984年1月.[7] 赵冬玲,日语翻译教学中的文化导入.职业时空2008/07.[8] 张景一,浅析新闻日语中的谓语省略现象—从日语翻译中的文化策略谈起.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7/S1.[9] 李锋传,从日语谚语看日本人的国民性格.日语学习与研究.2006/02.[10]谭载喜,文化对比与翻译.中国翻译1986年第5期,第7页.

第三篇:日汉翻译练习1

1、开幕典礼致辞 尊敬的在座的朋友们:

值此日本铃木株式会社驻上海办事处开业之际,我谨代表上海市政府表示热烈祝贺!同时对木村先生的盛情邀请表示衷心感谢!

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友好邻邦,随着中日之间友好关系的不断发展,两国间的经济贸易交流和技术合作也与日俱增。今后,我们要在平等互利的原则下,共同努力,积极合作,为增进两国人民的友谊做出新的贡献。

现在,我提议,为中日两国人民的友谊,为我们之间的技术合作不断取得新的进展,为先生们的健康,干杯!

2、科技说明文

以水为例,大气中常常含有一些水蒸气,所以气温下降到露点时,就呈饱和状态。若温度进一步下降,一部分水蒸气便液化而成小水滴。这种水滴在上空浮游称为云,在地表面附近浮游称为雾。

3、记叙文(日记)三月十五日

早晨,比平时稍微早了些,在八点半左右离开房间。在公寓楼房的大门口,意外地遇见了诚君。我们边走边谈走向车站。他说他每天到中文学校学习,作业很多,忙得不可开交;他打算将来做新闻记者。正当客流高峰,来了一辆非常拥挤的电车。他说,他不愿意坐拥挤的电车,便等了下一辆。

4、ウールの薄いワンピースを着ていたが、一寸汗ばんでいた。暖房は、申し分のない暖かいさだ。夏服でもいられる程なのである。戸外は曇天に風が乾いて強く、早く厳冬が来ていた。師走の空が、窓から見える。今日離れる日本の空だ。地唄のような、父のような空だ。邦枝は暖かい部屋の中から、寒い空を見ている。(有吉佐和子《地歌》)

5、まだ九月のはじめだと言うのに、思い出したように三日も四日も冬の外套を着なければ、ガタガタするような天気が続いた。軟らかいカサカサした稲の茎が処々黒くなって、そこから折れた。――風が吹くと、何時でも大海原のうねりのように重くなびく稲が、ツンツンと頭を一本一本突き出して、それが乾いた、軽い音をたてた。(小林多喜二《沼尾村》)

第四篇:2014英语六级翻译必备技巧之综合法

有些句子单独使用一种翻译方法是很难翻译好的,需要用几种方法进行综合处理,然后再按照时间顺序,主从结构或逻辑关系等重新排列,即进行句子重组。

我们先来看一句汉译英:

例1 除了服务于说本族语者的需要外,英语也是科学、技术和其他领域一些重要著作编撰时所使用的语言,这些著作并非总是由以英语为母语的人所编撰的。

这句话虽然很长,但其实只说明了一个问题--英语是一个什么样的语言?由句子可知,英语有以下功能:服务于以母语的人;在科学等领域编撰著作时使用。英语还具有一个特征:用于科学等领域的书籍编撰时,并非总是由以英语为母语的人来担纲。而在英语的两个功能中,本句尤其突出他的第二个功能,所以在翻译本句时要注意重点和句子结构的重组,有些部分可以处理成修饰语成分。

译文:English is a language in which some of important works in science,technology and other fields are being produced, not always by native speakers,besides serving the needs of its native speakers.我们再来看一个由英文转换到中文的例子:

例2 The technical aspects or applications of knowledge are equally necessary for man and are of the greatest importance, because they also contribute to defining him as man and permit him to pursue a life increasingly more truly human.译文:对人们来说,知识的技能及其应用是同样必不可少的,并且也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它们也有助于对人类本身下定义,同时允许人类追求日益真实的人的生活。

第五篇:2015考研英语 翻译技巧之增词

考研资料加油站 http://page.renren.com/601867084

二、为了意义上的需要

英译汉有时有必要增加合适的动词、形容词或副词,使译文意思明确,例如:

(1)When I came to I was in the water,swimming automatically,though I was about two thirds drowned.当我清醒过来时,发觉自己在水里,虽然浸得半死,却本能地浮着。(增补动词)(原文虽然没有“发觉”,但译者根据上下文增补了它,使译文意思更加明确、表达通顺。)

(2)He doubtlessly expected hugs,tablefuls of food,tears,laughter,and conversation followed by more conversation,then hugs and more hugs all over again,without end.毫无疑问,他以为会有热烈的拥抱,满桌的食物,激动的泪水,欢乐的笑声,一段接一段的谈话,一次又一次的拥抱,没完没了。(译文中增加了三个相应的形容词,形象地描绘出他想象中的欢乐场景,使意思更加明确,表达更加生动。)

(3)In the evening,after the banquets,the concerts and the table tennis exhibitions,he would work on the drafting of the final communique.晚上在参加宴会、出席音乐会、观看乒乓球表演之后,他还得起草最后公报。

(4)These soon told her,… how easy it was and how little it interfered with life's affairs to go and see one's grave.这些人不久便告诉她…去看自己亲人的坟墓是多么容易,几乎一点儿也不妨碍日常生活。

(5)The sky is clear blue now the sun has flung diamonds down on meadow and bank and wood.此时已是万里蓝天,太阳把颗颗光彩夺目的钻石洒向草原,洒向河岸,洒向树林。

有时为了意思明确还必须增加合适的名词或是重复同一名词,例如:

(1)These early cars were slow,clumsy,and inefficient.这些早期的汽车速度缓慢,行动笨拙,效率不高。(译文中在形容词前分别加上了三个名词,既使译文意思明确,又使它形成四字词组,匀称整齐。)中公考研 http://www.xiexiebang.com

下载日汉翻译技巧之新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日汉翻译技巧之新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翻译技巧总结

    英汉互译技巧 1. 重复法(Repetition) 在翻译中,有时为了忠实于原文,不得不重复某些词语,否则就不能忠实的表达原文的意思,这种在句子中重复使用某些词语的方法就叫重译法。 (1)They......

    汉译英翻译技巧

    [键入文字] Theory: Translation Process 1. The comprehension 1) Nida: translation process consists in analysis, translating, re-constituting and checking. 2) to......

    诗歌翻译技巧

    诗歌翻译技巧 摘要:本文主要以英译汉诗和汉译英诗的语篇为例,从词义和语篇的层面上探讨了英语与汉语在表现形式上的本色和差异。其一,在语义上,英语词汇具有客观明晰,以多代少的......

    汉英翻译技巧

    汉英翻译技巧 第一节 汉语无主语句的英译处理 一、 祈使句对应为祈使句 e.g. 小心轻放。Handle with care. 量体裁衣,看菜吃饭。 Fit the dress to the figure and fit the a......

    英译汉翻译技巧

    英译汉翻译技巧 王 瑛 英译汉部分要求翻译单句, 而不是段落或篇章。 考生首先要读懂句子,了解句子的语法结构、使用的固定词组、习惯用法及词与词之间的语义关系, 然后, 再......

    古文翻译技巧

    古文翻译技巧(转) 古文翻译是对古汉语知识的综合能力的训练。近年来,在高考语文试卷上,加大了文言文的主观题,体现着新的《语文教学大纲》中“掌握课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

    文言文翻译技巧

    文言文翻译技巧指导 字字落实,决不漏一;实词必译,重复合一;虚词实义,定要翻译;虚词虚义,留住语气; 单音词语,双音替换;国年官地,不必翻译;修辞用典,可用意译;若有省略,补足原意; 调整词序,删......

    合同翻译技巧

    合同翻译技巧 实践证明,英译合同中容易出现差错的地方,一般来说,不是大的陈述性条款。而恰恰是一些关键的细目.比如:金钱、时间、数量等。为了避免出差错,在英译合同时,常常使用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