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养老产业模式的调查策划方案

时间:2019-05-15 11:22:4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城市养老产业模式的调查策划方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城市养老产业模式的调查策划方案》。

第一篇:城市养老产业模式的调查策划方案

一、活动背景

养老产业虽然被称为“夕阳工程”,但在我国却依然是个新兴产业。养老模式产业化更是这样应运而生的。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截止2000年11月1日零时,中国60岁以上人口已占总人口数的10%,正式步入老龄社会。有专家预测,在未来50年内,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还将以3.2%的速度递增,到2015年,老年人口将超过2亿,约占总人口的14%,到2040年,老年人口将达到4亿,占总人口约26%。而在一些大城市中,这个比例将会更高,可能达到每2至3人中就会有一位老人。与此同时,将出现家庭规模小型化,大量老年家庭成为空巢家庭,空巢老人散居在社会的各个角落,缺乏必要的照顾和慰藉,日益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这些年,以京沪为首的中心城市作为我国经济最活跃的地方,大量人流和资金流的涌入,带来了经济的极度繁荣,但过多的人流也使这些城市难以承载,产生房价高涨、交通拥挤等城市问题,这些问题又制约了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这些城市又是率先进入老龄化的地区,过多的老龄人口已经成为城市沉重的负担和严重的社会问题。

二、活动目的及意义

本次城市养老产业模式调查对象是芜湖市三山区的城市居民。了解当代城市居民中养老产业模式的现状,对芜湖市的养老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中华民族自古就有尊老的优良传统, 春秋战国时间的《礼记》就有“人不独亲其亲, 不独子其子, 使老有所终, 壮有所用, 幼有所长, 鳃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的主张, 这些优秀的传统道德观念, 在我国人民中有深厚的文化心理基础。

在现阶段下,探讨并建立完善科学的城市养老模式,使个人、家庭、社区和社会共同承担起养老责任,可以最大限度的提高城市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使城市老年人不用离开自己熟悉的生活环境,就能幸福的安度晚年生活。

从我国实际出发,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完善科学的养老模式,妥善解决好养老问题,不仅是一种适合中国国情的全新的养老模式的探索,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举措。

芜湖市三山区简介:

芜湖市三山区是2006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芜湖市新城区,位于芜湖主城区西南部,面积276.1平方公里,辖峨桥镇和三山、保定、龙湖三个街道办事处,40个行政村和三华、茗香两个居民社区。城区常住人口14.7万,是芜湖市所辖人口最少,面积最大,发展潜力很大的一个新型城区。

由于该城区建立的时间较晚,且城区常住居民多为当地农村居民转型而成,是城乡结合部的一个典型代表。其养老产业模式的发展可以有效的代表芜湖市城市养老产业模式的发展现状。

三、调查总体、样本和资料收集与分析方法

本次调查的总体为芜湖市深三山区所有常住居民,采用问卷填答法和实地访谈法的方法展开调查。问卷填答法的样本规模为700人,并选择性的对一些被调查者进行深入访谈。

本次调查的分析单位为个人。

资料收集方式是问卷填答法和实地访谈法相结合。资料分析主要包括单变量描述统计、单因方差分析、双变量相关分析以及因子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等等。

四、抽样的具体步骤与方法

本次调查的样本设计采用了多阶段随机抽样的方法,总计调查了1000户芜湖市居民的养老现状与芜湖市养老产业模式在的发展进程。在芜湖市三城区中选取了一个较新的城区三山区作为调查对象。辖峨桥镇和三山、保定、龙湖三个街道办事处,40个行政村,还有三华和茗香两个居民社区。调查选取三华和茗香两个居民小区做为调查对象。下面是在两个社区中的具体抽样步骤:

(由于社区居民楼分布状况不了解,此项暂时未能填写)

五、调查实施

1、挑选调查员——从广大海星调查研究社会员中选取我们的调查员,调查员应具有诚实、认真、吃苦、耐劳的品质,以及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口头表达能力、自我保护能力。

2、培训调查员——调查员必须经过短期专门的培训,聘请专业的老师给调查员进行培训。培训的内容包括了解调查项目、调查要求、访问技巧、熟悉问卷、做试访问、分组和管理等等。正式调查前,每个调查员必须完成一份试调查,经过集体总结后才能正式展开调查。

3、调查联系——调查员在调查时带上自己的身份证明(如的调查证、学生证、会员证等等),以便与社区居委会更好的沟通,方便调查开展。

4、保证调查质量——对调查员进行分组,每组2-3人,设置一个小组长,各组同时展开调查。调查结束后,有专门的人员负责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补救。每份问卷上需要有调查员和审核员的签名。

5、注意调查者的人身安全——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保证调查员人身安全。所有调查员在出发前集合,有组长统一调配。到达社区后再由该队负责人进行任务分配,调查时分小组行动,不允许单独行动。调查完成之后,各负责人集合所有的调查员清点人数,保证每一位调查员都能安全返回。然后由负责人带队,返回学校。

六、进度安排

1、准备阶段: 六月中下旬至七月四日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确定问卷主题阶段,由指导老师确定调查主题并指明调查的方向。最终确定调查主题为:芜湖市养老产业模式的调查研究。

二、设计调查问卷阶段,组织调查骨干,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讨论问卷设计的相关事宜,设计出样卷,上交于指导老师修改,不断的完善最终确定问卷。

三、组织调查队伍阶段,根据所确定的主题向全院征集调查志愿者,以认真负责、吃苦耐劳有调查经验者优先录取。

四、搜集和了解被调查的社区的详细资料并采取取简单随机抽样、系统随机抽样以及分层抽样的方法,选取需要调查的具体居民住户。

五、调查员培训阶段,在调查之前对报名参加的调查员进行简单的专业培训。

六、试调查阶段,问卷培训结束之后,组织调查员进行试调查。

2、调查实施阶段:七月五日至七月十五日

具体工作为:安排调查计划,对调查人员进行分组,进入所选定的居民家中和选定的被调查者进行调查;以自填式问卷中的个别发送法和访谈法的方式展开调查。实地审核调查问卷,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和开展补充调查。

3、资料整理阶段:七月下旬

为保证资料质量,各组调查问卷统一回收后,我社征集部分调查员在图书馆电子阅览室进行统一的数据录入。编码和录入强调认真仔细,切忌马虎。编码和录入时先慢后快,以便于减少录入中的错误。数据录入完毕后,经过计算机处理,将所有的数据集中在一起,交由相关指导老师审核。

4、分析资料和撰写研究报告阶段:七月下旬至八月末

即要着手资料的分析和调查报告的撰写。由专门撰写调查报告的人员从事,从各个方面进行思考。确保报告准确恰当、合理全面。最后完成调查报告,上交于指导老师审核修改。

七、经费预算

设定财务报关员,由王良欢负责,负责每天的财务开支状况,并作出详细的记录,每天都向老师和队员公布财务开支状况。

本次调研经费预计开销状况如下:

路费 1500元

住宿费 2000元

问卷打印费1000元

宣传材料制作费 500元

电话及通信费用 300元

预备紧急药品费 200元

总计 5500元

八、安全应急措施

设置安全应急小组,由侯晓丽为应急小组组长,负责常用药物的保管和紧急突发事件的解决工作,并每天实时地向老师汇报队员安全状况。具体划分为:

1、出发前,应再次与实践地联系,确保所有安排(如食宿、交通)都已妥当。

2、出发前,应办理好在实践地活动所需的必要证件和证明。

3、实践过程中,应听从领队老师和领队的指挥。遇到突发事件,应该沉着冷静。

4、活动中应注意安全,不在危险的地区(如江边、湖边)逗留。团队如因实践活动需要接近危险地段(如参观化工厂),需有专业人士陪同。

5、乘车时保持秩序,上下车辆(火车、汽车等)时不要拥挤,不要乘坐非正式的长途客运车辆。

6、闲暇时,不要单独行动,不去危险地区(如悬崖),不要晚上单独外出。

7、整个活动过程中,队员们应互相关心,互相帮助,领队应了解每名队员的活动情况。返回时,领队应与每名队员保持联系,确保每名队员都安全返回。

8、夏日调查注意防晒防暑,准备好清凉油、花露水、藿香正气丸、创可贴、跌打水等物件和药品。

备注:在队伍出发前开展专题安全教育活动,并做好实践活动中的安全教育计划,实践活动开展中必须每天召开团队安全碰头会,并在团队日记中做好详细记录。对于因为个人不注意日常安全引起的事故,一切后果由个人承担。

九、媒体宣传工作

设立专门的通讯组,由刘小洲负责。每天撰写通讯稿,及时将当天的调查进程及时向院里和相关老师通报。并积极联系媒体,争取获得媒体的支持。具体如下:

1、联系媒体,组织组员积极联系媒体,包括芜湖市电视台、南陵县电视台、芜湖日报、大江晚报等媒体,希望我们的活动能够得到媒体的关注。

2、联系相关政府,获得政府的支持,对我们的活动所得到的结果予以肯定。

3、将活动成果制成网页在安徽师范大学校园网以及社会学院网站公布。

4、将活动过程制成MV视频上传至各视频网站,进行更广泛的宣传。

安徽师范大学城市养老模式产业现状调研小组

2010年6月

第二篇:城市社区养老服务模式研究

内涵:社区一词起源于英文中的commonity这个词,但是commonity具有诸如:公社、团体、社会、公众,以及共同体、共同性等多种含义。而我国的社会学者将commonity意译而来,因为它与地域有关,所以社区有了地域的含义,强调这种社会群体生活是建立在一定地理区域之内的。德国社会学家费迪南德·腾尼斯最早提出了“社区”这个词。他认为,社区是聚居在一定地域内的相互关联、相互交往的人群形成的具有共同生活特征的相对独立的地域性社会2。我国社会学家费孝通则认为:社区是由若干社会群体(家庭、氏族)或社会组织(机关、团体)聚集在某一地域形成的一个生活上相互关联的大集体。因此,很多学者倾向于将社区理解为居住在一定地理区域内的特定人群的组合。

而在我国,我们倾向于将所居住的街道和居民区认为是社区。由于起步比较晚,我国的社区发展在过去也是比较缓慢的。但是随着政治、经济体制的改革深入,城市的管理中心不断向下,原来社会性功能超级强大的单位的功能渐渐被削弱,而社区的地位却被不断地提升。社区慢慢替代了政府和单位,逐渐承担起提供非生产性、非行政性的服务的任务,于是乎,社区的服务业在这种大环境下得到了发展和历练。

特征:社区养老服务在政府的倡导下,以区、街道、居委会的社区组织为依托,服务于社区的老年居民,满足社区老人的多种养老需求。一般认为社区的养老服务具有: 非制度性、综合性、互动性、福利性、地域性、服务性的特点

1. 非制度性

从属性上看,社会养老保险是一种制度化保障,它是按照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总目标,以法规的形式确定下来,具有国家的权威性和制度的不易变动性等特点,如个人账户构成、统筹水平、养老金数额等都是国家强制规定的。而社区的养老服务则是非制度性的措施,无论是内容上还是形式上都更加灵活和富有弹性,它可以根据具体的服务对象,采取不同的服务形式,从而最大限度地满足不同老人的养老服务需要,具有灵活性、群众性、社会性等特征。从这个层面上分析,社区养老服务对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有益的补充,社会保险制度主要是从物质上满足老人的养老需求,而社区养老服务则是从日常生活中为老人提供服务,二者一个是主,一个是辅。尽管社区养老服务不是社会养老保险体系的直接组成部分,但它对提高我国的养老保障水平有着较大的意义。

2. 综合性

建立和健全社会养老保障制度要以经济的发展为基础,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合理地确定保障方式和标准,量力而行,循序渐进。总体来看,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物质基础较薄弱,养老保障覆盖范围窄、制度不健全、管理薄弱等。我国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为退休人员提供基本的经济来源,解决的是基本的物质需求,至于提供什么样的养老服务根本没有涉及,这对于养老保障来说远远不够。从现实生活来看,养老所需要的社会资源是多方面的,仅就社会保障制度内容来看,社会福利、社会互助、慈善事业、社会救助等都与养老保障联系在一起。社区养老服务也涉及到这些方面,通过社区养老服务,为居家老人提供全方位的支持,使养老不再成为单纯的经济行为,而是呈现出鲜明的文化性和综合性的特点。

3. 福利性

福利性是指社区的养老服务不以营利为目的,造福于社区老年居民,以较小的花费为老人提供较好的服务。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大量老人居住家中需要社区提供服务,其发展须贯彻福利性的方向。首先是服务目标的福利性。商业性养老服务追求利润最大化,讲究投入和产出。而社区养老服务与此不同,它是为困难的老人家庭所提供的养老服务,旨在维护社会公平,增进社会福利。其次是服务对象的福利性。福利性服务有明确的界定对象,主要根据老年人及其家庭的经济状况来确定,不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有对老

人等弱势群体进行福利照顾的规定。再次是服务效益的福利性。社区的养老服务不可能全部是免费服务,在一定程度上也讲究经济效益,但它不以营利为目的,通过提供保本收费服务,谋求收支平衡,追求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最后是服务资源的福利性。服务资源主要包括社区的公共场所、志愿者服务、企业捐献等。在城市社区主要是通过社区居民的互助社务,充分挖掘社区的人力和物力,尤其是通过社区养老服务,使社区居民的互助互济转化为巨大的福利资源。

4. 服务性

目前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较低,社区的发展还不尽如人意,社区在发挥养老保障功能时,主要是通过社区服务,养老保障不仅需要资金保障,更需要服务保障,尤其是在养老保障资金不足的条件下,高素质的福利服务已成为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社会福利服务,特别是发展社区养老服务,可以弥补养老保障资金的不足,增强居家养老保障的服务功能。社区贴近于居民,是老人生活之地,服务是它的较大优势。通过社区的社会福利服务,可提高社区的公共福利区为老人提供的养老服务,是其他社会组织和机构都难以替代的。

5. 社会性

社会性是社区养老服务的特征之一,也就是社区养老服务项目所需资金、服务需要社会各方资助,其来源呈现多样化。第一是政府资助。政府在养老保障中负有主要责任,政府理所当然应给予一定的财政支持。第二是星光计划。2001 年 5 月,民政部实施社区老年服务“星光计划”,从中央到地方,通过发行福利彩票筹集福利金,用于改善社区老年人

福利服务设施、活动场所等。第三是货币养老模式。就是由有关部门拿出一定的社会福利资金,以代币券的形式向特困老人定期发放,老人可持券到社区购买服务。第四是时间储蓄模式。通过组织低龄健康老人向高龄非健康老人提供日常生活照料服务,然后将其服务时间记录存档,等服务者将来需要生活照顾时,再由别的低龄老人向其提供服务。第五是社会各方面的捐献等。这些资助及服务应具有稳定性,否则社区养老服务难以正常运转,今后政府资 助比例应逐步上升,最终以政府资助为主,因为政府是社会资源的主要拥有者,是社区养老服务事业的主要投资者。政府不能在社区养老服务发展过程中充当配角。

6. 区域性

区域性是指养老服务范围的社区性和服务对象的地域性———社区老人,即在具有一定的人口区域中对老人所进行的养老服务,这是社区养老服务与一般社会养老服务在空间范围上的主要区别。不同的社区,其面临老人的具体服务需求不同,因此需要社区依照社会保障的法规和政策,针对区域老人的具体情况,发挥其区域性保障服务载体的特殊功能,在养老资源的配置、服务的提供、设施的建立等方面,应结合本社区的实际情况,发挥社区的多种优势,实事求是地开展符合本社区老人需求的养老服务,成为多元福利体系的功能主体之一。这种社区的主体功能和区域养老服务的针对性有利于构筑多层次、有地方特色的社会养老服务保障体系,提高社会养老服务保障的覆盖面和保障效率。

现状:我国的社区养老服务从 1980 年代起步,经过十多年来的发展已初具规模,在部分大中城市已初步形成以设施服务、定点服务和上门服务为主要形式,以日常生活照料、医疗保健、心理保健、文化娱乐、参与社会以及权益保护等为主要内容的社区养老服务格局。

1. 我国社区养老服务建设取得的成就。为适应人口老龄化的挑战,近年来我国加快了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步伐,在扩大服务对象、丰富服务内容、发展服务机构和提高服务水平取得了长足进步,为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1)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日益健全。近年来,我国政府重视推动社区福利服务化,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社区服务业的意见》和《关于加快实现社会福利社会化的意见》。

财政部、国家税务局还专门下发了《关于对老年服务机构有关税收政策问题的通知》,为社会力量兴办社会福利事业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2)养老服务体系的运行模式日益完善。一些地方对推动社区养老社会化服务进行了积极探索,在充分利用社会各方面力量、调动社区内人力、物力和财力,多渠道兴办社区养老服务事业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大大提高了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个人以及港澳台地区参与兴办社会福利事业的积极性,加快了社区社会化养老事业的发展。

(3)服务内容日益丰富、水平逐步提高。服务内容逐步由单纯的生活照料服务、医疗保健服务向法律维权服务、文化教育服务、体育健身服务、精神慰藉服务等志愿服务开始转变。

2. 我国城市社区养老服务建设存在的问题分析。受传统观念、地域发展等因素的影响,我国目前城市社区养老建设方面还参差不齐。总体上来看,城市社区养老服务体系的建设明显滞后于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老龄化的客观需要,严重影响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1)城市社区养老服务供不应求。目前我国社区服务机构数量及质量均有限,社区拥有的可支配资源极其有限,难以满足社区居家养老的实际需要。表现在社区基础设施、涉老信息资源,信息化建设等硬件设施整合不足。

(2)地区差距显著。从整体上看,我国的城市社区养老社会化服务水平还比较低,发展很不平衡,一些地方的社区养老服务还没有起步,即使是经济发达地区,社区服务设施也不能满足老年人的多层次需求,特别是社区服务的社会化程度低,与人口老龄化发展的要求很不适应,这种局面亟待改变。

(3)专业化程度不高。社区居家养老产业的从业人员,层次较低,总体年龄偏大。具有专业技能的保健师、营养师、心理咨询师比较缺乏。这不仅影响了养老服务的质量,而且也制约了养老事业的发展。除此之外,资金投入不足、现有的社区机构存在的行政化色彩强 是制约城市社区老年服务的重要因素;另一方面又因为社区本身服务质量欠缺与居民的不认同等因素,使得自身生存举步维艰。

问题及成因分析:政府职能不清谈到社区养老,先要弄清政府和社区的关系。改革开放之前,我国实行计划经济体制,政府严密控制社会领域,包揽了很多份外的社会事务,在改革开放之后,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和市场经济持续发展,政府逐步将权力下放,政府与社区逐渐分离。社区服务仍属于政府推动型的发展模式,由于改革开放尚未彻底,社区养老

服务仍旧行政管理色彩浓厚。除此之外,政府在社区养老服务中对社区养老服务的 支持不够,未能行使好自己应尽的职责,即出现职能缺位的现象。

(1)对社区养老服务过度干预政府在传统的街道式管理体制下,承担了许多分外的工作,导致社区养老服务缺乏社区性,带有浓重的行政色彩。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告诉我们,养老服务想要有出路,必须推向社会化。然而目前我国政府过度干预社区养老服务,造成社区养老服务缺乏社会行为,势必削弱社区特性。街道办事处是社区公共服务的引领者、服务项目的组织者、发展计划的制定者和费用的主要投入者,承担了很多份外的职责,而它又经常给居委会下任务,把居委会当作政府的延伸,导致居委会想为居民办实事却没有精力。

(2)政府职能的缺位

从目前社区养老的发展来看,政府对非营利组织的培育和帮助不到位,民间资本在投资社区养老时所应享受的优惠政策不完善,可见政府对社区养老的扶植力度不够。非营利组织弥补了政府组织机制失灵和市场机制力量欠缺,很快兴起并迅速发展。非营利组织运用自身的资源和能力为不同人群的特殊需求提供专业性的服务,社区养老的兴起与完善都需要非营利组织的参与。从西方非营利组织的实践中可以发现非营利组织的服务非常切合老人的需要,能

够提高老年人的生活品质。我国非营利组织的发展相对于西方国家还处于初级阶段,发育并未成熟,我国政府在帮助非营利组织发展上所做的还不到位,非营利组织发展受到限制,究其原因是其尚未得到重视、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培育非营利组织相关政策不完善等。民间投资开办老年公寓,政府为促进其投入应制定一些如减征或免征企业所得税、降低土地使用费等优惠政策,但目前政府在这些方面做的还很不足。社区养老服务设施不完善

人口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快,老年人对生活质量的要求更多、更高。社区养老服务设施是否完善是判断社区养老能力的重要标准之一,社区养老服务发展较为成熟的标志之一是具备完善的设施条件。为了应对老龄化的挑战,发展社区养老服务势在必行,并且对于整个中国老龄事业都起着举足轻重的影响。但是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还存在很多不足,处在初级阶段的社区养老服务不能充分满足老年人的需求。

(1)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功能设置不合理。社区养老服务设施是指老年文化活动室、老年公寓、敬老院、老年福利院和托老所等。全国各地的社区为了应对老龄化问题,都在逐步建设老年服务设施,但其功能不合理问题也比较明显。

(2)服务设施适用性比较差。不少社区是为了应对“星光计划”的任务而兴建养老服务设施,忽视老年人的生理特征,缺乏无障碍设施,造成老年人在社区中的生活很不方便。

(3)服务设施布局不合理。因为老年人生活在社区,主要依赖社区解决衣食住行等基本需求,他们对服务设施的设置由于特殊的生理、心理特点有着特别的要求。然而有的社区并没有考虑环境、交通等因素,造成服务社区使用率低,不符合老年人的特殊需求,是一种资源上的浪费。

(4)服务设施种类不全。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老年人对医疗保健、护理等的需求越来越大,所以老年服务设施所设置的种类显得过少,此外老年人对日常照料、文体生活、健康保健、社交等需求不断的增多,足以见得目前的养老服务设施已经达不到社区养老服务的基本要求。有的社区尽管有一定的医疗设施,但是无法为老年人提供预防、治疗、护理等一条龙服务,基本上没有提供家庭护理等上门服务,服务项目过少。老年人渴望得到情感上的交流与沟通,而很多社区都无视了老年人这一特殊的心理需求,为老年人准备的服务项目过于单一,文化娱乐设施较少,无法满足老人多样化需求。社区养老服务专业化水平过低

政府对社区服务所制定的政策中,只涉及到社区服务应走社会化、法制化、产业化道路,而没有提到专业化,这主要是因为我国社区服务还处于刚刚起步的初级阶段。目前社区服务的半专业化状况将随着我国社区服务的不断深入而与专业化需求提高之间的矛盾越来越激化。社区养老服务作为社区服务的重中之重,其主要内容就是为老年人提供服务,但专业化水平过低也是发展的瓶颈。所以说,不管是从

社会养老服务项目还是工作人员素质来说,我国社区养老专业化水平的确令人担 忧。

(1)社区服务专业化程度低

首先,社区服务人员素质低。现阶段社区服务人员专业知识普遍不足,文化程度偏低,这与我国行政性社会工作模式不无关系。但是在当今社会缺乏相应的社会工作技巧和凭着单一的管理模式去做社会工作无疑的行不通的,社区工作进行的不顺利也是可想而知的。社区工作人员中真正社工出身的人比较少,整体素质较低,接受过专业的社会工作培训的也较少。随着社会的逐步发展,社会问题更加复杂化,就更需要与时俱进的社会工作技巧和专业的处理问题的手段。其次,社区工作教育缺乏专业性。社区服务中最重要也是最特殊的部分就是社区养老服务。想要提高社区养老服务水平,首先要重视对社区养老服务人才的培养。要应人口老龄化的挑战,就要逐步在全国培养社区养老服务专业化人才。虽然目前大部分社区工

作人员参与过一定程度的工作培训,可是这些培训专业性不强,既不连贯也不系统,培训时间也比较短,并没有将社会工作的观念融会贯通。简单的岗前教育并不能满足实际需求,更加难以面对复杂的问题。

(2)专业化服务项目少

高龄老人人数不断增加,我国逐步进入老龄社会,老年人对日常生活照顾的需求越来越多也越来越迫切,同时他们的精神生活也渴望得到不断的交流、填充。然而,目前我国专业化的养老服务项目提供的比较少,只能满足一般日常生活需要。这种简单化的服务已经不能满足不断增多的老年人的需求,更多专业化的服务诸如医疗护理、心理咨询迫切的需要开展。人口老龄化程度加剧,日常保健护理需求更加突出,目前需要能为老年人提供专业化服务的社会工作者来帮助老年人,一方面可以照料和护理老年人,另一方面可减少家庭和医疗机构的开销。但是目前我国极其短缺专业化的预防性服务,所以应该尽可能提高老养老服务的专业化水平,以此来满足不断提高的老年人的社交、学习的需求。社区养老服务产业化程度低

市场经济规律决定了社区养老服务要走产业化道路。人们的支付能力逐步提高的同时,老人们的需求也在逐步增长,对社区服务有了更新更高的要求。社区服务产业化是社区服务发展的必然趋势。社区服务若不走产业化之路,就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尽管一些地区的社区服务已经出现了连锁化、品牌化的发展趋势,但是目前我国的社区养老产业化程度仍达不到标准。

(1)思想观念滞后

首次将社区服务作为第三产业是在 1992 年发表的《关于加快第三产业的决定》中。1993 年 8 月,《关于加快发展社区服务业的意见》给出了社区服务的定义:社区服务业为福利性的居民服务业,以政府为倡导者,以社区组织为依托,目的是满足社会成员的多种需求。社区服务业是社会服务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中的一个重要行业,有社区福利服务业、职工社会保险管理服务业和便民利民服务业组成。从《关于加快发展社区服务业》、《关于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决定》中可以看出,政府出台了相关政策来支持社区服务产业化,但是对于社区服务是否属于第三产业仍存在质疑。事实上,社区服务的产业化,并不是对其福利性的完全否定,而是因为社区服务事业的发展壮大无法完全由政府出资,以有偿服务弥补无偿服务,为社区服务奠定物质基础,使社区服务持续发展。所以,对社区服务产业化的否定,实际上是限制了社区服务业的发展。

(2)政策落实不到位

我国出台了一些优惠政策来发展和推广社区养老服务产业化。但是在实践中一些没有落实到位的政策影响了社区养老服务的发展。

(3)筹集资金的渠道单一

社区养老服务没有形成产业化的一个主要原因是资金筹集渠道单一。我国社区养老服务一直由政府出资,是依靠政策投资才发展起来的,但是社区养老服务日益壮大,这种单一的模式无法满足其发展需求,资金短缺的情况越来越明显。从高福利国家实践的失败经验表明,想要建立起一套可持续发展的福利体系,单单依靠政府力量是不可能的。我国经济尚不发达,社区养老服务资金和物质若都依靠国家的直接经费会给政府带来很大的财政压力。社区养老服务发展缓慢、资金不足,也是有鼓励机制不完善,投资渠道不通畅的原因。

政府的优惠政策鼓励下共同举办社区养老服务。相对来说,我国在这方面所作的远远达不到要求,今后应逐步形成多元化的筹集渠道,鼓励私人企业、民间组织等多种社会力量共同举办。

合理化建议:发展社区养老可以弥补主干家庭、核心家庭、空巢家庭、独居老人家庭养

老规模的不足,解决子女对老人生活照料的困难,对家庭养老模式起支撑作用;与进养老院养老相比,具有投资少、成本低、服务广、受益大、收费廉、见效快等特点,可以减轻入院养老服务的压力,因此城市社区养老服务是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的最佳结合。

1. 推进相关法律法规建设,增强其法制性和权威性。抓住“十二五”规划契机,政府在社区养老方面要有政策上的倾斜,加大民政、财政、劳保、卫生、国土、规划等部门的协作。健全法律法规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加强法制建设,进一步完善支持力度。

2. 规范养老服务体系的运营管理机制和服务水平,走社会化产业化道路。在发展道路上,城市社区养老助老服务必须走社会化、专业化的道路,淡化它的行政化色彩,改变单纯依靠政府、社区创办为主的模式,积极引入中介组织、民营组织参与社区养老的兴办。政府购买养老服务,提高养老服务普惠水平。服务队伍实现专业人才与组织社区志愿者相结合。一方面,对现有养老服务机构的服务人员进行职业培训,同时,国家有关职能部门要制定老年服务职业资格标准,加快养老服务事业高级专门人才的培养,提高专业工作者队伍的质量和服务水平。另一方面,在人才、资金不足的情况下将社区内身体较好、有奉献精神、热心助人的社区成员组织起来,组织不同形式的社区志愿者队伍,为社区老人提供服务。

3. 完善相关辅助措施,改变老年人的思想观念。建立社区老年医疗保健机构、社区医院和社区老年活动中心。完善城市社区养老功能,巩固居家养老基础,开办居家养老服务站、日托所、日间照料中心等为老服务项目,满足老年人多样化的服务需求。宣传新一代的养老方式,改变部分老人因循守旧的观念。

4. 建立完善的评估机制。社区养老服务体系尚未建立相应的制度化评估机制。因此,通过措施规范养老服务机构的管理和服务水平,指导养老服务机构合法经营、依法操作等评估机制。确立严格细致的评估标准、坚持自评和抽查相结合、将评估结果转化为工作实效的建立对于社区养老服务的健康长远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第三篇:养老产业

养老产业

随着我国老龄化人口规模的快速膨胀,养老问题是事关公平与稳定的重大社会问题。如不立即着手解决老年人的养老问题,将无法集中高效使用有限的社会优质劳动力资源,直接影响到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会给政府带来沉重的负担,严重影响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据统计,2007年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经达到1.43亿,超过了总人口的11%。据预测,2030年我国的老年人口将达2.48亿,2050年将达4.37亿,届时老年人口的比重将达到总人口的31.2%,也就是说每3到4个人当中,就会有一个是老年人。联合国将“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例10%,或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达到7%”作为判断一个国家是否进入老龄社会的标准,我国在90年代末就已进入老龄化社会。2007年底全国60岁以上人口达到1.53亿人,占人口总数的11.6%。现状

(1)老年人口基数大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53亿,是世界老年人口总量的1/5,是亚洲老年人口的1/2。

(2)老年人口增长速度快 到2045年左右,中国60岁以上人口将占到总人口的30%。该过程发达国家用了100年。

(3)高龄化趋势明显目前8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1300万,约占全国老年总人口的9.7%,而且每年增加4.7%。人口老龄化已成为我国面临的最重要的民生问题之一。

问题

(1)历史欠帐较多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社会没有完成养老积累,这个包袱留到了现在。

(2)“未富先老”,人口老龄化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

欧美一些发达国家在进入老龄社会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一般在5000━10000美元,我国目前尚不足3000美元,是典型的“未富先老”国家。

(3)家庭养老负担加重

生育率下降、人均寿命延长直接导致家庭供养资源减少,子女养老的人均负担成倍增长。“421”模式将成为中国今后几十年的主流家庭模式。

(4)目前养老方式与实际需求不匹配

中国的传统文化决定了单纯以进入养老院的养老方式无法满足现实的养老需求,中国的主流养老模式应为社区居家养老。

养老产业的政策解读

我国政府已开始高度重视养老问题,养老产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1)十七大《报告》在“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开篇就指出:“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继而强调要以“基本养老”为重点,“促进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探索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特别强调要“加强老龄工作”。老有所养是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政府、社会都在积极支持探索、创新多元化的城市养老模式,解决在创新养老模式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为更好满足老龄人口的需求做出切实可行的行动。

(2)2006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全国老龄委办公室和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意见的通知,提出指导性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重要意义。

二、突出工作重点,明确政策措施。发展养老服务业要按照政策引导、政府扶持、社会兴办、市场推动的原则,逐步建立和完善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服务体系。要建立公开、平等、规范的养老服务业准入制度,积极支持以公建民营、民办公助、政府补贴、购买服务等多种方式兴办养老服务业,鼓励社会资金以独资、合资、合作、联营、参股等方式兴办养老服务业。

(3)全国老龄委联合民政部等国家十部委发文——《关于全面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意见》,提出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基本原则:第一坚持以人为本;第二坚持依托社区;第三坚持因地制宜;第四坚持社会化方向。居家养老是一项涉及全社会的工作,政府、社会、家庭都要参与,必须采取多种形式,努力调动各方面积极因素,共同做好这项工作。

(4)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负责人透露2009年一系列关系民生的重要政策措施。从2008年元旦起,继续提高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标准,提高幅度要明显高于前3年每人每月80元的平均水平.不同消费层的老年公寓 国际养老产业关联阅读

经典案例:英国老年社区 特点:配套设施齐全的全龄化大型老年社区

英国的老年社区建筑规模大,有各种各样的俱乐部,开设的课程和组织的活动超过80种以上。具有完善的配套设施与功能区划分,是集合了居住,商业服务,度假疗养为一体的大型综合社区。

经典案例——丹麦老年住宅 特点:环境优美,设计精当

乡村城市——田园风光般的美丽和宁静,众多的庄园点缀广阔绿野上,开阔的乡间公路,如画图一般的古老的乡村教堂,独具丹麦风味的小餐馆,构成和谐的生活画卷。

经典案例:德国的养老社区 特点:老年住宅与养老院相结合

德国老年产业分为两种体系:社会住宅体系,养老院体系。

社会住宅体系里的老年住宅,内部多为无障碍设计,政府对老人住房采取补贴措施。在生活援助方面,老年住宅房产主与民间福利团体签订提供服务的合同。该合同可成为房产主获得建设资金贷款的融资条件。

养老院体系里的老年住宅是一种接近住宅形式的养老院。在规划上,设计者把社会体系的老年住宅和养老院毗邻建设,以便在设置服务网点和急救站时,两者能共用。

先进的国外养老模式

人口老龄化是社会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的必然。早在1965年,法国成为第一个老年型国家,之后是瑞典。20世纪后,欧美一些发达国家相继步入此行列。

由于有经济实力的支撑和西方居家形态诸多方面的因素,这些国家养老对策的共同之处是依赖“社会养老”功能:在社会保障体制中,老年人被赋予了独立生活的经济能力;在福利设施、服务体系以及居住环境等方面,针对老年人的生理情况,采用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设计。以美国为例,老年人的居住设施大致分为五类:独立式住宅、老年公寓、养老院、护理院、老年养生社区,每一类辅以相应的服务管理体制。

亚洲国家中,日本、新加坡等也逐步进入了老年型国家之列。因为有较雄厚的经济实力,这些国家一方面汲取了西方社会福利养老的特点,充分赋予老年人优厚的社保;另一方面,基于传统东方家庭观念的延续,它们还致力于开发家庭养老的功能,如提倡和鼓励“多代同居”(例如“两代居”集合住宅和“多代同堂组屋”等)。

国外养老社区

世界上较早进入“银发”时代的国家——英国,对老年人采取的社区照顾的模式,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成效。这一模式,对于逐渐步入老龄化的中国,有相当大的借鉴意义。

现在,英国65岁以上的老年人超过1000万,约占全国总人口的18%,75岁以上的老年人亦有370万。英国人的平均寿命,男性已增至71岁,女性更是增至77岁。如今英国已出现了一些“老年人城市”,如贝克斯希尔、海斯汀、伊斯特邦等,这些度假城市风景如画,退休的老年人纷纷迁入安度晚年,城市中老龄人口已占20~50%。面对日益庞大的老年人群,英国是如何解决他们的养老问题的呢?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英国就将养老问题纳入社区,对老年人采取了社区照顾的模式。

社区照顾的主要内容包括:

第一,生活照料(饮食起居的照顾,打扫卫生,代为购物等)。生活照料又分为:居家服务、家庭照顾、老年人公寓、托老所等4种形式。

第二,物质支援(提供食物、安装设施、减免税收等)。如,地方或志愿者组织用专车供应热饭,负责为他们安装楼梯、浴室、厕所等处的扶手,设置无台阶通道和电器、暖气设备等设施,改建厨房和房门等。

第三,心理支持(治病、护理、传授养生之道等)。如,保健医生上门为老年人看病,免处方费;保健访问者上门为老年人传授养生之道,如保暖、防止瘫痪、营养及帮助老年人预防疾病等。另外,还规定了为老年人提供视力、听力、牙齿、精神等方面的特殊服务。

第四,整体关怀(改善生活环境、发动周围资源予以支持等)。如,由英国出资兴办具有综合服务功能的社区活动中心,为老年人提供一个娱乐、社交的场所。行动不便的老年人则由中心定期派专车接送。同时,为帮助老年人摆脱孤独,促进心智健康,适当增加老年人的收入,社区为老年人提供力所能及的钟点场所——老年人工作室。

社区照顾与传统的家庭养老和集中院舍养老相比,具有很大的优越性,它融合了传统的家庭养老和集中院舍养老之长,更符合人道的原则,更注重对老年人心理和情感上的关怀,使老年人过上了正常化的生活,提高了老年人生活的质量。

完善的配套设施与功能区划分 美国

建筑规模大,有各种各样的俱乐部,开设的课程和组织的活动超过80种以上。代表楼盘:太阳城中心、凤凰城。日本

日本的老龄人的生活质量是在良好的社会保险保障体系的基础上实现的。提供无障碍设施的老龄人住宅产品、具有看护性质的老龄人住宅产品、能和家人共同生活(二代居)的住宅产品。代表楼盘:港北新城。老年人住宅产品与其他租售性质的住宅产品混合设计在一个生活社区内,突出自助自理。欧洲

国家政策倾向于让老年人居住在独立的公寓中。建筑将三种元素结合在一起:城市意味、社区功能和生态目标。代表楼盘:荷兰弗莱德利克斯堡老年人公寓。建筑元素的集合处理,让老年公寓不显孤独。新加坡

一般兴建在成熟的社区中。公寓户型一般分为35平方米和45平方米,为一位或两位老年人提供生活空间。住宅的户型设计及内部结构设计标准的特殊化考虑。

从国外的以上产品来看,它们建造养老社区的理念、人文关怀的表现都值得我们借鉴。在建造中国特色的养老社区上应考虑两方面内容:一方面,社区必须为老年人提供基本的养老设施与硬件配套,社区乃至老人居住的空间必须是特别为老年人设计、符合老年设计规范的居住设施和服务;另一方面,提出适合老人养老的健康环境以及为老年人配套的软性服务。

其他养老模式

在丹麦,目前最流行是自助养老社区(DIY)。在那里,老人们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可以约上老友,或是志趣相同的伙伴住在一起,一块儿钓钓鱼、养养花,共同建设属于他们自己的家园,独享的公寓,共享的餐饮、花园,个性化的小手工艺车间、小农场等,老人们只要想到的,在这儿都能得到充分地满足,他们还可共同租用特别的照料服务,这种社区在哥本哈根郊区每月要1000欧元。

旧的养老方式的打破,意味着为企业创造了新的发展机遇。一些国际大公司已经嗅到了世界养老产业发展的巨大商机。一家大型投资(Sanyres Mediterrane)公司计划沿西班牙海岸建设大型养老社区,将配套建设商场、剧院、医院、24小时安保等,每月费用在2000欧元左右,将于2008年正式开业,建成后不仅能吸引西班牙老年人,而且能吸引北欧国家众多喜欢阳光的老人。

异地养老、跨国发展养老产业在欧洲渐成潮流。挪威的卑尔根、奥斯陆、贝鲁姆等市已经先后在西班牙南部开设了大型养老公寓,那里低廉的地产价格,充足的阳光,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企业和老年人。北欧其它国家的老人到西班牙养老,看中的不仅是那里自然环境,还有功能齐全的养老设施、良好的公共医疗卫生服务、保险服务等。与此同时,西班牙的实业家们也盯紧了那些希望来西班牙养老的北欧人的“钱口袋”,异地养老实在是一项互利双赢的好事情,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国家、企业和老年人所认可。

欧洲养老产业的巨大发展潜力不仅仅吸引了欧洲的企业,许多欧美一流的大公司也开始抢滩登陆。全美最大的老年人生活服务提供商加国安老院,已在德国开办9家联合企业,在英国开办了15家,正在开发西欧市场。该公司在伦敦附近开设的一家老年公寓,每月的费用虽高达4000英镑(7917美元),但仍客源不断,经营业绩一路飘升,截止现在该公司的股票已经上升了32%。

独居老人增多,居家养老服务发展强盛,多数为私人控股公司所掌握。据欧盟和美国退休者协会2006年的一份报告,在挪威、荷兰和丹麦,96%的老人独居,居家养老服务需求巨大。在英国,居家养老服务是老龄产业最活跃的一个因素,价值110亿英镑的居家养老服务产业,多数被大公司控制。这个市场在德国也很强盛,目前有10000多家养老院为体弱的老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近8年内上升了23%。

在美国,社会非常发达,还是家庭养老为主。真正进入机构养老院的只有20%,其余都是家庭养老。很多美国老人都有拿着退休金到风景优美、适宜养老的国度、地区养老的人群,如美国的退休老人到佛罗里达、夏威夷、墨西哥海滨购房长住,安度晚年。

目前在美国一些地方,“以房养老”已被许多美国人认为是一种最有效的养老方式,美国,是“以房养老”模式的鼻祖。许多美国老年人在退休前10年左右就为了自己养老而购买了房子,然后把富余的部分出租给年轻人使用,利用年轻人支付的房租来维持自己的退休后生活。由于美国的房屋出租业比较发达,美国人支出的房租大约占个人支出的1/4到1/3,因而房屋出租的收益也是比较可观的。

除此之外,美国政府和一些金融机构向老年人推出了“以房养老”的“倒按揭”贷款,至今已有20多年的经验。“倒按揭”发放对象为62岁以上的老年人,有三种形式,前两种与政府行为相关,后一种则由金融机构等办理,不需政府的认可手续。除美国之外,加拿大也是倒按揭贷款业务发展比较快的国家之一。

在日本,据日本总务省2001年6月公布的人口统计,日本65岁以上的老人达2227万,占总人口的17.5%。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养老方式也逐渐由家庭走向社会,其中,把居家养老与社会养老结合起来,是目前日本流行的养老方式。

企业在养老方面也在做出各种尝试,松下国际电子公司已经设立了专门的养老院部门,准备在大阪建造一所具有高科技含量的综合型养老院。在那里,老年人可以和机器宠物玩耍,还能通过互联网与亲朋好友保持联系。韩国三星等公司也在积极开拓针对不同消费层的老年公寓。

我国现有养老模式

综述

家庭养老、机构养老和社区居家养老是我国目前三种基本的养老模式。家庭养老是传统的养老模式;养老院养老是社会化的养老模式;社区居家养老是一种兼顾家庭和社会的养老模式。家庭养老

中国是崇信儒家文化的国家,长期以来形成了“家庭养老”的传统模式,养儿防老、家长的主导地位、几代同堂等传统观念根深蒂固。选择家庭养老的人们,他们生活在家庭中,感到“熟悉”和“自由”,经济上也比较划算,从社会的角度考虑,家庭养老的社会硬件设施成本几乎为零。

但家庭养老在新形势下的脆弱性显示出其历史的局限性。现代社会的人际竞争加剧,生活节奏加快,工作负担加重,致使家庭养老的人力成本剧增,一般家庭难以承受,赡养者疲惫不堪;加上“421型”家庭的增多、空巢家庭等等问题的出现,家庭养老这一传统养老方式必将随家庭结构的变化而逐步向社会养老过渡。机构养老

机构养老是指由专门的养老机构(包括福利院、养老院、托老所、老年公寓、临终关怀医院等等)将老人集中起来,进行全方位的照顾。正规的养老机构,其日常管理均要严格。机构养老是我国重要的养老模式之一,但不能满足众多其他需求的老年人群需要。

以北京为例,北京目前共有养老机构340家左右,其中民办的养老机构约有100家。这些养老机构可以分为三类:国家创办的国营养老机构,乡镇、社区、村、街道办的集体所有养老机构,以及企事业单位或个人所创办的民办养老机构。在这些机构中,进入公立养老院的难度也是人所共知,北京市第一、第四、第五养老院的入住率常年为100%,目前有1600多人在排队等候入住,城八区的公立养老院入住率也都在98%左右。而民办养老院的床位已有近12000张,但平均入住率只有2/3。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更多老人趋向于公立养老院,是出于对“国字头”的传统信任感,但在其他城市,状况有所不同,各方面条件优越的养老机构,入住率较高。社区居家养老

社区居家养老的基本做法是:在城市各个社区建立养老护理服务中心,老人仍然居住在自己的家里,享受服务中心提供的营养和医疗护理以及心理咨询,并由服务中心派出经过训练的养老护理员按约定定时到老人家中为老人提供做饭、清扫、整理房间等家务服务和陪护老人、倾听老人诉说的亲情服务。所以,有人说:社区居家养老是一个无围墙的养老院。开展居家养老服务相对于机构养老,更为适应我国老年人的生活习惯和心理特征、满足老年人的心理需求、有助于他们安度晚年,也更为符合中国实际,符合大城市中心城区发展的社区为老服务的新路子。

养老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老有所养”、“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是中国传统社会沿袭下来的基本道德追求之一,而这种道德追求是以家庭养老为主要的实现形式,家庭养老作为中国社会的一种优良传统,是以家庭为核心,以子女为载体,以老年人年老体弱,失去劳动能力而坐享天伦之乐为目标的一种养老模式。然而,由于诸多原因,家庭养老在当前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这种挑战在农村表现得尤为突出。因此,尽快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养老保障制度是极其现实而又非常必要和紧迫的一项任务。下面就农村社会养老保障问题谈认识。

(一)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增强养老法制观念。一方面,加强传统美德宣传教育,形成浓厚的尊老敬老的社会氛围。宣传部门要利用各种宣传工具,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大张旗鼓地宣传尊老、敬老、养老是宪法赋予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老人不仅是家庭奠基人,为社会创造财富,年老后理应受到尊敬和照顾,不尊重甚至虐待老人于法于理于情所不容。并通过社会舆论约束,从道义和制度上规定人们的尊老敬老行为,改变过去片面的子女不养老和重物质轻精神的养老观念,使老人们时刻保持心情舒畅,精神愉快;另一方面,加强法律法规宣传教育,增强养老法制意识。宣传教育不是万能的,因此,动用法制手段,规范人们的养老行为,强化人们的养老意识是非常必要的。当前农村多数人对法律了解得不多,特别对养老方面的法律知识更是知之甚少,因此要采取多种形式,宣传《宪法》、《民法》、《婚姻法》等法律法规中有关养老的规定,特别要宣传《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宣传“老年人养老主要依靠家庭”的方针,宣传赡养人应履行“对老年人经济上供养,生活上照料和精神上慰藉”的义务。是人们知法、懂法,增强养老法制观念,要切实维护法律的尊严,对侮辱虐待老人、拒绝赡养老人情节严重者,要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与此同时,也要让老人学会用法律的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二)逐步建立农村养老制度,为老年人提供生活保障。首先是扩大农村老年低保范围,尽可能让符合条件的农村老年人都纳入低保,从经济上保证老年人达到基本生活水平。其次是积极探索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途径,多渠道筹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

(三)大力兴办农村养老福利事业,走家庭化养老与社会养老相结合之路。有条件的地方,可由乡、村组织牵头,通过招商引资或当地能人投资等多渠道兴办托老所,逐步将农村老年人福利事业引向市场,对于年龄较大的“空巢老人”,可以考虑由其子女出代养费搬进有条件的农村福利院或城市社会福利院,由其代养。

(四)进一步完善大病医疗救助制度。农村老年人大多数身体虚弱,小病不断,门诊费用大。按照目前农村医疗保险规定,只有住院才能报销。因此,农村老年人仍存在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针对这种状况,作为相关职能部门,要进一步拓展大病医疗救助工作思路,切实解决农村老年人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五)建立专门的基层组织协调管理养老方面的工作。从乡镇到每个村、组建立起配套的老年组织网络机构,这是解决农村养老问题的有效途径。农村非同城市,城市里有以解决家庭问题养老矛盾为主要职能之一的街道居委会。而农村家庭矛盾,养老问题以往大都通过亲朋好友及家族内具有一定威望的长者出面给予调解。如今这种传统的调解方式已日渐势微,急需成立专门为老年人服务管理的配套机制。

尊老、敬老、养老是我国优良道德传统的精华,是先辈们传承下来的宝贵精神财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国家的不断富强,又为我们的传统美德注入了新的内容,这就是要追求一种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的更高目标。

第四篇:农村养老产业如何对接城市养老需求

农村养老产业如何对接城市养老需求

2015年斥资20多万,在老家白鹿原地区兴建了一所“别墅”,两层8间房,外加近乎300平米的室外空间,70多平米的菜园子。9月份装修完毕,进入试入住阶段,国庆节期间,趁着长假带着老婆孩子一块回到了家乡,打算体验一下这个乡间独有的“世外桃源”,起码在烦恼的城市里,想找到像这样的环境,可真的是得多换点功夫,有时候就算是花了不少功夫和时间,也找不到,稀有品种嘛!

10月2日,全家人避开假日第一天的高峰期,驱车6个多小时,回到了家乡,一入白鹿原,就给人一种畅快的感觉,那种感觉是城市繁华的街道、拥挤的人群所体会不到的一种感觉,虽然来到西安,老婆和儿子就站在城墙脚下,护城河旁边给我说,西安环境不错,毕竟是古城,有点超凡脱俗的境界,同时也散步着几千年浓厚的文化气息,不管是从城市的规划,古代文化遗迹的保存,还是从现代城市独有的韵味,休闲角落里古文化象征来看,都说明了大西北的门户城市,古代在中国的地位和影响。我听着他们自言自语的评价,有点嘲笑意味的说:“西安魅力不小嘛,像你这种缺少文化熏陶的小资产阶级,来到这里,都被影响城这样了?昨天还不知道长安在哪呢?今天就知道丝绸之路了!”旁边儿子也在打趣,“你们这些人都冒充文化人,其实刚脱离文盲而已,我没上学都知道这地方古代是秦始皇的领地,地下买了不少泥人呢!值不少钱!”我和老婆都笑了,这小子将来一定是学文科的,还是个财迷。

沿着西交大和兴庆公园中间的宽广大路一直往西,过了纺织城、灞桥、半坡遗址、思源大学城,开始上平原了,白鹿原地势虽然平坦,但是整个西安城区地址低洼,所以我们爬坡费了不少力气。白鹿原上一路过来不少新办的养老院,西安市社会福利中心也搬迁到这边来了。自从这两年尤其是13年的相关产业政策影响,养老行业蒸蒸日日上,不少民间的力量都投入到这个产业发展中。我们路过从外观大致看了一下,这些项目大多都是新建物业,占地大概20多亩,基本都是多层楼房带电梯,看来失能、半失能老人多一些,因为项目比较独立,周边各类配套很缺乏,时间紧迫没有仔细看。坐在车上我仔细想想,也许将来的我,再过两年的父母,都会来这里居住了,养老是个不可避免的问题,晚年幸福的生活,首先得从环境入手,从现在的条件来看,农村的养老环境要比城市里好的多,起码农村的交通、空气指数、生活条件等都比较城市要好,因为城市太多拥挤了,老年人都失去了自有的空间了。

赶了一上午的路,下午3点多终于到家了,一进门老婆感慨到:“天哪,这个房子在成立最少得200万,你只用了20万,今年你赚了!”我看着眼前的一切,也觉得小有成就,两层楼房8间卧室,外带前后院和厨房、洗澡间,尤其是室外的场地,光前院都近乎300平米,停放四五辆小车都没有任何问题,而且两边各有一个30多平米的菜园子,里边西红柿、黄瓜、蒜苗、香菜、菠菜应有尽有。菜园子中间有一棵有着30多年历史的柿子树,现在的季节柿子橙黄,有些已经发红可以吃了。下午我们在菜园子摘了一大盆西红柿和黄瓜,拿到旁边的自来水龙头洗干净,孩子和大人吃的都很开心,看到这些场景,我一路上在思考的问题,又一次跃上我的心头。我的父母都是50年代出生的老人,再有10年他们面临的将是晚年的养老问题,我常年不在身边,生活还是跨省分隔,虽然他们经常说养老不用我担心,但是真的到了那一天,除了我还能由谁来照顾他们呢?老人在农村这样的环境里生活了一辈子,从心底他们是不愿意老了迁移到城市这种繁华吵杂的环境中去的,这是一种故土难离的情感牵攀。相比之下城市的老年人在城市里生活了一辈子,晚年寻求一个安静的养老环境,也是他们最渴望的一件事,于是我想到如果眼前这个大的别墅,承担起接纳城市老人晚年养老的重担,是否也算是物尽其用,物有所值了?

老龄化的时代渐行渐近,在养老服务业加快发展的当下,城市尤其是中心城区公办机构养老床位一床难求与郊区、农村的民办机构床位利用不足的尴尬并存。如何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让农村有能力、有条件吸引、接纳有意愿的城市老人前来农村养老,缓解养老资源不均衡困局,这应该是城市和乡村养老资源相互交换的一种新型的开发渠道。相比较之下,城市养老也乡村养老存在众多的不同之处。

首先,城市养老所需天然资源比较匮乏,导致城市养老成本费用较高,更多的纯天然型的环境资源、空气指数、生活空间、娱乐场所、天然有机植物、观光种植等非常缺乏,都需要用钱来购置,而且很多东西都是人造的,始终接近不了老年人的亲身感受!

其次城市生活无法解决自理型老年人的休闲养生问题,国内比较著名的亲和源项目、北京的太申祥和山庄等养老机构,都是近郊文化项目,很多旅游、养生项目都是人工制造,那种更加贴近自然、融入自然的感觉,老年人始终都无法体会。

再有比如城市生活环境容易遭受污染,给老年人的日常生活、身心健康都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常听老年人说小时候、古代的那种世外桃源,这辈子恐怕是再也不可能享受到了。虽然很多养老投资者想尽各种办法,尽心的营造各种居住条件,但是依然缺乏那种纯真的、淳朴的乡间气息。农村里的一条乡间小路,旁边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河流,可能都远远胜于闹市中投资上百上千万的各种配套设施,这就是自然赋予人类的最真实的东西,不是钱能买来的。

当然我们看到农村的好,也不能完全不看到城市的便利,城市养老的配套齐全,交通的便利通行,各种医疗救治条件的完善等,都胜过农村养老的基础条件。人是一种群居动物,现在的农村已经没有过去农村的热闹繁华,所谓安静的环境一方面是远离了闹市,更多的原因则是农村人口的流失,造成了现在的农村大批的人都居住在城市,而留下的则都是老人和儿童等留守人群。他们的安全、生活照料、医疗救治等都存在基础性的缺失。面对这样的现实,我们其实不应该单方面的去考虑那种环境条件更加好,而是应该考虑两者资源如何去交换,农村的养老产业发展如何去对接城市的养老需求。当农村的养老产业作为一种新兴的产业发展起来以后,那将来的农村才是新农村景象,才不会出现更多的人口流失,整个社会环境才会和谐统一。

将农村养老条件的优势和城市养老供需关系的失衡,两者相互结合起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解决:

第一,将农村的房子租赁给城市养老人群,由民间资本投资创办农村养老农宅合作社,动员村民将闲置的房屋出租合作社,由专业化的运营单位来运作,提供养老环境给城市需要养老的人群。充分利用农村纯天然的居住环境,打造各种不同风格的样板间,来吸纳城市客群。

第二,以村为单位,改变城市的“圈养”为农村的“散养”,居民租赁房屋,但养老环境不以房屋附近为单位,而以整个村为单位,老人可以到处活动,就像从小生活再这个村子一样,可以去邻村,可以去赶集,可以去爬山,当然也可以去外地旅游。

第三,改镇卫生所为医疗卫生服务中心,功能扩大化,具备老人刷医保卡的条件;其他比如政府市政工程跟上,老年金融、老年租赁业等跟上。比如建立自动提款机,办理老年车辆租赁业务,方便老人从家来回镇上办事,村和镇上设立对接办公场所。

第四,以村为单位,发展副业,家里老年俱乐部、老年戏曲大舞台、老年图书馆,老年医疗护理培训基地,招聘本村的低龄老人为义务管理员,为老年人提供再就业的机会;同时村镇交易市场提供老年人卖、买物品的机会和空间,让老年人融入更大的群居生活中。

综合各种思路,融合各种资源,相信养老产业在广大的农村市场会是一片蓝海市场,当然一切的一切都源于人的思维,人的动力,更重要的是需要政府的引导和产业政策的协调,没有了这些,我们谈什么都是假的。未来的农村养老产业发展,必然带动城乡一体化的建设脚步;城市老人融入农村生活后,可以给农村带来丰富的城市元素,带动农民观念更新和素质提升。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助推新农村建设,新农村不仅是新农房,更是新环境、新思维与新农民的结合。

第五篇:中国城市养老居住模式研究新闻发布会

中国城市养老居住模式研究新闻发布会

[2012-08-16] 中国老人的幸福谁做主?

——中国城市养老居住模式研究成果发布

由润土咨询、盛堂和居、中国人民大学老年研究所联合发起的“中国城市养老居住模式研究”成果发布会于2011年11月10日在北京地坛方泽轩西大殿举办。本次发布会吸引众多中国房地产业内人士及新浪地产、搜房、搜狐焦点等多家权威媒体的到来。发布会上,润土咨询董事长于贵红、盛堂和居总经理潘高峰、人民大学老年学研究所所长杜鹏分别就中国城市老人的幸福感及养老模式选择、养老机构现状等进行了主题演讲。同时,三位与到来的养老地产行业开拓者、媒体朋友就中国养老机构的不足、养老机构的标准以及养老机构设计开发风险规避进行深刻、多角度的切磋交流。1116个老人样本见证中国城市老人“喜与愁”

本次调研于2011年3月10日启动,历时8个月,遍及北京、上海、广州、重庆四大城市,走访5大养老机构和800个社区,与1116位居家和机构老人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和生活观察描摹。润土咨询研究人员对中国大城市老人的生活现状、子女关系、幸福感、居住模式选择影响因素、养老机构缺陷与发展、老年服务体系研判等进行深入全面的调查研究。此次研究成果对中国养老地产及相关老年服务产业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未富先老的社会现实急需解铃人,“润土咨询”聚焦业界目光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占13.26%,明确宣告中国已正式步入老龄社会。与国外相比,我国的老龄化社会是在未富先老的背景之下形成的,面对汹涌而来的“银发浪潮”,如何解决老龄化社会出现的问题?如何发展好“银发产业”这一新兴产业?养老地产的春天在哪?中国养老机构何去何从?“润土咨询”对中国城市老人现状与需求的深入描摹分析,势必会为政府机关、社会机构、开发商、养老服务组织进一步拨开缭绕朦雾,为中国养老产业发展提供决策基础,为中国老龄化社会发展提供决策依据。主题一:“幸福是如何炼成的”,中国城市老人幸福吗? 关键词一:北京老人生活满意度最高

本次调研结果总体来看,在所访的四大城市中,大多数老人对自己目前的生活现状较为满意;分城市来看,北京老人的生活总体满意度最高,满意度率达到86.3%。70岁以上机构老人的生活总体满意度略高于居家老人;单独居住老人的养老满意度显著高于和子女一起居住老人。

关键词二:健康状况仍是影响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最重要因素

在本次调研涉及的10大因素中,有7大因素对生活满意度有显著影响作用,这7大因素按照影响程度由高到底依次为:健康状况(0.133)、经济收入(0.126)、生活条件(0.116)、子女生活现状(0.098)、子女孝顺程度(0.084)、住房条件(0.078)和休闲娱乐生活(0.059)。这7大因素集中反映出老年人在生命延续、物质生活保障、情感抚慰、精神世界丰富四大方面最为重要,对老年人的晚年生活幸福与否起着关键性作用。主题二:谁能与我共欢笑?耄耋之年,我该何处去养老? 关键词三:北京空巢老人近半,拒绝与子女同住率高达50%

近年来我国空巢家庭的比例在不断上升。从本次调研数据可以看到,1/3以上的老人不愿意和子女住在一起,北京老人的拒绝率更高达50%,北京“老人单独居住”的比例已高达46%,相比经济发达地区,经济欠发达或中西部地区的养老模式仍然较为传统。关键词四:与子女同住一小区是最佳选择

本次调研发现,经济社会越发达、思想观念较先进地区,传统养老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已不能满足老人的要求,必须要有新的养老模式作为补充,甚至是代替传统养老模式,才能更好的满足老年人的晚年生活需要。通过数据了解到,老人更希望和子女住在同一个小区或邻近小区,既彼此保持距离,又不要住的太远是老人理想的与子女的居住距离。主题三:星星之火,以何燎原?中国养老机构如何打造翘楚之路? 关键词五:谁住在养老机构?

本次调研发现,目前居住在养老机构中的老人,以60-80岁老年群体为主,女性居多; 大部分为低知低收入老人;20%左右为高知高收入老人,多来自国企或事业单位,并且为单位的中高层管理人员或高级专业技术人员,他们的养老观念较先进、生活经济独立自主、对子女的依赖程度相对较低。这些老人中,部分子女在国外生活,经济条件均较好。关键词六:养老机构接受度大幅提高

本次调研发现,对于养老规划,27%的老人表示会选择养老机构。这一数字反映出,老人对养老机构的认识在逐渐转好,对养老机构的接受度在大幅提高。关键词七:行业监管应当先,提高服务是王道

中国的养老产业欲要蓬勃有序发展,行业监管机构的责任重大,在发展初期就制定好游戏规模、准入机制、评级标准等,让市场更规范,保证我国老龄事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对企业而言,最根本的就是要从老年人的需求出发,结合目前的养老模式和老人在不同生命周期所表现出来的生理、心理、情感等方面特征,全面提高养老机构在物业服务、医疗护理、生活便利、建筑质量设计、情感慰藉的服务质量,老人的需求被满足是养老机构成功开发运营的根本基础。

下载城市养老产业模式的调查策划方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城市养老产业模式的调查策划方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城市老人养老护理的5种模式

    城市老人养老护理的5种模式 随我国老年人口的迅速增多,许多不同模式的养老 护理方式应运而生。目前我国城市老人的养老护理模式主要有:老年护理院、养老院、家庭病床、居家养......

    浅谈养老服务产业的电商模式

    浅谈养老服务产业的电商模式” ——首辅电商学院 随着中国快速进入老龄化,养老服务产业将成为中国未来经济的增长点之一已是不可忽视的事实。然而,商业化养老产业经过数年的发......

    台湾养老产业成功模式与经验借鉴

    台湾养老产业成功模式与经验借鉴 看更多文化旅游、特色小镇、民宿客栈、养生养老等精彩内容,100万文旅精英都在关注的平台!!!导读|中国老龄化问题日渐凸显,养老地产正成为中国房......

    湖南:以PPP模式发展养老产业初见成效

    湖南:以PPP模式发展养老产业初见成效 2014年,根据国务院精神,中央财政决定安排24亿元资金,支持湖南、内蒙古、吉林、江西、山东、安徽、湖北、甘肃等8个省份开展以市场化方式发......

    城市空巢老人及养老模式调查研究

    河北工程大学学院: 专业: 班级: 姓名: 学号:1 《城市空巢老人及养老模式调查研究》 《城市空巢老人及养老模式调查研究》内容摘要:“空巢老人”家庭是指身边子女长大后,从父母家庭......

    城市运动会策划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xxxx”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加快推进“科学发展、进位争先、和谐安定、富民强市”为目标,全面贯彻党的xx大、xx届四中全会精神,按照“环......

    集体养老模式

    集体养老模式 集体养老就是由集体经济组织对年老多病,无依无靠的老人进行赡养的制度。集体养老的形式主要有五保制度和敬老院制度。集体养老主要依靠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对这......

    居家养老模式

    万福年华居家养老模式大部分子女工作忙,老人的生活在很大程度上还得依赖社区和邻里之间的照顾。万福年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探访聚集在那里的老人们的业余休闲生活。 在万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