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创新管理是企业发展的必要因素
创新管理是企业发展的必要因素
陈徐波
当今社会九零后已经渐渐成为企业发展的生力军,而管理者,必须具备以人为本的思想与理念去注重和呵护他们,再不能像十几年前,犯一个小错误,就脱口大骂一顿,甚至叫他走人。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员工的文化素质普遍提高,企业的管理也必须拥有新的理念,不能死守陈规去管理,要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才能适应于这个纷繁竞争的环境。
现在的企业,随着员工的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渐渐摒弃了低文化及文盲,不努力不学习就会被淘汰,经验已经不能成为一个管理者的主要条件了,而作为一名管理者,是否思考过须不断提升自身文化素质和管理能力呢?你必须比员工更加倍的学习,才能驾驭他们。管理是企业永恒的主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一个企业发展的快慢、好坏和持续性。
而作为现代企业管理者,必须了解到新一代员工比以往的员工更富有激情、也更情绪化,他们追求的不单是工资问题,而是追求成功,追求生命的价值,在追求物质财富的基础上,更需要的是精神的富有,精神财富才是人生的最高体现。
管理不要只做物质财富的奴隶,而要做精神财富的主人。物质财富是硬件,精神财富是软件。我们企业的发展需要两者相互结合、互相促进,关键是如何协调,这就牵扯到管理方面的问题,必须双管齐下,使两者能够形成良性循环。创新是管理的灵魂,也是企业发展的必要因素。
物质财富是生存的基础;精神财富则是生存的目的。真正让员工追求物质财富的同时,也享受到精神上的财富,让员工能真正的与企业一起成才、一同发展,让员工能真正成为企业的主人。
第二篇:管理创新是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
管理创新是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
2004级经管专业史鹏
【摘要】文章结合上级精神和企业发展实际,阐述了在企业管理过程中,管理创新对企业发展所起的重要意义和决定性作用。并结合工作实际就如何实现管理创新,不断强化企业的凝聚力、形象力和信誉度。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防范风险、求强克弱,立于不败之地。
【关键词】企业发展管理创新不竭动力
江泽民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大会上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一个国家的兴旺发达需要不断创新,一个企业的振兴和发展也需要不断创新,而在管理上的创新,则是企业健康发展的不竭动力。企业管理是一门科学,是对企业整个经营活动进行组织、计划、指挥、监督和调节。面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国企改革步伐的加快和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企业面临着从未有过的机遇和挑战。大力加强和改进企业内部管理,以管理创新促进企业市场竞争能力和经济效益的提高,是企业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加快发展的核心工作。只有在企业内部广泛开展管理创新活动,经营管理步入良性循环轨道,企业的生产经营、经济效益和队伍建设才会年年有新的起色。
一、观念创新是管理创新的前提
任何创新都源于新观念、新思想的萌发和诞生。分析当前企业改革的难点,思想不够解放、观念滞后仍是最大的障碍,也是造成诸多困难的重要原因。企业实现管理创新,首先要看有没有强烈的创新意识,这是创新的动力。马克思主义物质论认为,在世间一切事物中,物质是第一性的,精神是第二性的,但精神对物质有反作用。先进的理论一旦被群众所掌握,就会变成巨大的物质力量。人的行为是受思想、观念支配的,因此,企业管理的创新必须首先转变思想、树立新观念。我们知道,市场经济的实质就是竞争。企业参与市场竞争归根结底就是实力的竞争,是企业管理水平的竞争。管理上的
1创新,是企业提高管理水平、增强实力、实现发展的必由之路。管理上因陈袭旧、不能敢为人先,企业就不能实现发展,就会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被淘汰。当前国内一些大中型骨干企业已经转轨建制,有的正在开展这项工作,但新机制的建立并不等于新的观念也树立起来了,而是应该在新机制建立之前,在新的管理体制、管理制度、管理方法实施之前,就首先破除旧观念、树立新观念,才能保证新机制、新管理制度的顺利建立并大见成效。
企业管理创新在总体思路上,要有以物为中心的管理向以人为中心的管理转变。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决定因素,对企业生产经营水平和发展趋势有着决定性的作用。研究和解决人的问题是企业管理的要旨。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就是最大限度地做好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工作,尽量使企业每个成员的才能得到充分施展,让员工都有成就感,彻底改变那种见物不见人、只顾具体指标而忽视其中隐含的人的因素的粗线条管理。在经营管理上,要由单纯的以速度、数量为中心的管理向以效益、质量为中心的管理转变,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由生产型向生产经营型转变。企业管理的目的是提高经营质量。经营质量的好坏,主要看创利率、投入产出等指标。而要提高经营质量,就必须在效益为中心经营原则下,对企业的各要素进行合理配置,配套实行一系列管理措施。企业必须严格执行以效益为中心的项目设置、管理、考核、奖罚等管理措施,确保项目低投入高产出。要彻底改变不计成本、高投入低产出的粗放经营模式,尤其要加大对项目的考核、监控力度,要在明确各项经济技术指标的前提下,改变管理松散的现状。我们企业去年以来先后进行的机构改革和编制调整,以及新近完成的改制工作,都在开始之初就着重抓了专题教育,使管理者和广大职工先后破除了“等、靠、要”、“论资排辈”、“任人唯亲”“平均主义大锅饭”等思想观念,树立了 “选贤任能”、“敢为人先”、“竞争上岗”、“感冒风险争创一流”的市场经济观念和以人为本、科技兴业、依法治企、崇尚创新的观念,为深化改革和管理创新扫除了思想障碍。所以,尽管在机构改革和编制调整以及企业改制中有人被机关精简,有人被降职或免职,有的被作为富余人员处理,但深化改革和管理创新仍旧进行的比较顺利。
二、体制创新是管理创新的基础
企业过去的管理体制,是从计划经济时期沿袭下来的。它在一定时期适应广种薄收的粗放经营方式的需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逐步规范,企业需要进行精耕细作的集约化经营,它就越来越暴露出其不适应性。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认为,生产力的发展必将促进生产关系的变革,生产关系只有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才能促进社会的进步。企业管理体制属于生产关系的范畴,当它不适应企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时,就必须进行改革。长期以来,企业由于受条块分割和计划经济的影响,形成了相对固定的经营和管理模式,管理粗放,效益不高是严重制约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因此,实现体制创新,首先应在组织机构、制度体系等方面加以改进。第一,改革不能适应市场竞争需要的组织体系与管理流程,精简职能部门和管理层次,控制管理幅度,建立企业新的管理体制。第二,对管理人员实行全员竞聘上岗制,彻底打破“干部”和“工人”的身份界限,建立起管理人员能上能下,职务能升能降,待遇能增能减的激励机制。同时建立和完善对管理人员的考评和淘汰制度。有条件的企业可以考评结果对管理人员按一定比例实行末尾淘汰。第三,定岗定员,竞争上岗,建立优胜劣汰的工作机制。既使是对竞争上岗的职工也要严格进行考核,以考核结果对在岗人员实行按比例淘汰。通过体制创新使企业的经营管理理性化,能够有效地规避风险,这样,科技创新、技术创新才会出现群体优势,质量创新才有基础,管理创新才有保证,企业才会拥有无限的动力机制和持续发展的保障。我们按照市场经济条件下需要“小机关大服务”、“反映灵敏、精干高效”的要求,强化生产经营部门,合并职能相近部门,分离后勤服务部门,大力压缩非生产性人员,提高了机关的工作效率。对基层单位的编制调整,则根据“扩大规模、集约经营、减少层次、垂直管理、突出主业、多元发展的思路”,按专业性质和施工地域,合编成具有独立施工能力的公司。经过近两年来的运作和实践检验,证明了这种新的管理体制初步适应了市场和企业发展的需要,并已产生了良好的实际效果和使企业经营管理机制焕发出勃勃生机。这种创新的管理体制成为了整个企业管理创新的良好基础。
三、制度创新是管理创新的核心
大中型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是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就是要真正建立起责、权、利相结合,激励机制与约束机制相结合的现代企业制度。企业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过程中,一要改革投资制度,实现企业产权由单一形式的国家所有转变为多元化的出资者所有,向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公司过渡。企业上级主管部门的管理职能由对企业的直接经营管理变为对单位和企业国有资产的监督与管理,对国有资产的管理方式从实物形态管理转向价值形态管理。二要改革人事制度,实现企业经营者由政府或上级任命转变为由出资者聘任。企业经营者由董事会聘任,坚持双向选择的原则,引入竞争机制,平等竞争,经考核评审,择优聘用,按双方签订的聘任合同履行职责。三要改革分配制度,实现国家对单位和企业的统负盈亏、对职工的按劳分配,转变为按劳分配与按资分配相结合的企业内部自负盈亏,向经营者承担风险出资者承担经营损益方向过渡。国家对国有企业的管理,最重要的一项就是定期核定企业国有资本金增值指标。在这个前提条件下,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分配原则,改革和完善企业内部分配办法。根据效益和管理基础状况,采取灵活多样的分配形式。
企业管理主要是靠制度来实现的,用制度管理企业,使无序管理变为有序管理。因此,坚持以制度管人、管事,坚持在制度上创新,则是企业管理创新的核心。但制度也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形势的发展和企业内部实际情况的变化,对实践证明已经不适应或已经过时的制度,就应该作以修订、完善、创新和废弃。近年来,我们企业完成了股份制改造,改变了过去由国家单一投资的形式,建立了国家、职工共同出资的有限责任公司。在人事制度上,坚持公开、平等、竞争的原则,推出了干部“能上能下”的岗位聘任制,“能进能出”的劳动合同制。各级签订了工作职责包保责任状,建立了严格的考评考绩、监督约束机制。在分配制度上,强调个人收入与工作实绩及本单位的经济效益和资产质量挂钩。使上下人人感到有压力,工作效率成倍提高。如在经营工作中,就引入市场机制,根据工程中标情况对经营人员实施奖罚,调动了经营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他们加班加点、熬更受夜编标书;餐风饮露、四处奔波找任务,承揽到的任务成倍增长,使我处在全局率先进入西部建筑市场,实现了滚动发展。
四、方法创新是管理创新的捷径
企业管理的创新与其他工作一样,必须讲究科学的方法。方法科学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花费较少的时间和精力就可以达到目的并取得良好的效果。所以它是一条企业管理创新必须要走的捷径。譬如我们施工企业在工程成本管理方面,材料费的控制是工程成本控制的大头,沿用过去的一些老办法控制了多年也难以降下来,而在管理方面作以创新,则只需按设计数量在提取了管理费之后,直接承包给材料供应商,由质检工程师在现场把住材料质量关就行了,而根本用不着再派统计人员去验货量方就可以把成本控制住。在工程任务承包上,过去多年实行的都是工程任务数量承包,干完了才算帐,往往造成亏损。采取工序单价承包办法后,便有效地控制住了工程成本,使在建工程项目实现了赢利。
在国外,企业管理的创新多是采用了新科学、新技术方法的结果。如亨利·伏特的“大规模流水生产线方式”,通用汽车公司的“分权管理”,丰田汽车公司的“适时管理”就是如此。有的企业还在人事管理中应用心理学知识、改善工人的工作环境,指导职工的选拔培训;在质量管理中采用数理统计方法;还把人类学、社会学、运筹学、数学方法、统计方法和电子计算机等现代科技应用于企业管理。例如,运用概率论、线形规划、排队论、网络技术、预测技术、价值工程,可以将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复杂问题编制成数学模式,通过计算机求解,得出定量分析结果,作为制定最佳方案的依据。运用电子计算机搞企业内部网络,就可以进行成本核算、存贮控制、综合管理,既准确可靠,又可提高工作效率。通过推行网络化管理,用现代化的手段管理企业,减少各类检查,以方法创新的捷径,去实现企业管理创新的最佳效益。国内外先进企业行之有效的管理思想、方式、模式层出不穷,虽说不能照搬,但作为企业管理手段,肯定是有其共性和借鉴意义的。这可以缩短我们探索试验的周期,少走弯路,不仅为企业全方位地节约了人、财、物,而且为我们的管理提供了一个高起点。另一方面,先进企业的管理模式毕竟有其特定的背景。因此,我们必须把吸收、引进同企业自身实际结合起来,创造出具有自身特色的管理方式和管理模式,逐步缩小与先进企业管理上的差距。
五、以人为本是管理创新的保证
全心全意依靠职工办企业是我们党的基本方针。管理无论如何创新,都必须靠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顺利实施。离开了这一点,一切创新都免谈。职工素质是落实管理创新措施的重要保证,没有人的素质的提高,企业管理难以创新,难以发展。因此,我们必须“依靠人、激励人、培育人、关心人”,不是把人作为组织目标的工具手段,而是把人作为经济活动的主体,把职工的个人价值同企业价值融为一体,为每一位职工才智、个性的全面发展和实现自身价值创造良好的环境,从而使职工主动地、自觉地完成自己应当做的工作,创造产生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的环境。就目前企业而言,必须重点抓好两个建设:一是加强经营管理者队伍的建设,提高管理者的素质。企业是整个社会的经济细胞,为社会提供符合市场需求的商品和服务,是企业的根本任务。企业的目的是赢利,赢利要靠好的产品,好的产品要靠好的人才。总结近年来企业管理的不断进步,直接从事经营管理的人员发挥了关键作用。要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在今后一段时间内,首先要积极探索适应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选人用人制度,对企业发展中重要的人才,要不拘一格选拔,精心管理培育,使真正的人才脱颖而出,担负起自身的使命。同时,要建立经营管理者的激励约束机制,实行企业内部竞争制度,优化竞争机制,选贤任能,完善经营管理者行为监督、业绩考核制度和决策失误追究制度,创造适宜的管理创新环境。二是抓好企业文化建设,调动职工积极性。在企业管理创新实践中,必须坚持“两手抓,两手硬”的方针,在努力建设高效率的现代化管理模式的同时,培植起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企业精神和积极向上、开拓创新的企业文化,树立共同的理想和精神支柱,提高企业经营管理的文化含量和职工的整体素质,激励职工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不断强化企业的凝聚力、形象力和信誉度。
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凡客观事物都是不断变化和发展的,人的意识只有不断的适应新情况,才能解决新问题。企业管理也是这样,只有紧紧联系本企业的实际,不断创新以适应变化了的新情况,才能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防范风险、求强克弱、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第三篇:创新是企业发展的灵魂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灵魂
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不少知名企业已把创新工作提到了关系生死存亡的一个高度,认为“不创新,就死亡”。可见创新已悄然成为当今时代的主旋律。
一、创新型企业才有希望。为什么建立创新型企业或者说企业为什么要创新,至少有这样几个理由。创新是市场经济的要求,市场经济本身就是动态的不断发展的过程,没有创新型的企业,不能适应市场,也不会有创新型的市场。因为在市场上,竞争是推动市场发展的主要动力,大家想一想,靠什么竞争呢?毫无疑问要靠创新竞争,创新本身就是竞争,我们还要靠创新参与竞争。比如说寻找蓝海,蓝海的寻找不靠创新怎么能寻找呢?寻找本身也是一种创新的过程。作为参与竞争,作为企业发展,创新都是不可以离开的,企业发展过程当中创新也是基本的手段。我们也看到,凡是能够把企业做大、做强、做老、做久的企业,都会坚持不断创新,凡是生命力不强的企业,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创新不够,企业的灵魂是创新。
二、从技术创新到管理创新。作为企业当中来讲,应该基本涵盖创新的内容,怎么理解呢?从技术创新来讲,作为研发制造类的企业,技术创新是相当重要的事情,或者说是主要的内容和重要的内容。我们现在使用很多新的技术,包括前面这些朋友谈到的互联网、IT技术、生物技术、航天技术等,技术创新确实是创新的重要内容和主要内容。我们和发达国家差距在技术创新方面来讲,确实有很大的差距,无论硬件、软件,基本上最新的技术,最核心的技术是掌握在美国,应该说技术差距是明显的,大家是容易理解的。
技术创新我想是不够的,在中国这样一种体制下,我们有一个很重要的忽略的地方,就是管理创新,创新就是技术创新但是肯定是不全面的,管理创新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更加慎重,因为所有的企业都会存在管理创新的问题。从管理创新的角度来讲,内容似乎更宽泛,从管理角度来看,是不是有这样几个方面和层面的问题:体制、机制、经营管理。如果从广义的角度来看,经营管理应该包括体制,更应该包括机制,我们经常谈的管理,一般讲狭义的概念就是企业的经营管理,从三个层面来讲,创新只有阶段性的目标,在不断完成和前进。从体制目标来讲,公有制企业体制和机制,随着改革将近30年的时间,远远没有完成。在企业发展过程当中,体制的障碍始终是重要的问题,由于体制上障碍带来机制上的障碍。许多国有制的企业,公有制的企业,大家很困惑于体制方面的不顺,到今天没有完全解决。管理方面也是如此,中国传统的企业有很重要的任务,有很多的路要走,比如国际化的问题,比如信息化,有很多任务并没有完成,并不是说我们的创新任务就不重要。
从非公企业是我们国家近些年来,特别是最近几年以来,发展比较快的一个行业,所以党的十六大也谈到,要坚定不移发展公有制企业,也要坚定不移发展非公有企业,这两者已经相提并论的地位,作为非公有企业是不是没有管理创新任务呢,同样不是。比如从体制来看,我们的非公有企业来讲,有相当一部分是家族企业,不是都不好,但是家族企业有很多的弊端。如果家族企业不能完全像社会企业跳跃,有很多企业很难做大也很难做强,因为家族企业自身的机制也会有问题,家族式的决策这本身不够社会化,离科学化程度来讲也不一定很高,从管理角度来讲,说实在话,从本质上来讲,管理也是技术,如果是创新来讲,也包括管理创新,遗憾来讲这方面有不少的差距,我们不大重视管理技术,我们重视自然科学技术,在中国有两院院士,中科院和中国工程院都是搞自然科学,或者几乎都是搞自然科学,社科院到现在还没有院士,说明什么呢?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重视程度是不一样的,我们对社会科学重视还有不够的地方,其中包括对管理重视问题。所以需要更多人认识管理创新,管理是一门技术。
三、观念创新是企业管理创新的灵魂
所谓管理创新,就是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放弃旧的传统的管理模式及其相应的管理方式和方法,创建新的管理模式及其相应的方式和方法。汉普管理咨询公司首席管理咨询顾问金达仁认为,与国外企业相比,中国企业明显缺乏有效的供应链管理体系和切实可行的企业经营战略;库存大,资金占用多;财务预算不严谨;产品成本高,且成本管理方法不科学;信息流、物流、资金流、业务流和价值流未能实行有机的集成和统一等。使中国企业管理水平与发达国家的企业相比存在明显差距,这种差距严重影响着中国企业经济效益和竞争力的提高。要改变此现状,就必须进行有效的管理创新。他指出,中国企业要从战略高度审视企业资源计划(ERP)、供应链管理(SCM)、企业重组(ER)和信息技术(IT)的原理与作用,尽快、科学地做出
应用ERP、SCM、ER和IT的决策。通过管理创新,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和生产力水平,再创企业竞争优势。而管理创新始于观念创新,管理创新的动力来自观念创新。要进行管理创新,首先要对企业现状和内外竞争形势有一清醒的认识,要在观念上充分认识到落后与差距,充分认识管理创新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这样才能激起源源不断的管理创新动力。在我国,一些企业的中高层领导,特别是高层领导面对新经济时代的挑战和压力,缺乏明显的危机意识、管理意识和创新意识。企业一般管理人员缺乏必要的培训教育,对新理论,新思想和新方法知之甚少。这无疑制约了人们观念的转变,束缚了企业的观念创新,使得企业难以引入先进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技术,造成企业无法真正实现管理创新。
要使企业始终保持旺盛的管理创新能力,必须有先进的观念创新机制作保证。观念创新,不光是企业少数几个领导人的观念创新,而是整个企业以至于每个人的观念创新。我们再看海尔是如何实现管理创新的。海尔的管理创新首先来源于观念创新,主要表现为索赔观念、跳闸观念和负债经营观念的创新。在海尔的市场链模式下,将企业以前无偿给员工使用的资源(如设备、工具、材料等)转变为有偿使用,企业给员工提供的这些资源就是员工的负债,员工必须运用创新的方法经营这些资源,使资源增值,实现真正的价值创造,这样才能得到相应的索酬;否则,就等于浪费了企业的资源,就应当自己掏钱索赔。通过负债经营观念的确立,把资产负债表落实到每一个岗位和流程,如果哪一个岗位和流程既没有获得索酬,又没有被索赔,这就“闸”
出了问题,并由利益相关的第三方(独立于当事者双方并与当事者利益相关的仲裁中心)制约并解决问题,这就是跳闸。即形成这样一种观念,每个人都有一个市场,每一个人都与市场零距离,每一个人的收入都由市场来支付。通过市场链机制激发了员工的创造性和责任心。负债经营思想的实施首先要量化负债资源,建立负债经营计算平台,对比国际先进水平以及本企业上一最高水平,确定资源增值的目标,通过竞标形式确定经营自我的创新主体,由创新主体利用创新的工作方式去经营负债资源,达到资源增值的目的。正是这种时刻贴近市场的观念创新机制,使得海尔能够保持持续的管理创新活力。
四、如何在观念创新上实现超越
一是创新思维。若思维成定势,就会严重阻碍观念创新。任何人都不要封闭自己的思维。国外近年来还出现了“思维空间站”,其目的就是进行思维创新训练。有目的地进行思维创新方面的训练,可以帮助我们实现观念创新。也有企业采取“不换脑筋就换人”的办法,不断招募新的人才,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期望其带来新观念、新思维,不断创新。二是创新文化。观念创新离不开企业文化,只有在一定文化底蕴中,才能始终保持观念创新的活力。如海尔创造的“海尔文化激活休克鱼”,低成本扩张,被哈佛大学写入MBA案例教材,使张瑞敏成为第一位登上哈佛讲坛的中国企业家。他们创造的“源头论”文化,把企业比作大河,把员工比作大河的源头,只有源头多喷水,大河才能满,使职工明白了打碎大锅饭,为企业多奉献的道理。正是海尔不断创新的文化,使他们的观念创新能够如鱼得水,充满活力。三
是行动迅速。拿破仑曾说过:“我的军队所以长胜不败,就因为在与敌人抢占制高点时,我们总是早到5分钟。” 同样,作为企业家必须具备这种“早到5分钟”、“先行一步”、“先发制人”、“捷足先登”的思想。因为它不仅是战争克敌制胜的法宝,也是企业之间竞争不可少的最佳的战略和策略选择。现在市场流行规律是:手快打手慢,你有新的构想,新的方案,你就必须赶快付诸实施,或许你认为还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但如果你还在犹豫,或许你就会永远地失去机会。观念创新需要的就是这种事事领先的思想。四是变中求新。一要在观念上永远树立忧患意识和竞争意识,时刻做到居安思危、居优思劣、居盈思亏。二要有承担风险的勇气、毅力和实力。要敢于打破原有的成功经验,打破原有的平衡。创新需要构想,构想必须实践,实践就面临风险,而成功往往在于最后的坚持。三要与时俱进,锐意求新。要以“要么不干,要干就争第一”的雄心壮志,敏锐把握人们文化和价值观念的转变,及时转变创新观念,寻求新突破、新发展,不断实现自我超越。
总之,企业要生存和发展,就要不断创新。当今时代,经济全球化、一体化趋势,使竞争的空间大大缩小,时间大大缩短,使得观念创新的方向随之改变,观念创新节奏也为之加快。要从根本上转变单纯追求经济增长的观念,树立经济知识化、全球化、网络化的观点,加快自我创新步伐,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领先于这个创新的时代。
第四篇: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活力源泉
在紧缩背景、调控重压的经济形势下,企业如何突围生存
在国际经济放缓、人民币升值、劳动力及原材料成本上涨、紧缩的货币政策等多重因素叠加影响下,中小企业生存陷入困境的呼声不绝于耳。“中小企业大量倒闭、苦撑”、“出口订单锐减”类的报道屡见报端,企业正处于前所未有的严寒经济形势下。我公司作为中小型企业也同样面临着这样的问题,那么究竟路在何方呢?
一、加大创新力度。美国企业界流行“不创新就死亡”。
1、技术和产品创新 要想在国际国内竞争中站稳脚跟,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有适应市场需求变化的新产品,我们要扩大企业产品横向应用领域,开发符合市场价值规律的产品,而产品的推陈出新,则依靠技术的不断创新。产品创新是技术创新的直接结果和最终检验,也是企业整个创新系统的主要环节。要通过不断的创新,使产品更加符合市场的需求,巩固原有市场,开拓新市场,获得更多市场份额,提高盈利能力。
2、市场创新市场创新是一个异常艰难的过程,需要缜密的调查研究、科学的分析判断、有效的营销方式、周到的服务和良好的社会信誉,这样才能取得用户的青睐和拥有可观的市场份额。要树立“无内不稳、无外不强”的企业发展思路,走内外销结合的道路。抓住机遇,以产品质量、服务、品牌优势巩固和创新销售。
3、管理创新要根据企业发展的要求,建立健全一套规范、科学、现代、文明的企业管理体制。建立有效的绩效考核机制,实行年终综合考评;加强生产工艺、流程的改善和车间、班组的管理,积极推行预算管理制度,实行各项费用控制,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提升盈利空间。
二、做好节能减耗,降本节支工作。
1、从优化产品决策、改进设计、完善工艺、提高劳动生产率等方面进行设计降本,探讨 节能降耗新方法、新途径,降低产品的返工和返修率,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降低产品设计成本和制造成本;减少采购的中间环节,从采购质量、价格、渠道、订货量、付款方式等方面,降低采购成本。
2、控制生产成本,合理人力资源成本,压缩非生产性开支,加强财务管理,做好应收款和成品管理工作,推动制造费用、采购费用、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等各方面的降本节支工作。
3、要增强节能降耗意识,建立节约型企业。要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从节约一滴水、一度电做起,加大现场管理的监督力度,严格管理,精心计算,杜绝各种浪费和不必要的损失。
三、确保产品品质,提高产品合格率,减少产品返修率。
深化内部质量管理,以产品设计质量为主题,完善从产品设计到售后服务全过程的运转有效的质量保证体系,严肃ISO9001质量体系和ISO/TS16949:2002质量体系的运行,做好生产过程的质量检查和出厂产品质量审核工作,确保产品品质,减少维修服务费用,做好技术服务工作,进一步提升产品形象,确保产品在市场上的领先地位。
全体员工应高度重视,清醒认识,以求真务实的态度、只争朝夕的精神,克服困难,迎难而上,苦练内功,不断提升企业竞争力,以求在当今激烈的竞争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
第五篇:创新是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
创新是企业永续发展的不竭动力
——参观海尔集团有感
生产管理部一车间 姜英姿 几年前,公司曾组织我们全体员工观看了《首席执行官》这部电影,当时海尔总裁下令将所有存在质量隐患的冰箱全部销毁的举措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后来需要更换家用电器的时候,我相继选择了海尔的空调、洗衣机、冰箱等。当听说公司要组织参观海尔集团时,我就产生了一种强烈的好奇感,遗憾的是这次我们没能亲临海尔的生产现场,只是参观了海尔的几个展示厅,整个过程中给我震撼最大的是海尔人“创新领先,永续发展”的创新精神。
创新是海尔文化的灵魂,海尔用创新精神创造了世界品牌。本着“用户的心是最珍贵的资源 ”的原则,以“走进去,走出去,走上去”的发展方式,在不到二十年的时间里,海尔从一个濒临倒闭的集体小厂发展成为一个全球知名的跨国集团,海尔发展的每一步都伴随着创新突破,伴随着对自我的不断否定和超越。海尔集团的总裁张瑞敏说道:“海尔精神就是创业、创新精神!创业精神就是每天从零开始,创新精神就是每天比昨天有提高!”。是啊,我们每天都在自己的岗位工作着,我们最了解自己操作的设备,最了解自己所在的生产线,有没有可以改进,可以创新的地方呢?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我们究竟有没有认真思考过这个问题呢?
海尔人的创新还体现在实现由制造商到服务商的转变,很多企业都认识到了这一点,但海尔人真真正正落实到了实处:针对不同身高人的需求,他们设计了可升降的灶台;针对不同年龄的人,他们设计了智能卧室;针对不同风俗习惯的人,他们设计了防臭冰箱。还有
专为农村地区设计的安全节能家电;能洗12件阿拉伯大袍的洗衣机;适合存放榴莲的防臭冰箱;可遥控的温馨家装等等。耳目一新的同时,我更被海尔人追求卓越,永不自满,永远进取,永远创新的精神感染着。被他们居安思危、居危思进、永远战战兢兢,永远如履薄冰的忧患意识“震撼着;被他们”日事日毕、日清日高"的管理模式激励着。21世纪是创新的世纪,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创新将更为广泛,更为深刻,更为迅速。面对世界范围突飞猛进的科技革命,创新对于我们尤为重要。大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小到一个企业、一个工厂,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处于领先的地位。反之,思想僵化,墨守成规,就必然落后于时代变迁的脚步,甚至会被飞速发展的时代所抛弃。我们每一个新时代人都应该立刻行动起来,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在工作中追求创新,不断学习,不断进步。,中学课本里说创新即是指一种精神,也泛指创造任何一种新的事物,同时也专指科学技术领域中的发明创造。现在被国际社会广泛接受和应用的是奥地利世界著名经济学家熊彼特1921年提出的创新是指将生产要素的新组合引进生产体系,这种新组合包括引进新产品,引入新技术,开辟新市场,控制原材料的新供应来源,实现工业的新组织等五种情况。虽然创新的几种不同涵义各有其应用的领域和范围,但他们的共性都是创造性。作为生产车间的一名普通员工,这些创新大计可能离我们很遥远,我们多数人都在从事着简单的,平凡的、琐碎的工作。天天如此、月月如此、年年如此,许多人有了倦怠之心,百无聊赖之感。但是“智慧源于勤奋,伟大出自平凡”,海尔总裁张瑞敏先生曾说:“什么是不简单?把每一件简单的事情做好就是不简单。什么是不平凡?把每一件平凡的事情做好就是不平凡。”还有人
将简单的工作比喻成荡秋千,说秋千所荡到的高度与每一次的加力是分不开的,你用心地用力荡,荡起来就高;相反的,任何一次偷懒都会降低你的高度,所以动作虽然简单却依然要一丝不苟地完成。既然如此,让我们在简单的工作中创业,在平凡的岗位上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