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财政依法监督问题的探讨
关于财政依法监督问题的探讨
财政监督是财政机关在财政管理过程中,依照国家法律和行政法规对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以及其他组织涉及财政收支的事项及其他相关事项进行的审查、稽核与监督检查。
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集中财力,振兴国家财政,是保证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重要条件。”《报告》把“集中财力,振兴国家
财政”作为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战略的有机组成部分,意义深远,而且在党的代表大会的文件中第一次明确了国家财政的地位和作用,也就是说,集中财力,振兴国家财政,才能更好地实现报告中提出的各项经济、政治、文化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因此,我们应当深刻领会《报告》的精神实质,正确认识国家财政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地位和作用。
财政活动作为政府活动,就要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最根本利益,财税部门是政府的一个综合部门,它的活动是一种政府经济行为。财税部门的任务,在任何时候都是为实现国家的职能和实行政府的重大方针政策提供财力保证。但是,在不同的经济体制下,财政作用的实现机制是不同的。过去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计划是决定一切的,直接的指令性计划和物资调拨计划,替代了或淡化了财政的作用。财政按计划办事,国家财政充其量充当“帐房”的作用。但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市场在配置资源中起基础性的作用,价格放开了,货币和货币资金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导向作用。所以,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才真正显示出财政的地位和作用。
市场经济要求加强财政的地位和作用,也就是要求强化财政职能。监督是财政职能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所以财政监督活动也应当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公共财政框架的建立尽快成为多方参与、层次清晰、宏观微观兼顾的活动。加强财政监督,推进依法理财,对于促进经济和社会稳定发展,规范财政分配秩序,促进财政依法理财、依法行政水平的提高,促进财政决策与执行透明度的提高,不断提升财政收支质量,防止腐败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过程中,如何认识财政监督职能的重要作用,如何调整财政监督职能的定位,如何转变财政职能的实现机制,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财政监督主要以行政监督为主,通过行政法规的制定和检查,监督行政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财政资金的运行和财务活动的进行以及财政政策、会计制度的执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使财政监督具有了新的内容,它既要体现以国家为主体财政分配关系的监督要求,也要反映以价值规律和市场竞争为特点、多种分配形式并存的监督要求。一方面社会主义国家的分配性质,要求对国家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主要是大中型企业)进行监督,通过国家分配政策、财务制度以及相关法规的颁布,反映社会主义国家为主体的分配关系。同时,通过对其他形式企业的监督,维护按要素分配形式为补充的分配运行秩序。另一方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财政监督要反映价值规律和市场经济的要求,按照客观经济规律,运用经济、法律等手段监督地方、部门行政事业单位和企业的经济活动,使其收支行为、分配方式、资金营运等符合国家财政政策和市场准则,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家财政分配的正常运行,维护国民经济运行秩序。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使国家财政分配出现了三个转变,一是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在分配方式上变统收统支分配体制为明确事权、划分税种、确定收支的分税制机制。二是在国家、企业、个人的分配关系上,变单一按劳分配方式为以按劳分配为主体,按要素分配为补充的分配体制。三是在国家财政部门与其他政府部门的分配关系上,变预算内、预算外分配双轨制为逐渐向预算内单轨分配转变。财政监督也从直接监督变为依法监督和间接监督,通过《预算法》、《会计法》、《税收征管法》等财政法规,监督财政部门内预算编制情况和预决算执行情况,监督税务部门税收征管、汇集、解缴情况、纳税对象的完税情况,以及各财政部门非税收入收缴上解和使用情况。并通过社会监督机构,监督企事业单位资产运行过程和财会活动,维护国家所有者权益和企业出资人利益,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供保障。可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经济运行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对财政监督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财政监督更加必要。下面分几点试探讨财政依法监督的问题.
一、财政监督职能的定位
财政监督是对各项财政资金进行全过程的监督,它包括以下几层意思:第一,专门的监督机构要和其他业务机构合理分工,专司监督的部门应该牵头抓总,对整个财政监督工作、检查工作安排部署。第二,各业务部门要按照监督部门的要求进行监督。这要研究专司监督部门和业务部门分工到什么程度,怎样分合适。第三,正确运用检查的权力,对各种资金进行监督检查。第四,体现财政监督的功能。结合支出管理体制改革,改造传统
第二篇:依法监督
依法监督,构建和谐,做好盐池人民的健康卫士
盐池县卫生监督所 2011.12.17 2011年,卫生监督所在县委、政府和卫生局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业务部门的指导下,我所认真开展餐饮卫生、公共场所卫生、医疗卫生、重点传染病防控、职业卫生及学校卫生等监督工作,现就2011年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2011年重点工作开展情况
(一)基本情况
在日常监督过程中,我所严格实行分片包干,层层签订责任书,明确了每位监督员的工作职责和承担的责任。凡在区、市、县等领导的督导检查中发现那个片区存在问题,严格追究责任,并与绩效工资挂钩。继续推行量化分级管理制度,全县餐饮单位量化分级管理率达100%,公共场所量化分级管理率达80%,监管行业监督覆盖率均为100%。截止2011年9月底,共监督管理单位1115家,体检培训各类从业人员5012人,没有发现职业禁忌症。
(二)卫生行政许可
按照国家卫生县城的标准,严格量化许可制度,提高行业准入标准,规范行政许可程序,对换发和新发的经营单位逐一进行审核,对达不到标准和要求的绝不许可。2010年10月至2011年9月底,共行政许可公共场所150家,餐饮卫生277家。对许可的档案,实行一户一档,规范管理。
(三)卫生行政处罚
加大了卫生监督处罚力度,严厉打击违法经营行为,严格按照行政处罚程序,对违反了国家法律法规的业主进行了行政处罚。2011年共处罚12家,其中罚款9家(医疗机构3家,餐饮单位6家),罚款17885元,全部结案;取缔无证行医个体诊所3家。没收过期食品原料150Kg.对处罚的案卷,做到一案一卷,规范建档。
(四)重大活动保障
为了保障我县重大活动的饮食安全,制定了盐池县重大活动保障工作方案,成立了组织机构,规范了工作程序,2011年共接待重大活动3次,接待人员1460人,没有发生任何饮食安全事件,确保重大活动圆满成功。
(五)重点监督工作
按照自治区卫生厅关于印发《宁夏2011年卫生监督重点监督检查工作方案的通知》(宁卫监督[2011]165号)要求,我县结合实际,制定了相应的工作方案,并全面实施。
1、学校卫生
重点监督检查学校生活饮用水使用情况、传染病防控措施落实情况、学校食堂卫生等。全县33所学校使用自来水,生活饮用水基本符合卫生标准和要求,没有发生生活饮用水中毒和污染事件;学校传染病防控措施基本落实到位,学校领导也非常重视,没有发生传染病爆发和流行疫情。今年我县抓住《免费午餐实施项目》的有利时机,对全县所有学生食堂按照自治区免费午餐小学食堂的标准进行了改造和添加设备,全县学校食堂的软硬件都得到了全面的提升,3所免费午餐试点学校食堂高标准通过自治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验收。
2、饮用水及涉水产品卫生(1)卫生管理
我县有市政供水单位1家,即盐池县城乡供水总公司,公司建立了完善的卫生管理制度,设有专职卫生管理人员和水质检验员负责本单位的水质卫生工作,设有水源卫生防护区和水质净化设施,建立了完善的水污染事件防护措施。配备了水质检验室负责本单位水质检验工作,每月做一次常规检验项目(19项),检验记录连续、完整。涉水产品有卫生许可批件,持有有效的卫生许可证,直接从事供、管水的人员全部进行了健康检查和卫生知识培训。
(2)水质检测
2011年8月份,疾控中心对全县生活饮用水的42份水质样品进行了检验,其中出厂水20份,合格6份;末梢水22份,合格4份;合格率23.8%。
本次检查城乡供水总公司供管水人员 35人均进行健康检查,并建立了完善的卫生管理制度。
3、医疗卫生机构传染病防治
共检查各类医疗卫生服务机构61家,其中:县级医疗卫生机构4家、乡镇卫生院8家、社区卫生服务站1家、个体诊所21家、村卫生室27家。
(1)医疗机构监督
全县各级各类医疗卫生单位领导特别重视传染病防控工作,成立了相应组织机构,制定了应急预案和相关工作制度,指定专人负责重点传染病防控工作,并对医护人员进行了专业培训。各医疗机构传染病防控措施到位率明显提高,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积分普遍有了大幅度的减少,总体情况是县级优于乡村两级,公立机构优于个体诊所。
但个别医疗机构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门诊记录不规范,记录不全,传染病登记记录不全或记录内容不详细;二是医疗废弃物处理制度不健全,未按要求分类收集或收集记录不全;三是消毒制度不健全,记录不规范;医护人员个人防护措施、物资贮备落实不到位等。
(2)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监督
监督检查了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疫情报告系统畅通、疫情报告组织(内设机构)健全,疫情报告准确及时,无漏报、迟报现象;对疫情报告资料分析、调查、核实工作能够全面落实。
4、消毒产品卫生
对我县的两家餐饮具集中消毒单位生产的消毒餐饮具进行抽检,每家抽检10份样品,均符合《食(饮)具消毒卫生标准》(GB14934)规定。
5、医疗服务、打击无证行医、非法采血、胎儿性别鉴定和选择性终止妊娠
对全县县乡级医疗机构和个体诊所等34家单位进行了专项整治,取缔了2家无证行医的牙科诊所和1家村卫生室,行政处罚了3家医疗卫生单位(超范围经营、消毒不符合卫生要求各1家、个体诊所使用有毒有害药品1家);对B超使用单位进行了专项检查,没有发现做胎儿性别鉴定和选择性终止妊娠的单位和个人。没有发现非法采供血机构,对盐池县人民医院使用血液的科室进行了检查,基本按照《采供血机构和血液管理办法 》进行使用和管理。按照医疗机构不良积分管理办法开展了1轮监督检查,并对11家单位进行了不良积分,并在卫生监督信息网上进行了公示。举办了《盐池县个体诊所负责人培训暨座谈会》,对个体诊所的卫生监督管理进行了培训和规范。
6、放射卫生
全县共有放射诊疗单位10家,均持有《放射诊疗许可证》,今年对从事放射诊疗活动的21名工作人员,邀请自治区放射卫生专家卢桂才主任医师进行了专项培训,并全部核发了《放射人员工作证》。
(六)专项工作开展情况
2011年,集中开展了医疗美容专项整治、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瘦肉精专项整治、医疗机构口腔诊疗器械消毒专项整治、塑化剂专项整治、餐饮具集中消毒专项整治、地沟油专项整治、酒类质量安全专项整治等行动,共举办各类专项整治培训班5次,培训人员达500多人次,共出动监督人员403人次,车辆92台次,监督检查4492户次,在各类专项整治行动中,没有发现违法行为。通过各类专项整治行动,大大的提升了全县生产经营单位的守法意识和自律意识,促进了重点监督工作的开展。
二、党建工作
(一)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扎实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一是把党风廉政建设目标任务分解落实到各个科室和人头,落实“一岗双责”责任制,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对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执行情况进行严格督查和考核。二是制定并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宣传教育实施方案,认真组织学习反腐倡廉文件精神,参加警示教育活动,筑牢党员干部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三是严格执行卫生监督员“十不准”和卫生监督“五条禁令”、加强卫生监督员道德规范学校,加强对执法检查、行政审批、稽查办案等重点环节的监督。
(二)加强领导班子和队伍建设。一是深入开展“四好班子”创建活动,不断提高领导干部服务全局、开拓创新、团结协作、应急处置、拒腐防变的能力。二是认真落实学习制度,创建“学习型”机关,争做“学习型”干部,定期组织干部职工学政策、学业务、学管理,并积极开展调研活动,撰写调研文章,把学习的成果逐步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加强机关行政效能建设。严格实施“六少六多”即“少处罚多规范、少指责多指导、少干预多服务、少添乱多帮忙、少设路障多设路标、少讲不能多讲怎么办”,确保登记无过失、承诺无失信、用语无违禁、处罚无违规、干部无违纪、服务无投诉。
(四)积极推进扶贫帮困工作。一是在“百日民情”大走访工作中内,我所积极开展对王乐井乡曾记畔村的对口帮扶工作。一是在单位经费紧张的情况下,筹资2000元帮助解决本村缺水群众饮水困难的问题。二是在秋季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为青山乡帮扶资金5000元。
(五)全面开展“三好一满意”活动。召开了“三好一满意”活动启动会议,强化卫生监督工作新理念:加强服务、依法监督、构建和谐新盐池。上墙公示了单位办事流程、投诉举报电话、收费标准、审批项目、办理时限和服务承诺等,便于从业人员知情和查询,政务财务全面公开。组织管理相对人召开了3期“三好一满意”监督所与管理相对人座谈会,拉近了与管理相对人的距离,强化监督所服务意识、管理相对人的自律意识和严厉打击违法行为的法律意识。
(六)加强单位内部管理。严格实行上下班签到制,严格职工绩效考核,印发了《盐池县卫生监督所监督员工作量化表》,对每个人每月做的工作进行细化量化,对完不成工作任务和请事假病假的人员坚决扣除绩效工作,力争做到多劳多得,按劳分酬。积极开展无烟单位创建活动,单位职工严禁在办公室、日常监督工作中等公共场所吸烟,劝诫2名职工成功戒烟。
(七)开展了行风评议问卷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40份,对餐饮业、公共场所、医疗机构等不同行业进行了行风评议问卷调查。收回调查问卷40份。通过调查问卷的统计分析看:卫生监督所行风建设满足评议比较满意,没有发现不满意的情况。
一年来,我所工作在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虽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离上级组织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期望还有一定的差距,今后我所将进一步加强执法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全所干部职工综合素质,为全县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第三篇:依法善用监督的“常规武器”
依法善用监督的“常规武器”
“常规武器”的力量
在人大历史上,听取和审议工作报告一直是监督的“常规模式”。
从1954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至今,听取和审议国务院及其各部委、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的工作报告,一直是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监督权的一种重要形式。1986年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工作报告更是明确提出,“听取和审议有关国家机构的工作报告是常委会对这些国家机构进行工作监督的基本方式”。1979年,县级以上地方人大设立常委会以来,听取和审议同级“一府两院”工作报告,也成为地方人大监督最常用监督形式。各级人大常委会实践基础上,通过制定议事规则、监督条例、实施办法等形式,试图规范听取和审议工作报告的规程。直到2006年8月监督法出台,听取和审议同级“一府两院”专项工作报告的性质、内容、程序才实现统一。
说它是“常规武器”,是因为使用频率高,为各级人大常委会使用,并且还是监督法中四种经常性手段之中的“经常”。资料显示,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五年中共听取和审议国务院、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的41个专项工作报告,15个决算、审计和计划执行情况报告。而湖南省十届人大常委会五年中听取和审议“一府两院”专项工作报告达到130项。
当听取和审议专项工作报告步入常态时,人们更关注其实效,即如何走出“蜻蜓点水”的仓促和“说了白说,一审了之”的窘境。
可喜的是,近年来人大常委会审议渐渐成了一种实质性讨论,对报告内容的具体审查也更加广泛而深刻,通过交办和督办审议意见等形式,努力提高监督实效。比如说,从2003年10月起,全国人大常委会有关工作机构开始整理、交办《审议意见》,使人大监督工作更有深度、更具实效。当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在听取和审议有关工作报告后,积极想国务院提出建议,促进了出口退税拖欠问题的解决。根据常委会的建议,国务院连续四年从超收收入中共拿出2422亿元用于解决出口退税历史欠账,及时作出改革出口退税机制的决定,有力地推动了拖欠出口退税问题的解决。
总而言之,作为人大常委会行使监督职权最基本、最主要的形式,听取和审议专项工作报告的作用越来越明显。
建立通畅的监督系统
用好人大监督的“常规武器”,关键是监督“入口”和“出口”能够通畅。“入口”不通,议题不准,听取和审议专项工作报告缺乏针对性,缺乏民意基础;出口不通,审议意见落地无声,监督缺乏实效。
监督法规定,常委会听取和审议专项工作报告的议题,根据七种途径反映的问题来确定,包括常委会执法检查、人大代表建议、常委会组成人员反映、各专委会和常委会工作机构调研、信访、社会关注的问题,以及“一府两院” 要求报告专项工作。
在监督议题来源的路径中,常委会组成人员提出、专委会和常委会工作机构调研的问题和“一府两院”要求报告专项工作往往受青睐。而代表建议、信访反映的问题没有与监督议题对接到位。这就造成代表建议年年提、群众重复信访比较集中的倾向性问题无法有效解决。资料显示,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五年共受理群众来信47万多件次,接待来访21万批次。在省级人大,一次人代会上代表提出的建议有上千件,群众每年的信访达上万件次。这是人大监督的信息资源库,这里面包含监督法所提“关系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和群众切身利益、社会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利用好这些信息资源,听取和审议专项工作报告更有现实针对性,可以促进社会关注问题的解决。因此,应充分发挥专委会、办事机构归集信息的作用,注意分析、综合代表建议、信访、舆论反映比较集中的信息,通过法定程序,上升为人大监督的议题,以便从制度上、源头上推动这些问题的解决。近年来,有的地方流行通过媒体在短期内向社会征集建议议题,这种做法引起了公众关注,也起到了收集一些社情民意的效果。但是,匆匆征集民意也有量少、面窄、质量不高的问题。笔者认为,人大监督应着重用好制度内的信息渠道,重视民意舆情的日常归集和分析,而不是另辟蹊径,大路不走抄“小路”收集监督议题。
按照监督法规定,处理审议意见是人大常规监督的一着重棋。审议意见是联结监督程序与监督结果的纽带。处理审议意见是听取和审议专项工作报告的“出口”,直接关系到监督实效。监督“出口”若遭遇“瓶颈”、“肠梗塞”,监督效能就很难释放。因此,交办审议意见、处理审议意见、督办审议意见、报告审议意见处理情况这些环节应当见诸实效。
对于特别重要的专项工作报告,常委会可以直接作出决议,要求政府、“两院”执行,解决问题的力度和成效更大。比如说,今年6月26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听取和审议了国务院《关于四川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及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情况的报告》,作出了决议,要求“举全国之力,扎扎实实做好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各项工作。”
另外,监督法设定了监督公开原则,要求常委会听取专项工作报告及审议意见,对审议意见研究处理情况或者执行决议情况的报告,应向本级人大代表通报并向社会公布。这一制度设计的初衷保证公众对人大监督的知情权,促进人大监督不断增强实效。监督公开原则,尤其是听取和审议专项工作报告的公开在很多地方还没有启动,这是执行监督法,保障监督系统通畅的应当填补的空间。
表决报告及问责之争论
今年来,地方人大常委会对听取和审议的专项工作报告进行表决在一些地方渐渐推开。一项调查表明,湖北省17个市、州、林区、直管市中,有9个城市实施了对“一府两院”专项工作报告满意度测评,并在人大常委会议事规则中作了相应的规定。
因为表决不“过关”,常委会否决工作报告的案例屡见不鲜。比如说,在2006年,有甘肃省金昌市、夏河县,湖北省荆州市,河南省郑州市人大常委会分别否决了交警、检察院、政府关于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看病难代表议案办理等报告。当年2月,因政府对专项资金管理使用存在严重问题,海南临高县人大常委会否决了政府关于专项资金管理使用情况报告。而更由于一些单位和部门敷衍了事,不做实质性整改,该县人大常委会于一个月后又否决了县政府的整改工作报告。郑州市政府办理看病难议案的专项工作报告未被通过事件更是位列 “2006中国十大宪法事例”之中。有的地方人大常委会还规定,对被否决工作报告的单位主要负责人将启动质询、辞职、撤职等问责程序。
这些表决和否决专项工作报告的案例,为媒体和民众所称赞。但随之而来的是关于表决专项工作报告的是否合乎法理之争。
有人认为,常委会对报告进行表决,是完善人大监督工作程序的制度创新,增强了人大监督的刚性和实效。监督法虽然没有明确规定,但表决工作报告与监督法并不相悖。
有人则持不同意见,认为表决专项工作报告没有明确的法律依据,要慎重行事。
应该说,地方人大常委会这种提升监督效能的探索精神值得肯定。监督法在规范人大监督的同时,也为人大监督工作创新预留了空间。如果把表决专项工作报告简单定性为“违背监督法”恐怕不够审慎。但是,表决单项工作报告确实面临着“妥当”、“科学”与否的问题。笔者认为,地方人大常委会在听取和审议专项工作报告,如果对法律实施主管机关或有关部门的工作不满意,可以启用质询等监督手段,表决专项工作报告应慎用,对于事关大局、需要大力整改或推动的专项工作,可以对专项工作报告作出决议,有关机关必须执行人大常委会的决议。这样一来,既没有法律障碍,又可以解决审议疲软的问题。
2002年8月底,首次提交审议的《监督法》草案曾规定,“县级以上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未批准工作报告的,可以由大会主席团提出处理意见,提请大会决定。”草案中还规定“工作报告未被批准的乡、民族乡、镇的人民代表大会应当于两个月内举行会议,听取和审议提出报告的机关根据代表审议意见再作的报告”。
但是,2006年8月通过的监督法却没有工作报告“未通过”的规定。对于工作报告未获通过是不是启动问责程序这一问题,2005年1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针对某省人大拟在《议事规则》中作出“工作报告在在省人大或者常委会会议上两次未获批准,报告机关负责人应当提出辞职请求的规定”作出的答复是:“法律没有规定,需要进一步研究,以暂不做规定为宜。”
工作报告未被通过,说明人大常委会对政府某一方面的工作不满意,而不是说报告的形式要件、文字表达有问题。有专家认为,若工作报告两次仍不被通过,有关国家机关负责人应立即提出辞职,“这是一个责任制政府和一个负责任的官员应当做的。”
笔者认为,工作报告未被通过,有很多情形,比如说工作条件、法制环境等等,有的并不完全是法律实施主管机关的工作原因。人大应区别对待,不宜断然启动问责程序。
从某种意义上讲,法律的“真空”导致“未通过”案处理棘手的同时,也为地方人大的进一步探索提供了空间。可以预见,在监督实践积累到一定的程度时,对“一府两院”报告“未通过”及处理程序,相关法律会作出更加规范而成熟的回应。
审议意见的效力和形成关于审议意见的效力问题,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乔晓阳在其主编的监督法学习问答(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6年第1版)一书中有明确的界定:“审议意见从性质上说,不是人大常委会正式通过的文件,不具有法律效力。”
2006年9月,《全国人大机关贯彻实施监督法若干意见》将审议意见界定为,“常委会组成人员、列席人员审议专项工作报告、决算报告、计划执行情况报告、预算执行情况报告、审计工作报告、执法检查报告的意见、建议”。“《审议意见》要努力做到真实、全面、准确、鲜明。不同意见要如实反映,供‘一府两院’研究整改时参考。”
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盛华仁在关于该意见的说明中进一步指出,“《审议意见》是出席、列席常委会会议同志发言的综合,是对专项工作报告、执法检查报告的的总体评价和对被监督单位工作的建议、批评与意见。盛华仁将审议意见的功能定位为“参考”,即被监督单位改进工作的参考,提供给干部管理部门作为考核了解干部的参考,报请中央有关领导同志作为了解社情民意的参考。
监督法规定,“一府两院”对审议意见“研究处理”,而不是执行。可见,审议意见并不具有实体性的约束力,只有程序性的约束力,即“一府两院”必须研究处理,并书面报告处理情况。
在明确审议意见的效力问题之后,需要把握审议意见的内容和制发程序。实践中,有不同的做法。
在审议意见内容方面,一种是包括常委会组成人员、列席人员的意见、建议;如全国人大常委会。另一种只包括常委会组成人员的意见、建议。笔者认为,既然审议意见不具有法律效力,把列席会议的人大代表意见列入其中“参考”也并无不妥之处。
审议意见的形成和交办大体上有三种途径:一种是有常委会工作机构、办事机构归纳整理后送请有关专门委员会负责人核阅后,包秘书长签发,分送“一府两院”研究处理,全国人大常委会才用这种形式。另一种是由有关专委会或者其他工作机构整理后经主任会议审议后交办。如2007年11月,北京市各级人大常委会听取和审议专项工作报告办法规定,“由有关人大专门委员会或者常务委员会工作机构在常务委员会会议结束后及时整理,经主任会议讨论通过,形成审议意见书。”第三种是审议意见经由人大常委会审议、表决后交办。
笔者认为,审议意见是常委会组成人员意见的综合表达,审议意见无法也无须上升为常委会的统一意志,常委会表决审议意见明显不妥。主任会议负责处理常委会的重要日常工作,由主任会议通过并交办审议意见程序得当。
如果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对审议意见的研究处理和书面报告不满意怎么办?有的地方采取对审议意见研究处理报告进行表决的方式来测定,并设定了问责的规定。笔者认为,审议意见本身带有参考性和包容性,由会议对其研究处理书面报告进行表决,类似于表决专项工作报告。这种做法,同样需要慎重。如果大多数常委会组成人员对审议意见研究处理工作不满意,可以监督程序,包括质询等,2008年3月,吴邦国委员长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程序也是法,人大工作一定要按照程序走,不能怕麻烦,人大工作在程序上要做到无懈可击。在合议制的框架下,人大监督应善于运用法定的程序解决问题,而不是信奉立竿见影的行政模式。听取和审议专项工作报告是监督的“常规武器”,人大常委会要依法善用。
第四篇:论财政审计监督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目录
摘要、关键词................2一、前言....................3二、财政审计监督的内容.............3(一)财政审计.....................3
(二)财政监督.....................3
三、财政审计监督工作存在问题分析.................4(一)思想认识.....................4
(二)法规制度.....................5(三)监督机制..............5
(四)人员素质..............5
(五)财务管理..............6
四、完善财政审计监督的对策................6
(一)完善财政审计制度体系................6
(二)加重处罚力度.................7
(三)培养审计监督人才....................7
五、结论....................8
参考文献...................10
摘要
财政审计监督是国家审计机关依据有关方针、政策、法规和制度对各级政府财政收支的合规、合法、合理、真实、正确和有效性进行审查和评价的一种经济监督活动,其目的是严肃财经法纪,加强财政管理,保证财政在国民经济中的职能和作用得以充分有效的发挥,为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服务。但是财政审计监督工作目前出现流于形式、职能弱化的现象,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开展工作多,总结归纳少;因循守旧多,开拓创新少;微观资料多,宏观资料少;埋头苦干多,宣传探索少;工作铺面大,执法力度小等现象的发生。这些问题如不解决,势必对财政管理体制改革产生不利影响,而财政管理体制改革是当前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审计人员必须明确财政审计监督的重要意义,努力完善财政审计制度,促进财政体制改革顺利进行和财政审计工作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财政审计审计监督问题及对策
论财政审计监督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前言
财政的审计监督是政府审计的主要职责、主要领域、主要任务。追根溯源,政府审计是基于国家财政管理的需要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世界各国的政府审计机关都是围绕政府的财政收支活动开展审计监督的。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执行审计,实际上是财政审计的重要内容;对政府投资的基本建设项目审计,也是财政审计;对国有独资、国有控股、国有参股企业的审计,在一定程度上也属于财政审计的范畴。因此审计工作显得尤为重要,但是也有问题的存在,这些问题的不但严重影响制约着审计工作的开展,而且还动摇了审计机关在宏观决策和维护经济秩序中的地位,影响了审计监督职能的充分发挥。因此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随着政府经济职能的转变和财政宏观调控职能的加强,强化和完善财政审计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对当前财政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作些浅探。
二、财政审计监督的内容
(一)财政审计
财政审计是不同于财政监督的一个财政分配环节。财政分配是一个系统工程,是具有内在规律的一个完整过程,其客观内容应该包括概算、预算编制与审批、组织收入、安排支出、争取平衡、决算编制与审批、财政事前、事中与事后监督、财政审计各个环节,缺一不可。在这一过程中,每个环节都有其必要性和不可替代性。财政监督和财政审计是形式不同、角度不同、内容不同和效果不同的两种监督活动。
(二)财政监督
财政监督是财政在资金的筹集、供应和使用过程中对国民经济活动和财政业务活动进行的监察和督促。一是通过财政资金运动及其与社会再生产过程的密切联系对国民经济运行状况进行反映和监督。二是财政部门日常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这种监督是通过审查财政、财务凭证、报表,分析计划执行情况等形式来实现的。财政监督的形式包括预算监督、税务监督、财务监督等。预算监督是监督国家预算的编制和执
行是否符合国家法律和方针政策,预算是否及时、足额实现,资金使用效益是否较好等。税务监督是财税部门根据国家的政策、法令,对纳税人履行纳税义务的情况进行的监督。财务监督是对企业事业单位的财务活动实行的监督。第三,财政审计是国家审计机关对中央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财政收支活动和财政机关执行财政预算的活动所进行的审计监督。其内容包括:(1)财政预算的审计,主要审查财政预算的编制是否科学、合理,是否按规定的程序报经批准;经过批准的财政预算是否得到认真贯彻执行;执行过程中的预算调整项目是否合理、合法。(2)财政收支活动的审计,主要审查各项财政收入是否及时、足额地征收入库;各项财政支出是否合规、合法、合理;在财政收支活动中是否存在违法乱纪行为。(3)财政决算的审计,主要审查财政预算的编制是否符合规定的程序和时间,其内容是否完整,数据是否真实、正确。
(4)预算外资金的审计,主要审查预算外资金的筹集是否符合国家的规定,使用是否按照计划性、专用性和效益性的原则统筹安排;管理制度是否健全并有效地贯彻执行。
与依法进行的财政审计相比,财政监督相当于财政部门的内部控制制度。因此,财政监督和财政审计的密切配合,是提高财政分配效益的重要保证。财政监督以财政分配进行过程中的监督为主,能够及时地纠正财政分配中的错误,财政审计以事后审计监督为主,对财政分配的正确性起保证作用。可见两者是相辅相成、不可缺少的。
在宏观调控中,财政审计具有积极的作用。一是监督作用,财政审计机关要依据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法律、法规、检查监督各级政府和财税部门是否贯彻落实、严肃财经,纪律维护国家财政税收政令的统一,促进地方政府和财阁部门有效发挥调控经济的功能,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运行。二是反馈作用,我们正处于新旧体制交替的过渡时期,通过财政审计,可以发现经济失控现象和带有全局性、倾向性的问题,及时为政府决策提供审计信息,促进宏观调控体制与方法的不断完善和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地发展。
三、财政审计监督工作存在问题分析
(一)思想认识
(1)对财政审计监督的重要意义认识不清,在财政审计监督的重要意义在舆论上宣传的不够,有些领导及主管部门没有将这项工作真正提到议事日程上,思想重视不
够,缺乏遇难而上、勇于开拓的精神;使财政审计图有虚名,监督工作流于形式,没有很好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2)对进行财政审计监督思想上有顾虑,认为从计划经济过度到市场经济,各政府部门、事业单位本来就收入少、负担重、历史遗留问题多,再进行审计监督,会进一步束缚各级领导的手脚,削弱政府的管理职能,影响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3)是审计人员认为财政审计监督工作量大面广、政策性强、要求较高、任务较重,费力不讨好,顾虑重重。
…… ……
五、结论
财政审计监督审计体系中一个必不可缺环节,审计监督组织即时的记录及总结,具有深远的意义,这就要求审计监督人员及时、详细、如实的记录,它所出具的数据是具有权威性的。有权力就要有制约,这就要求建立一个健全合理的财政审计监督体系。随着我国对于审计监督管理及财务管理的进一步完善,社会也加强了对审计监督的认同,但在执行上有些监督不力,流于形式等问题的存在。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需从核心问题及财政审计监督人员本身等多方面着手系统的解决。
参考文献
1.姚德权 财经理论与实践湖南湖南大学期刊社2001年第7期
2.何明翔 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实务 吉林 吉林电子出版社 2005年
3.冯道 最新财务审计监督与检查执法实施手册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2003年第6期
4.黄京菁 独立审计目标及其实现机制研究 暨南大学出版社 2001年3月
5.本书编委会 行政事业单位资金预算、决算与审计的作业准则及法定程序 河北音像出版社2001年3月
6.李时雨 政府和行政事业单位审计业务操作与审计监督全书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
7.最新独立审计准则与财务监督管理标准实施手册中国致公出版社2006年9月
8.李季泽 国家审计的法理 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4年1月
9.许天祥 如何做好内部审计 中国财经出版社存在2006年5月
10.陈锦烽 内部审计 新纪元大连出版社2006年1月
11.彭华彰 政府效益审计论 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 2006年1月
12.于明涛等 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监督制 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会 2005年1月
13.李斯 现行审计管理制度与执法监督实务全书 辽宁电子出版社 2003年10月
14.本书编辑委员会 审政管理体制图改革全书 吉林摄影出版社 2005年
15.李金华 预算执行审计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1998年3月
第五篇:医疗机构依法执业监督检查表
医疗机构依法执业监督检查表
一、医疗机构基本信息
名称 经济类型 类别 地址
邮政编码
注册地址 邮政编码 组织机构代码 联系电话 传真 法定代表人(负责人)身份证号码 服务对象 开业时间 机构级别 机构等级
批准文号 床位数 牙椅数 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号 有效期起止时间 批准时间 登记诊疗科目 母婴保健技术服务执业许可证号 经营状态
二、在岗人员基本信息
职工总数 其中: 医生岗位(执业医师 执业助理医师 乡村医生 无资质 已注册);护士岗位(持护士执业证书 已注册);医技岗位(B超 心电图 放射
检验 药剂)。(个人信息见附表)
三、检查内容
1、《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是否有效并按规定校验(是 否﹚;
2、医疗机构名称、招牌是否符合要求 ﹙是 否﹚;
3、《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是否悬挂明显处 ﹙是 否﹚;
4、是否按照《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核准登记的诊疗科目开展诊疗活动 ﹙是 否)审核批准的科目是否都开设(是 否)超范围科目 ;
5、是否存在出租、外包科室或房屋
(是否);
6、是否未经批准擅自开展性病诊疗活动
﹙是 否﹚;
7、是否未经批准擅自开展医疗美容工作
﹙是
否 ﹚;
8、是否存在非法鉴定胎儿性别和选择性别引产的行为
﹙是
否 ﹚;
9、是否存在变更执业地点、主要负责人、名称未做变更登记(是 否);
10、是否存在外地医务人员来本医疗机构内从事医疗活动,未对其执业证书变更登记(有无使用医师执业地点与注册地点不一致的人员从事诊疗活动的行为)
是 否);
11、是否存在使用非卫生技术人员从事诊疗活动(是 否);
使用虽取得医师资格但未经执业注册的人员从事诊疗活动(是 否); 使用医师从事本专业以外的诊疗活动(是 否); 使用未取得护士资格人员从事临床护理工作(是 否); 出具诊断性报告的医技人员不具有相应的资质
﹙是
否);
12、是否存在打着医学科研、军队、武警的幌子诱导和欺骗患者(是 否);
13、是否存在未经批准或备案擅自开展“义诊”。﹙是 否﹚;
14、是否存在“坐堂行医” ﹙是 否﹚;
15、是否存在出具虚假医学证明文件 ﹙是 否﹚;
16、是否未经批准擅自发布医疗广告
﹙是 否﹚;
17、广告内容有无虚假,有无禁止使用的内容
﹙是 否﹚;
18、医疗相关制度、诊疗规范建立,看病登记,用药处方,收费发票,转诊记录情况。
19、本是否有临床用血 是()来源途径否()20、医疗器械是否索证、验收、登记 是()否()
21、本是否发生医疗事故 是()否()
被检查单位陪同人签名: 检查人签名
检查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