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屈家岭小学2011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理论指南,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确立教育科研为“发展教师、发精神,按照学校工作计划要求,紧密围绕打造”高效课堂“这一工作重点,树立”科研引路,教展学生、发展学校“服务的工作方向,围绕以”教育科研为突破口,以课题研究为载体,走丰富质量内涵之路,致力全面提升学校品味“这一总体思路,根据荆门市教研室教科室新学期工作会议学创新”理念,不断丰富“科研兴校”内涵,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全面推进学校整体发展而服务,屈家岭小学2011--2012学年教科室上学期工作计划。
二、工作重点:
1、以加强理论学习为抓手,努力营造理论学习氛围,鼓励教师积极开展以行动研究为主的日常性研究,努力开创群众性研究,常态性研究为主的我校教科研工作新局面。
2、加强对已经立项的“十二.五”课题的管理与调控,关注课题研究过程,抓落实,求实效,切实掌控课题研究动态。做好“十二五”课题申报及研究工作,完成并完善课题方案,妥善安排研究工作。
3、以课题研究为抓手,做好课题阶段成果的转化工作,继续推动教育科学研究的发展,促进教研和科研的协调稳步发展。
三、具体工作与措施:
(一)开辟多种渠道,加强教师理论学习
当今世界,知识更新日新月异,不学习肯定要落伍。开展教育科研工作,首先必须做到思想认识到位,作为教师要把学习放在首位,不断更新观念,用先进的科学思想和教科研理论武装自己。教师观念的转变是学校进步发展的逻辑起点。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勇于探索、敢于创新,才能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创新品质的下一代。本学期,教科室将结合新教育实验开展一系列读书学习活动。教师读书活动,坚持“三结合”:
1、集中学习和自己学习相结合。今年我们仍提倡以自学为主组织学习为辅的学习方式,认真学习各项理论。本学期我们除了继续组织教师学习与校课题有关的教科研理论知识,还将协同教导处,围绕学校的课题研究,组织老师们有针对性地学习新课标和各类教学理论杂志。同时可以结合教研组课题组活动时进行学习,教研组长课题组长要提前搜集资料下发给老师。教师也可以在网站上学习,青年骨干教师要多上“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学习专家讲座和授课,2、精读与通读相结合。每位教师,开展读书工程,倡导读名著读经典的风尚,在全体教师中继续开展至少精读两本教育书籍的活动,提高教师的人文科学品位。坚持记业务笔记,每位教师将学到的先进的理念,前沿的信息,优秀的教法,成功的举措,同自己的教学实践相融合。
3、读与写相结合。坚持写好学习体会,要求教师认真撰写读书笔记,每篇不少于2000字。教师每学期人人完成2篇学习心得。可以写读书后的心得,也可以运用书中的理论结合自己的教育故事写。根据教导处要求,每位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要积极撰写教学随笔,两周一篇,每篇不少于150字。教科室将定期组织教学随笔评比活动。35周岁以上的非课题组教师每学期完成8篇摘录。并上传个人博客。
走“以科研促教学,教学科研相长”的道路,努力构建学习型组织,开展以“导学、自学、互学”等形式,这样加强教师的理论学习,全面深化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课堂教学改革。打造适合我校学情的特色高效课堂。
(二)开展校本培训,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1、加强科研队伍的建设,继续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为老师们尽可能地创设学习提高的机会。学校将邀请有关教育专家、教学行家来校作讲座、指导。帮助教师进一步更新教育理念。也打算邀请市教研室的相关人员作辅导,拓宽视野,扬长避短,不断成长。组织教师参加市教科室组织的课题、科研等业务培训,以提高教育研究水平。培训活动时,要求全体教师人人参与,本学期计划培训一到两次,工作计划《屈家岭小学2011--2012学年教科室上学期工作计划》。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各类的研讨活动、出席观摩交流,促使教师逐步由“经验型”向“研究型”、“学者型”转变。
2、营造良好学术氛围,开展各种以教科研与教学相结合为主题的学术活动,为各种不同类型的教师交流教育教学改革的经验、探讨自身素质提高的途径和方式提供条件和机会。通过新老教师师徒结对、说课比赛、撰写教育随笔比赛和教育博客评比等形式,引领教师始终关注和直面现实,善于发现、,把课题研究与校本培训、培训与考核、培训与评优、培训与小型竞赛相结合,定期组织座谈交流会,以促进骨干教师的茁壮成长,真正发挥骨干教师的作用,不断推动我校校本培训工作的深入开展。
3、结合各类征文活动、常熟市教育教学研究案例评比活动,继续开展校内教育教学论文、教学案例分析等征文评比活动,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教学反思能力,在提高专业化水平的道路上不断发展和完善自我。
(三)加强研究讲实效,严格管理求发展
1、健全科研网络机构职责到位
我们建立了具体完善的教科研领导组织机构,制定了学校教科研工作领导小组工作制度,明确了教科研工作职责,在校长亲自指导下,由教科室主持日常的教科研管理、组织工作。我们在教科室下又设有两个课题组,由课题组负责人具体负责下属子课题组的研究工作,初步形成了我校教科研工作管理网络。教科室将明确子课题组组长的职责,充分发挥组长的作用,届时将由组长安排、开展各个子课题组的课题研究工作。我们也将每月召开一次子课题组组长的碰头会,以分析交流课题研究进展情况。
2、加强教科研骨干队伍建设
继续组织课题组长参加课题研究的管理工作。如,例会的准备、一起听课题组成员的随堂课等,参与研讨会等。为加速青年教师的成长,推进名教师,区级、市级教育能手,市级学科带头人培训工程,要求青年教师本学期精心设计一份教案,认真上好一节课题研讨课,及时进行总结和反思,35周岁以下的青年教师人人至少参加一次市级以上的论文比赛,争取获得佳绩。为此,教科室将做好投稿记录。
(三)深化课题研究,规范课题研究过程
规范的管理是提高科研实效的保证,是实现学校教科研工作健康有序、高效运行的关键。在强化课题过程管理的同时,做好五大主课题的研究工作,由教科室牵头,组织课题组长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的研究,边实践、边研究、边总结,不断探索,使课题研究早出成果,多出成果。
1、抓好课题过程实施
(1)坚持教科研过程的规范管理
本学期,教科室将按照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对学校现有课题进行规范管理,每月一次组织教科研的专题活动。课题研究组分工到人,计划、总结、活动记录、资料收集有实验组教师分别承担,实验教师要有计划、有总结、有个案,使教科研工作进一步规范性和科学性,提高课题研究的针对性、实效性,不断提高学校教育教学内涵。从管理中求质量,从管理中求规范,从管理中求发展,为提高我校教育教学质量做出努力,增添教科室的亮点。
继续推行教科研例会制度。每个课题每个月进行一次例会,以制定研究计划,理论学习,教学研讨,论文、随笔交流、读书心得教研等为例会内容,并严格按照计划开展课题研究。教科室将定期召开子课题进展交流会。各课题要严格执行其相应的课题管理规定,实行课题管理责任人制度,进一步明确各课题组内部的分工与预期成果。做到有研究计划、有经验总结,每次活动有重点、有布置、有准备、有理论学习和探讨,有教学实践和总结、有评价反思和资料积累以提高研究效益。
(2)提高各类教科研用表记录的及时性。
教科研用表,是为了准确记录教科研工作中的各种信息,为研究工作提供客观有效的证据。本学期,要求各课题组成员,每月写好一篇教科研心得,一共4篇。要求课题组成员及时记录,及时总结,提高科研用表记录的准确性,并以此作为期末教科研考核的依据之一。课题组负责人记录课题组工作手册时应该要详细具体。
(3)课题研究与各类公开课整合为推进教学研究与新课程改革,学校开展了各类公开课活动:示范课、教研课、汇报课、东片学校课堂交流课等。课题组一如既往要求各课题组成员,将自己承担的公开课与各自研究的课题结合起来,突出课题研究要深入课堂,以课题研究的要求指导平时的教学实践,打造精品课。在公开课中落实课题研究的措施,体现课题研究的特色,充分发挥课堂作为课题研究的主阵地的作用。
在期初制定教研组活动计划时,课题组长要明确本教研组的研究课题。课题组要根据本组成员所承担的研究课题情况,围绕学校的主课题,落实研究方向。在公开课研讨、备课组活动等教研活动中,要把课题研究作为一个重要内容进行,分析措施的落实,实施的效果、经验与存在问题等内容。
(4)教科研工作渗透进日常工作
现在我们每一位教师都有了自己的研究课题,语文、数学、英语要在备课本上认真制定计划,要求每位教师,以课堂和日常教学工作为课题研究的主阵地,使自己的小课题研究做到基于教育教学,为了教育教学,在教育教学中,带着课题进行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分析研究的措施,总结得失,写好教育随笔,以推进课题研究,提高自身的研究能力。课题只是一个平台,思考和分析才是本质。因此,倡导课题组成员养成在研究中工作,在工作中研究的习惯。
(四)提供有效平台,促进交流推广
1、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平台:教学博客,教师每月将自己的2份教科研成果上传展示出来。教师要把自己的教学随笔通过博客上传。学校积极宣传,发动教师参加各类论文、案例等科研成果类比赛,做好有关信息的传递与反馈,鼓励教师向外投稿,并进行投稿登记,力争多出成绩。学校根据制定的教科研奖励条例,及时奖励。
2、积极参加市教科室的活动,做好教科研成果的总结和推广工作。每位教师本学期认真撰写好一篇论文,一篇案例反思。
四、每月工作安排:
九月份:
1、制定本学期教科研工作计划。
2、个人制定本学期课题研究计划
3、组织教师参加市、区教学设计比赛
4、围绕课题上好一节“比试课”
5、聘请教研室领导来校作专题讲座。
十月份:
1、子课题进展情况交流会。
2、围绕课题上好一节“研究课”
4、开展教师博客评比。
十一月份:
1、子课题进展情况交流会
2、围绕课题人人上好一节验收课
十二月份、一月份:
1、子课题实施总结与汇报交流。
2、做好学期教科资料收集整理工作。
3、教师教育教学随笔评比。
4、抓好小课题结题工作。
5、完成学本期教科室工作总结。
教科室
2011.9
第二篇:屈家岭长滩小学开展
屈家岭长滩小学开展“珍爱生命,远离毒品”主题教育
国际禁毒日即将到来,为使广大学生认清毒品的危害,进一步增强防毒、拒毒意识,提高学生自觉抵制毒品侵袭的能力,打造和谐校园,近日屈家岭长滩小学开展了“珍爱生命,远离毒品”主题教育。
活动在政教杨主任国旗下的讲话中拉开了序幕,杨主任的讲话使学生明确了毒品的危害,懂得了生命不仅仅属于个人,它承受不起任何不负责任的冒险,所以必须珍爱生命,拒绝毒品。
活动开始后,各班利用班会课时间,开展了“珍爱生命,远离毒品”主题班会。班会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意义深刻。班会课后,学生将活动体会用手抄报的形式与同学们进行交流,并充分利用宣传阵地——黑板报将学生亲手制作的《珍爱生命,远离毒品》手抄报展示出来,为开展毒品预防教育工作创造了良好的氛围。
本活动正按照制定的方案继续开展着,相信孩子们会学到更多有关毒品的知识,同时也相信我们的校园会更加和谐。
第三篇:屈家岭管理区抗洪救灾工作汇报(模版)
屈家岭管理区抗洪救灾工作汇报
(2016年7月22日)
屈家岭管理区国土面积223平方公里,现有耕地15万亩,林地12万亩(果园5万亩),水面1.5万亩;总人口8万,下辖4个办事处,38个队(村、社区)。境内平原地区为1935年汉江遥堤溃口时的主洪道冲刷地区,地势低洼,有水难排,常闹渍灾,同时也是石门、石龙等多处水库的泄洪廊道,每年接纳上游1000多平方公里流域面积的过境客水,防汛抗灾压力异常之大。
一、雨情、水情及灾情
(一)雨情。从6月30日开始,在不到一个月时间内,我区经历了两次大范围强降雨天气过程,6月30日至7月4日17时,全区平均降雨量达249毫米。在灾后生产自救的关键时期,7月18日至20日全区再次普降暴雨到大暴雨,局部特大暴雨,36小时累计平均降雨量达582毫米,其中罗汉寺办事处累计降雨量达701.4毫米,长滩办事处757.4毫米,易家岭办
事处378.5毫米,何集办事处490毫米,创我区有气象资料记载以来历史极值。
(二)水情。我区现有水库32座,其中小㈠型水库5座,总库容2009万立方米;小㈡型水库27座,总库容615万立方米;河流6条,防洪堤100余公里。受此次强降雨影响,高峰期我区30座水库溢洪,上游季河水库以800立方米/秒、石龙水库以240 立方米/秒、石门水库以60立方米/秒流量持续泄洪。在强降雨和上游水库超大泄洪流量双重影响下,辖区内天门河、高湖河、青木垱河等河流水位暴涨,全线漫堤。
(三)灾情。此次特大洪水造成我区全域严重受灾,截至7月22日下午18时,全区受灾人口7.2万人,占全区人口的90%;受灾农作物面积14.8万亩,占全区耕地面积的98.7%;受灾果树面积3.32万亩,占全区果园面积的66.4%;受灾水产面积1.4万亩,占全区水面面积的93.3%;经济开发区建成区10平方公里全部被淹,现有的57家企业严重受灾;受损房屋10086户29638间,倒塌34户92间;九五线、京王线等多条主干道损毁近60公里,电力通讯设施全部瘫痪。直接经济损失超过53亿元,其中农业损失6.6
亿元,工业损失23.4亿元,房屋损失5.6亿元,水利工程损失7.6亿元,道路损失6亿元,电力通讯设施损失4亿元。此次降水强度之大、持续时间之长,受灾范围之广、人口之多,损失之惨重创我区历史,在全国也极为罕见。
二、抗洪救灾主要措施
(一)超前考虑,充分准备。6月30日至7月5日特大洪灾后,我区抢抓晴好天气,对境内受损堤坝进行了加固,对节制闸、泵站等水利设施进行了全面检修,完成了水库腾库清障。在各办事处抽调一线劳力2031人组成抢险队伍,在区直机关抽调228人组成抢险突击队。储备编制袋13.65万条、木桩4500根、火把830个、机械设备45台、石料3.5万立方米。7月10日,工委书记郑斌,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罗少华组织召开防汛救灾专题会议,要求全区上下认真总结前段防汛救灾工作,务必高度统一思想认识,时刻绷紧防汛抗灾这根弦,做好打持久战准备。7月17日,接到省气象局《重大气象信息专报》([2016]13期)后,我区立即下发紧急通知,要求所有水库、节制大闸、泵站、涵闸的责任领导和责任人全部到位,巡堤查险,关注雨情,监测水情;要求全区防汛队伍快速准备,随时待命,确保应对汛情不仓促上阵,不手忙脚乱。
(二)快速行动,果断应对。灾情发生后,我区迅速启动自然灾害Ⅲ级应急响应。工委书记郑斌,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罗少华在第一时间分头赶赴罗汉寺和长滩办事处察看灾情,指导救灾。区“四大家”班子成员迅速带领区直部门奔赴各自包联片区,动员办事处干群迅速投入抗灾救灾工作。区防指指挥协调后勤保障、设备调配、食品安全、卫生防疫等8个工作专班,各就各位,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立即形成快速有力的应对机制。面对严峻汛情,7月18日晚11时,工委、管委会连夜组织召开紧急会议,要求把保障群众生命安全放在首要位臵,不惜一切代价,快速转移群众,确保不漏一户,不落一人。由于应对积极,措施有力,调度科学,保证了抗洪救灾工作有力有序有效开展。
(三)上下联动,形成合力。受灾伊始,市委书记别必雄、市长张依涛先后两次专程到我区指导抗灾救灾工作。市委副书记孙兵,副市长、市公安局局长
董煜华坐镇指挥,现场调度部署。省住建厅、省民政厅、省移民局、团省委,市公安局、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民政局、市水务局、市农业局、市住建委、市卫计局、市农机局、市畜牧局、团市委等20多个省市部门先后到我区指导支援救灾工作。在省市防指统一调配下,武汉武警、襄阳特警、宜昌特警,荆门军分区、武警、特警、消防等官兵干警300余名奔赴我区开展救灾。同时,荆门蓝天、襄阳、南漳、孝感、北京、长沙、广东佛山等民间救援队也驰援我区义务施救。
(四)生命第一,全力救灾。牢固树立“生命大于天”的理念,始终把群众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一是全力转移。克服居住分散、交通受阻、通讯中断、水势凶猛、时间紧迫等诸多不利因素,按照“队不漏组、组不漏户、户不漏人”的要求,组织官兵干警、干部群众、救援队等2000多人,投入冲锋舟、皮划艇等水上救援设备40余台套,对受灾地区实行拉网式搜救。截至7月22日下午18时,共转移群众31760人。二是妥善安臵。在四个办事处设立18个安臵点,集中安臵灾民7477人。运用冲锋舟、皮划艇对孤岛安臵点
进行物资供应。落实责任领导和专班,保证灾民有热饭吃、有干净水喝、有衣穿、有临时住所、有照明、有病能就医。同时,调配警力加强治安管理,维护安臵秩序;组织医疗卫生人员对安臵点进行卫生消毒和防病宣传;发动志愿者做好灾民安抚工作,消除灾民忧虑。截至目前,全区共调拨棉被2200床、折叠床468张、T恤2500件、应急灯76盏、毛毯100床、薄单被120床、方便面841箱、矿泉水602箱、面包68件、蜡烛800根、藿香正气软胶囊200件、其他药品100箱。三是全面排查。组织专人对全域水库、河流、山岗、坡堤、房屋等进行不间断排查,及时发现险情,防止次生灾害发生。
(五)强化宣传,正确引导。高度重视宣传工作。正确引导舆论导向。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灾情,共邀请中央电视台、中央广播电台、新华网、湖北日报社、湖北电视台、湖北广播电台、长江日报社、环球网、湖北卫视垄上行、荆门电视台、荆门日报社、荆门新闻网、荆楚网和荆楚荆门网等14家重量级主流媒体深入我区救灾一线采访报道,宣传先进典型,传播正能量,营造良好舆论环境。截至目前,共刊登、转载报
道200余条,信息传播覆盖超千万人次。中央电视台新闻直播间就我区连续报道《湖北荆门:大暴雨袭击 局部降雨超600毫米》、《农田内涝严重 水位仍在上涨》和《防汛抗洪第一线湖北:屈家岭内涝仍旧严重》三期内容。这些媒体的支持力度,在屈家岭的新闻史尚属首次。汛情发生第一时间,发放防汛救灾短信2万余条,通过横幅、橱窗宣传栏、安臵点广播、区电视台等多种途径对内宣传,引导群众正确看待当前汛情,确保灾区社会安定、灾民情绪稳定。
(六)压实责任,严明纪律。要求水库、涵闸、泵站、河堤相关责任人加强巡查值守工作,严格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对玩忽职守、违规违纪行为严肃追责问责。下发了严格执行政治纪律、工作纪律的通知,区纪工委、督查室在一线进行抗洪救灾督查,要求坚决做到服从命令、听从指挥、坚守岗位、落实责任,为抗洪救灾提供了强有力保障。
三、下步工作重点
(一)千方百计抓安置。克服交通中断、洪水未退、持续高温等困难,细化安臵方案,完善管理制度,保障物资供给,建立工作台账,做细做实受灾群众安
臵。
(二)争分夺秒抓排涝。争取上级支持,调足调齐排涝设备,抢抓晴好天气,突出做好经济开发区、办事处集镇等重点区域的排涝工作。
(三)不留死角抓防疫。加强消毒防疫,保障药品供给,对安臵群众进行全面体检;全面巡查河道、堰塘等水域,对死亡畜禽进行无害化处理;抓紧灾后居民点垃圾清理、地面消毒和环境整治,确保大灾之后无大疫。
(四)多措并举抓稳定。及时准确把握群众思想动态,耐心细致疏导受灾群众情绪;加强社会治安管理,严厉打击违法犯罪行为,确保灾后社会稳定。
(五)戮力同心抓重建。成立灾后重建工作领导小组,制定重建方案,号召群众增强信心、团结一心、生产自救;高标准规划建设新社区,对长期容易受淹地区的群众实行异地搬迁;大力调整农业结构,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建设高效生态农业种植基地和生态农产品加工集聚区,重建美好家园。
四、需要解决的问题及建议
此次洪灾,相比周边县市,屈家岭受灾比例大,境内90%以上受灾;持续时间长,大面积淹水已持续5天,且短时间内很难解决;损失惨重,灾后重建的任务将极其繁重。但屈家岭人力物力财力极其有限,亟需市委市政府给予支持。我们恳请市委市政府: 一是继续加强领导和指导,带领我区全体干群战胜洪灾,开展生产自救,早日恢复受灾群众生产生活。
二是继续提供设施设备和专业技术人员支持,加快灾区排涝,确保将灾害损失降到最低,提供技术服务,增强灾民自救信心。
三是给予救灾资金支持,在灾后重建和恢复生产等方面给予我区重点支持。
四是将天门河流域整治纳入“十三五”重点项目,争取国家和省项目资金根除隐患,造福沿岸数十万百姓。
第四篇:屈家岭文化与生态农业观光
屈家岭文化旅游发展情况
(一)屈家岭遗址公园
1、目前现状。目前文化内涵挖掘不够,也未有文物陈列馆,文物存在盗失现象,遗址保护区因受保护不能建设其他项目,难以吸引游客长时间停留。屈家岭文化现阶段还停留在学术界,同其它文化相比向外推介不够。
2、规划情况。按屈家岭文化遗址开发时序安排。2008—2009年做好保护控制及前期研究工作(完成遗址内居民外迁和安臵);加大媒体宣传力度,提高屈家岭文化知名度。2009—2011年建设工作开始启动,对遗址进行保护性开发和利用。2011—2013年全面开发屈家岭文化遗址,建立屈家岭古人类文化遗址公园。
3、开发建议。从长江流域古人类文化遗址旅游开发来看,屈家岭古人类文化遗产可以与国内其他古人类文化遗产组合开发“中国古人类文化遗产游”,如与本省的楚墓群、纪南城、明显陵的合作,与长江流域上段的三星堆遗址、下段的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的组合开发长江流域古人类文化遗址跨时空专题旅游。同时,进一步研究屈家岭文化,建遗址观景台、陈列馆,用形象的手法如借助声像图等手段展示古人类生活原貌,让游客真正了解遗址所反映的时代。在陈列馆内同时展示农场近50年的发展史,使游客古今对比。
一是在屈家岭遗址未获准大规模考古发掘以前不能在遗址区域作永久性建设活动和动土,只作文物保护和遗址区域环境保护。争取国家主管部门批准开展发掘工作,按照遗 1
址公园的要求进行建设。
二是组织编制《屈家岭文化遗址保护规划》,重新划定屈家岭文化遗址的保护范围,明确核心保护区、一般保护区和建设控制地带,强调依法保护和开发,重视整体环境氛围和屈家岭文化特有意境的保护。
三是开展屈家岭文化遗址旅游开发可行性研究,文化挖掘,召开屈家岭文化学术研究会,将挖掘、整理的文化内涵通过现代化的旅游咨询信息系统和景区牌示系统充分展示。
四是根据现有的考古成果,对遗址的各功能区域设立界碑,修建简易步行游路,制作遗址区解说系统和标识系统。
五是清理整治遗址区的古河道,择址建设中国屈家岭文化遗址博物馆。
六是完善景区内部的服务设施,完善中英文对照的景区标识系统。
(二)白鹿春景区
在宗教文化方面:
1、目前现状。这一景区的白龙观和普云禅寺只在近期才制定修复规划方案,按此规划修复完成上中下寺庙计划还得五年;现阶段山上佛教、道教遗迹保留不完整,分布零散;在主要客源市场知名度不高。
3、规划情况。按白龙山景区开发时序安排,2008—2010年恢复白龙观及普云禅寺;周边环境得到有效整治,基础设施和游客中心建设基本完善;游路系统和解说标识系统建设全部完成。2010—2012年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提升服务档
次,周边环境得到有效改善;进一步营造宗教文化氛围,对外知名度得到提高。2012—2015年打造成以宗教文化为主,自然山水为辅的知名景区。
4、开发建议。做足做透宗教文化的文章,充分挖掘普云禅寺、白龙观的宗教文化内涵。保护现有文物、古建筑遗址和区域自然环境。有计划恢复古建筑(普云禅寺、白龙观),营造宗教文化氛围,完善庙宇、道观建筑群。
在梅花鹿养殖基地旅游开发方面:
1、目前现状。虽然白鹿春景区已被省市纳入旅游线路,但由于基础设施差,对外推介不够,导致游客流量不大,旅游功能的优势还不能显现。白鹿春景区地处腹地,周边农工众多,因环境环境问题常与农工发生纠纷,尤其是进景区到梭墩水库附近约15公里道路仍然是布满荆棘、乱石的乡间土路,影响了景区的开发。
3、规划情况。按梅花鹿养殖基地开发时序安排,2008—2010年完成亲鹿园建设项目建设,周边环境得到有效整治;建立鹿产品专卖店和展示中心;建立集表演、观摩、解说、展览、品尝、购物于一体的游客中心。2010—2011年组建一条观光通道,观看整个鹿产品加工过程;旅游产品及鹿系列产品得到有效开发。2011—2013年成为中南地区最大的梅花鹿养殖基地和鹿产品、鹿文化展示中心。
3、开发建议:
1、将白鹿春景区的道路建设纳入新农村乡村道路或者旅游公路建设项目,在推动景区开发建设的同时也可解决周围老百姓的行路难的问题,可谓一举两得。
2、要加大周边环境整治力度,努力改善景区与农户之间的关系,以期达到和谐共赢的目的。
3、利用白鹿春梅花鹿养殖基地发展特色旅游。
一是整治养鹿场周边村庄环境;在养鹿场择址建设鹿场观景中心,为游客提供观赏鹿场全景、现场品酒、饮血、欣赏周边乡村生态及森林生态景观、品尝鹿产品、品茶等的休闲场所;深度挖掘鹿文化内涵,开发建设养生、康体、保健等旅游文化产品。
二是开发亲鹿园等参与性活动,开展爱护动物、保护环境的系列主题活动。
三是突出鹿产品的疗养滋补强身功能的开发和药用价值的开发,通过鹿产品的延伸开发和疗养功效的开发来提高旅游经济效益和区域带动功能。
四是在出入口处高标准建设游客中心,游客中心内包含鹿产品展示大厅(具备演讲和咨询功能)、销售商店、鹿的生物习性和特征介绍等。在已建或待建的各种鹿产品加工厂增设观光通道和产品品尝中心、销售点。
五是将梅花鹿养殖基地建成鹿产品研发、生产和销售,鹿的观光、滋补疗养和健身休闲于一体的多功能游览区。
六是在门景区至白龙观路段修建环形自行车道、电瓶车游览道和徒步旅行登山道路;沿途配臵体育健身设施;开展田园风光游、徒步健身游;开发对游客有极高吸引力的绿色食品、饮品,如山野菜、鹿血酒等系列产品;利用本地原料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餐饮系列产品。
(三)月宝山万亩桃园景区
1、目前现状。果园无游路系统,没有最佳的观光点;基础设施还处在初始阶段,文化包装还处在规划之中,农舍还不具有独特的风格,面积很大游客难以面面俱到;园内还未开发农家乐活动,也未形成科学的管理体制。
2、规划情况。按长滩月宝山万亩果园开发时序安排,2008年—2010年完成配套服务接待设施,周边环境得到有效整治,果林结构得到有效调整,功能得到显现;完成果园内观景台设施建设;完成园区内游路建设(包括行车道和游步道)。2010—2012年果林结构调整到位,节庆、歌舞活动可随时展开,各项设施都得到提高。2012—2015年建立以高科技为支撑点的大规模现代生态果林展示基地。
3、开发建议。开展农家乐活动,如住农家舍、吃农家饭、干农家活体验农家耕作乐趣等:
一是划定游览区范围,择址建设游览区入口,入口建设宜体现古朴浓郁的乡村田园氛围。
二是在月宝山万亩果园区域内,用二年的时间完成当地居民房屋改造,并形成独特风格,完善规划修建旅游区各种服务功能,打造桃文化旅游街道。
三是对果园内现有道路进行整治,使其具备通行电瓶游览车的能力,同时可通行山地自行车。在部分路段搭建四季花果长廊,依托该道路网开发运动休闲和果园观光活动。
四是逐步调整果林布局,使梨树、桃树、桔树等果树更加集中,形成单体规模,便于在果园内开发参与性活动。
五是开发瓜果园,种植各类具观赏、且具食用性的瓜果蔬菜。设 “城市农夫”自留地,供客人亲自耕种、收获。
六是利用万亩果园的水体开发钓鱼池,让游客享受独居一隅持竿垂钓的乐趣。
七是在滨水区域择址建设果园观光中心,以集中接待游客。整个区域的绿化体现乡野情趣,突出建设能融入自然、充分享受自然的开放式休闲空间,夜间能开展民俗活动或多种文体、娱乐活动。
八是住宿设施以农家旅馆为主,给游客全身心亲近自然、融入自然的空间。在农家旅馆附近另辟百花园与百果园,划定可供游客采摘的区域,使其四季有花赏,常年有果尝。
九是加强万亩果园游览区及其周边区域(周边山脊线以内区域)生态保护和山地植树绿化,保持层峦叠嶂、青山秀水的乡野生态景观,突出该区域的自然性、原野性。
第五篇:屈家岭旅游业十二五规划汇报2
屈家岭“十二五”旅游业发展规划编制情况汇报
社会发展局
(2010年8月31日)
按照管理区“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工作要求,我区“十二五”旅游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今年5月正式启动,现将完成规划情况汇报如下:
一、“十二五”旅游规划发展基础和指标体系
(一)“十一五”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十一五”期间,我们以“一大遗址两大基地”(屈家岭文化遗址、白鹿春养殖基地、万亩桃园基地)为依托,加快建设“一园两区”(屈家岭文化遗址公园、白鹿春风景区、生态农业观光区),促进了旅游业发展。近几年旅客接待量每年突破3万人次,旅游收入每年在300万元以上,特别是景区附近的农业生产队通过旅游发展,270户农工摆脱了贫困状态,受益农工达810人。对此,我区“十一五”期间被省旅游局命名为全省首批农业旅游示范点。
(二)“十二五”旅游规划指导思想
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落实湖北省构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两圈一带”发展战略,按照区工委、管委会提出的文化旅游强市目标,树立大旅游的观念,积极实施精品名牌战略,将屈家岭建设成连接武汉城市圈和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重要的休闲旅游目的地。
(三)“十二五”旅游规划主要指标体系
依据省、市 “十二五”规划目标,结合我区旅游业发展状况,初步确定了全区“十二五”旅游规划指标体系,形成既符合我区旅游业发展总体要求,又能体现我区在全省地位的指标体系。主要指标如下:
1、旅游接待人次:到2015年,全区接待国内外游客35万人次,年均增长22%;
2、旅游收入:2015年,实现旅游总收入2亿元,年均增长28%;
3、A级景区:A景区达到1-2个;
4、星级饭店:评定四星级酒店3家,星级饭店总量达到8家;
5、星级农家乐:达到100家;
6、旅游名镇、名村:创建省级旅游名村1-2个;
二、“十二五”旅游规划重大项目情况
“十二五”期间,按照三大板块、六大景区的建设要求,全市共策划重大旅游项目14个,总投资 40.1亿元,初步形成特色突出、结构合理、要素健全的旅游产品格局。
(一)白鹿春鹿文化产业园开发项目。
1、梅花鹿养殖基地(亲鹿园;游客接待中心;鹿产品加工区;鹿产品、鹿文化展示中心)。
2、高尔夫别墅区(白鹿湖公园;高尔夫球场;水上乐园)。3白龙太子山景区(石林;寺庙;古井;古山寨)。该项目总投资10亿元,占地1.8万亩。
(二)屈家岭遗址公园项目。计划投资3.2亿元,占地2000亩,建设入口接待区、博物馆区、遗址展示区、观光休闲区、古河道游览区和传统文化街等。
(三)桃文化风情园项目。此项目总投资3亿元,占地面积
1.2万亩。
(四)月湖度假村项目。总投资1.5亿元,占地1000亩。
(五)屈家岭“农家乐”庄园项目。此项目建100家农家别墅,占地面积1000亩,总投资0.5亿元。
(六)赛马竞技场项目。该项目总投资2亿元,占地1万亩,能容纳30000名观众,可防雨的室外看台及可容纳300-400人的室内看台,购进良种马200匹,配备训练跑道。
(七)山顶公园项目。该项目占地1万亩,总投资1亿元。
(八)雕塑游园项目。总投资3亿元,占地500亩。
(九)青山坡风景区项目。该项目总投资1亿元,占地1万亩。
(十)三个星级酒店项目。三个星级酒店每个宾馆总投资8千万元,每个宾馆占地120亩。总投资2.4亿元,占地360亩。
(十一)传统文化商业街建设项目。该项目总投资3亿万元,占地300亩,(十二)民族文化村建设项目。该项目总投资1.5亿元,占地600亩。
(十三)旅游商品开发项目。该项目总投资500万元,占地3亩。
(十四)农业科技观光园:计划投资2亿元,占地3000亩。
三、实施“十二五”旅游规划的主要措施
(一)抓规划,推动产业升级。一是围绕建设连接武汉城市圈和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重要节点区域和休闲旅游目的地的要求,提升屈家岭的综合竞争力。二是整合旅游资源。打破区域界限,加快资源整合,主动融入全省“两圈一带”建设。同时加强对旅游线路的整合,实现优势互补,游客共享。三是科学谋划和组织编制旅游专项规划。编制好《荆门市屈家岭文化旅游发展规划》,认真开展旅游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的编制或修订完善工作,做到与市专项规划的对接,形成科学、完善、统一的规划体系。
(二)抓项目,优化发展环境。一是加强旅游项目库建设,建立旅游项目库,对重点大项目做好前期策划、可行性分析、投入产出预测和环境评价。二是策划和落实一批重点旅游项目。紧密依托资源优势,以市场为导向,以培育新的旅游热点为目标,筹划推出一批特色鲜明、竞争力强、市场前景好的旅游项目。三是延伸产业链条,加强与工业、农业融合,推出复合型旅游产品。四是落实各项优惠措施。对列入全市旅游发展的重要计划项目,在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和景区总体规划的前提下,着力解决土地、水、电、路、气、通信等问题,积极向上争取财政补贴、贷款贴息、以奖代补等,争取给予财政、信贷以及其它各类融资方面的扶持和优惠,保障项目的顺利实施。
(三)抓创建,培育精品名牌。一是强化以屈家岭文化公园为品牌的文化历史旅游线路,包括白龙太子山普云禅寺等,满足人们对精神生活的需求。二是发挥生态环境的优势,在原有万亩桃园的基础上开发出各种各样的观赏类自然景点,结合太子山北面山地开发果园等林业生态示范区,太子山东面田地开发油菜花、麦田、水稻等农作生态等展示区,形成相对集中、参观便捷的生态观光走廊。三是创建生活休闲特色的旅游品牌,将传统的畜牧业、渔业旅游化。在太子山南面水渠地段创造渔业生活体验区,在太子山北面山地创造以梅花鹿为龙头的畜牧业生活体验区。
(四)抓促销,提升屈家岭旅游形象。一是积极参加省、市组织的旅游会展活动,充分展示屈家岭的生态文化旅游特色。重点做好国内国际旅交会、华中旅游博览会等宣传促销等活动。二是加强与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圈内的合作,将我区旅游产品与圈内知名景点捆绑起来共同对外宣传促销。三是扩大对外宣传。将旅游宣传与屈家岭的重大外宣、招商商务、友好合作、文化交流等活动有机结合,统筹安排。在中央电视台、中国旅游报等强势媒体上大手笔宣传。
(五)抓管理,提高旅游服务水平。一是加强旅游行政管理队伍的自身建设,强化旅游主管部门在文化旅游发展考核、旅游等级评定、从业人员审定、文化旅游发展、招商引资等方面职能和统筹协调能力。二是依托市内大中院校,开办旅游专业和培训基地,会同市劳动社会保障部门定期举办各类培训班,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服务技能竞赛,全面提升旅游从业人员的素质,着力建设一支能够胜任旅游强市建设的高素质的旅游管理人才、旅游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服务人才队伍。三是严格行业管理。严厉查处旅游违法违规行为,整顿和规范旅游市场。开展旅游安全检查,消除旅游安全隐患。完善旅游应急预案,全面加强应急管理,改进旅游投诉处理工作,努力做到“零投诉”。开展旅游诚信体系建设,严格执行旅游行业国家和行业标准,规范和提高从业人员的服务水平,努力为旅游者提供个性化、特色化的优质旅游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