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读后感

时间:2019-05-15 11:03:4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语文教学读后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语文教学读后感》。

第一篇:语文教学读后感

读《用好阅读提示,提高学生自主解读略读课文的能力》后

语文课本中主要有精读和略读两种课文,精读课文的教学固然重要,但略读课文的指导更不可忽视,在阅读中既不能让学生放任自流而浅尝辄止,也不能像学习精读课文那样,细致入微,略读课文的指导应放得开,收得拢,通过学生的独立阅读,在思想水平、知识水平、分析理解能力等诸方面真正获得进步,自我获取知识,提高自学能力。

认真读了《小学语文》2013年11月的《用好阅读提示,提高学生自主解读略读课文的能力》一文后获益良多,全文从五个方面讲述了怎样用好阅读提示,提高学生自主解读略读课文的能力的策略方法,读后对略读课文的教学思路更清晰了。下面谈谈自己的收获。

读了本文后,使我明确了制订教学目标的依据,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往往会使学生在阅读时放任自流,不知学什么,怎么学,使阅读流于形式,造成学习效果不佳,效率低下。如何制定教学目标呢?按照课程标准,教学进度和教学内容等多方面的要求,首先指导阅读单元提示课文中的导读提示。略读课文一般都安排在一个单元的精读课文之后,从一个单元来看,精读课文是“示范”,略读课文是“练兵场”,是单元教学目标的延伸和拓展。研究单元提示和导读提示是制定“略读课文”学习目标的前提。有了具体内容和任务,课文的学习目标就比较好制定了,这也就是抓住了课文的“目”。

在制订了目标后,再借助提示设计学习流程。通过对导读提示由 1

表及里的分析,我们找到了文本中蕴涵着的阅读价值,品味语言文字,就可以有的放矢,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赏析,进行有效略读。

在学习了这样的经典选文之后,学生的阅读兴趣正浓,我们也要结合导读提示把握教学基点,适时补充阅读要求,引导学生去认真读原著,由点及面,拓宽阅读的视野。

第二篇:小学语文教学读后感

小学语文教学读后感

小学语文教学读后感1

今年暑假,我有幸拜读了雷玲老师主编的《小学语文名师教学艺术》,这本书通过课堂教学艺术、经典课例、观点和解读等几个板块,给我们展示了一位位风格迥异、特点鲜明的名师形象。

于永正:不要追求课堂教学的热闹,小手如林,你说我说,有时可能是“虚假繁荣”、“泡沫经济”。要让学生学会思考,潜心体会文本,告诉学生老师提出一个问题,必须经过思考方能举手。

孙双金:一个词能生出情智之根,一句话能长出情智之叶,一段字能开出情智之花,一个篇章能结出情智之果。情智语文是扎根在工具语文这片沃土中的大树,根深才能叶茂,才能枝繁,才能花艳,才能果硕。

王崧舟:语文是儿童的,语文是为了儿童的,语文只有融入儿童的精神世界才是有意义的。因此,语文必须从成人霸权中走出来,还儿童以发展语文素养的自主权。

赵景瑞:语文为何又被称为母语呢?为何是基础的基石出、发展的基础呢?根本原因是语文的用途太广泛了,生活中须臾离不开听说读写,听说读写就是现实生活的一部分,更是将来生活的一部分。

闫学:语文承载人类文化和生活经验,面对正处在童年阶段的孩子,教师应该以快乐、自由来填充语文课堂。由此,感悟童年、抒写童年应成为语文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如童年是人生的重要组成部分。

吉春亚:语文课是学习者接近、理解文字,感受文字的魅力,学习文字整合的诀窍,并较为成功地外化为各种(书面的、口头的`)“言语作品”,逐步形成能够独立听说读写的“言语能力“的一门课。说“白”一点,语文课是学习怎样把“话”说“美”,把文章写“美”的一门课。

盛新凤:我一直在憧憬这样一种诗化的语文境界:师生或吟或诵,或争或辩;或浅吟低唱,如痴如醉;或慷慨激昂,面红耳赤,尽性、尽情,痛快淋漓。这样的语文课,可谓“过瘾”也!

周益民:语文,似乎生来就是为着放飞儿童的多彩的梦而存在的。在这儿,荷花会与“我”共舞,小蝌蚪在着急地寻找着妈妈,多希望卖火柴的小女孩来到我们中间……多少个方块字连缀在一起,仿佛起了魔力,让人产生奇思妙想。

品读着文中的一词一句,仿佛听到了大师们的亲切话语,看到了他们不平凡的成长足迹。

小学语文教学读后感2

李吉林老师是我国小学语文德高望重的老前辈,是情境教学的奠基人与倡导者。她提出的情境教学具有形真、情切、意远、理寓其中的特点,巧妙的地把儿童的认知活动与情感活动结合起来,收到了令人欣喜的效果。读了此书,我学到了不少实用的教育教学方法,学到了怎样充分利用形象,创设典型场景,激起学生的学习情绪,力求教学的最佳效果。

读了他的《小学语文情境教学》,我首先要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李吉利老师一直行走在语文教学研究的大路上,提出“情境教育”设想,情境教学由语文单科发展为整体的'情境教育,从一个班发展向一个年级,从一个学科发展向各个学科,从而在整个小学教育中构建起一个多元的情境教育网络,多年来不辞劳苦在做我们老师思想的点灯人。俗话说:今生遇到一位好老师是一笔最大的财富,我真的感到老师是多么的重要,老师的“教”决定学生的“学”。

李吉利老师说:“儿童是我的挚爱,是我心灵的寄托。对于神圣的教育,我虔诚相待。”这句话是我们所有老师的心情,是我们共同的想法,李老师走在了时代 的前沿,从“情境教学”→“情境教育”→“情境课程”及正在研究的“情境教育与儿童学习”构建起情境教育的理论框架及操作体系。

《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题,语文教学要达到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一直以来,我希望在我的教学上,不拘泥于课堂,不拘泥于教材,做学生思想的点灯人。 其中我最喜欢的是李老师提出的“利用角色效应,增强主体意识”的基本模式,师生亲和,让学生成为主角,让学生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参与,为学生提供丰富宽松自然的环境,这是情境教育体现儿童的主体性,又深受儿童欢迎的崭新的重要策略。

我在课堂上也总是希望能创设一定的情趣,以形象、具体的情境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 心理技能得到发展的一种教学方法。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想法是好的,但在把握上总是力不从心了,今后我在教学上更要多学习,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开发学生的智力、能力和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自主探究、合作探究的能力。

情景教育值得我们借鉴和深入学习,李老师对儿童的“爱”和“情”更值得我们学习,“情”是教育的“魂”,是情境教育的命脉。一直关注和支持着李吉林教改实验的原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同志早就用“有情有境导童稚,无怨无悔见精神”来称誉李吉林。”

李老师认为语文课本是“课本课本,上课之本”,展示给师生的是美的人、美的事、美的景、美的物,只要老师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找到合适的教学方法,学生就会掌握学习方法,学起来劲头十足,学得卓有成效,这样的教学才是情趣盎然的教学。同时我也希望我们教师都能怀着一颗爱心、执著心探究教学,让祖国的花朵竞相绽放!

小学语文教学读后感3

语文能力最重要。重要到你无时无刻不能离开,你无时无刻不能不用。语文是关于语言理解和运用的课。听、说、读、写的语文能力,生活离得开吗?各科的学习离得开吗?语文是基础课中的基础。学好语文,是每个学生最优先考虑的问题,是各科学习的重中之重。有效的利用语文思维导图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学习语文。

学会快速阅读。阅读技能并不是指能简单地读,而是指在阅读的同时能思考,在思考的同时能阅读的能力,是指能够根据文章的不同的文体、内容、表现形式迅速分清文章主次、把握书中内容的一种技能(做到这一点不容易,但非常重要)。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多读书,注意了解不同阅读材料的特点和阅读技巧,加强读思结合,并且有意识地加快阅读速度,逐渐形成阅读技能。只有系统的学习才能打牢自己的知识根基,形成较为完整的知识架构,形成联系紧密、调动迅速的知识网络,才能有在此基础上的对知识的运用自如,才能有创造和创新。现行的小学、初中、高中语文教材在现时说来,就是一套比较系统的教材。语文学习首先就要把这套教材学习好,掌握好,利用好。这个完整的知识系统需要靠自己的努力、老师的引导、同学的切磋,一个长期的过程才能掌握好。这个系统的学习事我们整个语文学习最主要的内容。其次,其他各科的教材也都自有它们完整的系统,对其他各科知识系统的.掌握其实也都是语文学习的内容。语文学习的内容是无所不包的,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学习的内容和整个学习的内容相等。另外,你还可以系统地读一些书,以期对某一科、某一类有完整的系统的了解。例如系统读一些历史的、哲学的等等方面的书。

这样长期以来,你才能有深厚的语文功底,深厚的文化底蕴。阅读,洞明一切;写作,有思想,有文采。你首先有系统学习的意识、意向,然后有系统学习的行动,才能达到理想的目标。

小学语文教学读后感4

咱们中国的文化底蕴深厚、源远流长,学起来非常困难,尤其是小学阶段,很多孩子甚至出现了厌学的情况,老师教起来也感到力不从心。我一直有个疑惑,外国的老师是怎样教语文的?外国的小学生又是怎样学习的呢?自从我读了《外国小学语文教学研究》这本书,我才明白我们之间的差距。这本书的作者是上海师范大学的吴忠豪教授,吴教授给了我们一双看世界的眼睛,看看外国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则能更好地知道我们的教学得失。

中国的语文教学,历来以阅读教学为中心开展,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语文教学中识字、听说、写作都是围绕着阅读开展,在阅读中识字;通过阅读学习写作,即读写结合:结合阅读进行口语交际练习等。在听说读写四项任务中,阅读的中心地位不可动摇。

第二,我们语文教材主要是阅读教材,听话、说话、写话没有独立的教材。

第三,阅读课时占绝对优势,超过70%。

我曾在别的教授讲座上听到或杂志上看到国外的阅读教学,似乎都是以学生的自主阅读为主,学生在教室里或到图书馆、阅览室里自主阅读,不少人也大肆宣扬,似乎西方经济发展迅速、学生创造力强就是这样训练出来的。读了这本书之后,我才知道,他们的那种阅读课,是指使用分编型语文教材的阅读教学,在扎扎实实训练语言基础知识的课程之外,他们的阅读课的确有声有色,的确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创造性阅读为主。最值得关注的其实是他们阅读课中方法论思想的渗透。我们都知道,掌握了规律,掌握了方法,方能事半功倍,而分编型教材使用国家的这种思想在阅读课中体现得非常具体、鲜明。比如美国阅读教学中的小型课,就是很鲜明的例子。课堂教学的目标不是解读文章,而是交给学生掌握阅读的方法、技巧。如一年级的课题《怎样理解不认识的词语》,五年级的课题《如何解决阅读中的疑问》,都是着眼于阅读策略的教学。学生学到的这些策略性知识,可以广泛地运用于语文学习和其他学科的学习,甚至在今后的`工作中也经常用到。

看看外国的课程设置、课程目标的确立、教材的编写,如美国的阅读教学不仅给出了达成的目标,而且非常具体地给出了每学年学生阅读进步的测量方法和时间,还非常具体地举出了检测目标达成的具体表现,再对比我们自己的教材、课程、目标,最比觉得缺陷越多,我们的阅读课完全是取决于每个老师自己对教材的了解程度,但这些都不是我们普通老师所能改变的。既然不能改变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那就只能改变自己。现代语言学认为:儿童语言的发展是在活动中获得的,是儿童生理成熟和环境教育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是在其与外界相互作用的活动中获得的。对于我们自己而言,几乎所有的阅读技巧、策略都是自己在长期的阅读中摸索出来的,既不成体系,也不见得完全科学,很多时候阅读方法甚至还很原始。所以我们应主动积极地提供能激发和支持儿童有意义的语言使用的情境,让儿童从使用语言中学习语言,从说话中学习说话,从聆听中学习聆听,从阅读中学习阅读,从习作中学习习作。我们在平时的阅读课中,教学目标要单一,从学生的疑问入手组织教学,让学生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这样我们在讲读课文环节中教学目标就能够集中,教师无需再去考虑如何结合讲读安排、听说写作和语文知识教学等内容,大大减轻了教师的压力,也使得阅读教学的复杂程度大为降低。同时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操作相对简单,还避免了什么都得管,结果什么都管不过来的尴尬局面。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让我们在吴教授的《外国小学语文教学研究》这本书的思想引领下,以学生为中心,着重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跳出庐山,遍览群山,方能更好地领略庐山的景致。

小学语文教学读后感5

冬日的暖阳,总是令人那么舒服。捧着一本书,坐在安静的庭院里,在文字的世界里遨游,是那么地惬意。鸟鸣声传来,总让我想起课堂里的孩子。

近段时间,我反反复复地阅读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xx年版)》,了解了小学语文教学的核心是什么,大体知道我们的教学目标是什么,但这只是一个了解的过程。面对这些理论性的知识,我仿佛是被挡在篱笆外,无法置身与其中。今天,通过阅读《小学语文》中发表的“xx小学青年教师语文教学观摩活动”的发言稿,我终于能进一步解开心中的疑团了。

一、不改本质,明确教学目标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xx年版)》对语文课程的性质重新进行了界定:“语文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但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却经常花费大量的时间在与学习语言文字运用关系不大的问题上,甚至在教学目标上没有出现与语言文字运用相关的目标,或者只是蜻蜓点水般地走过场。这也是语文课教学效率不高的原因。故我们要把以“教师讲读课文”为主的课堂教学形态转变为以“学生语文实践”为主的课堂教学常态。这与《语文教师的文本解读》中提到的如何明确教学目标有异曲同工之妙。“定准教学目标,首先要牢固树立‘一个中心(以语言训练为中心)、两个基本点(培养语文能力,提高人文素养)’的教学指导思想。‘牢固树立’,就是要把课上成语文课,上成所教那个年级的'阅读课,上成所教那种类型的阅读课,做到年段目标准确、鲜明、不缺位、不越位。”故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将教学指导思想落实,确定好语言训练点,争取让学生一课一练,一课一得。教学目标不多不杂,要有效、系统化。

二、重视语言积累

上海师范大学的吴忠豪教授在“xx小学青年教师语文教学观摩活动”的发言中说到:“语文课本中每篇课文的学习价值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是文化价值;二是语文知识、方法学习和技能训练,通过课文实例让学生认识如何遣词造句,学习阅读写作方法;三是语言材料积累,包括生字、词语、句子的积累,通过大量规范的书面语言材料的输入,丰富学生词语搭配、词与句组织等语感经验。这三个方面的学习价值或任务在阅读教学中位置应该如何排列?当下阅读课教师往往重视的是文化知识的教学,语文知识和方法的教学,而是忽略课文语言材料的积累。”反思自己的教学,我又何曾不是呢?当看到学生的习作时,总是摇头,批评他们语句不通顺,批评他们不爱阅读。但我是否有引导他们积累语言材料呢?答案是显而易见的。错别字多,语句通顺,究其原因,还不是语言积累少了吗?在低年段教学中,我们会注重识字的积累,这本身就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但词语积累重视不够,特别是中年段以后重视程度有所下降。为了应试,我们会让学生反复去听写词语盘点中的词语,但他们是否懂得词语的意义呢?

说起语言积累,我总会想起这两位孩子。四年级上册中的《火烧云》是值得推荐的美文,巧妙地描写出云的变化,将云的形态、变化过程描写得淋漓尽致,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而那一位孩子也被这篇文章影响了。在一次考试中,她模仿这篇例文写出了自己观察的云。另一位孩子也是一位爱阅读的小姑娘。她习作中的语言是那么地优美。从中也可以看出语言积累对她的影响。

既然有如此典型的例子在,我为何会忘记了语言积累的重要性呢?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中,我重新重视这方面的引导,让孩子多读、多背诵,尤其是各种句型的积累。

看罢,回顾后,方能知道自己教学中的不足。今后,还是得时常阅读,丰富自己的理论知识,准确地把握小学语文教学的核心目标,让小学语文教育之树不长歪。

小学语文教学读后感6

用了一周的时间,将思维导图阅读完毕,书中有这样一个比喻:一位使用者在第一次接触思维导图的时说,这就好比,我开了一辈子的车,可车窗玻璃是脏的;突然间,思维导图替我一下子清除干净了。其实,人从出生的那一刻起就在实践着思维导图,为什么,婴儿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说的第一句话基本都是“妈妈”,为什么是“妈妈”呢?因为妈妈是思维导图的中心!从她这个地方开始,向四周发散出爱,食物,温暖,保护,输送和教育,因此,婴儿根据本能在内部形成思维导图,从他出生起直至其整个一生,从每个发散中心开始,生出一个个分枝和联想的网络,最终发展成为有知识的'成人躯体。从我们开始接受教育开始,老师就会给学生三项规定,听话、合作和变化,这三项指令在思维导图中的对应物是”接受”,”应用”,”适应”,其实,在我们接触陌生的事物之前,首先做的一般是模仿,慢慢地可以应用,最终,加入自己的一些创新以及技巧,游刃有余地去适应这个陌生的事物,这是大脑地一种思维模式规则。而打开大脑潜力的万用钥匙,无非就是思维导图,思维导图会将你带入一个未知的世界,你可以极大地发散你的放散性思维,思维导图是一种非常有用的图形技术,它可以应用于生活的各个方面,其改进后的学习能力和清晰的思维方式会改善人的行为表现。

思维导图有四个基本的特殊:

(1)注意的焦点清晰地集中在中央图形上;

(2)主题的主干作为分支从中央图形向四周放射

(3)分枝由一个关键的图形或者写在产生联想的线条上面的关键词构成。比较不重要的话题也以分枝形式表现出来,附在较高层次的分枝上;

(4)各个分枝形成一个连接的节点结构一直认为,自己或是偏左脑或偏右脑的人,实际上是错误的,我们在某方面不行,只能说明,我们要在大脑技巧某方面下功夫。所以,障碍都是自己设定的,如果你想逾越,那是完全可以做到的。其实,包括本人在内,一直也是做线性地笔记,最后发现,很多东西,基本看着都没什么兴趣,同时,印象也不深刻.同时,大家想过,为什么开会的时候,很多人容易睡觉,到底是为什么呢?是内容不精彩,还是记一条条地笔记太累,归根结底,是大脑处于懒散状态,目前地内容,以及自己记录地内容根本不能提起激起大脑产生兴趣.自然瞌睡虫会光顾喽!大脑的潜能是无穷无尽地,而真正发挥大脑这种能量的方法,无非就是利用思维导图,选取一个中央图形,不断地进行拓展,填充,你真的会发现不一样地世界,感谢思维导图创始人东尼.巴赞!

小学语文教学读后感7

已经很久没有耐着性子,将一本厚厚的书慢慢读完的经历了。如今利用假期,断断续续地将《小学语文情境教学》拜读完了。

《小学语文情境教学》一书,指出讲究学生的积极情绪,强调兴趣的培养,以形成主动发展的动因,提倡把学生经常带到大自然中去,通过观察,不断积累丰富的表象,让学生在实际感受中逐步去认识世界,为学好语文,发展智力打下基础。

作为一名经验不足,而又渴望提高自己业务水平的语文教师,给我留下深刻印象。课堂教学是我国中小学教育活动的基本构成部分。李老师认为,教学不仅是为了学生的学习,还为了学生主动的学习;教学不仅是为了学生知识的学习,还为了学生精神世界的丰富;教学不仅是为了学生的未来作准备,还为了今天获得最初的幸福人生。教学过程应该是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自己去尝试、体验、感悟的过程。

正是在此基础上,李老师开始对情境教学进行了探索,在经历了创设情境,进行片段语言训练;带入情境,提供作文题材;运用情境,进行审美教育;凭借情境,促进整体发展四个阶段以后,逐渐形成了一系列情境教学操作体系。即以美为突破口,以情为纽带,以思为核心,以练为手段,以周围世界为源泉的情境教学操作模式。

我最感兴趣的`是情境教学对过程的优化,它分别体现在组成语文教学的三大因子识字、阅读、作文的教学过程中。识字教学中可以利用汉字造字原理创设情境,是独体字形象化;可以利用汉字结构创设情境,认识形声字的构字特点;可以凭借情境丰富词汇,在整体中认读运用;可以利用汉字音同、形近的特点,高年级进行阅读前的归类识字。在阅读教学中,情境的创设、优化,是贯穿在整个阅读教学过程中的。初读创设情境抓全篇,重在激发动机;细读强化情境,理解关键词、句、段;精读凭借情境品尝语感,欣赏课文精华。作文教学方面,李老师是采取下列步骤优化其过程的:

1)观察情境,提供源泉;

2)进入情境,激发动机;

3)拓宽情境,打开思路;

4)范文引路,教给方法;

提早起步,螺旋上升。这样的教学方法不正是深受孩子们喜爱的吗?枯燥,直白的讲解不是语文,含情、入境才是语文,这种理念值得我在以后的工作中学习和利用。

书中穿插了大量的教学案例,更给了我大量直观感性的帮助,书中的例子均出自小学语文教材,李老师用生动有趣,引人入胜的教学完成了我们日常教学中的重难点,其中包括识字教学、阅读教学,散文、诗歌、童话的教学,以及作文教学。那精巧的构思,新颖的设计,让人不得不佩服这位辛勤耕耘在教坛的老教育工作者的用心之深。

小学语文教学读后感8

前不久,我阅读了中国海洋大学教授、著名儿童文学理论家朱自强的新著《小学语文儿童文学教学法》,很振奋。学界常说“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但我以为,在儿童文学教学上,“怎么教”也同样重要,甚至“更重要”,因为其背后还连着一个“为谁教”的问题。儿童文学作品的本意是以儿童本位创作的文学,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不该用成人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去代替儿童的看法、想法和感情,更不该将儿童文学仅仅当作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的工具。但我们又不知道具体该如何做?读毕全文,豁然开朗。

在绪论中,朱自强教授严肃地提到了“儿童文学阅读教学急需理论和方法”,经他在绪论中的各种有凭有据的论述,我第一次如此惊喜于竟然有这么接近我们一线教师的著作竟然就这么奇迹般地问世了,让我们在怎么教的迷途中徘徊的一线教师看到了一条开阔大道,并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在绪论中,朱教授首先谈到了“理论建构的重要性”,他认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法的研究,应该具体化为儿童阅读教学法的研究和说明文学教学法的研究,而小学语文儿童文学教学法的研究,应该尽快进入一个方法论的阶段。他说:无论是何种学术研究,建构理论都非常重要。按照爱因斯坦的说法,理论决定着我们所能观察的问题。对小学语文文学阅读而言,没有理论,就没有方法。没有具有高度的理论,就没有高度有效的方法。只有建构理论,才能帮助我们看清儿童文学阅读教学的方向,以及急清设计阅读教学法所应该遵循的原则。

朱教授的理论建构不但意义重要,而且具有相当庞大的理论资源。朱教授还在绪论中客观地提到:本书所做的小学语文儿童文学阅读教学理论建构工作是一向开拓性研究。他说,他在本书中,建构的是具有整体性、普遍性的儿童文学阅读教学法。研究这样的儿童文学教学法,他必须首先建构儿童文学阅读教学理论……研究儿童文学教学法,他必须建构自己的语文观、学生观、教师观、文章观、阅读观、文学观、儿童文学观。在建构这些观念时,他所借鉴、汲取的理论资源都来自在世界范围内有很大影响的顶尖思想家、学者、所提出的学说。他在进行理论论述时,有时会比较密集地引述他们的观点,从以上朱教授的种种严谨的语言中,我深深地体会到了这本著作具有强大的说服力,令人读完之后不由得深深信服!

此外,朱教授还给我们提到了他的理论建构的基石。他说:“有什么样的语文观,就有什么样的教学方法。他在本书中反思、批判工具论”语文观,提出了建构论语文观。建构论语文观是儿童文学阅读教学法理论基石中的基石。”他还提出:“我感觉到,如果单一地说出语言是建构性的,并没有多大意义,但是,当用语言的建构性来质疑、批判统治着语文教育领域的工具论语文观时,它就是很了不起的一种观念了。我可以肯定地说——语文教学的最高原理是语言的建构性和创造性。如上所述,我在建构小学语文儿童文学阅读教学理论和教学法时,建构论语文观、儿童本位的儿童观,儿童文学理论是最为根本的理论基石。

朱教授的理论建构不但有他根本的理论基石,而且还具有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的性质,具有很强的实践性。首先,他的儿童文学阅读教学法的思考、研究立足于理论,来自于实践。其次,他在建构儿童文学阅读法时,重视其本身所具有的可实践性。另外,他设计的比较教学法、选择教学法、欲言又止法,从善如流法、推演教学法、表演教学法、复述教学法等等,都是以学生充分的语文实践活动为前提的。

原以为,理论性和实践性同时具备的著作已经很难能可贵了,没想到朱教授的专著还具有了实用性的优点,充满了无限的可操作性,这让我惊喜万分。朱教授的教学方法可分为基本方法和具体的方法。本书的'下编设计提出的儿童文学阅读教学法基本都属于具体的教学方法。他所提出的教学法刚好十八种,因此被人戏称“十八班武艺”。它的实用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他设计、提出的儿童文学阅读教学法,首先是要增加语文学习的乐趣。二、他设计、提出的儿童文学阅读教学法,是要提高学生阅读的质量,提高语文学习的成效,即为了让“孩子取得最高水平的语文能力”。三、他在讨论这十八种教法时,特别重视它们的可操作性。四、朱教授在提出某种教学方法后,还要尽量说明什么样的文本适合用这种学法,以使之便于教师来操作。五、为了保证他提出的教学法的实用性,他还特别重视对教学实例的介绍、分析和评价。六、朱教授想强调的是:他探究、建构这些比较具体的教学方法的目的就是想使儿童文学的阅读变得更有趣、更生动、更高效。

我以为,儿童文学教学法从根本上是一种让儿童和文学站在“正中央”的育人行为:即正视、立足童年这一教育的起点和资源,通过熏陶、感染、渗透等容易为儿童所接受的方法,让儿童在获得用语言建构、创造意义的同时,还要张扬自由、平等、独立、温暖的童年精神,促进儿童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的同步提升。朱教授这本专著,无疑是广大小学语文老师在儿童文学阅读教学方面的及时雨,读完感觉豁然开朗,在教学上信心大增,真是触动太大了。

小学语文教学读后感9

感谢雷玲老师主编了这本《小学语文名师教学艺术》,是她让我得以坐在家中便能够沐浴在名师的阳光下,徜徉在名师的风采中。

雷玲老师在这本朴素无华的书中,为读者介绍了八位小学语文界的名师。他们各自都有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于永正的“艺术人生”,孙双金的“情智课堂”,王崧舟的“诗意课堂”,赵景瑞的作文课堂魅力,闫学的语文之道,吉春亚的.浓浓语文味的课堂,盛新凤的“和美语文”,周益民的诗化语文教学。八位名师各具特色、匠心独运的教育教学艺术,令人拍案叫绝,阅读此书,我充满激动、感慨、钦佩,同时更有深深的自责。

当读到王崧舟老师的《两小儿辩日》的情景对话时,我激动不已。

【附教学片断】

教师把学生分为两大组,分别扮演两“小儿”要求学生在老师引读后只是忠实地读好课文中对话的语句,不要添加任何词语。

师:“好,剑拔弩张,开始辩斗。(念读课文)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儿曰——

甲组:“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师:一儿曰——

乙组:“我以日初出远二日中时近也。”

师:一儿曰——

甲组:“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部位远者小而近者大乎?”师:一儿曰——

乙组:“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教师适当添加提示语,但要求学生仍然只是读课文的内容)

师:一儿不服曰——

甲组:“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师:一儿争辩曰——、

乙组:“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师:一儿扯着嗓子曰——

甲组:“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师:一儿以教跺地曰——

乙组:“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师:一儿以手相指曰——

甲组:“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师:一儿不甘示弱,也以手相指曰——

乙组:“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学生身心投入,辩斗渐次激烈,全场掌声响起)

教师开始时读课文的提示语,进而又逐渐地设置新的提示语,不断地反复引读层层递升。在老师的不断“挑拨”下,两大组的“小儿”们辩斗的越加火热激烈,最后发展到指手跺脚、互不相让。场面激烈,效果斐然。书中像这样精彩的地方还有很多很多?

当读到于永正老师用充满深情的笔触写下《给女儿的20条贴心建议》时,我感慨万千。这是一位多么令人敬佩的人民教师啊!“教师要在上课铃声未落之前到达教室门口;一旦进入课堂,就要像京剧演员一样精气神十足;要尽快记住每个学生的名字:要注意教学形式手段的变化:要细心观察学生,全面了解学生,

倾听学生的谈话?”读了这20条建议,我仿佛听到了一位老教师对年轻一代的谆谆教诲,仿佛看到了于老师那满怀期待的眼神。这可是老先生一辈子的宝贵财富啊!我幸运的学到了可能一辈子也悟不到的教育细节,顿时觉得如于老师的女儿一样幸福。

当读到赵景瑞老师的累累硕果:?在全国教育报报刊公开发表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近400多篇约70万字。我充满钦佩。同样作为长期伏案的教师,我深知这些成果是花费了无数日日夜夜呕心沥血的结晶。

读了这本书,我更多的是自责。在前辈大师面前,我是何等渺小,教书育人又是一项多么博大精深的事业!孙双金老师为了讲好《只拣儿童多处行》整整半个月沉浸在冰心的世界里,他说“很纯净,也很幸福。”《万里长城》是王崧舟的成名作,据他回忆,此课的创作数易其稿涉及伤筋动骨的构思调整就不下七八次。于永正老师反复强调“这法儿那法儿,不钻研好教材就没有法儿”?而我呢?虽然也曾像孙老师那样为讲好一节课,主动阅读相关书籍资料,但那只是临时抱佛脚,为了需要而读书;虽然也曾像王老师那样为讲好一节课绞尽脑汁,但下功夫的程度显然不够,甚至有时别人指出缺点还不虚心接受;虽然也曾像于老师那样为讲好一节课潜心钻研过教法,但并没有坚持每节课都那样做?值得庆幸的是,我还很年轻,今后的教育之路还很漫长,人生的画卷更多的是空白,我愿学习名师的执着、勤奋、刻苦?潜心研究教育教学,使自己的人生绚丽多姿。

小学语文教学读后感10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一位语文教师,在备课时会花大量的时间把每一处细节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反复推敲教学方法;每一次教研活动,基本也离不开阅读教学的研讨。我也如此,透彻解读教材,只不过,效果并不是很理想。因此,在暑假期间,我用统编版小学语文课本配合着刘小波老师的《小学语文功能性阅读教学研究》一起学习教材和阅读教学策略。

整本书,刘老师都围绕着语文课程标准和统编教材对功能性阅读教学作出了自己的解读。他阐述功能性阅读教学是素养本位下高效阅读教学新思路,介绍了三种功能性阅读教学。虽然有的部分专业论述性强,有点枯燥且难懂,但是在统编教材的分析上和一些教学实录的分析,让前面深奥的道理一下子豁然,也从中找寻到了共同观点和新方法。确实不下苦功夫,那就只能停留在阅读理解的基本层面。下面我将从本书内容逐一谈谈自己的感受。

一、学习策略,找准定位

针对功能性教学,刘老师把它分为三类:理解取向的阅读教学、策略取向的阅读教学、写作取向的阅读教学。这样一看,侧重点也就出来了。那么多的课文,我们根据每单元的语文要素大致能把这篇课文定位。然后再从课文内容来看用哪种策略适合本班学生有效学习。理解取向的阅读教学有:诵读感受策略、聚焦要旨策略、分层解读策略、切记体察策略。策略取向的阅读教学有:“柔化教学”策略、“导学—用学”策略、对话互动策略、大声思维策略。写作取向的阅读教学有:“以终为始”策略、读写知识转化策略、寻悟“言语秘妙”策略、言语图式仿创策略。这些策略,我们在平时教学中也用到,只是看了刘老师的教学案例后,才知道要用到细微精致之处。而,有的策略,确实自己从未听过,也从未尝试过,甚至在读了刘老师的讲解后,也还是很难理解,这只能在实践中一点点尝试。

二、学习整合,深入研读

在介绍策略中,刘老师也还以单元整体教学为例进行解读。他用人教版和统编版作比较,用学段的课标要求解析,用每篇文章的课后习题对比分析……在学习中,我也拿出语文课本,就刘老师所讲的内容认真翻阅,自己的'思路特别清晰。顿时,我觉得自己对教材确实把握不透,对一篇课文是认真解析,也知道重难点,但就是在教学中不能突出,成了胡子眉毛一把抓,造成学生也学不到阅读技巧,导致阅读理解偏弱。所以,通过刘老师的介绍,还是要严格要求自己,深入研读教材,一定要注重单元语文要素,注重阅读方法的渗透。

三、学习新课标,统筹方法

书中,刘老师也多次提到语文课程标准,我自己在教学中对课程标准的要求不熟记于心,需要时再去翻阅。在刘老师身上我知道了,要做好语文教学,一定要提升自己的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今年,出了新的课程标准,之前也是大略翻阅过,知道其中的改动,只是没有打算付诸行动。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那我也得先提高自己阅读教学能力,那就更得用心把新课标学习好。结合课文内容、单元语文要素、人文主题,试着运用刘老师的阅读教学策略,统筹教学目标和方法,让教学思维系统化。

在阅读这本书时,前一部分为专业性太强让我有了放弃的念头,但想想自己只是闭门造车的教学总走不出阅读教学的困境,还是坚持读下去,到了用课堂实例为例解读时,兴趣一下子提了起来。就在这时发现了自己的不足,虽然还有一些不解的地方,我想在实践中能慢慢积淀起教学经验,也能突破传统教学。这本书,确实很适合我这样渴望专业成长的青年教师读一读。

小学语文教学读后感11

近年以来,我一直想在小学语文比较阅读教学方面做些实践研究,为此我不断地在教学中大胆的摸索,利用网络,不时的搜索学习别人在一个方面刊登的文章。因为这些知识都比较零散,加之本人的能力有限,总觉得在大脑中对比较阅读缺乏一个系统的架构。

一天,我在当当网上无意中看到《小学语文比较阅读微格教学设计》这本书,当即买了一本。等书到了后,我便急忙的阅读了起来。这本书主要讲述了比较阅读概说、指导比较阅读教学技能、微格教学课的设计、比较阅读微格教案的编写、比较阅读课案例、比较阅读研究成果这六个方面。读罢此书,让我对比较阅读教学有了清晰的认识。现把我阅读后的感受梳理出来,以便和大家分享。

一,对研究比较阅读教学的认识。

语文比较阅读教学,可以指导学生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入手进行比较。其中在小学阶段更偏重从微观方面比较,到了高段或初高中时偏重宏观比较。微观比较,可以在教学中从文章标点符号、词语、句段和情感等方面指导学生进行比较。宏观比较,可在教学中从文章体裁、写法、题材等方面指导学生进行比较。在比较阅读教学中最好要遵循发展性、协同性原则、选准比较点,在教学中要不断激励表彰学生,让他们体验到学习中的成功,只有这样,比较阅读教学才能够持续有效的`开展下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才能稳步提高。

二、对团队课题研究的认识。

课题研究,一定要合理组建团队,只有真正的做到专家引领、同伴互助、自主研修的三结合,才有可能把课题研究做好。课题研究,一定要长期持久的进行,绝不可能追求短期速成。课题研究,要注重资料的积累和成果的提炼,课题成果的呈现形式不仅仅限于教师的论文、课例、教学设计,教学叙事,还有学生记录学习感受和收获的习作,这本书中最后一个版块——学生讲故事,就呈现的很有新意,一方面充实了课题研究呈现结果的丰富性,另一方面也印证了课题研究的真实性,此外见证了课题研究的有效性。

三、对学校科研发展的认识。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研是学校发展的法宝。哪个学校的科研发展领先,其教育教学工作必定领先;没有高水平的科研技术,其学校的高位发展是难以持久的。学校的科研发展,从最早看学校教师发表论文的篇数,逐渐发展到看学校课题研究的数量,现在已渐渐看的是学校课程研究的水平。也就是说科研已从论文、课题,发展到了课程阶段。要做课程,就得整个学校一盘棋,所有教师一条心,在学校整体发展的框架下协同进行。必要的时候,学校还要和高校的教授或是当地的教研员合作,获得人家额支持。

小学语文教学读后感12

《小学语文享受对话教学》是孙剑锋老师的作品,最近抽时间读了这本书,发现自己需要向他学习的地方很多很多,《小学语文享受对话教学》读后感。并且,自己也受到很大的启发。书中,孙建峰老师通过真实案例,向我们讲解了语文教学中的一些想法以及反思。在语文教学和教育工作实践中,在许多教师看来,“知识”这个概念就意味着会回答提出的问题。这种观点就促使教师对学生的脑力劳动和能力做出片面的评价:谁能把知识储藏在记忆里,一旦教师要求,立刻就能把它“倒出来”,那么他就被认为是有能力、有知识的学生。这在实践中会造成什么结果呢?其结果就是:知识好像脱离了学生的精神生活,脱离了他的智力兴趣。掌握知识对学生来说变成了一件讨厌的、令人苦恼的事,最好能够尽快地摆脱它。知识——既是目的,也是手段。我千真万确地深信:儿童在学习中遇到困难的原因之一,就是知识在他们那里常常变成了不能活动的“货物”,积累知识好像就是为了“储备”,而不能“进入周转”,知识没有加以运用。

是的,我们当中的很多人将知识看作是死的东西,而没有真正的将其视为活的环节,它应该是发展的、变化的,是动态的,它在自身的活动中趣味无限,并派生出新的认知,否则的话,它只会成为学生沉重的负担,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负担会压得他们透不过气来,这就是为何有些学生厌学,而我们无法从根本上改变的原因之一,细想想,谁愿意持续承受这样的“折磨”呢?能回答问题似乎成为了是否掌握知识或者具有能力的测量计,如此下去,知识怎会不变得毫无生趣呢?

没有了内在的动因,这种单纯的为了知识而知识的活动,很快就会变成某些学生的巨大负担!知识因该成为精神活动的凭借才对。关于学生脑力劳动的积极性,人们已经谈论得很多了。但是可能有各式各样的积极性。学生把读过的东西或者教师讲述的东西背得烂熟,回答得很流畅,——这也是一种积极性,然而这种积极性未必能促进智力才能的发展。教师应当努力达到学生思考的积极性,使知识在运用中得到发展。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应该是最重要的积极性了吧。今天学习《语文》课,最后一单元的内容是“科学技术说明文”,我没有结合课本内容做平铺直叙的讲解,而是让孩子们合了书,和我一道完成如何一步一步地制作出想要的方便面的途径,在此过程中,孩子们的思维活跃起来,接下来,我们探讨着,孩子逐渐懂得了小小的一包方便面包含了复杂的程序,凝聚了很多人的汗水和辛勤劳动,是来是不易的。在语文教学上,我采用孙老师的书中的方法,一改以前的教师讲的多的弊端,在一篇课文还未开始讲解之前,先让孩子们自己反复读课文,然后在读书笔记本上写下“读懂的”和“不懂的”交上来,我浏览,对于学生的理解的与不理解的都有了大致的了解,对于有共性的疑难问题,做以记录。最后让学生们之间交流,或者点拨后再让孩子们读书,自己解决自己提出的疑问,这次解决不了的,才是我上课讲解的重点——这样既节省了时间,又让孩子们能自己借助疑问,进入思考的状态。为了使学生从思考中获取知识,教师必须对学生的知识有充分的了解。可能一个学生记住了所学的东西,而另一个学生却有所遗忘。在这种情况下,我就得充当学生脑力劳动的指导员,使每一个学生在听我的讲解时,都能按照他自己的路子,从意识的仓库里把所储存的东西抽取出来;而如果在意识的仓库里的某个地方正好是个空白,如果有些人的思路在某处断了线,那我就得补充讲解,填补这个空白,克服思路脱节的现象。但这一点也是需要有高度的技巧和艺术的。我努力寻找重复讲解已经学过的教材的最恰当的形式,以便使学得最好的学生也能从中发现某些新东西。凡是学生的知识并没有什么空白和脱节的地方,我就只加以简短的讲解。这里没有那种表面上的积极性,学生们虽然没有开口,没有回答问题,没有相互补充,但这是真正的获取知识。我想,这种获取知识的形式,可以称之为学生对自己思想的“回顾”,对自己的知识仓库的“清点”。通过《小学语文享受对话教学》这本书的,阅读,自己真真正正的体会到了作为一个老师应该做的,如何做的。并且在书中孙老师还耐心的指导学生的日常生活,这是我自己身为一个经验少,教龄短的年轻教师所眼中缺少的,所以,自己的日常教学以及与学生的生活沟通方面还需要很大的努力和提高。

小学语文教学读后感13

这两天的教学研讨活动让我对地段的语文阅读教学有了更深刻的了解,让我受益匪浅,特在此谈谈自己的点滴体会。

小学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在小学阶段是孩子成长的关键阶段,在这个阶段我们对孩子的教育就是让孩子养成一种良好的行为习惯,重要的是习惯的养成教育。对于孩子来讲,从小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非常的重要,但在阅读教学中普遍存在着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现象。这样,不能从实质上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学生的词汇、说话、朗读、概括、思维能力都得不到真正的提高。因此,语文教学只有通过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想结合,课内得法,课外得益,课内外相得益彰,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才能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阅读的乐趣,收获阅读的成功。

大家都知道语文学习的五要素是:字、词、句、段、篇;语文学习的.五方法是:听、说、读、背、写。每个年级段都有一个侧重点,它们是相辅相成、循序渐进的。老师们都会在教学中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但是,你若能把它们巧妙地结合起来,在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习真正成为学生自己的事情,不求面面俱到,只求删繁就简;注重学生的预习,知识的扩充;老师只教课文中的疑难,学生只学“我不会的”。每节课读说背写,动静快慢组成一首不断变换旋律的曲子,就能得到事半功倍、水到渠成的效果。

鉴于此,笔者认为:教者要把握好年段阅读训练目标,重视朗读与习惯的培养训练,简简单单教语文,找准导学活动的切入点,自主合作与探究,搭建好师生与文本对话交流的平台,这样的教学活动方能水到渠成、事半功倍啊!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以上的看法只是我的点滴之见,希望能多多指正!

小学语文教学读后感14

最近,一口气读完借来的《有效教学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问题和策略》一书,时时受到书中案例的启发而豁然开朗!今天,我就和大家交流一下自己读书的一点体会,希望能将书读薄,能和大家产生一点共鸣。

“有效教学”的提出是针对许多教学低效、无效提出来的。但“有效”的程度空间却是无限,我们要做的就是要无限可能地接近理想目标,追求最大化的有效度。在一段时间里,学校、教师积极践行新课改的先进理念,我们的课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得到了极大的改变,课改焕发了学校、教师、学生的生命活力!但是我们也同时看到,与之俱来的许多问题的矫枉过正,不同程度地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效度。我们一线教师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惑,谁来帮助大家解决这些实践中的问题呢?《有效教学》丛书,及时搜集捕捉了教师们亟需解决的难题,从不同角度分析了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给出了解决问题的思路,我们可以在阅读过程中获得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本书的问题来源涉及四大板块:识字写字教学、阅读教学、作文教学、口语交际教学。选取的问题具有典型性,一些是我们在日常教学中遇到的,还有一些在我们自己的教学中已经潜滋暗长了,可是我们至今却并没有发觉。

比如写字教学,从开始的要求写正确,到现在指导学生写美观,要求上和评价上的变化反映了教师观念的深刻变化,贯穿其中的审美教育、艺术教育是不言而喻的。但是汉字作一种文化符号,是一种生命的符号,蕴含着智慧和文明,蕴含着图画和节奏,蕴含着做人的道理,对于这些东西的传达,我们做得很不够。四大板块中的重头戏是阅读教学部分,分别从课内阅读教学、多媒体影响下的阅读教学、阅读教学的评价、课外阅读教学等方面来阐释的。其中“朗读:是不是老师发出的简单指令?”“扁平化:‘形象’解读的瓶颈”“资料搜集:意义与效果的追问”“多媒体:是饰品还是手段?”“课外阅读如何进行有效指导?”等,读后觉得受益匪浅。

课标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都提出“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于是在教学中,语文课常常淹没在朗朗的读书声中,我们也常常听到老师民主的声音:“谁能给大家读读自己喜欢的段落?”“谁能够带着美丽的春天的感觉读读‘烟花三月下扬州’?”那么这些做法是不是都合适,都有效呢?答案:不一定!朗读在阅读教学中承担着多种功能,如线索功能、手段功能、训练功能、评价功能以及多种功能的合一。我们强调朗读的不可或缺,但是对于每一遍朗读的作用或者什么时候朗读,采取什么形式的朗读的安排目的可能不甚明确,处理有些简单化、随意化了。阅读教学中“形象”的扁平化主要是指阅读教学过程中,师生对作品的“形象”的把握过于单一,浮浅的一种倾向或做法。出现这种倾向的原因,我觉得最主要的是教师受到了教学用书的制约和影响所致。课标中明确要求教师“创造性理解和使用教材”,“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重视对学生多角度、有创意阅读的评价”等等,都带有明显的`不确定性。可是我们再去阅读教参,又具有明确的规定性。如果我们的教师不去独立的解读文本,不去进行深度的思考,仅仅以教参作为依据,我们怎么能打开学生的思维领域,怎么能正确评价学生的多元解读呢?所以在阅读教学中,教师首先必须明确课文的教学任务,心中有数,才能聆听并及时评价来自儿童的不同声音,有效捕捉课堂上随时可能出现的教学信息并把它们作为资源,在生成中丰富提升学生对“形象”的理解和解读。

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老师研究的重点、难点。在阅读《有效教学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一书时,编者又向我们提出了问题:作为学校教育的一部分作文教学为什么没有起到应有的促进作用,有时还起了反作用?为什么在作文训练中孩子表达的兴趣一点点消失?是啊,这些不正是我在作文教学中碰到的实际问题吗?

日常教学中,我常常发现,一到作文课,学生就愁眉苦脸,交上来的作文许多是七拼八凑、无病呻吟,更有许多学生的作文存在着惊人的相似。如:一次布置大家写一篇关于亲情的文章,为了防止学生“无米下锅”,课前还组织大家谈亲情、感受亲情,谁知道,作文交上来以后,写妈妈雨中送伞、深夜送“我”上医院的竟还有好几个。不少学生的作文不是为表达需要,而是为了作文编作文、抄作文,这样的作文谁愿意写呢?

在专家的指导下,我发现:原来可以这样做!

在指导思想上我们要认识到,好的作文不是教出来的,而是老师引导出来的,学生只有细致地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生活,在生活的过程中思考、表达,在思考、表达中反思生活,才有可能为写好作文做好条件准备。

在写作教学中,我们应确立为生活写作,而不是为考试写作。必须引导学生“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所以,习作训练不要急于用文本的框架去束缚学生,不要急于教他们审题、立意、开头、结尾,而首先要引导他们学会在日常生活中自觉观察,领悟思考,获得知识。然后激发他们的表达欲,讲真话,抒真情。写什么,怎么写,可以给学生充分的自由。

在指导学生直接进行生活积累的同时,还要引导学生注重间接生活的积累。例如,通过阅读课外书籍、观看电影电视、参加校内外活动,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发现生活、感受生活、反映生活。

小学语文教学读后感15

我阅读了《浙江省小学语文学科教学规范和建议》,现结合自己平时的教学实际,谈几点体会。

一、识字、写字教学。

低年级要牢牢抓住识字、写字教学这个重点,帮助学生认记生字,认真地做好写字的指导。并逐步过渡到中年级学生的自主识字,加强识字的交流,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作为低年级的语文老师更应该把写字的起始教育抓好,重视写字教学,低年级要利用课内时间指导学生写字,指导学生写好汉字的基本笔画,掌握汉字的笔顺规则和结体规律,把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笔画、笔顺、结构难以把握的字,教师要范写。重视培养学生写字的兴趣。

这是我的一些做法:

1、引导学生细心观察格子。为了让一二年级的学生更好地把握汉字的结构,因此都在田字格里进行书写。有的学生并没有真正认识到田字格的重要性,觉得只要放入田字格内就行,至于怎样放,就无所谓了。其实,把字放入田字格放得合不合适、大小规格是否合适,也是极其重要的,这关系到以后写字能否写均匀、写美观。那么,对于一二年级的学生,让他们如何处理字与格子之间的关系呢?我总是生动地把“田字格”比喻成“字宝宝”的家,告诉学生,每个生字宝宝都很漂亮,它们也有自己美丽的家,我们怎么样才能让它住得安稳呢?你想不想让这个字宝宝住得舒适呢?听到这些话语,孩子们就会有意地去观察,主动地去发现,此时,我觉得远比教师讲解更易于接受。有时,孩子会把字写得太靠上,我会提醒他:“瞧,字宝宝都顶住天花板了,多难受啊!”孩子总会羞涩地一笑,悄悄地擦了,认认真真地再一次进行书写。经常性地这样提醒,久而久之,学生也就明白了,字应该放在格子中间,而且四周应该留出一定的空隙,才是最合适的。

2、引导孩子观察字的结构。汉字是方块字,分类后不外乎那么有限的几种结构形式,每种结构形式的汉字在布局上有其各自的特点。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字的笔画结构,看字的大小、高矮、宽窄,观察得越仔细,写字就越有把握,写出的'字才能结构匀称,搭配合适,端正整洁。一开始由教师讲解,然后慢慢扶着学生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这一类类不同结构的汉字在布局上的特点,因为只有学生自己发现的,才能是学生已经消化认识的。例如在分析上下结构的“罢”字,除了引导学生说出上窄下宽,上短下长,我还让学生观察“下面部分”为什么宽,靠哪一个笔画写宽的,学生一目了然地就看到“去”的第二横,学生也就很容易地把下面部分写得协调了。有的时候,笔画之间的相互避让,老师也可以通过一个个生动的例子讲给学生听。通过这样不断地引导,学生的自我观察能力就越来越强,渐渐地,学生就能独立写好一个个汉字了,随着年级的升高,教师的指导也就逐渐减少,让学生在自悟中提高。

3、引导学生进行字的比较。在练习写字时,老师可以把一些字形相近的字放在一起写,让他们找出字的不同点,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把字写漂亮。如学过“日”、“口”、“中”字后,学生比较“口”与“日”、“中”三个字后,发现这几个字的共同点都是方框儿,但“口”是上大下小,“日”是长方形框,“中”也是长方形框。学生在脑海中留下比较深的印象,写字时就能胸有成竹,笔听使唤。对小学生来说,写好一个字,都是有一个由不好到好的过程,这就要求学生不断地将自己写的字与范字进行对比,比出差距,找出不足,在“比”中取得进步。

第三篇:小学语文教学读后感

小学语文教学读后感

小学语文教学读后感1

今年暑假,我有幸拜读了雷玲老师主编的《小学语文名师教学艺术》,这本书通过课堂教学艺术、经典课例、观点和解读等几个板块,给我们展示了一位位风格迥异、特点鲜明的名师形象。

于永正:不要追求课堂教学的热闹,小手如林,你说我说,有时可能是“虚假繁荣”、“泡沫经济”。要让学生学会思考,潜心体会文本,告诉学生老师提出一个问题,必须经过思考方能举手。

孙双金:一个词能生出情智之根,一句话能长出情智之叶,一段字能开出情智之花,一个篇章能结出情智之果。情智语文是扎根在工具语文这片沃土中的大树,根深才能叶茂,才能枝繁,才能花艳,才能果硕。

王崧舟:语文是儿童的,语文是为了儿童的,语文只有融入儿童的精神世界才是有意义的。因此,语文必须从成人霸权中走出来,还儿童以发展语文素养的自主权。

赵景瑞:语文为何又被称为母语呢?为何是基础的基石出、发展的基础呢?根本原因是语文的用途太广泛了,生活中须臾离不开听说读写,听说读写就是现实生活的一部分,更是将来生活的一部分。

闫学:语文承载人类文化和生活经验,面对正处在童年阶段的.孩子,教师应该以快乐、自由来填充语文课堂。由此,感悟童年、抒写童年应成为语文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如童年是人生的重要组成部分。

吉春亚:语文课是学习者接近、理解文字,感受文字的魅力,学习文字整合的诀窍,并较为成功地外化为各种(书面的、口头的)“言语作品”,逐步形成能够独立听说读写的“言语能力“的一门课。说“白”一点,语文课是学习怎样把“话”说“美”,把文章写“美”的一门课。

盛新凤:我一直在憧憬这样一种诗化的语文境界:师生或吟或诵,或争或辩;或浅吟低唱,如痴如醉;或慷慨激昂,面红耳赤,尽性、尽情,痛快淋漓。这样的语文课,可谓“过瘾”也!

周益民:语文,似乎生来就是为着放飞儿童的多彩的梦而存在的。在这儿,荷花会与“我”共舞,小蝌蚪在着急地寻找着妈妈,多希望卖火柴的小女孩来到我们中间……多少个方块字连缀在一起,仿佛起了魔力,让人产生奇思妙想。

品读着文中的一词一句,仿佛听到了大师们的亲切话语,看到了他们不平凡的成长足迹。

小学语文教学读后感2

对于语文老师来说,一直有着这样的苦恼与困惑。面对一篇又一篇课文,从识字写字到遣词造句。从概括课文内容到总结段落大意。从句段分析到体悟思想感情,还有修辞手法、表达方式、写作方法的渗透等。这方方面面,常常搞得我们无从下手。一篇课文到底该教什么?而我们常常眉毛胡子一把抓,老师教得累,学生学得更累。而这本外表朴实无华,实则内涵丰富,极具价值的《小学语文教学内容指要——写话习作》,如果拨云见日般的给我们解决了这一大难题,是语文学科如数学学科一样有了一条清晰的明线。阅读了此书,真的有种茅塞顿开,相见恨晚的感觉。

这本书对我来说,首先最大的收获是更正、更新了我对教学内容的认识。教材中的课文即为教学内容,这还有错吗?阅读了这本书,我的答案是错,并且是大错特错。我们一直在自以为是的、想当然的以为这是重点,那是难点的在“教课文”,而并非“教语文”。一篇课文学完,学生收获的往往是课文的情节内容,语文能力却难有长进。而这也并非我们的错。就拿我们的方向标《语文课程标准》来说,仅仅是明确了各学段的课程目标,并没有明确的教学内容。一篇课文到底该教什么,只能凭我们教师个性化的解读了。现在我明白了:“教什么”比“怎样教”更为重要。这本书以结构化的形式梳理了小学语文汉语、阅读、写话、习作四大领域的教育目标和教学内容,分门别类。尤其是分年级的表述清晰明了,让我们不再摸着石头过河,哪些是这个年级的学生该掌握的最基本的'语文知识、方法、技能,一目了然,既不降低标准,也不盲目地过度拔高。对于同一教学内容不同年级有不同的要求,有层次,有梯度,循序渐进。有了它作为我们课堂的方向指南,相信语文课堂就不会跑偏,不会上成历史课,品德课,科学课,而是基于语文能力提高的真真正正的语文课。

其次写话、习作教学,对于我来说可谓一头雾水。往往是搜寻几篇例文给学生读一读,让学生模仿着写一写。学生写不长,写不具体就抱怨学生看书看得少,词语匮乏,领悟运用能力低下。这本书真的应该像字典、词典一样成为我们的工具书。书中从一年级的写一句话到二年级的写几句话,再到三年级的写段,四五六年级的写篇,都有具体明确的教学内容。就拿一年级的写一句话这一教学内容来说,看似简单,实则不易。要教会学生从观察简单的图画到观察周围的事物运用不同的句式写完整、通顺的一句话,并要正确使用句号、问号、感叹号,能运用课文中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如:谁怎么样、谁干什么、谁是什么、什么地方有什么?明确了教学内容,那我们平时能按部就班的进行写话训练,相信学生一定是受益无穷的。再看三年级的习作,重点是训练写段,运用承接、并列、因果等方式写一段话,在四十分钟内能完成不少于一百字的习作。而并非如我们一开始就要求学生分段表述,写一篇不少于三百字的习作。正是由于我们过度的拔高学生而又缺乏必要的方法指导,导致学生怕写作文,一提作文就有畏难情绪。而看四年级的习作教学内容不难发现,主要是训练学生完整具体的记述一件事情,具体、有条理地描写一样事物、一处景物、一个人物。在四十分钟内能完成不少于二百字的习作。单从字数上来说,我们就提高了一倍,往往要求学生写四百字以上的习作,且要有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细节描写。这样一味的拔高,学生怎会不怕写作文呢?

再则,书中的哪个年级该教会学生写哪类习作,掌握哪些方法,除了有明确的要求,更为难能可贵的是对其核心内容有具体的教学内容解说,评价指标,详实的指导建议,极具实用性,操作性。

如书中列举的第二学段写一个人的指导建议是这样安排的:

一、看人说事。出示:孙悟空。事例:大闹天宫。人物特点:神通广大。使学生初步明白人物特点是通过具体事例来表现的。

二、根据人物特点,选择合适的事例。出示:关爱学生的李老师后面列出四个事例,辨析哪件事与关爱学生有关。

三、出事病文《小书迷》找出与人物特点无关的事例。随后出示第一轮经过删改的作文再提意见,发现看书的过程没写具体。

四、播放同学在阅览室看书的视频。指导把事例写具体,从而表现人物特点。这样一步一步地实施下去,还愁学生不会写作文吗?

这本书似乎在我面前打开了一扇窗户,让我领略到了编者的一些思想、理念,对于其内化与实践,真得需要反复地品味,践行,不断地反思,总结。现在,我最深切的感受是:读书,是提高工作效率的好方法。

小学语文教学读后感3

这两天的教学研讨活动让我对地段的语文阅读教学有了更深刻的了解,让我受益匪浅,特在此谈谈自己的点滴体会。

小学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在小学阶段是孩子成长的关键阶段,在这个阶段我们对孩子的教育就是让孩子养成一种良好的行为习惯,重要的是习惯的养成教育。对于孩子来讲,从小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非常的重要,但在阅读教学中普遍存在着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现象。这样,不能从实质上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学生的词汇、说话、朗读、概括、思维能力都得不到真正的提高。因此,语文教学只有通过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想结合,课内得法,课外得益,课内外相得益彰,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才能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阅读的乐趣,收获阅读的成功。

大家都知道语文学习的五要素是:字、词、句、段、篇;语文学习的.五方法是:听、说、读、背、写。每个年级段都有一个侧重点,它们是相辅相成、循序渐进的。老师们都会在教学中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但是,你若能把它们巧妙地结合起来,在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习真正成为学生自己的事情,不求面面俱到,只求删繁就简;注重学生的预习,知识的扩充;老师只教课文中的疑难,学生只学“我不会的”。每节课读说背写,动静快慢组成一首不断变换旋律的曲子,就能得到事半功倍、水到渠成的效果。

鉴于此,笔者认为:教者要把握好年段阅读训练目标,重视朗读与习惯的培养训练,简简单单教语文,找准导学活动的切入点,自主合作与探究,搭建好师生与文本对话交流的平台,这样的教学活动方能水到渠成、事半功倍啊!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以上的看法只是我的点滴之见,希望能多多指正!

小学语文教学读后感4

用了一周的时间,将思维导图阅读完毕,书中有这样一个比喻:一位使用者在第一次接触思维导图的时说,这就好比,我开了一辈子的车,可车窗玻璃是脏的;突然间,思维导图替我一下子清除干净了。其实,人从出生的那一刻起就在实践着思维导图,为什么,婴儿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说的第一句话基本都是“妈妈”,为什么是“妈妈”呢?因为妈妈是思维导图的中心!从她这个地方开始,向四周发散出爱,食物,温暖,保护,输送和教育,因此,婴儿根据本能在内部形成思维导图,从他出生起直至其整个一生,从每个发散中心开始,生出一个个分枝和联想的网络,最终发展成为有知识的成人躯体。从我们开始接受教育开始,老师就会给学生三项规定,听话、合作和变化,这三项指令在思维导图中的对应物是”接受”,”应用”,”适应”,其实,在我们接触陌生的事物之前,首先做的一般是模仿,慢慢地可以应用,最终,加入自己的一些创新以及技巧,游刃有余地去适应这个陌生的事物,这是大脑地一种思维模式规则。而打开大脑潜力的万用钥匙,无非就是思维导图,思维导图会将你带入一个未知的世界,你可以极大地发散你的放散性思维,思维导图是一种非常有用的图形技术,它可以应用于生活的各个方面,其改进后的学习能力和清晰的思维方式会改善人的行为表现。

思维导图有四个基本的'特殊:

(1)注意的焦点清晰地集中在中央图形上;

(2)主题的主干作为分支从中央图形向四周放射

(3)分枝由一个关键的图形或者写在产生联想的线条上面的关键词构成。比较不重要的话题也以分枝形式表现出来,附在较高层次的分枝上;

(4)各个分枝形成一个连接的节点结构一直认为,自己或是偏左脑或偏右脑的人,实际上是错误的,我们在某方面不行,只能说明,我们要在大脑技巧某方面下功夫。所以,障碍都是自己设定的,如果你想逾越,那是完全可以做到的。其实,包括本人在内,一直也是做线性地笔记,最后发现,很多东西,基本看着都没什么兴趣,同时,印象也不深刻.同时,大家想过,为什么开会的时候,很多人容易睡觉,到底是为什么呢?是内容不精彩,还是记一条条地笔记太累,归根结底,是大脑处于懒散状态,目前地内容,以及自己记录地内容根本不能提起激起大脑产生兴趣.自然瞌睡虫会光顾喽!大脑的潜能是无穷无尽地,而真正发挥大脑这种能量的方法,无非就是利用思维导图,选取一个中央图形,不断地进行拓展,填充,你真的会发现不一样地世界,感谢思维导图创始人东尼.巴赞!

小学语文教学读后感5

李吉林老师是我国小学语文德高望重的老前辈,是情境教学的奠基人与倡导者。她提出的情境教学具有形真、情切、意远、理寓其中的特点,巧妙的地把儿童的认知活动与情感活动结合起来,收到了令人欣喜的效果。读了此书,我学到了不少实用的教育教学方法,学到了怎样充分利用形象,创设典型场景,激起学生的学习情绪,力求教学的最佳效果。

读了他的《小学语文情境教学》,我首先要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李吉利老师一直行走在语文教学研究的大路上,提出“情境教育”设想,情境教学由语文单科发展为整体的情境教育,从一个班发展向一个年级,从一个学科发展向各个学科,从而在整个小学教育中构建起一个多元的情境教育网络,多年来不辞劳苦在做我们老师思想的点灯人。俗话说:今生遇到一位好老师是一笔最大的财富,我真的'感到老师是多么的重要,老师的“教”决定学生的“学”。

李吉利老师说:“儿童是我的挚爱,是我心灵的寄托。对于神圣的教育,我虔诚相待。”这句话是我们所有老师的心情,是我们共同的想法,李老师走在了时代 的前沿,从“情境教学”→“情境教育”→“情境课程”及正在研究的“情境教育与儿童学习”构建起情境教育的理论框架及操作体系。

《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题,语文教学要达到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一直以来,我希望在我的教学上,不拘泥于课堂,不拘泥于教材,做学生思想的点灯人。 其中我最喜欢的是李老师提出的“利用角色效应,增强主体意识”的基本模式,师生亲和,让学生成为主角,让学生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参与,为学生提供丰富宽松自然的环境,这是情境教育体现儿童的主体性,又深受儿童欢迎的崭新的重要策略。

我在课堂上也总是希望能创设一定的情趣,以形象、具体的情境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 心理技能得到发展的一种教学方法。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想法是好的,但在把握上总是力不从心了,今后我在教学上更要多学习,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开发学生的智力、能力和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自主探究、合作探究的能力。

情景教育值得我们借鉴和深入学习,李老师对儿童的“爱”和“情”更值得我们学习,“情”是教育的“魂”,是情境教育的命脉。一直关注和支持着李吉林教改实验的原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同志早就用“有情有境导童稚,无怨无悔见精神”来称誉李吉林。”

李老师认为语文课本是“课本课本,上课之本”,展示给师生的是美的人、美的事、美的景、美的物,只要老师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找到合适的教学方法,学生就会掌握学习方法,学起来劲头十足,学得卓有成效,这样的教学才是情趣盎然的教学。同时我也希望我们教师都能怀着一颗爱心、执著心探究教学,让祖国的花朵竞相绽放!

小学语文教学读后感6

我阅读了《浙江省小学语文学科教学规范和建议》,现结合自己平时的教学实际,谈几点体会。

一、识字、写字教学。

低年级要牢牢抓住识字、写字教学这个重点,帮助学生认记生字,认真地做好写字的指导。并逐步过渡到中年级学生的自主识字,加强识字的交流,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作为低年级的语文老师更应该把写字的起始教育抓好,重视写字教学,低年级要利用课内时间指导学生写字,指导学生写好汉字的基本笔画,掌握汉字的笔顺规则和结体规律,把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笔画、笔顺、结构难以把握的字,教师要范写。重视培养学生写字的兴趣。

这是我的一些做法:

1、引导学生细心观察格子。为了让一二年级的学生更好地把握汉字的结构,因此都在田字格里进行书写。有的学生并没有真正认识到田字格的重要性,觉得只要放入田字格内就行,至于怎样放,就无所谓了。其实,把字放入田字格放得合不合适、大小规格是否合适,也是极其重要的,这关系到以后写字能否写均匀、写美观。那么,对于一二年级的学生,让他们如何处理字与格子之间的关系呢?我总是生动地把“田字格”比喻成“字宝宝”的家,告诉学生,每个生字宝宝都很漂亮,它们也有自己美丽的家,我们怎么样才能让它住得安稳呢?你想不想让这个字宝宝住得舒适呢?听到这些话语,孩子们就会有意地去观察,主动地去发现,此时,我觉得远比教师讲解更易于接受。有时,孩子会把字写得太靠上,我会提醒他:“瞧,字宝宝都顶住天花板了,多难受啊!”孩子总会羞涩地一笑,悄悄地擦了,认认真真地再一次进行书写。经常性地这样提醒,久而久之,学生也就明白了,字应该放在格子中间,而且四周应该留出一定的空隙,才是最合适的。

2、引导孩子观察字的结构。汉字是方块字,分类后不外乎那么有限的几种结构形式,每种结构形式的汉字在布局上有其各自的特点。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字的笔画结构,看字的大小、高矮、宽窄,观察得越仔细,写字就越有把握,写出的字才能结构匀称,搭配合适,端正整洁。一开始由教师讲解,然后慢慢扶着学生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这一类类不同结构的汉字在布局上的特点,因为只有学生自己发现的,才能是学生已经消化认识的。例如在分析上下结构的“罢”字,除了引导学生说出上窄下宽,上短下长,我还让学生观察“下面部分”为什么宽,靠哪一个笔画写宽的',学生一目了然地就看到“去”的第二横,学生也就很容易地把下面部分写得协调了。有的时候,笔画之间的相互避让,老师也可以通过一个个生动的例子讲给学生听。通过这样不断地引导,学生的自我观察能力就越来越强,渐渐地,学生就能独立写好一个个汉字了,随着年级的升高,教师的指导也就逐渐减少,让学生在自悟中提高。

3、引导学生进行字的比较。在练习写字时,老师可以把一些字形相近的字放在一起写,让他们找出字的不同点,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把字写漂亮。如学过“日”、“口”、“中”字后,学生比较“口”与“日”、“中”三个字后,发现这几个字的共同点都是方框儿,但“口”是上大下小,“日”是长方形框,“中”也是长方形框。学生在脑海中留下比较深的印象,写字时就能胸有成竹,笔听使唤。对小学生来说,写好一个字,都是有一个由不好到好的过程,这就要求学生不断地将自己写的字与范字进行对比,比出差距,找出不足,在“比”中取得进步。

小学语文教学读后感7

最近,一口气读完借来的《有效教学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问题和策略》一书,时时受到书中案例的启发而豁然开朗!今天,我就和大家交流一下自己读书的一点体会,希望能将书读薄,能和大家产生一点共鸣。

“有效教学”的提出是针对许多教学低效、无效提出来的。但“有效”的程度空间却是无限,我们要做的就是要无限可能地接近理想目标,追求最大化的有效度。在一段时间里,学校、教师积极践行新课改的先进理念,我们的课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得到了极大的改变,课改焕发了学校、教师、学生的生命活力!但是我们也同时看到,与之俱来的许多问题的矫枉过正,不同程度地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效度。我们一线教师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惑,谁来帮助大家解决这些实践中的问题呢?《有效教学》丛书,及时搜集捕捉了教师们亟需解决的难题,从不同角度分析了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给出了解决问题的思路,我们可以在阅读过程中获得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本书的问题来源涉及四大板块:识字写字教学、阅读教学、作文教学、口语交际教学。选取的问题具有典型性,一些是我们在日常教学中遇到的,还有一些在我们自己的教学中已经潜滋暗长了,可是我们至今却并没有发觉。

比如写字教学,从开始的要求写正确,到现在指导学生写美观,要求上和评价上的变化反映了教师观念的深刻变化,贯穿其中的审美教育、艺术教育是不言而喻的。但是汉字作一种文化符号,是一种生命的符号,蕴含着智慧和文明,蕴含着图画和节奏,蕴含着做人的道理,对于这些东西的传达,我们做得很不够。四大板块中的重头戏是阅读教学部分,分别从课内阅读教学、多媒体影响下的阅读教学、阅读教学的评价、课外阅读教学等方面来阐释的。其中“朗读:是不是老师发出的简单指令?”“扁平化:‘形象’解读的瓶颈”“资料搜集:意义与效果的追问”“多媒体:是饰品还是手段?”“课外阅读如何进行有效指导?”等,读后觉得受益匪浅。

课标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都提出“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于是在教学中,语文课常常淹没在朗朗的读书声中,我们也常常听到老师民主的声音:“谁能给大家读读自己喜欢的段落?”“谁能够带着美丽的春天的感觉读读‘烟花三月下扬州’?”那么这些做法是不是都合适,都有效呢?答案:不一定!朗读在阅读教学中承担着多种功能,如线索功能、手段功能、训练功能、评价功能以及多种功能的合一。我们强调朗读的不可或缺,但是对于每一遍朗读的作用或者什么时候朗读,采取什么形式的`朗读的安排目的可能不甚明确,处理有些简单化、随意化了。阅读教学中“形象”的扁平化主要是指阅读教学过程中,师生对作品的“形象”的把握过于单一,浮浅的一种倾向或做法。出现这种倾向的原因,我觉得最主要的是教师受到了教学用书的制约和影响所致。课标中明确要求教师“创造性理解和使用教材”,“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重视对学生多角度、有创意阅读的评价”等等,都带有明显的不确定性。可是我们再去阅读教参,又具有明确的规定性。如果我们的教师不去独立的解读文本,不去进行深度的思考,仅仅以教参作为依据,我们怎么能打开学生的思维领域,怎么能正确评价学生的多元解读呢?所以在阅读教学中,教师首先必须明确课文的教学任务,心中有数,才能聆听并及时评价来自儿童的不同声音,有效捕捉课堂上随时可能出现的教学信息并把它们作为资源,在生成中丰富提升学生对“形象”的理解和解读。

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老师研究的重点、难点。在阅读《有效教学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一书时,编者又向我们提出了问题:作为学校教育的一部分作文教学为什么没有起到应有的促进作用,有时还起了反作用?为什么在作文训练中孩子表达的兴趣一点点消失?是啊,这些不正是我在作文教学中碰到的实际问题吗?

日常教学中,我常常发现,一到作文课,学生就愁眉苦脸,交上来的作文许多是七拼八凑、无病呻吟,更有许多学生的作文存在着惊人的相似。如:一次布置大家写一篇关于亲情的文章,为了防止学生“无米下锅”,课前还组织大家谈亲情、感受亲情,谁知道,作文交上来以后,写妈妈雨中送伞、深夜送“我”上医院的竟还有好几个。不少学生的作文不是为表达需要,而是为了作文编作文、抄作文,这样的作文谁愿意写呢?

在专家的指导下,我发现:原来可以这样做!

在指导思想上我们要认识到,好的作文不是教出来的,而是老师引导出来的,学生只有细致地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生活,在生活的过程中思考、表达,在思考、表达中反思生活,才有可能为写好作文做好条件准备。

在写作教学中,我们应确立为生活写作,而不是为考试写作。必须引导学生“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所以,习作训练不要急于用文本的框架去束缚学生,不要急于教他们审题、立意、开头、结尾,而首先要引导他们学会在日常生活中自觉观察,领悟思考,获得知识。然后激发他们的表达欲,讲真话,抒真情。写什么,怎么写,可以给学生充分的自由。

在指导学生直接进行生活积累的同时,还要引导学生注重间接生活的积累。例如,通过阅读课外书籍、观看电影电视、参加校内外活动,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发现生活、感受生活、反映生活。

小学语文教学读后感8

冬日的暖阳,总是令人那么舒服。捧着一本书,坐在安静的庭院里,在文字的世界里遨游,是那么地惬意。鸟鸣声传来,总让我想起课堂里的孩子。

近段时间,我反反复复地阅读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xx年版)》,了解了小学语文教学的核心是什么,大体知道我们的教学目标是什么,但这只是一个了解的过程。面对这些理论性的知识,我仿佛是被挡在篱笆外,无法置身与其中。今天,通过阅读《小学语文》中发表的“xx小学青年教师语文教学观摩活动”的发言稿,我终于能进一步解开心中的疑团了。

一、不改本质,明确教学目标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xx年版)》对语文课程的性质重新进行了界定:“语文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但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却经常花费大量的时间在与学习语言文字运用关系不大的问题上,甚至在教学目标上没有出现与语言文字运用相关的目标,或者只是蜻蜓点水般地走过场。这也是语文课教学效率不高的原因。故我们要把以“教师讲读课文”为主的课堂教学形态转变为以“学生语文实践”为主的课堂教学常态。这与《语文教师的文本解读》中提到的如何明确教学目标有异曲同工之妙。“定准教学目标,首先要牢固树立‘一个中心(以语言训练为中心)、两个基本点(培养语文能力,提高人文素养)’的教学指导思想。‘牢固树立’,就是要把课上成语文课,上成所教那个年级的阅读课,上成所教那种类型的阅读课,做到年段目标准确、鲜明、不缺位、不越位。”故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将教学指导思想落实,确定好语言训练点,争取让学生一课一练,一课一得。教学目标不多不杂,要有效、系统化。

二、重视语言积累

上海师范大学的吴忠豪教授在“xx小学青年教师语文教学观摩活动”的发言中说到:“语文课本中每篇课文的`学习价值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是文化价值;二是语文知识、方法学习和技能训练,通过课文实例让学生认识如何遣词造句,学习阅读写作方法;三是语言材料积累,包括生字、词语、句子的积累,通过大量规范的书面语言材料的输入,丰富学生词语搭配、词与句组织等语感经验。这三个方面的学习价值或任务在阅读教学中位置应该如何排列?当下阅读课教师往往重视的是文化知识的教学,语文知识和方法的教学,而是忽略课文语言材料的积累。”反思自己的教学,我又何曾不是呢?当看到学生的习作时,总是摇头,批评他们语句不通顺,批评他们不爱阅读。但我是否有引导他们积累语言材料呢?答案是显而易见的。错别字多,语句通顺,究其原因,还不是语言积累少了吗?在低年段教学中,我们会注重识字的积累,这本身就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但词语积累重视不够,特别是中年段以后重视程度有所下降。为了应试,我们会让学生反复去听写词语盘点中的词语,但他们是否懂得词语的意义呢?

说起语言积累,我总会想起这两位孩子。四年级上册中的《火烧云》是值得推荐的美文,巧妙地描写出云的变化,将云的形态、变化过程描写得淋漓尽致,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而那一位孩子也被这篇文章影响了。在一次考试中,她模仿这篇例文写出了自己观察的云。另一位孩子也是一位爱阅读的小姑娘。她习作中的语言是那么地优美。从中也可以看出语言积累对她的影响。

既然有如此典型的例子在,我为何会忘记了语言积累的重要性呢?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中,我重新重视这方面的引导,让孩子多读、多背诵,尤其是各种句型的积累。

看罢,回顾后,方能知道自己教学中的不足。今后,还是得时常阅读,丰富自己的理论知识,准确地把握小学语文教学的核心目标,让小学语文教育之树不长歪。

小学语文教学读后感9

《语文课程标准》之处,“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其实语言文字反映的是一个民族丰富多彩的文化现象,是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汉字是我们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构形特点和表意功能不仅是单纯的文字符号,而且还具有很强的文化属性。这段时间正好在进行教师继续教育的培训,我选择的一门专业课正好是和汉字有关,即人文知识讲坛之汉字趣谈。经过学习,我发现其实从昔日象形的甲骨文到今天的文字,汉字的表意功能始终没有发生改变。我们只要认真学习,你会发现汉子的本身就是艺术,每一个汉字好似一幅惊巧的构图,方方正正,结构严谨,具备着极其丰富的文化和艺术内涵。书中提出一个观点:我们的识字教学,不应该局限于了解文字本身的简单含义,而是应该透过这些简单的符号来对中华五千年的文化进行解读和传承。

仔细研读这句话,我觉得作为教师的我们有责任将追求工具性和文化传承性进行统和。在这本书中出示了两个关于识字的案例:一个是用三张长短不等的小纸条摆字;第二个是利用板画的方式认识“影”字。通过分析我们不难发现第一个案例老师的做法或许除了帮助学生简单地记住字形,学生就再无其他的收获了,但是第二个案例一方面抓住了汉字本身的特点,进行识字规律的渗透,另一方面注重孩子学习的特点,不进行、体现识字教学的`趣味性,更为学生由喜欢学习汉字到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进而达到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

这让我不由得想起这个学期听到小邱的一节识字课,课程要求识字的量非常大,但是她带着大家探求象形字的意思,让学生有识字的兴趣之后,让孩子们发现形声字的规律,并且设计一定的情景让学生学会用这些刚学会的词。真的非常不错!我们当下的识字教学中,存在着各式各样的教学形式,记得著名的特级教师薛法根说过:“字词知冷暖,语言有温度。”这个“冷暖”与“温度”无不是由汉字特有的文化魅力所焕发出来的。虽然五千年来汉字的形态在不断演变,但是汉字的表意特征并没改变。识字教学的过程不仅是引导学生掌握、学习、使用工具的过程,我觉得还应对汉字建构意义的领略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过程。只有进行这样的识字教学,我想才能融知识积累、能力培养、思维训练,情感陶冶、人文熏陶为一体,这样的教学学生的兴趣才会越来越浓厚。

《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提出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悉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意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我非常赞同书中所讲的一个观点:利用汉字优势,字理识字。因为汉字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表意文字,每一个汉字都是一幅画一个故事,充满感情,蕴含丰富的文化信息,浓缩着先人的只会和思想观念。我们当代“字圣”梁启宏认为:“先贤造字,以字载道,以象示人,字形藏理,字音通意,同形同宗,同音意通。”因此在教学中,我觉得发展徐盛思维语言的同时,还可以让学生了解祖国文字的无穷魅力和丰富内涵。但是这样的识字方式对我们的老师的要求很高,不仅要对字理的演变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避免传授过程中的知识性错误。

由此,我想作为老师的我们也得不断地充电,充实自己才能给学生更多的有用的东西。

小学语文教学读后感10

寒假期间,我有幸拜读了特级教师李吉林所著的《小学语文情境教学》一书,似饮琼浆玉液,沁人心脾。李吉林老师对事业的执着、对学生的爱心深深地打动了我。她创立的情境教学理论,似一盏明灯,为我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李吉林老师依据南朝文学批评家刘勰的《文心雕龙》关于“情境”的论述,结合现代心理学的理论,经过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创立了情境教学理论。

情境教学是充分利用形象,创设典型场景,激起学生的学习情绪,把认知活动与情感活动结合起来的一种教学模式。情境教学的出现,给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带来了勃勃的生机,那丰富有趣的内容,鲜明生动的形象,真切动人的情意,宽阔感人的意境以及耐人寻味的哲理,使教学变为具有魅力的、有趣而有意义的活动。

情境教学有四大特点:

一、形真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指出:“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亲”。儿童是通过形象去认识世界的,因此,教学首先必须有鲜明的形象性,使学生如入其境。

李吉林老师归纳了六种把学生带入情境的方法:

1、以生活展现情境;

2、以实物演示情境;

3、以图画再现情境;

4、以音乐渲染情境;

5、以表演体会情境;

6、以语言描绘情境。

在课例讲解中,用得最多的是第三种方法。

例如教学《草原》时,展现一片绿色的画面,上面点一些草丛,再剪贴上羊群或马群,就是草原。又如教学寓言《刻舟求剑》时,可以用硬纸剪一只船,船上再贴一个坐着的人的`剪影,然后在船上别上两根回形针,上课前在教室黑板上拉一根铅丝,教学时即将铅丝穿进船上的回形针的空隙里,这样船就可以在铅丝上移动。

多么生动、传神!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到情境的最主要的方面,并且为学生提供了想象的余地,从而达到展示形象的目的。

“形真”以简化的形体,暗示的手法获得与实体在结构上对应的形象,从而给学生以真切之感。

二、情切

情境教学抓住促进儿童发展的动因——情感,以教师的真切情意去感染儿童,从而激起儿童的相应的情感,展开一系列的教学活动。

关于这一特点最典型的课例是《卖火柴的小女孩》。为了让孩子们体验到刹那间的温暖,教学时,老师启发孩子们想象小女孩可能说什么,老师说:“读到这里,我仿佛听见了小女孩的声音,你们听到了吗?那么轻,那么细,你们好像听到她在说什么?”孩子也是那样轻轻回答着:“我们仿佛听到卖火柴的小女孩好像在说‘好暖和呀!’‘多好的火炉呀!’‘我的手和脚已经冻僵了,让我多烤一会儿吧!’”这样的补白使已经创设的情境更真切、更感人。同样,在小女孩第四次划着了火柴,仿佛见到了奶奶时,让孩子进一步想象:“现在,假如你们就是小女孩,当那么温和那么慈祥的奶奶出现在你眼前时,你会怎样情不自禁地叫起来,又会怎样急切地祈求奶奶把你带走?”孩子们都动情了,他们深情地喊着“奶奶——”,激动的眼泪都涌出来了。

情境教学情真意切,情感参与认知活动,充分地调动了孩子们学习的主动性,使他们始终保持着饱满的学习情绪。

三、意远

刘勰云:“文之思也,其神远矣。”道出了作者著文时,已置身于广远的意境之中。情境教学便是顺应作者的思路,体验作者情感的脉搏,创设有关情境,从而把学生带入作者创作时所处的情境之中,使创设的情境之境深远。

教学中,情境往往成为学生想象的契机。教师便可凭借学生的想象活动,把教材内容与所展示的、所想象的生活情境联系起来,从而为学生拓宽了广远的想象空间。随着课文学习或观察活动,带学生一同进入广远的意境中,可以飞向蓝天,潜入大海,越过崇山峻岭,跨过历史长河,把学生带到课文描写的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如此由近及远,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今昔以至未来……

情境教学所提供的广远意境,发展了儿童的想象,儿童的想象又丰富了情境。意境的广远,不仅促使学生更深地理解教材内涵,而且促进儿童创造性的发展。

四、理蕴

情境教学所蕴含的理念是课文的中心。通过各种形式及活动场景的转换,一步步地展现,引导学生去琢磨、领悟。

情境教学“理蕴”的特点,决定了儿童获得的理念,不仅是感性的、事物现象的认识,而且是对事物本质及其相互关系的理解。

在课例《落花生》中,这一特点体现得淋漓尽致。

当学生已经进入和爸爸一起吃花生、赞花生、谈做人的情境时,学生的思维活动表现得相当活跃,老师由此而拓开:“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哪些事物也像落花生一样,不喜欢外露,而喜欢内藏,样子不好看,但对人有用?”孩子们心领神会,畅所欲言:“藕。它虽然埋在乌黑的淤泥中,但它可以供人们食用。”“煤。虽然埋在深深的地里,它却可以燃烧,带给人们热量和温暖。”“石灰石。虽生在山里,但对人的用处很大,经过烈火的焚烧,把清白留给人间。”“骆驼。虽然样子丑陋,但是它能长途跋涉,行走在干旱的沙漠上,为人们服务。”“蚕吃的是桑叶,样子并不好看,但是它把体内所有的洁白的丝全部献给了人类,所谓‘春蚕到死丝方尽’。”……

说得多好啊!孩子们在情境教学中,领悟了文章的精髓,道出了惊人之语,美哉!妙哉!

儿童蕴藏着无限的潜能,具有极大的可塑性,情境教学为儿童提供了一个宽阔而又贴近的最适宜的成长环境,以拓宽教育空间,缩短心理距离,促使他们以最佳的情绪状态,带着与日俱增的主体意识,投入教育教学过程中,使自身的潜能得到尽可能大的发展,让智能、创造性、高级情感诸方面获得充分发展,从而保证语文教学任务的全面完成。

小学语文教学读后感11

今年寒假,我读完了《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一书,在作文教学方面,我的感触极深。

小学生作文内容以记叙文为主,主要是写人、记事和描写景物。小学生由于见识小,课外阅读量少和知识不丰富,导致了怕写作文,厌写作文,感到作文难写,写起作文来总是咬着笔杆苦思冥想,觉得无话可说,无内容可写,无从下笔或者总是流水账式的几句,只是事情或事物的简单罗列,空洞无物,或是瞎编烂造,没有真情实感。作为教师如何调动小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培养小学生对作文的兴趣,发展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这是只得思考的问题。

一、教学中发现的写作教学的几点问题:

1.封闭式教学,学生没有生活体验

许多教师在作文教学中,仿袭用旧有的封闭的教学模式,大多侧重于命题作文的指导,重形式,轻内容,习惯于教师,学生写,导致学生“举一”有余, “反三”不足,学生仅限于会写这篇文章,但一旦换个题目,换张面孔,要求学生换个材料,学生就手足无措。这样的作文教学模式,无异于“闭门造车”,学生只会依样画瓢,奉命而作,无论是选材主意,安排结构,还是语言特点,总是小心翼翼,不敢越雷池一步。作文成为无源之水,毫无生活气息和儿童情趣,这样状态导致学生产生僵化的思想模式和机械的思维定势,当然谈不上作文的兴趣。

2.缺乏适时鼓励,学生丧失信心

对于小学生,特别是刚接触作文的三年级学生,学习写作有一定的艰苦性,但是一旦发生兴趣,学生就会“乐此不疲”,愉快地学习,对写作产生主动性和积极性,找到他们打开写作这扇大门的金钥匙。这一时期的我们正培养学生由口头表达向书面表达过渡,这段时间对小学生不是很容易度过,所以教师应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给他们多一点的耐心、帮助和鼓励。如果教师对刚接触写作的学生的习作求全责备,或用命令的方式去禁止或不屑一顾地去挖苦讥讽,那么学生就会觉得无法用自己的理解和想象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欲望,多次消极的体验就会发展为对作文的怨恨,原先的兴趣或是掌握的一些技能也会自行消退。特别是一些水平稍差的学生,他们对作文本身就存在一定的畏惧心理,教师若再不给他们信心,就更是雪上加霜,产生一种反抗的心理和一蹶不振的自卑感,对写作完全丧失兴趣,失去信心。

3.批改缺少反馈交流,学生缺乏写作积极性

学生每次写作文,只要一写完,就上交给老师,似乎这就是任务完成了,不管它好还是不好,自己不会再去修改,只是等着老师说通过或是不通过。如果通过了就欣喜若狂,但不会思考为什么我这次作文能一次过关呢,是我哪里写得比较好呢,我下回写文章时也应该注意这点,学生没有这方面的思考,只是交差了事。出现这样的情况更多是因为教师在批改作文时缺少专业的点评,学生的不到任何教师在写作上与他们的交流、反馈,久而久之,学生只把写作看成是一项任务。如果是不通过的学生,他们则是等着,等着老师给他们改,即使自己改,也是添个只言片语了事,根本就没有在本质上做大的修改。这样的情况也是因为作为教师的我们没有针对每一篇学生作文,作出有针对性点评,给学生一个明确具体的修改文章的方向,更多的是概括地说说存在的普遍问题,说说大概怎么去改,而这样的指导对小学生而言。我想说,这是无意的,因为他们只是刚接触写作的孩子,这样的'泛泛而言,是不是对孩子的要求太高了。而现实是我们大部分教师对交上来的作文只是打个成绩,大概地写几句评语,发还给学生,就算是一次作文教学结束了。学生面对作文的单一读者——教师,得到的反馈仅仅是一个分数和一些模棱两可的评语,如果我们是学生也会提不起写作的的兴趣,每一次的作文教学都不可能收到较好的效果。或许,我们在作文教学中,更要采取一些相应措施去消除学生作文的惧怕心理,激发他们的写作热情。

二、结合《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中的作文教学提出自己的几点拙见:

1.广辟渠道,引来源头活水

叶圣陶先生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写作兴趣的源头在于生活,如果学生生活丰富,接触的事物多,见识广,视野开阔,感受就会深刻,写起作文来就会左右逢源,触类旁通。因此,作为教师应该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去观察生活、认识事物。注重从学生实际出发,拓展教学资源,组织学生在班级中进行演讲比赛,鼓励学生多参与学校活动、社区活动等,同时鼓励学生多写日记,记录生活点滴,多读好文章,多做摘抄。教师还可以在班级中定期举行信息交流会,让学生将各人收集的材料、感受进行交流,同时还可以交流学生读到的好文章,好句子,谈谈自己读文章是的体会感受等等,以扩大活动效果,使每个个体都能获得全体的信息量,从而使他们感到“处处留心皆文章”从而对写作产生兴趣。只要学生对写作有了兴趣,那么他们就会对作文产生好感和热爱,会主动留心观察各种事物,主动积累写作素材,自觉地、勤奋地吸收好文章的精华,并把它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来,从而使作文能力逐步得到发展和提高。因此,教师进行作文教学,理当充分地引导学生留意生活,以此提高他们的写作兴趣,并要充分挖掘利用兴趣这一巨大动力,最终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2.创造成功机会,获得成功体验

心理学研究表明,成功动机能激发人们的奋斗精神,成功是兴趣的支柱。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作文要尽可能创造成功的机会,鼓励和帮助学生去获得成功的体验,用满意的效果去强化学习兴趣。要充分挖掘捕捉每一个不生作文的成功点、闪光点,及时加以肯定。学生作文不可能十全十美,但也不会是一无是处。“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教师的评判对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点滴的成功,会使学生心理立即兴奋,激起喜悦之情。这样就能调动大多数学生,尤其是中差生的写作积极性。如果在作文训练中学生总是体验不到成功的快感,就会产生焦虑、自卑,从而失去学习作文的兴趣。

3.双边批改,增加反馈交流

学生作文完成后,可以采取师生互相交流批改,以增加作文兴趣,作文本收上来后,或先由教师大概批改,对每遗篇文章都指出一些较明显的缺点,并明确给予学生修改的方向和建议,再让学生精细批改,斟酌字、词句的用法是否妥帖;或先由学生互相批改,再由教师进行检查性批阅,双向交流,对交流中出现的问题,教师再进行个别点评,集体评讲。这样做,对全班学生来说都是大有好处的,大家都要经历一个复杂而细致的思维过程,诸如:遣词造句是否合理准确,语言是否生动鲜明,叙事是否完整具体,都得动脑筋分析推理,然后做出判断,并逐一予以修改。而且,写得差的同学改到写得好的作文可能学到方法,得到启发;写得好的同学,改到差的作文,也会从中得到教训。每互改一次,无异于一次观摩和交流。

作文教学需要老师用心教,花心思、花时间指导学生改,指导鼓励学生多积累、感受。作文教学需要学生用心学,用心感受、体验,要投入,需要入情入境感受好文章,需要入情入境写出真感受,需要十足耐心改出好文章。

小学语文教学读后感12

近年以来,我一直想在小学语文比较阅读教学方面做些实践研究,为此我不断地在教学中大胆的摸索,利用网络,不时的搜索学习别人在一个方面刊登的文章。因为这些知识都比较零散,加之本人的能力有限,总觉得在大脑中对比较阅读缺乏一个系统的架构。

一天,我在当当网上无意中看到《小学语文比较阅读微格教学设计》这本书,当即买了一本。等书到了后,我便急忙的阅读了起来。这本书主要讲述了比较阅读概说、指导比较阅读教学技能、微格教学课的设计、比较阅读微格教案的编写、比较阅读课案例、比较阅读研究成果这六个方面。读罢此书,让我对比较阅读教学有了清晰的认识。现把我阅读后的感受梳理出来,以便和大家分享。

一,对研究比较阅读教学的认识。

语文比较阅读教学,可以指导学生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入手进行比较。其中在小学阶段更偏重从微观方面比较,到了高段或初高中时偏重宏观比较。微观比较,可以在教学中从文章标点符号、词语、句段和情感等方面指导学生进行比较。宏观比较,可在教学中从文章体裁、写法、题材等方面指导学生进行比较。在比较阅读教学中最好要遵循发展性、协同性原则、选准比较点,在教学中要不断激励表彰学生,让他们体验到学习中的成功,只有这样,比较阅读教学才能够持续有效的开展下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才能稳步提高。

二、对团队课题研究的认识。

课题研究,一定要合理组建团队,只有真正的做到专家引领、同伴互助、自主研修的三结合,才有可能把课题研究做好。课题研究,一定要长期持久的进行,绝不可能追求短期速成。课题研究,要注重资料的积累和成果的提炼,课题成果的呈现形式不仅仅限于教师的论文、课例、教学设计,教学叙事,还有学生记录学习感受和收获的习作,这本书中最后一个版块——学生讲故事,就呈现的很有新意,一方面充实了课题研究呈现结果的丰富性,另一方面也印证了课题研究的`真实性,此外见证了课题研究的有效性。

三、对学校科研发展的认识。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研是学校发展的法宝。哪个学校的科研发展领先,其教育教学工作必定领先;没有高水平的科研技术,其学校的高位发展是难以持久的。学校的科研发展,从最早看学校教师发表论文的篇数,逐渐发展到看学校课题研究的数量,现在已渐渐看的是学校课程研究的水平。也就是说科研已从论文、课题,发展到了课程阶段。要做课程,就得整个学校一盘棋,所有教师一条心,在学校整体发展的框架下协同进行。必要的时候,学校还要和高校的教授或是当地的教研员合作,获得人家额支持。

小学语文教学读后感13

语文能力最重要。重要到你无时无刻不能离开,你无时无刻不能不用。语文是关于语言理解和运用的课。听、说、读、写的语文能力,生活离得开吗?各科的学习离得开吗?语文是基础课中的基础。学好语文,是每个学生最优先考虑的问题,是各科学习的重中之重。有效的利用语文思维导图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学习语文。

学会快速阅读。阅读技能并不是指能简单地读,而是指在阅读的同时能思考,在思考的同时能阅读的能力,是指能够根据文章的不同的文体、内容、表现形式迅速分清文章主次、把握书中内容的一种技能(做到这一点不容易,但非常重要)。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多读书,注意了解不同阅读材料的特点和阅读技巧,加强读思结合,并且有意识地加快阅读速度,逐渐形成阅读技能。只有系统的'学习才能打牢自己的知识根基,形成较为完整的知识架构,形成联系紧密、调动迅速的知识网络,才能有在此基础上的对知识的运用自如,才能有创造和创新。现行的小学、初中、高中语文教材在现时说来,就是一套比较系统的教材。语文学习首先就要把这套教材学习好,掌握好,利用好。这个完整的知识系统需要靠自己的努力、老师的引导、同学的切磋,一个长期的过程才能掌握好。这个系统的学习事我们整个语文学习最主要的内容。其次,其他各科的教材也都自有它们完整的系统,对其他各科知识系统的掌握其实也都是语文学习的内容。语文学习的内容是无所不包的,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学习的内容和整个学习的内容相等。另外,你还可以系统地读一些书,以期对某一科、某一类有完整的系统的了解。例如系统读一些历史的、哲学的等等方面的书。

这样长期以来,你才能有深厚的语文功底,深厚的文化底蕴。阅读,洞明一切;写作,有思想,有文采。你首先有系统学习的意识、意向,然后有系统学习的行动,才能达到理想的目标。

小学语文教学读后感14

已经很久没有耐着性子,将一本厚厚的书慢慢读完的经历了。如今利用假期,断断续续地将《小学语文情境教学》拜读完了。

《小学语文情境教学》一书,指出讲究学生的积极情绪,强调兴趣的培养,以形成主动发展的动因,提倡把学生经常带到大自然中去,通过观察,不断积累丰富的表象,让学生在实际感受中逐步去认识世界,为学好语文,发展智力打下基础。

作为一名经验不足,而又渴望提高自己业务水平的语文教师,给我留下深刻印象。课堂教学是我国中小学教育活动的基本构成部分。李老师认为,教学不仅是为了学生的学习,还为了学生主动的学习;教学不仅是为了学生知识的学习,还为了学生精神世界的丰富;教学不仅是为了学生的未来作准备,还为了今天获得最初的`幸福人生。教学过程应该是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自己去尝试、体验、感悟的过程。

正是在此基础上,李老师开始对情境教学进行了探索,在经历了创设情境,进行片段语言训练;带入情境,提供作文题材;运用情境,进行审美教育;凭借情境,促进整体发展四个阶段以后,逐渐形成了一系列情境教学操作体系。即以美为突破口,以情为纽带,以思为核心,以练为手段,以周围世界为源泉的情境教学操作模式。

我最感兴趣的是情境教学对过程的优化,它分别体现在组成语文教学的三大因子识字、阅读、作文的教学过程中。识字教学中可以利用汉字造字原理创设情境,是独体字形象化;可以利用汉字结构创设情境,认识形声字的构字特点;可以凭借情境丰富词汇,在整体中认读运用;可以利用汉字音同、形近的特点,高年级进行阅读前的归类识字。在阅读教学中,情境的创设、优化,是贯穿在整个阅读教学过程中的。初读创设情境抓全篇,重在激发动机;细读强化情境,理解关键词、句、段;精读凭借情境品尝语感,欣赏课文精华。作文教学方面,李老师是采取下列步骤优化其过程的:

1)观察情境,提供源泉;

2)进入情境,激发动机;

3)拓宽情境,打开思路;

4)范文引路,教给方法;

提早起步,螺旋上升。这样的教学方法不正是深受孩子们喜爱的吗?枯燥,直白的讲解不是语文,含情、入境才是语文,这种理念值得我在以后的工作中学习和利用。

书中穿插了大量的教学案例,更给了我大量直观感性的帮助,书中的例子均出自小学语文教材,李老师用生动有趣,引人入胜的教学完成了我们日常教学中的重难点,其中包括识字教学、阅读教学,散文、诗歌、童话的教学,以及作文教学。那精巧的构思,新颖的设计,让人不得不佩服这位辛勤耕耘在教坛的老教育工作者的用心之深。

小学语文教学读后感15

语言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工具,课堂教学语言是教师与学生有效沟通的重要媒介,它不仅关乎教学效果的优劣,而且也影响学生多种能力的发展。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的“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因此,课堂教学语言要求语音音量适中、语速快慢适度、节奏抑扬顿挫、语流流畅自然、表意准确生动、浅白通俗易懂、形象具体生动、声音清晰悦耳和富有启迪性。这些看似朴素、基础的要求背后实际隐藏着对教师素质的挑战。

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口中所讲虽然未必是心中所思,但终究逃离不了主体主观思维的控制。教师外显出的课堂教学语言与其内在的思维品质、文化修养、人格特征以及心理状态都是紧密相关的。语言的成长就是精神的成长,教师只有具备了良好的内在修养,才能在日常生活和课堂教学中灵活自如地驾驭课堂教学语言。

对于优秀的老师来说,他或她本身就是所教学科,这其中当然包括教师的语言,这一点在很多卓越的老师身上都有体现。比如诗化语文的践行者周益民老师。

基于海德格尔的诗性语言观,周益民老师开启了他的语文学习诗意之旅。值得注意的是,周老师的“诗化语文”不是使语文教学诗歌化,也不是说教师的语言像诗歌一样美,而是使语文教学提升到审美教育的层次。

周老师在“给心灵寻找一块栖息地——《小王子》(节选)班级读书会”上,立足纯洁静好的缪斯心性,结合自身深厚的儿童文学修养,带领学生围绕节选部分的核心词语“驯养”展开了一场贴近学生心灵、引发灵魂共鸣的苏格拉底式对话。周老师与学生就“小王子说的驯养与我们原先认识中的驯养意思一样吗”、“驯养容易吗”、“在驯养中,到底是狐狸改变了小王子,还是小王子改变了狐狸”三个贴合学生学习需要又启发学生思考的问题展开了对文本的探索,让学生在对重点文段的反复阅读中明了:驯养其实是相互依存、相互需要的爱,驯养需要仪式、沟通、爱、耐心、深刻了解对方和承受痛苦,驯养是双向的,小王子和狐狸相互驯养了对方。在此基础之上,周老师又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思考这世上真的有小王子和狐狸吗?学生的回答不尽相同,周老师并没有给出固定的答案,而是引领学生穿越时空,通过阅读“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等几句古诗文,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人与人、人与动物、人与音乐、人与事业等都可以相互驯养,这中间体现的是相互的.需要和爱,双方都能收获来自驯养的幸福。教学的最后,周老师鼓励学生从小王子与狐狸中任选一个角色,想想他们的内心,写几句话,然后讨论交流,从而使学生对核心词语“驯养”的意义有更深刻地把握。

周老师在这节课上所体现出的教育智慧不仅体现在他独到的文本选择上,更体现在他以孩子的天性为基石,通过提出富有引导性、启发性、趣味性、教育性的问题探究文本背后隐藏的人性哲理。这些外显为问题的课堂教学语言,无不体现了周老师准确的主旨把握、灵活的教学技巧和深厚的文学修养,这一点非常值得我们去学习和借鉴,教师唯有做到以内养外、内外兼修,才能气质如兰、口吐珠玑。

第四篇:小学语文教学读后感

小学语文教学读后感

小学语文教学读后感1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一位语文教师,在备课时会花大量的时间把每一处细节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反复推敲教学方法;每一次教研活动,基本也离不开阅读教学的研讨。我也如此,透彻解读教材,只不过,效果并不是很理想。因此,在暑假期间,我用统编版小学语文课本配合着刘小波老师的《小学语文功能性阅读教学研究》一起学习教材和阅读教学策略。

整本书,刘老师都围绕着语文课程标准和统编教材对功能性阅读教学作出了自己的解读。他阐述功能性阅读教学是素养本位下高效阅读教学新思路,介绍了三种功能性阅读教学。虽然有的部分专业论述性强,有点枯燥且难懂,但是在统编教材的分析上和一些教学实录的分析,让前面深奥的道理一下子豁然,也从中找寻到了共同观点和新方法。确实不下苦功夫,那就只能停留在阅读理解的基本层面。下面我将从本书内容逐一谈谈自己的感受。

一、学习策略,找准定位

针对功能性教学,刘老师把它分为三类:理解取向的阅读教学、策略取向的阅读教学、写作取向的阅读教学。这样一看,侧重点也就出来了。那么多的课文,我们根据每单元的语文要素大致能把这篇课文定位。然后再从课文内容来看用哪种策略适合本班学生有效学习。理解取向的阅读教学有:诵读感受策略、聚焦要旨策略、分层解读策略、切记体察策略。策略取向的阅读教学有:“柔化教学”策略、“导学—用学”策略、对话互动策略、大声思维策略。写作取向的阅读教学有:“以终为始”策略、读写知识转化策略、寻悟“言语秘妙”策略、言语图式仿创策略。这些策略,我们在平时教学中也用到,只是看了刘老师的教学案例后,才知道要用到细微精致之处。而,有的策略,确实自己从未听过,也从未尝试过,甚至在读了刘老师的讲解后,也还是很难理解,这只能在实践中一点点尝试。

二、学习整合,深入研读

在介绍策略中,刘老师也还以单元整体教学为例进行解读。他用人教版和统编版作比较,用学段的课标要求解析,用每篇文章的课后习题对比分析……在学习中,我也拿出语文课本,就刘老师所讲的内容认真翻阅,自己的思路特别清晰。顿时,我觉得自己对教材确实把握不透,对一篇课文是认真解析,也知道重难点,但就是在教学中不能突出,成了胡子眉毛一把抓,造成学生也学不到阅读技巧,导致阅读理解偏弱。所以,通过刘老师的介绍,还是要严格要求自己,深入研读教材,一定要注重单元语文要素,注重阅读方法的渗透。

三、学习新课标,统筹方法

书中,刘老师也多次提到语文课程标准,我自己在教学中对课程标准的.要求不熟记于心,需要时再去翻阅。在刘老师身上我知道了,要做好语文教学,一定要提升自己的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今年,出了新的课程标准,之前也是大略翻阅过,知道其中的改动,只是没有打算付诸行动。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那我也得先提高自己阅读教学能力,那就更得用心把新课标学习好。结合课文内容、单元语文要素、人文主题,试着运用刘老师的阅读教学策略,统筹教学目标和方法,让教学思维系统化。

在阅读这本书时,前一部分为专业性太强让我有了放弃的念头,但想想自己只是闭门造车的教学总走不出阅读教学的困境,还是坚持读下去,到了用课堂实例为例解读时,兴趣一下子提了起来。就在这时发现了自己的不足,虽然还有一些不解的地方,我想在实践中能慢慢积淀起教学经验,也能突破传统教学。这本书,确实很适合我这样渴望专业成长的青年教师读一读。

小学语文教学读后感2

暑假我仔细阅读了《小学语文教学策略》,细细品味发现原来语文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是一种创新,一种智慧,语文课堂就是让学生发现自己、肯定自己、展示自己成功的舞台。语文课堂是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乐园。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强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惜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在阅读教学中,为了帮助理解课文,可以引导学生随文学习必要的语法和修辞知识,但不必进行系统、集中的语法修辞知识教学;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还应注意学生阅读时的心理卫生和用眼卫生。

在教育教学中,要用心评价每一个孩子,激励和引导每个孩子走向成功,运用引导激励的方式,达到树立自信心。老师的一句巧妙的话语,包含了老师的爱,包含了与学生平等的观念,包含了老师发展评价观,通过激励和引导,激发了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布鲁纳说:“评价,最好是一种智慧。”如果这位老师有“唯我独尊”的观念,认为这种学习态度是对老师的不尊重,从而对孩子进行一种不恰当的评价甚至责罚,那么,这个孩子就永远失去了一次成功的机会。让我们换一种方式来爱孩子吧,何乐而不为呢?

读了《小学语文教学》,我有如下几点感悟:从教师来讲,要创造性地开展教学活动。

第一:语文教学的'创造性主要体现在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创造性的语言表达能力上。要对学生进行创造性的语言训练。学生创造思维的培养不能脱离创造性的语言训练,要在创造性语言训练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在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方面,可从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入手,以发展学生语言的形象性、生动性,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训练思维的广阔性和灵活性。在创造性的语言训练方面,可进行扩展性、重组性、变换性的语言训练等。

第二:要转变教学观念,要相信学生是有创造力的,学生不必事事听老师的;教师要具有创造意识和民主意识,会去营造一种适合发展学生创造力的师生和谐的民主环境,使学生敢于、善于表达自己的意见。

第三:要改变机械单一的教学方法。要在积累迁移中教会学生运用语言,才能发展学生语言的创造性。要善于解除教学参考和标准答案的束缚,要给学生留出发表自己观点的余地。

第四:一篇课文要设计出多种教学思路,采用多种方法,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根据学生学习语文的认知规律,设计多种课的类型。例如,以感知、理解为目的的观察课、精读课;以理解和欣赏为目的的朗读训练课、朗读欣赏课;以训练速读为目的的默读课;以运用读写方法为目的的读写练习课、课外阅读作品报告课;以提高口头表达能力为目的的说话课、演讲课;以发展创造能力为目的的探究课。特别是在高年级,探究课要大大提倡,目的在于开阔学生的思路,培养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

第五,语文教学要向生活开放、向课外阅读开放。要把学生带到大自然和社会中去,学习生活中鲜活的语言;要引导学生进入课外阅读的大课堂,丰富知识,开阔思路,积累语言。要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和语言的创造性,关键是教师教学的创造性,而教师教学的创造性主要体现于教学的个性上,我们每位教师的教学应该有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第六,语文教学要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社会,融入大自然,在社会实践中提高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正所谓“实践出真知”。

读了《小学语文教学策略》,我对语文教学又有了新的感悟,希望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能学以致用,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小学语文教学读后感3

假期翻阅了《小学语文名师教学艺术》,第一篇介绍于永正老师的文章,深深地被于老的教学技巧折服了。提到课堂教学的艺术,于老首先指出:教学艺术来自于准确把握教学内容。大到一篇课文的结构,小至一句话、一个词,都要了然于心,把它弄清楚,弄明白,否则就不能教,也无法教。拿到课文,首先读,哪怕教过好几遍,朗读课文是备课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读的同时查字典、词典,把拿不准的字的读音,一一落实,绝不想当然。每个新词都查查词典,不能有半点含糊。他还说,只看教参,没有自己的思考,是从来没上过让他满意的课的。最后指出:这法儿那法儿,不钻研好教材就没有法儿。反思我们的老师有多少在教学前下过如此的功夫呢?是否举行教师朗读专项训练,先让老师朗读过头才能更好的上好课呢?于老师是这么做的,我们也能够如此做的。

如《水上飞机》一课于老师指导学生理解“究竟”,他在课前先仔细查阅了词典,弄明白了“究竟”的两个含义之后,先让学生读书中的.句子:“小海鸥想:货轮,客轮啥样的我都见过,就是没见过这种长翅膀的船,它决心去看个究竟。”接着让学生说说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想“看个究竟”的事,说完,将“看”擦掉,先后换成“问”、“探”,让学生再说说在生活中遇到的需要“问个究竟”、“探个究竟”的事。学生很活跃,发言也精彩。

于老师又指出教学艺术来源的第二点:对学生的理解和尊重。他指出:课堂的精彩常常不是(或者说基本上不是)因为老师的精彩而精彩,而是因为学生的精彩而精彩。在很多情况下,掌声不是送给老师的,而是送给学生的。理解,就是要承认差别,尊重差别;理解,就是要发现平时只能举起50公斤杠铃,而今天他却举起了50.01公斤的微小进步。在于老师的课堂上,时时能够看到他对学生真诚的期待、深情的教诲、默默的关怀,这一切融化了孩子的心,也使于老师的课上师生和谐融洽,氛围浓厚。不忘记自己曾经是孩子,才会理解孩子。于老师多次提到第斯多惠的一句话--那就是“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唤醒 、激励与鼓舞。”

教学艺术的第三点来自于老师的艺术修养。看看于老师的课前准备吧:把课文读好了,读得有声有色、声情并茂,把文字读活了,可以胸有成竹地走进课堂;备课时,总忘不了备“字”--把每个生字,照着书上的正楷字,认真临写,直至自己满意。再看看课上的技巧吧:肯定学生的朗读,笼统地说“读得很有感情”,就不如说“听了你的朗读,我们的心情很--”、“你把--读活了”、“你仿佛把我们带到了--地方”。

以上的一些内容只是浅浅读了一会的感受。名师许多东西需要我们真的多多挤时间来学习呀!

小学语文教学读后感4

已经很久没有耐着性子,将一本厚厚的书慢慢读完的经历了。如今利用假期,断断续续地将《小学语文情境教学》拜读完了。

《小学语文情境教学》一书,指出讲究学生的积极情绪,强调兴趣的培养,以形成主动发展的动因,提倡把学生经常带到大自然中去,通过观察,不断积累丰富的表象,让学生在实际感受中逐步去认识世界,为学好语文,发展智力打下基础。

作为一名经验不足,而又渴望提高自己业务水平的语文教师,给我留下深刻印象。课堂教学是我国中小学教育活动的基本构成部分。李老师认为,教学不仅是为了学生的学习,还为了学生主动的学习;教学不仅是为了学生知识的学习,还为了学生精神世界的丰富;教学不仅是为了学生的未来作准备,还为了今天获得最初的幸福人生。教学过程应该是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自己去尝试、体验、感悟的过程。

正是在此基础上,李老师开始对情境教学进行了探索,在经历了创设情境,进行片段语言训练;带入情境,提供作文题材;运用情境,进行审美教育;凭借情境,促进整体发展四个阶段以后,逐渐形成了一系列情境教学操作体系。即以美为突破口,以情为纽带,以思为核心,以练为手段,以周围世界为源泉的情境教学操作模式。

我最感兴趣的是情境教学对过程的优化,它分别体现在组成语文教学的.三大因子识字、阅读、作文的教学过程中。识字教学中可以利用汉字造字原理创设情境,是独体字形象化;可以利用汉字结构创设情境,认识形声字的构字特点;可以凭借情境丰富词汇,在整体中认读运用;可以利用汉字音同、形近的特点,高年级进行阅读前的归类识字。在阅读教学中,情境的创设、优化,是贯穿在整个阅读教学过程中的。初读创设情境抓全篇,重在激发动机;细读强化情境,理解关键词、句、段;精读凭借情境品尝语感,欣赏课文精华。作文教学方面,李老师是采取下列步骤优化其过程的:

1)观察情境,提供源泉;

2)进入情境,激发动机;

3)拓宽情境,打开思路;

4)范文引路,教给方法;

提早起步,螺旋上升。这样的教学方法不正是深受孩子们喜爱的吗?枯燥,直白的讲解不是语文,含情、入境才是语文,这种理念值得我在以后的工作中学习和利用。

书中穿插了大量的教学案例,更给了我大量直观感性的帮助,书中的例子均出自小学语文教材,李老师用生动有趣,引人入胜的教学完成了我们日常教学中的重难点,其中包括识字教学、阅读教学,散文、诗歌、童话的教学,以及作文教学。那精巧的构思,新颖的设计,让人不得不佩服这位辛勤耕耘在教坛的老教育工作者的用心之深。

小学语文教学读后感5

《小学语文教学》杂志已陪我走过4年教学生涯,四年时间我拜读了48本《小学语文教学》,每一期的杂志紧跟时代变革,聚焦教育核心理念,深度剖析教材,呈现各个专家教育教学智慧。

“纸上得来终觉浅,觉知此事要躬行”。内化知识的最好方法是践行,借鉴书中的理论,结合个人教学实际从以下几方面突破:

一、教材教法之阅读教学之优化阅读教学策略

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是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对于低年级的学生而言,教师需要选择有针对性的策略帮助学生开始阅读、爱上阅读。

通过引导对比阅读,提升语用能力。例如:在教学统编本二年级上册《黄山奇石》时,我带领学生展个开对比探究阅读,所选择的对比文本就是《日月潭》和《葡萄沟》并设计提问,希望可以触动学生的的对比思维。“这三篇文章都是生针对自然景观而进行的描写,但是它们之间存在异同,你能够发现这些异同吗?”之后学生便在问题的引导下,分别立足于表现手法以及结构特点等不同的维度展开分析,尝试发现其中的不同。

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批评性思维,在想象画面中感悟体验,读出词语的“新鲜感”,从联系实际生活开始,注重阅读教学中的高阶思维。

二、习作教学,让写话训练呈现精彩

提升低年级学生写话能力,以活动为支架。我们低年级学生天性好动,在设计活动时紧扣生活,从学生的生活中取材。例如我在教学《雷雨》时,拍摄了一些生活中下雨的场景,让学生选择其中的一幅图或一段视频来让学生写话,学生在表达中,流淌的是充满童年的语言,提升了学生的语言素养。

巧用文本,让小练笔落在实处。低年级的词语模仿为练笔的'主要内容,中年级练笔的着力点在段落训练上。高年级练笔指向感受语言特点和布局谋篇。

三、古诗文诵读重在体验

古诗文教学在小学阶段是重点也是难点,《小学语文教学》中提到古诗文阅读重在体验的观点我很赞同。要丰富读的形式、重视情境体验、在生活中运用这三个维度。要做到丰富读的形式,在朗朗上口中熟读成诵。注重情境体验,在情境交融中感知意蕴,

鼓励学生学以致用,在活学活用中深化认知。紧扣画面,洞察古诗美感。“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细读诗歌就会发现诗人对画面的描写与勾勒,鼓励学生运用思维转换的方式,借助景物感知色彩,形成色彩联动之美。

教育在路上,教育在不断的实践中前行,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每一个问题,都是值得老师深思与研究突破,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我常这样要求自己:要紧跟时代与社会发展的需求,掌握学生的学龄学段特点,深度解析教材,精准把握教育教学内容,不断锤炼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争取为家长、学校和社会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小学语文教学读后感6

用了一周的时间,将思维导图阅读完毕,书中有这样一个比喻:一位使用者在第一次接触思维导图的时说,这就好比,我开了一辈子的车,可车窗玻璃是脏的;突然间,思维导图替我一下子清除干净了。其实,人从出生的那一刻起就在实践着思维导图,为什么,婴儿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说的第一句话基本都是“妈妈”,为什么是“妈妈”呢?因为妈妈是思维导图的中心!从她这个地方开始,向四周发散出爱,食物,温暖,保护,输送和教育,因此,婴儿根据本能在内部形成思维导图,从他出生起直至其整个一生,从每个发散中心开始,生出一个个分枝和联想的网络,最终发展成为有知识的成人躯体。从我们开始接受教育开始,老师就会给学生三项规定,听话、合作和变化,这三项指令在思维导图中的对应物是”接受”,”应用”,”适应”,其实,在我们接触陌生的事物之前,首先做的一般是模仿,慢慢地可以应用,最终,加入自己的一些创新以及技巧,游刃有余地去适应这个陌生的事物,这是大脑地一种思维模式规则。而打开大脑潜力的万用钥匙,无非就是思维导图,思维导图会将你带入一个未知的世界,你可以极大地发散你的放散性思维,思维导图是一种非常有用的图形技术,它可以应用于生活的各个方面,其改进后的学习能力和清晰的思维方式会改善人的行为表现。

思维导图有四个基本的特殊:

(1)注意的焦点清晰地集中在中央图形上;

(2)主题的`主干作为分支从中央图形向四周放射

(3)分枝由一个关键的图形或者写在产生联想的线条上面的关键词构成。比较不重要的话题也以分枝形式表现出来,附在较高层次的分枝上;

(4)各个分枝形成一个连接的节点结构一直认为,自己或是偏左脑或偏右脑的人,实际上是错误的,我们在某方面不行,只能说明,我们要在大脑技巧某方面下功夫。所以,障碍都是自己设定的,如果你想逾越,那是完全可以做到的。其实,包括本人在内,一直也是做线性地笔记,最后发现,很多东西,基本看着都没什么兴趣,同时,印象也不深刻.同时,大家想过,为什么开会的时候,很多人容易睡觉,到底是为什么呢?是内容不精彩,还是记一条条地笔记太累,归根结底,是大脑处于懒散状态,目前地内容,以及自己记录地内容根本不能提起激起大脑产生兴趣.自然瞌睡虫会光顾喽!大脑的潜能是无穷无尽地,而真正发挥大脑这种能量的方法,无非就是利用思维导图,选取一个中央图形,不断地进行拓展,填充,你真的会发现不一样地世界,感谢思维导图创始人东尼.巴赞!

小学语文教学读后感7

冬日的暖阳,总是令人那么舒服。捧着一本书,坐在安静的庭院里,在文字的世界里遨游,是那么地惬意。鸟鸣声传来,总让我想起课堂里的孩子。

近段时间,我反反复复地阅读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xx年版)》,了解了小学语文教学的核心是什么,大体知道我们的教学目标是什么,但这只是一个了解的过程。面对这些理论性的知识,我仿佛是被挡在篱笆外,无法置身与其中。今天,通过阅读《小学语文》中发表的“xx小学青年教师语文教学观摩活动”的发言稿,我终于能进一步解开心中的疑团了。

一、不改本质,明确教学目标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xx年版)》对语文课程的性质重新进行了界定:“语文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但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却经常花费大量的时间在与学习语言文字运用关系不大的问题上,甚至在教学目标上没有出现与语言文字运用相关的目标,或者只是蜻蜓点水般地走过场。这也是语文课教学效率不高的原因。故我们要把以“教师讲读课文”为主的课堂教学形态转变为以“学生语文实践”为主的课堂教学常态。这与《语文教师的文本解读》中提到的.如何明确教学目标有异曲同工之妙。“定准教学目标,首先要牢固树立‘一个中心(以语言训练为中心)、两个基本点(培养语文能力,提高人文素养)’的教学指导思想。‘牢固树立’,就是要把课上成语文课,上成所教那个年级的阅读课,上成所教那种类型的阅读课,做到年段目标准确、鲜明、不缺位、不越位。”故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将教学指导思想落实,确定好语言训练点,争取让学生一课一练,一课一得。教学目标不多不杂,要有效、系统化。

二、重视语言积累

上海师范大学的吴忠豪教授在“xx小学青年教师语文教学观摩活动”的发言中说到:“语文课本中每篇课文的学习价值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是文化价值;二是语文知识、方法学习和技能训练,通过课文实例让学生认识如何遣词造句,学习阅读写作方法;三是语言材料积累,包括生字、词语、句子的积累,通过大量规范的书面语言材料的输入,丰富学生词语搭配、词与句组织等语感经验。这三个方面的学习价值或任务在阅读教学中位置应该如何排列?当下阅读课教师往往重视的是文化知识的教学,语文知识和方法的教学,而是忽略课文语言材料的积累。”反思自己的教学,我又何曾不是呢?当看到学生的习作时,总是摇头,批评他们语句不通顺,批评他们不爱阅读。但我是否有引导他们积累语言材料呢?答案是显而易见的。错别字多,语句通顺,究其原因,还不是语言积累少了吗?在低年段教学中,我们会注重识字的积累,这本身就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但词语积累重视不够,特别是中年段以后重视程度有所下降。为了应试,我们会让学生反复去听写词语盘点中的词语,但他们是否懂得词语的意义呢?

说起语言积累,我总会想起这两位孩子。四年级上册中的《火烧云》是值得推荐的美文,巧妙地描写出云的变化,将云的形态、变化过程描写得淋漓尽致,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而那一位孩子也被这篇文章影响了。在一次考试中,她模仿这篇例文写出了自己观察的云。另一位孩子也是一位爱阅读的小姑娘。她习作中的语言是那么地优美。从中也可以看出语言积累对她的影响。

既然有如此典型的例子在,我为何会忘记了语言积累的重要性呢?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中,我重新重视这方面的引导,让孩子多读、多背诵,尤其是各种句型的积累。

看罢,回顾后,方能知道自己教学中的不足。今后,还是得时常阅读,丰富自己的理论知识,准确地把握小学语文教学的核心目标,让小学语文教育之树不长歪。

小学语文教学读后感8

《小学语文教学》尽管是山西省出版的教学杂志,但我对它却情独终,读小学语文教学有感。从步入教坛不久,我就开始关注着它,不看它心里总是发慌,不知道自己的教学该向何处去。我认为这本杂志是我国小语教学改革事业的前沿,杂志的开篇都有小语理事会领导或教学名人用最新的教学理念引航教学改革,里面刊载的每篇教学论文或教学案例基本上是参加全国小语教学大赛的名师的杰作,里面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技巧确实令人耳目一新,大有开阔眼界之感。教书这么多年,我不敢说我有什么教学经验,但《小学语文教学》这本杂志确实帮助了我成长。比如说这本杂志里怎样培养学生的情感朗读,就让我受益匪浅。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兴趣是通向学习乐园的向导,只有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它才能引到你在知识的乐园里遨游,使你忘掉疲劳;兴趣是学习的老师,在兴趣“老师”的吸引和指导下,可以加快获得丰富知识的进程。

二、声情并茂的范读引路 ,范读是形象化的教学手段。在《十里长街送总理》一文朗读训练中,该教师借助人们对周总理的深情感情,用低沉、悲伤的语气,配以适当的表情和哀乐背景,把人们等灵车、望灵车、送灵车的场景读得情真意切,把人们对周总理的爱表现得淋漓尽致,读后感《读小学语文教学有感》。学生听了该老师的范读后,受到了很大的启发,情感产生共鸣,所以都自觉尽力去模仿教师的`语气、语调、表情去读。

三、充满激励的评价语言。每个学生都特别希望得到老师的赞扬,一句“你的朗读越来越出色了”、“老师快被你陶醉了”……却可使学生受益一生。如在教学《五彩池》中,描写五彩池形状一段“有像葫芦的,有像镰刀的,有像盘子的,有像莲花的……”时,有同学提出“我认为应该读得越来越快,因为五彩池太多了,作者都看不过来了,所以要快点读。”大家都也认为很有道理,对这位同学的答案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让他试着读一遍。没想到老师的赞扬又引来别的同学的不同看法:“这四个有像......的,该读得越来越慢,因为五彩池真神奇,作者边看边陶醉了,忘记了周围的一切。”可见,教师的鼓励、赞许不仅可以激发他们朗读的兴趣,更可点燃他们对小学语文教学朗读方式处理的独到的创造火花。

四、灵活多变的方式训练。课堂教学中,教师可变换多种朗读形式,让学生在变式训练中体会朗读的快乐,由此激发他们的朗读兴趣。如果我们教师想把语文课上得有滋有味,在教学中做到游刃有余,那么请你读读《小学语文教学》吧。

小学语文教学读后感9

前不久,我阅读了中国海洋大学教授、著名儿童文学理论家朱自强的新著《小学语文儿童文学教学法》,很振奋。学界常说“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但我以为,在儿童文学教学上,“怎么教”也同样重要,甚至“更重要”,因为其背后还连着一个“为谁教”的问题。儿童文学作品的本意是以儿童本位创作的文学,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不该用成人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去代替儿童的看法、想法和感情,更不该将儿童文学仅仅当作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的工具。但我们又不知道具体该如何做?读毕全文,豁然开朗。

在绪论中,朱自强教授严肃地提到了“儿童文学阅读教学急需理论和方法”,经他在绪论中的各种有凭有据的论述,我第一次如此惊喜于竟然有这么接近我们一线教师的著作竟然就这么奇迹般地问世了,让我们在怎么教的迷途中徘徊的一线教师看到了一条开阔大道,并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在绪论中,朱教授首先谈到了“理论建构的重要性”,他认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法的研究,应该具体化为儿童阅读教学法的研究和说明文学教学法的研究,而小学语文儿童文学教学法的研究,应该尽快进入一个方法论的阶段。他说:无论是何种学术研究,建构理论都非常重要。按照爱因斯坦的说法,理论决定着我们所能观察的问题。对小学语文文学阅读而言,没有理论,就没有方法。没有具有高度的理论,就没有高度有效的方法。只有建构理论,才能帮助我们看清儿童文学阅读教学的方向,以及急清设计阅读教学法所应该遵循的原则。

朱教授的理论建构不但意义重要,而且具有相当庞大的理论资源。朱教授还在绪论中客观地提到:本书所做的小学语文儿童文学阅读教学理论建构工作是一向开拓性研究。他说,他在本书中,建构的是具有整体性、普遍性的儿童文学阅读教学法。研究这样的儿童文学教学法,他必须首先建构儿童文学阅读教学理论……研究儿童文学教学法,他必须建构自己的语文观、学生观、教师观、文章观、阅读观、文学观、儿童文学观。在建构这些观念时,他所借鉴、汲取的理论资源都来自在世界范围内有很大影响的顶尖思想家、学者、所提出的学说。他在进行理论论述时,有时会比较密集地引述他们的观点,从以上朱教授的种种严谨的语言中,我深深地体会到了这本著作具有强大的说服力,令人读完之后不由得深深信服!

此外,朱教授还给我们提到了他的理论建构的基石。他说:“有什么样的语文观,就有什么样的教学方法。他在本书中反思、批判工具论”语文观,提出了建构论语文观。建构论语文观是儿童文学阅读教学法理论基石中的基石。”他还提出:“我感觉到,如果单一地说出语言是建构性的,并没有多大意义,但是,当用语言的建构性来质疑、批判统治着语文教育领域的工具论语文观时,它就是很了不起的一种观念了。我可以肯定地说——语文教学的最高原理是语言的建构性和创造性。如上所述,我在建构小学语文儿童文学阅读教学理论和教学法时,建构论语文观、儿童本位的儿童观,儿童文学理论是最为根本的.理论基石。

朱教授的理论建构不但有他根本的理论基石,而且还具有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的性质,具有很强的实践性。首先,他的儿童文学阅读教学法的思考、研究立足于理论,来自于实践。其次,他在建构儿童文学阅读法时,重视其本身所具有的可实践性。另外,他设计的比较教学法、选择教学法、欲言又止法,从善如流法、推演教学法、表演教学法、复述教学法等等,都是以学生充分的语文实践活动为前提的。

原以为,理论性和实践性同时具备的著作已经很难能可贵了,没想到朱教授的专著还具有了实用性的优点,充满了无限的可操作性,这让我惊喜万分。朱教授的教学方法可分为基本方法和具体的方法。本书的下编设计提出的儿童文学阅读教学法基本都属于具体的教学方法。他所提出的教学法刚好十八种,因此被人戏称“十八班武艺”。它的实用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他设计、提出的儿童文学阅读教学法,首先是要增加语文学习的乐趣。二、他设计、提出的儿童文学阅读教学法,是要提高学生阅读的质量,提高语文学习的成效,即为了让“孩子取得最高水平的语文能力”。三、他在讨论这十八种教法时,特别重视它们的可操作性。四、朱教授在提出某种教学方法后,还要尽量说明什么样的文本适合用这种学法,以使之便于教师来操作。五、为了保证他提出的教学法的实用性,他还特别重视对教学实例的介绍、分析和评价。六、朱教授想强调的是:他探究、建构这些比较具体的教学方法的目的就是想使儿童文学的阅读变得更有趣、更生动、更高效。

我以为,儿童文学教学法从根本上是一种让儿童和文学站在“正中央”的育人行为:即正视、立足童年这一教育的起点和资源,通过熏陶、感染、渗透等容易为儿童所接受的方法,让儿童在获得用语言建构、创造意义的同时,还要张扬自由、平等、独立、温暖的童年精神,促进儿童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的同步提升。朱教授这本专著,无疑是广大小学语文老师在儿童文学阅读教学方面的及时雨,读完感觉豁然开朗,在教学上信心大增,真是触动太大了。

小学语文教学读后感10

读了这一本书,我首先明白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是顺应国际教育发展潮流之举,是大势所趋。改革的目的就是要更好地提高中华民族的素质,更好地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我要从多方面吸收改革的理论和实践成果,不断地用新思想、新知识来武装自己、充实自己。

近代教育家蔡元培告戒我们:“理念不是记熟几句格言就可以了事的`,要重在实行。”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把爱的阳光撒向每一个孩子,让生命的阳光照亮教育的每一个角落——不仅照亮孩子的优点,还要照亮孩子的缺点,特别是在对待学生的缺点上,要倾注更多的爱心。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要厚待“差生”,关爱学生的“缺点”,要善于理解学生,了解他们之所以“差”的原因,了解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心理,善于正面引导,尊重学生个体,要善于因材施教,使其能张扬个性发挥特长。只有学生积极地、多方面地探索,创新才能逐渐成为他自身品质的一部分。因此,我们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讨论,独立地发现问题,抓住问题的实质,从不同角度探求多种求解途径。叶圣陶先生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借这些例子教学生掌握这个工具,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达到不需要教的目的。”

小学语文教学读后感11

我阅读了《浙江省小学语文学科教学规范和建议》,现结合自己平时的教学实际,谈几点体会。

一、识字、写字教学。

低年级要牢牢抓住识字、写字教学这个重点,帮助学生认记生字,认真地做好写字的指导。并逐步过渡到中年级学生的自主识字,加强识字的交流,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作为低年级的语文老师更应该把写字的起始教育抓好,重视写字教学,低年级要利用课内时间指导学生写字,指导学生写好汉字的基本笔画,掌握汉字的笔顺规则和结体规律,把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笔画、笔顺、结构难以把握的字,教师要范写。重视培养学生写字的兴趣。

这是我的一些做法:

1、引导学生细心观察格子。为了让一二年级的学生更好地把握汉字的结构,因此都在田字格里进行书写。有的学生并没有真正认识到田字格的重要性,觉得只要放入田字格内就行,至于怎样放,就无所谓了。其实,把字放入田字格放得合不合适、大小规格是否合适,也是极其重要的,这关系到以后写字能否写均匀、写美观。那么,对于一二年级的学生,让他们如何处理字与格子之间的关系呢?我总是生动地把“田字格”比喻成“字宝宝”的家,告诉学生,每个生字宝宝都很漂亮,它们也有自己美丽的'家,我们怎么样才能让它住得安稳呢?你想不想让这个字宝宝住得舒适呢?听到这些话语,孩子们就会有意地去观察,主动地去发现,此时,我觉得远比教师讲解更易于接受。有时,孩子会把字写得太靠上,我会提醒他:“瞧,字宝宝都顶住天花板了,多难受啊!”孩子总会羞涩地一笑,悄悄地擦了,认认真真地再一次进行书写。经常性地这样提醒,久而久之,学生也就明白了,字应该放在格子中间,而且四周应该留出一定的空隙,才是最合适的。

2、引导孩子观察字的结构。汉字是方块字,分类后不外乎那么有限的几种结构形式,每种结构形式的汉字在布局上有其各自的特点。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字的笔画结构,看字的大小、高矮、宽窄,观察得越仔细,写字就越有把握,写出的字才能结构匀称,搭配合适,端正整洁。一开始由教师讲解,然后慢慢扶着学生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这一类类不同结构的汉字在布局上的特点,因为只有学生自己发现的,才能是学生已经消化认识的。例如在分析上下结构的“罢”字,除了引导学生说出上窄下宽,上短下长,我还让学生观察“下面部分”为什么宽,靠哪一个笔画写宽的,学生一目了然地就看到“去”的第二横,学生也就很容易地把下面部分写得协调了。有的时候,笔画之间的相互避让,老师也可以通过一个个生动的例子讲给学生听。通过这样不断地引导,学生的自我观察能力就越来越强,渐渐地,学生就能独立写好一个个汉字了,随着年级的升高,教师的指导也就逐渐减少,让学生在自悟中提高。

3、引导学生进行字的比较。在练习写字时,老师可以把一些字形相近的字放在一起写,让他们找出字的不同点,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把字写漂亮。如学过“日”、“口”、“中”字后,学生比较“口”与“日”、“中”三个字后,发现这几个字的共同点都是方框儿,但“口”是上大下小,“日”是长方形框,“中”也是长方形框。学生在脑海中留下比较深的印象,写字时就能胸有成竹,笔听使唤。对小学生来说,写好一个字,都是有一个由不好到好的过程,这就要求学生不断地将自己写的字与范字进行对比,比出差距,找出不足,在“比”中取得进步。

小学语文教学读后感12

今年暑假,我有幸拜读了雷玲老师主编的《小学语文名师教学艺术》,这本书通过课堂教学艺术、经典课例、观点和解读等几个板块,给我们展示了一位位风格迥异、特点鲜明的名师形象。

于永正:不要追求课堂教学的热闹,小手如林,你说我说,有时可能是“虚假繁荣”、“泡沫经济”。要让学生学会思考,潜心体会文本,告诉学生老师提出一个问题,必须经过思考方能举手。

孙双金:一个词能生出情智之根,一句话能长出情智之叶,一段字能开出情智之花,一个篇章能结出情智之果。情智语文是扎根在工具语文这片沃土中的大树,根深才能叶茂,才能枝繁,才能花艳,才能果硕。

王崧舟:语文是儿童的,语文是为了儿童的,语文只有融入儿童的精神世界才是有意义的。因此,语文必须从成人霸权中走出来,还儿童以发展语文素养的自主权。

赵景瑞:语文为何又被称为母语呢?为何是基础的基石出、发展的基础呢?根本原因是语文的用途太广泛了,生活中须臾离不开听说读写,听说读写就是现实生活的一部分,更是将来生活的一部分。

闫学:语文承载人类文化和生活经验,面对正处在童年阶段的孩子,教师应该以快乐、自由来填充语文课堂。由此,感悟童年、抒写童年应成为语文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如童年是人生的重要组成部分。

吉春亚:语文课是学习者接近、理解文字,感受文字的魅力,学习文字整合的诀窍,并较为成功地外化为各种(书面的、口头的)“言语作品”,逐步形成能够独立听说读写的“言语能力“的一门课。说“白”一点,语文课是学习怎样把“话”说“美”,把文章写“美”的一门课。

盛新凤:我一直在憧憬这样一种诗化的`语文境界:师生或吟或诵,或争或辩;或浅吟低唱,如痴如醉;或慷慨激昂,面红耳赤,尽性、尽情,痛快淋漓。这样的语文课,可谓“过瘾”也!

周益民:语文,似乎生来就是为着放飞儿童的多彩的梦而存在的。在这儿,荷花会与“我”共舞,小蝌蚪在着急地寻找着妈妈,多希望卖火柴的小女孩来到我们中间……多少个方块字连缀在一起,仿佛起了魔力,让人产生奇思妙想。

品读着文中的一词一句,仿佛听到了大师们的亲切话语,看到了他们不平凡的成长足迹。

小学语文教学读后感13

近年以来,我一直想在小学语文比较阅读教学方面做些实践研究,为此我不断地在教学中大胆的摸索,利用网络,不时的搜索学习别人在一个方面刊登的文章。因为这些知识都比较零散,加之本人的能力有限,总觉得在大脑中对比较阅读缺乏一个系统的架构。

一天,我在当当网上无意中看到《小学语文比较阅读微格教学设计》这本书,当即买了一本。等书到了后,我便急忙的阅读了起来。这本书主要讲述了比较阅读概说、指导比较阅读教学技能、微格教学课的设计、比较阅读微格教案的编写、比较阅读课案例、比较阅读研究成果这六个方面。读罢此书,让我对比较阅读教学有了清晰的认识。现把我阅读后的感受梳理出来,以便和大家分享。

一,对研究比较阅读教学的认识。

语文比较阅读教学,可以指导学生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入手进行比较。其中在小学阶段更偏重从微观方面比较,到了高段或初高中时偏重宏观比较。微观比较,可以在教学中从文章标点符号、词语、句段和情感等方面指导学生进行比较。宏观比较,可在教学中从文章体裁、写法、题材等方面指导学生进行比较。在比较阅读教学中最好要遵循发展性、协同性原则、选准比较点,在教学中要不断激励表彰学生,让他们体验到学习中的成功,只有这样,比较阅读教学才能够持续有效的开展下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才能稳步提高。

二、对团队课题研究的认识。

课题研究,一定要合理组建团队,只有真正的做到专家引领、同伴互助、自主研修的三结合,才有可能把课题研究做好。课题研究,一定要长期持久的进行,绝不可能追求短期速成。课题研究,要注重资料的积累和成果的提炼,课题成果的呈现形式不仅仅限于教师的论文、课例、教学设计,教学叙事,还有学生记录学习感受和收获的习作,这本书中最后一个版块——学生讲故事,就呈现的很有新意,一方面充实了课题研究呈现结果的丰富性,另一方面也印证了课题研究的真实性,此外见证了课题研究的有效性。

三、对学校科研发展的认识。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研是学校发展的.法宝。哪个学校的科研发展领先,其教育教学工作必定领先;没有高水平的科研技术,其学校的高位发展是难以持久的。学校的科研发展,从最早看学校教师发表论文的篇数,逐渐发展到看学校课题研究的数量,现在已渐渐看的是学校课程研究的水平。也就是说科研已从论文、课题,发展到了课程阶段。要做课程,就得整个学校一盘棋,所有教师一条心,在学校整体发展的框架下协同进行。必要的时候,学校还要和高校的教授或是当地的教研员合作,获得人家额支持。

小学语文教学读后感14

这两天的教学研讨活动让我对地段的语文阅读教学有了更深刻的了解,让我受益匪浅,特在此谈谈自己的点滴体会。

小学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在小学阶段是孩子成长的关键阶段,在这个阶段我们对孩子的教育就是让孩子养成一种良好的.行为习惯,重要的是习惯的养成教育。对于孩子来讲,从小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非常的重要,但在阅读教学中普遍存在着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现象。这样,不能从实质上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学生的词汇、说话、朗读、概括、思维能力都得不到真正的提高。因此,语文教学只有通过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想结合,课内得法,课外得益,课内外相得益彰,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才能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阅读的乐趣,收获阅读的成功。

大家都知道语文学习的五要素是:字、词、句、段、篇;语文学习的五方法是:听、说、读、背、写。每个年级段都有一个侧重点,它们是相辅相成、循序渐进的。老师们都会在教学中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但是,你若能把它们巧妙地结合起来,在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习真正成为学生自己的事情,不求面面俱到,只求删繁就简;注重学生的预习,知识的扩充;老师只教课文中的疑难,学生只学“我不会的”。每节课读说背写,动静快慢组成一首不断变换旋律的曲子,就能得到事半功倍、水到渠成的效果。

鉴于此,笔者认为:教者要把握好年段阅读训练目标,重视朗读与习惯的培养训练,简简单单教语文,找准导学活动的切入点,自主合作与探究,搭建好师生与文本对话交流的平台,这样的教学活动方能水到渠成、事半功倍啊!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以上的看法只是我的点滴之见,希望能多多指正!

小学语文教学读后感15

在网上,提到玫瑰就会想到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她可是当代小语界这座大花园中开得最艳的一朵玫瑰花。

在窦老师的课堂上,你会看到她丰富的表情、听到她那特有感染力的语言;你还会看到孩子们渴望的眼神、听到孩子们精彩的读书声、发言声。孩子们就如同散落于磁石周围的铁屑儿,感情和意志瞬间依顺于她,依顺于他的一颦一笑,一语一字,一动一静,一展一屈。她有时扮演着父亲的角色、有时扮演着母亲的角色、有时扮演着朋友的角色……无论什么角色,都能让大家感受到她的儒雅、睿智,听了她的课你会觉得每个孩子都是可琢之玉。

我曾在一本书中看到这样一句话:“窦桂梅是天生为小学语文课堂而存在的教师。”看了《小学语文教师——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教学艺术专辑》,我才真正看到了这句话背后的酸甜苦辣。

翻开《小学语文教师——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教学艺术专辑》,从“课堂,我的生活世界”中,看到窦老师在一次次教学设计,一次次试讲,一次次推翻,一次次再来……在家里试讲,为了找“课感”,她让爱人和孩子当学生。放学后试讲,她对着空桌椅练,她把那一排排空空的.座位当成可爱的学生,讲得入神了,常常忘了去只相隔几十米远的托儿所接孩子。托儿所阿姨等不及了,把孩子送来,她就一手抱着孩子,一手拿着粉笔继续练……我读懂了窦老师的话:“每一个幸福的背后,都有一个咬紧牙关的灵魂。”从“寻找语文家园的路”中我看到了窦老师刻苦钻研、攀登高峰的历程,明白了“有志者事竟成”。从“做儿童的语言医生”“于细微处见精神”“好课是怎样炼成的”“游园路上的精神相遇”“读书,我们必须的生活”“无风格何以立身”中我知道了“当你把教学当作一种信仰时,就会发现你的每一段人生经历都在为教学做准备”、“教师要永远相信自己教给学生的和学生教给自己的一样多”、“生活给每一个人留有出路,每一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的出口”、“读书,最长远的备课” ……翻到最后一篇文章,是“看云”老师写的“窦桂梅的一天”,我才看到了窦老师那饱满的声音、挺拔的身姿、闪烁的目光、灿烂的笑容背后的沙哑、疲惫、苍老、匆忙。

我总以为老天偏向于她,多给了她时间,多给了她灵感,多给了她精力……我错了,窦老师是靠“韧”劲学习,靠“闯”劲实践,靠“恒”劲积累,让我们感受到语文的灿烂、美丽和芬芳的。她是凭着全心全力的付出——天道酬勤,才登上了事业的一个又一个台阶。

“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全国模范教师”“全国师德标兵”……这一大串耀眼的光环笼罩着窦桂梅,但她却没有为盛名所累,依然执著地行走在小学语文教学的探索之路上。

玫瑰,美丽的玫瑰,我真的太佩服你了!

第五篇:小学语文教学读后感

小学语文教学读后感

我反复地阅读了《小学语文》,心中感触颇深,原来语文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是一种创新,一种智慧,语文课堂就是让学生发现自己、肯定自己、展示自己成功的舞台。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强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惜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在阅读教学中,为了帮助理解课文,可以引导学生随文学习必要的语法和修辞知识,但不必进行系统、集中的语法修辞知识教学;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还应注意学生阅读时的心理卫生和用眼卫生。

在教育教学中,要用心评价每一个孩子,激励和引导每个孩子走向成功,运用引导激励的方式,达到树立自信心。老师的一句巧妙的话语,包含了老师的爱,包含了与学生平等的观念,包含了老师发展评价观,通过激励和引导,激发了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布鲁纳说:“评价,最好是一种智慧。”如果这位老师有“唯我独尊”的观念,认为这种学习态度是对老师的不尊重,从而对孩子进行一种不恰当的评价甚至责罚,那么,这个孩子就永远失去了一次成功的机会。让我们换一种方式来爱孩子吧,何乐而不为呢? 读了《小学语文》,我有如下几点感悟:从教师来讲,要创造性地开展教学活动。

第一:要转变教学观念,要相信学生是有创造力的,学生不必事事听老师的;教师要具有创造意识和民-主意识,就会去营造一种适合发展学生创造力的师生和-谐的民-主环境,使学生敢于、善于表达自己的意见。

第二:要改变机械单一的教学方法。要在积累迁移中教会学生运用语言,才能发展学生语言的创造性。要善于解除教学参考和标准答案的束缚,要给学生留出发表自己观点的余地。

第三:语文教学的创造性主要体现在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创造性的语言表达能力上。要对学生进行创造性的语言训练。学生创造思维的培养不能脱离创造性的语言训练,要在创造性语言训练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在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方面,可从丰富学生的想像力入手,以发展学生语言的形象性、生动性,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训练思维的广阔性和灵活性。在创造性的语言训练方面,可进行扩展性、重组性、变换性的语言训练等。

第四:一篇课文要设计出多种教学思路,采用多种方法,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根据学生学习语文的认知规律,设计多种课的类型。例如,以感知、理解为目的的观察课、精读课;以理解和欣赏为目的的朗读训练课、朗读欣赏课;以训练速读为目的的默读课;以运用读写方法为目的的读写练习课、课外阅读作品报告课;以提高口头表达能力为目的的说话课、演讲课;以发展创造能力为目的的探究课。特别是在高年级,探究课要大大提倡,目的在于开阔学生的思路,培养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

第五,语文教学要向生活开放、向课外阅读开放。要把学生带到大自然和社会中去,学习生活中鲜活的语言;要引导学生进入课外阅读的大课堂,丰富知识,开阔思路,积累语言。要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和语言的创造性,关键是教师教学的创造性,而教师教学的创造性主要体现于教学的个性上,我们每位教师的教学应该有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下载语文教学读后感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语文教学读后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语文教学实录荟萃》读后感

    读《语文教学实录荟萃》有感 李红 有幸借到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的《语文教学实录荟萃》一书,利用暑假时间,我认真品读了两遍,收益颇丰,我完全被于老师的教学智慧、教学艺术......

    《语文》读后感

    《红楼梦》读后感 风花雪月之事,假假真真之幻,有有无无之乱。或许没有战三国的雄伟壮观,或许没有水浒汉的忠义情深,或许没有梦西游的虚幻迷人,但红楼有着一种千古不变的发人深思......

    语文读后感

    万艳同悲 ——读《红楼梦》有感 开辟鸿蒙,谁为情种,都只为,风月情浓。 ——题记 《红楼梦》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可谓是中国漫漫文学史上的一颗明珠,独一无二。曹雪芹“批阅十......

    语文读后感

    鲁迅先生是我很崇敬的一位作家。他笔下的三味书屋、闰土、社戏都给我留下了深刻地印象,这些文章就像小草一样清新自然。可他的另一本小说集《呐喊》却像声声惊雷,在那个陈腐黑......

    语文读后感

    当我在谈幸福的时候,我在谈些什么? ——读《美丽新世界》有感 起《美丽新世界》这本书,就一定会有人条件反射式地提到《1984》和《我们》,或者还有人会说《动物庄园》。“反乌托......

    语文读后感[★]

    - 1 – 我与书的不解之缘目录 读《探索的动机》有感……………………3 读《人生的意义及人生中的境界》有感……5 读《中国公学十八年级毕业赠言》有感……7 读《论诚......

    小学语文名师教学艺术 读后感

    《小学语文名师教学艺术》读后感 已在三尺讲台上磨练了二十五年,虽说基本的东西都已掌握,可越是随着时间的增加,迷茫与思索更加压得人透不过气来,到底怎样的课堂才使学生真正收......

    《小学语文名师教学艺术》读后感

    今年暑假,我有幸拜读了雷玲老师主编的《小学语文名师教学艺术》。第一次读这本书,我便被书中名师的风采,名师的教学艺术,名师的课堂的生命气息深深地吸引住了。读了它,解开了自己......